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發聲技巧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8: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主持發聲技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主持發聲技巧

篇(1)

1、教師口語專業化邁出的第一步

對師范生進行科學發聲訓練是教師口語發聲專業化邁出的第一步。目前,在我國對聲樂演唱、播音主持等專業的發聲技巧已有了非常全面、深刻而又專業的研究,訓練方法也是既規范又系統,而對于提高師范生用嗓技巧的研究卻不多。聲樂演唱和播音主持等專業領域的發聲訓練方法和研究成果為我們對師范生進行嗓音技巧訓練提供了最直接的可借鑒的經驗和理論指導。從形式來看,面對學生講課和面對觀眾演唱、主持屬同一形式,都是借助“嗓子”這一獨特的工具來工作;從發聲所要達到的效果來看,這三種活動都必須要讓他們的對象――教室里的學生、音樂廳里的觀眾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的聲音;從發聲原理來看,歌唱時要求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氣沉丹田,打開共鳴腔體等。而講課時的聲音要想持久洪亮,就必須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如:吸氣要深、氣沉丹田、充分打開共鳴腔等。但教師講課和演員演唱、主持又存在不同之處如:演唱一般是幾首歌曲間斷進行,每首歌曲最長的也就幾分鐘,而且演唱和主持還可借助麥克風來擴音,而教師講課幾乎是不間斷的用嗓并很少借助擴音器材,一般一節課持續的時間在四十分鐘以上。由于教師與演員在用嗓強度上的不同,要求教師在發聲時更加注意用嗓方法與用嗓技巧。對師范生進行用嗓技巧訓練就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而做的準備。

篇(2)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C-

0062-03

自1998年國家教育部進行高等院校學科調整以來,播音主持專業也在不斷地完善著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在我國的播音主持專業教育中,無論是本科層次還是高職專科層次的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從課時安排、授課形式到實踐練習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無法適應當前各個行業對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為了適應時展的需要,必須對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的教學進行優化。

一、“口語傳播”理論與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口語傳播,也可稱為有聲語言傳播、口頭傳播,是傳播學專業術語。口語傳播是指傳播者(說話人)通過口腔發聲并運用特定的語詞和語法結構及各種輔助手段向受傳者(聽話人)進行的一種信息交流。口語傳播是人類傳播活動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大致從人類擺脫“與狼共舞”的野蠻狀態、組成原始社會開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現。簡言之,就是從人類開口說話到用手寫字這一漫長的時期。

人類經過了口頭傳播階段、文字傳播階段、印刷傳播階段、電子傳播階段和現在網絡傳播階段的發展。但最原始的口頭傳播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播方式之一。我們日常接待、新聞、演講、溝通性會議、公務談判和演說等場合均使用口頭傳播。可以說,在網絡傳播時代的今天,口頭傳播仍是應用最廣泛的。當人們對口語傳播的認識不斷深入(即“口語傳播”的重要性),對口語傳播理論的研究又一次掀起了“浪潮”(即各個學科,特別是播音主持藝術學科與口語傳播領域的融合),這勢必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一)傳統之辯――“播”與“說”之爭

從上個世紀60年代播音專業誕生至今,關于播音員主持人有聲語言傳播樣式到底是要嚴謹規范地“播”還是親切自然地“說”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這已經成為播音主持理論研究的經典課題。其實無論是“播”還是“說”,受眾對于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傳播質量從未降低過要求。在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口語傳播”能力愈發重視的今天,播音員主持人在有聲語言傳播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播”與“說”的爭辯范圍。同時,這也促使我們審視目前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反思: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當前受眾需求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二)就業之惑――畢業即失業?

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學生到哪里去就業?各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超高的就業率是否可信?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根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2萬~3萬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走向社會,但媒體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關崗位不過幾百個。那么,大量的播音主持相關人才流向了何方?是走向了媒體的其他崗位,如編輯、后期制作、攝像;還是徹底改行離開了播音主持專業?如果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后沒有從事播音主持的相關工作,那么這個專業的專業性如何體現,這個專業未來將如何立足和發展?這些關于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之惑同樣也對目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提出了質疑。

播音主持專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能力訓練,加上大學里各種課程對學生的熏陶培養,努力使之成為學識豐厚、語言得體、氣質優雅的合格人才,因此,雖然播音主持是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但它所培養出來的其實是各個行業都需要的口語傳播人才。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98年底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當被問到如何評量應征者的工作職能時,480位受訪的老板一致將“溝通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個人特質。因此,具備杰出溝通能力的口語傳播人才各行各業都歡迎。服務業、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其實都對這樣的人才求賢若渴。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走到鏡頭前和話筒前工作的播音主持畢業生那么少,但各高校這個專業的就業率卻那么高了。所以播音專業的定位就應該是以人文素養與生活實踐為基礎,培養具有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的口語傳播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和職場的需求。這一點,有幾所大學走在了創新與改革的前沿,如臺灣的世新大學有口語傳播系,廈門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都在研究生專業里開設了口語傳播方向等。專業定位的改變也必將帶來課程的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二、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程教學優化的背景與意義

播音主持專業是我國特有的特色學科,有關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理論特別是技能培訓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當匱乏。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敏銳的專家學者開始了關于播音主持專業技能培養方面的探索研究。例如,江西師范大學省級教改課題《“播、說、寫、演”――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新路的研究》、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的《主持與播音專業“寬基礎、活模塊”教學改革》教改課題等。此外,還出現了部分關于“優化教學”和“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方面的著作,如《教育研究概論》、《21世紀中國教育的走向》、《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播音創作觀念論》、《播音主持教學法十二講》、《中國播音學》等。教學優化的研究與實踐,從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教學的角度來看,能為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教學提供一定的方法論,也能夠為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的教學提供一些可行性策略。“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教學優化的研究與實踐”不僅為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探索與嘗試,而且為其他專業基礎技能課教學優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

三、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的基礎技能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播音主持專業是新興學科也是交叉學科,它的發展離不開媒介的發展,具有時代性。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而言,專業基礎技能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在播音主持專業眾多的專業課程中,基礎技能課主要指的是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和播音創作基礎三門課程。它們承擔著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入學后基礎業務能力的培養以及為高層次技能訓練提供保障等方面的任務。以下以欽州學院為例,對人才培養模式變革背景下的基礎技能課程教學優化策略進行探討。

(一)普通話語音――以“測”促“教”

應調整普通話語音課理論與實踐在課堂中的比重,開展“分小組,分層次”的授課形式,提高效率。即先通過模擬普通話水平測試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其中參考的要素包括語音系統錯誤、方言語調與方言區域等。這樣能方便教師因材施教,針對學習能力不同和語音問題不同的學生“對癥下藥”,避免以往“一鍋亂燉”的局面,提高課時利用率。同時,還應將上課內容與“普通話水平測試”緊密聯系在一起,提高課程的實用性。通過測試軟件來模擬測試環境,讓學生從入學伊始就以“實戰”狀態進入專業技能的訓練。特別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命題說話”,往往成為學生參加測試時最嚴重的失分點,而失分的原因除語音基礎不牢還有表達狀態的不規范、不得體。這是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在入學后的基礎課階段往往會面臨的一個問題――過于重視字音的發音準確度和發聲狀態的所謂“專業化”,而丟失了言語交流時最起碼的自然。簡而言之,就是上完專業基礎課后學生基本“不會說話”了,越是刻苦的學生問題越嚴重。所以,從入學伊始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普通話語音開始,教師就應該把正確的學習觀念強調給學生――在任何場合說話,我們的語音和發聲都應該是一種“下意識”的狀態,平時的技能訓練只能是在自己練習時使用,一旦進入大眾傳播的語境進行言語交際,就必須“忘我”。這樣一種觀念的形成,需要教師在語音課上及時引入,讓學生將“播”與“說”的訓練同步進行,不能練完了“播”再補習如何去“說”,這樣不僅會降低效率而且效果也不佳。

