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7: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藝專業實習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了規模跨越,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進入了政策支持、措施保障、輿論重視的良性運行軌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部繼2006年出臺《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后,2012年又頒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并且印發了新一輪《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引導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
構建高職院校環藝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回應社會發展對高職環藝專業自教學質量的新要求,確保高職環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高職環藝專業教學工作有效開展提供操作指南。通過研究,提出高職院校全面確保和提高環藝專業教學質量新的途徑和方法――構建和運行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一方面有利于強化高職院校環藝專業辦學的質量意識,真正保證該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在未來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掌握主動權;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環藝專業建立和運行一套科學有效的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這為推動整個高職環藝專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于培養環藝專業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學院校企合作董事會、校企合作執行委員會和專業建設委員會的運作下,構建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共同監控學生校外頂崗實習的教學質量;通過校企合作,構建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標準。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突出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結合區域經濟、行業背景和社會需求,及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培養目標、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保障系統,監控系統,激勵系統。
一、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教學質量保障系統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前饋控制。即:根據培養目標輸入教學資源,根據教學質量標準進行過程管理,輸出符合規格人才的過程。分為計劃實施保障模塊、教學條件保障模塊、教學過程保障模塊、質量文化保障模塊構成。如下圖所示:
1、計劃實施保障。主要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根據專業人才需求,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培養目標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再由培養目標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培養方案落實教學計劃;選聘合格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合理進行課程調度與管理,保障教學秩序穩定。此過程教務科負責。
2、教學條件保障。保障充足的師資隊伍、教材供應、先進的圖書資料、完備的儀器設備和后勤服務。保障部門主要有人事處和教務科。
3、教學過程保障。任課教師要把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考試考核等各環節的質量關。此過程主要責任人是任課教師。
4、質量文化保障。全體師生員工提高質量意識,樹立質量觀;加強質量宣傳教育,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宣傳質量信息,獎勵質量成就,促進質量觀的轉變,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
二、教學質量監控系統
依據“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職業發展平臺”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信息,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同時依據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制訂教學各環節的監控評價標準。建成系統、規范、高效的高職院校環藝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升該專業的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和事后控制。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分為信息收集模塊、教學評價模塊、信息反饋模塊。
1、信息收集
(1)領導聽課。領導通過聽課了解教學情況,解決教學問題。
(2)教學檢查。常規教學秩序檢查;期中、期末教學檢查,掌握教學信息,穩定教學秩序。
(3)督導檢查。教學督導員的工作以聽課、評課為主,督導員可隨時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等進行聽課檢查、指導。
(4)學生信息員。學院成立學生信息員組織,由教務科管理,及時反映教學管理、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學生測評。學院每學期末組織學生對教師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環節進行測評,作為每位教師的教學信息,教務科對教學效果存在問題的教師進行個別談話,限期整改或作出處理。
2、教學評價
學院通過領導聽課、督導聽課、學生信息反饋、學生測評,對教師教學水平進行綜合評價。關于對教師各環節教學工作評價見教師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及質量標準配套的評價表。
3、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信息反饋調控
以日常教學檢查與專項評估為契機,以教學督導、學生教學信息員及用人單位為依托,加大反饋和調控力度,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常規教學檢查反饋調控。及時查找和糾正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開展總結研究,推動教學工作的持續改進。
(2)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反饋調控。科學設計評價方案,進一步加強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應用,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水平。
(3)學生教學信息反饋調控。堅持執行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及時收集、整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反饋至個人,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4)人才培養質量反饋調控。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建議,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保持適應性。
三、教學質量激勵系統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更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根據生源質量、專業特點,把“以人為本”的作為重要指導思想。正確處理好監控與激勵的關系,確立激勵導向為主體的人本主義思想,監控手段與激勵導向作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關系。
環藝專業教學質量激勵系統是環藝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系統能否成功的調動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該系統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管理人員為抓手,以教師為主導。
(一)建立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人的需要既有物質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根據實際考核評價教學質量情況分為不同的等級,針對教學質量獲得優良的人員進行物質獎勵,如給預予一定的獎金、給予一定的獎品;同時還要進行精神激勵,如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表彰、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條件(學院教師獎勵辦法、學院學生獎勵辦法)。
(二)建立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進行激勵既有正激勵,又有負激勵。根據實際考核評價教學質量情況分為不同的等級,針對教學質量獲得優良的人員進行獎勵;針對教學質量較差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教學事故處理辦法)。
(三)建立獎懲與分配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建立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是必要的,在此基礎上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的薪資制。薪金制度有幾個方面組成:一是基本工資,二是崗位工資,三是工齡工資,四是業績工資。前三項基本是固定的,第四項是浮動的,根據教學質量的具體情況上下浮動,可以采取低職高聘,高職低聘,對教學質量好的給予高薪酬,反之給予低薪酬。在滿足其精神的需要,更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四)建立單項與綜合激勵相結合
建立單項與綜合激勵相結合就是在教學質量上,獎懲人員范圍要廣,獎懲種類要多。既要包括一線教師,實訓教師、又要包括管理人員;既要有個人獎懲,也要有集體獎懲;獎懲要覆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學文案、課堂教學、實訓教學、學術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
(五)建立教與學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建立教與學相結合就是教學要有的放矢,要備學生,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最終學生學到真本領,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需要。一是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之產生學習的興趣;二是根據行業標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三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度適中。四是對努力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進行各種獎勵,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有一定的處罰。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六)建立制度約束與學術自由相結合
制度約束是根據教育教學的規律制定一定的教學和學習的規范,約束人們的行為。學術自由是根據激勵理論為師生提供寬松、富有創造型的環境,使師生感到環藝專業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自己的教學與學習得到專業的認可,滿足人的尊重的需要,從而極大地提高師生教學與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環藝專業堅持制度約束與學術自由相結合,把師生教學與學習的權利,自由的開展科學研究活動的權力,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權利控制在合理范圍,允許并鼓勵不同的學派同時存在,互相競爭,開展學術討論為師生全面發展提供健康、競爭、有序的發展環境,激勵他們的工作與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綜合性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建設.
