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2: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戶外運動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戶外運動總結

篇(1)

1戶外運動課程概述

戶外運動項目進入高校不僅符合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而且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喜歡追求時尚的心理特點。因此,戶外運動的課程內容對于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來說既切實可行,也勢在必行,而且還可以豐富和完善課程體系,促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快速發展。一般認為,戶外運動課程是一門包涵了野營、負重行軍、野炊、野外自救、巖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叢林和攀巖等在內的新興活動項目群,具有一定的系統知識性、生活效用性、社會發展性和興趣需要性。

2戶外運動課程的漸進式發展

2.1戶外運動在高校受到廣泛重視并組建了課題組開始試點研究

隨著野外生存訓練在國內的興起,為了全面開展和組織野外生存訓練,國家有關部門開始著手野外生存訓練的組織和管理。國家級教育規劃課題《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課題組在浙江大明山、湖北神農架和東北冒兒山三地組織開展了把大學生戶外運動野外生存作為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實驗研究,此次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為研究和探討山地戶外運動課程作為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一部分課程內容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在高校,有些學校已經開始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系統的組織學生進行野外生存戶外訓練,浙江農林大學將此課程作為學校體育必修課程,云南大學也將其列入體育選修課中,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學校也開設或者即將開設這門課程。對于大學生開展野外生存戶外運動課程,教育部體衛司司長楊貴仁談到:隨著社會的城市化,大部分青少年被禁錮在高樓大廈的“叢林”中,生活極度舒適安逸,與野外的接觸越來越少,他們在艱苦環境中與大自然抗爭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差。通過山地戶外運動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有效預防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野外生存戶外運動對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2.2野外生存演化為戶外運動課程,并進入現代競技體育的行列

教育部在2004年7月到2006年7月在全國部分高校進行戶外運動課程開設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為野外生存的不斷規范發展,從2007年7月開始,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正式演化為戶外運動課程,并作為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選修課程進行進一步推廣。隨著高校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的日益發展和完善,各開課高校逐步建立了系統、完整和規范化的大綱和教材。與其它體育課程相比,戶外運動的課程內容在課程目標、教學設施、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2]。各高校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課程教學設計,將為大學生戶外運動課程在各高校的推廣和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戶外運動項目也逐步走入了現代競技體育的大家庭,全國各地每年都有固定的戶外運動賽事,且呈現出了發展壯大的趨勢。

2.3野外生存研究會成立后得到迅速發展

2006年5月全國大學生野外生存研究會在杭州正式成立,標志著野外生存教學正式納入到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至此以后,戶外運動課程在多所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出現,學生選課熱度持續高漲。野外生存研究會成立以后,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教學科目容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擴充,并且形成了戶外運動項目群,在各類各級高校中如何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整合戶外運動項目群形成戶外運動課程體系成為目前高校戶外運動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此外,訓練基地的建設、師資的培養和安全的監控等問題也在野外生存研究會成立以后逐步得到了重視,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依次解決。理論上,《定向越野》和《野外生存》等戶外體育教材被列入全國高校示范性體育課程教材,為各高校系統開展戶外運動課程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依據[3]。實踐上,全國已有百余所高校開設或者準備開設戶外運動課程,并且建立了除三大叢林基地以外的海島野外生存基地。相信有了這些基礎,戶外運動課程將會在野外生存研究會的領導下發展得更為迅速。

3突破———戶外運動的生態發展

3.1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生態化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發展成為人類重要的研究課題和使命。這種生態性思想也逐漸浸入到高校教育領域,戶外運動課程體系作為高校公共基礎教育課程之一,其蘊含的生態性在當前倍受關注。對于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生態化建設主要有四個部分,分別為戶外運動課程內容生態化、戶外運動課程目標生態化、戶外運動課程評價生態化和戶外運動課程實施生態化。首先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和戶外運動課程生態化的教學目標,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向生活化、鄉土化、多樣化、彈性化和實用化的方向發展。在戶外運動課堂上,不僅讓學生鍛煉了身體,更讓他們切身學到了地質學、氣象學、植物學和人際關系學等方面的知識,使戶外運動中所學的知識在學生思維中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系,形成某種良性的生態關系。然后根據國內外體育課程發展趨勢和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生態性取向,生態化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目標可以劃分為心理健康主線、身體運動主線和社會適應能力主線。對于戶外運動課程體系實施的生態化,據此在課程教學設計上要體現出層次差異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獨特的生活價值觀,高校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的實施會正視這種個體差異性,對每個學生以靈活多樣的策略進行實施。在教學實施上,采取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改變課堂教學必須在學校的片面觀念。在開展形式上,可以采取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三種形式,分別適合不同的適用范圍[4]。最后戶外運動課程實施生態化對課程評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將增進學生心理健康、身體運動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為評價體育課程活動的最終標準,而且采取一種動態的評價過程。#p#分頁標題#e#

3.2戶外運動課程體系開展形式多樣化

隨著戶外運動逐漸深入人心,戶外運動的開展形式從單純的叢林野外生存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首先是優質的教育資源紅色資源開始融入野外生存,把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重點在于實踐,優勢也在于實踐,這就為紅色資源與野外生存的結合找到了契合點。當然要使單純性的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上升為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必須把握好生存、發展的辯證關系,發揮拓展訓練、定向越野和攀巖等其他內容的磨礪效果,起到一舉多得的教育效果。開展形式的又一重要突破就是高校戶外運動課程體系中增添了海島野外生存的形式。海島野外生存課程是以實踐和教學相結合為手段,使大學生從中獲取海島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識,培養勇于競爭和團結合作的意識,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終達到增進大學生“三維”健康的課程目標[5]。2003年廈門大學在大兔嶼島上建立了海島野外生存訓練基地,標志著我國開始了開展海島野外生存的嘗試。另外2007年7月浙江海洋學院在東極島上建立了“大學生海島野外生存戶外訓練實習基地”,正式啟動了大學生海島野外生存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另外,江蘇省部分高校也產生了建立沿海島嶼野外生存戶外基地的初步構想。因此,可以這樣說海島野外生存作為高校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為創建高校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社會化、大眾化以及可持續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途徑。

3.3高校戶外運動師資培養專業化

篇(2)

1、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1.1、應對危機的主要選擇

近年來,我國戶外運動的參與人數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由戶外運動引起的人員傷亡事件也不斷發生,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不僅考驗著參與者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同時也考驗著我國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還存在一定缺陷,關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更是不完善,從而導致戶外運動發生突發事件后,無據可依,而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制定、完善,能為突發事件處理提供指導,使其成為應對危機的主要選擇。

1.2、提高危機處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對于危機,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對于危機事件,處理和防范本身是一個量變對質變的過程,對于危機的應對,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本次危機,更是為了提高下次危機的防范能力。對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能使得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更加系統、規范的處理,并對每次突發事件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實現戶外運動突發事件被動應對到主動防范的轉變。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引起人員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發生后,沒有相應的危機處理能力,對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應對缺乏規范指導,導致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實質性問題得不到解決,只有制定完善的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對機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機處理能力,降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引起的損失。

2、我國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現狀

2.1、戶外運動危機意識不強

當前我國戶外運動危機意識普遍比較低,我國的戶外運動雖然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但真正興起在最近幾年內,到時人們對戶外運動的認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階段,忽略了自然變化對戶外運動的影響,對于戶外運動危機觀念更是少的可憐。另外對于戶外運動的參與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缺乏必要的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對能力,而戶外運動的俱樂部,也大多以盈利為目的,過于注重戶外運動活動組織,忽視了戶外運動危機,從而增加了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發生率。