(二)播音發聲――將聲樂發聲技巧

帶入課堂

播音發聲課承擔著優化學生發聲狀態、為學生進行嗓音修復與保健等任務,因此一直備受重視。該課程的主要教學形式分為課堂講授與課下訓練(練聲)相結合。教學難度較大、師資缺乏、學生人數多、課時利用率低等難題一直困擾著眾多播音主持專業院校的師生。播音主持與聲樂表演最重要的相似點就是都使用人的聲音作為主要工具,所以關于聲音的訓練就成為兩者的相通之處。可嘗試將聲樂發聲技巧引入播音發聲的教學過程中,由聲樂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完成集體練聲環節。這樣不僅能減輕主講教師的授課壓力,提高課時利用率;在鋼琴伴奏的輔助下,學生也更容易樹立聲音的形象和感知聲音的變化,易于加強音準,拓寬音域。值得注意的是,聲樂發聲與播音發聲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國內很多學者、專家對于將聲樂發聲技巧引入播音發聲課堂是持反對意見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優化時必須要求學生辯證地看待這一做法,要學會從相關藝術領域中取長補短,不能絕對盲從。聲樂發聲與播音發聲的主要相同點在于:首先,兩者都是建立在“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基礎上的藝術發聲方法。由聲樂教師帶領學生先完成呼吸方式的改變,有利于為下一步的技能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聲樂發聲對于聲音“四要素”(即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的訓練要求與播音發聲基本一致。播音發聲方法中對于聲音“四要素”的訓練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如繞口令、古詩詞、長短句以及眾多的換氣練習。而聲樂發聲也會通過哼唱、模唱、唱音階以及跳音練習來展開訓練。兩者雖然方法不同,但是對于聲音“四要素”的訓練效果卻是“殊途同歸”的。在每天的集體練聲環節,由聲樂教師帶領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呼吸法以及聲音“四要素”的訓練,是優化播音發聲課堂的有效手段。但是聲樂發聲與播音發聲也存在著巨大的不同,例如,(1)共鳴方式不同。雖然兩者在訓練過程中都會進行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等訓練,但側重點不同。聲樂發聲要求學生在演唱過程中以頭腔共鳴為主,聲音要“立”得住;而播音發聲卻要求學生以口腔共鳴為主,盡可能接近生活中的言語交流狀態。(2)吐(咬)字方式不同。聲樂發聲以頭腔共鳴為主,因而,發聲位置比較靠后,吐字與咬字較含混;播音發聲相對于聲樂發聲而言,發音位置偏前一些,吐字與咬字較清晰。因此,將聲樂發聲技巧引入播音發聲課堂是可行的,但僅限于集體練聲環節,不應展開如歌曲演唱等較深入的聲樂技能訓練。把握好分寸,就可將聲樂發聲方法很好地融入播音發聲教學中。

(三)播音創作基礎――搭建教學實踐的平臺

播音主持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不可閉門造車、故步自封。當學生從語音發聲階段進入播音創作階段,基礎技能訓練的重點就由“碎片化”的字、詞、句、文段的練習逐漸轉移到完整的篇目訓練上來。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技能,更要教會學生宏觀意識、全局意識、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以及人文關懷。這些能力的習得主要依靠兩點:(1)廣義的備稿。從生活中學習,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斷積累生活經驗,盡可能豐富地去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這些都是幫助我們高質量完成播音創作的有效手段。(2)搭建教學實踐的平臺。播音創作基礎課的主要教學內容除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外,還涉及正確的播音創作道路、播音語言的特點、播音表達規律、創作前的準備等內容。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接受這些內容,僅靠課堂講授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多展開實踐活動。2008年,教育部、國家語委、文明辦等部門聯合舉辦了中華經典誦讀大賽。自2010年設立專業組比賽之后,欽州學院播音主持專業師生將每一年參賽作為檢驗播音創作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平臺。對于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經典誦讀”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教師教得如何,學生學得如何,通過參賽接受其他專家、同行甚至是全社會的檢閱。截至目前,欽州學院已獲得自治區級獎勵多次,還分別獲得2010年全國集體組一等獎和2011年全國集體組二等獎。獎項的背后是對教師教學的認可,也是對學生創作能力的認可。以前在課堂上學生很難理解的“形象感受與邏輯感受,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感受是理解到表達的橋梁”等問題,通過參加比賽,在準備階段和比賽階段都分別以比賽成績、受眾反饋等方式找到了答案。這種在實踐中找答案的經驗是教師講授無法替代的,教師應多為學生尋找和搭建這樣的教學實踐平臺,以實現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四)其他教學手段的創新與優化

除以上三種主要的教學優化手段外,還可在其他方面創新與優化教學手段。第一,在技能課教學時,以“解剖式”教學為主,以個別輔導為輔,再加上每月固定的教師集體備課和“專業會診”,以綜合式的教學取代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謂“解剖式”教學,是指由教師在課堂上專門輔導1名學生進行有聲語言創作,其他同學通過分析、質疑、提問、體驗的方式來參與教學。這名學生成為課堂上的“標本”,其他學生要在其身上發現問題且找到解決或改善的辦法,并防止自己犯同樣的錯誤。與“專業會診”不同的是,這是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共同進步的有效方式;而“專業會診”是由教研室全體專業教師共同完成對1名學生的授課和輔導。第二,播音主持專業的基礎技能課要求學生在課后要完成大量的錄音、錄像作業以便下一次課向專業教師“回課”,但是長期以來交作業的方式和考評的標準卻一直難有創新。在當前這樣一個媒介飛速發展的時代,可緊跟時代步伐要求學生以新媒體為平臺向教師提交作業,如微博、播客等。學生要交作業必須先將作業上傳至視頻網站或播客,然后在微博上作業信息并“@”任課教師和實踐導師,教師就能在網上接收作業并和學生展開交流。這樣做既節省了電腦空間和拷貝作業的時間,又能準確地記錄學生交作業的次數,避免了以往的很多麻煩和誤會。此外,由于在新媒體上作業信息,容易給學生一種“媒體從業者”的感覺,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力求作業達到媒體播出的標準,無形中提高了作業質量。對學生作業質量的評價我們更傾向于由一線的播音員、主持人(實踐導師)來進行點評,適時了解一線的人才需求,充實豐富教學環節與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實現教、評分離,使學生更加容易信服。

