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5:09: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村文化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長久以來,國家一直關注農村經濟建設,在政策、資金的大力扶持下,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完善,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在物質條件不斷充實、滿足的前提下,加快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當前的緊要問題,為此,還需要結合客觀實際,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將農民的生活質量帶到一個新層次。
一、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顧名思義,就是以文化工作的形式讓農民群眾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項目中,有效的文化工作能夠加深農民的友誼與情感,使身心得到放松、愉悅,從而滿足個人精神需求。整體來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不僅切合實際,而且它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可以看成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因此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不僅有利于個人,對社會、國家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當前,農村的生活水平與日俱增,在物質條件滿足的同時,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過于突出,所以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做好相關工作,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
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有利條件
(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文化興國”“文化強省”等戰略理念的提出,標志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推行文化基礎建設,目前許多政策也體現出這一點。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通過對農村文化信息進行整合、群策群力、科學合理地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農村文化活動開設的具體措施,這樣,農村文化建設具備了理論條件,其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實。
(二)農民群眾對切合實際的文化活動殷切盼望不可否認
我國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得并不順利,種種現實條件的匱乏導致活動無法正常開辦,然而這些不利因素都思毫沒有動搖農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期望與盼望。比如過去幾年城市中常見的老年舞蹈隊和流行于當下的廣場舞,是許多農民茶余飯后的主要娛樂活動。所謂農村群眾文化,也就是從群眾中來、再走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基礎是脫離不開的。
(三)傳統文化的復蘇
目前,越來越多的文藝創作人看上了農村這塊文化資源豐富的產地,再加上有關政策的大力推進,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與關注,這不僅對農村文化來說是一件好事,也為那些創作人提供了更多的藝術素材。比如一些特色地方文化如木偶戲、菇民戲就成為了文化作品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些傳統文化節日也正在復蘇當中。
三、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就現實而言,當前我國的農村建設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過于看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農民的精神需求,缺乏文化投入,當地政府在管理方面仍然以傳統方式為主,缺乏對農民的思想宣傳教育。雖然現如今有很多地區都配置了文化站,但是相應職能并沒有體現出來,在人員管理方面存在較多漏洞,崗位重復現象居多,用人質量較低,不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二)人才相對匱乏
人才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農村地區的文化工作不理想、沒有效果,而城市文化工作開展的得如火如荼,這其中與人才資源有著直接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分析:其一,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一些大學生致力于鄉村建設,主動當起了“鄉官”,然而這些學生畢竟只是少數,那些骨干級別的文藝精英仍然希望在大城市中謀求發展之路;其二,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走進城市,使農村文化活動的窘境進一步加深。
(三)缺乏文化設施設備
設施過于簡陋、數量不齊全也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的一大原因。由于投入力度小進而造成資源緊張,比如文化體育中心、圖書室、廣播等主要設施,相應的器材較為匱乏,有些設備年久失修,功能不健全,農民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精神文明建設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四)缺乏必備的資金投入
資金是工作開辦的基礎,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造成資金嚴重不足,有些會議上雖然把該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但是很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一方面不受重視,另一方面投入資金太少,有些農村政府干脆將經費用在它處,農村文化活動只能被迫叫停,對農民生活、農村發展都起到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部分地區希望利用集資、拉贊助的形式改善這一情況,但是這種方式變動性較強,并非長久之計。如此,資金得不到補充,人才缺失嚴重,促使文化工作困難重重。
(五)文化意識有待提高
一直以來,我國農民群眾在文化意識方面的匱乏,是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究其原因,農民的思想意識是比較保守的,并且農村受教育程度也不如城市,他們對文化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當一些太過理想、藝術層次太高的文化活動落戶于農村時,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從而對這類活動缺乏積極性,這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這也是造成農村文化建設“老大難”的病因所在。
