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畢業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3 15:41: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校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職校畢業論文

篇(1)

二、我國外貿經濟效益衡量指標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評價指標是從結果角度對已發生事件的評價,其合理性是對以往經濟行為真實有效評價的關鍵。同時評價指標不僅是對已發生經濟行為的結果的衡量和評價,更是對未發生經濟行為的引導。

對外貿易經濟效益作為客觀存在,要求得到評價和衡量。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分兩類:一類是對外貿易社會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一類是對外貿易企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對于對外貿易社會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包括:進出口貿易總額、平均換匯成本、資金利潤率、進出口貿易稅利、貿易條件等;進出口貿易總額是對外貿易的直觀總體表現,反映了我國對外貿易活動的規模,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和外貿計劃的完成情況。以此為基礎構筑的外貿社會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在我國外貿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度量、評價和引導作用,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外貿的快速發展,如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一個貿易大國。2004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1000億美元,提前6年實現突破10000億美元的規劃目標,其中順差超過300億美元。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仍然保持著迅猛的發展速度,貿易總額14221.2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1010.8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4位升至2004年的第3位,并在2005年繼續保持了這一位次。但由于受“出口創匯”思想的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體系中也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過分強調貿易總量和貿易順差

由于對外貿易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充足的外匯儲備是發展對外貿易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別強調貿易額順差、出口增長速度等指標。為了完成出口任務,不少企業以犧牲利潤的代價,低價競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在紡織品、服裝等勞動密集行業,出口量增價減、豐產不豐收的情況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是媒體大肆宣傳對外貿易高速增長,外匯儲備增加,外貿形勢大好,另一方面,更多的國內資源廉價地流向了國外,企業利潤更少。

(二)評價指標過于籠統

單獨評價進出口貿易總額,中國毫無疑問是一個貿易大國,但從貿易結構這一重要指標來看,中國距離世界貿易強國的地位還有一定的距離。在2004年中國1.1萬多億美元的總貿易額中,加工貿易就占了6000多億美元,而外來加工的出口貿易占全部出口額的58%。即便是一般貿易中的份額,也有相當部分為外資企業所創造。如天津2004年的314家外資企業出口總量為99.4億美元,占天津出口總量的99.1%。而103家內資出口企業總計出口234萬美元,占有量不到0.2%,這種外商主導出口的情況在我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因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喬治-吉爾博伊認為:“中國的高科技和工業產品的出口是由外國公司而不是中國企業在主導。中國企業嚴重依賴從美國和其他工業發達國家進口的設計、關鍵性元件以及生產設備等,幾乎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化和推廣它們進口的技術,從而使得中國企業不可能迅速成為全球工業中的有力競爭者。”

(三)忽視了對外貿易社會經濟效益的評價

現有的外貿指標評價體系對社會經濟效益評價的缺失,使得一些出口行業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忽視了社會經濟效益。例如,陶瓷生產過程中對環境污染是十分嚴重的,目前許多歐美國家都在逐漸減少陶瓷的生產。而在中國,眾多陶瓷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競相壓價,以犧牲環境資源的代價來取得微薄利潤。中國的勞動力價格比美國、日本低二十倍,比泰國要低一倍,甚至比人均GDP低于我們的印度都低。沿海地區很多地方的財政稅收每年增幅30%以上,而從事外貿出口的大量民工工資近十年卻沒有多大變化。這種不正常的狀態說明我們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衡量指標存在較嚴重的問題。

三、我國外貿經濟效益衡量指標存在問題的原因及修正原則

(一)我國外貿經濟效益衡量指標存在問題的原因

1.重商主義的深遠影響

雖然的國際價值論和比較優勢理論一直為我國參與國際分工、進行對外貿易的基礎理論和指導思想,但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外匯緊缺局面使重商主義對我國外貿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新形式下的“重商主義”,即“提倡節約,重儲蓄,輕消費,擴大出口,減少進口,賺取更多的外匯”的觀念成為多年來我國發展外貿的主要驅動力。

20世紀80年代,我國外貿收支絕大多數年份是貿易逆差,外匯短缺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創匯,我國采取了諸如出口退稅等一系列促進出口的政策,外匯儲備也由此快速增加。在當時特定的背景下,突出貿易額、順差、出口增長率等指標有其現實意義。但是,對這些指標的側重并未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實際情況而發展變化。政策性的出口鼓勵使外貿企業盲目地追求出口數量和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大大忽視了社會效益。在外匯儲備超過7000億美元、即將成為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的今天,過分強調創匯額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2.發展對外貿易的經驗仍然欠缺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十分重視對外貿易及其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國改革開放時間較短,市場體系與市場機制仍有待完善,與有豐富對外貿易經驗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迅猛發展,但是關于對外貿易方面的各項政策及評價標準并不完善,甚至存在諸多缺陷,其發展和完善也遠不及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尤其缺乏對不同性質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區分以及對進出口商品結構的整體評價。

3.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對外貿易活動的調控主要采取直接調控方法。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我國外貿宏觀調控體系開始從以直接調控為主向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的間接調控體系轉變。雖然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逐步發展和完善,但現行的宏觀調控體系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能適應外貿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因為指令性計劃被取消,所以在對外貿易發展的過程中統計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的統計思想比較淡薄,統計制度不甚嚴格,統計技術不高,統計指標不全面。再者,指令性計劃盡管名義上被取消,但類似進出口指標的變相指令性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體系并未隨經濟體制的轉變而有實質性的改進,這已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我國的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對外貿企業也無法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對外貿易經濟效益評價的基本原則

1.實事求是,科學評價

外貿經濟效益評價既是決定貿易機會取舍的重要前提,也是指導外貿活動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評價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評價的原則。首先,評價所采用的數據必須真實、準確、合理。外貿經濟效益評價的基礎是對外貿易活動中所涉及到的相關數據。數據選擇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評價本身的科學性;數據不真實、不清楚,也會導致評價結果失真,繼而導致貿易決策失誤。其次,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應力求科學、合理。根據對外貿易本身的特點,外貿經濟效益的評價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應采用有別于國內其他經濟活動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而且應具有可測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標也應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與之相對應。這些指標不能過于復雜,計算所需數據也應比較容易獲得和基本可靠。在對外貿易經濟效益評價中,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應體現如下特征:

