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案例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01 16:20: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管理學案例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管理學案例教學

篇(1)

(二)教學案例的獲得渠道

1.從現有出版物中選擇相應案例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不同,從現有出版物中選擇相應案例。如果某次案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就應選擇現狀評審型案例。學員在分析這些案例并進行決斷時,就會搜索頭腦中儲存的知識,把知識與現實聯結起來,這時也就悟出了知識的真實涵義。筆者在第四章《計劃工作》之后,就選擇了案例《北京松下的事業計劃》讓學員來分析。通過分析這個案例,學員對計劃工作的含義及特征、計劃的類型、計劃工作的作用等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徹。如果某次案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鍛煉學員的實踐能力,就應選擇問題分析型案例。實行案例教學的意義,在于給學員提供典型的實例,讓學員通過思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調動起來,通過與實踐的化合積累自己的結構概念。案例教學是從這一意義上起到培養學員實踐能力的作用。筆者在第八章《組織結構設計》之后,選擇了案例《薩拉授權了嗎?》通過分析和討論這個案例,學員們就可知道為什么這個公司的某個部門的主管與下屬會產生矛盾,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和自己的工作經驗,思考怎樣才能改進他們的關系,解決矛盾。這樣就可以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2.由任課教師組織編寫的案例(1)由教師親自進行專門調查而編寫的案例這種案例獲得方式是在先確定教學目標后,再進行調查,難度是最大的。不過,這樣的案例在教學應用中很容易產生效果。筆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編寫了案例《優秀的企業文化必然是在高層領導的積極倡導下建立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的企業文化建設》。(2)通過資料摘編形成的案例由于資料提供的素材不是為案例教學服務的,直接用于教學顯得不夠完整,因而還需要進一步加工,使其符合案例教學的需要。筆者就利用榆樹莊投資總公司的2006年的工作總結編寫了案例《以經營為龍頭,帶動企業發展——榆樹樁的經營方針》。(3)案例教學引伸出來的案例在成人學員中開展案例討論,他們不會停留在現有案例上發表自己的意見,而總會要聯想起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通過與學員的頻繁接觸,了解到可以形成重要案例的線索,之后在學員的協助下進一步進行調查,獲得所需材料,編寫成案例。筆者曾利用學員提供的線索,根據調查和文字資料,編寫出案例《以質量和科技創新打造榆樹樁品牌》。(4)以學員為主體進行調查編寫的案例成人管理教學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十分熟悉所在單位的情況,發動他們去進行案例調查,能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效果。讓學員參與案例調查,應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后進行。先由教師向學員講解編寫案例的基本知識,提出調查和編寫案例的主要要求,然后讓學員分組或自由組合去進行調查。筆者在《管理學》課程的最后階段給學員們留了一項作業:結合工作單位的實際情況,編寫一個500~1000字的管理學案例。每個教學班都有幾名學員的案例編寫得相當不錯,幾年積累起來,筆者已收集整理了幾十篇學員編寫的管理學案例。

二、案例教學的形式及過程控制

(一)案例教學的幾種形式

案例教學的形式主要是設計在教學中什么時候用案例,應當用什么樣的案例,應當怎樣應用案例。總結教學經驗,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一章內容結束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案例分析討論。這種形式的案例教學有助于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學員實踐能力的提高。筆者在重點章節后面都設計了案例講解或案例分析討論。

2.在課堂教學中隨時用具體實例說明問題。管理學所涉及的概念多,且抽象,難理解,在講到主要的概念時,舉一兩個實例,有利于學員對概念的理解消化。

3.在某些篇章結束后,發一些案例讓學員去閱讀。因為成人業余學員的課程時間有限,不能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而有些新的管理思想與管理經驗對學員又有很好的啟發作用,就只好采取讓學員自己去課下閱讀的辦法來吸收知識。

4.把案例分析布置為課后作業。在進行了幾次課堂案例分析討論后,學員對案例分析對教學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就可以留這樣的課后作業。這是對課堂案例分析討論的一個補充和深化。作業式的分析可彌補課堂討論在時間、語言表達、發言機會等方面的不足,讓學員有充足的時間消化理解所學知識,全面表達對案例的意見,使教師能了解全體學員的情況。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控制

選擇和編寫案例僅是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實現案例教學還要安排好教學程序,控制和引導好教學過程。

1.閱讀案例有些學員不重視閱讀案例這一環節,認為讀懂案例是很容易的事。其實,有的案例乍一看較為簡單,但品味起來內涵很深,不認真閱讀就會使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流于簡單化,以后的發言就沒有深度。教師應認真組織學員閱讀案例,一是反復讀,二是有指導地進行閱讀。如果案例后附有思考題或教師已給出討論的問題,那么,就要圍繞思考題或問題進行反復閱讀。閱讀案例是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2.分析問題學員所學的理論知識主要是應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問題考查學員的決斷能力,也主要看其在分析問題時的見解是否深刻。在問題確定之后,就要尋找問題的原因。尋找原因不能僅憑猜測,而應進行分析,應當采用不斷排除假設,逐漸縮小原因范圍、減化條件的辦法,這樣分析出的原因才有說服力。

篇(2)

1案例教學法:管理學課程教學的一大法寶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案例呈現在受教育者面前,請受教育者進入被描述企業的情景現場,進入管理角色,以這個企業當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尋企業成敗得失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案例教學法,提高受教育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管理藝術的升華。積沙成塔,使受教育者培育出智慧的靈性,提高經營理事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初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用于管理學教育以來,已為多年的職業學校管理學教學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管理學案例教學實踐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解決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真正掌握知識,必須把管理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于管理實踐, 從實踐中升華、提高。而管理案例教學實質上為學生提供了把學到的管理理論知識用于管理實踐的一個絕好的機會,有效地緩解了學生接觸管理實踐難的矛盾。

