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分析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7: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經濟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經濟分析論文

篇(1)

AbstractAnalysesthethreetypesofgas-firedboilersheatingsystems.Resultsshowthatindoorboilerssystemaremoreeconomicalthanothersystems;thechargeofgasconsumeaffectthelife-cycle-costgreatly.

Keywordsgas,heatingsystem,lift-cycle-cost

一、引言

我國以往城市供暖主要以煤為燃料,供暖熱源熱效率低,燃燒產生大量SO2、CO2、NOX和煙塵,成為北方城市冬季大氣主要污染源之一。在燃煤熱源的各種供暖方式中,因為大型燃煤鍋爐便于集中處理煙塵、灰渣污染物,鍋爐效率高于小型燃煤鍋爐,故一般公認采用大型集中鍋爐房的城市集中供暖優于分散鍋爐房供暖,單戶煤爐采暖最差。隨城市能源結構調整,許多城市已逐漸用天然氣替代煤作為供暖燃料。與燃煤相比,燃燒天然氣CO2排放可減少52%,NOX可減少45%,無SO2排放和灰渣產生[1];燃氣鍋爐效率高,大、中小型的鍋爐效率區別不大;鍋爐燃燒過程和出力易于調節控制。因此,以燃氣為熱源的供暖系統方案評價不能沿用燃煤鍋爐的結論。

以燃氣為熱源時,可供選擇供暖方式有城市燃氣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城市集中燃氣鍋爐房集中供暖、小區燃氣鍋爐房集中供暖和戶用燃氣鍋爐供暖等。天然氣熱值高,燃燒易于控制,燃燒溫度很高,火焰溫度可達1400℃以上,有條件采用燃氣輪機直接發電,燃燒后的高溫煙氣生產高壓蒸汽可用于再次發電和供暖。這種熱電聯產方式充分利用燃氣熱值產生高品位電能和較低品位的熱能。綜合熱效率較后三種高,經濟效益也最佳,有條件時應優先考慮。但考慮到燃料價格等因素,城市電廠仍以燃煤為主。大多數情況下,可供用戶選擇的燃氣供暖方式限于后三種。這三種供熱方式特點對比見表1。

*

二、經濟分析

如表1所示,供暖系統經濟性受建設費用、設備費用、系統壽命、燃氣價格政策等許多因素,這些因素又因各地而異。因此,進行適用于各地的普遍性經濟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本文只就北京地區行分析,各系統土建、設備和材料等費用均按當地普遍水平考慮。對于實際工程,則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為方便下文比較,將城市集中燃氣鍋爐房供暖、小區燃氣鍋爐房供熱和戶用小型燃氣鍋爐房供暖分別定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

根據北京市規定,天然氣價格商用1.8元/Nm3、民用1.4元/Nm3,天然氣增容費1200元/Nm3。集中供熱燃氣鍋爐和戶用燃氣兩用鍋爐效率取85%[2]。方案一管網熱損失取15%[3],考慮到方案二只有二次管網,熱損失較小,故取10%,方案三無管網熱損失。建筑冬季耗熱量按40W/m2,采暖期140天,天然氣低熱值35MJ/Nm3。

各供熱方式的初投資及運行費用比較(元/m2)表2*

*

注:1.對于100m2住宅(下同),戶用兩用燃氣鍋爐每臺7000元,設備費用為70元/m2,但考慮到因此可以節省熱水器費用10元/m2,故取60元/m2。

2.因方案三具有各戶獨立調節的特點,燃料費用按節約30%計[4]。

3.

4.年采暖電費包括水泵和風機耗電費用,方案一、二根據4和產品樣本數據估算得出,方案三根據產品樣本數據估算得出。

上表中各項初投資包括設計、設備購置、系統建設等全部費用,初投資總計為各項初投資之和;年經常總費用包括運行中燃料、電力費用和系統管理、維修費用。表2對各燃氣供暖方式的初投資、運行費用兩個指標給出初步定量的比較。但以它們都只反映各方案經濟性的一個方面,在決策時只能就各方案的某一指標進行比較。要對各方案進行綜合經濟比較時就需要一個綜合經濟指標。因初投資、維修費、使用壽命之間存在內在聯系,這種聯系是引入綜合經濟指標的基礎,也使對系統的綜合費用分析成為可能。

壽命周期費用是指系統或設備從誕生到報廢的整個期間各種費用的總和。對于供暖系統而言,壽命周期費用包括系統的購置費用(設計、設備購置、系統建設等)、在壽命周期中運行費用殘值的總和。常用的壽命周期費用是將系統在壽命周期內所有發生的費用折算成系統設置時的價值。在一個系統中,各設備或子系統的壽命周期可能不同,為便于分析,需用將不同壽命周期的各設備和子系統折算成統一壽命周期費用。統一壽命周期采用各設備和子系統壽命周期的最小公倍數,每個設備或子系統的多次設置用貼現法折算成第一次設置時的現值。日后系統經常費用也采貼現法折算成初次設置時的現值。

(1)

Pa:現金總額,

A:日后每年的等額支付金額,

i:扣除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的凈利率,

N:生產時間(年數)。

所以對每一既定系統而言,費用周期內部民貼現值PZ為:

(2)

PC:系統初投資現值。

考慮到各子系統使用壽命不一致,需要引入各子系統壽命周期的最小公倍數為系統統一的使用壽命,V。在此壽命時間中,若某子系統或設備需要投資j次,由各系統總設置費用貼現值:

(3)

(4)

利用式3可對不同壽命周期的各系統進行比較。因燃氣鍋爐效率隨使用年限變化不大,以燃料價為基礎的運行費用在使用壽命內也基本穩定,故可用鍋爐使用壽命代替鍋爐壽命周期。

*

一般供熱管網的使用壽命為20年,鍋爐使用壽命10年,故可將表2中各系統的統一壽命周期定為20年,其中戶用鍋爐需更換一次。計算中系統設置費用為各次設置折算到初次設置時的費用。供暖系統的廢置費用主要包括系統的拆除費用,拆除后的廢舊材料回收視作系統殘值,根據實際上情況,近似認為兩者相抵,在計算中不再考慮,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表中方案一和方案二天然氣價格為1.8元/Nm3,方案三天然氣價格為1.4元/Nm3,為比較相同燃料價格下各方案的經濟必,對方案三也取1.8元/Nm3進行計算,在表中列為方案三1。表4為在各種利率條件下總貼現值計算結果。

以上比較是建立在不采用分戶熱計量的條件下的。當采用分戶熱計量系統時,方案三不需改動,以燃氣耗量計量代替熱計量。方案一和方案二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在原雙管采暖系統中每個房間的散熱器上安裝熱計量裝置,一般100m2左右房間需要5~6個熱計量裝置;其一是在各戶采用章魚式采暖系統,在每戶引入總管上安裝一個熱計量裝置。兩種形式的室內采暖系統造價的差別主要在于熱計量裝置的購置上。一般認為分戶計量可節能20-30%[5]。因此,各方案的初投資和運行費用都有變化。此時壽命周期總費用貼現值比較見表5。

*

注:1.a為方案一和方案二采用雙管采暖系統,引入總裝一個熱計量裝置(200元/套),每戶需要六個蒸發式熱分配表(50元/個),總計折合5元/m2;

2.b為方案和方案二采用章魚式系統,每戶入戶需要一個熱計量裝置(1500元/套),折合15元/m2;

3.采用分戶計量后,各方案年采暖燃料費用都按節約30%計。

三、結論

1.每種方案的總貼現值都隨利率提高而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在高利率下,日后每年所發生的等額費用相對于現值的貶值的程度較高。

2.無論在有無分戶熱計量的情況下,方案三的性都優于其它兩個方案。在無分戶熱計量時,方案三的優勢在于其具有各戶獨立調節功能,而產生節能效果的作用;在有分戶熱計量時,方案三的優勢在于省去了熱計量裝置的投資。

3.當民用燃氣價格低于商用時,方案三的優勢更加明顯。

4.當以燃氣為燃料時,無論何種情況,采用城市集中鍋爐房的集中供暖方式經濟性都是最差的。

5.采用燃氣為燃料時,燃料費用在總經濟指標中所占權重較大。在供暖系統設計方案選擇中應充分重視鍋爐效率,系統可調節性等運行費用的指標,不可單一追求降低初投資而造成日后運行費用增加。

6.本文只就燃氣熱源供暖方式的經濟性進行。供暖燃氣熱源的選擇還涉及諸如安全、污染排放控制等各方面的問

題,應綜合考慮。

1李先瑞等,燃氣供熱的現狀和展望,建筑節能,2000,31(3):43-47

2李先瑞等,住宅區采暖方式的選擇,建筑節能,2000,29(2):24-27

篇(2)

1導數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1.1邊際分析在經濟分析中的的應用

1.1.1邊際需求與邊際供給

設需求函數Q=f(p)在點p處可導(其中Q為需求量,P為商品價格),則其邊際函數Q’=f’(p)稱為邊際需求函數,簡稱邊際需求。類似地,若供給函數Q=Q(P)可導(其中Q為供給量,P為商品價格),則其邊際函數Q=Q(p)稱為邊際供給函數,簡稱邊際供給。

1.1.2邊際成本函數

總成本函數C=C(Q)=C0+C1(Q);平均成本函數=(Q)=C(Q)Q;邊際成本函數C’=C’(Q).C’(Q0)稱為當產量為Q0時的邊際成本,其經濟意義為:當產量達到Q0時,如果增減一個單位產品,則成本將相應增減C’’(Q0)個單位。

1.1.3邊際收益函數

總收益函數R=R(Q);平均收益函數=(Q);邊際收益函數R’=R’(Q).

