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職教師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剛入職教師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剛入職教師

篇(1)

第一個活動是認識杠桿。通過對撬棍、老虎鉗等工具的使用,認識什么是杠桿以及工作的杠桿都有用力點、阻力點、支點,同時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識別能力。

第二個活動是研究杠桿的秘密。在第一個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杠桿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省力、費力以及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不費力。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實際情況看,本課中的杠桿實驗操作和實驗數據的收集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對于實驗數據的分析存在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記錄表格的問題。由于實驗中會出現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三種情況,記錄的數據相應有這三類,而教材所采用的是表格式的記錄,將所有數據集中在一個表格中(如圖1所示),雖然有用力情況的記錄,但是由于比較分散,在分析這些數據時,面對滿滿的一個表格,學生感到迷茫,找不到其中的規律。

二是實驗時學生不能很好地對實驗中的省力、費力情況進行判斷,也就是說,當掛上鉤碼杠桿平衡后,學生不明白是省力還是費力情況,以致表格中的“用力情況”記錄錯誤,影響后續研究的進行。

正因為以上因素的存在,在對數據進行分析討論時,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情況下是老師得出的結論。

為了讓學生順利認識三類杠桿的特點,教學中采取支架式教學的策略,能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

所謂支架式教學是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較復雜的問題通過建立“支架式”的框架,使得學習者自己能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概念意義建構的一種教學策略。支架式教學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本課中,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的難點,更好地理解三類杠桿的特點,為學生搭建的支架如下:

支架一:使用直觀記錄表

教學時舍棄教材上的記錄表,代之以直觀的記錄表(如圖2所示)。記錄表中的刻度完全與實驗中使用的杠桿尺一致。直觀記錄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把在“探究使杠桿尺平衡的鉤碼掛法”的活動后所發現的多種掛法記在直觀記錄表上,即畫出鉤碼的掛法。二是記錄表上的“直觀”線段。學生在認識了杠桿“省力”“費力”情況后,在記錄表上畫出阻力點到支點、用力點到支點的線段(如圖3所示),并進行比較。

由于記錄表上線段的直觀性,學生很輕松、準確地推導出杠桿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原理。這種“直觀”記錄表的使用,更加關注信息呈現的直觀性,過濾了很多其他不利信息,避免了學生在面對很多看起來沒有條理的數據時的茫然無措,便于學生分析,提高了學習效率。

支架二:對比分析,感知省力、費力

在分析數據資料時,考慮到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沒有采用“撒大網”式的研討模式,如籠統地提“這些數據說明什么?”而是采用“扶放結合,有扶有放”的師生共同研討的模式。在研討過程中,先展示省力狀態和費力狀態的兩張記錄表,通過簡單研討,認識這兩者的根本性區別,并讓學生將手中的記錄表分類整理。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難度,也有利于后續研討的深入。

支架三:有效遷移,靈活運用概念

在實驗研究得到杠桿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后,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認識。教學中設計三個活動:以弱勝強游戲、老虎鉗的使用、火鉗的使用。以弱勝強的游戲即通過男女生對抗的方式,讓力氣小的女生翹起力量大的男生,通過游戲體驗支點位置改變引起用力大小的改變;老虎鉗夾斷鐵絲,讓學生感受到老虎鉗作為一個省力杠桿工具的強大;火鉗的使用是通過手拎鐵塊和用火鉗夾鐵塊的比較,感受火鉗是一個費力的杠桿工具。

篇(2)

2013年8月10日,納雍縣2013年新教師入職培訓在納雍一中召開,來自不同地區的新教師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經過1天的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

在培訓的過程中,每位老師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煥發出激情,燃燒起斗志,受益匪淺。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的一段話:教育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質量在于勤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靈魂在于創新。他用短小精悍的語言概括出了教育的真諦,更是指引了師者前進的方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來闡釋老師;“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這是從德行卓越的角度來闡釋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從人格魅力的角度來闡釋老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從潛移默化產生影響的角度來闡釋老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從身教的角度來闡釋老師……作為一名老師,不僅需要廣博的文化知識,更需要專業的業務素養、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不竭的創新意識,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塑造年青一代正確的價值觀和美好的心靈。

古往今來,對師者的稱謂不勝枚舉: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夫子--最古老的尊稱;教員--港臺等地區最流行的稱呼;園丁--最質樸無華的褒稱;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春蠶--最純摯的稱謂;春雨--最生動形象的默稱;人梯--最高評價的專稱;孺子牛--最具中國特色的喻稱;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這不僅體現出了師者的受人愛戴,更多的體現出的卻是作為師者的重大責任和大眾對師者的殷切期望。

篇(3)

一、時間觀念

在應聘的那天,我就深刻感受到守時的重要性:遲到即失去面試資格。而培訓的第一堂課,就是xx校長為我們再次強調時間觀念的重要性。不論是何種職業、何種身份,時間觀念都是基本,是一個人工作態度和自律能力的體現。且作為教師,如若自己無法做到準時,如何做到教書育人?教育孩子按時守時的時候,又如何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呢?

