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7: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化學學習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學習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并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同時學習化學還要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因為很多化學物質就是我們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學中學到的氧氣與水等物質,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離不開的,所以在學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都要與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與記憶。
一、注意觀察實驗
由于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化學當然就離不開實驗了,因此如何觀察實驗對于我們學習化學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課本設置實驗的目的在于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才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初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置的幾個實驗都是為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設置的。因此,觀察的重點是物質反應前后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該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后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生成新物質,從而判斷該反應是否屬于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第一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為:①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等);②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光照、通電等);③反應裝置(使用哪種實驗儀器、該裝置有何特點等);④操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藥品先后順序等);⑤其他(如藥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第二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為: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第三階段(實驗后)觀察要素為:①是否有新物質生成;②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③儀器拆分順序;④儀器整理等。
二、積極動手實驗
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自己動手實驗對于學生學習化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激發我們學習化學的興趣,轉變以前的“要我們學習”為現在的“我們要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可以成倍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固得多。因此,我們可以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勤于記憶
每門課程都有其專業詞匯,化學也不例外。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因為:第一,化學本身有著獨特的“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必須記憶的;第二,一些物質的性質、制備、用途等也是必須記憶的,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本人認為,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對于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死記硬背;對于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次要不斷的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善于總結規律,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四、善于動腦
一、觀察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是在反復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應掌握哪些具體的要求呢?
1.迅速。化學實驗中,有很多實驗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讀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這就要求有很快的觀察速度。
2.準確。就是要縮小由于觀察帶來的誤差。
3.深刻。就是要抓住那些往往是比較隱蔽的現象而往往又是本質的化學過程。例如浮沉子實驗中,當用手壓下瓶口的橡皮膜時,浮沉子會下沉。而下壓引起下沉的本質是下壓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氣柱的體積減小,所受浮力減小所至。
4.仔細。有些化學現象的變化不明顯,要求仔細觀察,并能分辨出細微差別。
二、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將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也有一定的方法。
化學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形成化學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化學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在整個化學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化學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和發散思維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1.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
2.發散思維法:即從某條化學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
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于任何一個分電阻,并聯電路的總電阻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大,阻值小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小;并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三、實驗
實驗是化學科學的基礎,也是化學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時代特征,又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化學概念、建立化學規律的重要方法,化學學習就是通對化學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于實驗提供的化學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化學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中,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化學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1.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2.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3.自己設計和制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4.逐步養成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習慣。
