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建筑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6: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時代建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時代建筑

篇(1)

自中世紀起,作為“貼身的建筑”的服裝, 絲毫不掩飾對“建筑”的依戀。公元十三世紀,人們穿戴尖頂和縱向直線的鞋、帽、頭巾,而這些元素無疑都源自建筑的哥特式,而這種衣尚很快即從法國波及到整個歐洲。隨后的年代,歐洲服裝的演變先后受到文藝復興,巴洛克,羅可可等文藝思潮交替的影響,而各個時期均有與同時代建筑外觀合拍的服裝款式;反過來,“服裝”也會誘惑“建筑”,而現代更寬容的創新氛圍、更完備的建筑新技術手段為“誘惑的種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服裝與建筑之間,我們看到了更多優雅而富有創意的“對話”。

瞬息萬變的服裝設計潮流為建筑提供了廣闊多元的試驗場。像時裝一樣的建筑在各種具有實驗意味的建筑思潮中,并非為曇花一現的浮光驚影,而是形成一股持續發展的力量。這個“時裝化”運動,某種意義上推動時裝與建筑的思維上的碰撞,更真實地為讀者呈上一場建筑與時尚的視覺盛宴。在這些設計師眼中,一座座建筑就像一個個活色生香的美人,或狂野奔放,或清新婉約,或高貴典雅,或嬌俏可人,或妖嬈嫵媚,或清新靈動。這些“美人”的“著裝服飾”各具特色,或素雅、或炫麗、或古樸,或新潮,無不凸顯出“穿衣人”的氣質與品位。更重要的是,一旦穿上這樣的時裝,建筑便數倍地增加了自身的感染力。而這樣的例子可在百年名校――諾凡西亞商學院的翻修和擴建項目中窺見一斑。

在這個項目中,Architecture-Studio工作室為這個“老人”披上了一身絢麗的“新衣”:“面料”由彩色印刷玻璃制成的活動垂直百葉構成,共4102 片,通過電力驅動。這些旋轉的百葉裝組合在一起,隨著百葉的開、關、旋轉,建筑也變得活靈活現。這是因為百葉遠遠看去像是關閉的,近看其實是透明的,其色彩范圍也隨著太陽的位置和亮度不斷發生變化。隨著一年中太陽位置的變化,立面的顏色也將從彩粉色漸變為熒光色,顏色的漸變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同時,由于玻璃立面映射出周圍的景象,建筑本身也成為一種“環境”。當有人從附近走過,百葉將會反射出光影的顫動,人的心也隨之飛揚了起來,就像看著美麗少女飛揚的荷葉裙擺。

另一個風格迥異,但是同樣經典的作品來自藍天組為維也納馬丁?路德教堂量身定制的一件高貴、典雅、圣潔的“長裙”。“飛揚的裙擺”即教堂頂部元素(重23噸),在德國北部施特拉爾松德一家造船廠預制加工完成,由自承重鋼結構、曲面金屬板以及傳統的灰泥天花覆蓋層構成,如同浮云一般被吊裝著落在主體建筑之上。這件高貴典雅的“長裙”與教堂周圍的環境――奧地利多瑙河畔的小鎮海恩堡鎮――簡直融為了一個整體,行云流水的空間形態詮釋著巴洛克精神的當代訴求。教堂頂部元素其輪廓曲線看似為非理性主體意識的沖動體現,實則源自理性的設計分析:通過對距教堂不遠處羅馬祭奠堂頂部曲線的截取并對其進行參數化分析,周邊環境中的古舊建筑元素被數字化手段解構成為全新的幾何結構形式并運用到當代建筑之中。因教堂頂部張狂、戲劇化的自我表現而誘生的‘不安定’與其周邊經年的歐洲古鎮建筑環境之間的潛在“不和諧”因素似乎也因這種默契而得以冰釋。

