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2: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利規劃設計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眾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分布呈現多樣化,不同的地域對于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需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直到現在,我國也沒有制定出明確的生態水利標準。這樣一來,在實際的生態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規劃人員必須結合當地的地域條件,對最初的生態水利工程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其真正符合規定的構建標準要求。其次,一般的生態水利工程都是圍繞生態理論學知識、水文學、工程力學而開展的,在應用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天氣因素、或是其他客觀一因素的影響。因此,規劃人員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一切不約定的因素,按照區域特征、地貌條件來進行構建,從而保證最終的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具有極好的可行性。但是,通過相關實踐結果表明,我國當前的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總體規劃設計水平較低,這就很難確保河流生態修復的效果。
2.生態環境的認識一方面由于我國生態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操作介入的較晚,導致生態環境科技技術人員與水利工程構建人員合作的機會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國內的水利工程多數考慮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滿足規劃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但是生態環境系統這一因素還面臨著主要關鍵性問題。
3.生態水利工程的構建勢必會考慮到生態系統的正常運作,實現有機結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礎之上。水利工程的構建最初考慮到水體的有效供電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標準等工作。生態水利工程的實施與傳統水利工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服務目標與功能有一定的差異性。當務之急,為實施生態水利工程與水利工程的有機結合,協調運行是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所必要考慮的問題。
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1.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生態水利工程作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設計原則,保證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設計的最基本的原則。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深入實際,充分考察水體的水質、水流等基本情況,進而充分考慮水對建筑物的侵蝕作用、對泥沙的堆積和搬運作用,同時還應全面把握河道走勢的自然規律等。只有保證了工程的穩定性、持久性以及設施的安全,才能確保建筑物持久地發揮其功能,求實現資金投入最少、經濟小于和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則。
2.保證水體內部環境的多樣性。相關調查顯示,一個地區的非生物環境的多樣性能夠影響其生活群落的多樣性。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種類多樣,當地的生物種類也會日漸豐富,食物鏈的組成也將更復雜,這樣生態系統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強。如果我們興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該流域內的水體內部環境日趨單一化,那么,就會導致水生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減少,并逐步喪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對河流的近期及遠期的水文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種類與生態環境間的關系,從而保證水利設施的興建能夠擁有足夠的豐富多樣的環境,進而將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3.確保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與傳統水利工程相比,生態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證傳統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外,還需要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保護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也就是要維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所以,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充分將人為力量與自然的影響進行有機結合,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設計功能和自組織功能,從大自然中選擇合適的物種,形成良好的合力結構。
4.在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利部門往往會將水體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并被分為若干個區域,這樣就導致水體之間無法相互流通,嚴重影響了水體中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轉換,極大的破壞了周圍河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因此,在實際的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中,規劃人員一定要特別注意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的聯系,盡可能保持水體原有的狀態,降低外界因素對河流生態系統所造成的破壞,從而促使我國生態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水利工程中有很多主要的設計部分,但是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工程現場進行規劃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現場的地區特色給予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時還要根據相關的水利工程設計要求進行設計。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準確并且科學的對現場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同時還要有非常合理的布局。優秀的工程規劃設計對于整個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我國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有非常好的存進和推動。最重要的是合理的規劃設計能夠保障我國的農業健康的發展,并且有助于農業生產有效的抗擊旱澇等自然災害。
1簡要敘述我國水利工程中規劃設計的總體原則
關于我國水利工程中規劃設計的總體原則的闡析和論述,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闡析和論述。第一個方面是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統籌規劃,同時按類分配進行設計。第二個方面是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集思廣益,有效的調動設計人員全員參與設計規劃過程中。第三個方面是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有限的工程資源進行整合在分配,不斷的優化規劃設計。第四個方面是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個設計進行連續的有效工作,保障工程的連續性。下面進行詳細的闡析和論述。
1.1原則一: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統籌規劃,同時按類分配進行設計。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對于整個工程的整體布局和建設便利一直是規劃設計的一項重要設計內容。在規劃設計中要結合農村的經濟條件和地形情況來進行針對性設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水利工程真正的融入農田水利價值中去,造福當地人民。在規劃設計中要有效的利用水資源,同時還要科學的設定工程的整體規模,對于工程在實施階段采取的實施手段也要給予考慮。在規劃設計中,統籌規劃是要結合當地的水土資源來進行工程的設計。要讓當地的自然氣候作為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才能夠建立起真正符合當地農業的水利建筑工程,造福當地。提升農業的生產能力。
1.2原則二: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集思廣益,有效的調動設計人員全員參與設計規劃過程中。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很難做到憑借一己之力完成整個設計過程,一個人的能力和經驗畢竟有限。因此為了保障設計過程中的完備考慮,充分認清設計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積極地調動參與設計項目的工作人員參與到規劃設計工作中。規劃設計要站在非常宏觀的角度看待整個工程的規劃問題,因此全面性是非常必要的,全員參與的規劃設計能夠有效的規避重要因素的遺忘,保障整個規劃設計的全面性。
