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學習材料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2: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漢語拼音學習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漢語拼音學習材料

篇(1)

現今的小學生,對漢語拼音并不陌生,他們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很熟練地背誦出24個韻母和23個聲母。表面上覺得很好教學,但是,最致命的弱點也就在這里!畢竟目前社會上的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漢語拼音教學并不那么規范,于是,學生對漢語拼音的讀音參差不齊,而要糾正得費很大的力氣,那習慣成自然的慣性很難于糾正過來,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力度及時糾正發音的口型、發音部位及發音氣流。所以,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教師要采用非常手段,可以用演示法、比較法等幫助學生糾正。因此,從一開始,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范功能,課前認真揣摩教學參考,獨自照著鏡子練習發音,注意口型。教學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型變化,并用手勢形象地講解發音位置,再請小朋友試著模仿。經過模仿訓練,他們的口型到位了,拼音也就讀得準確了。尤其在教學復韻母、鼻韻母時更要示范好口型的變化過程。

二、教學中幾種常見的教學方法

(一)游戲教學法

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學生喜歡游戲,一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如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與拼音有關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來組織游戲。結合生活經驗編順口溜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我也遵循這一原則。課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自己只站在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位置上。

(二)兒歌教學法

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掌握的知識要點,都變成一種詩、一種押韻的歌。”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如課文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既憑借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

篇(2)

我校是一所民辦小學,學生由于來自不同地域的特點,他們二、三聲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為拼音教學增添了難度。為了掌握漢語拼音,學好漢語拼音,現結合我校的實際,特制定以下漢語拼音教學計劃。

一、把握指導思想。

漢語拼音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明確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3、學會6個單韻母。學會8個復韻母,以及5個前鼻韻母、4個后鼻韻母。學會2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4、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他們的四聲。

三、弄清教學重難點。

1、掌握聲母與單韻母的拼讀音節,以及帶調拼讀音節,區分二聲和四聲,掌握三聲的讀法,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音節。

2、學會兩拼和三拼的拼讀方法,正確書寫音節和整體認讀音節。

3、學會復韻母和它們的四聲,能正確地讀音和書寫。學習聲母與復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

4、掌握J、q、x與üe相拼時,ü上兩點省略規則。

5、掌握整體認讀音節,能夠正確區分形近的復韻母。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四、注重方法與策略。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6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

漢語拼音教學計劃(二)

一、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有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3、學會6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單韻母。

4、學會2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會聲母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會帶調拼讀音節。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音節。

5、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他們的四聲。

6、學會70個生字,會認,會讀。

7、培養學生觀察圖畫和讀書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價值觀

體會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培養學生樂于學習漢語拼音的情感。善于發現問題并能通過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

三、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四、學習方法

篇(3)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36-01

在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語文現代化必不可少,而普通話的推廣是語文現代化迫切而首要的任務。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之間相互交流的日漸廣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而學好普通話的最好的工具就是學好漢語拼音。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圍繞如何進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進行論述,具體如下:

一、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的研究目標

1、對教學時空進行開放,讓拼音走進學生的生活。

首先,走進校園,對校園語言進行規范。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學校的語言環境能對學生的語言習慣造成直接影響。如“桌子”、“吃飯”、“考試”等常用詞語,具有較高的使用率,但錯誤率也比較高,考慮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受方言的影響。要想規范學生的口語,教師可以和學生達成約定,養成隨時、隨地對錯音加以糾正的習慣,形成說普通話的意識和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

其次,走進家庭,對生活語言進行鞏固。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習慣還不夠重視,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對于這一情況,我鼓勵學生做家里的小推普員,糾正父母的方音、錯音,并且也接受家長的監督,每天講一個故事、念一首兒歌或說一說學校里的新鮮事等,同時用錄音機錄下來,既可以讓學生反復聽,對錯誤進行自我糾正,又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還可以把錄音交給老師,使教師能進行及時的指導。

再次,走進大自然,豐富學生的生活語言。各種旅游景點、動植物、小區和馬路等名稱,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學習材料。既可以讓學生熟悉周圍的生活環境,還能幫助學生熟練運用和積累語言。

最后,走進社會生活,使良好的語言習慣得以養成。走進社會生活的過程是較為艱辛的。改變一種語言習慣需要上百次的重復練習,甚至還需要將意志、熱情、毅力與決心調動起來。

2、對教學方法進行開放,使學生的獨立個性得到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個性,自由地選擇學習方法,以便充分發揮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長和優勢,使學生的獨立個性得到發展。在學完書上的識記方法之后,讓學生想一想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學生熱情高漲,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等多方信息,都在生動有趣、五花八門的順口溜中體現了出來。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編順口溜,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挖掘出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開發,從而促進他們漢語拼音學習能力的提高。

