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2: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

篇(1)

1項目管理系統設計需求分析

1.1創新項目管理系統設計需解決的問題

對于公安海警學院,其本身學生較多且各管理機構極較為分散,以往在許多科技創新項目活動開展中,很多申報與審批等都以手工形式為主,其中不乏紙質文檔,一旦整個申報與審批中出現信息遺漏還需重新進行申報準備,為學生與學校管理部門帶來極多的難題。因此系統設計需解決的問題包括:①管理項目信息。通常在項目過程中,由管理部門向各學院傳達,再由學院教師向學生傳達,項目申請信息極易被延誤,是項目系統設計需解決的問題。②信息填寫問題。項目申請中采取手工填寫方式,容易發生信息遺漏或錯誤問題,若管理部門未做好及時改正,容易導致項目申報失敗。③項目審核問題。一般項目審核的流程表現為由指導教師、學院以及主管部門等逐級審批,審核完成后再進行逐級返回,耗費較多時間。④數據統計問題。項目數據統計中以手動方式為主,在管理中因工作量較大易造成信息統計失誤。這些都成為管理系統設計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2系統功能性與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所謂功能性需求,主要指用戶可利用系統提供的業務功能進行項目管理。整個系統中涉及的用戶包括主管部門、學院、導師與學生。其中學生可應用的系統功能主要體現在申請過程中基本信息的填寫、項目查看以及審核情況等,若填寫信息出現錯誤,而且處于未被審核狀態,學生能夠取消申請并做好修改。在指導教師方面,系統功能集中在項目申請信息查詢、導出與審核等方面。而學院系統的應用除具備指導教師操作系統功能外,還可執行項目申請推薦功能,通常主管部門所看到的項目申請信息多為學院推薦的項目內容。主管部門自身具備上述所有功能,而且可執行項目申請、項目類型創建以及維護管理等操作。另外,在非功能需求方面,其主要指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適用性等需求。如其中的安全性,由于管理系統運行中需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放性特征較為明顯,學生項目申請信息、學校人事信息以及項目經費信息都可能被非法竊取,所以系統設計中應做好用戶權限設置工作。再如,系統可靠性方面,系統運行中往往存在因用戶量增多而出現異常情況,需要做好數據備份工作,并從數據庫設計上著手使其在數據輸入、存儲與輸出等各方面都可穩定實現。而適用性需求則表現在因學生、教師、學院與主管部門在電腦操作系統使用上存在差異,若系統不具備兼容特征,將難以滿足用戶使用需求。

2項目管理系統設計的具體思路

在分析系統設計需求的基礎上,實際設計過程中還需遵循系統設計的相關原則,除系統安全性、可靠性與適用性要求外,還需遵循系統易維護、擴展的原則,如系統運行中由于用戶需求變化或系統自身需求不斷升級,應利用相應的接口使軟件架構得以連接,或直接引入重用技術,確保系統設計具有“高內聚、低耦合”特征,使系統更易于維護與擴展。以這些原則為根據,設計中主要考慮系統總體框架與具體設計思路。

2.1項目系統總體框架設計思路

總體框架設計時主要從系統架構與功能架構兩方面出發,其中在系統架構設計上,主要以SSH為開源框架,其中基礎框架主要以Struts為主,其可通過Servlet技術實現基礎架構功能,而SSH中的H則為關系映射框架Hibernate,其作用在于使數據庫更易使用與操作,同時該框架中輕量級框架則以Spring為主,在業務控制過程中主要通過面向切面、控制反轉等實現。具體設計中還需從表現層、業務邏輯層以及數據持久層為主。在表現層設計上,根據系統需求可選擇B/S或C/S客戶端,并引入xml匯聚Jsp語言的進行頁面配置,在服務器端與頁面進行交互中,可實現對客戶請求的分析;在業務邏輯層設計方面,主要用于數據交換作用,Spring下的數據處理組件與控制反轉將發揮不同的作用。需注意系統頁面設計時若以xml語言為主,C/S與B/S客戶端處理業務的方式將出現差異,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而持久層主要體現在數據庫方面,可將所有數據信息如項目經費或項目信息等融入其中,其功能的實現主要得益于Hibernate。另外,從功能框架設計角度,其主要需做好權限管理、項目制定管理、項目申請管理、審核管理、項目分析評估等設計工作。

2.2項目系統具體設計

項目系統具體設計中首先需從頁面設計著手,由于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需將所有填寫的數據以及列表內容展示出來,可考慮將系統界面按單個頁面、頁面中各元素等進行展示,這些元素內容便可構成相應的模型。該模型下,用戶訪問系統過程中可看到較多窗口,僅需進行頁面切換便可尋找自身需要的內容。即使需要進行某段界面重新配置,模型內其他元素也不會受到影響,因此界面設計可考慮引入模型解析器,使頁面所有操作在其作用下都可實現。其次,應做好過程管理設計。在過程管理方面,需注意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在管理中的流程主要以開題、、申請、審批等為主,可以此為依據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做好流程執行驅動模塊的設計,保證流程順序不會發生改變。在此基礎上應進行項目流程執行設計,如項目啟動過程中,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系統進行實例創建、實例修改與刪除以及其他回轉或終止等活動。最后,系統設計中還需對系統包圖、數據庫等進行設計,使項目相關信息在輸入、存儲與輸出等各方面都能夠快速實現。

3項目管理系統測試與實現

系統開發本身具有復雜度較高且周期長等特征,實際設計中難免存在較多隱藏患問題,對此在系統投入使用前需做好系統測試工作。如在開發過程中,可直接測試系統的編寫程序、頁面配置,判斷程序內代碼是否與系統設計需求相符合,且界面是否可發揮其顯示功能。確保無誤后可由計算機學院對系統進行測試,教師可與學生共同測試,判斷系統操作中與用戶操作水平是否相適應,且各項流程設計是否滿足基本項目管理要求。對于存在問題要求做好適時改進,使系統在頁面布局、快捷菜單以及與用戶交互能力等都得以保證,若能夠可靠、安全運行,便可投入使用。

篇(2)

在國內外經濟嚴峻及其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研究,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校推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熱情,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1.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指導工作

1.1 參與項目人員的選擇

我校每年進行一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工作。下半年開始組織申報工作,每年3月份公示通過評審的結果。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科學研究機會。在項目申報過程中,教師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選擇優秀的學生參與項目的研究工作。

一般選有一些專業基礎的大二大三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平時的教學中了解和發現自學能力強、有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強的一些學生。通過與這些學生的交流,讓他們學生了解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具體工作和教師的研究方向,權衡自身的專業方向、興趣志向、以及業余時間個人計劃,確定是否參與項目研究。最后,挑選3-5人組成創新團隊,選出一名學生做項目主持人。

1.2 項目選題

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選題、撰寫申請書。項目申請書里有院系、人員、名稱、金額、等級等信息,學生通過項目申請對創新項目有全面的理解。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發揮,提出項目,和教師一起討論自己的想法,進行可行性論證。選題要有創新性、專業性、實用性,并且工作量適中。討論過程要明確目標,確定具有創新性的申報內容和題目。

如果學生選的題目不可行,教師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學生項目選題的參考意見。指導學生通過查找文獻或者相關資料,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感興趣的問題,找到可創新的亮點。

確定項目題目后,學生撰寫申請書。從一開始的表述不清,到最后清晰的表述了項目的背景、研究意義,制定了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確定了研究中需要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并確定研究目標、分析項目可行性、估算經費,明確規劃出了研究進度和成員分工。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反復的修改討論。修改項目申請書時,教師可以將自己做過的的科研項目申請書給學生參考。直到最后項目組成員共同確定了研究思路,寫出合格的申請書。