1.3原則三: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有限的工程資源進行整合在分配,不斷的優化規劃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資源來進行整體的規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農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合理的規劃,對于水利過程的后續施工工作也是一種幫助,在農業生產這謳歌就是由于分散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導致了農業的生產效率不高,因此在規劃設計中,進行必要的水土資源整合非常關鍵,規劃的合理有效能夠提升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能夠節約資源。
1.4原則四: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個設計進行連續的有效工作,保障工程的連續性。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還要堅持的原則是保持整個工程的連續性,要讓整個工程從設計階段就有一種前瞻性,保障工程的使用壽命和性能。對于工程中的水利設施的選擇也要想著長遠的角度來分析選擇。盡量避免工程的時效性不長的問題,這樣會嚴重的影響農業的生產,會給農業生產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
2簡要敘述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重點設計內容
關于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重點設計內容的闡析和論述,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析和論述。第一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時要對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進行分配,做到土地資源的合理節約使用。第二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時要注意整體工程的總投資,要切合實際的進行規劃設計。第三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個工程的重點問題重點設計分析。下面進行詳細的闡析和論述。
2.1內容一:在規劃設計時要對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進行分配,做到土地資源的合理節約使用。我國雖然國土面積較大,但是伴隨著我國的人口不斷增多,導致了我國的土地面臨著緊張的境地。因此在進行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節約用地的問題,有效的進行所有涉及資源的分配。在設計中,要有相關的合理資源利用的相關技術要求,要盡量的高效使用土地資源。
2.2內容二:在規劃設計時要注意整體工程的總投資,要切合實際的進行規劃設計。工程建設不可缺少的就是資金,因此我們在進行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根據資金投入來進行規劃設計,要切合實際的進行設計,不能夠為了追求使用性能或者是工程規模盲目的擴大工程規模,這樣反而會導致工程不能樹立的完成,影響我國的農業生產使用。
2.3內容三: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個工程的重點問題重點設計分析。關于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整個工程的重點問題重點設計分析的闡析和論述,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析和論述。第一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對整個工程的抗洪排澇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給予優化提升。第二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有效的預見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和更新問題,提前進行設計準備。第三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做到水資源的高效使用。下面進行詳細的闡析和論述。
2.3.1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對整個工程的抗洪排澇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給予優化提升。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來有效的選擇工程中的側重點。對于旱情較重的區域我們要增大工程的抗旱能力,反之對于水量充沛的區域我們要增大工程的抗澇能力。同時對于工程的性能給予全面系統的優化升級。
2.3.2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有效的預見水利工程設施的維修和更新問題,提前進行設計準備。水利設施正常的發揮作用是離不開技術設備的,這些設備由于處在不間斷的工作中,承受著較為嚴重的腐蝕,為了保證不影響作用的發揮,就要做好維護以及更新。
2.3.3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做到水資源的高效使用。當前我國的水資源相對匱乏,很多地區已經不能滿足農行生產的需要,灌溉水存在的浪費問題也是一個普遍的困擾,農田水利規劃中,應注意提高節水灌溉的能力,關于如何提升節水灌溉的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技術應該有效的加以利用。(3)簡要敘述在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關于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闡析和論述,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析和論述。第一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時,沒有深入現場進行調查研究,致使整個規劃設計的過程存在盲目設計的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在規劃設計時,對于工程中的水利設施沒有充分的考量,導致了工程整體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體要求。
3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重點設計措施
3.1問題一:在規劃設計時,沒有深入現場進行調查研究,致使整個規劃設計的過程存在盲目設計的問題。缺乏有效的調查研究,工程建設就會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導致在工程技術、合理開發和社會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顧。
3.2問題二:在規劃設計時,對于工程中的水利設施沒有充分的考量,導致了工程整體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體要求。經調查發現部分縣有效灌溉面積僅占總耕地面積的45%左右。而且從調查中發現存在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已建幾十年,甚至部分工程是邊規劃、邊設計、邊建設的“三邊”工程,造成工程老化、退化、失修嚴重,效益顯著衰減。
作者:董躍明 單位:吉林省梨樹縣水利勘測規劃院
參考文獻:
[1]史紀鎖,陳小敏,鄭金先.突出重點強化銜接做好農田水利規劃[D].現代農業,2011(06).
[2]許玉芬,任巖.農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規劃設計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5):188.
[3]魏鳳玲.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1):222.
2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準則
由于受到河流徑流量以及農作物類別持續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農田水利灌溉亦伴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平均每年的水量和耗水量均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切不可完全根據傳統經驗而工作,而是應該擁有科學、合理的設計規劃準則,最終保證規劃設計工作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通常情況下,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都是水利設施、區域水源情況,以及農業發展條件等因素為基礎,并在全面考量之后方可確定。一旦在初期出現涉及標準偏高的情況,那么保障農田水利的程度就要高一些,并且設計標準將會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規模狀況。從當前形勢來看,農業水利部門,多從灌溉設計保證率以及抗抗旱天數2各方面來制定準則。
2.1灌溉設計保證率
這一問題主要指的是在長時間使用條件下,水利灌溉工程用水應該充分達到年數和總年數的比值,這一比值也就是農田水利灌溉設計保證率。通常情況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要按照區域內部的作物種植情況以及實際水文條件進行擬定。
2.2抗旱天數
這主要是指以小水庫、塘壩等灌溉設施供水情況為基礎,在降水偏少好雨水連綿等狀況下,能夠符合農作物耗水所需天數為準則。比如,在灌溉設施當中,水源能夠保證80d連續無雨的用水量,此水泥他規劃設計的標準即為80d,上述抗旱天數的確定主要是利用規定時間內區域農作物需水時間為準則。此外,在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過程中,還應充分按照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全面、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3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
3.1針對規劃設計的建設規模進行預測研究
當規劃設計工作開始之前,先應該針對農田水利建設規模實施預測研究,這一工作我們通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水泥灌溉面積的要求,全面考量農田水利在區域內部農業生產中的具置,以實現農民的創收和保障糧食安全為基礎,并在發展規劃區域農業的前提下,研究區域農業經濟對水利建設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確定出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具體規模大小。其次,研究可供灌溉使用水資源對灌溉規模的潛力,并以水源視角來論證農田水利灌溉規模的發展潛能,然后再以區域為單位來負荷水資源的實際承載力。按照水源規劃確定的總耗水量利用狀況以及控制準則等,深入分析、研究農業生產對于水源的具體需求量,從而保證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水資源供求實現平衡的根本目標。再次,針對地區土地資源對農田水利灌溉的規模潛能進行分析、研究,重點是按照區域土地資源對灌溉面積的素質和潛能實施研究。最后,針對農田水利灌溉規模的發展進行規模的預測,利用分析、研究農田水利省水改進以及水源供求關系,確定出農田水利灌溉規模以及實際灌溉面積。
