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2: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信息實驗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數字化,會計披露
1引言
信息化的進程正深遠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機構組織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信息時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產業化和企業的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現實中的推廣和應用給企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生產和設計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二十一世紀的會計環境概括起來有四個主要特征:網絡化、虛擬化、風險性、知識性,這四個特征同時也是信息化企業所具備的,而且,企業也是會計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空間一般地,會計主體與企業的范圍是一致的,企業構成了最現實最直接的會計環境,因此,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研究會計披露模式改革的問題是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的。
2 企業信息化對現行會計披露模式的挑戰
目前我國擁有計算機的企業己不在少數,甚至有的企業的每個部門都己擁有了很多很好的計算機設備,但由于缺乏總體的網絡構思與設計,致使計算機在企業生產與管理領域中發揮的功能非常有限。各部門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大多都各自為陣,他們只是一味地借助于計算機去滿足手工狀態下企業內部控制和信息處理的要求,而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顧及現代信息技術自身的特性。
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會計系統應該不再是企業的一個信息孤島。當企業生產與管理環境中缺乏網絡通訊技術的支撐時,各種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往往都處于一種缺乏規劃的非集成狀態。企業應用某種技術的目標通常在于去解決某一特定的具體問題,而不是把該項技術融入到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之中加以考慮。這樣,就致使企業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相互融合的孤島,即技術孤島。這種情形不僅普遍地存在于企業的生產自動化方面,而且也普遍地存在于企業的信息系統和其他商業應用方面。信息化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網絡化管理,也就是消滅信息孤島,實現信息集成。所謂信息孤島,是指沒有信息相互交換的企業單個信息系統。由于企業各信息系統之間不能有效的交換信息,從而使得企業任何一個獨立的信息系統都無法提供某一決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資料。某一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來自于企業會計信息系統,部分則可能來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統。這不僅可能降低最終所需數據的可靠性,導致決策的失誤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僅僅是收集這些信息而花費的成本也會是非常昂貴的。這在客觀上便顯示出了企業信息集成的重要性。而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雖然在系統內部實現了網絡化和信息集成,但是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的其它信息系統應當包括存在于企業之外的信息系統仍舊處于分離的狀態。
3企業會計披露模式的改革
傳統會計系統出于信息生產成本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試圖滿足各種不同用戶的共同要求,而沒有或者很少考慮用戶的個性需要。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顯然已使這一局限不再成其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籍口。在這種情形下,建立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特定信息需求的會計報告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現行會計披露模式最突出的局限性是其信息傳播方式的落后,由紙質傳播媒介,通過人工的傳遞包括人工遞送、郵寄、傳真以及大眾媒體傳播的形式,只能傳遞文本和表格等抽象性的信息,信息傳播方式的落后不僅影響了報送的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而且也限制了報送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現行會計信息傳播方式的落后成為會計披露發展的“瓶頸”,不解決這個“瓶頸”問題,會計披露改革的其他問題就無從談起。
不僅僅是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現行的會計披露模式提出了不少的置疑和責難,現行會計披露模式的局限性還可以從企業內部的信息傳遞過程進行分析。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不少的企業應用了會計軟件后,雖然完成了會計核算和一般性的財務分析的任務,但是,當企業的決策者或者決策群體需要做出特殊的管理決策或者下達某個專門的分析研究任務時,財務部門往往無法根據會計軟件所提供的功能滿足特定的需求因為管理問題千差萬別,與結構化、規范化的會計核算問題是不同的。即使是市面上能夠購買到一些通用管理型的會計軟件,但是其中的許多功能,本企業不一定用的上,而真正需要的又有可能沒有提供。因此,當企業遭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往往也會懷疑企業的會計披露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問題。
既然現行的企業會計披露模式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顯示出了如此之多的弊端,而企業信息化又為克服這些弊端提供了技術基礎,可以斷定,企業的會計披露模式改革時機已經成熟了。從長遠來看,現行的會計報告披露模式是不可能一瞬間就退出歷史舞臺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對現行會計披露模式的改革提出分三個步驟進行的設想:首先,將企業現存的會計信息系統的輸出結果――企業財務報告以亡頁的形式,通過企業主頁或者其他綜合類或者經濟類網站的特定頻道,在國際互聯網上,信息使用者可以平等地從網上獲得企業靜態的、通用的會計信息其次,在企業信息化向縱深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借鑒事件驅動系統的思想,企業建立專門的會計信息網絡數據庫,并連入國際互聯網,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報告企業提供的或者其他專業網絡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處理程序即不界定特定服務對象的決策支持系統對報告企業的會計數據進行個性化的定制,獲得所需的會計信息最后,企業加入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行列,一方面通過會計服務公司提供的會計核算軟件在國際互聯網上進行企業日常的會計業務工作,另一方面,在企業需要有關自己的會計信息時,可以和傳統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一樣,登錄國際互聯網,向會計服務公司提交信息需求指令,以獲得所需的會計信息,傳統的信息使用者這時與報告企業處于絕對平等的地位,其對會計信息的信任程度大大增強,獲得的信息的真實性也增強,通過所需會計信息的個性化定制,又可以降低決策中的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
目前中職會計專業學科型課程體系的設置與職業能力培養和市場需求脫節,培養的畢業生崗位勝任能力不強,難以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要從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內容整合及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技能性和職業性,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也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調研目的、對象、方法
(一)調研目的
一是通過對會計從業人員及崗位要求基本情況進行調研,了解和掌握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企業會計崗位分工情況、企業對會計人才技能的需求、畢業生會計技能不足之處、會計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和能力的要求、相應的會計職業資格要求等。二是通過對學校會計專業現狀調研,了解中職學校會計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情況、專業教學情況、學生主要就業崗位和專業對口程度、學生繼續學習的要求等。在取得大量原始數據和二手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整理、匯總與分析,最終形成本調研報告。
(二)調研對象
按照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要求,組建了專門的調研組, 對我校2010-2012屆會計專業畢業生、2011級實習生、2012級和2013級在校生;相關專業教師;大商集團、大連友誼集團、大連信合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大連新華會計師事務所等20多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學生個人調查問卷120份,收回調查問卷98份。對相關專業教師共發出調查表30份,回收30份。向各類用人單位發出調查表60份,回收47份。
(三)調研方法
為了保證調研的效果,此次調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了不同的調查方法。對有關中小企業等用人單位進行走訪,采用訪談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在校學生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對于相關專業教師及畢業生主要采用詢問和調查問卷相結合方法。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關于專業課程的設置
調查數據顯示: 會計基本技能、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出納實務5門課程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最廣泛。其次是企業財務會計、經濟法基礎、會計綜合實訓、成本會計、統計基礎知識等。財政與金融基礎知識、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畢業生認為用途不大,在各個崗位上作用不明顯,在課程體系改革時可以作為刪改或選修的參考。
(二)關于專業技能的培養
調查數據反映:點鈔與驗鈔、票據填制、小鍵盤錄入、數碼字書寫、財務軟件運用、常用文稿的處理等是工作中必備的技能。而出納崗位的日常業務和會計崗位中的薪金業務是會計人員處理的最多最頻繁的業務,也是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珠算、書法等有些技能的實用性不強,選擇的人數較少。
(三)關于課程體系的實施
學生普遍認為專業課的設置沒有考慮行業的特點、有些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聯系不大。現有的實踐環節教學不夠突出,實踐課時安排不足,會計專業實踐環節教學仍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同時學生對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拓展也提出了要求。
(四)關于就業崗位的分布
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經營規模小、經濟業務不復雜的中小企業、私營企業、服務行業等。工作崗位的性質,并不完全集中在財務部門,直接對口就業率相對較低;畢業生就業領域不斷擴大,所從事的行業趨于多樣化。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占比較大的依次是:出納崗、收銀崗、文員崗、統計崗、營銷員崗、庫管員崗等。
(五)關于從業資格的取得
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凡會計類崗位招聘,用人單位都以其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為前提條件。用人單位對會計電算化、計算機等級證書也比較注重,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中職學校畢業生從事會計和與會計相關的工作,還可以取得統計員、辦稅員、營業員、收銀員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六)關于職業素質的要求
從收回的調查表中可以看出:用人單位最注重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分別是會計職業道德、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同時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人際關系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七)關于財務軟件的使用
在調研中發現,近幾年,小企業應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數量增加,并且有了專門用于小企業的用友T3、金蝶KIS、管家婆等財務軟件。與此相適應,財務軟件公司每年要增加相當數量的財務軟件使用、維護人員以服務于這些客戶,為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的新崗位。
三、調研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啟示
(一)以就業為導向,準確定位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
目前適合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主要是一些理論知識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較熟練的崗位。畢業生主要從事工作崗位除了會計記賬員、出納員等傳統崗位外,還有收銀員、統計員、成本核算員、倉儲管理員、訂單員、辦公文員、營銷員等新拓展崗位。因此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能在中小企事業單位從事收銀、統計、營銷、出納、成本核算等技能型、應用型初級會計人才。
(二)以能力為本位,構建與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前提和基礎,當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就業定位還存在一定偏差,應該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與專業培養目標和會計專業就業崗位群相適應的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1、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應以職業能力的分析為依據
