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4:59: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藥先進匯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6號文件為綱領,以《湖北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為標準,以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和優勢,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為目標,以保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切實加強領導,認真開展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活動,力爭到2012年把我縣建成中醫藥工作先進縣。
二、主要目標
把我縣中醫院建成國家標準的中醫院(100張床位標準);縣醫院中醫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中心中醫科、中藥房達到國家標準;縣中醫院建成3個重點專科,縣醫院建成1個中醫重點專科,5個鄉鎮衛生院形成專病專藥特色;鄉村醫療服務機構能夠使用中醫中藥實用技術;培養一支廣受群眾信任的中醫中藥人才隊伍。
三、主要任務
(一)建好縣中醫院
1、房屋建筑面積達到9000平方米,開放病床120張,急診部、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藥劑室、院內生活服務區綜合配套,標準化建設。
2、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梯隊結構。通過讀經典、拜名師、做臨床等方式培養一批優秀中青年名醫,引進一批中醫中藥人才,返聘一批知名老中醫做臨床、帶徒弟。
3、在消化內科和慢病治療上形成特色,建成專科。
4、運用中醫中藥特色文化,對居民開展健康教育。
(二)建好中醫科和中藥房
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上要做到房屋、設施、人才三配套。
(三)做好中醫藥的繼承工作
組織專人開展中醫藥古典醫籍、歷代醫家學術思想、民間醫藥傳統知識和技術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四)加快培養中醫藥臨床骨干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
5年內,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1人掌握1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全縣每年要引進3—5名中醫中藥大學本科畢業生;全縣每年要選送10人以上到上級中醫院接受培訓;每年對村醫開展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每兩年開展一次縣級名中醫評選活動,并給予獎勵。
(五)推進中醫藥科學普及
加強中醫藥科普工作,縣科協和衛生部門要通力協作,把中醫藥科普納入全縣科普規劃之中,統一管理,統一實施。
(六)積極開展中醫藥產業基地建設
創造條件在1—2個鄉鎮開展中醫藥產業基地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縣政府成立創建中醫先進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研究1次創建工作,解決1—2個突出問題。
(二)加大投入
堅持中醫院的公益性質,落實中醫院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補助政策。支持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在國家給予項目支撐的同時,適當給予資金配套,并減免有關建設規費。設立中醫藥人才培養政府專項基金,支持中醫藥人才培養,獎勵名中醫。
(三)完善政策
符合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優先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支付范圍,并合理確定費用支付標準和報銷比例,鼓勵患者使用中醫藥。
五、具體工作
(一)準備階段:年1月至6月
1、納入規劃:縣、鄉兩級政府把中醫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2、成立組織: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以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財政、衛生等部門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組織開展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
3、調查摸底:按照全縣統一制定的調查表,對轄區內中醫藥機構、人員現狀全面系統的進行調查,鄉鎮衛生院在調查中,要摸清當地中藥材種植情況底子。
4、制定方案:縣、鄉兩級政府,按照標準要求制定印發轄區創建工作方案,并按方案組織實施。
5、宣傳發動:縣、鄉兩級分別召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創建工作措施,解決創建工作有關問題。同時分別召開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負責人會議,領會創建工作意義,明確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創建工作指標,簽訂創建工作責任書。
6、制定相關工作計劃:①根據中醫藥資源現狀,制訂“中醫藥資源配置計劃”,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網絡。②按照標準要求,制定“中醫藥人才培養計劃”,參加省、市舉辦的高等函授教育和中醫繼續醫學教育,辦好縣中醫院開辦的中醫藥普及班,采取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對中醫藥人才進行有計劃培養提高。③根據醫學會的職能和特點,制定“中醫藥學術活動計劃”,發掘和整理名老中醫經驗和民間土單驗方。以中醫院為中心每年召開中醫藥學術活動兩次,編輯出版縣中醫藥期刊。④根據中醫特色,制定專科專病建設計劃,創建周期內全縣要建成4個重點專科,5個鄉鎮衛生院具有1—2個專病專藥特色。
(二)實施階段:年6月至年6月
全縣上下按照《方案》、《標準》、中醫院建設等有關要求,全面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將長遠計劃與短期安排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突出重點,抓好薄弱環節,確保創建工作整體推進。對各級職能單位的工作職責明確如下:
1、縣、鄉兩級政府
①有計劃、分步驟組織好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活動,及時召開年度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安排落實有關中醫創建專項經費。
②立足本地中草藥資源優勢,將適宜種植、適銷對路的中草藥種植和藥源開發利用列入扶貧開發項目。建立比較穩定的藥材種植基地,同時給各衛生院、所及村衛生室劃撥0.5—1畝固定的藥材種植地,采取自種自采中草藥的方式,降低醫藥費用成本,受益于廣大農民。
③向人大匯報中醫先進縣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④反饋人大提出的有關中醫藥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落實情況。
2、縣衛生局
①當好縣政府參謀,及時解決創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②將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工作考核,并及時通報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③按計劃組織開展中醫藥人員培訓及學術活動。
④對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及時進行檢查督導。
⑤每年安排實施中醫藥、科研項目1—2項。
⑥及時填報有關創建工作表冊。
3、有關部門
藥監部門要加強藥品質量管理,支持中藥產業發展;發改部門要將中醫藥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科技部門要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業部門要負責中藥材種植規劃制定和生產技術推廣,抓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板塊基地建設;林業部門要指導木本中藥材生產,加強對珍貴稀有藥材的保護;財政部門要保障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投入;稅務、宣傳、人事、國土資源、物價等部門都要在支持中醫藥發展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4、縣中醫院
①制定年度中醫藥人員培訓計劃及學術活動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
②每年牽頭開展1—2項中醫藥科研項目。
