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發展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8: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職業發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3?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114-02

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發展,職業發展教育理念得到不斷普及和提升。經過幾年的課程實踐積累,本文在課程模塊組合設計方面和學生角色培訓方面做一些探索?!?a href="http://www.tgtlts.com/haowen/23554.html" target="_blank">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程培訓遵循個人心理行為發展規律,包括幾個重要模塊:探索模塊、決策模塊和行動模塊,這三個模塊既相互影響又相互銜接,形成一個螺旋式循環上升的系統。探索模塊中包括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兩個主要方面,其中自我探索模塊包含興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和價值觀探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引導大學生探索尋找自我需求和職業需求之間平衡點的培訓中,我們嘗試加強角色轉換訓練,培養學生換位思考職業素養的養成,培訓包括三個部分:我看我、工作看我、我看工作。下面分別從培訓目的、培訓引導和培訓拓展三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我看我

培訓目的:引導學生轉換到“本我”角色,以“悅納自我”的愉悅心態對自我做深入探索。培訓引導:通過“興趣島”、“心理測評”小游戲等方式,在放松快樂的氛圍中,開始愉快地自我探索之旅,讓內在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輕松地躍然紙上。培訓拓展:興趣、性格探索模塊的展開,引導學生探索本我。思考:我已經為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做了些什么?我還可以做些什么?它們和我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間可以有什么連接?我可以形成哪些獨特的優勢?

二、工作看我

培訓目的:引導學生轉換到“應聘者”角色,思考“工作看我”時是看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培訓引導:面對一則校園招聘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團隊分享的方式,討論用人單位需要具備什么能力的人才。培訓拓展:能力探索模塊的展開,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能力。思考:自己具備的能力和職業要求的能力之間如何尋求平衡?現在可以為未來需要具備的能力做些什么?

三、我看工作

培訓目的:引導學生轉換到“決策者”角色,感知決策的矛盾和沖突,感悟自己是決策的決定者和承擔者。培訓引導:“職業價值觀”拍賣活動的開展,在緊張激烈的“得和失”氛圍中,在“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欲望”的沖突中,讓我們內心不易被察覺的職業價值觀在決策中得到澄清。培訓拓展:探討“90后閃辭”現象,引導學生思考:職業中什么對我最重要?我為它做了些什么?在不同時間段我的職業價值取向會變嗎?我會堅持些什么?

通過加強角色訓練,有意識地增強學生換位思考職業素養的提升,這在大學生探索自我需求和職業需求,并尋找兩者之間平衡點時將起到劑的作用。在培訓實踐中還可以引入管理學原理,“規劃—實施—監督”管理主線貫穿職業生涯發展全過程。以“人職匹配”理論為依據,引導大學生在探索自我需求和職業需求中尋求平衡點,合理規劃職業發展目標;立足當下,采取有效的實施行為;并在實踐反饋中,適時對規劃進行監督,對職業發展實施管理。

《大學生職業發展》是一門綜合的社會學課程,將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融合到職業發展中,加強特定項目的培訓訓練,逐步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不斷思考探索,逐漸形成職業發展的自生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Z].2007.

[2]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Jeffrey H. Greenhaus),杰勒德·A·卡拉南(Gerard A. Callanan),維羅妮卡·M·戈德謝克(Veronica M.Godshalk).職業生涯管理[M].第3版.王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程利娜.以實踐活動為依托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13,(1).

篇(2)

但是,專家認為這種清晰更多可能只是大學生們一廂情愿的想法。復旦經濟學院黨委書記、人力資源研究專家閻嘉陵教授,復旦管理學院蘇勇教授,復旦就業指導中心劉教師,在與此次調查受訪單位寶鋼股份集團人事處人員座談時認為,在校大學生中對于擇業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的自我設計,自我價值同企業的設計和價值之間存在矛盾。這種問題可能會造成以后的擇業不當甚至于失敗。

2、擇業更有準備

不過,專家們還是從調查結果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專家指出,這種結果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對大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變提供高薪水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來迎合大學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當代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就業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準備。其準備分為3種類別:

第一,應用型技能的強化訓練和考證熱。包括,中高級口譯、商務英語、各類計算機等級考試、甚至連出國考試托福、雅思、GRE都成為了表示自己英語水平的標志,這一部分占80%之多。

第二,互補型的學習。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目前自己的專業并不是很滿意,于是想補充相關的知識。學校開設的第二專業選修課就成為了比較好的選擇。另外,也有不少同學偷偷地旁聽他系的課程,或者選擇程度比較淺的公選課的學習。

第三,各種經歷都是使自己簡歷增色的砝碼。這些砝碼不僅僅包括以前所指的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而且更包括了校內外的各種社會工作、學生活動中的工作、勤工儉學的經歷、打工兼職經歷、參與研究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等。

3、承擔風險,未來不確定

求職的過程不像考試的過程,往往心中有底,而求職的過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學生們會產生迷茫。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職業前景缺乏比較清晰的理解。33%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其職業前景如何,43%的大學生對此不置可否,兩項合計超過被調查整體的四分之三。了解自己職業前景的被調查者只有24%。

