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調研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0: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調研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社區調研報告

篇(1)

(一)**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現狀

我市從**年起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現已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市市情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財、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1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到97個,大大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供給能力,為我市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社區實踐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在社區衛生服務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有在職衛生人力資源最突出的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尤其是中專以下學歷人員所占比例較大(占63.80%)。高素質全科醫學人才缺乏、知識結構與業務能力缺陷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對這些轉崗到社區從事全科醫療和社區護理工作的醫生和護士進行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知識的培訓,以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需要,是擺在我市衛生管理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我市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的做法和體會

由于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及培訓起步較晚,無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面對大量的培訓需求,如何在較短時期內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職專業技術人員掌握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備全科醫學思維能力和診療策略,能為社區居民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成為全科醫學教育培訓面臨的首要新課題。為此,我市在對國內外全科醫學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調研基礎上,根據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改革現狀,實事求是地確立了我市開展全科醫學教育與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和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強領導,積極探索

我市及各區(縣級市)衛生局對全科醫學教育和培訓工作十分重視,成立了“**市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衛生局科教處;并在“**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指導委員會”下設“社區全科醫學培訓及科技交流”工作組;各區(縣級市)也相應成立了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1、開展強化社區衛生服務觀念培訓(1996-1999年)

2、舉辦全科醫師骨干培訓班和社區護士骨干培訓班(2000-2001年)

此外,為積極推進中醫中藥進社區,我市在國內率先開辦了2期中醫師全科醫學培訓班。

(二)合理規劃,穩步推進

**年,我市被正式作為全省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工作試點城市之一。我市分別組織制定和實施了《**市**-**年全科醫學崗位培訓規劃》(穗衛基[**]2號)和《**市**-2010年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規劃》,明確要求我市各區(縣級市)在**-**年期間重點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工作,力爭到**年底前對已經轉崗并已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基本完成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工作,從**年起對即將轉崗或擬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逐步實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培訓合格取得《**省全科醫學崗位培訓證書》后才能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對縣以下衛生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和鄉村醫師進行全科醫學知識與技能培訓,到**年底完成農村相關衛生技術人員的全科醫學輪訓工作。從2008年起逐步轉入以畢業后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為核心的全科醫學教育,高等醫學院校非全科醫學專業畢業生擬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均需參加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我市市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和培訓制度。這些規劃的出臺,有力地推動了全科醫學培訓工作的開展,截至**年12月31日,已有5940人完成和正在參加培訓,超額完成了《**市**-**年全科醫學崗位培訓規劃》規定的崗位培訓任務。

(三)充分利用**地區醫學教育資源優勢,抓好全科醫學教學師資隊伍及教學基地建設

為推進我市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了《**市全科醫學理論培訓教學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醫學臨床實習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醫學社區實踐基地基本要求》,在各單位申報及組織專家審定的基礎上確定了首批三種類型的**市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基地:一是以具備醫學或護理類專業本科或??平虒W條件的醫藥院校為主體,以培訓全科醫學理論為主要任務的“全科醫學理論培訓教學基地”5個,二是以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為主體,以培訓臨床實踐知識和技能為主要任務的“全科醫學臨床實踐基地”23個,三是以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以培訓社區衛生實踐知識為主要任務的“全科醫學社區實踐基地”13個。

同時利用暨南大學、中山大學、**藥學院、**醫學院、**省疾病控制中心、**衛生學校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全市和各區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學工作、具有實踐經驗、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醫師建立了由215位專家組成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并對所有入選的師資進行了全科醫學相關知識培訓。由于組建了一支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協調的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師資隊伍,逐步規范了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及教學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從而保證了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的質量。

(四)統一管理,分類指導,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區(縣)二級培訓網絡

全科醫學教育與培訓工作涉及面廣,而且我市13個區(縣級市)的經濟水平、醫學教育與衛生資源差異很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按照“五個統一”(統一培訓大綱、統一培訓計劃、材、統一考試、統一發證)、“實事求是,分類指導,積極發展,逐步完善”以及長遠發展與當前需求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了“統一管理、統一考核、分片實施”的工作思路,對全市的全科醫學培訓工作進行分類指導,積極依靠政府支持,先易后難、以點帶面,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培訓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市、區(縣)二級培訓網絡,并形成了兩種教學與管理培訓模式即一是全程委托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理論教學基地進行教學與管理培訓模式;二是在區(縣級市)衛生學校或醫院設立教學點共同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采取在培訓學員集中的區(縣級市)設立教學點,由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理論教學基地和教學點共同管理。教學點所在的區衛生局協調安排培訓名額,教學點所在衛生學校或醫院負責安排教學場地和學員管理,我市批準設立的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理論教學基地安排教學計劃、組織教學、選派師資和考核驗收。這種模式學員就學方便,區(縣級市)衛生局主管人員可及時了解培訓進展情況。

(五)加大投入,建立試題庫與教案庫

我們率先在全國建立全科醫學崗位培訓試題庫與教案庫,強化全科醫學崗位培訓工作的內涵建設和教學管理規范,確實提高全科醫學崗位培訓質量。

(六)積極探索開展全科醫學學歷教育

**醫學院通過實施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全日制本科和成人業余本科學歷教育,在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促進了我市全科醫學培訓教學和社區衛生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并為我市下一階段開展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奠定了基礎。

三、存在問題與建議

(一)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1、師資問題。由于我國全科醫學發展開始較晚,無法快速組建一支合格的全科醫師師資隊伍,目前只能依靠??漆t師進行全科醫師培養。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仍然是當前全科醫師培訓的當務之急。

2、目前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師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還比較低。為了保證全科醫師的高質量和高素質,可考慮采取“分流培訓”,將學歷層次低的人員轉崗培訓為社區所需要的醫療衛生輔助人員。

3、進一步加強培訓質量的管理與評估,及時發現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將培訓效果和效益的評價同培訓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需進一步完善有關配套政策

1、制定并完善全科醫師專業技術職務系列和全科醫師資格注冊制度,并將全科醫師的培訓、管理與使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更多的高素質的醫師選擇全科醫師職業。

篇(2)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濃厚社區文化氛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居民群眾文化素養。著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強文化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提高文明素養、爭做文明居民”、“除陋習,樹新風”等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讀書、健身、歌詠、舞蹈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增加居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區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墻,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繼承民族精神、弘揚時代精神的基礎上,塑造富有時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組織社區居民群眾追求崇高道德,弘揚先進文化,樹立文明新風,創建文明和諧社區。三是在全社區積極開展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居民”等活動,大力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事跡,不斷擴大文明創建活動的覆蓋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全社區文明程度,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社區文化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

什么是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當怎樣建設?社區和上級部門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把社區文化看成是單純的文娛活動,而沒有從滿足社區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上考慮。檢查、指導、考核社區工作時,社區文化建設往往不受重視,處在可有無地位。