③年1—2個重點專科達標,年2—3個重點專科通過市級驗收達標。并帶動5個以上鄉鎮衛生院具有專科專病特色。
④建設周期內引進中醫藥診療新技術、新方法2項以上,并收到良好的效益。
⑤設立中醫基層指導科,每年下基層指導中醫藥業務工作不少于6次,組織基層培訓不少于10人次。及時指導中藥材種植,為當地中草藥種植提、供、銷服務。
⑥周期內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總值達每床位6000元以上,建設中醫藥制劑室并投入使用。
⑦鞏固充實二級優秀中醫院內涵,按中醫先進縣建設標準評分達280分以上。
5、鄉鎮衛生院
①當好當地政府參謀,及時向政府匯報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②抓中醫科室、中醫藥人員配套建設。年各院中醫科室落實到位,2010年中醫藥人員到位,人數達醫藥人員總數的10%以上。
③按計劃落實中醫藥人員進修、培訓,積極參與中醫藥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
④制定轄區中醫藥技術指導、培訓計劃,對衛生所、村衛生室人員進行中醫藥技術指導及業務培訓。
⑤按計劃組織轄區內應訓對象,及時參加縣以上培訓。
⑥因地制宜開展中醫專科專病特色建設。
⑦充分利用當地中草藥資源,建好藥材基地,采取自種、自采、自用中草藥的方式,降低醫藥成本,惠及于民。
⑧周期內評分達165分以上。
6、村衛生室
①按時參加縣、鄉兩級組織的技術培訓,熟練掌握中醫藥基礎知識和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
②接受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規范執業行為,做到門診有登記、用藥有處方、收費有發票、出診有記錄、傳染病有報告。
③種好藥材基地,充分利用中醫藥大力開展預防保健活動。
④面向村民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每年舉辦中醫藥預防保健科普宣傳專欄不少于4期。
⑤周期內按標準評分不少于130分。
(三)自查階段:年6月至12月
61歲的王建中,可謂享譽中外醫學界的名人,40年從醫生涯,他攻克了許多疑難病癥。他身為嘉峪關市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同時又是市中醫學會理事。他曾榮獲“先進衛生工作者”、“先進科技工作者”、“十佳醫務工作者”等稱號,還連續三屆任市政協委員。
由于在醫學上有重大突破,王建中多次應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國,為國外醫生講學。他首創的“三聯祛痘療法”,還在美國國際醫療產品展覽會上榮獲“科技產品一等獎”。他的事跡相繼被新華社每日電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上海文匯報、中國醫藥動態報、美國星島日報等國內外多家媒體報道,并被收入《中國名醫列傳》、《中醫絕技薈萃》等書中。
王建中于1998年首創“痤瘡三聯療法”,是一種將傳統中醫藥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快速、高效、新型的祛痘新方法。該法克服了單一療法諸多不足,以內調分泌系統,外用中藥面膜迅速殺滅螨蟲及痤瘡桿菌,再配合王氏祖傳護膚膏拔毒素、護膚消斑、確保愈后不留疤痕。該療法標本兼治、內外同時給藥,短時間內清除面部皮脂腺炎癥、殺滅螨蟲及痤瘡桿菌,解決青春痘發病根源。該療法見效快,通常一周后,患者面部的丘疹、膿皰、瘙癢就會明顯減輕或消退,皮脂腺炎癥減輕,面部油脂明顯減少,新出皮疹干枯。10年來,此法已被國內外200多家美容院所采用,王建中研制的祛痘系列產品還銷到了國外。
新疆烏魯木齊市的霞琳美容院、佩玉美容院、東英美容護膚中心等幾十家美容機構,自1998年開始采用王建中的祛痘技術后,因為效果顯著,至今使用王建中研制的系列祛痘產品;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頂尖一族美容院、格萊美美容美發中心、雕刻人生美容院等30多家美容機構與王建中的合作也達10年之久;蘭州市發軒美容院、銀川市寧蘭美容院等全國幾百家美容機構,都是王建中醫師的常年合作伙伴。
另外,王建中在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特別是頑固性銀屑病、黃褐斑、蕁麻疹、斑禿、皮炎、手足癬、皮膚過敏性疾病等方面經驗豐富,治愈病人達萬人之多。
如今,每天慕名找王建中診病和學技者絡繹不絕。因此,王老愿意將畢生的臨床經驗、一身的精湛醫術傳給更多人,真正做大健康事業。
地址:735100甘肅嘉峪關市鏡鐵西路8-1號 嘉峪關市中醫藥研究所
電話:0937-6224651
13830198116
13919325271
一、主要工作成績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醫藥發展環境逐步優化。
縣政府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把中醫藥工作列入“**農民健康行”活動主題,成立了“**農民健康行”**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中醫藥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同時按照《湖南省中醫管理條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中醫院納入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網絡體系;提高了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地位。將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納入了縣城建設整體規劃并提到議事日程,中醫院經費實行了財政預算,今年預算安排45萬元。2006年,我縣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二)突出網絡建設,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擴大。
一是加強中醫院建設。目前中醫院擁有業務用房9400平方米,開放病床101張,年門診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術1500臺次。全院有專業技術人員184人,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到35%。2009年與2005年相比,中醫院資產總值由1700萬元增加到2100萬元,增長23%。為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縣政府決定將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到馬鞍新區,計劃征地30畝,建筑總面積15000平方米,開設病床200張,總投資4000多萬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論證和環評工作,省發改委已立項呈報國家發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設計正在抓緊進行。二是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全縣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3家鄉鎮衛生院創建為“湖南省鄉鎮衛生院中醫興院示范單位”。治河渡衛生院地處城郊,面對縣級醫院的競爭壓力,通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路子。該院橋頭門診部全部為中醫藥科室,其中醫藥收入占全院業務收入的20%。團洲衛生院有中醫藥技術人員10人,占全院醫藥人員的30%。能提供中草藥300多種,中成藥100多種,同時,注重中醫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建立了轄區內農民健康檔案,針對個體差異,為農民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中醫藥治療方案。全縣50%的村衛生室均能運用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參與預防保健。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三)突出專科建設,中醫藥特色優勢逐年顯現。
通過專科建設,極大提高了我縣農村中醫藥服務比重和服務能力。目前,全縣共創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其中,縣中醫院的骨傷科是該院的拳頭科室,也是省級重點專科。該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總數的40%。中醫院的針灸康復科、顱腦外科、中風專科日益受到全縣人民信任。治河渡衛生院的肝病專科已開設10多年,在全縣享有盛譽,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縣注市中心衛生院設有中醫骨傷科、中醫肝病專科、風濕理療專科、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科等四個中醫特色專科,開展了針灸、推拿按摩、牽引、小針刀和封閉等項目的綜合治療,特別是中醫的定點介入治療對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醫定點介入治療患者234人次,中醫中藥治療患者245人。2009年上半年全院中藥收入43.1萬元。通過專科的建設,中醫藥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養,中醫藥人員素質逐步提高。