3、對學習環境進行開放,使教室能夠說話。

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學習欲望,為使他們的這一欲望得到滿足,形成適應不同個體的開放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提供給他們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拼音,我把教室布置成了“拼音的世界”,給每個學生做一塊姓名牌,并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他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和結識同伴。還給教室內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室里既能有趣地學習,又不會使課業負擔有所增加,使所學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鞏固。

二、漢語拼音教學的方法

1、插圖提示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漢語拼音插圖生動有趣、直觀具體、貼近生活。教師應根據編者意圖,從課文的插圖著手,引導學生發現插圖與字母音形的內在聯系。結合看圖,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可以增添兒童情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字母的音形進行記憶。

2、游戲學習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引入游戲,讓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獲取新知,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始于活動,在活動中,他們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引入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融認知與情感于一體。

3、創設情境法。

創設情境法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插圖、語言、教具和表情等手段把學生帶入到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愉悅、寬松的環境中積極地參與學習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協調學生腦、眼、手、口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化難為易,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4、趣味故事法。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來看,他們比較易于接受一些生動有趣的知識。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講一些和課文內容有緊密聯系的趣味兒故事,創造一個既愉快又緊張的氛圍,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5、歌訣鞏固法。

兒童的感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容易將音形相近的字母混淆,若利用編寫兒歌、口訣來對字母的音形加以辨別鞏固,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

總之,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學習起來存在一些困難,且還比較枯燥乏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兒童的特點,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對拼音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學習并學好漢語拼音。不但可以為學生今后的識字學習打好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將師生情感融入到學生的認知活動中,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漢語拼音。

篇(4)

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高效率、集中精力、興趣盎然地聽一節40分鐘的課,更別說學習漢語拼音這一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了。因此,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把學拼音與學課文同時進行,每節語文課30分鐘聽故事說故事識漢字,留出10分鐘左右教學拼音,可以放在課的開始,也可以在結束前10分鐘。在教學內容上采取分散難點,先記住音,后認讀形。一節課要記住每個字母的讀音和字形,學生的負擔會很重。我們的拼音教學是從聽錄音開始,每天兩次10分鐘播放漢語拼音錄音帶,同時將漢字拼音字母表掛在黑板前,讓孩子們邊聽邊讀。三天以后,學生們對每個字母的發音和寫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強化鞏固,每節課花10分鐘認讀3~4個字母的音和形,教師適當進行正音。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遺忘率低。

2 趣味情境“圖與歌”

生動形象的畫面,朗朗上口的兒歌是小朋友喜歡的。漢語拼音的教材圖文并茂,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畫,并精心設計兒歌,千方百計地給孩子們提供“情境圖”與“語境歌”。如,教學b、p、m的情境圖為:許多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個小朋友用手摸(mo)大佛,爸爸告訴他:“你聽,大喇叭里正廣播(bo),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與之相配的語境歌是:“爸爸帶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廣播(bo),愛護大佛不要摸(mo)。”教學時情境圖用以指導學生觀察,并相機出示字母,語境歌則用以鞏固所學的字母。小朋友在圖與歌的情境中學習,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東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語言之中,從而縮短了學生與漢語拼音的距離。

3 教學方法要靈活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歌謠、口訣等韻文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材料。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打破了單一學拼音的方法,將學字母、拼音節、看圖識字、看圖說話、讀句子、讀兒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安排不僅鞏固了漢語拼音的運用,體現了在語言環境中學拼音的思想,而且便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了條件。學完拼音,學生認識了70個高頻字,讀了11首兒歌,學習內容的多樣化,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多方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例如,拼音第四課《d、t、n、l》,除學字母、拼音節的練習外,還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看圖識字,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一匹馬馱著米袋在前面走,后面小兔追上來告訴他,他的米袋漏了。然后,帶調拼讀音節,認識“大、米、土、地、馬”五個字。第二項是讀兒歌《輕輕地》,兒歌只有四句,卻明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兒歌采用全文注音,第一次出現的本課所學的音節用紅色標出。安排兒歌的目的是在語言環境中復習鞏固拼音,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然而,拼音字母的本身不表義,只是抽象的表音符號,這對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容易出現一些不利于學習的現象,如: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動作甚至厭學。如教師不注意方法,很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學習漢語拼音失去興趣,所以要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融入唱、跳、聽、說、畫、玩等多種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畫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3、學會6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單韻母。

4、學會8個復韻母和特殊韻母er以及5個前鼻韻母、4個后鼻韻母,會帶調拼讀,會在四線三格中拼寫。

5、學會2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會聲母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會帶調拼讀音節。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音節。

6、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他們的四聲。

四、教學重點

在拼音、識字、讀兒歌中,拼音是重點!拼音教學中,認識部件,拼讀音節是重點!