四、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對策
(一)從頭治理,加強宣傳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要讓農民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因此需要結合實際,認清農村與城市的資源差距,通過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村支書、村領導為大家做動員號召,讓農民朋友了解到文化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農民主動參與到文化活動當中。例如某地完善圖書場所,完全可以發動本地居民進行募捐,諸如文體中心、廣場設施等也都可以匯聚眾人之力完成建設項目,還有時下流行的廣場舞非常適合在農村開設,這種舞老少皆宜、難度低,不僅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經常鍛煉可以加速人體新陳代謝,確保身體健康??傊?,開辦農村群眾精神活動需要領導起到表率作用,在基層中不斷宣傳、落實。
(二)創新工作,拓展來源創新
農村文化工作也就是讓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從而吸引廣大村民主動參與其中。這一過程需要文化部門引起足夠重視,強調旨在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結合農民的生活實際開展相關工作,所以部門人員必須要獲取村民的日常生活信息。通過開展走訪、四季慰問等關懷活動,讓農民群眾真切了解到政府是要為百姓謀福利、辦實事?,F如今網絡技術飛入千萬家,有條件的地區應該加緊落實寬帶鋪設,做好現代化文明基建工作,比如通過完善數字電視技術、加強廣播宣傳等。與此同時,在活動內容上要因地制宜,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舉辦民族歌劇、舞蹈表演、小品相聲、文藝競賽等多種形式的項目活動,不斷創新活動樣式,這樣不僅能豐富業余生活,還能夠讓那些有才華、有理想的民間藝術家施展平生所學,實現自我價值。
(三)利用資源優勢,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應該與地方特色有機結合,當地政府可引用旅游資源、風土民情進一步豐富文化活動的內涵,保護本地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村民提高對文化活動的認知程度。例如,開設具有民間性質的項目活動,像美術大比拼、歌謠競賽等較為容易接受的活動,前提是要確保資金到位,并體現出一定的傳統文化氣息,使文化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另一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有效利用網絡便利條件,確保文化工作必備的信息資源到位,比如將文化信息轉投到網站上,開拓地理文化資源并發揮這一優勢。傳統的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強調的是“讓文化走進鄉村”。今天我們更應該主張“讓鄉村文化走出去”,激發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熱愛,確保文化工作建設是協調的、持續的、創新的。
(四)提高人員素質文化水平
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無論是文化部門人員還是農民群眾都有必要加強自身文化素質。從農民群眾方面來看,首先要提高對素質文化的重視,通過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強有力的宣傳,讓民間的文學精英、藝術專家走進農民群眾團體當中,充實隊伍的基本文化素質,對當地的民俗民情、風土氣息進行資源整合,做好走訪、收集等工作,然后對其進行編纂,整理成冊并出版;再從文化部門方面來看,加速落實政策、資金等項目支持,定期為工作人員開辦補習班、教育班,努力學習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要點,并設立激勵機制,明確獎罰內容,態度積極、勤奮向上的人員予以資金、表彰鼓勵,消極怠工者按照明文規定進行相應懲治,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其致力于農村事業、文化事業。
(五)加強農村文化滲透
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強調的是突出農村性質,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落實活動內容。所以為了保證這一工作的效率性,上級組織如縣、區的文化機構,可以挑選團隊中的骨干精英到農村搞實際調查,如有必要可開設正規的“下鄉”活動,讓工作人員入駐農家,體會農村的風土民情、農民的熱情豪邁,為文化作品積累更多的素材。相關藝術作品也要彰顯新時期農民兄弟的生活習性、新農村建設開發的力度等,然后將作品付諸于實踐,可開展巡回演出,一幅幅具有農家氣息的節目畫面更容易被農民接受、獲取認同。此外,挑選文學素養高、并且具有較強工作經驗的專家到農村進行文化普及教育,強調文化活動構建方式,加強農民的自主性,具備獨立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展開論述,分析了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問題,并給出相關整改措施。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群眾素質文化水平刻不容緩,需要相關人員給予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高新.農村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4):9.
[2]徐鶯.山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與旅游相結合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6,(05):29.
[3]李艷華.新時期我國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困境[J].鴨綠江月刊,2016,(03).
(一)我們以在xx村開展新民居示范村建設試點為契機,按照“科學規劃、集約利用、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來整治村莊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建設特色民居、加強生態保護,并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x縣實際的新民居建設道路,為全縣鋪開新民居示范村工程建設積累經驗、提供借鑒。以此來推動我縣新民居建設、土地集約利用和新村建設形成亮點、創出特色、走在前列,成為新民居建設的典范。
(二)我們明年擬順利完成xx二村整治工作。xx村xx年已投資3萬元,完成村規劃修編,土地政策處理、屋基安排都已落實完畢。明年內拆除所有露天糞坑;投資12萬元建造公共廁所4座;投資60萬元硬化兩支橫路xx米。xx村已投資5萬元,完成村規劃修編;明年內拆除所有露天糞坑、建造公共廁所;投資10萬元,完成4000米排污管道鋪設;自籌5元,完成村內供電線路改造。
二、加強環境整治,完善垃圾處理體系。