目前大學生認為掌握職業發展信息并不完全。6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信息不完全,30%的人沒有注意過有關職業發展信息,了解職業發展信息的人僅占3%。事實上,對于職業發展信息,許多大學生表現出渴望的心態。有46%的人認為,了解這一方面十分必要,主張“應該了解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約為42%。看來,因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造成一系列問題,如就業選擇迷茫不定,不能把個人自我設計與所選擇職業的崗位需要有機結合等,這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課題之一。

4、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從學生就職的單位來看,“貧富”差距比較大。大型跨國公司、國有企業、小型外資企業、國有事業單位等等,薪金待遇、所承諾的發展前途、工作的性質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系、同一個專業、平時成績不相上下的,在求職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培養比較健康的心態,學會心理調節方法,對于大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有重要的作用。

也許由于很多“成功”的畢業生求職的經歷給在校大學生一個錯覺——高工資是大學生應得的,這種錯覺容易造成今后求職中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如何在學生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宣傳是必要的。不能光把宣傳目標集中在少數成功的大學生身上,他們畢竟是少數,而應該更加關心大多數普通的大學生。

5、重視繼續教育

80%的往屆畢業生都表示希望能夠繼續參加研究生、MBA的教育,或者出國。這個時候他們參加教育的目的就比較明確。同時,繼續教育對于職業發展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6、法制、道德觀念比較被動,過于注重個人發展

篇(3)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前身源于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我國是一門新興課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高校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生活世界的有機組成。該課程在國外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實現課程的本土化是世界性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迫切的現實需要。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歷史淵源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一步步發展的結果。“就業指導”,特別是我國現行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則是在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始于“職業指導”,而“職業指導”之名借用于日本,之實源自美國,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1905年在第一次工作報告中第一次使用“Vocational Guidance”,在1909年撰寫的《職業的選擇》一書中,闡釋這一術語。 

美國職業指導的帕森斯模式很快傳人中國,最初的實踐與黃炎培等教育家的倡導與推動分不開。1917年5月6日,黃炎培先生聯合社會知名人士、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48人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自此,該社每年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開展職業指導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1919年5月中華職業教育社設立職業指導部,1921年設立職業指導委員會,1923年建立職業指導所,1927年創建我國第一個面向社會服務、專門化的職業指導機構——上海職業指導所,“以職業詢問、職業調查、職業講演、升學指導、職業介紹、擇業介紹、改業指導為活動內容”。可以說,20世紀20~30年代,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引介國外職業指導的理論及實踐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社會的承認,引起政府的重視。由于種種原因,職業指導在我國的發展中斷了相當長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職業指導在我國再次興起,對于高校而言,多稱就業指導。 

1989年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和財政部提出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提出“各地方、各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應建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就業指導機構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關于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法令,畢業生供求信息,溝通畢業生、學校、用人單位之間的渠道,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為畢業生創造公平競爭的客觀條件,指導‘雙向選擇’工作的正常進行,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學校提供反饋信息。”這是“就業指導”概念在行政文件中的最早出現?!陡叩冉逃ā返谖迨艞l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畢業生、結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敝链?,對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成為高校法定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就業指導逐步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從課程發展的角度講,高校的就業指導實踐活動開端于1986年個別學校的自覺。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各高校均成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開設講座,編制講義,課程開始萌芽。但是,在之后十幾年的實踐中,大部分高校處于非自覺的強制性制度安排下進行,把就業指導視為非專業化的行政事務,淺表性地理解為“季節性快餐”——學生畢業時對其提供就業信息、政策講解、組織校園招聘會、就業技巧講座等等。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學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就業市場格局的變化,擺在各高等學校面前的一個突出任務就是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合格的所需人才。2007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從2008年起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截止到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已經開設該課程,課程作為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內容,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高校學生就業指導仍然沒有擺脫“路徑依賴”,沒有主動走上自覺發展之路。政府占主導、社會助力少、高校獨木難撐的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尚存在低效率、專業性不強、系統性不夠等方面的不足。 

單單依靠政府權威設計一個新制度、開設一門新課程,并強制推進,已不能滿足微觀經濟主體(大學畢業生)的利益訴求,也不符合客觀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一門學科、一個課程的發展,僅僅依靠“行政力”的推動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理論界與學界的“學術自覺”。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概念厘定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包括了兩個核心概念:一是“職業發展”;二是“就業指導”。二者同時出現在一門課程中,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能從側面反映本課程建設的規范性問題,它是理論研究的一個“焦點”和“瓶頸”。如果概念表述不規范、不清晰,將不利于課程的科學化發展。 

迄今為止,關于高校學生就業指導的一些教材及著作名稱存在很大差異,常見的名稱有:職業素養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實務、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畢業生就業指導、畢業生就業概論、大學生職業指導、大學生職業輔導、大學生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等。涉及的主要概念有:“就業指導”“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輔導”“職業發展”等。上述名稱的差異反映了不同的就業意識與觀念。例如,從對象指向講,“職業指導”涉及每個人(包括大學生);“就業指導”更多針對畢業生。從時間范疇講,“職業生涯”和“職業發展”關注人的各個階段,但是“職業發展”更強調生涯規劃理論的綜合性和前沿性;“就業指導”僅關注畢業時間段。從內容范圍上講,“職業指導”重視人職匹配,重心在規劃,關注個體滿意度;“就業指導”考慮更多的是就業準備,隱含對就業率的功利追求。 

