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教育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8: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心理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心理教育論文

篇(1)

1.1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師“舞臺”缺失。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多數是“雙師型”兩肩挑的教師,即既要擔任心理健康理論的教學,又要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增強學生心理素質。但是,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屬于公共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象其它專業課的教師,既可以給學生進行理論講授,又可以在學生專業實踐中進行技術知識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依然只是從理論層面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教育。因此,其沒有發揮“雙師”的作用,純理論講授的教育教學沒有體現出如其它專業知識的操作性與實用性,以增強學生未來競爭的砝碼。

1.2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創新不足。我們不可否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也有日常實踐指導,如授課之外,參與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大學生心理講座、大學生心理沙龍活動等等,也在為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盡一份力量。試想一下,這些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與本科院校的并沒有區別,還是停留在傳統教育意義方式方法的框架,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用理論指導學生實踐的創新性。

1.3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課改研究不足。雖然有個別教師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也體現了一定理論的前沿性、時代性,但多是對這門課程的一些個別現象進行研究,而對課程的改革的整體性思考不強,沒有深入思考這門課程改革根本性方向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對課改的研究,主要落實在專業課方面,如精品課程研究、某某專業研究等等。

1.4課程設置及內容與人才培養要求不符。如果參照專業課程情況來設置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體現實踐在課程安排中所占的份量,這樣才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日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是講授理論,缺少了實踐的環節,沒有鮮明的人才培養特征。再者,課程內容也多為心理基礎知識,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無法起到如其它專業知識能直接應用于實踐,解決實踐問題,或者說增強就業、創業和發展的砝碼。

可以說,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與其它專業課程相比,沒有鮮明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

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改革問題的關鍵點

綜合以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該課程的改革必須從思維上理清幾個關鍵問題,即改革的重點及難點的結癥所在。

2.1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出路問題。在高職院校中,專業教師既可上理論課,又可以在實踐中指導學生的實習實訓,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在倡導“雙肩挑”的高職院校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天地。而同為“雙師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何解決其“雙肩挑”中對學生實踐指導的問題,搭建一個讓其跳出課堂的“舞臺”,發揮其探索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作用,這是解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出路、課程改革的根本問題。

2.2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問題。現在所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的內容,是否已經完全滿足高職生對這方面知識的需求,這些內容是否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否對高職生在社會生存與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即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必須多方論證,尋找出對高職生成才成長最有用的知識。

2.3高職心理教師的素質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綜合素質是否真的勝任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如果進行課改,課程的內容改變了,對他們的知識結構需要哪些調整和提高?

3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

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新問題以及課改的難點、重點,可從以下個方面著手課改:

3.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應轉向對行業心理的研究。在高職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除了開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識教育外,應分門別類深入研究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潛在就業的行業或崗位的心理,圍繞畢業生適應行業崗位需要的心理知識進行研究,以提高畢業生行業或崗位的適應性。如商務文秘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到政府部門、公司企業從事文秘工作,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研究學生在政府部門、公司企業應該要熟悉那些人員的心理,自身應該具備怎么的心理素質等等,通過授課讓學生初步掌握這些行業心理知識,畢業后更好、更快適應工作,在“察已知人”的情況下更好處理工作,使自身獲得生存與發展。

3.2精心編寫行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現在高職院校所用的教材,雖然結合了一些高職生特點來編寫,顯得更容易理解掌握,實用性也相對強些,但也多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協及到行業心理方面的內容很少。從學生對行業心理知識需要的角度看,教材的針對性并不強。因此,學校要組織相關人員,在深入研究與各個專業相關行業心理的基礎上,編寫出適應不同專業授課的行業心理教材。

3.3加強行業心理師資力量。一方面可派學校教師深入行業調查,了解掌握行業心理的相關情況,積累教師行業心理知識的厚度。二是根據校企合作的情況,派老師到企業掛職學習,深入行業第一線,掌握真實可靠行業心理相關知識。三是聘請行業中懂心理學的人士作外聘教師,專門給學生講授行業心理學知識,讓其以自身的感悟,傳授給學生最真實的行業心理知識。四是鼓勵行業人士與校內心理教師共同開展學生心理課題研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彼此完成知識的升華。