五、教學方法

1.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有主動學習漢語拼音的愿望。

2.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比中學。

3.引領孩子們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中走進語文學習,掌握學習漢語拼音的方法。

七、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漢語拼音的規律,總結學習方法。

八、教學課時

漢語拼音這個單元,每課設置2課時,共34課時,2課時為機動課時。

九、教學準備

準備工作要考慮教學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多做一些卡片,也可讓學生做或運用教學課件

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二】

一、漢語拼音教學目標: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漢語拼音教學內容:

1、學習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聲調、拼讀方法(兩拼法、三拼法),j、q、x與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的規則;

2、認識70個漢字;

3、借助拼音讀詞句;

4、讀兒歌。

三、教學措施:

1、語境中學拼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講故事或學習學過的關聯知識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自助發現拼音字母的發音和形態,總結出新的拼音口訣。

2、制作拼音卡片,每天多讓孩子和學過的拼音見面。

3、在發現中學習拼音,指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圖中與字母相近的地方,韻母的組合規律。

4、設計形式多樣的拼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拼音,比如開火車、摘果子、送信等等。

5、創設情境故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6、要教的新內容教完了,播放教學光碟里的內容,讓學生看和聽,并且跟讀。

7、注意當堂檢驗學習效果(抽讀、抽寫、抽記)。

8、規定學生回家后翻拼音卡練習拼音,或者當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注意和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

9、遇早讀課或自習課,讓最棒的小老師變音節,全班練習拼讀。

10、可以用以下方法復習鞏固:聽寫拼音,隨便說個詞或說一種事物讓學生說出拼音,讓學生自己拼讀音節學習生字、生詞,聽寫生字生詞時要求學生寫出音節,還可進行形式多樣的“好學拼音比賽”,如“你說我拼”、“我會變變變”活動……

四、課時安排:

周 次、內容

1周(9月1日-4日)

入學教育a o e i u ü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復習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復,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復習三

慶祝國慶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ün,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復習四

整個拼音教學用了大約7周的時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鞏固、復習、查漏補缺,以達到熟練拼讀的程度。

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三】

開學了,我們迎來了一年級新生。面對著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開學前幾天,我對班上的大部分學生做了一項漢語拼音學習情況摸底調查。大部分小朋已在幼兒園參加過學前訓練,所以對拼音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并不深,如果教師上課不注重引導,反而會出現反面效應。即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得很好了,其實學得并不扎實。有些學生在學前班只學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都沒學。學習內容參差不齊,加上本身上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對學生的重新學習反而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這一現狀,且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點,他們會的、簡單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先說,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特擬定了以下拼音教學計劃:

一.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的方向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對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在階段目標中有具體的描述: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其中“認識大寫字母、熟記字母表”是二年級的教學目標。

在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上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這個目標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它貫穿于整個第一學段。我們千萬不能認為學習漢語拼音是開學后一兩個月內的任務,希望兩個月內讓孩子掌握。學習以后,還應及時地指導學生復習鞏固。

二、了解教材的特點,整合課程資源

(一)加強漢語拼音與識字和發展語言的整合

人教版在每一課的漢語拼音教材編入了情境圖、詞語和兒歌,要求認識70個常用字,這樣編排,將漢語拼音學習與識字、學詞、閱讀、說話、積累語言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豐富了漢語拼音階段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初入學階段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進,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精心設計漢語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圖和與之相配的情境圖

教材在圖形和圖意的設計上都有改進和創新,不但重視圖畫與字母的“形似”,而且重視圖畫傳達的人文精神,加上精心編寫的兒歌,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滲透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小黃雞,小黑雞,歡歡喜喜在一起”體現了團結合作、友好相處的精神;“接來臺灣小朋友,到我學校玩一玩”反映了盼望臺灣回歸祖國的愿望。

(三)精心設計漢語拼音鞏固練習和擴展練習

人教版漢語拼音的復習,練習中,有區別形近和音近字母的題目,有進行思維訓練的題目,有動手做一做的題目,也有語言表達相結合的題目。該教材的“復”中的“我會擺”,讓學生用兩根木棍,一條繩子或一只手來擺字母,不僅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四)加強了漢語拼音學習與兒童生活的聯系

教材中的音節詞語,句子或兒歌大都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這樣編排,既有利于使拼讀的音節形象化,有助于鞏固音節,又有利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密切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

漢語拼音部分教材,每課主要內容是拼音、圖、文、字結合。教學時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漢字,再次是讀兒歌。要保證主要任務的完成。

三、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6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篇(6)

一、激發學習興趣,準確掌握拼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創設不同的興趣氛圍。在拼音教學中,如果總是授之以魚,告訴學生這是什么、怎么讀、怎么記,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求樂趣。通過各種各樣新穎有趣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學生,能調動小學生學拼音、用拼音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在教學中適當穿插游戲、比賽和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在拼音教學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練習融入有趣的游戲、比賽,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形式,巧妙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1.講講故事,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注意研究兒童心理,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教學中適時利用故事進行拼音教學十分有用。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過編故事途徑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拼音。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生動有趣,對一年級學生有特別的吸引力。教學生識記拼音字形,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說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故事,抓住聯系點識記。

