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6: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化驗室統計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社會上的發展,統計工作都尤為重要,這是由統計工作的內容決定的。數據來源于社會,也要應用于社會,國家需要依據統計工作得到的數據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通常情況下,國家在制定或者實施宏觀經濟領域政策以及對重要的經濟領域進行改革和創新時,都要參考已有的統計數據,各級事業單位也要根據統計工作進行有關的工作。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跨區域甚至跨國際的經濟貿易合作越來越常見,企業結構日益完善,在這種情勢下,我國事業單位的統計工作不夠進步,出現了許許多多差強人意的問題,阻礙統計工作的正常進行,急需解決。
一、當前事業單位統計工作中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法規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規制度可以保證公平。在進行統計工作時,必須要保證統計行為的科學與規范化,當然也要具有可靠的執行力度,所以必須要有一套完善可靠的法規制度作為指導,從而實現對統計工作的管理目的。然而,許多單位對統計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沒有較為深刻的認識,統計工作并沒有完善有效的法規制度,有些單位雖然制定了法規,但是并不能對統計工作形成切實有效的約束甚至指導作用,這是由于這些單位出發點較為單一,僅僅依據自身的工作屬性,造成制定好的法規只是限于自己,局限性尤為顯著,致使許多單位的統計工作不能有效進行。更為糟糕的是,統計工作也沒有可行的管理制度,不同地域和單位不能對統計工作有相似的理解,造成對統計工作開展的步調不協調,阻礙了對統計信息資源的共同利用。
2.缺乏對統計工作意義的認識。目前來說,由于統計工作并沒有完善甚至成文的規定,宣傳工作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制約作用,致使企業和個人不能意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表現在具體的工作行為上,就是對事業單位執行的統計工作感到厭煩,產生抵觸心理,甚至不配合統計工作的進行。當然,缺乏明文規定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對于統計工作的執行者來說,也沒有清晰的意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而是一味的草草了事,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統計和調查工作,沒有意識到經濟發展的關鍵性環節和社會問題,長此以往,統計信息缺乏創新元素,真實度和參考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涉及的范圍局限,具有參考價值和代表性的信息遠遠不足,嚴重阻礙統計工作的進行。
3.缺乏合適的調查程序。統計工作并不是獨立于其它工作的,而是需要其它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所以,在進行統計調查時,不能隨意開展,工作人員和接受調查的人員都要嚴格按照調查程序積極配合工作,如此一來,才能保障統計信息的科學真實性以及完整無缺。然而,目前的事實是,許多單位的統計工作并沒有完善的調查制度,這就造成了在進行統計調查工作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工作人員隨意開展工作等,造成信息嚴重失真,統計工作的效率嚴重降低,甚至影響后續工作的進行。
4.統計調查抽象化,調查程序出現瑕疵。統計調查制度并非實際的行政規范,這種抽象的規范明確規定統計機構和調查對象之間具體的權利和義務,只有在面對調查對象的事業單位統計部門時,通過具體的告知行為,才能產生具體的法律關系。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并非這么簡單,而是極其復雜的,在進行統計調查時,基層統計機構往往采取抽象行為落實抽象行為,具體解釋如下:普發一個貫徹性文件進行統計調查任務的布置,對于專門制作針對各個具體調查對象的統計調查事物的告知文書沒有依法送達,進而導致統計調查實際上并未具體落實到自然人和法人的頭上,造成了調查執行程序在此環節上存在瑕疵,如果在此過程中出現爭議現象,對調查對象提出的“未曾獲知自己在調查中的具體統計義務”的質疑,統計部門將難以進行強有力地舉證。
二、規范事業單位統計工作的有力途徑
1.加強對于經濟運行的統計調查。由于國家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也會參考現有的統計數據,由此可知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統計工作到位,才能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出臺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和數據資源,所以,事業單位在進行統計工作時,必須分清主次,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為核心,圍繞其展開必要的工作,而且要重視信息之源——統計數據的采集工作,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也要有所保證。與此同時,要及時有效的分析與研究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趨勢。事業單位的統計部門要意識到統計工作對于單位、社會甚至國家的重要作用,開展調查時,調查問題不能隨意而定,而是要有大局和時代意識,僅僅圍繞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以及重要環節,掌握實時數據資源,做到及時有效的分析統計信息,并上報給上級,最大化發揮統計信息的參考依據作用,當然,也要深入研究統計數據體現出來的問題,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扼殺在苗頭階段,如果不能解決,要上報給同級的黨委政府,如此,才能切實發揮參考作用。
2.拓展和擴大統計信息源。通過研究發現,我國部分事業單位的統計工作,涉及到的統計范圍較小,嚴重局限,統計部門由于多種原因,造成很多有意義的信息資源并沒有及時統計下來,造成信息資源浪費。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統計部門要根據實際,擴大統計信息源,通過分析研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獲取比較有參考價值的信息,比如:與具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合作,借助社會市場和民間的統計力量,提高統計信息數量;運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網絡資源,也可以建立信息獲取平臺,使信息資源的獲得更加及時有效、方便快捷、不受時間以及地域的限制。
3.切實加強統計工作人員的培養和選拔。只有參與統計調查工作的從業人員擁有較高的職業和道德素質,才能切實保障統計工作的有效開展。所以,統計部門要選擇較高素質的專業統計人員,統計工作必須要有專人負責,統計人員必須能夠熟練的完成統計調查任務。此外,統計工作人員也要重視后續的學習,統計部門要開展有關的培訓交流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性和能力,也要完善考評制度,選拔能力突出、踏實能干以及敢于負責的人才,甚至可以大膽任用、破格提拔,如此一來,不但起到聚集人才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統計工作的效率。
4.進一步強化事業單位的運行監督。統計數據有著不可忽視的參考作用,無論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分析,還是國家有關決策的制定,都要依靠統計數據,事業單位行政工作更要依靠統計數據才能進行。如果結果沒有“測量”,就容易盲目行政。所以,各級統計部門要選擇好信息的種類,重點圍繞擴大內需、保持增長、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實質性任務,同時要加強對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的檢測機制,密切檢測經濟運行情況,調查研究切忌假大空,而是要深刻分析,有的放矢,及時掌握有關信息資源,數據信息報送要及時有效,對于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要增加統計次數并及時報送。在分析統計數據時,要深入分析,及時發現數據背后隱藏的問題,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力爭做到提前預測問題,及時預警,甚至可以提出有關應對建議,使統計工作切實發揮參考作用。
作者:薛志偉 單位:煙臺市城市排水管理處
參考文獻:
辦公自動化的發展,逐漸表現出了其所具有的開放性、數字化、分布式等特點,數字化使系統能夠進行綜合信息處理,通過和互聯網的結合實現了其自動化和管理控制的一體化。數字化技術在實際辦公自動化發展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下面本文就對工作流模式的辦公自動化中的研究以及開發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工作流模式在辦公自動化中的設計應用。
辦公自動化系統在工作流模式中的應用
1.辦公自動化系統在工作流模式中的優勢
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半導體行業和軟件工程的快速發展,網絡數字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在辦公自動化領域,數字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表現出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其中辦公自動化中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辦公自動化技術是以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科技的信息化的產品,通過和智能辦公系統的結合,可以大大減少傳統設備的應用。