3.4專業行業心理課設為專業必修課。如果確定了專業心理課程,可從一般理論的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分離出來,作為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學生除了可選修一般常識理論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還必須拿到專業行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分。而在授課方式可以更加靈活動,以應適應工學人才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定期不定期深入實習、實訓學生相對集中的單位,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課教育、進行個體心理輔導等,實行送知識到行業,體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必須加大力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高職院校學生行業心理教育納入教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了解一些行業心理知識,增強行業的心理素質,在工作中形成一種自覺適應意識或行為,對學生個體未來的發展有著重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饒洪.高職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建設中的教學改革策略探討.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篇(2)

(1)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即某些學生的個人心理較為陰暗,一遇到事情便往壞處想,且生活及學習中也不善與人交往;某些學生性格孤僻且自閉,對待問題的心態較為消極,如此情況皆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2)家庭環境因素,即某些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或家暴家庭成長的學生心理負擔往往較重,因此不愿與人交往或不愿讓同學知曉自己的家庭狀況。

(3)學校環境因素。知識教育過程,學校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或在處理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件時所采取的手段欠公平等皆會激發學生的過激行為,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本章節筆者試圖從下列方面闡述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教育防范:

1優化心理健康課程,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咨詢教師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乎到學生對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方務必要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若大學生具有優異的專業成績,但心里不健康,則定會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可見,學校方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優化,同時配備相應的專業心理咨詢教師,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此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防范提供條件。

2加強文化教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由大學階段的目標不明確所致,因此大學教育過程,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文化教育、個性培養及潛質開發。換而言之,我國大學教育對大學生潛質的開發尚待加強,具體從下列方面進行把握:

(1).傳統的教育知識論僅把教育過程看作簡單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如此直接忽略對人的智慧的開發及人的道德的培養。此外,應試教育僅把學生看作知識容器及純粹客體,且獲取的目標結果具有某種狹隘性,而非智慧的吸取過程。

(2).教育是人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功利化與工具化價值的實現過程,教育的重點應為適應性教育,但同時也要兼顧到超越性教育。

3重視生命與心靈的教育

即強化當代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使之了解生命的本質及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當今社會環境充斥著更多的壓力及競爭,因此高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兼顧到對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教育,由此讓當代大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及培養更強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篇(3)

2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教育形式的新穎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要力求新穎性,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體驗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征,要使學生在教學中通過體驗來確立自身的世界觀和生命價值觀。課程的形式可以情境體驗教學為主,除了傳統的課堂教授,結合學生實際心理工作案例,尋求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如課堂講授、討論、辯論、情境模擬、團隊心理輔導等。要以學生為本,體現其主體性,提高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以提高教學實效。同時,應定期舉辦一定的心理專題講座、教育培訓和報告,充分利用廣播、網絡媒體、校刊等宣傳手段,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加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根據學生需要,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的指導和支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通過社團等校園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學習熱情,并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提供有利條件。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堅持“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原則,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并加強研究,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各大高校已普遍形成由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學生輔導員和大學生組成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最大限度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形成積極有效的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和水平。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還要走在時代前沿,了解并科學地分析網絡等現代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所帶來的影響,并將網絡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開創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篇(4)

1.問卷調查內容:

(1)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調查顯示,86.4%的學生坦言除上課和日常生活時間外,自己每天的時間全部用于學習;14%的學生除上課時間外每天給自己安排學習的時間不多于1小時。

(2)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興趣情況。被調查的學生0.5%的沒有興趣;4.0%的學生有一點興趣;50.2%的學生有較大的興趣;45.3%的學生有很大的興趣。

(3)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的情況。76.0%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比較大的幫助;18.7%的學生認為網絡信息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3.6%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還有1.8%的學生認為有反作用。