在教怎樣給音節標調時,我就先講一個故事給學生們聽:“單韻母媽媽有六個女兒,大女兒a,二女兒o,三女兒e,老四老五是一對雙胞胎,她們是i和u,老六是ü。單韻母媽媽可喜歡她的這些孩子了,經常讓她們一起出去玩,為了提醒姐姐照顧好妹妹,單韻母媽媽總是把一頂帽子戴在姐姐的頭上。這樣,只要大姐a在,帽子就戴在a 的頭上,沒a就找二女兒o或三女兒e,老四老五因為是一對雙胞胎,所以,媽媽說兩個并排站時,誰在后邊就戴在誰的頭上。”這個故事不僅很好地解釋了標調歌的內涵,同時還賦予標調歌嶄新的生命。小朋友聽了故事再記音節的標調規律,會更形象,更深刻,甚至終生都不會忘記。

2.利用插圖,記得扎實

教材配備了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課文插圖,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讀準漢語拼音。剛入學的兒童思維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在導入字母的發音時,可以從課文插圖入手,通過指導學生看圖,引出字母的讀音。

要引導學生看懂圖意,練習拼讀;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充分利用插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拼讀音節

師生之間輕松自由地談話,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種好的方法。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輕而易舉地接受新知,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仍然占主體地位。比如說,在引出整體認讀音節“yuan”時,我拿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問學生,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什么是圓的嗎,同學們紛紛高高舉起小手說:棒棒糖是圓的,籃球是圓的,乒乓球是圓的,太陽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幾乎說出了身邊所有圓的東西,毫無疑問都學會了“圓”的發音。接著,我告訴學生“圓”去了聲調就是“yuan”的音。字音(音節)的拼讀是學生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利用西瓜、飯鍋、花、火等圖片,先請學生們說一說它們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試著用拼音拼出來,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教師分別展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學習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4.運用兒歌,幫助學習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展的特點,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兒歌幫助學生學習拼音。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使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教材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把拼音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學生通過讀兒歌,并把它與記字形聯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的時候把記憶拼音和兒歌結合在一起,如“小棍趕豬lll”、“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剪尖朝上前面是d后面是b;剪尖朝下前面是q后面是p”。在教學j、q、x與ü相拼時,理解ü上兩點省略規則是這一課的難點。教學時可以這樣說:小ü最頑皮,誰都不愿同他一起玩。小ü急得哇哇哭,眼淚叭嗒叭嗒往下掉。正在這時,j、q、x三兄弟走上前:“小ü,我們去玩吧。”小ü聽了馬上擦掉眼淚跟著j、q、x就走了,所以小ü見了j、q、x,上面兩點就沒有了。

三、反復練習,學以致用

篇(7)

【摘要】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難關,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促進趣味教學。

關鍵詞 拼音;語文;興趣;多媒體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是決定學生今后是否有興趣學好語文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難關,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再加上教學對象是剛入一年級的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想象力豐富,喜動好奇,喜歡模仿,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隨著興趣的波動而變化。怎樣把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變得生動有趣,怎么才能讓他們掌握好拼音知識呢?以下是我的一點教學體會。

1 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激情導入,引發興趣興趣是學好某種知識,掌握某種技能的動力,一個人如果對某種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他的學習就會在一種愉快的狀態下進行,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學起來也就會全神貫注,特別投入,學習就會產生好的效果。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入學前,好多家長都可能教孩子一些常用漢字和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但很少有家長領孩子進入拼音這塊園地。為了讓學生對拼音學習產生興趣。我在教學之前,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根據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帶著《世界童話故事》拼音讀物走進課堂。用富有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動作,給學生講了《太陽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姑娘》等童話故事,學生聽得很入迷。我問:“你們喜歡這些故事嗎?”學生們大聲回答:“喜歡。”我又說:“書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講也講不完,還是你們自己讀吧!”有的學生著急了,說:“我們不認識字啊?”我趕緊說:“這本書是有拼音的,大家只要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讀故事書了,還可以編故事,寫文章呢!”學生們情緒高漲,說:“快教我們學拼音吧!”于是我開始了拼音教學的第一課。這節課學生聽得很認真,教學效果很好。

