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理化檢驗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6: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衛生理化檢驗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衛生理化檢驗論文

篇(1)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生培養、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的最好檢驗,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創新意識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和升華,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學環節[1-2]。下面就如何組織實施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本科畢業論總結和探討。

一、畢業論文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

1.學生的就業、升學期與學位論文設計期時間沖突。

高校理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學期,畢業生考研、實習、就業與論文成文工作交織,高質量的學位論文要求學生選題、定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實習,對所研究的問題深思熟慮后,以提綱、報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結合各自專業的特點,在教學總體安排上,將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適當前移,進行早期滲透,將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密切結合。各主要專業課程向前三學年轉移,減少第四學年的計劃課程,第七學期課程適當減少或不排課,以利于學生提前進行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畢業論文不僅僅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更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不少學生對畢業論文在思想上不夠重視,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質量;不少學生沒有按預定的畢業論文計劃開展工作,以致相關材料、工作進展記錄、時間上的安排都無法跟上計劃。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規范化建設的同時,實現畢業論文工作由“重規范”向“重質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想方設法減少因學生就業、實習、考研等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影響。

3.指導老師對畢業論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師承擔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教師指導畢業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師工作熱情很高,時間、精力也難以充分保證。強化導師對學生論文的首要責任并控制指導學生人數,可促使指導教師認真、嚴格對待學生論文,保證論文質量。把學生的學位論文設計與指導老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這樣既便于教師進行科研和指導教學,又可增加校內教師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對于校外實習的畢業生,在確定畢業生論文校外指導教師的同時,配備一名校內指導老師,使得校內導師的理論指導與校外導師的實踐技能指導相結合,避免學位論文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教師的知識體系得以更新,實習單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學位論文質量自然隨之提高。

4.經費的短缺使畢業論文的實施難度加大。

大部分學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無專項經費,也無專門實驗室,致使理科類大部分做畢業設計(論文)實驗的本科學生、研究生和指導老師共用一個實驗室,有些論文的實驗無法正常開展。學校應充分重視此類情況,投入足夠的經費,添置必要的圖書和實驗設備,舉辦有關訓練項目;適當增加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核算,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便讓更多的本校教師指導畢業論文;鼓勵畢業論文整理公開發表,并對予以經費支持。

二、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的組織實施

1.結合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畢業論文選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21世紀,衛生理化檢驗采用的各種分離、分析技術和方法不斷完善和更新。許多高靈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儀器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衛生理化檢驗中。目前,在保證檢測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性的前提下,衛生理化檢驗正朝著微量、快速、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許多先進的儀器分析方法,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毛細管電泳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電化學方法等已經在衛生理化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的衛生理化標準檢測方法中,儀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樣品的前處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穎的分離技術,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壓容器萃取、超臨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較常規的前處理方法省時省事,分離效率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分析儀器自動化是衛生理化檢驗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儀器可以進行檢驗程序的設計、優化和控制、實驗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使檢驗工作大大簡化,并處理大量的例行檢驗樣品。例如蛋白質自動分析等,可以在線進行樣品的消化和測定;測定食品營養成分時,可以采用近紅外自動測定儀,樣品不需要進行預處理,直接進樣,通過計算機系統,即可迅速給出食品中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裝載了自動進樣裝置的大型分析儀器,可以晝夜自動完成檢驗任務。

儀器聯用技術在解決衛生理化檢驗中復雜體系的分離、分析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儀器聯用技術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析儀器連接使用,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優點。近年來,氣相色譜―質譜(GC-MS)、液相色譜―質譜(LC-M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ICP-MS)等多種儀器聯用技術,已經用于水質、食品、空氣等樣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機污染物和多種有害元素等的同時檢測,如樣品中的多氯聯苯、二因、氯丙醇、多環芳烴、丙烯酰胺等的檢測。

近年來發展的多學科交叉技術――全微分析系統,可以實現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的整體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動化。過去需在實驗室中花費大量樣品、試劑和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分析檢驗,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僅用微升或納升級的樣品和試劑,以很短的時間(數十或數分鐘)即可完成大量檢測工作。目前,DNA芯片技術已經用于轉基因食品等樣品的檢測,以激光誘導熒光檢測―毛細管電泳分離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術將在衛生理化檢驗中逐步得到應用,大大縮短分析時間和減少試劑用量,成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綠色檢驗方法。

從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樣品的前處理、色譜分析法等儀器分析方法的改進、儀器聯用技術、多學科交叉技術,是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領域。各個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研究項目,既保證課題的分量與難度適中,又保證課題符合專業培養要求,使畢業論文的實施得以順利進行。

2.衛生理化檢驗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驟。

在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了解待測物的理化性質、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優缺點,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進原方法。通常應該對影響分析方法精密度、靈敏度、準確度和方法檢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樣品的前處理條件進行優化。選用優化的分析測試條件和樣品前處理步驟,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對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標進行評價。

(1)檢測條件的優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可以采用單因素條件試驗或正交試驗,確定各種影響因素的最佳條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優化的條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優化的條件有合適的顯色反應、顯色緩沖液種類和pH值、顯色劑用量、顯色溫度和時間等;氣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應根據待測組分的性質,對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進行選擇,然后對柱溫、氣化室溫度、載氣種類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氫氣和空氣的流速等條件進行優化;液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需要選擇的也是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再對流動相的組成、酸度、流速和柱溫等條件進行優化,同時必須考察在所選擇的最佳色譜條件下,實際樣品中待測組分與樣品中干擾組分的分離情況。

(2)校準曲線的繪制。

校準曲線是用于描述待測物質的濃度或含量與測量儀器響應值之間定量關系的曲線。測定時,所配制的標準系列,待測物的濃度或含量應在方法的線性范圍之內。

校準曲線包括標準曲線和工作曲線,二者的區別在于標準溶液的處理步驟不同。在繪制工作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和樣品分析步驟完全相同;在繪制標準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中省略了樣品的前處理步驟。

(3)樣品前處理條件的優化。

樣品的前處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環,是決定分析成敗的關鍵之一。樣品前處理的目的是使樣品能適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樣品的前處理包括樣品的消化或提取、分離和凈化等步驟。

對于金屬元素或無機物的檢測,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濕消化處理樣品,并對其條件進行優化;對于有機物的檢測,可以根據待測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提取方法,并進行條件優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聲波萃取、振搖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樣品的分離和凈化,可以選擇并進行條件優化的方法有溶劑提取法、揮發法和蒸餾法、液相色層分離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擾試驗。

根據樣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擾成分進行試驗。通過干擾試驗,可以確定干擾組分的允許濃度,通常在標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擾成分,以測定值變化±10%作為是否產生干擾的判定依據。如果存在干擾,則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消除。

(5)實際樣品的測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檢測不同類型、不同基體的實際樣品,說明方法的適用性。

(6)方法性能指標的評價。

對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應給出線性范圍、檢測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對照等方法學指標的評價。

三、結語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檢驗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學生從學校學習階段走向社會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綜合訓練和實踐機會,要重視畢業論文的導師遴選、選題和開題工作,加強畢業論文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科學的畢業論文評價體系,保證畢業論文的高質量實施。對于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畢業論文,尤其應重視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題目不宜過大,以免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預定目標,影響畢業論文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篇(2)

2明確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

2.1確定工作崗位所需專業知識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具體工作如下:理化檢驗食品(農漁牧產品)的營養成分檢測、有害成分檢測以及添加劑檢測等;化妝品或消毒產品的有害成分檢測、有效成分檢測等;環境因子如水、空氣和土壤等的污染物檢測等;生物樣品的鉛砷汞檢測;農藥殘留檢驗等。對于微生物檢驗,其涉及的領域以衛生微生物的檢測、病毒的分離鑒定、致病微生物的分析鑒定為主。實驗室管理包括檢驗儀器的使用及維護與檢驗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根據該專業的學科特點,專業核心課程有理化檢驗、衛生微生物檢驗和儀器分析構成。理化檢驗包括水質理化檢驗、空氣理化檢驗、生物材料檢驗、臨床與職業衛生檢驗、食品理化檢驗等內容。水質理化檢驗包括水樣的采集和保存、金屬化合物與非金屬化合物、物理指標、有機污染物;空氣理化檢驗包括空氣中常見污染物測量方法、空氣污染物的采樣方法、氣象參數測量、標準氣配制等。食品理化檢驗包括樣品的采集與保存、食品中無機物的檢測方法、營養成分檢驗、食品包裝用材料的衛生檢驗、食品添加劑的測定、食品中農藥殘留量的測定;臨床與職業衛生檢驗分為空氣中有害物質的采集、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檢測以及粉塵的測定;化妝品檢驗包括一般化妝品檢驗、特殊化妝品檢驗;生物材料檢驗包括生物樣品的采集和保存、生物樣品的測定、生物樣品的預處理、生物監測中的質量控制等。微生物檢驗著重掌握致病微生物的標本采集、病毒的分離鑒定方法與技能以及衛生微生物的檢測方法;實驗室管理對理化檢驗的常規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方法進行了系統地介紹,認真學習實驗室的管理技術及規范,以便為今后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2.2構建課程體系桂林醫學院于2013年設立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第一批學生在同年9月招收。在建立該專業前,學校通過考察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情況,對于該校此專業的辦學問題,選擇參考兄弟學校的課程設置。建立專業時,對于醫學檢驗和衛生檢驗,為了培養同時滿足兩方面需求的人才,希望學生可以同時掌握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必修課程共開設了46門,2711學時,做到盡量兼顧臨床檢驗和衛生理化檢驗的內容。

2.2.1考試課開設的考試課主要分為三類,即專業基礎課、素質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再進行分支,專業課程又包括分子生物學檢驗、儀器分析、衛生微生物檢驗、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與臨床生化檢驗以及空氣、水質和食品衛生理化檢驗等。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組織胚胎學、衛生統計學、人體系統解剖學、微生物學、臨床醫學概論、傳染病學、診斷學基礎、流行病學等。素質基礎課程主要開設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體育、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醫學基礎化學等課程。