2、社區文化建設經費嚴重不足

社區文化建設沒有固定費用,平時開展文化活動所需經費主要是靠街道補助和社區收入補助,存在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導致許多文化活動因缺乏經費無法正常有效開展。即使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受經費制約,質量和品位不高,難以獲得社區居民群眾的滿意。

3、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社區沒有固定文化活動場所,開展文化活動要租借場所,對開展文化活動帶來很大不便。電視機、VCD、音響設備等文化設施設備陳舊單一,滿足不了社區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圖書室圖書數量少,報刊雜志少,且是各個單位捐贈,內容陳舊,針對性差,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

4、社區居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熱情不高

社區絕大部分居民群眾滿足于“你演我看”、“你畫我看”、“你唱我聽”的階段,真正熱心參與文化建設的人不多,對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促進社區文化建設存在不利影響。

三、解決社區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提高社區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各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擴大社區文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深受廣大社區居民群眾喜愛的社區文化活動,廣泛傳播積極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實社區居民群眾精神生活,提升社區居民群眾文化素養。

2、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和各職能部門要適當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社區要廣辟渠道,尋找資金途徑,廣泛吸收活動資金,調動一切力量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和物資投入;以此改善社區文化設施,增加文化活動的次數,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促進社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3、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

篇(3)

二、自身專業特點及優勢

我在大學所學專業是行政管理,專業知識涉及面廣,包括政治類、法律類、管理類、行政類、社會類、經濟類、心理類和操作類等。這些知識的學習是我大致了解了各行業的基本特點及具體問題,具有了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并能讓我從更廣范圍著眼看待和處理問題,從而為建設特色社區出力獻策。

三、構建法制化社區的整體思路

通過明確指導思想,確定工作目標、對象及內容,不斷努力豐富活動載體,時刻銘記具體要求,從而構建生動活潑的法制化社區局面。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規范社區管理、參與社區服務和保障社區穩定為宗旨,以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為切入點,以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為核心,為構建和諧社區做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構建法制化社區,使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不斷增強,社區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溝通渠道進一步暢通,轄區單位依法治理、依法經營,以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三)工作對象及內容

1.社區居委會

學法、懂法、用法應從自身做起,包括工作的規章制度、工作人員工作職責、辦事流程等等,以便使社區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的規范性和效率。

2.社區居民

作為社區主體的社區居民,普遍上法律意識淡薄,同時,年齡、知識結構的不同使得知法守法形成不同層次的局面,應加大基本法律的宣傳力度,以切實提高居民法律素質;針對特殊領域的法律知識,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教育;特殊群體需要特殊關注,弱勢群體需要特別幫助。

3.社區單位

轄區單位呈現多樣化特征,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眾多經營性門店,有的依法經營,有的無證無照,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區別對待。對機關及事業單位要經常溝通、了解法制化建設情況,對經營性的企業及門店要加強監督和教育引導,將其納入法律宣傳教育體系中,有需要法律服務的給予力所能及的服務。

(四)工作方式、方法

1.開設法制宣傳欄,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社區網絡平臺或另外開設宣傳專欄,有步驟、有計劃的將社區居委會規章制度、居民學法內容、優秀事跡刊出,加強正面引導和學習教育,提高全社區法律素質及社區法制化水平。

2.搞好宣傳活動,讓法律深入社區。采取臨街宣傳活動或邀請專家學者定時不定點、定點不定時的上法制課,將新出臺的與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時事問題相關的法律知識傳達給民眾,讓宣傳進學校、進單位、進小區,從而讓法律真正走進社區,最終提高社區法制化水平。

3.加強法律服務,發揮志愿者作用。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將一部分懂法律、有精力的群眾組織起來,成為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志愿者隊伍要配合社區主動查找問題、發現問題,當好人民調解員,將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對象則幫其申請法律援助。

(五)具體要求

1.加強領導

篇(4)

近年來,隨著*區舊城改造、城市擴容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居住環境有了較大變化,社區服務功能大幅提升,社區商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社區商業網點數量不斷增加,經營業態和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從調查看,目前,*區共有社區69個;各類社區商業網點近1000個,經營方式有餐飲、超市、各類中介、便利店、物流、食雜店、洗衣店、維修店、回收站、書店、沖印店、藥店、家庭服務站、大眾浴池等。社區商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社區商業網點發展迅速,“雙進工程”服務對象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中心城區的不斷擴大,社區商業服務對象也不斷拓展,服務對象不僅面向廣大居民,更側重于為老人、兒童、殘疾人、優撫等社會弱勢群體服務,以及為下崗、失業人員的提供再就業服務。

2、社區商業網點呈多業態發展趨勢。社區商業過去以商業零售業網點為主,僅限于食品、日用百貨、美容美發等行業,近年來,一批新興業態的社區商業網點應運而生,現已發展到幾十個服務項目,如保姆、清潔維修、物業綠化、家教、技能培訓、網絡服務、婚慶禮儀、餐飲、保健、社區醫療、、中介服務等多個門類的便民利民服務項目。

3、新社區的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功能較為齊全。隨著中心城區范圍不斷擴大,加速了新社區的建設,新社區的建設又帶動了社區商業的發展以及周邊商業中心的發展,其商業設施、網點分布、商品結構與服務功能均較為齊全,明顯優于老社區。

4、傳統商業和服務業在社區商業建設中得到了充分發展。近年來,流通領域的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社區商業應市場需求得到快速發展,大大小小的商業網點滲透到社區的大街小巷,并在社區內及其周邊形成一定規模。同時,社區沿街各類小型商品市場得到發展,有蔬菜市場、干果市場、水產品市場等,為社區居民消費購物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區商業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和有效指導。目前,社區商業在發展中較多的商業網點與社區住宅混在一起,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造成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其中建在居民樓底層或樓內的餐館、酒店以及各類服務機構影響較大,形成的民企糾紛較多。社區商業與區域性商業中心在功能定位方面缺乏科學規劃、合理分工和有效監督。

2、社區商業發展不平衡,老社區商業網點發展慢、基礎差。在這次調查中看到,一些老社區商業設施簡陋,功能不全,一般是利用自有房屋,或者臨時搭建,甚至是違章建筑開辦的。這些小店小鋪以經營副食為主,商品單一、質量低劣,購物環境和衛生狀況較差,造成社區居民購物不便,許多日常消費需要跑較遠的路,且社區的服務功能不健全,與建設“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雙進工程提出的社區商業發展目標差距較大。