結合地方和行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明確會計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和任職要求。確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的學習項目。
2、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應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
強調在會計專業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會計工作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夯實基礎理論,突出實踐教學,把會計專業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
3、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應以實踐技能的強化為目標
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把會計工作的實踐過程設計成學習過程,合理地安排各種實踐性技能教學活動,進行系統配套的實踐技能訓練,引導學生從基礎到專業、從單項到綜合、從校內模擬到校外實習,實踐技能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4、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應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
落實“雙證書”制度,把多種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融入會計課程內容,使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和就業崗位需求聯系起來,突出課程目標的職業化方向。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取得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三)創新人才培養,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多層次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經濟管理學科,因而會計的實踐性教學至關重要。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多層次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是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1、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課堂化
把會計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能力拓展課程模塊。各模塊實踐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應用技能訓練,它們相輔相成,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融合在日常課堂教學之中。
2、樹立全程實踐觀念,將實踐教學系統化
改革實踐教學課程、內容、方法與手段,以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為線索,實現“認知課程實踐基本技能實踐專業技能實踐綜合應用實踐基地頂崗實踐”的階梯式實踐訓練體系。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層實施,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多樣化
拓展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內容,逐步實現手工實踐與信息化實踐的對接。建立開放的會計實訓室,聘請企業兼職老師提供實訓指導。滿足不同學生的教學需求,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開展興趣小組、會計技能比賽、會計創新、會計研究等課外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4、建立實戰型實踐基地,將實踐教學常態化
運用校內師資的優勢,組建財務工作室,承擔社會記賬、會計咨詢等業務。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直接從事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等工作。驗證和鞏固課堂實踐教學的成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新形勢下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課題,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市場人才需求出發,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構建出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二、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定位、設計與建設
1.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定位。
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作為實踐類課程,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位于服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主干課程,促進學生將理論課的知識鞏固和應用到會計信息化實驗中。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創新,一方面要解決會計信息實驗課程不夠完善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實際動手、實際操作,促進學生不斷體驗和感悟的知識建構過程。因此,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應根據會計專業理論課的開設情況進行定位,而不是過分強調計算機技術的講授,否則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當然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的確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這些需要在大學通識課程和前設課程中予以解決,給學生打下較好的計算機基礎。
2.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設計。
以會計信息系統核心課程為基礎,構建覆蓋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信息化、審計信息化的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模塊,按照操作類、管控類、設計類設計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從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塊的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支撐平臺,增加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比重,使學生從事實驗課程的學時達到了總課時的30%以上。會計信息化實驗課課程體系按照“分流培養、分類成才”教學理念,以“會計信息系統”為核心課程,按照操作類、管控類、設計類設計開發具有操作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的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除會計信息系統作為核心基礎課以外,建立操作類課程群、管控類課程群和設計類課程群。操作類課程群包括ERP財務會計實驗、企業合并報表實驗、審計軟件綜合實訓等;管控類課程群包括企業集團財務管控實訓、預算會計軟件綜合實訓、全面預算信息化實訓、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實訓等;設計類課程群包括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財務軟件設計理論與方法、Excel財務軟件開發技術和XBRL財務報告語言等。
3.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
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和接受情況,分批逐步建設,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據實際教學效果不斷進行探索和調整。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應堅持“系統性、綜合性”的特點,建設實驗教材、實驗案例和實驗軟件。系統性是指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由企業會計理論知識體系、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性是要突破會計知識體系的界限,將企業管理、會計、財務等知識進行整合設計。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1)進行創新型課程的探索,從教學角度以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實際會計與財務管理問題的能力;(2)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加深和鞏固會計理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3)通過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經驗和知識,形成以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視頻、實驗指導多媒體軟件、其他實驗資料等為一體的實驗教材建設;(4)通過體驗式教學搭建仿真教學平臺,通過仿真企業環境、財務管控流程、會計核算流程、軟件開發流程,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拓展與創新
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需要通過教學管理與控制,將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拓展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的第二課堂,創新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管理和控制。
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步驟主要包括實驗資料的前期準備、教學軟件的調試和準備、實驗分組與管理、實驗報告與反饋等四個步驟。(1)實驗資料的前期準備。實驗資料是指以實驗教材為基礎,由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視頻、實驗指導多媒體軟件、實驗案例等相關資料組成。實驗資料的準備充分與否,對于學生是否能按照教學目標開展實驗至關重要。實驗指導書中應盡量減少操作步驟的描述,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教師的引導,自主思考實驗步驟、方法和路徑,不要簡單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驟完成實驗。(2)教學軟件調試與準備。在實驗教學之前,實驗教師需要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教學軟件調試與準備,并最好在教師自己的電腦上也裝一套教學軟件。對于在教學過程中碰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備份后還原到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調試和檢查。(3)實驗分組與管理。實驗教學最好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后再與實驗教師進行討論。對于簡單、重復的問題可較快解決,較難和復雜的問題與實驗教師討論解決,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教師的教學效率。為了避免出現“搭便車”或者拷貝其他學生實驗結果的問題,不同的實驗要通過小組內輪換角色完成,同時可以通過賬套號控制、賬套主管控制以及關鍵界面截圖控制等方法進行管理。(4)實驗報告與反饋。實驗報告是考評學生實驗過程和成果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數據和實驗報告兩部分。實驗數據是學生在實驗軟件中的數據備份。實驗報告由實驗目的、內容、步驟、結果和總結等構成。對于實驗報告中反映的問題,實驗教師應及時逐一跟學生進行反饋和溝通,不僅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實驗的錯誤,而且通過與學生的討論發現實驗設計中的問題。
2.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嘗試。
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思考和創新,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是什么。對于學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學生一起設計和實踐,并可以作為實驗思路的補充。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成因,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執行。充分體現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干中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教學體系。
3.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與競賽相結合。
通過組織并參加不同層次的會計信息化大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財經大學舉辦首屆北京市大學生ERP管理會計應用大賽,北方工業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組成參賽小組,取得總分第四名和三等獎的好成績。將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將競賽作為會計信息化實驗的第二課堂。在模擬中培養學生會計專業素質,在競爭中鍛煉學生分析同行對手、應對市場變換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會計理論和會計信息化知識應用于經濟管理實踐中,真實地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會計信息化》是一門融會計學、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交叉學科,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現代會計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符合企業信息化需要的、懂得會計信息系統理論與實務的實用型人才服務的。因此,要高度重視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具體實施方案設計如下:
一、授課對象、預修課程、教學目的
授課對象為高等院校會計、財務、審計、經管及相關專業的本科、專科層次。
預修課程為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及計算機文化基礎等。
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是掌握會計軟件的工作原理,重在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熟練應用典型會計軟件完成會計模擬實習資料的處理,明確手工核算模式與計算機核算模式之間的區別,特別是計算機核算的優越性及在企業信息管理決策的應用。因此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當前市場急需的初級或中級操作型人才。開設會計信息化實踐課,各校應根據不同的辦學層次、不同的專業特點、不同的財務教學軟件、不同版本的教材等,來確定相同的教學大綱即教學目標,只是教學要求與教學重點應有所區別。比如筆者所在的院校有專科層次的會計信息化專業及經濟管理專業,還有本科層次的財務管理專業。多年以金蝶財務軟件為主要教學軟件,業余時間讓學生練習用友財務軟件及電算化考試軟件,一方面使學生們熟悉多種大型財務軟件,做到舉一反三,又可以順利考取會計信息化證。利用此軟件已成功為廣大的中小企業培養了一批會計信息化實用型操作人才。
二、機房軟件、設施配置
機房電腦要做到每人一臺,教師機配置應高一點,并安裝所需各種軟件特別是會計軟件,多媒體教學軟件等。
學生機除安裝系統軟件和基本的辦公應用軟件外,會計軟件一般應安裝3-4種,如金蝶KIS 版、用友財務軟件、電算化考試軟件等。以一種軟件為主進行系統學習。
另外應配有多媒體設施,便于直觀教學演示。
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同時進行
每學期一般16個周,一周4學時,共計64學時。利用32學時進行理論講解,32學時上機,完成平時的模塊教學實習。
最后畢業實習時,會計綜合實習再集中安排30學時(5天),其中18學時(3天)進行手工實習,12學時(2天)利用會計信息化軟件上機實習,以讓學生感受到兩種實習手段的不同,充分顯示會計信息化軟件處理業務的優越性。
四、實驗教學內容
(一)設計實驗項目與課時配置
實驗項目應與所用教材相配套。本校選用的教材為山西財經大學郭宗文教授主編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與會計信息化實務》,本書并沒有配套的實驗教材,本人自編了一套以工業企業的案例數據為依托,以金蝶KIS小企業專版軟件為藍本,把整個教學實驗分成11個實驗項目的講義。突出特點是運用案例教學,根據案例內容安排教學實驗順序并調整教學內容。列表如下:
(二)實驗組織
1. 分小組實驗,實行組長負責制。因為教學班較大,多達100人左右,學生們可能分布在多個機房,上上機實驗輔導課時,一個老師輔導不過來,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為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把學生分成5人一組,并選出組長,明確職責。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負責討論或指導,保證讓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很好地完成實驗;并要求每組在每個實驗完成后,遞交撰寫實驗情況說明。盡管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但每位學生仍應獨立完成實驗并寫出實驗報告,這樣做不僅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會,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 試驗應注意的問題。在使用本實驗講義時,學生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操作練習。如只想熟悉工資處理流程,練習試驗九就可以;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很多,不可能在實驗中全詳盡地列出來。系統提供了“賬套選項”及“幫助”功能,學生應學會使用這兩項功能,以便掌握更為詳細的產品功能及應用指導信息。
(三)實驗考核方法
采取多種考核方式,靈活地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實踐能力。會計信息化課程成績考核由實踐環節考核與期末考核兩部分組成。
實驗操作環節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其內容為以上提到的前9個實驗項目,各項實驗應與理論課同步進行。實驗報告一般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資料、實驗數據及實驗結果分析。學生應獨立填寫實驗報告,并將實驗數據以磁盤介質形式保存。學生每次實驗都按百分制評出成績,取總次數的平均值為實驗環節考核成績。
實驗理論課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70%,采取考試軟件進行,其內容分為基本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兩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理論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功能結構、流程描述為主,同時可以考核學生的趨勢分析以及發展方向判斷的能力;操作技能考核以業務處理方法、操作技巧、注意事項為主,這種考核方式完全脫離筆試,學生通過計算機隨機抽取給定的考題進行操作并由計算機自動判分給定成績。
五、實驗教學特色
從專業人才的培養及要求的角度來說,學生的能力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技術性能力,如對計算機系統運用能力,對會計信息化軟件的運用能力,用會計信息化軟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類能力一般可以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和環節對學生進行培養,為其奠定一定的基礎。另一類是素質能力,如創造能力,對問題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這類能力具有更高的層次和水平。為了提高和培養學生這兩類能力,特別是后一種能力,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就至關重要。
(一)實驗教學方法
首先改變教師滿堂灌的傳統教學理念,根據會計信息化教學內容和該課的教學特點,在教學上強化實踐操作,并樹立學生是“主體”的思想,及時與學生溝通,調整教學中的不足,盡可能地開展模擬性教學,啟發性教學、案例教學和討論教學,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雙師型”教師任教本課,有助于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教學與教法的改革,提高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質量;系統講授與課后輔導相結合,課上教學與課下輔導相結合。注意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科研環節、學生社團活動、學術研討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改革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內容和標準。考察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課堂學習、課堂討論、實驗操作、解決分析問題等活動中的表現,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進行測試。
(二)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教學為主,以金蝶公司編制的財務軟件為例。學生掌握會計信息化所有功能模塊,并在會計信息化實驗室實驗,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操作演示系統,直觀生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邀請校內外專家做學術報告,同時組織學生成立會計信息化研究會和學習小組,針對性地采用沙龍式的討論,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推動和落實網絡教學在會計信息化中的運用,讓學生在校園網的任一臺電腦上都能隨時學習并與同學、任課教師交流討論;把會計信息化課建設成校級或省級乃至國家級精品課將會更加使教學手段先進,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上課學生規模
理論授課人數可以多些,可安排合堂。而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應采取小班制,50人以內,并分成由5人組成的小組,有條件的可適當增加實驗指導教師,配合任課教師共同完成實驗教學任務,以保證教學質量的順利完成。
(四)技術信息手段
1. 建立網絡課堂。會計信息化課程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網頁編制網上學習資源――網絡課堂。其內容包括教師介紹、學習方法、成績考核、教學大綱、精品案例、實驗指導、BBS討論等。該網絡把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并方便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是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
2. 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主要是學習輔導,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是助學的一個有力工具。
【主要參考文獻】
[1] 陳旭,毛華揚. 《會計信息化實驗教程》[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一、高校會計學教育現狀
筆者所在高校會計學專業的總體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專業知識扎實,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學校開設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政府與非盈利會計,預算會計等多個方面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學生還要學習形勢與政策,思想理論與概述等課程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學校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門外語,在大二學年開設了會計英語課程。在學生剛進入大學階段,學校開設了公共基礎課和通識課程,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得形成合理識框架。同時通過認識實習,專業調查,專業模擬實踐,畢業實習,企業實踐的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拓第二課堂,通過完成讀書筆記,參加學術講座,發表學術論文、參與學生創新基金等活動,以多元化途徑有機結合方式實現培養目標。
二、分析說明大學會計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側重理論學習,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差
學生專業學得好,并不意味著將來到企業單位中工作能夠勝任會計職位,高校中存在著高分低能的現象。學校教師缺少實踐經驗,而且對會計理論的研究重于對實務的研究,加上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差很大,學生對編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預算沒有完全弄懂,對于學過的知識模糊不清,模棱兩可。
(二)實驗作業存在抄襲,實驗報告爛于收尾
實驗課程大部分在每學期的后半部分開設,實驗報告上交時間在期末,學生忙于期末復習對于實驗報告匆忙草率做完,報告爛于收尾,對于實驗原理沒有理解到位,實驗步驟也不清楚,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應該注意的事項也沒有弄懂。
(三)教學目標過低,學生學習只為期末考試及格
部分課教師平時教學目標相對較低,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只涉及到期末考試的范圍,為降低掛科率,考前給學生勾重點,泄漏試題。教學陷入“應試教育”怪圈,與大學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沒有為學生拓展知識,會計教育大眾化,教育水平一般。學生沒有完全擺脫小學和中學階段樹立起的應試心理,過分關注分數與名次,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缺課逃課,考前背重點,沒有真正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樹立了不良學風。
(四)校外實踐機會不足,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專業,因而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科結構單一,課程體系陳舊;會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落后;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夠等方面,企業招聘一般都有工作年限和經驗要求,由于在校大學生經驗不足,資質尚淺,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保密性要求等原因,企事業單位大都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大部分人是靠熟人介紹進入相關單位實習,學生缺乏實習實踐的機會,畢業工作時不能很快適應工作。會計人才不能很好地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
(五) 會計教育中各科內容有重疊之處,忽視彼此間的聯系
這里包括授課內容和授課先后次序問題。例如,《統計學》與《管理會計》,應該先學習統計學中的相關數據分析,后學習統計學,而有的高校忽視了順序,導致部分管理會計內容無法學習。《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在復利,年金的計算上有重疊之處。《經濟法》內容包含了《稅收理論與實務》中的知識,內容冗雜,教材編寫不合理。
(六)畢業論文質量低,重復率高
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在大四下學期,由于學生忙于實習,找工作,準備出國,用于寫論文的時間較少,加上所讀專著,期刊不多,專業知識學的不深,沒有東西可寫。寫出的論文是東拼西湊,復制粘貼形成,重復率過高,水平一般。
三、對大學會計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誠信教育
就會計的歷史而言,其本質乃是對經濟行為的客觀真實反映,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會計信息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促進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社會各界對會計信息真實、客觀、透明、公允等的要求更加嚴格,對會計人員誠信的要求會更高。學校只有加強誠信教育,才能糾正學生抄襲實驗報告和考試作弊的行為。
(二)改進考評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樹立良好學風
