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2: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關系課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整個社會、企業對人才需求觀念的轉變,即從掌握理論知識的人才到掌握技術、技能的人才。這就要求培養人才基地的大學與時俱進的培養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此,必須在課程教學方面進行實踐教學改革。
《公共關系》課程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是立足于傳播學、行為科學和管理學基礎上的新興交叉科學,其核心理論就是樹立形象、協調關系,內求團結、外求發展。可見,《公共關系》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性。因此,對學生來講,學好公共關系不僅可以增強“公關”意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因為素質和能力的基本展現就是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和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的公關基本技能。這也是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展現,是學校軟實力的重要表現。
所以,為此目標,教師授課就不能純粹采用、運用傳統的講述法進行教學,而必須盡可能的運用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掌握“公關”技能。
一、目前我校《公共關系》課程教學現狀
1、以理論教學為主,基本無實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
目前,我校各專業的《公共關系》課程的教學形式依然沿用傳統的理論教學形式,基本沒有實踐教學。而且我校基本上都是合班上課,實踐教學的操作難度比較大,再加上課程的課時量較少,這就使得教師授課基本上無實踐或少實踐。那么學生也就缺乏實際操作鍛煉的機會,實際操作能力差。
2、課程實訓教材滯后
由于公共關系學研究的范圍廣,適應各種類型的組織,因此相關的理論著作和各種版本、類型的教材種類繁多。但基本上多偏重于理論教學,以提高學生動手和操作能力為主的實訓類教材則很少,使得學生學習和教師實踐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
3、實踐教學的制度、政策滯后,缺乏合理性
雖然,學校大力提倡、鼓勵教師探索研究實踐教學,但與此向配套的相關制度、政策卻滯后,而且有些政策還缺乏合理性。例如,事先沒有明確說明實踐教學對教師的考核依據和課時計算標準,等到課程結束才告知相關程序和標準。而且對于實踐教學的地點要事先層層申請,課后還要上交各類材料和總結等等這些都嚴重挫傷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因為實踐教學所花費的心血和努力遠遠大于純理論授課,但卻無法得到公平合理的認可和回報。
二、《公共關系》課程實踐教學的建議
1、掌握實踐教學中學生的特點
學生在“教學”中,不僅是教學對象,更重要的則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就必須立足于學生,考慮到現在大學生學習的特點,尤其是我校學生自身和學習特點,按照學習規律,針對性的進行多元化、創新性教學。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應試教育體制下時代寵兒,一方面,從小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壓迫式的接受了很多理論知識,因此到了大學多少對理論教學從心理上有些逆反。另一方面,由于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大學生比較自我,更加注重自我需求和興趣。
我校作為三本院校,其學生的總體特點有其時代大學生特點的共性,也有其個性特點。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我校學生非常清楚目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形勢,也意識到自己動手能力差,與社會、企業要求差距大,在學習、生活中發現自己的溝通、協調、應變、交際、禮儀等知識嚴重匱乏。但另一方面學生又對理論教學缺乏興趣和熱情,從心理逆反。所以針對我校學生的這些學習特點,再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為確保《公共關系》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和突出該課程應用性、實踐性的特點,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在課程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出以社會、企業為導向,以素質和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課程教學思想。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切實提高《公共關系》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
2、合理安排實踐教學計劃,鍛煉學生的公關技能
為突出學習《公共關系》課程的直觀性、針對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教學計劃中應根據專業特點和學校實際狀況,合理安排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計劃。
針對學生喜歡追求新奇性的心理特點,從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聞熱點事件引入或切入,組織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熱點事件從公共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點評,已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分析、點評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公共關系的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公共關系的基本技能。并且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在校園內進行各種公關活動,例如運動會期間為自己所在院系進行公關宣傳活動、為自己競選社團等進行公關活動。都可與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相對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感受公關、體會公關、學會公關。
3、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重組教學內容
作為三本院校,我校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現代社會、企業需要的是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對于公共關系課程的實踐教學要在培養學生基本專業理論知識之外,更加注重學生的公關能力和人文素質及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所以應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重新調整公共關系的授課內容,突出我校學生公關能力的某一方面,把“點”做強。那么對應的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在確保課程體系的完整和系統性的前提下,然后按照專業特征并兼顧學生興趣,有重點的加強培養、鍛煉學生某個方面的公關技能,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自身技能,也為其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提供獨特的競爭優勢。
4、多渠道拓展課程的實踐教學基地
要充分利用各類實訓設備、環境,強化實踐教學,本著有條件要上好課,沒有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的也要上好課。公共關系課程的實踐教學無需特殊的環境,只要能夠明確主題,依據環境設計,就能裝飾出所需要的實訓環境。例如,在教室就可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進行單項的公關技能訓練。而在會議室就可進行會議、談判等方面的訓練。在社團活動中心、展覽室等則可進行商品的陳列、展示活動的訓練。此外,還應積極地拓展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能夠直接觀摩、參與社會上大大小小各類企業的各種公關活動,這些真實的場景、事件,帶給學生的觸動是校內實踐無法比擬的,能夠讓學生在實際中快速成長,提高綜合技能。
總之,無論是從我校的長遠發展,提升其競爭力,還是從提升我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等方面,都應明確《公共關系》課程實踐教學重要作用,并切實的加以合理運用,使教學貼近實際、貼近社會。從而讓學生樂于學和學以致用,提高其公關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強社會、企業對我校學生的認可度。最終提升我校在同類院校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譚昆智.公共關系策劃》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中圖分類號:G642;C912.3-4
前言
我國早在20 世紀 80 年代引進公共關系的理念。隨著公共關系的普及和時代的發展,很多高校也開設了公共關系課程。高校設置公共關系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樹立公關意識,提高公關素養和掌握公關技能。但是,中國的公關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共關系課程教育仍然以理論教育為主,學生的公關技能還有待提高,還不能達到公關行業的要求和標準。針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參與式教學既能提高高校公關教育的教學質量也能滿足社會的要求。通過參與式教學,學生作為課堂參與主體和平等的一員,能積極主動融入到課堂學習互動中來。學生對公共關系課程的參與程度越高,就越能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嘗試在教學中適當的引入參與式教學方法,試圖更好地提高高校公關教學的效果。
一、公共關系課中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通常都是以老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授課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缺少互動。這樣沉悶的教學方式必然會降低學生對公共關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缺乏主動性。課堂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在公共關系課程的設計上,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課程要求,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主去學習。