其次,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同于 其他教學方式的是,案例教學改變通常的教學活動過程, 學生成為了教學中的主角, 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接受知識與主動探索并舉。由于案例討論可以大膽假設,可以從多個方面尋找答案,這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老師布置案例討論的內容后,學生們就立刻認真閱讀案例的背景資料,認真思考、分析,這樣就大大調動了原本較為懶散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同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提高了學生管理實踐的本領和藝術。通常,管理的藝術性在于管理科學的實踐性。實踐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在企業管理中,在一定的科學管理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如何管,沒有統一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任何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管理的本領是通過學習管理的科學知識得來的,是通過長期管理的操作實踐培養得來的。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而案例教學就以其較強的實踐性很好地彌補了理論教學的不足。

2 當前管理學案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

(1)案例本身不盡豐富和合理,針對性和實用性還不強。由于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本土的企業管理的經典案例為數不多因而難以搜集,結果在選取案例時只能借鑒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案例或者是國內知名企業的案例,但是這些案例往往負載著濃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要么綜合性強,學生因缺乏實踐經驗而難以正確分析,要么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差,不適應企業現實發展的需要。 轉貼于

基此,為了增強案例分析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盡可能選擇貼近生活的案例。如來自校園生活的案例,由于學生和教師對于校園情況都比較熟悉,因此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開展討論,教師也容易引導,通常比采用社會上的案例和國外的案例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二是深入地方企業,進行企業管理實踐過程的考察和調研,把企業的經營實例引入課堂,豐富其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2)大多數教師缺乏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企業管理本身感性認識不足,難以適應案例教學的要求。說得多,做得少,紙上談兵,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的掌控能力嚴重不足,選材不精當、分析不透徹、點評不到位的現象較為普遍。為此,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迫在眉睫。簡略地說,以下思路當可借鑒:一是加強教師下基層、下企業,將“雙師型”隊伍建設的進一覆蓋面步擴大到企業管理、經濟管理這一領域,而不只是工業制造等技術類教師。因此,就要和企業主動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定期分批組織教師到這些企業進行實踐實習,提高教師實際工作能力。二是教師本身注重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諸如選派優秀教師參加國內外舉辦的案例教學研討會;或者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或者聘請知名教授傳授案例教學經驗和體會。三是系統的案例教學培訓。對教師的的案例教學培訓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實施。

(3)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尚還存在較多的局限。案例教學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它還是學生展示、鍛煉自己思維和辯才的“舞臺”。教師作為引導者,應學會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引導臺上臺下學生的思路,同時要注意控制整個過程的節奏;要不失時機地做一些精彩的點評,以調動全場氣氛,必要時還可順勢展開一場課堂辯論或者情景模擬表演。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還是停留在“教師舉例講解”的階段,與學生充分參與的“案例實踐場景”還相去甚遠,這就需要多方努力:

篇(3)

本文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研究基金成果(課題編號:ZHJY08-59)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

一、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模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歐陽桃花.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開管理評論,2004,(2).

[2]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與學習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

篇(4)

一、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管理學是我院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大部分學生剛結束高中的學習狀態,學習知識的方法也是高中應付考試的所謂“死記硬背”。理解記憶,應用式記憶的學習方法尚未形成。而在管理學學習過程中,這種高中模式的學習方法無法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領悟管理學的精妙,更不要說應用與實踐,當然這也與學校的教學環節設置有關,學校缺乏與企業的合作,使得學生對管理學理論如墜霧中,不得要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實踐性教學欠缺

管理學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學科,是抽象、是概括、是經驗的總結。于此同時,管理學不是單一的學科,自然、社會、技術等各學科的原理、理論和方法,被融入其中,多學科性是其與眾不同。管理學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能夠培養管理方面的研究型人才,更能夠培養管理方面的應用型人才。可是,在教學過程當中管理學的實踐性往往被忽視,理論的記憶又被考試壓迫的成為重中之重。學生停留在課本,停留在校園,沒有機會接觸管理學應用地:企業。喪失了實踐的機會,學生自然沒有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這不利于管理學的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

2.多媒體教學欠缺

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我院多采取傳統的黑板式教學。老師在講臺講,學生看著書本聽。缺乏視覺刺激,沒有辦法更形象的理解課本知識。這是由于授課過程中對多媒體教學模式認知的缺失。管理學的教學一定要結合現實中的案例,通過案例、通過實實在在的圖表、甚至是通過辛辣的報道來理解所學的理論,但由于這種形象教學的刺激,導致課程枯燥乏味。老師口述學生不理解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

所以,首先要提倡多媒體教學,盡可能多的將生動有趣的案例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尤其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加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有助于更好的學好管理學這門藝術性課程。

3.案例資源欠缺

提倡案例教學,除了配備適合案例教學的多媒體設備外,關于案例的資源與選擇方面也存在著問題。案例來源單一,總是“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的管理案例又或幾十年前的所謂“經典案例”;國外的案例較多而國內的案例較少;在介紹案例時,對案例背景解說不夠,導致學生理解不透徹等。這些都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事倍功半。

4.教學環節設置

在管理學教材中不乏案例設置,但大多數教學環節的設置還是不夠靈活,依然是老師作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吸取知識。因此,管理學教學環節設置要打破常規,利用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這點不容易做到,因為學生一直處于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中,改變還需要時間。所以,教學環節的設置要多考慮學生的主動性,老師要積極引導。

二、改進案例教學的幾點建議:

1.改變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模式

管理學的教學重在其藝術性,也就是說,要給學生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對于管理學來說“形成于實踐,也終將應用于實踐”對于管理學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因此在教學手段的應用方面,也應當是靈活的,而非古板傳統的。在理論知識的記憶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創造性,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客觀答案的一致性。

2.慎重選擇案例,保證教學效果

為此需要注意三點:首先,緊扣教學目標,案例是為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如果案例遠離了教學目標,案例再引人入勝也是無用的。其次,是案例的選擇一定要典型、貼進教學目標。要完成教學目標,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同時,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發生的,不要總是找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案例。否則,案例再經典可過于老舊,學生會覺得乏味;又或者耳熟能詳缺乏興趣,也不能更好的利用所學知識去應用分析。三是要照顧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層次,應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背景。案例的選擇最好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理論和知識為好,選擇學生能夠簡單理解的案例內容。

