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2: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師德師風自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半年來,全鎮各校都掀起了“打造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立足于學校實踐,積極構建開放、民主、人文、和諧的學校氛圍,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成為各中小學本年度最突出的工作。各校努力構建民主科學的管理文化,學校管理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時時處處發揮表率引領作用;突出人文關懷,提高為師生服務的意識,實現從剛性管理到人性化管理的轉變,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依法民主治校,完善教代會制度,培養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全面實行校務公開、民主管理。不斷創建了豐富高雅的校園物質文化,各校繼續加強美化、綠化、文化校園“三化”建設,讓學校的花草樹木、建筑設施都富有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使整個校園充斥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不斷完善了以人為本的學校制度文化,學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建立起了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特別是科學的師生評價制度和教育質量監督、調控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凝聚了奮發進取的校園精神文化,各校結合自身發展歷史,提煉出了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辦學理念與學校精神,加強了學校校風、教風、學風的“三風”建設,使之成為師生發展的共同追求,建設出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提高學校文化品位。各校努力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創建書香校園,建立健全教師學習考評制度,深入開展了“創建學習型校園,爭做智慧型教師”活動,全鎮教育戰線興起了全員學習、終身學習、創新學習的濃厚氛圍。
2、大力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努力培養學生品行習慣。
我們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項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的作用。今年以來,我們創新德育思路和制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重做好了新的學生《守則》《行為規范》的學習與落實,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策略的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等德育工作的創新。實行了德育首問制,家校聯系制、學科滲透制;樹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思想,充分發揮政教處、團隊組織、班主任等德育資源的作用,召開了共青團、少先隊工作現場會,建立健全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全鎮各校能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規律,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尤其關注潛能生、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從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開始,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做到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時展環境。各校開展了“禮儀教育”“孝敬教育”系列主題的班會競賽活動,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實際,從點滴抓起,從學生言談舉止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及時充實和調整了德育內容。學校以“新三好”評選、“晨會五步曲”、“道德銀行”、“德育套餐”、“每周一主題”、“每班一特色”“學生自主管理”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道德是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感,促進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各校均開展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切實加強了學生的日常常規管理,培養了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大力內化教育觀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各中小學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使素質教育思想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得到了廣大教師、家長的認同。認真落實國家課程計劃,改革學生評價機制,實行“等級+特長+鼓勵性評語”的評價制度。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已自覺內化為教師的行為準則,通過推廣新的中小學廣播操、舉辦全鎮中小學生書畫大賽、安全知識賽、計算機比賽、“三小”制作等大型活動,促進學生向多方面發展。一年來,我們狠抓教育教學質量這根生命線,科學構建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小學數學奧賽有 人獲國家級二等獎,有 人獲國家級三等獎,獲獎人數居全縣第 名。在全縣組織的調考中,羅店鎮小榮獲總分第4名,馬店小學獲得第11名。
4、大力創建滿意教育,努力實現和諧教育目標
