時間:2023-03-03 15:42: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后備干部思想匯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縣認真貫徹落實州委“百名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工作”,采取四項措施,不斷加大年輕干部掛職選派和培養使用力度。
——擇優選派,確保質量。本著“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和“公平、公開、競爭”的原則,重點選拔政治素質好、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縣、鄉機關優秀干部。按照《百名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工作實施意見》的選派范圍和條件,經過單位推薦、組織考察、縣委審核、州委審批4個程序選派干部。目前,全縣共選派了5名優秀干部參與培養鍛煉,其中1名正科級干部到州級機關掛職,2名副科級干部到紅河、屏邊兩縣鄉鎮掛職,2名副科級后備干部在縣內鄉鎮掛職。
——加強鍛煉,提高能力。通過多種渠道,為下派掛職干部創造參與決策的機會,使他們盡快找到學習、借鑒、提高的切入點。選好幫帶干部,明確幫帶責任,細化幫帶措施,使掛職干部在農村工作一線得到鍛煉提高。加大“任實職”力度,為掛職干部提供寬廣的舞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練好真功、取到真經,使他們在實踐工作中掌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提高新能力。
——強化措施,嚴格管理。一是實行建檔管理,縣委組織部對上掛下派干部的基本情況統一建檔立案,并要求各掛職單位及時將掛職干部的任職情況書面報縣委組織部備案。二是實行重大事項報告和定期思想匯報、工作匯報制度,及時掌握掛職干部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情況。三是實行動態跟蹤管理,縣委組織部每半年派出專人到縣外和縣內對上掛下派干部的具體單位進行走訪,了解掛職干部的工作、生活情況,及時幫助掛職干部解決各種困難,并做好掛職鍛煉的指導工作。四是實行掛職考核制度,由掛職單位負責。通過個人自評、民主測評和實績分析等形式,對鍛煉干部的工作績效、群眾公認程度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掛職干部選拔任用的依據。
——提拔使用,落實到位。該縣注重干部“后備-實踐鍛煉-使用”相銜接的體制,根據掛職干部的能力水平、不同特點和掛職期間的工作表現,對表現突出、作風扎實、成績突出的掛職干部予以獎勵和優先提拔使用。通過近一年的實踐鍛煉,5名年輕干部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工作能力明顯增強,經縣委組織部考核考察,2名副科級干部提拔任鄉鎮黨政正職,2名副科級后備干部提拔任鄉鎮黨政副職。
一、概念說明
本文所指的鄉鎮年輕干部,其定義為編制在鄉鎮機關的35周歲以下人員。
二、鄉鎮年輕干部隊伍的主要特征
(一)、學歷高。與60后和70后相比鄉鎮干部相比較,年輕干部學歷高,以季店鄉政府機關為例:全鄉共有年輕干部9名,其中中層干部1名,一般干部8名(包含1名選調生)。最大的34歲,最小的23歲,年輕干部的平均年齡為27.1歲。年輕干部全部為大學本科學歷,其中全日制本科學歷4人,在職本科學歷5人。
(二)、本土化重。即使現在公務員考錄制度越來越規范和完善,進入“體制”的考試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公平,但在鄉鎮一層,由于經濟欠發達、方言不通、待遇不足、地方招考限制戶籍等原因,更多的是本地大學畢業生報考,隊伍本土化現象較為嚴重。以季店鄉政府為例,43名干部職工中37名為孝昌縣戶籍,5名為孝昌縣以外戶籍,外地戶籍中領導班子成員占2名,中層干部占1名,一般干部占2名。
(三)、去“官”意識強。由于年輕干部普遍受教育程度高,現在鄉鎮年輕干部更多是將這份工作看成是一份社會職業,能夠理性、全面的看待自己所擔任的社會角色,鄉鎮年輕干部普遍不會因為職業的原因就滋生“高群眾一等”的“官僚主義”思想,但是與此同時也少了些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鄉鎮年輕干部隊伍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能力不強。鄉鎮干部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鄉鎮干部直面面對的是農村,服務的對象大多也是農民,在農村工作中如何處理矛盾糾紛、群眾意見等復雜問題是年輕干部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目前,鄉鎮年輕干部大多還忙于辦公室的材料處理、數據填報等事務性工作,缺乏到“田間地頭”的實踐,對農村重大矛盾糾紛問題的處置能力基本為零。
(二)、群眾觀念不深。當前鄉鎮年輕干部責任感和使命感普遍缺失,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的“甩鍋”心態普遍存在,在面對群眾的訴求和呼聲時漠然置之。更有勝者認為只要把領導交辦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為民服務,對為民服務的理解淺薄。