篇(4)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村官政策實施近二十年來,吸引了大批大學生深入基層就業,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問題。為了解和挖掘其背后的問題和成因,本課題組以成都市為例,深入彭州市、崇州市等地,對大學生村官發放問卷102份,回收有效問卷96份(男40、女56份),回收率94.12%,利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

二、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問題分析

(一)職業現狀。參與調查的村官中,超過90%的為本地人,基于方便照顧家人和節約生活開支的考慮;且當地政府也愿意接納對于家鄉的歷史、文化、經濟背景更為了解的本地大學生。本科與大專學歷的大學生村官仍為主要力量,這與村官工作本身的性質及勞動力市場需求分工有關。大學生村官日常工作內容繁雜,多為資料整理、文字起草等,而農業科技、文化教育、自主創業等工作所占比重極低,未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和能力,與大學生村官計劃初衷相違背。而薪酬滿意度低是當前村官政策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大學生村官的平均收入僅為1500元左右,接近60%的人對現行工作標準不太滿意。

(二)大學生村官自身素質與能力培養

1、專業技能與基層工作脫節。大學生村官的專業分布相當廣泛,其中理工類比例最高,管理類其次,而農學和醫學明顯偏少,這也解釋了當地村官很少集約農村優勢資源進行農業創業的問題。只有極少數人認為專業對村官工作開展幫助很大,暴露出政策執行主體在選聘大學生村官時缺乏正確的標準,無法與農村真實需求相對應。

2、大學生村官能力培訓與開發不足。現行的村官培養方式多采用上級單方面意識的交任務、壓擔子,缺少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劃,極可能因壓力過大而引發大學生村官的不滿。一派了之、撒手不管的方式更是極其危險的,缺少配套的培養方式如結對幫帶、崗位培訓等,難以促進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村官盡快適應工作、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來實現成長。

(三)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過程

1、大學生村官擇業動機不純。擇業動機是影響大學生村官職業投入和滿意度等的重要前提。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大多數村官表示,剛畢業大學生經驗缺乏, 很難尋找到滿意的工作,被迫選擇村官??脊珓諉T加分等優惠政策成為大學生擇業的第三大動機,揭示了部分人擇業動機不純,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對基層工作不夠了解,尚未擺正對村官工作的認識,導致了其在工作中積極性不高、離職率高的問題。

2、大學生村官自身職業規劃不明。參與調查的大學生村官群體中,僅有13.5%的人對于未來有明確而詳細的職業規劃。由于國家規定了大學生村官的五條出路,所以大部分人都處于在這五條路中選一條的觀望狀態,缺乏具體周全的職業計劃,而未能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期滿再就業問題。

3、大學生村官出路選擇。留任基層當兩委對僅僅工作兩三年的大學生村官來說難度較大,且偏低的薪酬福利降低這一選擇的吸引力??脊珓諉T是大學生村官最主要的出路選擇,但隨著公務員隊伍的越來越飽和,競爭相當激烈,政策優惠難以覆蓋到大部分村官。由于在農村基層工作期間,自身市場競爭力提升有限,且面臨百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沖擊,進入企業求職的道路異常艱辛。自主創業雖然是眾多大學生村官向往的出路之一,但存在嚴重的資金支持問題;且大學生村官也難以尋找和獲得合適的項目,又面臨當地村民信任的風險而難獲支持。繼續深造的實施難度更大,基層工作事情繁瑣,綜合時間、精力、財力等多方面的機會成本考慮,大多數人被迫放棄這一選擇。

三、優化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對策思考

(一)政策本身合理合法化。首先,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使異地大學生村官能夠參加村兩委競選;其次,避免政策或規定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以此,從根本上保證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合理合法化,以給予大學生村官在法律上明確的身份定位。

(二)村官擺正觀念認真規劃。大學生村官應擺正心態,慎重選擇。在就職前,應主動了解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做好吃苦準備,并不斷提升自身適應力;就職后,應明確職業規劃,以良好的心態努力工作,保持學習精神,提升勝任素質,避免與社會的脫節;主動建立人脈關系,把握提升機會,為未來做好準備。

(三)執行主體明確目標規范流程。充分結合農村實際需要和大學生專業優勢來選擇人才,規范大學生村官選聘流程。當地政府及直屬上級不僅要改變認識,尊重大學生村官的價值,更要加強對村官的內部培訓、外部交流學習,使大學生村官們能迅速適應工作并成長。政府應對福利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將村官福利落到實處。

(四)社會加強認同和支持。國家應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財政投入,并支持和鼓勵地方政府、銀行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創業資金,促進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加大對大學生村官優秀事跡的宣傳以增強社會對其的認可。

參考文獻:

篇(5)

