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2: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少兒文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童話是每個人成長路上不可缺少、也是最早接觸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幻想、夸張以及無盡的可能讓人們感受到文學的樂趣,它引領著孩子們快樂生活在童話所營造的環境,讓孩子們感受愛,感受美,感受善,讓孩子們在這片土地上健康成長。
(一)兒童的心理特征決定了童話的特殊地位
孩子從三歲左右開始,已經能用初步的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對成人所描述的語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有心的家長都會在這一時候開始每天給孩子講一個簡短的故事(包括童話)。孩子對童話的好奇可以持續到十一、二歲(甚至更久)。從三歲開始,孩子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對周圍世界有著無盡的好奇。但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多是表面的、片面的,一般只能認識個別具體事物的個別特征;他們的思維帶有明顯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邏輯思維能力隨年齡的增長開始萌芽,抽象概括能力也處于開始發展的階段;注意力不大容易集中,尤其是對他們不感興趣或枯燥的學習內容更是無法集中注意力。處于這時期的兒童活潑好動、精力旺盛,他們好奇、好模仿、好幻想,對周圍的事物具有“擬人化”傾向。正是兒童期的這些心理特征,童話所獨有的表現形式為兒童所接受、所喜歡,成為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二)童話所具有的心理價值
兒童喜歡童話除了上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童話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讓兒童珍愛有加。童話中的藝術形象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彰顯了童話的心理價值。
1.關于愛。“愛”是一種獨特的情感需求,兒童也許不明白“愛”是什么,但此時弱小的他們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懷,他們喜歡充溢著愛的氛圍。童話所呈現的就是人類的最高情操--愛!在幾個世紀以來廣泛流傳的經典童話,如《白雪公主》26兒童發展研究《美人魚》《木偶奇遇記》等,宣揚的就是關于愛的主題。再如《柳林風聲》通過癩蛤蟆、老鼠、鼴鼠和獾等動物的故事,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情誼;《猜猜我有多愛你》《最想聽的話》則以溫情的筆調描繪出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愛。這些關于愛的主題,讓我們從內心中感受到力量、感受到溫暖;這些關于愛的主題,也帶領著兒童借助主人公的情感,去體驗愛、感受愛并進而學會愛。童話蘊涵的愛的主題,讓兒童在期待和體驗愛的過程中,學會成長。
2.關于夢。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一些“夢”。因為是夢,所以絢麗,但不切實際,這些夢隨著年齡的增長,受現實的約束而漸漸淡去了。但我們始終無法忘記那種美好的期待。而有些人,為他們兒時的夢不懈努力,最終成就了自己。正是因為兒童期常常會有一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夢”,童話給了兒童這樣一片可以讓自己飛翔的天空。如《愛麗絲夢游奇遇記》中對情境和人物奇特行為的描寫;《小紅帽》中小紅帽從狼肚子里鉆出來;《小王子》穿行在各星球的見聞……這一切,在成人世界里已成為笑話,但在兒童世界里,它是那么的鼓舞人心,激發多少兒童想象著自己也可以擁有這樣的經歷。
3.關于自卑。童話之所以美好,常常是因為結局是美好的。美好的事物是所有人共同的向往!但是,童話的一開始并不總是美好,常常伴隨著主人公的某種不足或缺陷。如《丑小鴨》中一開始就是處處受排擠、受欺負的這樣一個形象;《灰姑娘》是一個讓繼母和姐姐欺負的形象;這些藝術形象的創作,告訴兒童一個真理:不足或缺陷并不可怕,只要努力了,每個人都可以成功。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兒童生活的世界中也存在“橫向對比”,使得有些兒童對自己喪失信心,這是不利兒童人格健康成長的。童話中的這些故事,讓孩子們找到了自己。
4.關于自立。童話的結局大都是美好的,兒童也喜歡這樣的“大團圓”。但是,童話對兒童的意義并不僅僅只是讓他們喜歡,而蘊含了更為重要的內容:即美好結局是如何得來的?在聽或看童話的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主人公的不懈努力。如《綠野仙蹤》里多蘿茜面對獨自一人的困境下的堅強和勇敢;《牧鵝姑娘》中主人公面對女仆的迫害機智面對的情境;童話中所塑造的這些堅強、勇敢、不懼困難、機智面對的主人公,最終都戰勝邪惡,取得勝利。這樣的設計,給了兒童對未來的信心,給予他們自立的楷模。
運用童話促進兒童人格健康成長
(一)讓童話中的愛點燃孩子的溫情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有具有愛與歸屬的需要。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足夠的關愛,尤其是在幼年、童年時期。大量事實說明,兒童年齡越小,作為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愛”的情感交流就越需要。愛是打開兒童心靈的鑰匙,愛是兒童健康人格、良好情感形成的重要“原料”。當忙碌的父母為了生存不停奔波、當兒童的世界里只有電視、電腦、電話和游戲機時,童話或許能彌補這段情感發展中愛的缺失;當越來越多冷冰冰、毫無情感的科技產品變成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時,兒童對愛的感知需要點燃。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情感的需求,喚醒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為有了愛,兒童的眼光不再冷漠、兒童的行為不再無理。
(二)讓童話中的夢激發孩子的創造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能否順利延續并發展的關鍵。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的創造力就是祖國未來的創造力。但是,由于城市化,兒童與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在大自然中與同伴一起玩耍的那種神秘、好奇、情趣、愉悅的感覺。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自由自在的同伴交往存在嚴重不足,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力、競爭在家庭成員有意無意的影響下,兒童知道自己是不能做夢的,因為夢是空洞,不切實際的。但是,回顧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我們不難發現,多少發明就是來源于發明家最初的夢啊!童話中帶有神秘色彩的夢、夸張的構思,讓兒童在童話中讓自己的夢隨著主人公一起去經歷,在體驗種種復雜的情感中,夢將有利于思維創造的發展。
(三)讓童話中的“殘缺”引導孩子接受真實的自我
最早的東南亞文學是以神話、民間故事的形式出現,并且缺乏文字的記錄而僅僅局限于口頭流傳,所以至今留存的古代神話、民間故事的文獻資料有限,只有少數世代口頭流傳至今的故事內容為世人所知。這些早期的神話與民間故事體現出十分濃重的熱帶地區文化的特點,如緬族群眾喜聞樂道的《拇指哥兒》,講述一個小孩因為受到太陽的詛咒而長得只有拇指般大小,長大后立志要找太陽報仇。一路上認識了破船、苔蘚、竹竿和臭雞蛋4個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拇指哥兒制服了兇殘的妖婆,并在與太陽的較量中,聰明巧妙地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最后在雨神的幫助下戰勝了太陽。越南的《癩蛤蟆告玉皇大帝》、柬埔寨的《為什么蛤蟆叫就會下雨》的故事體現出當地人們對雨水的渴望等等。對于關于人類起源問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都有不同的“人從竹生”的傳說,明顯地體現東南亞地區獨有的特色。還有部分神話故事是直接受中國的影響,其中涉及到中國神話中的龍的傳說故事,這“反映了東南亞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源遠流長的融合關系”(方漢文,2007年)。
1.有關創世和民族起源的神話
