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導論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2 14:56: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命科學導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247-02

生命科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本質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既可以是組成生命現象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生物個體本身,甚至可以是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建設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目前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如人口膨脹、食物短缺、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及疾病危害,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因此生命科學被譽為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2]。生命科學素養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3]。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為全校的各個專業的大學生開設生物類的課程,包括世界一流的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就將生物導論等生物學基礎課程開放給全校[2]。通過在大學課程中普及生命科學知識,增強生命科學素養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科學素質的手段之一。《生命科學導論》是高等院校面向全校各類專業,尤其是非生物科學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基礎課程。由于生命科學涉及面廣、內容豐富,而且發展十分迅速,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同時學生的專業差異均進一步加大了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難度。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成熟,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熱點[4]。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PowerPoint、動畫、視頻等多種多媒體形式和生命科學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結合。將原先大量復雜的知識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具有圖文并茂,便于講解和記憶的優點,可以更大程度地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課程教學發展。

一、多媒體在《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涉及了植物學、動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及現代、生物技術等眾多的學科和內容,涵蓋的信息容量大、知識更新速度快、綜合性強[3]。作為一門全校通識類的選修課程,《生命科學導論》所面向的是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同專業學生對生物學的知識具有不同的實際需求,教學過程中需要兼顧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基礎差異性,因此在授課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不同深度的教學內容。目前的多媒體教學的最主要方式體現在PPT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PPT具有圖文并茂,便于講解和記憶的優點,對于生物專業知識接觸較少的工科和文科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非專業知識時也可以節省很多精力[5]。采用PPT進行授課,可以將學生的精力集中在聽課而非記筆記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同時也方便學生在后期隨時進行查閱和回憶之前的課程內容。對于有一定生物基礎知識的農科和理科學生,具有一定生命科學相關基礎的學生,應當適當地增加一些知識的深度,需要對基礎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基礎上引入一些新的技術和研究,激發學生對于生命科學領域進一步進行探索和了解的欲望。然而,PPT的平面圖像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復雜的技術原理無法很好的進行展現,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喪失學習興趣。教學動畫在國外生物方面的課程中已有不錯的發展,許多優秀的教材中附帶有大量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同時一些研究者也漸漸開始在論文中利用動畫或者影像來更為直觀地表述自己的結論,或是將制作的動畫或影像連接到自身的主頁上,幫助其他研究者進行了解[4]。在常規的平面圖像中,篩選、引用和制作生命科學導論相關的教學動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吸納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此外,目前國內外媒體制作了許多精美的紀錄片,比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發行的《森林之歌》系列、英國廣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系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制作的《自然》系列等,這些紀錄片或介紹了自然生態的偉大,或展現了生命的神奇,或介紹了快速發展的新興技術,均可以與專題內容相結合。通過觀看紀錄片,學生可以更直觀地去了解新的研究進展,提升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二、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多媒體的應用在《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課堂脫離了原先的板書模式,授課模式逐漸由文字化走向圖像化,而圖像化也開始脫離原先靜態的模式,走向動態。例如,在進行動物免疫系統的介紹時,僅用文字配合圖片的講解的時候,對于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學生來說或許較易于接受,但是對于一些文科類的學生,較多專業信息的涌入和單一的過程示意圖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如果將各類免疫細胞,如T細胞、白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用卡通的形象描述出來,表述成為人體內的士兵,將免疫細胞對病原體進行防御的過程用動畫表述出來。短短的幾分鐘的動畫就可以將原先枯燥乏味的原理化虛為實,幫助學生對于人體的免疫系統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魯迅先生曾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在《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紀錄片的應用也是如此,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介紹中,由于課堂的局限性,許多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接觸僅僅限制在了書本上的介紹,在對“生命多樣性”一章進行講解之時,文字和數據大段地標示出了目前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嚴重威脅,對于不少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很難感受到這些數據的沖擊性。由于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許多國家都制作了精美的紀錄片向公眾展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學生來說,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適當地引入這些紀錄片比單純的羅列數字更能夠讓他們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例如《最孤獨的動物》這部紀錄片,表述了包括孤獨喬治在內的若干種已滅絕或瀕臨滅絕的生物的困境,這些生物的日常生活、生存環境以及那些為保護他們而努力的生物學家的工作都通過攝像機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引發他們的思考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此外,生命科學作為21世紀的領軍學科之一,其發展日新月異,通過書本進行知識傳播的更新頻率有限,學生無法通過書本的學習了解到新興研究的發展。多媒體則不同,新的信息影響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視平臺進行傳播,將其適當地引入到課堂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擴展了教學內容。

三、多媒體在教學應用中的弊端

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明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幻燈片、動畫等影像的使用,其原始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將精力集中在聽課而非記筆記上面,但是也會導致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在課堂上不去記錄筆記和聽課,下課后直接拷貝課件,這反而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其次,過多地引入動畫和視頻有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相較于文字,影像固然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學生會存在抓不住重點,難以對影片中的專業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的狀況。導致無法達到教學目的,教學質量反而下降的情況[4]。同時,引入影像進行教學有可能會使學生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6]。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和吸納新的知識信息,多媒體作為一個輔助工具,應該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但是并不應該取代教師的作用。若是教師過于依賴于多媒體的幫助,反而會喪失了其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導致無法正常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致使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進行《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中,適當地引入多媒體形式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生命科學知識以及熟悉生命科學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板書模式,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需接受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凡事有利則有弊,過多地引入多媒體動畫、影像等資源則容易使學生失掉重點,在學習理解上存在偏差。而教師如果過度地依賴于多媒體,則會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喪失其在課堂上原有的主導地位,多媒體的應用反而會帶來負面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適度原則,教師應當及時地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娜,毛永強.“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0):120-1.

