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4:55: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任職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士官任職教育的認知
士官任職教育是指在一定學歷基礎之上,為了適應士官任期滿或擬任職更高級士官而進行的崗位任職教育。解決的是擔任崗位任職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士官任職教育培養適應未來大規模戰爭需要的,以軍隊信息化建設和未來信息化戰爭為基準點的,懂技術、善操作、會管理、能組訓的德智軍體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2.士官任職教育的目標定位
(1)過硬的思想政治素養
熟悉基本原理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合格軍人的政治行為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正確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品質;具備做所屬人員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基本素質;具有堅定和穩定的政治立場;形成遵紀守法、獻身國防、愛崗敬業、團結合作、忠實職責的政治素質。
(2)夠用的軍事基本素養
掌握必需的軍事共同知識、軍事管理基礎知識,以及必備的軍事理論知識、軍事基本技能、軍事體育技能;掌握夠用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和知識;了解相關的軍事科學技術知識、武器裝備發展概況和相關的科學技術動態;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表達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及信息技術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文化素養、信息素養和基層管理素養。
(3)嫻熟的任職崗位素養
在本崗位(專業)上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熟練的專業裝備操作使用維護能力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以及組訓施教能力、管理帶兵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形成適應本崗位(專業)工作的素養。
3.士官任職教育的特點
(1)培養模式多層次性、學制多樣性
隨著士官制度的改革,為了落實“不訓不提”的原則,今后晉升短訓將作為士官院校一個重要的教育任務出現。必須轉變單一培養模式,形成多層次培養模式,以適應士官不同任職層次需求,彌補一次性培訓專業口徑窄、專業理論不扎實、知識超前性差等不足。
(2)崗位(或職業)指向性
士官任職教育著眼崗位(或職業)所需知識與技能,直接面向或滿足第一任職需要或職級晉升需要,必須以部隊需求為導向,確定培養目標、配置課程結構、設置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項目等。
(3)教育內容方式的時效性
任職教育的優勢在于教育轉型快、產生教學效益快、適應部隊武器裝備快等。士官任職教育培養的士官人才可以及時有效地在部隊發揮效益,其知識、能力及素質能盡快地發揮作用。為此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強調時效性。
(4)知識技能的實用性
士官任職教育著力解決崗位任職能力,構建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知識結構等人才培養方案要素時,必須以任職崗位能力必需的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做到崗位需要什么就講什么,需要什么程度就講到什么程度。
(5)與國民教育的銜接性
士官任職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國民教育基礎之上的,同時又與社會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當然,士官任職教育也必須考慮或服務于現代戰爭及軍隊建設發展實際、學員素質全面發展實際,這是士官任職教育的立足點和落腳點。為此我們在設計課程及知識點時既要考慮認知基礎,又要考慮崗位需求。
二、士官任職教育面臨困境
1.任職崗位牽引作用不夠
士官經過院校教育2~3年后,得到大專或中專文憑,甚至本科。從多年部隊使用情況看,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士官,不足一半。由于畢業后不能從事專業工作或來校畢業后就未想從事所學專業,不能把崗位當作職業,進而不能把職業當謀生手段,造成在校學員學習無興趣,主動學習動力不足。
2.任職技能嫻熟度不夠
在校學員2年的時間,所學內容比較多。在校總計學時1500左右,有的課程時間總部有規定不能突破或時間不足,大部分專業基礎及專業課學時數只有不足700學時,這種情況下只能完成專業理論教學和專業技能基本訓練,要想熟練專業技能將是不現實的。因此,面臨任職技能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
3.教育資源數量質量不夠
士官任職教育對教育資源依賴性較高,要做到“講、演、練”或“教、學、做”一體化,必須加大各種教育資源建設、開發力度。同時,增加資源數量和質量,尤其新型武器裝備、昂貴武器裝備等更是不可能為院校及時配發。只有做到學習環境與任職環境一致,才能做到學習內容與任職內容一致,熟練士官任職專業知識、錘煉士官任職崗位技能。因此面臨教育資源數量質量不夠的問題。
4.教員隊伍來源單一
士官院校教員應該專業知識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然而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教員從院校走向院校,沒有部隊任職經歷,更沒有在部隊技術崗位工作經歷。因此造成雖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武器裝備操作使用不熟悉,限制了教學水平的發揮,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了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士官院校教員必須是“雙師型”教員,做到理論教學熟練、專業技能嫻熟。因此,面臨著教員隊伍來源單一問題。
三、士官任職教育對策
1.嚴格學籍管理,做到訓用一致,發揮學員學習主體性地位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是最根本、最活躍的因素,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內因。只有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院校教育才能充滿生機活力,人才培養才有質量保證。學員學習動力不足,是任職教育長期以來始終沒有解決好的傾向性問題。
2.提高教員隊伍素質,增強教學質量,發揮教員教學主導作用
教員隊伍素質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改變教員來源單一的狀況,提高部隊兼職教官比例或部隊選調教員比例,達到50%以上。同時保證每年20%院校教員與部隊相應崗位交流。做到教員熟悉部隊、熟悉武器裝備,提高院校教學內容與部隊武器裝備針對性、一致性。
3.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院校與部隊共育人才
一、外軍院校任職教育的主要特點
外軍院校的任職教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而且特色鮮明的教育體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培訓層次銜接緊密、任務分工明確。
美軍規定:滿三年中尉,需進修2—4個月;服役4—7年預提上尉,需培訓6—10個月;服役11年以上少校、l2年中校,需到軍事學院高級班學習l0個月;由生長軍官晉升到將官,至少經過8年培訓。實際上,外國軍官的任職教育已經基本達到了一職一訓、一崗一訓、一級一訓的要求。
(二)課程設置體現針對性和實踐性。
外軍任職教育院校的課程設置具有層次多、時間短、針對性強的特點,強調“用什么學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
以初級任職院校為例,外軍擔負初級任職教育的院校數量最多,一般是按兵種區分。各國初級任職教育院校的任務是對新任命的軍官進行擔任排級職務的兵種專業技術訓練;對在職的中、上尉軍官和少數軍官進行晉升連級職務前的進修和專業技術提高訓練。訓練內容大致可分為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班、排、連級分隊戰術;作戰指揮與管理;訓練組織三大類。開設的課程一般有本兵種的作戰理論和技術、武器裝備的使用與維修保養、班排連級戰術與作戰指揮、單個人員與小分隊的領導、管理與訓練組織。
(三)教官選拔交流制度健全。
從世界軍事強國軍事院校教員隊伍的構成來看,除部分從事基礎理論教學的專職教員外,大多是高、中級指揮軍官輪流到院校擔任教官,并已形成制度,其中不少外軍還把院校工作經歷作為高級指揮軍官必備的任職資格。諸如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軍隊,都把實行教官制作為加強軍事院校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長期堅持,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官制度,對教官來源、執教時間、職責任務、安排使用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并以政策制度形式固化下來。
二、外軍院校任職教育對我軍任職教育的啟示和對策