菲律賓、緬甸、老撾各國有關創世和民族起源的神話,與中國的同類神話接近。如越南《天柱神》:當宇宙和人類都尚未形成前,乾坤一片混沌。不知何年何月,忽然出現了一位威力無比的巨大天神。他用頭把天頂起來,然后掘土運石,筑起了一根頂天立地的大石柱,用它撐住了天的中央。天被不斷增高的石柱頂得越來越高,逐漸變成拱形的蒼穹,從此天和地就徹底分開了。后來,不知為什么,那位天神忽然間又把這根擎天柱毀了,一時間,土石崩飛,濺落在大地上,形成今天的高山和海島,當初天神掘土之處就變成了今日的海洋。這則神話傳說關于開天辟地的內容,如天圓地方的概念、混沌初開的原始世界,天柱擎天而又崩塌的結局等都與中國神話有相似之處①。菲律賓《阿陶的故事》與我國《神話》也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柬埔寨的《高棉王與龍公主》,老撾的《九龍的傳說》,越南的《貉龍君的故事》,緬甸的《三個龍蛋》,把民族祖先看成“龍種”,與我國人民對龍的推崇、認為是龍的傳人也有偶合之處。如緬甸的《三個龍蛋》故事中講到“早在帝釋時代,太陽神的后裔與龍公主邂逅相愛,龍公主生下3個龍蛋。一個龍蛋漂至中國,變成一位美貌的少女,后來成為中國的皇后。一個龍蛋沿江漂到緬甸境內抹谷,變成了紅寶石(抹谷是緬甸著名紅寶石產地)。另一個龍蛋沿伊洛瓦底江漂到緬甸境內良宇,變成一個英俊的男孩子,長大后智慧超群,力大無比,是一位力挽千斤的神箭手。后來成為駙馬,并繼承了王位。這位國王就是蒲甘國的始祖、歷史上有名的驃苴低國王。緬甸人據此稱中國人民為“胞波”,即同胞兄妹之意①。
2.解釋自然現象的傳說
緬甸的《月中老人》、越南的《月亮》與我國吳剛伐桂故事或玉兔搗藥傳說也同出一轍。關于月食,緬甸的《月蝕》、泰國的《拉霍》又與我國民間天狗吞月的傳說幾乎雷同,只是情節不同而已(梁立基,2010年)。越南是東南亞各國中受漢文化影響最深遠的國家。越南的神話傳說就是中越文化交融,文學變異的產物。雖然這些古代的文學瑰寶散見于一些文史典籍之中,但是足以能夠窺視到越南神話傳說與中國文學的聯系。國內對越南兒童文學的早期研究主要保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人黃恭謹、曾兗所作的《交州記》、越南人李濟川所著的《粵甸幽靈集》(13世紀)、陳世法的《嶺南摭怪》(13世紀末)、阮嶼的《傳奇漫錄》(16世紀)和段氏點的《傳奇新譜》(18世紀)等古籍和作品集中。《嶺南摭怪》是古代越南流傳的一本傳說故事集,包含了一些越南古代習俗及民間傳說故事,有相當大部份的內容與中國傳奇故事接近,如《越井傳》與唐代、宋代時的《才鬼記》及元代吳來的《南海古跡記》;《鴻龐氏傳》里的涇陽王娶洞庭君之女的情節與《柳毅傳書》;《李翁仲傳》與秦代阮翁仲威震匈奴的故事等。
東南亞當代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漢文化元素
海外華文文學是一個廣闊多姿而又充滿疑難的領域,今后,如何加強這一領域的跨文化研究,揭示華族文化在世界各地傳播、延續的廣度、深度以及與人類其他文化(西方的和非西方的)融會相生的生命力,不僅是當今多元文化崛起后的文化理想訴求,也是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通向世界文學領域的路徑。
1.愛薇作品
愛薇原名蘇鳳喜,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縣。1998年和1999年兩次被馬來西亞讀者提名為該國“十大最受歡迎作家”之一,也是“國際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唯一的馬來西亞會員,對兒童文學的熱心聞名于亞洲兒童文學界。在馬華文壇上被喻為“多面手的作家”,在將近半個世紀的筆耕中,出版的小說、散文、兒童文學、報告文學等作品近50本之多。如著名兒童報告文學《小羊的黎明》(1979年8月),兒童小說《小野馬》(1981年5月),《小小園藝家》(1997年),《爺爺的故鄉》(2001年1月)。《爺爺的故鄉》是一本馬華文學本土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代表作。作者通過祖孫三代一起出發旅游,以筆記式和對話式的描述呈現馬華文化與中華文化。故事情節主要為:主人公———爺爺(阿公)率領兒子、媳婦、孫子、孫女三代遠赴中國福建省的廈門市及泉州市———阿公的故鄉旅游、探親、祭祖。故事圍繞10天里的所見所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解和描述有關廈門的歷史、地理環境、教育、音樂和美食等,還有泉州市的歷史、名勝古跡、及享有“海上絲綢之路”的美譽等等。該作品以思念故鄉的情懷弘揚孝親敬老的精神,也強調了華文教育與海外華裔同胞的血肉關系,表達了對兩岸統一的期盼,如歌謠“…廈門望金門,金門望廈門;何日齊開門,骨肉引進門?”作品中處處靈活融合了作者家鄉方言(福建話)、馬來本土化語言和中國耳熟能詳的詞語,如淺白的語言:本地人使用的“巴殺”“、賣豬仔”、“山芭”“、過番”、“好臉”等和中國著名詩人賀知章的短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鄭成全,2008年)。
2.年紅作品
年紅,1939年出生于馬來西亞柔佛麻坡。1971年獲馬來西亞首屆“首相敦拉薩文學獎”。1978年、1982年及1996年先后獲得馬華文化協會及福聯會頒發的“兒童文學優秀獎;2002年被譽為“世華兒童文學建設的創業者”之一。已出版小說集、散文集、評論集、翻譯小說集、寓言集、童話集、笑話集、廣播劇本及兒童文學劇作品70余部。年紅筆下的兒童世界洋溢著濃郁的童真童趣童情,又充滿著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如《紅紅燈籠掛門前》、《龍舟往前沖》。又如《生肖歌》,運用民謠“連鎖調”的創作手法,將12種動物形象巧妙地融匯在一起:“鼠偷油,看見牛/牛耕田,看見虎/虎眼凸,看見兔/兔出籠,看見龍/龍吐舌,看見蛇/蛇吞蛙,看見馬/馬首仰,看見羊/羊毛厚,看見猴/猴著急,看見雞/雞亂走,看見狗/狗追鹿,看見豬/豬睡了,夢見鼠/十二生肖牢記住!”全篇朗朗上口,生動形象,詼諧幽默,是一首十分成功的十二生肖兒歌,更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動教材(王泉根,2007年)。
中國文學家茅盾曾經指出,兒童文學“應當助長兒童本性上的美質,構成他將來做一個怎樣的人的觀念,因為具有詩意的夢想能賦予我們所有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它賦予一個非我,這非我是我的財富。”[4]這里的非我可以看成是自我無限發展而產生的第二個我,美德便是在追逐第二個我中產生的。《楊柳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并不是單一的,最初的形象塑造出了一個我,但它會隨著人物在現實世界中的活動而產生變化,從而形成第二個我,道德人格便在這種變化之中自主構建。拿鼴鼠來說,他原本是一個個人主義者,船和野樹林對于他來說都是陌生的,但他不問河鼠劃船技巧,就去嘗試在河面上劃船的悠閑滋味,結果掉進水里;他也不顧河鼠的反對,獨自一人來到野樹林中探險,結果在林中迷路。與之相反,河鼠天性就善解人意,當鼴鼠劃船掉進水里既欣喜又對世界的黑暗感到絕望的時候,河鼠拼命抓住他的后頸,河鼠的笑讓鼴鼠感到了世間的溫暖,這像暖流一樣流進人的心窩。后來在河鼠的幫助下,鼴鼠學會了游泳和劃船,過上了無拘無束的生活。河鼠除了助人為樂以外,對人還有一種寬容之心,當人痛恨蛤蟆的所作所為時,河鼠卻說,“他的確是最好的朋友,單純、隨和,充滿愛心,蛤蟆兄畢竟有很多優點,真的。”[1]22河鼠對朋友的寬容和諒解,讓鼴鼠也為之感動。河鼠對朋友還有一份責任心,當河鼠、鼴鼠和蛤蟆三人乘著馬車出去旅行時,河鼠想起了自己的家,鼴鼠想趁機和河鼠溜走,河鼠卻拋棄了自己回家的念頭,說要陪著蛤蟆,直到旅行結束,因為蛤蟆一個人在路上,作為朋友總是不放心。鼴鼠也被河鼠“以善為美”的言行舉止所感染,當河鼠對蛤蟆的莽撞氣餒時,鼴鼠卻焦急起來,堅持不能把蛤蟆一個人留在馬路上,非常記掛它朋友的安全。盡管鼴鼠非常想回家,但他對朋友的忠誠卻絲毫沒有動搖,而是直奔河鼠的方向,最終河鼠和鼴鼠彼此都竭力幫助朋友尋家,唱著圣誕的頌歌,給世間每個人帶來快樂和幸福。蛤蟆是一個喜歡享樂的個人主義者,并且天性魯莽,在生機勃勃的世界中歷險常常會忘乎所以。他的目的就是要尋找世間新的事物,帆船玩膩了,又迷上撐篙的船,后來又喜歡上了當房子住的船。撐著船在河上游,結果闖了禍,不僅給自己帶來了傷害,而且還給朋友們帶來了不少麻煩。《楊柳風》中獾最初也被塑造成了一個不愛社交,不管閑事的個人主義者,但為了讓蛤蟆改邪歸正,對于這樣一個單調而又漫長的過程,他卻堅持到底。為了讓動物界和諧生存,獾總是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他認為世界就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有好的,有壞的,總是以“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原則去處理動物界的沖突。所以,在獾的帶領和鼴鼠及河鼠的幫助下,蛤蟆終于奪回了自己的家產,也明白了自己的行動給朋友帶來了傷害,承認自己的一意孤行,向朋友道歉。蛤蟆那段真實卻不完美的經歷不僅讓自己和其它孩子為之激動,更讓所有的人領悟到了人間的友善,正如蛤蟆所做的那樣,將美好的早晨獻給責任和友誼。
敘事策略與兒童道德成長
一、少兒古箏教學必須采取適合少兒心理特點的教育模式