(二)參與式教學方式的適用性
現代教育的理念“以學生為本”。高校素質教育應該以啟發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而參與式教學方式正好實現了這樣的教學效果,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得到了高校的廣泛采用。參與式教學,注重以參與者為主體,教與學的統一。它不僅讓教師關注教學的質量,還要注重整個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性,通過合作、共同交流來解決問題,全方位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能營造出和諧、輕松、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公共關系課是一門應用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當前,在校的大學生普遍以“90后”為主,他們獨立、個性、開放,善于發現問題。但由于他們的生活條件優渥、依賴性強、參與社會實踐能力欠缺。出現了一些高分低能、人際關系差等的學生。面對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高校大學生必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因此,把參與式教學應用于公共關系的課程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激發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交流的欲望,使學生樹立公共關系意識,明確認識到公共關系在現代管理中重要作用,掌握溝通的技巧,有助于培養學生提高公共關系的協調處理能力。
二、參與式教學在公共關系課中的實施效果
(一)增強師生互動,改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由于缺少互動和溝通,使得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相對較弱。
公共關系學參與式教學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間的友情。在參與式教學中,老師地位弱化,學生能從消極的聽眾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教師不再是主導課堂而是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這就加強了師生互動,師生關系變得親近。老師和學生互相尊重,學生以平等和老師互動,不用擔心因為說錯話而被老師責備,從而改變了學生壓抑、被動的學習狀態,給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實現了老師和學生同臺講課,學生直接參與課程的設計。學生挑戰性、刺激性的學習心理變得強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能愉快、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
(二)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
想要充分發揮參與式教學在公共關系課中的效果,教師們就需要提高備課的質量。首先要認真的研讀教材、視頻等相關的參考文獻,選擇合適的題材,找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考慮應該以怎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公共關系課的興趣,以提高上課的效率。教學中切忌使用僵化的思維、空洞和單調的語言去講述公共關系的理論。老師可以案例結合理論,如“水門事件”“非典”等大量社會上出現的各種事實案例,并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及時更新和補充理論的內容,通過精心的準備讓學生認識到公關的力量和魅力所在。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室結合文、聲、圖、視頻等來抓住學生的視線,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公共關系的理論。使學生提高了對理論知識的感悟能力,并且主動參與課堂交流,創新思維,分享觀點。在課堂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拋磚引玉,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也可以在授課中配合辯論賽、案例分析、頭腦風暴法、游戲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去探求答案,提高他們觀察和應變的能力。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多讀、多寫。
(三)創造社會實踐機會
由于現在的高校學生主要以“90后”大學生為主,很多大學生不喜歡都理論學習,對理論學習提不起興趣。如果在公共關系課堂上,老師采用傳統的說教模式不僅會讓自己感到疲勞,同時也會使學生感到更加無聊,對課程更加的沒興趣。因為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靠說理論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為了達到學與用的統一,老師要積極開創社會實踐機會。根據高校學生的個性和年齡特點來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通過分組,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與教學活動,在合作交流中主動去尋求知識,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如會場的布置和迎賓、班級活動的策劃和實施、招聘模擬、產品推銷、慰問敬老院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公共關系的重要性,并能在實踐中鍛煉公關技巧。從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秀方.高職院校《公共公關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J]. 職業技術教育,2013,(32):34-35.
[2] 高玉貴.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學課的有效性探析 [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6): 160.
一、課題研究
在公共關系課程的小組合作課題中,我們選取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與危機公關”作為研究的主題,目的是通過調查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以及政府危機公關的處理方式,當前的突發事件,以及媒體與公眾在整個事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從而研究在突發事件中政府的危機公關策略以及從中體現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優缺點,最終從政府應當如何與媒體、公眾交流的角度探討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完善。
首先,我們通過搜集大量的資料,從中抽取了有關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以及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危機公關中的作用,并以溫州動車事件作為此次研究的典型突發事件。其次,在了解了相關背景資料之后,我們制作了針對高校應屆大學生的一份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是從個人信息、從個人角度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核心要素,以及從個人的角度看政府如何處理與媒體和大眾的關系三個方面進行提問。最后,通過對溫州動車事件中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具體體現,選取了以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為核心的新聞會,和以總理為核心的新聞會,作為體現當前我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不足和亮點的具體案例,并對此進行可分析,從而得出我們的結論。
二、分析總結
針對調查結果,我瀏覽了大量國內國外的資料,試圖從繁多的建議和研究中尋找最佳的問題解決途徑,以下是我對問題的分析和總結的最佳解決途徑。
通過問卷調查和文獻搜集以及對溫州動車事件這一突發事件的研究,我們目前主要需要解決的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存在的問題有新聞發言人的選擇和發言技巧的培養、新時代下政府公信力的加強、危機公關中的媒體管理策略。旨在通過完善政府公共危機下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協調政府、媒體與公眾的關系,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目標。
首先,我認為,新時代下的中國處于經濟發展上升的階段,政治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投入的不平衡,以及與各個國家的交流加強,文化沖擊加大,不但增加了導致公共危機事件發生因素增加,更加增添了公共危機事件處理的難度,所以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要與時俱進,然而,在新聞發言人制度中,最為重要的是新聞發言人這一要素,由于新聞發言人制度是通過提供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來實現官民互動,以達到實現充分交流的目的。
其次,在調查結果中,我們了解到目前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還缺乏公信力。據統計,我國目前有網民近5 億,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即時化、多樣化、便捷化、國際化。在幾乎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事件當事人、目擊者、受害者及其家屬、利益沖突方、民間組織等等,都是天然的民間發言人。而民間表達的意愿在網絡平臺上持續爆發,更是讓不少新聞發言人措手不及。由此看來,新聞發言人背后的團隊應當給予新聞發言人足夠的信息支撐,最終給公眾更翔實的信息。此外,新聞發言人不應只講官話,只是盲目維護政府形象,并不是掩蓋政府處理事件的不足,而是要積極的贏取社會公眾的信任,以坦誠的態度積極的處理已經發生的事件,盡力挽回損失,取得遇難家屬的原諒。
最后,是政府應當如何在危機事件中進行媒體管理。在危機發生之前,政府應當加強對影響危機產生的因素的監控和預警,利用媒體進行日常監督,盡可能地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在溫州動車事件的案例中,其實是由于鐵道部疏于對動車的日常監護和管理,才間接地導致這種事件的發生;在危機發生中,政府應當爭取輿論主動權,及時地通過媒體向公眾最新消息,通過媒體權威的信息,同時媒體吸納公眾的意見;在危機發生后,要積極的和媒體配合,公開事件處理的過程,重獲公眾的信任。