二、小組合作

在越來越強調培養學生能力、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育中,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手段。在x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初步了解了關于小組合作的內容,也有四個可愛的學生來到現場,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小組合作給她們帶來的體驗和成長,為在場的老師展現出了一場精彩的演講。當孩子們讓新老師發言提問的時候,大多數新老師卻顯得有些過于羞澀,表現還不如臺上的四個孩子大方自然。這對我來說是觸動很深的一幕:一是對自己表現不佳的羞愧和反省,一是對該如何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學生。這都是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我需要向前輩們多多請教的。

篇(4)

【中圖分類號】G640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教育模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的中職教學面臨相當大的困難,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重要性逐步顯現出來,學生到企業維修港口機械是恢復港口機械技術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隱患,延長機械使用壽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證碼頭生產的可靠保障,在維修中還存在著諸多的技術性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機械維修質量不高,裝備可靠性差,使企業成本損失增大,甚至可能導致重大機損事故的發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使之能更好為專業技術服務,實踐教學尤為重要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困惑

1、課程改革的現狀

隨著港口和公路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港口機械和公路施工機械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各種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不斷出現,對本學科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機械》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港口裝卸機械各零部件的拆裝的操作要領,熟悉港口裝卸機械的養護技術,為走上工作崗位,參與港口裝卸機械的操作和維修、管理打下一定的基礎。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針對不同的港口機械,科學地拆卸和操作裝卸機械的基本工作能力,即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如何保養港口機械,確定港口機械組成及原理,以便達到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其利用率。學生畢業后能在各港口企業、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及物流企業或其它類型企業中從事裝卸機械操作和維護等工作。

目前,課程的現狀表現為:

首先,教材選用面狹窄,目前選用的教材內容偏多、偏深、偏難的現象,教材的適用性差,教材中所涉及的港口裝卸機械種類眾多,使用和操作方法迥異,而且養護技術錯綜復雜,在實踐教學內容很少,從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其次,港口裝卸機械都是大型機械,價格昂貴,多則幾千萬,少則幾百萬,還需要寬闊的場地、高大的廠房和較高的基建要求,所以要有建這樣一個實驗室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說,學校可以借用港口專業的實習基地來完成實訓計劃,但是港口裝卸屬于高危行業,安全管理很嚴格,碼頭上要開辟一塊場地、放置幾臺閑置的裝卸機械供學生實訓,也不切實際,所以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港口行業對港口裝卸機械類人才的需求

鲅魚圈獨特的區位和港口優勢,短短數年間,營口港已發展成為以水運中轉為主,集大宗物資中轉儲備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五點一線。外港和大型船舶服務基地于一身的深水良港。"世界少見,全國一流"的港口資源優勢,已經轉化為現實優勢和經濟優勢。初步建設集裝箱物流、能源中轉儲運、礦砂中轉配送、煤炭加工配送、鋼鐵生產和糧食中轉加工等六大基地,打造全國重要能源物資儲運中轉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對外貿易物流基地、市域臨港工業物流支撐基地。

隨著營口港的建設,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了,各港口對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從學校這幾年就業調查來看,營口港企業對有意從事港口裝卸機械操作與維修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港口機械》課程結構設置更要貼近企業需要。

二、課程實踐結構調整的思路

1調整實驗內容和創新實驗模式

港口起重機械是一種循環、往復、間歇運動的機械。成件物品裝卸機械,一般用配有相應取物裝置的各種起重機和起升車輛來完成。取物裝置從取料地點由起升機構將物品提升,運行,回轉或變幅機構使物品水平位移。集裝箱和托盤所用的裝卸機械主要是集裝箱運載橋、集裝箱門式起重機、跨車、叉車和托盤搬運車等。

在這眾多的裝卸機械中選好學生實訓項目,關系到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從目前的課程設置、培養方案要求、學校實訓條件和營口港實際需要來看,選出兩個實訓項目較為合理,內燃裝卸機械部分選用液壓式挖掘機或柴油發動機叉車;電動裝卸機械部分選用集裝箱裝卸橋或門座式起重機。

實訓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樹立自信心。在實訓過程中,突出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從叉車的基本操作到叉車的日常養護,從龍門起重機的基本操作到龍門起重機的日常養護,從門機的基本操作到門機日常養護,從裝卸橋的基本操作到裝卸橋的日常養護,每一模塊都應有自己的要求,并且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做到逐步提高技能培訓的層次,達到實踐教學內容與考證同步。