[2]李遂焰,吳堅,李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9):94-5.

[3]陳阿琴,陶賢繼,劉其根,等.關于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06):42-3.

[4]厲建中,胡振林,邱磊,等.多媒體在專業課《基因工程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33.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196-03

一、前言

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人口問題、能源危機、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疾病危害等,這些重大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隨著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和21世紀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掌握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生命科學導論》正是為滿足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需求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大連海事大學從2006年開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公共選修課,根據我國高校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我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此主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積極的探索。

二、教學內容

《生命科學導論》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各專業的學生開設,如何確定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關注的問題。對講授的內容不但要注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性和系統性,還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樣化。

1.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生命科學是研究生物體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涉及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命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人體的系統組成等基礎知識。通過講授這些基礎知識,學生可以獲得必要的現代生命科學的理論,認識人類自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如壽命與衰老、學習與記憶、營養與健康、基因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的適應,讓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所體現出來的關聯性。此外,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命倫理及社會決策、環境污染與防治措施的探討則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認識到目前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和解決的必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教學內容的新穎性。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近20年來,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大量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及時把這些知識充實到生命科學導論教學中,更新優化教學內容對學生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十分重要。如在講到基因表達的調控時,把RNAi干擾技術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了解科學界的新技術、新成就和新動態。同時可以把自己的研究領域里的一些研究成果展現給學生,在介紹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圖片結合具體的實驗數據講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使其學習到教科書上沒有的前沿知識,有助于學生的提高科學實驗素養。此外,針對當今社會暴發的流行性疾病如SARS、甲型H1N1型流感、禽流感等,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最新流行病學報告及時補充到相應的教學內容中,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的病因、癥狀、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

3.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如何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講授神經傳導的嗅覺感受器時,提出為什么狗的鼻子很靈;講授味覺感受器時,提出為什么很多老年人味覺異常,而常吃快餐的年輕人也出現味覺異常。這些問題在生活中真實存在,可以使學生動腦思考,努力尋找答案,在學習的同時也懂得了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也增加了視頻教學內容,講解常用的實驗方法如PCR聚合酶鏈反應,小鼠的水迷宮實驗等,在視覺感官刺激的基礎上讓學生更生動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帶領學生走入生命科學。

4.教學內容的科普化。由于學生的專業有所不同,講授生命科學的知識要注重科普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盡可能不用十分專業的術語,而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達到普及生命科學知識的目的。如講到人的一生和壽命時,用經典的古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來描述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幾個階段。在講授大腦的功能時,借用數字說話,大腦重1.5公斤。如果將大腦中所有的神經結點打開,可能長達320萬千米。而這些只是我們所了解的大腦的一小部分,大腦的復雜性是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的。

5.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生命科學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常識緊密聯系,因此要注重增加那些可以應用到平常生活中的小常識。如講到蛋白質變性知識點時,提出雞蛋煮多久才最合適的問題,給出5分鐘更健康的道理。講到微生物一章時,以針尖上的細菌為開頭,引出細菌的特點,和學生一起討論身體內哪些部位有細菌,會引起哪些疾病,指出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危害。講到學習和記憶的時候,列出改善學習和記憶的三點建議,包括不斷的學習、學會忘卻、健康和合理的飲食,并舉例生活中健腦益智最佳、可以增強記憶里的食物。此外,以世界上成功人士如喬布斯、李嘉誠等人的經歷來激勵學生要勤勞創新,多一份付出才會有成功的回報,教導學生保持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

6.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生命科學與人類及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加緊密,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入,使得新的邊緣學科不斷形成。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源,將有利于未來打開生物能源的大門;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將有利于將來開發多種生物材料的領地;了解核酸、蛋白質和腦神經,將更便于設計生物芯片和智能計算機。因此,有必要推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向各個專業滲透,這將有利于在邊緣學科領域發展創新型的人才。

三、教學方法

根據《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特點,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將教學大綱里的知識點分成重點掌握、理解為主和一般了解三個層次,靈活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式教學。直觀式教學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兼備,使教師比較直觀地講述每個章節的主要內容,重點突出,印象深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如細胞的分裂、生命的進化、基因克隆等內容采用多媒體視頻授課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學生從靜態抽象的書本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直觀的理解,加深其認識和對生命科學的興趣,促進其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這種方法讓教師可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式教學,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強教與學的交流,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形式。

2.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引導學生轉變角色,啟迪思維,教師先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和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如講授衰老與癌癥的內容時,提出:人為什么會衰老?人類可以返老還童嗎?癌癥是怎么回事?怎樣防癌?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美容養顏?哪些生活習慣與癌癥風險有關?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聽課,使得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

