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7: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思想政治理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高職高專院校普遍由于辦學傳統、教育理念、師資建設和學術探索的滯后,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甚至認為高職高專院??梢圆挥眠M行學科建設。這種學科意識的薄弱與缺失,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和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教育觀念缺乏更新、課程定位不夠明確、師資建設投入不夠、教育內容體系不夠健全,從而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學科建設,通過學科建設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打造一批學術造詣高、富有開拓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培養出協作精神好、科研攻關能力強的學術團隊或學科梯隊,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合格的教學和科研人才。
二、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的特殊要求
高職高專教育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無論在教育類型、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服務面向等方面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只有認清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的特殊性。
首先,注重應用性,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不能削弱。高職高專教育目的在于“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需要的專門人才”。
其次,注重職業性,但是理論教育不能削弱。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因而它不同于技能型的中等職業教育,也有別于學科型、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
再次,關注高職高專辦學復雜性。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刀切,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找準切入點。目前的高職高專教育非常復雜,雖然教育部統稱為高職教育,其實仍然存在高職教育和普通大專教育兩大塊。綜合來看,大致有以下特點:一是辦學模式多,學制不統一。高職教育這一塊有普通本科和專科院校辦的高職高專,也有社會力量辦學的高職高專,更有針對中專層次的五年制高職高專等。二是教育層次低。目前沒有研究生教育,僅有??茖哟魏捅究茖哟谓逃渲袑?茖哟谓逃级鄶?。三是生源類型多,生源素質差異較大。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既有應、歷屆高中畢業生,也有職業高中畢業生,還有成人生源等。生源類型的多樣化造成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通常而言,普通高中畢業生的文化基礎較好,但動手能力較差;職業高中畢業生的動手能力較強,但文化基礎較差。由于不同模式、不同層次、不同生源類型的學生,其學習態度、心理素質等均有較大差異,決定了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
三、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工作的具體途徑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只有三門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要健全,不能出現體系缺失。真正做到“五要”:教育觀念要更新、教育內容要求真、教育方法要靈活、教育機制要健全、教育效果要實效。更新教育觀念,強調立德為先、全員育人、環境育人;精選教育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提高師資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加強制度保障,加大教學投入,教學專項經費列入學校預算;重視環境教育,實現硬環境和軟環境的有機統一,顯性與隱性的有機統一,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使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的基礎。
(二)明確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標。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求全而求真、不求深而求實。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生思想理論修養的需求相對于本科、研究生層次的普通院校大學生而言,側重點不同,他們對于理論的體系性要求不高,但要求夠用,能解決現實問題和心理困惑。
2.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21世紀的大學生,普遍的思想特征是政治敏銳度不高(甚至有學者認為是政治淡漠)、個性張揚、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反感說教,反感“大道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具有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特點,看似簡單易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內容還是從中學時就開始學習的內容,但學起來理論性極強、并且十分抽象,很多學生會感到“沒意思”、“很枯燥”“全是大道理”“脫離現實”。案例教學通過校園里、社會上鮮活的事例,通過大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充實,解答學生疑問更真實。給學生以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示范,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
3.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要求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被戲稱為“兩苦”課堂,教師講臺上講得辛苦,學生講臺下睡得辛苦,很多學生為了拿學分不得不來上課,但“身在曹營心在漢”,看課外書、玩手機微信、打手機游戲、聽音樂、做作業甚至趴桌上睡覺,以此消磨時間。學生如此厭學,究其原因,學生們的回答是專業課可以學到知識和技能,將來工作用得著;而思想政治理論課講的都是大道理,太空洞。這種尷尬的課堂現狀提醒我們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必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案例教學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理論的確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武器,是解決思想問題的良方妙藥。當學生把理論作為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而不是死記硬背教條時,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理論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才會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重托,成為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發展的加油站和充電房。
二、案例教學法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操作
1.課前準備——案例要善于選取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和關鍵在于“案例”,案例選取是否準確、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能否達到,教學效果能否實現。首先案例選取,要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所決定的。教師在案例選擇中可從“焦點訪談”“新聞30分”“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節目中選取,也可從網絡上或者校園中發生的事件中選擇,但一定要以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為選取標準。其次,案例選取要注重時間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基本上年年有改動,吸收和反映了相關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案例的選擇也應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教師要不斷更新與補充,選取最近的典型事例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比如年度道德人物、年度法治事件,要隨著年份改變不斷替換。學生對案例中展示的事件有所聞,不陌生,教師能將精力集中在對案例的分析、理論的講解上,而避免花費過多時間解釋事件本身,淡化了教學重點。第三,案例要有普遍性。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避免偶發性的案例,以免誤導學生。紛繁復雜的事物背后自有其規律。第四,案例選取要盡可能貼近學生。案例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越近,學生越感興趣。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緒論部分,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適應新生活,克服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樹立新的學習理念。而這些,大學老生都經歷過,拿本校老生的學習、生活為例來講解,分析他們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學生對本校學長心理認同感強,自然也就能接受教師的講解與分析。