3、社區商業基礎設施較差,現代服務業不夠發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普遍提高,呈現出多樣性、多層次的消費特點,社區商業低水平、低層次的服務狀況與之不相適應,亟待改善。在調查中,有的反應社區沒有停車場,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反應社區沒有蔬菜市場,居民買菜不方便;有的反應家政服務業沒有形成,居民尋求家政服務很不方便;有的反應社區商業網點不能僅依靠小店小輔、小商小販提供商品和服務,要提高檔次,保證質量等等。從反應的情況看,社區商業的服務功能普遍滯后于居民的消費需求。因此,加強社區商業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拓展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完成社區雙進工程的重點工作。

三、推進措施和發展方向設想

1、應合理規劃,完善社區商業業態。應由政府牽頭,會同商務、規劃、建設、房管、財政、城區、工商、稅務等部門,研究制定網點改造規劃。如:對社區商業的規模、結構、布局及標準、分類等做出明確規定;業態業種10種左右,建議包括配送餐飲連鎖店、小型超市、菜市場、食雜店、美容美發店、維修店、洗染店、照相館、舊貨廢棄物回收站、家庭服務、書籍音像店、藥店等。

篇(5)

在街道等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社區財務管理得到不斷提高,主要表現為社區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比較重視,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設立了會計與出納,建立了財務管理帳。在資金使用上堅持一支筆審批制度,一般由社區主任或社區書記審批,報銷單據做到有經辦人、證明人、審批人及事由。資金使用在1000元內的由由社區黨總支研究決定,超過1000元的報街道辦事處財務領導小組研究決定,2000元以上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會議研究決定。社區財務管理雖然有所提高,但是與不斷發展的形勢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及社區群眾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和差距,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和提高。

二、社區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社區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社區領導忙于其他事務工作,對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放松財務管理,產生了一系列問題。一是部分領導不懂或不熟悉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無法有效管理財務,出現財務管理不規范和不嚴密問題。二是個別領導不聽財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使得不斷發生財務管理不規范和不嚴密問題。三是一些領導對對財務工作缺少檢查和監督,以致存在系列財務管理問題。

2、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一是社區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財務管理存在不規范和不完善的情況。二是經費開支審批手續簡單,沒有嚴格按照制度規定實行經費開支審批。三是報賬單據不規范,存在白條支出現象,支出單據手續不全,支出單據無明細附單。四是該建的帳沒有建立,會計科目使用不夠規范,不按月結賬,有的一季度結賬,有的半年結賬,給財務管理帶來極大不便。

3、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夠高。社區財務人員即會計出納存在年齡老化、學歷偏低、沒有會計職稱、缺乏工作經驗等的情況,以致業務素質不夠高,造成執行財務制度不夠嚴格,核算不夠規范,憑證賬簿無摘要,賬簿記錄發生錯誤,影響了財務工作質量。

4、財務公開工作做得不夠。社區沒有及時公開財務收支情況,即使有時公開了,但公開內容特別是三公支出情況不夠具體詳細,以致社區群眾對社區財務管理存在較大意見,時有發生上訪現象,影響社區的和諧穩定。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社區領導要重視和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社區領導要認真學習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財務管理水平,在自己帶頭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的同時,督促和檢查財務人員認真做好財務工作,使財務工作規范化,符合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的要求,避免出現系列財務管理不規范、不嚴密問題。

2、大力強化會計基礎工作。一是要深入貫徹落實《會計法》等法律法規,使財務人員充分認識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會計基礎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全面提升會計基礎工作水平。二是要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使社區財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切實做到以制度管理財務,促進財務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保證賬賬相符、賬款相符、賬實相符、賬表相符、賬證相符,防范違反財經紀律行為的發生。三是營造崇尚誠實守信、規范會計核算、強化內部管理的會計文化,按照財政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使記賬、算賬、報賬等基礎工作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范報賬單據,嚴禁白條入帳,做到按月結賬,全面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篇(6)

“社區服務”理論己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傳統的社區服務是社區辦服務,只局限于“互助、自助”;現代社區服務是在社區內,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區組織或社區承辦、配合的一項公共服務。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現代社區服務主要包括社區就業服務、社區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救助服務、社區衛生和計生服務、社區文體服務、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社區治安服務等內容。

二、泰山區社區服務發展現狀

泰安市泰山區共有社區64個,近年來,泰山區委、區政府將社區建設工作列入全區重點工作之一,以維護群眾利益、方便群眾生活為落腳點,在全區深入扎實地開展“社區建設年”和“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逐漸形成了以區、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骨干,以社區服務站為依托的社區服務網絡系統,為構建和諧泰山區奠定了基礎。

1、社區服務載體逐步規范。近年來,泰山區堅持“夯實基礎、重心下移、貼近群眾”的指導思想,努力打造社區服務的有效載體。一是健全社區服務網絡。區里建立了社區建設指導中心,各街道、社區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行政事務受理中心和社區服務站。目前,全區有40個社區,全部建成了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集計生服務、社會保障、物業服務、文化指導、接待、民事調解、法律援助、社會救助、家政服務等綜合服務項目于一體的高檔次、高標準服務站,實行“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極大的方便了社區居民和駐社區單位的生活和工作。同時,建立居務公開欄,將各窗口服務內容、主要職責和工作流程進行公示,面向社區居民提供各類便民、利民服務。二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性質的民間組織。區政府十分重視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大體包括兩類組織:文化健身娛樂類組織,如岱廟街道現有專業文藝演出隊伍6支,業余體育隊伍70多支,經常參加活動的人員達300余人,岱西社區藝術團演出的《桑榆唱晚》榮獲全省一等獎;服務類組織,如家政服務、小餐桌、治安巡邏隊等。近兩年,全區先后培植成立了藍天家政服務公司、先河人才市場等社區中介服務組織,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服務。三是大力實施“便民工程”。近幾年來,泰山區各街道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和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便民利民網點建設,每個社區都有8個以上的社區服務網點,包括社區收發室、治安崗亭、看車處、門市部、服裝店、幼兒園、衛生室等便民服務項目,以此為平臺,開展各項便民服務活動。

2、社區服務領域不斷拓寬。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泰山區始終把充實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領域擺在重要位置,把社區服務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一是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各街道把社區勞動就業工作當作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作來抓,許多社區建立了勞動就業服務站,為社區無業人員提供職介服務,聯絡中介機構,為居民公布招工信息,提供就業咨詢和技能培訓,廣泛宣傳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方式,轉變居民的就業觀念,開辟就業崗位,解決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難。二是提供文化體育服務。各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文化廣場、公園等公共休閑娛樂場所,安裝健身器材,以廣場文化、樓院文化為載體,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參與人員既有離退休人員,也有在職業余愛好者,社區居委會對經常參與活動的人員進行登記造冊,經常性地組織參與節日慶典活動和比賽,從而實現了社區文體活動“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三是提供安全服務。多數社區都建立了“一區一警”為主力,社區聯防協同、社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治安工作網絡,將片警聘為居委會副主任,實行片警責任到樓、到戶,廣泛動員社區居民開展“鄰里守望”,叫響“我為大家守一天,大家為我守一年”的口號,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治安環境。同時,積極推進社區封閉式管理,大部分社區安置了監控探頭實行數字硬盤錄像監控,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24小時監控處理。四是提供救助服務。各社區普遍設立了慈善救助站,對社區內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對傷殘人員實施重點救助。充分發揮城市低保政策的積極作用,對確實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家庭,積極向上申請醫療救助政策,緩解他們因病造成的生活壓力,組織社會力量向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實行“愛心行動”,充分發揮了和諧社區的積極作用。