3.探究式教學。針對教學內容中的某個問題設置專題討論,如目前空氣污染的現狀,把學生分為幾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作演講報告,規定一定的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發言和交流。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式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同時極大地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4.討論或辯論式教學。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倫理學中的熱點問題的關注,如,克隆技術的應用,究竟對克隆人持支持還是反對態度?看到現代社會上出現的親子鑒定所帶來的尷尬風景,到底是技術的進步還是人性的退步?這些問題需要讓學生好好思考,一起討論,通過不同的分析而逐步得出自己的看法。此外,也可以針對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分組進行正反方辯論,陳述自己的理論依據,舉證事實說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采取混合教學模式,即運用視聽媒體(幻燈投影、錄音及錄像)與傳統粉筆和黑板、計算機輔助與傳統學習、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等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這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增添了形象生動感,但是板書必不可少,必要的板書可以展示整堂課的授課提綱和重點及難點。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取了平時成績(40%)與期末成績(60%)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核。平時成績包含出勤次數、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考核,每堂課隨機點名,綜合平時的課堂提問和課外作業完成情況與期末作業的大論文寫作完成情況,按比例進行成績的考核。這樣的作法不僅注意到了在對生命科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目前,筆者在講授這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高中生物與“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內容有所重復;選課的學生基礎知識差異較大,導致理解能力有所不同;部分學生因為是選修課而導致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常發生;生命科學知識更新速度快,現有教材很難滿足課程的需要。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建議一方面需要教師加強知識的積累和不斷的學習,掌握生命科學領域里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動態和前沿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教學水平,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包括課堂互動和目光交流等;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此外,為提高學生興趣,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精選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積累教學經驗,編寫適合各專業本科生學習的教材。同時,互聯網上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參考,讓學生主動自己查閱一些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熱點問題的相關資料,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玉芳.開設《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8(3):20-21.

[2]李娜,毛永強.“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0):120-121.

篇(3)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及加深印象,在教學過程中,先從當前社會熱點入手,更會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例如講解蛋白質的元素構成這一章節,從之前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入手,因為三聚氰胺是一種含有大量氮元素的化工原料,被一些不良廠家添加在食品中提高檢測食品中蛋白質檢測數值。這樣學生對蛋白質中含有氮元素并且可以通過檢測氮元素含量來確定蛋白質含量這一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近段時間的H7N9禽流感病毒讓人們談雞色變,借用這一事件,引入對病毒特征的講解。

1.2以著名實驗為例子加深印象

《生命科學導論》是一門選修課,沒有開設實驗課,這就導致學生只能單一的接受課本和老師講授的知識,如果適當的介紹一些著名實驗,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激發興趣。例如介紹胃液的分泌時,介紹了一個“假飼”實驗,這是巴普諾夫用于驗證胃液的頭期分泌的實驗,學生們記住了那只“吃不飽”的可憐狗。在講到條件反射的建立時,當提到了巴普諾夫,學生們立刻反應:“那只可憐狗這次又為科學做出怎樣的犧牲呢?”這時見學生們的眼睛里充滿了好奇和疑問,興趣一下被激發了。

1.3變知識為常識

常識是日常的見識或普通的見識,它是日常生活(日常思維和日常行動)賴以進行的知識源泉。[2]它是最普遍的知識。有時候被記住的常識性的東西往往比被動接受的知識要更深刻。在講解了蛋白質變性這一特點后,我告訴學生們:沾有血漬或者牛奶的衣服不易用熱水洗凈,這是因為蛋白質遇熱會發生變性。學生們這時頻頻點頭,看得出他們接受了這一信息。我相信同學們以后在清洗沾有血漬或者牛奶的衣服的時候,會記住我所講的這句話的。

2素質教育貫穿教學之中

2.1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

作為一門對非生物專業學生開設的公選課,其目標并不在于培養學生精深的專業技能,而在于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是一門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課。而作為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開設的公選課,能夠把素質教育融入其中,更能夠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課程里經常會講到各種疾病以及疾病的治療方法,借此激發學生的關愛之心,對患者不能歧視和嘲笑,要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在能力范圍內伸出援手,人們的理解和幫助對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2.2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除了關愛他人,也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如何自我保護,才能去保護他人,這一點我時常在授課過程中提到。例如講解艾滋病時,除了病因我還側重預防方面的講解,目的在于提醒學生珍視生命。講到遺傳病方面的知識,我也重點提出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引起學生的重視。

2.3提升社會責任感

當今社會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有些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表現出淡化,有重才輕德的傾向,因此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勢在必行。基于這種現狀,我會不定期開展課堂討論,比如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克隆人等問題。學生們開始覺得事不關己的問題,在查閱文獻資料,并在課堂上發言傾聽之后,覺得其實只要自己認識上和行動上的一點點改變對社會都是有幫助的。

3考評方法的改革

多種形式的考評方法代替傳統的期末一次書面考試。課堂討論、作業、課程論文和考勤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評方法更能全面反映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及重視程度。[3]為了杜絕作業和課程論文相互抄襲的現象,采取同班同學之間作業和論文的辦法,重復率高的便相應扣除一定分數。這種方法有效的杜絕了抄襲現象,讓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篇(4)

一 教師本身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組學的授課對象是生物科學專業本科三年級的學生。該階段的學生面臨畢業論文設計及準備考研兩大難題,對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養成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實驗設計水平,培養其動手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改變以往理論課單向授課的方式,要認識到此時的教學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師在精心準備教案講義,認真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應當思索如何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改革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結構,認真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所必需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科研經驗、熟練的實驗操作水平是引導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

二 教學理念要轉變,教學方式要靈活

“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這一理念近年來備受教師關注和學生歡迎[2]。這一理念強調由教師引導,確定教學目標,學生為中心和主導,根據教學目標,主動收集整理資料,自主探究相關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總結,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這樣,教師與學生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各自完成教學任務,效率和認知度遠超過以往單向的教授方式。

由于該門課程為限選課,選課學生維持在25~40人左右,因此,教師從備課開始就應以靈活的方式與學生去溝通。在課堂上,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同時,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興趣點與理解程度,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證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對于端正學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著積極的作用。