努力創辦人民滿意教育,努力開創和諧穩定的教育新局面是我們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上半年,我們嚴格按照《京山縣人大常委會關于XX年年度評議政府部門工作方案》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加強領導、層層動員,精心組織實施,推動了我鎮教育行風建設的根本好轉。具體表現在五個到位:一是維穩工作開展到位,去年是教育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的關鍵年,我鎮教育改革層多面廣,任務艱巨,首先我們耐心做好代課老師的思想工作,積極籌措資金兌現辭退金,在規定的時間辭退了104位代課老師;解決民辦教師遺留工作啟動后,面對巨大的壓力和阻力,我們按照要求成立了羅店鎮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維穩工作方案和預案,與全鎮中小學校長簽訂了維穩工作責任狀和包保責任狀,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一次性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實施意見的精神,精心組織、穩步推進,對全鎮118名民轉公對象進行了考核,對已入圍的優秀民辦教師的檔案材料進行了收集,整理,核實。對不安定因素的人和事,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做耐心細致的幫教和轉化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確保了穩定的好局面。二是優質服務開展到位,我們在全鎮各中小學認真做好食堂建設,宿舍管理,熱水供應,生活護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學生菜譜公示制,建立學校食堂成本核算制和學校食堂管理社會監督制,保證了飯菜質量。三是師德建設強化到位。進一步完善了競爭機制,嚴格了教師效績考核,開展了《教育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十不準”》自查活動,特別是利用教師暑期集訓,重點整頓了違反校規校紀、體罰學生、有償家教、賭博抹牌等8個方面的問題。四是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到位,努力創造平安校園,會同相關部門對網吧、游戲機等經營場所進行了專項整治。五是關愛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活動到位。集中解決了住宿學生洗澡難,入廁難,進餐難,住宿難等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大力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掀起新課改教研熱潮。
我校位于萬柏林區上莊街,服務范圍為東社村。屬于農村小學,學校現有教師53人,門衛4人,教學班20個,學生981人。學校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在長期發展中積淀了豐富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近年來,上級主管部門、學校一直把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作為普及義務教育奠基工程來抓,通過努力,目前我校辦學條件已基本適應義務教育要求,近年來,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加快學校建設步伐,努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達標情況
(一)統籌管理
我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制訂了我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并進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項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制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應的評估考核制度。
(二)學校辦學條件
我校2010年11月新建了廁所和塑膠操場。學校有校門、圍墻、旗桿、校牌、等,周邊環境良好,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充分利用墻壁標語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宣傳版面等輿論工具,強勢宣傳,進行監督,堅持日檢查,周匯總,月初評,期總評評價機制,以教師、學生行為規范“十二條”為做點,促進學生行為規范,語言文明,教師敬業愛生,學校注重德育教育實施,禮儀教育特色更加明顯,社會聲譽逐年提高。
(1)學校占地總面積13125平方米、生均13.4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 3616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學校教學用房、行政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符合學校辦學標準。廁所200多平方米,40個蹲位,10米長的小便池,學校操場7800多平方米,有200米環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場地完全能滿足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等需要,教師人人有固定辦公室和專用辦公桌椅。
(2)學校原有機房一間,2014年12月教育局重新配備了標準機房,學校開通“校校通”“班班通”,教師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得以發揮。
(3)學校配有圖書室和閱覽室、科學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圖書室內,現存圖書22548冊,生均圖書22冊,儀器室、體育器材室配有小學數學、科學、音體美等儀器器材設備符合配備標準。辦公設備能滿足教育教學以及辦公需要。
(三)、教師隊伍建設
1、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1 名,大學本科學歷 37 人,專科學歷5名,中級職稱 31 名,另有代課教師12人。全體教師具備相應教師資格,專業結構配置合理。全體教職工都在教學第一線,繼續教育參與率100%,這是一支業務能力強,安貧樂教,甘于奉獻教師隊伍,一直保持著良好工作作風,且工作成效顯著,深受家長贊譽。
2、學校按規定配齊必需的行政、教輔和工勤人員。有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并結合學校以及教師實際情況,每個教師制訂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并在實踐中予以指導規范自身行為,落實自身發展規劃目標同時學校制訂了校本教研計劃,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堅持每周三進行校本培訓和教研組業務培訓,效果明顯。
3、我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經常性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抓好每周例會制度的落實,校長和教師都能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幾年來無體罰學生和違法犯罪問題。
5、我校制定了《教師績效考核制度》,教師績效考核程序規范,考核結果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
(四)、教育教學質量
(1)學校以“優化學習方式 創建生命課堂”為主題,深化教學研究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完善課堂制度,引導教師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推出一批創新高效的優秀教學法和優秀課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學校教務處月檢查制度落實到位,經常性地對全體教師備、教、改、輔等情況進行檢查,學校規定每位教師寫好學情分析和教學反思。同時做好期末測評工作。改進對教學秩序、坐班、教研活動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強與學生的座談,進一步重視學生對教師教學態度、水平的意見,督促有關教師及時改進教學。