(4)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情況。選名師講座的學生占33.1%;選名師課程視頻的學生占20.0%;選案例分析的學生占20.1%;選電子文檔與音屏文檔的占14.0%;選交流群的學生占12.8%。

2.問卷調查分析:

(1)模型基本分析。從表1中,模型擬合信息,包括僅截距項的情況和最終的模型情況,其中P值為0.006,所以模型比較顯著,整體性較好。表2中反映了三個偽回歸系數的值,這些值較為一般。但是引入自變量后,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變量具有較好的顯著性水平,查找教學資源的途徑在5%的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影響。其他如年級、性別以及網絡對學習的幫助效應也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顯著性影響。

(2)模型參數分析。因此,對于一個認為網絡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并且查找教學資源的主要用途是供自學學習使用的大學一年級的女生而言,大都會選擇聽音樂、看電影、旅游、睡覺等方式來解決心理問題;利用網絡方式解決的概率僅為7%,反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而傳統的排解心理困擾的方法,如求助同學、老師、父母、朋友等的使用概率也不高,僅為31%;但要引起注意的是,仍然有1%的概率會放棄。因此,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利用網絡解決心理問題的效果日趨顯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對策

1.建立師生網絡互動平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交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發展,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育理念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心理健康課程必須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利用網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網絡教學互動。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已經做了積極的探索。如:打開廣西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的主頁(http://mcxsy.gxu.edu/cn)后,可以看到里面設置了課程特色、課程建設、教學錄像、網絡課堂、心理咨詢、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學習資源的內容。廣西大學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實現網上教學互動,有效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絡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第二,通過網絡QQ、微信、微博的即時聊天和E-mail(電子信箱)發送電子郵件,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師生互動。這樣,學生心理問題和所需知識通過網絡可以非常及時、便捷地得到解決。

2.把握學生需求,增強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根據大學生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課程資源調查的數據,我們需要建立的網絡學習資源主要有如下幾種:

(1)建電子文檔,以網絡文字、符號和圖像為主的HTML形式的學習資源。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特點來看,有關定義、概念,心理測驗量表等輔導型的學習資源和有關課外心理健康知識等資料型的學習資源都可以使用Web形式來編寫。

(2)建立名師課程視頻、音頻教學資源。可在資源庫中加入大量的名師網絡直播課堂、名師講座網絡視頻、音頻點播等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源和信息。

(3)建立案例庫,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瀏覽和閱讀,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進行學習,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學習,從而調解和化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在時空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建立交流群,以QQ、微信、微博、線上老師咨詢和BBS論壇方式為平臺的信息交流資源。對不同專業、不同愛好的學生還可以在線答疑和課程指導性的信息,對全體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控制,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5)建立電子圖書、心理電影沙龍、動漫、心理游戲等各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文化精品,并且力所能及地創作、推廣符合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特點、服務各年級、各專業學生群體的需求,在大學生文化產品供應中發揮積極作用。

3.發揮校園網絡文化優勢,為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產生積極影響。探索和用好校園網絡載體,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上建立BBS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創辦電子刊物,傳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疏導技巧,例如我院創辦的《心露》(電子刊)心理雜志和舉行各種網絡文化知識競賽活動,將圖文聲并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得學生的喜歡。校園網絡文化以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覺悟、陶冶情操、構筑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目的,要注重把藝術、時尚、情感元素與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和引導大學生的注意力。

4.精心建設網站,開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網絡資源庫是一個動態的工程,必須要做到:

第一,要精心制作網站。制作網站包含很多的內容,整體內容的把握、具體頁面的設計與制作、圖片的篩選、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動畫以及視頻錄像的創建等等。但要堅持進入該網站操作量較少、方便、快捷的原則,要使新的教學課件、新的電子書籍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資源一點就可以查到。

第二,要及時更新學習資源。對于不適合再使用的資源要及時刪除與更新,以便提高網站的使用效率。

篇(5)