三、學習心得
在公共關系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問題解決能力,我認為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課題研究的學習方式非常適合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而且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理論,并通過課題研究將理論結合實際,使得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這一課程的精髓。我在其中學習到了團隊合作的策略、分析問題的思路、文獻收集的方法、課程理論結合實際的應用,以及調查問卷的設計技巧和應用SPSS技術分析的方法等等,同時團隊合作中,我和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在課題完成后,我們都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精神給我們帶來的愉悅。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課程改革;公共關系學;職業能力
引言
在當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時代大背景下,職業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所在。課程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的微觀基礎,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最主要途徑。因此,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深入探究《公共關系學》的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能力導向的《公關關系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契合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2014年2月,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加快建構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決定”。3月在首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提出,在改革完成后,我國2500所高校中,會有1650所左右的高校將轉型為以職業技術教育為核心,并且在培養方式上將突出專業的重要性,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舉措將令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發生重大改變,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校比重將會提高25個百分點。在新形勢下我國將把突破口放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上,對教育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而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是這一調整的集中體現。形成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中國的目標,在教育模式、教育機制、人才培養模式上,都以就業為導向。[1]筆者嘗試的職業能力導向的公共關系學教學改革與實踐,將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導向,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這完全適應了教育部新提出的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
(二)適應我院最新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
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全面落實學院“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中,《公共關系學》是文法公管大類的大類基礎課程,第一學期開設,涉及法學、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四個本科專業,在文法公管類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據重要的基礎性地位。換言之,在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中,《公共關系學》課程對于文法公管大類共4個專業的應用型創業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自然也就對《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全過程提出了深入改革的要求。如何在《公共關系學》已有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應用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深入的教學改革,全面強化學生的公共關系意識,加強學生的溝通協調與社會交往能力,為成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是新形勢下《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所需要完成的緊迫任務,也是筆者研究的重點。
(三)符合新形勢下學風建設和專業建設的要求。
根據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實行“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政策。這無疑有利于學生打下寬廣的知識基礎,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如在文法公管大類中,共有法學、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四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之間相關度并不高,專業課程幾乎沒有共同點,這就很可能使得學生在第二學期進行專業分流時存在困惑、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就讀哪一專業。如果盲目選擇一個專業,日后發現并不適合自己,學生往往學習熱情不高,甚至自暴自棄,極大地影響到學風建設和專業建設。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學年的大類基礎課程不僅要實現知識傳授,更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優點和喜好,在專業分流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從而使得學生在后面三年的學習中充滿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風,進而使我院的專業建設不斷取得進步。《公共關系學》作為文法公管類的大類基礎課程,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公共關系學》課程在我院已經開設14年,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根據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本課程研究擬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通過讓學生參與實踐項目以了解法學、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專業對于職業能力的不同要求和共同之處,在課程學習中逐步認識自己的興趣所在,幫助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
二、針對目前存在問題,如何進行《公關關系學》課程教學改革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公共關系學》課程的實踐性與實用性很強,因而要求學生既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較強的實踐技能,只有這樣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才能較快適應市場需求,才能熟練地協助企業或單位策劃公關活動、用公關方法較好解決危機、制造公關奇跡,并處理好同事間、上下級間各種關系。但是在傳統《公共關系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這不僅不利于《公共關系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公共關系學》課程要朝著更完美的目標前進,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更科學更合理的改革和探索,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新模式。那么針對目前《公共關系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專題式教學+職業能力訓練”的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改革是《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改變傳統的章節式教學思路,采取專題式教學思路。在教學內容設計上,筆者把公共關系學課程劃分為四大專題:公共關系學基礎理論(包括緒論、公共關系的概念和涵義、公共關系的功能、公共關系的起源與發展,共8個學時)、公共關系工作程序(共6個學時)、公共關系實務(包括網絡公關、公關禮儀、危機公關、公關專題活動,共12個學時)、公共關系實訓(帶領學生參與班級、系部或學院的各類主題活動的組織、策劃、執行等,共6個學時)。在每個專題下面,安排了對應的實踐項目:第一個專題:以公關團隊為單位成立公關公司;公關主題演講。第二個專題:撰寫公關策劃方案。第三個專題:公關辯論賽;公關禮儀課堂實訓;危機公關案例分析。第四個專題:依托公關團隊和學生社團讓學生參與組織、策劃、執行班級、系部、學院的各類主題活動等。根據學生今后從事的專業制定出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文法公管大類的學生主要可以選擇的專業有四個:法學、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和城市管理。通過對這三類專業相應的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這三類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所必須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各有側重,法學相關工作崗位側重邏輯思辨能力,廣告學相關工作崗位側重策劃設計能力,公共事業管理和城市管理則側重溝通協調能力,以上這些實踐項目中有三個就是分別圍繞這三大核心職業能力進行設計的,其余的實踐項目主要是圍繞這三類專業相對應的工作崗位所通用的職業能力進行設計。學生通過積極參與以上各種不同的實踐項目,可以明晰自己更擅長哪一種職業能力或者自己的興趣點在哪個方面,進而為大一第二學期的專業分流做好充足的準備,減少專業分流的迷惘和茫然。