2.課堂運用——案例要精于組織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筆者以一次案例教學為例,來具體說明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刑法部分,要學習正當防衛制度,其中正當防衛的構成條件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此存在誤區,司法實踐上也是個頗有爭議的問題。筆者選取的是“長沙被劫的哥撞死劫匪案”來實施案例教學。在案例教學的前一堂課,教師講解了刑法中關于正當防衛的基本規定,印發了“長沙被劫的哥撞死劫匪案”的基本案情資料給學生,讓學生能課下學習、熟悉案情,了解爭議焦點,獨立思考案件中的法律問題。上課后,教師根據學生所持觀點,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持構成正當防衛觀點的;一組是持反對觀點的。兩組可以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圍繞爭議焦點——是否構成正當防衛進行辯論,其余同學可以補充發言。辯論中可能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回歸正題;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法律適用和事實認定去進行辯論,而不是從道德觀念和常人的樸素認識出發去爭論。教師要把握原則和方向,保證辯論有序進行。在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對案例討論情況加以總結和評價,鞏固案例教學的效果??偨Y中,教師要重申案例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正當防衛的目的、時間、對象及必要限度等問題,重點闡述學生認識不到位的難點問題——“假想防衛”“防衛不適時”以及“防衛過當”等,指出學生忽略的問題——犯罪嫌疑人的正當權益,使學生能全面把握案例及與此有關的法律知識。帶領缺乏法律常識的非法律專業學生完成這樣一次案例分析,教師要付出的辛苦遠遠大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
2創新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升的新舉措
2.1活躍的理論教學在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活躍性的體現。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特點深入分析,在完全熟悉教材的情況下,使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讓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例如能夠借助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方式,或者創設教學情境,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更加靈活,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課堂教學,強化教學之間的互動,以切實提升理論教學的有效性。
2.2務實的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腳踏實地,要樹立起大思政理念,聯合黨辦、學工與團委等單位,彼此合作,一同開展實踐教學工作??梢院椭苓吀锩鼈鹘y教育單位合作,建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習基地;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去一些老少邊區巡訪,去了解歷史,培養愛國主義的精神;可以每年安排學生進行暑期社會調查,去觸摸生活溫度,感受社會發展;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以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和提高他們各方面素質。
2.3創新教育教學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課程推進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諸如項目教學法、案例補充法、多媒體教學法、實踐驗證法、問卷調查法等等多種方式,構建一個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切實有效的課程教學方式。
2.4多樣化的考評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的好壞,不是從試卷上就能夠看出來的,應該加入對學生平時道德表現的評價、社會實踐結果評價以及學生在平?;顒又袇⑴c的具體情況等,聯合班主任和班級輔導員一起進行期末成績考查。
2.5創新管理模式重視管理模式,不但是重視課堂教學管理,同時需要重視校園各種實踐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融合課堂任課教師管理、班主任實踐跟蹤活動管理與學生自我教育管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精致化”教學打破只注重知識輸送的教學方式,其核心思想是“為實現每個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注重教育資源的最優整合、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精致化”追求在于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發揮教育的主體精神,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從大學生個體成長的微觀角度出發施以關懷。
3.有利于提升教育者的教學科研能力并優化教師隊伍建設。
“精致化”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加強科研能力,改進和創新工作方法,不斷增強了解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學生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領路人”和“導航員”。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致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空泛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注重理論說教,缺乏對實踐的認知及對現實的理解,教育內容過于形式化、空泛化。
2.教學目標理想化。
現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目標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二是教育目標傾向政治化過于嚴重;三是教育目標忽視情感培養。
3.教學方法簡單化。
目前思想理論課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總體上仍然未擺脫被動灌輸為主的傳統模式,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二是過于注重理論灌輸,重道德認知輕道德實踐、重課堂教學輕生活體驗、重形式輕實效;三是顯性教育方式往往帶有被動性和灌輸性,忽視隱性課程建設。
4.教學評價形式化。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知行合一”。道德修養必須有一定理論知識的習得和獲取,但道德認知并不等同于道德認同,更不等同于道德行為能力。在實踐中,現有教育評估體系存在缺陷,尚不完善,在一定層面上制約著對大學生日常品德行為的把握和指導。評價中更多是以知識考核為主,思想政治實踐活動、道德品行養成尚未真正納入德育課程考核體系。
5.教學動機功利化。
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功利化、工具化的價值取向:忽視個體發展功能和享用功能,片面強調社會現實發展需要的工具,以德育服務、服從社會現實需要來掩蓋或遮蔽德育的本體功能和終極目標。
三、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致化”教學的有效路徑探析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體的“精致化”追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體在自我理論素養體系中要完成以下基本緯度的建構。其一,向哲學要高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哲學素養。教師的哲學素養實為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運用哲學的能力,是對哲學知識、哲學思維能力和哲學思維方法高度綜合運用的結果。其二,向史學要深度。教師承擔著人類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教學工作的綜合性和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備的能力素質中重要環節在于史學素養。其三,向前沿學科要新度。高校教師是一群在思想上、學術上均有一定造詣的特殊人才,他們應該有博大的知識層次,廣泛的知識結構,對前沿學科的觀察力敏銳,能夠準確地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在某些領域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夠把多種學科知識交叉滲透,從而在教學科研過程中能有力地促進高校大眾化。其四,向相鄰學科要廣度。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其他學科知識“博學而篤志”,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讓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課如沐春風豁然開朗,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其五,追求自我創新度。大學教師在教育創新方面,主要應做到教育思想的創新、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客體的“精致化”培養。