2.2.2考查課和選修課加強學生思想品德和自身修養是開設考查課的主要目的,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并讓學生熟悉有關數學、醫學及生物學等課程方面的知識。主要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醫用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毒理學基礎、全科醫學、衛生檢驗檢疫、醫學遺傳學、食品化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課程內容與檢驗與檢疫專業實際崗位緊密結合,突出實用性,努力培養學生成為綜合素質較強的應用型人才。

篇(3)

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作為預防醫學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溫州醫學院(下稱“我校”)開設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課程已有十年。在這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切實增強預防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教學效果,有必要從實驗預習、實驗教學實施、第二課堂教學實踐的開拓等方面進行探索。

一、實驗預習

1.要使學生充分重視實驗預習的重要性

實驗預習環節是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然而有的學生來上實驗課,僅僅帶著書到實驗室聽老師對實驗講解后再“照方抓藥”,完全忽視實驗預習這一環節。這種忽視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盲目操作,不僅容易損壞儀器,造成實驗錯誤,甚至還會導致實驗中發生事故。因此,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驗預習的重要性是增強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前提。

2.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實驗預習

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衛生理化檢驗課程前,已經學習了基礎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應該講已經具備了開展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所需要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與醫學檢驗等專業相比,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科基礎仍相對薄弱。我們通過多樣化的實驗預習來彌補這一不足,并切實增強學生的實驗預習效果。

2.1實物預習法

預防醫學類專業的衛生理化檢驗實驗教學共開設8個實驗,在實驗教學實施前,我們將學生分為8個組,每次實驗前安排1個組參與教師的實驗準備過程,在實驗準備結束后,開放實驗室讓其他同學進入實驗室進行實物預習。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此舉有助于扭轉實驗準備全部由教師完成、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照方抓藥”、完成實驗后匆匆離去的局面,對于增強衛生理化檢驗課程實驗教學效果是切實有效的。不少同學表示,以前覺得做實驗就是按照實驗步驟操作一下而已,通過參與實驗準備才發現其實自己還有很多知識的盲點,譬如緩沖溶液的配制,以前做實驗時都是老師已經配好了的,自己配制時才發現還涉及緩沖容量的選擇、配制后pH值的準確調節等問題。

2.2視頻示范教學預習法

目前學生的計算機擁有率相當高,校園網也覆蓋了從教室到宿舍的各個場所。利用視頻短片創設動態的實驗教學場景,在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具有明顯效果。我從2004年起就聯合帶教老師和同學共同錄制了實驗規范操作的教學視頻,并在制作后期加入了Flas演示等素材,用于幫助學生預習衛生理化檢驗實驗,受到歷屆學生的歡迎。

二、實驗教學實施

1.實驗項目的選擇。

預防醫學類專業的衛生理化檢驗課程實驗教學課時非常有限,我們在選擇具體的實驗項目時,考慮了以下幾點:不選特別簡單的實驗,如食品中水分的測定;不選在其他課程中已經做過的實驗,如分析化學中做過的EDTA滴定法測定水的硬度、儀器分析中做過的電位滴定法測定水中氯化物濃度等;不選在后續專業課程中還會做到的實驗,如粉塵的測定。最終我們選擇的實驗項目為:代表氣相色譜測定技術的氣相色譜法測定模擬廢氣中丙酮濃度;代表原子吸收光譜技術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廢水中銅含量;代表高效液相色譜技術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使用索氏提取器的食品中脂肪的測定;適用于現場鑒定的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鑒定;對于常見的可見光分光光度法檢測技術,在食品理化檢驗中選擇的實驗項目為酒中甲醇的測定、在水質理化檢驗中選擇的實驗項目為二苯碳酰二肼法測定水中的總鉻、在空氣理化檢驗中選擇的實驗項目為磷酸―高碘酸鉀比色法測定空氣中錳含量。

2.規范實驗操作,使學生養成認真嚴謹、規范操作的實驗習慣。

實驗技能的訓練實際上是一項科學素質的訓練,必須從嚴做起。同時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的高低與操作是否正規有著密切的關系,扎實的基本功是做好各種實驗的首要條件。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經常會出現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不能正確分配吸量管;刻度吸管使用不規范、不夠熟練;混勻方法不正確;廢液亂倒;實驗結果差異性大,對實驗結果不重視。從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不難看出學生基本操作技能不過關,沒有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把學生實驗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訓練放在首位,反復強調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對于吸量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標準曲線的制作等作為實驗內容反復練習并作為實驗考核內容。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帶教老師巡回檢查指導,及時指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通過平時的嚴格要求和經常的練習,每個學生對基本技能都能熟練地掌握,培養動手能力。

3.規范實驗報告的書寫,提倡論文式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實驗的狀況和進行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實驗報告的寫作是提高大學生寫作能力、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在書寫實驗報告時經常存在的問題有書寫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重視記錄實驗現象、不進行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不思考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襲現象嚴重等。這樣書寫實驗報告,學生僅僅提高了總結能力,而思維始終處于機械被動的地位,創造能力被束縛,難有新的想法和見解。我們在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實驗報告的書寫做了規范,并提倡論文式實驗報告的書寫,其書寫的基本格式為:(1)題目;(2)實驗目的;(3)主要試劑和儀器;(4)實驗操作,強調不能照抄實驗講義上的操作,要求用盡可能少的文字描述操作要點;(5)實驗結果,要求盡可能翔實地描述結果;(6)討論,整個報告的重點部分,要求結合實驗原理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具備上述基本格式后,我們同時強調一些書寫的細節,如圖表須粘貼在實驗報告中合適的位置,畫圖要有圖名、作表需要有表頭,如有多幅圖表的話需分別用圖1、圖2、表1、表2等標識清楚。實施了論文式實驗報告后,實驗報告的書寫引起了學生的充分重視,照抄課本現象減少,另外由于強調了實驗成績主要看實驗報告的基本格式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減少了虛假實驗結果的出現。

三、開拓第二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實驗教學成果

在完成課堂實驗教學的同時,我們積極開拓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鼓勵各個任課教師把科研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做法是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創造條件使學生早期介入科研實驗與課題研究,一是教師申請開放實驗室項目,提出適合培養低年級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科研小課題,吸收學生加入課題組,通過實驗論文(或報告)和實驗成果展示等方法,鼓勵學生把實驗變成“全面的智能考核和小型的科學研究”,挖掘學生創新實驗的潛能;二是選擇成績優秀、有創造能力的高年級學生參加專業性較強的科研、組織學生申請學校的學生科研項目、省“新苗人才”項目及參加“挑戰杯”大賽等活動,為培養高級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幾年的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成績斐然,我及所在的教師團隊近十年共指導學生獲得省級科研課題6項、校級科研課題30多項,學生的科研成果獲全國挑戰杯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及三等獎若干項。

四、結語

《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的一門課程,我校的預防醫學專業相對于醫學檢驗等專業來講,其分析化學基礎相對薄弱。本文從實驗預習、實驗教學實施、第二課堂教學實踐的開拓等幾方面對如何增強預防醫學專業衛生理化檢驗學實驗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期待此項工作的進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衛生理化檢驗實驗的相關理論和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衛生理化檢驗工作奠定基礎。

篇(4)

1優化課程結構,構建模塊化層次,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突出專業能力培養

目前,我國衛生檢驗專業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縣級以上衛生防疫人員26萬余名,其中15%~20%為衛生檢驗人員,衛生檢驗專業隊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職稱不高,業務素質不強,專業背景不深等突出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2],我省總體衛生檢驗隊伍的現狀與全國基本相同,公共衛生形勢的發展要求與隊伍現狀不相適應的矛盾也較為突出。經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證,我院將該專業設置為“醫學檢驗專業(衛生檢驗方向)”,考慮到社會和用人單位對醫學檢驗和衛生檢驗兩大學科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的要求較高,在課程設置上,我們開設了醫學檢驗專業的主干課程和衛生檢驗專業的全部課程。本著基礎深厚、專業突出的原則,我們將課程模塊設計公共基礎、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衛生檢驗、醫學檢驗5個模塊,開設了人文公共基礎課程例如高等數學、計算機文化基礎、醫用物理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科研概論、醫學信息檢索以及系統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臨床醫學概要等臨床醫學課程,還有流行病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毒理學基礎等預防醫學課程;有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空氣理化檢驗、水質理化檢驗、食品理化檢驗、職業醫學檢驗、化妝品檢驗和生物材料檢驗等與分析檢驗密切相關的衛生檢驗課程;有病毒學檢驗、細菌學檢驗、免疫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臨床血液學與血液學檢驗等醫學檢驗課程。2003年和2006年我們兩次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調整后,人文教育基礎課占24•1%,學科基礎科占22•9%,專業必修課占19•4%,專業限定選修課占14•2%,實踐環節包括實習和畢業論文占10•4%,課外創新教育占5%。與2003年相比,本次課程調整的特點是大幅壓縮了教學學時,從3712學時降低到3223學時,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保障;擴大了專業門數和增加了一定的學時,突出專業知識的學習;壓縮理論教學學時,增加了實驗教學的內容和學時,理論與實驗教學的比例由過去一般的1∶0•6~0•7提高到1∶1;部分專業課程甚至達到1:2。首次將課外創新教育學分納入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尤其是課外創新教育學分。為突出醫學檢驗衛生檢驗方向特色,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將部分涉及醫學檢驗和衛生檢驗的課程進行了有機融合,例如我們將醫學檢驗的臨床微生物與微生物檢驗課程改成為細菌學檢驗和病毒學檢驗,加深了有關微生物檢驗的理論和檢驗水平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構建檢驗醫學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