1.3 項目實施

項目運行中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師定期組織對大學生科技創新立項項目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學生前期做的工作給予肯定,總結研究成果,布置后期工作,并且指出研究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促使項目進行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及糾正,從而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這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放手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更好的開展和完成大學生創新項目。如果教師對學生指導過多,就會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教師為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在探索創新工作中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2.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對人才培養的意義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科學研究機會,通過科研和實踐,理論與實際結合,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接受科學研究的訓練,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因而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載體。

2.1 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已成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是一個以培養創新意識作為出發點,希望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科研創新項目研究的新型大學生培養方式。從實踐中發現,成員參與度與團隊工作質量成正比。對于一個團隊,項目的各個階段需要所有成員的一齊參與,團隊要時刻擁有一定的凝聚力。只有團隊成員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學生培養了自己的團隊協同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處理協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才會為自己未來走入社會打好基礎。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

在項目研究活動中,教師的勤于思考、善于觀察、不怕困難的精神和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請、實施、結題,能讓大學生了解什么是科學研究、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處理分析科學研究中的相關數據與資料、如何整理與總結研究成果,從而培養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2.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學生是項目實施和創新的主體。學生在興趣驅動的基礎上,自主進行創新項目實踐,學生自主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讓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研究活動,才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大學畢業生的調查,我們發現那些工作上手快和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綜合素質好的畢業生,往往就是在校時參加過老師的科研工作或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

3.總結

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生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掌握了新的知識和技能,開闊了思維,得到了科學研究與創造的訓練,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文軒,騰召勝.運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創新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6).

篇(3)

大學生科技創新是指大學生群體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學校的組織下,依靠教師的指導,自主開展的科技學術活動,活動的主體是大學生群體,包括本、專科生和研究生[1]。本文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評價多采用語義評價的特點,引入模糊評價方法,將研究重點集中在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過程中的風險分析和評估上,發掘項目研究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針對特定風險給出規避風險的建議,并根據模糊評估結果做出項目選擇、繼續支持或項目退出的決策。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過程中風險的識別和分類

風險識別是指對尚未發生的、潛在的以及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地、連續地預測、識別、推斷和歸納,并分析產生事故原因的過程。這個定義包含了以下含義:感知風險和識別風險是風險識別的基本內容;風險識別不僅要識別所面臨的風險,更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是識別各種潛在的風險。因此,本文針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過程各個階段為項目過程風險分類,建立層次結構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表1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過程風險分類

評價階段 一級指標 二級

指標 三級指標

立項階段 研究對象評價 創新性風險評價 學術思想創新度

研究方法創新度

技術創新度

研究內容明確性

目標明確性

預期效果風險評價 創新人才培養效應

項目潛在經濟效益

項目社會效益

項目潛在研究貢獻

學術應用價值風險評價 應用目標明確度

項目成果轉化難度

對相關學科領域發展貢獻

完成條件評價 可行性風險評價 技術路線合理性

研究方案可行性

項目進度安排合理性

完成能力風險評價 成員知識結構合理性

成員能力

前期調研充分性

資源可獲風險評價 實驗室資源完備性

經費預算合理度

培育階段 目標完成評價 質量評價與進度風險評價 階段成果實現程度

階段成果創新性

階段情況

研究時間充裕程度

成本控制 經費使用比例

預期經費超支可能性

團隊合作評價 成員發展評價 成員學科素質提高程度

成員科研能力發展

成員滿意度評價

交流評價 團隊知識交流頻度

團隊知識交流效度

成員知識公布意愿

知識共享評價 共享度評價 文獻共享程度

成果共享程度

知識庫建設

評價 知識庫更新頻度

更新知識有效性

研究發展性評價 人的發展性

評價 成員繼續研究可能性

新成員加入可能性

項目發展性

評價 延伸研究方向提出可能性

資源可供性

結題階段 研究結果評價 可視結果評價 獎項評價

論文評價

潛在結果評價 引申研究方向評價

使用資源評價 科研資源評價 經費使用效度

實驗室使用效度

人力資源評價 團隊提升程度

成員獲益程度

二、模糊評價方法模型

(一)項目過程風險度量

一般項目風險度量通常使用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兩個參數進行衡量,在這一模型的基礎上,一方面考慮項目過程隨時間變化的動態性,另一方面考慮項目成果在不同階段的專家綜合考評意見,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過程風險度量模型如下:

Rm=f(Rl,Rs,Ri,t)

式中Rl為風險發生的概率,Rs為風險對結果的影響嚴重性,Ri為當階段的專家考評意見,t表示項目研究的某個階段。

項目研究全過程的風險可以表示為各個階段風險量的集合,記為Rm={Rm0,Rm1,…,Rmt},當t=0時,表明是對項目立項階段的風險評估。

(二)t值的確定

t值的確定即考核時間間隔的確定,表示整個項目的中期考核頻度,頻度大,有利于項目過程的監控和風險變化的及時發現,但管理成本提高。頻度小,成本降低,但對風險的監控力度下降。如何確立合適的考核頻度,對過程風險的評估影響較大。結合目前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管理現狀來看,一般情況下考核間隔期為一年,t值則根據研究預期年限來決定。

(三)第t階段Rlt、Rst、Rit、Rmt的模糊表示

假定在創新項目研究的第t階段,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Rlt用模糊集{很低,低,有可能,可能,極大}來表示,風險對結果的影響嚴重性Rst用模糊集{很小,小,一般,大,很大}來表示,選擇三角函數作為隸屬度函數,專家考評研究效果Rit用模糊集{很差,一般,好,很好}來表示,選擇梯形函數作為隸屬度函數,風險量Rmt用模糊集{很低,低,中,高,很高}來表示。

(四)專家意見向梯形模糊數的轉化

專家進行評價時使用的是語言變量進行判斷,為了實現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計算的轉變,需要將語言變量統一用標準梯形模糊數表示。根據梯形模糊數的定義:

記F(R)為R上的全體模糊集,稱M為梯形模糊數,如果M的隸屬度函數為μ(M):R[0,1]表示為

(x-a1)/(am-an);x∈[a1,am]

μ(M)={1;x∈[am,an]

(aμ-x)/(aμ-an);x∈[an,aμ]

0;其他

式中:a1≤am≤an≤aμ,梯形模糊數記為M(a1,am,an,aμ)。當a1=am=an=aμ時,它表示一個數值,當a1=am或an=aμ時,它表示一個區間,當am=an時,它表示一個三角模糊數。

根據這一定義,可以將專家給出的語義變量轉換為梯形模糊數,實現定性描述到定量的轉換,下文中涉及到專家意見的定量化,將全部使用這一方法。

(五)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

步驟一:建立風險評價指標的層次結構,在表1中已給出;

步驟二:對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由專家給出比較值區間或某一比較值,然后將比較值轉換為梯形模糊數Mij;

步驟三:結合專家意見權重,構造判斷矩陣,根據下式求出模糊權重ωi。

步驟四:參照潘英帥在《基于模糊博弈論的合作型供應鏈優化配置方法》中的梯形模糊數大小比較方法,將模糊權重ωi轉化為普通實數。

(六)專家考評研究效果Rit的確定

在創新項目的各個階段,專家對階段成果的考評印象不同,直接影響到項目是否能夠存續的決策,專家考評研究效果Rit可用下式進行計算:

其中,Sjt表示第j個專家在階段t對項目階段效果的評價的估計值,Cj為第j個專家的權重。

(七)確定第t階段Rlt和Rst的評價值

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Rlt和風險對結果的影響嚴重性Rst可由專家根據經驗進行估算,并轉換為梯形模糊數來表示,其公式為:

式中,Rl1t,Rl2t,…Rljt表示j個專家給出的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估計值,Rs1t,Rs2t,…Rsjt表示風險對結果的影響嚴重性的專家估計值,Cj為第j個專家的權重。

(八)Rmt的計算和全過程的風險集合

風險量Rmt根據Rlt、Rst、Rit使用Mamdani模糊推理辦法推算得出,項目過程每個階段的Rmt求出后,整個科技創新項目的過程風險即可用集合{Rm0,Rm1,…,Rmt}表示,其中t為劃分的考核階段數。

在得出了過程風險集合后,管理者可根據風險值繪制風險發展曲線圖,總言之,在根據風險發展曲線決定管理者決策的時候,還需要追溯風險量值的產生過程,分析高風險環節,才能做出相對合理的決策。

四、結論

本文將過程風險的研究引入了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管理中,不僅考慮了過程風險的重要性,還提出了過程風險的動態變化對項目管理者決策的影響。但是,這一模型提出的假設條件是專家對所評價項目所在的領域非常了解,且評價具有一致性。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評價還不能實現這一假設,因此,如何評價專家對該學科領域的熟悉程度,如何對專家評價意見進行修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鄒海貴.知識經濟下我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研究[D].湖南大學,2003.

[2]徐宏武,孫鳳萍.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過程管理探究[J].高教高職研究,2009(37):55-56.

[3]李玨.風險投資全過程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篇(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15-02

隨著國內高校日益重視在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各高等院校紛紛展開了各種級別各種類型的以培養為目的的創新性培養計劃以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1-4]。隨著高校科技創新計劃的不斷深入展開,項目申報、管理的工作量日益龐大,人工方式難以應付項目管理的難度和復雜度[5-6],傳統的項目管理方式逐漸暴露出缺點。

目前,我校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申報、審批等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其間也利用了一些傳統的辦公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但是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項目申請人、指導教師、評審專家、學生創新中心(我校學生項目主管部門)之間仍然需要傳遞大量的紙質文檔。紙質文檔按照相應的流程需要進行多次的審批,造成了項目申請人在學校不同的辦公地點間來回奔波,甚至還有可能存在領導、老師出差在外,文件流轉、項目審批困難,文件待批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行為滯后;領導或老師出差回來,眾多手持待批文件人員在門口排隊等候。因為時間緊,許多事項來不及仔細研究,草草批復造成簽批的文件事后查閱困難等等傳統方式無法避免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學校對大學生創新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類創新項目的不斷增加,項目申報審批的復雜度也越來越大,傳統的人工項目管理方式已經造成了項目申報審批秩序混亂、持續時間冗長、工作量急劇增大等問題。盡管學生創新中心出臺了一些措施用于規范申報審批流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所以,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及網絡信息技術開發部署一個集成項目申報審批流程的在線管理系統勢在必行。于是,各高校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結合工作流技術,建設并部署了結合自身需求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管理系統[7-8],從而對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提高了項目管理的效率。

本文通過對東北大學創新項目管理系統在學校科研創新中管理中的應用,詳細的介紹創新項目管理系統所發揮的作用,對同類院校大學生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部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系統簡介

本文提出的系統主要由前臺和后臺兩大部分組成,整個實施過程也將按兩部分結合組成(如圖1所示)。前臺部分主要是創新中心鏈接的網頁,本網頁主要包括公告,新聞,主要成就展示和介紹,還有學生注冊,老師和學生登錄等功能。

后臺部分主要由管理系統組成,管理系統分為六個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的功能是針對不同用戶量身設置的。當用戶登陸時系統會自動識別用戶類型,進入與該用戶對應的界面,用戶類型分別是學生、指導老師、前期評審、中后期評審、學院、站長,各用戶之間具有非常強大的信息交互功能。

圖1:大學生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總體結構圖

學生界面供學生用戶使用,實現了學生信息錄入、項目申報、項目信息反饋等功能,可以分模塊填寫,并自動生成文檔并提供下載,減少了電子文檔提交的步驟,使申報流程更加快捷。

指導老師界面供項目指導老師使用,可顯示該老師所指導項目,并能查看項目成員、項目資料,也可以對該周學生總結進行批注。

前期評審界面供前期評審老師使用,用于查看成員資料、項目資料和對項目進行評審。

中后期評審界面供中后期老師使用,功能與前期評審界面大體相似。

學院界面供各學院項目申報管理員使用,可用于顯示該學院所有的項目、添加前期評審老師、按類別檢索。

站長界面是后臺管理的核心,擁有后臺所涉及的所有功能,可顯示待處理事項(待審核項目、待審核用戶)和在線成員、注冊于訪問控制、上傳文件限制(格式、大小);項目模塊用于添加項目、項目管理,此外還具有回收站功能和檢索功能,分別用于管理所刪除的項目和分類檢索項目,還可添加網站后臺管理人員賬號,擴大管理團隊規模,從而減輕站長的工作負擔,同時提升了后臺管理的效率。

2.系統的優勢以及對高校學生創新科研的影響

創新項目從申請到結題的大致流程依次為:①項目立項,②中期驗收,③結題驗收。本文將按照項目申報審批的流程,將傳統方式與使用創新項目管理系統之后的狀況進行逐一的比對,闡述使用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優勢以及對高校學生創新工作開展的影響(由于結題驗收方式所體現的優勢與中期驗收基本一致,所以本文就不再贅述,這里主要從項目立項、中期驗收、項目進行過程中三個方面進行對比)。

2.1 項目立項

傳統方式項目立項詳細流程(圖2所示):①項目申請人到指定的網站下載項目申請書(Word格式)并寫完整。②項目申請人將項目申請書打印出來,所有項目成員簽字確認。③項目申請人將項目申請書交指導老師審核。④指導老師審核通過后簽字確認。⑤項目申請人將指導書交至學院審核。⑥學院組織立項答辯。⑦學院將通過初審的項目申請書交至創新中心。⑧創新中心組織 專家進行再審,審核通過后公布立項成功信息,項目開始進行。

系統方式項目立項詳細流程(圖3所示):①項目申請人注冊系統帳號,完善團隊成員、指導教師等相關信息之后在線填寫項目申請書。②指導教師在線審核項目書,審核通過之后,該項目書顯示指導教師審核通過信息。③學院組織初期答辯。④項目申請人在線提交答辯所需材料(PPT等)。⑤學院在線審核項目,審核通過的項目書由系統自動推送至學生創新中心帳號。⑥學生創新中心在系統中隨機分配項目書至各個專家進行審核。⑦專家審核通過的信息將反饋給學生創新中心。⑧學生創新中心確認之后,將項目審核通過的信息自動發送至各層相關人員。

通過傳統管理方式與管理系統的方式對比發現:

項目申請書在各個地方傳遞均采用人工傳遞的方式,學院、創新中心組織專家評審均采用電話、短信、Email等方式進行,不便于管理,為專家分配待評審項目書也是人工進行,人為因素較多。所以較傳統方式相比,使用項目管理系統具有如下優勢:1)大大縮減了傳統方式在資料傳遞上所需要的時間,不再需要為傳遞項目書而四處奔波。2)聯絡方式更加統一(可通過站內信),大大降低了在傳統方式中需要打電話、發短信、打印材料等在物質方面的消耗。3)項目書分配更加便捷、公正。4)便于學生創新中心掌控工作進度,每一個項目進行到哪一個階段,一目了然。