同時,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每個專題都有相應的實踐項目來支撐,實踐項目的設計也是圍繞三類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進行的。筆者將運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以上實踐項目,使學生在參與這些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內容更好地融入實際操作之中,讓“教、學、做一體化”落到實處,從而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踐項目式+合作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內容改革實施過程中,教學方法必須與之相適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討論小組,積極進行參與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教學嘗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研討,著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禮儀技巧、策劃能力、表達能力、執行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各種職業素養。具體教學方法如下。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目標是在分析及研討案例的基礎上,研究公共關系活動的歷史、現狀,從而提煉出公共關系活動內在的規律和理論要點。[2]通過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總結了在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經驗。首先應在課前精心選擇最佳案例,要保持對與公關相關的熱點事件的敏銳度與關注度,案例庫應持續更新,并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程編選,編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案例編選的原則是要真實、典型、有趣、新鮮。其次要合理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授課教師應在課前把案例相關資料發給學生,這樣上課時不會感覺突然,課堂上授課教師再進行詳細介紹,鼓勵學生運用頭腦風暴法,圍繞某個切入點開展熱烈的討論,若討論過程中出現偏離主題或其他問題,教師應馬上協調,使討論方向更加明確、討論效果更好。再者分析案例要透徹,在學生討論案例的基礎上,教師要給予恰當地點評和分析,深化整個課堂教學,為了做好這一步,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案例有全面的認識,并找準案例的細節與所講理論點相切合的地方,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應變課堂突發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法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公關素質,僅靠課堂實踐是不夠的,還需要創造平臺,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校園內外的各類公關實踐工作,進行實戰模擬。這種模擬演練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實地觀摩考察,教師要積極跟校內外相關組織機構做好溝通,然后選擇恰當時機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公關活動,比如帶領學生觀摩開學典禮、校招聘會、校動動會開幕式、學校周年慶典等公關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第二種方式是親身實踐演練,教師在課堂里傳授基本的公關理論知識及組織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生也十分希望能把課堂所學的內容盡快加以實踐,在學生有著濃厚的實戰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應適時推出系列的親身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內的各類主題活動,包括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總結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動手能力。[3]合作研討法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合作、團隊合作、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過程,鼓勵提問、鼓勵對話、鼓勵創新。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可自由組建公關團隊,每個團隊5—6人,盡量保證男女搭配,以增加團隊合作的趣味性。團隊活動將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包括課前預習、課堂上的情景模擬與分組討論、課后的實踐項目等。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積極開展合作研討法,不僅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能力和風采的良好平臺,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調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是先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明確每堂課的具體任務,然后通過任務的準備、參與、總結,使學生懂得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引領者,教師首先應設定好每堂課的具體教學任務,然后帶領學生圍繞某一核心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最終通過共同努力尋找解答問題的最佳答案。通過積極采用任務驅動法,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以下三個作用,分別是:一是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二是通過解決執行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以便更好地把握今后學習方向。
(三)“多元一體+形成性考核”的評價方式改革。
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十分關鍵,關系到學生興趣點的導向。在《公共關系學》課堂教改實踐中,改變了傳統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建立起重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評價方法,形成一種創新的考核評價標準,即以職業能力為核心與導向,圍繞“兩個結合”的策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真正有效地進行與落實。首先是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在課程開始之初,任課教師把課程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法詳細地告訴學生,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在實踐項目具體落實過程中,教師及時記錄學生展示項目成果的情況;最后通過把教師打分和學生代表打分相結合,得出每個學生的具體分數。再者是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過程性考核主要是對學生在整個學期學習過程中各個方面的考查,包括考勤、課堂表現、參與實踐項目的表現和貢獻等,著重關注學生在整個學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而期末考試主要以閉卷的形式對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要點進行考核與應用。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試兩相結合,改變了以往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方法,使學生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考核的具體方法如下。《公共關系學》課程成績計算方法:總成績等于期末考試(40%)加平時成績(60%),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包括:封閉式卷面考試成績(50%)、開放式案例分析成績(50%)。平時成績包括四塊,分別是:團隊實踐項目完成情況(50%)、專業選擇意向報告(20%)、課堂表現(20%)、考勤(10%),其中,團隊實踐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分標準考慮到公平性,主要由個人自我評價(15%)、組內成員互評(25%)、任課教師評分(60%)三部分組成。團隊實踐項目包括課堂內外開展的各類實踐項目,每個實踐項目所對應考核的學生能力是有所側重的,學生可根據自己在實踐項目中的表現情況和個人興趣愛好,總結出專業選擇意向報告,為大一第二學期的專業分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語
通過以職業能力導向的公共關系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筆者力圖在教學內容上通過專題式教學和項目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明晰自身特長和興趣,為大一第二學期的專業分流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方法上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對實踐項目的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在評價方式上通過構建重職業技能培養和重實際操作的全新模式,從而在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公關技能和職業素養。
作者:夏慧夷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參考文獻:
高校“公共關系學”是一門緊隨時代、注重應用的課程。但是如何向學生講授,使學生樂于學習、自覺學習,掌握其中的精華,并學以致用,這需要教師花大力氣進行探索和嘗試。本文在“公共關系學”的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進行了探索和改革。