(二)學校教育因素目前,高校教育雖然一直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是大學生的心理工作開展得還不夠。如心理咨詢老師不是專業的心理學教師,而是一些其他專業或者是離退休的教師返聘回來的,他們對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是很了解,而且在心理指導方面缺乏專業性,無法解決實際問題。許多學校沒有開展心理教育課程,有些學校也只是在公共選修課中出現。學校也很少開展心理教育方面的活動,有時只是象征性的發放一些調查問卷,對問卷調查的結果無人問津,可見也是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

(三)學生自我意識因素現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差,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許多大學生在學校中認為他的能力很強,無所不能,處處搶風頭,事事要強,但實際能力卻達不到,自身又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導致最后出現心理障礙;也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很低,認為自己什么也干不成,不敢面對失敗。大學生必須具有正確的人身觀,正確的認識自我,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是自己具備社會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能力。

二、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作用體育教學的目的除了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鍛煉方法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接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終身體育觀,學習一些衛生保健知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是有健康的體魄,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通過直接講解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解體育鍛煉方法時,融入心理輔導知識,如有些同學由于缺乏自信而出現厭學情緒心理,教師在講解示范的過程中邀請這類同學作為“模范”,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動作要領,給大家起到示范作用,這樣通過教師的獨特的輔導,使這些同學能感受到做好示范時的樂趣,通過教師的多次關心和指導,從中得到了自信,會把這些學生的厭學心理去除或者減輕。對學生的心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或引導作用。

(二)體育教學可以預防大學生心理障礙大學生由于生活、學習、就業、家庭、等方面的壓力以及環境的改變等原因,經受許多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使許多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有些學生缺乏自信,使其性格缺陷,神經衰弱等現象常常出現。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各種運動技術、技能,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樂趣,如體育舞蹈教學,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期間總是笑口常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濃厚,舞蹈和音樂渾然一體,使學生能夠享受體育,愉悅心情,放松身心,充滿自信,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從而能夠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對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體育教學可以治療大學生一些心理疾病有些大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后,由于環境的改變,需要適應許多人或事,需要自身不斷的自我調整;上學前的遠大理想和上學后的差異;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學習知識的枯燥等原因,使一些大學生生活焦慮,墨守成規,主動性差,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思想閉塞,產生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體育教學可以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或者減輕其癥狀。實踐證明行為療法對焦慮癥、抑郁癥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散打、跆拳道等項目的練習,使自己的能量得到發泄,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調節了與伙伴之間的人際關系,使自身壓抑許久的心情得到緩解,然而能夠在體育運動中獲得一種,疏導心情,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作用。

(四)體育教學能使學生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口號中可以看出,體育運動能使人身體健康,使人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從而促進人心情舒暢,使其快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和體育技能,通過一系列的身體活動,使自身的能量得到了一定的發泄,流了汗水,學習了技能,獲得了成功的感受和喜悅;與同學之間的協同合作,共同完成體育學習任務,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其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改善;在老師的幫助下或鼓舞下完成了體育學習和鍛煉,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使課堂氣氛活躍,心理壓力減少,活得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體育課堂中的一些比賽,可以鍛煉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篇(6)

2.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首先,要消除大學生的自卑心理。讓他們學會全面、辯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弱項,學會用積極的方式面對挫折;其次,當遇到問題時,可先做比較容易的事情,在獲得成功之后,再逐步提高目標,或者轉移注意力去做感興趣的事,以此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感,緩解心理壓力;最后,利用朋友和同輩心理咨詢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朋友是有過交往的值得信賴的人,同輩是同齡者或年齡相當者,他們通常會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經驗,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這種心理咨詢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

3.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開展教育工作

心理學上的“個性”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的區別于他人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具體包括:個險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和個性心理特征(氣質、能力、性格)兩方面。個性是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而漸漸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特點就是具有“獨特性”。但個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實踐活動的改變以及自己的主觀努力,個性也在不同程度上發生著改變。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工作時,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工作對象的個性特點,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避免一般化。只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二、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培養豐富感情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通過音樂教育能夠為大學生開拓感性抒發的平臺,音樂的欣賞本身就是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大學生在聆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時會產生不同的心情波動。音樂通過旋律的構成,能夠演繹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歡快俏皮的旋律能夠讓學生心情變得開朗;緩慢悲傷的旋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當中濃厚情感的流淌;而激昂向上的旋律能夠為學生增添激情與力量。通過這樣一種音樂熏陶的形式,大學生能夠在美好的環境下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從而讓那些悲傷、孤僻、極端的心境得到改善,使學生變得開朗而感性。