一是培養臨床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采取師承教育、外出進修等形式,培養12名縣級中醫藥技術骨干。二是培養基層中醫藥人員。以集中脫產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共培訓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學歷教育力度。共選送110人參加了中醫藥大中專學歷教育,已有68人獲得畢業證。鄉鎮衛生院從事中醫藥工作的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四是采取學術講座、專題報告等形式開展學術活動,邀請省市知名專家來**傳授學術經驗。并選派48人到市中醫院參加了“冬病夏治”技術培訓活動。
二、困難和問題
(一)中醫扶持政策難以到位。近幾年,國家雖然加大了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但沒有像發展公共衛生事業一樣發展中醫事業,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難落到實處。一是中醫院預算經費沒有增加。我縣中醫院預算基數為45萬元,且去年和今年沒有變化,而醫院各項費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長要求,預算嚴重不足。二是中醫專項經費沒有列入常年預算安排。
中醫藥服務設施設備配置和建設、中醫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經費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實。省市縣都出臺了要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種原因,沒有落實到位。西醫與中醫以相同比例報銷。
(二)中醫人才青黃不接。農村中醫藥優秀人才匱乏,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已寥寥無幾。在全縣農村中醫藥人員中,近幾年,雖然開展了農村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學歷層次低,技術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差的矛盾,在解除群眾疾苦方面沒有優勢。
(三)中醫西化現象嚴重。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中醫醫院及其他醫院中醫專科門診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醫的診療手段和治療方法,嚴重影響了服務價格相對低廉的中醫藥的應用和發展,致使傳統的中醫逐漸淡化。部分中醫藥人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逐漸放棄簡便、廉效的中醫治療手段,而采用西醫診治,中醫被邊緣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費低廉。據調查:一次針灸理療僅收15元,與西醫的一次注射費相當。一副中藥湯劑也就幾元錢,利潤低,報酬少。同一所醫院,同樣職稱,同樣上班,中醫醫生比西醫醫生要少幾百元一個月。據反映:一脛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醫手法復位和中草藥治療,僅需2000余元,通過西醫開放性手術治療,則需1萬元左右。因此,絕大部分醫院和醫生都會采取西醫治療手段。
(四)中醫管理機構不健全。縣衛生局設立的中醫股并入在醫政股內,中醫管理職能難以履行到位。我縣作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沒有單設中醫股,僅有1名兼職管理人員,與上級對我縣中醫藥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縣政府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建立協調機制,健全中醫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積極扶持農村中醫藥事業發展,加速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醫藥發展環境逐步優化。
縣政府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把中醫藥工作列入“***農民健康行”活動主題,成立了“***農民健康行”***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中醫藥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同時按照《***省中醫管理條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中醫院納入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網絡體系;提高了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地位。將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納入了縣城建設整體規劃并提到議事日程,中醫院經費實行了財政預算,今年預算安排45萬元。20***年,我縣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二)突出網絡建設,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擴大。
一是加強中醫院建設。目前中醫院擁有業務用房9400平方米,開放病床101張,年門診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術1500臺次。全院有專業技術人員184人,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到35%。20***年與20***年相比,中醫院資產總值由1700萬元增加到2100萬元,增長23%。為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縣政府決定將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到馬鞍新區,計劃征地30畝,建筑總面積15000平方米,開設病床200張,總投資4000多萬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論證和環評工作,省發改委已立項呈報國家發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設計正在抓緊進行。二是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全縣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3家鄉鎮衛生院創建為“***省鄉鎮衛生院中醫興院示范單位”。治河渡衛生院地處城郊,面對縣級醫院的競爭壓力,通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路子。該院橋頭門診部全部為中醫藥科室,其中醫藥收入占全院業務收入的20%。團洲衛生院有中醫藥技術人員10人,占全院醫藥人員的30%。能提供中草藥300多種,中成藥100多種,同時,注重中醫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建立了轄區內農民健康檔案,針對個體差異,為農民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中醫藥治療方案。全縣50%的村衛生室均能運用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參與預防保健。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三)突出專科建設,中醫藥特色優勢逐年顯現。
通過專科建設,極大提高了我縣農村中醫藥服務比重和服務能力。目前,全縣共創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其中,縣中醫院的骨傷科是該院的拳頭科室,也是省級重點專科。該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總數的40%。中醫院的針灸康復科、顱腦外科、中風專科日益受到全縣人民信任。治河渡衛生院的肝病專科已開設10多年,在全縣享有盛譽,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縣注市中心衛生院設有中醫骨傷科、中醫肝病專科、風濕理療專科、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科等四個中醫特色專科,開展了針灸、推拿按摩、牽引、小針刀和封閉等項目的綜合治療,特別是中醫的定點介入治療對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醫定點介入治療患者234人次,中醫中藥治療患者245人。20***年上半年全院中藥收入43.1萬元。通過專科的建設,中醫藥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養,中醫藥人員素質逐步提高。