3.2關于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
(1)設計取水方法。取水方法是農田水利灌溉規劃設計過程中的關鍵構成要素,其設計方向應當按照不同區域灌溉水源進行確定。通常情況下,灌溉水源具體分成2類,其中一種是提水取水,而另一種則是自流取水,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取水方法一般是對以上兩種水源來完成設計。自留取水主要是以河流水為主的灌溉方法,同時它也包括兩種方式,首先是有壩取水,此種取水方式通常是在地下水位處于很低的情況,其水量雖然充沛,然而卻不能自行流入到農田當中,為保證正常灌溉,一般都在河道上來修筑節制閘或者堤壩,在此基礎上才能將水源引入到農田當中;其次是無壩取水,此種取水方式的設計還可分成建閘以及不建閘,為避免由于沒建閘而無法控制洪期的水量以及農田被淹、渠道被沖走等問題,最好在設計過程中實施建閘設計,從而確保水流的穩定性,降低水流對引水口的侵蝕。
(2)灌溉工程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①安全性原則。安全性是所有工程中都應遵守的要求,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中,需要盡量防止出現深挖方、高填方和險段位置的施工。還應避免在沿河位置設置此工程,以防山洪將其沖垮、沖毀。②綜合利用原則。灌溉工程需要集中落差,同時結合水利加工,開展多種經營,全面且合理的利用水資源以及水資源。與此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應重點考慮結合河水與井水的灌溉,構建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水利灌溉系統。最終,保證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得以正常投入使用。
主管單位:哈爾濱水務局
主辦單位: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院;哈爾濱市水利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7175
國內刊號:23-1397/TV
郵發代號:14-31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5
期刊收錄: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1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的影響
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水利工程對經濟與社會有著巨大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人類整治河道修筑堤壩等活動人為的改變了河流的多樣性、連續性和流動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溫、自水流邊界、水文規律等自然條件發生重大改變。這些改變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未來的水利工程在權衡社會經濟需求與生態系統健康需求這二者關系方面,似應強調水利工程在滿足人類社會需求的同時,兼顧水域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可持續性。
2生態水利工程
從學科發展角度看,現在的水利工程學的學科基礎主要是工程力學和水文學,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主要對象是水文系統,往往忽視生命系統的現狀和未來風險等問題。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應吸收生態學理論及方法,促進水利工程學與生態學的交叉融合,用以改進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規劃及設計理論,形成水利工程學新的學科分支——生態水利工程學。生態水利工程學作為水利工程學的一個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滿足人類社會需求的同時,兼顧水域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性需求的原理與技術方法的工程學。生態水利工程的內涵是:對于新建工程,是指進行傳統水利建設的同時(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顧河流生態修復的目標。對于已建工程,則是對于被嚴重干擾河流重點進行生態修復。生態水利工程將與傳統治污技術、清潔生產(生態產業)及環境立法和資源管理一起,成為河流生態建設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原則
3.1工程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是一項綜合性工程,在河流綜合治理中既要滿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需求,也要兼顧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生態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學原理,也要符合生態學原理。生態水利工程的工程設施必須符合水文學和工程力學的規律,以確保工程設施的安全、穩定和耐久性。工程設施必須在設計標準規定的范圍內,能夠承受洪水、侵蝕、風暴、冰凍、干旱等自然力荷載。按照河流地貌學原理進行河流縱、橫斷面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河流泥沙輸移、淤積及河流侵蝕、沖刷等河流特征,動態地研究河勢變化規律,保證河流修復工程的耐久性。
對于生態水利工程的經濟合理性分析,應遵循風險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則。由于對生態演替的過程和結果事先難以把握,生態水利工程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這就需要在規劃設計中進行方案比選,更要重視生態系統的長期定點監測和評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規律,是力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合理技術路線。
3.2提高河流形態的空間異質性原則
一個地區的生境空間異質性越高,就意味著創造了多樣的小生境,能夠允許更多的物種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環境變得單調,生物群落多樣性必然會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質、密度和比例等都會發生變化,造成生態系統某種程度的退化。由于人類活動,特別是大規模治河工程的建設,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連續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單一化,引起河流生態系統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態水利工程的目標是恢復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樣性,但是并不意味著主要靠人工直接種植岸邊植被或者引進魚類、鳥類和其他生物物種,生態水利工程的重點應該是盡可能提高河流形態的異質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學原理,為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恢復創造條件。
在確定河流生態修復目標以后,就應該對于河流進行生物調查、地貌歷史和現狀進行勘查和評估,建立河流地貌數據庫和生物資源數據庫。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調查的有力工具。關鍵的工作步驟是在以上兩種調查工作的基礎上,確定環境因子與生物因子的相關關系,必要時建立某種數學模型。河流環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勢、蜿蜒度、橫斷面形狀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質、水溫、泥沙、營養鹽的遷移轉化、水文周期變化等。研究的內容包括:調查單個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評估各種生物因子的相互關系和制約條件,對于“關鍵種”或標志性生物的環境因子進行分類和評估。在眾多的環境因子中,識別那些對于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的環境因子,在此基礎上進行河流地貌學設計和生物棲息地的設計。
3.3生態系統自設計、自我恢復原則
生態系統的自組織功能表現為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自組織的機理是物種的自然選擇,也就是說某些與生態系統友好的物種,能夠經受自然選擇的考驗,尋找到相應的能源和合適的環境條件。
將自組織原理應用于生態水利工程時,生態工程設計與傳統水工設計有本質的區別。像設計大壩這樣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種確定性的設計,建筑物的幾何特征、材料強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終可以具備人們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復工程設計與此不同,生態工程設計是一種“指導性”的設計,或者說是輔設計。依靠生態系統自設計、自組織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選擇合適的物種,形成合理的結構,從而完成設計和實現設計。成功的生態工程經驗表明,人工與自然力的貢獻各占一半。
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的特征是對于自然河流實施控制。而設計生態水利工程時,要求工程師必須放棄控制自然界的動機,樹立新的工程理念。因為依靠人力和技術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們要善于利用生態系統自組織、自設計這個寶貴財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需要強調的是,地球上沒有兩條相同的河流,每一條河流的特點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項生態水利工程必須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條河流的自然屬性和美學價值,尋求最佳的生態工程方案。
自設計理論的適用性還取決于具體條件。包括水量、水質、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態因子,也取決于生物的種類、密度、生物生產力、群落穩定性等多種因素。在利用自設計理論時,需要注意充分利用鄉土種。引進外來物種時要持慎重態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觀尺度及整體性原則
