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發展規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7:0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旅游業發展規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一、明確指導原則

(一)堅持優先發展的原則。建設環*休閑旅游產業帶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全面分析河北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準確把握旅游業發展趨勢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有關市、縣在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工作時,要把環*休閑旅游產業帶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統籌考慮,優先發展,使之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環*休閑旅游產業帶的綜合效益在GDP中的比重要逐年提高。在3至5年內,初步建成六大功能區、七大產業聚集區和一批休閑城市(縣)。經過10年左右時間,把環*休閑旅游產業帶建成國內重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并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帶、生態保護帶、區域合作帶、民生改善帶和產業示范帶,全省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成為省內重要支柱產業。

(二)堅持市場化原則。加快環*休閑旅游產業帶建設,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活和優化各種旅游生產要素,促使旅游資源向旅游資本轉變,將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環*休閑旅游產業帶的開發建設,應立足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休閑旅游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要準確把握休閑旅游的產業規律和特點,在建設、管理和服務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人本理念,注重現代化、標準化和規范化以及人性化、親情化、精細化,提高舒適度、美感度和消費者的滿意度。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注重“有效保護、科學開發、持續利用”,杜絕對旅游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破壞性使用。要采用現代科技和先進工藝,實現節能、節水、環保,使資源得到集約利用、環境不斷優化、生態持續改善。要高度重視文化資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五)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我省獨特的旅游資源,與*兩市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環*各市、縣要樹立整體意識,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統一規劃,協調開發,不搞近距離低水平重復建設,避免低價格同質化惡性競爭。

(六)堅持創新發展的原則。發展環*休閑旅游產業,既要以資源為基礎,更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由偏重依賴資源向創新發展的轉變。要認真研究休閑旅游市場的變化趨勢,以超前意識和創新思維,策劃和推出多種類型的休閑旅游產品,滿足多元化的休閑消費需求。

二、強化工作重點

(一)謀劃建設重大休閑旅游項目。有關市、縣要圍繞溫泉、冰雪、海濱、草原等時尚休閑產品,謀劃建設一批引領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核心項目。三年內,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休閑旅游和精品觀光旅游項目中,爭取使燕郊成功(中國)大廣場、仙那都國際生態休閑度假村、木蘭圍場狩獵場等18個項目建成并投入運營;昌黎黃金假日濱海度假城、茅荊壩七家森林溫泉度假城、崇禮中馬國際旅游度假區等25個項目開工建設;同時,新謀劃一批項目并下大力推進前期工作。到2012年,百個以上重點項目形成接待能力,配套服務設施基本完善,旅游產品結構初步實現優化升級。

(二)打造知名品牌延展產業鏈條。各產業聚集區通過建設、經營和推介,把一批核心產品和重要景區,做精做大做強,使之成為海內外知名的休閑旅游品牌。按照不同產業聚集業態,延展產業鏈條,發展會展、健身、養生、修學、演藝、娛樂、購物、餐飲等關聯產業,開發運動裝備、花卉、保健品、書刊雜志等衍生產品,打造產業集群。

(三)培育休閑旅游目的地。環*各市、縣尤其是秦皇島、承德、廊坊、保定等4個休閑城市和19個特色休閑縣(市),要積極創建中國最佳和優秀旅游目的地城鎮。加快完善口岸、會展、博物館、特色街區、游客中心等不同功能的旅游服務設施,推動自助旅游服務體系和救援保障系統建設。結合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將旅游要素和環境因素有機融入城鎮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之中,打造宜看、宜居、宜游、宜閑的景觀型、文化型和休閑型城鎮。

(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按照休閑旅游發展需求,構建集散通暢、快速便捷的立體旅游交通系統。要加快在建的張承(宣化—崇禮段)、長深(承德—唐山段)、張石(淶源—涿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張承(崇禮—承德段)、承秦(承德—秦皇島)、張涿(涿鹿—淶水段)、密涿(密云—固安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盡早謀劃建設干線公路到新建重要旅游景區的聯接線。要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爭取京張、京承鐵路客運專線獲得批準,加快京石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進度。要努力做好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機場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明年開工;謀劃建設圍場通用機場。有關市、縣要安排建設好城鎮交通、給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結合農業種植、森林草場及水利設施建設,逐步改善整個產業帶的生態環境;把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兩側和重要景區周圍作為重點,加快環境治理。

(五)整合、提升、淘汰落后產品。通過更新改造,擴大規模,拓展功能,挖掘內涵,增加觀賞性、參與性、知識性、趣味性內容,結合民俗風情與舞臺藝術推出游客喜聞樂見的文化旅游產品,提升已有景區的質量和水平。對檔次低、環境差、游客少、改造價值不大的景點,通過市場競爭和產業政策引導等方式,逐步予以淘汰。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以規劃為龍頭,協調各項開發建設。有關市、縣要認真落實《規劃》,以《規劃》指導休閑旅游的各項開發建設,抓緊研究制定七大產業聚集區發展詳細規劃。交通、民航等部門盡快編制產業帶交通建設專項規劃。城建、環保等部門要組織制定休閑旅游城鎮發展專項規劃和產業帶資源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新開發的景區必須在《規劃》指導下編制好景區規劃和建設方案,跨市、縣的景區要聯合制定建設規劃,嚴禁不符合規劃的低水平無序開發。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投資規模5億元以上和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的環*休閑旅游項目,經省政府批準后,視同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享受財稅和建設用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項目建設期間(一般不超過五年)企業上繳省、市兩級增值稅和所得稅超基數部分,按企業與政府簽訂責任書確定的返還比例,于次年3月底前撥付項目業主單位,支持項目建設。省、市兩級財政“兩稅”超基數部分的返還比例相同,“兩稅”超基數部分的全部或部分返還采用資本金注入、貼息、補貼等方式進行。省、市國土資源部門,依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安排省重點產業支撐項目用地計劃。

旅游定點賓館、餐廳、景點,其用水(桑拿、洗車等特種行業除外)、用氣價格與一般工業并軌。旅游企業排放的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其排放的廢水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不再征收排污費。

(三)充分運用金融手段發展旅游。通過出讓或轉讓政府投資旅游企業的股權和經營權,盤活存量資產,將收回的資金用于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逐步建立健全旅游產業融資擔保體系,省及各地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擔保資金用于扶持中小旅游企業發展。各類金融機構要對重點旅游項目貸款予以傾斜;景區可以所有權、經營權或門票收入作抵押進行融資。鼓勵旅游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積極創造條件上市融資。企業可積極利用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和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

(四)加強市場營銷。旅游部門要以環*休閑旅游為主題,圍繞《規劃》提出的形象促銷“十個一”工程,研究制訂產業帶整體宣傳方案。要利用節慶、展銷會、邀請國內著名旅行社來河北考察、省市部門和企業合作等多種方式開展促銷活動,努力塑造鮮明的環*休閑旅游目的地形象。充分發揮電視、電臺、報刊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促銷,高度重視互聯網絡等新型媒體宣傳。要組織產業帶各設區市和重點景區通過央視等重要媒體的主要頻道、熱點欄目投放休閑旅游形象廣告。省內媒體要開設專欄和專版、增加專題和時段,加大對產業帶休閑旅游的公益性宣傳。各市、縣要制訂鼓勵招徠海內外游客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導旅游企業搞好產品營銷。

(五)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旅游市場準入制度,全面放開旅游市場。凡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旅游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凡對本地企業開放的,都要向外地企業開放。加強和改進旅游招商工作,運用小團組招商、專業招商、網絡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手段,組織針對性強的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一批境內外戰略投資者開發建設休閑旅游產業。通過兼并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與國內外旅游知名品牌特別是*大型旅游企業實施聯合,組建旅游企業集團。要優化旅游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認真解決客商投資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重諾守信的人文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客商投資建設環*休閑旅游產業帶。

(六)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旅游部門要會同質監部門制訂并推行休閑旅游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準。鼓勵休閑旅游景區(點)創建國家高級別A級旅游景區,鼓勵休閑旅游接待賓館飯店爭創國家星級酒店特別是高星級酒店。鼓勵旅游企業創新運營機制,通過跨行業經營、連鎖經營、聯合經營和集團化經營等模式,完善旅游社會服務體系。進一步制訂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健全休閑旅游誠信經營體系、文明旅游體系、行政執法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營造“重信守諾”的旅游服務氛圍和“放心旅游”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適合省情并與國際接軌的休閑旅游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建設具有開放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策劃人才隊伍、具備較高素質修養和工作能力的管理人才隊伍、愛崗敬業技能熟練的服務人才隊伍。建立完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和上崗、在崗培訓制度,加快培養高、中級休閑旅游管理和策劃營銷類人才以及技能型實用人才。

四、加強組織領導

篇(2)

旅游業是伴隨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逐步成長起來的朝陽產業,特別是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的主辦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為國內旅游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相應地,各旅游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急劇上升,但由于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時間不長,人才市場對旅游人力資源的儲備不足,加上旅游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旅游企業面臨著高速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問題。旅游企業只有以現有的人力資源為基礎,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加大企業內部員工職業化培訓與管理,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并構建科學的旅游從業人員職業化發展體系,才能逐步從根本上解決旅游業發展中人才的問題。