一是培養臨床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采取師承教育、外出進修等形式,培養12名縣級中醫藥技術骨干。二是培養基層中醫藥人員。以集中脫產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共培訓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學歷教育力度。共選送110人參加了中醫藥大中專學歷教育,已有68人獲得畢業證。鄉鎮衛生院從事中醫藥工作的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四是采取學術講座、專題報告等形式開展學術活動,邀請省市知名專家來***傳授學術經驗。并選派48人到市中醫院參加了“冬病夏治”技術培訓活動。
二、困難和問題
(一)中醫扶持政策難以到位。近幾年,國家雖然加大了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但沒有像發展公共衛生事業一樣發展中醫事業,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難落到實處。一是中醫院預算經費沒有增加。我縣中醫院預算基數為45萬元,且去年和今年沒有變化,而醫院各項費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長要求,預算嚴重不足。二是中醫專項經費沒有列入常年預算安排。中醫藥服務設施設備配置和建設、中醫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經費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實。省市縣都出臺了要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種原因,沒有落實到位。西醫與中醫以相同比例報銷。
(二)中醫人才青黃不接。農村中醫藥優秀人才匱乏,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已寥寥無幾。在全縣農村中醫藥人員中,近幾年,雖然開展了農村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學歷層次低,技術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差的矛盾,在解除群眾疾苦方面沒有優勢。
(三)中醫西化現象嚴重。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中醫醫院及其他醫院中醫專科門診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醫的診療手段和治療方法,嚴重影響了服務價格相對低廉的中醫藥的應用和發展,致使傳統的中醫逐漸淡化。部分中醫藥人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逐漸放棄簡便、廉效的中醫治療手段,而采用西醫診治,中醫被邊緣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費低廉。據調查:一次針灸理療僅收15元,與西醫的一次注射費相當。一副中藥湯劑也就幾元錢,利潤低,報酬少。同一所醫院,同樣職稱,同樣上班,中醫醫生比西醫醫生要少幾百元一個月。據反映:一脛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醫手法復位和中草藥治療,僅需2000余元,通過西醫開放性手術治療,則需1萬元左右。因此,絕大部分醫院和醫生都會采取西醫治療手段。
(四)中醫管理機構不健全。縣衛生局設立的中醫股并入在醫政股內,中醫管理職能難以履行到位。我縣作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沒有單設中醫股,僅有1名兼職管理人員,與上級對我縣中醫藥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縣政府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建立協調機制,健全中醫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積極扶持農村中醫藥事業發展,加速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
我區現有12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約43萬。其中城市人口約21萬,農村人口約22萬。全區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1家,其中區屬中醫醫療機構1家(區中醫院),中心衛生院4家(姚千鎮區二院、陳相鎮區三院、林盛鎮區四院、八一鎮區紅十字醫院),鄉鎮衛生院9家(十里河、佟溝、白清、永樂、沙河、紅菱、王剛、大溝、城郊)。民營醫療機構40家。廠企醫療機構28家,村衛生室190家。目前,鄉鎮衛生院中設有中醫科室的6家,占鄉鎮衛生院的46%,有中醫藥人員25人。全區共有中醫藥人員200人,占醫藥人員的15.3%。村衛生室有能中會西的鄉醫29人。
區政府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2002年決定申報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2003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創建單位”。近年來,在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中,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加強培訓,開展科研,強化管理,完善制度,定期檢查,嚴格考核,增大投入,扎實工作,加快了創建步伐,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主要工作是: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管理嚴格,為創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區政府為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建立了各層組織機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全面落實創建工作任務。一是注重領導,健全組織。區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區長任組長,衛生局、財政局、人事局、發展計劃局局長任副組長的區振興中醫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中醫管理科。衛生局組建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中醫工作的副局長為副組長的中醫工作領導小組,衛生局專門成立了中醫指導科,由熟悉中醫藥政策、中醫管理知識和熟悉中醫工作情況的同志負責中醫藥工作。各鄉鎮依照區政府的要求分別成立了創建農村中醫工作領導小組。為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定期檢查考核。區政府多次召開領導會議和專題會議,提高創建認識,明確創建任務。區政府和各鄉鎮將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納入了區、鄉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主管區長與各鄉鎮長簽定責任狀,明確創建工作責任,對鄉鎮的中醫藥工作進行專題考核,并把考核結果列入全年目標考核責任制中。衛生局制定了全區農村中醫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管理及檢查、考核標準和辦法。對區屬醫療機構每半年檢查一次,年終進行全面考核評比。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對策,并提出改進意見,由衛生局中醫指導科負責督辦落實。三是完善制度,嚴格管理。在創建過程中,建立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并隨時進行監督檢查。對各醫療機構的中醫藥工作實行質量監督,突出中醫病志、處方書寫質量管理和中醫藥療效、技術操作規程以及中醫護理等的管理和監督。嚴格了民營醫療機構的業務管理和質量考核,開展質量千分考核活動,獎優罰劣,提高了鄉村醫生和個體醫生的業務水平,凈化了中醫醫療市場,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重點突出,網絡完善,加快了創建工作的步伐
區政府在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中,突出了工作重點,優化中醫資源,強化了網絡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是以區中醫院為龍頭,加快了中醫藥中心網絡的建設。目前,區中醫院的的中醫藥資源雄厚,現有業務用房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床位300張,床位使用率2004年為136.8%。全院有中醫藥人員98人,占全院醫藥人員的65.58%,中醫藥人員職稱結構合理,有心腦血管疾病定位診斷、治療DSA成像系統等大型醫療設備,固定資產達到8000多萬元。中醫門診有一級臨床科室13個,二級科室15個,其血栓病科在全區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有先進的中藥制劑室,生產中成藥達24個品種,并全部達到國家藥檢標準,基本滿足了全院臨床及其廣大患者的需要。2001年以來,年均為鄉鎮醫院、村衛生室培訓中醫藥人員20名,深入基層指導工作9次,培訓人員300余人次,在創建工作中起到了龍頭作用。二是以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為重點,注重了中聯網絡中醫藥工作的開展和建設。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現有中醫藥人員25人,做到了定期有計劃地組織這些人員到區中醫院和上級中醫院學習、進修和培訓。同時利用每月鄉醫例會傳授中醫理論及防病治病知識,并定期深入到村衛生室指導鄉醫開展中醫藥工作,發揮了中聯絡網的作用。三是以村衛生室為重點,注重了基層網絡的建設。全區農村現有衛生室190個,有鄉村醫生220名,其中中醫衛生技術人員29人。鄉村醫生均能用中西醫兩法防治疾病。現在全區中醫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聯網絡。下打基礎“的格局,加快了創建工作的步伐。
