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新館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0: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共圖書館新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館成為圖書館界和建筑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作為城市文化標志之一的圖書館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內涵,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也同樣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封閉到開放、由手工到現代化的歷史過程。現代化圖書館應是建筑美與功能性強的代表地方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是一種有著特定功能和要求的建筑。

筆者通過外地學習考察對部分新建圖書館建筑與設計中發現的幾個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對新館建設的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1、新館選址應遵循的原則

中小型圖書館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城市文化發展中,圖書館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象征,應當是城市文明與文化的一大景觀,是城市建筑的一張名片。公共圖書館作為本地區的重要文化設施,館舍選址就成為首要的問題。有些地方圖書館的建設館舍傾向于選擇一個優美、安靜、遠離市中心的偏僻區域。而現代公共圖書館不僅是大眾學習的地方,也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地方。市民中心是未來城市最核心的區域,如果還把圖書館建在遠離城市的偏遠區域,結果可能由于周圍缺少居民,使圖書館少人問津,造成門庭冷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1.1 以人為本,科學選址

圖書館的選址應確立以服務人口為基本數字依據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把圖書館應建在人口比較密集、接近服務對象、交通便利、沒有各種污染的城市中心地帶。圖書館選址應在居民密集區的中心地帶,由于地理位置優越,讀者到館踴躍,面向市民舉辦各種活動時人氣很旺,才能增強社會效益。

另外,公共圖書館是人群聚集場所,基于安全考慮,館址應選擇具備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良好、便于安全應急的開闊地為宜。書籍和其他信息載體又屬易燃材料,一旦失火將損失嚴重,從保護文獻角度著想,在館址的選擇上還應注意場地干燥,排水通暢,并遠離易燃、易爆和散發有害氣體的化工廠、造紙廠等。

2、現代化圖書館建筑設計與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圖書館館舍如何確保幾十年不落后,這個問題很難作出結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后隨著人們對文化娛樂的消費投向,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正在發生變化,綜合功能正在進一步拓展。圖書館的新館建設需要動用政府大量資金,一旦建成就會留下深遠的影響和意義;留下贊嘆或遺憾。所以,必須重視圖書館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在立足當前居民均等性與便利性的同時,更應具有超前意識,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后備條件。

2.1 明確圖書館的性質和任務

圖書館的性質不同,主要服務對象不同,服務內容和布局形式也就有所差異。不同時期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從外觀形象到內部結構布局,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可以從中看出不同時代人們對圖書館性質、任務、存在價值以及圖書館內部各部門功能的認識程度,反映出圖書館的不同發展階段。從實質上講,圖書館建筑設計不單純是建筑問題,而是圖書館理念問題。要搞好圖書館建筑設計,需要對現代化的圖書館進行深入的研究。應當以觀念更新為先導,深入分析圖書館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社會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社會進步對圖書館提出的要求,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對圖書館自我運行機制進行透徹的分析,深入理解圖書館的性質和任務,從而形成最佳設計方案。

2.2 以新理念指導新型圖書館建設

按照建設新時期現代化圖書館的要求,在規劃設計時需要引進一系列新理念。圖書館是積累文化和傳播先進文化的基地。現代圖書館最基本的社會功能仍然是積累文化、傳播知識。先進文化揭示著社會前進的方向,可以改造社會、塑造人生、提升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先進文化離不開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積累。弘揚優秀先進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質需要許多方面共同努力,而圖書館是人類知識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宗旨是讓社會成員分享人類積累的和正在創造著的智慧成果,它是面向廣大人民傳播優秀先進文化的基地,是以傳播知識為主的文化中心。

2.3 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以人本原則”是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根本原則。服務讀者,以讀者為中心,是圖書館建設的本質要求。圖書館的各個部分,各個環節都要方便讀者使用,并盡可能的擴大服務面,以后不僅要將外地務工人員納入城市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范圍之內,更要給予殘障人士以特別的關愛和照顧。圖書館的建筑應有坡道設計、盲道設計、殘障人士專用廁所等,以體現民主、自由、平等,體現對殘障人士的人文關懷。新館建筑的通道,從內部疏導考慮不宜過多依靠電梯,而應采用步梯;從人們上下樓梯體力消耗過多考慮,樓層不宜過高。從我國投入使用的高層圖書館來看,造價過高,浪費能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差,且樓層越高問題越多,總的來看是弊大于利。從內地一些城市圖書館建設實踐來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建筑在四層以下,層高在3.3米以上,能滿足自然通風、采光、功能區要有效利用,是節約、合理、適用的選擇,中小型圖書館應參照這種做法進行建筑布局

2.4 現代圖書館功能變化對建筑的要求

圖書館的建筑內容受圖書館功能制約,圖書館的形式隨著圖書館職能變化而變化。現階段圖書館建筑正處于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過渡和轉變時期。傳統圖書館以收藏為中心,重藏輕用,以書庫為中心的閉架管理模式,使得圖書館的建筑功能單一。以往市、縣級圖書館建筑規模較小、形態簡單且相互雷同,建筑只注重當時的實用性,缺乏長遠考慮,使得館舍使用不久甚至新館剛開館就出現很多問題,如:空間緊張、書庫飽和、閱覽席位不夠,甚至有些地方的館舍是一個個小辦公房間,根本不符合圖書館的功能使用要求。現代圖書館的功能,已由借閱為主的單一功能走向綜合性的多功能,社會要求圖書館不但有文化積累、資料存取功能,還要求具有信息開發、科技交流、社會教育、公眾休閑娛樂等功能。所以,新館建筑既要體現現代圖書館藏、閱、借、咨詢一體化的功能特點,又要適應圖書館作為地區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的需要,在建筑設計上要采用大開間、開放型,以適應功能的不斷變化和調整,使建筑具有使用的靈活性。所以,建筑設計既要考慮為讀者提供傳統服務的靜態空間,又要提供為開展社會性的學術社交活動所需的動態空間。設計內容需增添多媒體教室、文化活動室、展廳、陳列廳、報告廳、教室、讀者生活區等,以滿足現代城市公共圖書館功能的要求。

2.5 圖書館人員參與建筑設計的必要性

圖書館建筑也要經過規劃、設計、施工和驗收等四個階段。建筑施工只是使設計圖具體成型,而最后的驗收評估則是對整個工程作業的檢驗和設計方案優缺點的評價。它只能為未來建館者所借鑒,而對本館已無法補救。所以,圖書館領導必須積極參與建館的規劃、調研,提出設計任務書,審定設計方案。在擬定設計任務書時,要預計城市未來15年的發展需求,根據千人擁有公共圖書館的面積(27m2/千人)、閱覽座席數量使用面積(2.0席/千人)、人均藏書量(1.5冊/人)以及現有藏書量,確定圖書館的規模。還要根據藏閱方式、服務內容、載體形式以及傳播手段等進行合理的布局,使讀者足不出館就能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建造一棟圖書館是百年大計。它要求圖書館建筑既能滿足圖書館現在職能的需要,也能滿足若干年后圖書館發展變化的需要。

3、優化館內空間布局、組建方便的現代化服務模式

3.1 大空間布局,提高對公眾的開放面積比例

新時期的館舍內部布局要打破傳統圖書館條塊分割的格局,倡導“平等、免費、無障礙”的理念,實行最大限度的開放服務,力求空間的相通相連,讓讀者可以像逛超市、書店一樣在館內自由穿行。

3.2 優化設備配置、實現有線無線寬帶網絡全館覆蓋

對計算機網絡進行整體設計,采取智能化綜合布線,實現數據業務、語音業務及視頻業務的有線及WLAN無線傳輸,保障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及讀者書目查詢、互聯網資料搜查、數據庫訪問利用及多媒體資訊的獲取。不設獨立的目錄檢索廳室,因為用手機或在公共電子閱覽室內任何一臺電腦都能夠完成檢索和電子閱覽的功能,并且所有電腦都是免費使用,讓讀者能夠方便而快捷地使用。

3.3 藏閱合一借閱一體化,服務區域無障礙貫通

打破庫室分離格局,在開放區域采取統一荷載,藏閱合一、借閱一體化,為系統化的軟分隔、無障礙布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空間設計理念具備人性化,錯落有致,同時利用書架和沙發等進行軟隔,使館內各功能區域無障礙貫通。在軟設計的細節安排上,突出地域特色和圖書館特有的文化氛圍,這種無障礙的空間布局也為往后發展留下了自由施展的空間。

3.4 整合業務系統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持,創造一流的信息服務

新時期的圖書館信息化系統除實現常規功能外,應在多個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大規模、覆蓋城鄉的數字化信息服務網絡和區域數字圖書館服務群,將各級、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整合到一個系統中,形成區域性的虛擬圖書館群,資源共建共享,真正實現聯合的館際互借,在滿足日常業務管理需要的情況下,為總分館制、“一證通”工程和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一個穩定的技術支持,

4、我國未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篇(2)

一、縣域老公共圖書館不再適合時展需要

從地理位置上看,各個縣域的老公共圖書館一般坐落于老城區的中心區域。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域城區范圍都有極大的擴展,縣城中心的人口也有了很大的增長。特別是在新的發展時期,各個縣域都對其城區進行了重新的規劃和調整,縣域政治和文化活動的中心區域都發生了轉移,人口分布狀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此,縣域老公共圖書館在地理位置上講,已經沒有了便捷和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有些縣域的老公共圖書館坐落于偏僻乃至無人知曉的某個角落。這顯然無法滿足新時期公共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從圖書館建筑的物理設計和功用來看,縣域內的老公共圖書館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對絕對多數的縣域來講,舊的圖書館都沒有寬敞的閱讀場所和專門功用的場地。建筑空間有限,活動場所不足,既不能滿足現代公共圖書館專業分工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現代公共圖書館多館區的基本設置要求。老圖書館所在的場地一般都是臨時性場地,當初并不是為圖書館專門設計的,既不能提供借閱服務,也不能讓大家開展閱讀活動,更不能滿足建筑審美的要求。

從圖書館承載的服務讀者和服務社會的任務來看,縣域內的老公共圖書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讀者群體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高速傳播和發展的階段,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日新月異。縣域公共圖書館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必須改善硬件設施,擴展其活動的物理空間,同時必須大幅提高軟實力,增加館藏圖書數量,擴展館藏圖書類別,提高在館資源和信息的質量,加快館藏資源的更新步伐。只有這樣,縣域公共圖書館才能趕上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建設。

二、縣域公共圖書館進入遷建的高頻率期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的生活也進入到了小康階段。縣域范圍的經濟實力有了顯著提高,財政實力顯著增長,公共服務設施的改善和更新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這些為縣域范圍內公共圖書館的遷建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并獲得了政策支持。

