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7: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我國高等教育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我國教師的老齡化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狀況,不論是高等職業學校還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師的年齡都比較大,受傳統教育方式熏陶的時間比較長,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對于當今的教學需求已經無法滿足。這些教師雖然有著十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于基層的實踐鍛煉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其講授的內容大都是以理論為主,比較枯燥,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辦學經費短缺
因為教學經費投入不足,使得學校很難置辦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得實踐教學受到了影響,嚴重的影響到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隨著高職院校不斷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政府投入的資金不足,使學校補錄時無論在師資力量方面還是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很難有效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
2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方法
2.1更新教學質量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對質量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更新,所以,教師就必須要對相關的質量管理理論有著明確的認識,對于高等職業學校的本質很規律有著明確的認識。其中最為主要的有兩點:第一點,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高等職業學校的立校根本就是對人才進行培養,而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發展的根本,要堅決將教學質量作為教學發展的中心,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加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保障的制度,正確處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第二點,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建立一套比較健全的工作認知制度,在全體教師的心中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質量意識,對教學質量進行掌控,保證教學質量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貫徹落實。
2.2對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直接關乎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所以學校應該對現有的規章制度和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進行不斷的完善,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的評價和監控,以此發揮其最大的效果。為了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一定要對教師素質、專業設置、時間環節考核、教材建設以及學業評價機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時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還要與實際的社會生產生活相結合,因此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以及連續性的教材。
2.3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對高職院校教師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師資隊伍的力量直接影響著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為此應該從各個方面著手,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招聘具有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教師。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讓教師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信息動態以及技能操作要求。同時,與企業進行商討,讓企業將優秀的技術人員派遣到學校當中兼職教師,將最新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做到合作辦學,將學生按期的送到企業當中進行實習,更多的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之中。
2.4加大辦學經費的投入
就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教學來說,基本都是以政府投資為主,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學校所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多,政府的財政很難進行支撐,如果想要使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國家就必須要調整經費投入的比例,確保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有著足夠的資金支撐。同時,政府還可以鼓勵企業和個人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投資,改變傳統政府投資的單一模式,拓寬融資的渠道,使學校的資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證高等職業教育能夠正常的進行。
一、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的現狀
我國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公立高校來進行的,因此,我國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政府的財政投資。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增加,在政府對教育的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國總的公共教育支出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和世界相對的合理水平不盡符合,高等教育支出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盡合理。