3.個人分析與案例討論

教師首先要做到熟悉案例,并給出案例的個人分析。此重要性不容忽視。否則教師不能理解案例,如何向學生傳達信息,進而正確指導學生討論。并且,在組織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扮演顧問與觀眾的角色。學生才是案例分析的主角,老師只能引導學生分析,不能主次顛倒。但仍然要能夠控制全局。不然的話,課堂討論不是一鍋粥,就是冷場。教師應在討論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穿針引線,引導學生挖掘深層的東西,要將案的不同角度、層次、不同假設下分析透徹,指引學生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找出合理方案,給出結論。分組討論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開課之初就應該給學生分好討論組,引導他們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采取最合理方案。提前分組也可以方便他們提前閱讀案例,了解案例相關背景,搜集資料;課后進行更深的探討,合理分工,團結協作。

4.及時總結,評價效果

案例分析只是過程,結果也很重要。在每一次案例分析之后,老師都要帶領同學們及時進行案例的總結以及評價。具體是要求每一個小組派代表發言,總結案例陳詞,闡明本小組看法。在同學發言過程中不予點評,但可以加以提示引導發言始終圍繞案例展開。最終評價各小組的結論,不一定要分出優劣,案例的解決也不宜只有一個答案。關鍵是拓展同學們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教學目標。因此評價是很重要的。同時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這是案例教學過程中的最后階段。使學生通過剖析和評價各式各樣的管理問題,掌握正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5.改變成績考核方式

管理學問題的答案沒有同一的標準,因此管理學的考核也不應該是死板的百分制考卷式考核。應當結合平時案例分析能力,給予平時成績。并且考題答案也不應追求同一,應該著重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步驟、分析方法、決策依據、邏輯性、思維創新能力等都應該列為成績評定的重點。尤其要對創新思維予以肯定,如果能將理論與實際解決問題完美結合則在分數評判結構中占較大優勢。

6.與企業聯合,理論聯系實際

管理學最終是要應用于實踐的,因此學校應與企業結合,建立校企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資源共享,現場教學。使理論更加生動,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尤其是獨立院校的學生,將來很大一部分是要直接踏入企業的,提前讓他們接觸企業能夠為他們積攢更多的實踐經驗。同時企業也可以為吸引高學歷的人才打下基礎。

篇(5)

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務是艱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任務是如何變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案例教學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它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巧。案例教學法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系統規范的教學方法,20世紀40年代末,案例教學法被運用于教學中,顯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學學科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和機關自身事務客觀規律的科學,涵蓋了行政環境科學化、行政組織合理構建、政府機構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監督、公共危機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行政管理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靈活運用行政知識解釋和指導實踐,在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和豐富行政管理知識。對于行政管理教學而言,案例教學法是避免“填鴨式”灌輸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據教學需要,將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客觀記載下來,經過教學準備,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策的真實案例。因此,案例教學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現實問題帶入課堂,公開討論行政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適用性,既能強化行政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實案例深入分析現實問題,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熱愛行政管理學的需要

行政管理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社會學科,多元的行政價值和多變的行政生態環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斷面臨挑戰,不同的解決方案產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對行政案例的分析與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經驗或教訓,為學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從而達到驗證行政管理原理原則、引出某些原則或作為處理類似問題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社會熱點問題提供案例,經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討論,培養學生根據不同背景的案例設計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在復雜多變的矛盾沖突和多維分析抉擇中的艱難性和挑戰性,為尋找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案,做出合理的決策并從中認識到行政理論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需要

20世紀30年代開始,歐美國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務員培訓課程已應用案例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學方法,大批行政學專家、案例教師與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員合作編寫了系統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庫。案例教學成為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實施教學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在高等院校產生較大影響并受到重視,也被廣泛應用于行政學院的培訓課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形式,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案例教學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學理念,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融匯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種教學組織架構和教學過程。它強調以案例為基礎,在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下,按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對案例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進而獲取真實的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靈活的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這也是我們進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宗旨與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決定著行政案例教學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學需要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和精心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師生準備階段

在課前準備階段,授課教師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內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對相關信息做出透徹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知識點,爭取對案例的內容有所擴展,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二是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根據教學要求,對教學要點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的劃分,選取恰當的行政管理學案例,通過重點和難點的講述,有的放矢,更好地顯示案例教學的輔助作用。三是統籌安排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需要討論什么、提煉什么、如何實現案例教學的預設效果、如何評價案例教學效果等問題,需要教師事前做出詳細的系統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學的“點睛”作用,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相應地做好兩個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是課前預習教材,了解基本理論知識。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要以學生的討論、分析為主,盡管教學案例具有復雜性、變化性、多樣性,但萬變不離其宗,學生通過已有的理論知識儲備,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自己已理解的理論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從而順利地應用于案例分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二是運用多種分析方法,獨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內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論。學生在閱讀、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需要靈活地正確運用多種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蘊涵的基本管理規律,得出個人的分析見解,并積極地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發現各自的獨到之處,從而有助于從多層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二)案例教學階段

選擇和編寫優質的教學案例是成功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同時也是案例教學區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關鍵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學的案例收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教師本人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概括力,通過生活實踐、社會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在社會實踐和調查中,教師與學生共同發現、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社會管理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本人對行政管理理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寫具有一定真實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這種方法要求教師本人具有很高的學術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師本人,及時尋找摘錄書籍、報刊、雜志上的案例或者從電視、網絡上下載視頻案例。相對而言,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過案例穿插、小案例討論、綜合案例討論和專題講座報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我們關注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既突出了講授重點,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案例分析不設參考答案,允許自由設疑、自由思維、自由討論和自由選擇,從而形成一種自由討論的良好教學氛圍。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至關重要。學生習慣了聽課和記錄的教學模式,不習慣參與討論的教學模式,導致部分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善于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要鼓勵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多層次、多角度探討為什么,大膽質疑,勇于激辯;要給予積極參與者正面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當案例討論產生交鋒,教師應當及時疏導、鼓勵討論深入。總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行政案例教學的目標才能實現。給予學生較長的討論時間和較多的發言機會,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答案,加強學生行政管理學思維能力的素質和解決現實管理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思考