總之,播音主持專業基礎技能課教學優化的研究與實踐是在社會需求口語傳播專業人才以及“口語傳播”理論研究復興的特殊時期完成了探索與創新的第一步,它符合時展的需要,符合用人單位的需要,符合播音主持專業自身成長與進步的需要。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促進播音主持專業的繼續發展,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盧麗萍.談聲樂表演在播音與主持專業中的意義及應用[J].欽州學院學報,2012(2)

[3]喻琴.論“經典誦讀”與播音主持藝術人才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

[4]李聰聰.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初探――顛覆大眾生活的視覺文化[J].電影評介,2007(14)

篇(3)

縱觀藝術發展的歷史,聲樂藝術是非常古老的形式之一,有著其自身的獨特魅力。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聲樂藝術也從最初的獨立藝術變為能夠同其他藝術形式相互結合的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要求和精神要求也都上升了一個層次,聲樂藝術同日新月異的舞臺節目有著較多的相通之處,而節目的主持人同樣決定了節目質量的高低。因此,對聲樂藝術在舞臺節目主持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對于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以及聲樂藝術同其他藝術的相互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舞臺節目主持者對于節目的重要作用

(一)主持者是舞臺節目的形象代言人

所謂形象代言人,也被稱作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主要指凝聚、代表晚會或演出人員的整體形象,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社會、群體以及藝術形象等。舞臺節目的主持者要想擔任好形象代言人,首先需要塑造一個良好的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部形象、內容形象以及語言形象和綜合形象。外部形象主要是指主持者穿著、化妝以及眼神、表情、步法等形體動作必須符合舞臺要求,做到別致、新穎、大方又不失文雅、莊重。內容形象則是指主持者在主持過程中要做到情感飽滿、反應機敏、想象力豐富,恰當拿捏觀眾情緒。語言形象則是指舞臺主持者在節目主持中所使用的主持詞需言簡意賅,通過語言為觀眾塑造形象,使得觀眾的吸引力被充分凝聚,調動觀眾的思維和情緒。綜合形象則要求主持者做到形體與心理統一、體驗與表現統一、自身與節目統一,真正起到節目主持的作用。

(二)主持者是觀眾的藝術導游

這里所說的藝術導游指的是舞臺節目主持者應該能夠像導游一樣,引導觀眾對舞臺節目進行欣賞。而要想做好觀眾的藝術導游,節目主持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對于舞臺晚會的各個節目充分了解,熟悉各個節目的內容、演員陣容、音樂風格、藝術特色等,就好像是旅游導游要對每一個景點都熟知一樣。其二,要對舞臺晚會的各個節目充分熱愛,將觀眾帶入觀賞情境,并保持新鮮感,不能老生常談。其三,要將自己的主持語言融合解說語言,適當的對每一個節目做些提示,激發觀眾的興趣,引發觀眾的觀賞欲望。其四,主持者要做舞臺節目的“知音”,不說行外話,引導觀眾同樣成為節目的“知音”,達到以情動情、以心撥心的主持效果。

(三)主持者的文化橋梁作用

文化指的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其中物質文明中包括有精神文化、物質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有宗教、藝術、哲學等多個子系統。因此,舞臺藝術要想更加的符合人們的要求、吸引人們的眼球就必須展現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而節目主持者則充當著重要的文化橋梁的角色。首先,主持者的主持詞也需要具備連接詞的作用,讓節目同節目間建立起文化紐帶,形成完整的文化鏈。其次,主持者是節目和文化之間的中介和橋梁,能夠使觀眾同節目二者之間形成互動。這些都對主持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聲樂藝術在舞臺節目主持中的具體應用

(一)語音的規范應用

嗓音是人類在進行各種形式的人聲表演的“樂器”。也就是說,舞臺節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夠融入聲樂藝術主要是因為主持和聲樂都產生于相同的生理機能。說話的聲音與唱歌的聲音是沒有什么差別的,二者都是用同一個發聲要素、從同一個結構發出聲音,發聲需要經過呼吸、振動和共鳴,再經過咬字器官形成清晰的語言,使得主持與唱歌能夠獨具特色。聲樂演唱者與主持人都屬于有聲語言的工作者,聲樂是音樂同語言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是在人語言的基礎之上增加旋律,所以,如果去掉旋律線條,聲樂藝術自然可以運用到舞臺節目主持人的工作中。無論是聲樂演唱還是節目主持,都對語言語音的規范性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除了特殊地方的主持人以及聲樂演唱者使用方言外,其他大多數都需要使用普通話,做到音量大、音色美、穿透力強、音域寬。

(二)氣息的正確應用

發聲的基礎是呼吸,聲音的動力是氣息。呼吸能夠決定人發出聲音的強弱、高低以及音色等變化,正確的氣息運用為發音、吐字與共鳴提供可能。如果沒有呼吸的輔助,其他的發聲要素也都起不了作用。所以,具有流動性、持久性的聲音與氣息的支持有著直接關系。聲樂藝術表演中,表演者的呼吸方式與正常人在生活中的呼吸方式是有一定區別的。聲樂藝術表演所使用的呼吸方式更深更廣,這種呼吸方法被稱作“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舞臺節目主持者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也提倡使用這種方法呼吸,達到氣托聲出、聲把情傳的效果。“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為良好發聲提供了動力,可以根據實際節目的需求,有效的控制氣息。充分保證舞臺節目主持人發聲的氣息量。其中,要想完整的表現主持詞,主持者還需要掌握一些“換氣”的技巧。

(三)適度的共鳴

聲樂藝術表演和舞臺節目主持要想動聽優美,都離不開共鳴器官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應有的共鳴效果。這里所說的共鳴器官主要指的是能夠將人發出的微弱基音共振擴大的人體器官,是人的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對聲樂藝術表演人員而言,要想發出好的聲音首先需要掌握科學的發音方法,有效的調整發音、氣息以及共鳴三個要素,使得聲音得到潤色。舞臺主持人在進行節目主持的時候,需要保證自身發音的悅耳清晰,也必須要運用到適當的胸腔、口腔、咽腔、頭腔和鼻腔的共鳴。用好聽的音色、富有表現力的聲音給觀眾傳遞節目信息,獲得良好的舞臺效果。

(四)體態語言的應用

這里所說的體態語言其實是一種沒有聲音的語言,主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聲樂藝術表演者以及舞臺節目主持人需要通過體態語言來向觀眾傳達作品以及節目中蘊藏的情感,使得觀眾感受到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的節目信息,實現對聲音語言的補充。通過體態語言能夠綜合傳遞節目及作品的感情和內涵,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以及表演者不僅在有聲表現上掌握技巧,同時還需要在肢體、動作、身姿和眉眼上注入鮮活的表現力,達到靈活大方、大氣自如的效果,滿足觀眾對于節目的審美要求。

(五)情感的表達

聲音的靈魂是情感,如果聲音中沒有情感表達,節目和作品都會變得非常蒼白。讓觀眾感動是藝術表演所期待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在演繹作品或者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毫無情感投入,觀眾便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就好比一個人,想要給大家快樂,同大家分享好心情,但是自己無法快樂起來,那么自然無法將別人打動。所以,情感的表達對于節目和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聲樂藝術來講,聲樂藝術表演者需要將音樂和語言相結合,讓人們感受到表演者豐富、真摯、細膩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作品的催化劑,能夠使聲音技巧不那么蒼白。舞臺節目主持者在主持節目的時候,不僅需要將情感融入到節目中,同時還要注重聲音技巧的運用,聲音技巧的前提和基礎是情感,同時,聲音技巧又反作用于情感。主持者通過停連、語氣、重音以及節奏進行情感表現,這同聲樂藝術中演唱力度、音色、節奏和休止的意義是相似的。