河流生態修復規劃和管理應該在大景觀尺度、長期的和保持可持續性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時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圍內進行。在大景觀尺度上開展的河流生態修復效率要高。小范圍的生態修復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體性是指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出發,掌握生態系統各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復河流生態系統的整體、綜合的系統方法,而不是僅僅考慮河道水文系統的修復問題,也不僅僅是修復單一動物或修復河岸植被。
景觀則是指生態學中的景觀尺度。景觀尺度包括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為什么在景觀的大尺度上進行河流修復規劃?首先,水域生態系統是一個大系統,其子系統包括生物系統、廣義水文系統和人造工程設施系統。廣義水文系統又與生物系統交織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態系統。而人類活動和工程設施作為生境的組成部分,形成對于水域生態系統的正負影響。水域生態系統受到脅迫時,需要對于各種脅迫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綜合、整體研究。其次,必須重視水域生境的易變性、流動性和隨機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生物種群的基本生存條件。水域生態系統是隨著降雨、水文變化及潮流等條件在時間與空間中擴展或收縮的動態系統。再者,河流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與周圍生態系統隨時進行能量傳遞和物質循環,一條河流的生態修復活動不可能是孤立的,還需要與相鄰的流域的生態修復活動進行協調。最后,河流生態修復的時間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統的演進是一個動態過程。每一個河流生態系統都有它自己的歷史。河流生態修復是靠時間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濕地重建或修復需要大約15~20a的時間。因此對于河流生態修復項目要有長期準備,同時進行長期的監測和管理。
3.5反饋調整式設計原則
生態系統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河流修復工程需要時間。從長時間尺度看,自然生態系統的進化需要數百萬年時間。進化的趨勢是結構復雜性、生物群落多樣性、系統有序性及內部穩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時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有所增強。從較短的時間尺度看,生態系統的演替,即一種類型的生態系統被另一種生態系統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時間,期望河流修復能夠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現實的。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力求最終形成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河流生態系統。在河流工程項目執行以后,就開始了一個自然生態演替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并不一定按照設計預期的目標發展,可能出現多種可能性。
意識到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都不是靜止的,在時間與空間上常具有不確定性。除了自然系統的演替以外,人類系統的變化及干擾也導致了生態系統的調整。這種不確定性使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不同于傳統工程的確定性設計方法,而是一種反饋調整式的設計方法。是按照“設計—執行(包括管理)—監測—評估—調整”這樣一種流程以反復循環的方式進行的。在這個流程中,監測工作是基礎。監測工作包括生物監測和水文觀測。評估的內容是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狀況及發展趨勢。常用的方法是參照比較方法,一種是與自身河流系統的歷史及項目初期狀況比較,一種是與自然條件類似但未進行生態修復的河流比較。
在反饋調整式設計過程中,提倡科學家、管理者和當地居民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通過對話、協商,以尋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學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設計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董哲仁.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J].水利水電技術,2003,(7):1~5.
[2]董哲仁.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框架[J].水利學報,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態多樣性與生物群落多樣性[J].水利學報,2003,(11):1~7.
[4]Mitsch W.J.,Jorgensen S E..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 by John 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蘭圍墾區生態重建的啟示[J].中國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 R.V.,D.L.DeAngelis,J.B.Waide,et al.A Hierarchical Con-cept of Ecosystem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6:153.
1 水利工程概算工作的現狀
伴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進步。然而,在水利工程概算的問題上,仍然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弊端。針對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概算超支的現象進行調查走訪和邏輯分析,發現相應的問題產生源頭,針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力爭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概算提供有力的理論借鑒,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概算工作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缺乏對整個工程概算的經濟評價機制 水利工程建設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可行,需要從實際出發,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細致、周密的經濟評價才能確保整個項目的可行性。所以,在進行概算編制過程中,經濟評價報告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水利工程的經濟評價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個方面是科學的方法進行國民經濟評價,其次是進行科學的財務指標評價。必要時還要進行更多的細節分析和評價,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概算工作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重要環節,根本沒法達到預期目的,使整個經濟分析環節形同虛設。
1.2 缺乏詳細、準確的概算編制 在近年來,我國的水利工程投資概算編制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概算編制說明問題不詳細、過于簡單,而且在說明中很多工程概算的附表、附件只是敷衍了事甚至不全或者沒有。(2)對單價分析存在問題。不能按照預計的價格標準進行單價分析,很多設計進行單價分析時采用陳舊過時單價分析表,而沒有根據當時的材料價格進行調整。造成項目單價偏高或偏低,以致影響整個水利工程投資。(3)一些獨立費用的預算仍然沿用舊的標準,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這樣,就導致設計費用偏低或者偏高,影響整個工程概算。
1.3 對工程等級標準劃分模糊 工程等級的劃分是左右工程規模和投資的重要指標。如果參照標準過高容易造成投資浪費,而標準過低又達不到預期目標,所以,必須根據實際的水文資料、規模和效益嚴格按照即定標準確定工程等級、主要建筑物級別和相關的洪水標準等。而現階段很多設計由于工程等級的劃分問題造成投資浪費。
1.4 施工組織設計簡單,影響再次招標 施工組織設計是否合理、得當將直接影響到下一步的招標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然而,目前許多水利工程設計在施工組織方面過于簡單,很多施工所需條件交代不清或根本沒有交代,為下一步工程招標帶來隱患,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運轉,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甚至延誤工期。
2 對我國水利工程概算提出的相應方法和設想
2.1 建立健全整個水利工程的經濟評價機制 首先,要正確認識經濟評價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從實際出發,對整個水利工程做出詳細、科學的經濟評價。在進行工程概算編制時,要科學的對國民經濟和財務指標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還要對一些相關的細節做出具體的分析和客觀評價。
2.2 規范水利工程項目規劃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 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就是指對已經確定的工程項目進行具體的實施設計階段。雖然設計費用在整個工程總造價中只戰局極少的比重,但是,這個階段的工作對整個工程成本的影響確是不可忽視的,在對項目規劃設計的不完全統計中得出,這部分工作對整個工程造價的影響可以達到近乎百分之八十的比重,所以,工程造價的多少直接受到項目規劃設計質量高低的影響,直接決定著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形式的投資和開支多少??梢源_定這項工作是工程造價管理控制的一項重點工作。在設計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設計費用。在保證費用不超支的情況下,一定要按照原規劃進行設計。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推敲。在正式施工前,將設計圖紙反復研究,最大限度的發現圖紙存在的問題,把工程的不穩定因素在施工前徹底排查。