(1)能準確全面地反映對外貿易的綜合經濟效益;

(2)體現經濟效益變動的連續性與可比性,溝通效益變動的軌跡;

(3)簡便易行,方便操作。

2.貿易前的評價與貿易后的評價相結合

篇(2)

(1)缺乏創新性

在高職院校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大背景下,我們鼓勵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最好是來自于企業,來自于自己的實習崗位。但大部分學生由于實習崗位的局限性及自身能力的不足,仍然是依靠指導教師來提供畢業設計選題或確定畢業論文題目。但由于一些指導教師并未及時追蹤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或者對市場的前沿信息不了解,造成選題過于陳舊而且很多題目大同小異,如數控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為“xx零件的工藝分析及加工程序編制”、“xx系統的故障診斷分析”等,甚至有些論文題目已經有幾屆畢業生在做。

(2)缺乏針對性

有些學生由于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者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完全對口,選擇了與專業培養目標不符合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也有些學生為了能方便查找參考文獻或現成的文章,一味追逐熱點問題,造成了論文東拼西湊的情況;有的選題過大或者難度不合適,造成大題目小論文或者工作量不飽滿的情況。

1.2指導教師問題

(1)指導教師數量不足,高職稱比例不高

由于近幾年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有些專業一位指導教師要指導高達18-20個畢業生。再者,指導教師的職稱還有很多是助教,教授、副教授的比例不高。

(2)導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不足

高職院校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工作背景,即便有工程實踐的鍛煉,但也不會對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要求和技術要求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指導實踐性課題的能力不強,提不出針對性意見,造成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高,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1.3畢業生自身問題

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大多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這個階段除了有畢業設計任務以外,學生也在進行頂崗實習或落實工作單位。面對各種人才招聘會,學生們東奔西跑,精力分散,無暇顧及畢業設計,再加上指導老師管理、督促不到位的話,畢業設計(論文)的高質量無從談起。因此,畢業設計中學生精力投入不足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1.4組織管理問題

由于用人單位希望實習生盡快熟悉工作崗位,大部分學生是邊實習邊做畢業設計(論文),且實習地點也相對分散,畢業設計周期長,部分學生面臨求職或補考的雙重壓力,畢業設計環節經常是形同虛設,成為學生畢業前的最后過場。;另外盡管學校有明確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的相關文件,但大部分指導教師也同時承擔繁重的教學及科研任務,對于制度的執行大打折扣,因此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存在困難。

2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幾點建議

2.1選題

(1)鼓勵多樣化的選題來源

選題的來源可以多渠道,多方向。最好是結合自己的頂崗實習崗位確定畢業設計(論文)方向。除此以外,還可以是學生一直比較感興趣而且進行了研究的該專業的某一熱點問題;在校期間申請或參與的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或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寫的創業計劃;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的項目及競技性成果;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的某個子課題;所參加社團的研究課題等。

(2)估計團隊合作

同一來源的選題,多人在同一個單位頂崗實習的或者是在同一個社團的,可以共同完成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課題,指導教師事先按照工作量進行明確的分工。這種形式能夠比較學生的認真程度、資料查閱能力、創新意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職業素養。也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比較推崇的一種畢業設計(論文)形式。

2.2師資

(1)聘請企業兼職教師

鑒于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是在實習期間完成,而指導教師無法每天接觸到學生,給予指導,而且有些畢業設計課題本身來源于學生的工作崗位,對于企業的情況,校內指導教師并一定熟悉或完成能夠把握,因此,有必要聘請企業的能工巧匠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的第二指導教師。即實行“雙導師”制。校內校外兩名指導教師分工明確,取長補短。校內指導教師主要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控制、規范化程度及對學生的監督管理;校外指導教師則主要對學生的具體技術、技能進行指導。“雙導師”協同作戰,做好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指導工作。

(2)提升指導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中的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但由于缺乏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的熏陶和鍛煉,所以很少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都名不副實,這些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四技服務能力相對來說是短板。由于畢業生人數較多,指導教師數量有限,因此,在聘用指導教師的時候,不得已這些教師也要硬著頭皮去“作戰”。面對來自于企業一線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管理課題,由于指導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很難給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因此,在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第二指導教師的同時,學校也應該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企業進行工程實踐,豐富其實踐經驗。這對于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時,也鼓勵老師利用假期,主動聯系企業,抓住機會,深入生產和工程實際,積累實際經驗。作為教研室,在安排指導教師時,在教師數量允許的前提下,要優化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隊伍。年齡、知識結構、業務能力、理論水平、實踐能力等要綜合搭配考慮,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3質控管理

(1)制度保障

管理規范,制度先行。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必要性不再是爭議。關鍵點是如何切實保證這個環節的有效性,真正解決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各院校都制定了先關制度,如《做好做好畢業設計(論文)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規范》等,這些制度是規范畢業設計管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及把好人才培養質量關的重要保障。同時,在這些宏觀文件的約束下,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過程控制也不容忽視,從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前期檢查、中期檢查到最后的答辯,都要建立一系列畢業設計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而且要有可操作性。例如,對畢業設計(論文)評價的標準和指標按照學科類別(工科、文科、藝術類等)進行量化。從而規范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的評分。

(2)技術保障

為保證畢業設計管理質量和效率,很多高職院校應用信息系統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規范指導過程。現代化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指導教師每天了解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進展情況,系統可以實現師生活動,并保留有痕跡,動態管理,加強過程監控,大大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篇(3)

二、大學生職業素質的現狀

由于高校大量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當下的“大眾”教育,大學生的質量也參差不齊。而且我國高校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教育過程流于形式,教育模式較單一,重理論輕實踐,成效并不是太明顯。大多數企業又希望來應聘的學生能夠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動手操作能力較強,能夠遵守本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夠認真、踏實地工作,具有主人翁意識和團隊精神等等[2]。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很難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并且多數學生很難在應聘單位長期堅持下去,這造成了求職與招聘的供需矛盾。綜觀學生自身與社會需求,分析目前大學生職業素質狀況如下:

