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3 15:41: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音樂影響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流行音樂的涵義
從廣義的角度講,流行音樂的涵義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潑、情感真摯,被廣大群眾接受,并備受其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從狹義的角度講,流行音樂又被稱之為通俗音樂,來源于英文單詞Popular Music,其起源于美國的爵士音樂。
2、流行音樂的特點
(1)流行音樂的參與性,因為流行音樂反映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強調的是個人情感經歷,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增大了其參與性;
(2)流行音樂的娛樂性,是流行音樂的重要特征與功能;
(3)流行音樂的商品性,因為其傳播載體是各類磁帶、DVD等傳媒工具,具有較強的商品性;
(4)快速更替性,流行音樂為了滿足消費群體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生存發展需要,必須進行快速更替;
(5)流行音樂的新奇性,即流行音樂的流行性或時尚性;
(6)流行音樂傳播手段的科技性,流行音樂的傳播,必然需要傳媒工具的科技性作為支撐。
(二)傳統音樂的涵義與特點
1、傳統音樂的涵義
從廣義的角度講,傳統音樂的涵義是指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并有著諸多審美風格的音樂,它是一定音樂思想特殊本質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并對中國以及中華民族的思維習慣,對其審美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從狹義的角度講,中國傳統音樂是指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傳統音樂包括民族音樂”、“傳統音樂”以及“民間音樂”三大類,其中“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2、傳統音樂的特點
(1)與西方音樂存在著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的區別
(2)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
(3)傳統音樂與傳統文學具有緊密的聯系
(三)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關系
流行音樂的創作源泉來源于傳統音樂,傳統音樂影響著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因為傳播較廣,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傳統音樂。長期以來我國的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從某個角度來講都處于一種相互斗爭與排斥的狀態,隨著各自的生存空間的擴展需要,它們又不可避免的、以相互依存的關系融合在一起。
二、流行音樂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沖擊表現
因為流行音樂的傳播極為迅速,它已經走進了小學校園,并影響著小學音樂教學。這種現狀已在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作為一名音樂教學工作者,應當重視這種情況。流行音樂沖擊小學音樂教學的具體表現:
(一)在現今校園內,許多小學生,特別是4、5、6年級的小學生對流行音樂如癡如醉,戴著MP3,聽得可謂是趣味十足,并時不時地哼上幾句。流行音樂中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比如快餐文化觀念、低俗觀念、還有不正確的愛情觀念正在侵蝕著我們小學生的幼小心靈,讓小學生過早地接觸這些復雜的社會觀念,是不明智的。長此以往,有可能顛覆小學生對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的認識。
(二)在音樂教學中,小學生對音樂課上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普遍不感興趣,卻盲目地喜歡流行音樂,這已經對小學音樂教學形成了一種挑戰的局面。其實,以小學生的知識、閱歷水平來講,你要問他們為什么喜歡流行音樂?他們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出來。只能簡單地覺得流行音樂旋律明快,歌詞通俗易懂,感覺親切,體驗快樂。這樣下去,就有可能是這樣一個局面,我們的小學生對傳統音樂毫無了解,對流行音樂一知半解,根本達不到理想的音樂教學效果。
(三)流行音樂既然廣泛傳播,“存在即合理”,它肯定是有可取之處的,傳統的音樂教學相對枯燥,很多作品的題材相對難理解,小學音樂教學一直都在考慮是否吸收新的元素,以提高音樂教學水平。流行音樂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沖擊,未嘗不是一次將積極樂觀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的機遇,既滿足了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認識和了解的需求,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將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納入了我們的音樂教學之中。
三、如何應對流行音樂對音樂教學的沖擊
(一)要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流行音樂的價值
小學生處于懵懂無知的年紀,他們的辨別判斷能力受自身知識、閱歷的限制,導致他們對流行音樂的接受處于一個很初級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歌詞、演唱者的音色與發聲,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一些深受孩子們喜歡的歌星的音樂,分析其歌曲的特色,有什么優點和缺點,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傳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對其作出合理的評價。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傳授學生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而且還讓學生對流行音樂有了一個相對理性的認識,不在去追逐那些低俗的流行歌曲,提高了小學生在音樂上的認知能力。
(二)音樂教學將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
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本來就具有血與肉的聯系,將其有機結合起來,就有利于矯正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一直以來小學的音樂課堂上以“欣賞為主,學習基本樂理知識為輔”的模式為主,比較單調乏味。如果在教學中能夠融入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的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的第五課《媽媽的愛》的時候,先以滿文軍的《懂你》開頭,這種用相似主題流行音樂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將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小學音樂教學課外活動
說起“電腦音樂制作”或“MIDI”,在當今社會上,對于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紀末“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誕生以來,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就多方面地滲透到音樂藝術領域中,比如音樂表演藝術中,聲樂歌曲的MIDI伴奏,音樂教育中利用軟件進行視唱教學……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業績如何?實事求是的說,優點多于缺點。本文闡述就是其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業績——“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對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
在進入主題前,首先讓我簡單介紹“電腦音樂”。電腦音樂是指利用多媒體電腦及和音樂相關的軟件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來的音樂(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們就知道“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是生產“電腦音樂”的一種方法、手段。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包容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這兩項是它的核心。在PC電腦沒有介入音樂前,MIDI就是音樂制作的代名詞。隨著數字音頻技術的出現和MIDI技術的融合,就形成了電腦音樂制作系統,對于這一系統的操作就是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本文主要闡述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誕生之后,它給音樂教育事業(小學音樂教育)帶來的恩惠(至于具體的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這里就不再詳述了)。
