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4:57: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物流園保潔隊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上半年,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三提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推進鎮域經濟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強化發展意識,提升發展境界,堅定發展信心,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加壓奮進,創新實干,各項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__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49%,服務業投資__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__%,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60%,國稅完成稅收__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__%,地稅完成稅收__萬元,占全年任務的47%。
(一)以項目為抓手,加速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年初,成立了20個重點建設項目指揮部,實行項目包保責任制和指揮部推進工作機制,落實責任,明確任務,力促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運。一是優化發展軟環境,創新工作思路,強化政府的引導和服務功能,對化工二期工程、健身器材二期工程、升金機械制造建設等項目全程跟蹤服務。二是積極推進社區建設,成立三個社區建設項目指揮部,按照示范帶動、壓茬進行的原則,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三是針對國家產業投資政策,篩選申報了土地綜合整治、中低產田改造、扶貧開發、苗木基地建設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四是切實加強服務業載體建設,積極推進華云佳苑商住區、文化綜合廣場、良友物流園、皇山旅游開發、翟路擴展延伸等現代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服務業發展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拓展小城鎮服務發展空間。采取 “一周一總結、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檢查、半年一排名”的調度機制,確保項目建設進度。
(二)打造工業強鎮,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一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壯大優質高效產業。以立業機械制造為龍頭,加快礦山機械制造、礦山配件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集中力量培植壯大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特色優勢產業,搞好項目建設儲備。投資4.8億元的明瑞化工二期工程,與首鋼合作,利用其專利技術、工藝和設備,用硫酸渣生產生鐵,該項目工藝為國內領先技術,不消耗焦炭,節能環保,目前正在積極施工建設中,達產后,年產生鐵20萬噸,新增產值2億元,利稅8000萬元。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增強工業發展后勁。借助良好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優勢,吸引優勢企業、優勢產業、大型企業到我鎮投資興業。三是積極培育新興商貿服務產業,促進工業發展。以立業機械綜采液壓支架為龍頭,大力發展礦山設備租賃業。以駐地煤礦為龍頭,大力發展煤礦管理外包托管業。以良友、立人等大運輸聯合體為龍頭,整合提升煤炭銷售和物流運輸業,逐步把我鎮建成覆蓋范圍廣、面向東部沿海和魯南地區的煤炭儲備、調運和周轉中心。投資1.5億元的良友物流園的立項、環評、物探、圖紙設計已完成,等待開工建設。
(三)做好借勢發展,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一是借助壓煤搬遷和土地綜合整治兩項政策,積極申報,與駐地煤炭企業協商,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按照1+X模式,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實施,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濟南恒信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新泰規劃設計院專業技術人員精心編制詳細規劃,并通過省專家評審論證。率先高質量建設金嶺湖社區前羊村新村、龍泉社區玥莊新村,前羊村是土地增減雙掛鉤試點村,規劃回遷樓28棟、村委會辦公樓1棟,目前全部封頂,預計10月份前完成內外裝修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年前整體搬遷入住,明年上半年完成舊村復墾;*村是壓煤搬遷試點村,規劃建設回遷樓28棟,辦公及衛生服務中心樓2棟、 幼兒園1處,占地105畝,現正在進行標段四的壘砌工作,年前搬遷入住。按照重點突破、示范帶動、壓茬進行的原則,積極推進榆山、大港、劉官莊、唐立溝和小湖等村的社區建設,這些村已完成民主測評、協議簽訂、房屋丈量、補償測算等工作。二是借助市打造“三區一線”的有利時機,主動對接和融入新泰、新汶兩城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蓮花山旅游大格局。以中心鎮區建設為龍頭,著力拓展發展空間,完善服務功能,高質量完成翟良路延伸擴建工程,高標準完成與之相輔的硬化綠化亮化工程,高水準完成華云佳苑商住樓建設,高規格完成文化廣場建設,高效率完成府前街拆墻透綠工程,提升形象檔次,提高城鎮支撐帶動能力和吸納聚集能力。
(四)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是積極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萬畝中低產田改造,為產業結構調整創設條件。土地綜合整治涉及于家莊、黃泥莊、前羊村、后羊村、小湖等11個村,中低產田改造涉及王家園、肖家上汪、富泉莊等10個村,重點進行土地平整、農田水利、道路建設、防護林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建成后,有利于進一步調整土地,推進農業集約化、機械化和產業化水平。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通過引進新品種、開發新技術、加大試驗、示范力度,實施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集中連片生產。比較典型的是陳家上汪云匯苗木基地,該項目是山東云匯集團投資建設,計劃占地2500余畝,總投資2億元,是國家林業部重點扶持的曼地亞紅豆杉培育發展基地,集培育、加工、研發、制作、交易于一身,配套旅游景點開發。三是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繼續抓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嚴格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涉農資金的發放;強化涉農收費公示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綜合運用稅收、補助、貼息、擔保等措施,為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現代農業創造良好環境。