今年5月中旬,xx鎮順利展開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試點工作。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已實現了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理,農戶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 90%以上,工業垃圾處理率達100%,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較好地轉變了農村群眾的衛生觀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是廣大農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次歷史性革命。目前我們就碰到以下四個主要問題:
1、分撿不到位,垃圾量(不可降解)大;
2、垃圾降解速度慢;
3、管理機制不完善;
4、工資報酬落實不到位。
我們明年將繼續完善試點經驗,積極破解分揀場衛生、運作、標準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通過走市場化與公益化相結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注重實際效果,堅持長期運作,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及時推廣,創造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經驗,推動農村衛生綜合化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運作道路。
三、有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三強工程”。
20xx年秋季學期,全校共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1500人。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層次參差不齊,特別是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生活習慣較差的現狀與學校新教師日益增多尤其是新班主任所占比重較大的現實形成的矛盾日益凸顯;總的來看,我校學生遵守紀律,樂于助人,勤奮學習、積極向上。但是,面對學校新時期、新階段的任務要求,本學期政教處工作面臨新的嚴峻挑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群策群力,團結協作,進一步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開創學校政教工作新局面,為學校創建市級文明單位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里,政教處圍繞“比學趕超、創先爭優”活動,堅持以思想道德教育為主陣地,以養成教育為主線,以序列德育活動開展為載體,以人文素養引領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緊緊圍繞“三個服務”(服務學校發展大局,服務教學中心地位,服務學生成長進步)的基本宗旨,依據學校制定的發展規劃,培養高素質、高品位的小學生,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遵循青少年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堅持“早抓、細抓、實抓、長期抓、反復抓”,切實做好德育工作和常規管理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建設和諧文明的新型校園環境,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實現學校德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工作目標
將我校的學生教育成“思想正確、行為規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學習認真”的好學生。打造一支思想過硬、作風頑強、業務精湛、勇于奉獻、愛崗敬業的班主任隊伍。
具體工作思路是:
圍繞一個中心——“以服務教學為中心”,捉住兩個重點——“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強校園常規治理”,凸顯三個亮點——“主題班會特色化、學生主題活動多樣化、安全治理規范化”:
1、認真落實政教處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進一步增強全體人員的德育創新意識;
2、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
3、完善各項制度,創新班主任工作評價機制;
4、進一步推進班級文化建設,全力打造團結、奮進、活潑、具有濃厚學習氛圍和文化氛圍的優秀班集體;
5、重視和加強班主任的業務培訓,加快青年班主任的專業成長,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6、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利用好校園廣播、櫥窗、黑板報、等校園文化設施,積極發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
7、加強安全教育,著實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實現安全事故零紀錄;
8、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做好學困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9、加強法制教育,使學生從小知法、守法,教育學生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10、加強家校交流與互動,努力發揮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合教育功能。
四、工作措施
(一)基礎建設工作
1、加強隊伍建設
(1)重視德育的主體作用。在學校范圍內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促使大家能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將奉獻敬業精神落到細微處,有效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2)班主任隊伍建設。搭建班主任展示平臺,通過培訓、經驗介紹或反思不斷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促進教師們創建特色班級。
(3)中隊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引領者,一支思想、作風過硬的輔導員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強力支撐。做好每月主題隊會的思想教育活動。
2、班級管理
(1)健全班級制度,建設好班級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形成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使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加強,有利于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2)加強班隊干部隊伍建設,發揮班隊干部助手作用。健全班隊干部組織機構,明確班隊干部的主要職責與任務,班主任要對班內學生干部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各中隊以“規范+特色”的要求著力打造自身特色。各班要精心布置教室,美化教室,體現文化育人的特色,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定期更換室內專欄的內容。