一、教學觀念的改革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教”的效果主要依賴于學生“學”的程度。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與模式已經不適應科技和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予以打破和拋棄。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提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的《公共關系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為了加強學生對公共關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課程設計與教學組織中,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以“扎實理論,兼顧實用,重在意識”為教學理念,配合素質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特點,我在教學工作上做了一些改革的嘗試,形成了較有特色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從現有的教學內容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教學內容籠統。由于受課時限制,高校的《公共關系學》只能開設公共關系概論。“概論”是一個學科的導論部分,它對進一步學習起引導作用,在整體上明確學科內容和學習方向與方法,具體內容要在分支學科里體現。因此,以概論課方式開設《公共關系學》,對學生而言,僅僅是了解什么是“公共關系學”而已,真正的公共關系理論和技巧并沒有掌握。第二,教學內容混雜。“概論”實際上包括“公關原理”、“公關實務”和“公關禮儀”等幾個方面,在有限的課時(一般為32學時)中講授如此多的內容,教師面臨著內容一定講不完的難堪局面,給授課和學習帶來一定困難。第三,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概論”部分的教學,主要局限在學科和分支學科的原理、原則、內容、學科歷史、學習方法等理論方面,實踐環節嚴重缺乏,分支學科的實踐性無法得以體現,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探索。
1、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教學中把繁雜的內容歸納為四章,使教學內容整齊、清晰,具體為:第一章“公共關系概論――主要回答什么是公共關系”;第二章“公共關系組織機構和人員――主要回答誰來做公關”;第三章“公共關系的工作程序――主要回答如何做公關”;第四章“公共關系實物操作技能――主要回答公關做什么”。
2、注重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培養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注重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培養實踐能力,積極探索符合人才培養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講授教學理論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加大各章節的實踐力度、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在教學中增加公共關系各類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設計調查問卷,制定公關方案等;組織學生上臺講述最感人的溝通故事,組織學生做溝通游戲;模擬談判,舉行記者招待會,舉辦展覽會,開展演講或辯論比賽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說服技巧和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更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綜合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從公共關系課程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公共關系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特別強的課程。如果按一般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學生記住教師講授的內容,能回答所提問題即是收益者。公共關系則不然,學生即使能百分之百地回答出教師講授的知識,也算不上受益,還可能是高分低能、紙上談兵的空架子。只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分析問題、處理突發事件、及時處理協調上下級、內外部關系,才算是真正的受益。這就要求教學方式必須要進行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方法現已普遍運用到教學當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一是在課程內容的講授中穿插案例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難點和重點的理解;二是在課程內容講授完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大型的公共關系案例討論,加深學生對本課程全部知識的認識。案例討論包括課后小組討論和課堂上全班討論兩種形式。三是組織學生到周邊企業收集公共關系案例,掌握案例分析方法。通過這種案例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應用公共關系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形成了教與學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2、模擬教學。模擬教學就是由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公共關系事件,讓學生在參與中領悟公共關系的真諦。如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新聞會;演講辯論;商務談判等。一般采用學生自由混合編組的形式進行對抗競爭,課前準備,課堂演示,任課教師最后進行點評。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挑戰意識、協作意識和成就意識。這種方法的不足是,學生課下需要作大量的準備。
3、SKIP教學法。這是江西廣播電視大學熊江鵬老師設計的“SKIP教學法”。“SKIP教學法”改變了公共關系課程的傳統講述方式,每次課圍繞一個主題,把要講述的內容分解成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為story(中文意為“故事”)。主要通過幾個公關故事案例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相關問題產生興趣。第二步為knowledge(中文意為“知識”)。將第一步講述的故事進行提煉,概括出其中體現出的相關知識點和應當掌握的公關知識。第三步為idea(中文意為“主意、想法”)。由前面兩個步驟,總結出一些普遍的、給人以啟迪的公關思想和理念。第四步為problem(中文意為“問題”),提出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公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根據需要把以上四個次序進行調整、變動。“SKIP教學法”,將相對抽象的概念、原則都揉進生動直觀、具體可感的事例中。通過這四個環節的有機組合,使得學生對某一主題有深入、細致的理解,不僅潛移默化地獲得一些理論知識,學習到許多間接經驗、公關技巧,同時也引發其聯想與思考,拓展個人的思維空間。
4、多媒體教學。在《公共關系學》的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過程使用多媒體教學及視頻錄像。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學的生動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大了信息量,有效將學生的課堂精力集中于聽課和思考上;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學生記錄和教師板書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學效率。總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5、測試教學。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增加了自我測試的環節,如《公關人員素質自我測試》、《溝通能力的測試》、《人際關系的測試》、《處理危機事件能力的測試》等。通過測試使學生清楚自身能力的現狀,找出不足,明確改進和努力的方向。測試教學受到學生的好評。
四、考試形式的改革
一、中職《旅游公共關系》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缺少創新
中職學生生源的素質越來越差已是不爭的事實,以前行之有效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對現在的學生而言幾乎收不到任何的成效。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課堂秩序難管理、課堂教授難組織的問題,卻依然按照現有的教材和教具開展工作,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程內容未能與企業的需要相銜接
在教學內容方面,市場上現存的《旅游公共關系》教材基本上都是上世紀末編寫的,導致大部分院校現在使用的都是寬泛的《公共關系學》教材,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和適用性,部分內容已經過時,對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不大,很難滿足企業的需要。
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是旅游行業,各種新技術和信息在旅游中很快被體現出來。作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的中職學校來說,要根據市場、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而不能“閉門造車”,滯后于行業的發展。
3、課程考核和評價方式陳舊
目前,中職院校《旅游公共關系》課程的考核以閉卷考試為主,最終成績由平時考勤、單元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幾個方面的成績組成,重學生知識記憶的測試,輕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測試,致使部分學生搞考前突擊,應付考試,使得考試失去它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此外,對于考試不合格的學生,沒有有效的懲戒措施,以致無法通過考核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對《旅游公共關系》教學方法的思考
1、綜合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教學方法
想要獲得比較好的授課效果,首先要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要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掘和個性的發展。
現代教學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法等多種類型,都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創新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1)運用案例教學法組織教學