在1998年高校根據國家的發展要求開始擴招之后,高校的財政問題一年好似一年,但是,總的來說,多數高校自身仍然感覺經費短缺,高校希望國家能夠投入更多的經費來發展高等教育事業。而這兩年,國家準備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很難再分出更多的資金投入高校,這就是當前我國公共教育財政支出和高等教育的財政支出所面臨的問題。
二、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體制與西方國家之比較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體制同西方各國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通過下表,我們可以進行大致的比較分析: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美英日等發達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經費主要是以間接形式向學校提供資助,而美德俄則是由聯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來共同承擔,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顯得很單一,而且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投資存在著不足的情況。在歐美發達國家,其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化教育甚至普及化教育階段,如此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完全依靠政府投資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們或早或遲地都選擇了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其中,美國“在公立高校,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財政資金約占高校經費的50%,其他投資約占50%左右;而其私立大學的學費、學校服務收入、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產業和金融資本等收入所占比例更高,學費收入達到43%,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達14%,學校的服務和其他創收約占21%”[1]。
在英國,高校和政府之間存在一個大學基金委員會,作為兩者的中介機構,對高校的經費進行評估,然后向政府提出,“政府通過大學基金委員會每5年給大學分配一次撥款,由大學自主安排和使用”[2]。這樣,英國政府對高校的投資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客觀性,政府對高校的投資就不會盲目,也使政府的財政投入能夠發揮較為實際有效的作用。
在我國,政府對高校的行政干預是全面的,對高校的投資也是直接的,教育部門實際上仍然是政府的“附屬機構”,因此,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投資便是“分內”職責。政府主要根據國家的發展要求來確定對高校投資的重點和數額,而不是根據高校自身實際發展的需求進行投資的。另外,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對高等教育的公共財政投入還是不夠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需要繼續加大對高等教育的公共財政投入。
三、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我國高等教育的財政投資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有:
第一,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經費占GNP的比例和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直處于低下水平。在我國公立高等學校占絕大多數、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仍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的投資體制下,國家總體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極大地限制高等教育的投入,甚至帶來高等教育與國家義務教育爭奪資源的問題。
第二,政府的財政投資效益不高的問題。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資主要是根據國家的整體發展要求進行預算的,忽視了各高校的實際需求,導致資金在各高校之間的分配存在較大不平衡,有的高校資金過多,而有的高校卻缺乏資金;另外,在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低效益問題,其原因在于,高等學校缺乏科學的成本核算機制與競爭機制,在制度安排中漠視了成本效益在高等學校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性。
政府財政投資效益不高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資源,有許多沒有花在教學與科研的“刀刃”上,而是花在與教學科研無必然關系等方面,比如,大量的用在行政方面甚至后勤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第三,政府撥款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我國政府的撥款制度深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對高校的財政撥款主要依據國家計劃進行,這種政府撥款方式對高校間競爭機制的引入激勵不足,政府撥款基本上起到的只是“輸血”的作用,而對高校提高成本效益、提高自主融資能力的激勵不夠。同時,“政府撥款在縮小高校間固有的地區差距和歷史背景而造成的不平衡方面,發揮的作用也不夠”[3]。例如,近年來,由于非競爭性因素造成的東西部地區高校間的投入差距正在逐漸拉大。因此,當前的政府撥款制度沒能很好的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四、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體制改革的方向
第一,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情況調整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比例。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今天,應該根據高校實際發展的要求適當加大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資?!案鶕覈洕鷮W家厲以寧對美、英、日、印度等38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國家教育投資與人均GNP之間的數量分析所得的結論:我國目前教育經費占GNP的比重應該達到GNP的4%左右,而實際上,我國1998年僅為2.55%”。這個數字遠低于“1992年發達國家的5.7%,中等收入國家的4.4%以及世界3.6%的平均水平,而且還低于1992年低收入國家2.6%的平均水平”。我國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真正體現為“科教興國”的目標。