3、社區服務方式呈現多樣。為提高社區服務效率,各街道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初步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體系。一是構建信息化網絡。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普遍配置了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設備,并通過互聯網絡與各社區和轄區有關單位網站聯網,實現服務信息的集約化管理,推進信息化服務。岱廟街道投資20萬元,引進了廈門廈華電子公司的網絡呼叫系統,與110、120聯網,利用公眾電話網和安置在家中的呼叫器,接受、識別居民的求救信息,并通過計算機與公共服務網絡單位的信息服務終端相聯,迅速解決居民的各類問題,使社區居民以最簡單、便捷的方式發出各種求救信息并得到及時處理。二是試行為民服務制。凡社區居民需要到村級以上單位和部門辦理的事項,都有社區干部為其,各社區設立了為民服務中心,主要負責為群眾辦理村級權限事項和辦事處以上權限事項,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黨群事項、經濟事務、社會保障、婚育服務、醫療保健等,變“群眾往上跑”為“干部向下跑”,變“分散辦事”為“集中理事”,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簡化了辦事程序,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4、社區服務環境日趨優化。隨著社區建設工作的不斷拓展和深入,各種矛盾日益顯現,單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和設施不可能解決群眾生活的各種難題,必須有效地整合社區內的所有資源,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積極動員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創建社區服務的新型物質載體。各街道、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社區共建協議,共建單位積極為社區提供場地、設施,促進了社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初步形成了面向社會、輻射社區、服務群眾的綜合服務設施網絡。去年,組織64個社區參加了中央文明委、民政部主辦的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活動,幫助社區建立圖書室,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同時,與“競崗雙帶”活動相結合,發揮社區黨員作用,許多在職黨員、70%以上的無職黨員都結合自身實際,認領了衛生保潔、民事調解、政策宣傳、家電維修等崗位,許多社區成立了社區服務志愿者組織,不斷壯大社區服務隊伍,目前,全區共有社區志愿者隊伍21個,社區志愿者5600余人。市經貿委退休干部王傳勝,熱心為群眾在求知、求職、求財、求幫等方面出主意、想辦法,2005年被泰前街道廣生泉社區聘為“夕陽紅”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隊長,中央一臺新聞聯播在《先進性教育活動專題》節目中以“黨員王傳勝”為題播出,成為全國新聞人物。通過社區共建,培養了社區單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為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社區服務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對社區服務的認識存有差距。一是個別屬地單位參與社區服務的意識不強。由于社區居委會管理職權不明確,對屬地單位沒有約束力,造成屬地單位對社區服務工作配合不夠、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街道、社區召開會議、開展活動、安排工作很難進行,存在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二是部分居民社區共建的意識不強。調查問卷顯示,對于制約社區服務發展的主要原因,認為“居民認同感、歸屬感不強”的占51.2%,認為“缺乏資金”的占88%。目前,老戶居民社區意識較強,但單位居民還沒有樹立起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意識,有事靠單位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單位居民,特別是購房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把參與社區服務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2、社區服務管理體制不理順。社區居委會到底管什么、怎么管,到底有哪些管理權限,不很明確,致使社區居委會對屬地單位及居民無管理權、監督權,屬地單位不讓管,居委會無權管、管不了的現象比較普遍。目前,社區居委會與屬地單位、物業管理公司、環衛等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體制不理順的問題。如物業管理公司應是服務性法人實體,居委會對其應有管理、協調的職能。但是,目前物業管理公司分別歸屬建設開發公司和區房管部門,各有各的上級,居委會對其沒有約束力,形成了管理與服務“兩張皮”現象。

3、“權隨責走,費隨事轉”還沒有完全落實?!皺嚯S責走,費隨事轉”是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原則。目前社區要負責黨員管理、治安防范、居民糾紛調解、衛生管理、計劃生育、教育、老年人服務、弱勢群體救助、低保、就業再就業、社區工會、社區統戰、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大大小小幾十項工作。社區居委會承受政府部門大量工作任務,各部門應撥付相應得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但是,只有民政部門撥付部分社區建設經費,其他部門沒有安排,各社區的經費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工作靠居委會自己的經濟收入搭貼支撐。調查問卷顯示,認為社區服務經費充足有保障的占10%,存在困難的占60.8%。目前,全區64個社區的經濟收入不平衡,部分社區收入很低或無收入,基本無任何收入的社區有17個,主要是小區型社區,年收入不足2萬元的社區有4個,主要是新建社區和老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無保障,社區服務經費不足,影響了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4、社區服務項目不夠全面。社區由于受人員、經費等問題的制約,雖然開展了一些服務,但是貼近群眾、群眾最迫切的服務還沒有開展起來或開展的不到位。如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由于市場、條件、人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提供再就業培訓和社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再如社區安全服務工作還有差距。一是人防不到位。許多社區或住宅小區沒有巡邏隊伍,有22個社區治安巡邏人員不足6人,不能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二是物防的基礎設施不配套。全區有19個社區未設立社區警務室,許多住宅小區都是敞開式居住小區,難以實行封閉式管理,許多住宅小區與市場、商場交叉在一起,這些都給社區治安防范工作造成了被動。

5、社區服務隊伍建設不夠平衡。個別社區居委會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的精力和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大,工作中比較重視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對屬地單位了解不多,對社區居民服務不夠。個別社區工作者素質不高,認為抓社區服務是多余,特別是對開發小區的居民主動服務的自覺性不強,認為開發商賺錢,我們搞服務搭錢不值得,影響了社區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另外,社區志愿者隊伍作用發揮不夠理想,個別街道和社區雖然成立了黨員、老年、青年、大學生等志愿者隊伍,但活動不經常,內容單一,不能貼近群眾生活,使得許多志愿者隊伍徒有虛名。

以上困難和問題相互交織,有的表現的相當嚴重和突出,對加強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提出了挑戰,對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主要對策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通過努力,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調查問卷顯示,對于目前社區服務發展的重點,認為“助弱服務”的占80.8%;對于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的主要措施,認為“增加政府投入”的占74.8%;對于目前社區服務發展的動力,認為是“居民的客觀需要與現有社區服務供應不足的矛盾”的占66.8%;對于開展社區服務的主要方式,認為“發展社區生活服務類中介組織”的占42.8%。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篇(7)