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城鎮人口的大量增長,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圖書館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長期以來各個縣一般都有比較固定的圖書館場所。但大部分場所十分狹小,坐落偏僻,鮮有人知。設施也相當落后,資料依然是傳統的紙質資源,以報紙和書籍為主。電子資源少,甚至館藏圖書都沒有,或者十分有限。有些地方圖書館由于人員和技術局限,還沒有開展圖書的借閱服務。縣域圖書館的這種現狀,顯然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這些年來,從國家層面上,中央政府相繼出臺了一些指導公共服務性單位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并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等機構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政策。這些也為縣域政府籌劃建設新的圖書館、改善圖書館的服務環境和服務條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三、縣域公共圖書館遷建是個大事

縣域公共圖書館是服務地方的重要公共服務機構。它的遷建,對一個縣域的發展是一件大事。首先,縣域公共圖書館遷建工程的資金來源是地方財政。合理謀劃圖書館的遷建,可以合理使用地方財政投入,避免地方財政的濫用和揮霍。

其次,縣域公共圖書館遷建不僅要基于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也要著眼于未來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但要立足于滿足未來幾年的需要,而且要立足于符合未來十年二十年發展的需要。

再次,對縣域圖書館服務的群體來說,其遷建也是個大事。新的圖書館建設得好,可以更好為讀者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當地的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做貢獻。新的圖書館發展得好,可以吸引和擴大讀者群體,提高圖書館的利用效率,激活圖書館的人氣,增加圖書館的活力。

四、縣域圖書館遷建應考量的若干方面

第一,財政投入的承受能力。縣域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就是縣級財政的投入力度。在圖書館遷建的準備工作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地方的財政收入狀況以及增長前景。新館的場地和硬件規劃要符合地方財政投入的承受能力。新館建成之后,財政上的投入要有合理的規劃和保證,應通過地方性法規或者制度,建立起地方財政對地方公共圖書館資金支持體制和機制保障。避免新的圖書館建成之后,可能面臨硬件設施落后或不足,在圖書館長期發展中館藏資料建設遲緩、滯后甚至長期得不到保障的困境。

第二,遷建新館的選址。新圖書館遷建初,必須科學規劃,選擇合理的建館地址。建館地址要選擇交通便利,城鎮居民集中的中心區域。又要合理規避商業中心,商業街道和大型的購物中心和廣場,遠離經常舉辦大型活動或者公共活動的場所。

第三,服盞畝琳呷禾濉O賾蟯際楣萸建之后,其服務的內容和服務的對象都會有很大的增加。做好充足準備滿足讀者的需求,必須對圖書館面對的活躍性讀者群和潛在性讀者群有深入的研究。活躍性讀者群是指在老館的服務當中已經頻繁接觸和活躍的讀者群體和個人;潛在性讀者群體是指在老館的服務中沒有過,或者沒有接受過圖書館服務的個人和群體,而經過圖書館的遷建、硬件的改進、館藏的增加、服務質量的提高能夠吸引和滿足這部分人和群體需要的讀者。新遷建的圖書館,立足于留住活躍性讀者群體,擴大潛在性讀者群體,這樣才能實現發展和進步。

第四,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縣域圖書館應著眼于服務本縣的農民。要做好這服務,就必須研究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特色,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在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應引入滿足當地農民致富、農業和農村發展現實需要的刊物、書籍和電子資源,把農民致富和農業發展帶入一個依靠知識、依靠技術和依靠信息的發展軌道。

第五,縣域產業發展狀況。一個縣域之內,常常有具有縣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工業產業,擁有較好歷史傳統的工業企業單位,有比較成熟的產業圈和產業鏈。縣域圖書館在遷建和發展中,必須在館藏建設中積極增加能滿足這些產業和企業技術積累、管理進步和科學研究創新工作的需要,使縣域圖書館成為地方企業技術進步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促進縣域工業企業發展和圖書館建設的良性互動,彰顯圖書館為地方經濟做貢獻的作用。

五、總結

縣域書館的遷建是各個縣域政府和縣域發展的大事,必須要做到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在設計和規劃中,必須從本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出發,研究縣域圖書館服務群體的特點和需要,研究農業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和特點,研究當地工業企業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這樣,才能使遷建的圖書館能合理利用財政投入,更高效合理地為廣大群眾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閆麗光.從農民閱讀需求出發探索縣域圖書館建設的路徑[J].才智,2012(23):351-352.

篇(3)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a)-0127-02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等概念的興起,傳統模式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弊端已經顯現,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促使圖書館由傳統圖書館經過數字圖書館發展到智能圖書館,從人工手動服務過渡到自助服務,再升級為泛在化服務[1],通過創新服務不斷推動公共圖書館轉型升級。

1 傳統模式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存在的問題

(1)服務內容不夠豐富。紙質文獻資源服務為傳統圖書館提供服務的主要內容,讀者需到館借閱,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較多。隨著網絡數字資源的興起,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數字文獻資源在圖書館文獻資源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讀者可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取海量文獻資源,這對傳統圖書館造成了挑戰。

(2)服務方式較為被動。傳統圖書館以館藏文獻為中心,往往“以書為本”,采取“坐守陣地,等客上門”的服務方式[2],讀者在獲取信息資源服務時較為被動,導致大量有效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圖書館“以人為本”,通過微信、微博、APP等新媒體工具提供主動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3)服務范圍較為局限。傳統圖書館受地域等因素的影響,讀者服務范圍主要在附近或周圍地域,影響力較小,不利于提高圖書館的知曉率和利用率;讀者活動的開展也只在該館這個特定區域內,缺乏與周邊圖書館的業務聯系和資源共享,輻射性較差。網絡技術的運用、總分館制建設等使現代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

(4)服務功能不夠齊全。文獻提供服務是傳統圖書館最基本也最主要的服務形式,其他讀者活動相對而言開展較少,不能滿足現代讀者多元化的需求。現代圖書館彰顯“以讀者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思想,根據社會發展和讀者需求不斷擴展和完善信息服務、讀者活動等,讓圖書館成為文化、教育、娛樂和休閑中心。

(5)館員素質和能力未得到充分開發。館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還停留在傳統管理和服務模式上,與新環境下社會對公共圖書館館員理論素養、知識結構、業務水平、服務理念、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從管理層面講,忽視了對館員的培養,業務培訓流于形式,不能因人分崗,缺乏科學化和制度化的用人機制,從長遠看,不利于圖書館發展。

2 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實踐

濟南市圖書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讀者、環境、服務、技術、館員等方面不斷創新,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

(1)以讀者為中心,創建閱讀新環境。2013年10月市圖書館新館在西客站東臨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開放運行。新館采用大開放的設計理念,讀者通過入口可自由穿行于數字資源閱覽區、少兒借閱區、報刊借閱區等17個服務窗口,全館無線網絡覆蓋,憑借RFID智能管理技術實現全面自助服務,開放閱覽文獻達到100余萬冊,成為面向讀者開放度最高的圖書館之一。2015年5~11月,老館歷時半年多改造重裝,以全新面貌服務讀者,在地理位置、功能設置、服務定位上與新館形成互補,合力為讀者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受到讀者好評。

(2)推行總分館制,拓展服務范圍。市圖書館積極拓展服務半徑,擴大社會影響力,在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推行“總分館制”。目前,已在全市機關、企業、學校、社區等建立分館、流動站50余家,并與區縣圖書館及市人大、重汽集團等28家分館實現了借閱“一卡通”;為了緩解偏遠地區看書難的問題,利用汽車流動圖書館到重汽章丘工業園、濟空12師等10多個流動點開展送書上門服務;先后在泉城廣場、龍奧大廈等地設立24 h自助圖書館,以濟南市圖書館為總館,由分館、流動站、自助圖書館構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圖書館服務網絡。

(3)關注不同群體需求,豐富服務內容。關注盲人閱讀,啟用濟南首個視障閱覽室,配備盲用學習電腦、盲文讀書機、電子助聽器等設備,并有專人提供閱讀指導,聯系潤華出租汽車服務公司,免費接送盲人讀者到圖書館閱讀,為盲人免費發放聽書機;發揮資源優勢,連續8年舉辦“夕陽紅”免費老年電腦培訓活動,培訓8 000多人次,豐富了老年人的業余文化生活;關注農民工群體,推出手機圖書館走進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活動,方便農民工朋友隨時隨地閱讀;開展文化擁軍服務,為濟南防化倉庫、濟空航修廠等10余家駐濟部隊官兵送去圖書,并定期開展圖書更換、借還書業務。

(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打造“書香泉城”數字閱讀平臺,使讀者在濟南任何地區上網即可免費閱讀65萬冊電子書、2 000多種工具書及自建特色數字資源;推出手機圖書館服務,讀者可通過手機即可享受數十萬冊圖書和報紙、視頻等掌上閱讀的樂趣;聯合新華書店推出“你看書,我買單”享閱服務活動,將新書的采購權交到讀者手中,盤活流通借閱資源,為圖書館、新華書店、讀者三方搭建互通、互惠、共贏平臺;創新數字化服務,利用微信、微博、讀者交流群等新媒體工具引導讀者參與圖書館的宣傳與推廣,及時推送館內各類讀者活動信息,傾聽讀者意見,及時解決各類問題。

(5)打造服務品牌,助力全民閱讀。為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助力全民閱讀深入開展,市圖書館整合現有讀資源,打造“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活動,連續6年開展換書節、讀書朗誦比賽、科普大篷車、七彩泉談書吧等40多項讀者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均等共享的文化權益,“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活動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同時,該館新開辦“尼山書院”,通過舉辦少兒書法培訓、開展經典誦讀、國學講座、禮儀雅樂培訓等方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定期組織讀者交流活動,打造“交享閱”讀者沙龍等品牌活動,讓廣大讀者積極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參與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

(6)增強服務意識,培育智慧館員。多元化的讀者需求對館員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讓讀者充分認識圖書館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要有完善的硬件建設,還要注重人才建設。市圖書館制定并完善館員培訓制度,根據館員自身專業背景和業務特長設置崗位,發揮個人專業特長;鼓勵館員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培養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網絡管理技術的智慧館員;引導館員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在日常服務中做好閱讀推廣、讀者服務工作,利用數字閱讀平臺、大數據檢索技術及微信、微博、交流群等平臺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為讀者提供泛在化的服務。

3 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現代圖書館要善于抓住機遇,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主動分析了解讀者需求,在長期圖書館工作和實踐中不斷創新服務,促進圖書館健康發展。

篇(4)