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因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經之路。因此,筆者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論水平及興趣點,經常開展各種課間討論,促進學生深刻并靈活地掌握知識。筆者常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生命科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科學,與醫學、社會學等學科有交叉,且與我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靈活地舉例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十分重要。例如,北京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是我國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實行總部,目前該中心已成功鑒定人類肝臟蛋白質13000余種,并繪制了高可信度的肝臟蛋白質互作圖譜,發現了58種潛在的肝臟疾病候選基因等。像常見的脂肪肝、肝炎病毒感染、肝癌癌變及轉移等標志蛋白質陸續被發現,為今后肝臟相關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一舉例,既能夠增強學生對蛋白質組學的認可度,且因為該項目為我國自主研究項目,能夠為學生提供今后科研的方向,也能增強學生的科研信心。其次,安排學生參加教學實驗或科研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學會科研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讓學生參與筆者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了解科研實驗的實施過程,在此過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再次,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科研設計,培養其科研能力。例如,讓學生根據需解決的科研問題和掌握的實驗方法等,指導其通過參考文獻等方法進行初步的實驗設計及課題研究報告的撰寫。近年來,筆者已指導學生撰寫科研課題研究報告多項,并獲學校及學院立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信心和興趣。此外,為了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所在學院開設了開放實驗課程,我們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實驗設計,習得相應的實驗技能。

三 考核方式和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要改進

高校的選修課程普遍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考核。以往的課程其平時成績部分通常以出勤率或者答題的方式為參考,對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適用,而期末成績僅憑一張理論考試試卷也難以評價學生的科研思維和能力。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蛋白質組學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本課程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應當實施多種考核方式,綜合評價學生能力。考試方式主要由平時成績、綜述寫作及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組成。以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學,重點在于靈活地考查學生運用理論知識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我們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形式,自由地進行發揮。如,進行課題設計,討論實驗思路,撰寫研究論文,演講PPT及答辯等方式進行評分,借此改變單獨理論考試的單一形式,建立更科學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此外,綜述的寫作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某一科研領域的綜合認識,期末理論考試主要考白質組學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掌握程度,同時結合實驗分析題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對某些重要蛋白質組學技術的掌握程度。

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組學這門課程作為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的限選課程,在國內院校開得并不多,該課程在我校已開設多年,以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為主要教學方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肯定。對于需要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和今后即將進入醫院或科研機構的生命科學專業學生來講,這門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初步形成了科研思維,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對于今后進入實驗室有著較好的鋪墊作用。此外,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老師也普遍認為學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維能力,知識較全面,因此也充分顯示了該課程教改的優勢和效果。

四 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科研探索是用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在此過程中,需要對每次的實驗結果進行多次論證,力求結果的真實及科學性。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師自身良好的教學態度和科研精神起到了楷模示范的作用。由于學生理論及實驗水平有限,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或論文撰寫時,教師必須直接參與并監督實驗的實施與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一絲不茍,嚴謹求真,堅韌不拔,同時,也應嚴格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對實驗結果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杜絕造假及人為疏忽。

在處理與學生的關系時,一定要真誠平等,這一點十分重要。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師生關系融洽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項重要保證。教師如能自律,一絲不茍,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那么學生也會以真誠的態度對待課程,如此才會有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組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把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探究式教學方式貫穿課程的教學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或相互合作,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因而直接提升了教學質量,對于面對即將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即將考研或即將實習的生物科學專業學生而言,受益匪淺。

當然,該門課程屬于新開課程,碰到許多難題。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選擇很久,教育部沒有正式出版的專門針對蛋白質化學與蛋白質組學的規劃教材,因此,我們選擇何華勤主編的《簡明蛋白質組學》作為授課教材,該書內容全面且簡明扼要,并以利布萊爾主編的《蛋白質組學導論――生物學的新工具》、Wilkins主編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概念、技術及應用》為參考書要求學生閱讀。第二,學生前兩年以修學分為主,理論課程較多,實踐時間較少,因此對本課程很多稍微復雜點的實驗內容,如親和柱層析、DIGE等缺乏深刻理解;此外,課程中講解到的各種實驗儀器,如雙向電泳系統、質譜儀等由于價值不菲,對本科生的開放程度有限,因此,學生即使掌握理論,但無法形成深刻認識;最后,生物信息學內容專業復雜,學生的認知度與課程要求有落差,限制了教學的效果。但是筆者與同課題組成員課余開放本研究所現有的雙向電泳平臺,力求為學生創造條件。

生命科學學科發展日新月異,高校人才培養觀念和體系也要不斷與時俱進,教師需要不斷修正教學方案,及時總結教學規律,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努力而有效地培養出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生命科學學科專業人才。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35-02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的今天,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各方面的差異也越來越大。高中時代學習模式結束后,新生將面臨新的管理模式、學習和生活環境,如何抓好新生入學后的“早期教育”,讓其盡快了解所學專業性質,建立所學專業基本概念,宏觀了解專業歷史沿革、發展前沿、學術及社會價值,主動、自覺地進入學習生活中,找到個人發展的正確方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挑戰[1,2]。

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是將專業教育、思想教育、就業教育等融為一體的課程,旨在幫助新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專業的核心思想、基本要素、理論基礎、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3]。增設該門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工程中一項極具創新性的改革措施,近年來已在部分高校悄然施行,并漸已引起關注。當前全國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有219所,但將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列入教學計劃的學校不是很多,僅有如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1,2]。這些學校該門課程的開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食品工程并非一個基礎性的專業,而是一個應用型的專業,不僅需要我們擁有最基礎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實驗和實踐,食品工程的內容牽涉到食品的加工、綜合利用及保存,另還有食品的質量與安全。

目前我省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校尚未開設該門課程。該課程就目前而言在江西省仍屬建設中的尚未成型的課程。

我校食品學院從2014年起,針對大一新生開始開設學科與專業導論課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些問題。本文將結合實踐,談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在我校開展的情況。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內容設置