四、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在化學學科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遷移原則,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知識的遷移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的特殊語言,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變化的工具。化學用語掌握得不熟練、不準確,就很難學好化學。糾正化學用語中的讀、寫方面的錯誤習慣,比學習新知識更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處理這部分知識必須做到一絲不茍,嚴格強調。
使用化學用語習慣的培養,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規范使用,二是要經常使用。規范使用,要求學生使用化學用語要用得正確,符合規范,比如,化學符號中大小寫的區分、上下標的規范,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狀態等,教師可以布置足夠的練習,讓學生暴露錯誤,然后抓住典型錯誤進行分析,促其進行自行訂正。經常使用,則要求教師將化學用語的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求學生養成使用化學用語解答化學問題的良好習慣。比如,書寫時遇到物質時盡可能使用化學式替代名稱,做到“名”“式”結合;描述物質的性質、用途、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時,盡量使用化學用語表達。經常練習,達到會讀、會用,逐步熟練,直至學生能做到運用化學用語思維,并形成習慣。
2 動手實驗操作習慣的培養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化學實驗操作則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既鍛煉了腦和手,又能幫助理解,使學生對知識記憶深刻,還能培養觀察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中去,在應用中發現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對中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必須做到:規范操作,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正確填寫實驗報告。
培養學生規范實驗操作的習慣,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率,進而形成基本的實驗能力和自覺的實驗態度,為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作準備,因為今天的社會就是由各種規則約束著才顯得有序。
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良好的觀察習慣的形成也非常重要??茖W觀察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或觀察儀器,對觀察對象進行感知的一種科學方法。門捷列夫曾說過:“沒有觀察就不會有接踵而來的前進?!卑透β宸蛞苍选坝^察、觀察、再觀察”作為座右銘寫在實驗室的墻壁上。實驗離不開實驗現象,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多、更便利的觀察機會,從而更有效地獲得實驗事實。在實驗觀察中,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性、目的性、全面性、客觀性、辯證性,正確記錄實驗現象。
另外,實驗報告的填寫也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習慣。完成實驗報告,不僅僅是對已做過實驗在紙上的再現,也不僅僅是對實驗進行簡單的總結和歸納,而是一次將所獲得的感性材料(實驗現象)升華到理性認識(化學知識系統)的過程。通過對實驗全過程的反省和思考,能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認識;通過問題與討論,強化實驗者對實驗原理的深刻理解。
無論學習哪一科的知識,都必須培養好對這門知識的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因此,很多人能對它感興趣,有了興趣,我們就會自覺學,認真學! 學習,必須上課認真聽講,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過一絲一毫的重點,做起來很難,有時教師講了一個難點,等你好不容易明白過來,也許老師又講了好幾個重點,難點了。因此,我們應在上課之前預習一遍,了解這一小節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時帶著疑問去聽,這樣你便會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試圖捕捉到能解決的訊息,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當然,學化學并不是有興趣,認真聽便能學好,想學好它,還必須做好練習。我所指的練習并不是說搞題海戰術。題量不必多,但必須有代表性,掌握一種做題方法比做十道題有用得多,我們在平時做題當中不能死做,應在做過幾道同類型的題之后歸納,總結做題方法。
考試之前,我們應如何復習化學呢,這是許多人想問的問題,初中化學中的知識點是很零散的,要復習起來確實很難,但正因為化學中的知識很零散,我們容易遺忘,才更應在考試前系統地復習一遍,那么,復習時該注重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各個定義,定律,我主張不要死記硬背,這樣只會加重學習負擔,我們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們,這樣也便于解題。其次,要牢記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稱及符號,還有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及性質,用途等。要記住這些,最好能聯系日常生活及有關實驗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各重要實驗,我們應在平時觀察實驗時,記住整個實驗,從裝置到操作步驟,從反應現象到應注意的事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平時這樣做,在考試之前一看到有關這個實驗的內容,就會在腦海中浮現整個實驗過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記,最后,要把自己不會的,和老師標出重點的題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及同學以求解決。
有人說:“我復習得非常認真,但還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試時也像復習一樣認真。考試,切忌心浮氣躁,中國人民要鈴聲一響,馬上聚精會神,做到心無雜念,不必再想自己復習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會怎樣,就只會認真審題,做題,一切只為了做好它,考試之中,不必規規矩矩地按順序做,當你遇到難題時,一時想不出怎么做時,不必死鉆,可以先跳過,做后面的題,一般計算都不會很難,所以不要空著,并要驗算是否正確,還有,千萬要檢查答題卡上有沒有抄錯,若是會做的題卻因為抄錯了序號而丟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試卷一定在認真復查。
當然,學習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預祝大家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取得滿意成績!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逆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為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講到氧化物的時候知道氧化物中一定有氧元素。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含氧的物質是不是都是氧化物的問題,這樣有助于對氧化物很好的理解。
方法二:覺察異常,發現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于“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于是,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抓住異常之處發現問題。例如,比較氫氣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查找異常點提出問題。又如同樣是制取氧氣,用高錳酸鉀需要塞棉花,而用氯酸鉀不要呢?這些都能反映出很多的問題。
方法三:善于對比,發現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存在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為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么,“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又如,“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是否一樣?”
