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4:55: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校籃球文化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所謂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即為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而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財富,其中主要包括體育觀念、體育精神與體育知識等[1]。目前產生體育文化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必須具備產生體育文化的環境;第二,必須要有創造體育文化的主體;第三,要有形成體育文化的活動與過程。在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基礎上才能形成體育文化,并且這三條件很難被改變,要持續較長的時間。這種體育文化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等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高校的校園體育文化有多種表現形式,在校內表現為體育課程上的體育活動、課下的群體活動以及體育運動會等,在校外則表現為一些大型的體育比賽、社交體育活動以及郊游等等。
二、籃球運動的作用
籃球運動是高校常見的體育活動之一,其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以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由于籃球運動需要運動員有快速的反應能力,身體動作要敏捷連貫,奔跑速度要快。通過大量的籃球活動可以有效培養運動員的動作敏捷性、身體的靈活性、奔跑速度以及彈跳力等運動素質,因此經常參加籃球運動的運動員,往往會具有較強的體能、比較發達的肌肉,而且其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獲得良好的鍛煉與發展。此外,由于籃球運動是一項具有較高強度的對抗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員能夠快速地進行身體代謝,從而可以有效增強運動者的消化道、心臟、呼吸道及其他臟器功能,有效協調運動者身體各個系統的功能,而且可以有效提升運動者神經中樞的靈活性。因此,開展籃球運動可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由于籃球運動不僅是運動者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的對抗,而且是運動者聰明才智與意志力的對抗,籃球比賽的水平高低不僅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的高低有關,而且還取決于籃球運動員的聰明才智、創造能力以及勇氣謀略等[2]。作為一項集體作戰的項目,籃球運動中包括防御、轉換以及進攻等多個環節與項目。在籃球運動中,需要運動員能夠勇敢、智慧、果斷地對賽況作出準確的判斷,能夠穩重冷靜地應對任何情況,因此籃球運動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籃球運動需要各成員的積極配合、互相合作,所有的隊員都要將整個球隊看作一個集體,要顧全大局,團結一心,只有這樣才可能取得比賽的最后勝利。因此,籃球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與能力。而且通過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與交流,通過對成敗的共同體驗,可以有效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籃球運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
三、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
(一)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的影響
1.籃球運動對高校籃球體育設施建設的影響。目前,籃球運動是高校校園運動的主流體育項目之一,為了能夠有效促進籃球體育運動的開展,各大高校都在積極配備籃球體育設施,這有效促進了高?;@球體育設施建設。
2.籃球運動對高校體育消費的影響。隨著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的不斷提高,其就會更加迫切地想要獲得更多的籃球運動相關知識,而且還會更加積極地購買更多的籃球體育用品,例如球鞋以及籃球等,這有效帶動了高校的體育消費。而在購買之前學生還會更加積極地去了解各種體育用品的功能,了解體育用品對籃球運動的作用,而在此過程中也有效拓展了學生的體育知識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3.籃球運動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籃球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體育素養都會影響到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3]。因此,為了保證高校籃球運動的順利開展,學校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聘請更多具有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籃球體育教師,提高高校籃球教師隊伍力量,而且要加強對現有籃球教師的培訓,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籃球師資隊伍水平。
(二)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的影響
1.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影響。在籃球運動過程中,參賽者必須要根據賽況及時地調整戰略戰術,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各種狀況,從而更可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因此,在此過程中也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思考能力。
2.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與拼搏精神的影響。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化,學生在走上社會后也必須要面臨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在今后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承受很多的壓力。而良好的籃球運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3.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影響。由于籃球運動是一項需要多人配合的集體運動。為了能夠贏得比賽的勝利,所有的隊員都必須要積極配合,互相合作,而此過程也有效培養了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彼此間的默契。
4.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公平競爭意識與品質的影響。在籃球比賽中需要充分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良好的籃球運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精神與公平競爭品質。公平競爭不僅是指要敢于競爭,不怕困難,不畏強者,而且提倡公平公正的行為規范,要保證競爭的公平性與公正性[4]。在高校中開展籃球運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精神,使其能夠更加勇敢,更加具有雄心壯志,同時也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其在任何的比賽或是活動中都能夠充分遵循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
(三)籃球運動對高校校園體育行為文化的影響
籃球選修課主要是利用正規的體育課的形式,對選修此項課程的學生進行統一化、普及性的籃球教學與訓練活動。這在激發廣大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豐富學生的籃球運動知識,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理應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針對當前籃球選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重慶市各個高校應當在“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創新班級設置方式和教學方法。
3.6.2 加強對籃球選修課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的監督與考核
必要的監督與考核是激發教師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的關鍵所在。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重視必然會主動地建構起系統科學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并嚴格要求學生,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目前,重慶市諸多高校的籃球選修課之所以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高校對籃球教師缺乏必要的監督與考核?;诖耍斍爸貞c市高等院校應當建立一個專門的體育選修課考核部門,一方面隨機地對各種體育選修課進行抽查活動,聽取課堂學生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視體育選修課最終教學效果的考核,從而對體育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給予必要的督促。
3.6.3 高校應加強對?;@球俱樂部的支持
重慶市各個高校應當在深入理解?;@球俱樂部性質特征、組織形式、功能價值的基礎上,加大對?;@球俱樂部的支持,比如由學校體育部、學生社團組織以學校為主體的籃球俱樂部,鼓勵在校學生和老師組建相應的籃球俱樂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使用環境甚至是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等等,從而推動校籃球俱樂部多樣性、規?;奶卣?。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重慶市自1906年產生第一所高等院校西南大學以來,便與籃球運動建立了不解之緣。在隨后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伴隨著重慶市以及整個中國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教育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重慶市高校籃球發展既呈現出自身個性化的發展特征;同時又與其它地區高等院?;@球事業呈現出相似的發展路徑。
4.1.2 目前重慶市各個高校籃球運動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三種模式,即課內的籃球選修課、課外的?;@球俱樂部、專業化的高水平籃球隊,由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于籃球學習和籃球訓練的需要。
4.1.3 通過對重慶市高校高水平籃球隊近年來在一系列大型比賽中比賽成績的分析可以看出,重慶市高校高水平男子籃球隊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而女子籃球隊則處于靠后的位置,因此,重慶市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的競技水平并不盡如人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4.1.4 通過對重慶市高?;@球選修課、校籃球俱樂部、高水平籃球隊師資、學生、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效果、硬件設施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重慶市高?;@球運動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有籃球選修課教學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價值、?;@球俱樂部缺乏多樣性、高水平籃球隊的管理不足等等。
4.2 建議
4.2.1 重慶市各個高?;@球選修課在班級設置上應引入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籃球知識需求方面的標準,由此設置出更加細化的臨時班級,從而方便籃球教師進行針對性的籃球教學與訓練活動;而教學方法上則應當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活動,包括語言上的交流、動作上的交流、對抗比賽方面的交流等等,由此提高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參與性,提高籃球訓練效率。
4.2.2 當前重慶市高等院校應當建立一個專門的體育選修課考核部門,一方面隨機地對各種體育選修課進行抽查活動,聽取課堂學生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重視體育選修課最終教學效果的考核,從而對體育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給予必要的督促。
4.2.3 重慶市各個高校應當在深入理解?;@球俱樂部性質特征、組織形式、功能價值的基礎上,加大對校籃球俱樂部的支持,比如由學校體育部、學生社團組織以學校為主體的籃球俱樂部,鼓勵在校學生和老師組建相應的籃球俱樂部并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使用環境甚至是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等等,從而推動校籃球俱樂部多樣性、規?;奶卣?。
4.2.4 各個高校應當設置一個獨立的高水平運動隊管理機構,并在其下面設置一個專門的球隊發展監督與考核機構,負責度教練員的訓練計劃、訓練過程、訓練效果方面的監督與考核,由此增強其考核壓力,提升其工作責任感,激發其創新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征.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對我國當代競技籃球發展影響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2]鄧全.籃球基礎與實戰技巧[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11.