(4)圍繞德育目標,要求學生在習慣上做到“八好”,既走好路、說好話、健好體、掃好地、上好課、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并將“八好”扎根于學生心中,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5)開好班隊活動課。班隊活動課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進行,每班進行一次成功的隊會匯報課,班會課重點對文明禮儀教育,學校常規培訓,嚴格按照每周安排開展班隊課,政教處將加大班隊課的監督與考評。
3、做好宣傳陣地建設
(1)做好日常宣傳陣地工作,加大宣傳優秀學生的力度,向全校師生宣傳優秀學生的優秀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
(2)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競賽”系列評比展示活動,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二)常規工作
1、加強養成教育,強化學生各方面良好習慣的養成
(1)加強行為規范學習,使“小學生一日常規”和“小學生守則”深深的扎根學生心中,規范言行。
(2)強化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少先隊大隊部的監督協管能力。繼續強化教師值日、紅領巾檢查崗制度,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路隊等情況進行量化評比,通過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監督,做到有檢查,有記錄。同時納入“先進班級”、“文明班級”考核,確保常規工作持之以恒、抓細、抓實。使全校形成班班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2、繼續強化和改進升旗儀式
(1)堅持每周一升旗制度,規范儀式的形式,體現出整齊性和嚴肅性,增加特殊紀念日的升旗儀式,主要是通過升旗儀式加強隊員對紀念日認識。
(2)讓“國旗下講話”內容與文明禮儀同步,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實際,自行編寫,靈活安排講話內容。
(三)文明禮儀代代傳
1、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為重點積極開展少先隊工作,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工作,要求在讀書中學習禮儀,認真上好禮儀教育主題班隊會
2、做到四個強化:
(1)“文明在我口中”:講文明用語,正確使用稱呼,不講臟話、粗話、見到老師和長輩要主動問好;
(2)“文明在我手中”: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潔(如不在教室、樓道、校園等公共場所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亂涂亂畫、亂抹、亂刻等)、愛護公共財物、節約水電、糧食等;
(3)“文明在我腳下”:要文明行走,不踐踏草坪;文明乘車,不打鬧守規矩;文明游園;文明用廁,愛護公共設施;
(4)“文明在我心中”: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感恩老師,善待每一個人。
(5)繼續開展誠信、廉潔教育活動。采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和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得到啟迪,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讓誠信意識和廉潔意識常駐師生心間。
(四)實施德育主題活動專題化,建立立體德育教育網絡
為使德育教育立體發展,在校內建立起三條德育育人線。第一條是教書育人線,由教導主任——教研組長——任課教師組成,做到授業中必須先傳道,教書先教做人,做計劃要有德育方案,寫教案要有德育目標,課堂教學要有德育內容,將德育工作有機地滲透到各班教學中去。第二條線是管理育人線,由政教主任——年級主任——班主任組成,分別負責學校、年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的制訂、落實和考核、總結。第三條線是服務育人線,由總務主任——后勤管理人員——職工組成,一切服務都有育人任務,形成德育工作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五)加強家校建設,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合力
1、完善各級家長委員會,規范、協調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工作,促進家校溝通、聯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2、開好家長會。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掌握科學教育子女的方法,幫助家長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織開展家長滿意度測評活動。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測評內容涵蓋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教師表現、安全保障、后勤服務等各個方面,推進家庭與學校之間緊密聯系,搭建家長與教師之間有效溝通的平臺。
4、充分利用“校信通”等平臺,加強家校溝通交流,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同步”、教師和家長教育達到“同心”,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家校聯系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強化安全管理措施,杜絕安全事故發生
1、認真學習貫徹省、市、區關于學校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把安全教育始終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通過校園廣播、班校會、宣傳欄,通過觀看安全教育影片,召開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安全講座舉辦安全演練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和防范能力。
2、定期搞好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1)繼續做好安全月報告工作。
(2)組織學生學習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和各種應急預案。