一、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

人才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在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生存和發展。旅游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是匯集了勞動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人才的企業,旅游業務的開展是一項復雜的組織工作,是典型的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工作。可以說,“人”是旅行社的核心,是整個企業的精髓和支柱,也是企業中惟一的能動要素,是最積極和基本的要素。旅行社市場競爭力的強弱,歸根到底取決于員工隊伍的素質。因此,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職業發展規劃對旅游業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旅游業從業人員的需要急劇增加。相應的,導游人員需求也急劇增加,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目前我國導游人員存在著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兩大特點。

1、旅游從業人員的總量不足

根據統計部門預測,到2009年我國導游需要量在30萬左右,而目前我國導游人數是20萬人左右。導游的流失率較高,在持導游人員資格證書、等級證書的人員中,目前已不再從事導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不同等級的導游人員,流失率各不相同,資格和特級導游員流失率較高,初級、中級、高級導游員流失率較低。在持導游人員資格證書、等級證書的人員中,目前已不再從事導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其中,持資格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45.3%,持初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6.4%,持中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14.6%,持高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10.l%,持特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37%。

2、旅游從業人員學歷層次低、等級結構、語種結構不合理

以導游為例,高中(中專)學歷占41.7%,大專學歷只占39.4%,而本科以上學歷只占18.9%。導游隊伍嚴重低等級(資格和初級)導游人員占導游隊伍的絕大多數,為96.3%;中、高、特級導游員人數尚不到4%,特級導游員全國只有27人。外語類導游人員整體數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導游人員還很奇缺。2002年,來我國的韓國入境旅游人數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國中排第二,而我國現有韓語導游人員僅413人,占外語類導游的1.9%,遠不能滿足對韓國市場的接待需要。

3、旅游從業人員的地區分布不平衡

從總體上看,我國東部省(市)導游人員數量較多,中部和西部省(區、市)導游人員的數量較少,但西部個別省(區、市)導游人員嚴重不足。如目前經考試合格的導游人員只有151人,導游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我國旅游業人力資源市場的矛盾分析

1、旅游人才需求與專業人才供給之間的矛盾

市場經濟的拉動帶動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據2006年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旅游業專業人員約為600萬,而實際需要專業旅游人才在800萬以上,旅游業專業人才缺口至少在200萬以上。旅游行業人才資源(指中高層管理人才)2010年將達到7萬人左右,對比目前僅有的3萬多人,缺口極大。然而來自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的信息表明,旅游專業學生的一次性就業率不足60%,并且同時就業的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從事的并不是專業對口工作。造成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目前旅游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及人才隊伍建設上滯后于企業發展速度。二是說明旅游人才教育機構在旅游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際人才需求標準之間存在矛盾。三是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導致部分人才培養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旅游業蓬勃發展與旅游人才流失之間的矛盾

旅游企業作為服務業,其人才的流失率遠遠高于其他行業,同時,來自各大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旅游專業大學生不愿從事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很多畢業生因為對服務業的偏見而改做他行。

3、旅游人才缺口較大與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之間的矛盾

在旅游人才存在缺口的同時,我國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也普遍偏低。首先是旅游從業人員中的絕大多數學歷偏低。據廈門市一項關于旅游人力資源的調查顯示,2004年廈門市旅游業從業人員中旅游專業人員僅占28.68%;學歷結構中中等職業教育占73.79%,大專教育占20.36%,本科教育占5.56%,碩士研究生教育0.29%,高學歷者比重在各行業中屬于偏低。其次是許多高校畢業的旅游專業大學生由于專業設置、教育體制等原因常常不能勝任行業中的實戰工作。

上述三種矛盾直接導致我國旅游業從業人員的供應不足。

三、解決我國旅游業人力資源市場矛盾的主要措施

1、加強旅游人才培養,完善培養機制

所謂人才培養機制,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培養方案、培養規格、學制及教學過程等諸要素進行的組合。因此,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據不同情況對以上諸因素進行優化設計組合,尋求一個較理想的符合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對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人才培養開始從學歷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戰略性轉變,推動著旅游管理專業必須要從教育理念、發展戰略、學院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審視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從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規劃來看,旅游業的發展目標是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將日益旺盛。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游人才的培養,而旅游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業屬第三產業,具有服務屬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強調知識的有用性,旅游企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外,更多的是具備實踐的能力和經驗,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應建立起以培養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為目標,以校內模擬實驗室為基礎、產學研合作辦學為重點,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體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樹立“素質、能力、技能”的培養目標,構建層次結構的課程體系。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素質、技能、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不追求系統性,專業課程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調職業技能培養,將相關理論課程融入實踐課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塊化組合,逐步構建“素質、能力、技能”的層次結構課程體系。通過學期考核、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答辯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大學期間幾年的培養,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管理實務技能得以提升。(2)優化實踐教學,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和實訓基地,著重培養應用性人才。首先,突出專業特點,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強,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實踐教學。其次,建立模擬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除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應用能力,特別是實踐酒店服務技能、導游講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業軟件使用能力。實驗室可以為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養提供空間和條件,也只有經過實驗室的初步培訓,學生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具體崗位。最后,社會實踐是培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對學生合作能力、公關能力、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校內外實踐是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旅游管理專業應充分挖掘資源,創造條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旅游企業活動、培養職業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有大段的時間在旅游企業頂崗實習,充分地適應旅游企業工作環境,提高職業能力。

(3)產學研結合,建立校企合作,以滿足旅游行業需要為目標的教學體系。產學研結合,可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目標。對學校來說,通過產學研結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又滿足社會、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通過合作教育,學生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學生對行業和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專業意識不斷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也得到加強,培養了一批雙師型教師;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學成本。對企業而言,無須付出前期培訓費用,即可獲得高質量、高素質的一線人員,提高了企業聲譽;降低了用人風險和人工費用,提高了競爭能力和企業效益。也緩解了旅游旺季員工緊缺的壓力。旅游管理專業應堅持以服務行業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主動適應地方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與旅游企業緊密聯系,實行校企合作辦學,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機制。

綜上所述,以培養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為目標,以校內模擬實驗室為基礎,從產學研合作辦學為重點,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旅游業發展對旅游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也適應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2、構建旅游業從業人員職業化發展體系

人才培養為旅游業人才儲備提供了保障,但人才的留用和在崗培訓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對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化發展進行規劃。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各崗位的職業發展模式,并逐步推廣。旅游企業各崗位員工的成熟度直接與該員工接待客戶的經驗有關,由于資源限制,不可能把每個員工的培養都放在工作第一線,這樣既浪費時間、財力、物力,又得不償失。如果有標準化的工作模板,則員工就可以在短期內汲取間接經驗達到成熟而投入工作。這中工作模板不僅僅是一個行為標準,更是一個企業內部知識傳承的載體。職業化工作模板的標準是具體化和行為化。所謂具體化是要求從具體行為出發描述特定的工作環境和行為,具體化的另一個要求是把日常的工作程式化。即除了特殊的例外情況發生外,員工只要按照職業化工作模板開展工作就可達到預期的績效。行為化說的是職業化工作模板既關注行為過程又強調行為結果,形式上是對既定行為的描述,但這種行為必定指向要求的結果。

(2)組織開展系統化的職業化培訓。旅游企業員工職業化程度不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職業化思想和技能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開展職業化培訓向員工灌輸這些知識技能是旅游企業快速提高員工職業化水平的首要途徑。

旅游企業開展員工職業化培訓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培訓什么,即如何選擇和開發培訓課程。旅游企業對員工職業化培訓不僅要注重通用素質的培養,更要從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具體的崗位要求出發,開發出專業素養用于職業化培訓。

(3)在旅游企業內部建設職業化管理體系。職業化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是根據不同崗位的業務特點及企業文化和組織戰略,提煉出不同崗位員工的職業化模型,最終形成職業化工作模板,并以此作為標準來規范和培訓員工,提高其職業素養,改進其工作行為,提升員工的個人工作業績,實現組織目標。職業化管理過程是通過定期的職業素養評價,使員工的任職能力不斷由較低的水平向較高的水平提升,工作行為由不職業向職業轉變,因而員工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職業化水平越來越高,業績不斷提高。職業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員工行為的規范化,不僅要評估員工做了什么,結果如何,而且要評估員工是如何做的。它強調的是過程,即員工是如何達到目標的,在這里結果不再是唯一的員工能力的評價標準。職業化管理認為只有通過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員工職業化,才能確保業績的不斷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成為可能。

旅游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化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還有很多其他的細節工作需要做,這就有待于旅游行業本身的努力和旅游從業人員對自己的約束。

【參考文獻】

[1]王瓊、李云輝: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21).

[2]郎玉屏:未來旅游人才培養的方向和途徑探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0).

篇(3)

Abstract: Overall planning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uanghe city is the basis of history, status and market factors in the full study of Zhuanghe's tourism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ourism, proposed by a series of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ake Zhuanghe become " China north magnificent, rare tourist resort ".