2.2、戶外運動應急管理組織結構不完善

對于戶外運動應急管理組織結構,其本身是建立在戶外運動突發事件上,在我國戶外運動屬于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管理,并沒有針對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制定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這就導致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發生后,缺失專業的指導。同時,在發生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后,并不能派遣專業的救援隊伍進行突發事件處理及人員救援,這就對戶外運動突發事件處理效率造成極大的影響。

2.3、戶外運動應急管理機制不科學

目前,我國的戶外運動管理的相關制度僅僅是針對戶外運動俱樂部、教練技術人員、出入境戶外運動等制定的,并沒有系統性的制定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管理機制,而關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也是參照體育賽事突發事件和群體活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確定的,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處理,從而導致戶外運動突發事件處置缺乏規范,影響了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戶外運動應急管理救援措施不專業

對于戶外運動,其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因此,對戶外運動應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進行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時,不僅需要救援人員有專業的救援知識和救援技巧,還需要有科學的救援設施、通暢的信息交流等,這樣才能保證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活動的高效開展。就目前而言,我國戶外運動應急管理救援體系并不專業,很多時候需要戶外運動參與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當地的民警進行救援,其救援知識、水平較低,救援設備落后,從而對戶外運動應急救援造成一定影響。

3、我國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構建

3.1、構建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原則

在構建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時,必須遵守以下幾點原則:(1)以人為本原則,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就是為了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因此,在構建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2)快速反應原則,對于突發事件,必須做到快速響應,有效組織,因此,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必須快速響應,反應迅速,從而降低損失。(3)專業處置原則,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往往與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因此,在處置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時,必須由專業的隊伍進行,實現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專業化處置,以此提高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

3.2、戶外運動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的構建

對于突發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累積在一起,在特定的誘導因素下爆發的,因此,應對突發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將這些因素或者誘導因素消除。為全面提高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必須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戶外運動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并加強危機教育,提高戶外運動俱樂部、參與者的危機意識,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及時收集全面、準確的應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暢,造成損失。

3.3、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的構建

對于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對機制,首先要建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對戶外運動突發事件進行統一指導,快速控制危機,處理危機。其次,要及時公開突發事件的最新動態信息,在網絡時代下,信息傳遞十分迅速,只有公開突發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謠言的產生,為突發事件的處置提供民眾支持。再者要,鼓勵非盈利機構積極參與事故救援,充分發揮社會的作用,實現災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戶外運動突發事件善后修復及評估機制的構建

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臨時性,不同地區的救援要求有所差異,因此,要注重戶外運動突發事件的善后修復,首先要加強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以此提高各個區域救援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確危機事件處置后的工作目標,立足長遠,總將事件,加強預防,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恢復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應的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評估機制,對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情況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斷總結,全面提高戶外運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

篇(3)

    在新世紀首期的《財富》雜志中,經濟觀察家預測了21世紀7個最佳的投資方向,其中之一就是“休閑運動將大行其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戶外運動作為一種帶有驚險刺激的戶外體驗休閑運動倍受關注。

1 戶外運動在我國的發展

1.1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初——探索和學習階段

戶外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最早是由登山探險運動開始的。 1958年,國家體委正式成立登山處,與國家登山隊一并歸入同年成立的中國登山協會。1989年,在云南誕生我國第一個戶外運動俱樂部。由于當時條件所限,裝備比較簡單,組織活動也較單一,但是已經開始了戶外運動產業化的探索,其體制結構是由中國登山協會統一管理。

1.2 20世紀90年代至2003年——逐步發展階段

1990年“昆明市登山探險協會”成立,這是中國最早進行有償服務的戶外探險組織。我國大規模的民間戶外運動始于1995年,最初是一些比較前衛的大學效仿國外的大學相繼組建了登山隊。1998年,戶外運動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地悄然興起,電視、報紙和互聯網等媒體給予了強力報道,使得戶外運動迅速成為一種社會時尚。2001年,登山協會正式成立了戶外運動部,專門負責戶外運動的競賽和行業規范,其體制結構主要是以登山協會為主導,以民間戶外運動組織為主體。

1.3 2004年至今——開始步入規范化、大眾化發展階段

2004年,教育部設立了“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題。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作為體育課的選修科目在全國各高校推廣。這些措施對于戶外運動的推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中國其他很多體育項目不同,戶外運動是先有市場后有行業,因此,有著廣泛的群眾參與群體和潛力雄厚的市場基礎。目前,在我國進行戶外運動推廣的除了政府管理系統外,社會管理進一步劃分為民間戶外運動的組織者、網站、俱樂部以及一些戶外裝備公司。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戶外運動將逐漸向大眾化的趨勢發展。

2我國戶外運動的發展路徑

戶外運動在我國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安全隱患普遍存在。僅2007年,我國在戶外運動活動中遇難人數就達29人。其次,法律效力層次低,在俱樂部管理上仍有很多不完善之處。針對我國戶外運動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對策:

2.1政府、組織者、參與者各行其責,確保戶外運動活動安全進行

戶外運動所在地政府機構、戶外運動組織者、戶外運動參與者三方都應對不可預測的風險和各種安全隱患做好充足準備,以應對突發事故。所在地政府應積極協同公安、民政、體育和工商等部門,要成立專業救援機構,一旦有安全事故,可及時進行救援服務。組織者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識,應有相應的培訓及考核來界定組織者是否合格。參與者應該掌握必要的戶外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避免在活動期間因個人不遵守法規而導致險情出現。

2.2 扶持與監管相結合,提高管理效能,促進戶外俱樂部健康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應給予戶外運動俱樂部極大的重視,投入一定的資金加以扶持并提供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各市積極推動戶外俱樂部的建設,對獨立經營俱樂部相對減少稅收,使戶外運動俱樂部降低成本,促進戶外運動的普及。此外,應加強對俱樂部的監督和管理,充分保障消費者和俱樂部的合法權益。由戶外運動行政監管部門負責對俱樂部業務經營,對外報價、資產狀況、服務質量、活動安全、財務管理以及資格認證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篇(4)

1.戶外運動概述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戶外運動傳入我國以來,對于何為戶外運動國內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戶外運動的特點也多有探究,并且實踐表明戶外運動具有很多理解的作用。在本章,將對上述內容加以介紹,以為全文的開展提供理論基礎。

1.1戶外運動的界定

在本文中所指的戶外運動主要指:在閑暇時間,人們基于滿足自身對于強健身體、緩解緊張情緒、增進人際交往以及獲取刺激和冒險等多種需要而在特定自然環境下進行的各種體育運動方式及體驗活動。

當前,戶外運動在我國開展的主要項目有:蹦極、登山、攀巖、攀冰、滑雪、穿越、定向、遠足、漂流、沖浪、滑翔、滑水、潛水、滑草、高山速降自行車、越野山地車、熱氣球、拓展、飛行滑索等。

1.2戶外運動的特點

戶外運動與其他體育休閑活動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特點:

一是人與自然高度融合。戶外運動的興起,使人們的在運動場地上發生了變化,逐步離開了傳統的體育場館而走入自然。戶外運動以自然環境為場地,是蘊含探險性質或體驗探險性的體育項目群,因此,在戶外運動的過程中參與者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其展現出一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

二是受環境影響強烈。戶外運動這一活動方式的開展要受到活動場所帶來的制約,這主要是因為戶外運動項目的進行均在特定自然場所與環境,也就是說,活動場所、地點的環境特征直接決定了戶外運動的形式。

三是富有體驗與挑戰。現代社會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都市和城鎮,都市環境的喧囂、灰色森林、工作與生活的機械化和沉重感,讓人們窒息和渴望逃離。因此,現代人們對于接觸和體驗自然環境的渴望以及擺脫高壓的生活狀態,是進行戶外探索和挑戰活動的主要動機。