實驗教學不僅是鞏固和升華理論知識的主要陣地,更是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的主要渠道。通過實驗教學,學生既要了解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更要熟練掌握本學科的各種實驗基本技能并養成創新性科研思維習慣。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科研型和開拓型復合人才[3],而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主體,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模式當中,教師以講深講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為努力目標,學生則以從教師那里獲得定論、定性的知識為目的。這種僵化的教學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經過長期的摸索,我們認為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這一弊端進行改革的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現知識,將教學過程作為學生對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去進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探索研究式思維方法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轉換傳統的教師主體地位,轉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積極推廣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創造更多的師生交流互動空間和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培養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實驗技能,特別注重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衛生檢驗領域的技術“尖兵”,即所謂“GoldHand”(“金手”)。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要求所有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都要堅持一切為實驗教學服務的原則,主講教師實驗要準備充分(包括堅持做預備實驗),指導實驗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巡視學生操作了如指掌)、嘴勤(善于啟發學生思考)、手勤(做必要的示范)。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絕大多數學生不僅能夠圓滿完成教師規定的實驗任務,而且獨立設計并積極要求參加開放實驗的熱情非常高。根據專業發展的動態趨勢、學生的就業前景以及綜合能力培養的需要,我們引入新的實驗技術,更新實驗項目,對所有課程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進行了重新認證,在開設的20門專業實驗課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的比例達90%。例如: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檢驗實驗課中,我們把現場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采樣、實驗室的檢驗、結果的綜合評價有機地結合于一體;在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中,我們把生物學樣品的采集、處理、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實驗報告的書寫有機地結合于一體。同時,我們還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科學的、公正的檢驗醫學實驗課程考核機制,以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實驗和學習過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質、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嚴格實驗規范,要求學生必須絕對遵守原始實驗數據的記錄保存,實驗課程成績的評定主要從平時測評及實驗報告(評價學生基礎和綜合實驗操作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占10%、實驗操作(如給出相關理論假說,請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占20%;試題測驗(考察相關實驗及理論知識)占70%;等多種方法進行,最后綜合評定得出成績。對于有創見的學生,成績從優。全面開放實驗室,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施以及考試評價等方面都是處于相對開放狀態,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探究性學習過程[4]。檢驗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操作多,動手能力強。學生僅僅依靠實驗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顯然是不夠的,要熟練掌握各環節就必須經常練習,如細菌形態觀察、白血病細胞的形態辨認、血細胞計數等都離不開顯微鏡。一次顯微鏡觀察記憶不深或沒有掌握,就必須反復練,才可達到記憶深刻。再如刻度吸量管的取樣、離心機、分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的使用,經過多次使用才能熟能生巧。目前檢驗醫學實驗室全面向本科生開放。我們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安排專門教師,隨時隨地開放實驗室,盡可能的滿足學生需求。在開放實驗室的同時我們安排教師隨時指導學生的實驗內容,以提高實驗室開放效率。#p#分頁標題#e#

3注重專業實習環節,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培養

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我們在安排實踐教學環節時注意醫學檢驗與衛生檢驗的結合。衛生檢驗實習共24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利用10周時間在教研室進行專題實習,即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實習,或與疾病控制中心聯合,共同制定緊密結合實際的專題實習計劃;另一部分為疾病控制中心14周的畢業實習。同時,我們也安排了臨床醫學檢驗實習共24周。在實習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一批三級醫院作為教學基地,與醫院一起選聘了一批業務水平高的帶教隊伍。每個科室均有負責醫師,制定了詳細的技能考核項目和內容,日常學生有充分的實際操作機會,每一次出科輪轉都要組織出科技能考核,考核達不到合格者繼續在原科室實習,隨同下一批學生進行考核,并在實習鑒定表中記錄每一次考核情況。這樣嚴格的實習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增進了學生對臨床工作實際的了解,而且使學生深深感受到臨床醫師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扎實認真的工作態度,體會到高質量的檢驗工作對臨床醫師診斷的重要性,每年學生都從這一階段的實習過程中獲益匪淺。由于衛生檢驗工作與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緊密相關,并且我院已經和實習基地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關系這一實際,故而安排衛生檢驗實習在我省21所疾病控制中心檢驗科室中進行。我們組織帶教教師與基地工作人員一起根據實習工作安排,擬定每個學生的實習研究課題。課題由基地帶教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研究。學生不僅要積極投入到這一過程中來,而且研究結束后要獨立撰寫并上交相關論文。這種目的明確、針對性很強的實習,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避免學生實習過程的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為基地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大大提高了基地工作人員的科研意識,提高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而且進一步促進了學校與基地的科研協作關系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4精心組織專題實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科研能力

篇(5)

近10年來,隨著我省各級政府對衛生檢驗及相關工作的重視和經費投入的增加,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要求日益注重,公共衛生領域監管力度加大,我省衛生檢驗學科得到了快速、全面的發展,儀器設備和辦公條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專業人員素質得到明顯提升,業務技術培訓力度明顯加大,衛生檢驗網絡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各級疾控機構的檢驗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但衛生檢驗工作涉及現代各種科學儀器設備和技術方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保證和可靠而穩定的經費來源及支持力度,要真正確保本學科持續發展和更好地為廣大群眾人人享有健康服務,還任重道遠。

本文從衛生理化檢驗、衛生微生物檢驗、衛生毒理學檢驗與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質量控制四個方面報告如下。

1 衛生理化檢驗

1.1概述

衛生理化檢驗是運用物理與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現代分析儀器技術手段,針對食品、水以及生物與環境材料等對象,對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因素所進行的分析與測試。

1.2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非典”之后,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了衛生檢驗能力建設,開展了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規范了檢驗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衛生檢驗網絡,充實了衛生檢驗人員,通過各種技術培訓,提高了衛生檢驗專業人員技術水平,更新和購置了儀器設備,使得衛生檢驗工作條件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明顯縮短,標準體系建設得到了加強。2003年,國家頒發了新版《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2006年頒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和《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新標準及檢驗方法的出臺,為食品和飲水安全提供了檢驗技術支撐。

1.2.1食品營養與衛生的理化檢驗

1953年,福建省衛生防疫站開始設立衛生組(科),隨后其它市縣亦成立衛生科(股),開展理化檢測。省內高校陸續開設預防醫學、分析化學、食品分析等課程,為我省培養了衛生檢驗人才。分光光度法和薄層色譜法退出微量和痕量分析舞臺,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等在地市級機構得到廣泛應用,色譜光譜與質譜聯用技術、加速溶劑萃取法、凝膠滲透色譜法和免疫親和色譜法在省級機構得到了應用。ELISA等方法被用于獸藥殘留、真菌毒素等的快速篩查。2003年,衛生防疫機構改革,全省各地成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0年開始,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前身福建省衛生防疫站參加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的工作,并開展治理“矮桌”污染,建設“食品藥品放心工程”。自2010年來,按照食品安全法對衛生部門的職責要求,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全省九地市及相關監測縣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的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工作,對18大類食品樣品中的有害元素、有機污染物、真菌毒素、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和禁用物質進行監測,監測項目近百個,基本覆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逐步建立了覆蓋全省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系統。全省歷年監測任務的完成率和數據準確率均位居全國前列。針對我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和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開展了養殖魚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代謝物和氯霉素類藥物等專題研究,加強了仝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業隊伍能力建設,提高了業務能力。201C年來,完成淡水魚孔雀石綠、肉制品瘦肉精等食品安全監督檢測,對奶粉三聚氰胺、食品中塑化劑、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事件、長樂市食用鱟食物中毒事故、福州北冬蟲草食物中毒開展應急檢測。完成氰化物、毒鼠強、氟乙酰胺和溴敵隆等二十幾起鼠藥中毒事故的應急檢測。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為全國首批保健食品評價機構,開展保健食品中蘆薈甙、角鯊烯和皂甙等31種功效成分的檢測,開展了原花青素、蟲草素、腺苷和洛伐他汀等功效成分的方法研究。開展30余項食物營養成分含量的測定,承擔福建省食物營養成分表的研究與制訂工作,并參加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組織的重點項目——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工作。

省疾控中心作為全省疾控系統衛生檢驗工作的技術核心,發揮著業務指導作用,是全省唯一具有保健食品、涉水產品檢測評價資質的機構,在食品安全、保健食品營養與功能、環境健康監測和檢測等的某些方面居國內先進水平。專業人員圍繞氯丙醇、丙烯酰胺、有機錫、多氯聯苯、真菌毒素、貝類毒素、氯丙酯、氯霉素、重金屬、洛伐他汀等污染物、非食用物質和保健食品功效因子進行科研立項,針對檢測技術等開展研究,已承擔國家自然基金、省級和廳級課題15項,合作開展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課題20余項。200篇以上,其中SCI論文10篇。食品中氯丙醇及其脂肪酸酯污染的檢測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典型食品中氯丙醇污染的檢測、評估和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福建醫學科技獎,《二嗯英、多氯聯苯和氯丙醇的痕量與超痕量檢測技術的研究》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福建省食物營養成分表》等7個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食品中瘦肉精檢測技術等約20個項目獲得地市級科技獎勵。修訂了食品中三氯殺螨醇、維生素B1、N-亞硝胺、氯丙醇、黃曲霉毒素和1,3一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酯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約20項,制訂了魚露、蜂蜜等衛生標準或衛生規范7項。合作出版《色譜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應用》等著作10部。全省疾控系統每年舉辦各類理化檢測技術培訓班、研討會8~10次,以加強檢驗監測專業隊伍能力建設。