(一)職業觀念不強一份《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現狀》調研問卷結果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沒有研究過要找的行業是什么樣子,有近三成學生不清楚目標公司的用人標準,有五成學生沒有考慮過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這些問題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擇業觀念不強,還是停留在分數最重的“學生時代”,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相差較遠,很難在畢業時與社會無縫對接。

(二)職業定位不明確很多大學生在對自己未來職業進行定位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眼高手低”。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通常較高,國家企事業單位、學校、科研單位等都受到他們的青睞;就業地點也都樂于選擇沿海城市和大中型城市,而邊疆地區卻很少有人關注;就業條件也要求高工資、高效益、高福利[3];就業環境要求獨立的辦公室等等。他們似乎給自己畫了一幅美好的宏偉藍圖,將自己的職業設計地完美無瑕。但是當他們真正走上求職道路時,往往屢屢受挫,發現現實與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導致對自己的將來漸漸喪失信心。

(三)職業心理素質不高相關調查表明,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并不高。現在不少高校和家長都建議學生“先就業后擇業”,這導致很多學生潛意識中認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無奈之舉,在工作不久后就會另謀他就或者頻頻跳槽,這往往給用人單位一種缺乏信譽的感覺;還有一些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素質很強,到了用人單位以后,覺得自己是“科班出身”,并不把單位的老員工看在眼里,狂妄自大,覺得自己能夠在單位里有所作為,但是在經受過一些挫折以后往往萎靡不振,對自己的能力又過度懷疑;還有些學生“先己后人”的觀念較深,缺乏集體榮譽感和敬業精神,只是將單位作為自己積累經驗和資本的平臺等,這些都凸顯了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不夠成熟。

(四)社會實踐活動較少雖然我國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還是以傳統的“教———授”教育模式為主,開放性的實踐教育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和完善,學生們也習慣了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學校在衡量學生學習的時候也多取決于他們的考試成績,并沒有考慮讓學生多去參加社會實踐,只要考試通過,或者考得高分獲取獎學金是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的短期目標。但是考試成績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他們的專業技能、責任心、團隊意識等職業素質,通過普通的考試是無法體現的,這些都需要從社會實踐中慢慢地磨練,但是往往這種機會少之又少。

三、大學生職業素質提升策略

(一)加強規劃指導,提升職業理念以前的觀念認為,就業找工作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大四時該做的事情,包括學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指導也都是到學生四年級的時候才開始,這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大學生和高等學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發展教育應該從學生一入學的時候開始,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職業規劃指導,逐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一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二年級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準確職業定位;三年級就要針對二年級的職業定位,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四年級也是步入職場較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入職前的培訓。這四個階段都有其必要性,缺一不可,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質。

篇(4)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就將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作為其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積極強化其人才培養意識,嚴格其人才培養標準,保證畢業生順利就業。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其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提升其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學習和參考德國的雙師型師資建設經驗,培養一支高質量的專業教師人才。以德國為例,德國的職業院校享譽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其職業院校中,其兼職教師數量要遠遠高于專職教師,很多教師都來自企業,除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外,還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所謂“雙師型”教師,就是指那些具備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專業性職業教師,他們大多具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能夠準確地掌握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特點,業務素質過硬。

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級人才隊伍建設時,可以堅持人才培養和引進并重的原則,采取“內引外培,專兼合用”的辦法,一是積極引進企業的專業人才來校擔任教師,并負責實訓人才培養,提高畢業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二是選派一批優秀的骨干級教學人員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并全程參與企業的生產和技術開發活動,以有效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目前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培養更多的雙師型素質的教師,由培訓部組織,聘請企業的優秀技術科研人員到該院培訓教師,經學校和企業考核合格后獲得“內訓師”的資格證,這些“內訓師”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校“雙師型”的緊缺,是“雙師型”教師的必要補充;三是聘請企業的技能大師來學校擔任兼職教師。短時期內可能引不進來,引進多了對學校也不經濟、更不劃算。因此,為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可以從企業中聘請一些學歷高、工作經驗豐富、技術能力強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校任教做兼職教師,并承擔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任務。

3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校企共同體”

篇(5)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習業已從“國家包辦”轉向學校與用人單位“供需貝面”、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因此,加強和改善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是新形勢下加強學生危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畢業劍頂利就業、健詩成長的需要,對幫助畢魚目三正確地選擇人生道碟至關重要。

1.畢業生擇業狀況及類型

在大學生實行“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新蔚業制度下,畢業生擇業狀況及類型大體表現為日下三種:第一、躊躇滿志型。學習成績優秀,能力強的學生,社會需要幣創,往往會出現多個單位爭著接受同一個畢業生的情況,比較容易就業,因而她們對走向社會充滿信。第二、無優無慮型。學習成績一般,能力也不是很強,但因家庭條件好,有社會背景的學生,在求程中,一切由父母親朋包辦,對就業無需自己多作努力。這一類學生對走向社會并不感到多大的壓力。第三、仿徨無奈型。既表現平平,也無依賴的社會關系的學生,比較難找到滿意的單位,容易產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的仿徨心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的學生在畢業生中占有相當比例,他們是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