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主要是文藝活動,特指演出)兩個方面。前者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后者則是前者的延續和拓展。抓好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美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頻繁的,而且內容相當豐富多彩。這無形當中就加大老師的工作量,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假如此時您是為小學音樂教師,會使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應該說工作起來會相對輕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在于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課堂教學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件(如Cakewalk音序軟件)進行視唱教學。我們可以預先把將要學習的視唱曲或節奏練習曲制作在電腦中,上課時利用電腦音樂軟件將其用各種樂器的音色播放它,這樣既可以節約我們的備課時間,也可以使視唱教學變得稍微活躍些(演奏樂器音色的變化);另外,利用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進行音樂教學可以大大提高上課效率(和傳統音樂教育手段相比,如摘要:課前或上課中抄譜……等)。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件(如Encore制譜/音序軟件)進行音樂知識(樂理)教學,可以使音樂理論和實際音響聯系在一起,可使音樂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喜好。比如說,我們講滑音。傳統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用語言進行描述(因為鋼琴無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可不一樣了。通過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預先在電腦中利用軟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課時將其播放,讓學生對滑音這個概念有個從文字到音響的統一熟悉。
在小學中高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音序軟件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性培養更是體現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除此而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電腦音樂制作技術還可應用在唱歌教學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賞教學中進行總譜瀏覽、簡單的曲式分析、熟悉樂器及其音色特征等等。
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和課外活動
1音樂配合撫觸對嬰兒的影響
1.1音樂配合撫觸可以促進嬰兒生長發育加快,增加免疫力,增進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接受撫觸的嬰兒體重增長快,而配合音樂撫觸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轉黃時間提前,減少腸肝循環,降低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程度。同時撫觸可以降低嬰兒血糖,增加嬰兒食量,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加快新生兒體格發育。
1.2撫觸可減少嬰兒哭鬧,改善睡眠,調節良好的睡眠、覺醒節律嬰兒接受了音樂配合撫觸能夠減輕陌生環境帶來的緊張、恐懼心理,因此,嬰兒睡眠質量都較好,哭鬧少,從而使睡眠時間增加,有助于建立規律良好的睡眠,減少不良睡眠習慣的形成。音樂還能使嬰兒身心舒服,精神放松,情緒穩定。
1.3撫觸可促進嬰兒神經發育配合音樂的撫觸有利于促進嬰兒腦神經細胞的發育,使腦細胞被利用的更多,嬰兒更聰明。音樂配合撫觸還對于嬰兒氧飽和度、心率、呼吸、血壓都有重要的影響,能放松嬰兒的面部表情和肌肉緊張度。
1.4對嬰兒心理的影響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胎兒都接受了產道的撫觸作用。當嬰兒出生后,母親給嬰兒的按摩不但使嬰兒感受到無比的幸福和安全,而且接受音樂撫觸能夠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更能增加母親和家人與寶寶親情交流,使嬰兒覺得舒適,精神放松,身心得到撫慰。消除新生兒孤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呈現滿足感。
2對母親的影響
2.1撫觸配合音樂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在給嬰兒做撫觸同時,不但滿足母子間肌膚接觸的渴望,而且這種雙向的刺激能夠使母子感情升華,有助于母愛的喚起,加速母親其角色的轉化。從而使產婦心理處于最佳狀態,體會做母親的幸福感和責任感,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2.2音樂配合撫觸對產后的泌乳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減少產后焦慮癥的機會產婦通過撫觸嬰兒,放輕柔的音樂,同時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舒暢,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試論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積極影響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中國教育政策和發展綱要》指出:“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界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地位?!痹诮裉爝@個異彩紛呈的世界里盡管人們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舞蹈仍以其獨特的美的表現傳達著人類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為我們展現的人類心靈深處的情感不僅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類心的共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與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學生可以通地藝術這一窗口領略到世界各國的文化,共同體驗對人類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動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審美的態度對于自己和他人,以審美的態度對于社會和生活,從而有利于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互動和團結,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長期以來,我國舞蹈教育的價值曾被人們所低估,許多人認為,舞蹈能力的培養只對少數將來要專門從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對一般的學生來說只是點綴,中國的小學教育一直到大學教育從來沒把舞蹈課列入課程中,只有少數條件較好的學校在課外活動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動內容。面向21世紀的時常經濟和技術革命的挑戰,學校不但要重視素質教育,更要從學校的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以及觀念上加以改革,讓舞蹈教育徹底溶入心理素質教育中,且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1、舞蹈、心理素質的含義。
2、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的作用。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目前中小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2、如何通過舞蹈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網上、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
2、請教指導老師陳文紅副教授,確定選題方向;
3、與同學共同討論本課題,互相交流意見;
4、寫好開題報告;
5、根據已選題目進一步搜集資料,并擬好論文提綱;
6、論文寫作;
7、論文修改并定稿。
進度安排:
1、依據論文參考選題,作好論文先期搜集工作;
2、選題,寫開題報告;
3、開題報告定稿,接受畢業論文任務書;
4、論文寫作階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5、修改論文階段;
6、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國賓,平心,矯立森.關于舞蹈美育與素質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馬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藝術教育對少兒素質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淺談兒童舞蹈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潔.素質教育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天地,2019,05.7-9.
[6] 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蔭培,徐爾充. 舞蹈藝術概論[C].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03.
[8] 劉沛譯.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J].舞蹈,2019,(4):36.
[9] 武霞.淺談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S].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關鍵詞:現代音樂美學; 聲樂表演; 藝術;
一、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聲樂表演的影響分析
(一) 音樂美學的現象學理論對音樂創作的理論指導
對于聲樂表演來說, 優秀的音樂作品是聲樂表演價值的一種體現, 因此, 也就強調了在聲樂表演藝術中音樂創作的重要性。如何更好的進行音樂創作, 積極的利用音樂美學理論作用明顯。上世紀初期, 現象美學開始萌芽, 自此現象美學理論被提出, 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音樂界專家的普遍關注, 且針對現象美學的研究也逐漸深入, 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現象美學的研究發展, 也進一步豐富了現代音樂美學的理論體系。從哲學角度上來說, 每一項事物都是兩面性的, 因此現象學美學的研究同樣遵循了哲學上的這一觀點, 并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從客觀角度上來說, 其研究的重點主要是針對事物的本身特點;而從主觀的角度上來說, 主要是針對人的主觀意識為研究對象, 進而通過對人的感官體驗和審美需求進行研究, 具體到聲樂表演藝術中, 其研究的對象則主要是針對聲樂表演藝術的觀眾, 通過對聲樂表演的創新和技術提升, 達到聲樂表演與觀眾之間的統一性, 滿足觀眾視聽審美, 這也是現象美學研究對聲樂表演藝術質量的一種重要的衡量標準。那么對于聲樂表演藝術中的衡量標準是什么?筆者認為應該是在對聲樂表演作品、表演形式等方面實現與觀眾的共鳴, 滿足觀眾角度的感官、心理、精神上的審美需求。