(2)提高企業生產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在企業生產中,辦公自動化往往要涉及到專業的操作或者特殊的操作,在進行控制和應用時需要嚴格控制其精度和安全性,自動化技術可以而且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電氣辦公自動化中數字技術的應用,首先要結合相關的數字技術和設備的應用,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控制和衡量,使設備能夠形成統一的發展和應用。
(3)自動化辦公室系統管理模式能夠實現計費管理方案的科學化、人性化。辦公自動化系統方案可以根據上班工作時間段的不同、用戶群體的不同以及計算機系統的不同而設計不同的操作方案。
2.辦公自動化中工作流的應用
工作流模式是把完整的辦公內容改變為具體任務,依據相應的規則分配給不同的人去完成,并對工作過程進行跟蹤監控,縮減企業成本,使企業具有科學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事半功倍,使得企業利益最大化。
眾所周知公文流轉是辦公自動化的主要功能之一,公文流轉過程首先是“公文擬定”,大致規劃任務給各部門管理人員和辦公人員去執行。其次是“擬定處理”,由辦公室主任將公文處理類型分類,再由職能部門辦理或相關部門傳閱。最后由領導完成“批示辦理”,給出權威性處理意見,供辦理者參考,也可能補充擬辦意見和添加辦理者,在擬辦和批辦結束之后,交給具體職能部門承辦或傳閱。這就是一個簡單基于工作流模式的公文流轉承辦子過程。
辦公自動化系統研究
1.數據庫系統介紹
數據庫系統的作用是為計算機終端提供有關指標的計算方法和結果信息查詢功能。它涉及到豐富的數據運算、數據采集,是辦公自動化系統統計系統的關鍵內容。數據庫系統能將各臺計算機的網絡資源進行處理加工后匯集并實時反饋給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時能向相關部門提供實時的年月日時間和地點、傳統的報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系統等內容。
2.內容體系結構
工作流模式下辦公自動化的目的很豐富,不只完成簡單的自動化,它涵蓋了三大部分:自動化系統的開發設計、具體應用、后期的維護管理升級服務也可能是技術的再開發服務等。以上三大部分的內容均要以物理平臺以及相關技術體系作支撐,科學合理地應用支撐技術到工作流模式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工作過程中,方能完成各類信息之間的功能交互,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化。此外,要真正完成辦公自動化還需要有網絡平臺的搭建以及計算機等設備的硬軟件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作輔助支撐。
3.技術系統研究
計算機作為辦公室自動化系統的核心,因此不僅要實現對于計算機技術系統的研究還需要研究計算機對自動化辦公的技術研究。隨著各政府及企事業部門員工工作任務的日趨繁重,在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基于工作流模式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將是必然趨勢。基于工作流模式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包括對用戶信息進行采集加工處理及對公文管理相關數據的采集加工處理。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的技術在各行各業都獲得了極大的應用,特別是在自動化領域,通過相關的程序和系統可以使機器能夠自動進行相關的生產,大大提高了辦公系統的效率和水平。自動化在辦公系統中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相關的大型機構以及企業在實現辦公系統優化控制的過程中,自動化系統就實現了辦公技術的發展,同時在工作流模式下實現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研究是工作流程以及建模內容的提升發展。對于高等學校而言,校園網絡的廣泛普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已逐漸滲透到了高校教學和管理中,以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支撐,采用便捷自動化辦公系統,能科學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質量和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靜華:《論現代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構建》,《大科技》2013年第2期,第67-68頁。
[2]伍粵山:《基于J2EE的職業學校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與開發》,《現代計算機》2011年第7期,第33-34頁。
[3]吳海波:《辦公自動化系統效率分析與優化方案設計》,《硅谷》2012年第23期,第45-46頁。
四年級的學生,雖然能基本適應學校的生活,但還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班隊會的時間進行常規教育,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將在班級設立“小小監督員”,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在周末時間進行總結,通過監督員的匯報,評出“星級小標兵”。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學期利用國慶節教師節等重大活動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學生的愛班意識為班牌爭得榮譽。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二、班級紀律方面
一個班級,要想有良好的班風,必須要有良好的紀律才行。因而,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課堂紀律首先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這樣學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動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遵守紀律。由于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這樣變被動的各種要求為主動的行為,有助于學生將文字內化為行為。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就要做到。”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松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松的氣氛。然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就是解決課間紀律亂的法寶。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跳皮筋拍手兒歌”等活動,使學生既健體又受教育,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擴大交流的空間。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危險活動和場地,寓教于樂。
3、路隊紀律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適應集體生活,將在班級開展“路隊小標兵”評比活動,使學生不僅做到快、齊、靜,而且能夠進行自主管理。每一個路隊將分別設立一個小隊長,每天定時向班級匯報路隊情況,及時監督,及時管理。
4.衛生紀律
講究衛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收拾好衛生,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個人衛生:要求衣著整潔,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擺,兩操勤做。
(2)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掃,設立衛生監督崗,進行檢查與監督。對于主動、及時打掃衛生的同學或小組,進行獎勵。同時利用花草美化環境,并進行愛護環境和花草的教育。
三.每個同學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產學研合作是指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協同利用各自擁有的資源(資本、人力、技術),通過團隊合作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由此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活動。產學研合作利益共同體是指產學研各方在合作創新過程中對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科學技術資源實行資源共享,共同承擔風險、使其整體利益超過部分利益之和的共同體,其構成主要有企業、研究機構、大學等[1]。產學研合作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它能夠通過在成員企業間作出共同安排使加盟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使科技潛在價值得以實現。即正在生成的價值通過產學研活動模式可以使技術價值“內在化”從而保證技術價值轉化的實現[2]。
一、科技價值的形成
科技價值是科技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其來源是人類世代積累的科學技術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為人類提供—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科學技術價值庫。