2.3 嚴格、準確劃分水利工程等級,按照預期進行施工 嚴格根據客觀實際劃分建筑物等級。按照工程程的規模、效益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將水利樞紐劃分等級,然后再將建筑物按其作用進行分級。同時,要保證遇到設計標準以內的洪水時建筑物的安全。確定水工建筑物級別時,如果建筑物同時具有幾種用途,應按最高級別考慮。
2.4 健全設計制度 現階段的工程實施監理制度是相對比較健全的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可以從資金、進度、質量等方面對工程進行監督、控制。在我國的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實施設計監理制,在對設計的全過程進行控制與監督的同時,能促進設計單位提高設計質量。從而保障設計工作為整個工程的順利實施服務。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大,而且意義重大,并且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在整個工程的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因素眾多,并且工作條件復雜,在施工過程中 ,條件艱巨,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這種條件下,水利工程的概算就顯得格外重要,通過對我國很多水利工程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水利工程概算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工程設計、經濟評價、概算編制、施工組織、工程造價管理等幾個方面。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建立健全有效的經濟評價機制、規范水利工程的造價管理、嚴格執行客觀的等級劃分、并且實行監理制度,更好的促進我國水利工程的概算工作水平,保障我國水利工程的順利實施,促進國民經濟長效發展,提高我國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 劉明華.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超概算現狀及對策分析[J]河南水利.2005,(12).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育質量;農業水利工程;教學體系
【基金項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學校級教學項目“農業水利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形成了一支專業水平較高、師資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的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理念先進、目標明確、規范合理、操作性強;辦學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成績顯著。為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為培養高素質專業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臺。結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也進一步完善。
一、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認證培養目標
按照石河子大學要求,每四年一次進行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評價,同時對培養目標進行全面修訂,在四年的實施過程中可進行微調,評價與修訂過程由學院、大學兩級機構組織專家評審,同時著重邀請行業和企業專家參與。經對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水利工程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設計方法、科學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備農業水利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結合認證標準,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1.課程設置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課程由學校根據培養目標與辦學特色自主設置,能支持培養目標的達成,課程體系設計由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資深教師完成,有企業和行業專家參與,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等課程計60余門課。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占總學分的16.7%,學生在從事農業水利工程設計時能夠考慮法律、倫理、經濟、環境等各種制約因素;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占總學分的29.8%,工程基礎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應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本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專業類課程應能體現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的培養。
2.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與實習、課程設計、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及其他實踐環節等,其中畢業設計(論文)不少于12周,課程實驗8~16學時,課程設計一般安排1~2周。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包含課程實踐教學、專業實踐教學和畢業實踐教學三部分。課程實驗包括物理實驗、水力學實驗、土力學實驗、測量學實驗、電工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建筑材料實驗、灌溉排水工程學實驗、水工模型實驗、節水灌溉實驗、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實驗等;課程實習包括測量實習、水文實習、水文地質實習;課程設計包括水文學及水利計算課程設計、灌溉排水工程學課程設計、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水土保持學課程設計、節水灌溉技術課程設計、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等;專業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還包括其他實踐環節,如:工程技能訓練、科技方法訓練、科技創新活動、公益勞動、社會實踐,結構模型制作大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計劃等。
3.畢業設計(論文)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占總學分的16.7%,畢業設計(論文)選題90%以上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選題。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題目以所學農業水利工程知識為基礎,同時結合生產科研項目開展,進行綜合訓練;也進行涉及本專業的有關研究熱點進行專題研究,主要分為5個方向:農業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節水灌溉技術設計、灌區水利工程設計、灌區水利工程管理與施工組織設計、專業相關熱點問題研究(論文)。
(2)內容。
由水利工程系負責組織畢業設計的選題論證、文獻調查、技術調查、設計或實驗、結果分析、寫作、繪圖、結題答辯等,使學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鍛煉,并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
(3)指導與評價。
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材料,包括設計選題指南、設計任務書、設計開題報告,反映指導教師指導與管理過程的材料: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記錄等齊全。結合生產項目進行的畢業設計(論文),由教師與新疆天業節水有限公司、兵團設計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興設計院等企業專家共同指導,答辯時有兵團設計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興設計院、新疆天業節水有限公司等企業專家參加。
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踐平臺建設
為了滿足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學院在校內及校外相關企業建立了專門的專業教學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先后與新疆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培訓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新疆兵團建設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議。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實習基地、水文實習教學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實習基地、科研試驗實習基地、水管單位實習基地、設計單位實習基地等10多個實習基地,每年可容納200人左右學生進行課程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
四、教學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
按照“以人為本、全程保障、以評促建、提升內涵”的原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學院主管教學領導負責,由水利工程系進行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材、教案、講稿審定,同時對課堂理論教學、課程實驗、實踐等環節進行質量考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每4年進行一次調整,每年進行微調;教學質量評價由大學教務處和學院組織實施,分為學生評教、大學督導評教和教師同行評教,每學期評教1次。統籌協調教學管理,抓標準、抓評估、抓建設,構建了教學評價與管理并行的質量保障運行機制。
1.教學質量體系