(六)二次創作作品

聲樂藝術表演者演唱作品、舞臺節目主持者主持節目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都是創造性很強的勞動。然而,為了節目的整體性,并不是每個聲樂藝術表演者或節目主持者都需要在每個作品或節目中進行創作。對于他們來講,創作主要是他們在提前準備的基礎上,在表演作品或節目主持的過程中有感而發的東西,也就是對于作品或節目的二次創作。就聲樂藝術的表演者來說,在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要對所要表演的作品充分熟悉,將歌詞以及歌譜等熟記。其次,要對作品進行有效的分析,把握好作品中的各個情節,了解作品中的每個角色,挖掘出作品中蘊藏的深刻情感內涵。最后,要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對作品的各個要素進行合理的情景再現。而舞臺節目主持人在對節目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其一,熟悉節目,提前了解節目背景,對于主持詞中的語言讀音標準掌握,對于稿件要提前熟悉。其二,重視節目分析,從所主持的舞臺節目的中心思想、情感內涵合理布局稿件結構,確定主持基調。其三,同樣要注重情景再現。通過總結可以發現,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中,舞臺節目主持和聲樂藝術表演有著非常多的相同之處。二者均是多種藝術技巧綜合表現的藝術,要想將歌唱好,將主持做好,扎實的發聲技巧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表演者和主持者從實際出發,提升個人文化底蘊,豐富生活經歷,正確的把握各種節目和作品的基調,更好的進行二度創作,同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

三、結語

聲樂藝術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和眾多其他的藝術形式通過相互結合發揮出聲樂藝術本身所特有的優勢。本文主要從舞臺節目主持者對于節目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聲樂藝術在舞臺節目主持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藝霄.聲樂藝術在舞臺節目主持中的應用[J].民族音樂,2011,(03):53-55.

[2]劉曉冉,胡水欣.聲樂藝術在電視節目主持中的技巧應用[J].科技風,2011,(06):221.

[3]孫婧.聲樂藝術在電視節目主持人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李建結.電視綜藝節目舞臺敘事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篇(4)

1.語音失范。

我國的地域廣闊,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在一些普通話基礎比較薄弱的方言區,有很多人加入到播音主持的隊伍中來,雖然這些人都經過了專業的訓練,但是由于其語音受到方言的影響比較嚴重,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容易對受眾造成一定的誤導,在播音主持的語言不純上,主要表現為:過度兒化;n,l不分;平翹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上。

2.發聲失范。

掌握相關的發聲要領是播音主持人員從事播音主持工作最基本的條件,對目前常見的播音主持發聲失范現象進行簡單分析,其主要表現在口腔控制及氣息控制的問題上,氣息是發聲的動力,氣息不足容易導致播音內容的低沉、不活潑,使句子不具備明快流暢之感,換氣無聲、氣息飽滿是播音主持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但是換氣有聲、大喘氣等現象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比較常見,這對實際的播音主持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

3.表達失范。

播音主持人員在從事播音主持的過程中,只有保證其語言表達符合相關的傳播規律,才能保證其更好的表達內容,目前常見的語言表達失范問題主要指的是言語失范及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問題,語言表達上存在一些內部及外部的技巧,如果在實際的播音主持工作中相關的語言表達技巧難以很好的滿足語言表達習慣及相關規范,就難以取得較好的表達效果。言語失范主要表現為:(1)語病;(2)外語詞的應用;(3)常識性錯誤等。

提升播音主持語言規范的措施

由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的播音主持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其語言規范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下面就針對播音主持語言規范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幾點提升其規范性的相關措施。

1.在思想上對語言規范予以足夠的重視。

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語言文字事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與國家的文化振興與繁榮有直接的關系,漢字簡化及漢語拼音的推廣使得人們具有了一種文化知識學習的統一方式,為了有效的解除不同地區方言交流的障礙,在人們的交流中應用統一、規范的普通話非常的必要,廣播電視等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語言交流的規范化提供了積極條件,但是在網絡上一些新媒體語言的出現及廣泛傳播,對于語言的規范化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提升播音主持語言的規范化顯得非常必要,這就需要在思想上對播音主持語言規范予以足夠的重視,這對于語言文字的推廣及社會主義的和諧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播音主持相關工作人員是播音主持工作的直接實施者,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做到語言的規范化是非常必要的,前面的分析中不難看出,播音主持人員在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現相關的錯誤是比較常見的,這就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的提升播音主持人員的專業素養及綜合素質,播音主持起到了傳遞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的重要作用,提升播音主持人員的政治素養是非常必要的,使其掌握相關的政治理論知識,有利于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緊跟國家政策。語言是思想表達的重要工具,其體現了播音主持人員的自身文化修養,積極提升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自身文化素養,對于提升播音主持語言的規范化具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級電視臺在播音主持人員的培訓工作中,要積極加強其語言規范意識及責任意識的培養,防止其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現各種語言類問題,對播音主持的語言規范化產生影響。

篇(5)

主持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負責掌握或處理”。主持藝術應該是主持人基于自身的審美經驗和體驗,運用特定的有聲語言和方式,為保證節目的順利完成,對節目進行控制的創造性活動。由于主持藝術具有的傳播性,為保障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信息傳達準確和完整,進行主持藝術的人,即主持人應該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標準、規范的普通話語音。廣播電視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普通話語音對全社會來講,具有重要的標志作用、示范作用、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和傳播作用。記者作為新聞信息的采集者,在越來越多的參與報道的過程中,普通話語音的規范、標準也是不容打折的。

清晰的口齒和圓潤的嗓音條件。有聲語言是廣播、電視傳播的重要媒介,也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主要的工作手段。因此,具備清晰的口齒和圓潤的嗓音條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清晰的口齒包括發音器官的健康、正常和有效,如唇、舌、齒等運用的靈活、有力;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的到位、正確;發音咬字不含混、不脫漏、不吃字等。圓潤的嗓音,包括音質悅耳且有一定的明亮度和聲音彈性,有較自如的氣息狀態,包括聲音不干、不澀、不沙、不啞、不噪、不弱等要求。雖然記者沒必要達到播音員、主持人那樣“字正腔圓”,但是語音準確、聲音明亮清楚是進行報道時必要的條件。

較好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應具備透過文字語言表面感悟文字語言深層意韻的能力,對所播和所說的內容都應做到有感而發,聲情并茂地表達,使朗讀、朗誦、評述、主持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味,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記者應該具備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在直播報道時,才能有話說、會說話、說好話。

較敏銳的思維能力與靈活的應變能力。主持人應具備在短時間內迅速理解并駕馭文字語言的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語言,構成腹稿提綱,并狀態自如地加以表達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改編文字稿件并用口語加以生動表達的能力;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強行記憶的能力等。在直播報道時,這也是記者應具備的因素。