(三)、工作作風不實。鄉鎮政府作為黨和國家政策、方針、路線在農村的執行者,對農村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存在“務虛多務實少”的問題,坐辦公室多、下村實地了解情況少,部分鄉鎮年輕干部深入農村也只是“車子轉一轉、村委會坐一坐”,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鄉鎮年輕干部深入基層過少,直接后果是無法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不知群眾所想所盼,為民排憂解難成為“無源之水”。
(四)、理論水平不高。鄉鎮年輕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進入機關之后,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相比在校期間減少了很多,大到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論,小到本級政府的扶貧政策細則,鄉鎮年輕干部的學習熱情都不高。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學習不經常。年輕干部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學習不自覺、不深入,存在“以忙擠學,要求才學”的不良傾向。學習上放松,宗旨意識、理想信念就會發生動搖。思想上缺乏黨的教育將變得麻木,在貫徹群眾路線和堅持群眾工作等方面將是“無根之木”。
(二)、意識不深刻。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念念不忘的是工作環境調整,待遇上的相互比較,唯一遺忘的就是宗旨意識和民本思想。
(三)、事務較繁重。鄉鎮年輕干部需要的是到“村”歷練,而不是天天“整材料、做報表”;需要的是全面了解農村社會的發展狀況,而不是坐在辦公室緊盯電腦屏幕。當前,鄉鎮年輕干部大多被分配到各辦公室,每天需要處理大量材料,報送相關數據,這直接導致鄉鎮干部的能力沒有得到質的提升,缺乏有效培養,工作作風和思想觀念變得虛浮。
六、加強鄉鎮年輕干部培養和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傳幫帶機制。鄉鎮年輕干部認村(社區)認機關班子成員或者中層干部為師,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咨詢、群眾工作經驗傳授、深入一線示范學習、思想匯報等幫帶工作,讓青年干部能迅速提高業務水平、熟悉鄉情民意。
(二)、建立教育培訓制度。由鄉黨政辦負責對青年干部的經常性教育培訓。精心設置學習內容,建立每半月一次夜學習制度;邀請相關專業老師講課,一年授課確保24小時以上。首先,把對年輕干部的“三觀”教育放在首位,在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上下功夫,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對年輕干部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打牢理論基礎。其次,把對年輕干部的業務培訓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上下功夫。堅持理論教育與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座談研討相結合,提高參訓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克服年輕干部存在的驕傲自滿情緒。
(三)、建立干部交流制度。一方面,對剛參加工作、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青年干部,按個人特長和所學專業,安排合適的崗位;新錄用機關干部原則上第一年必須到社區(村)掛職三個月,其他鄉鎮年輕每年下社區(村)鍛煉半個月以上,每年分批組織社區(村)年輕干部到鄉各職能部門掛職。掛職結束后由掛職單位予以書面鑒定,鑒定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對鄉鎮年輕干部要實施多崗位鍛煉,每年組織干部輪崗鍛煉,規定在同一崗位上工作不超過3年,對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的鄉鎮年輕干部,優先安排到上級機關跟班學習。鄉黨政辦積極爭取鄉鎮年輕干部到縣相關職能部門跟班學習的機會,做好對上派干部的考核,對踏實肯干的鄉鎮年輕干部要有意識“點訓式”培養,盡可能安排到重要、艱苦的崗位。
(四)、定期開展年輕干部“談心”會活動。鄉組織辦要牽頭建立年輕干部“交心談心”制度,邀請鄉黨委書記、鄉長、組織委員等領導參與到年輕干部的“談心”活動中去,一季度開展一次年輕干部“談心”會比較適宜。年輕干部之間也要多溝通交流,要通過qq、微信等網絡平臺,加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