2、建設同比例縮小的岸橋或門機模型,供學生參考實習,把港口作業場景搬遷至學校,從而在學校階段就接觸這些設備及結構。并且能夠更加深層次的了解港口機械的結構原理,同時也能方便同學們操作。

經過這一系列調整后,實踐課程部分的設置比以前更合理、更貼近企業需求,但課程目前仍存在著不足:實驗條件不夠充裕,能供實訓的選擇很有限。隨著學校對專業的建設,實訓條件會不斷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會進一步提高,真正做到與企業零距離接軌。

參考文獻

[1]李谷音《港口起重機械》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5)

本科特崗工作滿一年后自動評為中教二級,專科特崗為三級。評審費用人民幣300元。關于服務期滿是否轉正要看地方政策,優先從特崗中招錄。

特崗教師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招聘。特崗教師錄用后就是正式教師,不同的是在三年聘期內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其聘期內的工資性支出。特崗教師在聘任期間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日常管理,包括正常工資晉級和職稱評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教師工作心得

“做一名好教師”是每個老師一生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每個老師的天職;“關愛學生”是每個老師的靈魂和核心;“終身學習”是每個老師的不竭動力。

作為一名普通的、剛入職的教師小白,我常常在想:我真的能當好一名老師嗎?我真的可以教學生知識嗎?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中。但是,當我走上講臺的時候,看著教室里孩子洋溢的笑容,意識到,不是“我可以嗎?”而是“我必須行”。

站上講臺,作為一名教師,你必須明白,你身上肩負的責任,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吸取知識,不斷地與時俱進,然后,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要當學生的路燈,照亮他們前進的路。

篇(7)

根據擬建建筑物的體型、長度、寬度、使用功能、建筑場地情況、總體施工方案、企業自身的特點、技術經濟條件,合理選擇腳手架搭設方案,即是選擇落地式鋼管腳手架、還是懸挑式腳手架、是開口式腳手架,還是封閉式腳手架等。

(2)正確進行腳手架設計計算。

①參照類似建筑物腳手架工程,初步確定腳手架搭設參數,包括立桿的縱距、橫距、橫桿的步距、連墻件的間距、搭設的高度、鋼管的類型等。

②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87),正確確定荷載取值,包括施工均布活荷載,風荷載,鋼管、腳手板、擋腳板、安全網等的自重。

③根據腳手架桿件的受力情況,正確計算桿件的內力,包括大橫桿跨中和支座最大彎矩,小橫桿跨中最大彎矩,立桿的軸向壓力最大值,立桿的最大彎矩、連墻件的最大軸向力。

④根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正確確定腳手架相關桿件、扣件的計算內容、并進行計算,包括大橫桿的強度、撓度驗算,小橫桿的強度、撓度驗算、扣件的抗滑力驗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連墻件的穩定性計算等。

⑤根據腳手架計算結果,合理調整腳手架的搭設參數,最終確定腳手架的搭設方案和搭設參數。

(3)正確履行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的審批程序,保證方案的正確性。

施工單位項目部項目經理主持,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由項目技術人員編制,項目技術、質量、安全負責人審核,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送監理單位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總監理工程師審核同意后執行;對搭設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工程,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著式整體和分片提升腳手架工程和架體高度20m及以上懸挑式腳手架工程,還要由施工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經專家論證后,由專家提交論證報告,作為專項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導意見。

(1)做好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前的施工準備,是增強腳手架搭設質量安全控制的必備工作。

①認真組織腳手架工程安全、技術交底,明確安全、質量標準和注意事項。在腳手架工程施工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使施工人員掌握工程概況,選用腳手架的類型、形式,腳手架的搭設高度、寬度、步距、跨距及連墻件的布置,施工現場的地基處理情況,腳手架施工的方法、進度安排、工序的搭接、工種的配合,腳手架的質量標準、要求及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提升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

②加強腳手架材料質量檢查,保證不合格的材料不用于工程,從源頭上進行腳手架質量安全控制。

③認真進行腳手架地基處理,正確進行腳手架定位放線,嚴格按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確定的程序做好施工準備。

(2)加強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的過程控制,是保證腳手架搭設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

1)嚴格按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的操作工藝順序進行搭設,控制腳手架一次搭設高度,嚴格要求架子工按安全操作規程施工。

腳手架搭設時應按下列順序進行:彈線擺放縱向掃地桿逐根樹立桿(隨即與縱向掃地桿扣緊)安放橫向掃地桿(與立桿或縱向掃地桿扣緊)安裝第一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安裝第二步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加設臨時拋撐(上端與第二步縱向水平桿扣緊,在設置二道連墻桿后可拆除)安裝第三、四步縱向和橫向水平桿;設置連墻桿安裝橫向斜撐接立桿加設剪力撐,鋪腳手板安裝護身欄桿和擋腳板立掛安全網。腳手架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二步,腳手架應按形成基本構架單元的要求,逐排、逐跨、逐步進行搭設,搭設腳手架時操作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并注意二人配合。

