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7: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見習心得體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和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有效發揮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教師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如果我們能看到教育的發展,關系到民族的興衰,那么,教師就不僅是謀生的職業,而是在從事光輝而神圣的事業,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師應像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從一選擇上教師職業,就應具備“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永不為外物所動的膽魄與氣概。只有基于這樣高品味精神境界的信念,教師才能支撐起樂業、敬業的精神。也只有是擁有這樣的精神特質的教師,才可能把教師職業不僅看作是為國家盡道德義務的形式,而且看作是發揮個人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形式,從而樹立起“甘為春蠶吐絲盡,愿化紅燭照人寰”的師德觀念,為教育立功、立德、立言,為自我的完善而自尊、、自豪。并在這一基礎上,不斷學習研究、探索創新,銳意改革,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發展而努力工作,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二、敬業愛生,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教書育人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要想有效發揮教育的影響力,首先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學生是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對待教育信息是有選擇的,他們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與尊重。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
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愛崗敬業,還表現在對學生培養目標的關注。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而今,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心理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著有利于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才是對學生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三、遵循教育規律,勤奮學習,探索創新
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要有真才實學。如今社會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各種信息手段的介入,使學生的接觸面擴大,對知識的需求無論從廣度和深度都在增加,教師原有的知識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進修培訓,不僅要完善已有的知識結構,更要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同時還必須涉獵相關學科和前沿學科,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信息技術,并應用到教學上,提高教學效果。
四、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全力
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競爭中涌現了大批專家型教師,大批教師;展現了大批教育教學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師又要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合力。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而是教師群體與家長,社會積極力量通力協作下的群體勞動成果。教師只有善于處理好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系,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只有在獲取共識的前提下的教育合力作用下,教師的勞動才有可能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從這個意義上看,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當代師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之一。
五、嚴格“自律”,以德立教,以身立教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教師處于教書育人的崗位上,是先于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后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因此,教師的作用在于“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做人和與人合作。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須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這無疑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核心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為人師表。
首先,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于先學于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第二,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教師要善于繼承、汲取民族精華,并賦予時代精神,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善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體現中國特色,顯示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優勢。教育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創新,既要打好人文基礎,又要打好科技素質基礎。
第三,教師要成為遵紀守法的模范,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范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時代和國情特色要求教師不但自身懂法,還應教育學生守法。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收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
綜上所述,良好的師德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它是教師敬業樂教的動力,是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證,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催化劑。因此,它在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調節、影響作用。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重新審視師德的內涵和價值,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塑造自身的形象,鑄造新一代的師魂,把中國的教育推向新的輝煌!
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保證,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孩子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師德師風建設必須依托多方式、多途徑才不至于流于空談,流于形式。我園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具體實施方面:
1、根據區教文體局要求,組織全體教職工集中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鄭州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十項規范、十項懲戒》、《職業道德考核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認真做好記錄,寫出深刻的反思和總結。
2、學習師德標兵的優秀事跡,讓每位教師把綱要、規范、師德模范作為一面鏡子,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深化師德教育。通過學習,提高全體教職工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自覺規范從教行為,促進園風、教風、學風的形成。
3、學術報告活動。2月23日上午聘請河南省心理學研究所、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資深講師盧杰做“做睿智的幼兒園教師”專題學術報告,講解加強師德修養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途徑與方式,使全體教師在師德教育中受到啟發。
4、主題教育活動。根據當前教育形勢,結合本園教育實際,確定下年度師德師風建設主題,并圍繞主題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如開展“三愛三爭”教育活動,即:愛崗位,爭做幼教改革的尖兵;愛學習,爭做新時期教書育人的能手;愛幼兒,爭做家長和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開展“修師德、鑄師魂、樹師表”活動。開展“三學”活動,即:學規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學規程(《規程》)。
5、加強監督,完善有效的考核機制。師德建設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結合,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結合,才能不斷提高。因此必須建立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師德監督機制。建立教師個人師德師風檔案,建立內部師德考核機制,將教師敬業愛幼、為人師表等方面作為教師日常工作考核內容之一,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評聘、工資晉升、評優評先等,都將良好師德列為第一條件。每學期末,填寫《教師師德師風情況評估表》,對自己的師德師風狀況寫出“自查報告”進行小結,并通過教職工大會對其師德師風狀況進行民主測評,劃出等次,督促教師自查、自糾、自省。
6、廣泛聽取家長意見,對外公布教師師德規范、教師職業道德日常行為規范與準則,設立家長接待日、家長信箱,向家長發放教師師德問卷調查表、征詢表,公開幼兒園監督電話,鼓勵家長對教師評頭論足,并將他們的意見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7、簽訂《師德承諾書》,并在家長會上莊嚴宣誓,邀請家長共同監督。
二、日常管理方面:
1、監控從早7:30——晚5:30上班時間全屏開放,并專機專用,由專人負責。
2、每天下午放學前將本天監控內容詳細過濾一遍,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詳細記錄并馬上整改。
3、領導多到班上巡視,監督師德師風的實施情況。
4、班上教師互相提醒、監督,每月通過民主投票和評議選出一名“師德模范”,并予以公布。5、開展“家長委員會”和“家長義工”活動,讓家長在可控范圍內參與我園的師德師風建設及部分管理工作。
三、理念落實方面:
1、熱愛幼兒和諧發展。關心、熱愛孩子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天職。在每次的活動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熱愛孩子為出發點,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對幼兒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使孩子們愉快茁壯地成長。
2、注重小節修煉人格。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關注的方面,往往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因為孩子眼中的教師都是具體的,而教師又是孩子心目中的“式人物”。所以,我要時刻銘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師德形象帶動孩子。
3、尊重家長服務家長。家長是我們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在工作中,我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責、責備家長。并且在語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誠、用誠意使家長信任你。
4、廉潔從教,不謀私利。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對幼兒進行有償補課和收取額外的報酬。與家長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
總之,我園充分利用本次“集中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契機,深入開展各項學習,本著積極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自查自糾、互相監督,積極探索師德師風教育的新途徑、新舉措,不斷提升我園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更新了教師師德師風觀念、規范了執教行為、完善了師德師風管理制度,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入持久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樹立良好的幼兒教師形象,推進我園工作又快又好發展!
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學習心得體會【三】
一直以來,我都被我們xx中學的老師們感動著:你們,埋首案頭,筆耕不輟;你們,從早到晚,以校為家;你們,苦口婆心,春風化雨。你們,肩負著家長的期望,承載著孩子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背負著學校的明天,你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埋頭苦干,書寫著xx教育的輝煌篇章。
現在,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本人對教師這一職業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是師之根
大而言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關系著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對我們自己而言,也許就是一個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我們以此為生,養家糊口,但是,我們為此付出了寶貴的青春,還將繼續付出我們一生的心血。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張普芳老師,做過多次手術,現在依然要借助拐杖,但他沒叫過苦,沒叫過累,就這樣默默的堅持在三尺講臺。張華老師拖著沉重的步子,穿梭在一個個班級。這樣的老師,就在我身邊,時刻感染著我。我唯有踏踏實實、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教師同樣面臨生活壓力和世俗的誘惑,只要你不想“混飯吃”,就要透支腦力和體力,付出巨大的成本去做這“光榮的事業”。這次,三年級又增加了幾節課,誰也沒有問問待遇怎樣。我相信,學生和家長會明白老師的付出,學校會理解老師的艱辛,社會會承認老師的奉獻。
我們可以自己抱怨教師工資太少,埋怨教師地位低下,但我們絕不容許有誰污染教師這一職業。我們總有些話不說,總有些事不做,我們覺得那樣不符合我們的身份。教書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我們別無選擇,愿我們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續一下我們的生命,快樂的工作,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愛崗敬業,我們不能僅僅把它停留在口頭上,更要把它熔鑄在我們的生命里。
二.關愛學生是師之魂