作為接受教育的客體,當代大學生更要接受全面的、精致化的教育,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其一,心理素質的培養。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更應該具備:第一,健康的人格、十足的信心、堅強的意志、明確的目標等;第二,積極的創新思維,富于探索精神,勇于突破常規和定式思維;第三,要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自控能力、自我激勵能力、自立能力等;第四,頑強的社會適應性,學會觀察環境,學會變通。其二,頑強的意志力。教師必須善于深入了解學生,培養學生的耐挫折能力、抵抗誘惑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這是德育能否達到內化從而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其三,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個體根據社會要求和自我發展需要,在教育者引導下或外在環境作用下,通過主客體的分化,把自我作為教育對象,通過自我認知、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實現等過程,實現教育內容的內化和教育行為的外化,以提高和完善自我整體素質的活動過程,也就是培養大學生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道德踐行的能力、自我修養的能力。其四,加強自我接受能力的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認識能力、選擇和調控能力以及踐行能力。認識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客觀公正地作出判斷和評價;調控與選擇能力強的學生能對一些道德要求生發強烈的欲望和深刻的情感,產生積極接受的愿望與情感體驗;踐行能力強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時刻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和省察,使正確的選擇與正確的行動統一起來,從而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過程的“精致化”發展。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過程中有效把握其實踐性,實現課堂教學轉向現實生活的實踐性教學體系,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會到現實生活中去,在實踐中鞏固認知、加強體驗從而轉化為行為。其一,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設置與生活實際貼近的德育情景,把理論解說和教學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對具體的生活情景進行自主的選擇和判斷,以便于學生能很快將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其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第二課堂,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滿足其自尊需要和歸屬需要。其三,加大社會實踐力度。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等。使學生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增強社會責任感等,自覺培養高尚的品德素養。其四,建立以實踐為基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評價體系。把學生的操行表現和社會實踐等情況也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不僅在理論上進行考核,也要對學生的生活表現、社會實踐等進行測評,以激勵學生投身德育實踐。
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內容結構的“精致化”構建。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內容結構的“精致化”要完成兩個根本性轉變:一是完成教材體系向能力素質體系的轉變;二是要完成由知識理論體系向信念體系的轉變。因此要構建與“精致化”教學相匹配的學科內容結構。其一,徳智平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應注重大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積累,更要關注大學生們德性的培養與踐行。其二,情感體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全面發展的人,它是一個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性完善和人格健全的過程,體悟生命之美好、體悟親情之偉大、體悟友情之恒久、體悟愛情之純美。其三,學習創新教育。學習的最高境界在于不斷超越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優良的創新品格是創新能力的催化劑。其四,行為規范教育。自然之道、社會之規需要人人遵守。角色包含著規范要求,規范要求又包含著“應該”對“能夠”的制約。人若是不受“應該”的束縛,就會在其“能夠”的范圍內無所不為。因此,在“能夠”中應有規范限定,在“應該”中會有角色要求。其五,意志升華教育。青年大學生應具有主動支配自己行為并使之符合社會發展目的的意志品質。這種意志品質的培養能使大學生堅定自己的行為方式,克制自己的情感。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學
反思,指的是依賴理智的思考、批判的態度與方法評判自己行為過程的一種心理活動。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方式、方法、效果進行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果和素養的過程。關于反思性教學的概念,說法不一,比較認同的是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學》一種所下的定義:“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二、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種教學現象,正是向教學的方向攀登的第一階梯?!盵2]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指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梢姡晕曳此际巧山逃腔酆吞岣呓虒W效果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能及時地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找準方向,有的放矢,彌補不足,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思想性、理論性、時代性很強的課程,是不易引起學生重視的課程,也是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課程,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成為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這是每個從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老師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上完一節課或者上完一天課總結、反思一下每堂課的效果,成功的地方與不甚如意的地方在哪里,是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以期在以后的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實效性的一個重要措施。
三、反思性教學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容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的內容有:教學目標設定、教育教學內容、重難點是否符合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呈現的順序是否合理、教學方式方法是否恰當,學生的學習態度、特點是什么等等,這些內容歸結起來講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包括教師的教育教學知識方面和教師的教育教育行為方面;二是學生方面,即學生因為層次、專業、班級的不同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時效性都很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并且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在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一次次轉化并實施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很不夠用,甚至產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這樣就會不斷地補充、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面越來越寬、理論功底越來越牢,為提高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美國“反思性教學”的重要倡導人——美國馬薩諸塞技術學院的唐納德·舍恩教授提出“行動中對行動的反思”,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行動的反思,即教學過程完成之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二是在行動中反思,這與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那些直覺的、即興的決策有關?!盵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交流可能會由于某個突發事件瞬間產生靈感,對這些偶遇的、突發的情況的處理教師要進行及時地總結。
(二)反思性教學的過程
教學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過程,教師也不是一個每天進行重復性教學的機器,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保持對專業教學的積極進取的態度,利于個人的專業成長。那么,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怎樣的?