第二,建立高校財政評估機構,即高校和政府的中間機構。建立政府和高校之間的中介機構,可以使其站在高校和政府之外,“旁觀者”的立場上,在更為客觀的基礎上對高校財政投資數額進行評估,從而使政府的投資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效用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育腐敗問題。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的大學基金委員會的做法,政府通過大學基金委員會對高校每5年進行一次財政資源分配。另外,我國政府還應該在增強對高等教育撥款的靈活性和效用性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完善政府的財政撥款制度。我國政府的財政撥款制度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而現在,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逐漸發展并走向成熟,我們應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來改善和完善我國的財政撥款體制。
(1)對教育的政府投資要本著提高我國教育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的市場機制為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主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資體制,其中,政府應當擺正自己在高等教育產業發展當中的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對高校辦學的直接干預,積極發揮正確的服務和宏觀調控職能。
(2)要把投入—產出效益的評估作為財政撥款的重要指標,發揮評估激勵機制在撥款中的作用。努力縮小政府投入在高校間的不平衡,應通過地方政府與中央教育主管部門共建的方式,加大地方政府對高校的投入力度。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應傾向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和辦學條件先天稟賦不充分的高校。
第四,要切實落實高校的辦學自和高校的自主管理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要真正尊重高校的辦學主體和融資主體的地位,使高校真正成為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的融資主體。對于學校運行的各項成本開支標準,對于如何制定融資戰略,高等學校應當具有最終的決定權。高校通過合理運營獲得資金贏余,應當受到鼓勵。國家應當鼓勵學校將贏余投入到改善師資待遇、提高師資水平和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中去。
另外,一些公立高校還可以進行“轉制”的改革,創辦產權多元的高等教育機構。有的高等教育機構可以引入外資,建立對外合作機制?!罢粦笠唤y’地行使本應由民間力量行使的高等教育投資權利與義務,應當允許公立與私立并舉、非營利法人和營利法人共存的辦學格局的存在。在明確產權、權利、責任、義務的條件下,高等學校的所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和完善了我國財政對教育的支出體制,既能提高高校的辦學自,多渠道的動用社會力量進行融資引資,從而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提高政府財政投資的效率,使政府能有相對充裕的資金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緩解高等教育和義務教育財政投資的矛盾,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環境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導人們認識到,人類的責任不是最大限度地按照人的意志去改變自然,而是學會最大限度地適應自然。地球生態環境的命運與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關,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和諧與美麗是人類對自然所負的責任和義務,這無論對地球生態還是對人類自身都是有利的。
1.2激發生態意識,培養理性生態人格
生態良知進一步升華就形成了生態意識(或稱環境意識),它是人們對自然關系的認識、態度、觀念和行為取向等的總和,表征的是現代人的一種道德素質、道德人格。從根本上說,生態意識是一個哲學問題,是一個通過環境道德教育來確立、內化和普遍化的問題。哲學層次的生態意識是人們對環境和環境保護的一個認識水平和認識程度,也是人們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是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它包括對環境的認識水平(即環境價值觀)和保護環境行為的自覺程度,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3理性生態人格的建構
環境道德教育就是要培育越來越多的具有理性生態人格的各類道德主體,以使他們在各類環境道德實踐活動中,能夠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不僅需要一個人的終生努力,甚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續努力。培養個體形成環境道德品質、進而形成理性生態人格就是環境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理性生態人格的建構過程與環境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是具有一致性的。
2.高校環境道德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
2.1學校環境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包括??平逃?、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這一階段的思想對青年人一生的生態行為習慣、對全社會的生態文化建設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高等教育要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及指導思想落實到大學的各項活動中,融入到大學教學的全過程。要用“綠色倫理”思想培養人才,大量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環境保護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骨干和核心人才,將基礎的環境教育課程列為必修的公共課;用“綠色科技”意識開展貫穿到科學研究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追求雙重目標(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用“綠色校園”示范工程熏陶人,建設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綠色校園”。