(五)整治城鄉環境,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自去年以來,我們不斷加大投入,購進垃圾處理車、綜治巡防車、環衛三輪車、垃圾箱等環衛設備,配齊了專職司機和專職環衛工人,成立執法隊伍,確保各村、各單位做到“二有二無”,即有固定的垃圾收集設施,有固定的垃圾處置場所;無垃圾積存,無亂傾亂倒垃圾現象。二是集中開展行動,徹底整治鎮容鎮貌。從環境衛生作業入手,做到清掃保潔精細化,環衛管理規范化,業主清理責任化。以巡查督導為手段,做到大街嚴管,小街規范,農貿歸位、攤點歸位、坐商歸店、行商歸點。綜治巡防車每天12小時巡邏,拆除亂搭亂建;清理占道經營;取締馬路市場;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影響鎮容的行為。三是強力推行“規范工程”“暢通工程”“亮化工程”?!耙幏豆こ獭奔撮T頭房牌匾安放規范,做到三個統一:“統一高度”“統一材質”“統一底色”;門頭房前車輛擺放規范,統一放在劃定的車位停放線以內;流動攤點停放規范,統一停放在商貿城南、翟良路西、府前街以南的空場處。“暢通工程”,即各類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必須在指定停車地點停放,做到人行道上無亂停亂放車輛?!傲粱こ獭奔粗鉀Q鎮區、村莊主干道的夜間照明問題,及時安裝、維修和更換路燈,做好路燈和廣告燈箱等照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確保街面路燈正常使用,亮燈率達98%以上。
(六)堅持以人為本,強力推進社會事業民生工程。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學食堂改造正準備招投標活動。二是勞動保障工作得到強化,1-5月份,新增就業再就業3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66人,企業養老保險擴面115人,征繳養老保險費912萬元,失業保險費完成84.93萬元,工傷保險完成241人__萬元,醫療保險投續保完成188人__萬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續保14900人,保險金額完成__萬元。三是深入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組織開展打黑除惡行動、治安環境集中整治和平安護航行動,加強平安燈、平安互助網、村民說事室、駐村警務室等治安防控體系的管理運用,充分發揮區域性治安聯防中隊作用,較好地維護了社會治安秩序。四是完善三資管理制度,規范招投標行為,嚴格采購預算。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招投標活動16項,涉標金額226.43萬元,集中采購309項,采購金額144萬元,兩項累計增收節支72.9萬元。五是高度重視穩定工作。堅持責任下移、重心下移,堅持依法處訪、依法治訪,解決了一批疑難案件,妥善化解了一批進京上訪老戶的上訪問題。六是狠抓安全生產。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制定前羊村、榆山兩村民房斑裂塌陷安全應急預案,確保安全;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七是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狠抓健康查體、節育措施落實、孕情跟蹤服務“三個100%”,較好迎接了泰安市計劃生育半年檢查。此外文化廣播、民政、科技、婦女兒童、民兵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較好成 績。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下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建設幸福和諧新鎮”這條主線,堅持“工業強鎮、商貿興鎮、產業富民”總體思路,緊盯“單項工作爭第一、整體工作創一流”這一工作目標,以提標、提速、提能為措施、手段,引導全鎮廣大黨員干部,提升境界、高標定位,乘勢進取、突破跨越,鼓足干勁、奮勇爭先,力爭在全市率先實現小康社會、跨入全泰安乃至全省先進行列。
(一)強力突破、全面提升鎮區社區建設。按照“對接融入主城區、加快建設新翟鎮”的發展定位,著眼加快對接融合,穩步實施鎮區升級改造,加快華云佳苑商住區建設,搞好翟良路兩側開發規劃,實施府前街拆墻透綠工程和鎮區環境提升,完成文化廣場建設,全面提升鎮區承載和吸納功能。加快農村社區建設,完成前羊村、玥莊村搬遷入住,啟動榆山、大港新村建設,啟動劉官莊社區規劃設計,全力打造精品社區樣板社區示范社區。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將全鎮45個村全部納入鎮村一體化管理,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嚴厲打擊、處罰和問責違規占地、亂搭亂建、私挖濫采等行為,清理取締非法沙場、非法煤矸石洗選廠,深化鎮村管理,優化鎮村環境。
(二)強力突破、全面提升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一是依托市開發區,增強其承載產業項目的整體功能,遵循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規律,使產業項目到園區集聚集群發展。二是依托鎮民營企業聚集區,按照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生態環保、環境優良、適宜產業項目和企業集約集群發展的原則,搞好科學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優質高效的服務機構并加快企業入駐。三是進一步密切地企關系,深化地企合作,抓好協調服務,為企業盡可能多的提業、資金源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企業研發新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附加值。四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以商招商、親情招商、土地招商、項目招商”,盤活存量土地,用活掛鉤土地指標,按照建成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和在談一批的原則,切實抓好鋁塑粘合用高分子膜、北方風電等項目的落地工作。
(三)強力突破、全面提升集約高效農業。按照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精心規劃,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與省農科院、市科技局連接,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發展規模,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著力抓好設施棚菜、林果、桑蠶、畜禽、花卉苗木五大優勢產業高效農業,為全鎮農業發展指明方向。二是強力推進,穩步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真貫徹落實省及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在土地、資金、人才、環境等方面,給佳和奶牛場、云匯苗木基地等龍頭企業以大力支持,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加工精深度,延長產業鏈,促其發展壯大,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積極與新疆國軒農業公司洽談,爭取項目盡快落地。三是搭建平臺,積極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積極配合土地綜合整治,宣傳土地整治政策、鼓勵引導塌陷村實施整體搬遷,通過前羊村、玥莊村的整體搬遷工作,帶動周邊村實施整體搬遷,舊村復墾后,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鼓勵集體經營、大戶經營、能人經營,使農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相對集中,從而達到規?;?、集約化經營,鼓勵農民將土地合法有序流轉,積極引導農民按照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流轉,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重點幫扶,力爭在土地流轉工作上有新突破。