(3)加強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用水、用電、防盜等方面安全教育,防止火災、觸電、雷擊、溺水、中毒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4)發揮校警、門衛的職能作用,把一切的不安定,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5)定期開展校園安全疏散演練活動。
3、切實實行安全管理承包制和責任追究制。值日領導、值日教師要加強對校園、課間休息時間和課外活動的巡查,及時制止校園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若當天發生重大違規違紀行為或安全事故,違究當天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工作目標
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糧食面積70萬畝,總產2.4億公斤,蔬菜10萬畝,總產3.5億公斤,棉花面積20萬畝,總產4600萬公斤。以西部農業開發為著力點,加快林海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創建,年內全縣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5萬畝,其中王口、臺頭、梁頭、獨流、良王莊五個鄉鎮發展設施農業1萬畝,林下經濟0.5萬畝,建成一個占地50畝的休閑渡假農莊,不斷提升和擴大臺頭萬畝都市型農業示范園和林地立體循環農業示范園的產業水平和展示功能,帶動全縣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穩步提高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
二、突出兩個重點。一是重點抓好地質災害戶和居住在偏遠山區農戶的危房改造。二是重點抓好集中建設點建設。2019年全鄉的集中建房點定在村小車和圩鎮安置點。并力爭完善集中改造點的基礎配套設施。
1.非法生育難以控制
一是群眾生育意愿與現行生育政策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通過座談了解,計劃生育工作發展到現在,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一定變化,但“一個孩子嫌少、兩個孩子正好、生個男孩養老”的舊傳統生育觀念仍未徹底改變。據反映,農村中多數群眾仍希望生育2個及以上的孩子,而且有男孩。二是一男孩戶、雙女戶生育欲望強烈。
2.流動人口管理難度大
一部分育齡婦女外出嫌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手續麻煩、不好回函,便采取不與村打招呼、不辦證、不簽合同等方式私自外出。加之個別村干部經常性工作不到位,對流動人口的動態信息不能及時掌握,極易造成這部分人漏管。
3.社會撫養費征收難度大
一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即使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也無經濟執行能力。二是對“流動型”違法生育的處罰不好執行。這部分人常年在外逃避,找不到人,無法強制執行。由于社會撫養費的征繳渠道狹窄,征繳措施不夠嚴厲,給應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群眾留下了抗拒繳納的空間。
4.個別村干部責任心不強
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干部和育齡群眾對村民自治認識模糊,村級查訪服務、業務工作梳理、人口學校開課學習等經常性工作開展不正常。由于有的村計生專職人員責任心不強、保管不善,導致往年計生檔案流失。
二、原因分析
1.傳統舊生育觀念的影響
多數一男孩戶想要2個孩子,雙女戶想生男孩,如果管理措施稍一弱化,這部分人便想方設法超生,達到自己的生育目的。農村出現了達到法定婚齡不登記先生育、不登記先舉行婚禮、不夠法定婚齡違法生育的三種苗頭性問題,且呈蔓延趨勢。有的以外出打工為由,在流動中違法生育;有的通過冒名頂替進站,逃避管理違法生育;個別村干部包庇親屬違法生育。
2.少數村干部計劃生育工作主動性不強
通過調研了解,目前個別村干部普遍存在不想抓、不愿抓、不敢抓的思想,工作主動性不強。不想抓,是由于受村委會三年換屆的影響,個別村干部怕落選、丟位子。不愿抓,是由于世代均在一個村子里居住,撕不開情面,放不開手腳,怕得罪人,得罪一個超生戶,便得罪一個家族,怕形成世仇,對自己和后代不好。
3.節育措施落實不到位
一是觀望型,對落實長效避孕節育措施不積極,不主動,存在能拖就拖,實在拖不過去再落實也不遲的思想。二是對抗型,有違法生育動機,拒不落實長效避孕節育措施。三是流動型,有的已婚育齡婦女外出前查體有環,但外出后私自取環;有的常年在外打工的已婚育齡婦女,由于受現居住地長效避孕節育措施落實不嚴格的影響,落實難度較大。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大計劃生育宣傳力度
立足于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要充分利用人口學校開課學習、印發宣傳材料、粉刷固定標語、廣播喇叭定時宣傳和組裝宣傳車等形式,全面宣傳計劃生育“一法三規一條例”,營造濃厚的輿論聲勢。要大力加強鄉鎮、村婚育文化一條街建設,利用大、中型公益廣告牌和宣傳櫥窗,抓好輿論環境宣傳。同時,要與育齡群眾算好經濟對比賬,算好多生育一個孩子,撫育子女的成本,引導群眾自覺選擇少生優生。
2.強化管理措施
一是按照“一孩首選放環、二孩首選結扎”的原則,切實抓好已婚育齡婦女長效避孕節育措施的及時落實,筑牢控制違法生育的第一道防線。二是加大違法生育社會撫養費的征收。對經濟困難或有其他特殊情況的違法生育戶,可“一次征收,分次繳納”。對有錢不怕罰的違法生育戶,由計生部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依法查封其房屋,用以抵頂其社會撫養費。
3.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一是打擊“兩非”,加強對B超和流引產藥物的監管,發現違規違紀行為的,從嚴處理處罰。在全縣衛生醫療保健機構、個體診所開展一次B超配備的調查摸底活動,托清底子,并查驗B超購買、使用審批手續,對無批準手續的,予以沒收。二是要加強孕期隨訪服務,及時掌握持證、冊育齡婦女的孕情,杜絕正常懷孕情況下私自終止妊娠的行為。對持證私自終止妊娠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是二胎的堅決不再批準其生育。
搞好農村綠化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且對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善和優化社會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河南省汝南縣位于北緯32°39′~33°11′,東經114°4′~114°35′,地處淮河沖積平原區,隸屬于駐馬店市管轄。全縣南北長57 km,東西寬4 km,現轄17個鄉鎮,總面積1 475 km2,其中耕地面積7.6萬hm2,總人口78.9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63.91萬人。因鄉境位于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春暖秋涼、雨熱同期、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大陸性季風型亞濕潤氣候,氣候兼有南北之長,綠化物種豐富。筆者通過對河南省汝南縣農村綠化進行調查,發現汝南縣農村綠化工作存在問題,并針對今后的綠化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1汝南縣農村綠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汝南縣一向注重農村綠化工作,2004年底順利通過了河南省政府組織的平原綠化高級達標檢查驗收,2005年5月再次通過復驗。2006—2009年,用3年時間完成林業生態縣建設任務。造林綠化事業的快速發展,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在保障農業穩產高產、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按照全國、全省、全市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要求,依據可持續戰略理論,汝南縣以林業為主體的生態建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1群眾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