科學構建了目標與過程并重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該體系由目標、組織、管理、評價反饋、保障五個子系統組成閉環,通過校院兩級管理、兩級督導、校院系三級保障模式有效運行,形成良性循環,對各教學環節提供了全面質量監控和質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學校實行二級教學管理模式以來,堅持對各院系本科教學工作實施年度考評,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2.教學評估體系
學校和學院構建了學生、教師、領導、督導“四位一體”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實施常態化教學質量評估。采用督導專家、領導聽課檢查、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手段和途徑,及時廣泛地收集教學質量信息,實施公開、公平、公正的教學評估,全面監控教學質量狀況。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在對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的一些關鍵點上給予了重點監控。例如,在嚴把教師教學關方面,嚴格執行教師開新課和新開課的試講制度,始終堅持對青年教師實行助課、聽課和試講制度,有效促進了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課堂授課方面,建立了學院領導、專業帶頭人、督導組成員聽課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課堂授課行為,并利用課堂教學檢查、專家聽課、學生評教等手段及時監控教師的授課情況。
作者:呂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單位: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倪福全,李昌文,馬榮朝,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64-16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從1990年開始,先后批準設置了16種專業學位。經過多年的發展,專業學位的種類、培養院校的數量、招生的規模等都增長較快,培養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了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這一新的碩士培養方式,并不斷加大其在碩士招生中的比例,表明了國家對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這一培養方式的重視,以及對其今后發展的規劃。在這一形勢下,如何發展在職的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又有了新的課題。
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招生過程中的生源質量與生源流失問題。
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發展,首要的決定因素就是招生質量。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發展了多年,招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隨著學術型碩士的發展,大部分大中城市的設計院、規劃局等單位招聘人員已經以碩士生為主,本科生很少。這就需要高校轉移地域,生源下移至二、三線城市,以本科生為主的設計院所等單位。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這些單位有一定規模的沒有本科學位、只有本科學歷的??圃偕钤斓目忌?。這就需要招生單位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嚴把“入口關”,不能為了招生規模,盲目擴招,最終影響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
往年,有部分考生是本科應屆畢業生選擇了先工作,再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獲得工程碩士的學位。隨著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這一培養方式的提出,本科應屆畢業生可以選擇脫產學習兩年,然后獲得工程碩士的學歷與學位雙證書。這種更接近普通的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方式,入學門檻比學術型碩士低,學制更短,含金量又比在職攻讀專業學位高,勢必會吸引部分原本打算先工作后讀書的考生,這對在職的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招生數量有了一定的影響。
2.培養過程中的管理失范與培養脫節問題。
在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由于學員在職學習的特殊性,導致學校的教學管理規劃等不能很好地實施。培養單位在保證學員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再進行工程碩士的教學等培養工作。在工作與學習產生沖突的時候,學員通常選擇工作。如何盡量減少這一工學矛盾的產生,就需要培養單位制定更為機動靈活的培養方式,同時要嚴格遵守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培養要求。
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學員是至少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有一定工作經驗,部分已經成為單位技術骨干的工程人員。他們對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的問題很明確,需要在學習中得到解決。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員的工作實踐,要求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課程設置要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內容,在學習期間不但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而且應能對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提供指導。最終學員不僅獲得了工程碩士學位,而且獲得了學習與工作的方法。
3.論文過程中的學術道德與論文質量問題。
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要求選題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策劃、工程規劃設計報告或可行性研究報告;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論文可以是工程設計,也可以是課題研究。但在日常的培養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比如某一設計院一個項目組有幾位成員都是在讀的工程碩士,在論文的寫作中,如何選擇自己的論文寫作部分,在突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不侵占他人的勞動果實,需要學員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單位導師和校內導師的嚴格把關。
有部分學員在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期間,并沒有適合做學位論文的工程項目或課題。有時候論文的質量,并不能達到碩士生學位論文的要求。培養單位考慮到在職攻讀學位的困難,通常也不會過于嚴格地進行把關。這反而導致部分學員抱著“混文憑”的想法,進行工程碩士的學習和做論文。這就要求培養單位在體諒學員在職學習的困難的同時,堅持必要的原則,嚴格要求學位論文的質量。
二、培養單位采取的應對措施
1.在擴大生源渠道的同時把好入口關。
培養單位在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招生工作中,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格把好“入口關”。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通過規范專業學位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質量。培養單位要樹立爭創名牌意識,解決規模與質量的問題。河海大學作為水利行業的佼佼者,自1998年首次招收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以來,始終明確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與思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制定具有水利特色的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在水利行業里,河海大學的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已經成為一塊辦學招牌,不少學員都是已經參加工作多年的河海大學的畢業生,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單位的推薦返回母校攻讀專業學位。學校對少量具有本科學歷、沒有學士學位的考生嚴格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內,工作突出的在職人員優先推薦。
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這一培養方式的推出,對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招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雖然這一培養方式于2009年才開始實施,目前了解它培養方式及目標的人不多,但隨著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政策側重,學員對這一培養方式的逐步了解,以及一年后首批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這一培養方式勢必影響到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招生。在日常的招生報考咨詢中,因為這一新的培養方式門檻較學術型碩士低、培養年限短、能獲得雙證,已經有在職學員考慮報考。培養單位在招生宣傳過程中,應仔細介紹這兩種培養方式的異同,強調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這一培養方式的優勢,即以社會需求為前提,采取形式多樣的辦學模式,校企深入結合的培養方式,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在職學習不離崗、在崗學習不誤工”而且“留得住、用的上”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2.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完善靈活機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對于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學員來說,如何解決工作與學習的沖突,是十分頭疼的問題。河海大學在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中,考慮到學員大多數都是單位的技術骨干或負責人,再加上水利勘測設計及工程建設部門的工作特點,如汛期、抗洪、抗旱、野外勘測等工作要求,采用多種形式的辦學模式,做到“集中學習,過程消化,階段檢查,督促管理”,一方面在學校設點,以脫產形式集中學習,另一方面與協作單位采取異地辦學的形式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做到“忙時休學工作,閑時脫產學習”,合理安排教學,分階段完成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設置的培養目標。與此同時,學校嚴格執行工程碩士培養的學習要求和規定,對于課程考試不合格者不得補考,要求學員跟隨下一個年級的班級重修,嚴格管理的同時督促了學生對每門課程的學習質量。