科技價值從轉化到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一般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1)形成階段;(2)成長階段;(3)擴張階段。這四個階段科技成果有不同的價值表現形式,從而表現了價值生成的不同過程。在現代社會中的科技創新生產活動在很大程度是將這種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能夠運用到生產中去的成果,實現由間接生產力到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科技成果從轉化到形成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產學研合作方式與之相配合。[3]
在科技成果形成階段技術創新的主要類型是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所謂研究與試驗發展(R&D),指所有為增進已有的知識,包括關于人類、文化和社會的知識,并增進其運用,以便發明新的應用而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工作。它又分為三類,即基礎研究(BR)、應用研究(AR)和試驗發展(D)。
所謂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活動是指將研究與發展(R&D)活動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能力和應用而進行系統性的技術性活動,即將研究與發展活動產生的新產品、新裝置、新工藝、新系統進行旨在適應于生產和應用而進行的系統的工程性活動。
在科技成果擴展階段技術創新的主要類型是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高新技術產業化活動是指在高新技術領域內,在高新技術產品工業化定型生產以后,為了擴大生產,達到規模經濟,占領和擴大國內外市場而進行的活動,即產業化活動。
二、產學研合作模式
合作目標及其標準的不同,導致產學研合作模式的不同。本文根基產學研合作內成員聯系的密切程度,將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分為以下四類[4]。
1.技術轉讓型聯盟
技術轉讓型聯盟稱為購買型聯盟,合作雙方的合作方式是一方從另一方購得技術,如專利許可、技術設備,作為自身技術實力的補充。或以為另一方提供各類咨詢服務、銷售服務為途徑,在技術服務中接觸新技術、新產品。在技術轉讓聯盟模式下,供應方還可以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如派專家培訓或允許購買方技術人員前往供應方考察學習等,購買方在新技術的應用與接受培訓外過程中,逐步掌握該項技術,合作內容由技術成果的流通領域進入物質生產領域,合作過程有一個試生產的過程。企業需支付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技術轉讓費和服務費。
2.合作開發型聯盟
最常見的產學研合作是合作開發型聯盟,它指合作雙方圍繞特定開發項目,為了節約研究開發成本,減低開發風險而相互合作。合作開發型聯盟成員間無論是管理控制、職能執行,還是資源依附,都構成交叉性合作關系,各成員在這個網狀結構中以各自不同特征與能力,形成大小不同的結點,聯盟是所有成員相互作用的結果。
3.共建實體型聯盟
共建實體型聯盟是企業與高校科研所各方基于長遠發展目的,針對較為復雜的技術(如新材料等)進行長期開發工作,聯合組建開發機構、研究開發中心、中試基地或叫研究所,其目標是使企業在技術上保證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并源源不斷地為企業開發出換代產品的合作形式。[5]
4.一體化型聯盟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學科日益高度分化,任何一個單位都不可能在任意領域處于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許多技術項目需要合作各方依靠契約和經濟利益的紐帶聯系起來,合作內容從技術、生產方面擴大到資金、設備、人才、管理、銷售等多個方面;合作過程由技術協作、技術生產協作延伸到技術—生產—經濟合作的全過程;合作功能表現為“科研、設計、中間試驗、生產、銷售一體化”。這就是一體化模式。一體化型聯盟有兩個含義:一是改變原單位的體制性質和隸屬關系,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整合為一個規模更大,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全面的一體化組織;二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開發成功某項技術后,通過直接面向企業技術服務,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型經濟實體或科研先導型企業或企業集團。
這幾種模式,各具不同的功能,適于不同的目標、合作對象,都是比較有效的應予肯定的組織形式,四者之間往往具有一種相互轉換的關系。
三、科技價值的獲得條件與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選擇
1. 價值形成階段合作開發模式選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學科日益高度分化,同時行業、企業、科研機構也日益專業化,任何一個單位都不可能在一切領域處于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因此,在科技成果形成階段許多技術項目需要集中利用雙方(或多方)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和條件,取長補短,協同作戰,即采取合作開發模式。
2.價值成長階段共建實體及一體化模式選擇
在科技價值成長階段,為了獲得科技價值W3,需要采用共建實體型聯盟,即各方共同投資建立一個新法人企業,該企業獨立于各聯盟成員之間進行技術活動。在合作過程中,深入了解新產品的工作原理、新技術的創新原理及創新特色,并與自身特色相結合,實現新技術的本土化。或需要選擇一體化型聯盟,合作內容從技術、生產方面擴大到資金、設備、人才、管理、銷售等多個方面;合作過程由技術協作、技術生產協作延伸到技術—生產—經濟合作的全過程;合作功能表現為“科研、設計、中間試驗、生產、銷售一體化”。
3.價值擴散階段技術轉讓型聯盟模式選擇
在價值擴散階段。由于進行物質性生產的目的就是追求經濟效益或經濟價值,因此其產品價值構成中都應該在產品該品的價格中得到體現。由于技術轉讓型聯盟是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企業由技術的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的協作,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科技成果(包括聯合開發的成果)有償轉讓給企業后,還幫助企業使技術投入生產,形成生產能力,直接生產出產品,需要選擇技術轉讓型聯盟,
四、建構產學研合作聯盟促進價值轉化的政策支持
產學研合作模式多樣化,有力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成果轉化,推動產業結構的提升。同時必須加大對建構產學研合作聯盟、促進價值轉化的政策支持。
1.建構產學研合作聯盟
在企業方面,充分發揮企業作用。對于產業化、工程化程度高產學研合作的項目,一定要由企業牽頭,推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的主要力量。同時,對申請獲得國家產學研合作項目給予經費匹配,市科技風險投資基金要把產學研產業化項目作為重點投資對象。同時急需企業增加技術對有效需求。
在研究機構方面首先要增加科研機構對技術有效供給。由于體制原因,長期以來很多科研機構科技成果不具有市場領先性,或不具備工業化生產可行性,或作為技術商品缺少必要的服務支持等。市場價值的缺失造成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不足,科研的低水平重復,出現“滯銷”現象,因此必須增加我市科研機構對技術有效供給。
在高校里建立大學與企業合作委員會。參與該委員會的成員企業有機會利用大學或科研院所擁有的各種優勢,如知識、技術、成果與信息資源,以及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高素質的本科生、研究生等,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合作委員會通過加強與社會特別是企業界的聯系,獲取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信息,促進學校的學科建設,使學校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7]。
2.促進價值轉化的政策支持
首先,要使市場機制成為驅動企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關鍵力量。對于那些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創新后難于進行轉移的技術,由政府進行收購,然后面向社會,選用適宜的機制進行轉移;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加速培育各類技術交易市場,并使市場運行法制化、規范化。要建立行業性技術市場,以便于組織定向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大規模的技術攻關、技術推廣。技術市場可以參照發達國家市場制度合理引導定價,技術市場的中介費應從事前收費改為事后收費。[6]
其次,鼓勵研究機構引入“技術路線圖”,以此加強自主創新,對產業進行升級取得顯著成效。首先要通過召開技術招標會、項目交易會等吸引研究機構參與產學研合作。此外,公開拍賣會、座談會、高峰會 論壇、年會等形式集合產學研的各方特別是研究機構集合在一起,為產學研各方提供一個加強相互理解與交流的機會,達成合作。
最后,鼓勵高校建立校企共同的合作教學計劃。同時,學校讓合作企業優先挑選、錄用實習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使企業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風險。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來分配利益,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較好的一種利益分配方式,符合我國國情,這種方法應大力提倡。
參考文獻:
[1] 全面推進產學研合作再上新臺階.科技日報, 2011-2-25.