根據熊川武教授對反思性教學的定義,我們可以把反思性教學的過程用圖示表示如圖1。
上述過程是環環相扣、循序進行的:
1.反思教學實踐。即在教學過程結束后,教師及時地對教育過程進行反思,教學效果如何,預設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過程中發生了哪些突況,學生的觀點是什么,自己的反應情況如何,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在哪里等,這是一個全面的教學回顧過程。
2.進行理性分析。即教師以批判性的態度分析自己的活動信息,包括自己的思想、行為、觀念、情感和態度,并分析原因,這是一個理性思考的過程。
3.重新進行概括。在通過理性分析認識了問題的成因之后,“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在教學中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想和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在這一階段,新信息的獲得有助于形成更好的概念和方法?!盵4]
4.實際進行驗證。通過實際教學,校驗上一階段形成的新的假設和教學方案,這是檢驗上階段所得出的認識是否合理的一個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的方法
1.自我總結法。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自我分析、總結的方法。這種分析、總結從內容上講包括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等,這些內容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不理想的教訓。從時間維度上講,可以是即時的總結,即上完課對課堂情況的記錄、思考;也可以是較長期的,一學期或者一學年對某門課程的總結。通過認真的總結、分析,教師能找到自己教學的可取之處,有利于教師積累教學的成功經驗,也有利于教師增強自信心,同時也使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筆者作為一名從事了五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青年教師,能夠體會到一堂課上下來教學效果是好還是不夠好,如果自我感覺比較好,教學效果一般就比較好,教師也會很強的自豪感,如果自己都感覺不好,教學效果一般就會不太理想,教師本人也會有很大的挫敗感。所以,自我總結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2.對話反思法。是指教師通過與同行教師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來進行教學反思的方法。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肯定希望得到其他教師和學生對自己的真實評價,但如果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還不甚理想,其他教師或者學生對自己的客觀的評價可能會給教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采用此種方法,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聽到別人不好的評價就感覺面子上、心理上過不去,這樣就沒辦法進步了,正所謂“忠言逆耳易于行”。讓同行的教師去聽自己的課,讓他們對自己做客觀的評價,經常與學生交流,多聽學生的意見或者建議,有時學生擔心自己的評價會給老師產生一定的壓力,這時可以讓學生匿名寫出對教師的評價,這樣學生就不會有其他的擔憂,寫的評價應該會更客觀一些。教師對同行和學生的評價應該認真看待、努力改進。
3.聽課學習法。聽課通常被作為考察教師教學各個側面的一種常用方法,也通常被作為對教師考評的一種手段,因此,很多教師不愿讓別人去聽自己講課。但是在教學反思中,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是以學習、提高為目的的,因此,教師必須首先和講課的教師講清楚并征得其同意。通過聽課,尤其是聽一些教學經驗較豐富、教學質量較高的教師的課,可以和自己的課程相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應該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4.錄音錄像法。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完整地記錄教學過程,教師的儀容儀表、教態教姿、語言音調、內容方式、學生的反映狀況等等情況都鮮活地再現了出來。教師可以反復播放,重點查看,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J].教育理論,2002,7.
[2].