主持藝術和記者的關系

主持人和記者,雖然分工不同,但是卻有著許多共同的基礎:他們的工作都要運用有聲語言傳承信息,都要直接或間接面對受眾,都要想方設法地把信息順利傳遞給受眾等。但是由于分工性質不同,記者在采訪報道中以完成信息采集為己任,很容易忽視如何更好地讓受眾接受這一過程,從而造成了記者對于表達過程的疏忽。如果在直播報道中恰當地運用主持藝術,就會懂得如何從受眾容易接受的角度來傳遞新聞信息,懂得如何引導受眾融入到其所進行的報道中來,能夠創造一種人性化、隨和、平等的氛圍。聲情并茂的主持人能夠使觀眾不走神,是因為他們有較強的掌控能力,能夠使觀眾的注意力和情趣朝所需要的方向發展。直播報道中的記者同樣也需要把受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傳遞的新聞信息上來,并且盡可能地避免由于記者語音不標準、表達意思不清等導致信息的衰減。

白巖松和水均益都是記者出身的主持人,雖然他們缺乏正規“學院派”主持人的經歷,但是在報道中對于主持藝術的掌握和運用卻不遜于學院派主持人。由于記者是直面新聞事發現場,擁有直觀現場感,在表達起來更容易有感而發,進入新聞本身。在報道的同時加入主持藝術技巧可以使直播報道“更上一層樓”。

主持藝術對記者在直播報道中的借鑒

利用節目主持中相關的科學發聲技巧、語言表達技巧和肢體語言表達技巧等相關的主持藝術,減少直播報道中的自我偏差,提高記者在直播報道中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充分調動受眾的關注性,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首先,掌握主持藝術中的聲音運用的技巧可以增加聲音的美感和舒適感。在發音上,要做到字正腔圓,悅耳動聽。要求咬字準確,吐字清晰,讀音響亮,送音有力,使受眾明白易懂。所謂腔圓,就是要求聲音清亮圓滑,流利自然。在發聲上,充分利用口腔共鳴。口腔共鳴可使聲音明亮結實,字音圓潤清晰。口腔是人們自身天然的共鳴器官。要懂得口腔開度和共鳴之間的關系,注意保持口腔上下自如開合的狀態。發聲時,要使口腔呈前后均衡打開狀態,克服平常口腔前部打得非常開,口腔后部合攏的不良習慣,共鳴腔體的共鳴效果才能得以體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強口腔的共鳴,還可以使記者的聲音集中和洪亮。同時在直播報道中,注意在發聲起音前和落音后,保持半打哈欠狀的口型,一方面可以減少語音過渡的時間,減少撲話筒現象,提高發聲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收音太早引起語音的錯誤。

其次,掌握節目主持藝術中自主性陳述的口語表達方式。這樣有利于記者對采記報道內容的熟悉,使語言更加通俗易懂。如果直播過程中報道內容依托提綱稿件,會造成生搬硬套書面用語,缺乏交流感。為此在直播報道中,記者應該進行口語表達方式的轉換。倪萍在主持綜藝大觀時曾經接到這樣的串聯詞:“鄰居是什么?是相互幫助的朋友,是在你困難的時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活中相互給予的人們。”她進行了口語化的自主性陳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鄰居是什么?是你正在炒菜時,發現醬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門要點醬油的那家兒;是你出差了可以讓他幫你看看門鎖是否被人撬開的那家人;是你家房子冒煙了能第一個去打119的那些人……”把典雅的文學語言或書面用語,注入自己的理解,讓其口語化、通俗化,這樣才能被受眾接受,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第三,在直播報道中提高語言運用的藝術性。多用口語化的語言,避免使用同音異義詞。如“切忌”和“切記”,“全部”和“全不”等。多用響亮詞、雙音詞,少用簡稱,追求生動、形象,避免重復等語言表達,增強直播報道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受眾的注意力和興趣。提高語言運用方式不僅能讓人懂,并且讓人懂得容易、透徹;不僅懂了而已,并且發生興趣,愿意聽(看);不僅使人聽進去了,而且讓人信服、感動,產生共鳴,樂于接受;同時,使用的語言又很經濟,表達很敏捷,不笨重,不遲滯,這樣運用語言才是高效率的。

第四,記者運用主持藝術中的態勢語。充分利用眼神、表情語和肢體語言可以更好地輔助有聲語言的表達,使表達更豐富,信息的傳達更加準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目光語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通道。在直播報道中,為了增加與受眾的交流,在言語過程中以眼神,或提示重點,或喚起關注,或溢出贊許,或傳達欣慰,或表示憤怒,或提醒注意等都是輔助信息傳播的有效方式。注意攝像機鏡頭部位時,要像目光要集中在對方的雙眼和嘴部這個三角區移動一樣。在非語言行為與語言行為的結合緊密程度上,面部表情處于首要位置。運用表情語時,要把積極的狀態體現在臉上,用微微上提的唇角吐露出微笑的表情,這也是提高記者親和力的重要方法。站立時,脊柱要正直并保持頭肩胯的平穩,雙目平視,下顎微收,兩肩放松,胸部略挺,腰板挺直,小腹微收,兩腳水平分開,身體重心或在兩腳中間,或略有前后移動。

最后,在直播報道中,坦率和善、真誠質樸的情感化的語言是縮短與受眾心理距離的最佳途徑。要始終用一顆真誠坦蕩的心對待每一個受眾,誠于中必形于外,慧于中必秀于形,同時可以使受眾感之切,受之深。

參考文獻:

1.曹可凡、王群:《節目主持人語言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篇(6)

夯實良好的發聲基礎

“字正腔圓”作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一直是許多播音員、節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做到吐字歸音的準確規范、氣息的自然流暢、共鳴的發聲方法、重音的準確把握、停頓的節奏韻律、語調的高低升降以及節奏的整體把握。語音規范是基礎。播音吐字的清晰度要求高,但不能有“磊塊”,不能“蹦字”,字音要流暢過度,聽來如潺潺溪水,迂回向前,生動活潑。

吐字的準確規范

播音吐字應準確規范,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播稿時應做到準確規范、清晰集中、圓潤飽滿、流暢自如。對于吐字,應有“棗核形”的整體處理,即為刁住彈出、拉開立起、弱收到位,珠圓玉潤不散扁,這是對聲音基本色彩要求,發音與吐字兩方面都包括在內。聲音要潤澤,不干澀;吐字要顆粒飽滿;聲音不散,字音不扁;這就是“圓潤集中”的含義。我們整個廣播電視節目都是為了激勵人們的精神,豐富人們的知識,愉悅人們的身心,因而,播音員的聲音不僅要樸實,而且要明朗,使人產生。

氣息的控制

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和基礎。在播音和主持時,氣息的速度、流量、壓力的大小與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以及共鳴情況都有直接關系。可以說,要控制聲音,駕馭語言,就必須學會控制氣息。所謂“控制氣息”,就是要學會胸腹聯合呼吸方法。