縱觀我國聲樂表演的發展, 從傳統單一的聲樂表演形式, 到經過不斷的創新與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聲樂表演藝術, 另外在現代美學研究中現象美學不斷的進入我國的音樂藝術中, 東方音樂藝術與西方藝術實現了結合, 不斷的豐富了我國聲樂作品內容, 其創新發展的理論價值也更加增強。由此可見, 對于聲樂表演藝術來說, 現代音樂美學中的現象學理論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的觀賞性、審美性具有較強的影響價值。
(二) 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對聲樂表演中“同一性”的解釋
現象學美學的研究已經近一個世紀, 可以說現象學美學的研究也為音樂藝術帶來更多的理論價值, 尤其是從音樂作品的創作以及聲樂表演這兩個方面, 其中在音樂作品創作中, 現象學為其提供了創作理論基礎, 而在聲樂表演方面, 現象學則為其提供了表演的藝術效果和表演目的。具體到對聲樂表演的“同一性”問題上, 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進行了特殊的解釋, 具體如下。
眾所周知, 聲樂表演藝術主要是由表演者、樂譜、劇本三個部分組成??梢哉f, 這三個部分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具體來說, 聲樂表演的表演者根據樂譜的內容進行歌唱和表演, 但是不同專業水平的表演者對于樂譜的演繹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表演風格, 因此觀眾的審美享受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一性”問題, 針對聲樂表演中的這一問題, 現象學美學理論進行了解釋, 現象學認為在聲樂表演中, 表演者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對樂譜的創新, 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演繹出來, 突破一成不變的樂譜演唱, 將樂譜的符號和音節進行創新, 編創過程中融合表演者的特殊風格, 而“同一性”問題也能夠很好的避免?,F如今, 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對聲樂表演中的“同一性”問題的解釋, 已經被廣泛的認可, 并通過表演者進行編創展現。可以說現象學美學理論的這一解釋, 促使聲樂表演藝術更加具有生命力, 表演形式也更加鮮活。
(三) 音樂美學中的釋義學理論對聲樂表演的美學影響
釋義學是現代音樂美學的重要理論之一, 且對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也是不斷促進現代音樂美學發展的主要動力。釋義學美學理論的研究, 主要是從客觀的角度對歷史進行解釋, 在聲樂表演中, 則主要是針對聲樂表演的發展歷程, 釋義學于19世紀正式的融入到聲樂表演中, 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 融入對音樂藝術歷史的編創, 通過表演者、樂譜的演繹反映出某個階段的音樂藝術, 可以說, 釋義學在聲樂表演中的運用, 促進了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完美結合, 尤其是在傳統音樂形式逐漸淡化的背景下, 釋義學美學理論在聲樂表演中的運用, 更加具有歷史價值。
總之, 現如今, 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都多多少少受到了釋義學理論的影響, 可以說音樂作品對于時代的表現力越來越強,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釋義學理論過于注重對事物表面的研究, 其研究深度不夠, 對此20世紀初期伽達默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挖掘了音樂作品中更加深層次的藝術內涵, 例如某個音節和旋律所展現的音樂歷史和年代, 進而更好的豐富現代音樂作品的創作符號。由此可見, 釋義學理論對于聲樂表演中音樂作品的內涵、歷史等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二、現代音樂美學對聲樂表演的啟示
(一) 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引領聲樂表演的藝術延伸
從現象美學理論來看, 其注重對事物的全面發展, 因此聲樂表演藝術的研究, 能夠從現象美學理論中得到一些在客觀和主觀上的啟示。
一方面, 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專業技術水平。對于表演者來說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例如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等, 不斷的扎實表演者的專業技術, 以便對音樂作品和樂譜進行創新, 更好的發現音樂作品的內涵魅力, 創作符合演唱者自身且獨具特色的音樂作品。與此同時, 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還強調對音樂的歷史、文化內涵研究, 因此, 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表演中, 還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 更加準確的表達音樂作品的歷史性和審美性, 達到音樂作品、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審美協調。
另一方面, 有利于豐富聲樂表演藝術的作品形式。同一種音樂曲目, 進行不同的演繹, 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形式也是不同的, 通過現象學音樂美學理論的啟示, 可以不斷的豐富聲樂表演藝術的形式, 民族、美聲、流行等音樂形式相互融合與創新, 對于豐富聲樂表演藝術作品形式, 完善聲樂表演理論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二) 釋義學音樂美學理論對聲樂表演藝術的理論支持
聲樂表演藝術不同于一般的語言藝術, 因此音樂作品所表現出來藝術內涵也具有其獨特性。在某個音樂作品的演繹, 所要傳達的音樂內涵往往不僅僅是音樂表面的意思, 還包括音樂作品創作、演唱者以及欣賞者的情感, 因此, 從現代音樂美學理論角度來看, 聲樂表演對于音樂符號的呈現, 就不能夠機械化的進行樂譜演唱, 還應該從釋義學理論出發, 深度挖掘音樂作品內在的價值, 通過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注入相應的情感, 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作品才更加能夠走進欣賞者的內心, 賦予音樂作品從內而外的生命力??梢? 聲樂表演藝術需要釋義學音樂美學理論作為支撐。
三、現代音樂美學研究下未來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
(一) 加速聲樂表演藝術歷史文化與時代的結合
隨著音樂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需要越來越多的音樂界專家和聲樂表演者不斷的開拓創新, 運用現代音樂美學理論, 創作出符合新時展需求的音樂作品, 提高新時期音樂美學的審美價值?,F代音樂美學的研究, 不僅是對聲樂表演藝術全面的創新, 同時也是對音樂歷史文化、藝術內涵的一種全新解釋, 可以說, 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聲樂表演藝術歷史與時代的融會貫通, 無論是音樂作品、歷史文化、表演形式, 都讓音樂作品擁有歷史和時代的雙重角色, 這也是新時期、新思想、新理念的一種結合, 不僅豐富了聲樂表演的理論基礎, 而且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二) 全面客觀的看待聲樂表演藝術
在未來的聲樂表演藝術發展的過程中, 必須要針對現代音樂美學中提出的現象學、釋義學等理論基礎, 全面客觀的分析和認識聲樂表演藝術, 這也是聲樂表演藝術未來發展的必然需求。具體來說,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認識:一是全面客觀的認識聲樂表演的主體。聲樂表演者作為聲樂表演藝術的主體, 其不僅是單純的將音樂內容表達給觀眾, 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現象學理論, 充分的發揮表演者自身的專業知識, 不斷的進行藝術創新, 滿足觀眾的音樂審美需求, 達到情感藝術、審美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統一。二是注重聲樂表演的實踐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才能夠更快的推進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 因此, 在聲樂表演過程中, 必須要緊密的聯系實踐, 將現代音樂美學理論融入到表演中, 突出作品的現代化風格和歷史文化氣息, 并在實踐的過程中, 發現和補充音樂作品的不足之處, 并積極的借鑒西方先進的音樂理論, 用實踐促進藝術發展。
(三) 充分的認識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和藝術性
時代賦予了音樂不同的藝術魅力, 因此, 對于音樂表演者來說, 就需要充分的認識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音樂作品需求不同的角度對于音樂作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這就需要全面的認識到音樂作品中的創作思路和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綜合多個角度和層次需求充分的認識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和藝術性, 正確的演繹和表達音樂作品。
充分認識聲樂表演風格的時代性和藝術性。表演風格是音樂作品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不同的表演風格能夠表達不同歷史內涵的音樂作品, 而且通過歷史角度對音樂作品進行詮釋, 然后再結合表演者的風格, 演繹音樂作品的內涵。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音樂美學研究下聲樂表演的風格, 不僅要體現音樂的歷史文化藝術, 同時還要融入時代的表演風格。
(四) 不斷的追求聲樂表演的創造性