Key words: ZhuangHe tourism;development;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F59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全國產業結構調整,旅游業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旅游發展也為規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文將對《莊河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的規劃思路和規劃思想作階段性的總結。

莊河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是在充分研究莊河旅游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基礎上,結合國際、國內旅游發展趨勢,擬通過一系列規劃、開發與建設,使莊河成為“中國北方壯麗、珍奇的旅游勝地”。

旅游發展規劃要以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及旅游業發展方針、政策及法規為依據,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文物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一、客源市場分析與預測

世界旅游重心東移,為中國旅游業提供了巨大的國際市場空間。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將遼寧省劃分為以大連為中心城市的半島沿海區,以丹東為中心城市的鴨綠江流域區,以錦州為中心城市的遼西沿海區,以沈陽為中心城市遼河流域區,那么莊河市位于以大連為中心城市的半島沿海區的東部。大連作為2004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大連的經濟增長率保持較強的增長勢頭。經濟的起飛意味著大眾化消費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度假休閑需求的急劇膨脹,其釋放出來的消費力將是巨大的,這些都對莊河有較強的輻射作用,使莊河在經濟發展、吸引外資、發展海內外的客源市場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莊河市作為“遼寧省旅游強市(縣)”第一名,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莊河市發展旅游的基礎條件。隨著黃海大道高速公路的建成,沿黃海大道的景觀帶也會逐步形成,必將給莊河市的旅游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近期客源市場預測:

一級市場:主要為省內的城市人口。

二級市場:吸引國內來自于京、津、唐地區的游人和國際上日、韓、東南亞為主的游人。

機會市場:國內大城市游人和俄羅斯、港澳臺及其他境外游客。

2.中遠期客源市場預測:

一級市場:以沈陽為中心的東北城市群和以京、津、唐為中心的華北城市群的游人。

二級市場: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的國內市場、及俄羅斯、港澳臺、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機會市場:其它國內和國際游人。

二、莊河旅游發展戰略

“中國北方壯麗、珍奇的旅游勝地”是莊河旅游的戰略目標。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建設“中國北方壯麗、珍奇的旅游勝地—莊河”必須實施的發展戰略。因此,新規劃項目要符合環境和資源保護的要求,做到先評價后開發建設,在保護的基礎上實施科學、合理、適度的開發。尤其要重視對自然保護區脆弱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以科學開發促進積極的保護。

三、莊河旅游形象策劃

旅游形象策劃主要解決形象定位和形象傳播的問題,其中形象定位是核心,形象定位是形象策劃以及進一步通過設計形象表現的核心,定位既建立在目的地人文地理基礎之上,又要考慮旅游者對形象的感知和要求。

1.旅游形象理念基礎:

古城探幽,溫泉蘊秀,湖光山影,海島攬勝,生態農業,綠色家園。

2.莊河形象總體定位:

莊河—中國北方第一水鄉。

莊河—北方水鄉,體驗之旅。

莊河市主要旅游區主題形象本體系統如下:

冰峪:山奇水秀,北方江南。

天門山:奇峰競秀,重巒疊障,氣勢磅礴,山勢縱橫。

步云山:遼南第一高峰,萬古溫泉圣水。

城山:奇峰、怪石鬼斧神工,古城、廟宇軍事重鎮。

黑島:一水遠聯獐鹿島,群峰環繞鳳凰山。

中日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桂云峰生態山莊:紅花綠樹吐芬芳,詩情畫意生態游。

蛤蜊島:鳥類王國,世界蜆庫。

海王九島:萬頃青于靛,小嶼珊湖列畫屏。

石城島:海上游釣樂園,黑臉琵鷺故鄉。

長隆德莊園:建筑藝術之集大成者,歷史一百三十余年矣!

3.行為形象系統(BIS)設計:

行為形象,又稱行為準則,是反映理念基礎,在對內部員工的管理行為,面對旅游者的服務行為和對外的社會公益行為等三方面的行為規范及規章、制度,又是實施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游客旅游滿意度的核心環節。對莊河市而言,行為形象應強調如下幾個方面的規范服務: 熱誠好客、自覺服務、高效管理。

4.視覺形象系統(VIS)設計:

(1)確定旅游地標志

圖形由“莊河zhuanghe”首位字母“z”組成,中間有一只眼睛,眼中是莊河的版圖,綠色為山,藍色為水,好山好水好時光,凡走進莊河的人,都會留在眼中藏在心里。

(2)確定旅游地標準色

標準色的應用范圍是建立區域視覺形象的基礎和保障,應用時必須執行標準色彩按規范制作。

莊河市的標準色為藍色(C:80M:0Y:0K:0)、淺藍(C:40M:0Y:0K:0)、桔紅色(C:50M:50Y:80K:0)、綠色(C:50M:0Y:100K:0)。

(3)確定旅游地文字標識

“莊河旅游”經過藝術處理后廣泛使用于莊河各類宣傳材料上。

(4)確定旅游地吉祥物

吉祥物壯壯,靈感源于莊河的特產梭子蟹,經過藝術的錘煉加工,再結合本地的特點,勾畫出這一形象。這個可愛的蟹娃娃不僅代表了莊河人的聰慧和開放,更象征著莊河美好的明天。讓壯壯成為世界了解莊河的紐帶。

五、莊河市旅游資源評價

應用旅游資源評價體系,對莊河旅游資源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見表1:

從表2可看出:莊河的旅游資源中四級旅游資源一處,三級旅游資源五處,二級旅游資源三處,一級旅游資源二處。從定性概括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角度說明了莊河市整體旅游資源屬于優良級旅游資源。

六、空間布局規劃

莊河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為“一個中心城”、“二個旅游業發展增長極”、“六項精品工程”、“一個旅游帶”、“三大旅游區”、“三個旅游服務基地”、“一個溫泉村”。

重點建設好莊河城市旅游區,突出莊河城市旅游在莊河旅游格局中的中心使用。

冰峪溝旅游度假區、海王九島游覽區是莊河旅游業發展的二個增長極。通過培育冰峪旅游度假區,海王九島游覽區二個增長極來帶動莊河旅游業的發展.

“冰峪旅游度假區”、“天門山風景名勝區”、“城山游覽區”、“黑島游覽區”、“步云山游覽區”、“海王九島游覽區”是莊河旅游業的六項精品工程。

黃海大道生態農業觀光帶以觀光生態農業產業為主,另外還包括沿線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及苗圃、綠地等。

三大旅游區是北部山岳風光旅游區、南部海濱運動休閑區、中部懷舊體驗旅游區。

規劃將馬道口村,黑島村,石城島建設為旅游服務基地,為游客提供一定規模、一定檔次的食宿條件,同時也是旅游產品、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

利用步云山的溫泉資源,建一個集保健、康復、度假、休閑于一體的休、療養基地。

七、莊河市區城市旅游的發展規劃

莊河市區城市旅游在莊河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游客在市區的旅游體驗,已不僅局限于景點觀光,還受整個城市旅游氛圍的影響。莊河旅游產品結構向觀光休閑、度假、療養為主的復合型轉變,也必須以城市為依托,依賴城市提供的多種服務。

莊河有著良好的城市旅游基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是莊河市區的一大特色,如何發展好城市旅游,是莊河旅游發展的重要新戰略。

打造“有機生態城市”是莊河城市旅游的戰略定位。

“有機生態城市”就是創造“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生態城市氛圍。通過建筑景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形成真正的田園城市、山水城市、生態城市。

整合和提升莊河現有的城市結構和功能,打造以休閑產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如休閑旅游、休閑服務、休閑商務、休閑商業、休閑運動等。休閑是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標志,是衡量社會文明的標尺,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

篇(4)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產業,具有很強的關聯帶動性。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非農轉移創造條件,從而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城鎮是旅游業發展的依托,是旅游者的集散地,城鎮化的發展可以為旅游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和保障體系,從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1]。貴州省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旅游業的物質基礎。但是貴州省的旅游業和城鎮化發展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處于落后狀態。在國發[2012]2號文件精神實施的政策機遇下,如何促進旅游業與城鎮化實現良性互動發展,從而促進貴州社會經濟的全面進步,是新時期貴州省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貴州省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概況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貴州省旅游業和城鎮化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見表1)。2012年,貴州省國民生產總值為6802億元,其中旅游總收入就達1850億元。2012年貴州省旅游總收入是2003年旅游總收入的16.23倍,旅游總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也由2003年的7.98%躍升至2012年的27.2%,可以說十年來,貴州省的旅游業為貴州省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貴州省旅游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一是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與人們追求美好享受的要求不相適應。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游客的時間十分寶貴,每次旅游,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看到、體驗到、感受到更多更美的東西,并玩得舒服、舒心。但是,貴州通往大部分旅游景區景點的交通還不夠便捷,旅游賓館等設施還比較落后,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太完善,瓶頸制約還比較嚴重。二是層次較低的旅游產品與游客高品位的需求不相適應。當前,貴州的旅游產品多而不精,大多還停留在觀光旅游的層次,難以滿足高端游客的需求。三是傳統的旅游經營管理模式與旅游業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旅游境外市場疲軟,高端旅客少,加快培育高端旅游市場和境外市場的任務緊迫而繁重。