1.關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選擇

1.1就業所在地的選擇――家鄉所在地和就業所在地的差異

從圖1中可見,中國的大學本科教育資源地區分布與生源分布是基本均衡的,大學生家鄉所在地和所上大學所在地基本相當。但在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流向上,家鄉所在地在中西部地區的大學生,畢業時只有77.6%的學生留在本地區,有22.4%的學生到東部就業、發展。

大學生家鄉所在地和所上大學所在地基本相當,說明地理位置不是接受本科教育的障礙。但是,家鄉所在地和就業所在地的差異較大,顯示了孔雀依然東南飛的趨勢:東部和沿海地區對畢業生的人才吸引力遠高于中西部,顯現了就業平臺的經濟科技條件與環境在大學生職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1.2就業單位類型的選擇――在不同所有制單位就業的差異

民營企業/個體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雇主,共雇傭本科畢業生的36.2%,雇傭高職/專科畢業生的57.1%。政府只雇傭了本科畢業生的12.3%,高職/??飘厴I生的7.2%,并不是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雇主。非國有企業雇傭了應屆大學畢業生的59.7%。

目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主要依靠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可見,繼續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

1.3就業專業的選擇――所學專業與就業專業的差異

就業大學生中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工作的僅占一半(55.1%),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工作的接近三分之一(28.6%),即大約每三個就業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中就有一個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

三分之一的大學生用非所學的現狀,既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嚴重脫節,出現了部分專業供大于求的現象,也反映了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專業方向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不能符合市場及用人單位的需要,人才“不好用”的現象依然存在。

2.關于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與調整

2.1近幾年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專業需求趨勢

由圖2可見,最熱門專業的供給量大于就業量的程度(余量)從高到低的排序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

失業最多的10個專業中,“熱門專業”占了9個。這一結論有力地證明了專業結構失調是大學生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2011屆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和綠牌發展專業

2011年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包括: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這些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低,且薪資較低。部分紅牌專業如計算機類是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產業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崗位,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

2011年本科就業綠牌發展專業包括: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審計學。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持續走高,薪資走高。

從2011屆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和綠牌發展專業的對照可見,多年前招生不景氣甚至停招的專業又成了“香餑餑”了,說明國民經濟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資源型經濟及其服務領域對相關專業的強烈需求。

3.關于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選擇

2010屆大學畢業生中,有60%的人認為目前的工作與自己的職業期待不吻合,還有22%的人認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有34%畢業半年內發生過離職,其中農學的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最高,為31%,工學最低,為18%。

分析顯示:2010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的人群中,有98%是主動離職,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30%)和薪資福利偏低(22%)。

頻繁離職并不利于畢業生以后的職業發展。這一現象說明大學生在就業前并沒有認真設計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也沒有認真考察所選擇的職業類型及環境與自己的“職業錨”是否符合。

4.幾點結論及建議

4.1大學生在職業發展中的理性思考與選擇

4.1.1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前要認真設計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認真考察所選擇的職業類型及環境與自己的“職業錨”盡可能地符合,以避免頻繁離職,以利于今后的職業發展。

大學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趨向確定時,要正確地進行自我評估,合理地確定目標取向、能力取向、機會取向。

在進行目標取向時,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條件為依據進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分析:價值、理想、成就動機、 興趣等。

在進行能力取向時,要對自己與他人的優劣進行分析:智慧、技能、情商、學歷、性格等。

在進行機會取向時,要對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進行分析:組織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等。

4.1.2資源型經濟及其服務領域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重點推動的發展領域,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需求強烈。盡管目前條件和環境相對艱苦,但發展前景相當可觀,是有志大學生的首選之地,來日必將大有作為。

4.2學校在大學生職業發展中的義務

高等學校要全面規劃與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狀況、不同發展環境、不同心理特質(興趣、性格職向、智商、情商、潛能、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水準、態度、人格等)和生理特質(性別、年齡、體能、健康、身高、體重和外貌)的大學生給予不同的就業指導。

高等學校要在專業設置上堅持市場導向而不是收費導向,超前預測社會需求,走出“熱門專業”的誤區,避免大學生畢業時部分專業學生供大于求的現象;同時,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大學生專業方向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符合市場及用人單位的需要。

高等學校及其大學生就業部門要加強大學生的求職輔導培訓,強化大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從學校求學到社會求職的轉變。

4.3政府在大學生職業發展中的責任

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專業發展規劃上必須從社會需求出發,在進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編制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計劃,控制部分專業供大于求的現象,既避免大學生的專業結構性失業,也避免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鑒于應屆大學畢業生目前就業主要依靠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現實情況,政府應該繼續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以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全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事業,在創投資金、稅收、經營管理、政府購買等方面予以扶持。

參考文獻:

[1]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版。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3-0088-03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課前,教師提供教學微視頻及其他相關學習資料,學生通過學習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自主學習課程內容,完成知識的傳授任務;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答疑解惑、完成作業等方式完成知識的內化任務①。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使教學過程中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理念很好地付諸實踐,促使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②,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開展深層次的個性化指導。翻轉課堂的精髓在于翻轉“教”與“學”,把傳統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為主的知識傳授任務前移到課前,而課堂上,教師的精力主要放在解決問題、組織合作探索、進行個性化指導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內容多,操作性強,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高,教學過程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滿足教學要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采用課前線上自主學習與課堂上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增加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個性化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教學實效意義重大。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教學現狀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作為高校開設的公共課程,既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7號)指出“: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突出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切實增強針對性,注重實效。要在遵循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北M管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設置及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目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1.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采用填鴨式教學法。職業生涯發展及就業指導類課程內容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高,但當前在知識傳授環節,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一般在課堂上以學生聽課教師講課為主。由于任務重,學時有限,課堂上基本沒有討論答疑環節,很少有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教學很難實現個性化指導。2.教學支持材料單一,針對性不強。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采用多媒體教學,但由于時間有限,教師很少有時間在課堂為學生呈現豐富多樣的、多元化的素材,如應聘視頻、職業探索視頻、相關網絡鏈接等。課程教學內容一般以教科書上規定的內容為主,無法滿足學生多元的個性化需求,教學針對性不強。3.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大多數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在教學時,不能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讓學生在把握和理解知識點及事實的基礎上,在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互動,提出主張與見解。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不強,參與意識淡薄,不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4.教學反饋環節薄弱,對實踐的指導力度不夠。學生缺乏對職業發展及就業指導相關理論如性格探索、興趣探索、能力探索、職業探索、就業技能等的反復練習與思考,在實際應用上,不能舉一反三;由于采用大班教學,教師也很少能對學生跟蹤指導。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最早開展翻轉課堂研究工作的埃里克•馬祖爾(EricMazur)把學習分為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兩個步驟③。可以說,知識的傳遞是知識內化的前提與基礎,知識內化是知識傳遞的升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實現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統一。課前線上教學是知識的傳播、傳授階段,學生通過對線上視頻資料及相關材料的學習,達到掌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相關知識,了解相關理論,認識相關測評工具,認清相關職業發展及就業現狀的基本事實,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課上線下教學是知識的內化吸收階段,學生通過與教師及同伴間合作進行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游戲)、小組討論、心理測評、答疑解惑、完成作業等方式,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初步形成相關的職業發展與就業觀念,掌握相關技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師資力量多源于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師,在學緣結構上有獨特的優勢,但教師多為兼職,時間有限,由于錄頻工作量大,且教師專長不同,筆者提出以就業指導教研室為單位合作開發微視頻,在此基礎上,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為課前線上教學、課上線下教學、課后線上線下反饋教學三個階段。以就業指導教研室為單位整合教師資源,合作開發。采用集體備課,分解教學內容,分配給教師,精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分片段由教師錄制成微課視頻,并由教研室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微課網絡資源,由教師共享,教師采用錄制好的微視頻并上傳個性化素材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課前線上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做好課前知識輸入。一是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上傳學習資料到網絡學習平臺,供學生下載、觀看、學習共享。上傳的學習資料包括由就業指導教研室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授課教師的教學課件、相關知識網站鏈接、引導性問題、相關職業規劃測評端口等。同時,教師也可以上傳與教學目標相近的其他名校、名師的公開微視頻、課件、短片、音頻資料等④。二是學生要根據教師的要求及自己學習的時間偏好,自主安排時間課前在線學習教師上傳的資料,熟悉規定的教學知識點,并根據教師設置的引導性問題進行思考,課前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輸入,同時要正視遇到的問題,不躲避,不忽視。三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在線交流平臺、微信、QQ等進行在線交流互動,討論遇到的問題,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如把問題或心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供同伴學習討論。教師在這一環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歸納總結,把主要問題記錄下來集中討論,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好課前備課準備。課上線下教學:深化認識,綜合提升。在線上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基本完成了對基本知識、基本事實的學習過程,不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用大部分時間來進行簡單的基本知識、基本事實的傳授。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扮演學習促進者、組織者的角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予學生,通過模擬場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化吸收。因此,在課上線下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自發分組,按照團隊就座。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線上學習情況,確定教學的主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對每個團隊進行個性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及團隊的疑惑與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相關測評工具,實現教學目標,如自我探索部分,運用心理測評、生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價值觀拍賣游戲、小組討論與分享等方法,強化學生的參與體驗。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如微信、微博等,鼓勵學生分享經驗心得及問題,注重立體化、實踐性教學。在講授面試技巧及注意事項知識點時,可以通過新媒體現場采訪同專業畢業生、邀請提前聯系好的企業HR進行5~10分鐘的現場模擬應聘,或現場播放提前錄制好的應聘成功或失敗的視頻案例等,豐富學生對面試環節、技巧及注意事項等知識的感性認知。在教學進行到一定時間后,教師要求以團隊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可以由團隊組織者做總結性闡述,再由各團隊成員進行補充,團隊之間進行相互提問及點評,最后教師對各團隊進行評價、總結,深化認識,綜合提升。課后線上線下反饋教學:反思評價,鞏固提升。學生課后及時完成作業,教師及時反饋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經歷了前面的教學環節后,課后應通過線上線下實踐,進行教學反饋。如在簡歷制作知識點的教學中,經過前兩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簡歷的制作要點,認識了簡歷制作的誤區,并了解了一份好的簡歷對成功應聘的重要性。但如果不在課后親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一份簡歷,學生很難在實踐中運用簡歷制作的技巧,也很難對自己的經歷等進行簡要合理的概述。因此,課后線上線下反饋教學,通過學生課下實踐操作與思考,并運用互聯網的便捷把自己的實踐與思考再次分享討論,讓同伴與教師批改,進行反思評價,才能鞏固提升。