2降低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翻而勢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與社會實際需要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具體說主要有以下幾種:(1)熱衷于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謀職業。由于人們長期以來受了拿流觀念的影響,不愿意到中小城市、更不愿意到邊遠地區。留在大城市的又不愿意到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去。他們認為那些地方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或者設備條件不優越,不利于自己事業的發展。而目前最需要大學生的恰恰是刃巡邊遠地區。(2)力求和名利兩全。有相當大一部分畢業生受名和利的驅動,在謀求職業時,過多考濾其從事職業的所有制形式、行業或者工種是否有社會聲望、是否受社會青睞、或者是否有權勢地位,以及職業的經濟報酬、福利待遇的高低、工資、獎金的多少等等,故而把目光緊緊地盯住公檢法、財政金融等國明奇部門,大專院校或出國機會多、能賺大錢的單位,而對一般的事業、企業單位不感興趣。(3)求職時受專業至上,觀念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各門學科齊頭并進,對專業的喜好多處于壓抑狀態,但到了大學階段,由于強烈的自我塑造和先天素質的影響,在大學多專業、多學科設置的環境中,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在某一學利方面的專長和愛好,在畢業時希望能從事本專業工作,故而把專業對口作為擇業的首要條件。應當指出,這種擇業觀本無可非議,但死守專業不放、不主動去適應變化了的新就業形勢,就不可取了。這樣會使自己的就業渠道越來越窄。(4)因此,理智的做法是:正確分析形勢,客觀估計自我,降低過高的擇業期望值,既不盲目追求實惠,也不盲目放棄專業,以社會利益為重,從社會需要出發,揚長避短,只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盡其用。

3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界撇向社會推銷自己

于目前人刁市場機制還不是十分健全,公平競爭機制也未完全成熟,還需要一個完善過程。當個人衛!嗯與社會現實之間不能百分之百地吻合時,大學生必須在逐步形成正確擇業觀的基礎上,積極地向社會推銷自己。首先要確立崇高的人生己目標。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聯系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達到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其次要調整自我。畢業要值雙寸社會現實,適應新的就機制,進行自我鑿卜,自我調整。要弄清自己的擇業優勢在哪兒、有何專長、愛好和專業技能、可勝任胭陛工作等。要根據國家的改革發展和社會!需要調整自己,既不能過于自信,也不能自暴自:棄。再次要轉變觀念淤淞推銷自己。拿的計劃分配體制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還不能完全適應就業機制的新變化。或認定所學的專業不作任何改變,或是“坐”“等”“靠”。隨著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劉人才需求的層次不斷提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等對大學生畢業生的整體需求減少廠些小型外資企業、私營企業、鄉鎮企業白嶸言求則大幅度增加。作為當前的畢坦主,應把眼鄉舫交遠,認清形勢,轉變觀念,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積極推銷自己,廣泛收集就業信息,拓寬就業門路。第四培養多層次就業觀。在今天人才流動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之州,且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才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多,第二、第三次就業已不是日么稀奇事去那種“終身制”的觀念仍對畢業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認為求職就要找個鐵飯碗。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剎牛下,鐵飯碗,已被扣破。為此,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多層次就業觀才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舊傳統又見念,學會在流動中求生存、求發展。

4強化畢業生教育和管理,為高校畢業生就業

高校畢業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新就業機制逐步完善,這對高校畢業生工作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4.1強化畢業生就業教育。高校畢業生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關鍵是提高自身素質,而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綜合能力、知識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要靠長期的培養教育。因此,畢業生就業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畢業階段,應該從新生人學時就著手進行,只有把日常的非智力因素和畢業學年的具林指導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把畢業生就業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方面、全過程。從學生的入學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到畢業教育。要特別注意加強理想、信念和人生觀教育,以及面向基層、扎根基層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評價自己,把自我價值融合到相會價值中去,實現發展自我。教育,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創新和實踐能力,從單純的“知識型”向“智能型”、“創造型”發展,引導學生成為高分高能的通才,以滿足側勺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2加強又七粉學生擇業過程的管理。“雙向選擇”尹自主擇業的就業機制,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自主擇業,,同樣需要國家就業政策的制約、學校的參與、指導。事實上,每年國家都根據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在宏觀上對大學生就業的方針、政策作出新的調整與規定。具體落實到每個學校,由于隸屬關系的不同,培養學生的方向也不盡相同。我們延邊大學醫學部作為省屬醫學院校,主要是面向省內培養醫藥學專業人才,其就業方針應符合本省的具體政策,對諸如定向生、自費生等實行分門另樓的調控。再則,社會上人才市場由于主力機構不盡相同,有省、州、市政府機構的,有用人單位的,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這就給畢業生擇業造成不便或混亂。這些都需要學校對畢業生就業進行管理,給予指導。為此,高校有關部門要及時傳達國家和上級機關有關就業政策,還要收集各種“供需見面會”的就業動態,向畢業生傳遞就業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幫助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畢業生就業指導的成功概率。

篇(6)

(二)觀念落后畢業生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大部分人熱衷于白領階層工作,鄙薄一般性、技術性的工作,不甘心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這種思想長期影響著就業取向,一時還難以扭轉。人貴有自知之明,如石勒是奴隸皇帝,朱元璋曾經放豬謀生。因此,大學生要拋棄“高學歷情結”,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起。

二、突破高職院校專科畢業生就業“困境”的策略

(一)思想破臼除窠各行各業都能創造價值,“藍領”與“白領”不一定就涇渭分明,各職業形態彼此融合。初入職場,身居普通職位在所難免,歷經磨煉,才能夠脫穎而出。所以,畢業生在求職時要有正確的定位,心態端正。呂坤所說的“待機若死,乘機若矢”,有相當的參考意義。

(二)實行畢業生多證制度國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了職業資格準入制度,比如德國,從業人員必須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我國,應該效法先進國家,針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幫助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增強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在教學中,高職院校應及時地在教學安排中引入有關職業資格培訓的課程,讓學生在畢業前至少能夠獲得一種職業資格證書,落實雙證書制度或多證書制度。

三、英語專業就業方向展望

現在全球一村化,英語專業學生有一定的優勢。畢業生要看到希望,不好高騖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1.公務員。公務員考試對英語要求并非太高,很多用人單位招聘時不限專業,或者縱有限制,也相對寬松。但是,如今競爭激烈,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交際能力和承受能力。公務員招考中涉及的英語專業職位有外交、外貿、海關總署、對外友協和海事局、體育局等諸多部門。