少年兒童處于生理、心理發育尚不完善的時期,他們學習古箏,有的是感到古箏好聽,但更多的是家長為孩子選擇的一門能夠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技能,所以孩子剛開始接受古箏教學時,通常是被動、盲目的,再加上少年兒童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天性,很難比較配合地進入教學程序。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古箏教學,不能完全采取成人正常的教學程序,而必須采取適當的導入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在少兒古箏教學中,若利用少年兒童喜歡的游戲將孩子們吸引到古箏教學中,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曾經在古箏教學中組織了“聽音辨高低”的游戲,給予答對的同學一定的獎勵;并在一個指法的教學中,獎勵彈得準確的同學一朵小紅花,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孩子們的各種游戲中,完成了對他們的啟蒙教學。在完成古箏啟蒙教學后,我又采用了正常教學模式、賞識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少兒畢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及時掌握領會一些琴理、樂理,會覺得演奏技法練習非常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少兒練習的自覺性,在教學中我運用了賞識教育的模式。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是賞識導致成功,通過學會賞識,更好地學會鑒別,學會批判,學會改變,學會創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均給予充分的肯定,培養他們的賞識意識,學會欣賞他人的進步與成功。利用賞識教育方法,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我感到,通過實施賞識教育,許多學習古箏的少兒在幼兒園或小學里進行日常學習和游戲中,自信心也得到極大提高,學習成績、團結意識和同學關系都得到增強。
二、少兒古箏教學必須注重激活兒童的音樂創造潛能
創造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是天真純粹的,他們有著音樂創造潛能。實現音樂素質教育需要通過音樂自身的特點,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潛能,讓孩子們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音樂的奇妙。(1)淡化識譜教學。兒童的創造往往更多地受自發的、無意識心理尤其是情感的驅動。而過早、過多、過難的識譜,讓兒童接觸這種枯燥乏味的理性書面符號,不僅使他們喪失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或導致了對音樂功能的無知,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限制乃至扼殺了兒童音樂創造天性的自然發揮與伸展。因此,很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淡化識譜,強化感受與體驗,培養兒童真正“能感受音樂的耳朵”(馬克思語),這樣,才能為促進兒童音樂創造力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2)誘發自由想象。想象是創造的最重要的手段。古箏是感知、審美以及傳情的藝術,為了達到理想、完美的境界,應當做到感性、理性的同步。在少兒古箏教學過程中,我按照“基本樂理彈奏技巧———曲目表達內容———音樂實踐”的順序進行講解。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曲目,在教學生準確彈奏的基礎上,還應當在演奏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藝術與情感,做到以神帶心,以心帶情,以情帶聲,以聲帶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技巧,還應當充滿情感,做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實現感性、理性的同步演奏。在兒童古箏教學過程中,應當設置兒童喜歡的情境,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對歌曲、樂曲展開豐富的想象。(3)鼓勵即興發揮。創造往往是來自于一瞬間的靈感。與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一樣,藝術的創造也離不開靈感與直覺。在少兒古箏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用心感知音樂的美好,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識與能力,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將自己投入到音樂中,體驗音樂的美妙,感知音樂的活力,進而激發自己的創造性,產生即興發揮的沖動。如像鳥兒一樣揮動手臂“展翅飛翔”,像風車一樣轉動手臂“滾滾向前”,像木偶一樣搖擺著身體動來動去……甚至還會用動作或打擊樂器創作出動聽的旋律來。課堂于是就成為這些“小作曲家”自由創造的天堂!(4)促進盡情表達。沒有情感,就沒有創造。而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表現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最能體現人類創造精神的一門藝術。所以,應當高度重視孩子音樂創造力的培養,為此就要對樂曲、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挖掘,以情激情、以情動情,讓孩子們通過表演創造出更加美妙的音樂。
二、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少兒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原型理論的應用原型理論對詞匯教學最基本的作用是單詞間字母組合的聯系。單詞不能僅僅靠發音、拼寫和意義存儲在學習者的大腦中,不同的單詞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網絡聯系。根據原型理論,同一范疇的不同成員之間具有不同的地位,它們由中心詞也就是原型,向外不斷延伸到邊緣詞匯。例如,兒童可以很容易地學習并記憶“o”這個字母,那么我們就把它作為有相似拼寫詞匯的中心。與其相似的詞匯有on,no,go,one,now,some等。如果我們把“o”作為這個家族里面的核心,那么其他成員與其相比就有不同的相似度。當兒童熟練掌握“o”這個字母時,那么越與其相似的詞就越容易被接受和記憶。比如go會比some更容易記憶,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優先學習更加靠近原型的詞匯。在原型效應的影響下,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基本范疇的基礎上開始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少兒,在記憶詞匯時總是偏簡避繁。因此教師可以優先選擇詞形簡單的詞匯讓學生記憶。例如,ear一詞僅有3個字母,如果把ear作為原型,那么向外延伸由4個字母組成的單詞有bear,pear,tear,hear,dear,fear,near,year等;由5個字母組成的單詞有clear,earth,early,spear等。由于詞形越簡單,少兒越容易從心理上接受。因此,如果教師先讓學生學習ear這個原型詞匯,再學習其他延伸詞匯,那么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二)象似性理論的應用對英語詞匯來說,詞義與事物或現象的名稱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但大量詞語的意義和形式、語義和語音之間存在種種不同程度的關聯,這種現象稱為“詞的理據”。Householder指出:英語中只有9%的詞匯是完全任意的,絕大多數詞匯是有理據的。所以,詞的理據對詞匯習得有重要影響。如breakfast,un-derstand都是源自古英語的復合詞,它們具有詞源特征;fast有齋戒、禁食之意,breakfast是breakone’sfast,即開戒,后引申為吃早飯;understand原意為standamong,據說,在人群前接受提問的人,如果問題答對,他就可以站到人群中去,故引申為理解;gossip在古英語里是godsib(上帝的孩子),它在現代英語中的同源詞有sibling,所以gossip原指那些無所事事、整天閑聊的教父教母們,現在gossip可以引申為八卦或愛說長道短的人。詞匯的語音理據表現在詞的語音形式與詞義的聯系上,Waugh將這種音位與意義之間的關系稱為詞匯中的擬象象似性。如sl-的聲響效果讓人聯想到嘶溜、滑溜的意味,于是在這樣的詞語中就有slip,slide,slush,sled,slick,slippy,slippery,slope等。以sn-開始的詞與鼻息有關:sneeze,sniff,snore等。英語中的短元音經常表示急促或短暫的動作,如rush,quick,swift,jump,cut,dig,run等。而長元音或雙元音表示緩慢的動作,如slow,walk,lazy,wait,stay,clam,draw,idle等。象似性理論使詞匯系統的規律性更加明顯化,對英語詞匯習得有很大的啟示作用。以這個理論為依據,將語言形式與所表意義之間的內在聯系加以語義分析和認知解釋,形成有組織的系統,便可大大加深對語言的理解,使少兒在記憶英語詞匯時不覺枯燥,提高英語詞匯的習得效果和效率。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還有更高層次的社會需要。比如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等。這些社會性需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陸續產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的內容與層次就會更加發展,成為心理活動的一部分。而賞識教育正是根據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