方法四:窮追不舍,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課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一一加以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舍,發現問題。例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保@里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
方法五:聯系實際,發現問題
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象,其中隱含許多化學知識,學習時,要善于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如“油庫為何要嚴禁煙火?”“干燥的夏天為何常見鬼火現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問題
抓住事物內部的因果關系,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這是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物質結構、性質和物質的用途之間存在下列關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于是,學習過程中,抓住“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來探求“因”(物質的結構或性質);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進行氧氣用途的學習時,可以提出“氧氣為何可以用于煉鐵、航天和氣焊?”問題。
方法七: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
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內涵所反應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外延是指概念的對象范圍。如“單質”和“分子”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一、學會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學生的自學能力往往較差,認為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抓不住重點,更不能發現問題.所以上新課前要給學生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還要指導學生科學預習的方法:(1)通讀全文.通過閱讀,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存在的不同.(2)掃清障礙.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以舊帶新,溫故知新;(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在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后的習題,試著解答,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
二、做到完整操作實驗
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所以我們要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三、科學完成聽課
學生獲取的知識主要是聽課完成,聽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它主要包括聽講、觀察和記筆記等方面.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聽講,緊跟教師講授思路,積極思考,多方聯想;對演示實驗的觀察,應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能遵循觀察的目的性、客觀性、全面性和辯證性原則;課堂筆記應記綱要、思路、要點和問題,要及時做好筆記整理.記筆記的類型有:(1)補充筆記.講新課時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并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記下,老師講例題記下來,課后復習思考.(2)實驗筆記.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制法操作.可做簡明圖解、補充筆記,把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的現象及講解記下來,書上有實驗插圖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補充.(3)改錯筆記.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見錯誤,并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要只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用紅筆訂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于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注釋”.
四、采用合理的復習方法
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復習時,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讀聽課筆記,要反復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邊理解書上的內容.對在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并與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
五、總結知識,學會解題,及時練習鞏固
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小結,并向學生介紹總結,歸納各類知識的方法.
學習稀鹽酸,稀硫酸等物質的化學性質及酸的通性時,讓學生學會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學習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時,則讓學生從所需藥品,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方法,檢驗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探索.
通過總結使新知識能納入于原認知的結構中,并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有序結構,使原認知結構改組和升級,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的歸納,整理在一起.
一、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銜接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初中化學知識點簡單,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化學好學的印象,通常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步入高一以后,其心理沒有能迅速適應過來,對教師依存在很大的依賴性,學習嚴重缺乏主動性,在學習方法上重記憶、模仿,導致對化學知識和概念的理解膚淺.因此,我們需要去研究當下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有著怎樣的變化.
1.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從學生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變化來看,主要是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學習方式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學習主動性的強弱.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較弱,加上知識點淺顯,一般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做作業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長期如此,不少學生把自主學習等同于完成作業.而到了高中,學生要想化學成績好,僅靠聽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即學好化學的第一步在于學會思維.
2.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
(1)初中多以知識點的形式學習化學,學習一種物質通常具有獨立性,高中化學在學習方法上是由點及面地鋪開,要求將具有同樣化學性質的物質進行歸納和總結.
(2)與高中的要求相比,初中對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不高.如此一來,學生的探究活動就成了形式而已,知識的獲得多來源于對書本知識、化學方程式的記、背,學生表現為不會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更談不上在探究過程中有新的感悟.
(3)從獲知的方法上,由于初中知識難度較小,學生能聽懂教師的講授,長期如此,學生沒有養成課堂記筆記和課后主動復習的習慣,而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回顧與總結,逐步形成知識網絡恰是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的學習方法較為單一,以記憶為主,學習上依賴性很強,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而高中階段對學習方法的要求較高,重點在于要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倡導理解后再記憶.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難以取得好的化學成績.
二、初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銜接的具體措施分析
1.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不在于知識的教授,而在于興趣的激發,“以趣促教”.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表現出濃厚的探究興趣,并通過口頭語言和身體姿態將興趣傳染給學生,通過教學行為的激情、藝術性和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應多元化,單一的教學模式使人沉悶.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多媒體等動態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對知識有多感官的接觸,維持對化學學習長時間的注意.