經過近年來的大力宣傳,多數群眾都認為開展農村綠化造林工作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惠民利民之舉,自覺參與栽植、管護的熱情較高,有力推動了農村綠化工作的實施。但仍有部分群眾受傳統思想觀念束縛,認為栽樹就是為了獲得木材,目前不再對木材具有依賴性,便滿足于現狀,對改善自身生活環境漠不關心。還有個別人對農村綠化認識不足,甚至錯誤認為搞農村綠化工作是給領導貼金,與自己不相干,參與積極性不高。
1.2資金投入缺乏有效保障
盡管這幾年政府對農村綠化資金投入逐年加大,綠化建設經費短缺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嚴重制約了農村綠化。由于目前汝南縣農村綠化資金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綠化投資資金主要依靠縣、鄉二級政府投入。而汝南縣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綠化建設、養護經費匱乏,“等、靠、要”思想仍然普遍存在。
1.3綠化樹種相對單一,景觀效果差
農村環境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環境,也是最有利于實現綠化植物可持續發展的地方??墒窃谌昴峡h農村很難見到比較完善的綠化生態系統,不論是農田林網、綠色通道還是村莊綠化幾乎是清一色的楊樹,造成了物種單一,景觀效果差,抗逆性差,引發林木病蟲害大面積發生的危險系數增加,不利于物種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任何一種生物都與其他物種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保持生物的多樣性才能構成該地區完整健康的生態系統,才能更好地發揮出綠化的生態功能,營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創造出優美的環境。
1.4農村綠化與農民增收結合不夠緊密
農村綠化的內容主要有農田林網、綠色通道、圍村林建設,村內四旁、庭院綠化等。目前汝南縣農田林網、綠色通道、圍村林建設往往統一規劃實施;村內四旁、庭院綠化采取自主、自愿栽植的綠化方式,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由群眾根據喜好自行選擇樹種、花卉進行綠化,未專門列入農村綠化規劃的總體規劃,無統一標準、要求。群眾主要還是沿襲傳統習慣,隨便種植一些易栽易管的鄉土樹木,沒有充分利用土地空間進行合理開發,未把綠化與增收有機結合起來。
1.5綠化后期管理不到位
農村植樹造林,往往只注重植樹的數量和綠化面積,缺乏相應管護機制,認為栽上樹就算萬事大吉了,養護管理工作不到位,人畜破壞及病蟲危害較多,造成樹木缺株斷帶,成活率低,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陷入年年栽樹、年年不見樹的怪圈。
2對策
2.1加強宣傳,更新觀念
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經常性地進行廣泛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農村綠化的意義,切實感受到農村綠化給自己帶來的利益,認識到農村綠化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從而有效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提高全民綠化積極性。形成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讓植樹造林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1]。
2.2加大投資,拓寬渠道
堅持政府和企業、社會并重的原則,在農村綠化方面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投資為輔,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各級政府要把農村綠化建設投資納入財政預算,予以優先安排。積極探索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綠化建設的路子,建立健全適合各種所有制林業發展的管理辦法,營造各種所有制、各類投資主體公平競爭的林業發展環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2]。
2.3調整樹種結構
目前,汝南縣楊樹栽植面積較大,其種植比例超過84%以上(標準比例為70%)。各鄉鎮要抓緊調整樹種結構,以縣鄉公路、鄉村公路和村莊綠化為重點,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種植綠化樹種和花草,適當栽植以楸樹、楝樹、刺槐、椿樹等鄉土樹種[3],注意物種多樣化,讓楊樹品種比例降至標準比例以下。積極宣傳立體綠化概念,充分利用土地空間,創造出更大的綠量。綠化中做到喬、灌、草合理搭配,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從而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實現物種的可持續發展[4]。
2.4農村綠化兼顧經濟效益
農村綠化以創造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但在改善生態、美化鄉村家園的同時,還要注重綠化的經濟效益,讓綠化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要結合農村的自然條件,將綠化與農林經濟發展相結合,實施多種經營,積極引導建設花卉苗木、經濟林果基地,讓綠化不但可以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還可以形成濃郁的地域文化與特色,有效提升鄉村的品質與魅力,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休閑度假,增加農民收入。
2.5健全機制,加強管護
植綠是基礎,護綠是關鍵。要搞好農村綠化,必須有鄉、村二級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參與,建立有效的管護機制,分清主體責任,確保綠化效果。一是加強苗木管護。各鄉村成立護林領導小組,把綠化美化栽植的樹木花草明確到戶、落實到人,搞好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護工作,并簽訂責任狀,一村一本賬,一戶一個卡,實行動態管理。二是建立獎勵機制。對鄉鎮、村委和農戶制定考評獎勵辦法,做到獎罰分明,激勵先進,鞭策后進,促進農村生態綠化工作全面開展。綠化的養護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加強綠化管理,提高群眾愛護樹木、保護樹木的意識,是保障農村綠化成果的長效措施。
3參考文獻
[1] 胡海彬,江梅,尚小青.淺談如何進行新農村綠化[J].河南農業,2010(1):33.