“氣乃聲之本”,表明呼吸在發音過程中起著提供動力的作用。掌握適當的呼吸知識和呼吸技巧,對節目的播出很有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利用腹式呼吸吸氣量大和胸式呼吸的補氣作用,盡可能加大吸氣量,呼氣時,則利用適當的控制手段,保持呼氣的均勻,增加發音時間。即為:無聲吸氣,換了就用。虛實結合有彈性。發音吐字要有韌性、有彈性,能剛能柔,有虛有實。由于性別和性格的不同,一般說,男聲偏剛健,女聲偏柔美。如果顛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這是男女聲比較而言。但是,無論男聲或女聲,都不能一味地剛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礎上的能剛能柔,剛柔并濟,隨著意與情的要求而靈活運用。

共鳴的發聲方法

用氣推聲的發音方法雖然可以省力,但要發出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響亮悠遠的聲音,還必須在用氣推聲的基礎上,學會共鳴的發聲方法。人的聲道主要共鳴器官有口腔、胸腔和頭腔。這三個共鳴器的作用各有其妙處:口腔共鳴能使聲音結實清晰,胸腔共鳴能使聲音渾厚洪亮,頭腔共鳴能使聲音高亢明亮。

重音的準確把握

重音在口語表達中,它有強調重點、突出主要情感的作用,正確使用重音,是準確表情達意的關鍵。把握重音的關鍵是找到重音的確切位置,這就需要明確講話的重點,弄清話語主旨,真正把握每句話的表意重點――表意的重點詞語往往就是重音的位置。同一句話,由于重音位置的移動,表意的重點就會發生變化。

停頓的抑揚頓挫

停頓是指語言頓挫,它在口語表達中至少有兩個作用:首先,停頓起著標點符號的作用,它作為話語中換氣的間隙,它既是表明上句話的結束,又是下句話的前奏,以此加強語言的清晰度和表現力。而且,停頓能使口語抑揚頓挫,它以間歇的長短、一定時間單位里次數的多少,形成講話的節奏,給人以韻律美。

語調的高低升降

篇(7)

藝術發聲是播音員、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形象塑造,也直接影響節目的播出質量。錯誤的發聲方式、方法和不正確的訓練手段不僅不能讓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增色,有的會導致喉部疾患發生,甚至會影響播音主持的壽命。我們在發聲教學中,通過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發聲技巧,探索出一些較為實用的方式方法,可共同借鑒參考。

一、 用氣泡音幫助尋找自如聲區

何謂自如聲區,也就是在用聲時最自如的一個聲音區間,它具有上不擠、下不僵、圓潤、自如的特點。所以,在播音主持中如何正確的發聲,尋找出自如聲區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基本聲音基本形態的走向,即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聲音作為我們播音主持的基礎聲音。

每個人的音域都可分成高、中、低三個音域,自如聲區是人發聲過程中的中音區的偏低部分,這部分的聲音泛音豐富,樂感較強。在專業教學中,發現有多數同學反映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自如聲區,即使運用聲樂教學及其他藝術發聲的教學手段也是無所適從。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運用氣泡音定位自如聲區的方法,在教學中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1、發好氣泡音是基礎。發氣泡音時,喉部放松是關鍵,所以口腔和喉部的肌肉要放松,頭部端正平視,聲帶不可控制地的過緊,保持正確的呼吸姿態,心境平實,氣息舒緩,只要能吹動聲帶振動就行。用氣泡音帶發元音a等亦可。在訓練中發現,有些學生一開始發不好氣泡音,主要是喉部緊張導致舌根部緊張,以至于舌骨和甲狀骨明顯地疊加在一起所造成。在實際訓練中,可先將舌頭伸出口外,然后再發氣泡音,在聲音不中斷的情況下,將舌歸位,反復練習幾次就能基本達到要求。另外,還可以采用想象咽喉發炎疼痛,咽喉不敢用力的狀態,這樣也可以使喉部放松。

2、在發氣泡音的同時,可以用手摸喉結下方一寸處,即鎖骨和肋骨相交處--鎖骨上小窩,然后體會振動感。這個位置就是自如聲區的上部控制閥限,也就是自如聲區的一個發聲高點。如果突破這個點上到喉部,就會造成聲音的僵擠,可以讓學生分別用兩個不同位置發聲,充分體會聲音的松弛感和美感的差異,來明晰自如聲區的概念。

3、在確定自如聲區的上限后,在發氣泡音的時候可以逐漸加大送氣量,聲音也逐漸轉向偏實聲,然后發去聲字。這樣來重點體會聲音沿胸骨的下行感以及喉部放松后,有氣息作為支撐時,聲音縱深度的變化。去聲下行到下肋骨相交處--劍突的位置,這時,聲音會有消失的感覺,腹部也隨著感到更加緊張。這個位置就可視為自如聲區的下限,也就是說,自如聲區是沿整個胸骨上下移動的一個區域,這也和胸部支點的概念相吻合。這個對于明確聲音的支點在胸腔的概念也會有幫助的。

二、膈肌彈發訓練時要用模糊音色

膈肌的彈發訓練對于增強發聲肌肉組織力量,體會氣息與聲音的協同配合,以及提高聲音彈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在訓練中,經常會用hei 、ha、 hou 三個音和報數的方式來訓練。但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完全發成“嘿”、“哈”、“后” 三個字,彈發感不強。究其原因,由于受聲母舌根音h的影響,舌根容易緊張,繼而造成喉部不放松,氣息通道受到了阻塞,甚至會聽到氣流摩擦聲帶的聲音,造成聲音干澀、暗啞。所以,在彈發訓練中,要采用近似聲音的模糊發法,弱化聲母,強化韻母,這樣才能放松喉部,氣息上下貫通,形成管道。在報數時也是如此,不必強調說清楚1、2、3、4這些數字,更多的是聯想在生活中報數時的狀態,體會這種聲音爆發力。

三、門齒閉合歌唱法訓練氣息和聲音配合

在發聲訓練中,學生往往會出現掌握了胸腹式聯合呼吸的方式,但體會不到氣息推動聲音的感覺,也就是聲音和氣息相脫節。我們在教學中從聲樂教學法中受到啟發,采用門齒閉合歌唱的方式就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具體方法如下:上下前門齒齊平閉合(注意不要上下牙齒都閉合,后槽牙是開的),小聲唱歌(最好選擇舒緩的民歌),音量不要大,哼唱的音量,盡可能把歌詞唱清晰。因為門齒閉合,要想發清楚歌詞,就要學會氣息支撐,這時就會明顯的感覺到氣息推動聲音的狀態,同時,由于門齒閉合,前聲腔較小,為發清楚歌詞就會被動挺起軟腭,擴大后聲腔。對于打開后聲腔也有幫助。另外,由于門齒閉合,在換氣時,口腔進氣量會減弱,鼻腔進氣量會加大,可以修正部分學生口腔換氣量太大,氣息摩擦聲大的癥結。

四、體態語引導法、語境融合法在聲音彈性訓練中的應用

1、體態語引導法

體態語又被稱為副語言,對有聲語言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利用這個特點,結合聲音四要素音高(高與低)、音色(虛與實)、音強(強與弱)、音長(快與慢)以及氣息的收與縱進行數數訓練。具體如下:

數“1”(高音)時,眼神看房頂等高處,手勢配合上指;數”2”(低音)時,眼神看腳面等低處,手勢下指;數“3”(強音)時,眼神看向遠方一個目標,手勢指向目標;數“4”(弱音)時,眼神看近處一個目標,手勢同樣指向目標;數“5”(實聲)時,眼神堅定,單手緊握拳發力,數“6”(虛聲)時,眼神柔和,手掌攤開外送。就形成1高、2低、3強、4弱、5實、6虛變化的聲音色彩,接著數數時還可按照這樣的變化規律套用。在這個訓練中,高、強、實聲有明顯的送氣感,低、弱、虛聲有明顯的收氣感,而且前者較后者的音長較短。

這個訓練還可以通過改變高度、距離遠近和身體松緊的感覺不斷調整不同情況下的聲音色彩的變化,豐富聲音四要素的對比訓練。需要強調的是,在數數的過程中,不要單純想著數字,可以讓數字形象化,比如看到一幢高樓、一個人、一個面包等物體,將數字和看到的形象融合,讓數字富有情感。另外,這個訓練是聲音彈性基礎訓練的一個過渡性訓練,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進行有內容,依托情感的情、氣、聲統一訓練。

2、語境融合法

聲音彈性訓練,在以上數數訓練的基礎上如何和具體的思想感情之間產生更為豐富的聯系呢?我們在教學中嘗試應用了語境融合法。針對初始訓練長句子不易把握的難點,借用四音節詞語格式訓練中的成語,如,“百煉成鋼”、“波瀾壯闊”、“鳥語花香”、“老當益壯”等等,讓學生根據成語設想語境,用感知到的情感表達成語,聲音色彩就會發生顯著的變化,聲音四要素等到了充分的應用。比如;“波瀾壯闊”聲音結實、響亮;“鳥語花香”舒緩柔和等等。當然,在這里要注意,由于有了具體的語境,詞語表達時就不要考慮原有的詞語格式了。

以上的訓練只是聲音彈性訓練中的過渡性的手段和方法,最終,聲音彈性訓練還是要和具體的語句、段落和文章相結合,這一點尤其重要。

五、模仿聲音法在共鳴訓練中的應用

共鳴是指聲帶振動時影響到其他臨近的器官或器官內部的空間所產生的聲響效果。它包含胸腔、喉腔、口腔、咽腔、鼻腔、后顱腔等多個腔體。傳統的發聲訓練中一直采用的吐字歸音相結合的訓練方式。比如,六個單元音、復韻母ai、ei、ao、ou、結合一些上音節詞語等等。這種訓練方式的優點是能有效的提高字音的圓潤度,和吐字歸音進行了有機結合。缺點是共鳴拓展度不夠,對腔體的認知和訓練不易掌握以及枯燥、單調、趣味性差。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訓練手段,采用模擬聲音訓練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模仿,顧名思義,就是模擬仿照的意思。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從模仿入手學習新知識,尤其在語言學習中,模仿更是初學者入門的一個捷徑。共鳴訓練同樣也可以從這里得到啟發。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到各種聲音,有動物的、機器的、樂器的、自然現象的。據說,蒙古人聽到自然界各種美妙音響交織后,創造出了呼麥這種高低頻同時發出的獨特發聲方式,而b-box也是人們通過模仿樂器聲音創造出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說,大千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聲音樣本。更為可貴的是,這些聲音天長日久存在于我們的腦海,它們是極容易模仿的。在共鳴訓練中有選擇的進行模仿,不但能豐富我們的發聲領域和色彩,還使寓教于樂成為現實。

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以豐富的聲音寶庫,從豬、牛、羊、雞、鴨到鳳、雨 雷、電。這些都為我們豐富自己的聲音應用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當然,播音發聲訓練還是為語言服務的,還是要和具體的字、詞、句聯系到一起的,所以,在訓練中也要注意模仿發聲與吐字歸音的關系,不能本末倒置,因聲廢字,還需因人而宜,辯證教學。 中醫有偏方治大病之說,我們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也可以算作是發聲訓練中的小偏方,不期望它能治大病,只希望它能對播音學子、廣大的播音愛好者有些許的幫助。讓我們共同來傳承前輩的專業精神,共同發展播音教育事業。■

參考書目

篇(8)

正確的語音、語調特別有利于聽、說能力 (交際能力) 的培養與提高。但是受漢語語調甚至是方言語調的影響,學生的英語語調根深蒂固。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甚至是錯誤的發音習慣是英語教師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

一、英語語音語調的“疑難雜癥”

之所以選擇英語播音專業的學生做教學嘗試,是因為他們是招生老師層層篩選后錄取的,語音基礎是很好的。但是在英語語音方面對于英語播音專業學生的要求也不僅僅是停留在準確性上,還應追求優美性。

在正式做教學嘗試之前,筆者首先對1個班28個學生的語音語調做了摸底測驗,并對記錄作了歸類整理。

1.單詞發音不飽滿。英播學生的單詞準確性確實較高,但是普遍單詞發音不飽滿,最為明顯的是元音特別是雙元音發音不飽滿, 如time /ta?m /念成/tem/。

2.語調使用不規范。受漢語朗讀習慣影響,學生將句子里的單詞大量用降調朗讀,失去了英語原本的“wave” 軌跡。

3.拖音。拖音問題是比較突出的。一是短音長發,長音更長,人為的將單詞的發音時間拉長;二是小部分同學給單詞增加音素,如bread /bred/ 念成/bred?/。

4.重讀層次不明。句子主重讀、次重讀、零重讀的立體層次不分明,導致整體節奏感不強,樂感欠佳。

5.句子連讀生硬,隨意停頓,導致語流受阻而不夠流暢。

這些問題都是語音學習中的“疑難雜癥”。

二、播音發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探究學生的發聲方式,不難發現以下不足之處:口腔開口度偏窄、聲帶不夠松弛、發聲位置低垂、氣息較弱、共鳴不明顯等。歸納起來主要是口腔開口度不夠,氣息不夠,節奏感欠佳。受方言發音習慣影響而又未經科學訓練的發聲方式是導致這些發音問題的因素之一。

要想實現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優美的語音語調,“對癥下藥”是勢在必行的。

“日常發聲是播音發聲的基礎,而播音發聲則是日常發聲的科學化和藝術化。”播音發聲是科學發聲中的一種,是使用胸腔聯合呼吸法,以口腔、鼻腔共鳴為主,靈活運用口腔發聲器官及吐字歸音的技巧而發出的規范化、藝術化的有聲語言。為學生們所熟知的美國的VOA和英國的BBC都主要采用播音發聲的科學方式。因此,將這種科學性和藝術性植入語音教學,是有其可行性的。

三、播音發聲的借鑒

1.口腔開口度矯正。作為一年級英播的學生,其實他們有一定的科學發聲知識,但是他們還不能運用到英語語調學習當中。播音發聲的特點是聲音首先要圓潤,有光澤,這跟聲帶的松緊及口腔的大小及相關器官、肌肉的控制相關聯。學生單詞發音,確切的說元音發音不夠圓潤飽滿也是由于口型開口度不夠,聲帶的過緊。發音時開口不夠大,口腔氣流少,加上聲帶不放松,從喉咽部擠出來的元音發音就顯得干癟蒼白,欠缺美感。同樣,沒有氣息的支排和腔體共鳴,發音就顯得沒有穿透力和爆破感。