(二)樹立正確價值觀

大學生群體中之所以會發生類似馬加爵錘殺同學的事件,是因為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會受到不正確價值觀的誘導。受身體狀況、學習成績亦或是家庭環境等條件限制,當代大學生更多的從利益與滿足角度來理解和認知價值觀念,長此以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整體的發展都具有消極影響。而優秀的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過恰當的音樂選擇賦予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意義,優美的旋律、變換的節奏以及音樂的創造背景和著作者創造是的心態,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將相關的知識滲透給學生并加以欣賞引導,能夠讓大學生對音樂產生深刻的印象和感染,讓大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感受他人的故事,得到啟發。音樂能夠在這種教育形式下深入到大學生的潛意識當中,與之產生共鳴,進而規范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對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音樂教育方法分析

(一)音樂聆聽方法

聆聽是溝通的橋梁。通過有意識的為學生選取與之心態相適應的音樂旋律和故事,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聆聽,這是利用音樂來改善學生心理狀態最為直觀而簡單的方法。可以以優美的音樂作為背景,同時為學生灌輸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在音樂的配合之下,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理解自身是否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使之化解。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的音樂語言的暗示,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環境下放松心情,敞開心扉,讓學生自身能夠理解其真實的內心,為學生創造一個釋放的空間。經相關教育者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構建。

(二)主動參與方法

這種音樂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參與程度,也就是讓學生能夠對音樂進行親身體驗,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和放松。可以在學校中組織樂隊、合唱團體亦或是舞蹈團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在音樂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不但能夠為學生們建立一個相互建立友誼的平臺,讓學生變得開朗起來,同時也在音樂的配合下,為學生灌輸了快樂的心理動態。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引發學生們樂觀、積極的情緒,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緩解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態。

篇(8)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

1.心理健康知識。隨著社會競爭加強,大學生所需要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出現心理不適、心理困擾和心理疾患的情況變得比較普遍,因心理不健康而出現的大學生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大學生自殺屢見不鮮、近年來出現的馬加爵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等校園極端事件,都是由于當事者心理不健康而導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已經成為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心理知識是安全教育中重要部分。2.法制教育。很多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強,對于權利與義務、罪與非罪、罪刑法定等基本法律知識不明確,會出現因任性或者不知道的情況下做出傷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要全面實施大學生安全教育,需要全面普及法制教育,使大學生自覺維護法律權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做到自己不做威脅他人安全、破壞社會穩定的事的基礎上,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社會穩定。3.安全防范的意識和安全知識。大學生雖已成年,但一直生活在相對安全的校園環境中,從未真正接觸社會,社會經驗不足,思想單純,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成熟,對校園安全狀況和社會治安形勢認知不清,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因此出現了許多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犯罪事件,因此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必須強化防范的意識,唯有如此,大學生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實效。安全知識涵蓋的內容廣泛,籠統的可以分為人身安全知識和財產安全知識,人身安全知識包校內外活動安全、出行安全、防犯罪傷害、防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飲食安全等,財產安全主要有防盜、防騙、防搶。安全知識內容多、涉及廣,需要仔細梳理,系統講授。4.自我救助的意識、能力。當遇到安全事故、突發事件時,需要大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在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能夠幫助他人,而不應該表現出因為安全知識的匱乏所而無知無奈、無所適從,這才是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