[2] 洪霄.產學研合作的模式與機制創新研究[J]. 江蘇高教,2011-6.
[3] 鄭文范.科技價值論[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2005 .
[4] 孫福全,王偉光.陳寶明等著.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機制與政策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7-0129-02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而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教學研究不僅強調單門課程要進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更注重整個教學體系要系統化,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是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模式,橫向綜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形成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新課程結構。筆者擬以三年制高職高專的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實踐教學為研究對象,探索其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體系設置,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機會,使學校與工作崗位實現“零距離”接軌。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
一般來講,實踐教學不僅要培養一般職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能力、交流能力、社會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關鍵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從事嵌入式技術產品的軟硬件系統基本開發、調測、維護及技術支持等工作,更能夠在此過程中逐步具備社會交流、組織管理、自我學習等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設計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根據我校1~5學期每學期都有為期4周實踐教學的特色,對實踐教學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分階段系統化設計。我校1~6學期各階段培養目標設計如表1所示。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而且要充分注重學生的社會能力及人格的培養。實訓強調的是以“做學”為中心,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每項活動都需要學生自主地組織實施,教師的作用是幫助、指導和引導。因此,要求學生明確任務,積極參與,相互討論,主動提出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學生間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另外,要求學生同企業員工一樣必須嚴格遵守校內、校外(企業)實訓守則。
為實現各階段目標,每個學期從實訓目的出發,對實訓模式、實訓組織、實訓內容、實訓軟硬件條件、實訓師資要求等方面進行詳細設計和演繹,最后與合作企業討論后共同實施。在此,以第一學期的實訓教學為例,將該設計詳細展開,如表2所示。
以《數模電路基礎》課程為例的實踐教學設計
由于國家高職錄取政策等原因,現階段進入高職學習的大部分學生與進入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具體實踐課程設計中,要求專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多給學生創新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以《數模電路基礎》課程實訓為例,本實訓課程是嵌入式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入門級基礎實踐課程,以數字電路為主,涵蓋電路分析、模擬電路等內容。根據專業方向,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硬件電路組裝、調試和檢測的職業能力,較高的要求則是硬件電路的分析、綜合與設計能力。為此,本門實踐課程設計了趣味性較強的實訓——拔河游戲機邏輯電路的設計與制作。
首先教師給出參考電路,學生通過數字電路實驗箱進行原理驗證,基礎好的學生可進行分析綜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這樣,可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由學生本人上臺講解自己的方案,當持不同方案的學生人數多時,還可進行分組辯論。教師僅起組織、引導作用,在保證實驗安全的前提下,無論結論是否正確,都要鼓勵學生動手驗證。
原理驗證完成后就可以實物電路設計與制作。本專業盡管以軟件開發與應用為主,但還是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實物電路設計、焊接等技能。發給學生大小相同的敷銅電路板,學生各自為戰,設計出自己的布局圖。在焊接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評,發現設計缺陷,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以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焊接是否成功與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這時教師的鼓勵與耐心起很大作用。教師傳授基本方法與技巧后學生就自己練習了。此時,教師可挖掘若干焊接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助手,指點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要求學生調試自己的產品,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從講授者的角色轉化成工作情境的設計、組織、引導、監督及挖掘學生潛能的工程師的角色,該過程是師生交往與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以“溝通、理解、體驗和感悟”為理念的實踐教學過程。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
課程的考核評估具有評價、反饋和導向功能,科學的考核評價是指導教法、學法和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課程體系考核評價中要努力尋求職業工作要求與學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
教學效果的反饋與質量評價建立在學生已學到的技能和以工作為基礎獲得的職業能力上。整個考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即:學生按照項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進行實際操作情況、學生實訓表現、實訓小組提交實訓報告質量,評定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實訓單位評價方法。由頂崗單位根據學生的出勤、表現及完成分配的任務情況為依據進行評價和鑒定,占總成績的50%(即50分)。(2)學生實訓表現評價方法。該部分成績由學生自評互評兩部分組成,具體評定標準如下:學生小組成員互評在實訓結束后進行,采用不記名評分方式。學生小組成員互評占70%,學生自評占30%,此項共占總成績的30%(即30分)。評定標準與實訓單位評價方法相同。(3)實訓總結報告質量評價方法。由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實訓總結報告質量評分,此項共占總成績的20%(即20分)。
總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更重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即學生獲得為完成今后工作而應獲取的能力和克服知識老化而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能有效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要求,滿足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楊明.論職業核心能力及其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7(24).
[3]趙昕.工作過程知識與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教課程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07(7).