2.教師。性格溫和,不急不躁的畢業生可以選擇教育行業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這個行業尤其適合女學生。教師的福利待遇較好,職業受到社會的尊重,收入穩定,假期時間寬裕。據統計,各大院校的英語方面的教育精英都是英語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另外,教學課改新觀念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越來越注重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潛力的挖掘。所以,反應敏捷,細心認真、懂得心理學的畢業生可以在這個行業大顯身手。現在國內的英語教學機構超過七萬家,英語市場培訓總值逾兩百億,超過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一。由于競爭激烈,英語教學機構對師資力量頗為重視,四處“挖掘”優秀教師。只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畢業生走到哪里都備受歡迎,在任何地方都可任意馳騁。

3.翻譯人員。有口譯與筆譯兩種,依個人的擅長而選擇。英語翻譯專業畢業生可進入的行業較多,包括國家機關、銀行、保險公司、科研、海關邊檢、涉外金融機構、學校、旅游、新聞出版、外資企業、高級賓館酒店、商務管理公司等單位,從事英語記者、教學、涉外公關、翻譯、英語編輯和研究等工作。如果選擇同聲傳譯的工作,則對英語專業人才的各種組合素質都有嚴格的要求。這個行業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適合反應敏捷,才華橫溢、口才奇佳、思維迅速的年輕人。至于筆譯,在要求質量的基礎上,速度要給予保證。翻譯是一門高超的藝術,要求翻譯者不僅僅具備英漢專業知識,懂得傳播知識,還要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才。從合格的翻譯到優秀的翻譯家,可謂是征途漫漫。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接軌以后,國際化步伐加快,進一步的改革促使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驟增,所以翻譯專業就業的前景喜人。

4.業務員。也適合女性選擇,做文秘與普通的職員。現在外企一般要到CET6,嚴格者要到TEM8。外企的特點是注重口語表達的能力,看交際水平的高低。這樣的人才反應敏捷,思維發達,善于維護關系、創建人脈和爭取客戶。

篇(7)

畢業論文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階段,是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一種實踐能力、學習成果的綜合性考查,對于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分析、解決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水平是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從論文選題、撰寫論文、畢業答辯、評定成績以及歸檔等多方面對其進行科學統一的組織與管理。當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更新,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完善、創新、健全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質量,已成為高職院校重點研究和關注的課題之一。

一、畢業論文組織管理存在的問題

(1)不合理的組織體系

論文選題范圍較大

各學院對于論文的選題比較隨意,論文題目范圍相對來說不好把握。不少畢業論文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內容相對偏大,跟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太相符,與專業的培養方案目標也有出入;部分選題的難易程度也不等,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重復的現象,從而使得學生工作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所給出的論文題目中,能夠聯系實際進行創新的課題不多見。

時間安排不科學

學校課程結束后,就是畢業論文的撰寫、答辯安排時間,這期間正好與畢業生就業存在沖突。這期間正好是學生忙碌找工作的時候,畢業生這時候大都會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對畢業論文的寫作就會得不到任何保證,很多畢業生對自己的畢業論文不重視,往往抱著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在整個畢業論文過程中,很少自己去主動跟導師溝通交流探討論文知識,基于此情況,導師對于學生的論文進展也了解的不多,更沒辦法好好指導,等到快論文答辯的時候,再想著追趕進度。這樣,答辯時,就會出現準備不充分、論點不明確、答辯也匆匆了事等情況,這樣一來根本就無法起到畢業論文該起的作用。

(2)不健全的監督管理

各部門對畢業論文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同

在對畢業論文的管理過程中,目前一些學院管理部門出現了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一是各部門管理措施以及操作規程沒有進行合理的統一和規范,還缺少詳細嚴謹的管理措施;二是對于教師的指導監督沒有跟進,缺少師生定期進行交流的管理指導體制,對于畢業生的論文指導工作僅限于形式上的流程,導致了很多同學論文格式書寫不規范、質量低下等現象。這些現象應該引起高職院校的強烈關注,以便加強管理體制的改進。

缺乏完善的約束機制

在對畢業生進行論文指導的教學過程中,還沒有統一的必要的激勵約束規范機制。特別是對于學生論文的指導,在整個畢業論文期間,是否認真對待、是否投入了足夠多的精力,這些情況對于導師在年度考察以及評定職稱中都沒有產生影響。這就使得責任心不強的部分導師,不夠重視學生的畢業論文情況,抱著走形式的態度。這種考核機制的缺乏目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最終影響到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組織管理畢業論文的改進措施

基于上述出現的問題,經過分析調研,各學院應從統一規范的管理模式開始進行改進調整,通過采用合適恰當的應對方法,進行合理的組織管理,從而加強科學規范的管理,不斷健全各項規章體制,快速有效的調節好各種出現的問題。

加強組織管理意識

各學院要合理實現畢業論文組織管理工作,應不斷提高對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工作在高職院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點學院應該充分認識到,做到要把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工作當做課堂一樣重要。要不斷提高管理意識,首先應成立組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會談,特別是針對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研究,加強完善各項規章、規范管理制度。

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定期召開動員大會

為了調動導師和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在畢業論文開題之前,各學院就應該先召開畢業論文的動員大會。借助于每次的動員大會,導師和學生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任務和應走的程序,熟知畢業論文的各項要求以及激勵約束機制,主要體現在對于優秀的畢業論文給予獎勵,并向用人單位推薦,同時對于不達標的論文應給予延期畢業等處理方式。由此方法,來督促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自覺獨立的完成畢業論文,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1、明確各部門的職責

各學院組建工作管理小組,然后對畢業論文進行全局性的規劃。在工作小組下同時設有審題組、答辯組以及監督組。其中,審題組主要有學術委員會、校內外專家等組成,他們的職責是評審并指導各院論文的選題,確定選題范圍,以供學生進行自由選擇。答辯組包括由各院答辯委員會組成,主要負責論文答辯的最終評定結果。監督組主要由主管論文校長、教學督導組以及教務處等共同監督。學院各部門應按照畢業論文的各項要求,組織導師認真開展教學工作,隨時跟蹤學生論文的進度以及各種要求情況,從而保證論文質量。