貴州省的城鎮化水平在近十年來也有著較大的提高,由2003年的24.81%,增加到2012年的35.96%,城鎮化率年均增長4.2%。但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貴州省的城鎮化水平仍然很低,發展速度也相對緩慢。2003年,全國城鎮化率為40.5%,貴州省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69%;2012年全國城鎮化率為52.6%,貴州省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64%。當前貴州省城鎮化總體特征是城鎮化水平低,速度慢,城鎮就業吸納能力不強,異地城鎮化明顯。貴州城鎮化水平相當落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的一塊“短板”。究其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小城鎮發展滯后是貴州城鎮化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貴州省近年來旅游業和城鎮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城鎮化的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低于旅游業發展的水平。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水平以平均每年14.60%的速度增長,而城鎮化水平則以平均每年4.2%的速度增長。從總水平上貴州省城鎮化水平高于旅游業,旅游業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快速上升的空間;但貴州省旅游業發展的速度快于城鎮化,如果不加大城鎮化發展的力度,將不利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從長遠來看,城鎮化的速度跟不上旅游業發展的速度,將會是貴州省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協調發展的瓶頸。旅游集聚地的城鎮基礎設施、人均教育水平及人均收入的多少,發展速度的快慢,都會嚴重影響旅游業的發展。貴州省2012年城鎮化率為35.96%,比貴州周邊五省城鎮化水平最低的云南省低出將近4個百分點(數據由各省2012年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經整理計算而得)。貴州省與周邊五省的旅游資源總量相當,旅游資源的品質高于周邊五省,但由于城鎮化率不高,旅游集聚地基礎設施欠發達、旅游人才欠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貴州省旅游業的發展程度落后周邊五省。2012年貴州省的海外旅游者為70萬人,約是貴州周邊五省中海外旅游者人數最低的四川省的1/3,可見貴州省的旅游業收入主要來自于境內旅游者。城鎮化水平的高低嚴重限制了貴州省接待海外旅游者的能力,也進一步限制了貴州省的旅游業發展。這一現象恰好說明了貴州省旅游業和城鎮化存在著互動發展的空間。

二、貴州省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貴州省旅游基礎設施的發展緩慢,制約城鎮化進程

一是貴州省旅游住宿接待設施不夠完善。接待設施普遍不足,品質不高。總的說來,貴州各地的住宿設施檔次很低,接待國內外游客的星級賓館及床位數量尤為不足,主要城市以外的住宿設施更為明顯。二是交通設施不完善。多數景區(點)的可進入性差。連接貴州省與海外客源市場的航空通道不暢,省內的航空網絡有待完善,接待旅客的公路運輸力量不足,尤其是鄉村二級公路網絡的條件和養護遠未達標,崎嶇和顛簸的道路、漫長的行程令人難受,使游人旅游興趣索然無味,這是旅游發展的一個嚴重制約因素。三是環保衛生設施不完善。旅游環境不佳。旅游沿線污染嚴重的工廠隨意排放的煙塵、廢氣、廢渣和廢水,以及旅游城鎮的雜亂的環境、極差的衛生狀況等,嚴重制約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破壞了旅游者的視覺美感和旅游情趣。景區及服務行業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許多景區的環衛設施不完善,形成亂丟垃圾的習慣從而破壞了當地的旅游環境。四是安全保障設施不完善。交通、旅游景區(點)和服務區缺乏必要的安全標準和設施。如旅行道路的安全設施、必要的照明、停車場行人安全、漂流及其他旅游區的醫療急救設施(包括應急通道)等。

旅游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會影響游客對旅游景點的認可,一方面使旅游景點失去自身發展壯大的動力,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景點失去了可以持續發展的資金支持。如果不解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及完善等問題,就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貴州旅游業品質,就難以推動旅游業的良性發展,更難通過旅游業發展帶動城鎮化的進程。

(二)城鎮建設與旅游環境保護矛盾與沖突

城鎮建設是為了改善生存條件,美化生活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而旅游環境保護是為了使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在保持吸引物的原有特征的情況下得到永續利用。城鎮化為人類創造了物質文明和人文環境,但同時也在消耗甚至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2]。貴州省旅游業的發展尚處于不成熟階段,由于經營理念的落后以及市場要求的畸形,存在城市建設混亂,隨意排污等現象,對旅游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貴州省擁有許多國內和省內著名的景點,圍繞這些景點的開發和建設,在其周圍逐步形成了多家賓館、飯店和招待所。賓館、飯店排出的污水、傾倒的垃圾及燃燒排出的煙塵,對景區的水體、大氣、生物造成的污染,不僅影響了旅游業本身,而且破壞了旅游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態平衡,使得旅游業帶動城鎮化發展的動力受到嚴重限制,不能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

(三)社區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程度低,未能很好分享當地旅游開發的成果

旅游業的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為企業謀得利潤。同時旅游開發需要占用當地農戶的土地,許多農戶最終都只是以獲得土地賠償款的形式出讓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實際上旅游業的發展是以農民付出沉重代價換取的。貴州省許多地方政府借招商引資之機,把一些旅游資源廉價租賃、轉讓給開發商進行壟斷經營,將本地農民排擠出整個旅游開發體系之外,很少考慮當地農民的利益,導致一些旅游景區管理部門與當地農戶之間的矛盾,如農戶惡意毀壞景區設施等,這不僅給景區的管理造成了不便,還為旅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更為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滋生隱患,阻礙城鎮化的進程。

三、貴州省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的路徑

(一)在旅游資源豐富地區,以旅游業為主導帶動城鎮化互動發展

1.以發展旅游業為帶動,拉伸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對于該區域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手工藝品、餐飲產品一級特色產品等多種產品的需求,刺激區域內手工業、制造業、商業等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農業產業鏈;利用旅游業的聯動性,形成一、二、三產業的聯合,推動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城鎮化水平較低的省份來說,絕大多數人口還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所以在貴州大力發展旅游業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們部分擺脫農業生產,轉而從事第二產業或者第三產業的活動,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旅游景區農民的收入,還為進一步實現城鎮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旅游業帶動產業結構和產業模式的調整

實現農民就地就業和自主創業,農民由傳統小農形態就地轉型為現代產業從業人員;提高農民的知識素質和勞動技能;改變傳統觀念和落后風氣;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高農民居住條件,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為主導型轉化為第三產業為主導型,進而全面推進該地區的城鎮化進程[3]。貴州省長期以來受客觀因素限制發展緩慢,特別是“三農”基礎更為薄弱,而農民素質和勞動技能的高低對于實現現代化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素。通過大力發展貴州省旅游業,可以將資金、人才及項目等優勢資源聚集在旅游區域,通過旅游區域的自身完善,改變農民生活習慣、提高文化素質、掌握非農勞動技能等,進而達到旅游區域產業轉型為三產主導的產業結構,推動地區城鎮化發展。

3.以旅游節慶活動推動旅游設施的完善

舉辦國際大型旅游節和民族文化活動,需要依托生態背景及民族文化的支持和相關基礎配套的完善。因此,應推動相關城鎮生態環境的打造,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國際大型旅游節全面提升區域形象,長期持久地形成對地方資源的整理、創新和管理,全面推進城鎮化事業的發展[4]。例如中國·荔波萬畝梅花報春節、“茶海之心·鳳岡”春茶開采節、貴州油菜花旅游節、貴州國際百里杜鵑花節、開陽“十里畫廊”鄉村旅游文化節、中國酒都(仁懷)旅游文化節一級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等幾十個由貴州各地舉辦的國際大型旅游節和民族文化活動都吸引著來之全世界的游客。由此,對景區的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投入力度的加大,有利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既增加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又保證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城鎮化進程。

(二)在具備發展旅游的區域,以城鎮化為主導帶動旅游業互動發展

1.以新城鎮的建設為抓手,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貴州省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在政府的發展規劃中,應考慮在大型旅游景區周邊的核心區域建設新區,通過移民的方式,逐漸完成新城鎮的建設,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的發展,促進生產要素的聚集,為地區旅游產業集聚提供基礎;通過依托著名景區打造特色化城鎮,實現了新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旅游相關行業的集聚,與城鎮化形成互動、可持續的發展[5]。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淇灘古鎮建設就是以城鎮化為主導推動旅游業和城鎮化互動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在古鎮建設中,首先,當地黨委政府高瞻遠矚,在離古鎮不遠處建設新區,轉移農民到新區就業安置,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其次,通過政府引導,農民掌握了現代化的生產技能,提升了文化素質,轉變了思想觀念。利用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在新區投資發展,圍繞地方資源形成移民后續發展的優勢產業,實現農民的就業轉型;政府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開拓農民新的生存發展渠道和空間。再次,新區大力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實現便利的交通網絡環境;投資興建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城鎮生態環境的建設。通過打造與景區類型相一致的特色城鎮,吸引人氣,帶動商貿業、服務業等三產業的發展,并逐漸形成一、二、三產業的互動。最后,隨著新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逐漸聚集生產要素,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條件。此時,利用景區自身的優勢資源,實現旅游業的大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合,形成旅游業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發展的局面。

2.以旅游“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助推特色旅游業發展

通過發掘屬于本地的特色民俗、生態、文化等要素,加大資金、人力及技術等投入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推動旅游業發展。如,雷山縣丹江鎮、臺江縣施洞鎮依托原生態旅游資源,發展民族工藝品加工,興辦鄉村旅舍,中外游人絡繹不絕;花溪區青巖鎮通過修繕古建筑和老街區,建成集歷史、人文、宗教、民俗為一體的古鎮,成為觀光旅游、度假休閑的重要目的地。

參考文獻

[1]蔣煥洲.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縣域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的實證分析——以雷山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0(32):18530-18532.

[2]范弢,楊世瑜.昆明市團結鎮鄉村生態旅游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7(04):23-24.

[3]朱英君.渝東南地區旅游業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37-38.