根據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規劃,并參考其他教學單位的專業導論課程的內容、學時和學分等方面的安排,制定了本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大綱。該課程校內安排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12課時,實踐教學4課時。校外安排工廠實習1次。

該課程理論教學采用“名師講座”的教學法,由食品學院院長親自授課。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本專業概況介紹;本專業培養體系與學習目標講解;本專業的學習方法介紹;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和就業前景;大學生活規劃指導[4,5]。

(一)專業概況介紹

從國內食品工業現狀開始學習,結合國外食品工業現狀,使學生在了解食品工業的基本情況的前提下,進入本專業情況的學習。首先介紹本專業的概念、發展歷史,與相關專業的區別與聯系,專業地位、意義及專業特點等。其次,介紹了本學校和本學院的基本概況和專業設置情況,讓學生對本校本專業發展的歷史、特色、發展前景有較深的了解。

(二)專業培養體系與學習目標

首先提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與素質;然后,詳細介紹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使學生了解大學四年中每個學期所學課程的內容以及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課程,課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明確專業內涵;最后,介紹基礎課、專業課與選修課的關系,并對學生選修課的正確選擇進行指導。

(三)學習方法

介紹本專業知識獲取的途徑和方法,如通過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等。重點介紹與本專業相關的網站,如食品伙伴網、小木蟲學術論壇等。

(四)就業指導

首先,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明確學習的目標。介紹我校學院與本專業相關的就業實習基地。然后,向學生介紹歷屆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如去了哪些地方、哪些企業、目前現狀等。對杰出校友做重點介紹和推薦。最后,分析食品行業的社會需求,提前讓學生感知本專業發展方向,了解食品行業發展,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

(五)大學生活安排

在如何規劃大學學習和生活、如何適應大學的學習、如何合理掌控大學的時間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大學階段目標的制定與學習的規劃。

由于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門實驗學科。該門課程由校內、校外兩部分構成。其中校內實踐部分,安排參觀學院中心實驗室,讓學生了解學院的實驗條件,認識本專業的學科性質,培養學生動手參與的興趣。校外實踐部分,如安排參觀陽光乳業公司,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實驗室參觀的基礎上,實地考察工廠的生產情況,提前感受工作后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本課程屬于專業方向引導課程,在講授該課程時,應根據學科的發展趨勢及經濟發展的需求,選取教材中重點、熱點及關鍵、前沿的課程內容進行詳細地講解,以理論教學為主,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專題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展開課程內容講解。專題具有針對性,能使學生通過對特殊的、典型的事例進行分析,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教學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培養、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較短的時期內,加大了重點資料的信息量。學生也可以在重點學習中接觸前沿,觸類旁通,并能舉一反三地構建知識體系及學科系統。

本課程結束時,采取讓學生撰寫與課程相應的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論文評定成績后,結合前面的平時成績,評定最終的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占40%,含上課出勤、平時作業、上課發言等)。

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

對于在本校食品學院首次開設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良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深入了解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內涵;國內外相關領域專業發展、生產和科研概括;本專業內各學科的關系、教學計劃及知識體系的安排;以及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等。大部分同學在學習完該門課程后,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理性的認識和規劃。

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展望

由于該課程在本校食品學院是首次開設,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新生還沒有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他們對課程中的一些概念不理解,對一些知識點較陌生,以專業案例法展開教學時,會使學生理解得不清晰。本次課程由1名教師授課,帶給學生的知識面等較為單調。在校內實踐教學部分,僅僅采取的形式是參觀實驗室,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全身心投入,參觀效果較差。

總之,通過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的實踐,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提高。我們準備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推廣,針對在課程開設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逐步將其完善,比如,在直接案例教學之前,可以安排1個課時作為專業概念、專業熱點的普及;在授課教師的選擇上面,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讓更多有經驗的名師參與其中;在校內實踐部分,可以安排一個綜合入門實驗,在學生參觀實驗室的同時,也動手感受一下實驗的技能。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食品專業導論課在我校食品學院能越開越好,在江西省開設食品專業的高校中能普及。

參考文獻:

[1]姜松,崔恒林,朱幟,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構建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9,8(181):84-87.

[2]馮向陽,鄺兆明.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設置“專業導論課”意義和方法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8,24(12):1191-1194.

篇(6)

現代生命科學是近半個世紀才發展起來的。因其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以及它與人類的生存、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高度相關性及社會需求的廣泛性,不僅成為眾多科學領域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而且已成為自然科學向前飛速發展的帶頭學科。目前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解決阻礙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環境惡化、能源短缺、疑難雜癥等問題必須依賴于生命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因此,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掌握部分生物基礎知識的高校各專業學生通過對生命科學通識課程的進一步學習,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面并構建更加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能在學會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認知社會和自然的同時提高思辨創新能力。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普及的條件下,有效開展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能從年輕一代開始快速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

二、生命科學通識教育現狀

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和實踐課在美國開展較早,并有了成熟完善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和可觀的開課規模。目前,在諸多知名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生命科學類課程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如此,香港及臺灣地區也是如此,其在較長時間都處在文化較為開放的環境,積累了較多經驗,且生命科學就是通識教育選修課劃定的重要范疇之一。我國教育界是近年來才接受和認同通將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的。目前,全國已有幾十所高校開設了非生物類本科生“生命科學導論”等生物學課程,為滿足非生物類專業讀者的需求,不同類型的教材、教學大綱、網絡課程及科普讀物等被編寫和出版。但在生命科學通識教育特別是在非生物專業學生生命科學通識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有相當部分普通高校存在許多不足。比如:部分高校將自己的優勢學科、優勢教學團隊的教學方向等作為通識課的教學內容,認為這就是開展通識教育的目的。還有些高校為片面追求學生就業率,干脆直接把學生比較感興趣或者社會急需的學科作為通識課的教學內容,他們完全把通識教育當成了提高就業率和吸引生源的方式。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從國家發展與穩定角度出發,將通識教育理念與公民科學素質的快速提高結合起來構建生命科學通識教學目標及其內容,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三、“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理念下開展生命科學通識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根據學生學科知識結構特點,調整教學目標