(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整體實力再上新臺階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預計(下同)達到217.6億元,增長13.5%;區屬經濟增加值突破100億,達到100.8億元,增長15.6%,超計劃目標3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突破4億元,達到4.03億元,增長38.5%,超計劃目標8.9個百分點。與年度計劃相比,其他各項指標也全面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8.5億元,增長17.8%,超計劃目標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6億元,增長22%,超計劃目標1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38元,增加630元,超計劃目標2.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4890元,增長15.5%,超計劃目標0.85個百分點。
(二)各次產業協調發展,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增加值57.2億元,增長10.8%。為推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了《服務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一區、兩線、三圈、四帶”的總體構想,明確提出了近期重點發展的支撐性項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進力度,沃爾瑪總部正式批準同意在攀設立分支機構,必勝客、星美院線、勁浪體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利川廢舊物資交易市場二期、旅游產品特色街積極推進,“第四屆山城啤酒節暨首屆火鍋節”、“迎新春購物月”等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傳統商貿業檔次不斷提升,市場消費保持活躍,全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5億元,增長19.3%?,F代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阿署達景區、弄弄溝至大黑山風景區規劃工作全面啟動,體育公園前期工作扎實開展,玉佛寺景區建設進展順利;煙草物流中心、汽車4S產業帶開工建設,密地糧食物流中心、密地綜合物流園、高新技術產業綜合服務帶前期工作穩步推進,阿里巴巴全國西部二級城市首家電子商務平臺成功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年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54億元,增長14%。潔宇加氣磚、宏冶高速線材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攀陽煤基還原鐵、攀航鈦材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100萬噸表外礦等項目已初步具備開工條件,鋼鐵冶煉及延伸加工、采選等傳統支柱產業得到鞏固,釩鈦新材料、都市型工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培大扶強取得新進展,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3戶,區屬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5億元,增長32%。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入園企業占區屬地方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6.7%,實現利稅近億元,園區已被省發改委列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范疇。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4200萬元,增長1.8%。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制定了城鄉統籌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辦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壩二社的征地、拆遷工作積極開展,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初顯成效。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雙龍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已完工,弄弄溝村通社入戶公路、阿署達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車,龍崗水庫加壩擴容工程接近尾聲,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特色種養殖業的培育取得新進展,成都新希望萬畝優質水果、秦氏咖啡、安國棗等特色農業基地不斷壯大,雙龍灘大型養豬場初具規模,干熱河谷人工動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設。
(三)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投資結構呈現新變化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6億元,增長2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5.5億元,增長19.2%;更新改造完成29.2億元,增長61.3%。投資結構發生了新變化:一是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國有、民間投資分別完成32.1億元、24.5億元;二是服務業投資提速,在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3%的情況下,其他服務業完成投資12.4億元,增長38.5%,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6.5個百分點;三是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完成投資2億元,增長25%,占投資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四是環保和生態建設加快,完成投資2.56億元,增長34.7%,占投資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共實施項目278個,113個項目竣工或投入運營,149個項目在開工建設,30個儲備項目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四)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繼續實行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嚴格落實“三同時”,新上項目全部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源頭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24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實行了限期治理,對15家高污染企業實施了關停淘汰,全年削減二氧化硫總量2008噸,超市下達目標22%。