2、健全論文細則

第一, 就是要制定可行的論文管理文檔。將對論文的具體要求和整個過程記錄在文件中,逐漸形成文件體系,使的論文組織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文件化。還有明確規定各種論文的具體細則,如何選題,答辯規則以及成績的評定等。

第二,建立導師責任制。畢業論文所選取的導師應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教學管理水平,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且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者,否則不予指導畢業論文。導師最多指導6篇以上畢業論文,且導師應以本學院專職教師為主,特殊情況下,可聘請外系教師為輔。

3、規范過程管理

首先,論文的選題工作必須做好。畢業論文的選題應該嚴格按照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基本要求,做到有利于加強、鞏固、深化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科研能力以及獨立創新能力。

其次,撰寫應符合要求規范。各學院都會制定“畢業論文選題審批表”以及“畢業論文任務書”,同時提供各專業畢業論文的參考樣本。學生撰寫論文需由導師指導學生進行選題、調研、進行文獻查閱、寫作等各項工作,論文撰寫格式必須按照規范要求寫,導師定期填寫指導記錄,認真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整個過程。

再次,規范答辯過程。畢業論文的答辯由答辯組負責,進行統一答辯及評審。答辯前,學生應先提交畢業論文任務書、畢業論文等其他成果材料,經導師和答辯委員評閱后,才能參加答辯。在答辯過程中,先由學生陳述論文情況,再由答辯委員向學生提問,同時答辯秘書做好答辯記錄。答辯結束后,答辯意見應立即反饋給學生及導師,以提高答辯的高效性。

最后,科學評定成績。畢業答辯結束后,答辯委員會根據答辯情況對畢業論文進行評分,評定時應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評分細則,根據學生的答辯表現、論文質量以及答辯陳述情況逐一進行評分,綜合評定論文的最終成績。通常采用五分等級制進行劃分,其中優秀的比例應控制在百分之十五以內。

篇(8)

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通常是在統計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在第8學期的實踐教學環節過程,計6學分。畢業論文從確立選題到搜集文獻資料,從開題研究、分析論證到論文撰寫,都需要高度專注、潛心思考,是所有教學活動中,學生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最強的環節,是學生大學期間專業綜合能力最集中的體現。

一、從統計學專業特色看統計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經濟學和數學知識,系統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統計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理論和實踐綜合業務素質兼備,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在政府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社會經濟調查、信息管理與咨詢、數量分析與預測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的特色是依托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將統計學理論和方法與經濟學、管理學和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注重產、學、研結合,重視社會實踐環節,著重提高學生獨立組織統計調研活動及運用統計學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某一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與其他各類理科論文及經濟學論文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專業性、統計實踐性、科學創新性。

二、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及成因

1、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

畢業論文的質量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質量,然而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有明顯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缺乏創新性。創新是要求學生通過統計專業理論與方法的學習和積累,很好地將統計理論和方法與其他實質性學科相結合,創造性地加以應用。雖然絕大部分同學在論文中進行了一些文獻的綜述,或將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闡述,但也只是進行簡單地羅列,而大部分論述也只是根據書本或文獻資料,進行簡單地重復。盡管一些同學閱讀了一定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思考和分析,但所寫的論文不能很好地結合文獻綜述內容,闡明自己的寫作觀點、寫作目的,在論點、方法上鮮有創新。

(2)論文數據來源單一,參考資料不充分。本科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結合第八學期的社會實踐或參加各種類型的統計實踐活動去完成。但多數學生沒有認真進行社會實踐,只滿足于年鑒、網絡等一些工具資料,閉門造車。撰寫的畢業論文要么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要么也只是參考他人的文章,置換新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不同的結果,根本談不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在查閱參考資料時,多數同學都能閱讀一定數量的中文文獻,但外文資料幾乎沒有看過,隨便從網絡下載一些外文資料,列示在附后的參考文獻中,以應付學校對外文文獻閱讀量的要求。

(3)專業功底不深。學生論文答辯是就學生論文寫作有關的內容,主要涉及論文選題原因、研究價值、主要內容和觀點以及創新點進行考察,同時還要考核學生與論文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辯組教師就論文中有關問題向答辯同學提問,而具體體現在答辯中的一些情況是,真正落實答辯的為數不多,一些同學只就自己的論簡要的陳述和說明,基本上是有答無辯,更有個別同學對一些統計理論和方法掌握得不夠準確和透徹,有些理論回答模棱兩可,而對于有些統計方法的適用條件,也是模糊不清,導致方法的誤用和濫用。

(4)管理松懈。學生開題現為第七學期末,照理來說,論文已經布置,學生就應著手開始撰寫,但學生不是將畢業實習與撰寫論文同步進行,而是忙于找工作、考研,加上一部分學生在家就近分散實習,學校難以對畢業生實施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只能通過網絡與其進行簡單溝通,因此對畢業生撰寫論文缺少必要的指導,加上有些指導教師知識結構老化、科研能力差,對指導學生論文不夠得力。

2、影響和制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成因分析

(1)學生本身對畢業論文重視不夠,寫作態度不夠認真。目前,學生畢業后就業實行雙向選擇,有的畢業生在完成畢業論文之前,就已經考研;有的已落實了工作單位;有的畢業生忙于各類招聘考試,或奔走于就業單位的應聘,無心在撰寫畢業論文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對就業沒有直接影響,因此根本沒有按照學校的要求和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進度撰寫,而是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在臨近答辯前一個月,東拼西揍、甚至抄襲等,匆匆應付了事,根本談不上提高論文質量。

(2)有些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存在放任自流的現象。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交流時間少,見面時間短,缺乏定期交流與審閱制度,甚至有的老師對學生的寫作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

(3)畢業論文撰寫過程時間短,質量難以保證。雖然論文在第七學期末就已經布置,但學生要實習、找工作、準備各種考試,畢業論文的實際撰寫時間也只有五至六周左右的時間,而且與多數學生畢業找工作同步,這勢必導致論文的“拼揍”、“摻水”現象嚴重,質量下滑。