加強青年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面向21世紀改革傳統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適應21世紀的人才需求呢?其共識是: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技能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其成為既牢固掌握專業本領,又具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較高修養的高素質人才?;谏鲜稣J識,國家教育部在全國倡導開展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提出重視和加強學校美育和藝術教育,并把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把藝術教育擺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這無疑是一個十分英明且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舉措。
一、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第一,當前的教育狀況是藝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學校甚至還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這是造成學生素質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藝術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欣賞課,以介紹音樂寶庫中的精品為主要內容,最易于向“德、智、體”三方面滲透,并對“德、智、體”具有輔助和促進功能,使四育協調發展。它主要通過聆聽和講解的方式,如閱讀分析總譜和介紹有關背景材料來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去感受音樂的美,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豐富他們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并進一步創造美,是每個人提高自身情操和文化修養的需要,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之一。第三,實踐及有關科研成果證明:音樂對人的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的獲得與形成,有著極有成效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智力是人才的首要標志。智力素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智力素質包含多種內容:感知、記憶、想象、專注、敏捷等等,而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音樂活動來幫助獲得的。無論是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還是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反映。而非智力因素往往直接關系到科學家創造活動的效率、價值和成敗。所以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素質包含多種內容,如意志、性格、理想、世界觀、體質、美感等等。實踐證明,音樂對這些素質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音樂欣賞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音樂欣賞課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青年學生的認識和理想,進而影響其人生觀、世界觀
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音樂作品又總是具有一定社會的政治和道德內容。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美與丑、光明與黑暗、前進與倒退,這些作品歌頌好的、鞭撻壞的,而欣賞這類作品,能幫助學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時,教育他們對生活采取正確的態度,使他們在優美樂聲的感染下,受到美好、高尚的情感熏陶,使情感得到升華,進而影響其人生觀、世界觀。正因為音樂的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音樂教育,把它看作是道德教育的工具,而實際上音樂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內容。
音樂作為一種感染力十分強烈的藝術形式,經常以一種潛在的精神力量影響人們的身心,陶冶人們的情操。如《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七樂章《保衛黃河》。它是產生于抗戰時期的一部最成功的音樂作品之一。這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齊唱、輪唱歌曲。節奏鮮明輕快,音調鏗鏘有力,樂聲此起彼伏,風格雄壯豪邁、生動活潑、樂觀明朗,生動地刻畫了活躍在萬山叢中,出沒在青紗帳里的抗日健兒的英雄形象。這一作品在當時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斗志,給民眾指明了斗爭的方向,號召大家奮起抗戰、保家衛國,給予了人民無窮的力量。通過上述講解,讓學生在欣賞前就對整個曲子有了全面的了解,并為后面的欣賞打下了基礎。在欣賞的同時,也使他們深切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思想上受到生動、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更加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進而影響其人生觀、世界觀,提高思想素質。音樂欣賞課的這一功效是抽象的道德說教、深奧的理論灌輸所無法達到的。
(二)音樂欣賞課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審美素質
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而且會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在美感的作用下,人的情感會趨于高尚,進而引發出諸如道德感(包括愛國感、事業感、責任感)、理智感(包括求知欲、自信心)等高級情感來。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歌頌了他們真摯純潔的愛情。尤其是樂曲的展開部,描寫“英臺抗婚”和“樓臺相會”的情景。銅管樂嚴峻的節奏,陰沉的音調,陰森可怕的大鑼和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與大提琴,拉開了這場悲劇的序幕,成功地刻畫了英臺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由于封建禮教的摧殘,一對青年男女無法擺脫即將降臨的厄運,他們在樓臺相會,互訴衷腸。小提琴代表祝英臺,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傾吐了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切膚之痛。纏綿悱惻的音樂使學生在深切同情梁祝的同時,也對封建勢力摧殘青年的幸福和自由表示出極大的憤怒和憎恨!通過講解和欣賞,一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欣賞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受到了藝術的感染和熏陶,美化了學生心靈,而且培養了他們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以及認識美、評價美、創造美的美感能力。
(三)音樂欣賞課可以促進學生想象,發展形象思維,啟迪創新精神
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深切地認識到,形象思維及藝術想象力,在科學事業上有著重要作用。而音樂長于幻想,正是借(轉第69頁)(接第53頁)助形象思維的。音樂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十分強調創造,鼓勵創新。特別是在欣賞音樂時,必然引起聯想和想象——一種帶有創造性的人類心理活動。
德國偉大詩人兼劇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般地說,我們都不應把畫家的筆墨和詩人的語言看得太死、太狹窄。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也就應該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察和欣賞?!蹦敲磳Υ魳纷髌芬彩沁@樣。在音樂欣賞課上,切不要把老師的文字解釋看得太死、太狹窄,而要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欣賞、去領會。但在關鍵時刻,老師要善于用語言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去理解、去想象,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想象力、聯想力、發展思維、創造思維的能力等得以不斷豐富和增強。而且這種想象和聯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思維活動自由馳騁,進而推動人的好奇心和創造欲。這種活躍的形象思維方式和能力,如果培植到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科技工作者身上,就有可能開導科學家的想象力,進而誘發出無盡的科學幻想,促使他們勇于創新,甚至會創造出人間奇跡來。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他對音樂的愛好不亞于科學,是音樂啟迪了他的靈感和信心,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造了必要條件。由此就不難理解著名學者郭沫若所說的:“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了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
(四)音樂欣賞課可以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1.“聲明”
八世紀中葉,印度婆羅門僧帶來了林邑樂與佛教的“聲明”。其中,“聲明”是佛教音樂的 一種,奈良時代至平安初期間由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這種音樂形式在說唱里加入了經文 的旋律,采用梵文的梵贊(ほんさん)、漢語的漢贊(かんさん)、日語的和贊(ゎさん)三種不 同音律融合的手法,表達出了對諸佛贊嘆的祈愿這樣的目的。“聲明”可以稱作是日本音樂 的起源點,是人類以自身最單純自然的嗓音與復雜的古典音樂相進行的一次親密接觸;同時 它也是當時日本社會里最為流行的音樂之一。
2.平曲