[4]姜大源,等.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摘要:以“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課程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分析專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研究,有助于推進專業其他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 :工作過程系統化;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課程改革;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4-0113-02
21世紀初,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重點指出要貫徹“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遵循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到目前為止,“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模式在高職院校中得到了重視,該模式體現了工作過程與教學過程間的雙向互動。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不僅強調理論(應知)與實踐(應會)的結合,而且強調工作任務中的任務關聯,從而使構建的課程體系體現知識的關聯與擴展。這些知識的關聯與擴展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構建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的“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課程是按照精細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及發展方向,根據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以“企業調研定崗位,以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課程”的思路開發的基于精細化工生產過程的一門專業課程。
課程定位與目標
“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課程是精細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技能課程,對接企業分析檢驗崗位需求,訓練化學分析基本操作,培養化學分析檢驗通用能力,學生從此開始專業學習,進入職業角色。本課程基于“產品檢驗”工作過程,學生通過認知實訓,了解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通過學習“基礎化學”,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開設本門課程,與“儀器分析”課程對接,共同在單項檢測、綜合檢驗、獨立設計方案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具備行業常見的各種化學分析方法基本知識和必要的理論,具備查閱、收集和整理技術標準及文獻資料的能力,解讀標準的能力,檢驗方案設計與實施的能力;具備正確熟練操作常見分析儀器的能力,形成較強的分析與檢驗技術應用能力;具備良好的實驗室工作素質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備安全與環保意識,并形成對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始終貫穿“基于工作過程,突出能力培養,融入素質教育,培養技術,重在應用”的理念。按照“崗位分析—能力分析—教學內容構建”的思路設計課程。具體如下頁圖1、圖2、表1所示。
通過企業調研,與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分析精細檢驗崗位需求,確定了以下教學內容,如下頁表2所示。
另外,教學項目中融入國家中級分析工應知內容和應會技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從而實現集“理論—實訓—技能考證”為一體。
課程實施
課程按照精細化學品檢驗工作過程進行教學,宏觀上采用項目教學,按照企業真實(或模擬)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過程組織教學,微觀上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項目要求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靈活采用任務導向、分組教學、引導啟發、角色扮演、仿真教學、討論質疑、知識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點撥和監督的作用。基本教學流程為接受任務、收集資料及整理、設計任務方案、可行性討論、確定本組方案、教師審定方案、執行方案、結果評價及討論、教師點評、完成及上交項目報告、教師評價及總結、教師給出項目成績等。
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參考職業技能鑒定考核方法,不僅考核專業能力,還要考核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素質。改變了以往的學習評價方式,更加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
考核過程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種考核方式能使學生在完整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受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可體現考核評價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小結
“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課程是以“做”為主體的課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也很差。這可能與學生動手機會少有關系,但經過調研發現,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從2008級開始對該課程進行了“以項目為導向、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項目化教學改革,課程教學引入大量國家及行業標準以及國家《中級分析工》技能標準,使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更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使學生達到社會及企業的要求。但這種“項目課程”模式也存在不足,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受以往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團隊在觀念更新方面還無法適應教學要求,有時難以找到和開發出完全滿足專業要求的項目,將所有的課程都改為項目課程還難以實現,同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充足的教學場地、設備、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大量資金投入等。所以,類似課程的開發與改革還需要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職業教育專業的職業屬性[J].職業技術教育,2002(22):89-91.
[2]徐涵.行為導向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外貿函電》課程是英語專業和商務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和掌握外貿英語函電的格式、專業詞匯、撰文方法與文體特點,提高學生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正確地使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建立國際貿易業務聯系和草擬有關合約、商務信函的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根據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步驟和程序,把每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作為一個項目,按照該工作程序設計典型的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實施每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該教學方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形式之一。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外貿函電》課程項目化教學,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上把該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英語函電寫作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實際外貿函電的寫作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
1《外貿函電》課程特點
1.1 《外貿函電》是一種以英語語言為載體,以國際貿易實務為內容的特殊信函形式。該課程內容具有普通書面英語的語言學特征、清晰的邏輯思維,規范的函件結構和格式等特點,同時又和國際貿易知識、商務知識有機結合。
1.2該課程實踐強,主要圍繞國際貿易中各個實踐環節展開,具體包括: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inquiry、offer、counter-offer、order and acceptance、contract以及合同相關條款如packing、shipment、insurance、payment和claims等。該課程介紹了以上各個環節信函的格式及常用術語,各個環節相互連接,又各自獨立,針對性強,實踐性強。