X月X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XX初中的棋文化,領略了XX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小學、XX小學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獲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淀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范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說,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為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初中的“人杰、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鄧村小學以“新芽”為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為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江坪小學則以“茶山書苑”為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悅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于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筑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初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里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為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為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江坪小學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了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于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墻,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鄧村小學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為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著美麗的校園,承載著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為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手機版既凈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說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為學校文化,學校里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江坪小學的“江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為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臺,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小學“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為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以身心兩健為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為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為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臺。黃花初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為的結果。在學習中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為師生的行為,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為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為校長,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愿景。
學習學校文化建設心得體會
一所學校,只有和諧才能發展,只有和諧才能不斷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和諧發展的新型人才。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構建和諧校園呢?有如下三點:一是構建和諧的學校人際關系;二是構建和諧優化的教育體系;三是構建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
校園和諧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諧與否,決定了校園和諧的成敗。
一個校園是不是和諧,除了要看領導班子的和諧、看干群關系的和諧、看師生關系的和諧以外,還要看是不是抓事業,樹正氣。事業發展興旺,師生心氣很足,正氣蔚然成風,這極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否則就是相反的結果——學校,肯定是無和諧可言的。
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校園,才能稱得上是和諧的校園。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生關系融洽的前提。教師只有真誠地愛著學生,真切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才能在和諧的校園里健康成長。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的第一盞燈,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自身應該做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根本。首先,校園的自然環境應是和諧優美的。如果孩子跨進校園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觸的一切,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麗,身心自會有言說不盡的愉悅,思想也會無止境地翱翔。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里,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我們一小校園雖然不大,但各種花草樹木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風景線。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綠意,不僅能給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給人以智慧的啟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無窮的希望和力量。
學校要著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學校辦學的核心內容。一個美好的健康的人,必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是身體和心理和諧發展的人,是充滿生命活力而又幸福美滿的人。因此,從學生活動的人文環境到課程計劃的執行,從學校各科教學到各項管理工作,都必須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追求。如果我們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就不會出現課程計劃不能得到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不能得到落實。
一、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作為學校管理干部,要樹立好科學發展觀,我認為首先應對我校教育中一些突出的帶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明確和擔負起作為一名管理者在學校發展中的歷史使命。
1、名實問題,即口號與行動問題。當前,素質教育耳熟能詳,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以人為本”更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小學教育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
2、教育評價問題。評價是標準,更是導向,實際工作中,我們是否破解了評價體系單一化問題?是否堅持了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獎懲觀,用它來科學評價學校的干部、教師、學生?
3、管理機制問題。作為學校的最高抉擇者和管理者,校長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組織能力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那么,我們是否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先進的管理文化,把我們的教育觀念全面、徹底地貫徹下去?