2.2 中期驗收

傳統方式中期驗收詳細流程(圖4所示):1)學生創新中心通知各項目組參加中期驗收答辯,并組織、分配專家進行評審。2)項目負責人在驗收答辯前提交PPT以及項目日志。3)進行中期驗收答辯。4)專家評審完成后將數據反饋至學生創新中心。5)學生創新中心根據專家驗收評審成績進行分析統計之后確定項目是否繼續進行并且評定該項目為國家級、省級或校級,并將結果反饋至各項目相關人員。

系統方式中期驗收詳細流程(圖5所示):1)學生創新中心在項目管理系統中中期驗收公告,消息自動推送至各項目相關人員。管理人員使用系統進行專家組織、分配,并開通項目中期驗收答辯參評展示內容附件提交的功能。2)項目負責人在看到通知后在規定時間內上傳項目中期驗收答辯參評展示內容附件。3)進行中期驗收答辯。4)專家現場評審完成后在網上對各自評審的項目進行打分評定,并填寫打分理由。5)系統自動對各項目所有參評專家的分數進行匯總計算,得出最終計算結果展示在該項目信息列表中期驗收成績一欄中。6)學生創新中心根據這一成績在系統中進行點擊操作(通過、不通過),確定該項目是否通過驗收,并且再次點擊(國家級、省級、校級)確定該項目最終等級。

圖4:傳統方式中期驗收流程圖 圖5:系統方式中期驗收流程圖

通過圖4和圖5對比發現,除了在上個流程中所體現的優勢之外,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優勢進一步體現:該系統能夠自動匯總、分析專家的評分數據,徹底拋棄了傳統方式需要人工匯總分析這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方式,進一步提升了項目評審與管理的效率。

2.3 項目執行過程

2.3.1 項目日志的管理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創新中心規定項目成員每周需要進行討論總結并在《項目日志》中記錄項目周記、月總結等且該項目指導老師進行監督指導,但在實際進行過程中,很多項目組并沒有按時的進行此項工作,且很多指導教師并沒有查看該《項目日志》,致使該措施并沒有很好的達到學校創新中心所預期的目的。

在使用創新項目管理系統之后,上述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項目進行過程中,每一周的周記只能在該周進行填寫,項目成員填寫完成提交后會推送至該項目指導老師處,指導老師在評審、提交之后,該周記才會被系統確認為有效并在項目周記處顯示為綠色以表示已完成,否則顯示為紅色以表示未完成。且學生創新中心帳號界面內有項目周記情況一覽表,將所有項目組的周記按學院、年份等方式進行篩選查詢之后分類顯示。這樣就簡單、便捷的實現了項目周記填寫的監督工作,從而有助于各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

圖6:傳統方式管理日志流程圖 圖7:系統方式管理日志流程圖

2.3.2 項目內容查詢、監管

學生創新中心以及各學院可以在系統中通過選擇學院、年份、項目類別、項目等級等方式對項目進行分類篩選,從而查看該項目相關信息,而傳統方式可能會在一個電腦文件夾或者辦公室檔案柜中去人工查閱,極不方便,從而項目管理系統實現了項目信息的便捷查詢監管;評審專家可以直觀的查看到自己所需評審的項目的信息,更加簡單、便捷;指導老師可以查看自己所指導的所有項目的情況,做到及時地指導與監督。簡而概之,與傳統項目管理方式相比,使用項目管理系統的優勢如下:1)成本低,可選擇性強:B/S架構的項目管理軟件構建簡單[9-10],不需要購買一大堆的硬件設備,成本消耗降低。同時,用戶通過瀏覽器就可以進入系統,用戶只需簡單安裝操作系統即可享受瀏覽器各項服務。這樣大大減少了傳統項目管理方式的辦公費用,做到了節能環保。2)跨級跨地域:利用B/S架構的項目管理軟件,可以擺脫地點的限制。同一學校不同部門,各學校、各辦公室都可以同時進入到同一個系統上進行項目管理操作。只要開通權限,同一項目組上下級之間可以共同完成項目計劃、項目溝通執行等,保證項目信息的實時共享。3)多項目管理:B/S架構的項目管理系統實現了多項目共同管理,管理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用戶的權限,各項目可以相互聯系也可以互不干擾。不同項目組的成員都可以同時登陸到系統,對自己所負責的項目部分進行操作。4)信息共享程度高:所有用戶都可以同時登陸到系統進行操作,只要刷新一下網頁,該用戶用權限可以看到的部分更新都會實時地反映出來。同時,用戶隨時隨地可以更新信息,保證了信息共享的實時性。

3.結語

本文基于我校建設大學生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的過程,介紹了該系統的設計模式以及與傳統項目管理方式的優勢,經過對系統的完善與測試,系統基本實現了設計目標,為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所有相關人員提供了便利。由與水平所限,本文在后期還將對一下幾個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1)學生和老師交互平臺及論壇的建設,加強學生和教師及管理人員的溝通。2)系統應用范圍的擴展,通過對其他院校科研管理過程及要求的調研,進一步改進本系統,使之適用于國內所有高校的創新項目管理單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Z]. 北京:2012: 1-1.

[2]付東普,徐寶新,朱律瑋. 電子政務SOA應用實踐――江西電子政務SOA案例介紹[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11,11: 25-29.

[3]Ardagna D, Mirandola R, Trubian M, et al. Run-tim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OA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C].Proc. of QUASOSS’ 09. Amsterdam, Holland: [s. n.], 2009.

[4]徐小龍,陳丹偉,陳春玲,李夢娥. 大學生創新計劃師生協作資源池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10,13: 8-10.

[5]潘涌璋,唐啟紅,張秋明,吳曉琳,桑守山.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管理模式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06:146-149.

[6]曹梅. 項目管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可行途徑[J]. 教學與管理,2007,06: 16-17.

[7]柯羽.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 嘉興學院學報,2009,04: 85-88.

[8]張玉利,李乾文,李劍力. 創業管理研究新觀點綜述[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05: 1-7.

[9]邢園園. 基于B/S模式的科技部門項目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2013.

篇(5)

教育部計劃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希望通過此計劃轉變高等學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養方式,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這種計劃項目更加注重過程管理,堅持中期考核、經費變化的管理方式,通過中期驗收項目的管理模式,給予科研成果有顯著成效的團隊更大的支持,同時也適當終止不合格項目的支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理的現狀,對影響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對新的政策下對項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一、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意義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項目管理師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會對大學生的質量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項目訓練,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更加高效的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對科研工作的興趣愛好。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

(一)基層組織的嚴格評審管理

學院單位關于團隊申報的科研項目評選標準應該做到統一化、公平、公正、公開,它關系著大學生對科研工作的研究態度,并且對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觀有重要影響。在教學單位教師評選的良好環境下,申報項目的團隊會更加認真嚴謹的進行項目設計和論證。

公正合理的評選制度和認真的學術環境提高了學生的科學論證能力,培養了學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學術習慣,能夠高效的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

(二)應對挫折的教育和心態

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時,充滿興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計劃的進行過程中充滿失敗的風險 ,因此大學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科研創業的起點很低,同時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會認同度、大學生經濟能力、技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對風險信息的預判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過程相當困難。在高校的科研工作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敗、能重新科研訓練的思想。

(三)創建獎勵機制

對學生的獎勵。在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科研訓練工作,學校應該適當在保送研究生、獎學金評定方面對于參加項目并取得顯著成果的團隊給予相應的傾斜,以此激發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的熱情。

對教師的獎勵。教師對大學生的指導影響了學生對科研項目完成的質量,因此指導教師對項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與學生團隊進行負責任的溝通都關系到項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學校在教學勞酬分配過程中對指導重點項目的教師給予相應的補貼。