四、結語

將微課與翻轉課堂引入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個性化指導,符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目標要求。翻轉課堂的模式實現了教師“教”的能動性與學生“學”的能動性的統一,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所采用的優質教學微視頻資源,豐富的教學手段,多元的教學形式,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與認可。但是,我們也看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翻轉課堂的成功開展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及素養,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開展翻轉課堂相關環節的組織、設計、討論引導工作。對于學生來說,翻轉課堂的成功開展,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在學習上的“等、靠、要”的心理依賴,主動根據教師要求做好知識的自主學習,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策略及現代信息技術,合理分配線上學習時間。可見,翻轉課堂的成功開展需要發揮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翻轉課堂僅僅是有效開展教學的一種模式,而不是唯一的最好的模式。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實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類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知識點教學都需要教師錄制視頻,進行課堂翻轉。如何更好地實施翻轉課堂,如何激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注釋]

①陳子超,蔣家傅.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112.

②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7.

篇(7)

作者簡介:吳志鋒(1981-),男,廣東江門人,五邑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講師。(廣東?江門?529020)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2-0133-02

高校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載體之一,是學生參與學?;顒樱憻捵晕?、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參與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以及鍛煉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動。實踐證明,學生社團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促進學生就業也有很大的作用。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更是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職業規劃能力方面大有幫助。該類社團受到學生的“熱捧”,社團在招新時錄取率約為10%。但是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與困難,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實踐經驗,從學生競賽和科研調查的角度,提出指導和發展該類社團的對策和建議。

一、當前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在高校發展迅速,學生參與度較高,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管理制度不規范,社團活動表面化和斷續化,社團組織整體穩定性不足,專業教師指導缺失,經費與活動場所等難以保障,社團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制約著社團的發展。

1.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專業指導和資金來源

目前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由學生自發成立的興趣社團或協會,主管部門為校團委,指導教師為團委或由社團聘請的輔導教師。以這種方式成立的社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高,有很強的探索意識和嘗試精神,但是普遍存在教師指導不足和學校重視不夠的情況,造成社團發展缺乏外部環境或資源支持,活動開展中碰到不少的困難及社團發展方向迷失等問題。另一種是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提議成立。以這種方式成立的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較多,雖然也屬于團委管轄,但實際掛靠在就業指導部門,也有專職指導教師。這類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在經費支持、企業人脈、活動開展的外部環境中會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社團合理的管理制度(運轉機制)還沒有形成,在一些管理上也存在諸多不足,如篩選社團的指導教師,是由團委還是就業指導部門聘任,指導教師是否應該選定有心理學、教育學或者有企業背景的教師擔任。在實際中,社團的指導教師多是兼職的指導教師,更替也較為頻繁,未能有延續性的教師指導,導致社團管理與發展不能有效延續;如何把企業資源人士納入到社團運作中也是一大困惑。大學生職業發展類社團因掛靠在就業指導部門,是高校內與企業接觸較多的社團,具有較強的對外性。但實際運作中,社團缺乏有效揉合企業、學校、畢業生的途徑,社團往往只是舉辦一些講座、論壇、兼職實習等“表層次”的活動,沒有把企業的相關活動與社團的發展有效耦合。制度上的不完善、“雙重身份”、企業資源整合不足使得社團在發展中處于尷尬的位置,很多活動流于表面,影響了社團活動開展的效果。

2.注重社團的服務功能,忽視成員個體成長

篇(8)

一、調查研究的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能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而就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說,多數高校的入學教育,關注的還是大學新生怎樣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角色轉換,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很多時候也只是流于形式,應付公事;就業指導也是局限于畢業生這個群體和就業這個環節。以職業生涯規劃來為大學生的擇業和未來職業的發展進行策劃和設計,實現從學業生涯到職業生涯的順利過渡。這也是近一個時期以來高校學生思想教育者逐步形成的共識和關注的重點。

此項目的目標和預期成果就是:通過對大學生在校期間,制定職業生涯與不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導致的實際職業發展的差別研究,發現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實際職業發展軌跡的差別,從而最終得到其相關關系。

通過此次研究報告,可以真正的讓更多大學生更加理性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而指導自身更有準備地去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

二、調查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我們的調查方案考慮到,除了研究大學生的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外,還要調查大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實際軌跡。我們不僅要調查05-07級的學長學姐們的職業軌跡,還要增加調研00-04級的學長學姐們的發展情況。