4、可持續發展問題。時代在高速發展,社會在急劇變化、教育發展的時機稍縱即逝,作為一名小學校長,能否在紛繁復雜的事務中,及時把握、搶抓機遇,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上述問題,都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問題,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研究。
二、科學發展觀下小學校長的歷史使命
如何讓我們的教育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學校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小學校長任重而道遠。
使命一:以科學的發展觀和先進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找準學校發展的定位,籌劃學校發展的遠景。
1、創建科學的辦學理念
科學正確的辦學理念是確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把握學校發展方向的出發點,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我認為,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地方,它的核心目標是“培養真正的人”,學校要著眼于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特長的發揮,并為其終生的幸福打好基礎。校長要積極營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校園氛圍,讓師生在學校這個地方體驗到求知的幸福和實現生命意義的快樂。從我校實際出發,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師生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我校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找到了立足點。
2、擬訂合理的發展規劃
對學校而言,發展意味著生存和競爭,持續發展意味著創造和動力,科學發展則意味著生命和活力。教育的發展規劃要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把握好規模、質量和效益的關系。近年來,注重學校軟實力建設,特別是新班子組建以來,著眼長遠規劃,以質量建設為中心,出臺十大措施,狠抓課堂教學效益、狠抓班主任隊伍建設,狠抓藝體工作,優化辦學質量,鑄就自身特色,走內涵發展之路,最終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
3、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將圍繞這一定位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47屆國際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概念,指出基礎教育要“確保所有青年人的個性自主,公民意識融入勞動世界和社會生活的能力”,校長的使命應立足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制定符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目標。
為此,我們利用全校廣播會、各種主題班會以及專題講座等,對學生進行成人成才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適應時代,適應社會,盡量發揮自己的特長,并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真正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使命二:堅定實踐自己的辦學理念,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
1、以人為本,豐富學校教育的內涵和品質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貫徹到學校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的參與度、自由度,努力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各種優質服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致力于完善學生各方面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突出個性發展,充分肯定和重視人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對人的主體地位的確認。我以為,校長在這一方面的使命,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破除整齊劃一、機械死板的管理模式,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管理理念,構建為學生成人成才服務的管理模式,從而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2、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校呼喚教育管理的民主、科學,呼喚學校自我意識的清醒和個性的張揚。這既為學校管理鋪平了道路,也體現了新時期創新教育的特色。學校目標、思路的實現,辦學效益的提高,相當程度上依賴于學校的管理。管理就是效益,作為校長,更要注重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成效,讓教師建功立業,讓學生成人成才,為師生的自主發展搭建舞臺,為學校的自主發展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為此,我們以德育為首位,注重干部、教師隊伍的培訓,強化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和表率意識,努力打造適應現代教育的高素質名師隊伍,破解師資隊伍與學校迅猛發展還不完全相適應的問題;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3、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
新課程、新教材,呼喚新管理、新評價。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和制度,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校長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而教學質量觀是否科學,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學校教學的成敗。為此,我們在評價中注重量化考核,注重過程與結果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綜合性評價的特點。
精彩導讀: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對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實施科學指導的客觀需要。只有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使領導機關貫徹依法治軍方針的行為模式跟上形勢要求,達成具體化、操作化目標,才能保證各級依法建設……
當前,部隊對機關工作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五多”問題。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講話落實講話,隨意干涉部隊依法履職用權、越俎代庖、大包大攬等,這些不依法辦事的現象和問題,造成基層工作忙亂,影響工作的質量效益,制約了部隊全面建設和科學發展。因此,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把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作為改進機關工作的方法路徑,確保“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建設的質量水平。
一、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為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提供思想引領