(一)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為了幫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學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培養。所以,案例教學僅僅是行政管理學理論教學的輔手段,理論教學才是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教學過程中應以理論教學為主。

(二)正確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存在多種模式,有先講案例后講授理論、先闡明理論后給出案例或案例理論同步講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不同模式的選擇,不要拘泥于某一種方法。同時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當才能使學生對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論獲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學生也需要改變傳統被動的“灌輸-接受”的學習角色,積極參與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師生之間平等溝通,課堂變成動態的、發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案例教學才能實現預定目標。

(三)課堂案例教學的管理考核問題

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充分把握一個重要原則,即師生應當在各階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協助者,學生是主動者和主導者。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針對那些帶有個人鮮明特色、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價值取向,教師和學生應給予科學的評價、積極的認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對獨特的見解報以熱烈的回應。案例學習成績的評定是案例教學考核問題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學中,學生成績表現于案例閱讀、案例分析、案例討論、書面報告等各案例教學實踐環節,所以案例學習考核不能采用單一的方式,而應該采用動態多項綜合考核方式。案例學習考核的內容包括:案例閱讀的討論提綱考評、案例討論的發言考評、案例書面報告考評、案例考試考評。累計相加的方法,最終形成學生案例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定。分數的評定方式,最好采取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定相結合,以教師考評為主,這樣有利于學生成績相對的公平性和權威性。

四、結語

總之,將案例教學引入行政管理學課堂,以案說理、以理評案,較好地實現行政管理實踐發展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當然,行政管理知識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豐富,要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行政案例教學方法也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小勞倫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譯.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篇(6)

教學目標

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實踐知識、開闊眼界,豐富思想,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術技能。

教學方法

高職的教學方法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實驗實訓法。教學中多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1]

學情分析

高職高專的學生,對學術研究的不感興趣,但不等于說他們不好學。他們希望的課堂生動、直接的、能馬上用得上的,能容易理解并掌握的某種技能。

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院約6個班200多學生進行教學需求的調查了解,70%的學生對教學要求希望能從崗位技能入手,以實戰性強、豐富的案例輔助教學,并能模擬及角色扮演,課堂生動活潑。

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從6個班的課堂教學效果看,一是學生主動思考不強,學生就算是心理有了答案,但很少將觀點拿出來研討;二是不認真審題;三是不求甚解;四是學生的普遍思維是“求標準答案”;五是案例的采用,很多來源與國外的或國內一些經濟環境過時的案例,案情比較復雜的,涉及多因素的,且與實際應用聯系較少,“不接地氣”的案例多。[2]

案例應用

在教學中,最苦惱的就是沒有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作者發現,管理學的高爾夫案例教學法及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文件筐中的案例、公務員面試試題均可以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研討思考,互動效果良好。這些都是本土化明顯的,管理實戰效果顯著的案例,所以教學效果甚為理想。

一、高爾夫案例教學應用

高爾夫教學模式是最近廣東省教育廳提倡參與體驗式教學、情感教學、分組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應用。網上管理學上也有一個叫《管理高爾夫實戰訓練》,這個實戰訓練分向上管理與向下管理兩大篇,涉及指揮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有約50個情景案例來提高學生練習分析。

作者將高爾夫案例法其中39個案例發給所教的2個班級,作為大作業讓學生小組思考研討。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研討辯論的好處在這里。學生激情會在辯論中激發起來,學習熱情大不一樣。辯論中,溝通能力、演講鍛煉、說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條理能力都在培養。

例如在指揮規范案例上,下屬提出一些有“特權”的要求時,管理者如何進行處理。在面對“特權”意識,學生中贊同反對各占一半,那怎么辦,自由辯論,然后,讓各辯論組派出代表結合課程理論作總結發言,形成他們是實訓報告。最后老師總結發言。這樣的課程很受學生歡迎,學生到課率95%以上,效果不錯。

二、文件筐案例教學應用

公文筐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已掌握的各種資料、處理信息做出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溝通、預測、決策。屬于從技能的角度、業務角度對管理人員能力的測評。

文件筐的處理評價要素,一看文件處理者是否能把握好對事件的輕重緩急的判斷及處理方法、手段是否合適;二看處理者能否利用文件所提供的所有資源把握好領導授權原則、可行性原則;三看處理者是否有條不紊,不急不躁,有理有節,營造良好的且高效的工作氛圍;四看處理者是否有大局觀、全局觀和統率意識。

在網上下載的一個文件筐教程里,有三個文件筐32個文件。其中體現領導能力有14個,決策能力的有16個,計劃安排能力的有2個;

例如,作者在公文筐里的一個文件案例:李總,你好!最近我工作遇到了一個麻煩:在與其他同事相處一段時間后,組織肯定了我的努力與貢獻,并給與我出省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學習回來后,發現其他同事與我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工作的開展也明顯受到影響。這局面下去,肯定不是一個辦法。你看我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在組織領導能力這一章節,作者先將問題拋處來,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解決,然后將部分觀點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辯論。

這樣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覺得一是務實、實在、具體,有實效;二是學習能夠一針見血,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三是能從切身利益出發,反映的問題多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和敏感問題。

公務筐文件處理的好處就是很貼近管理層,拿來做管理學基礎是最適合的。他教會我們如何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問題,站在客觀實際的場面,觀察分析問題,也就是“從上看下”。這樣,才會使我們看問題或處理問題是才會更全面、更貼近管理層;提出的辦法和措施更符合實際、更有針對性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才能站得高看得遠。

三、公務員面試試題教學應用

公務員面試試題總體上體現國家對公務員的素質要求,包括做事要求謹小慎密、精心務實、堅持大局觀、全局觀、團結精誠合作、尊重他人及遵紀守法原則等。這些素質,對于管理人員來說,同樣適用。面試題中,涉及到管理學的內容非常多,且每個都可以單獨拿來做問題拋給學生思考。

在網上下載的公務員面試試題1500題里(試題很多重復),適合管理學的,管理者素質題目2個,組織協調題目5個,應變決策能力題目8個,組織策劃題目6個,人際關系題目12個,演講類題目7個,計劃管理1個,都是非常適合在管理學各章節中課堂提問用的。且有現成的答案供老師參考。這對于很多沒有真正在企業工作過,沒有一定管理經驗的青年老師來說,這些案例都是相對不錯的。[3]