(一)著眼崗位需求,科學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衡量任職教育教學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就是院校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勝任本職工作。外軍院校根據現代戰爭的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軍事人才培養目標的做法值得借鑒。合理確定我軍任職教育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崗位需求分析,明確受教育者未來任職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時,要確認受教育者現在的狀況與所任職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這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渠道來實現:一是以總部下發的各種文件為依據;二是以訓練大綱為基本牽引;三是通過到部隊調研,摸清部隊對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畢業學員的主要優勢和不足等,把部隊的情況搞清楚,把崗位需求分析透徹,使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建立在科學的客觀依據之上。
(二)根據教學需要,完善院校教官與部隊干部雙向交流制度。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院校教官與部隊干部雙向交流的制度,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代職和交流有法可依;二是要拓寬代職和交流的范圍。代職人員不僅局限于青年教員,還應擴大到中高職教員。三是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代職和交流形式。在代職人員的選擇上,按計劃每批次安排的代職教員要有不同年齡層次和職務等級;代職的形式不僅要有短期的代職鍛煉,還要有長期的崗位任職。
(三)突出實踐環節,構建適應任職教育需要的課程體系。
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對高素質人才成長的重要作用,針對培養對象的層次特點,圍繞培養學員實踐能力,大力突出實踐性教學,構建適應任職教育需要的課程體系。
1.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不能片面追求全面、系統、高深,應根據教學的需要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優化,著眼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適時增加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訓法等內容,保持實踐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同時,要建立與主干課程相配套的實踐課程,設立多層次內容的綜合技能性實踐;增加應用性較強的實踐,不斷提高學員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
2.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細化實踐項目、實踐過程和實踐標準,突出基本技能訓練,充分體現學員操作技能培養的特色。
3.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課教學比例。
要克服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思想,形成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同步展開、分別實施、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要增大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使學員有更多時間、更多機會進行實踐鍛煉;要克服實踐課建設中的“小而全”思想,根據專業需要,按學科專業集約化、教學和科研并重的原則,使實踐課建設向綜合化、規模化發展,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建設,提高實踐設備器材的利用率。
軍事任職教育實現了培訓與使用的有機結合,符合軍事人才成才成長的客觀規律,因此,這種教育制度為各發達國家軍隊所普遍采用。從目前世界發達國家軍隊的情況看,大部分軍官的學歷教育在軍隊院校或地方高校完成后,都要再進入軍隊院校進行崗位任職培訓。美軍的新軍官授銜后,每一次新任職都是與院校教育交替進行的,他們從尉官到將官分為八個階段,每晉升一次職務都要經過院校的相應培訓。培訓時間一般都比較短,長的不足一年,短的只有幾周,做到“先訓后晉,晉訓結合,不訓不晉”,并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據有關資料統計,美軍一個生長軍官要晉升到將軍軍銜,至少要經過八年的軍事院校培訓,占整個服役期的1/4時間左右。俄軍制訂的《2010年前俄聯邦軍事教育體系改革綱要》中也強調,必須提高軍官職業教育的質量,使他們的職業訓練水平達到軍事職業活動和職業教育法規性文件的要求。
一、外軍任職教育的特點
外軍院校的任職教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而且特色鮮明的教育體系。他們實行逐級強化專業教育,使院校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不同崗位任職的需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培養目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培養目標是一所院校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世界各國軍校都根據軍隊建設和戰爭的需要,來確定任職教育的目標,并且根據現代戰爭的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軍事人才的培養目標,以適應其崗位任職的需要。美軍軍官職務的每一次變動,軍銜的每一級晉升,不僅要求相應的資歷、經驗、功績,而且必須接受規定的任職培訓。一般說來,軍官要經過初、中、高三級院校的培訓并完成規定課程才有晉升為高級軍官的機會。
(二)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性
外軍的任職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既要提高其理論素養,更要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外軍院校非常重視對軍官作戰指揮能力的培養,堅持以未來作戰需求牽引軍事人才培養。此外,各國軍事院校還非常重視運用在一定崗位履行職責的形式,搞好實習和代職。俄軍院校強調,學員在校學習期間要定期到部隊實習,以便熟悉部隊生活、武器和技術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了解部隊訓練與教育的組織方法以及保持戰斗準備的措施,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部隊實際,同時通過實際鍛煉豐富和更新理論知識。
(三)教育技術手段具有先進性
外軍院校認為,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學員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外軍在教學中廣泛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軍事教育領域。當前,美軍院校不斷改進教學設備,把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教育教學領域,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如通過普及和使用電子計算機、閉路電視、電影、廣播、通信衛星等進行教學。俄軍高等軍官進修學院設有各種兵器、器材專修室,活動模型,駕駛與射擊練習器,可保障學員掌握兵器知識,學習武器和器材的使用。如指揮與通信專修室配備有可溝通師、團、營三級通信的全套有線和無線通信器材以及與顯示屏幕相聯通的指揮工作位置,學員在這里可練習組織戰斗與指揮。通過練習,使其進一步熟悉訓練內容,為以后的任職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外軍院校任職教育對我軍的啟示
外軍院校任職教育的這些特點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在我軍院校體制調整與任務轉變的過程中,認真探討和研究任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同時有選擇地借鑒外軍院校任職教育的情況與有益經驗,特別是這些特點在體現與蘊含著的各國軍事教育所共有的內在規律,對我國軍事院校的改革和軍事教育理論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參考作用。
(一)要根據崗位任職需要,科學設計好人才培養方案
外軍院校根據現代戰爭的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軍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做法值得借鑒。由于我軍的任職教育相對于學歷教育來說學制比較短,培訓任務相對集中,要按照“晉訓一致、不訓不晉”的要求,確立好初級任職培訓、中級任職培訓、高級任職培訓等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培訓學員在不同學習階段學到崗位任職所需要的知識,提高任職能力,防止前后培訓雷同、中高級培訓低水平重復。
(二)要注重學以致用,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