獎勵機制的創建能夠對學生和教師對科研項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積極作用,能夠促進教師為指導學生團隊付出更多的時間,并且能夠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使得學生在實踐能力提高的同時,增強專業素質和對科研工作的興趣。

(四)大學生實踐與科研的促進作用

理論文獻、實物對專業的學生來說很熟悉,通過直接接觸學術資料,結合實踐內容的經驗和教訓,提高學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真正做到實踐與專業學習的促進與結合。

參與計劃高校的大學科技園要積極承擔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任務,為參與計劃的學生提供技術、場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傳科研申報的流程

培養大學生的科研項目意識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學院教學組織的公平評審,另一方面需學院管理人員關于申報的組織和獲批項目的良好管理。學院副書記和教學院長領導下的輔導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組織安排工作需嚴謹、及時、有新意。教學秘書應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進行側重宣傳,使新生入校的時侯即對參與科研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紹培養科研能力對大學生全方位能力培養和專業素養鍛煉的價值。

(六)創設科研資金,營造科研氛圍

學院為鼓勵學生參與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學院設立研究小組,有的學院組織以科研工作為主題的項目大賽。學院教學管理人員可以建立了院級和教研室級科研項目,用來支持和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工作、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

搭建項目學生交流平臺,定期開展交流活動。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支持項目學生參加校內外學術會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共享資源的機會。學校還要定期組織項目指導教師之間的交流。

三、結語

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學生科研能力,學院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需采取嚴謹、公正的態度去進行過程管理、宣傳、評審等,然后不斷探究創新的思路來支撐和優化項目的實施,從而形成促進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多方面培養模式,最后達到增強大學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041-03

一 引言

“十一五”期間,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高等教育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本科教學工程)并啟動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后擴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下都簡稱為大創計劃)項目。

二 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的培養背景及現狀

醫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主要由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組成。在臨床醫學實踐中,醫學工作者常常遇到用現有的科學發現或知識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這些知識空白點就為基礎醫學指明了研究方向,對臨床問題的研究會促進基礎醫學的發展。所以,無論是從事基礎醫學還是臨床醫學,都需要從業者不斷地探索和分析,認真嚴謹地進行科學研究。而且,新世紀疾病譜的不斷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都對21世紀醫學生的科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調查研究顯示,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多、進實驗室機會少、平時課程學習任務的繁重、老師學生的單向交流、基本科研能力教育的缺乏等,絕大多數本科生的科研興趣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科研和創新能力普遍較低,主要表現在缺乏科學的思維,不了解常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相關的科學研究背景知識以及檢索電子文獻的能力存在不足等方面。醫學本科生的科研培養任重而道遠,繼續深化大創計劃項目實施,建設好國家、省和高校三級實施體系是其有效途徑。

三 國家、省和高校三級大創計劃實施體系的構建

2007年起教育部分兩批啟動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研究。該計劃主要面向國家“211”重點建設大學,全國項目參與高校共計120所,江蘇省有10所高校受批,但我校不在名單之列。同年,江蘇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實施精神,啟動了省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該計劃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校,我校作為省屬重點建設高校,得到了有力的經費支持。這為我校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本科生科研素質提供了良好的探索和實踐契機。

2012年,根據《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和《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國本科院校的學生均有機會申報國家級立項,我校同眾多高校一起擁有了更廣闊的國家級平臺資源。大創計劃經過八年實踐,可謂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中投入最大、覆蓋面最廣、本科生受益最多的項目。除了資金投入,教育部同地方政府不斷建立健全立項、資金管理、監督、評價考核等制度,積極搭建大創計劃交流平臺,加強了各學校間創新活動的開放與交流。南京醫科大學從學校層面上規范化、制度化地實施大創計劃項目,注重提高醫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與國家級、省級有機銜接成三級大創計劃實施體系。但在實踐與探索中仍發現許多不足之處,不利于其進一步深化實施。

四 大創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行對策

學校圍繞大創計劃開展了系列活動來確保項目能順利實施,進一步完善了國家、省和校三級實施體系。學校主要通過建設網絡精品資源共享課,注重選修課和專業課的結合,引入“問題導向性學習”(PBL)“案例教學法”(CBL)等先進教學方法,舉辦名師講壇等來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培養科研興趣;同時面向本科生成立科研興趣小組,開展統計學基礎、醫學檢索、項目申報及計劃書撰寫等專題培訓講座及各類學術競賽。下面將針對學校在實施大創計劃過程中仍存在的不足,探討相應的對策,以供其他院校參考。

1.項目申請困難,學生興趣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隨著對現代醫學創新的不斷認識,醫學生的科研創新興趣也日益增長。與此同時,國家、省和高校三級大創計劃實施體制也在不斷完善,但仍然無法充分滿足所有學生的科研興趣,出現了項目課題建立難、指導難、申報難的現象。很多同學在醫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會提出某一研究興趣點,但由于基礎知識的不完備和科研素質的缺乏,其研究想法往往是不完善的、片面的、存在科學研究漏洞的。相關部門和高校在組織學生申報前,很少統一對感興趣的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也很少公開具有指導能力的老師信息,導致出現有想法不成形、有想法無指導等項目申請困難的現象。

針對大創計劃項目申請過程中出現的此類問題,相關部門和高校應該對申報學生進行統一的、系統的科研培訓,完善申報流程,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材料。同時,應該公開指導老師的信息,讓學生可以自主與老師聯系,使興趣和想法獲得指導和認可。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促進其創新想法的落實,這也是使大創計劃得到更好的貫徹實施的奠基石。

2.配套課程不健全,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不足

由于醫學專業知識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起來費時費力,但系統化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在項目規定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大創計劃的保障,也是學生從事其他相關科研探究的基礎。學校對本科生醫學知識的傳授主要形成了以專業課程為主體,選修課程為輔,網絡課程為新興補充的教育課程體系。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以來,就課程體系而言,工作重心已經不再是如何繼續拓展這個領域的范圍,而是怎樣深入改善課程的教學品質。對此,學校可以增設相關課程,部分研究生課程如“醫學科研思維與創新”等也可作為選修課程來對本科生普及。在醫學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入專業教學中。學校還應增加對PBL教師的培訓與考核,繼續推廣PBL等先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課題或問題為中心,由被動式變為主動式學習,即認真獨立思考問題,課后主動查閱文獻,與同學交流討論,學生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查閱文獻中可能會發現新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

3.信息交流不通暢,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溝通少,缺乏創業指導

在大創計劃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項目小組內部學生之間、各項目小組之間甚至項目小組與指導老師之間并沒有形成固定完善的交流機制。學生和老師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學校的單方面。這就會導致學生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和解決,各小組之間缺乏溝通,難以交流經驗和心得,經驗信息的不暢通降低了項目的實施效率。目前江蘇省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平臺”,其中有供本校項目負責人之間交流的系統,建立兩年已超百萬次訪問量,且國家、省級層面每年會定期組織項目展示年會。但不可否認的是,交流系統不實用的缺陷以及小范圍的年會交流仍然無法滿足大多數參與項目學生之間的溝通需求,尚缺乏一個實用的、固定的、多層面的信息交流平臺。我校目前仍主要以創新訓練項目為主體開展大創計劃,缺乏對創業的教育、指導和硬件支持,截至2014年,僅成功申報了1項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醫學知識專業性強,醫學生將來就業的行業針對性也強,又缺乏創業的指導,醫學院校及社會往往理所當然地認為醫學畢業生將來都會投入醫療衛生系統,忽視了醫學生這一群體在創業方面的需求。