對于教師的績效考核,不應只關注于出勤率和掛科率。學校可以采用出勤率,掛科率,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科創競賽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對于學生在著名期刊上發表與本課程相關的論文,取得與本課程相關的市級以上競賽獎金的,可降低對本課程掛科率的要求。不僅有利于減輕教師的掛科率壓力,也有利于鼓勵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對本課程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素養,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溝通,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共同走出“應試怪圈”,樹立良好的學氣。此外會計教學深度應達到注冊會計師的要求,會計專業課程的教材可選用注冊會計師教材,以培養注冊會計師和高端會計人才為目標,對于學生畢業一次通過注冊會計專業階段考試的,給予學生和專業教師一定的獎勵,授予教師榮譽稱號。
(三)推進案例教學,增加實習機會
一、研究背景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是隨著科技進步、計算機應用普及和社會需求而發展起來的、融計算機技術、會計學和信息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課程內容隨計算機技術的更新和會計準則的修訂變化較快,教師必須及時掌握與課程相關的最新技術和規章制度;課堂理論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系統創新和研發能力,而實驗教學則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財務軟件操作技能。國內大部分高校通常基于手工會計做賬和計算機基礎課程而開展會計信息系統理論和實驗教學,相對于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課堂教學一定程度上有所滯后,無法適應社會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需求。部分學者分析了我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革思路。具體包括:谷增軍(2008)指出了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硬件設備、前期課程基礎、教學軟件、實驗教材、師資水平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艾文國和張華(2010)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會計信息系統”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歷程為基礎,介紹了相關經驗與體會,提出了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幾個要素。劉穎和張麗梅(2011)也概括了目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育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評價考核、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問題。徐瑋(2011)總結了目前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條件面臨的問題。吳沁紅(2011)從人才培養、應用需求和系統構成三個維度出發,分析并設計了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孫波(2012)則論述了如何構建基于ERP系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蔣艷輝等(2012)探討了應用REA(Resource,Events,Agents)模型重構會計信息系統教學理念的合理性和優越性,設計了一套基于REA模型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并通過實踐肯定了REA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相對于陳豐照和王中華(2014)提出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ERP的優勢,李小龍(2015)則從會計實訓角度提出了改進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的方法。下文將探討目前我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適當的改進建議。
二、課程現狀目前我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會計信息系統是一門綜合了計算機基礎、數據庫原理、程序開發、會計學和管理學知識的學科,要求學習者既要了解基本的數據庫開發理論,還要掌握財務軟件的操作。部分高校雖是理論講授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學生并不能理解數據庫開發的核心,上機操作僅關注進度和結果,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據此恰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即便采用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基礎課程設置不足
學習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基礎課程既包括專業課程(如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也有計算機課程(如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原理等)。部分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計算機課程中大學計算基礎、C語言和VB程序設計、Access數據庫原理等,但是只有計算機基礎是必修課,而程序設計和數據庫等只是選修課,只有少數感興趣的學生才會去學,學生沒有具備全面的相關基礎知識儲備。
(三)教師之間缺乏溝通
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部分高校目前雖然開設了會計實訓、會計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但課程的時間順序有先后,再加上各門課程任課教師不同,相互之間缺乏溝通,難以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掌握程度,學生無法全面把握企業信息化管理。
(四)教材選用不夠恰當
目前高校使用的會計信息系統教材一類是系統研發設計為主,沒有對應的實踐操作;一類則是介紹某種特定會計軟件(如用友U8、金蝶K3)的具體操作,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和系統設計架構等介紹相對欠缺。不規范的教材無法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條件相對落后
高校的教學設備(包括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和財務軟件版本)缺乏日常維護,不能滿足正常教學要求;且因為經費等原因不能及時更新,嚴重滯后于會計準則的變化,教學軟件也經常受到演示期限的限制(一般為三個月),超過試用期軟件就無法操作,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六)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操作流程做一套完整的實驗賬套,但他們無法了解財務軟件設計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實驗案例數據較少或者相對滯后,且通常為單人單機模式,學生同時扮演多個角色,忽略了內部控制和審計的功能,與實際企業運行方式脫節。
(七)考核方式不夠全面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考核較為困難,理論知識的掌握可以采用考試的方式,但實踐教學的考核往往沒有有效的方法,根據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只能評價操作結果,對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學到的技能則無法了解。
(八)教師自身水平欠缺
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要求教師既要了解軟件設計開發的相關理論,又要具備財務軟件具體操作技能。再加上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會計準則也隨著經濟發展不斷修訂,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也會影響會計信息系統的課堂教學效果。針對目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面臨的問題,為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擁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會計信息系統全方位人才,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措施。
三、建議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學校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計劃,制定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既要培養學生系統研發設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又要使學生掌握軟件的具體操作技能,并將兩者結合起來,成為系統開發和運用能力兼備的復合型財會人才。
(二)基礎課程設置
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該在開設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同一學期或前后學期開設管理信息系統下的其他子系統課程,即便不開設管理信息系統下的其他子系統課程,也需要先開設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再開設管理信息系統,并且講授相關課程的老師們之間需要經常溝通交流,避免重復授課,保障教學效果。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計算機方面相關課程的設置,將程序設計、Access數據庫原理等設置為必修課,其中C語言、C++或VB等程序設計類課程選擇其一為必修課,其他可作為選修課。使得學生重視經濟學、管理學、財務會計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能具備相對全面的計算機知識技能。
(三)合理選用教材
根據學校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的定位以及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選取合適的教材,如注重系統研究開發的理論教材,側重軟件操作運用的實踐教材,或者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材(需要理論部分盡可能的涵蓋完整的設計體系、深入淺出,實驗操作部分要內容詳實、數據準確、案例豐富等等)。
(四)更新教學設備
更新教學軟件版本,延長其演示期限,并同國內用友或金蝶軟件公司協商提供售后服務,定期處理相關問題;如果條件允許,可另安裝目前外企常用的SAPR/3財務軟件演示版,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操作兩種軟件并對比他們之間的異同,了解目前市場上主流財務軟件的發展狀況。升級實驗室硬件設施。可將實驗室的計算機設備及相關程序軟件等升級為較新版本,如將WindowsXP系統升級為Windows7/8系統,將相關的Office軟件至少升級到2007版;定期檢查計算機設備,查殺病毒,保證其正常運行,滿足教學和學生實踐操作對正常運行計算機的需求。
(五)充實教學內容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理論部分要重點講解會計信息系統開發理念和方法、各個子系統的業務流程,以及計算機技術進步、管理思想改革和會計準則變動帶來的影響。實驗操作方面,學生按照教材的指導掌握操作流程后,可以根據某一行業企業的真實業務設計一些實訓資料,加強學生利用財務軟件處理業務的能力;將學生分組,由各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自行研究設計案例,仿真企業環境,不同的學生扮演企業財務領域不同(企業不同部門、不同工作崗位)的角色,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規劃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完成企業的財務流程并互換工作崗位再模擬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分工協作能力以及競爭意識及團隊精神;在日常的教學中將軟件設計所體現的內部控制思想及時的傳遞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將相應的數據導出進行財務分析。
(六)變更考核方式
會計信息系統的考核可以包括平時考核(如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結果、具體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生的對策、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等等)和期末考核(如教師設計一些案例,學生上機操作,根據完成進度和結果進行考核)。如果學生有條件到企業調研,結合課堂學習體會,針對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思路,提交企業管理人員參考,如果有效,企業可以將相關情況反饋任課教師,適當增加課程成績。
(七)拓展校企合作
學校可與軟件公司共同成立財務軟件授權培訓中心或與軟件公司合作建立實習基地,走校企合作的會計信息系統和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模式。學校可根據教學進度邀請軟件公司的技術研發人員來校給學生作報告,使學生深入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結構和功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亦可以根據學習情況到軟件公司實習,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研發流程;學校和企業亦可以合作開發實訓案例庫。相關合作項目的開展將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會計信息系統研發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以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財會人才。
(八)強化教師培訓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任課教師的水平對教學質量有重要影響。學校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定期選派教師到科研院所深造或者深入軟件公司實踐,教師通過進修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以及企業實踐需求,并將最新的管理理念、計算機技術和社會需求融入到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中去。總之,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講授也會不斷面臨新的問題,需要教學工作與時俱進,緊密結合時代需求,優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模式,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財會類人才。
參考文獻
[1]谷增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1(22):106-107.