2 將拼音教學融于游戲中

對于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動”起來。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對初入學兒童,應把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兒童就會對學習感興趣。在拼讀音節的教學中可采用“找朋友”的游戲活動進行拼讀訓練。當持聲母卡的兒童找到持韻母卡的兒童時,兩個人都要互相介紹,如:持聲母卡兒童說:“我是聲母b,讀音輕短。持韻母卡a的兒童說:”我是韻母a,讀音響亮。然后,兩個兒童一同說:我倆相拼猛一碰。教師教兒童說:聲母輕短韻母重,兩音相拼猛一碰。當兒童掌握了兩拼音的規律后,再教兒童學習三拼音,也給兒童總結出規律來:“聲母輕,韻母重,介音一滑猛一碰。”(也可用持卡片的形式進行三拼音練習)當兒童掌握了拼讀音節的規律后,通過互相找朋友的游戲活動,兒童越拼越愛拼,越拼越熟練。寓拼音教學于游戲之中,使兒童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漢語拼音。那么,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中領略學習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例如摘果子游戲:教師將音節寫在果子的后面,掛在大樹上。學生上前摘下一個果子,然后把果子后面的音節大聲的讀出來,如果讀得對,其他同學就跟著他把音節讀兩遍;并把這個果子送給他,作為獎勵;反之則大聲的說:“請重來”;再如看誰跑得快:教師預先將卡片發給同學,然后大聲的讀出一個音節,持相應卡片的同學迅速跑上講臺領讀;這些活動使學生的腦、眼、口、手、腳都“動”了起來,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在變化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激情,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游戲和活動的海洋中變得輕松而愉快。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松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3 閱讀兒歌與拼音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詞組、句子來概括圖意。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既憑借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如第10課第二課時是這樣安排的:1.看圖說話,了解圖意;2.“借文識字”,自讀音節,找出與圖相應的短句;3.短文朗讀指導,理解文意;4.擴展活動中啟發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動物愛吃些什么;5.獨體字“小”“魚”“牛”的字形識記。

4 用多媒體,學好漢語拼音,突破教學難點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國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學生入學后首要學習的內容,并貫穿一年級語文學習的始終。學好漢語拼音,必須遵循教材的安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抓住各部分內容的重點,分散難點。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學中的難點。有許多學生分不清楚,經常出錯。多媒體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如區分b-d時,可以設計馬兒在沙漠上飛奔后留下的腳印以及馬兒跑步時“得得”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在觀看“d”型的馬蹄印時,牢記“d”的字型,在聽聲音時記住“d”的的讀音。學“b”時可以直接借助錄音機,拉長天線顯示“b”形,放出廣播的聲音感受“b”音;還可以用動畫直接顯示“6”慢慢變形為“b”,強調“像個6字bbb”,反之就是“d”。區分“ei-ie”時可設計字母“i”和“e”左右跳動,排隊報數。誰在前面先報誰的“名字”,后面的那個字母的名字輕輕帶過。

總之,漢語拼音的學習對我們的一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識字的基礎,是學習語文的工具。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把鑰匙。只有不斷引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幼兒在歡樂和諧的幼兒園整體教育環境中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篇(8)

我們認為漢字認知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積累一定數量的漢字,掌握其形音義,并能運用于契合兒童身心需要的閱讀和書面表達。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階段(第一、二、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至初中階段(第四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第二,獲得漢字思維,樹立漢字規則意識,具有自主識字的能力。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僅存且廣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它以象形字為基礎,繼而構造出指事字和會意字,又進一步向半表音半表意的形聲字發展,具有以形表義的特征。漢字的形體逐步演變發展,從原始表意性圖畫到甲骨文,歷經金文、篆書、隸書,直至楷書。漢字教育,須遵循漢字整合性與具象性的特點,也應符合漢字發展的規律,使兒童充分感受、認識漢字構造特點,能夠運用漢字構造的思維方式自主識字。

第三,積淀傳統文化,了解與漢字相關的文化知識,親近傳統文化。漢字文化,既包含有關漢字起源、演變、構造、書寫、規范等文字知識,也包括與漢字關聯的歷史、經濟、宗教、民俗與藝術等文化內涵,其中蘊含著漢民族的文化、行為與思維模式。漢字學習,除了掌握漢字的形音義,養成漢字思維,還應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漢字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獲得對漢字及其相關藝術的審美體驗。

以漢字認知的內涵衡量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普遍存在著漢字意識不強的問題,即對漢字認知的內涵認識不足或不全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對漢字構造特征關注不足。漢字是源于象形的文字,以形表義,現行教材并非沒有注意到漢字的構造特征,如基本上都階段性地設計有形聲字歸類、形近字辨析等練習,有的教材還注重引導兒童關注偏旁與字詞意義的聯系,也不乏諸如“日月明,魚羊鮮”“二木林,三木森”之類的識字歌,但總體而言,若從字種選擇、漢字識讀內容與順序的安排來看,大多數缺乏一以貫之的漢字特征邏輯。這就在教材內容層面減弱了從本體特征人手培養兒童漢字思維的基礎。