[2]張波.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中應予關注的幾個問題[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1).
作者簡介:
自20世紀50年代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首開環藝專業以來,各高校競相開設,使該專業成為設計學科中的顯學。以就業為導向,研究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培養貼近生產管理一線的企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職能。高職教育的特征決定了其目標不是為了升學,而是為了就業。“雙元制”培養有效的實現了高職院校畢業生走向就業的“零過渡”,成為專業教育改革中值得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我專業在2011年4月與無錫中興一品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達成合作協議,建立藝術系第一個由企業方投入專業建設經費與獎學金的校企冠名班——中興一品班(環藝113)。
本文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教學與實踐兩方面進行研究,該模式可以為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產學研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意義
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整個培訓過程是在工廠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簡稱 BBS)進行,并且這種教育模式又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中的實踐和在職業學校中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用人單位與培養單位簽訂用人協議,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安排學生就業的合作性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過程中項目工作法的運用,無論在學生與項目方之間、教師與項目方之間,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合作關系,合作各方都獲得了平等的機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競爭機制,對教育產品——學生的質量和就業輸出都有益。企業方可以為環藝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學習場所;盛世名居裝飾設計工程公司也可以借助做好品牌宣傳工作,增強公司社會影響力;我校的師生又可成為其公司的“潛在客戶”,如果能把更多的學生培養成才,不僅可以造福社會,還也可以為其公司起到儲備人才的作用。
二、“雙元制”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在本文中,項目導向式教學模式成為雙元制模式展開的主要載體和形式。以下是項目式教學主要教學過程。
項目式教學主要教學過程
1、第一階段:設計成果,專家點評。每組學生向項目方提交一套關于最終設計方案的圖冊和PPT報告書。教師組織舉辦由多方人員參加的設計成果會,每個設計方案進行現場展示和匯報。項目方從方案的設計創意 可行性、設計圖冊的綜合效果、完整程度等方面給出具體評價。
2、第二階段:項目總結與課程考核。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寫出項目總結,具體說明個人在此項目中擔當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教師對學生參與項目情況進行考核,以小組成果為準并結合個人總結和真實表現,給出差異性成績。
主要教學手段與形式
1、以競賽的方式開展校企合作。企業舉辦設計競賽,以項目目標來設置競賽內容。其優點是操作性強,覆蓋面廣,對企業而言可以集中收集創意方案;缺點是學生圍繞競賽開展獨立設計,相互間交流甚少,教師的指導也相對分散,企業在學生的設計過程中參與度很低,并且此種形式功利性太強,可持續性不夠,其中也沒有太多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使學生在設計方法和設計創意方面所受到的訓練不足。
2、教師帶項目進課堂。專業教師將個人項目帶進自己的專業課教學之中,以課程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優點是,教師在指導時針對性強,也比較集中;缺點是實際操作中師生的互動局限于一一對應關系,企業在教學環節中基本不起作用,因此容易忽略教學過程而過于追求實踐結果。
3、學生進企業工作室參與項目。學校提供專門的工作室,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都圍繞工作室項目展開,有點類似小型的設計公司。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深入課堂。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中興一品派出企業在設計、施工、營銷等方面一線的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課,將工程中的實際項目帶入課堂,同時通過認識實習,周六周日暑寒假的見習及參與家博會等活動提高學生企業活動的參與度。
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雙元制”培養模式的實踐優勢
根據上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雙元制”培養理論模式的思路,學校與企業之間按照既定的培養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這種實踐教學是放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學生除了掌握必需的實踐技能外,還具有真實性、復雜性、綜合性的經歷和體驗。
四、“雙元制”培養模式的主要保障措施
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從而為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提供給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所以藝術類學生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很多高職院校在藝術類教育教學上也是具有相當的規模和齊全的藝術類教學體系,但在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實踐操作,因此導致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脫離了實際社會需求的現象。可見,如何有效實現“工學結合”在藝術教育中的運用是當前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一大課題。
一、明確專業及培養目標
1、結合市場需求進行教學培養
在社會競爭中組要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并且還需要依照社會不同職業的崗位需求來決定專業的設置。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有企業人員和學校工作人員進行小組研究,并對行業、市場進行有效的調查,對人才需求進行科學的預測,還有對當前的崗位需求、發展前景進行有效的分析,在經過反復論證后才可以真正確定符合市場發展的專業及教學中人才的培養目標。
2、結合區域經濟進行特色專業的設置
我國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特有的資源、環境、經濟和文化的特色,因此,高職院校在藝術教育上應該有效立足于當地的區域經濟,進行特色專業的設置。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置工藝品、皮具、鐘表、玩具等各具特色的專業。有效的專業設置不僅可以很好地適應經濟的發展要求,而且更能通過結構的優化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此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并提高學生自身的就業率,促進了學生的個人發展。
3、明確培養目標的定位
從整體上來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應該具備繳款的知識面、適度的理論知識、較強的技術運用能力以及較高的素質等等。而教學的培養目標又嚴重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的性質和層次,而作為高職院校應該著力培養應用型的技術性人才。因此在藝術職業的教育教學中,高職院校一定要對培養目標有準確的定位。