篇(9)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簡要來說主要有政治理論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觀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另外,教育重點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過教育,學生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們的形成法律意識、時代意識與自我意識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在人際交往上能較為成熟,大學畢業學會求職就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如何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當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的進行調適的方,把異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確的心理現象,側重點燭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發展能力,能適應當今的生活,在就業方面有自己的愛好與主見。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傾向沒有那么強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也有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問題與發展問題的咨詢與指導,也具有少許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具有間接性的教育與指導,從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變化。

1.2具有互補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他們之間具有互補性的一面。從心理、思想、行為三者相互的關系及其相互轉換來看,心理狀態健康與穩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覺悟,開始優良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礎,對于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具有很好的幫助。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形成鮮明的思想覺悟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但是,學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質提高了,也會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過來,雖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助于學生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

育結合的必要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必須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共同發揮教育的功能,所以,對二者進行整合是必然的,使之發揮最佳的育人功能。

2.1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

目前大學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夠的,其實,這是一種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讓教育本身的內容形成學生內在的品德和自覺行為,不是那么簡單的,如果借助心理活動的調解,才會更有效的完成道德內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質或心理要素的培育。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補充,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擴充

我們以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重視學生對自然的認識、社會的認識、國家的認識,重視當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發生沖的時候如何去處理。但是很少讓學生認識自己、如何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系、如何學會正確的生活等方面關注不夠。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處于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的的社會心理問題也變得非常嚴重,需要要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適應變化較快的社。產生這種心理變動的因素是思想方面的起到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結合心理健康的內容進行教育,內定與目標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這時,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就得到了發揮,勢彌補了了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進面使得思想教育目標更容易實現,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活化,于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綜合素質。

2.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分支出來的,以前并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活動,教育目標與內容也相對獨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單獨的來完成,他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與參與。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構特點上看,心理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人的本身內在的思想意識的影響,如果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勢必會對心理健康有很壞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現個體、群體心理健康的手段與途徑,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3心理性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3.1在理論層面上的整合

以科學的系統論為理論指導,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大學生的這兩種教育屬于不同的學科體系,但都是思想教育的大范圍之內,所以,我們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一個大的整體來進行融合教育,在體質各自獨立的基礎上又體現其互補性,使二者協調發展,而不是把任其中一個犧牲掉。其次,把大學生的生活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就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教學,這是教學的生活化,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學生的生活對受到的教育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篇(10)

有關家庭教育這個概念,我國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例如,有學者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學生的父母親(包括學生的年長者)在家庭中對他們孩子所實施的教育;還有學者認為,家庭教育應包括兩方面的教育:一個是學生父母親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另一個就是學生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其中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應是最為主要的教育。此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學生的父母親對學生所進行的一種培養教育,也就是在學生家庭中,其家長根據一定的社會發展需要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自覺地有意識地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及自己的生活實踐,來對他們子女的學習生活施加一定的影響,以期讓他們的孩子能朝著他們所希望的預期目標發展。總而言之,家庭教育就是學生家庭成員之間所進行的相互之間的教育;在這個家庭中,不管是長者對幼者,還是幼者對長者,所有的有意識有目的施加的影響,都應屬于家庭教育。本文中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學生家庭中,其父母親及其家庭成年人對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施加影響及教育的過程。

(二)家庭教育的特點

1.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和早期性

在小孩出生之后,其原生環境就是他第一次接觸的環境,其父母親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因而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這樣認為,人生整個受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就是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一輩子的發展狀況,家庭教育起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眾所周知,人的教育是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家庭教育就是這項系統工程的基礎。因此,學生在學校里所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或多或少都可在學生家庭里反映出來,而學校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所發現的很多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其根源均可從學生家庭教育中進行追溯。

2.家庭教育具有連續性和全面性

小孩出生以后,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與自己父母親在一起的家庭里,并不斷地受到來自家庭各方面的影響和教育。這種家庭教育總是在自覺與不自覺、有意與無意中進行著,無論是通過哪種形式、在哪個時間實施教育,都是家長通過自身的一舉一動來對他們的子女進行隨時隨地的影響和教育。這種教育既影響到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及談吐品行,而且還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品行道德,具有極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具有明顯的全面性和連續性的特點,這種來自學生家庭的、能夠影響到學生一生的終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學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學生家庭的價值觀。