(三)加強培訓,注重科研,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進展
區政府特別重視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和中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別注重中醫藥科研、學術活動的開展。一是加強培訓,提高整體素質。近年來,區中醫院共有40余名中醫藥骨干到上級醫院進修,大多數成為血栓病科等重點科室的中堅力量。與遼寧中醫學院聯合承辦研究生課程班,招收15名碩士生。各鄉鎮衛生院有計劃地強化中醫藥人員培訓工作。區衛生局組織編寫了《農村常見病中醫治療手冊》、《針灸基礎知識培訓教材》、《中草藥基本知識》等書籍,每年舉辦一次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培訓班,累計培訓鄉村醫生近600人次,覆蓋率達98%。為規范醫療文件書寫,舉辦了《鄉村醫生中醫、西醫門診病歷、處方及消毒隔離、預防感染培訓班》,提高了鄉村醫生醫療文件書寫水平及對消毒隔離、預防感染的認識程度。二是積極開展中醫藥科研學術活動。區中醫院積極開展以“三貼近”和“出人才、出論文、出專利”為原則的科技興院活動,2004年完成了國家“十五”重點攻關課題《中風病急性期綜合治療方案研究》60例臨床觀察;與遼寧中醫學院合作,參與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彭氏眼針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研究》已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課題驗收。2004年又申報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級課題2項,分別是《化痰解毒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急診期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研究》,《活血止血、瀉火解毒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此外還申報省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2項。申請專利2項,《眼癢立止水》、《復方股蘭丹預防和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及實用型國家發展專利1項。為了進一步完善醫學、護理繼續教育體系,先后舉辦醫療、護理中醫藥科研學術活動15次。2004年在區中醫院學術報告廳召開了區中醫學術交流會,共收到中醫論文30余篇,通過專家評審,有16篇論文獲獎。促進了我區中醫科研與學術交流。
(四)投入增大,政策優惠,工作扎實,確保了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區政府在創建工作中,逐年增加資金投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向中醫傾斜的優惠政策,確保了創建工作的開展。一是加大投入,搞好基礎建設。在房屋建設上,區中醫院完成了6936平方米的病房樓擴建及3133平方米急診綠色通道的建設任務,新建熱水房、車庫、總務倉庫316平方米,并投入使用,使醫療用房總面積達到了2.2萬平方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區三院)3300平方米的門診大樓也投入了使用,院容院貌有了明顯改善。在醫療設備購置上,醫療機構采取多渠道籌資的辦法,中醫院引進了心腦血管疾病定位診斷、治療DSA成像系統等大型醫療設備。現有醫療設備總值4361萬元,萬元以上設備165臺,使用率為85.2%。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投入近300萬元購進大型設備16臺件,使診療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醫療設施的改善,擴大了醫療服務功能,提高了科學診治水平,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需求。同時也促進了衛生系統經濟收入的穩步增長,2004年各醫療衛生單位業務總收入(不含財政撥款)1億8千萬元。比上年增加3千多萬元,增加21.2%。固定資產總值近2億元,新增1千多萬元,增長9.2%。二是堅持衛生優先的原則,制定扶持政策。區政府除了在資金投入上重點傾斜外,還制定了相關政策扶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開展城區醫療機構對口支援農村衛生院工作,本著“重點突出、合理配對、定點幫扶、注重實效”的原則,將五所農村衛生院作為重點幫扶對象,確定城區醫院進行定點幫扶。目的是加強農村中醫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農村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農村衛生院解決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和急診急救能力。另外在醫療定點醫院設立,干診醫藥費報銷等方面,給予中醫院與綜合醫院同等待遇,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二、存在問題
區政府在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了領導力度,健全了組織機構,加強了管理,開展了培訓和學術活動,增加了資金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問題,主要是:
(一)農村中醫服務網絡建設不健全、不完善。農村中心衛生院四家,鄉鎮衛生院九家,只有六家設有中醫科,其余七家沒有中醫科,不符合創建標準和要求。
(二)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才缺乏。一是醫院經濟效益不好留不住人才。二是醫院缺少資金無力引進人才。
(三)中醫藥培訓工作有差距,部分醫院中醫“西醫化”。部分中醫技術人員學習培訓不夠,理論素養不高,技術不精,不能很好地運用中醫辨證診治的方法為患者服務,常常依賴“西醫”診療,導致中醫不中。
(四)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區)的資金明顯不足。部分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室建設缺乏資金;醫院硬件建設和人才引進缺乏資金;致使部分農村中醫藥服務空白。
三、幾點建議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我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意愿和要求,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促進我區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此,我們建議如下:
1、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情況:截至2012年6月30日,高池鄉衛生院已經全部按規定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約,配備補充藥品的比例全部符合規定。轄區內各村衛生室10個衛生站實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相應制度,我院按期對其督導及檢查。并對《基本藥物臨床使用指南》和《基本藥物處方集》進行了學習。
2、基本藥物網上采購情況:自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起,全部按規定執行基本藥物網上采購且零差率銷售,采購流程合理,不存在弄虛作假、擅自采購非中標藥品替代中標藥品的現象。村衛生室按照鄉鎮一體化管理方式,于每月20日前上報計劃與衛生院一起實施基本藥物網上采購且零差率銷售,并由鄉鎮衛生院統一結算。
3 、基本藥物供應配送情況
中標藥品供應和配送基本能及時到達。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某些供應商無法配送一些常用藥品,網上招標采購至今,某些常用藥品一直處于缺貨狀態。
4、基本藥物藥款結算情況
我院按月按時將藥款匯入衛生局支付中心,基本藥物結算和支付規范及時,無挪用和違規使用藥款的現象。
二、中醫工作