外軍的任職教育重在提高實際能力,突出實踐環節。我軍的任職教育也要強調以實踐為基礎消化理論、以操作為中介發展能力、以服務部隊為宗旨促進軍官職業道德的形成。必須增大專業操作和科學實驗的比重,加強模擬和實際崗位鍛煉,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增強實踐性。在教學內容方面,要以軍事斗爭、部隊建設、武器裝備更新、本職崗位急需的教育內容為重點,科學地進行課程設置,突出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同時注重復合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軟實力”(soft power)是相對于“硬實力”(hard power)而言的。冷戰結束后,美國學者約瑟夫?奈針對風行一時的美國“衰落論”而最早提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力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間接的使用力量的方法,即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政治價值觀、民族凝聚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對于任職教育軍校來說,其硬實力主要是為適應任職教育改革與建設需要的教學樓舍、設備設施等硬件環境,而軟實力則是軍校整體精神風貌,是軍校的價值理念和內在品質,是軍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辦學理念、政策制度、機構體制、校園環境、教研隊伍等軟件環境上。可以說,硬實力支撐著軍校教學能力,軟實力折射出軍校的發展潛力,它們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當前,軍校硬實力得到了普遍提升,但軟實力卻成為制約軍校建設與教育改革創新的瓶頸,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從戰略高度關注軟實力培育問題,大力加強軍校辦學理念、教育環境、體制機制、教員隊伍等方面的建設,打造軍校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以全面提高任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增強軍校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更新觀念,廓清認識,切實打牢任職教育軍校改革的思想基礎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辦學理念是軍校教育的靈魂,也是一所軍校可持續發展的靈魂。軍校任職教育不僅有別于傳統的學歷教育模式,更重要的還在于教育觀念的創新。重點確立三種新的教育觀念:一是任職教育觀。任職教育觀具有很強的價值導向作用,崗位教育的明確指向性要求軍校必須確立緊扣學員崗位任職和戰時需求抓好教學,全面提高學員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如,針對地方大學生、國防生和4+1學員的實際情況,要加大初級任職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中高級在職干部則重在謀劃部隊建設和指揮信息化戰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二是實踐教育觀。任職教育的專業性和任職崗位的實踐性,要求軍校必須充分發揚學員的主體性地位,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和環節,切實提高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三是創新教育觀。任職教育是一種創新能力培養,而學員創新能力的高低關系著任職教育的成敗。通過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和啟發式、研討式的授課方式,積極開展創新性教學改革,是創新教育觀的根本內在要求。可見,任職教育軍校改革的首要步驟就是在教育觀上與時俱進的大解放、大創新。
二、理順思路,準確定位,科學規劃任職教育軍校的發展戰略
戰略規劃是指任職教育軍校面向未來的長期發展部署和遠景安排。辦學定位則要求任職教育軍校必須緊貼中國特色軍革、軍事斗爭準備和履行軍隊新的歷史使命的實際需要,面向未來、面向戰場、面向訓練場,堅持教為戰、學為戰、練為戰,努力培養綜合性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根據辦學定位軍校進行戰略規劃時,需處理好與軍校軟實力密切相關的幾種關系:一是處理好核心優勢與比較優勢的關系。核心優勢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它是相對而言的,是一種比較優勢。二是處理好發展核心競爭力與解決瓶頸問題的關系。軍校軟實力如同一個裝水的“木桶”,涉及到制度、人才、文化等方方面面,只要有一項或幾項是致命的“短板”或漏洞,就會成為制約軍校軟實力的瓶頸。三是處理好歷史優勢與現實困難的關系。一些軍校在以往學歷教育時期取得很多經驗、形成了某些優勢,但卻很難適應任職教育的新形勢、新需要,難以發揮軍校軟實力的競爭潛力,這就要求把歷史優勢變成現實的優勢,以適應任職教育的需要。四是處理好內涵式發展與外延式發展的關系。目前,許多軍校在硬件設施、規模數量等外延方面發展較快,但在質量效益與創新能力等內涵方面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相比卻明顯落后。因此,發展軍校軟實力,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已成為軍隊任職教育軍校的共識。
三、突出特色,重視效益,大力推進任職教育軍校的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體現著軍校科研水平、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裝備設施等綜合實力;特色辦學是軍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軍校的獨特風貌,是軍校的個性和比較優勢,是軍校軟實力的核心內容。任職教育軍校相對于學歷教育軍校一般規模較小,只有更加突出鮮明特色,才能樹立獨特而良好的軍校形象,才能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多次排在世界大學前三名,但其規模都不大,普林斯頓大學不過6000多名學生,加州理工學院在校學生長期保持在2000人左右,但有許多學科研究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再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很多軍校規模并不大,學科門類也相對比較單一,辦學層次只有軍官任職教育而沒有研究生教育,但卻不影響它們成為世界著名軍校。我國的任職教育軍校大多數是單科性專業指揮軍校,辦學規模和學科門類都不能與很多地方大學相比,這是由每所軍校特定的培訓任務決定的。因此,確定軍校的辦學定位,必須十分珍借自身在人才培養、學科設置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揚長避短,集中精力財力物力,建設具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的軍隊“名校”。
四、優化結構,凝聚英才,不斷加強任職教育軍校的隊伍建設
人才是培育和提升軍校軟實力的最終關鍵性因素。一所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就是因為它擁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和教學名師。同樣,任職教育軍校要提高軟實力,就必須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一要加強軍校教員與部隊干部之間的交流機制。這是由于軍校教員長期脫離部隊實際導致課程內容脫離部隊需要與任職教育需要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為此,建立配套法規和長效機制,積極選調部隊干部充實教員隊伍,定期組織教員到部隊代職鍛煉,就成為必然的選擇。二要調整教員隊伍培養的機制。這是由中青年教員學歷較高與任職教育需要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學能力偏低的矛盾決定的。為此,要充分利用軍內外教育資源,建立中青年教員進修培訓機制和相應基地。三要改革教員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機制。這是由于高學歷中青年教員理論學術水平較高與實踐應用能力較弱之間的矛盾決定的。為此,要轉變評審用人機制,引導教員向高級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四要建立開放辦學機制。這是由任職教育軍校編制體制、學科門類與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所決定的。所以,要依托軍內教學資源,走專職教員與兼職教員相結合的路子,廣泛從部隊、機關、兄弟軍校聘請專家教授承擔相關教學任務,以彌補任職教育教員數量和質量的不足。
五、挖掘底蘊,著眼未來,積極構建任職教育軍校的文化精神