對漢字認知缺乏文化維度。一方面表現為憑借字源及其字形演變學習漢字文化。盡管各家教材都會不同程度地呈現一些象形字、指事字的字源,有的也包括字形演變,但往往是舉例性質的幾個或十幾個字,如“日、月、山、水、石、田、火、人”等,大多數漢字中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都處于被忽略狀態。另一方面表現為處理漢字與漢語拼音學習的關系不當。除了少數的幾家,多數教材的教學順序是漢語拼音學習先于漢字學習,這一設計顯然忽視了漢字認知和漢語閱讀的特點。因為漢字的形體特征,漢語閱讀者最終一般會獲得由視覺符號關聯概念的認知方式,而漢語拼音是拉丁字母,形體與意義之間并無聯系。兒童入學之初,首先接受的是非漢字的認知方式,且不論拼音學習的難度,從母語教育的角度來說,母語特性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二、識字教材內容的組織要旨

教材內容必須反映、體現課程內容,其組織依據由特定的教育價值觀以及相應的課程目標決定。識字教材內容的基本組織取向有三種:社會需要取向(以漢字的使用能夠滿足參與成人社會生活的需要為基本依據)、漢字特征取向(以漢字構形系統、語音系統和語義系統的特點為組織依據)、兒童特點取向(以兒童的語言和生活經驗、發展需要以及學習心理為組織依據)。基于現代教育理念,以整合取向組織識字教材內容成為越來越多漢字教育研究與實踐者的共識。整合取向并非各個維度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個取向為核心來整合其他維度。通過漢字教育傳承傳統文化的根本是以漢字特征為基點整合組織教材內容,把漢字應有的文化內蘊充分地發掘出來。

以漢字特征為基點組織識字教材內容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第一,初始階段的字種選擇。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識字教材的字種選擇依據當然主要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附錄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共3500字),那么初始階段學習哪些漢字比較合適呢?我們認為初始階段的字種選擇應整合漢字特征和兒童特點。從漢字特征而言,如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主張的“先取象形、指事之純體教之……純體字既識,乃教以合體字”,即先學習構字能力較強的象形、指事字等;從兒童特點而言,則是選擇兒童心理詞典中已經儲存了音、義的字詞。所謂整合,便是盡可能地擇取二者的交集部分(下文將增加新的維度)。

第二,漢字的呈現形式。通常第一學段兒童所要認讀的漢字組織在兩類材料中,一是篇幅短小的詩文,一是詞或短語等。從文化傳承而言,應較大幅度地增加韻文的數量,除了兒童文學作品,還可以借鑒古代聲律啟蒙讀物的編寫經驗,使兒童在學習漢字的同時充分感受漢語的節律。

第三,識字的內容與方式。教材內容及其組織的理想狀態,“是形成可供選擇的教學設計”,組織識字教材內容需要考慮識字內容與方式。識字是在一個漢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建立聯系,以漢字特征為基點組織教材內容的要旨是:有助于明字源、講字理。明字源,即把漢字的字形演化過程呈現出來;講字理,即闡明漢字字形與意義的關系。

明字源、講字理是符合兒童認知特征的組織方式。兒童時期的思維與記憶模式以形象性為主,而漢字起源于圖畫,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點,恰與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認知特征相吻合。基于漢字構造特征明字源、講字理,在漢字教育中可謂一舉兩得。

一方面,有助于培養漢字思維。兒童在感知文字形體演變的過程中,可以學得漢字的構造方式。象形、指事、會意是圖畫式的純表意文字,古象形字能準確描畫出事物的典型特征,指事字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基礎上加指事性符號來表示意義,古象形、指事字的意義往往一目了然,兒童可輕松識別。會意字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組成,也有的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組合起來的(如上“小”下“大”為“尖”),解析會意字的構件就能推測其意義。形聲字是半表意半表音的表意文字,兒童基于象形字、指事字與會意字的經驗,可以很好地理解形聲字。由于長期演變,形聲字的許多形旁和具體事物的形態已有較大差別,借助對字源和字形演變的追溯,可以幫助兒童形成這些形旁的具象性表征。如“宀”在甲骨文中為一尖頂房屋形狀“ ”,兒童掌握其演變后,就能通過“宀”提取出尖頂房屋的心理表征,從而迅速理解形旁寶蓋頭的含義。漢字大多數部首都是表意的形旁,兒童了解字形的演變后,就可識別很多部首的形義關系,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傳承漢字文化。若能理解和欣賞古文字,表意的漢字在兒童眼中就能成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同時,追溯漢字字源,實質上也是引領兒童感受中華文化,文字起源與演變的信息中蘊含著漢民族的文化、行為與思維模式,這種熏陶與浸染正是文化的傳承。