法規制度具有規范、引導和約束等作用,強調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一方面,法規制度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保障。法律法規是部隊實踐經驗的結晶,反映了部隊建設的特點規律,既有導向作用,又有規范作用,既是管理的依據,又是建設的標準。機關工作,無論是調查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法規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引規范作用,理應成為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路徑。機關人員經常變動,容易導致各項工作落實因人而變,從而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只有切實樹立法規意識,養成依法抓工作的思維方式,樹牢法治權威而不是個人權威,才能保持工作的規范性和連續性。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必須把法律思維根植于籌劃工作、議事決策、組織執行的全過程,充分認清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避免工作盲目、失范和忙亂。
二、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建設的客觀需求
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對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實施科學指導的客觀需要。只有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使領導機關貫徹依法治軍方針的行為模式跟上形勢要求,達成具體化、操作化目標,才能保證各級依法建設、依法運轉,實現部隊科學發展和安全發展。二是確保工作質量效益的必然要求。有秩序才有質量,秩序就是效益。只有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全面落實法規制度,領導機關才能有效克服部隊建設中存在的隨意性大、標準意識差、職責不明、內部關系不暢等問題,有效控制和減少工作忙亂,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中華網專家為您各類文章!讓您放心?。┲刃颉H墙鉀Q實際問題的有效舉措。當前機關在指導和開展工作過程中安排過滿、指標過高、要求過急以及在執行法規制度時以情代法、以罰代法等現象仍然存在,尤其是“五多”、政出多門等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部隊建設的頑癥痼疾,嚴重影響部隊的科學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引導各級機關積極適應依法從嚴治軍的要求,堅持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努力實現工作指導由經驗型向法治型轉變,達到“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建設的要求。
三、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是機關干部履職盡責的基本要求
一、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為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提供思想引領
法規制度具有規范、引導和約束等作用,強調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一方面,法規制度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保障。法律法規是部隊實踐經驗的結晶,反映了部隊建設的特點規律,既有導向作用,又有規范作用,既是管理的依據,又是建設的標準。機關工作,無論是調查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法規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引規范作用,理應成為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的重要路徑。機關人員經常變動,容易導致各項工作落實因人而變,從而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只有切實樹立法規意識,養成依法抓工作的思維方式,樹牢法治權威而不是個人權威,才能保持工作的規范性和連續性。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必須把法律思維根植于籌劃工作、議事決策、組織執行的全過程,充分認清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避免工作盲目、失范和忙亂。
二、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是建設“學習型、效率型”機關建設的客觀需求
一、校長專業化本質原點扣問:校長專業化是優質學校建設的產物
優質學校,就是一所高質量的學校。在這樣的學校里,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全面、和諧、持續與健康的發展,使他們有良好的學業成績、健全的心理品質、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的體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就對校長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挑戰。
何為校長專業化?校長專業化是指校長為不斷的提高管理績效,改善學校的管理作風和辦學水平,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和不斷的自身學習,不斷地面對變化,不斷地進修,成為專家型校長。專業化校長必須練就的硬工夫:健康穩步地規劃好學校的發展,科學嚴謹地搞好學校制度建設,胸有成竹抓好教育教學質量。
二、校長專業化的應有追求:校長專業化是優質學校建設的前提
創建優質學校是一種事業,“領”在專業化,思想決定高度。校長是引領者。校長領導學校,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領導,其次是行政領導。校長只有把自己先進的、科學的辦學思想轉化為全校教職工的思想,全校教職工才可能在統一的認識下統一的行動。
創建優質學校是一個過程,“創”在專業化,態度決定思路。校長是創建者。校長要使學校發展得更好,必須跳出學??磳W校,看清國家教育發展趨勢,看清地方教育發展趨勢,分析學校的優勢與不足,充分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并從戰略發展的角度,確定思路,整體規劃,逐步實施。
創建優質學校是一個目標,“建”在專業化,特色決定發展。校長是實踐者。一名優秀的校長不應是純理論工作者,而是一個實踐者。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文化建設體現出辦學品位。學校在擁有一支理念先進、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的基礎上,挖掘學校文化,培育學校辦學特色。特色就是精華,特色就是質量,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競爭力。
創建優質學校是一種行動,“實”在專業化,細節決定成敗。校長是實干家。建設優質學校,就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學校教育資源和管理的優質化,根本是要抓好學校各部門工作的過程管理,細節決定成敗”,優質學校的創建要重在過程,必須抓細抓實,在學校管理的每一個層面上做文章,在具體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下工夫,通過點點滴滴的量的積累,達到實現目標的質的飛躍。
2、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雖然上課不是照本宣讀,也不是教案走場,但決不能隨心所欲,不著邊際地高談闊論,純粹把備課留于形式。把上課視為游戲。在教學中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并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落實教學的每一個大環節,讓學生在了解、認識、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積淀一定的能力素養或道德素養,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世界產生共鳴。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吸收、內化的過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勿需安排得的水泄不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讀讀、想想、寫寫。聽說讀寫不是語文課的專利。相反地,課堂中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時間,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最有效的狀態。