強化技術指導和政策引導,圓滿完成了中匯、攀陽等重點企業以節能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據初步測算,萬元GDP綜合能耗、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別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動創模工作,著力實施“碧水、藍天工程”,馬家田溝綜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竣工投入使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遷建、飲用水源保護區沿岸違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潔等工作積極開展,轄區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大力開展建筑施工揚塵、道路拋灑揚塵、工業企業面源污染、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等專項整治,轄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創歷史新高,全年平均達到86.45%。城市功能不斷健全,積極主動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甌廣場、濱江大道后段等項目拆遷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崗垃圾中轉站、醫療危廢集中處理系統、后山公園休閑健身通道、湖光休閑廣場,啟動了小區煤氣管網改造。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基本實現了從突擊性整治向常態化管理的轉變。
(五)各項改革有序進行,對外開放顯現新成效
政務服務中心和群眾接待中心的職能進一步發揮,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啟動并實施了新一輪街道、鎮財政體制改革,完善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辦法,實施了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工作。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通過階段性驗收,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代建制全面實施,環衛作業市場化加快推進。攀鋼集團公司輔業改制工作有序進行,鋼城企業總公司改制工作順利實施,鋼城集團正式掛牌;市屬企業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參與承辦了市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項目對接會,參加了第九屆西博會、首屆川商大會等招商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客商40余批次,與眾多商會、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嚴格重點項目責任制,大力推行重點項目督查督辦制,健全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和一站式服務體系,對外開放環境不斷優化。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4.3億元,增長35.3%。
(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點科技項目13個,幫助企業申報專利15項,2家企業被評為省市高新技術企業,2家企業被評為市專利試點企業。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區屬學校布局調整方案穩步實施,高中教育資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新建和改造學校13所,新增校舍面積4000余平方米,維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即將開工建設,醫療和食品衛生市場進一步規范,轄區無重大疫情發生。社區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新建社區小廣場46個,第六屆社區藝術節成功舉辦,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通過驗收,社會政治保持穩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啟動。物價、檔案、婦女兒童、殘聯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七)惠民工程穩步實施,和諧建設有了新進展
促進就業、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實施,年初確定的33項惠民項目全面完成年度預定目標。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506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07人,“4045”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再就業6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8%。轉移農村勞動力2300人。健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城鎮參加五大保險的人數平穩增長,城鄉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在全市率先啟動了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強力推進惠民幫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鎮)和社區(村)便民惠民服務中心站點,各類幫扶活動廣泛開展。在全市率先創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戶城市低保戶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購買補助。認真落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轄區所有村民均享受農村貧困人群醫療救助,“零利潤”藥品覆蓋率達100%,城市醫療年人均救助95元,農村醫療年人均救助106元。繼續實施“寒窗助學”行動,全區共有3607人次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補”政策),支付經費65萬余元,無一名特困職工子女因家庭貧困輟學,1194名農民工子女就學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為1367戶居民發放廉租房補貼382.8萬元,農村30戶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銀江鎮敬老院主體工程完工。
積極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區上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互助精神,積極組織救援人員200多人次奔赴災區一線展開救災,及時支援災區帳篷、食品、衣被、藥品等物資,安置災區學生239名,捐贈人民幣955.6萬元。在“8.30”地震發生后,快速啟動三級響應應急預案,動員全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9150人、臨時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災學校6000余名師生,發放救災物資折合人民幣160余萬元、組織捐款210萬元,全面開展了24小時安全巡查、衛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災后疫情的傳播,轄區沒有發生一起因地震災害引發的不穩定事件。同時,抓緊編制和啟動恢復重建規劃,籌集恢復重建資金6400余萬元,快速實施應急工程和恢復重建項目,保障了轄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災的階段性重大勝利。