2)桿件的位置、連接、連墻件的數量、位置、扣件的朝向等應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的要求。

①桿件的位置應保證立桿在最外側,縱向水平桿在立桿的內側,橫向掃地桿在縱向掃地桿下側,橫向水平桿在縱向水平桿的上側或橫向水平桿在縱向水平桿的下側,剪刀撐在最外側;縱向掃地桿距底座上皮的距離不應大于200mm;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時,應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的距離和靠邊坡上方的立桿邊坡距離,橫向水平桿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離墻的距離,作業層橫向水平桿的間距,欄桿的高度,擋腳板的高度,剪力撐跨越立桿的根數、位置均需符合規范的要求。

②桿件的連接要保證立桿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接頭外,其它各層各步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用搭接,對接或搭接點不在同步或同跨內,搭接點搭接長度、旋轉扣件的數量符合規定,連接接點的位置正確。

③連墻件當架體高度大于等于24m時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最大間距不超過二步三跨,設置位置宜靠近主節點;建筑物每層范圍內均需設置一排連墻件,連墻件宜水平設置。

④扣件的朝向應符合對接扣件的開口應朝下或朝內,以防雨水進入,連接立桿與水平桿的直角扣件開口要朝上,以防扣件螺栓滑絲時水平桿脫落。

(3)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完成后,進行細致慎密的驗收,是保證腳手架搭設質量安全的最后把關。

①加強文件驗收,做好驗收的基礎工作。通過再次查看施工組織設計文件,質量安全技術交底文件,檢查腳手架桿配件的出廠合格證、腳手架的施工記錄及階段質量檢查記錄以及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及處理記錄,對鋼管扣件式腳手架的搭設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

②重點檢查八個方面,形成鋼管扣件式腳手架搭設質量安全的最后結論。現場腳手架驗收時,應重點檢查腳手架地基有否積水,基礎是否平整、堅實,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立桿的垂直度;立桿的間距;縱向水平桿的高差;橫向水平桿外伸長度;剪力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腳手板的外伸長度;扣件的位置及擰緊扭力距等八個方面的內容。對發現的問題堅決要求操作班組整改,從而最終保證腳手架搭設質量和安全。

通過以上環節的對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的質量安全控制,保證了腳手架搭設的質量,避免了腳手架在搭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隱患,提高了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安全理念,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受到工程相關方的高度評價,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信譽和市場。

參考文獻

篇(8)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之比,要提高效益,就要減少投入,提高產出,盡力提高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產出包括質量與數量兩個方面,質量是效益的前提與核心因素。提高鋼琴教學效益,就是在師資、設備等條件難以明顯改善的前提下,在招生規模擴大的形勢下,努力保證教學質量。研究高師鋼琴課程教學效益問題,基于如下兩點原因:第一,高師鋼琴教學條件難以適應學生規模擴大的現狀。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大,滿足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充分發揮了高等學校的辦學潛力,推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師音樂教育也不例外。但是,高師音樂教育面臨著不少困難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擴大招生而使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導致教學效益不夠理想。第二,高師鋼琴課程教學需要比較雄厚的辦學條件。鋼琴教學的特殊性表明,其更傾向于個別教學,從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高校鋼琴教學受到師資、課時、財力等條件的限制,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如何提高鋼琴教學質量?這是擺在高師鋼琴教師與管理者面前的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一、突出鋼琴教學的師范性與應用性,科學確定教學目標與內容

教學目標與要求是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確保高師鋼琴教學質量,首先要把握相應的鋼琴課程教學標準。高師鋼

琴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術與技巧,這是基礎要求;二是掌握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學所必備的鋼琴教學基本功。歸結起來,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學習音樂的重要的學習工具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將來從事音樂教學必備的教學工具。教育部頒發的《關于發展與改革藝術師范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改革教學方法,使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向綜合性、應用性發展。”現實教學中,不少教師對鋼琴演奏技能非常重視,但卻忽視了鋼琴課程的師范技能。因此,圍繞高師鋼琴課程教學目標,教師應把鋼琴演奏技術基礎、鋼琴教學技能等內容作為鋼琴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針對目前高師鋼琴教學中不夠重視師范性的問題,教師應加強鋼琴教學技能培養。教師要始終牢記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明確高師培養的是面對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應用型人才,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學了能用才是有能力。在鋼琴教學中體現師范性,具體而言,就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音樂教學方法,有良好的組織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五線譜和簡譜,同時掌握即興伴奏技能。