通過賞識,可以維護孩子自尊,建立孩子的自信。其實每個孩子在學畫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逆反心理,明智的老師鼓勵孩子,從不挖苦孩子。當學生畫了一張很糟糕的畫,不忘拍拍孩子的肩膀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若再認真些就一定畫得好!”這既給孩子留了面子,又讓其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WwW.133229.CoM在這樣寬容的老師面前,孩子一般不會出現心理問題。針對膽小的孩子,要鼓勵他大膽畫、不要怕畫壞,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孩子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久之,將具有獨立創作的能力。
賞識教育可以挖掘孩子繪畫的潛力。奧蘇伯爾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類為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現在的少兒美術教育往往更注重后者,專業技術的訓練成為教育的重要目的。孩子的潛能受到限制,把技術混同于藝術,使教學成為毫無興趣可言的機械運動。我認為,對少兒最好不要進行“嚴格的專業訓練”,而適合進行放松的、自由的、鼓勵發現的趣味練習,這也是培養孩子繪畫興趣的關鍵所在。如果對兒童進行一絲不茍、循規蹈矩的繪畫練習,就會用“像不像”的標準來要求他,兒童就會為“不像”而苦惱,最終會因為“不像”而對繪畫失去興趣。賞識教育有利于學生興趣的鞏固,可以在少兒繪畫中適當地進行以線為主的靜物寫生訓練。既不失兒童繪畫的趣味性,又為以后的專業訓練打下基礎,作一些有必要的銜接。在素描的初級階段意在建立素描觀念,不要進行長期正規的寫生訓練,應以短期小幅的畫為主,畫好的可能性更大,給孩子一種“馬到成功”的感覺。但不能時時、事事都讓孩子“馬到成功”,因為興趣的鞏固需建立在繪畫技能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只有提高孩子對繪畫內在規律的理解與掌握,才能使他們對繪畫興趣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時期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要多為孩子提供展覽、比賽、交流、發表的機會。這種“賞識方式”能讓孩子受到獎勵和好評,孩子的自信心得以滿足,做到了初步的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孩子自主創作的欲望強烈,繪畫興趣得以持續。
二
有人把“賞識教育”推至“無批評教育”,顯然不合理。賞識教育應以表揚、肯定為主,批評為輔。在少兒美術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淺見。
用寬容、和善的心面對孩子,不要吝惜贊賞。賞識要有一定的藝術性,適時運用肢體語言。當孩子畫畫取得成績或遇到困難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送去一個贊賞的目光、對孩子報以會心的微笑,這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慰和鼓勵;也可采用將畫全班傳閱或是貼在墻上等宣傳形式,讓孩子感到成人對他的尊重、信任,使之充滿信心。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鼓勵孩子,但要具備耐心、方法得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時,批評是必要的,切記情急之中不加鼓勵、反倒譏諷,用敏感的語匯如:“這么笨,別再畫了”“你真沒記性”等,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對自我的評價。
適當把握賞識度。主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但不等于孩子畫得多糟糕也不去批評,盲目賞識。若賞識不夠,對孩子不屑一顧或訓斥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現懦弱或有攻擊行為,以至于破罐破摔;反之,頻繁的表揚和獎勵也會使學生的興趣發生偏離,使學生對繪畫本身的興趣異化為對老師表揚的虛榮追求和既得的物質利益,從而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教師應正確客觀地認識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狀態。面對內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聰明、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幫助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以滿意的情緒對待學生作品,因人而異、避免用統一標準評判學生。調皮好動、坐不住的孩子偶爾也會畫得不錯,在常人看來這也許微不足道,但作為老師或家長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表揚、鼓勵。以后只要他稍有進步都及時肯定,而不是當孩子興沖沖地說:“老師表揚我的畫了”,家長卻說“你得意什么,寓畫好的標準還差遠了”。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對繪畫失去興趣或缺乏信心。而貌似不經意地說句:“你進步了”“老師希望你畫出更好的畫”,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良好的效應,對孩子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實踐證明,在少兒美術教學活動中適時運用賞識激發孩子,不但能開拓繪畫題材的空間,有效激發少兒進行美術創作,還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關注兒童心理狀況,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因此,該課題的研究價值不僅僅在于美術的本身。讓我們慎重地對待每個孩子,為培養創造型人才,走好這關鍵的一步,使孩子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作者:黃競 單位: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運動的教練員是整個運動訓練的直接組織者,擔負著訓練運動員的重要職責,尤其在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能,實現運動訓練的目標,促進運動員各項技能全面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除此之外,運動教練員也是整個訓練過程的監督者,一個優秀的教練員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訓練的效果,只有具備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教練員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極具潛力的田徑運動員。隨著我國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對于教練員的綜合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為高素質的田徑教練員,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工作能力以及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該有良好的團隊意識、文化修養和敬業精神。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全面落實田徑教練員的崗位培訓是提升其專業素質的主要舉措之一,也是鞏固田徑教練員隊伍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國內外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成功經歷,其更能證明對教練員進行必要培訓的重要性。