在進行理論講解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可根據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尋找實際案例作為分析的對象,指導學生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并尋找實際的解決途徑。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講解旅游公關傳播的真實性時,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告別三峽游”的案例,讓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違反真實性給公關主體帶來的不良后果。
(2)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旅游公共關系》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最多的就是角色扮演的方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師賦予學生真實的公關活動場景,鼓勵學生在模擬的角色下工作,從而體驗真實的公共關系工作。
例如在教授公共關系意識培養這一章中的自我推銷時,可設計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角色定位下進行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自我表達,讓學生深入理解自我推銷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旅游企業的某一公共關系活動的運作情況,引導學生依據所學的“公共關系程序和職能”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自主動手開展調查、收集資料、設計活動、選擇傳播途徑、收集反饋信息,使學生真正參與、動手、動腦,提高學生公關策劃能力和解決實際遇到問題的能力。
2、以應用為目的,合理選擇課程內容
鑒于目前國內《旅游公共關系》教材缺乏,學校可組織編寫實用的校本教材。基本素質課程和內容的選擇要以中職學校學生的培養目標為前提,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限,以“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為原則。具體內容選取時,要調查旅游各相關企事業單位公共關系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并結合授課教師和領導的意見,體現學校與社會、企業相結合。
3、改革現行的考核方式,建立全面考核的觀念
從新聞、新聞宣傳到大型活動的策劃,從協調政府關系到社會公益贊助,從危機管理到上市公司的信息傳播,從時尚公關到高科技公關,從環境公關到藝術(體育)活動公關,從企業公關到政府公關,公關實務內容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相當的發展。
2.公關地位戰略化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國公關的戰略地位也必將逐步確立,而這種地位的確立,將成為中國公關產業化的先決條件。在未來眾多的知識產業中,公關業將同信息業、咨詢業、文化業等一起構成新興知識產業的支柱性產業和主導性產業。
二、現行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
1.理論部分課時比重過大
公共關系實務是一門新興學科,其自身理論沒有深厚積淀,也沒有很難懂的東西,因此,沒有必要浪費太多時間講述理論。事實上,很多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的教學計劃在制定中,理論課時比重過大。據筆者調查,授課計劃64課時的,理論50課時、實訓14課時;授課計劃48課時的,理論38課時、實訓10課時。很多制定教學計劃的人員并不十分了解本課程的性質。
2.課程的實用性體現不夠明顯
公共關系實務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各類組織的廣泛應用,但很多學生學習公共關系實務的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為一門應用學科卻沒有突出其實用性,學生學完本課程,其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提高,甚至提高不大。
3.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目前不少大學在公共關系實務教學中仍沿用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實行“滿堂灌”,或有應用其它教學方法的,在實際應用中卻不到位,這顯然不能滿足公共關系實務課程的教學需求。
三、公共關系實務教學改革措施
1.準確把握課程教學目的,明確“教”與“學”雙方任務
本課程的理論學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公共關系實務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掌握公共關系的應用技術,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公關理論知識。而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綜合應用相關公共關系理論,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公共關系工作所具備的協調溝通能力、創意創新能力、策劃與傳播能力、專業寫作能力、組織實施能力、研究解決公共關系實際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了達到此教學目的,教、學雙方應做到: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創新教學模式,實施模塊教學
模塊一:實地調研。由教師針對遼東學院的整體規劃,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水平,各食堂的飯菜質量,圖書館管理,寢室管理,后勤服務,就業安排,協會組織形式,E時代超市,咖啡館等方面設計幾個選題。根據班級情況,劃分學習小組,選定負責人,然后學生按小組去設計調查問卷并對其滿意度進行公關調查,寫出調研報告。由于這些問題都與他們息息相關,所以學生極為踴躍。通過小組成員間的溝通,實地調研,學生學會了對調研資料的統計、分析及撰寫調研報告,從而切實提高了實戰能力。
模塊二:案例分析。案例學習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貫徹著各自獨特而又明確的教學目的性。通過成功案例的述評、失敗案例的思考,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模塊三:實戰模擬。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而會實施前的演練與布置,又使新聞會的程序由枯燥的理論變為生動的實際,學生能夠發現組與組之間的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以模擬新聞會形式來完成該部分課程,能夠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公共關系素質,同時考察了學生現場應變能力。
模塊四:課堂辯論。公關辯論區別于公關演講,公關辯論更強調的是現場反應能力,選取當今大學生的熱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互選對手,小組與小組之間就公關熱點問題,提出問題,進行現場公關辯論。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深入討論,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側面去思考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各種不同觀點的交鋒,最后教師針對相關問題給予解答,對各組辯論的表現予以評價。
模塊五:創設公關情景。創設公關情景的核心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刺激學生的積極思維。創設公關情景要具有擬真性,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確定學習小組組內人員任務角色。“公共關系協調”、“公共關系危機管理”、“公共關系禮儀”等內容,都可以應用如上教學手段進行。
模塊六:個人職場形象塑造。可每班分成4-5人的若干小組,每個同學給自己未來職場進行形象定位,確定自己的合適的職場形象,參加全班匯報表演。這個模擬可以調動全組同學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學會自行設計形象,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模塊七:公關策劃文案設計。由各學習小組根據實際自己確定公關策劃文案主題,撰寫一份公關專題活動策劃書。要求有切實可行的主題目標和鮮明醒目的主題口號,還要包括活動流程、項目負責人、參與人的安排,具體的傳播溝通方案,時間安排、經費預算等,并要盡可能獨特新穎、個性鮮明,突出本次活動的特點。
3.建立應用能力考核體系
(1)設置形成性考核形式
單一的期末閉卷考試并不適合操作性很強的公關關系實務,應采取非考試形式。非考試形式改革的重點應在于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任課教師,要合理設計考核方案,注意引導學生加強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以真正衡量出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首先對作業、實訓、理論知識的學習態度認真;其次,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設計出富有新意的方案,并具有邏輯性及切實可行性。再次,設計及實訓要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需要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2)量化評分標準
科學分配成績評定標準,加大平時學習、實訓的比例,使學生由被動期末“突擊”學習轉變為平時的主動學習。可以按出勤、課堂研討、禮儀實訓、公共關系專題策劃活動、公關策劃方案設計等形式進行賦分,并根據學生每次作業、實訓表現等情況酌情累加或累減。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2)02010204
收稿日期:2011-11-08
基金項目:安徽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SK2012A168)資助;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SK2012B130)資助;安徽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X201066)資助
作者簡介:姚慶(1976-), 女,安徽桐城人,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公共關系。