高校學生雖然已經有自己的主見,但是還未形成自己的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非常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社會生活的影響,缺乏對人和事物的客觀判斷。首先,現代的高校學生缺乏信念,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缺乏信心,這都是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的結果。第二,高校學生越來越缺乏誠信意識,作弊和抄襲現象司空見慣。第三,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被家里的大人百般呵護,缺乏獨立的能力,并且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愿與人分享,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很難融入集體生活,集體精神和團結意識缺乏。
(二)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
學生升入高校,開始了更加專業的學習,往往會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學生經常會花大部分的精力來學習專業知識,學校也更加重視學生在專業上的能力培養,反而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上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般較為淺顯,也沒有具體的價值觀念來引導和培養學生們的正確道徳觀念的形成。然而人們的不加重視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不重要了。事實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在于教學生如何做人,在于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因此,學校需要增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并且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加強兩者之間的結合,利用理論和實踐的共同作用,來促進學生在思想政治上的發展,推動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進步。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
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良好的校園環境來推進。良好的校園環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學習,從而推動學生在思想上的進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當前社會環境混亂,價值觀缺失的問題,高校應該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評價,并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盡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認識到是非對錯,認清社會中的各種不良現象,真正明白好與不好。而且,高校應該倡導誠實誠信、公平公正的良好風氣,用主義思想引導學生的思想,建立校園規范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積極正確的校園環境的營造。學校要盡力為學生和老師營造一個自然環境良好、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為師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提供優良的環境和場所。不僅如此,學校還應該重視學校的學習和教學風氣,幫助建立溫暖愉快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中的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二)采用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包容萬象,不僅是基礎的理論知識,還有國內外的時事政策,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開闊眼界,能夠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從而以更加開放,并以兼容并包的態度去接受和認識這個廣漠的世界。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其所處的世界不僅廣大且異彩紛呈,從而有一個謙卑的心去對待它,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是難以滿足這一要求的,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剛好給教師一個認識世界的機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具體的實例,并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國內外所發生的大事,并將自己的意見看法發到班級群里進行探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三)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聘任和培養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思想,理論,政策和方針的主要宣揚者和傳播者,是大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引導人。高校必須完善思想政治課教師的聘任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標準來選聘任課老師,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老師的整體素質。高校應根據學生人數,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需要來聘任一定數量且素質較高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同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和相應的教學水平以及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具有創新意識和不斷學習的精神。此外,高校應完善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培養工作,對思想道德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新任教師的崗位要求,促進其更快更好的適應本職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馬虎,必須堅持先培訓在開課,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引導教師在教學上采取多種手段,通過生動幽默的講學,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原本枯燥的政治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人生的法門,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互聯網+”逐漸影響社會中各行各業的發展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教育教學領域的影響最為深遠。“互聯網+”教育的結果使教學形式及教學活動發生了重大變革,整個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結合課內外教學、線上線下教學,讓學生可以隨時隨選擇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接受教育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該順應教育發展的方向,不斷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探索與創新,激發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熱情與欲望,實現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最終目的。
一、轉變教學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應該充分將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借助“互聯網+”互動教學平臺,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找資料,積極地與教師、同學展開討論與交流。例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對學生崇高信念和遠大理想的培養并非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就能全部實現,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展播、微課題研究、互聯網互動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實踐與討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切身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及在社會中的體現。教師借助現代化網絡平臺,圍繞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和關鍵點,將與之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專著等上傳到網絡平臺中,讓學生進行資源共享并且隨時閱讀與復習知識。
二、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互聯網+”時代下,為了能夠保證課堂教學與時俱進,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篩選,結合當前時代具有的特征,合理設計具有針對性、導向性的教學內容。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由于當前我國的形勢與政策瞬息萬變,教師應該結合當前社會實際,體現課堂教學的導向性,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的便利性及時更新專題內容,在互動平臺中組織學生針對專題進行激烈討論,增強學生對國內外熱點問題的關注意識,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關注與轉發功能,及時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實時話題,發現思想政治的動態方向,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變得有的放矢。
三、改革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改革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例如,當代大學生“低頭一族”現象比較普遍,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手機輔助課堂教學,如為了增強學生的課堂出勤率而使用微信點名,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回答問題才算簽到。借助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布置課堂作業,檢查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延伸課堂教學空間及內容,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合理安排與控制學習計劃和節奏,反復觀看教師提供的微課、微視頻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在引導學生分析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及互動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社會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充分借助互聯網的教育功能,豐富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實現課內外教育、線上線下教育、隨機教育等方式的有效結合,實現培養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及政治意識的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李洪俠.關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思想性”界定及表現