案例的采用合適與否,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在案例的應用方面,適合采用互動的方式強,啟發明顯,效果好的案例,才會讓學生們由被動型學習轉換為主動型學習,這就是案例正確運用所取得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02-02

大學生處于知識和能力等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關鍵時期,教師的影響非常重要,而教師的影響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上,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又提高學生的能力,無疑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在全社會尊師重教的今天,對教師的職業有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淵博的知識,而且要完成從能教到會教的轉變,不斷適應現實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學知識不是最終的目的,如何用知識并不斷創新,從而推動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管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有豐富的理論和較高的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講授的內容涉及運籌學、統計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學科,如何有效的利用36個學時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人本學期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深受學生歡迎,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做簡單介紹。

在市場調研和信息收集章節時,采用案例教學,上課前先發問卷,內容涉及:市場調查的方法、談個人的觀點、理論的精髓所在,學生分組按同宿舍的為一組,隨后引入如下案例: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雇于一家超級市場,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干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布若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于有一天布若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并痛斥總經理用人不公平。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少了點什么,缺什么呢?

他忽然有了個主意。“布若先生,”總經理說:“請您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賣的。”布若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賣。“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布若又跑去,回來說有10袋。“價格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吁吁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你可以看看愛若是怎么做的。”說完叫來愛若對他說:“愛若先生,請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賣的。” 愛若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匯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1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經理看。這個農民過一會兒還將弄幾筐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可能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還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了一眼布若,說:“請他進來。”愛若由于比布若多想了幾步,于是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第二次上課,我利用20分鐘點評,各組對匯總內容再進行討論,許多平時性格較內向的學生也主動發言,通過案例討論,使學生不僅理解了有關理論,又懂得:

1.如何盡心的干好一件事, 人與人的能力差距往往體現在細節上,良好的素質需要日積月累逐漸養成。

2.要盡職盡責去工作,全面思考、隨機應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行。

在企業文化一節,講到好的企業,好的團隊都是體現人性的向善、人性的向上;一切向錢看,見利忘義企業最終會失去市場,其實關心別人,才是最好的關心自己。我及時引入案例: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里,滿目憂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里,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通過案例討論使學生懂得企業文化的精髓,深刻的感到:

1.不論干什么都要具備良好的品格和友愛的精神。

2.在現實社會上許多機會總是為優秀品德的人開放的,比如:網上的“掄車哥”,最美××等,他們平時注意優秀品德的培養,才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可。

3.現實社會人們都很現實:要柴米油鹽,要房、車,要出人頭地,但是,一事當前只考慮自己的人是不會有大發展的。

4.關心別人是最好的關心自己: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并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目前我國沿用的教育模式中都是以老師為中心,有“重教輕學”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中小學階段,明顯的是應試教育,學生讀書越多越好,考試分數越高越好,大學階段,課堂教學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忽視了學生的思維、溝通能力的培養,學生走上社會面對復雜工作,突出反映出集體觀念、團隊精神淡薄,一些畢業生頭腦僵化,不能隨機應變,做到學以致用。中國學生和歐美的學生比較,發現中國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傾向。

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普遍感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越來越沒有發展的空間,他們切身感到“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過時,“記憶的知識再多,不如點一下鼠標”,因為網絡已無所不包,他們開始逐步重視提高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知識不等于能力,知識應該轉化為能力才能體現知識的價值。

大學生對案例教學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案例教學在西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導者,一方面,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員思考、組織討論,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共同研討,提高理解水平的同時,又豐富了理論,提高了能力。歐美的大學教育,課程門數很多,但每門課的學時數不多,一般沒有固定的課本,教師給出的參考書目較多,課后作業不多,但課堂討論很多,理論講的不多,但案例很多,考試難題不多,但實例分析很多,對能力培養起到關鍵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會不斷提高,案例教學會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接受,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綜合能力一定會有新跨越。

參考文獻:

[1]顧紅;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2]張國平;管理學課程案例教學中存在的誤區與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6(05)

[3]周泉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4]李亞萍,金佩華;我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理論研究綜述[J];江蘇高教;2003(05)

[5]康濤,周國芳,劉和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3(01)

[6]曹垣,廖仁春;管理類課程實施案例教學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嘉興學院學報;2005(02)

[7]閆月勤,周本寬,黃慶;發達國家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學及其特色[J];江蘇高教;2006(01)

[8]張新云,南國君;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

[9]曹玉梅;高校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對策[J];教育探索;2007(10)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93-02

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加強大學生管理素質教育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強化未來管理者管理素質教育,各個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管理素質教育,《管理學》作為管理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管理理論知識,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學生正確的管理態度。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課程內容體系的重建、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質培養規律的教學模式,更新當代大學生的管理理論知識,提升其管理綜合能力和水平。

在這種教育觀的影響下,管理學教學的方式也相應的發生改變,于是,案例教學成為管理學教學中的一個主要方法。它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它將原有的教學經驗作為課程資源納入課堂,學生在案例的討論、角色的扮演中,對管理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1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常見的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面臨一個常見現象,就是學生面對一個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論依據的選擇漫無頭緒的時候,學生一般會根據自身生活經驗憑直覺入手,使得案例教學的實際意義大打則扣。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選擇出現了問題。案例選擇直接決定了案例教學成功與否。案例選擇不科學,不僅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限制了學生思考。案例選擇常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案例選擇缺乏系統性

傳統的案例教學雖然也關注案例選擇,但是沒有從案例組合的角度來選擇案例。學生不能系統認識和把握,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注重單個案例的選擇,但是對課程案例缺乏系統思考,不能將單個的案例有機地組合起來。在有的教材雖然考慮了案例的組合問題,但是各個案例之間、案例與理論知識之間缺乏內在的關聯性。所以呈現給學生的是單個的、分散的幾乎沒有關聯的案例。