R’(Q0)稱為當商品銷售量為Q0時的邊際收益。其經濟意義為:當銷售量達到Q0時,如果增減一個單位產品,則收益將相應地增減R’(Q0)個單位。

1.1.4邊際利潤函數

利潤函數L=L(Q)=R(Q)-C(Q);平均利潤函數;=(Q)邊際利潤函數L’=L’(Q)=R’(Q)-C’(Q).L’(Q0)稱為當產量為Q0時的邊際利潤,其經濟意義是:當產量達到Q0時,如果增減一個單位產品,則利潤將相應增減L’(Q0)個單位。

例1某企業每月生產Q(噸)產品的總成本C(千元)是產量Q的函數,C(Q)=Q2-10Q+20。如果每噸產品銷售價格2萬元,求每月生產10噸、15噸、20噸時的邊際利潤。

解:每月生產Q噸產品的總收入函數為:

R(Q)=20Q

L(Q)=R(Q)-C(Q)=20Q-(Q2-1Q+20)

=-Q2+30Q-20

L’(Q)=(-Q2+30Q-20)’=-2Q+30

則每月生產10噸、15噸、20噸的邊際利潤分別為

L’(10)=-2×10+30=10(千元/噸);

L’(15)=-2×15+30=0(千元/噸);

L’(20)=-2×20+30=-10(千元/噸);

以上結果表明:當月產量為10噸時,再增產1噸,利潤將增加1萬元;當月產量為15噸時,再增產1噸,利潤則不會增加;當月產量為20噸時,再增產1噸,利潤反而減少1萬元。

顯然,企業不能完全靠增加產量來提高利潤,那么保持怎樣的產量才能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呢?

1.2彈性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1.2.1彈性函數

設函數y=f(x)在點x處可導,函數的相對改變量Δyy=f(x+Δx)-f(x)y與自變量的相對改變量Δxx之比,當Δx0時的極限稱為函數y=f(x)在點x處的相對變化率,或稱為彈性函數。記為EyEx•EyEx=limδx0

ΔyyΔxx=limδx0ΔyΔx.xy=f’(x)xf(x)

在點x=x0處,彈性函數值Ef(x0)Ex=f’(x0)xf(x0)稱為f(x)在點x=x0處的彈性值,簡稱彈性。EExf(x0)%表示在點x=x0處,當x產生1%的改變時,f(x)近似地改變EExf(x0)%。

1.2.2需求彈性

經濟學中,把需求量對價格的相對變化率稱為需求彈性。

對于需求函數Q=f(P)(或P=P(Q)),由于價格上漲時,商品的需求函數Q=f(p)(或P=P(Q))為單調減少函數,ΔP與ΔQ異號,所以特殊地定義,需求對價格的彈性函數為η(p)=-f’(p)pf(p)

例2設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e-p5,求(1)需求彈性函數;(2)P=3,P=5,P=6時的需求彈性。

解:(1)η(p)=-f’(p)pf(p)=-(-15)e-p5.pe-p5=p5;

(2)η(3)=35=0.6;η(5)=55=1;η(6)=65=1.2

η(3)=0.6<1,說明當P=3時,價格上漲1%,需求只減少0.6%,需求變動的幅度小于價格變動的幅度。

η(5)=1,說明當P=5時,價格上漲1%,需求也減少1%,價格與需求變動的幅度相同。

η(6)=1.2>1,說明當P=6時,價格上漲1%,需求減少1.2%,需求變動的幅度大于價格變動的幅度。

1.2.3收益彈性

收益R是商品價格P與銷售量Q的乘積,即

R=PQ=Pf(p)

R’=f(p)+pf’(p)=f(p)(1+f’(p)pf(p))=f(p)(1-η)

所以,收益彈性為EREP=R’(P).PR(P)=f(p)(1-η)ppf(p)=1-η

這樣,就推導出收益彈性與需求彈性的關系是:在任何價格水平上,收益彈性與需求彈性之和等于1。

(1)若η<1,則EREP>0價格上漲(或下跌)1%,收益增加(或減少)(1-η)%;

(2)若η>1,則EREP<0價格上漲(或下跌)1%,收益減少(或增加)|1-η|%;

(3)若η=1,則EREP=0價格變動1%,收益不變。

1.3最大值與最小值在經濟問題中的應用

最優化問題是經濟管理活動的核心,各種最優化問題也是微積分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使成本最低,收入最多,利潤最大,費用最省等等。下面介紹函數的最值在經濟效益最優化方面的若干應用。

1.3.1最低成本問題

例3設某廠每批生產某種產品x個單位的總成本函數為c(x)=mx3-nx2+px,(常數m>0,n>0,p>0),(1)問每批生產多少單位時,使平均成本最小?(2)求最小平均成本和相應的邊際成本。

解:(1)平均成本(X)=C(x)x=mx2-nx+p,C’=2mx-n

令C’,得x=n2m,而C’’(x)=2m>0。所以,每批生產n2m個單位時,平均成本最小。

(2)(n2m)=m(n2m)2-n(n2m)+p=(4mp-n24m),又C’(x)=3mx2-2nx+p,C’(n2m)=3m(n2m)2-2m(n2m)+p=4mp-n24m所以,最小平均成本等于其相應的邊際成本。

1.3.2最大利潤問題

例4設生產某產品的固定成本為60000元,變動成本為每件20元,價格函數p=60-Q1000(Q為銷售量),假設供銷平衡,問產量為多少時,利潤最大?最大利潤是多少?

解:產品的總成本函數C(Q)=60000+20Q

收益函數R(Q)=pQ=(60-Q1000)Q=60Q-Q21000

則利潤函數L(Q)=R(Q)-C(Q)=-Q21000+40Q-60000

L’(Q)=-1500Q+40,令L’(Q)=0得Q=20000

L’’(Q)=-1500<0Q=2000時L最大,L(2000)=340000元

所以生產20000個產品時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340000元。

2積分在經濟中的應用

在經濟管理中,由邊際函數求總函數(即原函數),一般采用不定積分來解決,或求一個變上限的定積分;如果求總函數在某個范圍的改變量,則采用定積分來解決。

例5設生產x個產品的邊際成本C=100+2x,其固定成本為C0=1000元,產品單價規定為500元。假設生產出的產品能完全銷售,問生產量為多少時利潤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潤。

解:總成本函數為

C(x)=∫x0(100+2t)dt+C(0)=100x+x2+1000

總收益函數為R(x)=500x

總利潤L(x)=R(x)-C(x)=400x-x2-1000,L’=400-2x,令L’=0,得x=200,因為L’’(200)<0。所以,生產量為200單位時,利潤最大。最大利潤為L(200)=400×200-2002-1000=39000(元)。

在這里我們應用了定積分,分析出利潤最大,并不是意味著多增加產量就必定增加利潤,只有合理安排生產量,才能取得總大的利潤。

綜上所述,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對其經濟環節進行定量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將數學作為分析工具,不但可以給企業經營者提供精確的數值,而且在分析的過程中,還可以給企業經營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這也是數學應用性的具體體現。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經營者,應該掌握相應的數學分析方法,從而為科學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聶洪珍,朱玉芳.高等數學(一)微積分[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6).

篇(3)

一、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二、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也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目前循環經濟幾種發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耐用性等。發明這種模式的杜邦公司1994年生產廢棄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二)工業園區模式——又稱為卡倫堡工業園區模式。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生產量,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包裝廢棄物的非營利性社會中介組織,最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已有1.6萬家企業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做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清理、分揀再進行循環利用。

(四)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模式。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上:一是政府推動構筑多層次法律體系;二是要求企業開發高新技術;三是要求國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不要鄙視垃圾,要把它視為有用資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存放就是資源。

四、國外循環經濟優秀案例經驗借鑒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態工業園為例介紹:

(一)園區簡介。為解決大量消耗能源、資源而產生的垃圾排放等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北九州市以建設亞洲的“國家資源及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振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基本規劃。工業園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態園的代表。園區分為實證研究區和循環工業園兩個區域。

(二)循環經濟實施措施。北九州市的環保產業擁有合理的環境管理體制及安全的高新技術,由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組成的“北九州環境產業推進會議”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環境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點實施措施有四個方面:(1)建設循環使用及舊零部件再次使用產業園區;(2)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設施,發展新產業;(3)創辦新能源技術產業、超微納米等新一代環保產業項目;(4)加強人才培訓。

此外,北九州通過規劃合理的功能區布局來更好地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具體功能區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設立北九州市生態工業園區中心:是開展環境教育的基地,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保知識講座,舉辦環保技術相關研修、講座,推廣環保技術。(2)環保企業聚集區:通過各企業的相互合作,把環保相關企業發展成為廢物排放為零的資源循環基地。(3)響灘再生使用區:市政府場地租給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環保項目,地方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開展各種再生使用產業活動。(4)環保研發中心:企業、政府、大學聯合起來進行最尖端的廢物處理技術、再生使用技術的研發。北九州生態產業園利用作為工業城市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工業設施及企業、研究機構、政府、市民建立的網絡,將振興產業與環境保護兩大政策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建立獨具特色的地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成功經驗對我們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五、國內發展循環經濟建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創新機構,保證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成立循環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區域實際狀況,從引導和促進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工作。

(二)綠色招商,促進第二產業生態工業發展。通過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的構建與完善,資源和廢物的減量化等措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改善投資環境。根據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需求和市場機制有選擇地進行主題招商和綠色招商,重點發展補鏈企業,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三)集約使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集約化使用,無論在土地資源、水資源還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達到較高水平。

(四)重視科技,引領靜脈產業生態工業發展。可利用高新技術發展海水淡化以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投資興建垃圾發電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煙氣凈化處理發電的同時保護居住環境;完善區域水循環系統,建立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中水回用系統,節約用水的同時滿足企業對中水的需求。

(五)加強信息建設,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建立固廢資源信息網,便于企業之間進行固廢資源交換與再利用的信息溝通,為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建設搭建信息平臺。

(六)注重生態教育,建設綠色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從孩子抓起,各級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相應課程中增加環境保護知識內容,把生態教育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J].天津科技,2004.6.