[2]艾文國,張華.“會計信息系統”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與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10(9):47-50.
[3]劉穎,張麗梅.基于ERP環境下的應用型高等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探索[J].商業經濟,2011(9):111-115.
[4]徐瑋.論會計信息系統教學模式的優化[J].財會月刊,2011(5):104-105.
[5]吳沁紅.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設計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5):65-67.
[6]蔣艷輝,熊希希,蔣超群.基于REA的會計信息系統教學實驗設計與實施[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4):122-126.
[7]孫波.基于ERP系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23):96-97.
眾所周知,Internet 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越來越多地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工作方式。當然,會計――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影響。隨著在線模式下網絡化應用的不斷擴展,基于SaaS模式的“在線會計”、“在線進銷存”、“在線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用戶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及“在線會計服務模式”促進中小企業使用經濟、實用的在線會計信息化操作平臺、培養大批有在線會計業務處理實戰經驗的會計信息化人才已成為信息時代高校會計專業實驗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分析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對畢業生在校內利用計算機進行綜合實驗教學的現狀出發,研究信息時代高校會計專業進行基于SaaS的“在線”綜合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優勢,并給出一種借助友商網進行會計專業網上實驗教學的實施方案要點及相關思考。
一、國內高校計算機會計綜合實驗現狀
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在校內利用計算機進行綜合實驗教學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十幾年來,高校計算機會計綜合實驗的內容、數據雖然因學生生源及所在院校不同各有千秋,但從其形式和所用平臺上來看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利用會計實習軟件進行綜合實驗
通常高校的做法是先投資購買一些公司編制的模擬會計實習軟件,該軟件可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回答一些問題或完成部分實務操作,達到實習目的(如:錄入或修改會計科目,輸入科目余額,編制、審核憑證,記賬,結賬,輸入報表中一些公式等)。其主要優勢在于正版軟件使用無期限限制、學生按要求完成相關任務后軟件會給出學生成績,便于老師考核。其不足主要體現在:
1. 實驗內容不完整。整個會計電算化流程不連貫,不能很好地體現會計業務的系統性和連續性,考核知識點不全面。
2. 軟件投資較大。購買一種實習軟件往往需要投資數千元。
3. 軟件使用人數受限。不便于同年級同專業人數相對較多的院校使用。
4. 軟件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較高。通常需要更換服務器或學生用計算機,成本太高。
5. 軟件維護、版本更新等后期費用及人工費也在不斷增加。
(二)利用商品化ERP軟件的演示版(教學版)進行綜合實驗
這種方式實驗的優勢在于不必投資購買軟件、仿真性強、成本低、安裝次數無限制,學生可獨立、自主地建多套賬。其不足主要有:
1. 對計算機軟硬件運行環境要求較高,軟件需要不斷升級與維護。
2. 演示版(教學版)某些功能受限制。如,用友ERP軟件(演示版)只能做三個月的賬,不能進行年度賬處理等。
(三)利用正版ERP軟件進行綜合實驗
顯然,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軟件與現代企業所用軟件基本一致,仿真性強,學生可按要求連續完成多套(多個公司)賬、多月或多年的所有會計業務。其不足除前所述外還應考慮:
1. 若用正版ERP軟件的單機版進行綜合實驗,對學生用的每臺計算機的硬件要求均很高,加上單機版昂貴價格,一般投資巨大。因此,筆者建議不要用單機版軟件。
2. 若利用正版ERP軟件的網絡版綜合實驗,其優勢在于購買多站點軟件總體費用較多套單機版軟件低,允許多人同時在不同的客戶端按要求連續完成已建立賬套的公司的多月或多年的所有會計業務。明顯的劣勢在于:
(1)正版ERP軟件的網絡版購置費用巨大。如:購買用友ERP-U8軟件多個模塊需要幾十萬元的投入。(2)服務器的容量限制了允許參加實驗的學生人數,對服務器硬件的要求往往很高。(3)計算機運行速度受限。實驗學生人數越多,計算機運行速度越慢,導致實驗指導教師不斷困擾于排除因系統太忙所導致的一些錯誤,甚至常出現死機的現象。(4)實驗室管理員工作量太大。如,網絡版軟件學生通常沒有建立賬套、增加操作員、進行財務分工等權限,只能依賴管理員;為了減少管理員的壓力,每個學生只能做一套賬等。
(四)利用EXCEL進行會計綜合實驗
這種模式不僅要求學生非常熟悉EXCEL及常用財務函數,而且要熟悉利用EXCEL進行會計核算的整個流程。其特點是對學生的計算機、會計知識要求較高,教師考核時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采用此模式進行會計綜合實驗的院校極少。
綜上所述,利用商品化ERP軟件的演示版(教學版)進行綜合實驗是一種可行、成本較低,但軟件安裝、維護、升級的工作量太大的方法。因此,尋找高校計算機會計綜合實驗的新途徑勢在必行!
二、 SaaS 與在線會計服務模式
(一) SaaS
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簡稱,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用戶不用再購買軟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件來管理企業的經營活動,無需對軟件進行維護,服務提供商會全權管理和維護軟件。對于許多中小企業而言,SaaS是采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它消除了企業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需要。近年來,SaaS的興起已經使中小企業切實地降低了各項成本。SaaS服務提供商通過有效的技術措施,可以保證每家企業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企業采用SaaS服務模式在效果上與企業自建信息系統基本沒有區別,但節省了大量用于購買IT產品、技術和維護運行的資金,使用信息化系統就象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方便,從而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門檻與風險。
(二)在線會計服務模式的優勢
在線會計服務模式是以SaaS模式交付, 免除企業花費巨資購買正版軟件、進行軟件安裝、軟件升級等一系列工作,借助互聯網只需付少量費用即可租用正版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一種模式。通過基于互聯網應用模式的在線會計服務平臺,可以實現證、賬、表等會計業務的日常處理及月度、年度會計結算分析業務的管理。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財務工作的核算、分析和決策支持職能。
與傳統會計軟件的應用模式相比,傳統會計軟件只能在固定的電腦上使用,后期維護、軟件升級、服務費用高,中小企業無力購買;而在線會計服務模式不僅可解決傳統軟件的不足,其優勢還包括:
1. 簡單易用、有多重保障、安全無憂。
2. 可異地、同步、隨時、隨地在能上網的電腦上進行網絡記賬、資料查詢,滿足企業對各種會計信息的需求。
3. 按需使用,按需付費的靈活租用方式,可使中小企業逐步告別手工記賬、告別盜版軟件,不需維護升級。
4. 可提供在線學習、交流的網絡平臺和眾多的發展機遇。
(三)在線會計服務模式的啟示
隨著基于SaaS模式的在線會計服務模式在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中的廣泛應用,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必然成倍增加。因此,如何迅速培養出大批有在線會計業務處理實戰經驗的會計信息化人才將成為信息時代高校會計專業的當務之急!為此,研究和探討基于SaaS模式的高校會計專業在線綜合實驗教學也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三、“在線”會計綜合實驗之優勢
(一)實驗環境要求簡單,實施可行性強
利用“在線”模式可異地、隨時在能上網的計算機或機房(實驗場所)“在線”完成會計綜合實驗,不受場地、計算機、本年級同時進行網上綜合實驗的人數的限制,也不必要求實驗的學生同時在線,或在同一個實驗場地。
需要說明的是,若能配備相應地視頻指導軟件,學生課后可自主進行“在線”會計綜合實驗,這也是一種節約課時、便于學生網上進行會計綜合實驗的有效途徑。
(二)實驗成本呈下降趨勢
由于互聯網上的東西追求的是規模效應,可使“在線”會計綜合實驗的成本越來越低。在不買設備、不添軟件的基礎上,若能與有關網站長期合作,取得賬號等方面的支持,實驗成本會更低。當然,如果能將在線會計綜合實驗安排在免費體驗期內完成,同樣能達到實驗目的,實現0(零)成本實驗將不再是夢想。
(三)勿需維護、更新,與現實接軌
由于實驗軟件與社會中小企業所用ERP軟件一致,仿真性更強,可縮短所學知識與中小企業需求的距離,與現實接軌,便于學生就業,免去軟件版本滯后、不能及時更新的煩惱。
(四)體會多種角色,培養協同能力
通過“在線”會計綜合實驗,可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不同角色(會計崗位)職責之區別與責任,多人同時在線、多點協同完成各企業會計業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協同工作能力的目的。
四、“在線”會計綜合實驗實施要點
(一)準備階段
1. 確定實驗目的。
對高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在線會計綜合實驗的主要目的可概括為:給學生提供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進行融會貫通的機會,讓學生在校內就積累一定的在線處理會計業務的經驗,明確財務部門各崗位的分工與職責,從而為會計專業學生在信息時代多一些就業機會奠定良好基礎。
2. 確定實驗計劃。
實驗計劃包括實驗采用的模式、時間、地點(能上網的計算機機房)、資料(實驗教材或案例)、課時等。建議安排20-30學時。
3. 準備實驗指導老師。
若有視頻實驗指導軟件,可不安排實驗指導教師,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
4. 相關知識的準備。
學生應學過《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計算機基礎》等相關課程。
5. 將實驗學生分組并確定各小組人員的崗位分工。具體要求:
(1)每12-16人為一大組,3-4人為一小組。(2)每小組為一個企業,均設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會計、出納各1 人。若只能3 人一組,實驗時系統管理員可由賬套主管兼任。(3)每人在一個大組中的各小組中分別承擔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會計、出納中的一個角色。
(二)實施階段
限于篇幅,本文僅列出利用國內最大的在線管理服務平臺――友商網進行總賬及報表部分處理的主要實施環節。
1. 指導學生登錄友商網( youshang. com)。
2. 進行注冊后開始按實驗資料所規定的角色進行建立賬套的有關操作,分別錄入各企業操作員并進行授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學生將同時是某大組中四個不同企業的操作員,且在前述四個不同企業的財務部中分別扮演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會計、出納四個角色。