1.2 案例選擇脫離實際

常見的案例教學容易脫離實際,既沒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缺乏實踐經驗,也沒有聯系我國實際國情,有的與教學知識也沒有緊密聯系。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引用現成的西方案例,脫離了國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環境。有的教師引用經典大型綜合案例,完全不顧學生的感受,學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討論,導致案例教學困難重重。

1.3 案例選擇過于陳舊

在案例教學中還有一個常見現象就是選擇的案例過于成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不到教學效果。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有的教材還在使用上個世紀的案例,雖然說有些知識點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穎難有吸引力,學生看到過時的案例會覺得索然無味,同時,案例所處的時代環境特征不同,根本就無法實現案例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選擇數量不足

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符合標準的案例數量不夠。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既要考慮教學的整體進度安排,還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得兼顧案例自身實用性。考慮到眾多的影響因素,可供選擇使用的案例就會受到限制,導致案例選擇數量嚴重不足。

2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標準

案例選擇的標準決定了案例的質量,關于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標準,國內外不同學者看法不盡相同。在羅伯特?T?戈倫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來,案例選擇有四條標準:案例的現實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實踐性。國內管理案例庫專家張麗華從單個案例的選擇提出了三個標準:符合教學目標、難易適中、適用。這些觀點所討論的案例選擇原則對案例教學中單個案例的選擇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是,在管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重點關注案例的組合問題。總的來說,案例選擇的標準應該包括:目標性、現實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穎性、關聯性。

2.1 案例的目標性

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目標是強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管理素質的培養。因此管理學案例的選擇應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圍繞相關管理知識,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濫竽充數。每個章節所選擇的案例,必須與相關的理論知識直接相關,以利于學生對每一章節的難點和重點的理解。

2.2 案例的現實性

案例必須符合客觀實際,不僅要真實可靠,而且要貼近生活。管理學案例的選擇,要接近現實生活,有血有肉,真實可靠,不能胡編亂造,同時案例要盡量從本地出發,貼近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對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學生覺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選擇的案例必須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讓案例很好地體現相關知識,必要的加工處理也是允許的。案例內容結合教學知識,提煉加工,做成經典案例。管理學經典案例,對學生來說能夠舉一反三、在實踐中融會貫通,有利于管理素質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學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復雜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讓學生無所適從。管理學案例必須考慮學生沒有經驗的現實情況,選擇一些簡潔、條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貼近現實的、與理論知識直接相聯系的小難度案例的案例。學生易于學習討論,有利于提升學習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5 案例的新穎性

陳舊的案例讓人索然無味,新穎的案例讓人興趣盎然。所以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必須選擇反映社會熱點焦點的全新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當然,管理領域也不乏經久不衰經典案例,但是選擇經典案例時也要新的內涵,符合時代特色。一句話,管理學案例要與時俱進。

2.6 案例的關聯性

案例的關聯性不僅是指案例與知識的關聯,也指案例之間組合邏輯。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將多個案例依據內在的邏輯關系組合成幾個專題,案例之間內在的理論聯系能夠激發學生對案例學習的興趣,比傳統的單個分散案例教學更有說服力,教學效果更好。

3 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選擇的方法

3.1 總體教學規劃

在管理學教學實踐中,要找到現成的管理學教學案例并不是很難,但是對于教師來說,要保證管理學的教學實效性,需進行總體教學規劃。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對教學的內容安排、重點難點的確立進行總體設計。教學案例的選擇與安排,最終也是為了服務于教學目標。

案例的總體教學規劃,不僅要考慮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難易程度,還需從案例組合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管理學案例教學,根據教材內容體系(總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可以分為六個專題,每個專題下的案例與所涉及的理論直接相關,每個專題之下的案例賦予內在的邏輯因果關系,這樣學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間的內在關聯,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在具體案例安排上,每章每節應該有一個難易適中的開篇案例,學習之中,結合簡潔的案例進行理論學習,經過理論學習之后,應該有一個相對難一些的案例強化理論的學習。慮到管理學教學對象都是沒有實踐經驗的低年級大學生,每個專題、每個章節的案例都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循序漸進的原則,案例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2 單個案例的選擇

按照總體教學規劃,教師需要針對具體內容單個案例的選擇,教師首先要清楚通過該案例的討論讓學生學習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來具體篩選單個案例。單個案例的選擇必須遵循現實、典型、新穎、可操作的原則,結合具體理論知識內容進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問題,則應該圍繞主要知識點,以便于學生分析思考。

單個案例的選擇,不經要考慮具體內容結合簡潔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則需引入綜合案例。簡潔案例圍繞具體的知識點,綜合案例則要體現章節的主要知識,使抽象的理論寓于具體的案例之中。簡潔案例應該源自生活、離大學生很近,而綜合案例則應該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過簡潔案例的討論學習,使大學生掌握具體的理論知識。通過綜合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大學生有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強化大學生管理素質。

4 結論

綜上所述,管理學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難易程度,還需從案例組合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案例選擇必須遵循目標性、現實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穎性、關聯性六個基本原則,能有效避免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簡單案例教學有更好的效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潛能,強化大學生管理素質。

參考文獻

篇(9)

案例教學是教師通過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深入角色,再現實況,著重于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的管理案例模擬真實的管理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將課堂教學看做是一種學習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掌握好管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作者在對比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法講授管理學課程后發現,案例教學法在學生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方面入手,通過分析將案例教學法實施于管理學課堂過程中學生角色定位錯位形成原因,重點探討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1 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表現為:

1.1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會主動學習

一切工作都應始于目標,目標本身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在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就是給每位學生都定下了一個目標,學習不是老師指派的某個任務,而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且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即使是理論知識的學習,由于它會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去有重點的關注。尤其是通過案例讓學生參與的實踐演練,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利用課堂中講授過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知其應該如何應用,讓學生更加有參與意識和責任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加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在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時,又會幫助我們發現知識方面和專業理論方面的欠缺,針對薄弱環節,通過自學和團隊學習對相關知識加以彌補。真正實現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運用來促進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2 拓展學生綜合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