篇(5)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經過五年努力,將我縣旅游業發展成為長三角地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休閑度假勝地和省旅游經濟強縣,形成以下渚湖為核心,西部環莫干山生態旅游區和東部新市古鎮旅游區為兩翼的“一核兩翼”總體布局。

(二)具體目標。

1.旅游收入目標。

到年,年接待國內游客總人數450萬人次;年接待境外游客2.28萬人次;年旅游總收入29億元;年門票收入4300萬元。

2.品牌定位目標。

(1)爭取打造4A級景區3個。

(2)爭取打造3A級景區3個。

(3)爭取打造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3個。

(4)爭創省旅游重點鄉鎮3個。

(5)爭創省旅游特色村6個。

(6)爭取發展省星級鄉村旅游點7個。

(7)爭取設立國際旅行社1家。

三、工作重點

年期間,我縣項目建設與旅游產品開發將把下渚湖作為核心區域,以“一核兩翼”為空間依托,構建由近期推進實施項目、后期規劃建設招商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及關聯延伸項目組成的相匹配、有梯度、結構完善的旅游產品框架。

(一)近期積極推進的實施項目。

1.下渚湖風景旅游區。以下渚湖為核心,包括鎮104國道以東、鎮和金三角核心區(城市規劃區)。充分挖掘下渚湖的生態環境優勢,發揮縣城武康中心城區的基礎配套和文化輻射功能,規劃建設休閑名城,成為我縣旅游休閑接待中心和集散中心。

(1)下渚湖濕地風景區。以地域歷史文化內涵和水鄉民俗風情為依托,融自然野趣的濕地、秀麗優美的山水、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質樸現代的田園風光為一體,具有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和旅游休閑等功能,范圍包括核心區11.5平方公里和規劃區36.5平方公里。主要建設項目包括:下渚湖游客接待中心、豸山島項目、環湖1200畝核心景區項目、漁鄉風情項目。

(2)歐詩漫集團工業旅游項目。

(3)金銀島國際大酒店(五星級)。

2.環莫干山西部生態旅游區。以莫干山風景名勝區為中心,包括筏頭鄉、莫干山鎮和武康鎮104國道以西的區域范圍,挖掘大莫干山旅游資源,建設成為以清涼世界、竹海別墅為特色,具有觀光、休閑、度假、避暑和生態保護等主要功能的綜合型風景名勝區。

(1)莫干山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將104國道以西、莫干山麓以東近3.9萬畝區塊打造成為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整合尚元農業觀光園、五彩紅楓基地、德華速生林、陽光生態園等資源(景點),圍繞特色樹種、農業種植和農村風貌,規劃建設成為省級生態旅游區、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爭取成為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

(2)勞嶺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集休閑、觀光、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

(3)何村主題公園。建設高檔次的老年鄉村養生園。

(4)龍泉山莊溫泉度假村。建設露天溫泉、休閑、餐飲于一體的度假村。

3.東部水鄉古鎮旅游區。包括新市鎮、鐘管鎮、洛舍鎮雷甸鎮、禹越鎮和新安鎮。遠期規劃建設成為華東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區域面積較大、可游景點較多、可參與項目豐富的水上休閑度假大環線。

(1)新市古鎮。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建設成為鄉村建筑文化、民俗風情和鄉村美食為主要吸引力的綜合性文化休閑旅游項目。

(2)楊墩休閑農莊二期。依托“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品牌,不斷完善農業生態、枇杷文化等農業文化項目,同時,以水鄉原生態和漁業風光為載體,開發觀鳥、垂釣、水上樂園等娛樂項目。

(3)小南湖漁村二期。以農業旅游為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成為省級鄉村旅游點。

(二)后期規劃建設的招商項目。

1.下渚湖風景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通過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毓秀塔山、琳瑯水街、阡陌田園、菰蒲遠香等景區景點。

(2)中華游子文化園項目。以孟郊故里為依托,規劃游子廣場、孟郊祠等項目。

(3)通過招商引資,在武康鎮余英坊推出“名山濕地風情街”,成為知名的特色旅游商品購物、接待服務區。

(4)規劃建設7家星級酒店。在武康鎮規劃建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3家、二星級酒店3家。

(5)中華盆景園項目。

(6)華夏宗園項目。

2.環莫干山西部生態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葛嶺運動休閑旅游區。位于筏頭鄉西北角,緊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生態資源豐富,竹鄉韻味原始,宗教文化深厚。規劃面積750畝,定位于戶外運動、拓展訓練和宗教文化類項目。

(2)天泉山農業觀光旅游區。規劃建設面積16平方公里,園區建設立足于現代農業生態經營,規劃天然野趣區、天泉云居區、竹林休閑區、竹海晨鐘區和龍潭游覽區等內容,建設生態良好、風光優異,富有現代氣息的風景游覽地。

(3)莫干山鎮旅游接待中心。提供旅游接待、集散、商品購物與服務等旅游功能。

(4)莫干山鎮星級酒店建設。規劃建設三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酒店1家。

(5)黃回山水云澗項目。

3.東部水鄉古鎮旅游區的規劃招商項目。

(1)洛舍洋休閑娛樂度假區及洛舍鋼琴工業旅游項目。

(2)新市古鎮南宋相府、南匯民居群、運河絲源碼頭等項目。

(3)雷甸鎮星級酒店建設。規劃建設三星級酒店1家。

(4)蠡山儒商文化園項目。

(5)百畝洋漁村。

(6)楓洋賓館升星改造。

(三)基礎設施配套及關聯延伸項目。

主要包括旅游道路與旅游標識系統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信息指導服務及旅游接待中心、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商貿、工業、農業、鄉村資源的旅游價值開發利用。

1.旅游區外部道路系統建設,提高景區的交通暢通。

2.下渚湖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農民建房、農家樂規范管理等項目。

3.健全道路旅游標識系統。

4.培育和指導武康鎮五四村、莫干山鎮碧塢村、三合鄉二都村、沿河村等農家樂示范村、特色村建設。

5.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進程。

6.旅游基礎設施配套等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重點包括:莫干山集鎮通往碧塢村道路拓寬或建交匯點;莫干山現代林業生態旅游區游客接待中心、道路系統;下渚湖七大景區之間的道路系統;筏頭鄉集鎮通往黃回山公路拓寬或建交匯點。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管理體制。根據旅游業發展趨勢,結合我縣旅游工作的實際,按照省有關文件要求和旅游經濟強縣創建標準,不斷完善我縣的旅游管理體制。

(二)建立考核機制。建立旅游項目領導聯系制度、跟蹤督查制度,定期召開全縣旅游發展大會,部署旅游工作,把具體項目、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部門,并納入考核范圍。同時,根據旅游規劃對全縣旅游招商項目進行預評估,防止盲目引進、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出臺扶持政策。出臺相關的財稅扶持政策、旅游用地政策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導向性投入,實行政策扶持,促進旅游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篇(6)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074-03

一、 大理州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研究

大理是云南省乃至我國旅游業發展較早的城市之一,旅游業已發展成其支柱產業,是云南乃至全國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本文從大理州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貢獻、旅游企業和產品體系現狀、與省內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比較及在全省的地位研究3個維度對大理州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在云南省的地位進行研究。

(一)大理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貢獻

本文用旅游總人次、海外游客、旅游總收入、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增加值5個指標對大理旅游業發展的經濟貢獻及在全州的地位進行研究。

從“十一五”末的2005年到2009年,大理州接待國內外旅游者由665.91萬人次[2]增加到1 141.22萬人次[3];海外游客從17萬人次增加到35.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49.5億元增加到92.26億元;旅游外匯收入從4 328萬美元增加到9 983.9萬美元(見表1)。預計“十一五”期間,大理州共接待國內旅游者5 007.97萬人次,年均增長9.3%;接待海外旅游者152.82萬人次,年均增長14%;旅游創匯42 758萬美元,年均增長16.9%;旅游總收入363.7億元,年均增長11.4%。①

2009年,大理州第三產業總產值為157.3億元人民幣,占GDP總量的38.6%,呈現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后者占GDP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5.57%和35.64%[4];旅游業的增加值為19.08億元左右,占GDP總量的4.69%,旅游業已經成為大理州的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龍頭。

(二)大理旅游企業和產品體系現狀研究

本文從國家旅游局提出的四類旅游核心企業――包括旅游住宿設施、旅行社、旅游景區點和旅游車船公司[5],以及旅游產品體系五個方面對大理州旅游企業和產品體系現狀進行分析。

“十五”末的2005年底,大理州共有11個A級景區,其中4A 級3個;到2010年3月,全州共有16個A級景區,其中4A級4個。2005年,共有旅游星級飯店97家,其中四星2 家;2010年發展到101家,其中四星3 家,五星2家。旅行社由27家發展到29家。旅游車公司由9家發展到10家,大型游船從5艘擴展到6艘。

旅游產品體系方面,大理通過古城、三塔、蝴蝶泉、南詔風情島、天龍八部影視城等著名景區景點的建設,以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觀光旅游產品日趨完善和成熟;隨著旅游度假區、經濟開發區、溫泉療養區等項目建設,形成了一批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如洱源地熱國和西湖、蒼海高爾夫、雙廊、沙溪寺登街等,以會展、商務、生態和康體等專項旅游產品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旅游產品正在形成。