1.3語言規范性,外貿函電具有嚴謹的篇章結構、專業化和書面體的語言特點、清晰的邏輯思路、規范的格式,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2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外貿函電》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以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16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指導,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對于改變傳統學科教育模式,實現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職業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2.1已就業為導向來開展項目化教學。專業課程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滿足受教育者的就業需要,豐富受教育者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崗位能力,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應該以就業為導向。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依據但不是教學實踐的唯一知識信息源,課堂的教學內容要以就業實際需要和實際應用為主導,通過適度夠用的理念為輔,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職業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我們進行教學的主線。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進行進出口貿易當中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Inquiry、Offer等實踐環節的相關函電業務”作為項目化教學的教學重點,做到英語函電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教學良性發展。
2.2 設置基于國際貿易實踐項目化教學情景開展項目化教學。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函電》系統化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學科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國際貿易的各個具體的貿易實踐環節的函電寫作作為一個個教學項目,這些教學項目相互獨立,將各個教學項目連接起來又可以形成系統的《外貿函電》教學項目庫。項目教學中創設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和學習環境非常重要,即依照國際貿易的具體實踐環節和情境實施教學,如詢盤、報盤、支付方式等環節英語函電的撰寫,使教學項目和工作過程高度一致,模擬實際的國際貿易實踐環境、程序和具體內容。教學項目內容要典型,目標要明確,嚴格按照國際貿易外貿函電寫作規范和要求模擬教學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根本,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注重指導、策劃、組織、管理。
2.3引入企業參與項目化教學,實現工學結合。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參與教學,給學校課堂教學帶來一線寶貴的實踐經驗、前沿理論。加強校企合作,學校可以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兩種方式實現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請進來”即邀請外貿企業有工作經驗的中青年技術和管理人才兼課或定期講座, “送出去”則是將學生送到外貿企業一線崗位參與考察,頂崗實習,通過以上兩種方式實現教學和實訓的對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強化該課程學習的可操作性。
3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外貿函電》課程項目化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函電寫作能力和相關專業職業崗位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市場意識和創業精神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賈睿.基于工作過程的《外貿函電》課程項目教學設計[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96-03
一、市場營銷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內涵解讀
市場營銷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教學為典型表現形式的任務引領式的學習領域課程。有著其針對來源與企業實踐、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具有工作過程的整體性;學生在完整、綜合行動中思考和學習,完成從明確任務、制定營銷計劃、實施檢查到評價反饋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個學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職業成長體驗;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在營銷工作過程關鍵(核心)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營銷工作過程是一種智慧性、情感性、充滿人性的工作(交換)活動,而不僅僅是程序化\固定化\沒有情感和溫度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營銷工作過程包含:營銷技能—營銷技術—營銷之道—營銷心理(營銷價值觀)不同層次的東西。營銷工作過程中包含營銷人的智商、情商、財商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營銷工作過程,完成好營銷工作任務,還要提升,拓展。要引導學生通過做一件事,悟出更多的東西出來。
學生從營銷工作過程中感悟出多少東西、悟到哪個層次,取決于課程設計者及任課教師的設計和引導。學生營銷品格的塑造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等等要“嵌入”、“融合”到工作過程中。其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插柳不讓春知道”。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更高的營銷境界、人生境界,提升學生的人格層次。市場營銷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 (從特殊中總結出一般規律、形成自己的營銷認知體系、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
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進行市場營銷課程開發是順應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確舉措,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不過分追求知識的系統性,不過分追求概念、規律表述的準確性和邏輯關系的嚴密性,而是全面考慮市場營銷課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應關注學生的職業生涯,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為教學督導提供依據,融入素質教育理念。當然工作過程系統化市場營銷課程體系構建應在開展社會調研、工作任務分析、課程體系優化基礎上,編寫專業教學標準,進而以專業教學標準為指引建立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
二、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的學科課程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職業生涯成長、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要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問題,沒有突破以學科體系為主導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仍然是在學科體系的框架下尋找與真實工作的聯系,只能提供與職業實踐有限或間接聯系的學習機會,還不能解決職業教育內容脫離真實工作情境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培養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的問題,無法使學生獲得企業所重點關注的“工作過程知識”、基本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
市場營銷專業屬于應用學科,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以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構建工作系統化新型市場營銷專業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是必經之路。現階段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狀況總結如下:(1)整體上課程模式的改革在課程實施層面沒有大的突破。(2)教學缺乏體系,教材也不配套。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一般都沒有形成工作系統化的教學體系,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不穩定,而且由于教材和設備跟不上變化,使校內的實驗室、實訓室與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不銜接,不配套。(3)教學方式不適于高職教育,多采用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講授式授課方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適于能力的培養與訓練。(4)考核方式難以反映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5)實踐教學地位不突出,專業技能培養被忽略。(6)缺乏對工作系統化課程教學的深度探究。目前對工作系統化課程教學的研究,由于受經費少、指導老師少、場地有限等諸多因素影響,大多浮于表面,對工作系統化課程教學的研究深度不夠,還沒有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工作系統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使市場營銷教學的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三、具體的改革內容
(一)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營銷人才,關鍵要考慮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考慮地區行業發展特點,二是考慮高等性、職業性,分析職業崗位以及職業崗位發展要求,三是要考慮學校資源的可整合利用的程度。經過多次調研、討論,結合以上三點,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本專業實際工作需要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從事市場調研員、推銷員、銷售服務及售后服務員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體現
1.課程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從入職到成為專家,職業成長歷程的系統化。
2.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初級到高級,單一到綜合呈系統化。