1.3戶外運動的作用

戶外運動作為一項近年來新興的、廣為受眾所歡迎的運動形式,其積極作用正日益顯現并為公眾所認可。如果從高校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角度分析,戶外運動的作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有利于強健大學生體魄。戶外活動能夠對大學生身體健康起到較為全面的作用。參加戶外運動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大有益處,而且因為戶外運動的鍛煉環境常常選在空氣清新、植被豐富、污染較少的自然環境中,因此對于大學生參加鍛煉的實際效果也具有明顯增進作用。而且學生長期參與戶外運動,學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將越來越強,其機體免疫力也會相應得以增強。

其次,有利于養成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戶外運動通常選擇在陽光、碧波、清風和新鮮的空氣中進行體育運動,更能使人身心感到放松,盡情享受清新野趣。通過戶外運動,大學生不僅能夠在自然中得到較好的放松,而且還能不斷調節自我心理狀態。另外,戶外運動作為新型的娛樂方式和教育手段,要求參加者集體在自然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并完成各項任務,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培養堅強堅韌的品格,鍛煉他們的意志。

再次,有利于構建更為豐富的大學生知識體系。大學生身體正處于生命的“黃金時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強,通過接近與融入自然,了解一些山林、巖石或土地的自然形成過程和地理形式知識。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能夠使大學生獲得對于動物、植物樹木和許多自然現象的直觀感受。戶外運動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接觸、了解甚至熱愛自然,并逐漸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

2 學生戶外運動參與情況

2.1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頻次

當前,高校大學生們對刺激、挑戰、團隊性較強的運動越來越關注,戶外運動完全符合這些特點,因此總體來看高校學生參與參加戶外運功情況很較好,也這為問卷調查的結果所證明,見圖2.1。

如圖3.1所示,為高校學生參與戶外運動情況。圖中數據表明,在有效的273名學生樣本中,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比重高達52.60%,并且偶爾參與戶外運動的學生比重也接近四成,從不參加戶外運動的學生比重僅為9.60%,這反映出戶外運動廣受高校學生的歡迎,這與戶外運動富有娛樂性、挑戰性、創新性以及符合當代體育運動發展趨勢、迎合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不無關系的。

2.2學生對戶外運動的了解情況

當代大學生正生活在新舊媒體急速融合的時代,每天都會接觸到海量信息,并且通常都具備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在戶外運動方面,高校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認知度較高,具體見圖2.2。

如圖3.2所示,為高校學生對戶外運動的了解情況。圖中數據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表示對戶外運動有所了解,其中非常了解的學生比重為19.30%;同時,對戶外運動不了解的學生比重為11.20%。總體來看,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出高校大學生戶外運動開展較好。

2.3 學生對戶外運動的喜歡程度

興趣是引導人們做好事情的基礎性條件,對于戶外運動,如果學生對其喜歡程度較高,則在積極參與其中提供了有利條件。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高校學生中對戶外運動表示喜歡的占多數,見圖2.3。

如圖2.3所示,為高校學生對戶外運動的喜歡程度情況。圖中數據表明,有30.10%的學生非常喜歡戶外運動,并且表示喜歡的學生比重為40.50%,兩者之和超過了七成。這與當下戶外運動普遍流行、給學生們提供了獨立分析問題的機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在今后引導學生參與戶外運動時,應當重新確定指導思路。

2.4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項目

戶外運動項目多樣,并且各類項目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在參與戶外運動方面學生的選擇是多樣的。本次問卷調查考察了高校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項目情況,結果見圖2.4。

如圖2.4所示,為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項目情況。圖中數據表明,在諸多戶外運動中,高校學生最為推崇的項目為攀巖(85.80%),這主要是因為攀巖不進能夠為學生帶來刺激的場面,而且彰顯了年輕人不服輸的意志。定向運動與拓展運動分別排在了第二位和第三位,比重分別為72.29%和71.08%。定向運動是教育部大綱中明確規定的具備條件高校應開設的課程,并且在智力開發和體能鍛煉方面展現了優勢。拓展運動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項戶外運動,要求參與者具有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學生挑戰極限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爬山是學生們選擇排于第五位的戶外運動項目,比重為67.42%,通常有利于鍛煉學生勇敢的性格,增強其自信,并且花費通常較小。另外幾項戶外運動也為學生們所喜愛,在此不一一分析。但是,總體來看,高校學生在選擇戶外運動項目時,比較傾向于能夠有利于意志磨練、娛樂身心、鍛煉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項目,這與大學生所處的人生階段是相適應的,復合其心理成長特征。

3.結論

戶外運動作為一項近年來廣泛發展的運動健身項目,是當代綠色體育宗旨與內涵的體現。在我國高校中的多年發展表明,不僅有利于學生體魄的鍛煉,還有利于學生頑強意志的培養。本文通過對沈陽市某高校學生戶外運動參與情況的調查研究。

結果表明,在高校,學生參與參加戶外運功情況很較好,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比重高達52.60%,并且高校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認知度較高,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表示對戶外運動有所了解,喜歡戶外運動的大學生比重也高達70.60%。在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項目方面,學生最為推崇的項目為攀巖,其次依次為定向運動、拓展運動、爬山、真人CS、漂流、徒步、滑雪、探洞和越野自行車。

4.建議

戶外運動在高校的發展,對于提高大學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提高學生戶外運動參與水平、發展高校戶外運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4.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當前,很多學生雖然有參與戶外運動的想法,但是由于缺少組織者無法成行;同時,學生自發組織的戶外體育運動,通常在活動安排與組織程序方面又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足,很容易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

因此,高校可以成為學生戶外運動的組織者,具體通過在校內成立高校戶外體育社團或戶外體育俱樂部擔負責任,該部門歸屬校團委或學校體育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指導,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切實保障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安全性。

4.2推動戶外運動教學發展

教育及體育主管部門應當提高對戶外運動的認識水平,聯合加大針對戶外運動的相關宣傳,有條件的高校也應當盡快著手推動戶外體育運動的課程化改革,以保障大學生能夠接受到更為系統的關于戶外運動的理論學習和技術指導,建立起更為正確的戶外運動理念。同時,高校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戶外運動競賽,提高全校整體性戶外體育運動競技水平;另外,還應當增進教師和教練員的橫向交流,促進戶外運動教學和比賽共同發展。

4.3提高師資隊伍力量

專業的師資力量配備,是促進高校戶外體育運動健康發展和技術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持。我國戶外體育運動起步較晚,整體都存在專業師資缺乏的現象。因此,高校可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院校交流學習,定期開展專業講座和技術培訓等進行自我培養逐步提高以適應和達到戶外體育運動師資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輝.我國高校戶外運動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

2014,3

[2]龔小芹.試論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現狀的制約因素以及解決

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9

[3]田汜明,張健,張建華.對蘭州市高校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

篇(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ar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University of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students' demand for basic facilities of outdoor sports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outdoor dynamic transport.