從總體上看,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承接了近幾年的良好勢頭,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自身優勢發揮不充分,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節能降耗壓力大,發展空間受到限制,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發展方式的轉變任重道遠;土地、融資成本上升,機制、措施缺乏創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進度和要素流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對財政支出的壓力日益加大;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仍然較重。
二、計劃的初步安排
(一)當前面臨的發展環境
受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大幅下滑的影響,攀鋼等大企業經營困難,部分中小工業企業陷入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部分行業出現嚴重虧損,走出困境仍有待時日;受整體經濟低迷的影響,消費領域不容樂觀,房地產、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行業仍可能延續低增長態勢;受盈利預期無法實現的影響,企業投資信心和能力下降,發展后勁受到嚴峻考驗;國家雖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其效應尚有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我區當前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自身發展中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甚至一些困難和問題在短時間內還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在看到困難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充分挖掘有利或潛在的有利因素,從而更好地尋找應對的策略。從外部環境看,雖然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但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強勁活力。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現重大調整,財政政策從穩健轉向積極,貨幣政策由從緊轉向適度寬松,擴大投資、刺激消費、保增長、促發展成為政策的主要取向,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趨緊的狀況會得到極大緩解,企業將得到更多實質性扶持,鋼鐵、建材等行業景氣度有望在巨額投資的帶動下提升。全省、全市經濟從地震災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將繼續受到災后重建的拉動。從自身條件看,隨著“雙創”成果的逐步顯現、構建區域性中心城市進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和重大三產設施的興建,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工業園區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及東南沿海產業轉移來臨,我們發展的環境日益改善,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不斷提高,招商選資的渠道更加通暢。隨著100萬噸表外礦開發、谷田三期擴能等項目的建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隨著攀航鈦業鈦材等項目的建設,新興產業發展空間逐步打開,我們發展的內生動力日益增強。
為此,我們既要充分估計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保持我區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正確認識我們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信心,有效應對。
(二)發展計劃安排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
在計劃安排上,總體把握“四個加快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原則?!八膫€加快轉變”就是加快傳統農業向近郊休閑旅游業轉變、加快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轉變、加快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加快由協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動參與城市建設管理轉變。“五個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發展方式轉變,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上取得新進展;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在改善民生、增進和諧上邁上新臺階;更加注重資源環境建設,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設生態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在城鄉統籌上邁出新步伐;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在優化環境、完善制度、增強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增長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9%,第三產業增長13%,區屬經濟增長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財政收入增長8%。
——節能減排指標: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標:城鎮新增就業不低于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2%;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6%以上。
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主要措施
(一)強力推動投資,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重大政策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確保投資實現較快增長。
完善項目生成機制。緊緊圍繞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發展后勁、產業結構調整和民生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擴大項目來源,增加項目儲備。加大財政對城市、園區、民生、生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資對社會資金的引領作用“引導項目”;以主導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為重點,積極面向國內外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招項目”;為搶占產業前沿和制高點,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實驗室,參與中試“搶項目”;立足區情特點,發揮比較優勢,圍繞資源“開發項目”;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機遇,主動“承接項目”;順應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和災后重建機遇,搶前抓早乘勢而上,向國家和省市“爭取項目”。