(3)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落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堅持組織好冬季長跑活動,切實保證學生的每天至少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由班主任和體育老師組織,開展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
(4)學校班額由于外來務工子女較多,個別年級班容量比較大,沒有開設重點班,特長班。學校教師不在校內、校外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形式給學生有償補課,或變相強迫學生參加社會上各種家教補習班。也不強迫、誘導或暗示學生到指定地點購買指定的教輔資料。不推銷課外輔導材料和報刊雜志或自行編印學習材料組織學生購買。
(5)認真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內比教學”活動,本學期,學校將以教研組為單位,每位教師必須上一節示范課,由本組教師聽課,評課,提出改進方案,除此以外,還組織教師開展“教學課件制作比賽”,以此來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6)學校實行就近、免試入學制度,一年級新生全部達到規定的入學年齡,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輟學0人,輟學率為 0% 。
(7)學校一如既往地重視對學生體質的監測工作,每年對學生進行一次體格健康檢查,每個學生都建有健康成長檔案。
三、主要做法和體會
我校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創建了學校特色:
為進一步拓寬農村未成年人活動視野,豐富青少年精神生活,提升農村孩子綜合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于2012年12月,在太原市文明辦、區文明辦、萬柏林區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校命名為第三批鄉村少年宮。2014年被萬柏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確立為基地校,聯合開設了葫蘆絲、美術、舞蹈、書法等特色教育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靈魂,也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打造特色的校園文化,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實現環境育人、活動育人,進而促成師生的長足發展,成就師生的精彩人生,形成教育特色。可以說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園文化特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確立辦學理念,突顯教育靈魂
我校秉承“為每一位孩子積蓄成才的力量”的辦學思想,2012年確立了“心”教育的辦學理念----好的教育植根于心,教育從心開始。
1、共同愿景
創建以“心教育”為主旨的優質典范名校
2、辦學理念
好的教育植根于心,教育從心開始
3、校訓
啟迪心靈 日日求新
4、校風
心力強健 敏行致遠
5、教風
讀懂童心 順木天性
6、學風
善思求真 包容創見
7、管理理念
愛心 公心 責心 精心 耐心
(二)、營造心理念氛圍,創特色校園文化
1、以心育心,以愛與愛的環境文化
一層大廳:設計主題:東社小學,從心開始。
二層大廳 :設計主題:教育從心開始
三層大廳:設計主題:以心育心,以愛育愛
走廊文化
一層:悅心長廊(詩文美景陶冶學生情操)
二層:潤心長廊(教育場景滋潤學生心靈)
三層:愛心長廊(親身實踐感知愛的真諦)
操場文化:明星墻(奧運冠軍熏陶學生情懷)
樓梯文化:二十四節氣知識宣傳
2、抓好陣地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櫥窗欄、黑板報、圖書室、閱覽室等文化教育陣地,及時展出學生書畫作品;開辟教室圖書角、展示臺等,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班級文化建設推陳出新,整齊劃一的班級布置,各具特色的班級宣言,每一位孩子在班級中感受愛學習的樂趣。各功能室布置體現功能特點,溫馨、舒適。如,圖書室室內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至理格言;微機室室內有“網絡連接世界 信息溝通心靈”、“點擊興趣 激活智慧”的醒目標語。舞蹈室有“藝術源于生活 美在這里誕生”、“放飛想象翅膀 創造藝術人生”,美術室圖文結合“用你手中的筆 詮釋身邊的美”布置個性鮮艷,音樂教室“聆聽最美麗的音樂 傾聽最唯美的境界”的標語很具吸引力。校園內的草坪、樓道等均有溫馨提示語,真正達到了讓每一堵墻說話,讓每一棵樹育人的境界。通過向全校師生征集以上溫馨提示語,我校在草坪里立有“小草對你微微笑,請你把路繞一繞”、“別踩我,我怕疼”等提示語;樓道上有“校園你我他,環境靠大家”、“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珍愛生命、有序活動”等關于安全、衛生的提示語。
校園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方方面面,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心育心 以愛與愛”的校園文化是東社小學師生快樂成長的精神家園。
四、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問題
1、學校整體規劃和布局比較合理,隨著學校的發展,生源的不斷增長,在校園用地面積和建筑面積上還有欠缺。
2、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較多,個別年級有超班容量情況。
今后改進措施
1、進一步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效益。
一、聚焦核心素養,優化育人模式
提煉學科核心知識,促進育人模式變革。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新課堂教學改革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如何“因材(教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如何“因才(人才)施教”?東區教育局以核心知識、關鍵內容教與學的研究為突破口,加強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的研究,編印了文化學科《核心知識與關鍵內容教與學》叢書,對文化學科的教材進行了重組、梳理,進一步提煉了學科核心知識,形成了可供借鑒的教學策略和研究方法,給教師實施課改提供了指導。
打造學科課型模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科壁壘的“溶化劑”,它依賴各個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特征的發掘。在區、校兩級模式的基礎上,東區將視線聚焦于立足學科價值,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學科課型模式構建上,著力打造具有東區特點、學校特色、學科內涵的綠色課堂。各學校教研組結合學校模式,挖掘學科核心素養,把握學科課型教學本質,從原則、要素、操作流程等方面自主探索、構建具體的學科課型模式。目前,全區共推出學科課型模式40個,涵蓋小學、初中各門學科,推選出19個“2016年度東區學科模式構建示范教研組”。如“構建思路清晰,針對性強”的攀枝花市第二小學校教育集團龍珠學校的“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課型模式”“有理論、有思路、補短板、有創新、易操作”的市攀枝花市第二十中小學校的“初中語文‘讀、評、議、結’作文評講課課型模式”,等等。