文化人類學認為:“真正把人聯系起來的是他們的文化,亦即他們共同具有的觀念和標準”,也就是說,人類的行為是由文化決定的,作為個體的人是文化實踐的生成物。而軍校精神既是軍校特有的文化傳統的積淀,也是軍校辦學方向、學術氛圍、學術水平、管理水平、教風學風等的綜合體現,更是促進軍校學員全面發展和提高“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能力的強大精神支柱。具體說來,新世紀新階段的軍校精神應著重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原則。軍校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青年學員的綜合潛質和個性才能,促進其自由而全面發展。第二,培育“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祖國,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強化青年學員“全面發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第三,倡導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軍校青年學員要不辱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就必然要具有理想主義的獻身精神,樹立追求卓越和自我超越的信心,堅定報效祖國、服務軍隊而勇往直前的信念。第四,發揚科學、民主的理性精神。科學精神可為軍校發展營造一個崇尚理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精神氛圍,民主精神則為科學精神和科技發展、為人的創造行為提供一個自由和寬容的環境。第五,確立團結、求實、創新的組織信念。團結是力量,求實是根本,創新是宗旨,這三者是軍校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實現自身全面發展和履行新使命的重要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 劉德斌.“軟權力”說的由來與發展[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4):55-56.
士官任職教育既然是為適應崗位職務而進行的專業培訓,目的在于使士官學員掌握和具備與特定的軍事工作崗位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確定任職教育理念時應將學員的崗位任職需要作為教育的根本,要圍繞這一根本來研究它的特點。重要突出任職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創新性和綜合性。要根據士官學員的崗位任職需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教授那些部隊建設和作戰急需的、在實踐中管用的知識技能,以適應學員第一崗位任職需要。要強調實踐應用,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解決崗位任職所需要具備的技術、素質、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一味地按老套路生搬硬套,要根據戰爭理論、裝備、體制等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地創新課程內容,使其始終處于前沿狀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按照理論以打基礎為準,技能以熟練為目的,達到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按照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促進士官任職教育的改革與轉型。
二、士官任職教育改革的重點,在于教員隊伍素質的提高
教員隊伍在士官學校建設、改革、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任何學校其中心都是教學,而教員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本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優劣。因此,適應士官任職教育的新要求,必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士官教育教員隊伍。
(一)教員素質的提高首先在于轉變教育觀念
任職教育的對象雖然仍是士官,但其本身的層次畢竟不同于學歷教育士官學員,隨著教學對象的轉變,部分教員認為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沒有什么大的不同,只不過是在校時短了,所以,存在應付心理,教學內容、手段、方法等與以往沒什么不同。這是對任職教育的一種錯誤觀念,要知道士官教育是我軍推進中國特色軍革的重要舉措,隨著世界新軍革的進一步推進,對士官人才隊伍的要求也與時俱進,標準更高,要求更嚴。新軍革促使現代戰爭樣式更加多樣、武器裝備性能逐步提高,后勤保障任務更加艱巨,所以對士官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必須不斷學習信息化戰爭的特點,著眼戰爭樣式和軍事環境的
變化,提高教學水平,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了解士官學員的真實需求,滿足士官成才的需要。通過任職教育這項重要舉措,解決人才短缺與現實急需之間的矛盾,為我軍的士官教育適應新軍革,適應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做出新貢獻。
(二)教員素質提高的本質是不斷更新知識結構
士官任職教育的特點之一是實踐性,因此教員必須將實踐作為檢驗自己知識結構是否過時的重要依據,要通過代職、調研等形式與部隊保持密切聯系,學校要多創造機會讓教員參加部隊訓練、演習等重大活動,走出去,廣泛取得第一手材料和經驗,解決教學與部隊實際脫節的突出問題。要通過多種途徑,提供多種機會來提高教員的綜合素質,加大各種培訓的力度,利用選送進修、外出調研、短期培訓、課題攻關等方式,加強教員知識更新,合理安排新教員到相關院校培訓,鼓勵老教員及時充電,學新知識,確保在本專業或相關專業崗位上始終保持前沿、創新。同時,還要請進來,即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基層部隊軍官或高級士官到院校短期交流教學,還可從地方相關院所聘請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交流,使本校教員取長補短,能夠及時接觸新裝備,了解新戰法,消化新理論,吸收新成果,掌握新方向。
三、士官任職教育改革的主體在于教學模式的整體變革
(一)教學內容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能
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辦學才有特色。要立足辦學定位,針對培養對象的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改革,使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相適應,與新裝備發展相適應,與部隊要求相一致,以適應新軍革需求和學員第一任職需要。針對學員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充實學員任職所需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使教育
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
(二)教學方法要注重以學員為主體,靈活適用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外,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渴望認同和賞識。就如同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是指通過表揚或贊揚,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它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以“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強調教員以平等的姿態和學員對話,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賞識、尊重、肯定學員,建立一個平等溝通交流的平臺,鼓勵學員發揮自己的潛能,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力量,不斷的獲得發展和成功。
任職培訓的學員層次多,起點高,都有豐富的部隊實踐經驗。很多學員甚至比教員的閱歷還豐富,經驗還多,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員如何得到學員的認同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可以先通過集體討論、小組交流、個別談心等多種形式了解學員。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以真誠的態度肯定學員的能力、尊重學員的需求。了解教學對象是賞識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教員應該放下姿態,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入學員中間,虛心的請教,互相交流,不吝嗇贊美的語言。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肯定的動作、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表現的機會,都可以拉近與學員之間的距離。古語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一位愿意被學員接近,能夠被學員接受的教員,才能得到學員的認同,最終引導學員主動學習,積極受訓,發揮他們無限的潛能,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貫徹開放式教育理念