篇(4)

1.回顧地鐵歷史、探索產業道路

縱觀世界地鐵發展歷史,從1863年倫敦建成第一條地鐵到2000年的138年中,世界已有115個城市建成7000km地鐵。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在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內,凡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城市都建有地鐵。地鐵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城市經濟實力、人們生活水平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回首中國地鐵建設的近40年,從第一階段以“戰備為主,兼顧交通”原則建設的北京地鐵;經第二階段以“以交通為主,兼顧人防”原則建設的上海和廣州地鐵;到第三階段以“建設標準、造價、車輛和設備國產化”原則,籌備并開始建設的十幾個城市地鐵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起步晚、高起點、發展快是我國城市地鐵建設的重要特征。

從國際、國內的地鐵發展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沒有地鐵、不發展地鐵的城市,將不能進入現代社會、世界城市的先進行列。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思考現在,探索中國地鐵產業的道路和地鐵經濟發展的方向,首先必須明確四個概念,它們是中國地鐵前進道路上的四個里程碑,中國地鐵發展必須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第一是“產業”的概念。地鐵從規劃、設計、開發、制造、建設、運營是一個龐大、復雜、多行業、多專業的系統工程,是—個完整系統的產業鏈,是產業的概念。第二是“民族”的概念。要發展地鐵,必須首先努力構建本國的地鐵產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民族工業,壯大本國經濟。不發展并形成本國的地鐵產業,就會建了我國的地鐵,富了別國的企業,發展了人家的產業,促進了國外的經濟。第三是“經濟”的概念。地鐵是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投資最大、周期最長、科技含量最高、涉及行最廣、使用壽命最長、用工量多的項目。對于加大固定資產投入,拉動內需,帶動相關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假日經濟”一樣,是個“經濟”的概念。第四是“發展”的概念。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我國已加入WTO,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綜合國力、城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加,城市經濟、城市建設、高速度大規模發展的時期已經到來,地鐵建設已勢在必行:抓住機遇,努力構建中國的地鐵產業,發展地鐵經濟,對于提高綜合國力、促進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占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放開地鐵政策、發展地鐵經濟

西班牙是個地鐵普及、地鐵產業發達的國家,主要城市都有地鐵,小到幾十萬人的畢爾巴鄂,大到300萬人的馬德里,運行總里程310km。僅首都馬德里就有11條線,總長176hn,車站202個,運行機車235列,運送乘客占公交出行總量的40%—50%,并還有1條機場線,可在市內辦登機手續,總長54.7km,預計2003年投入使用。馬德里、巴塞羅那、瓦倫西亞市都還在建設新的地鐵線路。地鐵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不可須臾離開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西班牙地鐵產業發達的原因除經濟發達外,還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限制。而我國目前卻是不論什么樣的城市都是嚴格限制,按照計劃經濟的辦法,以城市人口規模、城市面積劃、、城市人口密度等標準來審批。其實,“審批經濟”勢必束縛生產力的發展。現在我國修建地鐵的城市只有5個,已批準的也只有11個城市16條線。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經濟發展水平、及日益嚴重的現實需求都是極不相稱的。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交通狀況日益惡化的形勢下,總結我國地鐵產業發展的經驗教訓,吸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按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重新審視我們地鐵交通發展的規劃、政策,修正發展規劃,放開地鐵嚴格審批和控制的政策,充分認識構建地鐵產業、發展地鐵經濟的重要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和必須抓住的歷史機遇。

2.1必要性

(1)中國城市少土地、多人口、高密度、小規劃、窄交通、高發展的特點。城市可利用土地和空間日益減少。(2)城市化進程趨勢加快、經濟急驟發展、城市人口上升、客流增大。城市經濟發展為其提供了經濟條件。(3)地鐵開辟了人類生活的第二空間。土地及地下資源的多層次利用,解決了土地不足的問題,提高了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4)緩解能源緊張。地鐵是目前耗能少的交通方式,還制止了由于私人小汽車發展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5)減少城市擴建、改造、拆遷的費用。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減少地面占地及拆遷,不僅減少了城市的建設成本,而且節省了國家寶貴的資源和巨額投資。(6)備戰防災、平戰結合。北京地鐵就是起源于戰備的需要。(7)效率與安全。大運量、低成本、時間準、小污染、高速度、保安全、較舒適、少用地、省投資。(8)社會公平性。地鐵是為公眾提供了一種快速、準時、方便、安全、舒適的公共交通方式,市民共同享受和需求。這里既無軟臥、包廂,也無頭等艙,等貴賤、均貧富,具有社會公平性。(9)改善交通阻塞狀況,改善投資環境、生態環境、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2.2必然性

一個城市是否需要地鐵應該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城市的發展規模、城市人口數、城市人員流動量、城市地面交通狀況、城市經濟的發展及經濟實力、城市的環保和節能是這個問題的決定因素。

從我國目前城市交通狀況來看,只有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綜合運輸體系,在城市區域間交通應用地鐵,才能保證城市人口的正常流動,保證城市交通的暢通無阻。建設地鐵已成為21世紀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這是歷史的選擇、必然的結果。

不當的限制地鐵發展對生產力的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都是重大的損失。我國不能失去地鐵產業新一輪發展的機遇。早放早發展、早放早收益、早放早主動、早放少損失。地鐵產業應成為中國一個新興的重要的支柱產業、朝陽產業。這是中國城市基礎交通設施中最有前景、最有市場的產業。目前,中國許多大中城市已經具備發展地鐵的基礎、實力、條件,必須適時調整開放政策,總體上可以分為放寬、放開、加速三步走。中國地鐵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21世紀將是中國地鐵建設高速發展的世紀,中國將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地鐵市場。

3.制定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西班牙對地鐵是大投入、高補貼,不限制、求發展的政策,使其地鐵投資、設計、建設、制造、運營都在世界地鐵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全部政府投資建設,全額政府補貼運營,一攬子扶持地鐵產業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一個50萬km、4000萬人口的國家有4個車輛制造廠,形成地鐵普及、產業發達的局面。政策是發展的根本原因。我國要構建地鐵產業,發展地鐵經濟關鍵是正確的產業政策。

3.1在地鐵交通的發展政策上,根據我國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地鐵交通發展的需求,應采取四種政策

一是放開限制,按需發展。讓那些有條件的城市,按自己的能力,建設自己的城市及城市交通,以自己的限度為準。即使在目前沒有放開的情況下,也要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加快項目評估論證和審察過程,縮短項目實施的決策、審批時間。不然就可能喪失機遇、臨渴掘井。

二是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發展地鐵交通的需求和建設資金,經濟實力的矛盾十分突出,各城市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因此決不能搞一個檔次、一個標準、一個模式的地鐵建設。我們不僅需要先進型、豪華型,而更需要經濟型、適用型。應突出節儉、適用的原則,嚴格控制建設投資,降低建造成本。要根據我國各城市規模、實力、發展、需求的不平衡性,從多層次、多方位、多標準、多模式探索、開拓、發展地鐵建設。制定不同檔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量級、不同標準的地鐵交通建設模式及發展策略,并可根據其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標準,使經濟實力與建造檔次相匹配。奔馳、寶馬可以跑,桑塔納、夏利也可以跑。西班牙的地鐵建設也大都是簡潔適用的原則,裝飾性、附屬性的設施較少,車輛檔次并不很高,車站面積并不很大,裝修標準并不豪華。建什么標準的地鐵,要根據市情而定,量力而行、分層次發展,不能一個模式,一個標準。總之,地鐵建設是以解決交通需求為目的,不以豪華、檔次為目標;以經濟承受力為標準,不以求新、求貴為尺度。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發展地鐵都應該走這條道路。

三是制定我國城市地鐵交通發展的規劃和政策。規劃我國未來十年,幾十年及本世紀的地鐵發展藍圖、目標、規模、里程、標準,明確發展地鐵交通設施的政策、規定,特別是現階段的投融資政策、規劃政策、綜合開發政策、建設政策、設備制造政策、運營管理政策等。

四是結合國外地鐵建設的經驗及國內近年來的建設實踐,進一步補充、完善城市地鐵交通建設技術規范和標準,嚴格技術、標準管理。進一步明確站場面積,裝飾配套設施、設備、車輛、丁程建設、竣工驗收、投資控制等規范和標準。

3.2在地鐵產業的發展政策上,根據目前我國國情和地鐵產業的現狀,可采取四種不同的開放政策

①全方位開放:在投資、融資、前期可研、工程規劃設計、工程監理方面,可充分利用國外資金、經驗、水平全方位開放,實現高起點設計、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

②限制式開放:我國是人口大國,建筑施工水平總體不差,除個別項目外,都可以國內為主。所以,在工程建設、施工方面采取限制式開放,國內隊伍能做的,一定要給國內隊伍做,增強國內隊伍在地鐵產業市場的占有率,并不斷提高國內隊伍的建設、施工管理水平。就目前地鐵施工最先進的盾構技術,我國的隊伍也完全勝任。

③依托式開放:設備、車輛制造方面,必須在依托國內企業的基礎上開放,必須走合資、合作的道路,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以逐步實現產品的國產化。這樣才能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門類齊全的地鐵交通設備、車輛制造體系和產業結構;才能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競爭。設備、車輛制造的國產化,是地鐵產業發展和地鐵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④帶動式開放:在運營管理方面,應以國內、國外企業的聯營為主、不要外商獨資,以帶動國內運營企業管理水平。

4.完善產業結構、自成產業體系

西班牙不是大國,但在地鐵這個大產業、大項目上,基本是產業結構完整,自成產業體系,從規劃、設計、建設、監理、設備車輛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基本上都是國產化、本土化。造就了一批比較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所以出現了地鐵高發展、低成本、強實力的局面,成為世界地鐵產業發達的強國、產品輸出國。

目前我國地鐵的主要設備基本進口,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實。地鐵產業應該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中國建筑業、建材業、運輸業、制造業、信息產業等相關產業的重要市場。中國的地鐵建設不能走依賴進口、變相進口、基本進口的路子。中國是地鐵需求的大國,世界上最大的地鐵市場,必須走自力更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成體系、自我供給的發展民族工業的國產化道路,加速國產化,大幅度國產化,真正國產化。保住國內市場,搶占國際市場,努力從)電鐵大國走向地鐵強國。

國產化的歷程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引狼人室,第二步與狼共舞,第三步把狼趕跑。在短時間內完成技術引進、技術轉讓、技術完善的過程,實現國產化的目標。

當前有關主管部門應作四項工作:

①列出產業需求目錄。目前地鐵產業市場狀況怎樣,產業有什.么需求場、有前景。什么標準,哪些產品有市②提業資源狀況。國內有什么企業,生產水平和自幼有哪些,還缺什么,在哪里。

③制訂產業發展規劃、方向。制訂產業規劃,制訂當前、長遠、重點、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計劃、配置生產資源,明確我們要做什么,目標是什么。以市場為導向,制定產業開放及發展的政策,形成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揚長避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共同發展的態勢。

④調整、完善產業結構。制定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的相應政策,運用計劃經濟手段,對國內企業進行調整,充實、定位、提高。形成分工協作、產業齊全、結構完整、自成系統,從規劃、設計、建設、設備、車輛、運營等一條龍國產化的產業鏈。降低成本、保證供應、完善服務。引導產業發展,促進自我完善,發展民族工業,實現產業國產化。使地鐵產業具有與地上鐵路及相關產業同樣的規模效應開發產業資源、做好地鐵規劃