鋼琴伴奏水平的高低是檢驗學生鋼琴應用能力高低的有效手段,即興伴奏能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也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進行知識再創造的實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自我意識、自我表現和自我創造。鋼琴即興伴奏技能是高師鋼琴教學中的重點和薄弱環節,必須加以重視。第一,提高文化修養,培養即興伴奏的編配能力。每個學生的生活閱歷、文化素養及個人專業技能不同,讓不同的學生為歌曲配彈伴奏,就會有不同的編配方案和彈奏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素質和音樂理解力的培養,使他們能準確地選擇適合該歌曲內容、情緒的伴奏,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音樂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的欲望。在學習中,教師可精選有一定代表性的練習曲和樂曲進行重點教學,讓學生不僅從技術上過關,而且深入作品,從作品中吸收有營養的成他,同時有機地與即興伴奏結合起來。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伴奏中學會靈活運用,借鑒原譜中好的地方,應用到同類的歌曲伴奏中,提高伴奏的水平。第二,選擇中小學、幼兒園歌曲進行鋼琴即興伴奏訓練。要選擇學生易于理解,富有少兒情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情,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藝術水準較高的經典歌曲作品進行鋼琴伴奏訓練,可從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材中選取訓練素材。第三,努力培養學生的鋼琴彈唱技能。在目前的鋼琴教學中不少教師與學生只彈不唱或只唱不彈,彈唱兼備者可謂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長期以來,在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方面,而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彈唱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在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鋼琴即興伴奏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在教學伊始就要將“唱”納入其中,給學生做榜樣,為學生未來從事的學校音樂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彈唱基礎。

二、根據教學對象的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協調教學目標和要求,使教學置于各層次學生之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相適應,通過對學生實行異質編組或同質編組,實施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以達到各類學生產生共振效應,使各類學生的素質達到分層目標,實現“利用個體差異,促進個體發展”的目的。[1]

1.實施鋼琴分層教學具有其現實依據與理論依據。現實依據是教學對象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的差異性。近幾年來,由于擴招,考師范音樂專業的學生增多,而他們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只學過幾個月的鋼琴,準備兩首曲子來應對考試,沒有鋼琴基礎。還有的以其它樂器考試加分錄取,對鋼琴一無所知。此外,教學中,鋼琴學習基礎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導致鋼琴學習目標有不同的定位。學得好的學生想把鋼琴演奏發展為自己的特長,遠遠超出了專業教學目標要求;而鋼琴學得較差的學生只想基本達到專業教學目標要求,并無較高要求。因此,教師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既然教學對象的鋼琴基礎與學習目標具有差異性,那么就應從教學對象的不同情況出發,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2.鋼琴分層教學需要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并通過科學編組來組織實施。分層設計教學目標是以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為前提的,根據學生的鋼琴基礎和學習目標,鋼琴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超過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但鋼琴學習較差的學生不能低于統一的專業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后者教師可適當延長教學時間,最終使他們基本達到本專業統一的鋼琴教學目標與要求。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組織開放的、相對獨立的菜單式學習材料(或稱教材),并附組合要求與規定,以便供學生根據要求自己選擇、組合。教學進程也應分層設計,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習情況,科學銜接自選材料,構建鋼琴學習進程或階梯。通過對學生實行異質編組,實施“小先生”制,組織學生相互觀摩、切磋,實現學生之間的傳、幫、帶;對學生實行同質編組,以便發現同樣的或相近的教學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如此,盡量利用現實的教學資源,實現“利用個體差異,促進個體發展”的目的。

三、利用不同授課模式的優點,實施多元授課

多元化的鋼琴教學授課模式一般可分為個別課、小組課、班級授課等形式,后兩種合稱集體課。

1.鋼琴集體課教學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辦學的規模不斷擴大,師資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鋼琴教學成本上升。鋼琴集體課將一定數量的學生集中起來學習鋼琴,能減少師資,節約成本,可以滿足當今的學校辦學要求。此外,在集體課上有彈、有聽、有想、有議、有問、有答,方便觀摩教學,從而有效地利用學生這個教學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鋼琴集體課不僅適合眾多鋼琴學業程度相近的師范生學習鋼琴彈奏技術和技巧,而且鋼琴教學的共性問題都可采取集體課的形式講授,比如鋼琴作品分析、鋼琴發展史、鋼琴教學法、鋼琴伴奏理論與技術、鋼琴演奏理論等。

2.個別課的特點。個別課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學生可近距離地與教師溝通學習心得,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及時地加以解決,教學效果較好,但耗費了大量的師資,而且不利于學生之間的觀摩與交流。在個別課上,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教師可采取鼓勵、建議、啟發等方式指導和激發其彈奏。