3、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及時進行學習反饋。做好課內外學習活動記錄和評價。以主題單元為單位進行階段性評價和反饋。期末進行必要的書面檢測,結合日常觀察、學習活動記錄、階段性考查、期末檢測等方式,綜合評定學期學業成績。評價主體多元,有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和社會評價等方式,評價方法多樣,有教師觀察記錄、學生活動、學生訪談、作品評析、書面測試等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式、方法,并不斷創新和完善。
4、加大資源開發,重視學科合作
品德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課程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生的經驗、生活等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區中的各種資源;利用社會教育機構、自然環境資源等注重教學實效。這學期,在教學四下年級品德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區檔案館、區敬老院等這些社會機構資源,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同時還應重視閱讀報刊書籍,關注時事新聞,加強科學、歷史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以適應課程教學的要求。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利用其他課程,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在明確努力方向的同時,大家也提到了不少實際性的困難,如課前的準備工作因學生的能力、習慣等問題或家長的諸多因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往往是老師說得很激動,學生聽得很心動,回到家后沒了行動。高段的很多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化時間,還要有相應的場景,但學校的實際情況,安全因素等又不允許學生走向社會去實踐、感受,等等,一切的一切教不待于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 小學語文教學 整合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與傳統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本質的區別,它是基本理念的飛躍,其根本的出發點在于向變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在整合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基礎。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教學信息的多樣化,使得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具有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學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資源;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學生對于語文信息的感知更加豐富;它所提供的教學反饋信息的實時性,使得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提供實施個性化的幫助或指導,對于課堂實現高效率、高質量提供了保障。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情景導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懸念引入,設問引入,圖畫引入,音樂引入,表演引入等。我們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中畫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引入教學內容。例如:如教學“笑”字,傳統教學只告訴學生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夭”。我根據漢字象形字的構字特點,探索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笑”字教學,先由投影出示一個卡通臉譜,然后依次將眼、眉演變成“竹”字頭,將鼻子演變成“一”,將嘴演變成“一”,臉譜笑時,兩個嘴角也演變成“/”和“\”,轉眼一個“笑”字就出現了。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奇不已,妙趣橫生的卡通人物令學生開懷大笑。在藝術的感染、熏陶、啟迪下,他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個字,掌握了字義,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秋天的圖畫》(第三冊)這一教學活動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電腦屏幕上隨著教學目的的需要逐一呈現主題內容:藍天中大雁向南飛、樹上的黃葉飄落下來、金黃的稻田、瓜果飄香的果園、火紅的楓葉和高粱、田野上豐收的景象以及秋天特有的果實等。隨著內容的需要,電腦畫面出現了動態的內容,學生都不禁地發出“哇”,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學活動上。通過這動態的畫面,生動又有趣味性的演示、講解。一下子便吸引住幼兒,激發了其學習的興趣。
2.創設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設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感情變化,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隨著一段段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畫面出現,各種聲、色沖擊著學生,學生心中的感情油然而發,此時此刻,讓學生帶著這種感情朗讀課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實處。
3.突破時空,化難為易
事實上,無論一個老師是多么善于表達、筆劃,也難以表達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識內容,而這些知識內容往往又是一節課的知識和難點。多媒體教學中的過程再現等操作,便可以輕松解決問題,達到突破難點、突破重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正與語言文字中需要深入理解的內容相矛盾。而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象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它進入課堂,成功地實現了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如:在《翠鳥》一文,讓學生通過比較姐妹字:“泡、抱、炮、跑”進行“找朋友”,這樣學生不但能從字形上理解詞義,而且從詞語中記住字形。其次,讓學生在三次練說中認識事物。一說,語言嘗試。利用課件讓學生觀看介紹《翠鳥》的投影片,然后自由介紹這種動物,或是用一個詞來說,并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鞏固生字字音。二說,語言的運用與積累。在給動物找名字的游戲中,再用合適的詞來說各種動物。這樣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既運用了原有的知識,又可將別人說的新的詞語積累起來。讓學生在練說的過程中,擴展對一些其他動物的了解。