1.2.2水質與環境理化檢驗

水質理化檢驗是了解水質衛生狀況的主要手段之一,全省各級疾控機構已長期開展飲用水水質監測、突發飲用水污染事故調查和應急監測等工作。飲用水安全是關系到人民健康、社會安定的民生大事。近10年來,隨著理化檢驗技術和分析儀器的進步,以及對水中化學致病因子危害認識的不斷深入,WHO和世界各國修訂了水質標準。自2012年7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按照此標準,飲用水監測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到106項,這對全省疾控機構的水質檢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自2004年開始,開展農村飲用水監測,以掌握農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質衛生狀況,調查表明我省農村水質安全問題突出,水質合格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水廠的消毒設施或措施不完善,導致微生物指標的合格率較低。在水質監測的能力方面,省級和部分設區市疾控機構的實驗室水質檢測能力較強,檢測項目達到九十幾項,省級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在全國居前列,在2012年衛生部與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辦的首屆全國衛生監督技能大賽的水質檢測能力比賽中,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綜合成績排第五名;在CNAS多次能力驗證如水中鉛、鎘和水中無機鹽(四項)等項目檢測中,測定結果接均值,處于全國最好水平之列;在2010年紫金礦業水污染物事故的應急檢測中,水質檢測項目(20余項)與國家疾控中心結果完全一致,為事件的處理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然而。縣級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較弱。在42項水質常規檢驗項目中,平均每個縣僅能開展27項(占64.6%)。在儀器配備方面,按全國愛衛辦要求調查的27類儀器設備統計,平均每個縣僅購置12類,購置率為43.3%。培養箱、高壓蒸汽滅菌器、萬分之一天平、恒溫干燥箱和酸度計平均每個縣僅有一臺以上。但其它儀器則不足一臺。在被調查的38個縣中,只有2個縣配置火焰原子吸收儀等較為先進的儀器,縣級均未配置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離子體質譜儀、流動注射分析儀和低本底αβ放射性測定儀。部分縣級機構質控工作待加強,全省38個監測點所在疾控機構中,通過計量認證的僅占81.6%(31/38),未開展計量認證的占18.4%;在砷、氟化物和氯化物盲樣考核中,指標全部合格的機構占80.7%。

2010年起,全省全面開展城市飲用水監測工作,疾控機構根據水質衛生監測方案,對市縣城區市政水廠與自建水廠的出廠水、管網末梢水、二次供水和城市學校自備供水進行監測。省級機構還開展涉水產品衛生學檢驗與評價工作。

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上世紀90年代,省級疾控機構開展居民血、尿、頭發和胃液等人體生物樣品中有害物的監測和暴露評估,完成了《福建人群體內有害物質蓄積水平的動態》、《五氯酚對環境污染及人體健康影響》、《胃癌高發現場化學病因——微量元素與胃癌病因關系》、《福建省正常人群血清、頭發微量元素正常值》、《福州市正常人群血中鉛、鎘含量監測》、《福州地區兒童血鉛水平監測》和《連城鉛鋅礦鎘污染與人群影響研究》等省部級課題研究。

1.2.3公共場所和室內環境理化監測

公共場所衛生涉及環境衛生學的許多領域,包括大氣、飲用水、室內空氣以及噪聲、采暖、采光、照明、公共用品污染等衛生問題。通過監測,可制訂與實施公共場所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評估有關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并確定相關措施的有效性,以達到預防與控制疾病、保障公眾健康的目的。公共場所監測包括作業場所、實驗動物環境及潔凈區等場所的46項指標。省級疾控機構每年監測10家省級單位的公共場所衛生,項目有甲醛和微生物等8項。還開展醫院手術部、保健品廠、飲料廠清潔車間的潔凈度監測工作,監測21個理化項目。設區市和縣級疾控機構也開展公共場所的衛生檢驗、衛生學評價。近10年來,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居室裝修熱的興起,裝飾材料、烹調和吸煙成為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尤其建筑結構密閉性能的改善,空調的普遍使用,使室內空氣質量惡化,因此,省疾控機構和部分疾控中心開展了新裝修住宅室內空氣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工作。

1.3衛生理化檢驗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食品安全問題凸顯,濫用非食用物質、食品摻雜摻假現象還未得到根本遏制,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風險監測和突發事故應急檢驗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全省衛生理化檢驗儀器設備和檢驗能力與先進省份尚有一定差距,一些關鍵檢測儀器仍然不足,前處理自動化水平不高,非食用物質排查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快速檢測能力不足,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拓展。隨著儀器精密度和檢出能力的提高,消費者對生物與環境介質中健康安全指標嚴控的渴求,國與國之間貿易保護的增加,導致食品中很多指標的檢測限由mg/kg降低到ug/kg乃至ng/kg的濃度水平,這導致檢測過程復雜。除了丙烯酰胺、多環芳烴和真菌毒素等傳統食品化學污染物問題外,當前我國禁用化學物質濫用情況尤為突出,這給我省食品理化檢驗帶來較大壓力。

水質檢驗方面,專用檢測儀器設備普遍偏少,分析自動化水平不高,檢驗項目離國家的規劃尚有差距,尤其是一些縣級實驗室。水質污染事故應急檢測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全省水質安全和檢驗技術方面的科研項目開展較少,在水質檢測標準研制上的投入不大。隨著涉水產品種類不斷增多,新的衛生學問題不斷出現。個人生活用品和藥物的廣泛使用,造成對水環境的污染。這些新的挑戰都要求疾控機構開發多殘留、超痕量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技術平臺,進一步做好科研技術儲備。

目前公共場所監測的有關法律法規缺乏、不完善,法規、標準和檢驗方法之間不夠配套,甚至時有錯誤。某些衛生指標可操作性不強。全省從事公共場所監測的技術人才偏少、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經費投入少,監測設備偏少,購置、更新和維修困難。這些因素影響監測質量和速度,在基層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1.4衛生理化檢驗趨勢與展望

食品衛生檢驗學科將從食品安全與營養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監控技術人手,配合國家和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規劃的要求,瞄準和跟蹤國內外先進檢測監測技術手段,大力加強食品中化學污染物、有害因素、功效成分的檢測技術—與方法研究,加強食品安全監測、預警與評估技術研究,提高檢測方法的通量、精確度和靈敏度等,繼續加強快速篩查方法的研究應用,建立符合省情的食品安全保障技術支撐體系。

2012年7月1日起,我國新版生活飲用水國家標準GB5749-2006全面實施,該標準大幅度增加了檢測指標,由35項增加至106項,新增71項指標,而且一些對健康危害較大的鉛、鎘、砷、四氯化碳、硝酸鹽氮等指標限值更加嚴格。檢驗方法國家標準GB/T5750-2006的要求也更高,對儀器投人、自動化和試驗消耗品等都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國家對飲用水保障工作的重視,經費投入力度的加大,實驗設施和檢測設備的改善,人員技能和隊伍素質的提高,飲用水檢測工作將明顯得到提升,檢測質量再上新臺階,為飲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今后主要工作: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對公共場所衛生監測工作的重視,獲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做到監測儀器數量合理、人員操作熟練、維護管理科學。要增加監測人員的數量,加強培訓,提高人員能力與素質。配合實施《國家健康行動計劃》,開展對居民生活區以及公共場所PM2.5的監測。加快研制現場實時監測儀器,建立規范、快速的監測方法,完善和提高現場實時檢測技術,適應現場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求。開展空氣有機污染物的系統監測和研究,開展室內環境和公共場所污染來源、污染物種類、污染程度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調查研究,建立污染監測和預警系統。

2 衛生微生物檢驗

2.1概述

衛生微生物檢驗通過對食品、水、環境、物品及人體等載體中有益和有害微生物進行規范的檢驗和監測,微生物檢驗既集成了各種現代分析技術,也有自己獨特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從而形成從外部到內部、從定性到定量、從單一指標到綜合評價的完整的檢驗方法技術體系。

2.2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我省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微生物檢驗分別南原省衛生研究所、勞動衛生研究所承擔,環境衛生微生物后由省環境衛生監測站承擔,1983年,這兩項檢驗工作合并到原省衛生防疫站。各地市防疫站也組建相關科室承擔該工作。1976年.1984年間,檢驗人員在工作環境相對簡陋和信息相對閉塞的條件下,初步建立起一套適合我眢情況的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對霉菌和真菌毒素檢驗研究較為深入。1984年,我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公布后,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學科得到重視,人員和設備等投入明顯增加,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檢測的自動化、儀器化程度越來越高,檢驗工作呈現出全面、快速、定量的發展趨勢。

1984年以來,我省微生物檢驗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如完成1985年永安冷飲沙門氏菌中毒、1994年某大賓館群體細菌中毒和1996年某中專學校數百人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等數次食物中毒的應急檢驗。2000年前后,各地檢驗機構在人員、環境條件、儀器設備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特別自2000年省疾控中心加入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網以來,我省微生物檢驗能力得到全國同行認可;現代檢測設備也有所配備,如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和細菌生化快速篩選儀。各地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2011年全省食品中菌落總數檢測能力驗證通過率超過9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開始,多次舉辦了影響力大的全國性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培訓班,包括乳品抗生素殘留、維生素、副溶血性弧菌、創傷弧菌、腸道致病菌、飲用天然礦泉水和香港海鷗菌等的檢測。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方面貢獻較大,制訂了GB4789.4—2010、GB/T4789.7-2008、GB/T4789.29-2008和GB/T4789.30-2010等標準,研制了蜂蜜中嗜滲酵母菌的檢測方法。這說明我省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能力處于全國中上水平。

自2009年后,隨著《食品安全法》對衛生部門職能的調整,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的需求有所減少,環境衛生微生物檢驗的需求逐年上升。全省舉辦了生活飲用水、化妝品、飲用天然礦泉水、公共場所、空氣潔凈度等微生物檢驗技術培訓班,對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和《化妝品衛生規范》進行了宣貫,基層機構環境微生物檢驗能力得到了規范。在滿足環境微生物檢驗需求外,在沙溪口藍藻污染事件、天然礦泉水微生物檢驗方法等飲用水污染事件中。我省也體現出較高的技術水平,所發表的文章被引用率較高。省級單位在全國能力驗證考核中獲得滿意結果。開展了實驗室生物安全柜的監測工作,2010年省級機構獲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清洗、監測評價資質,可開展集中空調清洗效果的衛生監測。

2.3微生物檢驗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全省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比較低,主要原因是水未經消毒出現的微生物問題,總大腸菌群和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僅為50%,縣級機構微生物檢驗能力和質控水平亟待加強。雖然衛生微生物檢驗是基層衛生檢驗機構普遍開展的項目,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在經費人員等方面的投入偏少,儀器設備配置不足,自動化程度低且更新維修難度大,與國家規劃配置要求差距不小。檢驗人員較少、部分為兼職且業務素質不夠高;基層技術人員教育培訓不夠多,獎勵機制不靈活、待遇較低,工作量較大,重復性工作多,開展更高層次研究的機會小,專業技術人員流動性較大。這些都造成基層單位檢驗能力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對不斷發生的突發事故應急檢測技術儲備不足,一些機構疲于應付,食源性或水源性疾病病因查明率低。