2.2政府環境道德教育
正規、系統的學校環境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主要的,但它不能涵蓋環境道德教育的全部,為此,就需要學校以外的機構、場所來進行補充。政府在環境道德教育實施中主要進行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與闡釋,為個人的生產、生活行為確立指導思想、理念和規則。比如頒布多部保護自然環境的法律,提出和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文明”思想、“和諧社會”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因此,政府更多的是充當總攬全局、統籌人和社會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推動者。
2.3社會環境道德教育
社會應以最大的努力來培養和維護公民的環境道德素養,以正面的宣傳教育影響公民,避免負面影響。比如大眾媒體應多出版關于自然環境保護的電視紀錄片、綜藝節目、期刊專題、圖書畫冊;社會環境保護組織多開展環保運動,加強環保宣傳力度;社區可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豐富生動的社區活動,加強社區居民環境道德意識;提高公民的文化程度(尤其是農村地區),因為公民的環保知識和環境意識是成正比的。同時避免宣傳鋪張浪費、污染環境、破壞自然的生活、生產行為,比如對奢侈品消費的推崇、對滿桌野生動物的高檔酒店的稱贊等。以此來共同潔凈我們的社會環保風氣,形成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潮流。
2.4家庭環境道德教育
家庭是個人接受教育最早、最久也是最穩定的場所,因此也是最能配和環境道德教育終身性特征的場所。在家庭環境道德教育的初期,也就是孩子的兒童時期,家長應潛移默化地以自身的行動來教育引導孩子,因為兒童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并且個體在兒童時期所處的生活環境對于其人格品質的培養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意義。家長可以以童話、寓言故事的方式來警示孩子對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在從小的生活細節中規范孩子的環境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環境道德意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環保知識的補充,強化孩子的環境道德意識,最終使孩子形成穩固的良好的環境道德品格。而在家庭環境道德教育的中后期,由于孩子接收到了更為廣闊和新穎的環境知識,家長在這時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者。家長要謙虛地向孩子請教不熟悉的環境知識和思想,這樣才能使環境道德教育在家長和子女之間實現雙向互動,共同提升雙方的環境道德素養。
這里所說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指辦學主體和高職之間的一種關系,同時也是指高職和各級職業教育之間的一種銜接問題。我國目前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模式是實行條塊分割管理,很難形成一種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加之我國目前的普高、職高、成高等等院校也非常多,政府對其管理方案也難以明確,這也同樣阻礙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如何有機結合條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分類有地方辦、行業或者企業辦理,相應的地方政府及其企業機構等等都有管理的權力,兩者之間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體制,但是兩者之間的溝通銜接比較少,其協調管理的能力比較差,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銜接這種條塊問題。如何管理普通、成人、職業管理機構。我國將高等教育分類分為普高、職高、和成人教育這三種,對這三者之間的管理也是獨立管理,三者各自形成了一種管理系統,其職業教育交織于三個相對獨立的管理系統之間,但是事實上,這三者之間應該怎樣形成一種有機協調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考慮的。政府部門該如何管理。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涉及到了政府的多個部門,但是所涉及到的部門之間應該怎么樣有機結合,如何明確自己的職責權限等等都是存在的問題。企業、社會等等如何參與教育管理。高等職業教育并不只是政府部門管理,還要有必要的企業及其社會力量來參與,但是政府、院校、企業、社會這幾者之間的管理應該如何分配都是存在的問題。
(二)內部管理
這里所說的內部管理主要是指高等職業院校內的各種制度管理。其管理制度應該合理且人性化,高等院校要盡量對其管理方法進行創新改革,使之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一個高效、規范的管理體制。如何將高等職業院校內部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進行創新改革是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另外還必須要通過改革人事制度來解決高等院校內教師比例不均、人才配置不合理等等。后勤部門的改革要能夠使院校的后勤服務社會化,還要盡量使學習的后勤部門從學院中獨立出來,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成為獨立的經營個體,這樣才能調動后勤服務部門的服務熱情及其態度。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要盡量做到精簡、合理和高效。精簡是指機構設置要精簡,管理層次和幅度要適當,不因人設位。對多余的機構、可設可不設的機構、職能交叉重復的機構,一律裁去。
二、高等職業學校的管理創新
(一)思想、認識、工作體制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要能夠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動態,認識其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落后的現狀。思想、認識、工作體制的創新要做到用制度來管理院校,多多賦予管理體制和機制更多的實際意義,從而依靠制度來確保院校的合理運作。從各大方面來實行體制和制度改革創新,盡量讓各個系統內部的銜接顯得更為連貫,形成一種全面、廣泛的管理機制。
(二)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科學管理
績效考核機制若是不夠科學合理,會嚴重影響院校的發展,所以,建立一個科學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這種考核機制要真正從院校內部出發,制定與其院?;厩闆r相符合的機制,使之有真正實施的可能。
(三)制度建設完善