此外,大理在旅游節慶活動開發及品牌培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先后成功推出了“三月街民族節”、“大理國際茶花、蘭花博覽會”、“大理名人高爾夫聯誼賽”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慶活動。

(三)大理旅游業與省內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比較及在全省的地位研究

本文以2009年的數據為依據,從旅游景區級別、旅游總收入、旅游總人次、人均旅游消費四個方面與云南省內其他主要的旅游目的地進行對比,研究大理旅游在全省的地位。

從旅游景區級別來看,截至2009年4月,云南省共有A級旅游景區134家,其中大理共擁有13家,總數位居首位;但大理4A級和5A級高級別的旅游景區較少,共有3家(4A級3家),少于昆明(共7家,5A級1家,4A級6家)、麗江(共4家,5A級1家,4A級3家)和版納(共7家,4A級7家)[6]。此外,麗江、迪慶的列級旅游資源中均有世界級旅游資源,而大理州列級旅游資源全部為國家級和省級,缺乏世界級旅游資源,旅游資源吸引力有限。

2009年,大理的旅游總收入為99.26億元,占全省810.73億元[7]的12.24%,僅低于省會城市昆明的226.34億元[8](見表2),位居第二,高于省內其他主要旅游目的地麗江、迪慶、保山和版納;旅游總人次同樣也低于昆明,排名第二;在人均旅游消費方面,大理雖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20.15元,卻低于兩個鄰近的競爭目的地:麗江和迪慶,表明大理旅游雖然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但人均旅游消費低顯示出大理仍然缺乏綜合性休閑娛樂度假型旅游產品。

二、大理旅游業發展機遇和問題研究

試從旅游目的地SWOT分析的兩個方面――旅游業發展遇到的機遇和面臨的問題,對大理旅游業“十二五”規劃及長遠發展進行戰略研究。

(一)大理旅游業發展機遇

大理旅游業發展機遇主要包括大理蒼洱片區旅游產業綜合改革試點的開展和云南“橋頭堡”建設兩個方面。(1)云南省作為旅游產業綜合改革試點省份,選擇大理蒼洱片區作為旅游產業發展和改革綜合試點地區之一[9]。改革試點的開展,對推動大理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完善旅游資源和行業管理體制改革、獲得政策支持以及提升旅游競爭力等方面有重大意義。(2)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對云南旅游產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樣,對大理國際知名休閑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實現旅游產品國際化、旅游營銷國際化、旅游服務國際化、旅游合作國際化有重大意義。

(二)大理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理旅游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確立了旅游產業支柱地位、具備良好的設施和能力、具有較強的旅游品牌效應等。但從旅游消費額、旅游產品、旅游企業、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方面考察,大理旅游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

1.旅游消費額低與旅游產品供給單一

從消費層面看,主要表現為游客人均逗留時間較短和人均消費額偏低。根據大理州旅游局的調查,國內過夜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數為1.60天,過夜游客每天人均花費總額為563.85元,一日游游客花費為381.63元。在總花費構成中,剛性消費比重偏高,占人均花費總額的58.8%,購物、娛樂等彈性消費嚴重不足。從供給層面看,主要表現為旅游產品供給單一,主要為觀光旅游產品和商務會展旅游活動,休閑度假康體產品缺乏。

2.旅游企業整體綜合實力不足

大理旅游企業 “散、小、弱、差” 的現象十分突出,市場開拓能力弱,業務范圍狹窄,管理水平低下;觀光接待型酒店多,休閑度假型、商務型酒店少,接待功能單一,沒有國內外知名酒店品牌進入大理;發展方式粗放,還處在以景區門票收入、以數量型擴張為主的發展階段。

3.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凸現

不斷變化的市場與相對滯后的體制之間的矛盾,導致旅游企業惡性競爭;加快發展的需求與融資渠道狹窄之間的矛盾,產生融資渠道不暢,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隊伍建設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突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緊缺。

三、大理旅游業“十二五”以及2020年戰略發展構想

本文依據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旅游產業空間布局、旅游產品體系、旅游產業政策與推廣機制[10],從以下三方面提出大理旅游業“十二五”及至2020年戰略發展構想。

(一)優化大理旅游產業空間布局

大理要建設以蒼山洱海為中心的“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具體布局包括一心、一圈、一試點、五大旅游功能區、十大產品體系建設。

“一心”是指大理市,依托大理市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大理市為中心的“旅游城鎮體系與滇西游客集散中心”;“一圈”是指建設以洱海為重點的“環湖休閑度假旅游圈”;“一試點”是指“蒼洱片區旅游產業綜合改革試點”。

“五大旅游功能區”具體包括:(1)蒼洱-古城休閑度假旅游區。范圍包括整個大理市旅游區,包含雙廊景區、喜州古鎮、蒼山國家地質公園、洱海、大理古城、海東景區等景區景點。(2)雞足山-云南驛文化生態旅游區。范圍包括賓川和祥云,景區景點主要有雞足山景區、水目山景區、云南驛景區等。(3)魏寶山-巍山古城文化旅游區。范圍包括彌渡、巍山縣、南澗三個縣,包含彌城景區、密祉景區、巍山古城景區、巍寶山景區、無量山景區、小灣景區等景區景點。(4)石門關-寶臺山文化生態旅游區。范圍包括云龍縣、漾濞縣、永平縣三縣旅游區,包含諾鄧景區、天池景區、石門關景區、西坡花園景區、曲硐景區、寶臺山景區等景區景點。(5)生態溫泉-古城古道文化休閑旅游區。范圍包括鶴慶縣、劍川縣和洱源縣,包含新華村銀都旅游商品區、黃龍濕地、云鶴鎮景區、劍川古城、寺登街茶馬古道、石寶山景區、大理地熱國、茈碧湖濕地公園、西湖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

“十大產品體系”是指高山湖泊觀光旅游產品、歷史文化體驗旅游產品、度假區旅游產品、民族文化旅游產品、溫泉文化旅游產品、戶外度假旅游產品、古鎮文化旅游產品和置業度假旅游產品。

(二)完善和提升“十大旅游產品體系”

從觀光旅游產品、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和專項旅游產品三個方面構建大理適合多樣化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旅游產品體系。

1.完善觀光旅游產品體系

觀光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包括:(1)高山湖泊觀光旅游產品:建設以蒼山、雞足山、巍寶山、石寶山、水目山為主的名山勝景旅游產品;以洱海、茈碧湖濕地、西湖、劍湖、黃龍湖濕地等為代表的高原湖泊濕地旅游產品。(2)歷史文化體驗旅游產品:挖掘雞足山佛教文化、魏寶山道教文化等宗教旅游產品;完善崇圣寺、石鐘山、博南古道、沙溪寺登街、茶馬古道等為代表的歷史遺跡旅游產品,進一步提高大理旅游的文化內涵。

2.提升休閑旅游產品體系

休閑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包括:(1)度假區旅游產品:在大理省級旅游度假區內加強中高檔旅游度假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休閑娛樂旅游產品的檔次和水平,將其建設為云南省的重點度假旅游產品。(2)民族文化旅游產品:主要是利用民俗集鎮、節日慶典、音樂舞蹈、民族建筑、服飾藝術等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建設包括以喜洲鎮、周城鎮、諾鄧白族村等為代表的民居建筑旅游產品;以三月街、火把節、繞三靈等為代表的民族節慶旅游產品;以及以大理石制品、劍川木雕、鶴慶銀飾、民族扎染等為代表的民族工藝旅游產品。(3)溫泉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以茈壁湖溫泉療養基地、大理地熱國、天生橋溫泉區為代表的溫泉文化旅游產品。(4)戶外運動旅游產品:大理是開展戶外運動旅游的天堂,可以開發高爾夫、民族體育、花甸壩滑草等體育競技產品;漂流、登山、攀巖、戶外自助游等挑戰極限旅游產品;也可以在洱海、茈壁湖、西湖等湖泊上開發劃船等水上運動旅游產品。(5)古鎮文化旅游產品:完善和提升包括大理古城、喜州古鎮、劍川古城、巍山古城、鳳羽古鎮等歷史文化名城在內的古鎮文化旅游產品。(6)置業度假旅游產品:開發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產權酒店、分時度假等不同形式的置業度假旅游產品。

3.做精專項旅游產品

包括會展旅游產品和節慶旅游產品為主的專項旅游產品。按照國際標準加強會展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大力開拓面向國內外的會展旅游產品;除了繼續舉辦“三月街民族節”、“大理國際茶花、蘭花博覽會”、“大理名人高爾夫聯誼賽”等節慶活動外,還要繼續挖掘大理地方民族文化資源,重點開發社會參與度高、聲勢大的民族節慶旅游產品尤其是國際性節慶旅游產品。

(三)加強產業政策與目的地營銷的支持力度

1.推動蒼洱旅游產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探索。充分利用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的機遇,對阻礙旅游產業發展的現行旅游體制機制進行改革,探索旅游用地、旅游投融資等政策,如設立旅游委員會、整合大理旅游集團、優先旅游用地審批、入境會展旅游的免簽證制度或專項免簽證制度、旅游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改革試點。

2.探索旅游用地體制、機制和政策。國土資源部與云南省政府簽訂了探索建立國土資源管理新機制,促進云南省旅游產業改革發展的合作協議[11]。國土資源部將對云南省旅游產業的業務指導與政策支持。大理蒼洱片區作為云南省旅游綜合試點之一應積極探索建立差別化的土地供應管理政策,切實保障作為大理州支柱產業的旅游產業的建設用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3.完善大理旅游營銷推廣機制。第一,完善大理旅游電子信息網絡建設。建設具有多國語言,面向全世界的大理旅游信息系統,及時大理旅游信息和時政新聞,進行大理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營銷推廣網絡。第二,建議成立“大理會展及都市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廣中心”,整合旅游、外事、宣傳等部門的對外宣傳力量,對大理旅游進行整體策劃和品牌推廣,實現整合營銷。第三,建立“大理旅游目的地營銷基金”,州政府、各縣市政府、旅游企業、旅游文化企業以及各利益相關部門每年為營銷基金注入資金,主要用于國內外旅游宣傳、參與旅游交易會等相關費用,為大理旅游目的地宣傳營銷費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EB/OL]. 省略/zwgk/2009-12/03/content_1479523.htm.