在結構功能與形式語言的完美平衡中,“教堂”內的宗教感染力獲得了空前的釋放:禱告室內,傾瀉而下的日光經由三處巨型曲狀結構營造而成的天窗,注入建筑內部。光線、落影同時充斥其間的教堂成為一處靜謐、安詳且又不失其開放性的精神場所。佇立于教堂中三注光束之下,似乎可以感覺到《新約》中“三位一體”精神(Trinitas)在空間的回蕩。與數字年代,瞬間記憶的碎片對視覺、情感的直白“吶喊”所大相徑庭的是,這份固化于空間中的靜謐,謙和地引領眾人下意識地遠離城市生活的喧囂,哪怕只在須臾之間。

篇(2)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售樓部亦稱賣場是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建筑類型。近幾年來, 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售樓部越來越受到開發商的重視, 開發商不惜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建一個臨時售樓部, 其建筑形式之新、設計之獨到, 已成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不僅如此, 作為樓盤銷售的窗口, 開發商試圖通過售樓部彰顯實力并倡導其主張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顯然, 研究售樓部這個市場經濟的典型產物很有必要。

隨著地產業的營銷手段越來越純熟,每個開發商都深知,只要是想買房的人,他們第一個要走進的地方肯定是售樓處,因此,售樓處就成了開發或銷售商盡情發揮和展示的一個重要舞臺。為了讓項目給購房者留下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售樓處的建造和布置上可謂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因此,現在的售樓處已經不單純只是一個“賣樓的場所”,更被賦予了“文化及藝術的內涵”,玲瓏剔透如玻璃花房者有之、幽雅精致如咖啡屋者有之,設計新穎、裝修獨到的售樓處日漸成為樓市風景。

一、售樓部建筑發展的幾個階段

售樓部發展的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早期房地產市場, 售樓部用的是工地現場臨時搭建的房子, 幾十平方米左右, 內部只有幾個簡陋的接待臺。第二階段為90年代中期, 售樓部已成為一種正式的建筑,營銷道具有明顯的改善。第三階段為90年代末期, 售樓部功能分區細劃、裝修風格已開始講究。第四階段為2000年至今, 開發商將其與買家的消費心理結合根據項目定位、目標群體消費特點來設計售樓部。售樓部建筑外觀看起來越來越高檔甚至前衛, 在南方售樓部空間園林化是一種明顯的趨勢。

二、售樓部建筑的甚本類型

(1)獨立型

指獨立建筑的售樓部。此類售樓部實驗性最強用地一般都占用道路和綠地或者住宅用地。如北京富力蛋型售樓部和廣州中海名都的售樓部特別是北京富力“ 清水煮蛋” 式結構的新售樓部, 在車來車往、整個街頭建筑相對陳舊的雙井橋附近顯得異常突出。

(2)半獨立型

指半獨立建筑的售樓部。此類售樓部實驗性較強部分用地一般也占用道路或者綠地。建筑結構上分為可拆卸和永久兩個部分, 可拆卸部分多用鋼結構, 一般是購物超市等公建復合售樓功能。實例如廣州白云尚城花園售樓部。

(3)結合型

指結合會所商場等公建配套建筑的售樓部。此類售樓部實驗性不強, 基本上按公建的規劃和建筑要求設計。前期裝修按售樓部的要求, 建筑結構是永久性的, 實例如廣州中海康城售樓部。

(4)改建型

指利用原有建筑設施改建的售樓部, 對規劃影響最小, 一般較為經濟。此類售樓部實驗性較強, 建筑結構是臨時性的。實例如廣州白云尚城花園黃石東路售樓部。另外, 在北京大望橋附近舊廠房改造而成的鋼結構售樓部, 黑色的外墻、銀灰色的金屬結構, 是法國著名建筑師的作品。