1、問卷的發放形式。我們預先設計出一份問卷的初稿,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驗調查,并且在問卷發放回收后,及時與回答問卷的人溝通。了解問卷存在的不足和疑慮,盡量將問卷完善到位,為我們接下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搜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資料。我們學校在2006年設置職業生涯規劃的選修課2010年將職業生涯規劃改制為必修課程。即有相當部分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紙質材料可直接獲得,幫助我們完善資料。

3、通過網絡以及電話聯系已經畢業的學長們。先通過輔導員找到每一屆學生中的某一位學生的聯系方式,然后再通過某一位逐步聯系到其他已經畢業的學生,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基本現狀。

4、就近實地采訪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以南京及周邊地區為主,約見部分畢業生,更加具體詳細的了解他們從畢業到現在的發展路線和情況,做好記錄,可以在數據之外,作為參考資料和指導建議。

三、調查結果的整理分析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通過數據發現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實際就業軌跡發展之間的相關關系。

1、通過調查了解我校00級-07級的畢業生相關信息,我們發現00-04級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做過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數只占我們調查人數的5.2%,原因在于當時學校沒有統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個人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很薄弱,導致這方面工作的空白。但也有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有簡單的計劃,這樣的人有14.8%。其他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非常空白。而畢業生們的職業發展軌跡證明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做過簡單規劃或者正式進行過生涯規劃的20%的畢業生中,絕大部分是實現了自己在校期間為自己制定的職業發展目標,并且與同齡人相比是更加有成就的。

再看05—07級畢業生的調查,在校期間做過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數占我們調查人數的62%,由于從2005年開始學校開始設置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會組織學生統一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并進行實際的操作。

最后看,沒有任何規劃的畢業生中,有78.5%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實現職業夢想,只是找到一份工作在做而已,職業滿意度較低。

2、現在09-12屆的大學生,包括剛剛畢業的部分人,在大學四年間,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差異大。91%的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幾乎無法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而大二大三的學生,有接近37%同學會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以及部分做職業生涯規劃有成果的同學的影響下,逐步的認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作用。

而認知最深的是大四的學生。提前規劃好的同學,可以有目標的去做事情,考研,考公務員,或者找工作。而大概有29%的同學,因為完全沒有規劃,所以大四的生活比較混亂,或者準備幾天考研,就去找工作,找的不順利,又去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等等。

大學四年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變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取決于學校的教育環境,現在很多大學已經開設了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以及就業指導課程,在理論方面,正式的向學生講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意義,方法,等等,為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適宜的大環境,同時師資力量也緊跟步伐,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同學們開始接受認知,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學校期間,學生會更加有學習和奮斗目標,更體現在進入職場以后,而且現在很多大企業都要求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并且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修改其中不切實際的部分,力爭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大學畢業會開啟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有職業規劃的接近60%的畢業生,在職業發展軌跡上占據明顯的優勢,因為有規劃,他們在找工作時就直接朝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行業與職位奔去,并且因為之前所做的很多努力和鋪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可以順利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并且在畢業后的數年中,全身心投入,將自己積蓄的能量進行產出轉化,同時也吸收工作中給予自己的新能量,進行能量再造,不斷的成長成熟,最終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獲得認可,得到提升。

對于以上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職業生涯規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而大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以及實際操作的完善程度將會直接影響甚至改變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軌跡,很多時候,理論能夠成功的轉變成為實際的生產力,主要還是因為規劃到位,操作切合實際,不空想,也不死板。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將個人的發展與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結合,為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提前做出指導。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軌跡的建議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首先要重視,并且有計劃有想法有主見,同時,學校也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去教授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如何適時的進行調整等問題,都需要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篇(9)

雖然現如今的大學生普遍制訂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但是大學生的社會經驗畢竟不多,在制訂職業發展規劃時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情況,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后會出現到處碰壁的問題。這說明大學生在制訂職業發展規劃時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為此,學校和教師有必要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進行引導,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中思想引導的意義

(一)健全大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進行引導能夠為大學生的發展提供非常好的參考作用,因為大學階段是人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在這段時間內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能夠順利形成良好的人格,當學生進入社會時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通過積極德育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觀念,學生不會一味地追求高報酬、高地位的職業,踏實地選擇適合自身的工作,就業觀念更實際,這對于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帶來非常好的幫助作用。

(二)提高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和道德情操。

目前,大學生的智力、知識水平普遍較高,但是其思想政治水平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許多大學生因為失戀而選擇輕生,因為就業不順利就選擇自暴自棄,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大多是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關,在應對困難和問題時,缺乏堅強的信心。通過良好的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思想引導,讓學生認清當前社會形勢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在應對困難和問題時,從容不迫??偟膩碚f,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有幫助[1]。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中的思想引導策略

(一)提高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

高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應當加強對就業形勢的研究,并在教學工作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滲透,讓學生理解當前就業的主要問題和應對的措施。在具體教學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心理素質,協助大學生及早適應社會節奏。大學生應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自身的不正確的觀念要及時舍棄,通過先進的觀念取代落后的就業觀念。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只使用一種教育方式,不能只進行簡單的說教,而要通過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例如讓學生進入社會企業實踐,深入體會當前的就業形勢。