[2] 大理州統計局.大理白族自治州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ynf.省略/DL_Model/newsview.aspx?id=456383.

[3] 大理州統計局.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ynf.省略/DL_Model/newsview.aspx?id=1209224.

[4] 大理州改革與發展委員會.大理白族自治州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EB/OL]. dl.xxgk.yn.省略/DL_Model/newsview.aspx?id=1210323.

[5] 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課題組. 中國旅游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N].中國旅游報,2004-06-28(3).

[6] 云南省旅游局.2009云南省A級旅游景區名錄[EB/OL].ynf.省略/canton_model18/newsview.aspx?id=895511.

[7] 云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云南省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ynf.省略/tjjxxgk

_model/newsview.aspx?id=1264827.

[8] 昆明市旅游局. 2009年我市旅游指標完成情況[EB/OL]. tour.km.省略/structure/lytj/lytjnr_158230_1.htm.

篇(7)

一是圍繞中心,創新發展理念。圍繞“農村改革和發展”這一中心,尋求做大做強“城鄉互助游”的理念。二是抓住重點,創新增長方式。*年,我們將在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游客人均花費,努力提升服務品質、服務內涵和服務滿意度上下功夫。三是突出特色,創新發展模式。改變過去圈地式、鋪攤子、粗放型的老模式,逐步轉為內涵發展、精品發展,實現需求鏈——產業鏈——服務鏈——消費鏈環環相扣的新模式。

(二)抓產品開發,壯大發展規模

重點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推動現代農莊建設。二是加快景區的培育壯大。*年,我們將繼續為*紀念館和*景區這些項目的申報立項、開發建設、規范管理服好務,爭取達到國家《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劃分》4A級標準,實現創建目標。三是精心打造工業旅游。請專家和學者做好工業旅游總體規劃;發動縣內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工業旅游,開發工業旅游專線游。

(三)抓品質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突出“金牌農莊”創建。*年我們將抓住全縣“現代農莊”建設的大好時機,繼續推進“金牌農家樂”的創建,提升“農家樂”的服務品質。二是助推景(區)點、賓館酒店提質升星。*年,我們將繼續推進威尼斯大酒店升五星、紫鑫大酒店升四星工作。三是加強旅游系統員工培訓。同時,督促各旅游單位進一步調整用工觀念,建立優秀員工終身制和梯次型用人模式。四是開展全縣旅游技能大比武。營造我縣旅游行業比、學、趕、幫、超的氛圍,達到提升旅游企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抓市場營銷,打造縣域品牌

篇(8)

二、武漢濱水與旅游發展狀況分析

1.武漢江灘的景觀規劃現狀與發展

武漢江河縱橫, 河港交織且湖泊星布, 以長江為干構成龐大的水網, 奠定了武漢獨特厚重的水文化基調。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借助山水相映的自然生態, 在城市建設中努力彰顯濱水城市、山水園林城市的自然神態。未來五年,武漢市將進一步彰顯城市濱江濱湖的生態特色,重視山、水、城和人的融合,努力把武漢構建成國際型城市功能的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

在城市儲備地塊南岸嘴區域,背倚龜山、面臨長江的洗馬長街地塊,要開發以明清風格融入湖北居民特色的建筑形式,打造―個獨具文化特色、商業文化休閑主導的功能復合街區。

2.武漢濱水旅游現狀與發展

除傳統的觀光型旅游產品外,近些年來,武漢的商務會展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生態旅游、專項旅游等新興旅游產品也得到了較大發展。武漢濱水旅游如武漢江灘,江灘景點面積相當大,是上海江灘面積的數倍。東湖是武漢旅游的另一個重點,的“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強”讓東湖增色不少。東湖面積是西湖的六倍,東湖風景區是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由郭鄭湖、水果湖、喻家湖、湯湖、牛巢湖五個湖泊組成,總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鐘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筑。而黃鶴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武漢華僑城文化旅游項目落戶東湖風景區,包括歡樂谷主題公園、獨立水公園、開放式都市娛樂休閑區,可望2011年10月建成營業。該項目建成后將結束武漢無大型主題公園的歷史。

三、武漢濱水旅游發展的戰略措施

1.資源開發,資源整合

十一五期間,武漢市的旅游資源得到了進一步開發,同時,旅游資源的整合也初見成效。城市圈內洪湖、黃蓋湖、斧頭湖、梁子湖、湯遜湖、東湖、網湖等二十個重要湖泊和王英水庫、富水水庫、道觀河水庫等十六個重點水庫,是武漢城市圈獨有的特色生態資源,是城市圈的“生態之腎”,進行重點保護與治理。嚴格控制湖泊濕地周邊的工礦企業及房地產開發;加強環湖生態帶建設,充分利用濕地、自然岸坡以及水生生物種群的自然凈化功能,實現湖泊水生生態系統功能的自然恢復。

按照“以水為載體,打造東方威尼斯”的戰略構想,以建成全國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湖泊旅游休閑精品名牌為目標,在武漢東湖規劃建設具有東方特色的主體旅游城市、大型主體公園、國內一流的濕地公園和立體旅游交通網絡,使東湖成為具有休閑、觀光、娛樂、度假、節慶、展覽等多功能水上藝術文化休閑名城,并以此帶動武漢江灘旅游、咸寧溫泉旅游、道觀河水庫、木蘭湖景區等水利旅游產業的發展。開發水體旅游資源,打造水體旅游產品。對水體進行細致的立體分層,然后按照不同層次分別設計不同的游樂方式,最終形成以水為依托和核心,包括水下、水面、水空整體縱向結構,水心、水灘、水岸、濱水區整體橫向結構在內的全方位的水體休憩游樂空間。

2.完善配套設施,改善發展環境

改善和發展旅游配套設施和環境。武漢地區的夏日是十分炎熱的,這時濱江水畔游玩也是一個消暑的好去處,因此在靠近江畔的地方適當地設計小面積的平臺,便會成為市民消暑降溫的一個好去處。在這個狹長的景觀帶上,人們很容易感覺到視覺的疲勞,因此景觀的設計不能過于單一,要設計成多樣化的景觀小品,設計一個小型活動廣場可以為市民提供一個聚會、跳舞或者表演的休閑娛樂空間。小型的噴水設計不但可以調節周邊環境的微氣候同時還能活躍區域的景觀氣氛。老年人活動健身的場所和兒童的健身娛樂場所的設計也是很好的健身娛樂設施。這些旅游配套設施的建成對改善城市旅游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競爭力和吸引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篇(9)

一、工業旅游現狀及存在問題

工業旅游是以現有的工廠、企業、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業場所作為旅游客體的一種專項旅游。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獨特的工藝流程以及優化的企業管理和經營等的展示,滿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知的精神需求和吃住行游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及求知、購物、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產品。在我國,大力發展工業旅游不僅是整合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增加旅游供給,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的重大戰略措施,而且對承辦企業及其所在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帶動作用。

結合蘭州的實際情況,發展工業旅游是很具可行性并且極具實力的。蘭州是老牌的工業基地,蘭州工業廠區的建設基本上反映了我國工業發展的歷史,一些老牌企業的興衰歷程更是一本本活的教科書,這里有蘭煉、蘭化、蘭石(在中國“一五”計劃中由蘇聯援建,是共和國石油化工業的搖籃,培養了眾多石油化工人才,號稱共和國的嬌子)這種肩負民族工業重大使命的國家企業;也有名噪一時的藍星、蘭州鋁廠、通用機械廠、長風廠、晨光化工廠、蘭駝機械廠、黃喝啤酒廠、蘭州平板玻璃廠、西北合成制藥廠、蘭州鏡頭廠、蘭石廠等在全國范圍內曾極具影響力,現在已在改革的浪潮中投胎換骨的大型企業;更有一些曾不被人知,但在我國國防建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軍事工業基地,如蘭飛廠、404、504、471等。可毫不夸張的說,蘭州是一個新型工業設備的展覽館,在這里你幾乎可以找到從蘇俄時期進口到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各色機械設備、工業產品(氯丁橡膠)。遺憾的是這些寶貴的資源卻沒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珍貴的文物正在企業改制以及歲月的浪潮的沖刷下慢慢的消失。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工業旅游已成為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的新熱點,對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逐漸的被提上了日程,它的開發、運作在我國更是已經有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成功典范。但由于缺乏全面、系統、專業的旅游規劃,致使許多工業旅游客源市場定位狹窄;旅游產品單一,局限性大,參與性不夠;旅游功能不夠完善,缺乏完整的旅游基礎設施,不能提供舒適的游憩、餐飲等旅游活動場所;與常規旅游、生態旅游等結合度很低,完整的旅游概念至今尚未形成,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工業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二、開展工業旅游的基礎是做好“以工業旅游為主導的景區規劃”