很多英語老師都建議學生大聲朗讀以改善口語,這是很有道理的。大聲說話時口腔開度大,反之則小。發音時正確的口型是半打呵欠時的口型或發普通話 “好”之前的口型。同時要注意面帶徽笑,嘴角微微上揚。訓練方法如下:張嘴像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頭自然放平。這個發聲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克服口腔開度不夠的問題。

2.氣息練習。學生氣息不夠長,并不是肺活量不夠,而是呼氣吸氣方式不對。一般沒有接受過發聲訓練的人在說話時都是用的“口腔音”,即聲音沒有足夠的氣息的支撐,更沒有頭腔的高位置,聲音往往是在鎖骨以上,鼻腔以下,發聲時聲音蒼白無力。而標準的英語發音應當是富有彈性,極具節奏感的。

為了更加直觀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先請2位語音較好的學生朗讀下列句子,并進行了錄音:

President Jiang Ze Min and Premier Zhu Rong Ji have shown genuine leadership in committing China to open its markets and abide by global rules of fair trade.

然后對比錄音和原音,學生清晰直觀地發現了差異。原聲氣息平緩,即便句子較長但是念起來依然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學生朗讀念到“genuine”,因氣息不夠而提前隨意停頓,導致后半句中的連讀顯得吃力,而且失去了英語的“wave”本色。整個句子發音顯得磕磕巴巴、語流不順暢,更不用說美感和藝術性了。

幫助學生練習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聞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后緩緩吐出。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后均勻緩慢地吹,盡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后,從牙縫中發出“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

3.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示范功能。孟憲忠老師提到過:“It’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imitation is the best and soundest method in learning pronunciation…”模仿是學習標準語音語調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模仿資料當然是英語廣播電視節目。所以在語調學習中,應當充分發揮英語廣播電視節目的示范功能。模仿新聞的干凈利索和鏗鏘有力,可以改掉學生有拖音的毛病;模仿如談話節目的輕松自然,可以改善學生發音過重的缺陷;模仿“UP CLOSE”中主持人徐亦怡的豐富優美的語調,則可以針對學生不習慣使用八種基本語調;模仿不同風格的詩歌,則是針對學生念什么都是一個腔調的問題。

試以一次“UP CLOSE”的開場白模仿為例。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UP CLOSE! Our guest today is an actor who is performed on both sides of Pacif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fore we invite him on stage, let’s take “Up Close Look―Wang Luoyong”.

Everyone, please join me and welcome Wang Luoyong to UP CLOSE.”

在這段開場詞的模仿中,需要學生注意的點是:低升調和高平調的使用、停頓和換氣以及連讀。特別是學生普遍不習慣使用的低升調在hello, everyone,today,States,stage,Look這些詞的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句中的“me”是虛詞,理論上應當念得輕、低、快,但是主持人卻采用了高平調的念法,目的是為了調動現場氣氛隆重請出嘉賓。

四、小結

播音發聲的訓練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英語語音語調,科學的口型、科學的換氣和藝術化的語調,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英語發音的優化。當然,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切記自己的導師職責。要細心觀察學生發音的問題所在,并有針對性的利用最為直觀的模仿資料進行示范和矯正。

參考文獻:

[1]白龍.播音發聲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2]孟憲忠.英語語音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2003.

[3]錢乃榮.現代漢語[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篇(9)

1、傳媒專業包括編導專業,表演專業,播音與主持專業;

2、編導專業要準備的課程有:命題演講、即興評述、故事創作、電視節目分析、語言表達、編導思維;

3、表演專業要準備的課程有:基礎訓練、作品選擇、朗誦技巧、演唱技巧、發聲方法、作品分析、小品表演、即興表演、基本功訓練、身體協調、舞蹈;

4、播音與主持專業要準備的課程有:播音與主持概論、普通話語音及發生學基礎、播音創作基礎、文學作品朗誦、新聞稿件播讀、即興口語表達、演講與辯論、節目策劃與主持語言表達基礎。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廣播的核心表現形式是“聲音”,廣播要想永葆活力,離不開聽眾。廣播節目五花八門,欄目細化給受眾帶去無限歡樂。主持人須根據節目類型調整自己,主持節目駕馭得當,流暢悅耳,激情飽滿,充滿活力,并且要注重語言的品味,樹立自我風格,切不可盲目跟風。比如,新聞評論性節目中的播音主持應莊重大方,感情飽滿而質樸;綜藝娛樂類節目中的播音主持應清新活潑,幽默風趣;青少類節目中的播音主持則應親切可愛,等等。因此,培養有品位的主持人,打造有品質的節目,就要參加學習,提高主持人的素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凸顯主持人的個性,根據主持人個性特點,塑造主持人形象。

二、培養語言魅力 加強播音基本功

節目主持人傳播信息,離不開有聲語言的運用。播音發聲基于生活中口語發聲,但不同于口語發聲,而是生活中口語發聲的規范、提煉和升華。播音主持單單憑天賦是不夠的,需掌握呼吸控制和氣息運用,口腔控制和吐字歸音要求吐字清晰、流暢。語言魅力不僅體現在表述精到流暢,還要做到播講功底不凡,飽含激情,以聲傳情。要做到這一點,不妨多練繞口令,多念報紙,多聽廣播,反復對比,不斷調整自己。

除了發揮自己的聲音塑造魅力,還要能言善“變”。主持人不僅要具備較為豐富淵博的知識,而且大部分都具有說學逗唱的才藝。經過多年打拼,當他們自己長大成熟了,語言暴力少了,低俗的自戀式的調侃少了,脫口秀多了,才藝表演和展示的多了,自然就能用嫻熟的語言技巧去完善節目。主持人需善于把握話題,善于調動氣氛。我們不難發現,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主持人去主持,其效果是不一樣的。要將自己的話說得簡明、集中、適聽,讓受眾接受、理解,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幽默的語言,讓勞累一天的人們開懷一笑,開懷一笑值千金。幽默是一種超常思維,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幽默的語言不是直白的表達,考驗人的學識,智力和反應,主持人要博覽群書,播音主持才能出彩。搞笑不失品味,至少要做到無害。主持人應讓聽眾在笑聲中受到啟迪,給人以真、善、美的回味。

三、弘揚時代主旋律

話筒前的播音,并非代表個人說話,不是隨心所欲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新聞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代表著黨和人民的精神意志,在這一重要崗位上工作,就要正確把握宣傳政策、宣傳口徑和輿論導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須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事關政治方向、政策原則問題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要堅持不斷學習,順應時代潮流,弘揚時代主旋律。比如黨的十提出實現“中國夢”,主持人就要了解什么是“中國夢”,才能夠明確當前黨的任務是什么。同時應多了解社會,參與實踐,通過實踐,去發現、去思考 ,正確把握、弘揚正能量,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滿足可聽性。只有提高政治素質,才能做出高屋建瓴、思想精深的精品節目,才能鎖住聽眾。

四、臨場應變能力

上一篇: 審計本科論文 下一篇: 監理例會會議紀要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女优天堂网页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