(4)學生的科研和寫作能力欠缺,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完成論文的能力不足,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占主導地位。平時任課老師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就某一問題撰寫文獻綜述,學生也只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訓練的目的,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學生只會學習課本知識,只會讓老師牽著走,一旦放開就無從下手。學生缺乏前期的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成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瓶頸。

三、提升統計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質量的建議和對策

加強管理,凸顯專業特色,全面提高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需要由教師和學生、院方和校方、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在統計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校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把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為統計教育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時機就是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因此,教學單位除了建立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外,還要定期召開座談會,討論和總結學生撰寫論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畢業論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解決了認識問題,增強雙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老師和學生才會重視畢業論文,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2、積極探索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新模式

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統計人才需求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后勁。學校有統計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專業實踐基地,學生實習時可利用實習單位的統計資源,在實習單位的科研力量與學校指導教師聯合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這不僅能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對統計人才的要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平臺。

3、實行畢業論文導師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

文成于思,思基于學。論文的選題、寫作是一個閱讀和反復思考的過程。只有大量閱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文獻,了解本學科前沿理論,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在閱讀和思考的多次反復中才能確定論文選題并加以完成,這樣的畢業論文才會有新意、有價值,而這一過程對我國高校本科生來說幾乎是空白。為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確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筆者建議對本科生實施集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及畢業論文撰寫為一體的導師制度。從大二學期末就指派導師,根據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一致性原則,組建以導師為核心的包括大三、大四學生在內的調研小組。導師的責任是參與、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實踐報告的撰寫;為學生指定閱讀課程之外相關專業的報刊書目,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導師所研究課題的調查、資料搜集、信息分類、加工整理等工作,并訓練學生撰寫專題文獻綜述、小論文;指導學生進行實際實驗或社會調研,收集、整理原始數據和資料;指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

4、加強對學生專業論文寫作的訓練,進行畢業論文的創新改革

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從選題、收集資料、確定論點、布局謀篇,語言表達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掌握基本的寫作規范。統計專業學生在大二、大三開始,就有統計專業課程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運用統計專業知識和統計思維方法寫作統計學術論文的能力,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基礎。通過這一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從大四開始,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統計工作的實際,撰寫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對實際部門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并可將質量上乘的在統計專業期刊上。如果公開兩篇或兩篇以上,可免修學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大大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5、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嚴格規范管理

幾乎每個高校都有學生論文選題、開題報告、安排指導教師、論文格式、撰寫實習報告、論文中期檢查、答辯、成績評定等具體工作布署、具體要求、完整規范的質量管理和檢查評估系統,關鍵是要規范指導教師的指導責任和管理部門的管理責任。對于指導教師而言,要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對學生論文中的所有數據資料和文字資料進行認真核查,對文中計算結果要驗算,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把握好學生論文的初期、中期階段的檢查和定稿的質量關。對于管理部門而言,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應配合教學部門,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進行監督與檢查,既要對學生檢查,也要對指導教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畢業論文工作有序正常地進行,為各項制度與措施的貫徹執行提供保障。另外,還應重視論文答辯這一環節,這樣有肋于提高學生對論文的重視程度,鑒別論文自我撰寫的真實程度,提高其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篇(9)

一、大學生成為“產品”的時代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領域中不同產業或行業的市場化進程逐步加快。在教育產業中備受人們關注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擺脫了“陳舊僵化”的分配體制的束縛,跨入了“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市場化新型就業體制。作為高校主體的“大學生”被公認為“產品”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當然這種“產品”(學生)不同于市場上的普通產品,他是一種具有特殊屬性的產品。這是因為這種“產品”(學生)不僅具有使用價值,更具有極大潛能的價值,只有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才能被激發和釋放出來,這就是這種“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所具有的獨特屬性。

伴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原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就業格局,被新型的“自主擇業找婆家”就業趨勢所取代,較為穩定的畢業生就業輸送渠道正在逐漸的被瓦解。許多企業越來越多的關注人才使用成本問題,即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及人才使用的效益來選聘人才。用人單位眼中的“人才”標準,也逐漸由純粹的“知識型”向“能力型”和“實用型”方面轉變,他們不僅要求畢業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更看重的是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二、“產品”需要有其進入市場的“營銷渠道”

泛泛的說營銷渠道是指產品或勞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過程中所經過的流通途徑或路線。它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營銷渠道在產品營銷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擴招的本意是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和更實用的“人才產品”,但是擴招后所引發出的上市“產品”(大學生)急劇上升,使得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成為熱門話題也就不足為怪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實際上就是大學生這個“產品”的營銷工作,只不過是高校充當了“企業”的角色,而學生充當了“產品”的角色罷了。我們知道“產品”要銷售出去,“產品”質量的高低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產品”的品質同質化程度日趨嚴重的今天,單憑“產品”的獨特優勢贏得競爭已經非常困難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唯有“渠道”和“傳播”的不同才能產生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這方面充當主角的“營銷渠道”必將會成為各高職院校所關注的焦點,并日漸成為他們能克敵制勝的銳利武器。

針對畢業生在擇業時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特點,高職院校在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和擇業觀的教育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在擴大就業宣傳面和拓展就業渠道上下大功夫,強化高校就業主管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立高效、實用和便利的畢業生就業“營銷渠道”,使得好酒也得出巷子賣,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擇業機會,實現“產品”(學生)從學校到用人單位的順利傳遞,完成“產品”銷售的全過程。

三、畢業生“營銷渠道”構建的基本模式

“營銷渠道”是實現“產品”(學生)銷售的主要途徑,也是高職院校掌握人才需求動態的重要渠道之一。高職院校在選擇“營銷渠道”時,必須要根據各高職院校自身的規模、管理能力、教學質量、財力、經營能力等因素來選擇或設計最佳的“營銷渠道”。一般來說,高職院校可以先按照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專業的類別來進行市場細分,再根據畢業生不同的專業能力和不同程度的就業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分類,在此基礎上來設計和選擇“產品”(學生)的“營銷渠道”。