1、開展創建著力打造中醫特色:開展創建全國中醫工作先進縣后,我院著力打造中醫藥文化特色,并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其中設置一個中醫診療室、一個中醫治療室、一個牽引室、一個針灸理療室。設置中藥房,配備中藥飲片柜(藥斗)、藥品柜、調劑臺、藥戥、標準篩及煎藥機等,我院現配備中藥飲片有306種、中成藥65種;且能夠為患者提供煎藥服務。為了更好地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更廣泛地開展中醫藥業務,我院配置了一批與開展中醫業務相適應的基本設施和診療設備,包括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TDP神燈、電針治療儀、蠟療儀、頸腰椎牽引床,購置了針灸器具、火罐、刮痧油、刮痧板、純艾條、中頻治療儀、艾灸盒等設備。
2、積極推廣適宜技術,廣泛開展中醫業務:我院中醫醫師根據“簡、便、驗、廉”的原則,運用包括針刺、艾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蠟療、放血療
法、牽引等11種中醫適宜技術開展多種常見病的診治。其中中醫門急診人次占總門急診人次的34%;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35%,中醫藥收入占業務總收入的33%,中醫處方書寫合格率在95%以上;中醫門診病歷未實行。
3、開展健康教育,普及中醫知識:健康教育是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落實健康教育工作,我院積極制作中醫藥健康教育資料,包括以中醫藥內容為主的文字資料,設置宣傳欄進行普及教育。制定中醫知識普及教育計劃,開展公眾健康中醫藥咨詢,引導農村居民了解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
4、加強業務培訓和進修學習:為適應我鄉中醫藥工作發展需要,我院派1名中醫專業人員在定西市中醫院進修針灸理療。根據上級相關文件的要求及醫院業務需要,我院組織高年資醫師對新進人員和各村衛生室的中醫從業人員進行集中業務培訓學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健康管理工作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及電子檔案:到2012年6月初,我轄區總人口6823人,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6823人份,占轄區總人口的100%,電子檔案3521人份,占總人口的51%。各村建檔數均完成任務指標,按考核要求統一了健康檔案格
式,制定了檔案管理制度。對高血壓、糖尿病、孕產婦、0-6歲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等重點人群進行了隨訪和檔案更新管理。
2、健康教育:衛生院成立了組織,制定了實施計劃,按項目要求組織實施,按規范要求開展了講座、咨詢活動,定期更換宣傳欄,照片、活動小結及簽到等活動均有資料存檔;衛生室也按規范要求認真開展健康教育項目工作,開展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轄區內健康教育宣傳板報每2個月至少更換1次,健康知識講座衛生院每月至少舉辦1次,村衛生室每2個月至少各舉辦1次,健康咨詢每月至少舉辦一次;上半年開展健康知識講座6次,咨詢宣傳活動7吃,已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3500份。
3、免疫規劃:我院“五苗”基礎免疫苗合格接種率、及時率均達95%以上;建卡率達100%。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大于97%、加強接種率均達到98%以上,接種門診均為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上崗人員均有預防接種資格證, 接種一類疫苗不收取任何費用,接種門診于每10日-14日開展接種疫苗,并做到對受種者接種后留觀30分鐘的規定,定期開展查漏補種和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工作。
4、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衛生院疫情管理制度完整,建立了信息通報機制,對自查結果和傳染病發現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院內通報制度,各科室均有登記。從抽查看,門診日
志報告率100%,及時率100%,網絡報告及時率100%。對結核病項目病人規范轉診,按時進行隨訪,日常健康教育中進行了3.24、4.25等宣傳日教育宣傳。查看各村門診登記均沒有發現傳染病。
5、孕產婦保健:我院規范進行孕產婦保健工作,產婦花名冊登記齊全,孕產婦保健信息上報及時,轄區內孕產婦數12人。保健覆蓋率100%,早孕建卡率80%,系統管理率85%,產后訪視率100%。產后訪視由衛生院及衛生室承擔。
6、老年人保健:全鄉老年人674人,保健系統管理574人,系統管理率90%;定期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般性體檢,開展危險因素調查,并提供保健服務、傷害預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導。
中國中醫藥報社副總編王淑軍首先致辭,希望通過此次經驗交流,能夠加強中醫醫院對信息管理的重視,提升中醫醫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推動中醫醫院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高,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推動醫改深化中起到的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綜合處處長陳偉在會上作了《圍繞醫改突出特色開創中醫藥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主題演講。會后,陳處長的演講成為了與會者討論的焦點。《e醫療》雜志主編陳鈞在會上做了題為《2010中國大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狀況調研報告》的演講,明確了電子病歷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紹了與電子病歷相關的調研結果,以及醫院成功實施和應用電子病歷的關鍵因素和電子病歷的市場前景。該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關注。
與此同時,在“全國中醫院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多家醫院和信息化廠商代表對如何發揮好中醫藥特色優勢,創建信息化中醫院、數字化條件下醫院客戶服務體系整體架構與解決策略、中醫醫療信息化建設思路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無錫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沈崇德結合無錫市中醫醫院的信息化發展進程,在會上做了《醫院數字化條件下醫院客戶服務體系構建策略》的演講。無錫市中醫醫院是國家數字化試點示范醫院、國家中醫藥局信息化示范單位和全國電子病歷和數字化研究組長單位之一。沈副院長著重介紹了醫院的數字化客戶管理與服務體系,該體系包括:就診一卡通與電子健康檔案;“醫患通”客戶關系管理平臺;數字病房視頻互動客戶服務平臺;全數字化智能語音客戶服務;各類分診排隊系統;各類自助服務體系;各類醫療服務費用支付平臺;各類公共信息系統;治未病領域的應用;基于物聯網的無縫隙院前院內綠色急救體系;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客戶管理與客戶服務;區域健康管理與服務平臺。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院長段華訊在會上作了《信息化建設為中醫事業發展添翼助力》的演講。段院長表示,醫院信息化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投資大、技術含量高和知識密集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創新,提升和引入先進的管理思想,舍棄落后的醫療流程和管理理念,提高醫院的經營效益,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也為患者創造一個全方位的、快捷方便的、全新的醫療服務平臺。
中醫藥文化在人類生活中傳承了幾千年,其天人合一、整體觀念、預防保健、辨證論治、平衡調節、以人為本等重要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底蘊和潛力,而且與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相吻合,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而在現階段中醫院文化內涵建設包括有:醫院宗旨、院訓、醫院精神、醫院發展戰略以及中醫院外在形象標志、員工的行文規范及文化娛樂等在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七所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之一。醫院成立于1961年,具有五十多年的建院歷史,是一所中醫特色突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省級教學醫院。近年來,醫院在文化建設方面不斷深入,吸收各方面的優勢文化,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社會責任、行為規范、團體形象、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經營方式和行為方式。醫院建立了以救死扶傷、患者至上的醫院宗旨;精誠仁和、繼承創新的院訓;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求真務實的實干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刻苦專研的拼搏精神、愛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質量建院、特色興院、人才立院、科技強院的醫院發展戰略。