Keywords college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concep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afety system

0概述

戶外運動作為近些年來新興的運動項目,我國的高校中發展迅速,大學生通過戶外運動活動的參與與訓練,能夠從基本的身體素質訓練拓展到心理素質、團隊建設、協作能力及野外生存能力的訓練等多個維度,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實用性為一體地進行訓練和提升。為了分析戶外運動在高校中實施的基本現狀和可能存在原因,通過對杭州幾所高校進行調查,對其開展戶外運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進入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從而為高校戶外運動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針對杭州部分高校戶外運動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隨機地抽選了杭州的幾所高校的師生,包括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警察學院等在校的若干名學生以及高校體育教師,在針對學生戶外運動參與情況、高校戶外運動基本設施對運動的基本需求、高校戶外運動的師資情況進行調查,從而分析出其相關因素。

針對高校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基本情況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在杭高校學生戶外運動參與情況(n=332)

由表1中可知,近70%的學生對于戶外運動有積極參與的情況,而參加途徑主要包括了高校開設戶外運動專項課程,高校戶外運動俱樂部或社團,或者參校、學院、班級等組織的以戶外運動為內容的活動等,這些戶外途徑都為高校大學生的戶外運動提供了便利,這也說明了高校在大學生戶外運動發展方面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校在校內開設戶外運動課程、開展戶外運動社團活動或者組織其他形式的戶外運動活動時,都需要一定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在針對高校開設的戶外運動專項課程的相關基礎設施進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杭高校戶外運動設施滿足學生需求程度(n=332)

由表2的結果可知,完全不滿足和不太滿足占據了50%以上,一般則占據了近30%,根據學生的反饋可知高校在針對戶外運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在調查過程中與相關的教師進行討論也了解到,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因為資金和資源限制,在戶外運動專用的場地、設備等方面的建設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中針對高校老師的基本情況進行抽查,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參加過與戶外運動相關的專業進修的教師有8位,其余2位則未參加過相關的專業進修。戶外運動項目課程相對其他運動課程而言,要求其任課教師具有很強的責任心與安全意識,以及豐富的戶外運動知識與很強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對于戶外運動師資力量建設也非常重要。

2 高校戶外運動發展策略

2.1 更新觀念,完善政策

相關部門以及學校領導對于戶外運動的觀念和認識,決定了其對戶外運動的態度;領導對于戶外運動的重視與支持,是高校戶外運動獲得較好發展的重要前提。相關部門可以從高校學科專業與課程設置、專項經費使用、運動場地設施與裝備配置等多個方面制定與完善相關政策。同時,學校領導了解戶外運動對于學生個人成長發展和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價值與功能,探索戶外運動與學校相關學科專業共同發展的途徑,嘗試將戶外運動作為學校特色融入校園文化,落實上級部門的相關政策,同時在學校層面為發展戶外運動制定與完善相關政策。相關部門可以從高校學科專業與課程設置、專項經費使用、運動場地設施與裝備配置等多個方面制定與完善相關政策。應該使學校領導了解戶外運動對于學生個人成長發展和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價值與功能,探索戶外運動與學校相關學科專業共同發展的途徑,嘗試將戶外運動作為學校特色融入校園文化,落實上級部門的相關政策,同時在學校層面為發展戶外運動制定與完善相關政策。

2.2 加強人才培養和師資團隊建設

通過設立戶外運動專業,或者在休閑體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等專業下設立戶外運動專項方向,培養戶外運動方面的專用師資及其他專業人才,滿足高校對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的需求。對于高校現有的戶外運動師資,高校應該加強與戶外運動協會或其他戶外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組織校內的戶外運動專項教師培訓,邀請戶外技術水平較高的戶外專業人員到校進行專門指導,重點提高教師在戶外活動操作組織、專項運動技術技能與應急情況處理方面的能力與水平;同時,高校應鼓勵與支持本校教師參加戶外運動協會、體育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的戶外運動單項教練員培訓、戶外指導員培訓,有條件的可以考慮支持教參加國外舉辦的戶外運動培相關培訓活動。

2.3 拓展戶外運動渠道

在發展戶外運動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加強與校外社會機構、組織的聯系,獲取外部資源。加強與體育管理部門和體育協會的聯系,爭取通過戶外運動的基地立項或重點發展項目設立的形式,獲取場地、經費和政策支持;加強與戶外運動專項協會、俱樂部和培訓結構的聯系與合作,在師資培訓、戶外運動知識普及、賽事組織等方面獲得戶外運動專業人士的指導與幫助;與企業等社會組織進行合作,獲取資金或裝備設施的贊助;增加與媒體的聯系與交流,在戶外運動知識普及、賽事活動宣傳報道方面爭取媒體的支持。

在戶外運動的開展與組織形式方面,高校戶外運動課程設置上受到場地設施、裝備、師資和時間等因素的制約,而高校戶外運動社團、俱樂部和業余運動隊在開展戶外運動訓練、賽事或其他活動時,時間上更為靈活,場地和師資上也不太容易受到學校現實情況的限制,還可通過獲取校外贊助和支持,實現自身的良好運作和多方共贏。

2.4 完善設備與場地建設

經費不足、場地設施和技術裝備缺乏是制約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的主要因素。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如校園自然環境、學校經費、學科發展重點等因素,有選擇性地確定一項或多項戶外運動項目,同時給予相配套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對于已確立個別戶外運動重點項目并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高校,可以申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省體育局、省體育總會、省教育廳等相關部門對戶外運動基地建設或戶外運動項目發展所進行的立項,從學校外部獲取相關政策、土地、經費等方面的支持。此外,高校應加強與校外社會組織、企業和其他機構的聯系,爭取通過贊助、冠名等形式,獲取戶外運動發展所需的經費;已具有豐富戶外運動資源并且開展時間較長的高校,應嘗試突破學校對戶外運動場地設施裝備等資源進行專管的單一化模式,探索專業體育經營公司承包或租賃、學校與社區體育組織共同管理 等多種管理模式,實現多方共贏,更好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產生更廣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5 完善安全保障體系

高校應努力從各方面規范戶外運動的活動操作程序,建立與完善戶外運動的安全保障體系。針對戶外運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應該做好對領隊和教練的資格審查,確保其具備專業戶外指導的資質與能力;同時,使參與者進行基本的戶外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提前了解活動的操作流程和應急方案。針對戶外運動的場地設施和裝備,應確保配備符合專業標準的技術裝備,做好場地設施與設備的檢查、維護與管理工作。在具體的戶外運動活動中,教師或領隊應提前制定詳盡的活動計劃,對活動預先進行風險評估,并到相關部門處對活動進行備案與審批;為活動涉及戶外運動項目制定安全操作程序書,并且在外出活動前按安全操作流程對參與者進行培訓,充分了解參與者的戶外活動技能水平;通過體檢等形式對參與者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為所有參與活動的人提前購買戶外運動人身意外保險;預測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意外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應急處理預案和救援預案。

3 總結

高校戶外運動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體系完善等方面都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當然,制約因素遠h不止如此,希望大家不遺余力將高校戶外運動推向新。

L芎賈菔?015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G16C006),課題名稱:在杭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

參考文獻

篇(6)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3-0323-02

一、戶外運動的概況

戶外運動課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以戶外運動項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參與戶外運動及相關競賽所具有的身體素質、心理品質和適應能力為教學目的,按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教學內容包括冰雪運動、定向越野、郊游、野外露營、野外生存能力訓練、野外物種及自然知識的學習考察、高校體育戶外運動訓練課是以體能活動為引導,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一種模式,是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1]。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蕭山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專科)一、二年級男女生,對戶外運動的理解、參與意愿和影響因素等進行調查,以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得數據,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如下:

男生143人(占48.5%),女生152人(占51,5%);大學一年級人數125人(42.4%),二年級的人數170人(57.6%)。

2.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次對蕭山科技學院在校學生隨機發放300份問卷,回收295份,有效回收率98.3%。抽取的本校學生先進行預測,然后進行項目分析。查閱中國期刊網關于戶外運動的相關論文、期刊、專著等并通過因特網查詢的方法獲得最新的資料信息和研究方法。所有相關資料的匯總整理后,運用相關數據統計軟件(SPSSI3.0)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處理。