當今時代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傳統封閉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的新型教育,包括教育方式、過程、內容、目標、方法、手段等各個層面的開放。軍隊院校改革順應時代的發展,提出由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變。任職教育是逐級培訓,培訓層次和類型呈現多樣化,同一層次的培訓對象有多種類型,同一類型的培訓對象也有多個層次。再加上培訓學員的個體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員不能停留在一門課一份教案的層面,而應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融會貫通,以開放式的教學理念投入到教學中去。在開放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嘗試實行教材的開放、課堂的開放、過程的開放、方法的開放等等,以培養復合型、綜合型的適應部隊需求的軍事人才。
任職教育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性和很強的實踐性,走下課堂,走入部隊。打破教材、課堂的局限,及時將部隊的軍事斗爭準備和信息化建設中的有益經驗和成功做法引入教學,積極開展與學員間的交流,鼓勵學員把部隊訓練和一線崗位的工作經驗帶入課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員甚至不同的學員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學員的參與,允許學員多角度,多因素,多方位的思考和解決問題。以開放的姿態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貫徹創新教育理念
任職教育培訓周期短、周轉快,同一對象一年可能有多期培訓人物。根據這一特點,教員應該圍繞部隊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堅持教學的適時性和創新性。讓學員能夠感受到每次的培訓都有新內容,新收獲。
“沒有差徒弟,只有差師傅”,學員有沒有學下去的興趣,關鍵還在于教員有沒有破費“心機”去求新求變,這里的“新”、“變”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方面,還包括教學方法、手段、方式等等。要以部隊需求為出發點,跟上部隊建設發展的形勢,及時更新,大膽創新。以求異思維能力擴展創新的維度,敢于大膽否定,開拓思維,擺脫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善于質疑和否定原有的知識,用前所未有的新觀點、新方法、新角度,去認識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具有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部隊建設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方法進行研究。
四、腳踏實地,在教學中貫徹終身學習理念
任職教育所具有的短(培訓時間短)、實(突出崗位實際需求)、新(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等特點,對任課教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刻理解任職教育對教員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教育改革的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完成教員角色轉換,培養一支適應任職教育要求的教員隊伍,對搞好任職教育意義重大。
一、任職教育對教員提出的新要求
教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任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員的素質,必須清楚任職教育對教員提出的新要求。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在學歷教育中,教員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提高學員的理論素養。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課堂信息的交流變成了一種單向的傳輸,學員只能機械地接受信息而無法影響信息,造成思維和學習的被動,影響到學員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任職教育和學歷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其重在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以適應任職工作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員樹立一種全新的“學員主體觀”。
(二)具有更高的理論水平
教員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精深的專業知識,是勝任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教員要針對任職教育教學內容的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及時吸納科技發展的前沿知識和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任職教育中,解決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是個核心問題。同學歷教育相比,任職教育的對象構成要相對復雜一些,但他們的共同點是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本專業知識的培訓,尤其對即將從事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更為欠缺。因此,這就要求教員除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外,還應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只有教員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任職教育才能貼近工作實際,貼近崗位任職需要。
(四)具有積極的創新精神
任職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更應該以創新教育為核心,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型的教員。
二、教員隊伍現狀與任職教育要求的主要差距
從任職教育的教員隊伍現狀看,還不適應任職教育的要求,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觀念陳舊
首先,在目標觀念上,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沒有堅持能力本位,沒有強調學員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師生觀念上,還沒有徹底變傳“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
(二)實踐知識缺乏[1]
近年來,雖然工作一線單位和院校的雙向交流有所增加,但還是不能滿足教員隊伍建設的需要。目前,一些教員的實際工作經歷空白或任職工作時間不長,對一線工作情況不夠熟悉,任職實踐經驗不足,實踐知識缺乏。
(三)教學方法單一
現有許多教員還習慣采用傳統的集中講授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一些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應用得不多,不能發揮學員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員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任職教育要求教員完成的角色轉換
為了適應任職教育對教員提出的新要求,逐步縮小或消除教員素質與任職教育要求的差距,從事任職教育的教員應完成下列幾種角色的轉換[2]。
(一)從知識傳播者向能力開發者轉換
任職教育堅持能力本位的理念,重在培養學員任職需要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傳統的傳授事實性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任職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開發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任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員任職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要求教員確立發展變化的學員觀,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欣賞學員的能力,堅信每個學員都是有待開發的任職者,著力挖掘學員的潛能,開發他們的智力。
(二)從學習管理者向學習指導者轉換
人們一直把教員看作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認為教員首要的和基本的職能就是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遞給學員。這樣教員就成為學員學習的管理者。通過嚴格的管理,希望學員認真學習。然而在任職教育中,教育對象大多是成人,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員作為管理者的角色將相對弱化。并且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教員在學員的學習經驗中漸漸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教員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在任職教育中,教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學員有效地學習,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從為人師表者向價值導向者轉換