關鍵詞:農機化技術;現代化農業;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48
近幾年來說,農機化推廣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農機化推廣工作的開展,因此,積極對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勢在必行。
1 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不具備專業的推廣人員
在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中,推廣人員的推廣意識較為薄弱,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不能準確掌握相應的知識。推廣過程中,相應的推廣工作人員年齡較大,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導致推廣力量較為薄弱,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存在嚴重的分離現象,嚴重影響了推廣工作的開展。同時,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部門一般都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技術推廣人員的待遇不能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從而導致技術推廣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不積極,嚴重影響了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1.2 農機結構不合理
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農機產品也逐漸增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機械,這就使得農機的應用范圍較窄。嚴重影響了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2 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質量的措施分析
2.1 加強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宣傳
在推廣過程中,積極的做好選宣傳工作也是農機推廣工作的構成部分,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加強對廣播電視、報紙等方式的利用,加大對農機化的宣傳,使得人民群眾能夠及時的了解農機化的新技術以及重要性,保證人民群眾可以從心里接受推廣工作,提高農機推廣工作的質量。另外,還要積極開展農機知識培訓班,講述一些先進的技術,開通農機咨詢熱線,及時的解決農機中遇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
2.2 扶植農機合作組織
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所謂的農機合作組織主要指的是農民自發組織。該組織的知識結構以及社會背景都基本相同,同時農機合作組織也都了解農民的實際情況,通過農機合作組織進行農機推廣,可以讓農民更容易接受新技術。
2.3 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
在實際的農機推廣過程中,積極提高工作的人員的專業知識也是提高工作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對農機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推廣技能培訓課,及時的更新相應的知識,幫助工作人員掌握新知識,除了對專業知識進行培養以外,還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農機操作以及農機維護、保養工作的培訓。只有自身具備專業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對農民進行指導。
2.4 加強資金投入
在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開展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基層農機化部門就難以開展相應的農機推廣工作,因此,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加強對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支持,加強資金投入,明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讓各級政府部門可以深入了解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現狀。另外,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將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納入到經濟發展規劃中,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制定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保證各項資金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2.5 積極對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方式進行改進
在實際的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工作中,傳統的推廣方法較為單一,嚴重影響了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地開展。因此,在實際的農機化技術的推廣過程中, 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的對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方式進行改進,例如:可以對一些推廣工作見效快、投資少且有顯著綜合效益的農機化技術進行優先推廣。在推廣過程中,工作人員還應該積極對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進行綜合分析,將一些優秀的技術推廣到基層,擴大服務的領域,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幫助農民解決實際難題,促進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3 總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2-0257-01
經濟的不斷發展帶來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不難發現,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卻較為落后,這就給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提出了必要的要求。如果農村沒有較高的群眾文化水平,勢必會影響到農民的素質,進而影響到整個農村的發展與建設。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
(一)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認識不深,人員素質不高
首先,思想認識不夠深刻。農民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農民的參與度不高,參與熱情不夠。農民更多的是將關注點放在自己家庭的經濟建設上,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不理解,不關心,不實踐。其次,負責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官員能力不夠,素質不強,不能很好的組織農民參與到該項工作中,并且缺乏專業的群眾文化教育的工作人員,導致整個教育班子十分松散,水平不高。
(二)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幫扶力度不夠,資金來源不足
許多地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政府對該項工作的幫扶力度不夠,投入的資金不夠充足。 有時即使做好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規劃工作,在實際中也未能按照計劃進行。另外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需要上級政府層層撥款,無論是數量上,還是時效上都大打折扣,也給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三)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投入的基礎設施不夠充分
據調研發現,目前在農村中,關于群眾文化工作所投入的基礎設施寥寥無幾,一方面場地不夠,另一方面設施的提供也不夠完備。有的地方即使規劃好了文化建設所用的場所,也未能真正投入使用來發揮作用。另外,農村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都普遍偏低,導致其文化活動單一乏味,不能很好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二、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原則
(一)針對性
文化工作應針對當地特色、人文氣息展開,在工作前深入調查,了解當地是否存在具有特色的文化傳承,讓健康文化發揚光大。另外,也可以根據當地特色,認識到當地群眾在愛好、性格、性別比例以及文化素養等方面的特異性,讓群眾文化工作具有特色性,在提升群眾參與性的基礎上促進文化工作的進程。
(二)基層性
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其文化工作不應僅針對部分村民或是某一地區,應具有大眾性、基層性。在工作過程中,應認識到文化工作的基本目標,將工作點設置為深入基層的位置,例如學校操場、繁華街道、鄉村政府等。選取這類型偏向前沿的機構更易拉近與群眾之間距離,促進文化的吸收。
(三) 細微性
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要認真嚴謹,細微不至,注意了解農民群眾的所思所想,隨時掌握其思想動態,把握好每一個細節之處。同時還應該注意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是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所以要注意發揮好其社會效益。