3.調查結果與分析。(1)男、女大學生的參加戶外運動調查:其中男143人,有104人參加戶外運動占72.7%;女152人,有68人參加戶外運動占44.7%。男、女樣本的參加戶外運動項目比例不同,用假設檢驗X2=∑(A-T)2/ T= 23.56,P<0.005拒絕H0,男、女同學有著明顯差異。(2)大學生最常參加的運動項目的調查:大學生經常參加的運動項目排在前五位的是:籃球頻數121占有效百分比39%、羽毛球頻數105占有效百分比29.8%、足球頻數63占有效百分比27.8%;戶外運動頻數82占有效百分比19.7%、其他頻數81占有效百分比20.7%。有82人選擇戶外運動項目,占13.9%。說明中國高校大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喜好已經出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經常參加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偏多。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向往和參與人數卻不成正比,從中的原因值得研究。(3)大學生每學期參與戶外運動次數統計:一次的頻數125占42.4% ,二次的頻數94占31.9%,三次的頻數51占17.3%,四次的頻數25占8.4% 。每月參加戶外運動1次最多,人數為125人42.4%);其次是2次人數為94人(31.9%)、每月3次的人數為51人(17.3%)、每月4次以上人數為25人(8.4%);顯示戶外運動的次數主要集中在1~2次(74.3%)偏少。(4)影響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主要因素有:課程、老師、同學、環境、條件等。根據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認為影響其進行戶外運動的因素,主要集中表現在同學有67人(22.7%),周圍地理環境18.6%,學校教學條件和體育課程設置。說明戶外運動與伙伴關系非常重要,當然學校組織和氛圍也是影響中國高校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的關鍵。(5)一、二年級學生參與戶外運動興趣頻數統計:一年級125人 頻數 64占51.2% ,二年級170人頻數114 占66.3%。在不同年級的調查中,發現隨年齡的增長參加戶外運動的興趣越強,一年級有64人,占51.2%;二年級有14人占66.3%。X2=7.5,P<0.01說明年齡對戶外運動有著差異。

三、影響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因素分析

1.學校組織。學校的辦學重心在于招生、就業和內部的轉型升級,體育則及格就行,所以也不愿意多加投入,這就大大挫傷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政策上的偏向導致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體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不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也無法深入。戶外運動的開展一方面靠同行工作者的宣傳和努力,另一方面靠國家體育政策指導 [2]。只要政策加以引導,完全能夠開展戶外體育運動。

2.設備設施、環境條件。蕭山科技學院是一所二級學院校園很小,除了籃球、足球、排球外基本沒有戶外體育設施,比起本部的攀巖、獨木橋、秋千、翹翹板及水上游樂設施來相差太遠。但地處湘湖公園,周圍環境比較充分:有海洋公園、天然游泳場、劃船、登山等等公共資源完全可以利用。

3.個人因素和社會配套。戶外運動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體育教學活動方式,是現代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3]。由于多數學生受傳統教育的局限,只參與一些體育課教學的運動項目:大球、小球和田徑以及體育游戲等同樣可以健身,愉悅心情,沒有必要浪費精力和錢去參加戶外運動。在社會上戶外運動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探險、攀巖比賽、越野騎行、潛水以及電視上的戶外游樂節目等非常紅火,與之相比在大學里看到的學生滑板、滑輪、自行車、放風箏等運動顯得星星點點。

4.時間設施方面的問題。時間不充足和缺少經費是影響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重要因素 [4]。首先,在校內開課人多設施少,二節體育課90分鐘學生的活動密度會很小,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去校外,無論是有安全隱患,一般學校不會鼓勵,所以學生,只能在校園里打球、跑步。其次,缺少經費。戶外運動裝備、路費、門票和餐飲費等無形之中抑制了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積極性。

四、大學生戶外運動開展的對策

1.開展教師培訓,提高專業素質。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是第一位的,大學體協和專業協會應該進行培訓,加強自身戶外運動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學習,有了能力,才能大膽的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才能在教學中起到模范作用。

2.注重戶外運動理論基礎的教學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運用多媒體通過理論課教學和專業知識講座,介紹戶外運動概論、講授戶外運動(如:定向、生存技能技巧、戶外急救、飲食衛生、危險因素、自救求救等)基本知識和教授各種戶外裝備(如:帳篷、指北針、爐具、GPS、繩索等)的使用,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對戶外運動有了一個系統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戶外運動理論知識和戶外運動技能。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戶外運動項目,在真實環境或模擬條件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戶外技術、技能及生存技術、技能的培養,盡量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技術自己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及應變能力。

3.建立戶外運動俱樂部。建立大學生戶外運動俱樂部的選修教學管理模式,相比其他類型的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利用暑假時間開展俱樂部活動,培養學生真正的運動能力、運動興趣和對戶外運動的認識理解,大學生在交流、學習,溝通中擴大了交際范圍,培養了興趣為以后體育教學奠定基礎;針對案例現象,應該照顧到女學生的一面,開發智力型的、休閑性的戶外項目俱樂部。

4.建立戶外運動網站和論壇。電子信息時代,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網的平臺,通過學校網絡資源建立和完善戶外運動俱樂部的信息、用圖片資料庫對外宣傳、對內活動安排、出行計劃、活動小結等互動、共享。也可鏈接兄弟院校和專業俱樂部,豐富了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為創建健康的戶外運動生活方式起到宣傳和推動的作用。

5.組建戶外運動項目的競賽隊伍。浙江省以野外生存、攀巖、漂流、自行車旅行和定向越野等項目為主開展競賽運動,其中開展最為普遍的是定向越野和野營[5]。以陸地上的登山、攀巖、定向越野和海島野外生存為主的浙江海洋學院戶外運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作為二級學院的蕭山分園更應組建戶外運動項目的競賽隊伍為本院輸送人才服務。

6.完善戶外運動安全保障體系。戶外運動的多數項目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針對參與對象地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戶外運動計劃,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科學整體策劃,加快保險業的發展,加強保險意識,只有建立在安全保障體系下的戶外運動才是健康積極的運動[6]。

7.加快戶外運動訓練基地的開發建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海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天然河流和湖泊等開展戶外運動如校園定向、公園定向、露營、速降、山地自行車等運動。海洋學院的大學生野外生存基地建設為我們提供了先例。

五、結論與建議

1.蕭山科技學院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理論知識不健全、學生對戶外運動的了解不夠,缺少整體氛圍、環境條件、器械等比較落后。

2.缺少宣傳,理論知識、名人或戶外運動器械等都可以起到直接或間接的感應。

3.學校地處偏僻,與外界接觸少,校內又沒有開展這方面的競賽活動。

建議: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工作者的教學管理,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的設置體育課,落實教學指導思想[7]。其次,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借鑒成功院校經驗,聘請有關專家或名人來講學,學習戶外運動知識,讓體育教師外出進修;因地制宜,開設些具有大學生文化特色的戶外活動,教師在體育課或課外活動中穿插一些戶外運動內容逐漸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幫助學生參加,最大限度滿足大學生的鍛煉要求,給力于高校戶外運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漢.戶外運動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6).

[2] 謝科.廣東省高校學生戶外運動狀況調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4).

[3] 孫會兵.戶外運動在武漢高校開展的現狀及模式的探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0,(3).

[4] 張俊斌.對中國戶外運動發展的障礙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1).