2.4衛生微生物檢驗發展趨勢與展望

衛生微生物檢驗是保障食品、水等健康相關產品安全和公共場所衛生的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衛生微生物檢驗的作用,運用和開發各類檢測新技術,滿足食品等健康相關產品行業發展的需求。衛生微生物檢驗正朝著簡便快速、實時在線、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通量、自動化、標準化和無損檢測的方向發展,以指示菌代表致病菌及其毒素存在的方法已被直接檢出致病菌或其毒素的方法所代替。發展綠色檢驗技術,研制新型檢驗儀器和方法已成潮流。食品微生物學重點運用基因分型技術研究食源性致病菌的新型檢驗技術,提高致病菌DNA溯源能力,應用免疫學方法拓展生物毒素的研究領域。配合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及時跟蹤國際國內檢驗技術的發展潮流。推廣應用核酸技術,發展實時在線的快速檢驗技術,研究病原菌的精確定量和溯源技術,為病原微生物風險評估和食物中毒的診斷服務。食源性疾病監控研究的重點是建立起多部門、多層次和從食品生產到銷售多環節的全省食品污染物監測體系,在研究食品中危害因素與暴露水平的基礎上上,找出食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閾值。

3 衛生毒理學檢驗與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

3.1概述

衛生毒理學是研究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和產生毒性作用的條件,闡明劑量一效應(反應)關系,為制訂衛生標準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保健食品功能學是研究保健食品中活性(功能)組分與機體相互作用,并闡明其作用規律和機制的學科。

3.2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我省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工作與國內先進省份一樣,起步較早,始于20世紀70年代未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能夠開展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試驗的第一、二階段全部以及第三階段部分項目的評價工作。我省食品毒理學學科發展偏向應用性,目前,全省僅省疾控中心從事食品毒理學檢驗,檢驗工作朝著更加嚴謹、規范的方向邁進。省疾控中心多次參加實驗窒能力驗證.均獲得優秀的成績。與應用毒理學所取得成績相比,我省在食品毒理學科研、跟蹤國內外最新進展方面,略有不足。

健康相關產品的毒理學評價包括化妝品、消殺產品及涉水產品的毒理學檢驗與評價。我省消殺產品的毒理學檢驗與評價發展多年來一直穩步發展,常開展的項目有急性經口毒性、經皮毒性、皮膚刺激、眼刺激、陰道粘膜刺激和皮膚變態等試驗。化妝品和涉水產品衛生毒理學檢測項目開展較為齊全,但社會委托樣品較少。

我省依山靠海,突發公共衛生的應急毒理學檢測有其特殊性,有毒動植物和微生物毒素中毒在食物中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年來海洋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尤為常見,毒素種類和中毒事故數量呈增加趨勢。常見生物毒素有河豚毒素、麻痹性貝類毒素、腹瀉性貝類毒素、雪卡毒素和毒蕈毒素等,中毒食物品種有河豚魚、織紋螺、貽貝和毒蘑菇等。目前全省開展海洋生物毒素毒理檢測的機構僅少數幾家,但在檢測的規范化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我省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衛生部認定的全國首批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機構,能開展免疫力增強功能、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和抗氧化等2l項功能學的檢驗與評價。

我省近年來加大了對衛生毒理學、保健食品功能學科研工作的重視,在全國保健食品功能檢驗方法的建立和完善過程中,做出不少貢獻。參加了國家863項目《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評價與功能因子關鍵檢測技術》子課題、國家藥監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保護功能》、《輔助降血糖功能》等多項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方法改進等科研工作。注重關鍵毒理學技術的攻關,開展了肺癌胃癌分子流行病學、血清流行病、癌癥早期篩查生物標識技術、致癌化學物的篩查方法和遺傳毒性等方面的研究,申報了致癌物篩查評價技術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和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其中《p53、GADD45a基因表達水平在評價食品化學物致癌性中的應用》獲得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二丁基錫對人羊膜上皮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及其機制研究》獲得省衛生廳青年科研項目資助。在《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衛生研究》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SCI論文約10篇。

3.3衛生毒理學檢驗與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存在問題

目前全國疾控機構衛生毒理學工作無歸口管理和技術指導部門,沒有專項工作經費和工作會議,缺乏溝通渠道和組織協調,培訓交流少,業務技術提高慢。全省從事衛生毒理學與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的人員不足,學科發展不快。學科定位和發展方向不明確。衛生毒理學檢驗除少量突發中毒事故應急檢測外,大部分工作都是社會第三方委托檢測,屬于市場調節行為,而保健食品功能學檢驗全部為委托檢測服務,以一類公益性機構從事第三方檢測存在一定困難。中毒事件應急檢測缺少統一的技術規范,檢測工作不夠規范。部分實驗動物和有證毒素標準品難以獲得。應用毒理學技術發展緩慢,未能跟上世界范圍內毒理學學科前沿的迅速發展,毒理學檢驗分支學科的科研工作受到制約。2010年開始,國家保健食品功能學評價機構資質審批機構與檢測機構行政主管機構屬于兩個部門,導致協調溝通難度加大,對檢測工作產生不少影響。

3.4衛生毒理學與保健食品功能學發展趨勢與展望

毒理學試驗方法朝著人源細胞、特定器官替代法方向發展,研究更靈敏可靠的評價方法、指標以及篩選敏感動物、器官和組織已成主流。保健食品功能學試驗方法將向指標客觀、定量、更加注重人體試驗方向發展。衛生毒理學發展趨勢是分化與綜合相結合、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相結合、從整體動物實驗到替代試驗、從傳統毒理學到系統毒理學、從環境基因組學到環境表觀基因組學、從描述毒理學到預測毒理學。我省衛生毒理學科研究新方向包括開展病理常規指標量化、化學毒物聯合毒作用研究,建立毒性病理學的標準檢查程序和診斷方法,提高檢驗結果的可比性,研究人源細胞、特定器官替代法的毒理學新方法。

保健食品功能學發展在立足于科學試驗的基礎上,以中國傳統養生保健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為指導,以滿足群眾保健需求、增進人體健康為目的。功能的定位將更加注重調節機體功能,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因素,針對特定人群,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功能的設立更注重科學性、適用性、針對性。功能評價方法和判斷標準將更加科學、公認、可行。我省將重點開展藥食同源植物安全性毒理學研究、新資源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學研究,推廣應用GLP規范,研究新型吸入染毒裝置,開展實驗動物生理生化正常值范圍的研究。開展人體試食試驗規范化、動物試驗條件控制、樣品前處理的科學性及規范化、生物毒素毒力檢測方法的國產化和規范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驗經驗探索及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等研究,開展對我省影響較大的公共衛生危險因素的風險評估工作。引進基因芯片、基因測序、基因擴增、分子雜交、單細胞凝膠電泳、圖譜圖像分析、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

4 質量控制

4.1概述

衛生檢驗機構為衛生執法、疾病控制和健康相關產品服務,因此衛生檢測的生命在于檢測的質量和可靠性。隨著社會各界法律意識的增強,檢驗機構間競爭的加劇,社會對檢驗結果的公正性、準確性、服務效率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實施規范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在近年來得到很大重視。通過對人員、環境、設備、物資、信息等技術資源加以管理和控制,使抽樣、樣品保存、前處理、檢測和數據處理等檢測的全過程處于受控狀態,確保最終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加強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并持續改進,使檢驗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4.2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

全省衛生檢驗實驗室共91家,61家獲得實驗窒資質認定(計量認證),廈門、南平、泉州和三明等9家機構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原省衛生防疫站于1994年成立了質管辦,負責計量認證等質量管理工作,1996年獲得省級計量認證,2005年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2010年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2012年獲得食品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至2011年底,省疾控中心共參加CNAS的35次能力驗證活動,涉及食品、化妝品、水及涉水產品等,參數80多項,滿意率為96.3%。還參加國家藥監局、中國疾控中心等機構組織的質控考核。食品中黃曲霉毒素(4種)、氯丙醇、氯丙醇脂肪酸酯和氯霉素的國際比對考核,均獲得“滿意”的結果;省疾控中心多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監委和中國疾控中心食源性致病菌質控考核和能力驗證,參加美國ERA水中菌落總數國際比對,結果為“滿意”。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得到提升,已被各地衛生行政部門擺上重要議程。為提高衛生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水平,省疾控中心多次舉辦疾控系統質量管理培訓班,同時組織開展實驗室間水質和食品檢測的比對工作,包括鉛、鐵、錳、氟、亞硝酸鹽氮、二氧化硫、菌落總數、霉菌、酵母、致病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項目。省疾控中心組織了全省食品檢驗機構的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考核。2011年起作為微生物領域能力驗證提供者單位,組織全省108家食品檢驗機構(疾控、質檢、農檢、藥檢等系統)參加了菌落總數實驗窒間比對。廈門、龍巖、三明等部分地市疾控機構針對轄區內機構開展了外部質量控制活動。實驗室除了外部質量控制活動,每年均制定內部質控計劃,在理化檢驗中采用加標回收率、平行試驗、空白對照、實驗室間比對復測、陽性樣品重復測試等多種方式;在微生物檢驗中通過培養基質控、關鍵試劑驗收、陰陽對照等多種方式確保檢測結果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配合國家制定了全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質量控制方案。

4.3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①開展能力驗證、實驗室比對和內部質量控制等質控工作的經費缺乏來源。②檢驗人員質量意識還不夠強,質量控制工作不夠規范,未能充分考慮從采樣到檢驗以及報告出具的全過程質量控制,質控措施的針對勝不夠強。③體系文件規定與實際檢驗操作協調性不夠強,甚至脫節。④與質控工作相關的有關部門之間溝通協調不夠暢通,物資保障不及時。⑤缺乏激勵機制,檢驗部門和人員參加外部質量控制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抵觸隋緒。⑥質量控制活動覆蓋的項目不夠廣,未覆蓋到子領域,公共場所監測、有機污染物的能力驗證活動少。⑦對能力驗證結果的分析總結不夠,尤其是出現可疑或不滿意結果時,對原因分析的深度不夠。⑧年度質控計劃落實不徹底,質量監督員和內審員在本部門檢驗質控中發揮的作用不夠。