對于可以依據明確和明顯理據明字源、講字理的漢字,教材應呈現相應的學習材料。

明字源、講字理的方式因字而異。如象形字、指事字可以通過追溯字源來講字理,會意字可以通過拆分、組合構件來講字理,形聲字則可以依據形旁歸類來實現。在教材的組織中,對于象形字、指事字可以用直觀的方式把字形演變的過程呈現給兒童:原始表意性圖畫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會意字也跟圖畫有密切聯系,呈現的應是各構件及其關系,若其中的構件是尚未學習的內容,同時呈現這一構件的字形演變過程,讓兒童明了各個構件的形義關系以及構形的依據;形聲字要呈現的則主要是形旁的字源以及結構關系。

何時呈現明字源、講字理的材料比較合適?并非每認讀一個漢字就必須呈現相關材料,這一時機應根據漢字特點和兒童經驗來確定。大致可以分為兩檔,一檔是漢字認讀當下就出現,如象形字、指事字;另一檔是階段性地呈現,教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設置特定的明字源、講字理專題。階段性呈現適合各種類型的漢字。

組織明字源、講字理的材料需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識字初期少一些,具有一定的識字量后可以大面積地呈現;二是應從象形字和指事字開始。另外,有些形聲字的聲符與意義也有一定的聯系,這些漢字可在中學階段的教材中適時歸類介紹。

為使漢字所承載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內化為兒童的心理結構,教材呈現講字理的方式宜適當采取整合取向,即追求漢字特征與兒童心理邏輯的契合。漢字學習中引導兒童關注、探究漢字構造方式,旨在傳授兒童識字方法,培養兒童自主識字能力,但要求學齡初期的兒童完全按照漢字造字的理據來分析每個漢字形體與意義的聯系是不現實的。在明字源、講字理后,兒童的“說文解字”,只要不對字義的理解造成誤導,應鼓勵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記憶漢字,如:烏鴉太黑了都看不到眼睛了,所以“烏”沒有“鳥”中間的一點。這是兒童創造的識記方式,雖然從漢字個體而言并不符合字理,但是不能說不符合漢字構造的思維方式。因而,教材有必要呈現少量的兒童“說文解字”的樣例,當然也可將樣例編排于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中,由教師傳遞給兒童。

三、漢字與拼音的學習順序

漢語拼音是識字階段兒童學習的重要內容,厘清拼音學習與識字的關系是教材組織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漢字具有獨特的形音義結構,盡管關于漢字認知、漢語閱讀的心理機制尚無權威定論,但已有研究表明漢字認知、漢語閱讀有其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心理特點,漢字認知的腦區、個體發展過程中對字詞處理腦區優勢的發展路徑等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漢語特有的認知方式是母語賦予我們的民族屬性,漢字教育有責任保護母語認知特性的傳承。我們認為語文學習的起步階段,先識讀一部分漢字再學習拼音有利于兒童親近漢字。

漢語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是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漢語拼音是正音、識字、漢字輸入的工具,利用漢語拼音可以學習普通話、多識字、快識字,從而及早閱讀,但漢語拼音本身不是與漢字相當的學習目的物。

我們主張識字教材采用先識后拼的編排順序。例如,某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從第八單元才開始漢語拼音的學習,“先安排學生認識一些常見常用的實詞――獨體字,而且是構字能力很強的獨體字,以及一至十的數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學習,再過渡到認字、識字、寫字的學習”。編寫者如是闡釋,“漢字是母語文字,隨處可見,應當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漢民族的母語,不應當脫離母語環境學習拼音”;“漢字是方塊字,像一幅圖畫,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兒童學習拼音困難,容易一入學就產生挫折感”;而首先學習漢字是可行的,實踐和專家研究都證明,不識拼音直接學漢字可行,“而且比先學拼音效果更好”。

深圳南山實驗學校的實驗課程也是先識后拼,其語文學習開始于集中大量識字,識字五六百后開始漢語拼音學習,并與計算機漢字輸入學習整合。“在兒童認讀一定數量漢字的基礎上,習慣于漢字的以視覺符號直接表示概念,習慣于接受漢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語義密碼后,再來學漢語拼音。從而養成兒童直接認讀漢字的閱讀習慣。”

在學習了一部分漢字后再學習拼音,然后在漢字認讀、閱讀與書面表達等學習活動中繼續運用拼音,我們認為這是依循漢字認知心理的學習順序。同時,從識字心理的角度看,先識后拼還可以充分利用兒童學前的語言經驗,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識字是在一個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建立聯系,利用兒童已經具有的口語心理詞典,先識已經掌握音、義的字,字形和音、義之間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建立,可謂事半功倍。另外,從音節拼讀的角度看,先識后拼也有助于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相對于漢字,漢語拼音對兒童來說更為陌生,先期識得的漢字可以成為拼音初學階段的工具。 綜上所述,識字初期教材的字種選擇應該從三個維度來考量:一是適合于明字源、講字理的基本字;二是兒童的口語經驗;三是普通話400個基本音節的覆蓋率。

要在漢字教育中比較充分地實現漢字文化的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就教材建設而言,不僅僅是教科書的編撰,相應的教輔資源建設也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為每一個“明字源、講字理”的漢字設計開發專業性的幫助教與學的資源,因為教科書中呈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幫助兒童學習漢字的除了常規的圖書、掛圖、音像等產品外,還可以設計成學具,讓兒童在操作中明字源,在拆分、組合漢字的構件中講字理,在快樂的學習中傳承漢字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隆華,曾仲珊.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40~342.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9.