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學生的若干方面的能力模塊來進行衡量。在管理學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更多的強調學生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參與,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開拓了一條新途徑。案例情景中問題的解決沒有固定的方法與模式,即使事先提供解決相關問題的備選答案,但并不作為唯一的標準答案給出,鼓勵學生在互相討論中給出多種新答案。這些都將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通過理論與實際結合,課堂與課外結合、團隊學習與自我學習結合,讓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拓寬思路,更加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1.3 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自身潛能

學生的優秀潛質得到發現而不是埋沒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目標。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管理學課堂中,學生成為知識獲得的主動接受者。學生通過主動查找案例的相關資料,參與案例的演講討論,和其他同學展開辯論等眾多環節,給予了學生們更多的機會來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發揮自身的特長,展現自己的風采,在學習中不斷地樹立信心,獲得更加全面的進步與提升。

1.4 培養學生良好地組織溝通、協調能力,學會合作學習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單純以老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操作中不僅強調個人的自主學習,同時更加注重合作學習。學生們通過組建團隊,由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查找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個人意見陳述到小組成員最終達成共識等,使大家的思想、觀點相互“激發”、“碰撞”,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意識和能力甚至會對其以后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影響。

2 當前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學生角色錯位現象及形成原因

盡管我國大多高校近些年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已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管理學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案例教學方式更是相對落后,因此在本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方法時學生角色定位方面更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案例準備階段,學生完全處于缺位狀態,基本上是一種局外人的架勢,認為自己和案例教學不相關。而在案例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參與也非常少,依然是課堂中的被動收聽者與任務被分配者,而在分析總結階段,學生們則是等待者,總是希望老師能盡快給出答案然后做記錄,一旦老師給出參考答案便認定是萬能公式,即使偶爾有同學提出不同意見,也很少去思考其可行性。

針對學生們在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可以大致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傳統教育體制與傳統觀念的限制

“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觀和教育觀,使人們更愿意、更習慣于接受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培訓方法。大部分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老師教,學生聽,記筆記”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學生對老師的講授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對剛進大學的新生而言,由于管理學課程中所涉及的相關原理與理論部分的內容因為也是涉及到一些條條框框,與其在中學時接觸的政治歷史類科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一些學生尤其是理科的學生此時將管理學的學習完全等同于學習政治歷史,認為這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自己在該門課程中只要好好的背就是學習好這門課程的唯一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老師交代的工作比如自學完成相關內容,自行查閱某類資料以及課堂中要求他們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等表示很不理解,甚至認為是老師的偷懶行為,將本屬于自己的工作轉嫁給了他們。

此外,我國傳統文化推崇尊長、和諧、禮貌、忠誠等等,這將意味著在公眾場合對另一人的觀點提出懷疑或質疑會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在這種“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很多學生在案例交流討論初始就不敢大膽地對教師提出的觀點和判斷進行質疑。根據作者本人在管理學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實踐發現,盡管每一次進行案例討論前都一再強調,管理無定式,鼓勵大家暢所欲言,但只要最后給出一個參考答案,接下來學生們對別的答案就會質疑其可行性而只認定教師給出的參考答案,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就是,只要是老師給出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確的,一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敢再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2.2 學生們知識水平的限制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管理學課程中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學生在知識水平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廣泛的社會背景和具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歷,這樣將方便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使學生與學生個人之間,團隊之間能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授課計劃安排大多都是在大一期間,很多學校專科學生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設該課程,本科學生在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開設此課程,此階段的大學生管理學方面的知識涉獵極少,對管理理論知識了解不透,社會閱歷較少。此時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管理學教學,對大多大學生來說,即使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要么束手無策、答非所問,要么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以站在一定高度以一個實戰者的身份,去研究和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

2.3 學生溝通協調能力方面的限制

剛經過高考關卡的大一新生在溝通與協調能力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與不足,尤其是隨著90后越來越多的走入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走入大學校園,這個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獨立完成某些工作方面表現很好,比如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書面溝通,寫出相關報告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口頭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比如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去,不能很好地與同學、老師形成互動,不能在與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及時的補充與更新自己的觀點,不能很客觀的去看待同學們的不同意見與觀點。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從小就很少在人前表達自己,因此只要當眾說話就緊張得無以復加,對自己的觀點根本無法進行清晰地梳理;即使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討論,部分學生由于沒有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即使有好的見解或想法也不愿意用說的方式與他人分享,即使有一些疑問也不愿當眾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

3 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師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方法,要保證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必須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其是學生角色的到位,他們是否使出全身解數去發現并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參與的積極程度和角色職責的履行程度決定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成敗。

3.1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積極準備者

有人說,如果沒有準備的話,那你就準備著失敗吧。要在管理學課堂上更深入討論案例,學生們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首先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更新學生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還要求學生們在教學工作開始前,在多個方面進行有所準備:

3.1.1 理論知識與案例閱讀準備

要在課堂上深入討論案例,保證學生對案例學習和接收的效果,首先要保證能對相關理論知識學懂學透,才能在案例分析中找到好的切入點,這是開展案例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比如在教學中有一個針對考核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技能的案例,要想很好的對案例進行分析,首先就要求學生能掌握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技能有哪些,這些管理技能分別是什么,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其在掌握相關管理技能方面有何不同要求。同時,還需所有的學生們都做好閱讀準備,先粗讀案例,獲得案例基本情景,明確對問題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精讀,徹底了解案例中的核心問題,分析案例的因果關系從而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初步得出的結論,應進—步閱讀和查找教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分析。

3.1.2 分工準備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團隊成員可以相互啟發,在團隊學習中更全面的考慮問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也可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了解,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為了不滋生懶漢行為的產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要求所有成員對教師布置的案例進行閱讀的前提下,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優勢和特長對他們在案例課堂中的工作與職責進行明確的分工。哪些同學去校圖書館、資料室、校園網絡中心等地方去查找各種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哪些同學負責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哪些同學負責分析報告的撰寫;哪些負責匯報課件的制作;哪些同學負責演講說明等;哪些同學負責撰寫綜合分析報告;組長的職責包括哪些等等。這些工作都必須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才能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2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中的主角,是問題的解決者