公共圖書館作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 高度重視,許多新建的館舍雄偉挺拔,甚至成為城市形象的標志。進入21世紀,一大批大氣 、現代、厚重 的公共圖書館新建筑拔地而起,首都圖書館、泰達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深圳圖書館、重 慶圖書館、海南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均修建了新館舍,而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改擴建、湖 北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等新館工程也成為當地“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中 國公共圖書館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圖書館建設項目管理模式也出現了多樣化的態勢 。

長期以來,像圖書館新館建設這樣的政府投資項目通常都是由各級政府直接投資、由單位 組建像項目籌建辦、工程指揮部等基建班子來進行建設管理的。這些基建班子通常缺乏基建 項目應有的建筑技術和工程經濟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清楚投資規律和基本建設程序,不能 運用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這通常會導致工作效率低,建設工期長,超投資、超規模、超標 ,使投資效益得不到最大化。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經意識到了對政府投資的公益性文化設施 建設管理模式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并積極開展了代建制的探索。開工于2004年12月29日的重 慶圖書館新館項目在重慶市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領域率先實行代建制的管理模式,經過三 年多的建設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2007年6月14日,重慶圖書館新館竣工開館。總結 三年多的建設經驗,就代建制的實施有以下幾點體會。

1 重慶圖書館“代建制”的實踐

1.1代建制管理模式的搭建

代建制是一種由項目出資人委托有相應資質的項目代建人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 、監理、施工等全過程進行管理,并按照建設項目工期和設計要求完成建設任務,直至項目 竣工驗收后交付使用人的項目建設管理模式[1]。項目代建期間,代建單位按照合 同約定代行項目建設的投資主體職責。

為了盡快改善重慶市直轄后公共文化設施的落后面貌,讓老百姓盡快享受社會經 濟建設全面發展的文化成果,2003年7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投資45億元建設十大社會基礎 文化設施項目,重慶圖書館新館項目被列其中。基于該項目總體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質量 要求高等因素的考慮,市政府作為項目的投資主體決定采用項目代建制的管理模式,在選擇 專業的項目代建單位時沒有通過招標方式,而是委托當時專門負責全市經營性土地儲備整 治的政府主導型企業——重慶市地產集團作為項目建設的業主,負責組織實施項目投資 管理和建設。

1.2代建制下的角色定位

從新館項目啟動開始,項目建設各方按照政府要求和代建制理論框架搭建了項目管理體系。 重慶市地產集團作為項目業主代表政府投資,主要負責項目組織管理、投資預算控制、 工程現場施工、設備招投標等工作;重慶市文化局作為項目的主管機構,行使項目的監管與 協調權力;重慶圖書館作為項目的使用單位,負責項目總體功能需求設計任務書及各專項使 用功能需求的編制、現場施工監督、設備設施調試、竣工驗收移交等工作。

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于市政府只是在相關文件上界定了該項目的建設管理體制,并 未 就項目的代建業主與使用單位之間的權力與義務作明確的界定,重慶市地產集團作為項目代 理業主與重慶市文化局、重慶圖書館之間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合約關系,僅僅是一個松 散的合作關系,因此導致項目建設前期各項工作管理混亂,角色定位不清,責任劃分不明 ,使圖書館作為使用單位的利益得不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實 踐,經過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雙方就項目建設管理的合作達成了新的協議。新 館建設項目進入各項專業設計階段直至工程竣工,雙方均能夠明確各自責任,發揮各自的 資源、技術優勢,充分地保證了項目順利竣工。

1.3代建目標保證實施過程的一致性

在重慶圖書館新館建設后期實施過程中,業主與使用單位根據雙方關于項目管理體制達 成共識,明確了雙方的義務和責任,分別進行管理,同時雙方又做到了同心協力,分工合 作,分工不分家。例如對工程質量、工期、經營控制、設備選 購、功能需求的修改、調整等,做到“三不爭”,即不爭權、不爭名、不爭利,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目標就是一個:優質、高效、按期完成圖書館的工程建設,使工程從業主方 與使用方的分離,變成工程建設目標合二為一。

作為重慶市的標志性文化設施,重慶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首推代建制,使文化服務機構 的專業知識與建設單位大型公共建筑建設的豐富經驗強強聯合,克服了重慶圖書館獨特 的建筑造型給工程施工帶來的困難。工程建設采用了國內及國際 上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從硬件設施上達到西部領先、國內一流的大型公共圖書 館水平。使重慶圖書館擁有獨特的建筑造型、合理的功能布局、良好的文化氛圍、先進的專 業設備。2007年6月14日,新館竣工開館面向市民開放。重慶圖書館新館以一流的建筑環境 、一流的硬件設施水平受到國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實踐證明,重慶圖書 館新館項目建設實行代建制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成功的,從建設、管理以及質量、造價、工期 控制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

2 對代建制的幾點認識

代建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項目實 施的專業化要求和技術含量的日益增加,逐漸被世界發達國家廣泛應用的一種工程建設項 目實施的管理方式。在政府投資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領域,與傳統的自建制相比, 實施代建制在項目決策、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解決投資規模超標、 政府監管相對規范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2.1有助于項目決策科學客觀

隨著政府投資決策程序的逐步合理和決策問責長效機制的相對健全,目前國內大多數工程建 設項目都要在建設前期進行所謂的可行性研究,但其研究深度和廣度遠遠達不到質量標準和 實際需要,很多可行性研究報告也無法保障項目的后續工作。事實上,在目前我國 的政府投資建設領域,盡管有所謂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專家意見,而決策者也往往會拋開所 謂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而自行決策,這必將給項目建設帶來很多問題、為項目建設后期工 作埋下隱患。

而實行工程代建制,使用單位將前期工作委托代建單位,通過選擇專業咨詢機構完成(而非 自己決策)。前期決策階段所確定的建設內容、規模、標準及投資,一經確定,便不得隨意 改 動,使得前期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學性得到切實體現[2]。同時,在代建制下,代建 單位根據合 同約定,按照項目進度撥付工程款,相比過去的自建制模式,代建單位會更加重視項目資金 的籌措和使用計劃,排出項目的順序,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這也將有利于有效杜絕 工程建設項目中拖欠工程款、負債建設甚至資金不到位導致工程停工等不良現象發生。

2.2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代建單位通常都是專門從事項目投資建設管理的專業機構,擁有大 批具有豐富項目建設管理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員,熟悉整個基本建設流程。委托這樣的專業 機構代行業主職能,對項目進行管理,能夠在項目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通過制訂全 過程項目實施計劃,設計風險預案,協調參建單位關系,合理安排工作,能極大地提升項目 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用單位也不用再去應付繁雜的項目管理業務,而將主要精力投入 到項目功能應用和業務布局的整體規劃中去。

具體就重慶圖書館新館項目而言,由于圖書館的人員比較熟悉閱覽區域的功能布局、專業的 網絡系統設備和公益性讀者服務流程等專業需求,但直接參與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的實踐 經歷幾乎為零,在工程建設的專業技術方面也極度缺乏。重慶市地產集團 擁有高水準的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技術隊伍,有多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包括工 程規劃設計、施工組織管理、投資預決算控制、工程招投標、施工質量控制等,但很少參與 公共文化設施特別是公共圖書館項目的建設管理,對圖書館相對專業的功能需求和專業設備 就更知之甚少了。整個項目建設期間,通過業主與使用單位雙方的協調配合、優勢互補 ,從最開始相互交流溝通機制的不健全導致項目建設進度不暢,到后期雙方建立緊密合作、 互動交流、協調配合的良好機制,充分保證了該項目各項工程進度順利完工。

2.3有助于項目投資控制

過去由于一些項目是由政府自己建設的,投資者、使用者、建設者、管理者集于一身,貪大 求全,使得工程預算不斷追加。代建制為政府投資項目引入嚴格的以合同管理為核心 的建設機制,在滿足項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項目的投資規模、質量和進度要求在使用單位 與代 建單位的委托合同中一經確定,便不得隨意改動。因此,項目建設各方包括代建單位與使用 單位都必須考慮好如何在項目投資預概算內保證建設質量、工程進度等。從2003年起,重慶 市政府對財政投資建設項目嚴格推行代建制的管理模式,從重慶圖書館新館建設項目的實際 執行情況看,工程進度達到了代建合同要求,工程決算相比投資概算結余600多萬元,從而 有 效地控制了該項目建設的投資、質量和工期,保證了政府投資效益。

2.4有助于政府對項目的監管更加規范有力

在傳統的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中,政府部門采用集“投資、建設、管理、使用”四位一體的管 理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政府部門身兼管理和經營的雙重職能,獨掌勘探、設計和施工的招 、投標以及物料采購大權,為權力尋租留下了空間[2],也導致腐敗現象不斷發生 。而 代建制增強了項目建設各方的責任意識,通過具備法律效應的委托合同規定職責分工,項目 建設各方之間產生了互相監督工作的關系。項目審批部門根據國家政策審批項目的建設內容 、投資、規模和標準,下達項目建設計劃和資金使用計劃;財政部門將政府資金集中起來, 根據發展改革部門下達的資金使用計劃直接撥付給代建單位;發展改革、財政、審計、監察 等部門運用稽查、審計、監察等手段,對項目進行切實有效的外部監督。特別是使用單位, 在提出項目功能和建設要求后,其主要工作就是對代建單位的監督,這有利于自覺規范其投 資管理行為。

總結重慶圖書館新館項目實施代建制管理模式三年多的實踐經驗,各級政府在公益性文化設 施項目實施代建制,使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運營”彼此分離,實現專業化建設 管理,使財政投資績效最大化。隨著社會各界對代建制模式的 不斷熟悉和了解,以及代建制理論和實踐體系的不斷完善,代建制將會成為公共圖書 館建設項目的助推器,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進度。

篇(5)

貴港市圖書館因城建規劃搬遷至新開發區,新館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主體工程共投資3 250萬元,總建筑面積11 149平方米,藏書26萬冊,設置504個閱覽席位,有計算機45臺供讀者使用。2014年全年共接待讀者300 872人次,文獻流通219 764冊次,文獻借閱250 728人次。截至2014年12月,累計持證讀者21 260人;2014年開展各種讀者服務活動56場次,各項指標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長。2012年被列入廣西市級圖書館第一批數字圖書館建設單位,2013年被文化部授予地市級“一級圖書館”,2014年榮獲廣西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先進集體”和第七屆廣西中小學生網頁和電腦小報制作大賽組織獎[1]。貴港市圖書館在新城區推廣讀者服務,雖然取得一定顯著成效,但同樣面臨著各種挑戰。