二、聚焦核心素養,實施綠色德育
1.以拓展“學生綠色成長空間”為愿景,實施“家校互動建設工程”
現代教育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過程,而是開放、現實、全方位的社會活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學生生活和成長的基本環境。為進一步集聚家校教育合力,東區啟動“家校互詠ㄉ韞こ獺保分學段編印《家教指導手冊》,邀請知名家教指導專家舉辦講座,組建“東區家教講師團”,提升家庭教育科學化水平。家長委員會、家長教育協會、家長志愿者、家長學校等一系列完善有序、推陳出新的工作機制,成為家長、社區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的常規,編織起了“三結合”育人綠色網絡。
2.以“全員育人”理念為導向,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更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技能大賽”是東區班主任多維展示、深層感悟的實訓舞臺。從2013年的班主任治班策略、班級活動方案撰寫、學生心理個案分析、班主任禮儀規范比評,到2014年的“情景再現”架設家校溝通橋梁;從2015年的“交換空間”班級文化環創大賽,到2016年的“溝通無極限”網絡媒介育人能力展示,東區班主任技能大賽一年一個主題,促進了班主任隊伍德育能力迅速提升。
3.以“綠色班級”創建為契機,推進“一班一品”的建設
東區以“綠色班級”創建為著力點,助推“一校一品”建設。要求校長對班級文化建設做好頂層設計,班主任圍繞“校品”建設打造班級文化,學校以課程化的方式推進“班品”創建等,上下互動、內引外聯,打造“班級學生人人有品,實踐體驗快樂成品”的“綠色班級”。“國學誦讀” “經典養德”“成長社團”等校園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在東區這片教育的沃土上生長,方興未艾。
4.以爭做“陽光少年”活動為重點,拓展德育活動內容
豐富的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催化劑。自2013年以來,東區就啟動了以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涵蓋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藝術活動等德育內容的“爭做陽光少年”主題活動,努力營造起“讓每一個孩子都陽光燦爛”的良好氛圍。
5.以構建“綠色教育評價體系”為依托,加強評價育人導向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東區教育局大膽嘗試,積極探索評價改革,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東區特色的“綠色教育評價”體系,即以教育質量“綠色”指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為關鍵指標,以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促進學校綠色生態發展的新的學校評價體系,該體系包含學生品德修養、身心發展、學習狀況、興趣特長、學業負擔五個指標。這種以“基礎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的全新評價框架,樹立起了不以學業成績作為唯一指標的學校教育質量觀,推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目前,東區教育局“實施‘綠色教育評價’,推進管辦評分離”的省級課題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6.以開發“多元校本課程”為載體,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學校深化素質教育改革,調動學生發展積極性,促進學生協調發展、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東區教育局編印的《德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指導綱要》明示,養成教育課程化、傳統教育課程化、成長指導課程化、實踐活動課程化、家庭教育課程化等,給“十三五”東區“綠色德育”指明了方向。攀枝花市第一小學校、攀枝花市第四小學校、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學校教育集團作為課程研發試點率先展開,區屬各校相繼積極組建課程研發團隊、制訂課程研發方案、培訓課程實施師資,層層推進,將以思品課、班會課為代表的學科課程,以專項活動、節日活動為代表的活動課程,以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為內涵的隱性課程,整合、固化、序列化,建構起多元開放的德育課程體系。目前,區屬共計25所學校已編印了校本課程。
三、聚焦核心素養,強化隊伍建設
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師德水平。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東區始終堅持建設教育、考核、獎懲相結合的師德評價機制,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每半年開展一次師德師風自查、督查行動,建立師德失范行為責任追究機制;以《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弘揚專業精神、敬業精神、創業精神,樹立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開展“三心”“三愛”教育;結合“做人民滿意教師”主題活動,弘揚優秀師德風尚。
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教師隊伍管理的核心是激發和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出臺《關于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十條措施(試行)》,該措施明確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以及教育人才引進、教師培訓等措施,切實保障了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
搭建研訓平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同時也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東區通過選派領導干部和教師送外培訓,依托東區教師培訓中心,研訓結合,抓好區級、學區、學校三級培訓。2016年,|區教師送外培訓、校本培訓、學區培訓、學科教研、專項培訓共計11670余人次,先后開展了“新分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培訓”等培訓活動,促進了各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舉辦東區第二屆課堂教學改革展示活動,以“教研員上觀摩課”“綠色課堂主題沙龍”和“教學副校長課堂展示、校長評課”等為載體,進一步引領教師加強教研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