4.評價和鼓勵機制不完善

大學生科研創新與創業的需求和出發點不同,基礎科研與應用研究也不同,那么對其成果的考核評價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大創計劃的評價考核方式主要是以專家評價為主,結合季度考核和中期考核,以項目完成情況為主要的考核目標。在評價考核過程中,缺少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理由,造成評價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這樣也很難讓學生認識到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而相對應的鼓勵措施的缺乏也會嚴重打擊項目實施學生的積極性,挫敗學生的科研興趣。學校可以對不同分類的項目進行分開考核,并制定和公布考核量化標準,積極聽取參與項目的學生代表的建議,力求評價考核客觀、合理、科學。同時應注重對項目實施過程的考核,以便更全面地進行綜合性評價分析。考核還應該注重透明化、公開化,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釋和建議。還應完善相關鼓勵機制,對通過驗收的“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的參與學生可根據學校有關規定折算成公共選修課學分或素質教育學分;對優秀成果和作品,優先推薦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對符合學校相關規定的本科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獲得免試推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五 結束語

目前我國醫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不相匹配。醫學院校應該配合國家和省教育部門,繼續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工作,通過落實為學生提供便捷條件促進項目課題申報,健全配套課程并改善教學品質,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強對創新和創業方面的教育、指導和硬件支持,完善評價和鼓勵機制等可行對策,深化項目實施,有效提高醫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黃一虹、王志榮、董晨等.五年制醫學生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的調研及培養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7(6)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1-0272-02

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課程內容涉及婦產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療及整體護理等諸多方面,依靠傳統的課堂講授法學生們很難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將臨床護理知識與早期學過的基礎護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一直是教師和學生們面臨的難題。

來自11級三年制、09級五年一貫制高職和2010級本科護理專業(含助產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了跨學校、跨專業、跨年級的創新團隊,在老師指導下,以2012年高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項目計劃為契機,選擇了指導老師科研課題中的子項目“高職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典型病例分析試題庫的構建”進行創新實踐訓練,旨在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提高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1],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準備階段。指導老師對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知識與科研能力的培訓,樹立科研理念。根據學生特長進行分工,反復修改我們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調研對象是已經學完了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的在校學生和進入頂崗實習階段的學生,對建立婦產科護理典型病例分析試題庫(簡稱試題庫)的必要性和認知情況、課程學習中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上網課程的使用情況等內容進行調查。另外,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以及專家咨詢、訪談等方式,總結完成調研報告三份,供指導老師參考。

2.調研分析。對近3年我校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婦產科護理校內實訓、臨床見習報告和期末考試卷進行分析,尤其對涉及臨床病例分析題的難易度、答題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和匯總。調查顯示:100%的同學認為建立婦產科護理臨床病例分析試題庫非常有必要,且病例討論式教學理論結合實際,更貼近于臨床,更加真實,分小組相互討論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加深了印象,便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同學們的應變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有利于今后護理工作。97%的同學認為課程教學的重難點是每個疾病的護理措施和治療要點,95%的同學理想的上課模式是師生互動型的,15%的同學認為老師上課進度稍快,信息量大,不易掌握。從題庫中選取典型病例進行教學,促進了師生互動適合小組討論,所以題庫建立可滿足同學們對上課的期待。同時,大部分同學關注校園網的課程建設,題庫逐步上網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

二、建立題庫的過程

1.指導思想。以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2009—201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專家委員會編寫的考試大綱為依據,確立試題庫編寫大綱。按知識點組織或確立符合考試大綱要求,適合高職護理學生認知規律的病例分析標準化考試試題庫;知識點應覆蓋整門課程,試題考點明確、語意清晰。每道試題均附標準答案,答案要點清晰、分值明確。

2.整理、編寫題庫。初步收集的臨床病例數目大、涉及內容面廣,整理難度大。指導老師將內容劃分為若干部分,分派學生協助整理、編制,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師的工作強度,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獨立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機會,避免了重復勞動,提高了效率。考慮到學生尚未接觸臨床,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應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層次學生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扣緊教學大綱的典型病例,難易適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我們還聘請由院學術委員會、護理專業專家委員會成員和專兼職教師,組成專家組對題庫進行審核優化。題庫作為學科建設共享資料用于教學,并提供給學院教務部門隨機抽取,可用于各類考試考核中。

三、討論

1.題庫建立的必要性。婦產科護理典型臨床病例分析試題庫內容以臨床護理活動為導向,體現工學結合,提問方式也盡量貼近護理臨床,所選內容均按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的知識點和題型進行設計。建立題庫是標準化考試需要、教考分離的需要,有助于形成良好教風與學風。題庫有利于教師出題、考試及判斷教學效果,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評價,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穩定我院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從題庫中隨機選題能有效地評價護生的專業知識、溝通技巧、實際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也是現代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加強形成性考核評價。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目的在于加強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的整體設計,把考核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婦產科護理課程學習期間,老師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病例進行測驗,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和地點完成測試,測試結束即可查看成績。這種測試形式深受學生的歡迎,絕大部分學生表示該測試方式可以促進自主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提升學習興趣。近年來婦產科護理教學開展以病例分析為中心的綜合護理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多元化、多角度的評價學生,其優點是進一步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并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3.體會與收獲。課程組全體教師與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小組通力合作,大大增強了團隊凝聚力。收集、整理、建立典型病例分析試題庫,并應用于病例討論式教學中,增強了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較早地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實現了由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實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題庫自測自評,及時了解自己對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及時復習、鞏固。通過建庫,我們閱讀了大量病例、早期接觸了臨床,培養了科研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指導老師身上學到了許多優秀的品質,對于即將從事護理工作的大學生,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指導老師評價本實踐創新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尋找適合高職護理學生的學習方法,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此項研究難度適中,選題新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展現自我、注重實踐、提高溝通技巧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他們今后的護理工作奠定了基礎。本項目立足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以課程改革引領科研方向,以教學科研促進專業建設,得到全校師生的充分肯定,對我校的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的通知[Z].蘇教辦高[2012]3號.

[2]侯同秀,王自然.多形式教學方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4,19(22):58-59.

[3]甘西西,竺靜,陳衛平.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方法選擇策略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7):641-643.

篇(8)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自主探究。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者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再以繼承知識維持現狀為主要學習目的,而能夠用未來眼光去看待今天,關注當前的普遍性問題和難點間題,這些問題能夠很快觸發他們成為自己的思考者或探討者。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學習 環境,但幾乎沒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發現問題、確定研究課題。而研究性學習則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以其在教育教學 中獨具的特點和特有的功能而區別于接受性學習和互動式學習,其基本特點有“過程性、應用性、主體性、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問題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等。其主要功能是,一方面,它促進了學習方法的范式轉換,使受教育者、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方法躍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另一方面,它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和提高,使教育教學緊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并為其服務,這是其實踐上、現實上所具有的意義。

近年來,全國很多高校非常重視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包括多種多樣全國性科技競賽活動;從國家到省再到各個學校都設立了各種科技創新研究計劃。許多學校已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大學本科學生培養的重要內容。我校“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已經納入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雖然已有多年,值得總結和改進。近3年來一直指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中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談一些初淺的認識。

1 參與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的主體調查

近年來,全國面向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有很多。有形式多種多樣全國性科技競賽活動:如由、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的“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性的動物技能大賽等;各省、市也舉辦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科技競賽活動,各地方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舉辦的的科技創新活動;從國家到省再到各個學校都設立了各種科技創新研究計劃;各個學校廣開門路,通過各種途徑與社會力量結合,設立面向本科學生的科技創新研究計劃等。據不完全統計,作者所在動物醫學院4年來,學生成功申報科技創新課題100余項,參與申報的學生500余人,占整個學生總人數的近20%,和全國其他地方的情況大體相當;全國動物技能大賽連續4年在我校舉行,參加人數4年來近100人。學院為了拓寬創新項目的渠道,聯合社會力量,設立了多項科技創新項目,即擴大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同時也擴大了學生培養的途徑,是一個雙贏的好事。