天臺聲明的出現為盲僧琵琶的創立提供了基礎,一般認為這種盲僧琵琶曲是形成于鐮 倉時代初的平曲的起源。琵琶這種樂器從古代雅樂里開始使用,所以又把這種琵琶稱為樂 琵琶。而盲僧琵琶和樂琵琶構造有少許不同。所謂盲僧,只是盲人打扮為僧人的模樣,并沒 有真正皈依佛門,只是作為對屬于寺院或神社的一般平民的稱呼。那些作僧人打扮的盲人 是在平家滅亡的記憶將要消失之際徒步流浪各國,伴隨著琵琶的演奏將平家物語的詞章演 唱。詞章完全是平家物語的內容,作者為信濃前司行長,因此平曲應是平家琵琶曲的簡稱。
3.田樂與猿樂能
在日本中世紀文藝界,最負盛名的樂種大概非田樂與猿樂莫屬,因此有時將在某種特定 藝術環境中進行的田樂、猿樂統稱為“中世紀能”。
田樂能是以中國傳來的雜技中文藝的散樂為要素,在其發展過程中施加于作為田植儀 式的田舞,即為地方上的神事祭祀服務的舞蹈所形成的;所謂猿樂,簡單來說,也是一種從中 國入境的傳統音樂,后來經過發音轉變,變成猿樂(能劇的集大成者世阿彌叫他申樂,不過發 音是一樣的),是散樂的轉音。猿樂也可指用滑稽的技藝仿效的言詞,平安時代就出現滑稽 的仿效,其中有描述一位煮茶人的故事――《さゐがふ事》。在我們所說的猿樂中,與白拍子 的舞和舞曲或一些其它曲調集合,使演奏猿樂能成為一種流行,大和、近江、丹波,甚至在攝 津等地都有了的喜好猿樂的人們。后來經由觀阿彌(1333-1384)和世阿彌(1363-1443)父 子的增刪、寫成理論書,這種猿樂能被作為出色的音樂劇出現于歷史舞臺。
4.謠曲
日本古典歌舞劇“能”的臺本,簡稱謠。能是中世紀的室町時代在猿樂(類似中國唐代的 散樂)的基礎上經過改革、提高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其題材多取自文史典籍,也有 一些是取材于社會現實。基于世阿彌從音樂的立場講述能樂的詞章的說法,在日本的能樂 已經是和歷史中所觸及的那樣,從仿效技藝的猿樂能,再到采用更古老的田樂能力里的一些 要素,更加攝取了在當時世間流行的舞樂,可以說是“集百家于一家之所長”。
5.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代表性的傳統演劇,與“能”、“文樂”(人形凈琉璃)并稱為日本的三大國 劇,也是以音樂作為重要因素之一的綜合藝術代表例子。“歌舞伎”是后世的音譯字,應該是 沿襲了當時的“傾
6.凈0璃
在日本近代的音樂中最被關注的是凈琉璃。它本是說唱藝術發展起來的木偶戲,后來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發展成為可以表現復雜情節、可以細致刻畫人物性格的戲劇。凈0 璃原指曲調,后來又指它的腳本,也可做劇種的名稱。
古日本世代相傳至今未有磨滅的音樂樣式很多,在記錄里只留下名字的也很多。其中 奈良、平安時代的貴族社會固定下來的雅樂則就是代表了日本古代音樂的其中一種有名的 古典音樂。大多數的日本早期音樂都是從中國經過朝鮮傳人再經過變換發展的,如在中世 紀的武家社會里流行的一個吟唱作品――關于一個武士和凈琉璃姬的愛情故事,用傳統的 能劇(古代叫做猿樂能)形式表現,到了近世則成為江戶時代的代表音樂凈琉璃,后來“凈琉 璃”就用來指伴以三味弦演奏的戲劇說唱。所以說日本各時期代表音樂的流傳,是與這些不 同時代歷史背景相結合的。
二、唐樂的傳入及其影響
中日兩國音樂交流從三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到隋唐時期達到頂峰。大約公元7世紀到 9世紀間,在日本歷史上首次以國家的力量組織、推動對于外來先進文化的吸收,多次派遣 使節到中國。隋朝時期日本派出的遣隋使共有4次,唐朝時期日本正式派出的遣唐使共有 13次,此外還有遇難返回、未曾入唐,而非正式派出或非官方派出的交流往來還尚未計算在 內。中日交流的鼎盛時期是在8世紀初葉到中葉的50多年間,即武則天當政的晚期到唐明 皇在位、安史之亂爆發之前的中唐盛世。這一階段的遣唐使活動,都具有文化交流的意義, 許多重要人物出現在這一時期,如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吉備真備,以及中國的鑒真等。 而如果從日本女帝推古天皇八年(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出遣隋使算起,舒明天皇二年(公 元630年)派出第一次遣唐使,到仁明天皇承和五年(公元838年)派出末次遣唐使,延續時 間長達238年。如此頻繁的文化交流使中國音樂在日本國土上得以廣泛的流傳,并對日本 的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從音樂內容形式和音樂理論思想兩個方面來加以 說明。
1.音樂內容形式
隋唐時期中國傳人日本的音樂形式主要有三種:唐樂、伎樂和散樂。
唐樂是唐代宴會時使用的音樂,即我們所說的燕樂或俗樂,它們流傳到日本以后,被改 造為日本的雅樂。唐燕樂曲調傳到日本的共計百首以上,日本至今還保存有《秦王破陣樂》 等二十幾首唐代燕樂的古樂譜,有些曲目現在仍在日本的舞臺上演奏。一些日本的民謠,如 筑前的黑田節(黑田調)據說就是唐樂《越天樂》的曲調配上日語歌詞而形成的一種民謠。
伎樂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樂舞蹈劇,即我國的樂舞,由于隋初設置國伎、清商伎、高麗 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七部樂而得名,傳入日本后或稱伎樂舞。相傳在隋煬帝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在吳國學習樂舞的百濟人味糜之歸化了日本以后,開始在日本傳授 伎樂。由于當時的圣德太子十分喜愛伎樂,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從味糜之學習,并 且在雅樂寮職員令里設了伎樂師、伎樂生,最后更把這種舞蹈定為佛教祭儀,隨后伎樂在日 本逐漸盛行起來,并對日本能樂形成了很大影響。流傳到日本的伎樂曲目有《獅子舞》、《吳 公》、《金剛》、《迦樓羅》、《婆羅門》、《昆侖》、《力士》、《大孤》、《醉胡》、《武德樂》,稱為十伎樂。
散樂即我國的百戲和雜戲,它是由周代的民間樂舞發展而成的曲藝、雜耍和音樂結合成 的一種節目,唐代年間與唐樂一起傳入日本。日本對散樂非常重視,朝廷指定散樂戶,以演 奏散樂為世業,受國家的保護和獎勵。散樂與伎樂隨著雅樂的興盛開始從宮廷流入民間,后 來與日本原有的滑稽伎結合,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樂劇,即能樂。
除了上述的三種音樂,隋唐的許多民間歌曲也隨著日本留學生的歸國傳入日本并對日 本的民間音調產生了一定影響。大約八世紀,日本流行一種俗稱“催馬樂”的歌謠俗曲。據 日本學者河口慧??甲C,此系藏語“地方戀歌”的音譯,而在日本所流行的這種音樂形式并不 限于愛情,但歌詞中有時仍摻雜著藏語,從此也就可以窺見中國隋唐時期西域音樂的蹤跡。
在隋唐兩代傳入日本的樂器及曲譜同樣對日本形成相當的影響,其中最有影響的應該 算箏和琴。十三弦的箏是在唐代傳入日本的,一并流傳過去的還有民間的許多箏獨奏曲,多 數傳向日本的九州。據日本的《琴曲抄》的序言中記載,一位叫石川色子的女官,在彥山跟唐 人學得箏曲后于公元887年將這些箏曲傳給了當時的字多天皇。箏及箏曲傳入日本后,發 展成了日本人民群眾十分喜愛的一種民族音樂形式,不少現代的日本民族音樂作品都是為 箏而作。而中國的七弦琴也在隋唐時代也傳入了日本,現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里至 今珍藏著唐代傳人的七弦古琴。同時,在日本很早就流傳了中國的著名琴曲《易水》、《幽蘭》 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梁末隋初的丘明編撰的《碣石調幽蘭》在唐代傳入日本以后,至今仍 完好地被收藏在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里,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譜(在中國 已失傳)。琴和琴譜流傳到日本以后,被日本人民欣然接受,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 有日本民族風格的琴樂。
中國盛唐時期十分重要的一樣樂器――尺八,也于隋唐年間傳入日本,據記載,在日本 的天武天皇時代,邀請到日本去傳授中國音樂文化的唐樂師中,就包括了專門的尺八師,他 們為日本的宮廷培養了兩名尺八生,后尺八在日本日漸發展并傳人民間,成為具有日本獨特 風格的代表性民族樂器。
2.音樂理論思想
平安時代,對于唐朝傳人的樂學理論也逐漸進行著日本化。在唐代樂學理論傳人以前, 日本雖然已有豐富的音樂實踐,但在樂理論方面則沒有什么建樹。公元732年,日本留學生 吉備真備歸國時,從中國帶回十卷本的《樂書要錄》。《樂書要錄》是中國一部重要的音樂理 論著作,它在日本完好地保存了四百多年,后來才漸漸殘缺,現在日本仍保存有其中的第五、 六、七卷。另外一位日本派到中國留學的名叫永忠的僧侶學習了經論以及音律,歸國時帶回 律呂旋宮圖、日月圖各兩卷,以及律管十二只。隨著這些音樂理論著作的大量傳入,中國的 音樂理論和音樂思想也傳入并影響了日本。
如奈良時代的吉備真備將《樂書要錄》帶到日本后,就今天尚能知曉的其中關于樂學的 種種論述,如“辨音聲”、“審聲源”、“七聲相生”、“二變”、“三分損益”、“十二律呂”、“旋宮”等 等,在日本音樂家看來自然是全新的事物。初期,日本沿用唐朝的音樂理論,如十二律名稱 的采用,但自平安朝以后參照中國的十二律名稱創造出了日本自己的名稱。現將中國和日 本的十二律名按照上下對應分別列出如下:
黃鐘 大呂 大簇 夾鐘 姑洗 仲呂 壹越 斷金 平調 勝絕 下無 雙調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鳧鐘 黃鐘 鸞鏡 盤涉 神仙 上無
再如唐朝在樂學方面形成了二十八調理論,但日本并沒有照搬,而是借鑒唐朝的樂調理 論,根據自己的音樂傳統總結出自己相應的樂調理論,即日本“雅樂”用有六個調:商調中有 三個調――壹越調、太食調、雙調,屬“呂旋”;羽調中有三個調――平調、黃鐘調、盤涉調,屬 “律旋”。所謂呂、律,是從中國借鑒的術語,而呂旋、律旋則是日本化了的概念。
此外,中國的儒家禮樂思想傳入日本以后,為日本朝廷所接受。公元757年,日本孝謙 天皇的詔敕中出現了移風易俗的禮樂思想,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從孝謙天皇的詔敕中可以看出,日本對音樂價值的認識和儒家的禮樂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在這種禮樂思想指導下,日本對音樂的追求也同樣是所謂的“雅正”之樂,排斥所謂的“ 樂”。
而中國古代音樂觀的陰陽五行說傳入日本后,也對日本的古代音樂觀形成了深遠的影 響。日本的音樂家們也開始認為宇宙是由土、金、水、木、火五個要素組成,與此對應的音樂 調式也因此產生――越調、平調、盤涉調、雙調和黃鐘調,即我國的五聲調式。另外,除了五 聲調式,和我國一樣,日本也分別把五行和時節、音階(五聲音階)、方位(中央、西、北、東、 南)、顏色(黃、白、黑、青、赤)及國家的組成要素(君、臣、物、民、事)相互對應,并受我國的音 樂思想影響產生了“平調亡國論”的論調。如《教訓抄》卷六的《平調》項中有此注解:“平調金 商也,西方音也,亡國音也?!?/p>
總之,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的音樂自隋唐以來就對日本音樂產生了極其深刻的 影響。但這種音樂上的交流到明朝由于日本對中國的侵擾而受到影響,此后更由于清政府 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而終止。一直到以后,中國學生東渡日本接受教育,才重新開 始了中國和日本的音樂交流,只是這種音樂交流,已經是單方面往中國帶回日本的學校歌曲 和從日本學習西洋的音樂和理論了。
參考文獻
[1]張前著:《中日音樂交流史》,人民音樂出版1999年版。
[2]孫繼南,周柱銓主編:《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夏野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版。