2002年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共同策劃舉辦了江干區社區教育論壇,邀請省、市專家作專題發言。區領導、各部門、鎮、街道以及基層有關干部參加論壇,初步了解社區教育的概念及其意義,逐步引起重視。2003年部分街道社區在教育局的指導下開展了社區教育節和社區教育宣傳咨詢活動。2004年區教育局與街道聯手開展了大型廣場社區教育宣傳周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板報宣傳、咨詢活動、現場書畫等多種形式,宣傳理念,營造氛圍?;顒又杏?80多名專兼職和志愿者參加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觀。還在江干教育網建立了社區教育網頁,宣傳社區教育,報導社區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先進事跡。通過這些活動和載體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區教育在我區上下漸入人心。

二、構建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構建網絡是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基礎。2003年10月我區社區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的基礎上籌建并經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社區學院定名為江干區社區學院(籌)。閘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凱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區學校?;鶎由鐓^先后成立市民學校,至今全區49個基層社區成立市民學校41個。4個鎮則依托化學校,拓展社區教育的功能。全區46個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學校,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城鄉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三、建立專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工作隊伍

我區重視社區教育、成人教育隊伍建設。已建立起由專職、兼職和志愿者三部分組成的干部師資隊伍。目前全區有專職人員16名,其中區社區學院6名,各鎮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區教育局委派。1名由鎮解決。兼職人員主要由各基層社區、村文教委員擔任。目前社區文教委員49名,村文教委員46名,共計95名。2004年通過舉辦兩期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提高了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師資和志愿者,根據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隨時聘請參與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進工作深入發展

(一)近年來我區推動社區教育工作出臺的文件如下:

2001年:

由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下發了《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2002年:

區教育局下發了《江干區中小學參與社區共建、學校資源向社區開放的實施意見》。

2003年:

1、區教育局向區政府報告申請社區教育專項事業經費并經同意按我區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

2、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江干區企業職工“雙證制”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

3、區教育局與文明辦、民政局聯合下發《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的評估認定的意見》,同時下發了《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評估細則》。

2004年:

1、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了《江干區關于加強社區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召開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會議。

2、區教育局下發《關于社區教育券發放方法的通知》。

(二)為了貫徹落實有關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舉措

1、2002年起,區教育局就分別對閘弄口、凱旋、采荷三個街道派出專職干部到街道承擔基層社區教育的指導工作。從近兩年半的工作來看,工作成效是明顯的,在指導網絡建設、活動開展、規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區的歡迎。

2、2002年起全區中小學場地等資源向社區開放。區教育局統一制作銅牌向社會公布,統一印制市民活動卡,大部分學校開放工作比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獎勵。

3、加強對基層市民學校的管理。教育局統一印制社區教育工作臺帳,規范基層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過程的記載和年度工作和小結,并通過例會,調研等形式了解基層工作情況,加強工作指導。2004年通過創示范市民學?;顒硬⑦M行評估,評出十所首批區級示范市民學校,區教育局分別授予銅牌并予以5000元的獎勵。這些措施的落實,在促進基層市民學校向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區工作的積極性。

4、2004年試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制度。采用學習者自己出一點,社區教育券補貼一點的辦法,激勵市民參與學習,提高素質。全年共計發放社區教育券16萬元,已基本回收。社區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項等培訓。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過培訓拿到市教育局頒發的結業證。從試行的情況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一定的調動,同時也調動了社區學院和各成校、社區學校的培訓的積極性。

五、教育培訓活動蓬勃開展,我區成員和市民素質得到提高

隨著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形成,各層面均開展了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區社區學院成立一年來,舉辦了成人業余高等、中等學歷教育11個,學員500余人;面向我區機關公務員開展電子政務培訓班9期,360余名學員培訓結業;舉辦“十萬家庭網絡行”培訓,1997名市民通過培訓結業;還舉辦了基層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等等。

各街道社區學校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也舉辦市民三項培訓、中老年書畫班、文史知識、外語等各類培訓班。市民參與率不斷擴大,有些班級學員報滿供不應求,還涌現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和動人事跡。各基層市民學校也開展了“百場講座”活動,內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識、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鎮和社區把青少年的教育納入社區教育范疇,利用暑假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參與,據統計參與率達到80%以上?;顒拥男问接泻芏鄤撔?。例如:“家門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論壇”、“青少年模擬法庭”、“我愛家園演講比賽”,給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體的報導。社區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區還出現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學習型團隊。例如:景新社區的書畫社、慶春門社區的集郵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點名聲。農村成校僅2004年舉辦成人業余中專學歷班學員298名,大專學班學員135名,其它培訓班培訓人數1690人,還配合鎮各有關部門開展各類培訓達12500人次。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有1099名獲得技能證書或學歷畢業證,大大超額完成區今年下達的200名指標。社區教育活動開展為提高我區城鄉人員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區社區教育工作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下制約發展的問題,需要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予以解決。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夠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區教育以提高轄區全民素質為宗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落實各級的目標任務,并健全有效機制。目前,街道、鎮和基層總體講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開展主要靠領導的意識和重視程度。因而在社區教育的人員、經費、場地、設施、工作的落實上隨意性很大,個別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區學校正常地開展社區教育。隨著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并統一由區管之后,各鎮、街道的教育工作重點,應及時轉到以提高轄區成員的綜合素質的社區教育上來。區政府要起到對全區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作用,落實各級的工作目標責任,建立符合我區、鎮(街道)、社區(村)分級主辦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和各層面內部協作機制,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我區社區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區自2003年起作為區級層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這筆經費除了解決區級大型社區教育活動和區社區學院事業經費外,主要用于基層市民學校建設的獎勵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發放,即推進基層工作的規范化和鼓勵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工作上。與兄弟區相比我區的投入尚存在較大差距,例如上城區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標準列入預算。下城區則把外來人口也列入預算。江干區是個外來人口大區,對他們的教育也關系到我區社會的和諧發展,應該把外來人口列入社區教育經費指標。在鎮和街道層面的投入方面也嚴重不足,較好的鎮和街道除場地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區教育活動的日常經費就很少,而且沒有一個制度性的規定。至于城區各基層社區市民學校普遍反映經費難以落實,給社區教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社區教育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除了區級予以投入外,街道、鎮也應該給予基層社區教育工作一定的經費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實專職社區教育人員的編制,理順管理體制。