在案例教學課堂中,不能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只是聆聽別人的觀點,或被動的接受別人的觀點,這樣的案例討論注定要失敗。因此在管理學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中,教師角色必須由傳統課堂的主角轉變為討論的引導者和主持人,讓學生晉級為案例討論的主角。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在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基礎上,每個小組事先準備好一套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然后開展討論。討論形式可以是由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陳述、講解自己的方案,講述完畢,其它小組可針對該方案提出質疑,陳述方進行答辯;也可以在課堂中將持不同觀點的小組分為正、反兩方,由正反兩方選派代表演講,然后在正反雙方中展開爭論,找到問題的焦點,再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和討論中,對有爭議的問題可以不必在意是否有統一的答案,重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理由、依據、邏輯推理和判斷。在整個課堂討論中,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學生自我思考、激烈辯論的氛圍中進行。討論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其他人的意見、觀點、評論,一步反觀、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應設身處地的進入案例所提供的擬真情境中的角色進行體驗,站在這個想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場上去觀察和思考,去理解和體驗,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3.3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分析總結期的信息反饋者

在管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把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學生的一個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信息發送者,而學生是信息接收者,要想實現更有效地溝通效果,各小組分析討論并進行信息交流,由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點評之后,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還需承擔信息反饋者的角色。學生將接受的知識予以整理、過濾后,還需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對教師的教學組織情況和自身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并思考自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管理學課堂中各個階段的職責履行情況,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自身在知識探求與問題解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形成書面的案例綜合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的分工情況(資料收集整理、幻燈片制作、演講、綜合分析報告的撰寫等)和本小組最后的分析結論。這個分析結論不是討論記錄,也不是自問自答式的思想總結。一般在報告中應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備選方案,再圍繞結論展開分析并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支持自己的觀點。這種反饋一方面是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拓展和延續,同時通過這種反饋將方便教師對案例教學課堂進行績效管理。

學生作為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其角色的正確合理的定位將使學生在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方面實現更好的結合與統一,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更好的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角地位,讓管理學案例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時椿.經濟管理案例教學中的障礙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4).

[2]陳黎琴,趙恒海.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及其實施.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

[3]何志毅,孫夢.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1).

篇(10)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因其獨特的作用而受到教育實踐界的廣泛青睞,被廣泛運用于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反思案例教學法能在哈佛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哈佛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案例中心,良好的支持系統等。但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關鍵在于:良好的案例設計。正如亨利.艾伯斯指出的:“案例討論可以彌補理論與現實的脫節”,案例教學法可以利用案例這樣一個工具,連接起老師和學生相互作用,連接起理論與現實。因此,教學中選擇的案例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均較強的學科,因此要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適應性較強的復合型人才,我們必須要借鑒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的成功經驗。另外,由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的辦學歷史不長。如果從1999年正式開始招生算起,到現在不過13年的辦學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公共事業組織生存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而且政治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在逐步推進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階段。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相關的社會實踐正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因此,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基礎的《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案例的選擇與設計也就尤為關鍵。

一、《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的原則

《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應具備以下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創造一個模擬的真實環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進行案例設計時應針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并進行精心編寫。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同時也要符合我國的國情。

(二)時效性原則

《公共事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加之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書本中的理論和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可能產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開展案例教學時既要求教師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了解社會改革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緊密結合我國改革的方向,選擇相關的熱點話題,幫助學生更改地了解我們的社會,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三)鮮活性原則

教師在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時應采用多種方式來展示案例,比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共同使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案例相關的背景和情況解釋清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發學生深入探討和分析案例的興趣。

(四)啟發性原則

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必須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或者和學生直接相關的,這樣讓學生在看過案例之后能夠有所感悟。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問題的設置,啟發學生思考一些社會問題。

(五)難易適中原則

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案例時,應該注意案例應該難易適中,既要考慮學生的理論基礎,也要考慮學生對社會的認識程度。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時都能夠有話可說,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

二、《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普遍都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國外公共事業管理的先進案例;二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案例教材;三是任課教師自己根據時事編寫的課程案例。任課教師基于這三個渠道所選擇與設計的案例,仍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國外引進

由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辦學歷史短,加之公共事業管理本來就是一個舶來品。因此國內公共事業管理教材基本上是介紹國外原理,并且關于公共事業管理的案例教材也非常少,主要是引進國外公共事業管理案例。這必然就導致一些問題:西方國家的國情和我國國情不一致,這些案例在應用時必然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因無法了解國外的國情,而導致不感興趣,案例討論無法進行。

(二)國內學者自己編寫的教材

目前,我國一些知名高校,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都有專門的NPO研究所,致力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研究工作。一些學者在開展研究工作過程中也編寫出版了一些關于公共事業管理案例的教材。但是,傳統的教材編寫到最后出版成冊,需要花費比較長的周期。而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階段,公共事業組織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實踐中總會有許多新的動向、新的問題出現。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必須有敏銳的嗅覺,能夠在課堂上提供熱點性比較強的案例給學生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實踐。顯然,傳統的紙質媒介——教材,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案例的時效性要求。

(三)實例改寫

實例改寫,即從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摘錄改寫的實例。這種方法具有比較強的時效性及鮮活性。教師可以把新聞媒體報道的相關案例進行綜合整理,能夠體現近期焦點和熱點。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全方位展示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案例并激發學生學習討論的興趣。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在采用這種案例設計方法時,基本上是單槍匹馬,往往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案例的選擇與設計,而且可能最后制作的案例質量并不高。

三、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案例選擇與設計模式

目前,我國案例來源主要有國外引進、國內學者編寫、實例改寫,任課教師基于這三種案例,并不能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需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案例選擇與設計,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案例選擇與設計模式。

(一)以教研室為依托,形成以教學團隊為主的案例選擇與設計隊伍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必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而傳統的依靠任課教師自己選擇與編寫案例顯然力量過于單薄,效果有限。我們可以以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為依托,形成以教研室任課老師共同參與的格局,發揮集體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案例的收集整理與設計工作。這樣保證編寫的案例既有針對性、時效性,又具有比較高的質量。

(二)鼓勵學生參與案例選擇與設計工作,擴大案例來源渠道

上一篇: 小學雙擁工作計劃 下一篇: 本人任職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 |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1 |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色资源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