篇(7)

前言

如今的時代已經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的建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僅擁有高水平的文化層次已經不能滿足日趨激烈的競爭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優良的團隊精神、健康的體魄、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也日趨成為人才競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無形的意志和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我們的大學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高校體育作為國家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也必須向全面化、發展化、創新化邁進。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抽取了河北省20所本科院校的學生、教師、體育部主管領導為研究對象,就戶外運動在我省高校開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石家莊經濟學院、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保定學院、衡水學院、邢臺學院、河北工程大學、唐山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承德醫學院、廊坊師范學院、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聯合大學。

1.2研究方法。

為了能夠客觀準確地了解河北省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現狀,以分析導致這些狀況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本課題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分析法、邏輯分析發等多種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參閱了有關戶外、休閑、教育學、素質教育、人文教育、文化教育、體育教育、現代大學生等多方面的著作,查閱、收集和分析了中國學術期刊網中有關戶外運動的論文并且還通過一些戶外網站進行資料搜索,共計搜集、鑒別、整理了專著、期刊百余篇(部),以掌握戶外運動在國內外的發展方向及高校中關于戶外運動的一些觀點,在理論上對本題的可行性加以指導,并為本課題的調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戶外運動內涵的深入了解,對權威的教育學者及戶外專家的咨詢,對國內高校在戶外運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對比,并結合我省高校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現狀調查》問卷,整個設計過程遵循了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在發放問卷前請10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經專家檢驗本次研究的調查問卷效度為9.19((以10分制評定),問卷的效度能夠滿足本課題的研究需要(見表1)。同時,為了了解問卷的信度,對學生問卷采用“再測法”,15天后對部分學生再次發放問卷進行回測,計算出兩次測量的相關系數為0.91,證明問卷具有較高可信度。

在對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的問卷調查過程中,對每個研究對象的體育部主管領導發放問卷一份,總共發放問卷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100%。對研究對象的在校生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現狀調查》學生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4000份,回收調查問卷3916份,回收率為97.9%,其中有效問卷3785份,有效率94.6%。

1.2.3數理統計法

用統計學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比較,并通過SPSS19. 0版本的社會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

1.2.4邏輯分析法

在對資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運用邏輯學的方法對資料進行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并對相關理論進行邏輯推理。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2.1.1河北省高校開設戶外課程及訓練情況的調查分析

通過對我省二十所高校開設戶外課程和訓練情況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 20%的學校開設了戶外運動課程(有部分學校還同時成立了訓練隊),80%的學校僅是為了參加河北省大學生運動會而臨時成立了戶外運動訓練隊(沒有開設戶外運動課程)。

以上數據分析得出,我省高校將戶外運動課程化的學校僅占被調查學校的20%,與國內開展戶外運動教育較為成熟的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等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將既開設戶外運動課程也成立了運動隊的學校與僅成立了戶外運動訓練隊的學校綜合統計,則表明我省高校基本上都已經開始嘗試將戶外運動引入教育范疇。

2.1.2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師資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分析

教師作為學校辦學的主體力量,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如何建設和優化教師配置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甚至一個地區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的高低。因此,我省在當前教育經費不足、師資緊缺的情況下,如何抓住市場經濟體制的機遇,加強師資的建設,提高師資的使用效率,實現高校師資的優化配置和組合,建設個體素質優良、整體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已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高校師資管理工作者急需研究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通過對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的調查發現,我省高校從事戶外運動教學與訓練的教師,基本是由各單位自主選派的,只是經過各種短期培訓就上崗教學(見下表)。其中,培訓時間在2周以下的占90%,2-4周的占4%,1-3個月的占4%,半年以上的只占2%。另外,參加培訓次數在5次以上的教師占5%,4次的占15%,3次的占30%,2次以下的占55%(見表2)。據了解,這種現狀具有普遍性,這主要與我國目前戶外運動整體的教育環境有關,我國在2005年才首次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收戶外運動專業的本科學生,因此,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在較早以前就從事戶外運動訓練的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外,其他的教師都必須不斷加強專業技術能力的學習,才能保證在戶外運動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摸索創新教學形式。

2.1.3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課程設置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通過對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課程設置情況的調查發現,目前我省高校開設戶外運動課程的教學內容僅有定向越野和攀巖兩項,其中只有石家莊經濟學院(原河北地質學院)一所高校開設了攀巖課程。而且大部分學校都是在近1-2年才將戶外運動納入到教學體系。究其原因,經調查發現石家莊經濟學院是原隸屬于國土資源部的高校,根據行業特性的需要,其戶外運動課程體系的建立比我省其他高校相對較早一些,而且課程體系的建立并非是較早的認識到了原有課程體系的不足并對其進行補充,而是帶有一定的行業傳統性質。

我省高校從真正意識上對戶外運動的開展應該從近兩才開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也對體育教育工作更加重視,為了改善原有的教學體制模式,我省部分高校也相繼引入了戶外運動。

在調查中還發現,戶外運動課程的組織形式都是以實踐教學課為主,而且由于其整體對戶外運動的接觸較晚,起步較低,因此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戶外運動教學中。在定向越野教學過程中,受師資水平較低且制圖能力較差,場地器材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所學到的僅是一些簡單的技術與技巧,比如如何快速標定地圖,如何在奔跑中確定站立點,如何選擇最佳路線,如何快速準確的讀懂點標說明等較深層次的內容就很難從目前的教學當中獲得。另外,由于在攀巖、速降、拓展訓練等戶外運動的教學實踐中,對場地器材和師資水平的要求更高一些,也就說這些課程的開展門檻比較高,因此開設這類戶外運動課程的學校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2.1.4河北省高校體育工作主管領導對戶外運動的重視程度

高校體育運動開展的好壞與主管領導的支持和重視是密不可分的。通過河北省高校校長杯戶外定向越野賽的舉行,各高校領導通過最直觀的方式對戶外運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無疑對高校開展戶外運動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對河北省高校體育工作主管領導對戶外運動的重視程度的調查中得知,大多數領導對于開展戶外運動予以支持,態度是積極的,這對高校開展與普及戶外運動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省教育廳從河北省第十五屆大學生運動會開始把定向越野列為重點推廣項目,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推動了戶外運動在我省高校的開展。調查過程中發現部分高校領導對戶外運動還存在著一些憂慮,而其焦點就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安全問題。由此可見,高校戶外運動的順利開展必須以安全保證基礎,這就要求參與戶外運動教學和訓練的教師們,必須能夠更加專業化更加細心地解決“安全”這個重中之重的問題。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我省高校正在逐步將戶外運動引入校園。雖然已經有少部分高校將戶外運動的個別項目課程化了,還有近一半的高校通過各種手段正在逐步建立健全自己的戶外運動隊,但涉足的項目較少。

3.1.2河北省高校戶外運動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接受戶外運動培訓的時間和次數較少,專業化程度不高,科研水平較低;雖然有少數高水平戶外運動教師和教練員,但都相對集中在個別學校,而且在省內高校中橫向交流較少,沒有形成以點帶面。由于受師資力量、場地設備、投入經費等問題的困擾,戶外運動課程設置比較單一。

3.1.3大多數領導對于開展戶外運動予以支持,態度是積極的,這對高校開展與普及戶外運動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安全問題是領導面臨抉擇中的最大障礙,如何解決安全問題是能否將戶外運動引入高校的非常重要的一道門檻。

3.1.4開設戶外運動課程對學生了解戶外運動有較大影響,學生對課程設置的總體評價還是滿意地。我省高校大多數學生對參與戶外運動的態度是積極的,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品質、激發潛能、溝通交流是他們選擇參與戶外運動的主要動機。

3.2建議

3.2.1我省的教育及體育的主管部門應加強聯合并加大對戶外運動的宣傳,提高各高校領導對戶外運動的認知程度,以期使戶外運動能夠更早的、更全面的納入我省高等教育的范疇。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走出去或者是請進來加大對戶外運動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教師及教練員的交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證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建設及器材的維護,投入專項資金及科研經費用于對我省戶外運動的推廣、普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2.2定期舉辦戶外運動比賽以提高我省整體的戶外運動競技水平,而且可以承辦國內的大型戶外運動賽事,擴大戶外運動在我省的影響力。正面宣傳,積極引導大眾參與其中,并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3.2.3加強風險教育,建立戶外運動系統風險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楊漢、董范等.高校體育課程--戶外運動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6.