“思想”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有所不同。如,哲學論域中的“思想”是指相對于感覺、印象的一種認識成果,屬于理性認識,有時也可指一種理論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思想”則指的是思想意識,涵蓋了意識中全部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但側重理性形式[1],是指支配人的行為、態度的主觀觀念、主觀意識、主觀精神,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特點的范疇[2]?!八枷胄浴笔侵敢运枷?、觀念為涵載,強調思辨而非經驗,價值主導而非價值中立,承載著價值判斷、倫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屬性。思想性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著充分的表現。
1.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水平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
在學科特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學明顯不同,其目標是直接而明確的培育某種觀念、思想取向,意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人格及行為實踐等方面達到預想結果。而其他學科的取向是知識性或稱做學術性的,不直接涉及與知識相關的觀念和思想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盡管作為一個學科也有自己的學術性特征,但其最終取向卻不是傳承和增進知識形態的思想政治理論體系,而是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觀念水平。
2.思想、觀念性教育主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但無一例外都是觀念教育,觀念教育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也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素和結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觀念教育為內容取向,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這當然不等于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進行觀念上的說教,但卻明確了一點,即要圍繞觀念教育選擇有效的載體和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觀念培育的目標。而知識性的內容則必須突出其思想性,而不作簡單的知識和學術傳承。另外,與課程緊密相關的多種靈活多樣的載體和形式,如社會實踐活動,都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但必須注意,這些載體和形式的運用必須以思想觀念的培養為主導,做到為思想教育所用。
3.受教育者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評價標準
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評價標準是思想性的,強調課程對受教育者主觀思想觀念的改進和提升,具體來說就是在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以為理論指導和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方面所達到的效果。這迥異于常見的學術性標準,后者注重對某學科領域的知識的掌握以及增進和積累。政治學和倫理學傳承和發展政治和倫理道德的知識體系,可能培養出政治學和倫理學學者,卻未必能培養出政治家和道德高尚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根本上說不是在傳播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培養系統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體系的學者,而是要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心理素質有所提升。
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實現的認識誤區
1.泛政治性使思政課無法觸動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
所謂泛政治性,是指在教學中過度強調課程的政治性,把教學簡化為政治說教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即通常所說的階級性、意識形態性,其含義是說沒有超越階級和非階級的思想體系,其目標是要完成統治階級的“思想的生產和分配”[3]。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但思想政治教育卻不可以簡單地在本質層面展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性”的誤讀反倒會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實現。表現之一是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即通常所說的“上綱上線”,并且為了做到這一點,不惜牽強附會,甚至肆意歪曲。表現之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的構建中過度突出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內容輕描淡寫。表現之三是在教學手段上進行輿論宣傳和政治說教,以宣傳口號代替理論的邏輯展開,把思想和理論教育演變成政治蠱惑和行動動員。這種“泛政治性”傾向最致命的缺點是沒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思想層面上,無法通過理論的透徹解讀來觸動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使受教育者堅定理論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相反,過度的政治渲染還會拉大思想和理論與受教育者的距離,阻滯甚至降低受教育者的思想理論水平。
2.學術依附性使思政課囿于知識積累而非思想水平的提升
所謂學術依附性,主要是指弱化思想觀念培育而強化知識性、學術性積累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術性還相當孱弱,學術地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但學術性的追求必須是在對本學科的學術特性充分認識和把握的條件下來展開,且不可簡單套用其他學科的學術軌道。有的教師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做專業課進行教學,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有深度和力度,但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來看,這種所謂學術化風格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的一個誤區。從理論上說,追求教學的學術性恰好用知識性掩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有的思想性特征;從實踐上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大都是非該專業甚至都不是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學生,從課程的數量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能力等方面考慮,學生不可能完成對課程知識體系的充分把握和學術積累,遑論基于這一知識性積累而提升思想和觀念水平。
3.重理論環節而輕實踐環節使思想教育與現實脫節而缺乏實效
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一樣,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論和西方的教育理論都明確了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相對成熟,自我意識強,情緒、情感豐富,并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樂于獨立思考,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通過社會實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時期。由于在社會實踐中接觸到的都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而非書本上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學生們無法通過簡單的背誦、記憶完成任務,必須迫使自己作出認識和思考,這無疑是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一種再好不過的途徑。但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環節或者被忽視乃至名存實亡,或者雖有嚴格的社會實踐安排但卻缺失思想性的主導,甚至淪為變相的旅游。
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對策
1.貫徹針對性、形象性、層遞性原則,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上的思想性
針對性是指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每個人即便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也都會形成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和看法,都會有自己的“原初思想”。當然,由于理論素養的缺乏,這種“原初思想”和我們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還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從這種差距出發,遴選并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就很容易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呼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形象性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不可以太抽象和理論化,而要盡可能地形象生動,有感染力。這不只是要求運用視聽資料,更重要的是應盡可能地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選取那些學生日常經歷的,有深刻寓意的鮮活素材,結合這些素材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思想教育會因為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而不再產生距離感,在潤物細無聲中達成目標。層遞性是指在課程內容的構建中遵循思想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教學內容呈現出不同的層次并在時間上依次遞進,例如要把課程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在內容上作出調整和整合,以符合學生思想發生發展的實際,有利于學生思想上的接受和提升。
2.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有學術取向