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特點,決定了學員的學習時間和精力難以集中,必須將課程教學內容加以提煉整理,突出學科發展的前沿。另外,隨著工作實踐的開展,新的問題不斷涌現,要求學員不斷更新知識,獲取最新信息。這就要求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課程設置要反映學科發展的前沿內容,突出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河海大學在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上,分別于1999年秋和2005年秋兩次對培養計劃進行修訂,始終強調培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在提升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水平上加強知識點的學習,將課程學習的專業層擴寬到技術應用與管理層面。除規定的基礎知識必修課外,還設置了應用面和知識面較寬的技術經濟、組織行為、項目工程管理、計算機信息應用等課程,特別是加強水利工程專題的學習。水利工程專題一是由學校的專家學者結合當下學科領域新知識、新技術和前沿領域開設的系列講座,受到學員的極大歡迎。水利工程專題二是由導師根據學員專業缺口采取一對一增補相關專業知識體系。這些都為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提供了強大的保障。此外,針對每一個異地辦學合作單位的需求,學校都適時調整課程安排。學??筛鶕髽I需要增加一定課程,校企雙方共同商定選修課程,更好地達到為企業培養需求人才的目的。
3.在確保論文質量的前提下建立導師負責制的論文培育模式。
學術道德規范問題,對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學員而言是一個尤其需要強調的問題。因為同一協作單位的學員,經常會有合作進行工程項目施工或課題研究等,對自己科研成果的保護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就顯得極為重要。河海大學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始終強調學術道德問題。在日常的培養過程中,導師也嚴格把關,杜絕學術失范問題的產生。
對于在職攻讀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碩士生學位論文,應與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同等要求,也采用抽檢、盲審等考核方式,將部分抽查論文送至外校專家進行審查,盲審不合格的堅決不允許答辯,為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提供更多的考核手段。同時,對在規定學習期限未能做好論文的學員,導師應擔負起督促學員的責任,設立對應的約束機制。培養單位可對保質保量,按時安排學員答辯的導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勵導師按照培養要求的時間安排,督促學員進行論文寫作與答辯。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落實科教興國的戰略,為了滿足廣大企事業單位和應用部門的需要,為了更好地發展專業學位教育,積極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廣大的培養單位應從確保招生質量、規范培養過程、加強論文培育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專業學位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我們應及時總結經驗,完善質量評估標準,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穩步擴大招生規模,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內容,除滿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還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使城市環境得到保護、保持生態平衡、市民生活更趨舒適。城市水利工程建設應該主動適應這種需求,逐步實現從傳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的轉變,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觀和美學要求,要用新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1.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發展與需求
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對于改善水域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以改善水域環境和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的“城市環境水利工程”建設,成為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現代城市的功能,對流經市區的河流歸納起來有兩類要求:①對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質清潔、生物多樣性、生機盎然和優美的水面景觀。②對濱河帶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獨特歷史、文化、風俗的濱河景觀;能提供一充滿鮮花、有人工景點、公園化的休閑、娛樂、體育活動空間;能營造一充滿文化、藝術、科學氣氛,具有現代氣息、人水關系協調、引人勝、便于人水親近的濱河帶。
人們提出這些要求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水利建設者應當適應這種趨勢,滿足社會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藝術、科學和現代氣息,注重工程的環境效益和美學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說,現代水利可以稱之為“大水利”,即“通過流域的綜合整治與管理,使水系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都得到完全地發揮,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適性(包括對生物而言的舒適性)都不斷改善,并支持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興利除害、綜合開發、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水資源,使之更好的服從人們的意志,更好地為人類造福,這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態,也改變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國內外的大量實踐都表明,許多水利工程不僅發揮了它們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來越顯示它們的環境效益,成為一種新穎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資源,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開發水利工程旅游,已經成為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態經濟環境水利階段,人們普遍關注環境與生態問題,普遍重視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強調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環境功能和美學價值,己成為國際、國內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新趨勢。
2.水利工程景觀設計的原則
2.1技術與美學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樞紐布局不能單純追求美學效果,它首先要實現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滿足技術優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環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證工程的安全、穩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學設計必須首先滿足工程的技術、經濟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景觀構成元素進行美學調整。技術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學基礎。
2.2生態環境 (改善)保護原則
從生態學角度來說,河流是生態環境中能量轉換和生物活動的廊道,為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河流生態環境、打破生態系統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質,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盡管河流生態系統有自我恢復的能力,恢復期與河流生態生命力有關,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復,有些河流的生態甚至完全不能恢復。因此,水利工程建設應注意對周邊環境以及流域的生態進行保護,不應以生態的破壞、環境的退化為代價。注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是水利工程景觀 (美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2.3強調個性和創新的原則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獨特性和大空間的跨越帶來景觀特質和震撼的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標的意義。要發揮水利工程景觀特點,必須在設計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個性發揮,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創新。同時,也要注重與周圍環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諧,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性、整體性等方面的因素。