由于通識教育強調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學生對基礎和普適性課程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學習是通識教育常采用的策略。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也可以通過把與公民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生命科學基礎知識、基本常識等內容列入通識教育課程中來實現,但不應把過多的生命科學領域的高新發現、發明及國家層面上的重點研究內容和方向以吸引眼球的方式“變形”地灌輸給學生。建議將高校生命科學通識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針對與生命科學關聯性較遠的文科以及部分理科專業的學生,其課程目標可以設置為通過了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及其如何和諧相處,在增強科學世界觀基礎上樹立現代健康意識,通過改善知識結構和拓展知識面全面提高綜合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針對與生命科學關系較為密切的一些理工科專業學生,在其已經掌握的生命科學基礎知識和原理基礎上,完善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并從各自的領域出發培養其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尤其是使他們認識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并有意識地綜合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辯證地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利于其成長并使之成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高層次跨學科人才。

(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而定

對于生物學基礎層次不同和知識結構差異較大的文理科學生,在上述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以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優先考慮與生活、工作過程具有緊密聯系的生命科學知識,在培養學生濃厚興趣的同時提高科學素質。并且還要使相關生命科學知識系統化、層次化,以利于學生吸收、掌握,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面對的自然與社會問題的能力。對生命科學的重大學科方向、重大理論和應用問題可以適當講解,但仍應以增強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交叉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主。實踐中,部分高校已有不少生命科學通識教育的經驗和成果,其中可供選擇開設的課程很多,比如:生物學與人類文明、應用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疾病與保健、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環境保護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性科學與性教育、遺傳與優生、生理心理學、生物學前沿、遺傳與健康、生物科學技術及實驗等等。就我個人而言,更推崇前三個教學內容,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知識系統化后有針對性地傳輸給學生。總體來說,通過豐富生活常識和專業知識,有選擇地多模式地開展生命科學通識課程,能在滿足大學生對不同專業領域知識渴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其科學素質。

(三)激發學習興趣與改進傳統教學方法并重

教師不應僅限于教授書本框定的知識,更應幫學生樹立多學科知識交叉撞擊所形成的現代科學觀。在此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視野、科學素養和洞察能力,從而完善他們的科學思維方式和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生命科學的學科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老師的教學方法同等重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在詮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命科學相關問題時被觸發,教學方法本身又可以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革新。比如:依據教學目標開展相關內容的科普系列講座;通過交流研討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增加播放揭示生命奧秘和展現生命豐富多彩的可視化影像材料。輔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枯燥、乏味、陌生的生命科學理念、技術原理、操作過程以及生命進化過程等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和理解。

(四)評價考核方法多樣化

以提高科學素養為目的的生命科學通識教育應該強調多層面、多方式和多標準,重視對綜合素質與綜合知識運用的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反映出學生科學素養提高的程度。因此,開展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對推動教育發展有積極作用。可參考的方式除了期中與平時成績相結合、開卷與閉卷相結合以外,還可以筆試與實驗操作相結合。另外,生命科學相關的社會焦點問題和自然常識也可作為討論的題目,以課堂交流、隨堂提問、社會焦點問題小論文以及對本課程提出建設性建議和可行性操作方式等作為平時成績。

篇(7)

收稿日期:2006―04―28

作者簡介:王同順 (1961-),男,漢族,天津市人,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工程師, 主要從事:成人教育管理。

一、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院系兩級管理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和規范工作,制定《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評分標準》和《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制定》等管理文件,對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思想、過程管理、格式要求、評分要求、組織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統一設計封面格式、題目審批表、中期檢查表、指導教師評語表和答辯記錄表等,明確規定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指責和管理人員職責。

建立院系兩級管理制度。學院進行宏觀管理的同時,鼓勵各系所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嘗試各種新的管理方法。“生物技術”專業的擇優選導師制度頗有特色。它要求指導教師對成人教育本科生所做的科研有全面的了解,能提出適合作為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有意義的研究課題,有足夠的經費支持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學生按學分積排序的先后,選擇自己理想的題目及導師,指導教師如對學生不滿意也可以適當調配。這種擇優選導師的方法,調動了教師、學生方面的積極性,有利于一批高水平、有價值的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產生。

二、重視管理環節,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

畢業論文過程管理是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為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在畢業論文的管理過程中,學院采取了系統化手段,即明確選題原則、規范審題程序、深入中期檢查、嚴格論文答辯、合理評定成績、全面總結歸檔。畢業論文的選題直接影響論文的水平,學院確定論文選題體現“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原則,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盡量結合科學研究、生產實際和社會現實問題,要適合成人教育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

在審題程序上,各專業雖不盡相同,但均有一定的規范要求,或由本專業具有指導論文的教師擬定題目,或由系所為本專業學生提供選題指南,學生自主擬題目但需經指導教師批準。

中期檢查是導師把握學生參考文獻的查閱和實驗環節中的實際工作量,防止抄襲、偷工減料和實驗數據不準確現象發生的重要手段。我院規定,每個學生的畢業論文字數要在8000―10 000字左右,畢業論文中必須要有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圖表等,一律用A4打印紙并統一格式和封面,裝訂成冊順序是:(一)封面;(二)內容摘要;(三)目錄;(四)正文;(五)參考文獻;(六)審批表;(七)指導教師評語;(八)答辯記錄。每個學生都必須進行論文答辯,論文成績以答辯委員會評定的分數為準,各系所組成的答辯委員會,按照規定程序對學生論文逐個答辯,并且有詳細的答辯記錄。確保論文質量和成績的公證性。