2 中醫院文化建設的實踐
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是彰顯中醫院特色優勢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中醫院發展受到了西醫的競爭,甚至是否定,有些中醫院出現了蕭條的狀況。中醫院要想在現階段生存和發展,必須要進行創新式的發展。中醫院文化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它以提煉、形象和創新等特有的功能成為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創新發展。因而中醫院應大力加強中醫藥文化實踐建設,發揮其優勢。
首先在價值體系上,要根植于中醫藥整體觀理論思維、個性化辨證論治以及“治未病”健康保健方法。使得中醫院在醫療技術方面要走不同于西醫發展的道路,進行差異化競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診療優勢,弘揚和挖掘中醫藥的科學內涵、理論體系、技術方法,從整體上把握傳統醫藥的主體特征和特色,保持發揚其精華。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堅持以中醫為主體的辦院方向,擁有腦病、骨傷、腫瘤3個國家級重點專科;腦病、心病、眼病、消化科、肛腸、針灸、腎病等7個省級重點專、學科;1個國家中西醫結合傳染病臨床基地。各重點專科在臨床診療中廣泛應用中醫推拿、按摩、火罐、艾灸、針刺等傳統濃厚的中醫特色,廣泛應用研制的中藥特色制劑,形成了院有專科、科有專病、病有專術、專藥的專科建設新格局,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其次在醫院規范管理上,要將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融入各種規章制度、工作規范以及員工手冊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并優化醫院環境形象建設,為患者提供合理舒心的醫院布局、方面快捷的服務、優美寧靜的診療環境,使得患者和醫院職工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慰藉。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對醫院環境建設進行優化,在醫院門前有藥王孫思邈雕像巍然聳立,并建設具有特色的綜合病區外景、中醫文化專欄、中醫藥文化長廊等特色景區,整個醫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給患者和醫院職工提供了溫馨舒適的環境。在醫院管理上,醫院通過大膽創新,建立了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實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服務、醫療費用管理。通過落實科學管理方法,取得了明顯成效,醫院的門診量和住院病員數量也大幅上升,病人滿意度也得到提高。
(一)夯實基礎,為開設專病專科創造良好環境。
我院在設置有中醫內科、西醫內科、外科、中醫兒科、西醫兒科、中醫婦科、西醫婦科、眼科、骨傷科、五官科、肛腸科、美容科、皮膚科、針灸科、推拿科、口腔科、康復科等科室的基礎上,實行24小時急診服務,切實承擔了區域醫療救治與衛生服務供給職能。并從抓基礎性醫療質量與醫療技術入手,通過實施醫療質量監控,強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三基訓練,改革醫療服務運行機制,實行院科二級負責制與三級醫生負責下的醫療組服務模式等各項舉措,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技術力量與醫療質量穩步提高,為在激烈醫療市場競爭中搶占醫學制高點與進一步拓展專病專科建設作好了充分準備。
(二)積極引導,鼓勵扶持技術骨干參與專病專科建設。
為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醫院以唯實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主治醫師職稱以上的臨床醫生,根據自身愛好與特長,正確把握發展方向,開設符合醫院實際與醫療市場需求的專病專科門診,并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傾斜。為鼓勵不斷提高專病專科學術水平與技術創新,醫院制定出臺了《 市中醫院重點專科、科研項目獎勵規定》,鼓勵醫務人員積極申報更高層次的重點專科與科研立項工作。目前,醫院已開設有四十余個專病專科,并以每年新開設5-6個專病專科門診的速度不斷遞增。其中一個專科被命名為省重點專科,一個專科被列入 市級重點專科,四個專科被命名為 市醫療中心,五項科研被列入省級科研項目,一項科研被列入 市級科研項目,有二個專科正在申報省級重點建設專科,四項科研正在申報省級科研項目,逐步形成了以重點專病專科為龍頭,其它專病專科積極進取,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承前啟后,努力構建符合專病專科發展需要的學術梯隊。
現代醫院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同樣,專病專科的建設與發展也有賴于高素質的學術隊伍。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我們主張以培植院內中青年技術骨干為主與引進符合醫院實際需要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為輔的發展思路,積極選送業務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學習新技術、新項目,對一些短期內醫療技術與學術水平難以獲得較快發展的學科建設,以引進有真才實學的外來專家加以充實,并以人文化管理精神,加強協調與溝通,妥然處理好外來專家與本院專家以及外來專家間的業務開展、待遇安置等工作的平衡問題,發揮團隊精神,強化競爭意識,促進整體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在專病專科建設內部管理上,我們突出學科與專科帶頭人地位,明確以帶頭人作為統率業務建設與科室管理的核心力量,醫院給予充分的人員配置與獎金分配權限,逐步形成了專病專科隊伍年齡上老中青相結合、技術上主動傳幫帶與務實進取并存的良好格局。同時,為進一步穩定人才隊伍,發揮優秀人才作用,提高工作積極性與創新力,醫院實施了院內“優秀臨床骨干”評選,把工作質量與業務開展情況作為一項重要的考評內容,在體現“不重資歷重實績”的管理思想的同時,極大地激勵了醫務人員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內涵、加快專病專科建設、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性。
(四)發揮優勢,不斷拓展專病專科服務領域。
中醫是祖國瑰寶,堅持秉承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開展中醫特色明顯的診療技術,為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優質低價診療服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醫院在積極發揮中醫針灸、推拿、理療以及中醫藥在診治慢、疑、難、雜病等方面優勢的前提下,先后開設了萎縮性胃炎專科、中風后遺癥、脈管病、糖尿病、風濕病、坐骨神經痛、針刺治療痛經、子宮肌瘤、關節炎等專病專科。為滿足現代人對養身保健的需求,開設了冬令進補、搭脈補藥門診。以物理、語言、作業療法與中醫藥調理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康復醫學專科也正在積極籌建中。在現代先進科技設備引進上,醫院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添置了進口磁共振、全身CT、CR、X數字胃腸機、彩超、電子胃鏡等設施,為增強醫院診斷能力,提高醫院整體競爭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醫院根據等級醫院評審要求,繼續加強了中醫藥參與治療率以及有中醫藥診療特色的單病種管理的疾病數量與單病種規范管理工作,切實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與服務人群覆蓋面。 二、幾點體會
(一)醫院的專病專科建設與醫院業務發展相互聯動。