雖然現今社會的各大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發展非常迅速,干部隊伍也在不斷的蓬勃發展中,但是如何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仍是存在的問題之一。建立完善的制度能夠協調發展院校內的各種關系,同時還能夠衡量和矯正錯誤的工作和程序。我國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通過實踐,高職院校的制度逐漸建立和逐步完善,日益起到工作校正功能,并通過嚴格執行與有效監督,加強學校的正規化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創新
(一)重新給政府職能定位
政府管理部門參與到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但是在給與政府職能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政府要能對職業院校實施宏觀調控作用,將傳統的管理辦法進行改革,盡量讓職業院校形成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獨立法人和辦學主體,從而形成一種真正教學管理制度。
(二)完善法人地位、明確院校產權
界定不清楚的院校產權難以讓人權行使得到充分發揮,很難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各種侵權糾紛,同時也不能讓公有教育資產得到保值和增值。所以說改善與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要盡量做到完善其法人地位、明確院校產權。
一、選題緣由
1984年,廈門大學獲得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截止到2014年恰好走過了30年的歷程。學位論文是傳播學科研究的理論成果和普及學科知識的重要資料,統計分析一個學科以往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該學科發展的歷程,明確該學科未來的研究方向,促進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該學科的研究重點。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水平高,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的較高水平,其涉及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對高等教育學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二、選題概況
以高等教育學實力最強的14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其中擁有高等教育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2所(廈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師范類院校8所(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綜合類院校4所(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大學、西南大學)。這14所高校均擁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較高水平。
選取“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網絡檢索,學科專業名稱為“高等教育學”,檢索時間段為“2010-2014年”,學位為“碩士學位論文”,以這14所高校為學位授予單位,經過兩個論文庫的比對和篩選,去除重復的論文篇數,檢索出共1056篇碩士學位論文,其收錄情況如表1所示。
在所選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中,作者最后入學時間是2011年,該年全國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16個。其中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近5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為0,因而本研究未對這兩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分析。
三、選題領域分析
將所選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研究領域分析,所借鑒和參考的理論或分類標準如下。一是李秉德先生的教學七要素說,即學生、目的、課程、方法、環境、反饋、教師等七個要素。如,高校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高校課程教學和科研是極其重要的研究領域。二是參照《高等教育研究》編輯部關于高等教育學雜志的分類標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基本理論、教育體制與結構、教育經濟與財政、院校研究、民辦與職業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課程理論與教學改革、學生工作與學生事務、教育學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史、國際比較高等教育等基本欄目。三是受陳學飛分類方法的啟發,并借鑒趙蓯蓉有關高等教育研究主題的劃分法,對1056篇高等教育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得到如下分類結果及主題釋義表。
原則上每篇論文只統計到一個主題中,如果研究內容涉及兩個主題,則以比重較大的主題為準。
按照本研究的統計標準,對近10年刊載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主題進行數量統計,并按照數量多少進行排列,刊載論文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見下表。
第一類是大于10%的主題,有高校課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研究,比較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總計比例為51%,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都在100篇以上;
第二類是大于5%而小于10%的主題,有高校學生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和高等教育評價研究,總計比例為38%;
第三類主題的研究比例低于5%,分別是高校教師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總計比例為11%。
通過對CNKI和萬方論文庫數據庫中有關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分析,可以明晰當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重點所在,為今后碩士研究生選題提供一定參考。
一、選題緣由
1984年,廈門大學獲得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截止到2014年恰好走過了30年的歷程。學位論文是傳播學科研究的理論成果和普及學科知識的重要資料,統計分析一個學科以往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該學科發展的歷程,明確該學科未來的研究方向,促進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該學科的研究重點。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水平高,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研究生培養的較高水平,其涉及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對高等教育學發展具有重要啟示。