從我院4年來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年級情況發現,參加學生年級的主要為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其次是三年級的學生,有部分為大一的學生和大四學生,這個結果和全國其他地區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這個分布也符合事實。大四學生由于考研和就業的壓力,分散了很多精力,進入工作搜尋期和角色轉換期;大學一年級由于剛進校門,對專業知識了解不多,科技創新活動尚處于啟蒙階段和適應期;大三由于對大學學習的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對于大學第二課堂的活動有比較大的選擇性;大二學生對專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專業學習又有神秘感,因而他們探索的欲望最強,因而參與的人數更多。二者屬于專業學習和素質拓展的黃金期。正因為如此,因此使得大學生科技創新群體具有本身的特點和不足: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和知識儲備不足。大學生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想象力逐漸豐富起來,思維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思維較敏捷。但由于學生知識面窄,學科之間缺乏合理的整合,致使他們思考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和全面性。

2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創新性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

2.1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通過引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創新

由于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對人才的類型和特點要求更高。現代教育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訓練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 還要兼顧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這就要求改革原來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完成大學生科技創新過程中指導教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參與的學生應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呢?我們認為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老師應注意采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學生應多注意研究式學習。即老師應多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發現問題、吸收新信息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品格,以迎接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通過研究式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搜集和處理信息等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實施過程中,使他們獲得研究、合作的親身體驗, 從而培養他們運用科學方法去思考、表達與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成功的喜悅。

2.2 根據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情況明確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和重點

本科生科技創新是以大學本科在校生為主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主要參與為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說,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同時利用多種環節培養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生創新能力一個方面。因此我們認為本科生的科技創新活動不能脫離本科課堂教學,應該是建立在本科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的學生第二課堂,是對課堂教學的深化和補充。通過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使學生更進一步明白自己的潛力、興趣愛好和職業需求;拓展專業知識,達到使課堂甚至從其他途徑得來的知識能活學活用;對于一些特殊才能的學生奠定職業基礎。由于這個階段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凹顯其創新才華,因此在學生進行科技創新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逐步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持之以恒進行實施解決的能力;適當注意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肯定地說如果在進行科技活動的過程中能獲得好的創新性成果,對于他們的成長將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2.3 本科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創造一個創新性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環境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人才的成長亦如此。我們在科技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應為參與者創造一個有利于他們培養和成長的良好環境。

篇(9)

作者:陳平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

科技創新成果水平較低。就目前林業類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來看,由于本科生的實際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制約,創新項目多集中于基礎應用學科領域,且多處于各學科的初級或基礎研究階段,“研究的問題”比較“稚嫩”,創新的整體水平低下,“重復創新”的比重較大,研究成果總體仍停留在“小發明、小創造”的層面,缺乏理論創新和重大應用創新。由于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影響,“大一”的學生主要進行的是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習內容很少涉及專業課程,而“大四”的學生面臨著畢業的現實壓力,多數正忙著考研、出國、就業等“個人前程”,通常很難集中精力進行創新研究。在這種客觀條件下,就使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成為參加創新活動的主體,他們剛接觸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沒有形成自身專業知識結構,且多數都沒有參加過科研活動,這從客觀上限制了學生高水平創新成果的產生。創新立項不均衡,運行機制較為松散。大學生科技創新主導部門在創新教育的管理和考評機制上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項目立項、審批方面。在國內高校中,面向大學生開放申請的科研項目主要由“中國科協”、行業協會和高校發起或承辦,而作為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廳(局)對該項工作的參與度和官方認可度均不高,相對于政府和高校的科研項目來講,經費支持力度很小,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實際開展起來難度很大,局面很難打開,這點在林業類高校顯得尤為突出。二是項目管理方面。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前期管理較為松散,存在“立項較為隨意、考核相對松散、結題不夠規范”等“短、平、快”現象,制約了重大創新成果的形成。三是成果鑒定和成果評價方面。從成果鑒定和社會認可度上,大學本科生的科研立項和成果多數僅限于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成果范疇,對在“一線”指導學生的教師職稱評定和后續課題申報貢獻度不高,這直接影響高校教師參與指導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價值的分析1.促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學風可以全面促進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升高校綜合實力。大學生的科研活動,作為課外學習的主導力量,彌補了“垂直”教育系統的不足,使學習多樣化、豐富化,為學生創造了寬松、自由、和諧的課外學習氣氛和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2]。

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能為廣大在校生提供難得的參與科研的機會,而隨著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實施力度和社會影響力的增強,參與到科研項目中的學生數量勢必逐年增加。總體上看,大力開展創新項目,能起到促進一部分“先進”同學(綜合素質較高且愿意從事科研工作的同學)進一步加強專業學習,帶動一批普通同學努力向先進學習,同時影響一批后進同學回歸到正常的學習中去的作用,并實現高校整體學風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還可以促進本科生畢業論文整體水平的提高。2.培養創新素質。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能全面提升參與同學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科研素養和動手能力,激發其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此外,對大學生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和吃苦耐勞品質的養成有較大促進作用。有研究認為,積極有效地參加科研創新活動,能使大學生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心理品質得到較好的發展,這又為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量實踐證明,積極參加科研活動的學生,盡管其中有的在校期間學業成績并不突出,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卻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創造性的成績,成為具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才。由此可見,科研活動對大學生的成才具有很大的影響。有利于教學相長。大學生科技創新對高校教師,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成長有較大幫助。在高校中,青年教師從事專項科學研究工作,通常受到缺少科研經費和科研輔助人員等兩方面的制約。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開展可以同時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可以通過指導本科生從事大學生科技創新解決課題的前期立項問題,并獲得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有助于項目的開展和前期基礎研究的進行,為今后申報校級以上科研項目打下基礎。二是通過指導本科生的創新科研項目培養科研助手,解決科研人員不足的問題,促進“教與學”的完美融合。

林業類高校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工作可以提高其科學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高校要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可以從制度建設、氛圍營造、平臺打造等三方面開展工作。制度建設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良好機制的運行。首先能從源頭上減少不規范因素的產生和其可能在后期對科技創新運行、考核、評價的負面影響,為科技創新項目的正常運行創造良好外在環境,為項目的長久、高效運行提供制度保障和正確導向。如可通過制定“大學生科研項目基金管理辦法”、“開放實驗室管理規定”、“大學生創新獎評選辦法”來規范流程,通過制定“創新學分實施細則”等制度來激勵創新。此外,還可以依據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設定“創新學士”、“碩士計劃”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創新學士”計劃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與創新”碩士計劃,這兩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徹底的改革[3]。氛圍營造要保證創新項目的長期開展,全面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吸引力,科研創新氛圍的營造是一項重要工作。好的創新氛圍能吸引大量優秀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創新項目的申報和學生指導工作。為此,林業類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提高宣傳力度與廣度,努力擴大創新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同時積極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以獲得更多科研經費支持和官方認可。此外,可通過舉辦“項目競賽”、“學術沙龍”、開通“大學生創新工作網絡平臺”等措施,來活躍校園學術氛圍,提高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平臺打造目前,林業類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立項和其它類型高校一樣,遵循“科協通知,高校組織選拔、申報”這一既定運行模式,創新項目設立途徑相對單一,項目立項偏少,創新空間和平臺受到制約。針對這一現象,建議通過增加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立項單位來增加項目的立項數,從而擴大學生參與面。主要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參照“挑戰杯”的運行機制,設立省級、市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大賽,以完善和豐富創新項目申報遴選的機構和機制。二是增加項目類別,即鼓勵高校依據自身辦學的林業特色和本科生教學、科研實際,設立各類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或項目,如: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設立依托于實驗室教學的“大學生實驗室創新計劃”、依托于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大學生重點實驗室創新”和依托于單項優勢學科的“優勢學科創新”。三是廣開財源,允許和鼓勵社會資金在政府或高校的監管下資助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最終實現“多頭推進,全面覆蓋”的目標。