(3)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培養學生進行化學探究和學習的興趣.
2.方法的引領和培養
“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初中生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記憶,“記憶”對于高中的化學學習來說仍然很重要,只不過不能單純地死記硬背,可以從該點出發,順勢引導:
(1)“記憶”加“反思”
高中教材與初中相比知識的總量明顯增加,學科的系統性與邏輯性也明顯增強,單憑記憶,容易混淆和記錯,因此要引導學生養成學后反思的習慣,通過記憶后再反思,將反思的內容再記憶,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記憶”加“實驗”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又一新起點。在化學教學中,除了要“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之以漁”,使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受益終身。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這一課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了解學科特點。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編入了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無機物的分類及相互間的關系等知識;對工農業生產、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化學與生產、生活的掛席越來越密切,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以說離開了化學簡直是“寸步難行”。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化學課的學習,可以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會動手做實驗的能力,為今后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
二、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
1、勤于預習
(1)通讀課文。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用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自己不懂的問題,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后了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復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
(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在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后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如果有潛力,還可以做點預習筆記。
2、聽好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學習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功在課堂,利在課后,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后復習和做作業都不會發生困難。所以,聽課時,要做到:
(1)恭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度,全神貫注,做到眼、耳、手、腦并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效率。
(2)思維: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范要求。思索老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到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的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或操作過程、裝置原理。其關鍵是要發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只記結論。
(3)記憶:思維的同時也在進行記憶。記憶要及時,并注意反復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如金屬活動順序表可分類三句: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為了幫助記憶,課堂上要適當做筆記,主要是準確記下老師板書的課堂小結、得出結論和講解的特例等。對重點和疑難點要標記,課后研討要突破疑難,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一堂課所學的內容,在頭腦里條理分明而有系統,就達到了聽課的目的。
3、常復習,多記憶
課后應及時復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復習可采用課后復習、單元復習、章節復習、綜合復習等。復習的方法有復述、默寫、做聯系等。只有通過多次復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現行初中化學課本中有多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要牢記化學的各個名詞,定義,并且要仔細加以區分,比如化合物,純凈物,單質,混合物,它們的定義不但牢記,還要加以區分,比較,要扣定義里面字眼,誰包括誰都要搞清。常見的化學反應是必須牢記的,要會默寫,條件(加熱、光照、催化劑),箭頭(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化學中的公式,就像記憶數學公式那樣把它理解,記住,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4、重視實驗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化學實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實驗能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培養觀察、思維和動手實驗等能力,還有助于理解和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怎樣去做好實驗工作呢?