3. 每位同學按其在四個賬套中的工作崗位(角色),將分別履行其不同的職責。要求每大組同學必須在線、多點協同完成四個企業的總賬初始化、日常處理、期末處理等操作。
4. 要求在網上做出各企業月末的會計報表。
5. 按實驗要求進行各種查詢及財務分析操作。
(三)考核階段
依據學生寫出的綜合實驗之實驗報告、結合學生參加實驗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核。在學生的實驗報告中一定要通過截圖(按PrintScreen鍵)的方法反映出本人在當賬套主管的企業進行綜合會計業務處理的主要過程,可避免學生相互復制的現象。學生可上交電子版的綜合實驗的實驗報告,便于老師刻成光盤存檔。當然,若有條件統一格式打印出紙質的更好。
五、“在線”會計綜合實驗的思考
(一)選取或編寫適合本校會計專業學生“在線”綜合實驗的案例是關鍵
會計專業學生“在線”綜合實驗效果的好壞與所用案例涉及到的會計業務范圍、難易程度、業務量大小以及前期知識的積累密切相關。因此,組織相關教師編寫優秀的在線會計應用案例不僅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應嚴格控制學生從開始注冊到完成整個實驗的時間
最好能將“在線”會計綜合實驗的時間控制在各網站的免費體驗期內(如,友商網的免費體驗期為一個月內),以避免超期需付費的麻煩,無謂地增加實驗成本。
(三)要求學生掌握在線管理軟件的應用
若教學時間充足還應該要求會計專業學生掌握“在線進銷存”、“在線電子商務”等在線管理軟件的使用,為學生將來就業做好準備。
(四)會計專業畢業前的綜合實驗不必拘泥于實驗的形式
畢業前的綜合實驗更應該注重實驗的內容。若有條件應事先將“在線”會計綜合實驗的資料利用手工賬、電子表格EXCEL分別進行一次實驗后再進行“在線”綜合實驗,效果將最為顯著。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屬中等城市,具有“地方投資、地方管理、辦在地方、服務地方”的辦學特點,并與地方經濟、地方產業有著天然聯系。這些學校是以本科教育為主,其辦學理念的核心是培養應用人才。在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教學型院校中,實驗課與理論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會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而由于會計工作的敏感性和機密性,使得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因實習單位不愿意接收、怕單位財務資料外泄等原因而較難達到實踐效果,所以會計實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會計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基本科學素養、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應用性復合型財經專業人才。探討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對增強會計專業的實踐效果,實現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的應用型人才定位具有重要意義。
二、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現狀
在會計教育中強調實驗教學一直是會計教育的特點,會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是實現會計專業應用性培養目標的有利保證。本文所指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包括:一是以會計實驗室及其硬件為物質基礎;二是以實驗教材及相關軟件為實驗內容;三是擁有高水平的實驗師資為實驗質量保證;四是具有一套完善的試驗管理和考核制度。本文探討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即是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
(一)經費投入不足,實驗硬件資源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因地方投資、地方管理,教育經費不足,直接影響到實驗室投資建設。會計實驗室一般包括會計手工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一些院校雖建有會計手工實驗室,但硬件設施有限,僅有一些手工實驗臺、投影儀、教學及學生手工模擬用資料等;會計電算化實驗室雖有計算機,但有關財務軟件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僅有幾種常用的基礎財務軟件,等等。
(二)實驗內容安排不合理。實驗教學內容既包括與理論課銜接的各種實驗,也包括獨立設置的實驗課。一是實驗課時安排不足,實驗課流于形式。地方本科院校實驗課在教學計劃中占的比重較少,理論課安排較多,實驗課時安排不足。即使有實驗課時安排,由于師資原因或學生重視不夠或實驗安排不合理、實驗管理不規范等原因而使實驗課流于形式,難以達到實驗效果;二是實驗教材不夠系統。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本科院校時間相對較短,在教材建設方面還急需完善,實驗教材的選用不夠系統;三是實驗過程中重模擬核算,而忽視了會計監督和會計分析的實驗。
(三)實驗師資隊伍建設急需加強。實驗課師資隊伍的素質是實驗課效果的關鍵。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輕教師較多,從校門出來直接從教的研究生較多,他們相對來說實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指導實驗課時由于實踐經驗不足而影響實驗課效果。
(四)實驗管理、考核制度尚不規范。有些院校沒有實驗室管理制度,或雖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不夠規范,或執行不夠規范,例如實驗課開出率不足、實驗室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被損壞、實驗資料亂堆放、查找不方便,等等;學生實驗考核制度不健全,有些學生因為實驗課比考試課容易達標而不重視實驗課學習,從而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探討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加強實驗室建設、做好配套實驗內容設計、抓好實驗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實驗管理考核制度方面進行建設。
(一)充分利用實驗室硬件資源,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經費不足,對會計實驗室的投資有限,這是會計實驗室發展的資金瓶頸,需要院級財務統籌安排。在實驗室硬件條件短期內難以增加的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硬件資源,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二)完善實驗內容。結合國家教育部對實踐教學的規定,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一方面結合課程特點,增加與理論課銜接的單項實驗課時,壓縮理論課時;另一方面增加獨立設置的綜合實驗課。
一是增加單項實驗課,并充實實驗內容。例如,《會計學原理》中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等章節可以安排為實驗課,制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可以在學完理論課后安排實驗課,結合實訓教材中的原始憑證,讓學生自己“讀懂”原始憑證,獲取原始憑證提供的人員簽字、業務時間、經濟事項、經手人責任、憑證聯次等信息,結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根據原始憑證分析經濟業務,判斷會計分錄,鍛煉學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成本會計》中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等可以通過提供制造業生產原始憑證,讓學生練習費用的歸集,然后結合有關生產數據練習費用的分配等。在實驗過程中,原始憑證的設計很重要。《會計報表分析》可以由實驗室搜集最近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讓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對報表數據進行獨立分析,寫成實驗報告,再由實驗指導教師總結分析。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也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
二是增加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并充實實驗內容。例如,獨立設置的《會計綜合實訓》、《會計信息系統》、《會計軟件設計》等課程。《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以會計手工模擬核算為主,會計電算化為輔的綜合模擬實驗課。因其是綜合實驗,對學生的綜合知識要求很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稅法、成本會計、會計制度設計、審計學以及財務分析、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因此在教學計劃中應安排較多的實驗課時。手工模擬核算部分,可以讓學生(或按崗位分成小組)獨立進行會計處理,教師加以指導講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學生職業判斷能力。讓學生準備一套會計相關資料,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查閱。在綜合實驗中要重視對會計崗位分工、憑證傳遞、內部控制的實驗,讓學生在掌握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體會會計監督,并能夠進行一定的會計分析。會計電算化模擬部分,因課時有限,而且學生在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已經對會計電算化非常熟悉,在進行手工模擬資料轉化為電算化資料時,教師應側重組織學生對會計資料初始化的練習分析,以及引導學生比較手工與電算化處理的差異等。《會計信息系統》一般以ERP軟件為教學軟件環境,學生在電算化實驗室進行上機操作。可以結合目前中小企業使用較多的用友軟件、金蝶軟件等。在實驗過程中應注重財務業務一體化部分,讓學生熟練運用購銷存以及應收應付系統,并結合稅法知識、財務會計知識以及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注意比較計算機處理下原始憑證的生成與手工的不同,與會計制度設計相結合,理解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設計。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會計專業教師的“雙師型”隊伍建設問題,一直是近幾年各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有些院校鼓勵專業教師參加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考試,借此提高教師綜合專業素質。因為這類考試對實際操作能力有較高要求,所以也可以提高教師實際操作能力;有些院校鼓勵專業教師到校外實習,教師實行輪流實習制度;有的院校鼓勵教師在校外企業或會計中介機構兼職,為企業做會計稅務咨詢等。通過這些措施,目的是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這樣對提高授課水平、增強實驗課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為鼓勵較高實踐水平的教師從事實驗課教學,理論課和實驗課可以同樣課時待遇。單項實驗可以由該課程理論課教師指導,這樣理論課和實驗課是同一個老師,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實驗課中出現的問題,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應重點強調的地方,方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融合在一起。