[3]李育忠.論影響籃球投籃命中率的力學因素[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02).
[4]劉小鋒.重慶市普通高校籃球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
[5]趙宗興.影響山東省高?;@球運動開展的主客觀因素分析[D].山西師范大學,2014.
致謝:
1.前言
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元偉在浙江寧波召開的籃球工作會議上提出“競技籃球、娛樂籃球、財富籃球、文化籃球”四位一體的新的籃球觀,這是對現代籃球的重新認識,并指出要構建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和諧籃球文化。隨著高校籃球運動的發展如火如茶,在我國大學校園里,籃球運動已經成為一項“育人工程”,大學把開展籃球運動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籃球在整個籃球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為籃球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籃球文化建設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籃球文化的建設。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中美兩國高?;@球文化的比較和中國高校的籃球文化建設為研究主題,運用文化學、體育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圍繞中美兩國高校籃球文化現狀,挖掘出有關兩國高?;@球文化的異同和優劣,反映出高?;@球文化與社會文化的較為有規律的發展模式,探討中國高?;@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要素,尋求發展中國高校籃球文化的具體思路。為促進我國高?;@球運動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由運動層面向文化層面的躍升提供理論參考與借鑒。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圍繞本文所研究的內容,查閱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書籍、報刊、論文、網上資料等,對現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
2.2.2邏輯推理法
綜合籃球運動的人文、社會、文化的總體特征、影響因素、現狀,根據社會學、文化學、體育學、邏輯學等原理對部分相關問題進行推理分析。
2.2.3比較研究法
本文主要通過對中美民族文化和籃球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其沖突性與融合性。對中國高?;@球文化發展的價值、特征、以及影響要素進行比較分析,為尋求中國籃球文化的發展提供理論上的依據支撐以及具體的對策研究。
3.結果與分析
3.1中美兩國籃球文化發展的比較
籃球文化是人類社會大文化的一個下位概念。它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過從事籃球活動過程圍繞本體特征不斷總結、創新、發展形成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物質與精神的、內容與形式的總稱。它既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游戲,又是現代競技體育的一個運動項目,更是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它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反映時代演進水平的社會現象和意識形態。且這種文化的內容、內涵豐富多彩,它包含人的思維方法、行為形象、社會制度特點、競賽方法與手段及其他綜合保障因素。
籃球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一小部分,它忠實的反映體育文化的特征。它的真正價值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產生種種有趣故事,給人以啟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并以豐富多彩的實踐內容融入全面綜合素質教育,開發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掌握不同時間、空間條件下身體運動規律和支配規律的各種技能與能力,籃球文化以獨特的活動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體優美形態和心靈品質,和諧地反映人類對現代社會文明生活的創新、完善和追求,把滿足人類需求的身體活動進行加工、組織和秩序化,形成獲得社會承認的,具有獨立意義和價值的文化,內容包括籃球認識,籃球情感,籃球價值,籃球思想,籃球道德,籃球制度和籃球物質條件等。
3.2中美兩國高?;@球文化發展的比較
高?;@球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其主要受體是在校大學生,功能主要表現在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啟智功能,娛樂功能,競技功能。兩國高校不同的籃球文化特征對兩國高校校園文化存在深刻地影響。美國高?;@球文化更多的帶有本土文化的烙印,美國高?;@球文化中“個體主義”、“自由主義”、“斗爭”、“公平競爭”的特征與美國學?!耙匀藶楸尽钡霓k學理念、崇尚“英雄至上主義’,重法律與契約的校園文化相映襯。中國高校籃球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及其深刻。自信心不足、進取精神差,沒有強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創新欲望,不愿與他人交流、探討,獨立意識、競爭意識缺乏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而籃球文化中的自信心需求、勇敢的精神、交流和協作的特征等對降低中國傳統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負面影響產生積極地作用。
兩國高校籃球文化在管理體制、人才培養體系、運動員隊伍、教練員隊伍等方面存在差異,有些方面差異明顯。美國高?;@球管理體制是以教育主管部門為指導,以高校為主題獨立性強,充分發揮高校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的機制。而中國高校籃球管理體制則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管理。高校自主性差,千校一統的模式,缺乏活力和創新,在籃球人才培養體制上,美國注重中學一大學的持之以恒的一體化培養體系。而中國高校缺乏自主培養人才的環境和條件,在運動員和教練員的管理上,美國注重以法律手段,而中國則強調行政方法,在運動隊管理模式上,美國以松散性管理為主,中國則強調高度統一,在高校籃球文化的建設與普及上,美國高校崇尚獨立個性、自成風格,富有創造性。中國高校則注重形式,但內容單一,高度統一,缺乏文化氛圍和創新性。由于籃球發源于美國,開展時間長,發展程度較好,各方面都優于中國的發展,值得中國籃球發展所借鑒。
4.結語
兩國高校籃球文化對其校園文化都有負面影響。美國校園中“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忽視群體的價值,“校園暴力”事件上升,學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數增加,“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在西方校園大肆盛行。中國校園中集體主義的觀念有下降的趨勢,自由散漫的現象也在慢慢抬頭。
中國高?;@球文化的發展對策是:在精神層面上應重塑高?;@球理念、創建和諧校園文化,將高校籃球文化建設作為重點、發揮媒介功能推動高?;@球文化的發展,在物質層面上應加強高校籃球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每所高校應建立一支水平較高的籃球隊,造就一些明星球員、建立籃球俱樂部,進行各級比賽,在制度層面上應改善高?;@球管理體制、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高教練員、運動員的素養、重視學校女生群體的開發與培養。
參考文獻: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出版社.1987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6-0060-04
1前言
籃球運動是世界文明進步的文化標志和社會人文現象。隨著現代社會的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和“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使我國國民體育健身意識空前加強。學校教學的進行既需要理論知識的充實,也需要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整個校園文化運作起來才會既生動活潑又健康向上。從現在來看,體育活動在學校的發展也是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三人制籃球賽運動作為我國興起不久的體育運動,以其獨有的風格和魄力豐富著學校的校園文化,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校園體育活動能夠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校園文化的發展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三人制籃球運動對內江市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在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共計學生178名,發放問卷調查表178份。
2.2.2數據統計法
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問卷調查中的相關問題。
2.2.3文獻綜述法
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有關三人制籃球文化活動方面的書籍與相關資料及論文,了解了三人制籃球運動在我國開展的目前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給予了本次論文的寫作準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為本論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4訪談法
對內江師范學院部分從事籃球運動的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了解各校三人制籃球文化活動的開展狀況。