我區現有社區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專職人員,除社區學院外,其余人員的編制還在原學校。隨著中小學定編工作的開展,如何落實這些人員編制,理順管理體制有利于人員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開展。西湖區、上城區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干部的編制全放到區社區學院。農村成校的編制,兄弟區、縣(市)的普遍做法是規模較大的成校,編制獨立。最近省教育廳、人事廳的文件規定,農村成校編制控制在農村人口的萬分之二。根據上述情況,我區人員編制問題解決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專職干部,其編制統一放入區社區學院,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發放,其它每月的獎金福利由街道給予解決。

2、農村成校前幾年已辦妥獨立建制的法人單位手續,其人員應從原單位劃出并劃入成校,同樣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統一發放,其每月的獎金、福利由鎮給予解決。

四、社區教育三級網絡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003年10月市教育局批準我區社區學院(籌),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學場地。進修學校、社區學院新場地已在籌建中,內部規劃需充分考慮社區教育的特點、規模和功能。根據市教育局對社區學院的評估指標要求建筑面積要達到4000平方米,在設計上要考慮功能的整合,以便實際使用并能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的評估認定,正式批準我區社區學院。四個街道有3個建立了社區學校,其余1個至今未建立社區學校。要加大指導力度的同時,把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列入區級對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標體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資源建立社區學校,并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分管領導任主任的校務委員會制度,同時實行分管領導任校長,教育局下派專職干部任常務副校長的社區學校管理運行模式,確保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區教育局要對各街道社區學校實行督導評估制度,認定合格社區學校。各鎮成校隨著城市化進程逐步向社區教育接軌,現階段成人學校要通過區教育局督導評估增掛鎮社區學校牌子。各街道、鎮也要加強轄區基層市民(村民)學校的建設,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學校,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區教育局要繼續實行區級示范市民(村民)學校的評估認定工作,進一步推進市民學校建設。

五、打破條條分割,實現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的整合

社區教育是一定區域范圍內面向全體成員的終身教育體系。具有社區教育具有“全面、全員、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說教育內容全面廣泛,包括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文化藝術教育、休閑娛樂教育等等;教育對象涉及轄區干部、職工、農民、市民、外來人口等等;培訓過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區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上都存在條條分割的問題。在教育資源上各條線都要基層成立學校。例如;老年大學、婦女學校、人口學校、團校等等,名目雖多其實并不具備必要的人、財、物等條件,而且各條線對下都還要組織考核等,使得基層不得不忙于應付,不但浪費有限的資源而且極大地增加基層的人力、精力上的負擔,還會助長了形式主義。

區、街道(鎮)、基層社區(村)三級都應該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兩方面加以整合。蕭山、余杭等兄弟區整合電大、職業培訓中心、老年大學等各類教育培訓,統一建造一所區社區學院。規模大、功能全,具有極大的教育培訓優勢,較好地滿足轄區各類人群培訓的需求。我區應該打破條條分割,建設好江干區社區學院,使之成為面向我區干部、職工、市民、中老年等為一體的上規模、設施新、功能全的一個終身教育平臺。

街道(鎮)和基層社區(村)同樣整合有限資源,建設和完善社區學校、市民學校,把其它各類稱呼的學校均納入其中,成為各層面的終身教育平臺。納入之后各條線在管理上要加強協調和整合,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促進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有序進行,真正起到提高轄區成員和市民綜合素質的作用。

六、社區教育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培訓面有待擴大

區社區學院成立以來,延續了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進修學校的學歷教育的同時,也拓寬了一些培訓內容,例如十萬家庭網上行。但總體來說,培訓面尚不寬,且主要是政府推動的項目。社區教育從培訓目標和內容來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對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識、綜合素質要求的教育培訓活動;另一部分則是公民為了提高自身學歷、技能、專長、生活質量的培訓,這一部分則應該引進市場機制,作一些有償的服務。區社區學院更要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深入企事業單位、深入基層、了解需求,搞好課程開發,搞好教育服務不斷提高知名度。各鎮街道社區學校除了大量開展面向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訓活動外,也應該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社區學院和各類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教育服務。各基層市民學校則主要開展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以提高市民的素質,促進轄區的文明建設。通過各層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擴大市民參與率。

七、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網絡在農民素質工程中的作用問題

我區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初步形成,這是我區提高城鄉市民素質的主力軍。我區社區學院和農村成校,均有開展教育培訓的場地,教育培訓的設施設備,還有計算機等專用教室,也有專門的干部師資隊伍。社區學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農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辦班培訓的經歷,不但開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學歷教育,也開展了10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還與省、市高校,技術學院和職能技能培訓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完全有能力承擔和組織我區勞動力素質培訓和失土農民的技能培訓??墒?004年我區失土農民培訓卻通過招標方式,讓民辦教育機構承擔。據了解,民辦教育機構也無專門的培訓人員,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員,而且在我區并無健全的網絡和基地,最后還是租用我區的成人學校的場地設施并由成人學校參與管理來實施培訓工作。我區既然構建起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整合培訓資源,發揮我區自己網絡的作用和效益。

篇(8)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后,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戶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范的目標,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48個,10561戶,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戶,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戶。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后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衛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閑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群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范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戶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點,今年300戶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戶給予不少于2萬元的補助,農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群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戶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復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范點共10561戶,目前已完工8526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占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筑、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占地1204畝,入住農戶4049戶,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占地300畝,入住農戶630戶,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占地近27.9萬畝,戶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占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戶和群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群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后。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群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臻g布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戶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布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范,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后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群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戶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范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群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戶建筑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群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范。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盡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群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借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群眾意愿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戶入住社區后,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范圍規劃產業布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I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戶、設施農牧業大戶、特色林果業大戶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群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臺。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于松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后顧之憂。

篇(9)

我區自1997年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以來,至今已走過10年歷程。1997年成立了*區初級衛生保健(社區衛生服務)領導小組;20*年成立*區公共衛生工作領導小組;20*年被衛生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社區衛生示范區;20*年底被衛生部作為全國范圍內首批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試點的七個城區之一,并于20*年1月1日率先在長慶潮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試點,并成為全國七個試點中唯一率先實行“基本醫療用藥(部分)零差率”。20*年1月1日這項改革在全區推開。10年來,特別是跨入新世紀以來,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指導思想更加明確,服務理念不斷提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呈現出一派蓬勃旺盛的發展態勢。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干一件,成一件的*精神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先后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各級領導的好評。從我區全面推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實施的情況看,我區的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又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體現在:

1.領導重視思想統一

區委、區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十分重視,把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城區醫療衛生工作體制改革,有效解決城區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作為創建全國一流城區,爭創“生活品質之城”示范區,推進“南精北快”戰略,打造“五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做。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一是區政府在認真總結長慶、潮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收支兩條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300種基本醫療用藥零差率銷售“綜合改革工作。二是今年換屆選舉后,及時調整充實了區公共衛生工作小組。三是把深化社區衛生服務,全面推行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工作列入今年區政府著重抓好十個方面的實事工程之一。同時把完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優化社區衛生服務列入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規劃內容。四是新一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在“走進矛盾,破解難題”專項活動中,邀請區人大、區政協分管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社區衛生服務第一線專題調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研究解決我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矛盾和難題。