[4][日]伊藤孝著,郎櫻譯:《日本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年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098-02
通過研究湖湘文化,我們不難看出其與民族音樂的密切關系,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及音樂影響力使其成為湖湘音樂表達的重要內容及載體。地方民族音樂作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是當地人民喜愛并推崇的藝術展現形式,文化與音樂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成為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地方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展示方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當地的高校音樂教學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一、湖湘文學、民族音樂、協同地方高校音樂教學的背景研究
湖湘文學、湖湘音樂作為兩種不同的地域藝術呈現方式,在中華文學與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指導,做好民族音樂與湖湘文學的音樂課程教學融入具有現實必要性。我國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明確指出四類協同創新模式之文化傳承創新的要求,具體闡述為:通過將地方民族音樂與當地文化融入到當地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切實提升當地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力與傳承優勢,從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傳統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藝術舞臺上的影響力。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開展音樂課程教學時忽略了當地文化與民族音樂的音樂教學影響力,特別是湖南地方高校將高校音樂教學與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割裂開來,忽視了其教學指導影響作用。對這一問題的改革,是我國各大地方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主趨勢。
二、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教學的意義分析
1.有利于提升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的精神品質與內涵。湖湘文化中最鮮明的一點就是“湖”與“湘”的解讀,“湖”從地理位置上解讀為洞庭湖,而“湘”則指湘江,因此從地理位置上,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的標簽印記,是特定歷史文化精髓的展現。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其涵蓋豐富的思想價值與深邃的精神內容,這正是高校音樂教學中所要求體現的教學精神品質。只有引導高校學生感受湖湘文化,品位湖湘文化,探尋湖湘文化,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當地的民族音樂內涵,才能在高校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做好對當地文化與音樂精髓的把握。湖湘文化不僅承擔著教育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更將地域文化與民族音樂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使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更深刻、更積極地參與到高校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在高校的音樂教學研究中鼓勵學生研究、傳播湖湘文化,積極拓展湖湘文化層面中的音樂內涵與價值,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啟迪、陶冶,從而樹立正確的音樂價值取向,指導后續的音樂專業學習,增強對音樂教育的親切情感。
2.有效豐富了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的藝術底蘊。湖湘文化作為歷史文化的產物,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深刻的關注研究價值,但是很多湖湘文化卻隱匿在民間,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探索。在這些湖湘文化中,我們也可以搜尋到音樂的影子,常見的花鼓戲、巴陵劇都是湖湘文化的內容,也是民族音樂的呈現,而這一切都為當地高校音樂教學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方向的指引下,我們不斷的去挖掘、搜尋,弘揚傳播當地的文化與音樂,做好高校音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不斷豐富與完善了湖南高校音樂教學的藝術底蘊。
3.有效推動湖南高校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完善。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傳承與創新性,而這也恰好是湖南高校音樂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只有在不斷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育人”導向的功能發揮,只有做好文化與當地民族音樂向音樂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才能實現高校音樂教學理念的創新完善。一方面,湖湘文化與民族音樂為高校音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使高校音樂教學更加系統、豐富。另一方面,音樂教學為湖湘文化的傳播與當地民族音樂的弘揚提供了便利,使當地的文化精髓更多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不足剖析
基于目前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現狀來說,其不足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湖湘文化教育融入力度的不足。只有不斷強化湖湘文化、民族音樂中的音樂教學指導元素,才能真正實現三者的協同融合,建構起更加系統完善的教育融入機制。其二,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對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關注意識較低。大部分學生不了解湖湘文化,更不熟悉當地的民族音樂,湖湘地域特色在其專業音樂課程學習中處于缺失階段,使三者協同性差,學生對湖湘文化、民族音樂缺乏基本的關注研究意識。其三,湖湘文化、民族音樂與高校專業音樂教學存在結合上的錯位。高校作為文化交流碰撞的綜合體,應該為學生建構起開放性的知識交流平臺,湖湘文化與民族音樂作為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藝術形態,在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結合時卻發生了偏離與錯位,多數高校的專業音樂教學忽視地域文化因素的教學指導作用,使其結合存在明顯錯位。
四、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教學的策略分析
1.加強對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的關注,凸顯其高校音樂課程應用作用。從我國湖南各大高校音樂教學現狀來看,音樂教學課程設置缺乏地方關注,往往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以西學為主,帶有全盤西化的明顯印記,使當地的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始終處于劣勢,本土音樂教學十分尷尬。要想打破現狀必須從轉變價值觀念入手,在當地文化的關注引導下積極推動湖湘文化、民族音樂的課程融入,打破原有的單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多元的課程教學建構中,通過系統化的建構讓學生在開展音樂學習時能抓住湖湘文化的歷史價值與審美意義,在文化與民族音樂的熏陶感染下茁壯健康成長。
2.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發揮湖湘文化的音樂教學指導。高校音樂教學的實施推廣必須與湖湘文化的傳播與民族音樂的發掘結合起來,而湖湘文化的傳播推廣與民族音樂的資源發掘要求高校必須做好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與推廣,在這方面,校園藝術社團是高校教學實踐活動組織的主力。目前,我國湖南大多數高校都建立起形式多樣的校園藝術社團,其借助文學藝術實踐搭建了文化音樂交流的共享平臺。藝術社團在校園文化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湖湘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民族音樂的素材支持下,逐漸形成了以湖湘文化及民族音樂為主題的藝術類文化社團,使校園社團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實現了文化的傳播,也帶動了音樂的創新。在藝術社團的不斷努力下,完成了當地民族音樂素材的搜集與編寫演唱,而這些帶有湖湘文化特色并結合當地民族音樂優勢的民間歌曲,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當地文化,感受到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也使其成為當地文化高校音樂藝術展示的有效窗口,對當地的文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積極拓展湖湘文化的教育外延空間,實現湖湘文化與音樂教學同步。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實地采風等也是了解當地湖湘文化,豐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尋求教學靈感與突破的有效手段。這些都為學生了解湖湘文化,參與當地民族音樂表演拓展了外延空間,成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地采風使學生在實踐考察的基礎上,可以做好相關音樂素材的整理與編訂,使高校音樂專業教學課堂生動豐富起來。學生不僅僅能在課堂理論學習中感受音樂魅力,更能借助第二教學課堂實現課外拓展,這對于湖湘文化的傳播及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湖湘文化教育外延空間的合理拓展,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得到統一,實現了三者同步。