3三人制籃球賽的特點
3.1普適性
進行三人制籃球賽時很少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比賽規則的要求也相對比較寬松,對參加比賽者的身體素質以及技術水平上沒有特定的界定。在現實生活中,參加三人制籃球的群體龐大,包括小學生、大學生甚至老年人,通常,熱愛籃球活動的人在自己合適的時間進行鍛煉,而且三人制籃球也不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更不會影響人們的普通生活,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最為普遍和廣泛,同學們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和課余時間來進行運動,可以達到鍛煉和學習的雙重效果。
3.2競爭性
三人制籃球運動的起源是傳統的籃球運動,所以他與其他的體育運動一樣,保留了體育運動最基本的競爭性的特點。在比賽中,雙方各三名運動員通過運球、傳球、投籃等運動形式,以籃球投進籃筐的次數來判定比賽的勝負。隊員們在場上可以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由表2可以看出隊員們投籃的次數、攻防的轉換、搶板的次數都比五人制籃球有增加,隊員們三人制籃球的比賽中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挑戰自我,其特點也主要是一對一的單打獨斗多,這樣更是增加了三人制籃球活動的競爭性。
3.3娛樂性
三人制籃球運動是由傳統的五人制籃球逐漸演變而來的,它們擁有共性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們通過在比賽中的個人表演,滿足個人的表演欲望,同時使隊員和觀眾們享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賞心悅目的精彩表演。比賽時要求運動員聚精會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賽的對抗中,這樣可以忘卻生活中的一切憂愁和煩惱,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拋在九霄云外,從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同時,運動員置身于比賽的變化莫測之中,又能積極的宣泄自己心中的郁悶和不平,有一個良好的發泄機會,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情,達到陶冶情操、自我娛樂的目的。
3.4周期短
三人制籃球運動在校園有廣泛的傳播空間和群眾基礎,在校園體育活動中,三人制籃球賽為最為常見的體育活動。相對傳統的五人制籃球運動來說,三人制籃球比賽是在半場進行,不易受場地的限制,比賽形式及規則比較簡單,上場人數為六人,比賽時間約為10-20分鐘,運動量相對于五人制籃球賽小,這樣也就必將縮短其競賽周期(見表1)。由于其周期短,所以比賽運動員在體力等身體素質方面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相對于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都很容易接受,而且比賽的觀賞娛樂程度也相對較高,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中更容易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4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的價值
4.1提高學生的健康價值
4.1.1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價值
三人制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基本的體育運動組成,通過這些基本的體育運動對于參與者的速度、彈跳以及靈敏程度等個人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負荷方面來說,是中等運動強度的運動,持續較長時間,對心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義。在進行比賽時常常需要全力奔跑、傳接球。所以,三人籃球運動,對運動員動作的協調程度改善有很大的作用,能加強心肺系統的功能。
4.1.2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價值
三人制籃球賽運動對促進人們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影響,運動者通過運動的比賽可以確立良好的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勞,改善情緒狀態,降低焦慮水平,宣泄不滿情緒。而且,面對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競爭的激烈,長時間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更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提升學校文化的教育價值
4.2.1三人制籃球賽在高校體育發展中的教育理念價值
現今社會陽光體育運動已經在體育運動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大學體育教學中老師不光傳授同學們體育的理論知識以及比賽中的規則,同時也要在“快樂體育”的前提下使學生建立“健康體育”以及“終身體育”的理念。三人制籃球運動與健康體育的教學概念相符合,開展“陽光體育”是踐行健康體育的重要途徑。三人制籃球運動的運動量以及運動負荷都比較適宜,競賽的過程中又不會缺少其競爭性等體育特點,以此使三人制籃球運動成為大學校園中同學們鍛煉身體的主要活動方式。
4.2.2三人制籃球賽在高校體育發展中的道德觀念價值
三人制籃球盡管參加的隊員相對于其他運動來說比較少,但是仍然是一項集體性的體育運動,在運動中仍然需要隊員之間相互的合作來完成比賽。三人制籃球運動對學生集體協作精神以及相互團結精神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對于參與人員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同學們的自身個性、奮進心、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并且,此運動還能培養同學們團結奮斗的精神、尊重其他隊員以及裁判、尊重參看人員等文明的體育道德。
4.3提高休閑娛樂價值
三人制籃球運動從組織運動形式上具有明顯的娛樂性,與正式的五人制籃球競賽運動在最終的價值取向上有著本質的不同。他沒有正式籃球比賽過程的激烈性,也沒有正式籃球比賽激烈的競爭性,取而代之的則是體育運動中最原始的娛樂觀賞性。它使運動員更加看重籃球運動的技術性、表演性,學生在這高壓力的學習環境中,三人制籃球運動更是大學生們娛樂休閑、緩解壓力的最佳的運動體育項目。
4.4促進學校的經濟發展
三人制籃球運動有著遠大的經濟發展價值。最近幾年中,三人籃球運動正逐步成為我國國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對于商人來說也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大學生是時尚消費的主力軍和優勢消費群體,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可以得到眾多商家的青睞,逐步建成一個互動的平臺,并以此來了解大學生消費的相關信息,這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同學們的關注特別是那些籃球愛好者。所以,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可以使大學生們的消費觀念以及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而且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
4.5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
三人籃球運動是一種集體性的體育運動,并且逐步的成為現在人們以及各單位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一種方式,成為一種可以相互了解并且信任的工具。在高校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學生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夸大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的范圍,不管有沒有在比賽,都可以體驗到那份參與合作的愜意心情,可以滿足自己的心理,讓人們建立一種相互了解的共同語言方式,創造融洽的同學關系。
5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5.1可行性
三人籃球運動是傳統五人籃球運動的一種創造性的改變,這種競賽對比賽場地等硬件設施要求較低,并且不同人群都可參與。這種運動運動強度中等,學生們可以在搞好自己學業的同時利用課余休閑時間進行開展,帶有一定的自由性,不耽誤同學們繁忙的時間。競賽條件中對場地的限制很少,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可以靈活地自由組合,一般而言,只要是喜歡籃球運動的人就可自行組織參加,而且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又鍛煉了同學之間的交際能力,增強了校園文化的發展,所以三人制籃球運動比較適合在學校中開展。
5.2必要性
高校中體育文化的建設與其他的文化不同,它是一種文化的深刻內涵與豐富的擴展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體育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傳遞文化為目的的教育過程,以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態度、習慣和能力為其主要目標,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三人制籃球運動作為一種籃球體育運動項目,是學校體育運動的根本內容,對校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加強與促進作用,所以在高校中開展三人制籃球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6結論與建議
6.1結論