注重田徑的專項競技能力因素的訓練專項競技能力因素的訓練主要包含身體素質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心理智能訓練等幾個方面,少兒田徑運動員主要是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1)身體素質訓練。身體素質是運動員在進行運動中表現出來的進行某種運動的能力,在運動訓練中應根據少年兒童的發展特點,采用科學的方法,有利于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和運動技術的提高。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發育的旺盛時期,身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都發育的比較快,不同階段由于發育階段不同,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也不同。所以在整個的訓練中就需要針對其身心發展的規律,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制定訓練計劃和實施訓練,這樣才能使各器官系統機能獲得明顯的發展和提高,適合田徑運動的需要。就力量素質而言,少兒的肌肉中水分成分較成年人高,肌纖維較細,不可盲目進行絕對力量,不宜過早進行專門性的力量訓練,而靈敏和柔軟性及協調性活動可優先發展。速度素質的發展是較力量素質為早的,主要是因為少兒神經系統生長發育較早,因此,盡管少兒的下肢爆發力尚差,但速度素質仍然應該較早進行發展。少兒的耐力素質中無氧耐力發展較遲,有氧耐力雖然發展也較遲,但是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少年對有氧耐力訓練已經有一定的承受力,因此,國內外一致認為,健康兒童完全可以早期恰當的參加有氧耐力的訓練,只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經過訓練就會出現肌肉、心臟、血管、血液、呼吸以及免疫系統的適應現象。(2)心理訓練。在競技運動訓練與競賽中,運動員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以及智能,都會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參與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在實戰比賽中,時常在運動水平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具備頑強的意志以及心理的穩定,就成為運動員取勝的關鍵所在。因此,心理能力訓練在現代訓練中顯得尤為重要,是運動員超長發揮運動水平的基本保障。心理訓練主要目的是以培養運動員的心理能力,提升其專業運動心理素質,為比賽做好心理準備。在運動訓練的全過程將心理訓練手段貫穿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當前采用較為有效的幾種心理訓練的基本手段有:1、模擬訓練法:是在與比賽條件相似的情況下進行的心理訓練法;2、生物反饋法:是借助現代化儀器把生理信息傳遞給運動員,使其經過反復練習,學會調節自己的生理機能;3、呼吸調節法:是利用放慢呼吸頻率,加大呼吸量來調節有關的生理機能,從而影響心理狀態,達到身心穩定的目的;4、肌肉漸進放松訓練法:是以一定的套語進行自我暗示,漸進主動放松,達到全身肌肉的放松。(3)技術訓練。田徑運動中許多項目對于技術動作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少兒田徑運動訓練中,打好技術基礎對于運動員今后的專項水平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技術的訓練中要求注重技術的經濟性和實效性,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和建立鞏固動力定型。運動技能的形成經歷了泛化階段、分化階段和鞏固階段等聯系的過程,各階段尤其特殊的生理過程,也應相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分解、完整訓練法,重復訓練法等。可通過技術動作的分解訓練和不同的技術輔助練習來提高技術水平;同時讓少兒運動員多學習各種練習技能,利用技能良性轉移的特性規律幫助技術水平的提高;并注意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共同提升來達到技術水平的穩固提高。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方式少兒時期的田徑訓練是一個基礎訓練階段的時期,是為以后進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礎。
在訓練內容中注意訓練方法多樣化,注意新穎、創新、趣味性,運用多元化的訓練方式,以此來全面提升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激發人體生理機能的潛力,為提升未來運動成績創造必然條件。這樣既符合少兒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也為該年齡段訓練特征打好的訓練基礎。在少兒田徑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必須要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育發展規律,訓練不能急功近利。在訓練過程中,根據少年的生理特點和年齡做好素質訓練,注重青少年運動員的飲食和恢復,同時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以及數據庫,運用科學技術指導少年田徑訓練,以此來獲得理想的訓練效果以及在激烈的競賽中取得比賽的勝利。
在藝術教育日常教學活動以及考級、舞臺演出等實踐中,少兒在樂曲的內心表達和舞臺表演等方面有所欠缺的情況較為普遍。當前,單一的琵琶教學方式造成少兒內在藝術素養與舞臺表演脫節的現象,不利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少兒心智尚未發育成熟、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對其進行內涵啟迪,少兒琵琶表演只能達到率真質樸,而不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表達樂曲的情感。這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在少兒琵琶教學中做出一些相應的探索,根據少兒身心特點,將藝術素養內容融合其中,重新設計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程,以提高少兒琵琶學習者的綜合藝術素養,解決琵琶教學形成單一及與舞臺實踐脫節的問題。
一、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概況
(一)意義和價值
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設置的意義在于,使少兒從接觸琵琶教育開始,就能夠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從豐富的藝術體驗中拓寬眼界及認知;通過課程學習提升藝術素養及琵琶技藝;從藝術實踐中培養自信心及美感意識。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五個“得以”,即:1.由于素質教育的介入,少兒的德育、美育觀被正確引導,思想得以形成。2.由于音樂感知的培養,少兒的音樂感覺和音樂知覺被訓練開發,樂感得以提高。3.由于思維認知的拓展,少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被探索開發,思維得以靈活。4.由于表演元素的引導,少兒表演天賦被激發挖掘,天性得以解放;5.由于豐富多樣的藝術體驗,少兒內心情感表達及心智被啟迪,表現得以自信。
(二)內涵和特點
《道德經》曰:“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少兒時期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中貫徹“德育為先、以美養德、藝術育人”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增添教學趣味,構建以遵循少兒身心發展規律及符合少兒認知特點的課堂教學,以達到“品德技藝兼修”的教學效果。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少兒藝術課程,它建立在少兒琵琶教學基礎上,以琵琶樂曲教學為載體,授課側重于將傳統文化、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其中,并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形式豐富拓展少兒琵琶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少兒綜合藝術素養,提升琵琶演奏表現力。課程的綜合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課堂的生動性、課程的實用性、課程的引導性是該課程的特點。該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的結合,營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對少兒的綜合素質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少兒琵琶教學達到由內而外、融合統一的教學效果。
(三)設置條件