國內現已形成四種工業旅游產品開發模式:(1)特定產品開發模式;即把特定產品的生產過程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讓游客參觀產品的生產過程,感受工業化大生產的現代氣息。(2)傳統與懷舊的產品開發模式,即把落后的生產機器或方式,通過一定的形式展示給人們,使游客充分感受到回到從前和人類智慧的偉大。(3)先進生產工藝開發模式,即展現現代生產流程和現代化大企業的規模和文化,讓游客了解生產過程,企業文化;了解大的時代背景。(4)綜合開發模式,即把工業參觀與自然景觀、文化古跡等相結合,突出綜合旅游優勢。

比較而言,綜合開發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它集工業參觀、自然景觀與文化古跡之長,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造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彌補工業旅游的不足,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以工業旅游為主導的景區規劃屬于工業旅游的綜合開發模式,是開發工業旅游的基礎,通過綜合景區規劃,可以有效的解決現階段開發工業旅游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景區規劃總圖能引導旅游系統、全面的、規范地開發與發展。其次,通過規劃的控制和引導,將有助于創造出特色突出、內容豐富、設施完善的綜合旅游景區,豐富和擴大旅游業市場,全面提升旅游品味與層次。

三、客源市場分析定位

通過對現有工業園區狀況及特色企業資源分析,結合蘭州省旅游業發展現狀,分別從園區參觀、培訓、學習和休閑、娛樂、度假這兩大功能著手思考。以參觀、學習為主決定了園區主要客源是蘭州周邊省、市、區、縣的企業管理者、相關行業的員工及大中小學生。休閑、娛樂、度假的輔助功能決定了景區的輔助客源為蘭州周邊的廣大游客,它的開發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蘭州市民閑暇沒處可去的現狀;一改逛完南北濱河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后就幾乎等于逛完蘭州的舊貌,并有效的將市區旅游和郊外聯系起來。

四、總體構思與布局

根據蘭州旅游景區自然與人文資源的特點以及工業園區的分布情況,可初步定性為以石油化工和制造業為旅游品牌,以化工安全教育、制造業沉浮、改革發展二十年、工業文化博覽為重點,依托五泉山、白塔山、古建一條街、黃河四十里風情線、西部歡樂園、蘭州大學、近代核物理研究(所有一臺重離子加速器,全國有同類設備的地區只有三個)等現有的景點及住宿娛樂設施,形成及觀光體驗、學習培訓、集體休閑和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游區。

開發旅游景區,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突出特色產品是關鍵。通過對蘭州工業園區特點的了解調查可初步定為:探游石化搖籃領悟化工魅力、感受改革開放二十年和工業園區休閑娛樂新體驗三大特色產品,他們既突出了主題,又顯示了景區的綜合功能,充分體現了工業旅游和常規旅游的結合互助,為景區的后期宣傳運作做了良好的鋪墊。下面就以其中一品牌做以簡單介紹。例如就探游石化搖籃領悟化工魅力,可開發出以化工場參觀為核心,同時開發建設化工博物館、化工文化走廊、讓游客了解我國化工發展的艱辛歷程;認識現代化的化工技術與生產過程;了解化工安全知識,感受化工的偉大以及它的不可或缺性,并充分展示和弘揚石化的企業文化。化工博物館可以文字圖片實物展示等形式,讓游客領略我國工業迅猛發展的勢頭和發展中的辛酸淚水。此外,工業園區可將已經廢棄的大型蘇俄設備和在工業發展中有劃時代意義的機械等設為拍照點,專供游人合影留念,還可提供游人以工作服,開設進工廠實踐等參與性項目,所得生產成品可被游人購買收藏。災害體驗也是以很好的子項,它可利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讓游客體驗化工廠區各種災害發生的場景,并在其中教授災難逃生及自救知識。在這些的基礎上還可以參考現有的實例,對其他園區進行詳細的規劃、改造建設,使各個園區各具特色各有亮點。北京的“789”藝術夢工廠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以綜合開發利用廢棄廠房、地下室、工業生產設備等工業設施及工業建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景觀,是當代中國各類藝術的最前沿地帶,現已在世界上有了不小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還可大體規劃形成以黃河風情線連通西固石化城和雁灘即將建成的航天城為旅游熱線,其間點綴有水車園、白塔山、音樂噴泉、黃河母親等著名人文景點,并伴隨有張掖路步行街購物,西部歡樂園娛樂等現代游樂花絮項目的總體路線。

五、總結與思考

結合蘭州工業園區的情況對蘭州發展工業旅游的前景進行了一次大膽的規劃設想,采用工業旅游綜合開發模式,運用整體宏觀的規劃思想,有效的利用了現有的旅游資源,使現有的旅游業和設想規劃發展的工業旅游得到了很好的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別有風味的旅游線路。整個理論研究合理的控制和引導了工業旅游景區的建設和發展,既保證了規劃的可操作性,又有利于延續當地現有的鄉土文化。

最后結合現有工業旅游園區運營特點及暴露處來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規劃開發建議:1.規劃要特色鮮明,輔助到位。特色就是招牌,以北京798為例,在原有廢棄工業園區基礎上,現已建設成為集休閑、娛樂、會展、餐飲食宿為一體的現代藝術的殿堂。突出藝術圣殿就是其決勝千里獨具影響的高明之所在。2.要定位準確,目標明確。準確的市場定位是規劃中的重要環節。要在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創造極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和觀賞性極強的工業景觀、生態景觀來滿足人們的需要。3注重工業旅游產品的安全規劃,積極采用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確保各項旅游設施的正常運作和廠礦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4.重視環境容量的控制作用,并把其逐步納入實施層面。規劃應以可持續發展、合理配置和安全衛生為原則進行環境容量測算,合理配置景區內的環境容量,已取得游覽、度假、休閑、參觀學習與培訓的最佳效果。

篇(10)

作者:網站管理員 來源:本站原創 日期:2011-12-1 17:23:22 點擊:358 屬于:規劃設計類 項目名稱:湖北省崇陽縣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委托單位:崇陽縣旅游局

規劃范圍:1968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2011年-2015年

起止時間:2010年05月——2010年08月

項目主創:楊洪 劉慶 張曉麗

項目成果:

一、規劃綱要

二、規劃說明書

三、十三個景區策劃

四、規劃圖則

五、電子文檔

1、規劃文本、說明書、13個景區策劃

2、規劃圖則

項目概況:

崇陽縣位于湖北省的南端,與湖南、江西接壤,地處武漢、長沙、南昌中南大三角經濟區域中心地帶,屬湖北長江經濟帶與武漢“1+8”城市經濟圈。崇陽山水清秀,地貌獨特,生態環境優良,高山、茂林、修竹、流泉等自然景觀遍布,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綠地面積近300萬畝,空氣清新,有“天然氧吧”、百泉之鄉、陽光之城的美譽,為崇陽旅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組根據崇陽縣的旅游資源賦存及其所處的宏觀發展環境,提出了其“十二五”期間旅游業遵循“12415”的戰略思路。即在堅持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前提下,體現一個文化,把握兩個統分,實施四大戰略,突出十處天府,完成五個重建。確立起“商周天府,生態崇陽”的總體旅游形象,圍繞“中國崇陽商周生態農業經濟圈”建設,逐步形成“品牌目標清晰、文化特色濃郁、功能結構合理”的旅游產品體系。 崇陽旅游總體格局劃分為“一心一壇一帶七區”:一心即旅游集散中心;一壇即“商周農耕文化祭祀壇”;一帶即以雋水河為載體的旅游觀光帶;七區分別為商周文化體驗區、商周古文化遺址游覽區、青山水體生態旅游區、鄂南旅游度假區、農業示范園區、萬畝水果竹類種植加工區、高山蔬菜農業觀光區。 規劃在資源調查分析基礎上,設立了《崇陽縣旅游發展建設項目庫》,確立了 38 個可供開發的旅

游景區與旅游項目,其中 13 個項目納入到“十二五”期間旅游優先建設,5 年實現投資 11.41億元。 規劃核心創新點: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而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都融合在漫長的農耕文明中。崇陽作為長江流域的山地城市,其商周文化特性顯著,且具有近 5000年的文明歷史,為張揚、傳承中華文明,規劃提出在崇陽設立“商周農耕文化祭祀壇”,通過農耕祭祀活動,展示從先祖神農到今天的農業科技文明過程,促進崇陽農業生態經濟的發展,從而整合周邊縣市,形成以崇陽為中心的“農業生態經濟圈”效應,打造以崇陽為中心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特色食品、健康食品的農業生態旅游商品集合生產基地,帶動崇陽農業產業經濟的發展,使崇陽縣域經濟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規劃圖件:

旅游資源分布圖

上一篇: 支部對照檢查材料 下一篇: 預備期間思想匯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素人黑人视频 | 亚洲人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