在過去價值觀相對穩定的統一時代,社會賦予教員人生楷模的期望,教員擔當為人師表的角色。教員既是學員道德規范的傳授者,又是學員道德行為的榜樣。但是由于任職教育處于知識經濟、信息化社會這個大背景中,學員的價值觀念將發生重大的變化,教員要更多地成為學員的價值導向者,幫助指導學員澄清各種價值觀念,選擇各種道德行為,解決新的崗位任職中出現的困惑,注重培養學員的價值選擇能力,發揮學員價值觀形成的導向作用。
(四)從知識復制者向研究者轉換
任職教育要求在培訓中學員要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員要實施研究性教學。在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中,學員的知識來源主要是教科書,教員也就相應地成為解說書本的復制者,他們把書本知識及前人的經驗理解,教給學員,要求學員記住。在這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下,教員對任職需要的知識起延續的作用,對任職需要的能力培養起重復操作的作用。而任職教育的特點,需要不斷地突出崗位實際需求的變化,對不斷涌現的新知識、新技術進行研究和發展。這就要求任職教育教員從傳統的知識復制者轉化為研究者。
中國分類號:U672.1
船體修理是船艇裝備技術保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海洋戰略地位的不斷提升,新形勢下對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任職要求,所以應對船體修理專業學員的任職教育必須要緊跟形勢發展,積極探索崗位任職內容,充分發揮院校和基層兩級培訓的主渠道作用,切實為基層培養高素質的船體修理專業人才。
一、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的特點
1、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船體修理專業學員的培養課程除了基礎課程外,專業課程都是從修造船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在學習課程理論知識的時,必須結合一定的實踐性教學,才能加強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而學員所學的理論知識也必須經過實踐才能得到檢驗。所以培養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2.專業知識綜合性較強
根據教學培養計劃,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包括有多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如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機械制圖、工程力學、金屬工藝學、電工學等。其今后的崗位任職所需技能也包括較強的綜合性,可能在維修的過程中會遇到如船體制圖、船舶原理、船舶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設備與系統、船舶焊接等相關知識。
3.需與維修實情相結合
船體修理專業學員在學校中學習的是專業基礎知識,然而基層的船型較多,船隊規模大小不一,修理設備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維修方法。這些都需要學員具有較強的業務素質,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的要領與基層實際相結合,發揮最大的保障效益。
二、發展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必須要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
船體修理學員任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面向基層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使其畢業后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所以船體維修專業學員任職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從該專業的任職特點和水平出發,堅持以基層需求為導向,堅持以服務船艇裝備為宗旨。課程體系不但要設置具有寬厚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專業基礎知識,更應該重視發展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性教學基地,提供多種渠道、多種機會,培養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任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立也必須要注重全面發展,要將新知識、新技能、新裝備作為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訓練內容,強化學員要帶著問題去學,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理論知識與維修實際相結合,專業知識同步更新。同時,也應加強與一線維修單位的合作,如修船廠和修理所,安排學員有序進入相關船艇實際維修操作。這樣,經過大量的實踐性強化訓練,讓學員提前進入崗位角色,做到具備“一崗多通,一專多能”教育訓練要求。
三、發展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必須要強化學員的主體地位
目前,學員進校前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由此導致了學員學員的自信心、進取心不強,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差。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教”的多、強調“學”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員的主體意識,削弱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任職教育中學員是教學的主體,我們必須要確立學員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要將“學”作為教學內容的根本出發點,通過學員學習方式的變革來推動“教”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學員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管能動性,教育理念要從“教員以教為本”轉變到“學員以學為本”上來,要鼓勵學員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通過設立合理科學的培養模式,提高學員的任職能力。
例如,任職教育中較為注重對學員科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而學員的科研能力培養更多的是要通過學員的自主學習來獲得。因此任職教育培養方案應積極鼓勵學員參加科研工作,并為他們從事科研創造條件,同時通過提供各種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建立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學員通過參與科研工作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以及用專業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發展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必須要加強“雙師型”教員隊伍的建設
構建更加適應任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對于發展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任職教育十分重要。教員要求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建立“雙師型”教員隊伍是任職教育師資隊伍的特色,教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博學多才的講師,更應該做到在實際中解決問題技能嫻熟的工程師。
任職教育“雙師型”教員隊伍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制定長遠的教員人才培養計劃,可采取內部培訓、外部引進、合作外聘等多種措施。對于一些基層經驗薄弱的教員同志可以加強任職教育的培訓。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將他們放到基層或修船廠代職鍛煉。通過在實際生產中積累經驗達到提高自身任職能力的目的。同時,通過人才的合理流動也可以從基層或修理廠等一線單位吸引一些既有工作經驗有具備扎實理論基礎的高級技術人才。這些舉措都有利于改善任職教育中教員隊伍的結構。
五、總結
總之,船體修理專業學員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基層后勤保障體系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任職培養方案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這其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我們應充分借鑒其他專業任職培養的成功經驗。研究、總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為培養出更多的船艇維修技術力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金維宏.學員任職教育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學員.2009,1