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的設置對教師、學生及教學環境都有相關的專業要求,具備成熟的教學條件才可以進行少兒藝術素養課教學。首先,少兒琵琶教師既是素質教育的傳播者,又是民族樂器的傳承者,不能僅僅將自己定位為琵琶演奏技巧的傳授者,這將無法達到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和業務技能提升,不僅要具備扎實系統的藝術理論素養及精湛的琵琶技藝,還要具有很強的綜合藝術能力、雅正的審美觀及敏銳的藝術洞察力。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業內相關藝術門類的教師進行指導;或者參加各類活動,讓少兒感受到民族樂器琵琶的藝術韻味;發揮少兒琵琶教師的教學魅力,充分挖掘少兒琵琶課程的潛在價值,不斷完善少兒琵琶教學方法,提升少兒琵琶教學的綜合性和引導性,凸顯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在少兒琵琶教學階段的重要性。其次,為了進一步提高少兒琵琶教學質量,展示少兒琵琶教學成果,展現少兒琵琶藝術風采,可采取學校推薦、選拔考核的方式,從全市及各縣區學校少年兒童中,廣泛吸納優秀少兒琵琶學習者,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為少兒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最后,完善的教學設施會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環境,不僅要具有寬敞明亮的排練教室,還要具有基礎配套的教學設施。例如,設置落地大鏡子、多媒體、音響等設備設施,通過豐富教學硬件設施設備,為少兒提供一個自我糾偏、自我認知、自我感受的教學環境。
二、藝術素養課在少兒琵琶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太湖美》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民族小調,適合集體彈奏。筆者以民歌改編版的《太湖美》為例,談談在少兒琵琶教學中藝術素養課的實踐運用。第一環節:“奏”。根據少兒彈奏水平,選定適合演奏的曲目及演奏形式。首先,使用音響播放《太湖美》,讓少兒獲得最初的音樂感知;其次,熟悉音樂旋律后,師生共同視唱樂譜,如樂譜音符中有推拉音的地方,需要先借助視唱找準音高再彈奏;再次,教師示范彈奏樂譜中的特殊技法,分句彈奏練習后,統一校對指法;最后,樂曲熟練彈奏后跟隨音樂伴奏彈奏。第二環節:“思”。根據限定的樂曲設計教學提綱和教學內容。首先,解讀《太湖美》中自然風光景色的音樂描述,通過音樂的色彩和情緒對樂曲有所認識,使少兒能夠整體把握樂曲的地方風格。其次,通過此曲對少兒進行素質教育,提出問題引導少兒思考,如:太湖的民間特色文化有哪些?太湖的經典詩句有哪些?通過一些環環相扣的提問,讓少兒主動參與其中,使其審美意識得到啟發。在課程中,教師要始終將德育教育融入審美教育,明確音樂教育與思想教育協同進行這一導向,既要教授琵琶演奏技術,更要注重素養的培養,以藝術為紐帶,以教學為載體,寓德于美。對少兒進行美的熏陶不僅可以升華他們的品德,還可以提高人文素養,讓少兒在感受美、創造美的同時煉之以志,導之以行,實現德育的內化。再次,教學中靈活創建情境,挖掘知識點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融入適當的生活素材,或者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以此激發少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最后,傾聽少兒講述想象創設的情境,把想象置于情境之中,情境置于想象之中。通過琵琶彈奏與想象的完美結合,引起少兒心靈的共鳴。第三環節:“演”。根據《太湖美》的音樂風格及音樂律動設計相適應的表演訓練。首先,以樂句或樂段為單元,跟隨音樂節奏進行氣息、身韻的單元訓練,要求少兒身體自然跟隨音樂律動由內而外地擺動,根據不同的節奏類型表現出音樂的抑揚頓挫,以增強欣賞者以及彈奏者的感官愉悅性。其次,此曲的音樂情緒為柔美的、抒情的,音樂的情緒決定了表演時的表情狀態。對少兒的面部表情做專項單元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少兒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肢體協調能力,并對自身的動作方位、運動軌跡等進行精準的控制。
一、培養兒童學習興趣對于兒童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是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索真理和知識的動力之源。一個人面對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能夠拓展思維,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同時也能產生快樂的情緒并克服一切困難。
1 有助于挖掘兒童學習舞蹈的潛能
舞蹈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培養兒童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教學相長,能夠最大程度地開發兒童學習舞蹈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為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有助于調動兒童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兒童容易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在教學的過程中,當一個學生對所練習的動作產生興趣時,就會表現得比較積極,而且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比較快。鑒于兒童的學習時間有限,通過興趣的培養也可以有效地節約學習舞蹈的時間,提高效率。
3 有助于培養兒童的自控意識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自控意識的培養對兒童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還能引導兒童提高自控意識。當兒童的學習興趣高時,注意力也會十分集中。興趣可以給兒童的學習過程提供無窮的力量,當兒童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由于興致勃勃,兒童也會盡力地努力去克服,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學習有利于兒童自制力和自控力的培養。
二、淺談兒童舞蹈教學中興趣培養的途徑
1 采取生動多樣的教學方式
兒童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如果舞蹈的教學方式長期都保持不變。兒童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樣會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兒童的注意力本來就不及成年人,他們好動愛玩,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豐富教學的形式,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根據舞蹈的基本動作自編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邊玩邊學,這樣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有利于降低疲勞度,提高教學質量。(2)在教學中配以音樂。在進行形體基礎訓練時可以配以輕快的音樂,讓孩子們在活潑的氛圍中又唱又跳,使身體和大腦都興奮起來。(3)讓孩子們輪流做小老師。教師可以讓一部分學得不錯的孩子做小老師,學生之間的氣氛比較活躍,小老師可以帶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過程其樂融融。
2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并講述故事
兒童的學習熱度是階段性的,教師要合理地安排休息時間。休息的時間可以較短,但次數要盡可能多。教師可以在休息期間給學生講有趣的故事,例如,對《白天鵝》這出舞臺故事的人物角色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多講述一些勵志故事,激勵學生好好學習舞蹈。同時,還可以讓兒童們自己編一個故事并描述給大家聽,引起大家的共鳴。
分類號 G258.7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11.01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est point of the children’s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hildren’s book,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the service objects.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ldren’s library to enhance the func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motion of excellent children’s books, the arrangement of children’s library,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culture, the cultivation of librarians’ personal qua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bjects, and the change of service model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library.