完善項目推進機制。繼續執行重點項目部門和區級領導責任制、重點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制、重點項目督辦制。切實加強對政府重大投資的管理,認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論證,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加強對市場自主投資的鼓勵和引導,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政府鼓勵項目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廣泛參與各種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對重點工程和在建項目,強化組織協調,確保按期推進。對新開工項目,抓緊完成各項審批程序,落實開工前的各項建設條件,確保如期開工。創新融資方式,拓寬籌資渠道,積極破解資金“瓶頸”制約。
(二)擴大消費需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完善和落實市區關于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新興行業的發展,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切實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發展水平。擴大就業承載能力,全年服務業吸納新增就業不低于3000人。
不斷提升消費業。(1)加快構筑新的高端時尚商圈。推進舊城改造,力爭啟動二街坊商業綜合體、桃源街商住項目;加快新區拓展,推進炳三區商會大廈建設。促進連鎖經營、特色超市等新型業態發展。(2)著力提升商貿流通業。積極引進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產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進曼哈頓商業步行街和利川廢舊物資交易市場二期、西海岸市場三期等專業市場建設,建成三星級屠宰場。(3)辦好節慶活動,通過啤酒節、鄉村旅游節、房博會等活動的開展,廣聚人氣商氣,繁榮轄區市場。(4)以發展近郊休閑旅游業為重點,以阿署達至玉佛寺、弄弄溝至大黑山為主要景區,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近郊休閑旅游景點,適時開發沿江休閑項目。(5)推動龍江明珠、水木風華等項目加快建設,促進房地產業穩定發展。(6)把發展服務產業與發展服務事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公共服務的產業化進程,力爭啟動體育公園、沙灘排球基地等項目建設。(7)深入推進“社區雙進”和“萬村千鄉”工程建設,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領域,促進服務業從城市向農村快速滲透,逐步構建節點暢通、城鄉相連、點片互動的服務網絡。
大力發展生產業。(1)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啟動密地綜合物流園、密地糧食物流中心、倮果戰略裝車點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攀西煙草物流中心、金利醫藥物流、汽車4S產業帶、礦產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項目的實施。(2)抓好三大平臺建設。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引進為重點,著力打造投融資服務平臺;以阿里巴巴網站為核心,加快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綜合服務帶的建設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與服務有機融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會計、人才、科技咨詢、信息技術等中介組織,努力建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水平較高、競爭有力的區域性中介市場。
(三)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力。按照“做強傳統、培植新興、重點突破、集群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從傳統向新興轉型、從做大向做強轉軌、從工業大區向工業強區轉變。
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1)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把支柱產業和現有骨干企業的穩定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渡過難關。(2)引導現有企業正視金融危機的沖擊,加快戰略轉型步伐,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結構,不斷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3)加快鋼鐵等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抓緊培育釩鈦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下大力氣抓好鋼企100萬噸表外礦、谷田三期、攀陽煤基還原鐵、攀航鈦材、順騰碳化鈦、久欣氮化釩等一批有利于結構升級的重大項目。
抓好工業發展載體建設。(1)以建設生態環保型園區的理念為指導,科學定位,突出特色,不斷完善園區規劃。完成高梁坪園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規劃,力爭通過華山園工業用地規劃評審。(2)大幅提高園區建設資金投入,統籌推進園區路、水、電、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園區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遷、補償、安置及項目入駐,分片啟動流沙坡園開發,積極探索地企共建園區的新路子。(3)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園區管理,促進各類要素向園區有序集中,不斷提升園區整體形象。
抓好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1)強化節能減排。加快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期投入機制,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行動,逐步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提高項目單位面積投入強度和整體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約利用的準入和考核機制。立足于挖潛與開發,著力在盤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動部分園區用地實現“零地增長”。(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鋼鐵研究院、學院國家級釩鈦新技術研究中心、中國釩鈦制品檢測檢驗中心等科研院所為依托,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建設科技孵化園和中試基地,并適時引入風險創投機構,引導創新要素向園區集聚,全年力爭建成1家工程技術中心,至少培育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并實現產業化,促成3-5個項目關鍵技術突破并轉化實施。支持地方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全年培育和發展市級專利試點企業2家,力爭新增專利10件。