3.情境內的系統化,明確工作任務\收集相關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
4.工作過程知識的系統化:工作知識—技能—技術—之道—價值觀。
5.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營銷思維能力+營銷價值觀。
6.學習內容的整體分布的系統性。如市場調研分析,重點在市場調研與分析中解決。而在其他如營銷活動方案策劃中的市場信息調研,就只是應用而已。同樣,營銷活動方案策劃內部學習情境的設計中,營銷創意的訓練,隨著學習工作任務難度的增加(促銷活動方案策劃、慶典活動方案策劃、新產品開發與市場推廣活動方案的策劃等),學習者營銷創意能力、方法的訓練也相應逐漸加深。
7.在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公共課)與專業核心課程、專門化方向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之間的系統化。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市場營銷專業的各門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適度的改革,轉變了過去單一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采取啟發式、引導探究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廣泛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校的多媒體教室,校園網、實踐基地等資源優勢,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組織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等多種多樣的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市場營銷課程可以按照市場營銷活動的工作過程,安排教學進度,對于基本理論、流程、方法進行講授(一次課),然后給學生布置相應工作階段的工作任務,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工作流程方法、強化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技能體系。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接受新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實踐證明,單一的課堂講授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實現教學方法創新。 現在很多高校都在對于市場營銷的課堂教授方法進行革新,我們也應該積極嘗試。比如說以下方式的教學:
1.啟發式教學。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不同作者的書籍,特別是國外著作,從而比較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外,有時也會對社會有關營銷方面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深究其問題實質,了解其營銷含義。
2.案例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某個項目為例,從項目的調查、分析、選址、消費群體的確認,項目的定位到項目的控制、銷售可以全程模擬,也可以某項目為例,局部模擬營銷過程中的某一環節,如項目的市場細分與定位過程,銷售執行過程等,結合案例中的做法,激發同學們思考,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優點,有什么不足,如果讓我去做會怎樣……根據班級狀況,適當的時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3.協作學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個別章節作為學生自講、自評的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協作形式對選取內容進行研討,制作自己的演示課件,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講授,小組成員以外的同學點評、提問,小組成員都可以回答問題。或組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專題辯論,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進行思想碰撞,有助于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4.情景模擬式教學。(1)運用小組學習法、角色模擬法進行教學組織和設計。學生成立公司管理小組,每個小組4~6人,分別扮演總經理、營銷經理、生產經理和研發經理等角色進行模擬演練;(2)戰略模擬試驗。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是同一行業的不同競爭者,就某一產品進行營銷戰略規劃,在計算機網絡中進行戰略對抗模擬,決出優勝者,類似于軍隊中的網上戰略對抗和軍事演習。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既然本學科的改革更傾向于能力的培養,那么考核的辦法就不同于以往的考試。對于市場營銷這門課,在考核辦法上應采取學科成績與學習成果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即采取老師布置、指導實踐作業,學生上交作業成果,如調查報告、計劃書、促銷活動策劃書等方法,并配合實踐問題答辯式考試,同時考核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能力。
市場營銷課程考核遵循“以能力考評為中心,以過程考評為基礎,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原則。評價內容綜合化,評價載體多樣化,評價方式過程化,評價工具綜合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的出勤、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與創新作為考核的第一大項占30%,學習過程課業任務完成(技能)占40%,總共由企業理念設計、經營環境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市場調研、企業經營戰略規劃、產品策劃、定價策劃、分銷策劃、促銷溝通策劃幾個大的任務構成,每一個任務都需要完成相關文案,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最后的理論考核占30%。這樣對學生的考核既科學全面又能夠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四、市場營銷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的意義
1.確定了市場營銷課程標準、設計合理的工作內容標準。在工作過程系統化市場營銷課程設計中,課程標準源自工作標準,但超越工作標準。還有良好營銷人格的塑造、人的全面發展等內容。在教學及課程標準的設計上,同時考慮職教學生的實際、參差不齊,給學生以更大的上升空間。
2.倡導通過行動來學習,在具體實踐中建構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技能。行動導向學習的成效:一是“事非經過不知難”,學生只有實際經歷、做過,才知道做事情的艱難,在做事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形成經驗,經驗多了才能總結出訣竅、形成策略。二是通過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行動——專業行為方式,奠定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行為規范。三是初步形成良好的職業工作思維,即營銷職業工作思維。四是初步形成職業價值觀——營銷職業價值觀。
學生親自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
自從1994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聯合發出《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后,推廣普通話工作受到空前重視。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有關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促進普通話推廣,我院自2005年開始在同類高職院校中較早開展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至今正好歷時十年。十年間我親身參與經歷了我院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的萌芽、建設、發展、壯大等全過程,萌芽是艱辛的,建設是曲折的,發展是漸進的,壯大是必然的,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未來的前景是光明的,當然存在一些問題是難免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劍。”我們一直在做這個工作,但缺少系統性、理論性研究。“做而不思則罔”,十年是一個很好的節點,是該坐下來靜靜思考的時候了。所以筆者針對工作實際情況,從三方面入手對我院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工作進行系統性研究并提出解決對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妥之處,請各位方家指正。
一、我院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現狀分析
1.培訓測試隊伍的構成
我院從2005年4月選派第一批測試員參加自治區級培訓開始,截至目前共有測試員41人。從性別上看,女性30人,占73.17%;男性11人,占26.83%,男女比例1:2.7。女性占大多數,雖然女性天生語感、耐心細膩的性格更適合此項工作,但是提升男性比例將使測試員隊伍更趨于合理;從年齡上看,30歲以下2人,占4.88%;31至40歲19人,占46.34%;41至50歲14人,占34.15%;51歲以上6人,占14.63%。結構合理,不過從長遠看,還應每年選派1人補充隊伍;從專業上看,漢語言文學11人,占26.83%;哲學思想政治4人,占9.76%;廣告設計服裝園藝7人,占17.07%;經濟會計管理3人,占7.32%;數學英語化學6人,占14.63%;音樂美術2人,占4.88%;機械電氣車輛8人,占19.51%。雖然不是依據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來劃分的,但同樣有參考價值,漢語言專業比例偏低,后續發展應提高此項比例。
2.建設、壯大和發展過程
我院自2005年普通話測試站建站開始,如今正好歷時十年,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為初始萌芽階段,這一階段是全新的開始,從無到有,一步步摸索而來;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為規范建設階段,配置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開展,由試點階段規模開始擴大,健全制度,完善流程,并且有2名國家級測試員;2011年8月至今為發展壯大階段,從時間上看選派人數較多,隊伍更為壯大,從培訓測試對象看由當初單個系發展到全院學生,規模達到歷史最高。
3.取得的成績和前景展望