2.加大投入保障利益

今年,區政府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著力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有效投入機制,加大了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做到了三個增加:一是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增加。20*年區財政投入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為1330萬元。達到了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0元,并以每人每年15元經費標準覆蓋到外來人口,使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標準高于全市標準5元。二是基建、設備維修經費增加。統籌安排近5000萬元用于基本建設、房屋修繕、基本設備和信息化建設經費。三是改革保障經費增加。為保證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綜合改革順利開展,區政府又增加了綜合改革保障經費400萬元,使社區衛生服務“有錢辦事”,確保了“收支兩條線”工作順利實施。

3.科學規劃措施有力

工作中,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十分重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建設,合理調整衛生資源結構,不斷改善服務環境,積極實施“中心提升工程”和“站點覆蓋工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網點,從而加快了社區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一是加強軟硬件建設。按照“六位一體”的要求,投入5000萬元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軟硬件建設。二是完善網點建設。按照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要求,設置了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實現了全區社區衛生的全覆蓋。三是辦好實事工程。根據今年區政府實事工程安排,區政府又投入1500萬元用于新建改建北景園等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并在北部地區設置了東新、石橋衛生監督工作站。派駐了3名衛生監督員,方便了北部地區企業和居民辦事。四是整合地區資源。區政府在調整布局過程中,經過多方協調,擬將一所占地面積11畝,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小學教學用房調整為石橋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以解決該中心業務用房困難。

4.創新機制效果明顯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綜合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創新工作機制,為綜合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實施過程中大膽改革社區衛生服務運作機制,實行以新型績效考核體系為核心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在加大財政投入、實行“三個分離”的同時,著力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強化績效考核。通過實施人員三級聘用制度、推行三大績效分配制度,實行三級績效考核制度,不僅從體制上淡化了創收機制,根除了趨利動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六位一體”的服務內容真正得到落實。如長慶潮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人就診:20*年門診人次244638人,20*年門診人次280953人,20*年11月止門診人次315508人,分別比20*年增長14.33%,比20*年增長25.93%;病人醫療費用:20*年減免藥品費用30877元,均次費用88.02元,20*年減免藥品費用410*元,均次費用82.54元,下降了6.2%;社區醫衛人員年收入:20*年平均35814元,20*年42210元,20*年49409元,分別增長了17.86%和1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度收支和財政年度支出:20*年中心業務收入32912615元,財政補助收入223*76元,合計收入35142991元,支出32740247元;20*年中心業務收入35026*0元,財政補助收入3826114元,合計收入38852184,支出37233419元;20*年11月止中心收入368023*元,財政補助收入3416023元,合計收入40218330元,支出3873**元。做到了業務收入逐年增加,財政補助逐年減少。同時,社區衛生服務認同感得到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價值得到體現,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預期目標得到實現。

通過調研,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綜合改革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職能部門的精心組織及有效運作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使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改革,政府公共職能得到體現,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得到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作模式得到轉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重心向公共衛生和社區衛生轉移。運作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了一定的遏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正朝著“家家擁有社區醫生,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邁進。同時也為我市乃至全國更好地貫徹國務院關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探索新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從實踐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當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區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經過近十年的創新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省市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當前我區的社區衛生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與國務院、省市有關發展城市社區衛生工作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達標和租金問題

我區由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起步較早,又位居城市中心,原先建成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與現行標準相比差距較大。根據省政府文件規定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筑面積不小于150平方米的要求,目前我區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屬的3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招標2個)只有4家達標,不達標的有30家占87%。但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在20*年底前全部予以解決。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壓力很大。站點面積不達標已成為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在3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無償提供房源只有9家;有償提供房產25家,其中部分房產屬街道和區屬部門國有資產。區財政每年僅社區衛生服務用房租金補貼一項就下撥近84萬元。這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支出,也不利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同時也不符合省政府關于“出租房屋屬于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的規定。

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和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開展“六位一體”的服務過程中,遇到得最大的問題有二點:一是人員編制不足。據了解,目前我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編人員398名,臨聘人員340名,合計738名。今年區人事部門按杭編辦[20*]36號文件精神,每萬服務人口(外來人口減半)16人編制配備,核定編制7*名(含*區中西醫結合醫院85名),與實際在編人員相差221名,而中西醫結合醫院85人又不承擔“六位一體”服務職能,空編情況十分明顯。基層反映,不少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一名在編人員,其余均是返聘或臨時人員。由于人員不足,工作任務重,醫衛人員疲于應付,醫療水平、服務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二是人員結構不夠合理。從學歷情況看,區衛生系統研究生1名占0.2%,本科生102名占21.6%,大專生159名占33.7%,中專生85名占18%,高中及以下125名占26.5%。從職稱情況看,全系統高級24人占5%,中級163人占34.5%,初級272人占57.7%,未聘13人占2.8%。從業務技術水平看,目前我區經過大專院校正規培訓的全科醫生十分缺乏,衛技人員中多數為原區級衛生院或街道衛生院臨床醫生和護士,雖然經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但離真正能承擔“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以上數據和現狀說明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3.社區衛生服務對外宣傳和協作方面的問題

我區衛生系統與街道協作、配合比較緊密,較好地履行了職責。但和有關區屬部門、省、市醫療機構聯系協作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要求上還有一定距離。一是對上宣傳、爭取有關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政策不夠,存在做得多,反映少的現象。二是經常主動和省、市醫療機構溝通不夠,未能真正做到醫療資源共享。雖然,我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院建立了定點的技術協作關系,但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雙向轉診”方面省、市衛生部門雖有要求,但沒有建立起可操作性的“雙向轉診”制度,渠道沒有真正暢通。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于缺少省、市級醫院在醫療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協作,社區病人不愿意也不放心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治療。三是與區民政、計生、科技等合作還需要進一步推進。

4.“收支兩條線”運作機制綜合改革的問題

今年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推行“收支兩條線”后,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一是基層反映財務軟件不配套,醫療機構財務按差額撥款的單位進行核算,而現在區財政按全額撥款的單位進行零基預算,出現許多科目無法匹配,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結算進度。二是績效考核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雖然實行了三級績效考核制度,但醫衛人員的獎金、福利沒有根本性改變,尚未體現付出和得到的相對平衡,醫衛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調動。