1.1 地理位置偏位

建搬新館既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可以滿足市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新圖書館能提供更好的環境和設施為讀者服務,而不僅僅只是城市地標或者文化名片。新館開放初期,因距離居民密集的市中心較遠,鄰近周圍學校少,社區生態尚未建立,周邊居民對圖書館認知度低。此外,公共交通路線沒有開通,圖書館提供報刊種類少,新書更新頻率低,都會導致圖書館讀者的流失。

1.2 服務理念缺位

讀者服務理念缺位,具體表現為館員對讀者感情的弱化,即使是有更大、更全、更新的建筑實體,一旦缺少“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難以給予讀者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市場環境下,部分館員難免對職業前途感到迷茫,有的年輕館員心態不穩定,有的年老館員坐等退休。管理者的辦館理念還停留在傳統陣地流通服務層面,沒有看清圖書館發展前景,沒有認識到讀者才是圖書館的生命線,直接或間接影響日常工作和讀者服務質量,最終也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評價和認可。

1.3 政策落實失位

免費開放政策是回歸公共圖書館本源,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2]。公共圖書館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如果只是簡單地把全部書架都開放,把辦證費取消即算完成免費開放工作目標,并沒有讓讀者切實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也與免費開放的真正目的偏離。有的館員認為只要圖書館把所有可能妨礙讀者進館的有形或無形障礙清除,免去辦證等各種費用,實現自助借還,讀者就會紛至沓來。實際上,即使是圖書館行業先進館如佛山市圖書館,非周日到館讀者都難以突破1 000人次[3],更遑論許多新建圖書館。

1.4 平臺主導錯位

管理者辦館思想忽略了主導圖書館發展的是讀者,公共圖書館沒有認識到作為文化宣傳平臺,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動力,讀者服務是圖書館存在價值的體現。以人為本,其本質是以讀者需求作為服務根本,而不是以圖書館員為本,更不能以管理者的喜好為本。

2讀者服務實踐

2.1 服務位置挪位

有的新建圖書館位置比較偏僻,但是圖書館可以通過把讀者服務陣地前移,走近讀者生活圈子開展活動,提供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的服務。如在館門前廣場設立咨詢臺,現場解答讀者咨詢,并免費發放科普宣傳資料,制作精美書簽贈送讀者。為了鼓勵家庭閱讀,可以在一些節日進行相關活動,如貴港市圖書館在母親節舉辦“感恩母親 書香傳情”活動,吸引了近千名讀者參與,讓每位讀者把書香送到親人身邊,把圖書館服務宣傳到讀者家庭。培養未成年人讀者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內容,貴港市圖書館走進學校,與港北區荷城小學、港南區華國學校、覃塘區中周小學、荷城中學、貴港市高中等中小學校聯合舉辦“世界讀書日”“讀者服務宣傳周”“中華經典誦讀比賽”“道德講堂”等活動,倡導經典閱讀、快樂閱讀的讀書理念,搭建活力無限的未成年人閱讀生態鏈[4]。關愛特殊群體是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部門應盡的義務,貴港市圖書館利用“重陽敬老節”節日,到新城區幸福養老中心,舉行文藝晚會,捐愛心款,贈送圖書,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2.2 服務理念歸位

發揮讀者主導地位,創造條件讓讀者參與更多的圖書館活動,讓讀者感受到自己是推動圖書館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鼓勵讀者發揮聰明才智,為圖書館建設添磚加瓦。充分利用虛擬網絡,開通圖書館微信平臺、設置在館讀者通道、好書推薦箱等,將讀者推薦的圖書列入采編參考書目。展覽與講座的結合帶來視聽沖擊,使展覽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實現讀者需求共性與文藝作品個性完美融合[5]。貴港市圖書館邀請廣西儒學學會會長毛勇作《如何輕松有效培養優秀孩子》專題講座。舉辦《黃雁師生書法展》《慶耀先生百幅國畫精品展》和“中國夢 我的書畫夢”優秀書畫展等,從展覽宣傳、展品布展、展品講壇全權交由展覽方操作,專業的運作吸引大量讀者參觀,展覽一再延期。每年世界讀書日,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征集書評、書畫作品2 000件,擇優展覽。設立“小手牽大手”推進全民閱讀項目;到荷城小學舉辦講故事比賽,組織260人次到市圖書館長期擔任“小小文化服務志愿者”,體驗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樂趣。開展“我為父母借本書”“閱讀心愿墻”“我與圖書館一起長大”等活動,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只有不斷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圖書館服務理念才是回歸到其應有的位置。

2.3 服務政策到位

免費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圖書館堅持免費公益均等化服務是保障城鄉居民基本文化權利措施之一。零門檻進入圖書館已經成為共識,但免費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具體日常工作服務層面,應該盡可能提升到服務理念,服務政策、制度的高度。如在培養未成年人讀者閱讀興趣方面,通過抓住青少年興趣點,開展特色培訓活動,吸引他們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貴港市圖書館2013―2014年共舉辦6期青少年書法普及教育培訓項目,參加人次540人,時長90天,培訓不收任何費用,還為學員提供學習文具,學員優秀作品在館內展廳展覽,吸引學生和家長前往圖書館。除了在館報告廳長期免費展播共享工程配送的經典電影,還定期到貴港市新城區世紀廣場展播共享工程科普視頻,累計展播42場,觀眾近20萬人次,發放《〈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解讀》5 000份。通過實在的行動,注入館員對讀者的點滴情懷。圖書館免費開放關系到讀者是否共享發展成果,是否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權益。

2.4 服務平臺上位

公共圖書館具有社會教育和文化感召職能,服務工作應回歸這個平臺,認清讀者活動是提供平臺服務,借力各種人才,使圖書館與讀者共同成長。如圖書館組織館員編排圖書館閱讀推廣主題節目,積極參加市內各大型文化娛樂活動,不僅提高圖書館在市民中的知名度,還增進了與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感情,形成文化共同體,為往后的讀者活動牽線搭橋。圖書館應發揮文化感召作用,吸引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6]。貴港市圖書館也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1)“快樂周末”書簽制作大賽迄今已舉辦8期,累計邀請貴港市新城區10家幼兒園共345名小朋友參賽,不但使小朋友和家長們認識到書簽的作用,還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2)貴港市圖書館利用自身平臺,積極發動未成年人讀者參加廣西中小學生網頁和電腦小報制作大賽,累計已有59人獲得各級獎勵,貴港市圖書館也因此于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該活動組織獎。3)組織讀者參加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圖書館故事隨手拍”創意微視頻大賽,貴港圖書館讀者盧偉強作品《永不放棄的夢想》獲得個人組二等獎。4)以圖書館為組織者,與全市中小學校聯合征集攝影作品100多幅,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愛閱讀 愛科學”全國少年兒童攝影大賽,有4幅作品和4名讀者獲獎,從而提高了圖書館在學校學生中的知名度,吸引他們自覺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5)啟動“文化致富工程”,邀請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網絡技術人員對城區文體局分管領導和各鄉鎮文化干事進行《網絡數字資源的利用》培訓,既是對領導們宣傳圖書館讀者服務平臺,也是發揮市級圖書館的輔導培訓平臺作用。通過這些活動,館員們凝聚了共識,即讓服務平臺上位,讓讀者唱主角,公共圖書館的平臺作用才能發揮得更好。

3思考

3.1 推進法人依法治理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法呼之欲出,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必將實現。在不斷變化的社會化服務新形勢下,只有通過法制規范地方政府與公共圖書館的關系,保證公共圖書館獲得穩定且持續增長的投入,才能平衡傳統服務支出和創新服務投入。對于新興城市偏重工業化發展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的健康發展更是不能缺少法律法規的保障,最終實現圖書館法人治理目標。

3.2 著力品牌服務建設

移動閱讀大眾化,隨機閱讀、淺閱讀、快閱讀成為常態,讀者服務中離不開數字信息服務。面對新閱讀運動,公共圖書館需要打造有影響力的讀者服務品牌,使公共圖書館不斷產生深遠和持續的社會效應和文化影響。新興城市公共圖書館品牌建設離不開本土文化沃土,離不開現代數字文獻信息服務資源,品牌建設應與本土化互相融合,并融入地方文化產品來整合推廣。公益性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基本要求,爭取品牌建設納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項目,至少可以在經費、人員組織方面免去后顧之憂。品牌建設還要有足夠的開放性,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號召讀者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機構一起積極參與,品牌的成長才有生命力。

3.3 巧用人才是關鍵

篇(6)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213-02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關注,公共圖書館對文獻收集整理開發上有很大的優勢。據有關資料顯示,期刊出版發行后一到三年之內是參考價值和利用率最高的時期。眾所周知,過刊是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刊信息資源的積累和時間延續,它具有連續性、完整性和極強的參考性,內容豐富、信息廣泛而新穎。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大多是原始論文,有很多的珍貴數據信息,最前沿的科技動態和最新學術學術研究成果,甚至很重的專利等都會在期刊上最先發表。它所包含的的信息量一般占信息總量的70%。能系統反應科學、教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所以過刊管理為學術的發展和學術的完整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1 不斷壯大的過刊和影響過刊利用率的因素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隨著文化體制的改革,國家將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全國各地新建了一批圖書館、博物館。使公共圖書館容館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就以筆者所在的重慶圖書館為例2007年報刊閱覽室只有500來平方米.2007年以后新館建立起來了。報刊閱覽室由過去的500平方米猛增至3000平方米,與此同時,政府又對公共圖書館的購書經費的不斷投入,使重慶圖書館雜志的品種也增加到4000余種。這就大大豐富了重慶圖書館的館藏。但是,目前許多公共圖書館的過刊并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過刊連續的重要性、補缺的困難性、文獻價值的時效性及讀者需求的多變性,使過刊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過刊管理工作的開展。另一個原因是信息技術不斷的普及,人類傳遞信息,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通過網絡在家里就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資料,這也是影響過刊資料利用的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裝訂時間過長,讀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看不到自己所需要的雜志.問工作人員,回答總是在裝訂中。種種因素使過刊的利用率大打折扣,這樣受到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如何管理好這些過刊,讓這些過刊充分地被讀者所利用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和要做的事。

2 如何提高過刊的利用價值

(1)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對于期刊來說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已經成為目前最為有效的典藏方式,這就大大方便了讀者檢索過刊的年代和每一期的到館情況。讀者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這就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對圖書館豐富的的過刊資料檢索進行發揮和利用。主題目錄、篇名目錄、索引的建立以及過刊文獻內容的摘要和綜述的編制。這些數據所能達到的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對圖書館豐富的過刊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讓讀者通過過刊計算機快速檢索到過刊資源中的信息,這是提高過刊資源利用的方便有效的途徑,。