三、重視畢業論文答辯工作,鍛造優秀畢業論文

重視畢業論文答辯工作,是提高學院整體畢業論文水平的關鍵。答辯時,學生先將畢業論文內容進行簡要介紹(時間10分鐘),然后回答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畢業論文答辯不超過20分鐘。評分標準為:優(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有了一系列科學、規范、具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從總體上看,我院成人教育學生的畢業論文有較好的學術水平和較高的質量,題目鮮明、論點明確、論證翔實、結合實際。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多能結合重要課題及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獨立見解,有的還能有所突破。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評審辦法和標準,開展系所級畢業論文的評審工作。組織公開論文答辯,并邀請低年級的學生參加,學院設立最優答辯獎,對優秀的畢業論文當場予以表彰和獎勵,表彰與答辯同時進行,形成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好多畢業論文達到正式發表的水平。

要繼續加大對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專項經費投入,努力拓展學生學習基地,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保障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使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進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更好地調動學生進行優秀畢業論文創作的積極性,出現更多的精品論文。

篇(8)

二、詞素層翻譯的歷史

最早利用詞素層翻譯將中醫名詞術語的是十七世紀的荷蘭人Dane Jacob Booudt, Buschof H.及Rhijne W. 他們翻譯了一定數量的中醫名詞術語,其中一部分到目前為止還被人們廣泛使用著。例如,他們將“針刺”和“艾灸”二詞分別翻譯成譯成“acupuncture” 和“moxibustion”。“acupuncture”是由前綴“acu-:neddle(針)”和后綴“-puncture: penetrate (刺)”構成 ;“moxibustion” 是由前綴 “moxi-(艾)”和后綴 “-bustion:burning 燃燒”構成的。這兩個譯名是最早被譯成英語的中醫名詞,也是最被西方人接受的兩個譯名。

這種利用希臘――拉丁詞素翻譯命名新醫學詞匯的方法一直使用到今天,仍然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地使用著。這足以看見其實用性和強大的生命力。事實上,現代醫學新名詞術語層出不窮,詞素層翻譯功不可沒。自從工業革命,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生命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的新名詞術語以加速度式地不斷涌現。正因為有了詞素層翻譯,這些新名詞得以及時地翻譯命名而被納入現代醫學名詞術語詞典里。這種利用英語中固有詞素組合創造新名詞的做法值得今天從事中醫翻譯的人學習。

三、中醫名詞術語翻譯中的問題及詞素層翻譯中醫名詞術語的優點

目前,中醫名詞術語翻譯中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釋義性翻譯。不管是直譯或是意譯,其結果都是譯語太長,不符合科技名詞術語的要求。例如,風熱頭疼、宮寒不孕、肺虛咳嗽在許多詞典里被分別譯為headache due to pathogenic wind and cold, sterlity caused by coldness of the uterus和cough because of asthenia of the lung。我們先不管譯文是否準確,單從譯語的形式上來看,與英語醫學名詞術語的形式格格不入。翻開英語醫學詞典可以看出,從結構上看,英語醫學名詞基本上有三種形式:① n; ② adj.+ n; ③ n + of + n。也就是說,要么是單一的一個名詞;要么是一(幾)個形容詞加一個中心名詞;要么是一個名詞加一個介詞of 再加一個名詞。根本看不到有介詞短語“due to”、“because of”,更看不到過去分詞“caused by”出現。

可以看出,用詞素層翻譯法譯出的中醫名詞術語完全符合英語現代醫學名詞術語的形式要求;與科學的標準化的名詞術語的翻譯標準一致;避免了因釋義性的直譯、意譯所造成的譯語冗長的缺陷;消除了因譯語不當使外國人對中醫產生的隔膜感和排斥感。因此,我們可以勇敢地做這方面的嘗試。事實上,有不少學者在這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和工作。例如,上海中醫藥大學李照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醫翻譯導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后面附有十多頁詞素層翻譯的若干中醫名詞術語。另外,李先生在1997年出版了《漢英中醫藥大詞典》(世界圖書出版社)。在這部詞典里,他大膽地采用了詞素層翻譯法,翻譯了大量的中醫名詞術語。筆者也長期做這方面的研究和嘗試。特別是在2000年7月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時,畢業論文《如何處理中醫翻譯中的文化因素?》中,就如何利用詞素層翻譯避免中醫翻譯中的文化禁忌作了大膽地嘗試。

四、結語

綜觀詞素層翻譯的應用歷史,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方法在翻譯命名新科技名詞術語方面有著其它翻譯方法不可比擬的優點:這種方法譯出的名詞術語符合科技名詞術語的形式要求。這對解決目前中醫名詞術語翻譯中存在的譯語太長的缺陷提供了一個科學可行的方法。然而,中醫名詞術語英譯標準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涉及到許多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譯名統一。因此,我們不能操之過急。在使用詞素層翻譯法翻譯中醫名詞術語時,我們一定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不可過度使用。否則,只能是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反而影響了中醫名詞術語英譯標準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李照國.中醫翻譯導論[M].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7:151-154.