西班牙地鐵在地上、地下、長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車、火車多種交通丁具的接駁,城市交通網絡規劃和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上都是成功的。如馬德里立體車站就有地鐵、城郊列車、高速列車、長途列車、小租汽車、公共汽車多種交通工具同時換乘,各種交通運行井然有序,快捷便利。大型的地下廣場,地下三層,面積有幾十萬m2,猶如地下立體城市。

我國目前應制定地鐵產業規劃、管理及產業發展條例、辦法,利用政策法規統一規劃、建設,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一并考慮多種交通工具的網絡規劃劃我國城市地鐵交通的發展。

5.地上、地下統一規劃建設

明確地鐵建設必須立體接駁,統籌規為了地面的發展,開發地下的資源。地鐵、樓市、出口、廣場、交通轉換、商場、必須一次統一規劃建設,不然就造成不可彌補的資源浪費和損失。可分步實施、分項建設,但必須統籌考慮、統一規劃、綜合開發。抓住地鐵站,沿著軌道線,帶動城市擴張,開發地下資源,以解決城市發展土地資源不足和高密度城區改造的問題。只有統一規劃建設,綜合開發城市地下空間,才能有效解決城市發展空間不足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使城市在高密度的開發中保持良好的生態質量和城市環境,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一定意義上說“規劃就是生產力”,“規劃就是經濟效益”。

5.2各種資源、功能綜合開發利用,帶動地鐵產業的發展

如房地產、物業、廣告、通訊、培訓、商貿等等。政府扶持地鐵產業主要是兩個方面:二是給金錢。根據我國的國情應采取給政策不給金錢,或多給政策、少給金錢的方式。持,經濟上不補,或政策上多扶持,經濟少補助的辦法,增強造血功能,減少輸血補貼,讓地鐵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形成地上養地下,副業養運營,自己建設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局面。在世界上目前只有香港的地鐵賺錢,不但經營不要補貼,而且建設也不要投資。其中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政策扶持,多種經營,副業補主業,地鐵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香港地下一個站、地上一座樓,立體開發、多層利用,不浪費一寸土地。港鐵是香港最大的地主,所以香港地鐵才能夠實現自我開發、自我投資、自我建沒、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日本地鐵在綜合開發利用上也是成功的典范,日本地鐵“站是珠、線是鏈、珠是區、鏈是城”。國內地鐵投不起、建不起、跑不起,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地鐵資源沒有利用好,不能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5.3地鐵交通網絡規劃是建設好地鐵交通的關鍵所在

為充分發揮地鐵作用,必的須在城市交通網絡規劃中就給予足夠的重視,提出科學的、整體的、超前的地鐵交通網絡規劃。建設地鐵交通網絡是幾代人的接力工程,必須具有前瞻性,適度超前規劃、建設,尤其是及早做好網絡規劃和用地控制。

特別要解決好各種軌道交通系統之間、地鐵網絡線路之間、各種交通工具之間的換乘接駁關系,實現地上、地下、長途、短途、火車、汽車、有軌、無軌網絡線間的合理銜接、平行換乘、立體接駁。統——規劃,長遠考慮,這樣才能方便群眾、節約投資,避免二次建設,提高整體規劃建設和服務水平。

5.4充分發揮地鐵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老城市可以是疏導刑,新城市可以是引導型。實踐證明,地鐵所到之處交通得到緩解,樓宇得以興旺,土地增值、人口增加,居住、商業、文化、社會等區域迅速形成。對于解決城市矛盾(人口、交通密度等)、改變城市布局、實現城市環境和交通綜合治理、引導城市發展都有著重大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地鐵是城市交通的生命線、城市經濟的繁榮線、城市發展的引導線,應和城市規劃建設與時俱進。

5.5正確引導,轉變政府相關部門、地鐵人員的思想觀念,搞好地鐵產業的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動地鐵產業的發展土地、資源是國家所有,地鐵公司也是國有企業,非競爭性壟斷行業。地鐵企業行為,也是政府行為,地鐵企業利益,也是國家利益。政府和地鐵企業的利益、目標是—致的,地鐵公司是政府地鐵產業的代表、政府利益的代表;地鐵企業的收益用于地鐵的投資建設,不會肥水流入外人田。給予地鐵公司土地、資源開發的政策,就等于不給或少給地鐵公司投資或補貼。政府應以地鐵公司為載體進行地鐵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在地鐵建設開發中,資源不可再生、開發不可再來,大投入、才能大產出,大開發、才能大發展,高起點、才能高收益。當前如何轉變相關人員的思想觀念,妥善解決法律、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支持地鐵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地鐵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各有關部門和人員,都應堅持統一規劃,綜合開發的原則。不能近視、近利,不然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犯不可挽回的錯誤:吸取地卜建設的教訓利用好地下資源,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強化工程管理、搞好地鐵建設

地鐵建設從規劃、設計、施工、制造、安裝到運營是一個龐大、復雜、多專業、多門類的系統工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在地鐵建設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建設管理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鑒。但是在地鐵建設這個領域,從丁程管理這個角度來看,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開拓和研究。可以這樣說,地鐵建設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為工程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們遇到的主要工程管理問題就有:

6.1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

規劃是地鐵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是一個動態的進程,必須隨著城市的實際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雖然交通網絡規劃目的是要確保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的發展相適應,確保線路與人們出行主流相適應:但是由于城市發展的難以預見性和社會發展的復雜性,都難以建立十分準確的研究模型和確定通用的規劃方法。在這方面如何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綜合規劃的整體性、科學性、經濟性、前瞻性及符合21世紀城市發展及環境的要求,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6.2工程建設決策體系

地鐵由于它是一個線型的,點點相連的,涉及專業眾多,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與整個系統相連,真正“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做出正確決策,如何顧及工程全面,是一個十分復雜、艱巨的事情,一個好的決策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應該首先建立一個技術、經濟論證及保障體系,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其次是在技術和經濟的基礎上的綜合統籌,綜合考慮國家法律、政策、周邊關系、合同關系、管理體系、運作體系等,最后才是行政決策。

6.3工程管理模式

由于地鐵的線性、系統性、復雜性等,地鐵建設的工程管理模式就非常重要。從國內來看,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管理模式不盡相同,各有優缺點,職能制、階段制、項目制、矩陣制等等都有體現;地鐵建設的管理,應該說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微觀管理層,這一層同一般的房屋建筑區別不大;二是宏觀統籌層,這一層十分重要,國外有“OPM-OverallProjectManagement”機構(項目統籌部)作為統籌中心。管理模式關鍵是要與本市的市情相適應。

6.4工程計劃體系

國外十分重視工程計劃(策劃)管理,計劃不只是施工單位的事,而且是建設、監理單位的事,在所有管理工作中擺在第一位。法國索非圖曾經圍繞計劃管理軟件編制的工作程序就命名為“項目管理程序”,起初我們不理解,認為最多算“計劃管理程序”,但目前看來是有道理的:現在世界上比較流行的計劃管理軟件“P3",由美國“普華”公司開發。它把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根據工程管理模式編制了管理軟件。軟件中既有計劃管理,費用也融入其中,還可設置質量預警,合同索引和文件索引等。實際上,以計劃為龍頭,輔以費用、質量控制點、和記錄事件發生等等,為現代管理(預控)理念提供了開展工作的基礎。

6.5工程接口管理體系

接口一詞主要出現在計算機程序設計當中,確定各子程序之間的連接關系。但接口問題存在任何事物當中,尤其是復雜的系統。地鐵工程因其復雜性,接口問題十分重要,有工點與工點之間的接口、專業與專業之間的接口、有技術接口、管理接口、有物理接口和時間接口等等。如何管理和統籌好接口問題是確保工順利實現的關鍵。對接口問題,我們通常是遇到接口問題時召開—個協調會,解決落實接口各項工作,這樣做從總的要求來看能解決問題,但是從系統性、事前、細致和避免重復的角度要求來看則遠遠不夠。應該像計算機編程人員那樣事前、預先設置、計劃好來處理接口問題,才能滿足高標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接口問題的處理非一人或單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各個單位和部門、各個系統和專業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而且它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因此接口問題的管理組織、方法等是有待研究和發展的課題。超級秘書網

6.6工程編碼系統

科學、合理設置工程編碼系統是地鐵建設中一項基礎工作,這不僅是管理計算機化的需要,而且是計劃、接口、工程分類、文件分類、信息合理流通的需要。

6.7工程領導、協調體系

地鐵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特大型工程,是跨行業、多專業、多部門的綜合性工程。是涉及計劃、規劃、建設、城管、交通、鐵路、公安、環保、消防、道路、供電、供水、供氣、供熱、通風、航空等多個行業和部門。要統一指揮領導,協調這些諸多單位就必須有一個權威的機構和權威的人士-在一個城市,只有市長這樣的人物才能有這樣的權力。因此地鐵建設,政府高層的參與是必須的,必須有市長任領導、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指揮、協調機構,來解決地鐵建設中的紛繁、復雜的諸多問題,才能保證地鐵建設的順利進行。

以上僅是幾個主要的工程管理問題,還有許多具體問題:如技術管理、規范標準等都需要我們去研究、探討。對于地鐵這樣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的好壞,關鍵是管理,管理是決定一切的。只有抓好管理,才能建好地鐵。

7加強產業服務、建立行業組織

西班牙行業組織健全,作用很大,代替政府行使相當一部分組織管理職能,很多社會職能也由行業協會。我們接觸到的外貿、制造、建筑等行業都有協會。這些行業組織,有地位、有作用、有實力,而且機構很龐大,僅外貿協會就有400多人。

(1)建立獨立、強大、健全的產業服務,行業組織。地鐵在中國是發展中的產業、新興的行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作為一個協會下屬的學會的分會的專業委員會成員,與地鐵產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稱的。特別是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減少政府審批的形式下,在全國各地地鐵企業沒有統一主管機構、沒有統一經營模式、沒有統一歸屬部門、沒有統一管理政策的情況下,就更需要有一個歸口、統一、獨立、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和與之相適應行業協會,以加強地鐵行業的管理、引導、領導,代替行政管理部門,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行業的管理、拓展等工作。

(2)召開行業會議,解決行業問題。實現各城市間、各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技術交流,經驗介紹,企業改革,問題研討,業務培訓,政策研究;解決投資融資、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設備制造、運營管理、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為企業、產業的發展和國家主管部門提供服務。