3.家庭教育具有明顯的滲透性和感染性

實踐表明,能對小孩心理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主要有:家長的學歷知識、家長的教養方式、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的情緒氛圍。小孩與其父母親之間的天生親緣和血緣關系,使得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小孩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對于自己父母親的一舉一動,小孩往往能夠做到心領神會。而一個家庭氛圍越和諧、親情越濃厚,越能促進小孩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家長及其家庭其他成員所持的態度,極易引起小孩的共鳴,因而家庭教育具有較為明顯的滲透性和感染性。

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分析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且學生家庭教育的具體方式,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因此,家長的教育方式,將極大地影響著孩子的發育和健康成長。

(一)強迫式家庭教育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所帶來的影響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部分高等院校和學生家長,把學生成才與否界定在學業優差和能否順利找到一份好工作上,而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他們素質能力的培養,卻考慮不夠。這樣,就使得許多家庭在對他們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時,采取強迫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例如,采取命令、懲罰的方式來強迫孩子學習,更有甚者,采取打罵的方式來逼迫孩子進行學習;在孩子學習期間,為了能快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而制定出一些硬性學習指標;一旦孩子未能完成這些硬性學習指標,就采取罰、打等極端方式來對待。顯然,長期在這種強迫性家庭教育方式下生活的孩子,極易產生自卑等性格特征。這些孩子一旦形成這種性格特征,就對學習充滿著恐懼、厭煩,對生活充滿著痛苦。因此,在這種強迫式家庭教育下,學生極易形成極為強烈的自卑情緒,甚至會得諸如強迫癥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見,強迫式這種家庭教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由于這種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味地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長期在這種強迫式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先不論他們能不能成才,以他們這種不健全的心理狀態進入大學學習,一碰到困難、挫折,且這些困難、挫折無法得到及時解決時,就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放羊式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

與上述的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正好相反,放羊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則是以聽之任之的教育態度來對待孩子,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狀況不聞不問,只要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就可以了,其他的就與家長沒有任何關系了。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更多地是出現在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身上,因為這些孩子的家長一直在外打工,對于孩子的學習,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因而就出現了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的狀況;只要能及時給孩子繳納學費、給孩子按月寄生活費就很不錯了,其他的諸如孩子的生活困難、心理健康問題等一概不予以理睬,全部推到學校方面。在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下,學生極易產生放縱自由的性格特征,一旦進入大學,在與人交往中就容易出現散漫、缺少團體合作的意識,而且更多的時候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處理事情。長期形成的性格缺陷日漸暴露出來,在一定條件下就引發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民主式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

總的來看,民主式家庭教育這種方式,是在總結和吸收以上兩種家庭教育優點、有效克服其缺點的基礎上產生的。在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中,作為學生家長,他們能夠在尊重子女的基礎上,與孩子積極地交流,并且幫助解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對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些閃光點,能夠及時發現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對于孩子在學習中做得不好的地方,能及時予以指出,并與孩子合作一起進行解決。此外,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對于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極為重視的,家長非常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這種家庭教育方式,能夠真正體現出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當孩子遇到問題,特別是有關心理方面的問題,就能及時予以溝通和幫助解決,這不僅能讓孩子形成獨立、堅強的性格特征,而且還有利于孩子具備健康、自信的人格魅力,因而在他們進入大學以后,就能較好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促使他們朝著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當然,民主式家庭教育方式,并非單獨出現的,也不是無條件就可以進行實施的,通常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的成功實現,要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學生家庭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收入;第二,學生的家長都應具備比較高的文化水平;第三,學生的家庭應具備團結協作的家庭氛圍。在實際當中,有些學生家庭并不全部具備這些條件,但這些家庭仍然可以培養出較為優秀的人才,屬于這種群體的并不多,而且從總的來看,缺少其中某些條件的學生,在他們進入大學之后,也比較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上一篇: 汽車電子專業論文 下一篇: 為民務實清廉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AV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