由此可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單純的識字、學詞、學句比較枯燥無味,而通過多媒體參與教學,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觀看生動有趣的影片后,主動練說,在游戲中,大膽練說,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主探索并獲取知識。通過三次練說,使語言訓練層層遞進,將識字與認識事物與說話訓練有機結合起來,真正達到識字目的。
4.課外延伸,發散思維
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學法的遷移,通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大增加聽和看的機會;用文字、圖像、聲音的巧妙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教學《北京》一課,這堂課內容豐富,涉及到北京的各個方面,在課外,老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各種圖片資料。而今,只要輕松地點擊鼠標,在網上進行資源導航,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向學生進行視頻展示就行了。不僅畫面生動形象,還大大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節省了許多時間。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筑物,這對于大多數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黃山奇石》中,學生僅僅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黃山的奇美是不夠的。我們把黃山的視頻資料和其它相關內容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的形式按一定的鏈接方式制作成課堂教學網頁。課上,學生通過“視頻點播”看到了黃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詞句,并在網上看到黃山不同形狀的圖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對它的認識。
總之,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學生通過網絡,接受到大量信息,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自主性;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及時進行引導點撥,有效發揮主導作用,這一切確實都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方明凈、亮麗的藍天。
參考文獻: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巧用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教學《可愛的祖國》時,課文中的圖片不足以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清秀奇麗、氣壯山河,于是我要求學生在網上尋找可愛的祖國的有關圖片、視頻,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欣賞品味,使學生不僅對可愛的祖國美景有了整體感知,而且對提示語及旁白等特色景點也印象深刻,學習頓時變得主動起來。比如:“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向世界人民宣告:了!”對于現在的小學生很難理解,我就借助錄像視頻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陶醉在祖國成立的興奮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興趣之濃、情緒之高、收獲之豐是教學之前所不能預料的。
二、巧用信息技術,拓寬信息渠道,增加課堂容量
如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時,文中展示了國旗的一些圖片,考慮到學生對國旗具有濃厚的興趣,我在備課時就通過信息網查到大量關于國旗的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教學時就引導學生圍繞“你還在哪里看到了國旗”、“你知道什么時候要升掛國旗嗎”、“升掛國旗時要注意些什么”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既可以為學生展示國旗等圖片資料,通過圖片文字資料向學生介紹國旗的含義和有什么特點,也可以讓學生自行上網搜索感興趣的相關資料。這樣就創造性地把教材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了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空間。
三、利用信息技術,凸顯能力培養,深化感悟積累
如《敬禮,人民英雄》這課,教材以人民英雄紀念碑、幾位小英雄的故事及幾位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無私奉獻的英雄為文本。為了使學生們吃透重點,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覺得對哪位英雄感興趣?你最敬佩他的哪些方面?然后要求學生分小組交流。首先,學生為了了解每個英雄的事跡,自己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其次,孩子們在交流內化的過程中互相幫助、自由爭論、自主學習,用喜歡的方式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的設計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達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深化感悟積累,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知識的過程。由于巧用信息技術,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特長,自主施展自己的才華,使學生不僅逐漸喜歡上了品德與社會課,還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感,從而創設出激勵學生融合互補、敢于創新的氛圍,提高了他們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能力。
四、巧用信息技術,促進雙邊互動,提升教學效率
品德與社會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是師生雙邊互動的對話過程,多媒體作為聯系師生的工具,可被用來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討論交流、情感激勵,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機之間創設聯系的紐帶,使學生有充分的自,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暢通,更好地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這也是信息技術與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完美整合。如《幫幫殘疾人》一課中“他們不容易”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盲人、聾啞人、肢體殘缺的人等,請同學們賞析后展開充分想象,并結合課文內容暢談自己對殘疾人的獨特理解。設計這樣的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談談自己的體會。可以是書上的現成的話,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話,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讓學生有多個切入點去理解教材內容,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有所得。在教學“我能為你做什么”時,學生就可以在對教材內容不同層次、不同側面的多元理解的基礎上感悟“我能為你做什么”了。通過視頻利用計算機這一學習工具給學生自我評價反饋交流的機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