(四)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快城鄉統籌步伐。(1)完善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科學設定年度目標和工作計劃,健全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推進機制。(2)在切實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上,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加快汽車4S產業帶、密地綜合物流園、高梁坪園區拓展等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保障和承載能力。(3)以項目建設為依托,結合災后農房恢復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阿署達村、弄弄溝村、沙壩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區建設,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農民的就業需求。(4)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各類實用型專業人才,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將新增社會事業投入向農村傾斜,在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適度發展特色農業。(1)優化種養植(殖)業結構。與近郊休閑旅游業的發展相結合,重點抓好阿署達花香果園特色農業園、秦氏咖啡種植示范園、干熱河谷人工動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雙龍灘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盛唐生豬黃羊養殖基地建設,支持綠景公司DM生物菌有機肥生產項目的實施,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2)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重點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項目,逐步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3)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弄弄溝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溝村、阿署達水保牌坊至機場路口道路,啟動阿署達至玉佛寺公路建設,全面完成龍崗水庫加壩擴容。
(五)夯實民生之本,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著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完善就業援助體系建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實現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勞動保障服務網絡全覆蓋。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邁進。積極推進社會保險城鄉一體化進程,制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和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民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貫徹落實醫療救助政策,積極實施災害應急救助,深入開展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幫扶活動。探索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全城鄉居民住房保障機制和社會福利建設。(3)加大財政投入,集中力量推進就業促進、社區建設、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新農村建設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1)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根據《學校布局調整方案》、《學校災后重建方案》,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確保兩年內全部完成學校災后重建,努力爭創省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保持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全市區縣第一。(2)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啟動區、鎮、農村(社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促進文化產業繁榮。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3)增強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設。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斷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完成銀江鎮衛生院遷建,力爭將婦幼保健站建成國家一級婦幼保健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嚴防群體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積極推進健康教育、五小行業及食品衛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實抓好傳染病防治工作。(4)統籌推動其他各項事業。深化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啟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強化人口與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切實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繼續做好審計、物價、婦女兒童、交管、檔案、民族、保密、“雙擁”等工作。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1)完善社會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的深度和廣度。(2)切實加強工作,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預防、減少和妥善處置發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繼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保障社會和諧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堅持抓住源頭、聚焦重點、完善機制,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六)共建美好家園,不斷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