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支撐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深厚基礎,但必須凸顯自身的特色。首先,“合思想教育性”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術研究的獨有視角,是學術個性所在,它所展示的是以思想教育為目的的研究而非單純的理論研究?!昂纤枷虢逃浴睉蔀樗枷胝谓逃龑W學術研究的一個基本方向和獨特研究領域,能否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關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價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地位。其次,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以學術地位并加強其學術性研究。長期以來,教學方法的研究不被視為學術研究,在論文的分類上就有學術論文和教學論文之別,后者顯然沒有得到學術承認。這種觀念的形成與各專業學術研究在整個學術領域的強勢地位有關,它所強調的是學術積累而不是思想和觀念的教化。以觀念和思想教化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比任何其他學術領域都更重視教學方法研究,否定方法研究的學術性是十分荒唐的。再次,建立具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自身特色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為核心的學術評價標準。這對于本學科確立獨特的學術領域,凝聚和培育學術人才,提升在整個學術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3.突出思想性在整個社會實踐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在社會實踐的準備階段,要使選題富有思想意義,與課堂理論教學有銜接,作出詳細、可行的實踐計劃并作必要的技術準備,以保證社會實踐的深度;在行動階段,要進行全時段的導引和監督,保證社會實踐的方向和力度;在最關鍵的總結階段,除了嚴格要求,更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社會實踐成果的形式,使學生的思想和觀念以最便捷的途徑、最大的容量表現出來,同時還要挖掘學生最深刻的內心感受??傊?,思想性主導的社會實踐既要有“量”——使學生廣泛思考,又要有“度”——使學生的思想觀念獲得深度提升。
參考文獻: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
2.1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變面臨挑戰。一方面,教師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填鴨式授課方式,這種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解惑模式,對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習慣都是一個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學生也習慣了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灌輸式授課方式,在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和任務。這種在課下自主學習而在課上積極互動討論反饋知識信息,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也是個考驗。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更依賴于教師的授課和講解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互動討論。2.2教師制作教學資源面臨挑戰。制作教學資源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這種教學資源不同于常規課堂教師使用的教學課件,而是以教學視頻或微視頻和教學案例為主,集中涵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知識內容。同時這種教學資源要適合學生課前自學,能達到良好的自學效果,通常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不宜過長(譬如十分鐘左右)。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課件,制作和設計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時間和精力投入大,能力和技術要求高。制作高質量教學資源大大增加了教師備課的工作量。而且,制作教學資源需要學校和教師具備良好的技術條件包括錄制場所和錄制設備,這些對學校的積水支持和教師錄制水平都是挑戰。2.3學生課前學習教學資源面臨挑戰學。生能否在課前對上傳到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學習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學校有足夠的計算機和網絡平臺資源來滿足如此多學生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習。另一方面,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投入時間有限。高校大一、大二通常開設的公共課程比較多,特別學生在英語和計算機等課程上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準備考級,因而學生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時間會減少,而且相比較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比較容易及格,這樣學生自然投入課前學習的時間就少之又少。2.4課堂學習環節教師和學生都面臨挑戰。對教師而言,雖然減少了課堂上直接授課時間,但是對教師合理組織課堂討論,組織、控制和引導學習互動環節,以及教師針對不同學生提出各種問題的解答能力都提出很高要求,因此對教師而言翻轉課堂教學面臨更大挑戰。對學生而言,學生習慣于在課上直接接受教師授課,而不習慣自主進行課堂討論和發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一定保證。2.5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和實施面臨挑戰針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整個考核評價體系已不能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紙質考試方式進行,可能采用一些實踐報告、小組討論或分析案例等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4]。如何能夠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來反應學生學習成績,沒有成功的經驗遵循,需要進行摸索。
3.如何解決當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面臨的問題
3.1教師與學生要更新傳統的教和學的理念。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原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所以要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就需要轉變教和學的理念。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創新思維,平時注重收集、整理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點的實踐案例,思想政治理論課側重于實踐教學,通過對實踐案例分析來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的知識點。學生的學習理念轉變需要依托教師的指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適應翻轉課堂學習,同時以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和實踐運用為目的建立不同傳統教學模式的考核評價標準,這樣學生的學習理念就會逐步轉變過來。3.2凝聚教師團隊力量,制定教學資源。由于制作和設計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時間和精力投入大、能力和技術要求高,單獨依靠教師個人力量很難完成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因此需要凝聚整個學校乃至多個高校的教師一起來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資源,因此需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堅定、知識全面的教師工作團隊,加強技術支持。從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以及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合理組織教師團隊,在制作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中明確教師分工和教師職責,注重教學資源的質量和實效性,譬如可以分為凝練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根據凝練的知識點進行合理選材和提取案例、錄制視頻和案例、到校園或區域網絡上供學生課前學習。3.3學校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和網絡資源共享。為學生課前學習上傳到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學校需要加強網絡平臺建設。一方面,建設寬帶網絡校校通和班班通,不僅學校外部的寬帶需要接入到校園內部,而且校園內部也要進行局域網絡環境建設,這包括教室需要多媒體教學設備,并按一定比例配備教師用的備課計算機或電子備課室。另一方面,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成一個實名制、有組織、有序管理的網絡共享體系[5],使學生在有限的課程學習時間內通過網絡共享獲取并高效學習教學資源。3.4提高教師駕馭翻轉課堂的能力和學生課堂討論的主動性。為提高翻轉課堂的實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接收多方面的專業培訓,這包括如何合理組織學生課堂討論、如何控制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如何有針對性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這里面涉及很多技巧和經驗,教師團隊需要開展相關教學方法的研討,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學習和積累。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重點針對學生課前學習的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展開課堂討論,在課堂上主要就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案例進行討論,這樣自然會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討論,進一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就學生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可以作為考核評價的一部分。通過以上方式不僅實現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的把握和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等能力。3.5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并加以實施。如何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評價體系,關系到翻轉課堂模式的成敗。教師可以根據課前和課堂學生學習效果和表現給予評價??己诵问揭罁n程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實踐報告、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師通過這些考核形式讓學生靈活運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有相應激勵。教師團隊和學校相關部分需要就制定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一系列研討,這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考核評價體系的制定在實踐中逐步改進,然后才能加以實施。
作者:周盛蘭 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MaureenLage,GlennPlatt,MichaelTreglia,Invertingtheclassroom:Agatewaytocreatinganinclusivelearningenvironment,2000,JournalofEconomicEducation.Vol.31,No.1(Winter,2000):30-43.