(2)過刊外借已成為必然,一直以來。圖書館過刊不外借主要是出于安全考慮。在裝訂時按每種裝訂一本為單位,一般不設復本,因此擔心外借會造成丟失或損壞。這是在非網絡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但自20世紀90年代后,大型一點的公共圖書館就陸續引進了期刊全文數據庫,如清華同方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的《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都比任何一個圖書館購買的紙質期刊要多,即使有個別期刊在外借過程中丟失了,也可以在數據庫查找、補救,甚至將丟失的整本期刊下載再裝訂成冊,或者向期刊出版社索取丟失的期刊。因此,網絡環境下再堅持過刊不外借的理由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3)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就是面向讀者,服務讀者。圖書館的收藏、整理、保存、使用功能都要納入以服務為中心的軌道,以此構建整體業務活動。并進一步在文獻利用中形成服務特色和優勢。因此要強化過刊的宣傳導讀工作,開展該項工作的目的是在掌握和研究館藏期刊的基礎上,主動向讀者揭示過刊館藏,指引讀者充分利用自己相關的刊物。

(4)注重期刊資源利用,為確保有限的館藏資源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公共圖書館必須不斷創新服務理念,特別是過刊資源的開發管理方面應該給予很好的重視,為此重慶圖書館在一樓設立現刊開架閱覽室,過刊借閱室及信息檢索平臺,供有時間到圖書館來閱讀的讀者,二樓有電子閱覽室,向讀者提供電子期刊的查閱,在3樓設立1-2年的期刊外借室,這部分期刊是沒有裝訂的復份,以滿足周邊及較遠一點地區的沒有時間到圖書館來看資料的讀者的需要,外借時間為14天。以增大館外的流通力度,這也是提升期刊的使用價值重要手段之一。

3 搞好過刊下架裝訂三部曲。縮短從現刊到過刊的周轉期

(1)下架裝訂工作標準化管理,每年2月底3月初,是重慶圖書館報刊中心的繁忙期,也是現刊向過刊的轉換時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以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三大類現期期刊統一下架。然后期刊以一種為單位齊全的就做好標記送回溯處.將不齊全的按能分配或不能配分類,。然后能配的就去配齊補缺配齊后做好記號,不能配的就寫下缺的那幾期做好標記,同時送回溯處。

(2)按裝訂要求每種期刊先進行計算機登錄,然后分別打捆,裝訂清單一式三份,分別遞交裝訂廠,回溯處,過刊庫房人員。然后送裝訂廠裝訂。過刊裝訂好后送歸圖書館由過刊回溯人員照裝訂清單進行逐一核對,貼條形碼登回溯建庫,為過刊上架做好前期的準備。

(3)準確上架:目前重慶圖書館對過期期刊采用新華字典的四角號碼排架方式。這種排架方式簡單快捷,學起來的非常快,口訣容易上口。該辦法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強的優點,所以就用這種方法上架。通過及時準確的上架,讓過刊的周轉過程縮短,使過刊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和讀者見面。這也是提高過刊利用率的一個手段。

4 搞好過刊的服務工作

(1)公共圖書館的期刊服務工作,主要針對社會各階層讀者的教學科研服務,其讀者群文化素質高低及讀者需求層次高低的特點。因此公共圖書館應針對讀者的個性化要求開展將期刊服務與讀者需求相結合,最大限度發揮館藏文獻資源價值,將期刊服務工作的重點轉向為讀者提供二、三次文獻,期刊工作人員要對本館的館藏的原始文獻資源進行新的組織、分析與綜合,才能滿足讀者的各種需要,公共圖書館報刊部門還應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宣傳媒體如電子顯示屏.廣告展板,講座等宣傳期刊資源并在指導讀者利用紙質的同時,增強對優質電子期刊及期刊數據庫的了解。

(2)過期期刊要為讀者設立過刊閱覽室和過刊分類期刊目錄和索引文摘,幫助到館查閱目錄的的讀者熟悉圖書館的網絡查詢系統,為今后的參考咨詢工作進行鋪墊,根據讀者借閱、閱覽、復印狀況,進行過刊利用頻率統計。讀者咨詢服務除了日常的接待服務工作之外,應將服務的重點放在參考工作和解答咨詢上。閱覽室工作人員可將―些常見咨詢問題,要認真歸納總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準確到位。

(3)圖書館要培養一支專業的過刊隊伍。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服務工作要求高 ,并培養一支高的專業隊伍,圖書館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對高素質服務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以筆者所在的重慶圖書館為例,本館利用每月一次半天的的閉館時間來充實業務學習,來提高館員 的工作技能,要求館員必須熟悉本崗位的職責和自己管理刊物內容特征及主要特色,在學習整理的過程中,將富有特色的期刊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建立最具有特色的過刊專題數據庫,積極組織上網,把本館資源推向全社會,提高公共圖書館在網絡社會中的影響度。

圖書館過刊服務工作應該是為讀者解決實際問題,潛心致力于過刊服務特點研究,發覺并掌握其規律,才能提供快捷、準確的信息服務,提高過刊的利用率把過刊服務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徐婷.開發過刊文獻,提高期刊利用率[J].農業網絡信息,2009(3):47-48.

[2] 馮玲.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思路[J].圖書館,2009(4):75-76.

[3] 高海英.公共圖書館期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圖書館學刊,2010(6):54-55.

篇(7)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04-0023-03

1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現狀

1.1服務方式

傳統圖書館工作以藏書為中心,圖書館藏書的布局和規模制約著讀者服務的范圍和水平。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外部信息環境和內部業務機制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圖書館將真正實現從“以書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即實現“以藏書為軸心”向“以讀者為軸心”轉變[1]。在激烈的信息競爭中,圖書館只有把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作為最高宗旨,把工作的立腳點從藏書轉向讀者,把“吸引讀者”“爭取讀者”作為重要的策略,才能在信息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1.2服務對象

傳統圖書館受地域和載體形式等因素的限制,讀者服務活動主要圍繞附近地域的“本館”讀者來組織和進行。在信息時代,圖書館是一種以計算機和通信網維系的圖書館的集合體,每一個具體的圖書館都是這個集合中的一個小小的分子,都是地區、全國甚至全世界信息網絡的一個節點。圖書館這種服務對象從“區域化”到“社會化”的延伸反映了圖書館從封閉不斷走向開放的社會化發展趨勢[2]。

1.3服務范圍

傳統圖書館以藏書作為主要的物質基礎,讀者服務的范圍僅僅局限于圖書館這個特定的場所內。它通過提供“陣地服務”和“定向服務”來滿足讀者對“已知文獻”的需求。遠程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運用,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蓬勃發展,使圖書館與近程和遠程讀者、各類信息服務中心、各類書目利用機構和聯機信息檢索系統連成了一個整體。尤其是圖書館與因特網相連,將使讀者獲得DIALOG、OCLC等眾多信息服務系統中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圖書館把自己的文獻信息,如電子出版物、數字化館藏、特色數據庫等上網,使更多讀者從中獲益,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獻信息資源廣泛共享[3]。

1.4服務內容

傳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活動主要是圍繞印刷型文獻資料,包括部分非書資料的開發利用來組織和開展的。隨著大量聯機數據庫的出現、電子出版物的出版和傳統館藏的數字化轉換,電子信息資源將成為信息時代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主體。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內容將逐漸從提供傳統印刷型館藏向提供多元化、電子化的信息以及廣領域、深層次的信息服務發展[4]。

1.5服務重點

傳統圖書館滿足于進行借借還還的事務型服務,滿足于進行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簡單、被動的讀者咨詢服務。在信息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重點必須向提供現代化參考咨詢服務的方向轉移。這就要求參考咨詢館員擺脫以往那種被動接受讀者咨詢的模式,而要積極主動地開展現代化的參考咨詢服務。例如:幫助讀者選擇和使用數據庫;幫助讀者掌握復雜書目的檢索方法;幫助讀者制定研究計劃,確定檢索目標,進行復雜主題的查詢。圖書館可以利用自己的主頁介紹館藏資源、進行OPAC業務培訓和常見問題(FAQ)解答;可以借助網絡工具如Telnet、Gopher查詢專利文獻、期刊、專業網絡和商業數據庫等外部信息;可以通過BBS、E-mail等方式與讀者進行雙向交流,及時解答讀者咨詢問題。

1.6服務手段

傳統圖書館采用落后的手工操作,進行諸如借借還還、取書歸架等事務型的讀者服務活動。隨著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海量存儲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超文本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

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面貌煥然一新,實現了從手工操作為主的事務型服務向依靠綜合文獻信息技術的智能型服務轉變。

1.7服務功能

向讀者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包括一次文獻的外借、閱覽、館際互借、復制等,也包括二次文獻的傳遞,如書目、索引、題錄、文摘等參考工具的提供)是傳統圖書館讀者服務最基本的形式。在信息時代,隨著社會發展和讀者需求的不斷變化,讀者服務的社會功能也將向新的方向擴展。圖書館既是一個文化和教育的陣地,也是一個信息的集散地,圖書館應該向讀者提供“多元文化信息服務”。“多元文化信息服務”不僅指圖書館開展的包括文獻傳遞服務在內的各種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務,還指為方便讀者而開展的餐飲、休閑等輔的文化活動[5]。

1.8館員角色

新技術的發展在圖書館員角色的變遷中始終是一支重要的支配力量。20世紀中葉以前,圖書館員的角色主要是看書、書籍管理者、文化傳播者。20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員更多地充當信息中介、信息導航員、信息經紀人等角色。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又提出了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員扮演的角色:信息資源管理者、知識導航員、網絡向導、知識科學者、網絡信息過濾者、學科專家等,甚至有人建議用Cybrarian來作為未來圖書館館員的稱號。總之,圖書館員必須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具有嶄新服務理念、服務技能的新型館員。圖書館員所掌握的知識要從傳統時期的圖書館學知識為主,轉變為網絡時代的集圖書館學知識、信息知識和網絡知識以及過硬的外文功底于一身的新型知識結構。其角色也應由傳統單一化文獻服務為主的圖書館員,向以提供知識單元為主的多元化角色轉變,如:作為信息專家(Informationspecialist)、信息提供者(Information Provider)、信息管理者(Informationmanager)和信息顧問(Informationconsultant)等[6]。