通常而言,可供高職院校選擇的“營銷渠道”,從大的方面來劃分主要有以下兩種基本形式:1.直接渠道

(1)上門推銷或推薦

上門推銷就是直接選派具有一定攻關能力的就業人員或就業指導教師去用人單位推銷“產品”(大學生)。這種形式的好處是:能夠直接與用人單位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具有一定的親和力。由于是上門服務,往往更容易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在增進友誼的同時能夠及時掌握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了解用人單位對高校“產品”(大學生)質量、規格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便于高校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我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更加貼近市場、貼近崗位的需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2)設立就業辦事機構或直銷店

高職院校可以選擇在人才需求量較大或用人單位密集度較高的城市或地區設立畢業生就業工作辦事機構或“產品”直銷店,以便擴大“產品”宣傳,進一步挖掘人力資源潛力,拓展就業面。采用這種形式,可以加強用人單位對學校的了解和認識,繼而會加深他們對學校“產品”(學生)的認知,進而擴大他們對“產品”(大學生)的使用量,提高學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還可以對“產品”的售后提供更加及時、方便和優質的服務,解決企業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以提高學校的美譽度。

(3)建立和完善校園就業市場

校園招聘會是目前高校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用人單位了解高校的主要途徑之一。它是通過邀請用人單位來校,為供需雙方提供直接見面的機會,來實現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雙向選擇,幫助畢業生選擇和落實用人單位的。校園就業市場為高校畢業生創造了更多、更廣的擇業機會,是現今高職院校普遍選擇的一種渠道類型。

(4)利用網絡信息優勢,拓寬就業面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網絡以其互動性強、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信息傳遞快捷、可靠以及低成本等特點,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或用人單位獲取供求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和網絡化,是未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發展方向。為了進一步拓寬就業新途徑,創新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方法,我們應該盡快建立供求信息暢通、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和方式靈活的就業信息網絡服務體系,使信息網絡服務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畢業生網上擇業和企業網上選才提供了方便的供求平臺,以獲得較高的點擊率。

(5)利用行業協會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等社會資源,開辟新的就業渠道

利用各種行業協會和相應專業所建立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等社會資源,積極開辟新的就業市場,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一些高職院校通過邀請一些行業協會或由科研院所、企業(產業)的知名專家、技術人員和學校的專業骨干教師等相關人員共同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請他們為專業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共同參與專業研討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切實做到了“面向市場辦教育、圍繞企業設專業”,使他們的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更加貼近企業需要,賦予行業或企業更多的發言權和決策權,真正為畢業生就業構架平臺。

(6)發揮往屆畢業生的作用,不斷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

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往屆畢業生這個優勢資源,積極影響和推薦畢業生就業,形成“以老帶新”的就業機制,是高職院校就業工作獲得良性循環的基礎。已經成功地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作為高校的寶貴資源,他們在提供就業信息、推薦畢業生就業、反饋用人單位信息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樹立全局意識和增強團隊精神等教育形式,讓畢業生懂得自己在用人單位表現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繼而會影響到下一屆畢業生的就業,樹立為母校的發展和下一屆畢業生的就業做貢獻的責任意識。一些高職院校通過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和回訪工作,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庫,通過電話、走訪和書信等不同形式,定期與畢業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崗位能力和成長經歷并予以必要的指導。通過開展在應屆畢業生中公布往屆畢業生就職崗位、聯系方式等形式,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積極與往屆畢業生聯系,鍛煉學生不斷增強自我就業能力。

(7)大力推進“訂單式”培養模式

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滿足職業崗位要求這一規律的基本要求,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交流和溝通,尋找多方位合作的支撐點,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共同研究和探討人才開發與培養的新型模式。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書,開展人才配送、訂單培養等系列合作與服務,即“訂單式”培養模式,進一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增強了畢業生就業的競爭能力。“訂單式”培養和“打包”式配送模式的實施,必將會促進畢業生地區間無障礙的流動,實現畢業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成為畢業生就業實現高簽約率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以上直接渠道方式,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優點是:對人才市場相對集中、用人單位需求量較大的“產品”,直接推銷可以節約流通費用,降低成本,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同時,通過直接渠道可以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培養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培養方案,提高學校適應市場的綜合能力。直接銷售渠道的缺點是:當高職院校具備一定生產規模時,如果過多地采用直接推銷渠道,必然會占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影響了高校效益的提高。特別是在人才市場分散、人才需求差異大且層次多的條件下,這種渠道矛盾會更為突出。

2.間接渠道

(1)廣泛推銷

廣泛推銷又稱密集推銷,是指高職院校盡可能多地選擇一些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來推銷本校的“產品”。采用廣泛推銷方式,一方面可使用人單位能夠及時、方便地使用本校的“產品”;另一方面可增加“產品”銷量,擴大市場份額。這種模式的主要缺點是:高校對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的管理和控制較難,一些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一般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專注于一種“產品”的推銷,從而對某高校的“產品”缺乏足夠的重視。

(2)選擇推銷

選擇推銷是指高職院校在某一地區只選擇少數幾個業績良好、符合高校要求的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來推銷自己的“產品”。高校在選擇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之前,往往要對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的類型、聲譽、每年的推銷數量和服務能力等進行綜合考察,經過認真論證之后做出決定。采用選擇性推銷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推銷本校“產品”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的聲譽,擴大銷路,提高營銷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容易對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實施有效的控制,避免因人才中介或人才市場的經營行為不當而損害本校的聲譽。不足之處是高校難以在營銷環境寬松的條件下,實現多層次和多類型“產品”的經營目標。超級秘書網

篇(10)

四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些年來我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成長。感恩之情難以用語言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謝我的恩師岳曉華老師。三年來,岳老師對我的學習和研究都非常嚴格,并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使我受益菲淺。從恩師身上我體味到了豐富的學養、嚴謹的作風、求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這都成為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標桿。

上一篇: 低保醫療保險工作總結 下一篇: 暑期社會實踐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成综合人在线播放 | 欧美中日韩国产精品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婷婷色五月综合在线 | 日本在线黄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