“十年磨一劍”,我們取得了很大成績,十年間,我院普通話測試站共培訓測試12000余人,其中教師和社會考生600余人。目前測試員隊伍中有7人為自治區級骨干測試員并有多人獲得自治區漢語委榮譽表彰,同時是自治區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集體會員,3人為個人會員。下一步我院將推廣普通話工作向縱深方向開展,實行計算機輔助測試。回首往昔,十載征程,展望未來,前景光明,我們將為這項事業繼續努力付出。
二、目前我院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究
1.培訓的專業性問題
測試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僅占26.83%,本來比例就不高,再加上各種原因,每次培訓的更少,見表1:
可以看出近幾年培訓所占比例為30%至40%之間,大部分培訓教師是非漢語言專業的,相對而言語言學知識薄弱,導致學生提高不快,教學效果不佳,培訓質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漢語言專業測試員教師較少,有些年紀稍長的工作熱情不夠,積極性不高,加之周六日時間等因素,所以能否增加專業培訓教師和提高培訓積極性是能否解決問題的關鍵。
2.培訓時間和內容問題
培訓主要利用周六、周日等業余時間,學生心理上不夠重視,考勤難以保證,有的一百人左右的教學班到最后堅持培訓的大約三四十人,甚至更少,影響教學效果。原因是學生平時專業課程較多,加之選修課程趨于分散,沒有充裕的大塊時間安排培訓,所以本學期嘗試納入教學計劃,調整培訓時間保證培訓效果。內容往往忽略宣傳意義、轉變思想、端正動機等必要內容,重標而輕本。意識到不僅僅是為了得到高等級證書,提高普通話水平才是根本。原因是對普通話培訓認識不足,“實用”“有用”技能目的性強,急功近利心態嚴重。
3.培訓方法和正音問題
培訓仍以講為主模式,難以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思想、內容、過程和方式沒有革新。原因是觀念保守還沒有根本改變或不愿意花時間費心思研究教法。筆者認為要加強個別輔導、個別矯正,使教與學雙方得到反饋與交流。除此之外加入實踐訓練、機測操作和考前輔導模塊,進行繞口令、朗讀、講故事、三分鐘演講等比賽也是好方法。另外,沒有掌握學生語音狀況,不研究正音方法,使培訓缺乏針對性。客觀原因是課時少和大班課人數多,主觀則是教師沒有下工夫或自己語音理論基礎薄弱,所以要研究對癥下藥正音方法,提高課堂正音效率。
4.測試標準規范化問題
由于測試采用口試方式,測試員評分不易做到完全公正準確,出現測試結果不標準的問題。依據《大綱》標準,對一兩項總體評分,語音誤判上下幅度0.3分以內合格,0.5分以內基本合格,超0.6分不合格。朗讀總體1分內合格,1.5分內基本合格,超1.6分不合格。說話總體不錯檔合格,錯檔但誤差沒超過1分基本合格,既錯檔誤差又超1分不合格。見表2:
影響評分標準因素有評分標準理解差異、方音敏感度不同和臨場情緒狀態。為規范掌握標準,應給試卷制定標準答案,還要將每級、每等制成音像模版。同時在每次測試前集中學習,剖析重點和難點,使主觀判斷逐步趨向一致。實際測試中還存在不規范問題。如第1題扣1.2分,第2題扣2.2分,總分超過92分,仍將其列入一乙;朗讀環節扣分隨意性突出,不該扣的扣了,遇到臨界狀態時上下造成誤差;更有甚者說話環節時間不聽夠或根據前三項打印象分。究其原因是語言文字素養不高、定量分析不夠和測試能力高下存在差異,所以督促測試員加強學習,嚴格按規范操作,杜絕盲目性和隨意性。
5.測試客觀公正化問題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一兩項扣分很少,到三四項評判主觀性增加問題;原因一是對應試人沒有準確定量和定性分析,沒有定量作為基礎,定性往往不客觀。二是主觀感情因素導致,朗讀和說話表現突出。三是寬嚴不當,只有尋求適當的度,才能體現測試的客觀性。
6.測試信度效度化問題
指測試結果的可信程度和有效程度,實際操作中由于時間、耐心原因,會影響測試信度和效度。有關專家根據實踐將等級中正常非臨界評分差異細致描述為:一甲差異在0.5分以內,一乙差異在0.9分以內,二級差異在1.5分以內,三級差異在2分以內。見表4:
按照宋欣橋編著《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標準每日極限數應控制在40人,實際有時達到50人甚至將近60人,測試量直接影響信度。原因則是快速完成任務或追求經濟收益。部分測試員不熟悉普通話語音理論,聽音辨音水平不高,有的干脆以其他測試員評判作為自己打分的依據,同測制度形同虛設。除年齡、文化、專業與否等因素外,一級乙等低分段受自身語音水平制約影響測試效度。
三、針對目前存在問題的具體解決途徑及對策
1.提高培訓測試認識
普通話工作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較高的思想素質。測試員要熟悉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充分認識推普工作和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把它當成事業而不是簡單地當成事務來做。測試站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測試員進行政治和業務學習,溝通討論交流等途徑不斷提高大家對這項工作的認識。
2.加強專業理論學習
很多非漢語言專業測試員即使通過了必需的等級測試,依然不具備所需掌握的語音理論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定期開設普通話理論培訓班,加強測試員專業知識培訓和學習,提高理論水平,使之熟練掌握普通話各環節的專業理論知識。如聲母和韻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聲調調類和調值、各難點聲韻調的對比說明、語音缺陷和語音錯誤的界限等。除了培訓形式外,還可以定期召開研討會,討論問題并研究破解方法。
3.規范掌握評分標準
要增強PSC的科學性,必須增強PSC的規范性。具體途徑包括對測試員的業務培訓和測試工作的研討、學習研究等級參照表和評分規則等,同時掌握“定量”標準,增加定量分析的成分,定性才能準確到位;掌握“剛性”標準,學習研究130條《語音評定參照細則框架》;掌握“科學”標準,通過測試前對測試小組合理配置,測試中對前3名應試者試評,及時調整誤差,盡快趨于一致等方法體現測試標準化和規范化。
4.提高自身能力素質
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測試員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十分重要。測試不僅要“增量”,還要“提質”,所以要加強對測試員辨音能力的訓練,明確區分錯誤與缺陷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定期圍繞測試工作各環節開展研討活動;加強對測試方法、手段的科學研究與改革;積累經驗,探索更合理、更科學的測試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測試技能。
5.完善相關必要制度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一是后續培訓制度。每年選派2~3人參加自治區級計算機輔助測試骨干班培訓,以適應新發展趨勢;二是監測員制度。包括測試前合理安排人數,測試中隨機抽查,測試后監管成績錄入歸檔;三是回避制度。回避測試同單位應試者、直接教學考生和有親緣關系人員;四是復核制度。每次測試后對成績進行抽樣檢查,復核測試結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五是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詳細的測試員業務檔案,定期對工作態度、測試工作量和質量、遵守紀律情況等進行考核;六是激勵分配和榮譽表彰制度。根據考核對表現優秀的測試員進行表彰和獎勵,還可以適當提高經濟收益以調動測試員主動性和積極性。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任何一項工作也是如此,只知道做但不思考、不分析、不總結就會迷茫。希望本文研究分析和形成的結論能豐富我院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的理論基礎,從而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為相關高職院校此項工作開展提供借鑒思路和方法,同時對我院普通話測試站建設及推廣普通話工作向縱深發展起到積極的針對作用、實效作用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宋欣橋.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7.
[2]劉照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
[3]王家倫,陸湘懷.普通話水平測試教程新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5.
在全市教育系統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上的講話
今天,針對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我主要講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好全市教育系統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工作。這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要求,也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正風肅紀、反腐倡廉的具體體現。上級紀委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問題明察暗訪期間,也發現我系統存在一些問題。這說明我們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過程上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預防體系不完善、機制建設不健全等問題。為進一步增強系統內黨員領導干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希望各單位一把高度重視、迅速行動,主動排查、制定措施,建章立制、抵御風險。特別是重要崗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要作為排點,切實加強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和后期處置,建立健全權責明晰、流程規范、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預警及時的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實現廉政風險防控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各單位要按照文件要求,扎實推進廉政風險點排查摸底工作,認真梳理查找思想道德方面、職責方面、業務流程方面、制度機制方面、外部環境方面“五類風險”,認真排查、匯總、上報相關材料,做到傳達落實到位、精準排查到位、防控措施到位,切實提高黨員領導干部和敏感崗位人員抵御風險能力。
二是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和教師從業從教行為方面。這兩個問題,學校領導對上級高壓懲處此類問題的態度和決心沒有傳達到位,警示教育成效不明顯;學校領導對規范辦學和教師從業從教行為的正面教育引導還不到位、不深入,聽之任之,視而不見,還存在燈下黑、盲區等問題。希望存在問題的單位能認真反思、以案促改、對癥下藥,深入剖析問題原因,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和風險防控體系,切實增強廣大教職員工遵規守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