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作出了軍隊院校教育要實現以學歷教育為主向以任職教育為主轉型的決策。但其中仍存在著任職教育特點不鮮明、學歷教育痕跡濃重等問題。在面向新的教學任務,重新設計專業和課程的基礎上,搞好具體課程的教學設計,對于真正實現向任職教育的轉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應把握任職教育基本要求,重點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任職教育是在學歷教育基礎之上,以提高軍人崗位任職能力為目標的軍事職業教育。其培養目標重在賦予學員相應的崗位任職能力,具有很強的崗位指向性,這與學歷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要實現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轉變,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就應當按任職教育的要求重新設計。在教學內容中,應當加強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前沿性和復合性。第一,教學內容設計應突出針對性。在學歷教育中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實踐的普適性。而面向任職教育,應當研究學員畢業后的崗位要求是什么,什么才是面向其任職崗位所需的學習內容。以《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為例,在學歷教育中,網絡基礎理論會詳細講解計算機網絡的ISO/OSI RM參考模型,及其所分各層的主要功能為特點,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網絡理論基礎體系。而面向軍隊學員,以需求為牽引,更應強調理論的簡化和實用夠用即可。這樣才能使學員在完成院校的培訓后,能夠適應其崗位需要,較快地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工作實際中。第二,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還要結合崗位實際,突出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學歷教育中,往往以打基礎,成系統為主要目標,而在任職教育中,面向任職的軍事職業教育更要求在學歷教育基礎上,注重學員的動手能力培養,使學員學習結束進入崗位后,能夠把所學的內容直接運用到工作中去。任職教育相對學歷教育,相對來說時間較短,所學課程的課時也有所壓縮,必然有所取舍增加其實用性。以《計算機網絡基礎》為例,同樣是一門課程,學歷教育中強調基礎理論傳授和理論基礎體系構建,而在任職教育中應以怎么用,用什么為主要內容。比如在學習局域網部分內容時,就應當培養學員構建局域網的實踐能力,能夠結合部隊實際特點鍛煉其實踐能力,對于學員回到部隊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第三,在教學內容設計中要突出引入相關學科中較為前沿、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學內容。在突出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基礎上,應當把前科中的新方向、新理念、新變化、新發展等前沿知識和一些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內容加入到教學內容中去。任職教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學員在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后,如崗位變動或職務晉升,往往就會再次進入院校進行培訓。這時,某些課程可能已經學過。如果教學內容不能不斷更新和調整,那么就會出現低效的重復學習現象,對學員的能力更新不能進到真正的幫助作用。目前科技發展日前月異,部隊的建設和武器裝備也不斷更新發展,必須不斷將所學課程相關學科較前沿,發展變化最快的內容加入教學中去,使學員的培訓學習始終能夠看到最新的發展和進步,既可以開拓學員的視野思路,提升學員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不斷更新學習內容,帶動任職教育良性發展。這和學歷教育中突出經典、成熟的基礎理論教育有明顯的區別。第四,在教學內容設計中,要結合部隊實際,強調學習內容的復合性。在學歷教育和地方院校教育中,往往學習內容都有現成的體系和教材。而面向部隊學員的任職教育中,為實現任職教育的崗位指向性,必須使教學內容緊貼學員將來的崗位實際需求。而軍事職業崗位具有其特殊性,那么其需求直接使用地方現有的理論體系和教材往往難以滿足。為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必須強調學習內容的復合性,既有基礎的理論基礎,又要和部隊實際相結合,既有通用知識技能部分,又突出部隊特有內容的特色教學內容。這就要求首先在教材上實現由教員精選教學內容編寫實用性較強的講義,而不能簡單使用地方現有教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知識的復合融合,既有通用的基礎和來源,又強調在部隊中的實際運用。
其次應把握任職教育目標,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靈活把握教學方法設計。任職教育以提高學員崗位任職能力為基本目標,強調能力培養而不是學歷教育的基礎理論平臺。在面向任職教育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基礎上,要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教學內容基本屬性,教學對象主要特點等要素靈活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力求提高教學質量效益。在任職教育中,應改變教員滿堂講,學員滿堂聽的學歷教育基本模式,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靈活運用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模擬訓練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員自主學習,形成教員與學員的良性互動。例如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中講解局域網部分時,可采用案例式教學。教員精選部隊中較為典型的營區網絡實例進行分析講解,也可以請學員對自己部隊的網絡情況進行講述,同時可以開展討論,能有效增加教員與學員間的互動。這樣不但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吸引學員的興趣,還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應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牽引,有效進行教學組織形式設計。目前在軍隊院校中學員都是以隊為單位組織上課,人數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很多課程采用全隊大課的形式組織。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例如請專家教授進行的講座授課,機會難得,內容精深,可采用幾個隊同時參加的大講座課形式進行;一般性的基礎理論教學,可采用以隊為單位的理論大課形式教學;而操作訓練課程,重在培訓學員的具體能力,則應盡量采用小班式教學。例如講解網絡基礎理論時,可采用理論大課形式全隊參加;而網絡工程實驗,就應采取按區隊分別進行,同時在區隊中再分組進行的組織方式;請到專家進行信息安全教育時,則可以使能夠參加的學員隊都參加,或通過網絡視頻傳輸方式同時進行。
第四確實保障教學過程有效進行,大力進行教學環境設計。任職教育要求突出培養學員的任職能力,必不可少需要一些對崗位工作的模擬環境,只有確保一定條件的教學環境才能夠真正實現有效教學。例如組織學員練習反恐訓練,就必須建立專業的反恐訓練場所,而不能使用傳統的戰術訓練場,否則訓練無法有效開展。仍以《計算機網絡基礎》為例,講解綜合信息網絡應用,就必須配有使學員連接使用綜合信息網的網絡實驗室,而不能用互聯網代替。某些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還會要求建立專門的模擬訓練場所,開展模擬訓練。任職教育相對學歷教育來講,更加貼近真正的軍事工作崗位,為完成多樣化的崗位培訓要求,就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環境設計。
總之,為實現從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轉變,必須轉變觀念,首先進行良好的教學內容設計,突出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前沿性和復合性。在此基礎上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采取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并完善相關教學環境,面向學員任職崗位需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效益,逐步實現從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徹底轉變。
參考文獻
[1] 朱如坷 現代軍校教育論 北京 海潮出版社 2003.