(四)完善實驗管理考核制度。完善實驗管理制度,設置專職的實驗管理員,管理實驗室的開出、交接,實驗室設備的檢修、報損等,實驗資料每年的購買、更新、搜集工作,以及計算機的維護、軟件的更新等工作。完善實驗課考核制度,細化實驗課考核方式,例如《會計綜合實訓》實驗課成績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學生平時實驗課的成績,可以占總成績的30%,由實驗課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根據學生表現打分;第二部分為考核表,包括原始憑證裝訂、記賬憑證編制、日記賬登記、明細賬的設置和登記、科目匯總表編制、總賬的設置和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及分析等,占總成績的50%,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最后的手工模擬資料打分;第三部分為實驗報告,讓學生總結實驗過程中對會計流程、內部控制制度、會計監督以及會計電算化初始化、電算化與手工的比較等的理解,占總成績20%。通過量化、細化考核標準,設計一部分統一標準,一部分靈活能動性的標準,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規定實驗的同時盡可能發揮學生實踐的能動性。再如,《會計信息系統》實驗課的考核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平時實驗課的成績,可以占總成績的20%,由實驗課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根據學生表現打分;第二部分為考試成績,可以結合全國ERP工程師認證考試或由教師設計的考試,占總成績的70%;第三部分為實驗報告,占總成績的10%,可以是學生對ERP某系統的理解,也可以是針對某系統的二次開發等。考核方式的設計要充分體現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總之,通過加強實驗室建設、做好配套實驗內容設計、抓好實驗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實驗管理考核制度等措施,完善會計實驗體系建設,實現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人才的目標。
(作者單位:邢臺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二、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在應用型本科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目
標還不夠凸顯傳統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演示某主流的ERP軟件操作流程,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來驗證操作一遍,只是學會這個軟件的菜單及操作,對流程、原理等知識缺乏了解,很可能出現換一個軟件就不會使用的情況。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只是照搬照抄,而且學生遇到問題往往首先是想著尋求教師的幫助而不是獨立尋找辦法解決,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用談創新能力。此外,在傳統教學中,課上時間除了教師的演示,就是學生埋頭完成自己的作業內容,學生合作的機會較少。而當前很多單體企業都是基于網絡環境下使用ERP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集團企業更是采用財務共享處理模式進行會計業務處理,學生在傳統課堂中缺乏這種團隊合作的機會,導致其進入工作崗位,不能馬上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脫離用人企業實際需求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會計信息系統只開一學期,課時在48—64學時之間,由于課時的不足,傳統教學大多只講財務模塊的知識及應用,而對供應鏈模塊不做介紹。但是從往屆畢業生的反饋來看很多企業在實施ERP軟件時都要使用供應鏈模塊,這部分知識是不可或缺。另外從ERP的發展現狀來看,它不僅涵蓋了總賬、報表、應收應付、固定資產、工資等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軟件部分,而且涵蓋了采購、銷售、庫存、生產制造、質量監控等業務,幾乎包括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只涉及財務的教學內容顯然與企業的人才實際需求嚴重脫節。
(三)教學方法陳舊影響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演示案例,學生驗證練習,一次課下來,教師演示占去了一半時間,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多,一學期下來學生學習內容也較少,而且只是被動學習,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此外,傳統的教學中還會出現教師很流暢地演示完,學生當時能看明白,但事后練習時不知道如何在電腦上進行操作。為此,需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讓教師從重復繁瑣的知識講解中解脫出來,將學生放置于實驗學習系統的中心位置,讓實驗課的時間得到解放,讓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在不斷的練習與思考中完成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主要內容是ERP軟件的操作,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可以將教學軟件操作過程通過錄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視頻供學生課前學習。但是如何讓學生在課外自覺地盯著電腦屏幕學習卻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還需要改良。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能很好地解決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學生在強烈的任務驅動下,會積極地學習在線視頻等學習資源,從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取知識并掌握相應的能力,但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的質量。下面以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來進行具體說明。
(一)課前設計:
自主性學習1.課前教學資源的設計。課前教學
資源設計包括微視頻、PPT等資源設計,這些都要根據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碎片化其知識體系,從而形成與之對應的知識樹結構。教師對碎片化后的知識點進行錄制相關的操作視頻、PPT課件等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一定要有微的特點,時長一般不超過15分鐘,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展開自主學習。另外,針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特點,本課程的微視頻不能像傳統視頻教師出現在屏幕中講解某個流程,而是要以操作視頻的形式展現,授課教師不在畫面中出現,屏幕變為軟件操作界面,這樣操作過程更明晰。2.任務單的設計。任務單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通過構建“技能樹”結構將之前知識體系碎片進行系統化。只有知識系統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既要考慮盡可能多覆蓋知識點,貼近企業實務,還要難易適中,有一定的拓展性。這樣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地學習教學資源并搜索相關知識點,把散亂的知識點組合起來,最終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在任務單的設計中還要注重團隊能力的培養,通過團隊合作學習,來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3.課前學習流程設計。課前學生要求獨立觀看課件或微視頻,根據任務單要求,分組討論制作流程圖及職責分工描述表。在此過程有疑問的地方學生記好筆記,提交給教師,教師在課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課中設計:強化式學
學生課程中的任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對課前學習內容的驗證實訓,另一個是對驗證實訓內容的演示說明。具體根據課程內容進度安排要求學生在某段時間完成驗證實訓,然后安排某次課程進行演示說明。在驗證實訓中,小組成員要按事先設定的崗位分工和流程圖,互相合作完成實訓任務,如遇到問題可互相討論得到解決辦法。如果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于教師,但教師注意指導過程中不要直接告訴結果,而注意要以引導為主。在小組演示中,各小組首先匯報業務處理流程設計,然后演示軟件操作流程,其他小組成員指出其問題并進行打分。教師點評各小組實驗情況,回答學生問題,并為其打分,最后各小組成績由學生平均打分和教師打分綜合得出。
(三)課后設計:反思性學習
每次演示任務完成后,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實驗報告,并完成思考題。實驗報告格式如表1所示。
(四)考核評價:翻轉課堂
提供了充足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按需學習,實現了個性化的分層次教學,因此需要構建出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考核模式。1.考核方式多元化。期末可以采取無紙化教考系統進行考試,同時更要注重過程性考核。可以采取在線學習平臺來統計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定期在平臺上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情況來進行過程性評價。2.考核角度多元化。改變傳統教師單一評分的方式為軟件自動評分、學生互相評分和教師評分相互結合的方式,不僅僅考核學生對ERP理論和實踐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而全方面地評價學生,來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四、總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讓寶貴的課堂時間得以真正的“解放”。同時結合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課前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完成實訓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帶著各自不同的問題進入課堂,在教師引導的課堂活動中、在小組協作學習中,尋找到問題的答案。誠然,翻轉課堂效果取決于學生自律性、微視頻制作質量好壞等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翻轉課堂是當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適應時代改革需要的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將其與我國實際教育情況相融合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作者:許捷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
參考文獻:
[1]齊勵,康樂.“翻轉課堂”下“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21):126-127.