3.水利工程景觀規劃策略
3.1沿河綠地
濱水環境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擴大沿河綠地,形成較為連續性綠化帶,用綠色來勾畫古城的輪廓,延續城市文脈。同時,以良好的綠色空間,優化環境景觀質量,體現現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閘壩結合,擴展沿河水面。
規劃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膠壩,泵房外觀可按風景區房屋標準設計,橡膠壩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積,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邊設置親水步道、平臺、橋梁、濱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賞水面景色。
通過新建濕地連通閘向人工濕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給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可為生態化污水凈化技術的引進提供良好的試驗場所。
3.3生態護堤
可規劃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植草等生態工程護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對于河岸邊坡較陡的地方,采用木樁、木框加毛塊石等工程措施,這種護工程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在應用草皮、木樁護坡時也可以運用土工編織物,袋內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沖刷,又能長出綠草。有利于堤防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3.4綠化樹種及花草
沿河綠化樹種,以合歡、國槐、銀杏、楊樹、柳樹等喬木為骨干樹種,以桂花、雪松、紫薇、黃楊球、桃樹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葉草、金邊書帶草、馬尼拉草坪等花草為主要植被,形成多種類、多層次生態群落。
參考文獻
市政給排水工程規劃與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分為給水系統、排水系統和循環水系統3個子系統。免費論文,給水系統。市政給排水規劃與設計是城市基礎規劃與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城市給水管網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管網優化;關系著城市地面水的排除,而城市污水的處理是使水資源得以良性循環的基礎,對居民居住環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排水系統是水循環中水質和水量的連接點,再生水利用是水循環中質與量的橋梁,污水資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的保護了水環境,有利于城市水資源系統健康、良性的循環。通過先進的計算機輔助系統平臺,解決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勢在必行。
一、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與設計的主要內容
城市給水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市政給水范圍的劃定,市政給水量的預測等規劃內容;而城市給水設計的主要內容有:給水廠,給水泵房,給水管網及閥門井,計量設備等設計內容。
城市排水規劃的主要摘要的設備等設計內容。
二、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與設計存在的問題
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與設計存在的問題有:
①市政給水工程規劃科學依據不足,城市水系統規劃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各類指標、標準、基礎數據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預測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國的水量預測工作主要是參照《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中有關規定,但我國不論在國家還是在區域層次上都缺乏對用水工藝、各種用水器具和用水行為的詳實系統監測,缺乏對新型用水技術替代規律和擴散規律的基礎研究,缺乏對多種信息的綜合性和結構性分析。
②排水體制規劃還比較混亂,雖然目前絕大部分城市的排水體制分別由環保局、市政工程管理處、水利局等不同部門管理,由于部門間溝通不夠,加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對排水設施存在的問題和發生的新問題都不能及時解決。另外傳統的防洪和排水設施設計中,強調采用分流體制將雨水、污水盡快排出城市,而忽視了城市徑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資源的利用。隨著流域整體水質的改善,城市隨機性的暴雨徑流和突發事件引起的對水體生態系統的沖擊,也成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內容。免費論文,給水系統。
③傳統的給排水專業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由于城市給排水規劃與設計技術參數多,不定因素多,且由于城市發展新增交叉學科的特點,這使城市排水規劃難度大大增加,而從傳統的給排水專業畢業學生,因為受知識的限制,而不能從宏觀的分析論證,不適應城市發展新增加規劃多學科、多層次的分析論證要求,不能滿足城市給排水規劃與設計的需要。
④市政排水工程規劃滯后,而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過程中,給排水處于配合地位,影響了城市給排水規劃科學化發展。往往出現道路要求快速建設,造成排水工程規劃沒有編制,一些排水工程不能與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雖然設計完成,而排水規劃由于相關原因需要修改,許多工程項目未能按照規劃建設,規劃的指導意義也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造成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三、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與設計解決的措施
城市給排水系統規劃與設計解決的措施有:
①城市水系統需要與城市規劃相協調,城市水系統規劃是針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水源、給水、排水、污水處理等子系及各個要素的綜合布置。城市用水規劃的總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須優化組合各種可行的節水、回用水等方案。免費論文,給水系統。要做到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規劃,內容應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資源平衡;給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總量的平衡;給水節水規劃和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規劃;水的生態循環規劃;各類水工程設施的規模和布局等。免費論文,給水系統。對于當前我國的城市水系統建設中的普遍出現的規劃不協調、建設不配套、管理不統一等問題,規劃別要注意管網配套和給水、排水和污水處理能力的協調增長,確定規劃期內水系統及網絡設施建設的規模、詳細布局和運行管理方案。
②水量規測是給排水規劃的基礎,水量規模預測是否符合發展趨勢和實際需要,對水資源的工程總體布局、合理利用、實施步驟和工程費用產生重大影響。國家標準《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是測算城市總用水量規模的主要依據,預測包括:總體規劃階段給水水量預測;總體規劃階段污水水量預測;分區規劃階段及專業規劃給水量預測;分區規劃階段及專業規劃污水量預測;總體規劃階段污水水量預測;詳細規劃階段給水量預測;詳細規劃階段污水量預測。改革以來,工業生產、城市建設、住宅建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使給水量不斷增長。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的給水量的增長規律也將與過去不同,水量預測就不能僅按歷史的發展計算,還要根據具體的城市規劃對不同類型用水量分別預測分析。
③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節水子系統,加強節水力度,促進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良性循環。免費論文,給水系統。在城市水系統中增加治污子系統,加強治污和再生水會同力度,重視再生水、中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利用,促進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良性循環,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免費論文,給水系統。
結束語
編制城市給排水規劃時要善于處理好城市發展中可能面臨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災害等問題,綠色環保節能已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合理地布置管網,充分做好系統安排,遠近期結合,使管網設計具有現實性和超前性;而在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道路輔助設計系統,道路資料可直接提取到給排水設計人員,使城市道路與給排水工程設計實現科學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282-98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199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1998.
【3】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GB50013-200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4】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GB50014-2006室外排水水設計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