4.積極舉辦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引導學生參與講座做好音樂創新。湖湘文化的既定文化優勢及民族音樂的獨有歷史底蘊為主題講座的開展奠定了前期基礎。因此在湖南等地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文化講座的形式實現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及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協同。通過前期的主題選擇,講座的精心策劃,講座的合理安排與布局,講座的統籌協調,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學生在參與講座的同時感受到湖湘文化、民族音樂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密切關聯性,從而感同身受,受到啟發。通過定期舉辦該類型的講座,鼓勵音樂專業的學生就講座主題進行研究討論,積極探索音樂創新的有效方式與手段,實現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技能提升。
五、結束語
音樂作為常見的藝術展現形式,只有繼承文化精髓,不斷創新發展,才能實現價值,發揮魅力。伴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浪潮,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也備受關注,在學習西方音樂藝術理論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地域性及本土、本國文化音樂的關注。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往往與地域文化、民族音樂存在密切關聯,本文選取湖南地區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以湖湘文化、民族音樂、協同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為研究方向,就其協同意義、協同現狀進行闡述,在此基礎上從理念關注、教學外延的拓展、實踐活動的開展、藝術講座的組織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協同方向與協同策略,為三者的協同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以期在新時期引導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現新的突破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周玉屏.湖湘音樂融入地方高校聲樂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音樂,2014,(04):176+182.
一、無面向業務特色的項目管理方法論?
二、現有的項目管理方法論和企業現狀不匹配、和其他體系不兼容?
三、項目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
這些問題,一方面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企業的管理成本浪費。
第一個問題,反映出企業管理存在較大的漏洞,對關鍵核心流程的缺失:
1、企業為了增強自身能力和達到競標門檻,認證了多項資質,比如: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體系、計算機集成資質等,但往往忽視了實際工作中要用到的項目管理方法論的建設,多數人對項目管理工作不了解,導致項目無流程可循、每個項目方法不一致,松散式管理,完全靠項目經理個人能力,企業缺失項目真實數據,喪失對項目的控制,領導不能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不能夠對項目進行指導和有效決策,項目出現到處救火的現象,領導成了解決問題的消防隊員,越陷越深,痛苦無比。
2、招投標中也因為只重視技術規格說明,缺乏對項目管理保障的闡述錯失機會;或者拿別人的項目管理方法進行闡述,即使中標了,實際工作不一致,降低客戶對企業的信任,甚至懷疑企業項目交付能力,導致客戶關系緊張,項目岌岌可危。
3、重視技術,提拔技術專長的人員擔任項目經理,依賴其個人技術能力,項目命懸個人,企業實際不可控,長期導致企業缺乏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一旦項目經理離職,項目將受災難性打擊,企業將蒙受巨大損失。連帶效應,影響企業團隊建設和沖擊公司文化。
4、缺失項目管理績效考核體系,導致無法衡量項目及個人績效,容易出現南郭先生,白白占用企業資源,很少給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利益白白受損。
那么,針對第一個問題而言,根據我的項目咨詢經驗,我的建議是:
1、建立組織級項目管理部門,明確項目管理歸口責任單位。
2、組織項目管理基礎知識的普及培訓工作。
3、組織學習世界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論。例如:全球最佳管理實踐PRINCE2項目管理方法論。
4、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對世界現金項目管理體系進行裁減裁減,快速形成適合企業特點的項目管理方法論。例如:PRINCE2方法論是一個非常適宜裁減的項目管理方法論。
第二個問題,在企業普遍存在,反映出企業管理效益低下、相互之間不協調。
1、了解業務的人不了解項目管理,而掌握項目管理知識的人卻不了解業務,更缺少對企業現狀的理解,理論與實際脫離,導致方法論推行難,使用難,推行和使用成本高,效率無提升,管理無效果,上下關系緊張,管理人員壓力大。據統計,一套脫離企業實際的項目管理方法論使企業項目績效損失50%以上。
2、一旦項目管理體系建設及推廣崗位人員離職,新進入者多數重來。浪費企業成本。浪費的成本大致占建設成本的55%,而這還不包含每次浪費的培訓推廣成本。(據統計,企業項目管理方法論建設周期為6~12個月,建設成本大致為15萬~40萬)
3、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有效溝通機制,導致拿資質容易,整合流程難,質量部門、業務部門、項目管理部門,各管一攤,溝通不暢,形成利益壁壘。導致企業流程體系太多,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職工怨言大,內部滿意度降低,老總很為難,不知所措。而這些資質的維護成本逐年上升,卻給公司創造的價值逐步降低。項目管理論壇
那么,針對第二個問題現狀而言,根據我的項目咨詢經驗,我的建議是:
1、建立體系整合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最好是企業位高權重的領導,副組長可以是專業技術人員擔任。
2、選擇能夠和其他管理體系有效對接的項目管理方法論。例如:風靡世界的PRINCE2項目管理方法論
3、整合流程。整合的方法可以是按業務流程進行梳理,也可以是按產品分解流程進行。
4、組織培訓。這個環節一定不能省略,而且要非常正式,最好將培訓考試成績納入員工的績效考核中。
5、試點項目。為了穩妥期間,可以拿幾個項目作為試點,在試點的過程中進行改進,最后要達到匹配組織現狀的管理流程。
6、全部推廣。領導簽發推廣令,明確各部門責任和目標,開始全面推廣。
第三個問題,是企業中最頭疼的問題,現狀而言,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如下:
1、缺乏營造項目管理文化氛圍,以及項目職業發展路徑。導致個人在項目上沒有成就感,對企業忠誠度不夠,人力資源招聘成本增大,和用人部門關系緊張,遭受老板責怪,里外難做,責任和壓力陡增。
2、項目人員培訓不夠,能力不足,導致項目交付困難,無法及時回款,公司資金壓力大,發展受限。
那么,針對第三個問題現狀而言,根據我的項目咨詢經驗,我的建議是:
隨著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在畢業論文管理方面,針對當前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管理和論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調整。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設計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更是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能或專業理論知識的方法之一。
一、音樂類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管理體系
(一)組織管理環節
1. 管理方式及內容
按照我國音樂類院校本科生論文管理的具體流程,在畢業論文的設計和指導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組建起本科生畢業論文小組的形式進行管理。本科生畢業論文小組主要負責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或設計的確定、分派指導教師、對導師指導過程的監控、對論文答辯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對論文或設計質量的評估及對答辯后的理論論文及設計類論文的存檔等。針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管理,需要從領導小組組建開始,貫穿整個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開題和答辯完成之后的存檔等環節中。
目前,我國高校對于畢業論文的組織和管理按照各校具體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級管理負責制,主要以畢業論文的具體工作為基礎,在教務處的統一籌劃和安排下,由本科生畢業論文小組、畢業院系、指導教師、教研室等構成整個畢業論文管理體系,從各自的職業范疇來對音樂類院校本科生論文的管理進行責任的劃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級管理負責制盡管條理明晰,對畢業論文管理涉及的各個負責部門的工作進行劃分,以確保論文管理的各一個環節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順利開展,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信息傳遞不及時而導致失敗或出現信息傳遞的失效等問題。音樂類院校本科生論文管理涉及教務處、教研室、各個系、本科生畢業論文小組、指導老師等多個方面,難免因為交叉管理和層級檢測而出現制約論文管理規范性等的問題。
此外,由于各類高等院校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組織和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具體的實踐檢驗和調研單位的參與,如某學生的論文內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籌辦的音樂會的流程和管理等進行研究,在檢驗和監控論文質量時,指導老師、院方無法就該名學生是否深入實踐進行調研而進行檢測。此外,針對專業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借助案例來檢驗,但是學校和公司之間缺乏合作,無法為學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資料或實驗的機會。因此,在此方面當前音樂類院校本科生論文的命題研究方面很容易趨向畢業論文的設計而輕視理論性論文的現象。