6.1.1三人制籃球運動是一項適合在校園發展的運動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機構,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有著息息相關的作用,而校園的文化建設又離不開體育運動在校園的普及與發展。三人籃球運動作為一種傳統體育項目的延伸和發展,該運動所具有的普適性、競爭性、娛樂性以及周期短等特性標志著該運動比較適合在校園中發展。而三人制籃球運動體現的各種作用與價值也充分說明該運動在校園文化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從學校各種體育活動的發展過程以及開展狀況中也可以看出,三人制籃球運動在學校中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在校園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這也說明三人制籃球運動是一項適合在在校園發展的體育運動。
6.1.2三人制籃球運動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巨大作用
三人制籃球運動屬于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富含著比較深層的內涵以及相對創意的意蘊,是本著以加強學生健康體魄以及激發學生努力拼搏的欲望目的,就是通過學校體育這種相對獨特的教育模式,來提高優化學生音樂、美術、勞動的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校園中開展三人籃球運動,不僅加強了學校對于體育文化的建設和開展,而且是現今學校進行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提供良好的空間,使高校的體育文化豐富且有特色。
6.2建議
6.2.1加強內江市校園體育文化意識的建設
1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汕頭大學、韓山師范學院、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嘉應學院、揭陽學院五所本??聘咝?010、2011級全日制在校學生1000人(男生600名、女生400名)。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需要,主要查閱了1985年到2010年體育學術的相關資料,包括期刊論文、碩博論文等等,并對其中有關高校開展的籃球課外活動方面的資料進行了整理,以作為整個研究的依據。
(2)問卷調查法
主要是掌握粵東地區高?;@球課外活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主制定學生問卷。采用各學院普通專業2010、2011級學生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其中回收了930份,回收率達93%,有效問卷950份,有效率達到95%(其中男生633名、女生317名)。
二粵東地區高?;@球課外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
1參與籃球課外活動的人數以及參與時間分析
通過表1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粵東地區五所高校當中,參與籃球課外活動的學生最多,達到了50%,而參加乒乓球、足球、排球、網球等活動的學生相對來說要少很多。從這里可以看出,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籃球運動,還是很受同學們歡迎的。從表2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粵東高校的大學生每次參加籃球課外活動的情況,運動時間小于30分鐘的人數為45%;運動時間大于30分鐘的人數為38.2%;活動時間在50分鐘以上的人數為11.8 %?;顒訒r間大于70分鐘以上的學生比例為5%。從總體時間來看83.2%的學生活動時間不超過50分鐘,進行籃球課外活動的時間過短,還沒有形成定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習慣。
2籃球課外活動的開展質量情況調查
通過表3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籃球課外活動在粵東地區高校開展的情況,有9%的學生認為很好;有25%的學生認為好;有24%的學生認為一般;有42%的認為開展的情況差。從這組數據上可以看出粵東地區高?;@球課外運動的開展情況是非常不理想的,應該加以轉變。
3籃球課外活動的開展形式情況調查
通過觀看NBA、CBA等可以得知籃球是一項有著很強的對抗性、技術復雜的競技運作,其魅力都是通過比賽的方式發揮出來。通過表4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臨時找人半場比賽的人數占了72%;提前相約比賽的人數占18%;個人自由活動的人數是最少的,占10%。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很多大學生參加籃球課外活動都是熟悉的人相約在籃球場運動,再臨時找人進行半場比賽,人員之間的隨機性比較大,雙方的籃球水平也差距很大。
4籃球課外活動的開展條件情況調查
通過表5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粵東地區高校籃球課外活動的開展條件,認為很好的學生占5%,認為好的學生占10%,認為一般的學生占25%,認為差的學生點60%。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粵東地區高?;@球活動的條件差,籃球場地少,沒辦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這也同上面表2中反應出的學生每次進行的籃球運動的時間較多是相印證的。這使得很多學生雖然喜歡籃球,但是因為場地的原因而在課外活動選擇其它項目,因此改善籃球運動開展條件是當務之急。
三粵東地區高?;@球課外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籃球課外活動不重視
高校開展籃球運動的條件較差,這說明了主管領導對籃球課外活動不重視。各種體育設施包括籃球場地的建設都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投入,更是離不開學校主管領導的支持。從以下三點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第一是學校政策上的支持,學校應該鼓勵各學院組織舉辦各種級別的籃球賽事,擴大籃球文化的傳播,帶動全體師生參加籃球課外活動的興趣;第二,有了領導的支持就能保證有一定的經費來源擴大籃球場地的建設及其它設施的添加;第三,籃球課外活動指導老師的選聘也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持。
2校園籃球比賽開展少,宣傳力度不夠
衡量籃球課外活動的普及開展的很重要的指標就是籃球比賽開展的狀況好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粵東地區這幾所高校開展有組織性的籃球課外比賽活動較少,更多的是學生的自由參加。這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學校對籃球課外活動的普及推廣上做得不夠好。學??梢耘e行一些比賽,包括校級的、學院級的,還有班級的,都可以帶動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興趣,有利于籃球活動的推廣。
3學生的籃球課外活動缺乏籃球專業教師的指導
籃球專業教師對籃球課外活動指導,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籃球課外活動開展的質量。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知,粵東地區高校的課外籃球活動的形式72%臨時找人半場比賽,提前相約比賽的人數占18%。這說明了粵東高校的課外籃球活動都是放任自流的,很少有專業的籃球教師在旁邊進行專業的指導,學生處于一種自娛自樂的狀態,籃球技術沒法提升。
4籃球場地設施不足
籃球場地是進行籃球運動最基本的條件,同時也是影響大學生開展籃球體育運動最關鍵的因素。通過表5我們可以看到,有85%的學生認為籃球場地設施一般或是差。隨著全國大學的擴招,學校的學生人數在猛增,籃球場地設施跟不上學生人數增長的節奏,這也是當前籃球場地設施十分缺乏的重要原因。
四粵東地區高校開展籃球課外活動的對策建議
1增加對籃球課外活動條件建設的投入
要增強學校主管體育的領導對籃球課外活動的認識,要讓領導改變以往觀念,充分認識到籃球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和優點。只有引起主管領導的重視了,才能讓學校加大對籃球課外活動條件建設的投入。包括增加籃球活動的場地,增加現有場地的硬件設施及相關的器材。另外還需要建立一定的日常管理制度、場地的維修和保養制度,讓現有的運動條件發揮最大的作用。
2強化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當前全國范圍內都在推廣全民健身運動,粵東地區高校主管體育工作的領導應該重視起來,在大學校園中著重宣傳全民健身計劃、終身體育意識,把廣泛開展籃球課外活動等當成是重要任務來完成。另外加大終身體育意識的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同學們都認識到籃球課外活動的重要性,
3加強課外籃球活動的組織和指導
缺乏籃球專業教師的指導和組織是制約籃球課外活動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高校團委和學生處應該起到一定的作用,安排專業的老師來指導學生的籃球課外活動。
4營造良好的籃球課外活動氛圍
加大對籃球運動價值的宣傳,并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籃球活動,使更多的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各種形式的比賽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應該常常有計劃的組織一些比賽活動,通過籃球比賽對籃球課外活動進行宣傳和推廣。結合大學生當前對籃球運動的需求和愛好,各學院在學生當中應組建一定數量的籃球隊,通過籃球隊的方式利用課余時間經常性地舉辦校級之間、院系之間、年級之間不同級別、不同水平、形式多樣的籃球比賽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5拓展籃球課外活動的空間
體育主管部門應該立足眼前,根據實際條件(場地、器材缺少),來增加籃球課外活動的方式,比如“運球接力比賽”、“集體跳繩傳球”、“運球互捅球”等等,這些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課外活動中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增加的這些活動方式,使學生參加了更多的籃球活動,鍛煉身體,為國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史桂忠,黃梅蘭.廣東普通高?;@球課外活動的調查和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2]吳立坤.上海市高?;@球教學現狀及構建和諧高?;@球運動對策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3]肖云勝.北京市大學生籃球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4]師永斌.北京市普通高?;@球課程與課外籃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08.