[3]何林英,魏曉燕.構形學指導下中小學漢字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建設,2013(3).

[4][7]李先啟,張鵬.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0,77.

篇(9)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 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1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 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 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 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 g 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 “三只鴿子”。教師 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 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 ggg”“三只鴿 子 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 ge 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 ge 音了。用這種 方法可以教 b、p、m、f、k、h、j、q、X、Z、C、S、Zh、Ch、Sh、y、W, 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 d、t、n、l 的 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 C,韻母 ao。更不會有意識地 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 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 拼音第 5 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不同形狀的 卡片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 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 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 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 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 讓學生讀一讀,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 。 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2 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 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 音部分出現的 209個音節。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展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 現。如第 7 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 11 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 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 引出 diéfēijī 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 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我會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 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老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 “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學生思考后回答“日 3 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篇(10)

一、扎扎實實學好聲母、韻母及整體認讀音節,為拼讀和直呼音節打下牢固的基礎

1.抓住插圖,音形結合,掌握字母。教材中的拼音字母都配有插圖,用來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的音形。我利用這一特點把呆板、抽象的拼音字母與生動、直觀的插圖緊密結合起來。例如:學習聲母y時,書上的插圖中畫了一個大樹杈上曬著一件衣服,我根據圖畫引導學生明白插圖與聲母y相似之處:(1)形似,圖中的樹杈形與y形相似;(2)音同,衣服的衣發音與y音相同。這樣,學生一看到樹杈就聯想起插圖中的y形,一看到衣服就能聯想到y音,使學生對所學字母獲得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學其它字母時,學生都能饒有興趣地在老師的啟發下很快說出插圖與字母在音形等方面的聯系。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在看圖的愉悅氣氛中掌握了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2.利用兒歌,生動形象地幫助記憶。小學生喜于形象思維,有些拼音字母的形和某些拼音規則不太好記。我根據教參提示自編了一些兒歌和順口溜幫助學生達到熟記。如聲母b—d、p—q的區分一直是多年來拼音教學的一大難點,我在利用插圖讓學生記憶的基礎上又幫助學生總結出兒歌:(1)“左上圓,qqq;右上圓,ppp;左下圓,ddd;右下圓,bbb。”(2)“q像數字9,b像數字6”等等。

二、掌握音節,學會直呼,及早閱讀

漢語拼音的內容抽象、枯燥乏味,根據一年級學生的感知特點,新教材已經做了較大改進,增加了大量的詞語、短句,盡可能使拼音和語意相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聯系學生的口頭語言實際,幫助他們弄明白聲母、韻母及聲調組成的音節同平時說普通話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音節的教學可分為六個步驟:1、出示音節;2、分析組成(聲、韻、調);3、直呼音節;4、四聲練;5、用音節組詞、造句;6、書寫音節。其中第五個步驟我尤為重視。“把學習材料放進各種聯系中,知識的理解就會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和他們的感知活動緊密結合的。為了鞏固新學音節,在四聲練習時,我根據學生的口頭語言實際,選四聲中的一個或幾個進行組詞練習。如:jia(一聲)可以組成回家、家鄉等;jia(二聲)可以組成夾子、夾克等;jia(三聲)可以組成真假、假發等;jia(四聲)可以組成暑假、假日等。用音節組詞,不僅使學生把音節和語意相聯系,還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同音字。在組詞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如:“jiā—回家: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家去。”實踐證明,拼音教學既從實際出發,鞏固了所學音節,又創造條件使學生及早向前發展智力和能力。

直呼音節有一定的難度,但某些音節卻能觸類旁通,帶動其它音節快速直呼。如:ba bo bi bu;pa po pi pu;ma mo mi mu。在學習每組的第一個音節后,我讓學生說出后面三個音節與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告訴學生后幾個音節與第一個音節開口一致,音節有規律地變化,只要注意后邊的韻母發音就行了。橫排學完后,我讓學生說說下面兩組音節與第一組音節的區分點,引導學生明白豎排韻母相同、聲母不同,所以讀時韻律很強,韻味十足,瑯瑯上口。這樣,橫排換韻,豎排換聲,使學生自己可以學會好多音節,分別體會到聲母和韻母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直呼音節的水平,為學生及早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鞏固提高,練習書寫

上一篇: 企管沙盤實訓總結 下一篇: 企業法制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欧美性爱网一区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视频一级a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