就當前我國的發展看,大學生的就業方向更寬廣,學生既可以選擇國有企業,又可以選擇私有企業,既可以選擇做公務員,又可以選擇進行自主創業,只要學生努力,就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因此,大學生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保持樂觀的心態,讓自己早日融入社會[2]。

(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

在實際生活中,經??梢钥吹皆S多學生在就業碰壁之后就選擇消極的態度應對,這種不健康的心態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負面的影響。學校和教師在此環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積極予以重視,加強對學生心態的引導和塑造,使其形成良好的就業心態[3]。實際上,當學生處在樂觀的狀態下時,其應對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同時學生自身的潛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以更積極的面貌走向工作崗位。在未來的社會中,學生就業壓力將更嚴峻,要在困難和問題面前從容應對,教師應當首先指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時,要從經驗型的說教教育向實踐教學轉變,讓學生學會一些調節自身心理的方法,即使面對非常大的壓力,學生也不會失去信心。

(三)培養創業精神,鼓勵自主創業。

現如今,大學生自己進行創業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因為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資源的方式更多,為創業提供非常好的技術支持,同時大學生的理論能力、理解事物的能力更強,能夠找準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進而能夠提高創業的成功率。為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讓學生利用自身的優勢進行創業。高等教育需要將創業技能作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目標,因為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都需要一定的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會激發大學生更多的潛力,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要加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思想引導力度,鼓勵學生敢于創業,敢于面對失敗,讓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每年大學生的畢業人數逐漸增加,這為大學生的就業環節帶來非常大的問題,為了讓學生順利找到工作,或者順利創業,學校和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讓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高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善于運用自己的優勢,并多了解社會形勢,以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導致人們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或者就業指導等與大學生就業息息相關的話題也受到很多人追捧。在追求結果的強烈需求下,就業指導工作更加注重實用性,政策的宣傳性更突出,信息的服務性更重要,包括就業技巧的培訓也是偏重于實用,這些都導致了該項工作偏離了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同時,這種現狀也就非常不利于幫助大學生真正及時地就業。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開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1.大學生價值觀、擇業觀有待引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就業指導層面來講,主要是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德育融進就業指導工作當中,從擇業標準、職業道德等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就業。從大學生就業的內部因素來看,“三觀”是重要的因素,只要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那么他們就跟容易樹立明確的目標,同時也會有著為目標努力的態度。

2.就業心理健康問題凸顯

近年來,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因為就業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并且每年在不斷地上升著。當今社會,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學生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因此,我們應該對心理輔導引起重視。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通過一些手段和技巧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做好內心的減壓工作,樹立自信心。首先,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強烈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并且愿意付出相應的努力;最后,采取一些行動幫助大學生們消除就業恐懼。

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今社會,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們普遍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要想順利就業,也就只有依靠自身的素質和真才實學了。首先,校園內部應該有著良好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氛圍,同時,也要動員社會力量進行誠信的宣傳和引導,從社會輿論的方面進行督促,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教育上升到整個社會的高度;其次,通過舉辦各種主題奇偶礙于活動,與學生日程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方式來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最后,通過典型案例和勵志故事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1.加強思想教育指導,增加大學生的責任感,為職業發展和創業奠定基礎

責任感是一種重要的品質,這里強調的責任感應該是從社會的角度進行定義的。大學生順利就業就是應該勇于承擔起匯報社會與父母的責任,因此,針對大學生就業展開的就業指導中必須進行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有了強烈的責任感之后,他們在后期的就業時,就會自主地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有了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才能更好幫助他們進行擇業。

2.指導學生對現狀進行準確的分析,樹立充分的自信心,為就業、創業奠定良好的心理條件

(1)分析自身,定位明確。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的漫長過程,整個過程包括了成長、探索、建立、維護以及衰退等等環節,而大學生這個年齡段正處于職業生涯的探索期,在這個時期內,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認識自我,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去尋找自己的職業定位。

(2)分析社會需求,按需規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不斷地轉型,國家和企業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轉型中不斷地發生變化。,在充分了解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思想。分析清楚最新的需求變化之后,才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優勢進行擇業。

(3)分析專業特點,找準就業突破口。首先,能夠提高學生的毅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逐漸培養出一些較為優秀的品質。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了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思維方式,這些品質也是今后職業生涯中較為重要的元素。學生也應該立足于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然后根據社會的最新需求,尋找就業的機會。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創業是充分拉動就業的重要舉措。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原本就應該充分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是拓寬大學生就業道路的重要手段,幫助大學生鍛煉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在針對大學生就業展開的思想教育指導過程中,應該充分讓他們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企業、國家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充分結合實際需求,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去。

4.培養大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

大學生就業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并不是孤軍作戰,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合作基礎上,只有善于與別人進行合作,尊重團隊精神的人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充分實現企業的要求。團隊合作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一個團隊也是需要各個成員通力合作的。因此,大學生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必須依靠團隊合作,根據彼此之間的能力互補,建立一種良性的合作關系,才能提高團隊整體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才能增加創業成功的機會。

上一篇: 法律工程論文 下一篇: 德育經驗交流材料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少妇女片试看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电影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