[5]李鐵軍.石家莊市普通高?;@球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今高校發展的目標。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有寬厚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健全高尚的思想品德、強壯健康的身體和一專多能的業務和能力素質。高校體育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的積極行為,激勵學生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德,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高校體育文化的基本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和體育文化的融合體,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講,高校體育文化是全體師生員工在高?,F存環境中,在高校體育教育、學習和活動等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與精神的所有內容。從狹義上講,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學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各種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而創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態之一,包括體育精神、體育價值觀念、體育道德行為和體育能力,是高校這一特殊群體的體育意識的綜合體現。
高校體育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制度文化是高校體育的組織形式,也是高校體育意識的體現,包括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體育科研、體育競賽、體育協會、體育交流等,物質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礎,也是高校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客觀物質保障,三方面相互關聯,在高校體育文化中是一個有機整體。
2 高校體育文化對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高校體育文化主要通過各種非強制的教育手段,通過創造特殊的文化氛圍來達到一般的課堂教育難以達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這種目的和效果的實現依靠的是潛移默化的情感溝通、思想感化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使大學生逐步強健體魄,陶冶身心,培養良好的道德風貌。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
強身健體是體育活動的主要功能,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身體健康是大學生進行正常生活、學習的基本條件,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和社會壓力,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利于骨質增厚,提高骨骼抗壓能力,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活動強度,使整個大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提高中樞神經興奮性,提高學習效率。
2.2煉心益智,提高心理素質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及思想變化期,心理狀態和情緒動蕩不安,心理承受能力薄弱,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增強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首先,體育運動的競技性決定了競爭是殘酷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每個運動員具備戰勝困難的勇氣、決心和毅力。論文參考網。其次,體育運動把人生過程中常常遇到的成功、失敗、挫折、歡樂和痛苦等情感融入短短的瞬間,使人們經受意志的考驗,心理的沖擊,體驗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從而鍛煉大學生以積極、冷靜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達到了心理素質培養的目的。
2.3陶冶身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高校體育文化主要通過各種非強制的教育手段,通過創造特殊的文化氛圍來達到一般的課堂教育難以達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這種目的和效果的實現依靠的是潛移默化的情感溝通、思想感化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逐步形成共同的道德觀念,良好的道德風貌,高尚的道德情操。
2.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文化素質
追求知識,崇尚科學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崇旨。高校體育文化的教育價值在于通過體育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系統地接受人類科學知識和優秀的體育文化成果,使他們了解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掌握體育理論與科學鍛煉的方法,懂得體育原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并把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生活質量。
3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途徑
3.1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體育基礎設施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礎、前提和保障,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都需要物質條件的支持。因此,高等院校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同時應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充分利用校內空地,建造小球運動場,對體育館、田徑場、游泳池、體操館等進行設計、改造和利用,擴大場館開放領域,增加開放時間,在有限的空間內最大限度的發揮體育設施作用。同時,學校領導應更新觀念,對體育文化建設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有計劃、有步驟的完善教學設施,為校園體育文化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論文參考網。
3.2培育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高校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體育教師不但是體育文化的傳播者,而且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的人格修養、專業素養對學生正確體育觀的形成和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一方面,體育教師應自覺加強個人修養,努力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不斷根據形勢需要調整教學內容,進一步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策劃、組織和籌備;另一方面,學校也應為體育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3.3營造多元的體育文化氛圍
課外活動、體育競賽和體育俱樂部是高校體育開展的主要形式,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運動能力和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開展體育專題講座、體育演講比賽、體育知識競賽、圖片資料展覽、組織觀摩體育比賽等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余暇生活,吸引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既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可以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強體質、提高技能和對健康個性的培養。把體育競爭意識引入高校教學、體育鍛煉和學習生活中,將刺激學生的進取精神,激發奮勇向上的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榮譽感,發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另外,也可以通過舉辦校園體育文化藝術節,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增強大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對穩定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積極作用。論文參考網。
3.4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
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體育傳統高校的運動隊是學校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同時對全校師生員工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如近幾年剛剛興起的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本著“發展高?;@球,培育籃球人才”為宗旨,吸引了眾多的在校大學生加入到體育運動中,經過十個年頭的發展,如今的CUBA已經吸引了1070所高校,800萬在校大學生的參與,成為了高校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促進了高?;@球運動的發展,而且推動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
4結語
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作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者,要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多種途徑,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建設力度,同時,廣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到體育文化的建設中去,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師生齊心合力,共同營造一個體現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良好的育人環境,使高校體育文化沿著正確的道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江荔仙.高校學生社團與大學生社會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2]梁永橋,李英春,徐東巖. 新視角洞察高校體育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 2007, (01)
[3]黃欣加,高校體育文化與社會化關系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10)
[4]王艷云,左成. 探析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 (09)
前言
籃球運動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隨著世界籃球運動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普通高校的發展,反映出一種獨特的、全面的是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國,高校體育課是學校的主要課程,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籃球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組成部分,所以高校籃球運動的發展,籃球文化的積淀,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認可。[1]
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素
學生對籃球的興趣,認知水平的認可等都會影響籃球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籃球運動技能,并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培養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師的課堂教學因素
教師是籃球教學中的課堂靈魂,是籃球教學的主導者,一個好的籃球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的籃球理論知識,還有專業的籃球運動技能,這些都決定著籃球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只有教師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才能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籃球技術技能,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籃球運動。所以,老師們也要不斷的學習,拓展專業知識,提高運動技能,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2]
三、高?;@球場地器材因素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步入大學深造,也開始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這就給大學體育活動領域、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F有的場地器材不能滿足人數增多后的要求,就會造成學生人數的增多不平衡。通過對體育教師、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可知,學生認為當前缺乏運動場地設備是影響公共體育籃球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主要因素。
四、公共體育籃球教學內容安排合理與否,影響著體育教學效果
籃球運動具有娛樂性和競技性特點,球戰術的講解,影響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技戰術的了解和掌握往往只處在表面,認識比較膚淺。與此同時,過多的強調了籃球運動的競技性,忽視了籃球理論知識的傳授、比賽的欣賞等人文性內容,從而忽視了娛樂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學目標的進程。因此,在籃球教學內容的選擇時,要突出健身性和娛樂性,也要突出技術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文性,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逐步形成身體鍛煉的習慣。
五、籃球課成績的評定方法的單一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影響體育課教學
教學評定是體育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教學評定是重要的方法之一。當前,對學生的成績評定,主要依據是課堂表現和學習態度、運動技能的掌握,這種評價的好處是,它強調了學生的技能在某種程度上的學習,但同時忽略了籃球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隱性指標。與此同時,學生的最終成績,容易使基礎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不利于公共體育籃球教學的發展。因此,改革高?;@球課程評估的傳統方法,在評估過程中,考慮一些隱性的課程內容,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和認知能力。
六、結論與建議
1.結論
蘭州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籃球體育課教學,教師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大多數教師的專業能力強,但有些教師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需要提高,與此同時,教師的職稱和學歷也需提高;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欠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可供選擇的籃球教材少;學生最終成績的考核方式過于不合理,缺乏多種評價方式;上課人數多,場地器材嚴重不足,這種矛盾日漸明顯。[3]
2.建議
2.1 加強蘭州市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師隊伍的建設
完善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同時,關注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應該從兩個主要方面來進行,包括教學能力和道德品質。教師不僅具有專業的知識水平和運動技能,而且要努力提高教學能力。此外,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體育教師應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和學生的活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保證體育的功能和質量。