有效教學(e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效率,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然而,由于教學本身的復雜性及研究者的研究視角和研究重點的差異,到目前為止,對于有效教學的界定并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看法。外國關于有效教學的研究是從教的角度開始的,即研究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研究的是有效教師的特征或品質,繼而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試圖從中發現教師與有效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行為。在西方學者目前流行的視角里,有效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準備、有效的教學活動和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我國絕大多數研究者把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作為衡量有效教學的核心內容,即把教學有效性的實質看做教學目標的實現,基本上認為有效教學就是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率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總之,有效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師有效的“教”,更應該突出學生有效的“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最優的方式、高效地促進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上的實現,使學生獲得全面、自主的發展。
二、當前軍隊院校任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軍院校任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歷教育下教學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軍隊院校始終是以學歷教育為主的,因此,部分任職教育院校教員基本上仍然套用學歷教育的模式,沿襲學歷教下的教學觀念。他們片面地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是教學主體,教學只是向學員傳授知識的手段,教員只要將知識傳授給學員,教學目的便達到,學員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顯然,這種做法已經不能適應“能力本位”的任職教育。其實,任職教育和學歷教育屬于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教育體系,兩者具有許多不同之處。學歷教育屬于通識通才教育,具有基礎性、穩定性、長效性等特點,培養目標重在打牢學員成長發展的堅實基礎,注重較強的適應性。而任職教育屬于專才教育、學歷后教育,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和更強的創新性等特點,培養目標重在賦予學員相應的崗位任職能力,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性。要想實現任職教育的有效教學,就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觀。
(二)教員綜合素質不能達到任職教育的要求
在任職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整個教學活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任職教育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性和很強的實踐性,任職教育學員又普遍具有豐富的部隊任職經歷,這就要求任職教育院校的教員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教材、課堂的局限,及時將部隊部隊訓練和一線崗位的工作經驗引入教學。但是當前任職教育院校中仍有相當部分教員缺乏部隊實際工作經歷,這樣勢必造成教學過程中講授的知識與部隊實情不符合或者與教學對象的崗位工作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可能教員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備課上,課件也制作得精美,但這樣的教學屬于低效教學甚至是無效教學。
(三)教學管理過于僵化,課堂氛圍不夠民主
有效教學理論指出,每一次教學活動是否會達到預期的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學生這一主體參與的態度、狀態和程度如何。只有學員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任職教育教學是集體化教學與個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其中集體化教學的一個優點就是便于實施教學管理。其實對軍隊院校來說,教學管理往往已經夠嚴格,但課堂氛圍遠不夠民主。尤其部分教員在教學管理方面過于僵化,對學員不夠尊重和信任,造成學員上課心情緊張,有問題卻不敢發問,不敢質疑,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僵化的教學管理和不民主的課堂氛圍肯定會造成低效率的教學。
三、有效教學理論對軍隊院校任職教育的啟示
(一)樹立以學員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灌輸式”、“講稿+粉筆+黑板”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以教員為主體,把學員當“容器”,使學員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使教學成了抽象的說教。加上教學內容脫離學員的實際需求,造成了學員厭學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對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崗位任職教育突出了對學員綜合素質和崗位能力的培養,它要求我們摒棄傳統的那種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啟發式、案例式和研討式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教員的主要職能應從以信息傳播為主轉變為以學習方法引導為主,教員的角色也應從“講學”轉變為“導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員是教學的主導,學員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爭取做到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真正做到有效教學。
(二)建立院校部隊聯教聯訓機制
聯教聯訓是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現理論與實踐、院校與部隊、課堂與戰場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建設院校教員、部隊教官、在校學員“三位一體”的聯合育人隊伍對于任職教育來說意義重大。
1.建立部隊與院校干部雙向交流機制,在優化中加強教員隊伍建設。
首先,打牢院校自身教員隊伍的基礎。通過選派教員骨干赴部隊代職、參加重大演習、調研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教員的部隊閱歷,掌握部隊面臨的具體任務,了解部隊訓練、裝備使用與發展、人才建設的新要求,研究部隊出現的新問題。教員經常性地深入部隊,一方面可以豐富自身的軍事知識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吸取部隊的先進工作經驗,充實教學內容,使任職教育更貼近部隊實際。
另外,挖掘部隊優秀人才資源。從部隊選調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深厚、責任心強的干部到院校任職或擔任兼職教授,圍繞當前部隊訓練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院校登臺授課。積極開發在校部隊生學員中蘊含的教學資源,倡導學員走上講臺,發揮學員自身潛在的作用。
2.院校與部隊共同參與聯合教學。
對人才培養方案實行院校和部隊聯合制訂計劃,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階段,應主動與部隊加強聯系,聽取部隊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讓學員也盡早了解今后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要按照部隊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確定教學內容,邀請部隊干部參與編寫、審查教材,確保教學內容與部隊實際訓練相一致。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協作部隊的訓練資源,在部隊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使學員提前了解未來崗位對自身能力的要求,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就教育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我國古代第一本教育專著《學記》也說“親其師,信其道”,意思就是“敬重老師,親近老師,樂于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面對學習。教員對學員充滿尊重、關心、信任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包容學員,學員反過來也會給教員相應的、積極的情感回報。只有這樣,學員才會形成積極健康、活潑向上的學習心理氣氛,才敢大膽質疑,才樂于與教員展開討論,才會不“唯書”,不“唯師”,才利于營造“樂學”的氣氛。
一位愿意被學員接近、能夠被學員接受的教員,才能得到學員的認同,最終引導學員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有效教學。
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各有優長。選擇什么樣的方法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要以部隊需要為導向,以全面崗位職責能力培養為核心。
參考文獻:
[1]陳曉端,毛紅芳.試論有效教學的課堂文化構建[J].當代教師教育,2009,(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