筆者受學校選派,于2010年至2011年間赴美國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學(簡稱UB)進行學術交流,期間到訪了一些美國的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深入美國大學的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課堂,零距離地觀察并參與了美國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與學術研討,就公共關系學的課程教學與研究方面,與美國的大學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溝通,走出中國公共關系類課程教學的課堂,進入美國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的課堂,兩相比較之下,發現了美國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的很多特點和優點,同時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的經驗,認識到了國內高校公共關系類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很多改進國內高校公共關系類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美國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特點
美國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可圈可點之處非常多,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師生角色分明。在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課堂上,教師完全是一個指導者和答疑者,是一個指路人的角色,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主要是:重點和難點,學習方法及相關學習資料的指導以及答疑解惑。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由于在課堂上的時間有限,因此教師都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自學。學生一般都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課外閱讀和作業,完成各項課外任務,而學生為何能有如此高的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這又與美國大學獨特的學生考核方式分不開。
第二,成績考核側重過程和能力導向。 美國大學的學生成績的考核極具個性:不僅不同的課程考核方式不同,而且不同的教師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和具體標準也不同。考核形式靈活多樣,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考核:PPT演講、考試及考勤。三種考核在總評分中所占比例為:632;另外,考試的次數靈活,考試的方式豐富又獨特,每次考試所考核的內容都不同。
考核全面,因為每一種考核方法所注重考核的素質和能力各有不同。三種考核方式中,考核過程的演講與考勤所占學生總成績的比重與考核結果的考試所占學生總成績的比重相比,是83,能力考核與知識考核在學生總成績考核中所占比重的比例是:83。
第三,學生學習自主性得以有效激發。 美國大學生的四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分別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小組內成員間的相互學習,通過自己在課外時間內進行自助學習,聽從教師的課堂講解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每一種學習方法都能夠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
第四,教學內容新穎,具有時代感。 美國的大學課堂非常講究差異性與個性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教學內容的選取及教材的選擇方面也可以窺豹一斑,美國康州布里奇波特大學的公共關系學教授所選用的教材并不是標準教材,而是一本很時尚流行的最新出版的彩色插頁圖書《THINK PUBLIC RELATIONS》,這本書盡管不是規范標準的教材,但是里面的內容卻緊扣公共關系學,介紹了公共關系學課程的很多核心內容,同時又增添了很多最新的案例、研究方法、最新的調查研究數據等新的內容,使這本不是教材的教材既能夠勝任教材的角色,又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
第五,教學手段高度信息化。 美國大學有完善的硬件配備,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便捷的因特網,為公共關系學課程教學提供最新的新聞、案例等信息素材,供學生進行分析、調查、討論等。
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公共關系學教師為學生推薦了一些很好的公共關系學相關網站,如IPRA、Monkeysurvey等供學生在課內課外學習瀏覽。此外,還從網上搜索了大量的公共關系學視頻資料,如優秀的廣告視頻、與最新的突發事件相關的網頁及新聞視頻等,在課堂上在線搜索,然后給學生觀看,隨即進行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
第六,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美國大學的公共關系學課堂教學方法相當靈活,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使用,包括用實驗法,借助互聯網、電腦等軟硬件,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如何真正成為公共關系人員;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教學以及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自助學習;用問答法與學生互動,幫助學生積極思維;用設疑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用講授法介紹重點難點的知識等。
二、改進國內高校公共關系類課程教學的建議
高職學生作為教學服務的對象,是在高職教育環境下和過程中接受信息并主動建構的學習主體。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充分考慮到特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的傳授應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我院學生生源大部分來自粵西、粵北欠發達地區,受區域條件和家庭教育及背景的影響,部分學生在人際溝通、表達理解能力等方面略顯欠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1學習目標明確,但缺乏主動性
高職高專學生整體表現為學習情緒化較強,對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積極性相對較高,反之對于內容枯燥的知識則學習效率較低。學生主觀上有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但自我學習能力較差,對教師和課堂的依賴性較高。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結合社會實際,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創新意識不強,知識遷移能力較差
高職學生對所接受知識的創新加工意識不強,具體表現在操作具體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差,獨立完成任務項目的質量不高。所以作為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應該是其一大特色,通過突出實踐性環節不斷提升學生創新意識甚至高于細枝末節的理論課程學習,我們應該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并鼓勵學生參與,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1.3情商欠缺,心理問題凸顯
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比較欠缺,與他人的溝通往往流于表面,看似有效率,實際無深度,渴望得到老師認可卻往往表現得極具個性。渴望證明自己但卻不太愿意付出,對物質的要求和價值觀念略顯極端。公共關系課程強調的是公關意識、公關技能,針對學生特點組織設計教學內容,歷練學生情商,對于課程開展的延續性和實效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影響公共關系課程教學效果主要因素分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影響高職公共關系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問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素質以及學生自身情況等。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不同高職院校實訓條件的情況和所處環境等也會影響制約課程教學效果。這里結合我院實際,簡單列舉幾點集中表現出來的問題:
2.1專業教材建設滯后
實際上,當前各個高職院校開設公共關系課程在專業、內容和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缺乏必要的科學論證,有的甚至完全脫離實際,課程設置不合理。在選取教材方面能否選擇有特色、有水平、結構合理且適用的系列教材對整個課程的教學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2教學手段和方法重理論、輕實踐
眾所周知,公共關系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作用、任務和專業課程結構都與其他傳統學科有很大差別。與實際結合、注重實效、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應該是公關課程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所以,傳統意義上的完全理論式教學、“滿堂灌”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公關教學應該緊密結合實際、結合市場和企業的需求,認真提煉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竭力培養應用型人才。
2.3實訓條件欠缺,認知教學難以開展
此問題我院是比較典型的,由于地處粵西欠發達地區,城市環境及發展相對大中城市滯后,公共關系行業幾乎一窮二白。教師在設計指導公關實訓任務難度較大,學生在認知公共關系對城市及相關產業發展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方面,難于身臨其境、形象認知。
3公共關系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公共關系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紙上談兵”,學習純理論的知識,并不能實現根本的教學目的。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的不同階段以不同的授課形式和訓練內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并參與實踐活動,并且結合所在學校及城市的相對條件設計組織實訓項目,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提升學生參與相關公關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公共關系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公共關系理論為指導,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課堂教學模式,即實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互相交流共同參與的雙向溝通教學模式。