三、對推進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建議

1.在加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上要有新突破。一是建議調整現有衛生資源。按照“南精北快”戰略,在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主體的基礎上,要吸收企業、私營醫療機構加入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同時,要根據北部撤村建居的有利時機,動員和鼓勵經合社調劑合適房源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對建筑面積未達標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要加強協調,抓緊新建和改擴建,力爭在年底前予以解決。二是鼓勵社會參與。區政府和職能部門要統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不斷擴大參與范圍,優化參與方式,改進參與機制,提高參與程度。要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吸收私營醫療機構參與或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三是建議區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按浙政發(20*)35號文件精神,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租用街道、社區房源仍在支付租金的現象進行一次清理,以維護省、市有關文件的嚴肅性。同時建議要把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否達標作為對街道和社區工作的考核內容。

2.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協作上要有新突破。一要充分發揮區、街公共衛生管理委員會的作用,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公共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強與區屬有關部門的協作,要把社區衛生服務與社區建設、人口與計劃生育、婚檢一站式服務、“生活品質之城”宣傳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擴展服務領域、優化服務項目、擴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要加強與省市級醫院的溝通和協作。建立省市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定點技術協作關系和“雙向轉診”制度,積極爭取省市級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來的患者優先提供專家門診掛號、檢查預約、住院安排等服務的“綠色通道”。同時,爭取省市醫院定期選派專家和醫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指導和服務,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三要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聯系。抓住“收支兩條線”試點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向上級反映和解決試點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爭取政策上的支持,以保證試點工作的順利運行,為省市乃至全國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

3.在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上要有新突破。一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編現象應引起重視。建議區衛生局協助區人事局根據我區實際,在調研的基礎上,每年適當招聘編制內人員,盡快改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編人員少、返、臨聘人員多的現象。其中,中西醫結合醫院85人不應該列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核定編制。二是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快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不斷強化在職培訓與學歷教育,認真抓好醫衛人員的繼續教育,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大力開展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和技能競賽,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三是健全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要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各種形式,引進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結構。四是建立內部人員交流機制。區衛生局要根據我區北部地區社區衛生服務力量相對薄弱的現狀,按照區委、區政府“南精北快”的戰略要求,制定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優秀醫衛人員到北部施展才華,以加強北部地區社區衛生服務力量。

4.在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上要有新突破。一是要不斷完善“收支兩條線”工作。要進一步理順財務管理,建立衛生系統帳戶核算中心,確保醫療機構經費正常運行。要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加快建設醫療機構的信息化管理,細化考核內容,明確績效成果,逐步形成以信息化管理為手段的考核辦法。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服務數量、工作質量、群眾滿意度相掛鉤的分配制度,確定合理的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形成“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社區醫生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勞多得”,進一步調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達到居民群眾期望的“醫療費用少一點、醫療技術高一點、服務質量好一點、為民服務實一點”的要求。

四、需要通過各方努力向省、市反映解決的問題

篇(10)

(一)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1、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區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于上級領導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性、自治性沒有得到體現。一是社區自治的任務與工作要求有距離。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有三方面內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區服務,但實際上社區服務做得極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區事務的民主決策與管理,但實際上的效果不明顯;第三是豐富社區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實際上文體活動多,教育活動少。二是社區居委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區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區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辦事處要求社區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街道辦事處落實到社區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社區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我結合工作對50人進行了調查,當問到居委會是什么性質的組織時,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機構,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還有5人不清楚。在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祿,為人分憂”;“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社區居委會是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理所應當地完成街道辦事處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2、社區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本地農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動人口的大量進入城市,使社區居委會面對復雜眾多人口而發生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數量增加、難度加大,“小社區,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3、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區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區居委會陷于被動應付的境地,許多部門提出了“橫到邊,豎到底”、“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的目標和任務,以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基礎工作,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導、服務不到位,形成了會議多、檢查多、報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門工作(含街道)進入社區沒有發揮自身指導、服務職能,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而是習慣于把社區當作自己的下屬單位去布置工作;熱衷于創建、搞評比,輕內容、重形式,各項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掛牌子、設展板、建臺帳、要數據”。社區居委會每天應付著上級領導的檢查和收集報表、傳送各種數據,從而淡化了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削弱了社區居委會對居民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區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

(二)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區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在當前形勢下,社區居委會還要做好社區治安、社區教育、組織社區文體活動、美化社區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有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信息和數據,建立臺帳等文件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之社區居委會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網費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墻,制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區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區規定每個社區居委會每年1萬5千元。各街道辦事處統籌部分外,社區居委會實際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低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社區協管員待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治安協管員等都是由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發工作服,而且遇年節還有福利。而社區專職工作者都是經過招考和居民選舉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區專職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差距較大。社區專職工作者承擔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險個人負擔部分后,每個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響了積極性,影響了社區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進對策與建議

(一)應積極為社區居委會減負

一是理順區街關系。要按照“條專塊統”的原則,對專業性比較強的由區委辦局在街道設站(所),實現條條上的一專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塊塊上的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講就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區政府的授權或者有關職能部門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綜合協調權、處置權等,從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對地區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達到高效的管理。

二是理順街(部門)居關系。理順關系要改變過去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成為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系。進一步明確社區居委會的任務。社區居民委員會作為城市管理四級網絡中的一個網格,而不是一個“級”,這個理念是理順街居關系的基礎,必須牢固樹立。按照政事分開的思路,將社區居委會的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做到“兩個明確”:即明確哪些屬于街道(部門)的工作,哪些屬于社區的工作;明確哪些是政務性工作,哪些是事務性工作。在此基礎上,屬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門)無權向社區攤派;屬于社區的工作,社區有責任完成;對需要社區協助辦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權手續。

三是明確社區功能定位,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區服務。主要是抓好四項服務:即抓好社區安全服務,保持社區的長治久安;抓好社區的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區的健康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抓好社區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社區的長效服務機制,實現政事分開,建立社區公共服務社,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運作;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居民需要與否、居民滿意與否、居民擁護與否為社區服務的唯一宗旨,來推動社區服務。二要保證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權得到有效行使。這個權力能不能落實,關系到社區建設的成敗。社區自治權應主要體現在社區民主決策權、社區管理權、社區財務自、社區依法協管權以及社區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權上,只有把這五項權力真正落到實處,社區居委會才能真正從大量的政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也才能真正把社區服務搞起來。

(二)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

目前的社區居委會經費由街道辦事處統籌安排,這雖然有利于基層社區管理工作的協調統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約,難以解決居民的熱點、難點問題,制約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同和歸屬,因此必須采取多渠道保證居委會業務經費。

一是社區居委會建立單獨帳戶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運轉,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是要動員發動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共建共駐,各社區要協調轄區單位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把社區各種各樣有形的、無形的資源開發出來。

三是社區居委會采取多種形式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組織,在有償或低償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增強自身實力。

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區業務經費的投入力度,在現有每年每個社區1萬5千元基礎上提高到3萬元。

上一篇: 制造業稅務籌劃方案 下一篇: 兩學一做個人剖析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二页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久久字幕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