就鋼琴教學的個別課與集體課而言,二者各有長短,相濟互補。一方面,許多在個別課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集體課上得到解決。在集體課中教師可把一節課所要講解的內容一次性講完,從而有效地避免個別課的許多重復工作,節省師資,提高教學效率;在集體課中教師可進行重奏、合奏等在個別課中無法進行的訓練,還可通過個別學生演奏,其余學生點評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也可通過課堂評比來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課堂互動,提高課堂質量。另一方面,學生由于受其性格特點、訓練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樂譜、技法與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往往表現出不均衡、不協調,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個別溝通與交流,而且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和鋼琴學習差距的拉大,應逐漸增加小組課和個別課,這對于鋼琴課程學得較好的學生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鋼琴教學的個別課與集體課相輔相成,各有所長,不要以為集體課就不可能有質量,鋼琴集體課與降低教學質量沒有必然聯系,只要用得恰當,遵循鋼琴教學規律,集體課同樣可以有很高的教學質量。就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而言,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教師應考慮多用集體課的形式授課,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四、指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

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安排學習內容,確保練琴時間。大學生空余時間較多的是寒暑假和雙休日,應在此時間段給學生增加鋼琴學習內容和作業量,力爭使學生取得突出進展。學生每天的練琴時間最好固定下來,習慣成為自然,練琴就會成為每天的生活內容。學生還應采取積少成多、化整為零的辦法,利用空隙、閑散時間練琴。實在沒有時間,學生還可采取“心練”的辦法,即在面前無琴的情況下,設想心中有琴。實踐證明,這些都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如能長期堅持,定能獲益匪淺。

篇(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3月4日

一、實施的背景分析

依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高職教育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具備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通過我校就業需求企業調研反饋情況,我校學生就業情況85%就業于省內各類建設單位。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崗位對人員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承擔建筑工程施工定位放樣等測量工作能力且具備測量員職業資格證的學生具有就業優先權。在全省職業院校建立推動技能大賽制度實現覆蓋所有的學校、專業、教師、學生的形勢下,測量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技能課程,如何適應當前生源特點,重視技能,培養出符合高職教育要求,操作能力強,就業素質高的學生,勢必要求測量課程教學突破常規教學模式,為此我們確定了將崗證賽嵌入高職測量課程教學的課程改革方向,進行了崗證賽融合課程教學的探索,通過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的提升來培養高技能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崗證賽嵌入高職測量課程的教學實施

崗證賽嵌入測量課程即通過對在建筑施工、現場管理一線施工崗位群任職要求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崗位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確定課程內容,做到課程與崗位融合;將課程教學與考證相結合,做到課程與職業證書融合;以賽促訓,以賽強技,做到課程與技能競賽融合。崗證賽嵌入測量課程以技能競賽為依托,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崗位職業技能為核心,獲取測量崗位技能證書為途徑,將崗證賽三者有機融入測量課程教學,建立以實踐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測量課程教學模式和實施方案。從而深化測量課程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升就業質量。

1、崗課融合。我校測量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出發點,把崗位職業能力標準作為教學核心內容整合課程內容。在建筑工程職業崗位能力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勝任崗位應具備識讀地形圖、施工放線驗線、竣工測量等測繪能力,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思路構建了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任務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進行序化。學生通過完成儀器的認識與使用、基本測量方法等學習任務實現基本能力的提升,通過水準線路測量、建筑物定位、竣工測量等仿真工作任務實現基本技能與項目綜合能力的過渡、融合。

2、課證融合。我校測量課程課證融合采用項目任務為載體,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相對接,通過對四級工程測量員職業技能標準研究分解,采用課證合一來設置課程內容,課程結束時組織參加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行業的技能鑒定考核,合格者將獲得測量從業職業資格證書―工程測量員(四級)技能證書。課證接軌實現了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試融合,為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提供了有效途徑,達到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的教育目標。

3、課賽融合。為了有針對性地提高專業素養,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在學生綜合素質中的作用,我們將測量課程改革與技能大賽緊密結合,牢固樹立嚴謹教學、規范操作的教學思想,通過汲取技能大賽內容和標準對原有教學項目進行改造,提煉、轉化為教學項目,不斷補充和完善項目教學,推進競賽內容的普及化教育,使技能大賽惠及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引入了技能大賽項目,“圖根閉合水準路線測量”、 “四等閉合水準路線測量”、“速度拓展訓練”均將測量技能大賽項目要求引入課程教學任務內容,將大賽的評分標準引入到課程項目評價標準,引領學生規范操作。并鼓勵課程學習優秀學生積極參與每年校、市、省、全國各級測量技能競賽,來提升自身的技能操作能力。

三、崗證賽嵌入測量課程教學實效

1、崗證賽嵌入測量課程教學,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主體觀念,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實施打破傳統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從學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認知規律出發,以技能訓練為中心,配以相關的理論知識構成教學模塊,實施連續4周集中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將理論知識融合到每個實訓任務單元中,實現“教、學、做”的融合。教師組織教學時,不僅擔任理論教學,而且擔任實習指導,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實用、適度”,技能訓練強調科學、規范及創新能力。保證二者同步進行,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操作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知識與技能掌握更加牢固的目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能自主完成生產性工作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結合學習內容,提出的任務要求自主收集資料、自主設計方案、自主組織實施、考核與評價總結。通過學生自主體察、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等過程,真正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創造,充分調動了自主學習積極性。