篇(9)

(1)在牢固掌握臨床醫學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達到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規定的業務培養要求。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能力;并具有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和醫學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在醫學領域具有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具有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能把握醫學科技的發展方向。

(2)具有參與和管理社區衛生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常見病診療和康復服務的技能。

(3)疾病的防治與診療水平。掌握與熟悉實際臨床工作所必需的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理論知識;人類疾病病因、病理分類鑒別的理論和技能;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的診治技能;衛生防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臨床醫學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

二、設置全面的可行的綜合課程體系模塊與教學內容是搞好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

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論證,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改革。從對我院425名臨床專升本學生調查問卷中得出,臨床專升本學生73%來自地、市級以下醫院及高、中等醫學院校,有不少學員已是業務骨干。因此在培養計劃上要充分突出成教特色,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相統一的原則,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順應醫學科學發展和生命科學發展的趨勢,適應新的醫學模式。根據21世紀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基本要求,突破單一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樹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完整體系和系統性觀點,促進課程設置的整體化。

通過調查結果看出,專升本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有較強的要求,在專升本教育期間把人文素質教育這一課補上,同時強化培養目標觀念,強化學科意識,對各科目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刪減、融合,突出“專升本”的繼續教育特點,使學生學到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獲得新信息。我院開創并設計的該課程體系目前已得到全國數十家醫學院認可,并在校內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我院已試行幾屆,目前已畢業學生5屆,學生在臨床課階段,分為大內科學專業組、大外科學專業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臨床教學,讓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與本專業相關的新知識、新理論、從而使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去,體現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的優越性。具有課程體系模塊與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如下:

(1)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2)主要課程:人文社會醫學導論、英語、計算機應用、遺傳與生殖科學、臨床應用解剖學、人體機能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預防醫學、臨床病理生理學、臨床藥理學、臨床診斷學、現代臨床診療技術、大外科學、大內科學、臨床科研方法學。

(3)課程設置及授課時數:總學時1548,理論1336學時,實踐212學時,理論:實踐=1:0.16。“專升本”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由21門課程分為兩大模塊:一為綜合素質課程模塊:共5門(政治理論專題講座、人文社會醫學導論、英語、計算機應用、臨床科研方法學)468學時,實踐45學時,理論:實踐=1:0.11。二為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共7門(遺傳與生殖科學、臨床應用解剖學、人體機能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預防醫學、臨床病理生理學、臨床藥理學)522學時,占總學時的33.7%,理論400學時,實踐122學時,理論與實踐比=1:0.30。

三、不斷加強師資和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是搞好專業教學改革的保障

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必須建立一支適應成人教育教學特點及課程體系特點的教師隊伍。具體措施如下:

(1)對于已在教學、科研、醫療工作中嶄露頭角的優秀青年教師,要加速扶植,嚴格訓練,使之迅速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和學術帶頭人。重點資助優秀青年教師,使他們盡快取得教學科研成果,扶植他們出版專著等。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擔任重要任務的青年教師,對有重大貢獻者,要重酬重獎。

(2)為教師創造條件,爭取申請各種成人教育科研項目,鼓勵從事成人教育“專升本”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與研究,并給予獎勵和經費支持。資助教師所從事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發表的所有論文版面費,并給與相應獎勵。

(3)課程結束后對教師進行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對教師提出改進意見,不能及時改進教學的建議更換教師,保持成人教育“專升本”臨床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動態穩定,不斷篩選。把在教學、科研工作實踐中,真正政治思想品德優良,業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培養成既能教學、科研,又對成人教育有獨特見解,適應成人教育特點的一流專家、學者。

(4)建立優秀教師實績檔案,將每年測評結果、等級原始材料載入檔案,并進行跟蹤培養。

篇(10)

1.2制定獎勵政策促進高等級科研項目立項科研項目的開展是科研工作的具體載體。對于成功申報獲得立項的高等級科研項目,給予負責人和團隊適當的獎勵,提高廣大教師的科研立項熱情。如國家級項目負責人給予重獎,省市級項目給予科研經費配套撥款。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重點項目給予優先解決儀器設備的采購和配套,為科研項目的開展提供保障。

1.3建立及運行科研實驗平臺成立科研實驗中心,集中資金購置大型先進醫學科研儀器設備,統一管理,集中使用。建立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專人負責。通過面向社會開放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提高儀器使用率,充分發揮集中優勢,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5]。

1.4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科研學術活動以各學科為依托,利用各自學術團體開展學術活動。積極支持學科申請主辦國家、省市級學術會議,為學術會議的承辦提供便利條件。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發動本校的專家教授開展學術講座,開闊學生視野。開展專題討論,促進教師與教師及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

2.培養醫學生的科研興趣

基礎醫學教育中,其理論與實驗教學都涵蓋了各學科發展中的知識積累過程和實驗技術進展。基礎醫學理論教學中,重視緒論或導論中的醫學史或學科發展史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科背景,使得學生對于每一門課程的學科研究進展有清晰的認識。注重學科研究進展過程中各種革命性的經典實驗技術的介紹,讓學生懂得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的發展。在理論教學中適當加入名人典故的介紹,如諾貝爾醫學獎的獲獎者及其貢獻,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教學中重視學生實驗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正確的操作手法是做好科研實驗的基礎,是良好科研素養的點滴積累過程。實驗課帶教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手法,如實驗用具和用品的正確拿取方法,樣品和試劑吸取和加入的動作要領,目測觀察時的角度等。同時,要強調實驗室安全,教會學生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做好實驗保護。

3.提供醫學生科研實踐的機會

3.1建立面向大學生的專項科研基金

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采用公開辯論競爭的方式進行項目選拔立項。由學生自己完成項目的選定、實驗方案確立、具體實施,實驗結果獲取和分析,并最終完成科研論文的撰寫和發表。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科研立項、實施、結題全過程的機會。

上一篇: 民間美術論文 下一篇: 烈士紀念日活動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