[2]CliveThompson,HowKhanAcademyischangingtherulesofeducation,Wired,2011.
一、報告背景
當前,有人把大學和學院甚至包含了高職高專都稱作大學。其實,大學和學院以及高職高專之間是有區別的。大學與高職高專所設專業的區別,主要在于兩者學習的課程內容是不同的,高職高專的教學側重于職業技術技能方面,因此,高職高專學生所學的專業要比大學更加實用一些,而大學主要是培養社會研究型人才,這就決定大學很難培養比較實用的人才,其根源就在于大學所設置的課程和實踐是脫節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隨著應用型人才和理論型人才的區別需求,高職高專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側重與實踐相結合,而普通大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側重理論研究,通過對當前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展開調查,為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異同進行分析奠定基礎。
二、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了對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增加本次問卷的可信度,所以本次問卷針對不同的高職院校與普通大學的不同專業的學生發放了相關問卷。本次調查選取了云南的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曲靖師范學院、昆明理工大、德宏職業學院的9個不同專業的2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高職高專和普通大學對于思想政治課方面的認識以及兩者在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和調查。其中有效問卷是207份,有效率為90%,通過對本次問卷的統計分析,在207份有效問卷中,男生所占的比例為51.7%,女生所占比例為48.3%,本次問卷調查的問題主要是對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學生對思想政治課與實踐教學的教學情況、效果以及影響的相關看法,對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建議等問題的分析,本次問卷主要采用開放式提問。
三、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學生對思政課態度的現狀調查
高職高專的學生和普通大學的學生要了解關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相關情況,其主要的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課堂教學。文章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和普通大學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態度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從表1的調查的結果來看,兩者對待思想政治課的一個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更詳細的說,普通大學的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的對待態度上要比高職高專的學生稍微好點,但是態度相差并不大。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并記筆記的比例很小,高職高專的占7.3%,普通大學所占比例為7.5%,高職高專學生不積極主動的占38.2%,普通大學學生不積極主動的占38%,而高職高專學生中看情況而定的高達52.8%,普通大學學生中看情況而定的也高達52.7%,也就是說,在這些學生中,只有在感興趣的時候聽一會課程,不感興趣的時候就看課外書籍、玩手機、睡覺或者做其他事情。表2中所示,高職高專和普通大學的同學對教學方式的選擇基本是一致,但他們的側重點則有所不同,例如,在選擇“專題報告”的比例中,高職高專學生所選比例為25.2%,而普通大學的學生所選比例則為23.5%,傳統理論推演教學授課高職高專比例為13.8%,普通大學比例為17.8%,主題班會高職高專比例為12.5%,普通大學比例為15.6%,主題演講高職高專所占比例24%,普通大學所占比例為28%,主題討論高職高專為27.2%,普通大學為35.2%,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普通大學的學生更喜歡用討論和理論研究方式開展思政理論課教學,而高職高專的學生在選擇方式中,社會實踐占據78.1%,普通大學為68%,雖然二者所占的比例都很高,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所占比例更大,可能是與專業需求有關,高職高專學生更傾向于實踐課程。當然,學生的選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調查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演講、看視頻、辯論、社會實踐等,從相關的調查可以看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授課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采用一些更具多樣化的手段來進行授課,然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從這些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現狀其實并不樂觀,在教學中要更多的采用實踐教學形式來增強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從表3可以看出,高職高專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可度比普通大學的要差些,覺得效果好的僅占6.3%,普通大學達到9.8%。覺得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一般的比例中,高職高專所占比例是76.1%,普通大學所占比例為75.1%,認為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不大,高職高專所占比例是17.9%,普通大學所占比例是15.1%,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當前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并不滿意,在“您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各系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影響”的調查中,高職高專的各項調查比例明顯弱于普通大學。
四、結束語
通過對高職高專和普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發現,當前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高職高專思想政治課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第二,普通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三,高職高專與普通大學開設思政理論課的目的,對于學生來說都缺乏正確的認識。針對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樹立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統一的觀念。
第二,構建實踐教學新模式。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開展實踐教學。
第三,改革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改變過去的重書本輕實踐,重講解輕參與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主體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