三、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農民對群眾文化工作的認識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就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它不僅能夠豐富農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夠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為了更好的強化農民對群眾文化工作的認識深度,可以考慮新建一些鄉鎮文化站或者文化室等等,來幫助農民陶冶情操,提升修養。同時負責該項工作的領導也應該有規劃、有目標的進行文化建設,將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考核納入全年的工作考核之中,努力的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建設氛圍。
(二)加大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幫扶力度
要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充足的活動經費。所以各級政府應該對農村群眾文化的支持經費進行重新的考量,適當增加費用。同時還要開展各項活動,積極鼓勵企業和個人來出資幫扶,只有擴寬資金的來源渠道,才能流入更多的資金來支持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三)完善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投入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那么也是寸步難行。雖然在有些村莊已經建設起了文化大院、健身廣場等等設施,但是縱觀全國,供給遠遠小于需求,在有些較為偏遠的村莊,甚至根本就沒有基礎設施。所以,應該將文化大院的建設提上日程,不僅要完善一些硬件設施,例如加大紙質書籍的投入,或者提供文藝活動必須的器材(如服裝、音響等等)。同時還應該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另外,健身廣場的建設也應該逐步的推廣,給農民提供一些基本的健身器材,豐富農民閑暇時光娛樂的場所。
(四)健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相關制度
一方面,要健全人才選拔制度。實行聘用制度,在人才的選拔中要重公平,重實力。同時在工作的考核中,要按崗定酬,根據自身的業績與貢獻給予一定的獎勵,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還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不僅要培養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還要提升其文化修養。適時的給員工安排一些進修、培訓、調研的機會,讓工作人員去學習和充電,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的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隊伍,進而更好的為建設對農村群眾文化而服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不僅要提升硬實力,也要進一步的提升軟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文化建設的工作、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仁德.關于做好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3,04:12.
群眾文化建設是提升農村群眾文化素養的保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積極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問題,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
一、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簡陋
由于農村發展起步晚,經濟社會文化整體的發展水平不高,許多地區設置的文化場所(如文化站,文化大院、博物館等)場地小、環境差、設施單一、設備陳舊,管理條件和使用條件差,對國家政策和時事動態的傳播不及時,阻礙了群眾對文化的獲取和精神需求的滿足。
(二)農民思想落后,參與度低
在很多農村地區,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深入人心,導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對新時期科學的精神信仰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沒有正確、清楚的認識,觀念落后,對開展的文化活動持消極、抵觸的態度。
(三)文化建設中資金不足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但基于農村文化建設起步晚、基礎薄弱這一根本原因,并沒有達到相應的發展效果。其次,與教育、科研等其他領域相比,國家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投資明顯偏低,基礎設施無法得到相應的保障,文化活動難以開展,導致農村文化“荒漠化”現象嚴重。
(四)基層領導班子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不作為
缺乏科學的指導和教育,部分農村干部將發展重點放在農村經濟建設上,對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低,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管理模式單一、宣傳不徹底、落實不到位,很難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導致文化建停滯不前。
二、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資金投入,開展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提高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
資金是保障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基礎。國家和政府要立足我國農村文化發展現狀,給予政策的鼓勵和資金的支持。其次,國家從政策上支持和鼓勵企業或社會組織對農村文化建設進行投資,從而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服務體系。如:思想道德教育、農業推廣教育、科普教育、社會風氣教育、鄉村旅游等,提高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加快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步伐。
(二)加強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
完善的基礎服務硬件設施是農村文化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A設施的設置,要在立足農村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統籌群眾意見,滿足群眾最基本、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如:鄉村文化站、圖書室、電子閱覽室、運動健身場所等的設立。
(三)提高農村文化建設隊伍的素質
1、加強人才建設
在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工作人員往往不注重活動成果,未從農村群眾的基本需求出發,只注重形式、場面和數量,空喊口號、弄虛作假,資源浪費的同時造成人民群眾文化的缺失和文化教育機會的錯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開展中,我們的基層文化工作人員要正確解讀國家政策,遵守政策法規,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轉變服務意識,將各項文化發展措施切實落實到工作中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做人民的好公仆。
2、加強基層領導的思想教育,建立一支“為人民服務的”領導隊伍
黨的工作宗旨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農村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的干部隊伍要純潔思想,想群眾所想,謀群眾所思,傾聽群眾的心聲,了解群眾切實所需,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才能提供群眾需要的、喜歡的文化活動,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滿足其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新農村建設加磚添瓦。
(四)建立健全領導監督機制,建立明主、公平、文明的群眾文化發展體制
我國農村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在各項活動的開展中,缺乏科學、合理、有效的法規條例和健全的監督機構,這也是造成農村群眾文化發展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完善落實農村文化建設的管理考核制度,才能讓基層干部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文化的洗禮,提高精神層次的認知,從而保障文化建設的穩步前進。
結語:
我國的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推進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但受農村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和國家政策的影響,我國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和困難,這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黨和政府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