2讀者對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預期

2.1信息預期

讀者進入圖書館,首要目標是為了獲取圖書、報刊、音像資料等,從本質上來講,是為了獲取信息。這是讀者進入圖書館的第一需求,是圖書館這一機構存在的重要意義。傳統圖書館設立之初就以提供有用信息作為讀者服務的中心,從理論界到實踐中,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提供信息成為關注的重點。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很多讀者對于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不明確,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如何查找信息?如何高效地獲取信息[7]?這三個問題成為困擾讀者的重要問題,在利用圖書館的時候,讀者的心理預期是通過圖書館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在實踐中讀者常常發現,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不能很好地被滿足。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讀者的需求不明確,在逐步獲取圖書館資料的過程中,會經常變更信息目標;另一方面是由于圖書館以文獻資料為中心的信息服務基礎與讀者的信息獲取、知識認知規律是不相符的,難以幫助讀者準確定位需求。因此,讀者常常發現進入圖書館查找信息的嘗試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預期存在偏差,造成了對圖書館服務的認同度較低。

2.2環境預期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已經從簡單的藏書、借書、讀書的場所變成了一個綜合信息服務的文化場所,從過去的藏書樓到傳統的圖書館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圖書館發展的重大進步。但當今讀者對圖書館的定位已經不僅僅是“圖書”館,讀者進入圖書館除了信息需求的滿足,更希望能夠在這里獲得社交、文化方面的享受和滿足。正是由于社會的這種變化以及讀者需求的轉變,要求圖書館在館舍建設、內部功能定位和軟環境裝修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

2.3幸福預期

[JP3]讀者信息需求的滿足往往會帶來愉悅的心情,而高效、準確地命中讀者需求更是可以增加這種愉悅的心理程度,在功能性需求滿足的基礎上,圖書館倘若可以營造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往往這種愉悅會進一步加強成為高興、開心。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有所求”之后的“有所得”,往往止步于“高興、開心”,而“潛藏需求”的滿足,或者稱之為“意料之外”的獲得才會帶來幸福。這就對圖書館讀者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充分了解讀者需求的基礎上,提供超出其預料的服務。比如:一名病人想了解關于自己病情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很快查詢到了相關的圖書、文獻,并且在走出閱覽室的時候發現正在舉行一場關于這種疾病康復的講座,聽完講座后,圖書館又適時地邀請他改日進行一場公益的心理輔導課程。這種對“潛藏需求”的挖掘與適配,才能夠帶來讀者的幸福預期。這是對圖書館最理想化的讀者服務預期,當然,目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圖書館還很少,也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圖書館距離滿足讀者的幸福預期還很遠。

3預期與現狀偏差分析

3.1資源偏差

圖書是圖書館的主要資源,但圖書從本質上來講僅僅是信息的載體,與信息本身尚有概念上的一層差距,更何況信息與讀者需求滿足之間并無直接的邏輯聯系。傳統圖書、文獻等信息載體已不能滿足當今多樣化的讀者需求,圖書館應努力增加影音資料、實物資料、網絡資料等資源數量,并且增加諸如講座、咨詢、座談等信息服務形式。

3.2理念偏差

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理念是單向邏輯,“以讀者為中心”單向側重“滿足讀者需求”,“滿足讀者需求”側重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對信息需求滿足的著眼點單純放在文獻建設方面,不斷“聚焦”的同時造成了圖書館的內部封閉,缺少對讀者服務全面的理解。理解的偏差必然造成服務理念的偏差,學界將更多的精力投之于文獻建設方面,自然忽視了對讀者其他需求的滿足,得之“樹木”、失之“森林”便成為了必然[8]。

3.3技術偏差

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在信息時代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過去圖書館員的看家本領,如“參考咨詢”“文獻分類”等越來越難以在滿足讀者需求方面發揮直接作用,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在圖書館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滿足讀者需求的問題,已經轉變為如何準確、高效地滿足讀者需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考慮讀者的用戶體驗等問題,這就對圖書館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而現實卻是圖書館的技術利用往往落后于社會,這就難以避免地造成了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不滿。

3.4能力偏差

一個成熟、優秀的圖書館員服務團隊,應當具備傳統圖書館在文獻建設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應當具有架構新型用戶需求的挖掘、分析、滿足系統的技術能力,具有把握讀者認知規律、心理的能力,具有調研、分析、提升讀者體驗的能力。

3.5競爭偏差

圖書館之間的競爭往往是比文獻數量、讀者數量、參考咨詢人次等,既沒有對非文獻資料以及非閱讀活動給予應當的重視,也沒有對讀者服務進行充分比較。圖書館員之間的競爭往往脫離了圖書館讀者服務實踐,部門的劃分植根于傳統的文獻建設流程,職稱層級的競爭也多注重行政及學術方面的成就,對讀者服務重視不夠。

4創新讀者服務的可能方向與路徑

4.1“本”與“中心”芻議

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認識到,傳統的圖書館讀者服務理念是單向邏輯的,在提倡“以讀者為中心”時,圖書館員的工作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尤其是信息需求。創新讀者服務,應當從“以讀者為中心”回歸到“以人為本”。這個“人”指的是兩種人:一種是讀者,一種是館員。以“讀者”為本,要求圖書館整體性、綜合性地理解讀者,滿足讀者信息、能效、環境、幸福方面的心理預期,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要避免“只顧得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的封閉僵化行為。創新讀者服務,更要注重以“館員”為本的培訓及管理體制建設。館員是服務讀者的主體,圖書館應創新館員評價機制、升遷機制,以提高館員讀者服務的積極性,提升館員認識、能力、技術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讀者。

4.2堅持開放共享

作為一個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與知識的組織機構,圖書館在資源、人員、管理等方面無疑是封閉的,我們無法想象如何對一家沒有“邊界”的圖書館進行管理和組織。但從圖書館的功能上來講,信息服務和讀者服務是沒有邊界的。本著“以讀者為本”的思想理念,應該克服服務工作及管理中的本位主義、 形式主義思想, 立足現有的封閉的圖書館組織, 秉持開放共享的心態理念, 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4.3資源與人的管理創新

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創新應以服務理念的變革為先導,從過去簡單的“以讀者為中心”變革為“以讀者、館員為本”。傳統圖書館作為專業信息服務機構,更加注重對資源,尤其是“紙質資源”的管理,在人員管理方面長期沿襲舊的行政機構管理模式,忽視對館員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對館員積極性的調動,層級化的管理模式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讀者需求和社會環境。館員是讀者服務的主體,如果館員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那么讀者服務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網絡時代,公共圖書館創新讀者服務,同樣應當注重內部的管理創新:一是創新組織模式,變革過去“部門化”“陣地化”的條塊劃分為按照讀者服務流程劃分;二是創新評價考核機制,改變過去“行政化”的層級劃分和“論文化”的職稱評定機制,創立綜合多項貢獻內容的現代KPI考評機制;三是創新薪酬評定機制,改變過去傳統的“職務級別薪酬制”,采取崗位、績效、民主測評、讀者反饋相結合的薪酬機制,激發館員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芬林,王小林,尹瓊.公共圖書館讀者工作[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

[2]劉杰民.公共圖書館全免費服務發展框架與策略研究[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3]張厚生,王啟云.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05(7):110.

[4]張良圖,張智慧.信息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變革[J].圖書館學研究,2003(2).

[5]李玉蘭.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讀者提供人性化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

[6]韓煦.信息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與實踐[J].中國科技縱橫,2011(2):442.

篇(8)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它注重對人的管理,注重寬松和諧的氣氛,注重靈活的領導方式。就是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現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就圖書館管理而言,以人為本包括有“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因此,新圖書館落成開館不僅要有新的館舍、現代化的設備,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措施,來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下面就創新服務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建立“人文”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共建和諧”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其內涵和核心內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以激發人的熱情,挖掘人的潛力,滿足人的合理要求,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這一理念貫徹到圖書館建設中,特別是應用到新建圖書館的管理中,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圖書館應該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信息權利與教育權利的重要條件,它的服務對象是人民大眾,因此就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館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應向“人性”回歸

在管理層面上,要樹立“館員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務工作;在服務層面上,要樹立“讀者為本”的理念,提供一 種以讀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主體服務和人性化的閱覽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是讀者學習、研究的重要場所,其外部環境要與大自然和諧統一,要高雅時尚,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內部環境要與人文協調統一,設施裝潢要做到的綠色環保,書架擺放要有特色,桌椅布置需切合實際,讓讀者即能在書海中自由徜徉,又能找到安靜的港灣汲取營養,整體布局要體現人文關懷。

2.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

首先,館領導要變剛性領導為柔性領導。要以自己的品格和領導藝術以及自身內在的素質與外在素質的提高來感召下屬,以寬容別人的胸懷激勵下屬;其次,要營造信任人、理解人的氛圍,在全館形成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和諧寬松氛圍,使大家在輕松、和睦、愉快的環境中發揮各自的才能;第三,要營造團隊精神。現代社會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與合作,很多工作需要團隊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圖書館的組織系統內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以人為本”開展創新服務

1.做好基礎服務工作

滿足讀者的需求,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圖書館的根本宗旨。在圖書館工作中,服務是中心工作,也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和賴以生存的基礎。“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最高準則。這就要求全體員工樹立“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的一切需要”的觀念,變“以我為主、坐等上門”為“以讀者為中心、服務到家”;變“重藏輕用”為“服務第一”;變“靜態僵化”為“搞活創新”的服務理念。隨著全社會現代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向這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必須繼續完善,進一步做細做好;二是充分利用館內文獻資源做好信息服務;三是深入機關、科研單位和高校等部門開展圖書館延伸服務;四是加強信息技能培訓服務,根據不同層次的讀者開展各項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能的培訓,使讀者能夠熟練掌握和了解圖書館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2.擴大面向弱勢群體的服務

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發展程度如何,都存在著弱勢群體。作為公共圖書館,為廣大讀者特別是為弱勢群體讀者提供服務,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弱勢群體是指一些擁有很少量或基本沒有三種資源的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就目前我國弱勢群體情況來看,主要包括下崗失業人員、靠打零活擺地攤養家糊口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農民和退休較早的低收入“體制內”人員。這些人員的規模達到了1.4億人-1.8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1%-14%左右,并且這個群體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其弱勢程度將進一步加深。而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弱勢群體對文化信息資源的需求存在著極大的不適應。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公共圖書館宣言》里明確規定:“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所以搞好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是我們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新建圖書館應該建立盲道、設置視障閱覽室,提供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磁帶以及盲人專用電腦等;在下崗工人和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地區,開辦社區書屋,為附近地區的群眾獲取文化信息提供方便;對老人和智障兒童要格外關注和愛護,可與當地的殘聯、智障學校和敬老院聯系,共同協辦智障閱覽室或定期為敬老院送書,使這些孩子、老人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生活。