二、選題概況
以高等教育學實力最強的14所高校為研究對象,其中擁有高等教育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高校2所(廈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師范類院校8所(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綜合類院校4所(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大學、西南大學)。這14所高校均擁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較高水平。
選取“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網絡檢索,學科專業名稱為“高等教育學”,檢索時間段為“2010-2014年”,學位為“碩士學位論文”,以這14所高校為學位授予單位,經過兩個論文庫的比對和篩選,去除重復的論文篇數,檢索出共1056篇碩士學位論文,其收錄情況如表1所示。
在所選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中,作者最后入學時間是2011年,該年全國有高等教育學博士點16個。其中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近5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數量為0,因而本研究未對這兩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分析。
三、選題領域分析
將所選的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進行研究領域分析,所借鑒和參考的理論或分類標準如下。一是李秉德先生的教學七要素說,即學生、目的、課程、方法、環境、反饋、教師等七個要素。如,高校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高校課程教學和科研是極其重要的研究領域。二是參照《高等教育研究》編輯部關于高等教育學雜志的分類標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基本理論、教育體制與結構、教育經濟與財政、院校研究、民辦與職業高等教育、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課程理論與教學改革、學生工作與學生事務、教育學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史、國際比較高等教育等基本欄目。三是受陳學飛分類方法的啟發,并借鑒趙蓯蓉有關高等教育研究主題的劃分法,對1056篇高等教育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得到如下分類結果及主題釋義表。
原則上每篇論文只統計到一個主題中,如果研究內容涉及兩個主題,則以比重較大的主題為準。
按照本研究的統計標準,對近10年刊載的1056篇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主題進行數量統計,并按照數量多少進行排列,刊載論文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見下表。
第一類是大于10%的主題,有高校課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研究,比較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總計比例為51%,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都在100篇以上;
第二類是大于5%而小于10%的主題,有高校學生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和高等教育評價研究,總計比例為38%;
第三類主題的研究比例低于5%,分別是高校教師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總計比例為11%。
通過對CNKI和萬方論文庫數據庫中有關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分析,可以明晰當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重點所在,為今后碩士研究生選題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增強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是一個國家前進和發展的原動力,是一個國家前途與命運的根本所在。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科教興國”的治國方略,把教育事業擺在了優先發展的的戰略地位。
作為人民教師,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最先進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最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教育工作做好。筆者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抓好教育工作,當前主要應該注重四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應該授人以“德”
德為智之首,無德之才便是歪才。作為在校大學生,他們的學習熱情高且辨別是非的能力又不是很強,比較容易被那些腐朽墮落的思想所腐蝕,表現為政治信念不堅,道德觀念不強,學習主要是為個人謀生,而不是主要為人民服務,甚至楚才晉用。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是學校教育中最根本的工作。
教育是道德建設的主要手段。道德教育無非有三個途徑: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當中學校教育處于中心位置,是整個道德教育體系的核心和主干。學校不僅應該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而且也要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精神支持,成為道德教育的基地。
因此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去教人,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用高尚的道德充實學生的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教育應該授人以“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但人力資本尚待開發。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經影響了經濟建設的效果,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提到刻不容緩的緊迫程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一種緊迫感。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傳授知識的手段,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教師要學會應用這些教學技術,應成為這些新的科學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廣者。