[2]操學誠、祖.戶外運動與青少年全面發展[J].中國青年研究,2006,06.

[3]張瑞林,聞蘭.戶外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35-02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體育課程已經無法滿足現在高校學生的需求,因此,教育部開始重新探究體育教育的重點,不停地摸索與總結之后,似乎已經發現了高校體育的重點。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校指導綱要》,重新確立高校體育教育的重點,即自由、開放、科學。這種新的要求決定了新的高校體育課程不能再像傳統的體育課程一樣固定、死板,而應該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飽含高的熱情去參與體育活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開展體育課程才能滿足指導綱要的需求呢?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體育運動,充分發掘他們身體的潛能呢?筆者覺得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開設戶外運動體育課程,它是體育發展的產物,只有開設戶外運動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

一、傳統體育課程缺乏什么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體育課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傳統的體育課程只是鍛煉學生的體魄,但是對學生的心理方面卻沒有任何的幫助。但是現代體育精神的理念已經不只是體魄強壯,而應當是精神與肉體的雙重體育精神。傳統的體育課堂場地固定,不存在新意,不能提升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實踐證明,真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就是新異、刺激,如果缺乏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被激發,學生自然也不會具備體育精神。由此可見,高校要想取得實質的發展就離不開體育課程改革,必須摒棄傳統的體育課程,重新尋找新的符合時代需求的體育課程。

二、為什么戶外運動的設置可以滿足當前體育課程的要求

1.充分符合當前體育教育以及學生的要求

戶外運動的別名也就是大學生野外生存活動訓練,它與傳統的體育課程不同,傳統的體育課程將學生束縛在學校內,學生只能在操場上打籃球、跑步、做游戲等,但是戶外運動課程讓學生脫離了學校,讓他們可以運用體育知識完成戶外活動的實踐。相較于校園體育課來說,戶外體育課更加有趣、更加生動,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更積極。這種新興的體育課真正實現了提高學生多項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國家進一步實現體育的深化改革。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教育民主化與個性化的思想開始流行,從那時開始,人們的教育觀已經變為“以人為本”,但是這么多年來高校設置的體育課程并沒有真正實現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戶外運動的開展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體育知識的運用,增強他們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可以形成一個明確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個性。除此之外,統計數據也表明絕大部分學生喜歡戶外運動。

2.戶外運動課程的開設是課程改革的產物

高校一直被戲稱為一個“小社會”,因為在學校內部有著一個循環的系統,學生在內部學習、生活、交流、運動,從表面上來看,學校確實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社會”還是與真正的社會有區別,因為它主要呈現的是與學習相關的內容,卻很少反映真正社會的內容,社會的多樣與復雜并沒有真正的體現出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體育課程必將會與真正的社會相掛鉤,戶外運動應運而生,它讓學生可以進入大自然,體會大自然的美,學習到真正關于社會的知識。戶外運動課程的開展必將給高校體育帶來極大的變動,以往幾十年,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高校體育課程雖然已經開設,但這些仍然只是傳統的、校內的競技體育項目,并沒有真正實現脫離學校、走入社會的目標。戶外運動像騎行、野外生存、跑酷、攀巖等都不再局限在學校內部,而是向社會、向大自然進發,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自我挑戰,可以提高他們自身的信心,讓學生更適應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

3.高校戶外運動的開展可以促進體育課程的改革

最新的體育指導綱要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多項基礎的體育技能,并將其運用到體育實踐中,這一要求旨在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與實踐能力。除此之外,綱要還指出體育課程應當擁有一定的計劃,與課外、校外活動相結合,讓學生真正的融入社會,讓學生可以有目標,有計劃地實施自身的體育能力。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產物,一旦高校開展推動實施戶外課程,那么必將推動體育課程的發展,高校體育課程更快速地完成改革,緊跟時代的潮流。

三、高校開展戶外運動的實際措施

戶外運動的開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在生活中運用體育技能并提高他們自身的自信,通過對高校學生進行訪問,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高校學生對野外生存、攀巖、負重、行軍等戶外活動非常感興趣,根據他們的信息反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實施戶外運用課程。

1.結合學生地興趣愛好開設戶外運動課程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戶外運動感興趣,那么他們必然會積極地參與進去,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開設學生不敢興趣的戶外運動課程,那么對學生來說,不管在哪里學習都是無趣的,他們也不會認真地參與進去,如果強制學生參與他們不感興趣的課程,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2.結合戶外運動教授學生體育技能

開設學生感興趣的戶外運動之后,我們可以結合戶外運動教授學生體育技能,因為學生對戶外運動感興趣,所以他們的學習效率必然會得到提升,學生自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必要的體育技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的對體育感興趣。比如說高校開設攀巖這一戶外運動,那么在學生上課之前,高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攀巖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攀巖應當準備什么、應當注意什么。只有進行充分地準備,攀巖這一戶外運動才能及時有效地實施。如果沒有及時的準備好,學生自然會不自信,因為他們不了解,所以學生會害怕。

3.鼓勵學生多參與相似的戶外運動

開展校園戶外運動之后,高校可以多鼓勵學生參與相似的戶外的運動,讓學生感受體育精神的精髓,鼓勵他們多參與類似的戶外運動,增加學生對大自然和社會的好奇與求知欲望。比如說高校開設了戶外騎行這一運動,那么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實踐參與野營、定向等戶外運動,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時間,另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體育的精髓,了解并繼承體育精神。

4.高校要積極宣傳戶外運動

為了更好地開展戶外運動,高校應當在學校設置戶外運動宣傳欄,向學生宣傳與戶外運動有關的知識,設計調查問卷考察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做好宣傳,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戶外運動,當學生對戶外運動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參與并組織戶外運動的機會變得更多,高校戶外運動自然就可以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改革是勢在必行的,為了能夠適應新的教育要求,高校有必要開展戶外運動,通過開展戶外運動來推進高校體育運動的發展。為了促進高校體育運動的發展,高校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設戶外運動,主動給學生介紹相關的戶外運動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篇(9)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來重視,因此在我國范圍內都興起了大眾健身的熱潮,通過參與健身活動來加強自身的身體健康,并使生活、工作、學習上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環節。而戶外運動在眾多的健身活動項目中由于具有較強的自然性、較高的參與性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戶外運動能夠充分的調動起青少年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因此,對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進行研究和分析,對青少年參與運動的堅持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與運動堅持性的概述

(一)運動動機的概述

運動動機從總的來說,其是指為了能夠使自身的需求得到滿足,那么則可以通過進行體育運動來實現,這主要指的是人們在參與和堅持體育運動行為的時候產生的心理動力。在參與體育運動中,運動動機不僅能夠讓人們對參與運動、堅持運動和退出運動的行為進行深層全面的認識,而且還能夠讓更多的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二)對運動動機產生影響的基本理論

對青少年參與運動的運動動機來說,內外部動機對參與運動動機的影響是較為重要的兩個方面。由于青少年在年齡上和心理上都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而對青少年參與運動動機產生影響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了成就需要理論、歸因理論、目標設置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等四個基本理論。