4.4質量控制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當前質量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無論是較之實驗室質量保證的需求、政府對實驗室監督管理的需求、還是對于新領域檢測技術的需求都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如引進智能化糾錯程序。利用統計技術對檢驗過程進行連續監控,對輸出質量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對過程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等。針對重要的、薄弱的檢測項目,有計劃地組織、參加國內外的檢測比對和能力驗證,選擇性參加國際性比對活動。能力驗證的產品將由單一的食品、水質擴大到衛生檢驗的各個領域,如公共場所、室內環境和集中空調清洗相關衛生指標或者標志物。注重實驗室日常規范化的管理和開展內部質量控制活動,把外部質控所用的技術措施應用于日常檢測,減少質控給檢驗帶來的風險。努力提高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根據工作需要定期組織開展全省性實驗室能力驗證與比對活動,鼓勵參加國際性質控比對活動和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推動縣級實驗室通過計量認證。規范檢驗檢測工作,規范檢驗人員行為,提高檢測質量,保證各項檢驗出證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及時I生。促進質量控制考核工作標準化、常規化,以平常的心態同等對待質控考核和日常檢測工作,對于能力驗證結果不滿意時,應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學習質量控制先進技術,建立適合我省衛生檢驗實驗室間比對樣品制備的管理體系,滿足質控考核需求。要注重采樣、樣品流轉、前處理、樣品檢驗、數據處理、數據審核、檢驗報告等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5 福建省衛生檢驗學科面臨的挑戰

5.1經費投入少、儀器設備不足

政府對衛生檢驗實驗室的投入明顯不如其它系統同類檢測機構,公共衛生經費中用于衛生檢驗的比例也較低,缺少專項工作經費。檢驗收費標準滯后,有償檢測服務收入低,不少項目是賠本檢驗。由于經費不足,導致各級疾控機構開展檢驗技術儲備、人員培訓和質量控制等工作均有困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儀器設備是開展衛生檢驗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級疾控中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儀器設備老化、不足和缺乏的現象,省級機構雖然接近國家基本的設備配置要求,但近一半市縣級機構達不到國家要求,這已成為阻礙和制約全省衛生檢驗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氣相色譜儀、蛋白質分析儀和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系統等儀器使用時間長、老化現象嚴重。旋轉蒸發儀、冷凍高速離心機和超低溫冰箱等常用前處理設備數量不足,使實驗室難于應付日益繁重的常規檢測和突發事件應急檢測。省級疾控中心缺乏低本底α、β測量儀、隱孢子蟲和賈第鞭毛蟲快速檢測設備(Filta-Max xpress)和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儀等必要的儀器設備,使得水質全分析檢測能力達不到106項的要求。用于非法添加物檢驗檢測的高端儀器設備仍為空白。

5.2人才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檢驗人員數量不夠、結構不盡合理、培訓機會少,人員業務綜合素質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檢驗市場需求和國家對檢驗工作的要求。人員在開展新項目和掌握新設備方面面臨困難。人員年齡比例不夠合理,有的機構高齡職工比例較高,而有的機構則青年人員比例偏高。學科帶頭人、高水平領軍人物少;團隊協作意識不強,論文水平和質量待加強。對檢測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挖掘不夠。

5.3對衛生檢驗學科認識不夠

現代衛生檢驗對儀器設備、物資和人員投入要求越來越高。衛生檢驗工作如未科學合理安排和管理,將可能是投入多、產出少,這影響到決策層在經費、人員等方面的再投入。實驗室建設上,存在重硬件投入,輕軟件建設和管理,儀器設備使用和維護管理不到位,部門間條塊分割嚴重,資源共享利用難。部分設備利用率偏低,甚至長期閑置,產出低下,進而影響到設備的維修與更新。設備維修更新經費不足,大型儀器設備投入后,缺乏后期維修經費來源。在檢測能力建設上缺乏統一規劃,未充分考慮地區和需求的差異,應建設區域性實驗室,分工發展各自優勢的檢測領域和項目。

5.4學科發展不平衡,新技術、新方法應用不夠

檢驗人員多滿足于簡單按照國家檢驗規范或標準進行檢驗,方法驗證等研究工作開展少,對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使用不夠。食品衛生檢驗研究較多,而公共場所監測、飲用水檢測等方面的技術研究較少。衛生檢驗人員科研創新精神與大學、研究所等機構相比有較大差距,科研立項少,論文深度不夠,衛生檢驗學科建設重視不夠。

綜上所述,就我省衛生檢驗總體能力而言,不論是儀器設備、質量控制水平、檢驗項目,還是專業技術隊伍,都難以滿足我省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6 福建省衛生檢驗學科的主要任務和對策措施

要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工作方針,以人為本,服務于疾控工作的大局,全力滿足社會需求。深化改革,實現疾控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與利用,建立功能完善、技術先進、服務便捷高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的省內一流、全國先進的衛生檢測機構和工作機制,為全省人民的健康服務,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保駕護航。發展思路要正確定位、機制要創新,衛生檢驗部門本質上還是檢驗服務機構,在業務開展、服務、管理等方面應考慮社會第三方中介組織的特點,實現檢測的公正、準確、及時、科學、高效。多探索多研究,逐步形成適合衛生檢驗機構持續發展的制度和工作模式。

6.1增加投入、改善儀器設備和設施條件

當今檢測水平和效率已經越來越依賴于先進可靠的儀器設備,各級疾控機構衛檢經費都存在較大缺口,儀器設備更新、維修費用不足,基層食品安全檢驗工作下滑嚴重。政府部門要落實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增加投入,提高檢驗人員待遇,改善儀器裝備和設施條件。

6.2加強檢測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衛生檢驗工作的技術性較強,人才是衛生檢驗學發展的關鍵。要培養和建設一支學歷層次高、檢驗技術過硬、管理能力強,具有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職業道德高尚的檢驗隊伍是保證學科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要提早做好檢驗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重點著眼于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培養,鼓勵在崗學習,強化學科帶頭人作用和發揮老專家的傳幫帶作用。要立足于已有人才隊伍,同時有重點地培養領軍人物,鼓勵課題研究和科研協作。爭取優惠政策和提高優厚待遇吸引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和留學歸國人員從事衛檢工作。

6.3研究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公共衛生風險監測與評估亟需檢驗技術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飲用水關鍵指標檢測方法研究,應用先進檢測技術,做好技術儲備,為全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飲用水監測和突發中毒事故應急檢驗服務。針對我省典型公共衛生問題,開展自主檢測技術的開發,如貝類毒素、蘑菇毒素、劇毒鼠藥和易被誤用的劇毒中藥材和野生植物的檢測技術。開發適合于現場快速檢測的便攜式儀器或技術,滿足衛生監管監測工作的需要。加強對農藥與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環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違禁化學品和食源性疾病的監測與溯源技術及設備的研究。

6.4開展標準制(修)訂,為衛生執法服務

積極參加國家、行業和地方食品安全、飲用水等標準的制(修)訂,使已有成熟、較為先進的技術轉化為國家標準,牽頭制(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衛生規范。鼓勵參加其他機構的標準制訂活動,通過方法驗證、比對等形式,來做好先進實用技術的儲備工作,走出加快檢驗能力建設的新路。

6.5加強技術交流,促進機構間的合作協作

篇(6)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理論性和系統性的課程,該課程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食品感官檢驗、食品化學分析、儀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的方法和原理。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理論知識,很多實驗是在為基礎化學和基礎生物學補課。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對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及在實踐操作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較少。課程設置大都以理論課為主干,把實驗課當成是理論課的附屬。單純理論和公式講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難學、厭學情緒,一些學生為了拿學分而學習,不能從學習中享受到樂趣,學習態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學生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數據的能力。由于學生沒有參與到實驗前期準備工作中,僅僅參與食品理化成分等的測定步驟,因此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訓練不完整,例如樣品處理、數據處理等。樣品的采集、制備、預處理及樣品的保存等重要內容成了學生的“弱項”。即便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得到相應的實驗數據,但由于對數據處理方法不熟悉,誤差概念不明確,導致分析結果不可靠,很多學生做完實驗就算完成任務,從來不想為什么會得到實驗結果,與所學的理論內容有什么關系。

(三)實驗室的很多設備不能滿足實驗的需要。各專業之間、各學科之間儀器設備資源的共享問題還沒有解決。例如ATP熒光光度計、甲醇速測儀等快速檢測設備只能通過圖片、說明書和網絡知識了解,學生無法拿到這些儀器活學活用。

二、教學改革措施

(一)課堂教學改革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專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簡,以基礎知識為主體,深入介紹,使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教學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注意層次分明,又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及實用性,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為強化教學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講授、提問、答疑等多種教學方法。2.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先進設備及多媒體,針對課程的特點,按授課知識點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件,或直接播放Flas、實驗錄像片,使理論知識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3.授課時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課程特點,開展課堂討論。主講教師根據所講內容列出討論題,所列的討論題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廠或現實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檢測的問題,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帶有研究、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充分準備后再討論,然后教師對討論進行歸納總結。加強學生對食品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的學習。教研室采取定期組織教師聽課,觀摩教學,在授課結束后,主講教師寫出總結材料,并對試卷進行卷面分析和考試總結,找出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實驗課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期末試卷出一些實驗操作題,使學生牢固掌握實驗中的重點、難點,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極其重要。在實踐教學方面,本課程以自主性和創新性為原則,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與動手能力。

1.加強實驗教學環節。實驗課開設的總體思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識的掌握,又重視獨立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養。實驗課中,加強基本操作訓練,增加現代實驗技術內容,并同專業課相結合,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中堅持學生獨立操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強生產實踐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進入葡萄酒廠、番茄醬廠、飲料公司、農產品檢測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各類企事業單位進行生產實習,親自參與食品生產和安全檢驗的全過程,使其認識到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知識對食品品質及食品企業經濟效益和聲譽的重要性,通過原料收購、生產加工、衛生檢測等具體環節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并使學生認識到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對企業的重要性。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實踐環節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今后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及盡快適應以后的科研與生產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進行課堂教學和基礎性實踐教學的同時,輔以課外科研訓練。實行“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在生產實習中加強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實踐教學模式。把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參加完成“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和“大學生挑戰杯”論文。通過這些實踐性環節的實施,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強化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實驗室建設。不斷增添新儀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對教師和實驗人員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利用豐富的科研經驗充實教學內容。《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注重食品成分含量的測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質及摻假物質檢測。我院購置了氣相色譜、液相色譜、氣質聯用、原子吸收、食品物性測試儀等先進設備,建立了中心實驗室,實現與其他學院儀器設備共享,促進大學與企業公共實驗平臺建設,使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基礎理論與實驗操作緊密結合。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學生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有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為學生畢業后走向食品研究、檢驗、生產及外貿等部門起到橋梁作用。通過對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學生對這門課學習興趣更濃厚,學習態度有所改進,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葉瑞洪.《食品理化檢驗與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嘗試[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7,2:46-48.