2、崗證賽嵌入測量課程教學實施,提升了我校測量教師的素質,鑄就了一個團結合作勤奮的團隊。第一,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通過教改使教師認識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建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第二,提升了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教師參與課改實踐,編寫教學大綱,設置課程內容,制定授課計劃,編寫實用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實訓指導書和實訓報告,制作課件,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提升;第三,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學校將教師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和參加技能大賽的納入了教師考核體系,技能課程教師必須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接受大賽的錘煉是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提高測量技能課程教學水平的有力保障。測量課改實踐過程中營造了良好的團隊互助成長環境,團隊的合作力量激發和挖掘了我們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快速提升了我們的職教理念層次和科研能力,促使每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目前,我組成員均取得測量職業資格鑒定證書和參加過各級測量技能大賽。教師素質的提升,大力推動了課程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

3、教學、考證、競賽一體化,全方位提升我校學生職業能力,技能大賽和考工考證技能鑒定成績突出。在教學中引入工程測量員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大賽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以取得四級工程測量員技能證書為學習目標,“以證代考”考核的內容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有明確的指導性,這種考核機制對學生的評價起著積極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平時訓練項目的學習,達到四級工程測量員職業技能鑒定要求,獲得四級工程測量員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學習優秀者被推薦優先參加各級測量技能大賽。

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帶動了技能大賽和考工考證技能鑒定取得豐碩成績,獲得行業專家好評。自2009年以來,我校組織2,498名學生參加了由江蘇省測繪技能鑒定中心行業組織的工程測量員(四級)和房產測量員(四級)職業資格技能鑒定,2,397人獲得通過。我校學生97人次參加全國省市級測量競賽獲獎。其中,12名學生先后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項目一等獎,奪得6枚國賽金牌;省級高校測繪技能大賽8人獲一等獎,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項目36人獲獎,常州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測量項目42人獲獎。

主要參考文獻:

篇(10)

根據教育部2006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課程基本內容來看,涉及到的技能內容涵蓋了基本演奏法、讀譜習慣、視奏、獨奏、伴奏、合奏、即興伴奏及配彈、移調、自彈自唱等,這些內容要求顯示了高師音樂教育的學生都必須都具有很強的綜合運用鋼琴的實踐能力。可是,根據當前高師鋼琴教學來看,高師鋼琴的學生只追求單純的技術,對伴奏這一項十分不重視,對鋼琴的實際運用能力很薄弱,根本達不到未來的中小學學音樂教師的實際要求。如很多鋼琴程度較高的學生,認為只有彈奏大量有難度的練習曲或名曲才能顯示自己的“高水平”而不重視對即興伴奏的學習,且不會將鋼琴中所涉及的音樂織體很好地融入即興伴奏中;而程度不高卻又熱衷于即興伴奏學習的學生因為演奏功底的不扎實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高師鋼琴教學必須注重實踐性,將即興伴奏技術深入高師鋼琴基礎課程迫在眉睫,本文將針對高師鋼琴基礎課程與即興伴奏教學相脫節的現狀,利用鋼琴基礎訓練和即興伴奏學習的共通性為原則對高師鋼琴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材選擇等來進行研究。

一、打破傳統的鋼琴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置

針對即興伴奏的技術要點合理安排鋼琴演奏技術訓練,將鋼琴的基本練習多樣化。

(一)移調練習

1.首先做24個大小調的音階、琶音、包括和弦的練習,準確熟悉鍵盤位置,且在練習的過程中配以各種彈奏方法如連奏、跳奏、斷奏的各種演奏方式加以練習,使學生能在實際中處理變調,移調等各種情況,從而提高學生即興伴奏所要求的實際應變能力。

2.在訓練時加進簡單的小型樂譜,讓學生能把這首樂譜在短時間內進行移調練習,這就需要手、眼、耳的密切配合,此項訓練對即興伴奏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

(二)視奏的應變型訓練

視奏能力是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大多人的視奏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練習練出來的。如何提高視奏能力,方法如下:

1.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

首先拿到樂譜第一要注意的是樂譜的譜號、調號、拍號、速度標記、力度標記等。其次在讀音符時,不需要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逐個看,要根據音符的各種組合模式如和弦、琶音、音階或半音階的組合特點,以塊狀的方式來讀,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也會相對準確。