3.嘗試性的創建圖書銀行

建立圖書銀行是一個新的嘗試,首先建立一個有館內專家參加的“存書審核小組”,對“儲戶”遞交的存書根據其價值和流通頻率決定是否收存,通過存書審核小組驗收的文獻,根據新舊程度和使用價值,經雙方協商同意,確定折扣價,為每位“儲戶”辦理“存折”,每次存取的詳細記錄都會反映在“存折”上。“存折”余額每滿50或100元,個人所持借閱證即可在原有借書最大冊數基礎上增加一冊借閱權限,以此類推,最多可增加五到十冊借閱權限。圖書銀行作為自助式的“精神快餐”,讓那些閑散圖書走出了個人天地的小圈子,進入了讀者互助互利的大網絡,極大的調動了讀者的積極參與意識,同時,也可以豐富我館的藏書量。

4.定期組織“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

目前,我們每個家庭和個人手中都存有一些相對“過時”的圖書期刊,有些甚至是長期滯留家中,暫時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又感到可惜,使這些文獻資源真正成了“死”書。而圖書館是讀者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每天的讀者流通量很大,所以,定期組織舉辦“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即可以讓那些“死”書活起來,發揮它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館讀者們之間的友誼,為創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的辦館理念,必定會創造出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在新館開辟閱報欄和信息園地

圖書館作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隨時隨地起到對社會的教育職能。可以在圖書館的最醒目的地方開設閱報欄,派專人負責每天更換報紙,讓來館讀者和路過的市民隨時都可以看到最新的全國各大媒體的報紙。開辟信息園地,為各個階層的讀者提供一個個人信息的場所,這也是新圖書館的“人文”環境的具體體現。

三、注重培養提高圖書館員的個人素質和調動工作積極性是搞好圖書館事業的關鍵所在

圖書館員是文化的傳播者和教育者,是當代圖書館最重要的信息資源和財富,是實現圖書館生存和全面發展的決定因素,一個圖書館是否能搞好,關鍵是館員的素質問題。因此要求我們的館員除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要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意識,具體辦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健全合理的激勵制度

新館開館前,率先要制定出各種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館員守則等,適時對館員進行開館前的培訓。還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強化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信息意識和獨立自主意識,對于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并通過這一有效激勵機制,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圖書館目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館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處于工作實績的競爭之中,不斷處于外界和自我的激勵之中。同時也使館員清楚認識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獲得良好的待遇。

2.推行全員崗位聘用制和崗位輪換制

圖書館要想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務效率,就必須實行全員聘用制。打破年齡、資歷、職稱等限制,使現有人員開展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真正做到業務崗位雙向選擇,并簽訂各級責任狀,規定工作目標,無論以前什么職稱,一律以現任工作崗位支付工資。另外,崗位輪換制度也是調動和提高館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切實可行好方法,每一年到兩年,根據實際情況對人員作適當調整。這樣既可以加強崗位間的交流和聯系,又可以促進館員為適應新崗位、新工作而不斷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3.開展館內崗位培訓和組織館外參觀學習

館內崗位培訓是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薄弱環節,對在職人員進行的某一業務或某一專題的培訓;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館進行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組織館員們走出去,參觀其他兄弟省市圖書館,或開展館際間的業務骨干交流等,這樣既可以使館員開闊視野和拓寬今后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學到別的館的先進經驗,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總之,圖書館新館啟用后應圍繞“以人為本”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和創建“人文”環境,開展多種讀者服務模式,為各階層的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龔藝.圖書館服務創新與和諧社會.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

篇(9)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它注重對人的管理,注重寬松和諧的氣氛,注重靈活的領導方式。就是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現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就圖書館管理而言,以人為本包括有“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因此,新圖書館落成開館不僅要有新的館舍、現代化的設備,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措施,來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下面就創新服務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建立“人文”服務理念

“以人為本,共建和諧”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其內涵和核心內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以激發人的熱情,挖掘人的潛力,滿足人的合理要求,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這一理念貫徹到圖書館建設中,特別是應用到新建圖書館的管理中,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圖書館應該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信息權利與教育權利的重要條件,它的服務對象是人民大眾,因此就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館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理念應向“人性”回歸

在管理層面上,要樹立“館員為本”的理念,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務工作;在服務層面上,要樹立“讀者為本”的理念,提供一 種以讀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深層次的主體服務和人性化的閱覽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是讀者學習、研究的重要場所,其外部環境要與大自然和諧統一,要高雅時尚,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內部環境要與人文協調統一,設施裝潢要做到的綠色環保,書架擺放要有特色,桌椅布置需切合實際,讓讀者即能在書海中自由徜徉,又能找到安靜的港灣汲取營養,整體布局要體現人文關懷。

2.創建良好的人文環境

首先,館領導要變剛性領導為柔性領導。要以自己的品格和領導藝術以及自身內在的素質與外在素質的提高來感召下屬,以寬容別人的胸懷激勵下屬;其次,要營造信任人、理解人的氛圍,在全館形成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和諧寬松氛圍,使大家在輕松、和睦、愉快的環境中發揮各自的才能;第三,要營造團隊精神。現代社會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與合作,很多工作需要團隊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圖書館的組織系統內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以人為本”開展創新服務

1.做好基礎服務工作

滿足讀者的需求,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圖書館的根本宗旨。在圖書館工作中,服務是中心工作,也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和賴以生存的基礎。“讀者至上,服務第一”是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最高準則。這就要求全體員工樹立“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的一切需要”的觀念,變“以我為主、坐等上門”為“以讀者為中心、服務到家”;變“重藏輕用”為“服務第一”;變“靜態僵化”為“搞活創新”的服務理念。隨著全社會現代化技術的不斷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也向這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必須繼續完善,進一步做細做好;二是充分利用館內文獻資源做好信息服務;三是深入機關、科研單位和高校等部門開展圖書館延伸服務;四是加強信息技能培訓服務,根據不同層次的讀者開展各項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能的培訓,使讀者能夠熟練掌握和了解圖書館所提供的各項服務。

2.擴大面向弱勢群體的服務

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發展程度如何,都存在著弱勢群體。作為公共圖書館,為廣大讀者特別是為弱勢群體讀者提供服務,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弱勢群體是指一些擁有很少量或基本沒有三種資源的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就目前我國弱勢群體情況來看,主要包括下崗失業人員、靠打零活擺地攤養家糊口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農民和退休較早的低收入“體制內”人員。這些人員的規模達到了1.4億人-1.8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1%-14%左右,并且這個群體的發展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其弱勢程度將進一步加深。而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弱勢群體對文化信息資源的需求存在著極大的不適應。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公共圖書館宣言》里明確規定:“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所以搞好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是我們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新建圖書館應該建立盲道、設置視障閱覽室,提供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磁帶以及盲人專用電腦等;在下崗工人和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地區,開辦社區書屋,為附近地區的群眾獲取文化信息提供方便;對老人和智障兒童要格外關注和愛護,可與當地的殘聯、智障學校和敬老院聯系,共同協辦智障閱覽室或定期為敬老院送書,使這些孩子、老人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生活。

3.嘗試性的創建圖書銀行

建立圖書銀行是一個新的嘗試,首先建立一個有館內專家參加的“存書審核小組”,對“儲戶”遞交的存書根據其價值和流通頻率決定是否收存,通過存書審核小組驗收的文獻,根據新舊程度和使用價值,經雙方協商同意,確定折扣價,為每位“儲戶”辦理“存折”,每次存取的詳細記錄都會反映在“存折”上。“存折”余額每滿50或100元,個人所持借閱證即可在原有借書最大冊數基礎上增加一冊借閱權限,以此類推,最多可增加五到十冊借閱權限。圖書銀行作為自助式的“精神快餐”,讓那些閑散圖書走出了個人天地的小圈子,進入了讀者互助互利的大網絡,極大的調動了讀者的積極參與意識,同時,也可以豐富我館的藏書量。

4.定期組織“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

目前,我們每個家庭和個人手中都存有一些相對“過時”的圖書期刊,有些甚至是長期滯留家中,暫時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又感到可惜,使這些文獻資源真正成了“死”書。而圖書館是讀者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每天的讀者流通量很大,所以,定期組織舉辦“讀者個人圖書交換交友會”,即可以讓那些“死”書活起來,發揮它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館讀者們之間的友誼,為創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的辦館理念,必定會創造出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在新館外圍開辟閱報欄和信息園地

圖書館作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隨時隨地起到對社會的教育職能。可以在圖書館的外圍最醒目的地方開設閱報欄,派專人負責每天更換報紙,讓來館讀者和路過的市民隨時都可以看到最新的全國各大媒體的報紙。開辟信息園地,為各個階層的讀者提供一個個人信息的場所,這也是新圖書館的“人文”環境的具體體現。

三、注重培養提高圖書館員的個人素質和調動工作積極性是搞好圖書館事業的關鍵所在

圖書館員是文化的傳播者和教育者,是當代圖書館最重要的信息資源和財富,是實現圖書館生存和全面發展的決定因素,一個圖書館是否能搞好,關鍵是館員的素質問題。因此要求我們的館員除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要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意識,具體辦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健全合理的激勵制度

新館開館前,率先要制定出各種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館員守則等,適時對館員進行開館前的培訓。還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激勵機制,強化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信息意識和獨立自主意識,對于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并通過這一有效激勵機制,調動全體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圖書館目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館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處于工作實績的競爭之中,不斷處于外界和自我的激勵之中。同時也使館員清楚認識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獲得良好的待遇。

2.推行全員崗位聘用制和崗位輪換制

圖書館要想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務效率,就必須實行全員聘用制。打破年齡、資歷、職稱等限制,使現有人員開展公平競爭、擇優上崗,真正做到業務崗位雙向選擇,并簽訂各級責任狀,規定工作目標,無論以前什么職稱,一律以現任工作崗位支付工資。另外,崗位輪換制度也是調動和提高館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切實可行好方法,每一年到兩年,根據實際情況對人員作適當調整。這樣既可以加強崗位間的交流和聯系,又可以促進館員為適應新崗位、新工作而不斷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3.開展館內崗位培訓和組織館外參觀學習

館內崗位培訓是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薄弱環節,對在職人員進行的某一業務或某一專題的培訓;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館進行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組織館員們走出去,參觀其他兄弟省市圖書館,或開展館際間的業務骨干交流等,這樣既可以使館員開闊視野和拓寬今后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學到別的館的先進經驗,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總之,圖書館新館啟用后應圍繞“以人為本”建立“人文”服務理念和創建“人文”環境,開展多種讀者服務模式,為各階層的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龔藝.圖書館服務創新與和諧社會.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

篇(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ublic library readers, books, information flow flowflow flow,space " the best combination

Abstract: The public library system in the operation of "reader flow, flow, information flow,the spatial flow" and library service benefit,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four were the best combin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Librarymanagement. The library comprehensive upgrading of "four"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s are introduced, and peer exchange.