二、建設工作過程為主的課程教育體系
1、建立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通過企業領導、行業專家以及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多崗位工作進行深入分析,再有效結合崗位自身所需要的審美、創意、人才的發展要求,對職業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能力、知識和素質的整合與分析。
有效構建工作過程的有效課程體系,參照現實生活中的職業工作過程,再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和教育規律來進行課程學習的結構排序,保證學生可以在每個模塊的學習中鍛煉自身的職業能力。重點突出審美與創意能力、制作以及變現與設計的技能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培養,強化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從而充分展現出技能與實用性并存的職業特點。
2、注重課程的設計項目開發
當確定了專業性的課程體系后,需要通過課程的開發小組對核心課程進行適當的開發。而開發的整個工作過程需要以工作過程為向導,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結合職業教育的有效理論指導并有效借助于工程項目這一載體。
進行課程開發的小組需要對核心課程的任務、實施的過程和工作中應該具備的素質、能力、知識以及工作環境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調查。嚴格依照職業教育的理論指導,以工程項目作為載體,進而有效結構學科內容,有效構建課程的學習情景。而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一定要以實際應用的專業技能為主,再加以適當的理論指導,實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的完美結合。另外,在課程的排序上一定要有效結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注重學習情景這一表現形式,進行小型學習項目的設置,這樣就可以真正實現以項目為學習載體的工作過程。
3、加強課程教學中的行動導向作用
在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教學中要有效實施以行動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以行動導向教學主要是將藝術的職業情境中學生的行動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旨在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并以方法、專業、社會等方面的能力整合進行標準性的評價,精心設計教學的環境、方法、過程以及媒體,從而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但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要結合專業學生、專業和課程內容的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進而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思考和參與教學實踐,最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力量是學校教學的堅實后盾,而雙型師資的隊伍建設是“工學結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條件。第一,通過企業合作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產培訓、崗位實習、畢業指導、課程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工程管理人員、企業設計人員在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上的提升。另外,還可以適當聘請企業的資深設計師進行學校的課堂教學,再與企業進行相關項目的開發和研究,這樣可以促進兼職教師與專業教師的進一步學習和教學融合。第二,有效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精深專業技能和具有行業創新精神的專業領軍人物。從而有效開展國內外的教育學術交流,對骨干教師定期進行教育培訓,積極倡導教師積極參加各項設計大賽和科研項目的研究,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教學的科研教改與社會行業的同步發展趨勢。第三,構建并不斷完善雙師型的培養機制,這種師資隊伍的培養機制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與內涵。所以在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教學中要充分鼓勵藝術專業教師有效開設工作室或公司,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對外承接的設計項目,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在自己行業中的專業影響力,并且還可以起到對社會中教學資源的整合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安排教師到相關的行業企業或科研機構進行實踐性的鍛煉,這樣可以很好地豐富學生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工作經驗,有效獲得職業性的等級資格證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對社會的融入能力和技術的應用。
四、加強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
有效建立培訓、教學、技術研發以及職業技術鑒定為一體的教學實訓基地,進一步創建高職院校在生產性教學上的實訓基地,有效拓展學校在社會化服務的規模與功能,適當地引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實現教學與實踐的雙贏。有效與該行業的企業進行溝通交流,有效與企業建立高職院校的校內外實際培訓的實習基地,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同時制定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對實訓教學制定相應的評價考核標準,最后對生產性教學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可見,只有企業與高職院校對教學計劃進行實訓基地的拓展,不斷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積極開展并拓寬高職院校之外的實習基地。因此,企業與高職院校在專業性教學計劃上的制定與完善,可以讓實習培訓的指導老師由專項技術人員擔任,共同完成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工作各個方面的管理,真正保證高職藝術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崗位的綜合技能培訓任務,實現個人的長遠發展。
五、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院校的藝術教育而言,“工學結合”是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一定要切實貫穿于藝術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但“工學結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施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適合高職院校藝術教育教學發展的“工學結合”方案,從而培養出更多的藝術類的專業性技能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倩倩,程琪.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教育實訓教學環節的實踐與探討[J].大家.2010(19)
[2]項海濤.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學刊.2010(11)
[3]周麗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論高職環藝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