2.手、眼、耳包括腦的密切配合

在進行視奏訓練時眼睛不要只是單純地注意音符,還要注意意其指法編排、速度、力度以及與演唱(奏)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在演奏時要盡量不看鍵盤,要用手指間的距離去感受琴鍵之間的距離,這就要求演奏者的耳朵和手指需格外的敏感,對演奏者的要求相對也很高,且在視奏時指法的編排一定要科學,要力求保證音樂旋律聲部的連續性,并且從一開始就要固定好指法,且每次都要用固定好了的同一指法套路進行練習。視奏最重要的一項技能是一定要“超前”看譜,即視覺先于手指一至二個小節,甚至一個樂句,從視覺到手指正確的彈奏總會有一個時間差,如果沒有視覺的“超前”來彌補這個客觀存在的時間差,演奏者很難把樂譜彈得連貫、流暢。超前看譜實際上是一種看譜的習慣,這一項技術對于初學者來說,相對會比較難一些,但只要堅持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一定能做到。

二、有效的利用“數碼鋼琴集體課”將即興伴奏技術融合于高師鋼琴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

(一)在“數碼鋼琴集體課”中利用數碼鋼琴的多種節奏型和多音色對鋼琴曲進行編配。

(二)利用數碼鋼琴上的自動伴奏功能選擇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或學生感興趣的通俗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學習對伴奏的節奏型、和弦、織體的選擇運用,并進行伴奏訓練。

(三)可利用數碼鋼琴進行配對練習,由一人或一組學生彈旋律,一人或一組學生彈和聲進行訓練,也可以把即興伴奏的自彈自唱加進來分組訓練,也可以進行配對配組互彈互唱。

(四)開展學生根據教師所彈伴奏的樂曲風格和速度即興彈奏旋律的活動,并通過數碼鋼琴的錄制功能讓學生把他們完成的作品進行錄制,自己檢查其問題所在,且老師可以隨時監聽學生的完成作品的情況并給予指導。

三、結合即興伴奏教學內容的鋼琴教材的選定

(一)聲樂正譜伴奏作品的訓練

把即興伴奏技術深入高師鋼琴課程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布置聲樂正譜作品讓學生去練習,可以布置從簡到難,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中外聲樂鋼琴伴奏作品作為教材鼓勵學生多練習,并對其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從中學習到各種伴奏音型和織體,從而能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熟悉的歌曲并為之進行歌曲伴奏。

(二)收錄基礎教育階段兒童及青少年的歌曲作品以及童聲合唱等方面的曲目,引入鋼琴教學并對這些曲目進行配彈,使學生能更早且更好地為以后走到工作崗位做好實際準備。

(三)選入專門的視奏教材

良好的中小學的音樂師資需要有良好的鋼琴實際運用能力這就對鋼琴的視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師鋼琴教學中可計入鋼琴視奏教材如趙宋光教授編寫的《鋼琴視奏教程》,如果有同學對流行歌曲和爵士樂感興趣,還可以加入《流行歌曲鋼琴配彈速成》和《爵士鋼琴入門》,這些鋼琴從技術上來說難度鋼琴偏低,但知識豐富,而且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初步系統了解爵士鋼琴各音樂風格特點。有些學生理論功底好,勤于思考,可以使用一些能夠讓學生將鋼琴能與所學知識相結合的鋼琴教材,如:遼寧人民出版社引進的德國版《鋼琴―我的最愛最新現代鋼琴教程》(共二冊),將簡明西方音樂歷史知識和即興伴奏知識融入鋼琴技能教學中。

四、結語

從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就確立了使學生在鋼琴技巧、樂感、即興伴奏能力、理論知識、藝術修養方面得到發展的這樣一個比較全面的培養目標。而這一培養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中小學的音樂師資,所以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實踐力,而更好地把鋼琴運用在學生今后的教學中,將即興伴奏技術深入到高師的鋼琴基礎學中是非常可行并且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將鋼琴基礎課和即興伴奏課更加有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實現其學科綜合和交叉,因此將即興伴奏技術深入高師鋼琴基礎課程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3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名稱:即興伴奏技術深入高師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研究,項目編號:13q107。

參考文獻:

[1]張華.鐘啟泉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尹愛青.當代主要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1999.

[3]連續敏.彈好鋼琴即興伴奏的六大要點[J].樂府新聲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02).

[4]楊相勇.構建合理化高師鋼琴技能體系的理論探索[J].人民音樂,2010,(05).

[5]孫維權.鋼琴即興彈奏為什么在我國發展緩慢――聽樂隨談之一[J].鋼琴藝術,2003,(01).

[6]孫維權.再談鋼琴即興彈奏為什么在我國發展緩慢――聽樂隨談之二[J].鋼琴藝術,2003,(02).

[7]吳躍華.即興伴奏之我見[J].藝術研究,2005,(01).

上一篇: 法律監督工作經驗總結 下一篇: 大學生思想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网站 | 在线视频国产1024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 | 久久中文字幕无吗一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