2.2 加快籃球體育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籃球教學改革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學校管理部門、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思想,在內容的安排上,選擇適合現代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需要的籃球課。與此同時,進一步提高當前籃球教學教材的選擇,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2.3 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在蘭州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體育教師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應該改變這種模式,應該以實現人本教育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多地探索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積極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公共體育籃球教學。[4]
2.4 實行多種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方法
蘭州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考試方法和評價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應該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水平,要定量和定性的結合,注重多種評價方法的結合運用,評價要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可以定量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
2.5 加大體育場地器材經費投入,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
蘭州市普通高校應盡快完善體育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把學校場館設施作為一項指標進行評估。就學校來說,應積極爭取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加速體育設施的建設,優化體育教學的環境。同時,學校應該注意合理利用現有場館設備,改進和開發和現有的體育場館。[5]
參考文獻
[1]李樣主編.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毛振明著.體育科學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需要,通過圖書館、網絡、期刊等途徑檢索有關跳高運動員起跳運動學分析方面的論文、文獻資料。
2. 綜合分析法
將我國青少年女子籃球訓練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辦法。
二、影響青少年女子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因素
1. 心理因素
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因為長時間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心理因素對運動員而言就相當重要。隨著青春期少女自我意識的形成,她們的獨立性急劇增強,她們不再被動地聽從父母及教練的教誨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此時,她們既非大人,又非兒童,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在訓練及比賽中,由于心理原因,必定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教練在平時注意觀察,同時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應當改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2. 生理因素
月經雖屬于女性正常生理現象,但痛經給女性帶來的痛苦不可避免。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由于年紀比較小,月經不規律等原因,訓練普遍受到影響,大多請求見習或要求降低訓練強度甚至徹底休息;即使參加訓練,也多情緒不佳,且特別不喜歡對抗訓練。因此教練員應先在心理上疏導隊員,同時在女性經期訓練中應縮短訓練時間,適當減小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逐步養成經期訓練的習慣,提高月經期機體適應訓練、參加比賽的能力。當然對于個別有痛經或月經紊亂的女生,月經期應停止體育活動。
3. 學習成績
“學生運動員”,這是個隨著學校體育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個名詞,代表的既是榮譽和光鮮,也是辛苦和酸楚。首先,身為學生,你的天職就是學習;作為運動員,訓練又是你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矛盾就來了,一般學校運動員訓練的時間是下午的最后兩節課,但是大部分學校最后兩節課會安排文化課的教學,所以,對于參加訓練的運動員而言,因為沒法上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因此,需要教練及學校領導老師一起努力,在運動員訓練后專門安排1~2名老師,幫助“學生運動員”完成文化課程的學習,以保證運動員們學習、訓練兩不耽誤。
4.升學政策
青少年階段,運動員克服疾病、傷痛,頑強拼搏,為校爭光。但是由于運動訓練而影響文化成績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很多高校存在只以文化成績選拔人才的模式,這就嚴重影響了運動員訓練的熱情。大學是知識的人才庫和搖籃,是培養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基地。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和訓練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將產生很大的影響,綜合素質會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每個運動員都渴望進入高校深造,那么需要國家教育部出臺一項關于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政策,把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體育特長生或有培養前途的學生招進高校,促進高校培養人才模式向全面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5. 醫療保障
因為籃球運動是一項同場對抗類的競技性項目,因此,隊員在訓練及比賽中受傷的機率比較大。而大多數學校的校醫只是負責處理學校學生的一些普通的突發性疾病,沒有專門針對學校運動隊員的監護與醫療措施。因此,需要教練及學校領導老師一起努力,配備隊醫及一些常規的醫療設備,做好運動員的醫療保障。
籃球運動由于自身的特點、規律和功能,使它充滿著活力,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一種運動項目,大學校園群眾性籃球運動普及,各種類型的比賽活動頻繁,已成為大學生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強身健體、提高健身水平、陶冶情操、鍛煉意志、修養品性、培養團隊精神、增強使命感和榮譽意識的工具和手段。CUBA作為中國數百萬大學生自己的聯賽,已成為大學生籃球愛好者圓夢的地方,已有一些隊員進入到了更高層次的CBA聯賽,深受大學生們的喜愛和擁護,推動了高等院?;@球運動的開展。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以及綜合分析法對我國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籃球運動現狀進行探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與措施。
一、本文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本文研究的對象。本文以本市的6所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學生問卷25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為95.0%,有效問卷為235份有效率為97.9%。發放教師問卷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為19份,有效率為95%。(2)本文研究的方法。第一,文獻資料法。查閱了相關網絡文獻及學校圖書館資料獲取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體育類相關文獻。查閱了有關普通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籃球運動的相關文獻書籍,為本文的順利寫作提供依據。第二,專家訪談法。本文通過對市內外專家、學者的走訪、座談和咨詢,從而獲得了許多富有創意的思想。第三,數理統計法。對獲取的資料通過EXCEL和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第四,綜合分析法。對調查的結果和統計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為本論文的結論及發展對策與措施奠定基礎。
二、結果與分析
(1)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公共體育籃球課學習情況調查。第一,對公共體育籃球課的興趣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所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中對參加籃球運動很感興趣的男生占59%,女生僅占2.7%;比較感興趣的男生占28%,女生占12.5%;興趣一般的男生占8%,女生占17%;不太感興趣男生占3%,女生占5.8%;根本不感興趣的男生占2%,女生高達62%。數據表明,大部分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對參加籃球運動的興趣是積極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在對參加籃球運動的態度上有一定的差異,男生在參與態度上明顯好于女生,所以,女生在參與態度上還需積極引導。第二,參與公共體育籃球課學習后鍛煉效果評價。根據我們的調查,有一部分學生是出于對籃球運動的喜愛而參與學習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希望通過參與籃球運動來實現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還有部分學生出于學校對于課程設置的硬性規定為了拿到學分來參與學習。當然這樣學習態度導致了他們對籃球學習的消極與被動,也是導致學生在參與籃球鍛煉后效果產生較大差異的原因。我們的調查統計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在參與學習自身的協調性柔韌性耐力等各項身體機能得到提高,但仍有部分學生因為沒有能夠完成籃球課堂的學習任務以及沒有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籃球學習,或者個人身體素質無法勝任籃球學習等多重原因導致了部分學生在參與籃球學習過程中無法達到籃球課程要求的身體鍛煉效果。(2)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參與參與業余籃球運動的活動調查。我們通過調查的6所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每周進行課余籃球活動頻率如下:6所學校男生每周參加籃球課余活動頻率要高于的女生,男生每周參加課余籃球活動的頻率在3次以上的有85人;每周在1~2次的68人;一次不參加的僅是個別現象。在女生中每周三次以上參與籃球課余活動的學生人數雖少于男生但是也在所有被調查女生中占很大比例,這也直接說明高校女生對待籃球運動的參與熱情正在逐步提高。但在訪談中個別未參加課余籃球活動的同學,并不是所有可以體育鍛煉都不參與,他們也參與了其他形式的各種體育活動,隨著高校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與意識正在不斷提高。(3)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對籃球場地設施的滿意度。在針對我市6所普通高校的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對籃球場館設施的滿意度的調查中,我們得知這6所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對學校的籃球場地場館的設施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對場館設施的建設規模和設施布局等方面評價較高。針對場館規模數量滿意度中,對現有場館規模滿意的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2%;對場地設施質量滿意的人數為31%;對課堂使用情況學生普遍持一般的態度,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6%;但是調查也發現廣大學生在對場館課余情況方面并不十分滿意,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1%,學生不滿意的這部分場館多數為室內的場館,是不對學生免費開放的,學生廣泛認為仍存在有待完善之處。(4)基本結論。第一,籃球場地設施人均占有率低,使用情況欠佳。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隨著學校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由于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市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數呈上升趨勢。因此,場館設施的人均占有率并不是很好。第二,現有的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業余籃球運動雖然初具規模,有的學校因為參與CUBA等賽事活動而使校園業余籃球運動得到的推動,但是課余籃球運動的普及程度還不是很廣,特別是高?;@球運動文化的構建方面有待改善。
三、我國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籃球運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加強高校體育設施場地建設?;A設施是高?;@球運動開展的保證,是籃球運動開展的基石。隨著高校大學生的逐年增加,運動場地不能滿足需要,加強場地建設是高校的體育工作重點。所以要努力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使學校運動場地、器材得到保障。搞好各種宣傳,讓籃球的足跡遍布校園,使學生能時刻感受到籃球的魅力,形成學校體育工作的特色??傊訌姼咝V畜w育設施場地建設,為高?;@球運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2)加強組織引導大學生的籃球興趣。第一,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身心發育規律,進一步簡化籃球規則,多舉辦籃球趣味活動,真正體現本校園籃球運動的特點,進一步刺激學生的運動興趣。第二,舉辦小型、多次的各種籃球活動,建立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秩序鮮明的班際、院(系)際等競賽制度,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傳播籃球理念,以促進校園籃球的進一步發展。第三,定期開設籃球規則與裁判法講座,使大學生懂籃球、愛籃球。通過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籃球運動所蘊含的競爭與合作理念,激勵學生的拼搏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結合音樂、舞蹈加強高校籃球的娛樂性、知識性、競技性,把籃球運動發展為內容豐富,充滿活力,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平臺,使高?;@球運動開展與校園文化完美得融合在一起。(3)合理推動課余籃球運動的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推行“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針對高校大學生的籃球運動的發展實際需要,合理規劃籃球運動發展的未來,使學生通過公共籃球課程的學習和參與課余籃球運動,將參與籃球運動具有綜合的社會活動來看待,使其滿足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客觀要求。(4)組建高素質教師隊伍。在教師培養與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必須要在建立一支年齡與性別結構比例合理的教師隊伍前提下,鼓勵教師自我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為最終建立一支既能滿足普通高校籃球公共課教學需要又能促進高校課余籃球運動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而努力。
參 考 文 獻
[1]李曉倫,魏振.山東省普通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籃球運動發展的現狀分析[J].科技信息.2010(10)
[2]羅衛東.蘭州市高校大學生課外籃球活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6)
中圖分類號:G841.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5-0126-03
Research on the Play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NCAA and NBA
LI Xiaohong1,LIU Yun1,ZHANG Zhihui2,LAI Xiaozhen1
(1.Institute of P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 09, Jiangxi China;2.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techniques such as literature referenc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 tc. a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n the source of NBA players and draft players.