授人以“識”,就是要培養學生遠大的目光,使他們能夠與時俱進地根據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不斷的開展學習,不斷的創新、發展。努力學習和掌握最新科技知識,自覺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潮流,大膽進行科技創新,努力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高瞻遠矚,把目光放在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教育手段上,立足講臺,胸懷世界;不斷地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手段教育學生,教給學生世界上最先進的知識,把科技的至高點引入課堂,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
3教育應該授人以“志”
“有志者事竟成”。一項事業的成功,必須得有堅定的意志和過硬的心理素質作為后盾。有道是“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愚公移山”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生長環境較為優越,他們經歷的生活磨難不多,承受的艱難困苦又少,缺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缺少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這就使他們學習干勁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適應不了成才的需要與生活的變化,以至于有的大學生在壓力和挫折面前選擇逃避甚至自殺。我們面臨的不都是鮮花和笑語,有順利,也有曲折和困難;有歡笑,也有羞澀,我們只有樹立一個拼搏向上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才能贏得成功的資本。
授人以“志”,就是要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銳意進取的求學態度和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在酒綠燈紅、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中不被世俗所累,能夠固守創業的清貧、困苦與勞累,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為。
4教育應該授人以“漁”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的速度明顯的加快,作為個人,稍有懈怠便有可能被時代所淘汰。這樣,就要求人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的范圍從在校擴展到離校,從書本擴展到社會,活到老,學到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時間相對于人的一生畢竟是短暫的。因此,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和掌握現成的知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在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中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授人以“漁”,就是要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和創造知識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在離校后獨立的開展學習,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與發展。從而為他們以后終身學習、創業發展打下堅實的能力基礎。
教育是實現我國現代化事業的關鍵所在,教育與人才培養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切實落實好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培養適應時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做好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這里選編的兩篇文章都對其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進行了梳理,并列出了名單。熊華軍教授和史志剛同學的文章得出了2010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高產作者有王建華、張楚廷和王洪才等為代表的66位,形成了以潘懋元、張應強和劉獻君等為代表的高被引作者群,高文兵、李立國、王建華和劉克勤是綜合網絡中影響力較大的作者等數據。陳昌蕓同學的文章得出了在發表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文獻的50種期刊中《銅仁學院學報》刊發了14篇、《浙江樹人大學學報》13篇,核心作者有劉獻君、侯長林、羅靜、陳明、徐緒卿、魏鋼焰、陳瓊英、沈云慈等結論。這些數據和結論,既是對相關刊物和作者的肯定,也為更多的研究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強化了高等教育學的領域研究意識。銅仁學院能夠在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中有一定的地位,就是其高等教育研究團隊近幾年來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學服務型大學這個領域的研究上,沒有對教學服務型大學領域的集中研究,就不可能有今天在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中的影響。因此,高等教育學的領域研究,既是方法,也是策略。
高等教育學研究的領域,可大可小,具體要視研究者個人或研究團隊的研究能力和興趣而定。能力強、水平高,又有興趣者,其研究領域可以不斷拓展,直至滿足研究需求為止;能力弱、水平低者,其研究領域可以小一點、窄一點,小和窄到能夠把握得了的領域為止。研究領域大小、寬窄的確定,關鍵在于“度”的把握,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等教育學研究領域一旦確定,就要在一段時間之內,甚至比較長的時間之內,咬定青山不放松,方可見成效。之所以有“專家”的稱呼,不就是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專注于某一點研究的結果嗎?關注某一點的時間長了,研究的問題深了,積累的東西多了,也就自然成為了專家。其實,也不僅僅是高等教育學等理論研究需要專注于某一領域,文學創作也是如此,也有領域意識,比如陸文夫的“蘇州小巷”、劉紹棠的“運河灘”、何士光的“梨花屯”等,就是堅守在一定領域中進行文學創作的典范。所以,選定了高等教育學的研究領域,就要盡可能將其領域中的礦石挖掘出來,并逐步占據該領域的制高點。占據了高等教育學某個領域的制高點,就是對高等教育學科的貢獻!