(3)舉行產業發展的展銷、促銷活動。促進國內外市場、各企業、產品間的交流、合作。

(4)組織產業學術研討。從中國地鐵發展理論和實踐上、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上,來探討地鐵產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努力形成地鐵建設的中國風格、中國氣魄、中國特色。

(5)制訂行業規則,規范市場管理。形成一個良好企業發展環境,規范企業行為,管好地鐵市場打好產業發展的基礎。

(6)當好政府的助手、參謀,當好企業的橋梁、紐帶。

8.利用第二空間、構筑地鐵文化

地鐵不僅對城市經濟、城市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生活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a對社會文化、城市文化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西班牙等地鐵發達國家的社會文化,城市文化也都充分反映了這一點。地鐵作為人們社會生活空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必然對社會文化、城市文化帶來新的亮點。地鐵的建沒和運營不僅為社會提供新的生活空間,而且為社會構筑了新的文化氛圍。

地鐵是“三個代表”的實踐工程。地鐵與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環境的改善的要求是相適應的,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地鐵在城市公共交通中體現了高效、節能、準時、環保等先進交通工具應有的職能,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地鐵是當今世界先進社會的—個象征。在構建地鐵產業,發展地鐵經濟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先進、現代的地鐵文化。它是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而產生并發展的。在人類社會這個第二空間產生并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現代意識、先進思想、時代觀念,文化氛圍。地鐵文化是現代文化,城市文化、社會文化、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社會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努力構筑、發展地鐵文化,是我們地鐵建設者和社會工作者、全體公民的重要使命。

篇(5)

關鍵詞:海洋循環經濟;人海關系;可持續發展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2萬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資源儲量31億噸。應當指出,海洋所蘊藏的巨大潛在資源和能力將為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21世紀,海洋將成為解決我國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主要出路。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和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內在聯系,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1)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

毋庸質疑,發展是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宗旨。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前提和基礎。海洋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意義下強調發展,不超越生態環境系統的更新能力,實現海洋生態的良性循環。其實質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把發展經濟看作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進化過程。其過程是一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通過延長產業鏈,在系統內進行“廢棄物”全面回收、再生資源化、循環利用。循環經濟的目標不是高能耗、高產出、污染嚴重的物質文明,而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健康持續的生態文明。因此,海洋生態的可持續性、高效性、和諧性和自我調節是海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環境系統,是新時代人海關系和諧的前提因素。發展海洋經濟就是要實現一條從對立型、征服型、污染型、掠奪型、破壞型向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閉合型演變的人海和諧生態軌跡,實現從只追求經濟利益的一維繁榮走向社會、經濟、生態、健康、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多維立體繁榮。

(2)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目標。

人海關系即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系,是人地關系的一種類型,其主要反映在人類對海洋的依賴性和人類的能動性兩方面。縱觀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類很早就開始了“興魚鹽之利,通舟楫之便”的依海式生活,海洋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財富和恩澤。然而,20世紀開發海洋的熱潮,使得我國近海區域的一些海洋資源開發過度,環境遭到破壞,物種銳減,海洋污染逐年加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影響海域的綜合開發效益,難以持續利用。所以,在新時代提出了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的新型人海關系的概念,其實是一種互利互惠,共生共長的關系,人要尊重海洋,尊重自然,這樣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永續發展。一方面,人類要向海洋索取更多的資源,供人類發展利用,另一方面,人類要積極地良化海洋環境,讓海洋的生產力不斷的提高,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構建和諧人海關系既是發展海洋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前提與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其最終目標,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2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思路設想

必須看到,當前世界經濟中心正向太平洋轉移,而太平洋西岸更是世界經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為了迎接海洋世紀的到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順應歷史潮流,體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走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體系建設道路,以人為本,以海為源,發展海洋循環經濟,促進人海關系和諧。

(1)加強海洋資源調查、勘探,充分掌握海洋資源情況。

人海關系和諧,發展海洋循環經濟,首先應該著眼于開發利用新的海洋技術,加大勘測力度,發現更多資源,彌補陸地能源不足,緩解需求增長的壓力造成的環境、生態破壞。除此之外,還要反對海洋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走出一條以海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為基礎、海洋經濟的可持續性為中心、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為目的的發展道路。其次,應該明確未來海洋發展戰略,堅持生態目標與經濟目標的統一,統籌規劃與突出重點的統一,重視海洋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良性循環、海洋資源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惡性怪圈,實現科學開發與永續利用的有機結合。

(2)根據國家宏觀政策指導,部署有特色的海洋開發戰略。

從宏觀層次看,必須明確發展海洋經濟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使海洋經濟真正成為促進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以及環境質量提高的物質手段,由以海論海的狹窄圈子向海陸一體化發展的思路轉變;由粗放型無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向集約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轉變;由傳統海洋產業向新興海洋產業轉變;由無償使用海域、掠奪性開發海洋資源向海域有償使用、可持續發展的海洋利用開發轉變,以人為本,把海洋開發作為全局性的戰略任務進行綜合部署,促進海洋生產力方式的優化和生產關系的調整,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肯定,中國要提出以海洋資源為開發對象,以制度體制創新(如海洋資源產權制度、海洋投資機制、海洋法律制度、海洋教育科研體制、海洋管理體制等)為重點的海洋開發戰略是至關重要的。

(3)依托循環經濟基本原則,促進和諧人海關系形成。

走可持續發展的海洋之路,要求我們依托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基本原則,形成和諧的人海關系。主要表現在:1.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緊缺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2.以人的健康安全為前提,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全面協調發展為目標,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矛盾。3.遵循“減量化、資源化、再循環”的重要原則。最大可能地延長產品——廢棄物的轉化,有效延長產品的服務周期和強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環境同化能力,實現資源節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4.正確處理海洋開發與陸地開發的關系。加強海陸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支援,發展既要以陸地為后方,又要積極地為陸地服務,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海陸并舉,加快人海關系和諧步伐。

3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構建和諧人海關系的支撐體系

2006年作為國家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開局之年,推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新舉措,要抓住這一重要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時代步伐,構置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支撐體系,努力人海關系和諧發展的局面,尤其是在海洋經濟開發的進程中著手建立保護為前提的支撐體系、以法律為保障的支撐體系、以市場為導向的支撐體系、以科技為動力的支撐體系。

(1)建立以保護為前提的支撐體系。

吸取世界工業化和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重教訓,在海洋經濟開發中必須建立以保護為前提的支撐體系,下功夫綜合治理重點海域的環境,努力恢復近海海洋生態功能,保護紅樹林、海濱濕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帶生態系統,加強海島保護和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積極完善海洋功能區劃,規范海域使用秩序,嚴格限制和制止開采海砂、圍海造地的急功近利行為;有計劃有重點地勘探和開發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國際海底資源。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實現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2)建立以法律為保障的支撐體系。

對于發展海洋循環經濟來說,建立法律支撐體系十分重要,有利于為全國海洋經濟大發展創造公正、公平、公開的社會環境。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加快循環經濟立法進程,形成配套的法律體系,建立監督有效、執法有力的海洋管理隊伍,明確消費者、企業、各級政府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明確把生態環境作為資源納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疇之內。以此推動海洋綜合管理體系的形成和海洋法規的不斷完善,逐步使海洋開發得到合理、有序、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支撐體系。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進海洋經濟開發必須建立起以內需為基點、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主線的產業結構,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各種操作機制和交易規則,站在時代的高度重視海洋事業,按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標準統籌經濟、資源、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把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利益調節結合起來,遵循“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開發開放價值取向,堅持“開發與保護并舉,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基本原則,實現人海關系的和諧發展。

(4)建立以科技為動力的支撐體系。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循環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必須建立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循環經濟技術體系的發展重點是環境友好技術或環境無害化技術,具體由五類構成: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所以,要加強戰略性的海洋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究開發,以新的理論和新的方法來延長海洋經濟的產業鏈,完善和實施“科技興海”計劃,落實人才強國和科技興海戰略,鼓勵海洋科技的源頭創新,努力探索出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并且使涉海人力資源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人海和諧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N].國務院公報,2003-18.

篇(6)

2工程建設任務與規模

2.1工程現狀分析

本灌區建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絕大部分渠道為土渠;部分地段土堤較為單薄,加上灌區為紅砂壤土質,土壤滲透系數大,經過幾十年的運行,現渠道滲漏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日趨下降,現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3,由于渠道滲漏嚴重,灌區下游及上游引水渠水未能完全到達,導致灌溉面積不斷萎縮,從原設計灌溉13736畝委縮到11236畝,且現灌溉面積的設計保證率從90%下降到60~70%左右,由于渠道的滲漏及灌區水圳泄洪設施不夠,經常垮渠現象,加上引水隧洞局部坍塌、渡槽槽身局部爆裂及錯位引起的漏水現象,嚴重影響工程的正常運行和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此,灌區群眾意見大且造成灌溉效益低。

2.2工程任務與規模

尖背灌區改造工程任務為對現有水圳主干渠、支渠進行混凝土三面光防滲及拓寬、加固改造,主干渠長28.7km,支渠長33.2km;更新加固改造渡槽槽身9座,新增渡槽1座,長165m;改造各干渠渠首進水閘(含閘門)6座,更換及增加閘門啟閉設備6臺;更換蝴蝶閥1臺,改造各支渠分水閘(含閘門)18座,新增分水閘(含閘門)21座,新增泄洪堰3處,對斷面不夠進行拓寬、部分地段堤定高度不夠及外墻過于單薄的圳墻進行加高培厚;新建防汛交通橋2座,新建交通橋13座,新建人行橋80座,新建涵管21座,新建機耕交通橋12座。

3主要建筑物設計

3.1工程等級及標準

尖背灌區改造工程灌溉面積為1.37萬畝,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別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規定,該灌區工程為Ⅳ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為Ⅳ級,次要建筑物為Ⅴ級,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

3.2工程總體布置

尖背灌區位于馬市鎮境內,灌區水源取自尖背水庫、遠逕水庫及新橋水庫及湞江一級支流澄江河,遠逕水庫及新橋水庫的水引入尖背水庫后,由尖背水庫統一輸水給灌區,灌溉都塘、塘角、紅梨、安水、陂田、高水、關橋等7個村委會的農田;灌區包括有東干渠、中干渠、東風干渠及西干渠四條主干渠,其中東干渠、中干渠、及西干渠三條主干渠水源來自尖背水庫,東風干渠水源來自澄江河;東干渠下有5條支渠,中干渠下有3條支渠,西干渠下有4條支渠,東風干渠下有3條支渠;還有遠逕水庫及新橋水庫的水引入尖背水庫的引水渠各1條,水渠長共61.9km,渡槽有10座,水閘24座,隧洞4條,量水堰16座,水陂2座,跌水1座。