It is found that 76% of NBA players came from NCAA in 2007 and an average of 82 . 9% new players were from NCAA annually from 2005 to 2008. As the largest sourceof players, NCAA is the backbone of NBA.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 ccessful cooperation between NBA and NCAA are as follows: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llow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in their sportsmanship, ac ademic standing and athletic skill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effective incentivemechanism and appropriate competition system inspire fast enhancement of player s’ athletic skills; draft mechanism of talented athletes guarantees a smooth fl ow of athletes.
Key words: NCAA; NBA; relationship; successful experience
以北美四大職業聯賽(NFL、MLB、NBA、NHL)為代表的美國職業體育之所以能夠引領世 界職業體育的潮流,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有一支龐大的后備軍,有一個完整、嚴密、層層銜接 的人才培養和選拔體系,使其高超的競技水平和比賽的觀賞性有了保證。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各大職業聯盟通過選秀每年從NCAA選出相當數量的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 定期為自己注入新鮮血液,使其可健康持續發展。由于NCAA的競技水平非常之高,完全達到 各職業聯盟的要求,所以NCAA是各職業聯盟主要的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兩者之間通過一年 一度的選秀形成了非常自然而緊密的銜接關系。再看我國,十多年來CUBA為CBA職業俱樂部 輸送的球員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兩聯賽基本處于脫節狀態。如何借鑒美國NCAA與NBA人才 輸送的成功經驗,分析目前我國CUBA與CBA在人才輸送關系上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致因 ,從而立足我國的實際情況,找到應對策略,是關乎我國籃球運動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問 題,也是實現我國籃球運動可持續發展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NCAA與NBA緊密銜接作為研究對象,以NCAA和N BA的球員作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體育科技期刊數據庫》獲取與研究相關的 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多篇,經篩選后對與本研究相關性高的論文進行了研讀,通過訪問NB A、NCAA聯賽的官方網站獲取了許多可靠的官方資料和技術統計數據,為研究的順利展開在 理論、前期成果和數據上提供支持。
1.2.2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分析 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美國高校籃球與職業籃球球員輸送現狀
美國是籃球的發源地,也是世界頭號籃球強國,有“籃球故鄉”之稱,但它并沒有固步 自封,還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美國籃球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她擁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NBA職 業聯賽,而NBA之所以成功,則是因其有著堅強的后備人才培養基地――NCAA。下面是兩組 關于NBA的數字。
從圖1可以看出,現役NBA球員,76%來自NCAA,7%來自高中,17%來自國際。其中值得 關注的是NCAA球
投稿日期:2010-01-04
作者簡介:李曉紅,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高校競技體育管理。 員占76%。大學是一個國家教育體系的高級階段,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 的基地,它也理應成為高級競技體育人才的基地。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在全世界有 目共睹,整個國家的競技體育體制以學校為中心,是美國競技體育體制最顯著的特點。美國 大學體育承擔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即是優秀運動員培養的高級階段,又是美國職業體育 人才資源的基地。
(據NBA官方網相關資料得出,總445人)
圖1 2008年NBA球員來源構成 表1 NBA近年新招球員構成統計
賽季總人數NCAA%高中%國際%2005-2006625080.6711.358.12006-2007675683.6001116.42007-2008595084.700915.3年均62.75282.92.33.78.313.2
數據來源:據NBA官方網(省略/)相關資料整理得出。
由表1可知,NBA每年新招球員主要來自于其大學聯賽NCAA,年均82.9%。從以上兩組數 據可以看出,NCAA出身的球員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撐作用,每年穩定地為其輸送 相當數量的新鮮血液,是其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NBA為什么能長盛不衰,球星輩出,美國 伊利諾斯州大學教授羅伯特*麥特卡夫先生道出了它的真諦,那就是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 籃球人口和一個最完整和合理的籃球人才培養體系。其籃球人才結構如同一個金字塔,塔基 (三線隊伍),包括中小學籃球運動員200多萬人;塔身(二線隊伍),包括大學生運動員5萬人 ;塔頂(一線隊伍)由NBA職業運動員450人左右組成;從NBA隊伍中選出的“夢之隊”I2人, 可以說是鑲嵌在塔尖上的鉆石明珠。現役職業選手與大學籃球運動員的比例為1:144;大學 與中小學籃球運動員比例為1:40[1]。他們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都有各自的訓練 和聯賽, 每一級別的聯賽按照年齡特征和運動能力所處的階段都制定了不同的競賽規則和競賽辦法, 自成體系,各級之間相互銜接。既注重系統訓練,又有頻繁的實戰磨練。
2.2 美國高?;@球與職業籃球人才輸送鏈緊密銜接的經驗
2.2.1 教育制度層面
體育與教育完美結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為NBA后備人才基地的制度基礎。美國是世界 上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現在已普及12年義務教育,大學教育費用相對較高,但其規模 和普及程度也位列世界前列。作為世界體育強國,美國競技體育體制最顯著的特點是整個國 家的競技體育以學校為中心,大學生運動員成為美國體壇一支耀眼的勁旅。
美國競技體育方面的事務主要由美國奧委會(USOC)、美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和各職 業聯盟承擔,政府機構里沒有設置專門負責高水平競技體育的部門。美國的競技體育以學校 為中心。各級中學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搖籃,大學則是培養高水平競技運動員的高級階段 ,青少年從幼兒園到大學均有良好的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大學生運動員是美國競技體育隊 伍的主要力量,從歷屆奧運會參賽情況可知,大學生運動員始終是美國奧運會的運動員的絕 對主力?!叭缂又荽髮W從1904-1980年,共有274人參加了18屆奧運會(包括一屆冬奧會),共 獲得141枚獎牌;美國斯坦福大學在1996和2000年奧運會上,大學生運動員分別獲得了16枚金 牌和10枚(4金、3銀、3銅)獎牌。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成績無疑是驕人的,大學 作為美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支撐和依托,發揮自身優勢為美國競技體育提供服務 ,成功地為國家培養出大批高水平的業余大學生運動員?!盵2]