《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是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在學??蒲泄ぷ髦?,教師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為反映全國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等科研工作情況,現對近五年全國高職(???院校在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情況和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教師情況進行分析。
一 資料
1.近五年曲靖醫學高等??茖W校教師情況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科研處對學校教師2009年以來在全國公開發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匯總。
2.全國高職(???院校學術性情況
根據《中國高教研究》對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漢)、《教育發展研究》(上海)、《中國高等教育》(北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國高教研究》(北京)、《江蘇高教》(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漢)、《黑龍江高教研究》(哈爾濱)、《現代大學教育》(長沙)、《高教探索》(廣州)、《中國大學教學》(北京)、《復旦教育論壇》(上海)、《現代教育管理(原遼寧教育研究)》(沈陽)、《現代教育管理》(沈陽)共14家全國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匯總。
二 高職(???院校教師結果分析
第一,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科研開發為主要內容,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豐富或更新教學內容,在科技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
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比珖鞲咝處熼_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師在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曲靖醫學高等??茖W?,F有專職教師180人,近五年來,年均在全國公開發行期刊上92.2篇,反映出高職(高專)院校重視科研工作,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勵。
第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發表的論文多為教學研究或體會等方面的論文,具有較高研究水平和價值的論文少,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更少?!吨袊呓萄芯俊穼θ珖呗????院校在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匯總結果顯示,近五年來,高職院校教師年均358篇,僅占統計論文的10.21%,我校教師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年均2.8篇,僅占教師的3.04%,反映出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
第三,2013年,全國共有各類高校2841所,高職(高專)院校有1266所,占全國高校的44.56%。按《中國高教研究》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統計結果,近五年全國年均有高職(專科)院校1257.6所,僅有171.6所高校在統計的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僅占全國高職(專科)院校的13.65%;若與全國現有高校比,高職(高專)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比例更低,只占6.0%;若再結合高職院校出版的專著、獲得的專利數、科技成果獎勵數等科研成果情況,高職院校科研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三 高職院??蒲泄ぷ鳜F狀不良的原因
1.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比較短
從職業大學的出現算起,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高職院校至今只有幾年的高等教育辦學歷史,多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來,原來的中專教師普遍學歷較低,年齡偏大,教師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科研知識培訓,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識、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動力不足。新引進的教師,自身沒有受過太多的專業訓練,科研意識和科研習慣都未養成,科研成果較少,科研基礎極為薄弱。
2.認識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認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專利,高職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學,其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實踐技能操作即可,沒必要搞科研。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職稱科研”的現象,把科研工作看作是為評定職稱而發表幾篇文章,沒有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自覺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認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動就是科研工作,撰寫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學心得等。由此導致高職院校科研氣氛不濃、風氣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現象嚴重。
3.科研時間、經費緊張
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科研經費渠道不暢通,學校資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上,學校只能從緊張的財力中抽出微薄的資金支持或獎勵科研工作,教師能獲得的科研經費支持不足,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培訓或參加學術交流,獲得科研信息較少。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迅速膨脹導致生師比嚴重超標,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難抽出時間從事科研工作。
4.課題數量偏少,項目層次偏低
受師資、經費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能夠申請到的課題數量非常有限,層次偏低,除學校自立課題外,主要是一些學會、協會等民間組織的課題,在教育主管部門、政府部門立項的課題以及有基金資助的項目很少,橫向項目更少,導致高職(高專)院校的科研工作難以深入開展的情形。
5.科研管理不夠規范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還存在科研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等現象。科研管理缺乏宏觀指導和長期規劃,隨意性較強;科研評價體系不完善,獎勵制度和約束制度不到位,沒有形成科研工作的壓力和動力;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的監督力度不夠;缺乏科研方面的專題培訓與指導;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對科研成果的轉化、開發等環節重視不夠等,需要正視問題,探尋改進途徑。
四 總結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科研,既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素質,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應用到教學中去,有利于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又可獲得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經費支持,增強自身的辦學實力,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5]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EB/OL].(上傳時間不詳)[2010-09-06]
[6]教育部關于設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的通知[EB/OL].(上傳時間不詳)[2010-09-08]
[7]劉獻君.以質量為核心的教學評估體系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7(7):39-40.
[8]劉道玉.我們需要怎樣的教學評估[J].學習月刊,2008(6):23-24.
[9]周湘林.中國高校問責制度重構――基于本科教學評估的新制度主義分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71-95.
[10]引自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社會問責視野中的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課題組訪談資料.
[11]沈玉順. 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的形式主義:現象、根源與對策[J].復旦教育論壇,2008(5):
67-68.
[12]李松.“高教評估”變異折射行政化之弊[N].中國改革報.2005-10-10(3).
[13]楊潤勇.高校本科教學評估中主要問題的政策學分析[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7/8):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