3.3工程設計

3.3.1渠道防滲改造設計

渠道防滲改造設計根據現狀及水力計算,按所需過流斷面進行斷面擴大,渠道為矩形斷面,渠道側墻采用M7.5漿砌石襯砌,墻內側現澆C20混凝土及1:2水泥砂漿批擋,渠底采用C20混凝土,渠頂高度按加大流量計算。

3.3.2渠系建筑物改造設計

本工程改造渡槽9座,新建渡槽1座,槽身為帶拉桿的C20混凝土,U形斷面;改造引水隧洞9座。

3.3.3擋水陂改造設計

本工程改造擋水陂1座,新建擋水陂1座,為漿砌石混凝土面流壩。

3.4施工組織設計

工程的主體工程有渠道、隧洞、渡槽、陂頭、水閘、量水堰、跌水。工程施工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為輔的施工方式。混凝土施工采用機械拌和,機械與人工振搗相結合,土石方開挖采用機械與人工結合施工,砌筑漿砌石以人工施工為主。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開挖7.55萬m3,混凝土1.2萬m3,漿砌石8.77萬m3。根據工程規模、工程施工特點,經分析平衡安排,建筑總工期為二年。工程施工臨時征地共100畝,其中約80畝為山地,20畝為菜地。根據工程規模、工程施工特點,經分析平衡安排,建筑總工期為二年,主體工程施工從第一年7月~第三年6月,以渠道為施工關鍵。

4工程投資估算與經濟分析

4.1工程投資估算

依據為廣東省水利廳2006年1月的《廣東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概(估)算定額(試行)》、《廣東省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概(估)算定額(試行)》和廣東省水利廳2006年1月的《廣東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試行)》,計算得:本工程估算總投資為3447.395萬元,其中建安工程費為2594.833萬元,設備購置費52.45萬元,獨立費用405.23萬元;水土保持專項投資為98.68萬元;環境保護專項投資為52.0萬元。

4.2經濟分析

尖背灌區改造工程整個建設施工期安排為2年,運行期40年,社會折現系數IS取8%。由于該項目屬加固改建工程,因此,費用及效益均采用增量進行,即只對加固改建增加投資及增加的年運行費和加固改建后的新增效益進行評價。

4.2.1財務分析

尖背灌區改造工程效益為灌溉效益,體現在社會效益上,其投資以國家投資為主,年運行費用即經營成本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福利費、工程維修養護費、其它費用等為61.66萬元,主要由地方財政負擔。本工程項目可維持工程的正常運行,財務上是可行的。

4.2.2國民經濟評價

本工程加固改造后可新增灌溉面積0.2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236萬畝。根據統計,尖背灌區工程改造前灌溉保證率較低,其水田糧食產量約為380kg/畝,尖背灌區工程改造且效益發揮后,其水田糧食產量增加到750kg/畝左右。尖背灌區工程改造前,新增灌溉面積0.25萬畝為望天田,其水田糧食產量約為200kg/畝,改造且效益發揮后,其水田糧食產量增加到750kg/畝左右,國民經濟灌溉效益按照前后對比計算,其分攤系數取30%,糧食按現市場價3.0元/kg計,則總灌溉效益為580.90萬元。經濟評價指標計算成果如下:EIRR=16%>IS=8%ENPV=2578萬元>0EBCR=1.77>1。因此,本工程國民經濟評價指標滿足要求,且項目具有較強的經濟抗風險能力,經濟上是可行的。

篇(7)

變壓器在整個電力系統中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電氣設備,一般說來,從發電、供電一直到用電,需要經過3~5次的變壓過程,其自身要產生有功功率損失和無功功率消耗。由于變壓器臺數多,總容量大,所以在廣義電力系統(包括發、供、用電)運行中,變壓器總的電能損失占發電量的10%左右。參見《變壓器經濟運行》(胡景生等著)這對全國來說,意味著全年變壓器總的電能損失為1100億kW·h以上,相當于3個中等用電量省份的用電量之和。變壓器經濟運行是在損失電能的1100億kW·h以上電能中去挖掘節電潛力;電網經濟運行則是在損失的3178~3746億kW·h電能中挖掘節電潛力。

一、容量相同、短路電壓相同的變壓器并列經濟運行方式

容量相同、短路電壓相同,也就是說,在多臺變壓器并列運行時,認為負載分配是均勻的、相等的。短路電壓相接近的條件是變壓器間的短路電壓差值ΔUK%應滿足下式要求:

ΔUK%=(ΔUDK%-ΔUXK%)/ΔUPK%*100%<5%(11)

ΔUK%---變壓器最大短路電壓

ΔUXK%---變壓器最小短路電壓

ΔUP%---并列運行方式中全部變壓器短路電壓的算術平均值

沈鼓集團中央變電所設置3臺主變,容量為5000KVA,其中2#和3#主變并列運行供6300KW電機試車。如果試車產品為3200KW及以下電機拖動試車2#和3#主變任意一臺即可滿足生產要求。2#主變ΔUK2%=5.64%,3#主變ΔUK3%=5.52%。根據(11)式可得:

ΔUK%=(5.64-5.52)/5.56*100%=2.15%<5%

因此,2#和3#主變滿足并列運行的短路電壓差值的要求。

沈鼓集團新廠區中央變電所設置3臺主變,容量為20000KVA,其中2#和3#主變并列運行供30000KW電機試車。2#主變ΔUK2%=8.76%,3#主變ΔUK3%=8.67%。根據(11)式可得:

ΔUK%=(8.76-8.67)/8.70*100%=0.6%<5%

因此,2#和3#主變滿足并列運行的短路電壓差值的要求。

(一)相同臺數并列的運行方式

1.兩臺變壓器并列運行

兩臺變壓器A、B并列運行時,組合技術參數的空載損失和短路損失為兩臺之和:

ΔP0=PA0+PB0(12)

ΔPK=PAK+PBK(13)

如有AB及CD兩種兩臺變壓器并列運行,其功率損失計算公式為:

ΔPAB=PAB0+2PABK(14)

ΔPCD=PCD0+2PCDK(15)

根據(14)、(15)式可解得臨界負載系數SL:

LP=[(PABOPCDO)/(PCDKPABK)]1/2(16)

LQ=[(QABOQCDO)/(QCDKQABK)]1/2(17)

LZ=[(PABZOPCDZO)/(PCDZKPABZK)]1/2(18)

SL=2Se[(PABOPCDO)/(PCDKPABK)]1/2(19)

如果SL的計算結果為虛數時,選擇空載損耗較小的運行方式;如果SL為實數時,當負載小于臨界負載時,選擇空載損耗較小的運行方式,反之選擇空載損耗較大的運行方式。

2.多臺變壓器并列運行

如有N臺變壓器并列運行時,組合技術參數的空載損失和短路損失為各臺之和:

ΔPNO=ΣPi0(110)

ΔPNK=ΣPiK(111)

如有甲、乙兩種N臺變壓器并列運行,其功率損失計算公式為:

ΔPN甲=ΣPi0甲+2ΣPiK甲(112)

ΔPN乙=ΣPi0乙+2ΣPiK乙(113)

根據(312)、(313)式可解得臨界負載系數L:

LP=[(ΣPi0甲ΣPi0乙)/(ΣPiK乙ΣPiK甲)]1/2(114)

LP=[(ΣQi0甲ΣQi0乙)/(ΣQiK乙ΣQiK甲)]1/2(115)

LP=[(ΣPiZ0甲ΣPiZ0乙)/(ΣPiZK乙ΣPiZK甲)]1/2(116)

SL=NSe[(ΣPi0甲ΣPi0乙)/(ΣPiK乙ΣPiK甲)]1/2(117)

如果SL的計算結果為虛數時,選擇空載損耗較小的運行方式;如果SL為實數時,當負載小于臨界負載時,選擇空載損耗較小的運行方式,反之選擇空載損耗較大的運行方式。

二、變壓器經濟運行方式的經濟負載系數

由于變壓器各種運行方式的有功損失和無功損失隨著負載發生非線性變化的特性,因此就存在著在某一負載系數條件下運行,其有功損失和無功損失最低的情況,稱此負載系數為運行方式的經濟負載系數。

(一)單臺變壓器運行的經濟負載系數

1.有功經濟負載系數Jp=(Po/Pk)1/2(1-18)

2.無功經濟負載系數jQ=(Io%/Uk%)1/2(1-19)

根據經驗可知,隨著變壓器的容量增大,有功損失系數稍微下降,而無功損失系數則明顯下降,特別是當變壓器容量增大到10000KVA以上時,jP、jQ下降更加明顯。隨著變壓器耗能參數的改善,經濟負載系數jP有較大的下降,而jQ下降更加明顯。所以,由于變壓器的材質不同,容量不同,再加上制造水平不同,其經濟負載系數jP、jQ存在著很大差異。

三、增設小容量變壓器的經濟運行

我公司生產主變為5000KVA,進戶電源為10KV。白天最大功率4200KW,22點至次日凌晨6點平均功率為1300Kw。如果增設1600小變壓器在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供電,其月基本電費為24000元,而節約的電費約為2280元。因此,增設小容量變壓器沒有節約電費,反而增加電費。

參考文獻:

篇(8)

1產業化和權益平衡

1.1城市綠化是一門新興的環境產業

(1)綠化的環境功能,是潛在的生產力,融合在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中,作為一項重要的環境資本,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條件之一。許多城市和社區出現了“以綠引資,因綠興市”的連鎖反應,因環境改善、景觀美化而招來投資者、旅游者,繁榮了經濟。有的城市計算建設投入與產出之比達到1∶5的高值。一次投資長期受益,走上了環境與經濟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道路。有遠見的建設者、開發商,為了適應當今人們注重環境選擇“擇綠而居”的時尚,自覺地投入土地、資金興建綠地,成為決策的熱點。因為有了綠色的環境而房價上升,樓盤熱銷,綠化與物業市場出現了密不可分的“經濟波瀾”。