(1)要重視化學實驗?;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老師講授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課本大多數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求得和論證的。通過實驗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
(2)要認真觀察和思考老師的課堂演示實驗。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
課前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預習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預習的作用。
要使預習有效果,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上新課時,一般都花了5~10分鐘來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習預習前,我都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碳的幾種單質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如下幾個預習題綱:(1)什么叫單質?一種元素只有一種單質嗎?舉例說明。(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何異同點?(3)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同一種元素碳所組成的?(4)為什么金剛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異性?(5)無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質?聯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列舉它們的用途。在預習中,學生能自我解決一部分問題,即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肯定,對未能解決的問題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聽老師講來解決,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學習積極性很高,同時有讓學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點,又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富于思考性。長期堅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同時讀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往往只是看熱鬧,覺得好玩而已,他們不會觀察實驗,不會利用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如:在教氧氣的性質一節時,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在進行氫氣性質一節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如物理性質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個實驗就幫助學生得出一個結論;在二氧化碳一節的教學時,便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做完后,再要求學生由現象得出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
三、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我常常教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總結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比較是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學生獲得準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靈活運用。在比較中,要特別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異以及相異物的共性。例如:學生學完原子、分子的知識后,我與學生一起對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別列表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對比歸納能力。學完溶液的知識后,要求學生自己列表比較過濾和結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等概念。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的深度、廣度,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記憶能力得到培養。
為了使學生所學知識有系統性,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學習中,我們以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他們學會這種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再由學生們討論、老師總結,指出優缺點。
長期的應試教育讓學生成為了死記硬背的教育工具,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者還要做到在努力創新化學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新思路,讓學生能夠真正通過化學學習提高自身能力,要想改變課堂教學的傳統局面,教學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堂改革。
1充分利用化學本質
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要想學生愛上化學,愿意自主學習化學,利用化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就要努力利用課堂知識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而在化學課程學習中,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許多有趣的實驗,若能夠在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化學的實驗現象,則化學教學勢必會事半功倍,同時學生也會被有趣的化學實驗現象吸引,從而提高對化學的興趣。
在初中化學課本中,就有許多有趣的化學實驗,如在學習燃燒的條件時,教學者就可以利用“燒不壞的手帕”這一實驗對讓學生進行思考燃燒所需要的條件,這種實驗原理是利用乙醇可以燃燒而水不能,并且水可以通過蒸發來降低手帕的溫度,只要手帕的溫度降低到燃點就不會產生燃燒現象,因此,若將手帕浸在乙醇與水的混合溶液中,就可以制造出不怕火的手帕了,這一實驗實驗中其實就涵括了燃燒的條件,及燃點,溫度,氧氣,教學者在教學時就可以利用這種有趣的小實驗引導學生對這種神奇的現象進行想象思考和積極討論,在此基礎上將燃燒具體條件推導出來,這中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印象,同時更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自我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這種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也就不再是一件難事,與這種實驗相類似的實驗如利用花瓣變色向學生演示指示劑的性能特點,讓熱水中的白磷通氧燃燒,制造“水火相容”這一獨特景象,化學本質就是通過各種實驗進行物質特性分析,因此,教學者再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化學本質,通過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讓化學課堂能夠從開課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化學教學培養自身學習能力就不是難事了。
2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行分層施教
傳統的教育模式,無論哪個層次,什么能力的學生都進行相同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聰明有能力的學生被束縛住,能力差的學生又跟不上,這種有教無類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化學教學改革要注意傳統教學的缺點,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給予恰當的化學教育,讓學生能夠在每節課都能獲得最大的收獲,從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般分層施教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育之初,教學者可以通過師生交流或者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調查;(2)其次在了解的基礎上,將學生進行分類,讓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同程度的教育,保證教學有針對性,結合這兩方面的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到最適合自身學習內容,讓其樹立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習能力也就成了時間問題而已。
3構建友誼型師生關系
師生交流可以讓教學者對學生任何時間的學習心理都有詳細的了解,在學生面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時也能夠及時進行指引,保證學生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放棄化學學習,例如在學習化學之初,由于學生從沒有接觸過化學,對于化學中需要記憶的繁雜的元素符號和周期表肯定會產生厭煩心理,此時,適當的師生交流就會讓教學者在理解學生學習難點的基礎上,耐心對知識點進行分析講解,通過打比方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有效的記憶化學知識點。
傳統教學中,不融洽的師生關系往往讓學生對高高在上的老師望而卻步,即使遇到化學難題也不愿意主動提問,若教學者能夠及時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那么一些膽怯的學生也更愿意與教學者接近,積極弄懂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同時教學者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這種雙重進步下,學生對于化學的理解也會更全面,長此以往的教學局面,也會讓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化學教學的目標。
結語
化學教學在初中教學中是一門既重要卻也樂趣多多的課程,在進行化學教育時,若教學者能夠積極建立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化學本質對學生進行化學教育,那么在教學時,教學者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眼光,讓學生愛上化學,愿意學習化學,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切實做到引導學生開發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自身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