1. 成就需要理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動機的產生是需要在和誘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出現的,就成就動機來說,其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敢成功不怕失敗、敢成功怕失敗、不想成功不怕失敗、不想成功卻怕失敗,可以說在四個方面中的內容中,對運動動機的調動和培養具有積極激發作用的是敢成功不怕失敗,與運動動機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2. 歸因理論。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歸因理論是從認知方面來進行研究,其在人們基本的心理因素基礎之上,具有因果和傾向兩個方面的歸因。因果歸因和傾向歸因可以說對人們參與體育運動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3. 目標設置理論。目標設置理論是產生運動動機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對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信心的樹立和責任感的增加具有積極的激發作用。對于目標的設置,主要表現在于參與運動整個過程的表現目標,而不是參與運動后的結果目標,對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運動動機具有積極的激發作用,從而促進人們能夠更好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4. 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指的是參與運動的人們對自己能夠完成體育運動項目所擁有的能力的一種自我評價。在參與體育運動,人們對自己參與運動的表現都會產生一個相適應的評價,以此來幫助自己對參與體育運動進行相應的調節和改進,從而以此來有效的提高自身對運動的堅持性。

二、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分析結論

(一)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動機的特點

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動機動機特點根據相關的研究、文獻來看,在參與戶外運動的青少年的時候在性別、年齡和家庭等幾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別,而男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方面的動機和效果較女生來說都比較高,不管是在年齡上還是在文化背景上都普遍存在著。由于戶外運動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難度、風險性和刺激性,因此在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都比女生好的男生中更受歡迎,更適合男生參與。

從年齡上來看,在青少年中年齡較小、低年級的學生對參與戶外運動的興趣比年齡較大、高年級的學生較為強烈。這主要是受到低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比較大,特別是在參與戶外運動中的時間與范圍都相對比較少,而且在課余時間上比年齡大的高年級學生比較充裕,因此對戶外運動充滿了更多的好奇性。另外,由于高年級的學生在學業上的負擔和壓力比較大,因此在參與戶外運動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在堅持性上高年級的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認識和理解比較全面,因此堅持參與戶外運動的比例比低年級的學生大。

受到生活環境優劣的影響,城市、郊區的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時間與積極性都比農村學生的參與性高,再加上城郊的學生對戶外運動的認識比農村學生的充分和全面,而農村學生對戶外運動的參與運動動機和認識相對來說都還是停留在表層上,對參與戶外運動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在參與戶外運動的堅持時間也比較短。

(二)對運動堅持性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

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對青少年參與運動堅持性的運動動機產生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個人因素(即內部動機)、環境氛圍(即外部動機),內外部因素對于青少年參與運動的堅持性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可以說,在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運動動機上來說,內部動機與自主、能力和關聯等三種心理需求具有密切的關系。具體來說,在自主需求上與自我決策具有直接的關系,并且參與戶外運動的行為可以看成是來源于個人的愿望所需;能力需求則是對參與運動的效果和感受通過自身努力進行控制和掌握來得以實現;關聯需求則是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聯系,使大家的參與愿望都能夠得到滿足。同時,自主需求和能力需求是參與戶外運動的重要動機,而環境氛圍對參與運動的堅持性也是其重要的關鍵性影響因素。若是身邊的人們對參與戶外運動的氛圍較濃厚,那么青少年對參與戶外運動的認知程度就越深,還有助于產生積極的情緒,使青少年能夠增加對參與體育運動的堅持性。由于參與戶外運動與大自然比較親近,并且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具有合作性,因此營造出輕松愉快的運動氛圍,對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積極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青少年在家長、教師等的引導下,對參與戶外運動都具有初步的認識,長期堅持參與運動對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都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在不同的運動動機下對運動堅持性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運動動機的產生是在內外部動機和其他動機的有效融合下形成的。因此,對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對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運動動機、參與運動的堅持性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了解,明確青少年參與戶外運動的運動氛圍、個人心理因素等對運動堅持性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采取相適應的措施來加強青少年對參與戶外運動的運動動機的正確認識,以此來提高青少年對戶外運動參與堅持性的效果。(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 劉微娜,周成林,孫君.青少年戶外運動動機對運動堅持性的影響:運動氛圍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2011(10).

篇(10)

――張靜葳

風靡一時的驢友暴走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戶外運動,于氣喘吁吁中感受戶外的魅力,于熱汗涔涔中忘掉生活的焦慮,探索新鮮線路,享受行囊奇旅。張靜葳就是這樣一個熱愛自然與戶外運動的女人,更是一個“戶外夢想”的圓夢人。

初次愛上戶外運動是從加入戈爾開始,因為工作原因張靜葳也親身加入到戶外運動的活動中,她說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去登山,當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峰,克服高原反應,領略到山上的美景的那一刻,一切的困難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因為站在山頂看到山間氣勢磅礴,巍峨壯麗,感受自然造物的偉大力量,從山頂看山下又是不一樣的景觀,使她忘卻一切煩惱,經歷一次心靈的洗禮。這讓我想到一首詩,“海到盡頭天作岸,山至絕頂我為峰”,也許那是另一種境界。回到工作中,張靜葳把自己每次的戶外運動經驗反饋到工作中,從中汲取靈感,探索新的戶外路線、擬定新的戶外計劃、總結戶外安全以及求生知識等。她快樂地享受著自己的工作,她希望更多人能跟她一樣參與到戶外夢想活動中,享受不一樣的人生。談到戶外經歷,張靜葳仿佛在我們眼前我們描繪了一副美景,漫步云野山川,飲清澈溪泉,聽幽谷鳥啼,走過每一處大自然都是身心的震撼與感悟,張靜葳說,所有參加戶外運動的驢友都變成原本的自我,都成了心胸豁達之人。

完美出行,完美必備

張靜葳喜歡登山,喜歡騎馬,更喜歡充滿刺激與速度的滑雪,不同的戶外體驗讓她積累了豐富的戶外運動經驗,本次她為我們介紹了一次完美登山計劃所需的完美必備,保證您的戶外活動中享受到極致舒適和持久保護。

1、一雙合適的鞋子。

一次完美的爬山體驗最必備的單品就是一雙合適的鞋子,那些穿著高跟鞋行走在山上的女性實在讓人擔心。登山鞋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水、透氣,并保持全天候的舒適。如果攀越高山,行走草叢泥藻中就要選擇一雙采用戈爾特斯TM面料的包腳面高幫登山鞋,以達到更好的保護。

2、沖鋒衣

在登山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多雨的天氣、巖石和樹枝密布的叢林,還有山頂上的大風……這時就必須要有一件防水、防風、透氣而且耐磨的沖鋒衣。采用戈爾特斯TM面料戶外沖鋒衣就完全具備這些要求,尤其爬至頂峰大汗淋漓時,由于戈爾特斯TM面料防水、防風、透氣的功能,可以讓身體產生的汗液被迅速排出,還能抵當住山頂的大風,其在遇到下雨的天氣時,它也不會讓外面的水滲透到衣服的里面,從而保證身體能夠一直處于極致舒適和持久保護之中。

3、帽子

爬山過程中帽子的作用不能小看,它能很好的保護我們最重要的頭部,在極端的條件下,您的裝備必須萬無一失地控制熱量的傳遞。

4、多功能行囊

如果是簡單的登山只要以上必備就可以了,但如果想要挑戰叢林高峰,就需要一個能成得下多種物品的大背包,食物和水用來時時刻刻補充體力,還需要繩索、登山仗、可折疊帳篷、指南針、睡袋、手電筒甚至驅蚊或外用醫藥等。

上一篇: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下一篇: 審計信息化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久久中文字幕无吗一二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高清AV电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