3.1明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是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公共關系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公關理淪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相應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企事業單位對各類公關知識的需求。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在公關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象。公關教學必須首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公關基本原理,形成較強的公關意識 ,掌握一般的公關實務技能,使學生能夠承擔初級、中級層次的公關工作,為以后的管理、營銷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按照這一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進行課程方案設計。
3.2設計“以實務工作為導向”教學內容體系
公共關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涉及面廣,這就需要有清晰、豐富、精煉的教學內容體系。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按照公關工作程序和每個環節要完成的任務及標準,構建課程的順序和進度,盡量設計模擬化工作情景,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認知,在學習中學會“工作”,在“工作”中掌握相關知識。公共關系課程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公共關系概述、公共關系的構成要素、公共關系工作程序、組織形象管理、公關工作四步工作法、公關禮儀,其中每一個課程內容都應該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際崗位要求的各項技能組織教學內容。
3.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3.3.1 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職業行為能力等為目標,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1]公共關系課程可以根據公關員崗位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以及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 ,以職業分析為起點,通過校內、外公關專家座談 、訪談等形式 ,明確崗位工作內容和職業能力要求,在課程設計上打破傳統,以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重構公共關系教學內容,突出公共關系工作過程的實務性特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任務設計是關鍵,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課堂引導應該貫穿整個任務實施的過程,要對學生進行方法、價值和心理引導。
3.3.2 引入案例教學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56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1- 0097- 02
我國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專業培養的主要是為各企事業單位從事整體形象策劃,全方位為企業處理各項公關事務、進行整體企劃,為企業提供戰略、識別、文化、顧客滿意與形象推廣等服務的專門性人才。因此,公共關系作為一門應用性、藝術性、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程,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這樣一門課程怎樣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盡量縮短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之間的距離,達到培養學生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是目前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學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 高職公共關系課程教學的現狀
我國高職院校開設公共關系專業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盡管高等公共關系教育在為我國培養急需的公關人才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應該看到,由于高職公共關系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基本沿用本科教學的體系,目前高職院校公共關系學課程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內容、教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等因素都影響高職公共關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不利于培養真正能夠適應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公共關系從業人員。
1.1 公共關系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高職公共關系課程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上課模式和講課思路,習慣性、程序化的教學法已被廣泛認可。這種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教材為內容,以滿堂講為模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奠定扎實的學科基礎,無疑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果在高職公共關系課堂教學中完全效仿,全套常規采用就顯得沒有高職教學特色。這種只重理論教學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自主性和興趣,特別是職業性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
1.2 公共關系課程實踐性教材嚴重不足
我國高職院校公共關系教材多為借用本科教材或沿用專科、原成人高校和中專教材,其基本上是“本科壓縮型”,內容偏多、理論偏深、實踐性內容嚴重不足,在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上存在嚴重不足,難以達到高職教學的基本要求。公共關系實踐性教材的不足已成為制約高職公共關系人才培養的瓶頸,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1.3 公共關系課程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陳舊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基本上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礎上簡單加了一些案例,理論內容太多,教學內容不夠簡明,使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學生難以聽懂所學內容,以至于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
其次,教學方法和手段單調,過多的理論講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起來,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在目前的高職公共關系課堂教學中,往往是老師說的多,學生練的少;“務虛”的多,“務實”的少。本來實踐性很強、內容豐富的公關知識教育,也就變成了呆板干澀的“黑板公關”。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們的教學缺乏由理論到實踐的轉移,缺乏一種中間狀態。
第三,考試形式單一,多數高職公共關系專業以最后的理論考試成績為主。或考試的形式不夠科學,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2 改革高職公共關系課程教學的舉措
2.1 公共關系課程要加強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是以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其核心質量和標準為“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因此公共關系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加強實踐教學,要按照公關工作程序和每個環節要完成的任務及標準,安排課程的順序和進度,構建模擬化工作情境,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知識。
根據公共關系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可將實訓分為兩個遞進的層次。第一層次,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在公共關系概述、公共關系的構成要素、公共關系工作程序、公共關系調查、公共關系策劃、公共關系實施、公共關系評估等課程環節實施后,要求學生完成擬設情境的相關公共關系調查報告、公共關系策劃書,并提交書面材料。此階段達到的目標是:熟悉公關工作的工作程序,初步了解其技巧性、操作性、創意性的特點,掌握公關調查報告、策劃書的寫作要領和技巧,激發學習熱情。第二層次,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形象意識。鼓勵每個小組成員相互配合,上臺展示本小組的工作成果,與同學分享遇到的困難和收獲的感悟,展開廣泛的討論,教師控制每小組展示時間并作最后點評,點評不僅包括工作成果的內容質量,還包括同學上臺的配合、儀表、儀容、儀態、表達是否有創新等。這樣,通過設計各項活動并吸引學生參與,可以同時鍛煉和提高他們的交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
2.2 公關教材的編寫要突出高職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