[2]黃丹,劉達玉.對《食品理化檢驗》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06,5:108-109.

[3]胡偉光.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遼寧高職學報,2005,7(3):50-52.

[4]丁建英,張根華,權英.《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0):17347-17348.

篇(7)

關鍵詞 :口腔扁平苔蘚;危險因素;調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0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oral lichen planus

HAO Yu-e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Inner Mongolia,Hohhot01005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may causes of oral lichen planus (OLP) risk factors,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chen planus.

Methods:Selected a qualified 130 patients with oral lichen planus,with the recent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130 cases of non-oral mucosal disease control study,the relevant survey data row two categorie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to screen fo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OLP.

Result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sychological factors,gastritis,local chemical stimulation and autonomic disorders with OL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Conclusion: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oral lichen planus and multiple factors,Clinical cause of treatment should be to promot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prognosis of OLP.

Key wordsOral lichen planus;Risk factor;Investigation

口腔扁平苔鮮(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口腔科常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是以頰、舌、唇等口腔黏膜處出現白色或灰白色條紋狀為典型病變,常為對稱性分布,發病以中年女性居多,較為頑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與生活方式的改變,OLP的發病率也呈升高趨勢,關于其發病因素的研究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熱點,本研究以風險調查的方式,初步探討OLP的發病機制,旨在對臨床減少發病率有所幫助。現總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OLP就診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OLP組),男32例,女98例。年齡30~72歲,中位年齡45.70歲。病程2個月~2年,口腔病損具有典型OLP黏膜癥狀,發病部位以頰、舌黏膜為主,少數涉及唇及牙齦黏膜。均經病理診斷,符合WHO推薦的OLP診斷標準,排除:(1)病理活檢前1個月內曾使用激素類藥物或免疫調節劑。(2)認知障礙及精神疾病史者。同時選取130例近期來我院口腔科復查非OLP者為配比研究對象(非OLP組),男34歲,女96例。年齡30~71歲,中位數年齡45.8歲。以上納入對象均知情且自愿同意。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由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設計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1部分為一般資料,包括納入對象的性別、年齡、民族、職業、文化程度、健康狀況、藥物治療史和家族疾病史等。第2部分為研究者擬定的相關風險因素調查表,包括心理因素、胃炎、肝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植物神經紊亂、口腔衛生、局部理化刺激(燙食、硬食、辛辣食、熏烤食及吸煙、飲酒習慣)等相關因素。其中胃炎、肝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調查是在隨訪并結合臨床病理診斷報告來判定;心理因素的調查依據為發病前是否有精神創傷史;植物神經紊亂的調查內容為發病前是否有失眠、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易激惹及情感障礙等。

1.2.2調查方法由調查者向調查對象解釋調查的目的、意義,明確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為不記名填寫,不得缺項,共發放問卷260份,回收2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相關風險因素調查采用二分類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擬定風險因素作為自變量,以OLP的發生作為應變量。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OLP組與非OLP組相關風險因素分析結果(表1)

2.2OLP患者相關風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2)

3討論

OLP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發病原因可能與心理因素、內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遺傳因素、微循環障礙等有關[1],表1顯示,經Logistic回歸,心理因素、胃炎、局部理化刺激(燙食、硬食、辛辣食、熏烤食及吸煙、飲酒習慣)和植物神經紊亂與OLP的發生有較密切關系(P<0.05),是OLP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應引起我們重點關注。

3.1心理因素近年來研究發現心理精神因素與OLP的發生有關,有資料顯示[2],30%左右的OLP患者存在精神創傷或中等心理應激史,本組曾在發病前明確精神創傷史者36例(27.69%),心理因素進入了本研究的Logistic回歸模型,與上述觀點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負性心理事件或精神創傷會促使人體各免疫細胞亞群產生變化,啟動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反應,從而引起OLP的發生,進一步提示,針對OLP的臨床干預應配合精神治療與護理,增加心理調節的過程,以緩解病情。

3.2胃炎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均認為[1],OLP的發生與全身性疾病有關。本組調查中,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證實了胃炎與OLP的相關性,這可能是因為口腔黏膜與胃腸道黏膜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當某一組織發病,抗原刺激抗體產生,進而攻擊相同抗原的另一組織;另外有研究認為,幽門螺旋桿菌(HP)是OLP的直接致病菌,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先從有胃黏膜病理變化OLP患者口腔中分離出HP陽性,近來關于OLP損害與HP感染的報導逐漸增多。有文獻顯示[1,4],隨著慢性胃炎向淺表性、淺表-萎縮性、萎縮性加重,OLP損害具有從白色條紋向充血、糜爛加重的趨勢。胃炎患者經過治療,OLP的癥狀和體征均有不同程度緩解,證實胃炎是導致OLP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表2顯示,肝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與OLP發生的關系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局限于研究病例樣本偏少,關于上述其他全身性疾病與OLP的關系有待深入研究。

3.3局部理化刺激本組調查進一步證實了OLP的發生與各種理化刺激的相關性,長期食用過燙、過硬、熏烤、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包括飲酒吸煙等)加強了口腔局部理化刺激反應,造成血管痙攣收縮,微循環障礙出現[3],繼而引起T淋巴細胞上皮下浸潤及口腔黏膜充血、破損和苔蘚樣改變。而且長期吸煙、飲酒、辛辣飲食又是胃炎的主要危險因素,因而對于OLP的防治,必需重視改變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

3.4植物神經紊亂有研究表明[4],植物神經紊亂對誘發OLP的發生作用明顯,本文調查結果與上述觀點相符,可能是因為植物神經紊亂造成的失眠、倦怠等,使機體發生病理、生理及生化代謝等一系列變化[3],免疫系統受到影響,與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使細胞受損加劇,免疫力進一步降低,并發或加重病情。

綜上所述,OLP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OLP的治療,必須采取標本兼治、綜合干預的對策。

參考文獻

[1]陳凌軻,盧銳,張靜,等.口腔扁平苔蘚病情復發加重影響因素調查[J].口腔醫學研究,2014,30(3):226-229.

[2]黎春暉,聶敏海.口腔扁平苔蘚的精神發病因素與神經免疫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2,39(4):530-531,536.

[3]周淳,張珺曄,周曾同,等.煙酒刺激與口腔扁平苔蘚糜爛癥狀急性發作的關系[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7):387-391.

[4]姚聲,周杰.口腔扁平苔蘚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5):277-279.

(收稿日期:2013-11-15)

篇(8)

【中圖分類號】R19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499-01

檔案工作不僅是一項專業性工作,也是我們整個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考核整個單位實際工作的重要依據,更是一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常數據信息資料的來源。在機構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帶給其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實現在機構改革中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去適應新的挑戰,是目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所要面對的新任務、新要求。

1現代化觀念,提高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國家衛生部、檔案局在《衛生檔案管理暫行規定》中提出:“檔案信息化建設要與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同步發展,逐步實現檔案管理信息化、服務網絡化、不斷提高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因此,疾病控制中心將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納入中心發展規劃中來是很有必要的。而要保證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重要的是保證良好的工作條件的配置,如相應的檔案存儲庫房、服務器、統一規范的檔案裝具、優良的閱檔環境等硬件的投入,以便于規范;在軟件方面,在人員配備的基礎上要加強人員的培訓和規范化的管理要求、設置專門的檔案管理科室和主管領導,以及良好暢通的網絡管理體系等。

2現代化內容,全面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來源

機構調整后,衛生防病工作成為疾控中心的重頭戲,不斷充實完善衛生防病業務檔案尤為重要,館藏量的豐富和優化與否,是實現檔案利用需求的前提條件,是檔案管理的基礎。從調查情況看我省各級疾控中心檔案室目前收藏數量都很有限,所以檔案人員更要開闊工作思路,深入科室指導,加強以下內容的收集。①歷年主要傳染病流行趨勢預測、傳染病疫情爆發流行調查處理及分析的總結性報告;②人群免疫、免疫接種質量的效果評價及重大異常反應、接種事故的調查處理、分析和總結性報告;③主要傳染病病原學及血清學監測分析與總結;④重大疫情、食物中毒及飲水污染的調查處理、分析和總結性報告;⑤微生物學、衛生理化和毒理檢驗技術性總結;⑥病媒醫學昆蟲各項監測工作總結以及專題性調查分析;⑦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專題性總結;⑧針對衛生防病工作的建設性、指導性,管理性、綜合性論述以及學術論文等。特別是對核對無誤的疫情材料和各種疫情統計報表等資料采用檔案室集中統一管理的形式,按一文一件操作規范統一編目,并確定保管期限為永久,然后將數據錄入檔案管理系統軟件保存,做到有序化且有目可查。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是集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監測健康教育科研培訓于一體的公共衛生體系,其信息資源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者實踐業務工作的重要支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檔案部門應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館藏的信息資料和檢索工具,對檔案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篩選加工整理歸納,有效進行深加工,以便于查找利用;根據預防醫學的不同學科,對機讀檔案進行分類,編制各類檢索目錄,準確迅速全面地查找檔案,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快速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3現代化管理,健全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大致可以分為文書業務會計設備聲像實物等類,一般多采用中心檔案室和科室兩級管理的模式,由中心領導主抓檔案管理工作,中心檔案室設專職檔案員負責全單位檔案的整體管理工作,統一管理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檔案,全面負責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統計鑒定和銷毀等工作各科室設兼職檔案員應由中心檔案室管理的檔案,各科室整理立卷后向中心檔案室定期移交;科室檔案由科室內兼職檔案員在年終整理裝訂立卷后存科室備查,在保證單位內重要資料得到有效保存的同時,也使得科室檔案內容的延續性使用的便利性得到了保障檔案員在學歷和專業方面應滿足一定的要求,必須具備公共衛生檔案管理計算機管理等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管理制度,并將其納入有關部門和人員的崗位責任中納入年末績效考核中,統一規范檔案的收集歸檔保管利用等操作流程,規范檔案管理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應保證檔案室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配備現代化的計算機、打印機、移動硬盤等辦公設備及充足的檔案裝具。