(2)城市綠化形成的“經濟波瀾”滲透在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城市建設工程進行綠化建設,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擁擠的地區進行“拆房建綠”,對國家和建設單位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是綠化建設所形成的經濟動力,涉及許多經濟領域。首先是提高了環境質量,提升了地區的物業價值,改善了居住條件,造福人民;拉動了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裝潢市場、建材市場、勞動力市場、搬運市場等。除了投資者直接受益以外,對社會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很大的,只要進行綜合核算,其經濟效益將大大超過投資額。由于經濟效益的誘導效應,提高了投資主體的“綠化覺悟”,推動了綠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

1.2權益的平衡問題值得探討

城市綠化所形成的環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約束,無論投資者還是非投資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間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環境效益普遍性的特點。市民作為納稅者,享受綠化的環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當某些經濟實體因城市的綠化環境使他在經濟活動中受益時,他不需要通過市場付出代價,又形成了綠化經濟效益外部性的特點。對那些沒有依法負擔應有的綠化建設任務或沒有達到法定綠化數量的單位來說,實際是他們占用了社會的環境資源。對這類單位應該以環境評價、計量為標準,他們應該向社會做出補償。把外部化的經濟成本轉向內部化,才能從利益驅動的高度,調動其綠化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同樣,某些依法進行了環境綠化建設達到或超過法定指標的單位,他們投入了土地、資金,對城市綠地系統做出了貢獻,他們是城市環境質量的生產者。政府對這類單位在稅費負擔方面給以優惠才比較合理。

但是,目前對綠化的環境效益,還處在有認識無評價或有評價無計量的狀況。多數單位對綠化的效益還停留在從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現在有一些先行單位,對綠化的環境效益進行了經濟效益評價、計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綠化管理法制化

根據市場經濟體制和城市綠化事業發展的新階段,增加“依法治綠”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綠化事業的發展。目前應該清理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城市綠化條例》的基礎上,對改革開放以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修改與市場經濟和“入世”不相適應的法規、條例。至少應該研究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1)面對綠化事業社會化的特點,確立綠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社會各方的職責和權益;

(2)面對綠地面積增加、質量提高的現實,確立全社會發展綠化和維護綠化的法律保障;

(3)對新興的、發展中的綠化產業,要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建立相應的中介機制、監管機制。3管理策略

3.1加強維護“綠線”的嚴肅性

“綠線”的劃定是實現綠化規劃的前瞻措施,維護“綠線”比劃定“綠線”更重要。當今實施的“拆房建綠工程”,對當代人來說是個大成就,但需要以數倍、數十倍的投入進行環境重塑。前車之鑒不容忽視,以多少無奈吞下歷史的苦果,不要因現在的寬容給后人留下隱患。應該嚴守規劃,從法制出發,像維護“紅線”一樣,維護“綠線”的嚴肅性,控制建筑物、構筑物的新建,制訂土地轉讓、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協調綠化發展

當今,城市綠化是涵蓋城鄉的系統工程,近郊、遠郊都納入了城市綠化系統規劃之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采取綠化與生產相結合的措施、開展多種經營,是城鄉一體化大規模發展綠地的基本措施。回顧人類的生產歷史,綠化、植樹從來就是謀求生存、富民強國的手段。為農業生產者開辟生產致富的道路,是發展綠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設和綠化管理中,應該研究解決資金投入、合作經營以及土地使用、農業稅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養護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綠地、樹木,不論所有權屬于誰,都是綠化系統的組成部分。做好所有綠地、樹木的養護管理,使其茁壯生長,是發揮綠化效益、提高城市綠化水平、鞏固綠化成果的關鍵,與發展具有同樣意義。我國法律、法規已經規定,即使是綠地、樹木的所有者,也不準損壞樹木、侵蝕綠地。綠化事業發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綠地、樹木、養護、管理列為所有者的責任。國外在城市綠化管理中,不乏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養護質量標準,把養護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賞罰法規。同時,興辦綠化養護企業,開發綠化養護市場,實行集約化經營,為社會綠化養護服務。

篇(9)

二、FDI加劇中國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1投資母國政府方面

發達國家政府都建立起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如美國頒布《清潔水法》、《清潔空氣法》等,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并對違反排放行為進行嚴厲制裁。環境保護主義的盛行加上嚴密完善的監管制度和措施加大了發達國家企業發生環境污染的成本,如美國企業處理1噸有毒廢物的費用超過400美元。對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企業只有兩個選擇:停止生產或將生產轉移到環境規制寬松的國家。美國環保署在2006年出臺標準降低苯和其他有毒污染物的排放;2007年通過了東部削減污染排放法案,制定了嚴格的限制和削減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的計劃。美國企業在嚴格規制的壓力下,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會把相關污染產業的生產進行跨國轉移。投資母國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將污染產業轉移到中國:第一,將那些會造成環境污染,并在本國已經淘汰的技術和設備出口到中國。中國的技術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外淘汰的技術在中國仍然比較先進并有市場需求。在引進落后設備的短時間內會利于推進經濟發展,但是從長期看最終會因環境污染而損害經濟的正常發展。第二,推動危險性高、污染排放大的企業向中國發展。這些外資企業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可以降低其環境成本,還能向中國輸出環境治理技術。第三,由不良外資企業假借原材料進口將大批工業廢棄物運到中國。例如美國,每年都有60%的電子垃圾出口到中國。另據相關統計,發達國家每年向中國轉移5000萬噸工業廢棄物,其中大部分散布到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工業垃圾對地下水、大氣和土壤都造成嚴重污染,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環境,危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健康。

2FDI企業方面

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主要是為獲取利潤,而排污治理費用是較大的一部分成本,所以外資企業對于中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高。當然外資企業為了維持其跨國公司的形象和應對中國環境規制的要求,也會采取一定的環境保護措施,但實際上許多來自發達國家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和其母國采取的是“雙重標準”。薛偉賢、劉靜研究提出,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產生污染主要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感,同時在本國與東道國采取不同的環境保護標準的結果。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長期將GDP作為各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考核指標,結果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考核任務,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紛紛降低環境標準來吸引外資;二是在中國并沒有形成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人們過于容忍外資企業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例如日本政府多年前就禁止本國企業生產、銷售多種類型的電池。但這些電池的生產卻通過日資企業不斷地轉移到中國。這些都反映出來自發達國家的FDI企業將污染生產轉移到中國這一現狀。

3國內地方政府方面

為保護自然環境,實施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防止對外招商引資過程中造成對資源的過度開發與生態破壞,中國政府作出了積極努力,如頒布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等一系列法律規定。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慣性,各地方政府以經濟建設為首重,環境保護觀念淡薄,對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投資遠遠不夠。另外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引進外資方面急于求成,只重視引進外資的數量,忽略對外資的質量和在環境保護上的監管,主要表現在對外資企業的選址、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工作簡單應付,結果是雖然在一些大型生產建設項目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卻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這種為獲取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帶來的后果:第一,各地方政府為提升政績、吸引外資無底線降低環境標準;第二,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愈發淡漠,最終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會日益嚴重。

三、利用FDI推動產業升級改善環境質量的對策建議

1合理引導FDI的產業流向

首先,應引導FDI投向低污染、低能耗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適當限制外資對于低附加值、高能耗和高污染產業的投入,對投資于這類產業的FDI提出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對那些污染嚴重、影響深遠的工業項目,外商投資更應持謹慎的態度。同時應加強對投資項目的污染評估,并提出嚴格的污染防治要求。其次,應制定傾斜政策引導FDI對農業和服務業增加投資。作為經濟的基礎產業,中國農業在規模化程度和機械化程度上都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引導FDI投資農業生產能夠有效促進中國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

2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制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執法力度,是實施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第一,應建立起科學系統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并且加強法律規定的技術標準,既要設定原則性要求,又要包含具體的實施辦法、違法制裁措施,提高法律的執行性。第二,積極促進中國環保法律制度與國際規定接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各項污染物排放標準都比較低,對違規超標排放的懲罰力度也明顯不足,結果就會使企業因違法成本過低而不積極采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并容易造成跨國公司進行污染的國際轉移。第三,建立污染密集型產業目錄,對污染產業實行重點監控。對相關企業應進行嚴格的準入審查,明確企業只有生產規模和防污技術水平達到要求才能獲準進入,并在進入后繼續嚴格監控其生產行為,防止其排污超標。第四,建立企業污染情況檔案。根據法律規定,將企業按照其環境保護實施及治污方面的執行業績來進行分類,并重點監控級別低的企業,同時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排污達標爭優創先。

3引進綠色GDP理念,建立綠色GDP考核體系

推行綠色GDP是近年來的新理念。綠色GDP是指在傳統GDP基礎上扣除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帶來的經濟損失,如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的退化、教育倒退、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從而得出真實的國內財富總量。引進綠色GDP理念,不但能反映經濟真實發展狀況,還能反映經濟發展的健康程度。綠色GDP占GDP比重越高,表明經濟發展越健康。以往中國地方政府把引進外資數量作為主要考核政績的指標,導致地方政府對外資疏于審查和管理,忽視對本土環境的保護。引進綠色GDP理念、實施綠色GDP考核就可以使地方政府摒棄過度讓利來吸引外資、犧牲環境來爭奪外資的做法,促使其在引進外資時更重視外資的質量和對環境的保護,加強外商投資項目的科技含量、選址標準、環境評價等方面的審核,強化對污染嚴重企業的管理。

篇(10)

證券發行管制制度設計思路是否符合福利經濟準則?是否能夠改進社會整體的福利水平?以及社會福利在證券市場的發行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分配關系是否公平?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基于塔洛克尋租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證券市場的管制如何造成福利損失,進而分析證券市場低價擴容在改進社會福利水平中的意義,從而為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證券發行制度的漸進改革思路建立理論基礎。

證券市場中的哈伯格三角

證券市場的價格水平是由證券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而證券的供給就是證券發行的數量和價格。一級市場是發行人和投資者的福利分配,二級市場是投資者之間的福利再次分配。流通制度中的一些問題主要與發行人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分配有關,因此,下面的分析以一級市場為基礎。

一、證券發行市場的需求與供給

考慮一個封閉經濟,如果將個人i持有的金融資產簡化為無風險資產Di(銀行儲蓄)以及風險資產組合Ki(證券),這與我國目前金融市場結構的現實相符,我們可以在一個一期模型中討論封閉經濟中證券市場的需求與供給。設個人的總財富為Wi,則其預算約束條件為:

Di+PKi=Wi

其中,P為風險資產組合的價格向量,設無風險資產的期末收益率為r,風險資產的期末增長率為θ,這是一個正態分布的隨機變量。則個人期末財富W′i為:

W′i=(1+r)Di+θKi

取期望效用函數:Eui(W′i)=-Ee-hiW′i=-e-hi[EW′i-5hiVar(W′i)],對其最大化,可以得到封閉經濟條件下證券市場的需求函數為:

P=Eθ/(1+r)-[h/2(1+r)]Var(θ)K

這是一條向下傾斜的曲線DD(如圖1)。其中h為加總的絕對風險厭惡系數,它反應經濟體內居民總體的風險厭惡水平。

如果不考慮證券市場上市資源的稀缺性,將證券的供給市場考慮為完全競爭,那么,證券發行的價格將等于資金長期邊際成本。在這個價格水平下,證券的供給是無限的,該假設與我國的市場實際相同。這樣,證券市場的供給曲線為一條水平直線SS(如圖1)。

二、證券市場均衡、塔洛克四邊形與哈伯格三角

圖2是在不同價格水平下的證券市場均衡。當對發行市場沒有控制時,只要證券發行價格不低于資金的長期邊際成本,就有足夠數量的證券發行,這時市場的均衡價格為PL,均衡的發行規模為KL。由馬歇爾關于消費者剩余的定義,我們可以定義三角形ADPL為證券投資者剩余。

當對證券市場發行數量進行管制,而不對價格進行管制時,證券發行市場將在B點取得均衡,均衡價格為PH,證券投資者剩余下降為三角形BDPH。由于數量管制導致的高價發行,使證券發行人可以獲得超過長期邊際成本以上的發行收益,在圖2中表示為四邊形BPHPLC(在理論上叫塔洛克四邊形)。這部分在沒有管制的市場中屬于證券投資者的剩余福利,被轉移到發行人手中。但是,考慮整個社會(發行人和投資者)的福利水平,這種轉移在沒有別的因素存在時,在管制的條件下,社會總福利為梯形BDPLC。所以,社會福利的凈損失為哈伯格三角形ABC。

證券發行市場管制的福利損失

因為哈伯格三角研究的是社會總的福利變動,所以,哈伯格將消費者剩余向生產者轉移的部分沒有納入社會成本。但在管制的證券發行市場中,這部分轉移是發行人和投資者之間利益分配的研究重點,它至少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政府如何進行利益的重新安排?第二、這種轉移是否存在資源配置低效?第三、福利分配的合法性問題。

一、價格管制與塔洛克四邊形的分割

在商品世界中,如果采取管制手段對某種商品進行限產,同時允許生產者自由定價,那么,生產者將利用產品的緊缺制定較高的價格剝削消費者,消費者的整體利益將受損——管制事實上成為了壟斷經營的保護者。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為了保護某種資源不得不對某種商品實行限產時,必須實行配套的限價政策來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我國證券市場由于存在證券發行管制和市場準入條件,對公開發行證券的數量限制使證券成為了“緊缺商品”,在這種條件下,市場化發行方式將嚴重損害公眾投資者的整體利益。如圖3,在進行數量管制時,市場化發行的均衡價格為PH,塔洛克四邊形BPHPLC所表示的證券投資者剩余全部轉移到發行人。為了避免這種極端情況,我國證券市場在采取數量管制(包括配額制、通道制、較高的上市標準以及限定融資額度)的同時,采取了價格管制(包括行政定價、最高市盈率限制),即對圖3中的塔洛克四邊形進行分割。它導致了我國證券發行制度始終面臨兩個分配問題:

第一、發行人和全體公眾投資人之間的利益分配,體現在發行價格的決定上。如圖3,價格管制將發行價格被控制在PM,從而將塔洛克四邊形分解為BPHPME和EPMPLC兩部分,其中BPHPME所代表的福利屬于整個投資者群體,而EPMPLC所代表的福利屬于發行人。政府通過控制PM的高低對證券市場的福利分配進行調節。

第二、參與發行的公眾投資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即如何將圖3中BPHPME所代表的屬于整個投資者群體的福利公平地分配給投資人個體。這體現在發行方式上的“配給制度”,如認購證抽簽、市值配售等等。

結論1:證券市場存在數量控制的條件下,消除價格管制和福利分配公平之間不可能同時成為政策目標。價格限制是發行人和投資者之間利益協調的機制。

圖3中EPMPLC所代表的是轉移給發行人的部分福利,這種轉移是有效率的嗎?是合法的嗎?

二、轉移的X-非效率

在對壟斷造成福利損失的研究中,哈伯格三角部分只描述了資源配置變化給全社會帶來的凈福利損失,1966年,哈維.萊本斯坦提出了X-非效率理論,指出了在壟斷條件下資源配置將造成效率損失,即塔洛克四邊形所揭示的福利轉移是否在資源配置上有效率?萊本斯坦的理論認為存在3方面原因導致X-非效率:(1)不完全的勞動合同;(2)不完全確定的或確知的生產函數;(3)不通過市場交換的投入要素,或者即使通過市場交換,但對所有買者來說,交換的條件不一視同仁。

在我國高價的證券發行市場中,即使存在價格管制,發行人和投資者在取得股份時的成本仍然差異巨大,發行人對低成本獲得的資金沒有高效率地使用,導致了資源配置的X-非效率。圖3中EPMPLC部分表示的本應屬于投資者的福利在轉移給發行人的使用過程中,形成了X-非效率造成的社會總福利部分流失。

三、轉移的合法性問題

圖3描述的塔洛克四邊形中,BPHPME所代表的福利屬于整個投資者群體,只要配給制度公平,不存在合法性問題。但是,EPMPLC所代表的福利部分由于高價發行轉移給發行人,發行人在獲得這部分利益時是否具有合法性呢?

IPO溢價發行是國際市場通行慣例,其經濟含義是對發起人的企業家資源進行的補償,這部分補償可以作為企業家激勵成本體現在證券長期發行的邊際成本PL中。我國溢價發行中發行人所得到的“溢價發行利益”可以分解為兩部分:一是對企業家資源補償部分,包含在四邊形PLOKHC中。二是由于公共制度造成的供給短缺所形成的溢價部分,稱之為“超額溢價發行收益”,即圖3中的四邊形EPMPLC。

政府管制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發行人通過證券發行的數量控制所獲得的“超額溢價發行收益”相當于制度衍生的公共品,從社會公平的角度看,這部分利益應該屬于整個社會公眾。對于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獲取第一部分利益是正常的,也是國際通行的原則。但是對于第二部分,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利益的經濟載體,獲得這部分溢價發行利益具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而私人企業是個人利益的經濟載體,不具備獲得這部分利益的主體條件,如果讓他們取得這部分利益,相當于侵占了公共利益。這個觀點是在中小企業板上剝奪發行人“超額溢價發行收益”的理論基礎。

結論2:證券發行市場的數量控制,導致了投資者福利向發行人轉移,由于存在X-非效率,社會總體福利將部分流失。同時,發行市場的數量控制使發行人獲得“超額溢價發行收益”,當發行人是國有企業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當發行人不是國有企業時,這種轉移的合法性缺乏社會公平的基礎。

發行制度改革的福利分析

圖4描述了資本項目管制、發行市場數量控制以及股份流通限制3個制度約束推高證券市場價格的效應。PL是世界證券市場發行的長期邊際成本,PC、PI、PH分別是在資本項目管制、發行市場數量控制和股份流通限制形成的均衡價格,PT是在股份流通限制下非流通股場外轉讓價格。KC、KI、KH分別表示在相應均衡條件下的市場規模。DF線表示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投資者需求曲線發生的變化,由于資本項目開放帶來更多的投資品選擇,國內居民對投資品的需求彈性減小。

目前證券市場的價格水平為PH,雖然總發行規模為KI,但是由于股份流通的限制,市場流通的股份規模為KH。如果我們采取直接解決股權分置的策略,流通股規模瞬間由KH變為KI,相應的均衡價格從PH調整為PI。均衡點從B變為G。逐步擴大流通股比例是放松對發行數量的管制的一種變通措施,它的政策效果同樣是將市場均衡狀態從B變為G,只不過這個變化過程是漸進的而已。

比較B點和G點,不同的市場均衡狀態意味著不同的福利安排。在B點,投資者的剩余為三角形DPHB,發行人的發行收益為四邊形PHOKHB;在G點,投資者的剩余為三角形DPIG,發行人的總福利為四邊形PIOKIG,從圖形中顯示的關系可見,由于價格水平降低,投資者獲得了部分原來通過超額溢價發行而轉移出去的福利,即四邊形PIEBPH,同時,由于市場“低價擴容”(從KH到KI),投資者真正分享到了證券市場發展帶來的福利,即三角形BEG。

由于股份流通限制,發行人在B點均衡條件下的總福利為發行流通股份KH的收益(四邊形PHOKHB)和發行但限制流通的KI-KH部分的潛在價值(四邊形KIKHTC)兩部份之和。發行人在G點均衡條件下的總福利為四邊形PIOKIG,可見,通過低價擴容,發行人的福利也得到了增加,即圖4中的四邊形TCEG部分。

如果進一步放松制度約束,解除發行市場的數量控制,證券市場將在N點達到均衡,此時,證券市場將在一個更低的價格水平上PC波動,投資者剩余進一步擴大,即三角形DPCN。

如果再進一步解除資本項目管制,證券市場的供求狀況將發生根本改變,注意由于存在需求彈性效應,變緩的需求曲線將使得開放經濟條件下證券市場的均衡點為F,此時,證券市場的價格水平將接近國際市場的水平,即長期證券發行的邊際成本PL。圖4中,KO為國內居民持有的證券總量,其中,KL為國內證券市場規模,(KO-KL)為國內居民購買的國外市場證券,居民得到的投資者剩余被最大化,即三角形DPLF。

結論3:股權分置改革、解除發行市場的數量控制、資本項目開放等改革措施,將降低證券市場的均衡價格,市場在低價擴容過程中,不僅增加了投資者的福利,也提高了發行人和全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

參考文獻:

[1]RogerH.Gordon,WeiLi,GovernmentasaDiscriminatingMonopolistintheFinancialMarket:TheCaseofChina,DardenSchoolofBusinessWorkingPapers,June,2001;

上一篇: 制圖實訓報告 下一篇: 班主任工作學期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