美國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也占有較高地位。美國的學校體育分體育課 、業余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3部分。在推動競技體育發展方面,中學的主要興趣集中在校際運 動交流方面,在各中學的代表隊間開展體育競賽。學生參加競技體育活動完全是自愿行為, 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體育項目。中學生運動員自愿參加比賽,一般每天訓練兩次 (課前和課后)。高中畢業后的中學生運動員大多把上大學作為自己的首選。為了實現學校自 身的目標,同時也幫助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選手實現自我成才的夢想,許多高校都采用向有 天賦的運動員發放獎學金的方法來吸引優秀體育人才。“大學間開展的校際體育比賽由美國 大學體育協會(NCAA)管理。美國大學體育協會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機構,負責組織全美范 圍的大學體育。成員遵循自愿原則,目前有大約1 200個成員學校,約325 000名運動員參加 這些學校的運動計劃?!盵3]為了保證了大學生運動員的學業的順利完成,NCAA采 取了許 多特殊的學訓制度。為保障大學生運動員的學習,美國大學體育協會規定,大學生運動員必 須是正式注冊的全日制學生,畢業學分及學期最低學分要求與普通大學生完全一致,達不到 學分要求的不能參加任何校際體育比賽。
美國高校大學生運動員的招生充分體現了體育和教育的結合,從入口方面為體育和教育 的結合把關。美國大學體育聯合會特別強調“不允許把運動員視為獲勝的工具,必須保 證運動員的學業,保證運動員的身心健康,運動員享有接受大學教育的任何權利、享有應有的 待遇,參加體育運動、接受體育教育只是大學教育經歷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發展大學的競技 體育奠定了法律依據[4]。美國大學生運動員主要有兩方面:高中、大學預科學校 和兩年制 的學院。其中高中的人數最多。在美國,要想成為大學生運動員,首先要在受教育程度和學 術水平等方面通過全國統一規定的資格審查,成為準大學生運動員。然后才是在美國大學體 育聯合會(NCAA)的宏觀調控和指導下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的互動過程。
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的主要任務有如下幾項:1) 控制招募運動員的標準;2) 把大專院校納 入比賽體系;3) 協調和組織比賽;4) 進行電視轉播權談判;5) 制定體育獎學金發放準則 。NCAA把比賽分成甲、乙、丙3組,運動員應經過相應的資格審查程序,達到一定的競技水平 才能 取得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美國的主要職業體育聯盟每年通過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從高校招募 大學生運動員,作為自己的新鮮血液加以補充。美國學校競技體育,特別是高校競技體育商 業化程度較高,盡管中學體育和高校體育在美國被歸入業余體育類,但它們已有了半職業化 傾向。學校競技體育經費一方面靠學校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靠相應的職業隊,給學校帶來 了巨大收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兩面性,美國的這種后備人才培養體 制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問題主要有:1) 學訓矛盾難以調和,有些大學生運動員難以應對文 化課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雙重壓力,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做出抉擇;2) 一些觀賞性不強、賺錢 少的運動項目得不到應有的扶持;3) 由于高校競技體育過分注重其商業利益,導致男女運 動項目發展不平衡(一般來說女子項目的觀賞性和商業價值相對較差);4) 一些青少年比 賽商業化程度過高,過于注重比賽成績,對運動員和項目本身的長遠發展都不利。[5 ]
體育與教育有機結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為美國競技體育人才庫的制度基礎和保障。
2.2.2 競技水平層面
NCAA高超的競技水平使其具備了和NBA銜接的主觀條件。雖然NBA的全球影響巨大,但對 美國人來說,至少是在每年的三月,NCAA才是籃球的第一品牌,尤其在64強賽開始后的“瘋 狂三月”更是如此。表2是兩大聯賽近五個賽季常規賽部分技術統計的比較。
由于NCAA的比賽時間是2×20 min,而NBA是4×12 min,整場比賽NCAA少打8 min,所以 有的數據從絕對數字上看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但若換算成每分鐘的效率,我們就能看出在得 分,助攻等方面NCAA與NBA很接近。投籃命中率一個為44.2%,一個是43.9%,完全接近,3 分 球命中率、籃板方面NCAA還略高于NBA,搶斷兩者持平。所以說NCAA籃球Ⅰ級聯盟的競技水 平是相當高的。1985年,教育部大學生體育協會會長龔培山率領由國家青年二隊為班底組成 的大學生代表隊參加了在日本神戶舉行的第1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與代表美國參賽的在NC AA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一支球隊比賽,結果中國隊以55比83近30分的差距敗下陣來。因此, NCAA的籃球水平之高不難想象。
表2 2007-2008賽季NBA與NCAA男子籃球1級聯盟常規賽部分技術指 標統計表(均值)
得分投籃(%)3 分(%)罰球(%)籃板助攻搶斷封蓋NBA94.944.234.675.539.920.38.66.2每分鐘平均2.0---0.830.420.180.13NCAA69.543.934.768.934.813.67.13.3每分鐘平均1.74---0.870.340.180.08
資料來源:據NCAA與NBA官方網相關數據整理得出。
2.2.3 人才選拔機制層面
選秀是NBA與NCAA聯系的重要紐帶。NBA一年一度的選秀是NBA每年招募新球員的途徑, 而在每次選秀活動中,無論是從報名參選者還是最終被選中者,NCAA球員都是絕對的主角。 下表是NBA近年的選秀情況。表3 NBA近年選秀情況統計
年度 參選總人數國際%NCAA%高中%第一輪30人國際 NCAA 高中第二輪30人國際 NCAA 高中2005年1083835.26358.376.53252101552006年1163631.08070.0006240822 02007年1123228.68071.4005250624 0年 均11235.331.574.366.42.32.14.7 24.70.67820.31.7
數據來源:根據NBA官方網(省略/)相關資料整理得出。
從表3可知,NBA年均參選的人數位112人,來自NCAA有74.3人,占66.4%,在第 一輪被 選中的30人中,有24.7人,占80%還多。所以說NCAA球員是選秀的主角,選秀是聯系NBA和N C AA的重要紐帶。NBA選秀經歷了四種歷史形態:倒排位制(1947-1964年)、猜銅板制(1965― 1983年)、抽信封制(1984-1988年)、搖乒乓球制(1989年-今) [6]。NBA的選秀之 所以具有不可抵御的誘惑力和號召力,主要是因為其常人難以企及的高薪水。2006-2007賽 季,球員年薪最高的為2 357.1萬美元,最低為30.7萬美元,平均388.9萬美元。NBA一年 一度的“三固定”選秀(固定時間――每年6月,固定地點――NBA紐約總部,固定人數―― 兩輪60人),保證了NCAA高水平籃球運動員有序地流向NBA。
3 結 論
NBA球員(2007年)76%來自NCAA,NBA2005-2008年間每年新招球員中82.9%來NCAA,N CAA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撐作用,每年穩定地為其輸送相當數量的新鮮血液,是其 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
美國高?;@球與職業籃球人才輸送鏈緊密銜接的成功經驗主要有:體育與教育的有機結 合在制度層面保證了運動員在思想品德、學術水準和競技水平方面的全面發展,走的是可持 續發展的道路;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合理的競賽制度保證了運動員競技水平的快速提高; 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保證了運動員的有序流動。美國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熟、完善和良性運行 ,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在里面,帶給我們許多啟示和思考,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池建.論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的結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2 ):149-150.
[2] 侯海波,等.國外競技體育強國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及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 005,29():1-5.
[3] 張炳祥.中國職業籃球和諧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7.
[4] 蘭馨.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7):7 0-72.
[5] 王建國,劉玉林.NBA選秀制度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