醫院通過專病專科建設造就了一批學術上有專長、技術上有專攻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由于明確了主攻方向,在強化進取精神的同時,在本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和享有較高知名度成為專病專科醫務人員的追求目標,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事業心與責任心,開拓進取,務實創新成為自覺行為,對促進醫院業務建設與發展起到了極為有利的作用。同時,醫院業務的發展,綜合實力的增強,又為吸引更廣泛病源和更完善就醫環境與技術支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對促進品牌醫院樹立,突出中醫藥特色與優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姜德友教授遵循“多讀書、多臨床、善總結”的中醫成才之路,多年來以審諦覃思、沉潛力研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在科研學術領域屢獲佳績。迄今為止,他已在國家級、省級期刊雜志,以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100余篇,編寫學術著作10余部,并任全國中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金匱要略》主編,獲省部級科研、教學成果獎10余項,獲國家專利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他構建了中醫臨床思維方法體系,善于從臟腑論治內傷雜病,首次提出了痛風從腎論治、狐惑病從脾論治等創新理論。他是國內外應用美國Affymetrix Rat2302.0全序列基因芯片技術,進行中藥復方對糖尿病心肌和腎組織基因表達譜的影響研究的第一人。通過基因組學研究,他發現了多個致病新基因,并探知了多個藥效靶點,部分闡明了中藥復方的作用機制,為中醫藥復方的深入研究開辟了一條新途徑。該項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多年來,古老、樸素的中醫學不斷受到不公正的質疑與攻擊,甚至很多中醫從業者都動搖了意志,而姜德友教授則基于其對中醫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臨床工作中始終堅持中醫的基本思維模式、原則及方法,突出中醫藥特色和療效優勢。他以純正的中醫學理、法、方、藥,診治心臟病、糖尿病及合并癥、慢性腎病、肝炎肝硬化、痛風、風濕類風濕、胃病、肺病等內科疑難雜病,對此類疾病的治療頗有心得體會。他擁有龐大而廣泛的患者群,其中大多是口碑相傳而來。
不管是對于來自省內外的患者,還是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阿聯酋等國家的國際友人,他都不矜奇炫異,而尚平易和實效,常挽逆癥于輕靈之方,起沉疴于平淡之劑,使病人免除覓藥之苦和費用之多及病情纏綿之痛,用切實的療效證明中醫藥的寶貴價值。
教壇耕耘 培育英才
“教師的最高成就是培養優秀的人才。”姜德友教授時刻不忘提高學術修養和教學水平。
身為學者和醫者,姜德友教授深知,中醫學的生命在于臨床,中醫學的精髓首推經典。包含了金匱、傷寒、溫病三門中醫經典著作臨床提高課的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是最具中醫本體特色的中醫骨干學科,是培養過硬中醫臨床人才的關鍵環節。作為我校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帶頭人,姜德友深刻地認識到學科質量對于新時期提升中醫地位、樹立中醫形象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注重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
在他和學科團隊多年來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已成為省級重點學科,并被確定為國家優勢學科繼續教育基地;所屬實驗室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重點實驗室;由他直接領導的金匱要略學科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他所講授的主干課程《金匱要略》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目前,學科已培養國內外博士后、博士、碩士及全國老中醫經驗學術繼承人近200余人,其中大多已成為各自領域的棟梁和領軍人才。
公務繁忙的他仍然延續著學生時代的學習習慣——“勤”字當頭。白天人來人往的辦公室,在夜里便成為他潛心研修的象牙塔。由于學術底蘊深厚,他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聘請為國家級中醫經典理論授課教師和我省唯一一位國家級中醫文化與科普巡講專家,應邀在各省市、港澳臺地區和韓國、日本、匈牙利、英國等國家進行高端學術報告與講座,學界影響力不斷擴大。
面對學生,他十分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重視將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并通過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教學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努力掌握中醫臨床思維方法。他現為博士生、碩士生、七年制、本科生等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金匱要略》、《中醫臨床學概論》、《中醫醫案學》等課程,并進行《中醫養生》等多場學術講座。他還策劃、組織了中醫中藥龍江校園行活動,為中醫科普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姜德友教授常以自身經歷教育學生們說,學識和能力是苦根上結出來的甜果,只有汗水揮灑過的土地,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懦弱和退卻從來都是成功的天敵。他不喜歡對學生進行枯燥的說教,感染、影響學生的,是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總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正因如此,很多學生遇到問題和困惑都喜歡找他傾訴,尋求幫助,很多學生社團也紛紛請他擔任顧問。
以德為政 科學治院
作為基礎醫學院院長,姜德友主持學院的全面工作,提出“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文明化”的“五化”治院原則。他首創教研室主任匯報制度、新聘人員談話制度、優秀科技論文評選制度;舉辦“中醫大講堂”等系列學術講座,聘請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先后舉辦了以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書育人等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會。同時,他還創辦了黑龍江省第一個中醫國醫堂,即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并以現代企業管理方式進行有效管理。
2009年,學校將校體育部整建制劃歸基礎醫學院管理,自此,基礎醫學院由中醫、西醫、外語、體育部、國醫堂五部分組成,成為全國中醫藥院校中最龐大的基礎醫學院,在學校教學、科研、臨床工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姜德友院長特別重視轉變治院思想、形成新的治院理念,在全院上下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氛圍,樹立了良好的師風、學風、醫風、官風,進而形成了良好的院風。學院先后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哈爾濱市三育人先進集體。
打造“龍江醫派”文化與學術品牌
2010年是我省中醫藥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高仲山100周年誕辰,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為此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姜德友教授在對高老的學術經驗進行總結時發現,我省名老中醫群體的發展史和診療經驗,充分體現出了中醫學術流派所必需的地域性、學術性、繼承性、輻射性、群體性等特點,在北方地區疾病的防治中獨具優勢,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間。因此,他決定以此紀念活動為契機,首次提出“龍江醫派”,并主編了《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一書。
一個新學派的提出不僅要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做基礎,更要隨時面對學界和社會審視的目光。為了宣傳和推介“龍江醫派”,姜德友帶領學術團隊,夜以繼日地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提煉,整理編寫《龍江醫派系列叢書》,著手籌建龍江醫派研究會和龍江醫派研究所,籌辦首屆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龍江醫派杯”知識大賽,并在臺灣設立了“龍江醫派臺灣分會”。與此同時,他本人也以自己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充分利用每一次面向學術界和公眾的機會,不遺余力地宣講“龍江醫派”,以使這一我國北方地區新崛起的學術流派盡快進入人們的視野,得到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