Keywords Children’s library. Children’s book. Children’s librarian.
日本著名的教育專家木村久一在其著作《早期教育和天才》中提出:“在孩子的樂趣中,最重要的是讀書。”少兒圖書在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兒童時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一生受益匪淺,不僅能奠定知識基礎,對個人的各方面培養也具有促進作用。少兒圖書館是兒童接觸圖書的最佳場所,也是父母為孩子選擇優秀少兒圖書最便捷的途徑。
近年來,我國少兒圖書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少兒圖書館的建設也在逐步加大投入。少兒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和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得少年兒童對少兒圖書館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少兒圖書館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
1 少兒圖書館館藏興趣點挖掘
少兒圖書是否豐富是圖書館吸引少年兒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少兒圖書存在圖書質量不高、原創性圖書匱乏、品牌較少、市場格局混亂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幾點來開展工作。
1.1 優秀少兒文學作家的挖掘和培養
臺灣兒童文學家桂文亞長年致力于兒童文學推廣,她表示,作家擔負著傳承文化的使命,兒童文學作家的責任尤為重大。沒有優秀的少兒文學作家,就不可能產生優秀的少兒文學作品。隨著我國少兒文學作品的需求量增加,面對少兒文學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在眾多少兒文學作品中挖掘優秀作品,為少年兒童提供一個優秀文學作品的平臺,吸引少年兒童前來閱讀,并引導社會上少兒文學作品的健康發展是少兒圖書館的責任和義務。相關機構和部門應對優秀的少兒文學作家進行重點培養,給予更多的榮譽和發展空間,讓其創作出更多、更適合我國少年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
1.2 少兒圖書的社會和市場規范
近年來,我國少兒圖書市場表現活躍,有關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也隨之增加,因此,必須規范少兒圖書市場,讓優秀的圖書得到保護,才能促進更加優秀的少兒作品的涌現,從而豐富少年兒童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其健康成長。但是,當前,我國少兒類圖書很多是內容相似,而且盜版現象時有發生,如果對此類現象不加以規范,會導致市場因逐利而影響圖書創新。因此,我國應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圖書監管機制,提倡圖書創新,規范少兒圖書的出版,給少兒圖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促進少兒圖書的健康發展。
另外,有的少兒出版物過度豪華包裝、價格虛高,有的采取高定價、低折扣等不正當手段進行惡性競爭,損害少年兒童閱讀權益。有關部門要督促出版單位嚴格遵守《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提倡節儉,反對浪費。
1.3 優秀少兒圖書的推廣
少兒圖書館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喜好進行圖書采購,多選購一些少兒喜愛閱讀的書籍,如繪本、寓言故事、百科全書、少兒故事書等。少兒圖書館應起到推廣優秀少兒圖書的職能,在圖書館的醒目位置將優秀少兒圖書進行聲像宣傳,同時也可以配備一些圖書推廣工作人員,讓少年兒童能夠更加直接地了解圖書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優秀書籍進行閱讀。
2 少兒圖書館建設中的興趣點
2.1 少兒圖書館的合理規劃
少兒圖書館的規劃、實施要請有少兒教育及圖書館管理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進行論證。規劃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認知水平、對圖書的喜好進行區域性劃分,還要進一步考慮少年兒童的其他因素,諸如身高、飲食、游戲等,在少兒圖書館中建一些娛樂設施、游戲場地等,讓少年兒童在閱讀之余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游戲進行娛樂,從而增加圖書館對他們的吸引,讓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
2.2 少兒圖書館的環境布置
國外著名學者皮亞杰認為:“兒童閱讀興趣的發展過程是主客體交互作用的過程,兒童與客體環境的交互作用越積極、越主動,發展就越快。因此,環境與兒童始終共在。兒童既可以依賴于環境,也可以作用于環境,兒童與環境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其成長的質量。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對激發兒童閱讀興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內一些少兒圖書館或少兒閱覽室似縮微書館,無法引起青少年的讀書欲望。
少兒圖書館的環境不僅要布置得溫馨,色彩符合少年兒童的視覺興趣,還要適當地根據比較流行的圖書內容布置一些情景,方便少年兒童在閱讀后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角色表演,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利用現代技術組建符合時宜的虛擬環境,如利用3D成像技術將少年兒童喜愛的動物、故事人物、心目英雄等立體地呈現在少年兒童面前,讓他們對這些有感官認識,提高他們對這些事物進一步了解的意愿,激發其進一步閱讀相關書籍的興趣。
選擇可組裝的玩具性建材,讓材料可以反復使用,比如使用一些積木、氣墊等,使得少年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也能使用這些玩具性的建材創造出自己喜歡的閱讀環境,讓他們在娛樂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創意手工”“創意素描”等系列活動,讓小朋友參與到圖書館的環境布置中,提高了兒童對圖書館的興趣,也培養了兒童的創作能力,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2.3 少兒圖書館的文化建設
少兒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包含開展閱讀、主題宣傳,創建數字化圖書館等工作。少兒圖書館可以根據需要,組織一些閱讀比賽、親子活動等,并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少年兒童設計活動的內容,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意識和影響力。另外,根據社會熱點、國內外大事進行專題活動策劃,可讓少年兒童有途徑進行事實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的社會責任感。
少兒圖書館要與中小學加強聯系,定期舉行圖書推薦會及少兒圖書推廣活動,增加少年兒童與圖書館接觸機會,并可以根據需要,和中小學圖書館進行合作,推廣圖書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優秀少兒圖書。如美國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未成年人服務就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如今,公共圖書館和中小學圖書館作為美國未成年人服務的兩大支柱,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兩者也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為未成年人的成長創造環境、提供服務。
少兒圖書館應注重數字化建設,運用現代技術將少兒圖書以多維的重現方式展現給少年兒童,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接受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3 少兒圖書館服務的興趣點挖掘
3.1 提高少兒圖書館館員素質