[2]聶秀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稅收籌劃與稅務會計實訓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陳文芳.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稅務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5,(05):123-125.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5
應用型大學是一種實踐性、技術型、職業專門化的高等教育類型,它不僅僅是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層次而存在,它肩負著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術應用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道路,是實現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合作內容全方位、合作環節全過程、合作形式多樣化、合作層次高水平的緊密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讓校企雙方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方收益、共同發展的合作格局,已成為當前應用型大學提高教育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應用型高校由于雙師型教師的不足導致在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使學生會計信息系統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強,因此應用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校企合作共建《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是提升應用型大學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會計信息系統》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經管學院會計專業必修課程,已有十多年的開課歷程,在課程實踐環節與用友公司一直合作,以用友的ERPU8作為實驗系統,并配有一套實驗教程,但是實踐環節的要求也僅僅是操作應用,而理論知識教學內容更是與管理信息系統雷同,課程設計缺乏特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提升不顯著。2015年學校為了深化校企合作,推出100門校企合作課程項目,為《會計信息系統》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1《會計信息系統》校企合作課程設置背景、開設原則和管理流程
1.1《會計信息系統》校企合作課程設置背景
課程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核心,校企合作是以課程合作為中心展開的。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為了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從2015開始擬在三年內建設100門校企合作課程和校企合作實驗項目。《會計信息系統》是首批的校企合作課程。在學校的校企合作管理辦法中對所建的校企合作課程是這樣界定的,指由企業兼職教師、學校教師共同開設的專業理論課程、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或相關課程組成的課程群(不含畢業設計和各類實習)。課程內容要求應與行業或企業的實際相對接,圍繞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課程內容設計,要及時更新和增加行業或企業的新知識、新標準、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流程等。
1.2校企課程開設原則
我校的校企合作管理辦法中對校企課程開設要求遵循以下原則:堅持“按需設課,納入計劃”的原則。依據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確定校企合作課程,確定教學內容與課時,要將校企合作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并編寫教學大綱、教案和講義。堅持“擇優聘用,確保質量”的原則。每門校企合作課程都要配備一名學校專任教師作為該課程共同負責人,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和制定課程大綱,共同開展教材和指導書的建設工作,共同建立課程試題庫,全程參與授課與輔導。企業人員參與授課時數原則上不少于總課時的1/3;上課地點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相關企業。每門課程都應結合課程實際,制定相應的課程考核標準及評價方法,由校企教師共同對課程實施過程考核與評價。
1.3校企合作課程管理流程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企合作課程采用申報-開設-酬金發放三個階段。申報開設的校企合作課程要求是專業計劃內的,企業兼職教師的聘請需要嚴格認證,企業兼職教師的時費根據申請納入學校預算。開設過程校內教師全程參與輔導。課程結束后,校內教師需對校企合作課程教學過程材料(教案、講義、學生問卷調查表、課程視頻等)進行整理存檔,并報教務處備案。同時二級學院填報校企合作課程酬金申請表,經教務處審核后到人事處辦理企業兼職教師的課時費用手續。校企合作課程專項經費專款專用,由人事處根據校企合作課程管理流程核定使用。
2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和考核體系設計
會計信息系統校企合作項目實施的第一步就是與企業會計信息化專家共同探討會計信息化人才應具備什么樣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明確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其次共同研究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體系,進度安排,企業和學校的教學任務分配;最后是課程考核體系的設計。
2.1應用型大學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目標定位
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使得會計理論和實務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工作的效率,而且推動了會計模式的不斷創新,會計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應用中最具價值的信息系統之一。認識、了解、掌握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已成為現代會計人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研究已成為會計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會計專業理論、方法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該課程的知識內容涉及到企業管理、會計學、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多個學科方面知識并且要加以綜合,既有理論又包含實踐技術,是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
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服務高端技術產業需求的技術應用人才。應用型高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目標定位既不同于高職的以掌握會計信息系統操作技能培養為主,也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的以會計信息化研究與創新能力培養為主,而是側重于會計信息化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目的是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參加工作。基于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以及企業對高級會計信息化應用人才的要求,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角度去理解與思考會計問題;應用信息技術去豐富與發展會計理論及其應用方法;能在網絡化環境下,使會計的核算與管理職能得以實現和完成;能夠正確評價會計信息系統的效率與效果及安全控制體系。
2.2課程教學體系
根據會計信息系統的課程目標定位,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教學與實驗內容及學時如表1所示。
上面會計信息系統課程設計方案中,總課程為48學時,理論課時為30學時,實驗課程為18學時,企業專家授課學時為10-16學時。課程中設計了兩個實驗項目即ERP沙盤經營模擬和ERP財務業務一體化應用。第一個ERP沙盤經營模擬實驗設計目的是通過讓學生組成多個經營性企業小組,以對抗形式,完成企業經營。各小組成員以實際經營管理人員的角色參與一家制造業的經營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企業經營過程,了解企業的交易循環,感受到企業經營過程中信息流、資金流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性。第二個ERP財務業務一體化應用實驗設計目的是學生了解ERP系統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通過角色模擬操作應用,掌握ERP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應用形式。
2.3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會計信息系統是我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課,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構成原理、工作原理、開發原理,還要求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應用會計信息系統的能力。依據課程目標確定本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即熟悉典型集成化管理軟件ERP系統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應用,能夠根據企業實際設計應用方案。本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如圖1所示。
課內實驗在上述已介紹過。案例分析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實施會計信息系統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內容安排具有企業實施經驗的企業專家來介紹,以提高教學效果。企業調查設計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對一家具體的經營性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調查,了解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組織管理、業務構成和技術架構,培養學生的文檔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為后續課程設計打下基礎。課程設計是理論課程結束后的一個獨立實踐環節,一般設計一周時間。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根據前期ERP沙盤模擬的數據資料,設計一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并用ERP軟件實現。
2.4課程考核體系設計
在課程考核方式上,經與企業專家共同研究,決定采用過程化考核方式。相比原來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過程化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課程學習目標。具體考核方案如下。
過程性考核包括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各部分成績占比如表2所示。
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20%)和課后作業(20%),實驗成績包括上機操作(10%)和實驗報告(10%),期末考試成績占40%。各項成績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根據評定標準打分,然后綜合評定。
3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實踐與效果
我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與企業的合作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驗室項目合作,與用友公司共建了ERP實驗中心,開設了會計信息系統ERP應用實驗項目;第二階段是合作開展ERP軟件應用認證,將ERP軟件的應用與認證與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結合;第三階段是與企業專家共同授課,引入企業的案例資源。
通過校企合作課程項目形式引入企業專家進入課堂,不僅使企業專家的授課時間、授課費用得到了保障,學校教師的聽課學習與協作交流的時間、費用也有了保障,大大提高了企業專家和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企業實踐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我校會計信息系統課程通過與上海企通軟件公司專家的合作授課兩個學期以來,課程多項指標,如學生評教分數、課程成績、職業資格證通過率等都取得了較大改善。
參考文獻
[1]黃虹.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索[J].池州學院學報,2013,(4).
[2]倪慶萍.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應用技術本科的跨界策略與途徑[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5).
[3]韓衛宏.緊密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