Keywords: readers; library; information flow; flow with space

現代圖書館是一個擁有多種文獻資源、運行多平臺、多種服務方式共存的開放系統。這個系統中存在四種流:“讀者流、圖書流、信息流、空間流”,它們的和諧結合在圖書館系統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增強圖書館各項決策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管理效益。公共圖書館由于面對讀者的廣泛性,對“讀者流、圖書流、信息流、空間流”的結合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四者最佳結合是圖書館管理中核心工作之一。[1]

一、全面升級改造的探索與實踐

1.改造理念與目標

公共圖書館“讀者流、圖書流、信息流、空間流”的結合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如“四流”結合不暢,將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成本,降低圖書館的運作效率。為了籌劃合理,設計完善,我館對其他的地區圖書館的功能區及風格進行考察后,最終確定改造理念:為滿足未來藏書空間和閱讀空間需求,以“零門檻、無障礙、全免費”開放的要求和文化部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評估標準為方向,圍繞“讀者流、圖書流、信息流、空間流”的最佳結合,對圖書館空間進行升級改造。并對服務手段落后、服務模式單一、服務程序繁瑣、服務質量不高等方面進行提高、完善。力爭提升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積極打造“知識寶庫、思想源泉、百姓書房”,使開遠市圖書館成為“親和、溫馨、高雅、品位”的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智能化新型公共圖書館。[2]

開遠市圖書館的全面升級改造是對資源配置、空間布局、功能劃分等方面進行通盤考慮,使服務空間設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在不破壞整體格局的情況下進行局部更新,并對軟件方面進行相應提升,達到全面升級改造的目的。由于改造是個耗時長、任務重的系統大工程,為了不影響讀者使用圖書館,采用了改造期間不閉館,分區域分階段的方式進行。

二、全面升級改造的四流

1.整合空間流

一般說來,為了滿足讀者需求而對圖書館自身空間進行規劃、整合、改造的動態流動,稱之為圖書館空間流。作為一個老圖書館,開遠市圖書館外觀十分恢宏,但在內部物理空間、社會空間、網絡空間等方面的互動和整合尚存在不足之處,且在空間布局、功能服務等方面也存在瑕疵,對空間流進行整合成為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為了將RFID技術在全館管理中實施應用,實現藏借合一,通借通還,服務區域無障礙貫通,開遠市圖書館對全館空間進行了整合改造。計劃將閑置的部分開放式走廊加上玻璃幕墻設為展示長廊,既可辦展覽又可作休憩通道也可以作自修室;與現有的閱覽室相連的外走廊與閱覽室合并組合成大閱覽室,每個閱覽室新增面積可以達到40平米左右,既拓展了閱覽空間也可以增加讀者坐席;增加盲文閱覽室,為殘疾人打開連接世界的空間;添置無線射頻技術(RFID技術),各樓層使用自助借還機;各樓層的借閱服務臺合并到一樓讀者服務中心等。經過空間調整,功能區劃分清晰、明確。全館新增有效使用面積200,為建設“知識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3]

2.優化圖書流

圖書館搜集、加工、管理圖書和讀者利用圖書的動態流動,稱之為圖書流。文獻資源體系建設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命脈和基礎。在硬件升級改造的同時,我館積極研究具有鮮明特色的文獻資源發展戰略框架體系,圍繞“突出特色、突出重點、突出需求、突出品位”的理念,建立合理的館藏文獻信息結構。首先下大力氣健全文獻資源采訪制度,優化采訪機制,嚴把文獻資源入口關,堅持“突出特色、需求至上、質量第一”的原則,避免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發生。其次是加強與開遠市各個機構的溝通,積極開展呈繳本、地方文獻征集工作,拓寬采集渠道,豐富采集種類,提升采集品質。此外,設立工具書資料室、視聽文獻室、地方文獻室,更有針對性地服務讀者。同時拓展圖書館的外延服務,把分館、流通點辦到鄉鎮、社區、監獄,今年實現了4個分館與總館“一卡通”,逐步實現全市“一卡通”,讓圖書與讀者的距離越來越短,不出社區、鄉鎮就能看到自己喜歡的圖書。最后是重視圖書流與空間流的結合,計劃在主樓一至二樓自修室、閱覽室、走廊等設置書架,閱覽座位與館藏有機融合。同時中庭高及頂端,四周各樓層書架上排滿書籍,讓人有淹沒于書中的感覺,充分享受在“思想源泉”里徜徉的樂趣。[4]

3.強化信息流

本文所指的信息流主要指借助于網絡流動或電子媒介瀏覽的文獻資源,如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網絡資源、視頻資料等資源的利用。強化信息流是對我館數字資源的采集、整合、挖掘的過程所做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1按照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標準和要求,改造公共電子閱覽室,將原有的機房搬離,既增加了電子閱覽室的面積也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新增少兒電子閱覽綠色上網通道,在方便少兒上網的同時增加了相應的管理與控制。計劃在報告廳播放符合版權要求的視頻資源,如: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內容,拓展生命的寬度;主樓一至二層放置2臺報刊觸摸屏,供讀者自由瀏覽最新的資訊。

3.2新購進超星、中國知網等數據資源,初步構成了開遠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體系,盡可能滿足各類型讀者的需求。

3.實現了全縣數據全覆蓋。全縣(區)級支中心、鄉鎮、社區等基層服務點可通過縣中心圖書館網站下載資源,瀏覽開遠市圖書館海量數據庫資源;加強與中國電信公司的戰略合作,利用TPTV頻道不間斷播出文化共享工程優秀資源;開通“10M獨享”數字通道,使我館形成互聯出口的“雙通道”模式,服務52個鄉鎮、村、街道、社區服務點;實現全縣支中心機房、電子閱覽室、52個服務點業務網絡的統一管理;計劃在經費充裕的情況下,建立開遠共享工程分中心數據制作室,可根據文獻資源、讀書活動、講座、展覽的需求進行拍攝、制作便于存檔、上報。

4.擴大讀者流

讀者流,即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流態,讀者在圖書館流動的過程。在空間流、圖書流、信息流方面的努力最終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是擴大讀者流的重要環節,以下是提高服務水平的主要舉措。

4.1建立健全人員業務培訓機制,提升業務素質

德才兼備型人才是圖書館的寶貴財富,也是現代圖書館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要加強人才隊伍培養,使員工隊伍能夠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新業務的要求。一是開展業務技能培訓。認真制定業務培訓計劃,嚴格落實全員業務培訓工作,實行定人員、定時間、定內容、定效果的“四定”培訓方法。二是開展高校進修深造。選派部分優秀員工到高校進修深造,促其知識更新。三是開展館際交流。選派部分優秀員工到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進行交流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服務經驗和技術技能。四是加強自主學習。鼓勵每位員工加強自主學習,與時俱進。

4.2開展文明行動,服務水平進一步躍升

努力發揮圖書館文明窗口示范作用,一是每個館員都應該是“文明示范員”,對讀者的不文明行為及時進行勸阻和糾正,引導讀者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形成文明禮讓、井然有序的閱讀氛圍。二是邀請專業講師為全館干部職工進行文明禮儀培訓。規范文明服務用語、舉止及操作流程,提高文明禮儀修養。三是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評比活動。樹立先進典型,鼓勵館員爭做文明職工,不斷改進服務,實現促進圖書館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三、全面升級改造的特點與亮點

1.引進新設備,優化配置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網絡資源的需求越來越來強烈,舊有的設備、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存在設備不斷增加造成供電線路趨于飽和、弱電線路線槽設計容量過滿無法新增設備、缺少相應的機房設備監控及環境監控系統、空調設備老化導致制冷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上述情況,開遠市圖書館投入資金,采購新的設備、數字資源,構建數字資源平臺。2012年以來,市圖書館采購新的磁盤陣列(磁盤容量12T)、服務器(HP DL380Gen8機架服務器),從硬件上打造一個數字存儲機房。同時,采用新的技術手段,優化存儲系統,整個數字存儲機房采用IP-SAN的方式進行存儲訪問,各個數字資源系統部署在應用服務器上。對原有的網絡結構進行升級改造,依托防火墻和核心交換機,進行原有網絡分段以及流量控制、策略控制,整個網絡分為辦公區、服務器區、青少年上網區、電子閱覽室區,既保證了中心機房的帶寬,又為青少年上網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增加了配電防雷、環境監控等設備,在經費充裕的情況下,計劃引進攝像機等設備。這些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以保證了開遠市圖書館未來業務發展的需要。

2.重視色彩搭配,體現人文關懷

隨著社會發展,讀者對圖書館建筑舒適度、美觀性、實用性等的要求越來越高,館內環境的光線、色彩、家具、裝飾等設計要考慮人的使用感受和審美需求,營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圍和讀書情結。整個圖書館內部墻體大多使用白色,營造純凈、安靜的氛圍。各個閱覽區的窗簾均為褐色的竹簾,給人一種古香古色的感覺,顯得高雅、莊重。公共電子閱覽室主打綠色、白色,取綠色上網空間的寓意,又有利于視力健康。少兒區則以鮮亮明快的黃色為主打色,空間、墻面分別以粉色、紅色、藍色等卡通圖片、彩繪來調動少兒讀者的歡樂氣氛。古籍文獻選擇了木制書柜、桌椅,既利于文獻的保護也讓讀者感受古代書生閱讀樂趣;我館還計劃開辟讀者服務中心、讀者沙龍,將布置舒適的布藝沙發,每個閱覽區、自習區的藤沙發、環形臺凳,讓讀者感受到如在自家的書房般的舒適、親和。每一細節無不體現出濃厚的人文關懷。

結語:

面對一座多項功能缺失的老館,開遠市圖書館的全面改造面臨各種困難和壓力。改造過程中的謀劃、立項、申報、設計、組織、搬遷,無一不凝聚著開遠市圖書館全體同仁的智慧與心血。經過努力,開遠市圖書館完成部分升級改造工作。并且在第五次評估定級工作中成功晉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為開遠人民打造出 具有“親和、溫馨、高雅、品位”氛圍的“知識寶庫、思想源泉、百姓書房”,獲得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總之,讀者的文化需求永遠是開遠市圖書館人前進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王蔚. 現代圖書館公共空間設計發展的新趨勢.圖書館建設[J]:2012(1)78-82.

上一篇: 以案促改自我剖析材料 下一篇: 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sese视频播放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