4現代化服務,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率

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發揮出它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檔案部門要多渠道多途徑地開展檔案信息服務工作,使檔案為疾病預防各項工作服務首先要改變長期以來單一的借閱模式,改變以往坐等上門的封閉式服務方式,擴充服務內容,更新服務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檔案信息開發利用工作,積極主動熱情地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服務如可直接或間接參與課題組的研究工作,配合研究任務分工收集整理有關課題的檔案資料其次要優化綜合檔案室的硬件環境,接入計算機網絡,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使借閱者不用到檔案室就能查閱檔案目錄,減少查閱時間,提高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李翠蘭.加強疾控檔案管理提高中心服務水平[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6

篇(9)

現代食品檢測技術是以檢測與分析食品中的各種成分為目標、具有較強實用功能的學科,其所包含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依靠單純的課堂知識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準確把握檢測的原理及過程。

一、重視并加強課堂討論的積極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課堂討論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特別是能夠轉變三本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差的弱點,將學習和思考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交流的討論形式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要針對基本的概念和定義,結合生產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來精心選擇并設計討論題目。教師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確保學生在準備充分的條件下進行討論。同時,教師要對討論結果及時進行總結,對具有創造性的見解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錯誤和模糊的觀點及時糾正,這樣在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力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再加上運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課堂活躍程度,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樂”學和“活”學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二、注重課堂提問的積極作用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尤其是對于難度較低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不要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應該通過誘導性的提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所提出問題的漸進性,通過層層深入的形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勇于創新;對于重點和難點的講解,教師也要盡量講清思路即可,然后根據課程重難點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舉一反三、相似類比的形式活學活用,掌握知識。

三、鼓勵學生溫習知識并進行總結

在每堂課初始階段,教師都可以通過提問或者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將每一節的知識有機串聯起來,使之具有連貫性和承接性;其次,教師還要注意將類似的相關內容歸納起來進行總結,增強知識體系的系統性。

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教育面向社會的基本理念。把教學、研究和生產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高了學校的科研水準,不斷豐富了現代食品檢測的教學內容。鑒于食品檢測技術的實踐性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采取收集材料、參觀設備、動手操作等方式,將儀器的原理、結構等理論知識深刻的記在學生大腦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五、重視多媒體的啟發作用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范圍,利用動畫和音像的形式將食品檢測的過程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直觀感受,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

六、運用創新性教學手段

1.注重講課方式的新穎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新穎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啟發作用,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又要重視新興技術和前沿理論的介紹。

2.注重學習方式的開放性

教師應針對課程的學科特點,適時采取開放式教學方法,比如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網上查看、資料室查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查閱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和理論,不但為將來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打好基礎,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3.注重實驗設計的綜合性

在做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具有綜合性的實驗,并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完成,也可以分組配合完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極大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方法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還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七、提倡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課時的合理化分配

因為食品檢測技術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更偏向實踐操作和實際應用,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手段,使得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課時分配更加合理化、科學化,甚至加大實驗操作課程的課時數,做到“理論課夠用,實驗課開足”,促進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能力。

八、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實訓

作為學校,要想法設法為學生創造條件,增強食品檢測技術的社會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崗位中深刻感受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其適應社會和崗位要求的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將來能夠順利就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實訓技能的鍛煉,尤其是綜合技能的實訓。例如,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學期課程結束前,給予學生一周的時間進行綜合技能實訓,培養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從而自己動手操作的素質。這一教學手段的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將平時所做的實驗緊密聯系起來,最終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教學成果。

另外,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食品檢測技術課程的關鍵就在于社會實踐和實習環節,學校要擴大與食品加工企業之間的實習聯系,增加學生的實習機會,讓他們在相關食品企業進行一線的檢測實習工作,實現學生與崗位之間的零距離接觸,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增強實踐操作水平,為將來走上真正的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九、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

對學生進行考核是衡量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為了實現考核的公平與公正,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從而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多方位的正確評價。比如,可以制定一種四級考核體系:第一級,是對課堂理論知識進行考核,分數占據總分的25%;第二級,是考核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分數占據35%;第三級,是對學生的實習報告進行考核,分數占據15%;第四級,是對學生綜合實訓技能的考核,占據總分的25%,除此之外,我們還可增加對學生工學結合的考評制度,最后將所有考核的指標綜合起來,作為推薦學生就業的主要依據,使其與學生的畢業和就業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近年來我們專業教師對于食品檢測做出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我們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為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教學、為培養實用型和技術型人才而不斷奮斗。

參考文獻:

[1]祁燕凌.淺析當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09,(17).

篇(10)

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種類很多,日常飲食一般均能滿足機體需要,僅有少數幾種如鈣,鐵、鋅和碘等由于飲食偏好、生活習慣等不同而缺乏,特別是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孕婦和乳母、中老年等特定人群,鈣,鐵,鋅的缺乏較為常見。碘的缺乏依生活環境條件而異。

在使用”營養強化劑“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必須嚴格遵從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次,強化的營養素應是大多數人膳食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營養素;強化的食品應是人們大量消費或消費量較大的食品。第三,加工工藝合理,在食品加工,保存等過程中不易分解、破壞,或轉變成其他物質,不影響其他營養成分和食品的色、香、昧等感官性狀。第四,易被機體吸收利用。

北京維爾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一家專業生產復合營養強化劑的公司,于1998年成立。公司董事長聞芝梅教授自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營養學研究已近50年,曾經與葛可佑、陳君石等我國著名營養學家共同領導了我國東北地區克山病的調研及防治工作,并發表許多有關營養學方面的論文及專著,譯著,其中許多著作已經成為從事營養工作人員的必備工具書,如《現代營養學》,《中國食物成分表》等。

安全的生產條件

公司建有400平米符合GMP標準的凈化車間,并采用國際先進的臭氧滅菌方式進行滅菌、消毒,與化學熏蒸、紫外照射等滅菌方式相比,具有全面、廣譜、高效,無殘留等特點,空氣能夠到達的地方都可以進行滅菌,沒有死角,保證了車間的衛生要求。此外,公司分別配備有多臺不同級別、符合制藥企業GMP規范的混合設備,通過嚴格的分級混合,保證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滿足中小客戶及企業小試,中試需要,并能提供小單生產

嚴格的產品質量保證

第一,公司建立的30萬級凈化車間和臭氧滅菌,生產工人嚴格的更衣及個人衛生管理,保證了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出現二次污染,從而保證了產品的衛生指標。

第二,公司通過了HACPP認證及GMP認證,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規定,從而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性。

第三,公司在選擇原料時,均選擇國內外優質產品,如VA、VD3,VE、β-胡蘿卜素等維生素原料均采用帝斯曼(原瑞士羅氏公司,國際上最大的維生素生產企業)公司生產的微膠囊產品,維生素c采用國內質量最好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煙酰胺采用瑞士龍沙公司在廣州成立的合資公司的產品(主要用于出口外銷),其它維生素均采用國內通過GMP認證的大型制藥企業生產的產品,Ca, Fe, Zn, Mg, Mn. Cu等礦物質均采用公司定點生產的優質產品。

第四,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了嚴格的生產管理。生產配方由具有10多年復合營養素生產經驗的高級工程師計算,關鍵崗位的生產工人都具有多年的生產經驗。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監督管理和責任人簽字,保證生產過程和使用原料的可追溯性。

第五,雖然常說產品的質量不是檢測出來的,但必要的檢測是質量保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公司建有比較完善的實驗室,也為產品的質量提供了保證。

強大的研發能力

公司具有各相關學科及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聞芝梅教授的指導和帶領下,具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并且專門成立并登記注冊了獨立的研發中心,以方便協助和指導客戶研發各類新型營養強化食品,并提供營養強化配方設計建議及營養強化劑使用過程注意事項,以及各種與營養有關的技術咨詢及技術服務,而所有這些服務都是義務進行的。

先進的檢測能力

在實驗室方面,公司實驗室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包括天平室,化學處理室、衛生學檢驗室,儀器一室,儀器二室、辦公室、留樣室等。在儀器設備配置方面,公司的天平室配有萬分之一分析天平、千分之分析天平等,化學處理室配有通風柜、烘干箱、高溫電阻爐、冰箱、恒溫水浴、電爐,電磁爐、酸度計。玻璃器皿、高純水處理裝置、電導儀、旋轉蒸發器等,衛生學檢驗室配有超凈工作臺,細菌培養箱。霉菌培養箱,壓力滅菌鍋等,儀器室配有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先進儀器。公司的檢測包括:衛生學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菌的檢測,理化指標中鉛,砷,水份,灰分,汞、鎘的檢測,營養成分中VA、VB1,VB2、VB12、VC、煙酸,葉酸,鈣,磷、鐵、鋅、銅、錳、碘,鎂,鉻,硒的檢測等等。

上一篇: 農業技術推廣論文 下一篇: 曾經的最美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三级a欧美三级香港三级 | 色5月婷婷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