少兒圖書館服務對象主要是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的少年兒童群體。信息需求范圍廣,需要咨詢的內容可能涵蓋各個學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想象力,這對部分圖書館員來說是一個挑戰。對于少年兒童,少兒圖書館的館員服務質量直接影響他們對圖書館和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提高館員素質可以提升圖書館的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同時也是挖掘增加少兒對圖書館潛在興趣點的方式。
3.2 少兒圖書館服務對象挖掘
面對日益開放的環境,圖書館要考慮如何針對外籍小讀者的服務。例如,南京市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暑假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兒讀書輔導活動,吸引了許多孩子包括外籍兒童來館借閱書刊和參與活動。外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護下來到圖書館,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這么多的中文書籍,小朋友有些茫然。工作人員熱情接待,耐心輔導,針對孩子的年齡特征和閱讀興趣,挑選一些圖文并茂的雙語書刊,通過講故事、說百科、提問題等形式,孩子們很快消除了陌生害怕心理,自由自在地找書看書,快快樂樂地和老師互動,并表示要利用暑期時間多來參與中心的活動。同時,少兒圖書館要根據來訪讀者進行服務對象的數據挖掘,分析圖書館所服務的用戶群體,進行針對性的群體對象服務,以提高圖書館的客戶滿意度,吸引更多的讀者。
3.3 改變少兒圖書館服務方式
現在我國圖書館的服務方式還是類似于圖書超市,要增加少兒圖書館的興趣性,就要在這方面有所創新,不僅要將讀者引入到圖書館,還要進行定期推送服務,想方設法讓圖書傳遞到讀者手中。如南京市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行“愛讀書、愛南京、愛社會、愛親人――把關愛帶回家系列”讀書活動,為社區困難子女送書以及文具等,為這些孩子開展讀書活動,豐富其寒假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少兒圖書館的規章制度要建立在服務少年兒童的基礎上,讓少年兒童感覺到圖書館的親和力,拉近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有條件的少兒圖書館要將圖書館服務向社區、學校等少年兒童密集的區域拓展,如建設館外圖書流動點,和學校共建圖書館,讓優秀圖書的流動更加快捷高效。
為適應我國現代化發展需求,讓兒童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國外優秀作品,南京市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邀請外籍兒童教育專家為中國的小朋友開展雙語快樂閱讀活動,教孩子們如何愉快地讀懂雙語繪本讀物;組織外籍專家家庭與中國小朋友共度六一國際兒童節,與中國的家長和小朋友交流如何學好英語并和大家一起做游戲。這一系列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隨著掌上媒體的發展,少兒圖書館可通過微信、微博、自建APP等方式進行創新服務,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吸引更多兒童前往閱讀。
3.4 針對少兒心理特殊性增設針對
少兒圖書館要針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少年兒童進入圖書館,尤其是初入圖書館,有一定的盲目性,圖書館要將引導性圖書放到醒目的位置,可針對兒童特點開展與娛樂同步的圖書活動。另外,少年兒童自制力較差,圖書館要根據情況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輔導、引導,讓少兒養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南京市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針對兒童心理特點,專設親子閱讀區,讓父母陪同少兒一同選書、讀書,讓少兒有安全感,能夠更舒心地投入到閱讀的樂趣中。此外,針對少兒生理、心理方面的情況,可以在少兒圖書館網站建設方面兼顧娛樂、課堂教學、自身興趣等方面,讓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層次的少兒能夠在其中尋找到自己的天地。
4 擴充服務對象
在我國,少年兒童進入圖書館閱讀,九成以上都是有家人陪同,因此少兒圖書館不能只服務少年兒童,還要為陪伴少年兒童的親人做好服務,提高其對圖書館的向往,使少年兒童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圖書館閱讀。少兒圖書館應對少年兒童的監護人包含準父母、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的年齡布局、興趣愛好等進行分析,在圖書館中設置他們感興趣的圖書、娛樂等。根據陪護人的特點可以建設親子閱覽室,國內也有一些少兒圖書館如揚州少兒圖書館、合肥少兒圖書館等進行了嘗試,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少年兒童的監護人和少兒閱讀興趣,進而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關注。另外,圖書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少年兒童開展陪護服務,讓家長放心地將少年兒童放在圖書館中閱讀。
5 結語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后備力量,讓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期盼,培養少年兒童的良好閱讀習慣,是給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動力,是少兒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少兒圖書館要以培養少年兒童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己任,發揮自身的教育功能,培養更多的優秀青少年,為祖國的建設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 1 ] 吳成武.如何培養中職生走進圖書館的習慣[J].文教資料,2016(8):82-83,89.
[ 2 ] 謝碧瓊.淺談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科技創新導報,2015(19):207.
[ 3 ] 劉曉英.少兒圖書館創新服務與發展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3):91-92.
[ 4 ] 梁艷萍.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20):184-185.
[ 5 ] 黑錦鳳.淺談少年兒童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6):95-96.
[ 6 ] 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培養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3):28-29.
[ 7 ] 周光.圖書館培養大眾閱讀興趣的探討[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0(2):42-44.
[ 8 ] 吳谷.淺論少兒圖書館的創新發展[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7(12):28-30.
[ 9 ] 戈建虎.少兒圖書館的閱讀現狀及其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1(10):95-98.
[10] 吳谷.建造一座兒童的樂園:論新世紀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定位[J].圖書館建設.2003(4):104-105.
[11] 文立輝.少年兒童圖書館志愿者發展實踐探討:以東莞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5(2):22-23.
[12] 吳小蕊.少年兒童圖書館對未成年人志愿者的崗位設置和培育模式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