篇(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也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因此,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醫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醫學院校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揚州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以機制為保障,以基金為平臺,以項目為抓手,以競賽為導向,以普及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大促進了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醫學院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我院圍繞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主線,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設措施。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逐步構建了適合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加強醫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綱領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揚州大學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2014年開始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在堅持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強化創新實踐教學及設立創新學分等多種措施,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1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由多種課程構成的體現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重點是將臨床醫學專業相關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三大課程群重新進行分類整合,新的課程模塊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及專業特色課程。其中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由臨床醫學導論、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七門課程組成[1]。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些課程的開設從第一學年開始,貫通于本科5年之間的10個學期。如臨床醫學導論和醫學文獻檢索在課程群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學期基礎醫學階段開課,其次是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安排在第4至第5個學期開課,而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均需以醫學專業知識和其他醫學方法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在第6學期及以后開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的構建,使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等醫學專業課程培養的基礎上,得到系統的醫學方法學課程的培訓,從而實現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中各種問題與醫學科研方法和技術的對接,通過綜合運用醫學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多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1.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在2010年培養方案修訂時即將各門課程內的實踐內容單列為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在2014年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繼續秉承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這一理念,適當壓縮授課的總學時,特別是理論課學時,繼續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用于開展課外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后,實踐教學學時數占總學時數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時間和機會。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在原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的比例,并著重提高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等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效果,加強過程考核,不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1.3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切實提升醫學生創新能力

在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規定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獲得的總學分。除了在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外,學校還實施創新成果獎勵學分制度。學生獲得的創新獎勵學分可作為任選課的學分,也可作為超修學分。創新成果的認定范圍包括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市級以上學術會議獲獎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得的獎勵,發明創造獲得的市級以上科技獎勵或國家專利,研究成果或發明創造被社會有關部門采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每項創新成果可獲得獎勵1-3個學分,多項創新成果獎勵的學分可以累加。學生根據教務處的要求填報獎勵學分申請表并提供創新成果的證明材料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創新學分制度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高等醫學教育并不僅局限于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也不受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限制,學生還具有發揮其創造力的發展空間,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要獲得創新獎勵學分,必須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相關的創新成果。

2依托“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科技創新訓練項目體系,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為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從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國高校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隨后,各地方及各高校也陸續推出了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江蘇省教育廳也出臺了相關文件,規定從2007年起每年在省屬高校中遴選1000個大學生開展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揚州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學校相繼出臺了《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揚州大學關于“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規定》、《揚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揚州大學關于實行學生創新成果獎勵學分的暫行規定》、《揚州大學“挑戰杯”競賽獎勵辦法(試行)》、《揚州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獎勵辦法》等文件,構建起國家、省、校配套銜接的制度保障體系,使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章可循,有力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為了加大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扶持,學校從2004年起即開始設立了揚州大學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基金。同時,學校還對獲準立項的國家級、省級創新計劃訓練項目,按照1∶1配套經費資助,對獲準立項不資助的國家級、省級項目亦參照同等級別項目進行配套資助。我院在國家、省及校級科技創新項目基礎上頒布并實施了《揚州大學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及《揚州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開展探索性實驗的暫行規定》,以基礎醫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開設了院級大學生探索性實驗訓練項目[2]。探索性實驗項目每學年開展一次,首先是面向學院教師征集大學生探索性實驗項目,項目可以來源于教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是實驗課程的改革項目。學生根據自愿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相關的實驗項目。學生的選拔和推薦由院學工處和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學生的選擇主要考慮到項目的實施需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盡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故原則上選擇二年級及以上、學有余力、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項目由3-4名學生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周期一般為一年。項目實施結束后需要撰寫結題報告,并由主持人進行結題匯報[2]。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的開展為校級、省級及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啟動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申報工作,并將其中的優秀探索性實驗項目優先推薦為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報送學校進行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遴選。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院逐步形成了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相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聯動機制,成為我院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扎實載體。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是推動醫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通過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可以為醫學生建立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有效地轉化為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完成過程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創新性及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醫學生自主地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助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源于英國牛津大學的一種教育制度,是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指導[3]。近年來,在借鑒國外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首的一些本科院校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揚州大學早在2000年即開始在部分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我院也制定并頒布了《揚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率先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進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的試點[4]。臨床醫學專業吳登云實驗班是我院教學改革試點班級,該班級的學生是通過自愿報名,結合學業成績、英文測試及綜合素質考核等進行了層層選拔。根據導師制實施細則,在吳登云實驗班中我們從入校第1學年起實施全程本科生導師制。首先在全院教師中進行本科生導師的遴選,要求導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師德高尚,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其次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有中、高級職稱,同時還需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對科研業績突出或具有科研項目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優先擔任本科生導師。師生之間采用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挑選自己敬佩的導師,導師再對入選的學生進行面試后決定是否接受。為了保證導師制的質量,規定一名導師只能帶教2名學生。導師的職責主要內容有:思想引導、選課指導、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科研訓練或臨床技能指導、社會實踐指導、創新能力培養、論文報告會指導、就業指導等[4]。同時強調,本科生導師需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導師可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科研課題研究,組織科研課題研討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使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導師制的實施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助力。在醫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導師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新生入學后大一階段,導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對臨床醫學專業產生熱愛和興趣,同時用高年級本科生在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取得的成績來激發其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進入導師所在的課題組觀看其所從事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到大二階段,醫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導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科研課題的需要,讓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組進行基本實驗技術方法的訓練。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導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索性實驗項目,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檢索和文獻查詢,就某一方面的科研問題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設計及申報。到大三階段,學生在科研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及技能的積累,可以結合申報的科技創新項目正式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導師制實施后,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有近50%的學生能夠參與導師的課題組,獲得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立項的課題組成員均有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資助中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占多數。導師制為學院扎實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有利于科技創新項目的選苗和培養,使學生在學術科技創新中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4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成效與思考

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激發了醫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從大一第二學期就進入了導師的課題組進行見習,參與課題組的學術活動,并在學長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科研方法培訓。到大二階段,多數學生自發組成科研小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的檢索和閱讀,并開始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大三階段已經能夠獨立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近5年來我院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數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申報的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獲得立項85項,校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獲立項153項,省級科技創新項目獲立項35項,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11項,600余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參與了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并受益。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的增加,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數也逐年增多,近5年共計有30余篇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SCI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同時借助于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平臺,部分項目的成果被遴選為“挑戰杯”大賽作品并入圍,學院多次獲得揚州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優勝杯,其中一項作品代表學院參加了全國“挑戰杯”競賽獲得二等獎,實現了我院課外科技作品全國大賽獎項零的突破。近3年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考研錄取率維持在45%左右,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有主持或參加了一項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訓練經歷。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堅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相關保障制度做起,與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開展及導師制的實施相結合,將教學、科研及創新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鍛煉其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為創新型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安力彬,于雙成,劉曉冬.基于培養醫學創新能力的醫學方法學課程體系構建[J].醫學與哲學,2013,34(2A):47-49.

[2]傅奕,龔衛娟,季明春,等.開展大學生探索性實驗項目優化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61-62.

上一篇: 審計信息化論文 下一篇: 繼續教育學習日志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