(二)管理程序環節
我國各類音樂高等院校在進行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時,最容易出現管理問題的環節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實施過程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管理需要覆蓋到從選題到論文的寫作,再到答辯和論文總結報送等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漏都會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的全過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個環節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 選題環節的管理
對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環節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選題時間、選題方式、選題的具體要求等方面。具體到時間的安排問題上,一般音樂類高校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會定在第八學期,選題需要定在第七學期或第八學期。具體的選題時間需要按照各個學校和院系的具體安排來執行。在選題方式上,當前我國高?;驹O定為學生自擬或院校代為擬題兩種形式。在具體選題方面,學生必須按照自身的專業目標和教學的基本要求來確定選題,題目同時要提交指導教師審核。如果音樂類高校實施由學校代為擬題方式,則需要選擇富有教研經驗的專業教師來擬定畢業論文或畢業論文設計的題目并提交本科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設計領導小組來審核,審核后提報到教務處做題目備案。在擬題過程中,必須要保障題目的設定數目多于現有的畢業生數目,避免出現學生的擅長領域與選題不相符,無法順利選題的問題。在畢業論文的選題設計方面,以學生本科期間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以激發學生創作激情為理念,從助力學生綜合使用知識的角度來設計選題。
2. 寫作環節的管理
對于選擇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針對此類學生所選定設計的內容和在內容中對專業技巧的運用,校方必須明確畢業設計的流程和要求,對于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論文撰寫兩方面按照格式和內容分別列出明確的要求并將此信息傳達到學生個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寫作的規范性,因此必須統一,而畢業論文的內容要求則是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原則的基本規定。
3. 答辯和總結環節的管理
答辯環節在開題環節之前按職責分配到音樂學院的各院系,在具體的執行中同樣由各個院系按照學校規定的章程和時間來組織和實施。音樂學院的各院系的具體答辯流程、規定、審核的方式及總結提報要有差異性,在對答辯和總結兩個環節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對答辯的時間、組織方式、答辯的程序、論文成績的審定等各個方面進行規范。答辯結束后,學生的論文需要報送到各個院系的論文管理小組備案,對論文的歸檔進行保存,就論文的工作總結報告等方面進行存儲并按照成績進行匯總。
4. 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時間通常集中在第八學期,而此學期一般是就業高峰期。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同樣會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在畢業論文的選題方面,盡管目前采用學生自主擬題和學校代為擬題兩種方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與企業之間合作的脫節,很多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具體論證中,只能從理論角度進行論證或設計,實用性并不高。在對指導教師的資格認證方面,目前僅限于對本校的教師進行職稱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業指導教師無法被納入到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中來,論文設計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擬選題的設想顯然缺乏落實的土壤。
(三)監管程序環節
監管環節在不同的學校落實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監督工作來開展,具體包括學校的自檢、畢業論文撰寫的中期抽查、畢業論文撰寫完成之后的抽查、對畢業論文導師的抽查等。其中,學院的自查需要將抽查到的結果提送相關部門,中期檢查則主要針對論文的進展和撰寫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等方面來進行檢測。對于答辯前畢業論文的檢測主要在于對畢業論文的重復率、抄襲、拼接等方面進行抽查和檢測。前三個環節比較容易實現,第四個環節,即對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情況的檢測,由于受到各類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很難進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樂類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體制改革
(一)明確管理意義,明晰管理方向
針對我國當前音樂類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階段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對其進行整改就務必從源頭出發,如明確管理體系構建的價值和意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音樂類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對畢業論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畢業論文為基礎,對本科畢業生的知識架構、專業理念、專業技術、藝術素養及綜合表現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和指導,力爭在學生離開學校之前找出學生目前知識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爭取在就業之前加以完善。音樂類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是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考評的最為直接的標準和評估要素,同樣也反映著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管理水平和辦學水平等。音樂類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和設計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獨立二級指標,應體現在音樂類院校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里,按照具體的要求來執行考評標準。
(二)確定工作目標,提高質量意識
論文質量是教學質量的評估標準之一,同樣也是學校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因此在對論文管理的過程中,務必按照每一個階層的要求開展工作。在明確工作目標方面,注重管理和組織是首要任務;在監控教師和學生就畢業論文工作開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動員的同時,強化績效考評政策,強調各個環節中管理的質量要求和行為規范要求,尤其在選題把關、指導教師的資格審核、訓練指導、中期檢查、審閱和評閱、答辯及最終成績的考核和評定等方面,均需要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質量意識的前提是構建合理、科學的管理體系,以先進的管理理念、認真負責的管理精神和規范科學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執行力度的同時,為論文質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評機制,靈活運用考評標準
在一些音樂類高校,校企合作作為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的方法之一,應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同時引入企業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如何籌劃音樂會等方面所提供的經驗課堂教學指導,在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中,企業的指導人員也可以作為學生論文或者設計里,實踐方面的指導老師。此種方式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們在畢業論文撰寫和畢業論文設計時,融入更多的創意,在拓展他們思維空間的同時,也有利于就業后視角的開拓和提升其理論聯系實際的熟練操作能力。靈活運用考評制度,將原本的傳統考核和考評制度及規范延伸到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評中來,將實踐作為評分標準之一,轉移到企業的考評和管理中來,可以更有利于減少學校在畢業論文管理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
參考文獻:
[1]劉平,周琪.對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創新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1(10).
[2]黃燦.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研究[J].內江科技,2012(11).
[4]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環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J].科技與企業,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