三、售樓部的存在價值

3.1售樓部傳達的財富信息

作為社會巨額資金的使用者和擁有人, 開發商首先希望傳遞的是財富信息。售樓部就好比是樓盤的臉面, 它是消費者對項目的第一印象, 能最直接地影響到消費心理。售樓部是一個樓盤的形象和臉面,很多時候,好的售樓部設計體現著樓盤建筑的風格或者開發商的氣度品位,成為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售樓部本身就是一則有使用空間的活廣告, 售樓部作為樓盤的銷售工具, 其風格與定位能夠直接體現項目的風格、形象、定位、價值。開發商斥巨資建設售樓部, 除了體現了一定的營銷理念和市場意識, 表現樓盤特色, 給顧客營造一種良好、別致的購房環境主要是給買家形成資金實力雄厚的印象, 對樹立企業形象、推介市場產品, 其實這也是售樓部建筑的社會意義或者說市場價值。北京富力的售樓部采用巨大的類似彎頂的結構,廣場上有水面、噴泉儼然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的翻版。

3.2售樓部傳遞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考察售樓部建筑, 更多的并不是著眼于傳統建筑學意義上的建筑功能或者形式上的好與壞的問題, 而在于它是否與大眾達成溝通,并深人人心的問題, 實際上是研究人與建筑之間關系的一種新的方式, 和生活方式本身有極大關系。

與設計美術館等展示建筑的“ 陽春白雪” 不同,售樓部建筑的傳播者和買家及準買家之間作為受者存在的“ 文化分層” 并不是很大, 將時尚的新生活方式作為售樓部建筑傳播的主要內容得到了普通的認同,因而在傳播符號的提取上象征財畜和時尚的內容成了建筑風格的標識。由于明晰的建筑風格已傳遞了生活方式的若干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講售樓部的建筑風格選擇就昭示了策劃人倡導的生活方式, 至于售樓部樣板房在裝修上傳遞的生活方式更為直接更為典型貴價樓的售樓部豪氣十足內部裝修大氣、奢華, 連建筑外型也像歌劇院一般智能化樓盤則在售樓部將整套智能系統完整地表達出來以白領一族為目標客群的公宮則突出簡潔硬朗的現代風格嶺南風格類樓盤運用的攏門、仿古青磚、對聯、蘭花、仿酸枝桌椅等將西關風情悉數盡現法式園林建筑的樓盤以噴泉、綠樹、草坪簇擁中的白色玻璃屋作配襯⋯ ⋯風格各異的售樓部, 其建筑外觀與裝修風格皆脫胎自該樓盤的定位和檔次, 甚至連色調、造型也與樓盤協調一致, 在開發商心目中這是一個成功的售樓部必須具備的前提。

四、售樓部建筑的基本功能及特點

篇(3)

數碼時代的建筑理念與實踐建筑師們掌握了數碼工具,而且每一天這種工具便更趨完善,強大的邏輯計算能力,NuRBS技術、動畫物體物理屬性設定技術以及三維輸入輸出設備的進步使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中世紀的人們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時候總是希冀建成世間最設高聳華麗的塔樓,在二十世紀經濟快速發展時,宏偉壯麗的摩天大廈被用來炫耀經濟實力,在數碼時代,打破傳統概念的新建筑形態成為了表達時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蘭克?蓋里(FrankGehry)在巴塞羅那奧林匹克村設計的雕塑“魚”,第一次在真實設計和建造中運用了IBM開發的CATIA,創造出不尋常的建筑形象,多維復雜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異的空間構件顛覆了觀眾對建筑空間形象的傳統認知。CATIA把自由帶給了建筑師,這可以說是數碼時代建筑創作的開端。

在雕塑“魚”之后,蓋里利用CATIA的強大能力,創造出許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布拉格荷蘭國家大廈等,極大挑戰了傳統的建筑營造和審美觀念。古根海姆博物館更是引發了對建筑美學認識的爭論,但對于建筑工程的實踐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莫斯在美國加州庫爾文設計的“傘”(Umbrella)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憾。在舊倉庫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維護了場所的原有形態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結構,同時又插入了“畸形體”一一傘,來重塑場所性格,異形的三維扭曲的巨大玻璃瑰麗多姿,覆蓋了一個安置在建筑轉角處的室外表演場所的上方,標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帶來了非比尋常的視覺沖擊。這是建筑師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結構工程師的成功合作。

這些早就成為我們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態探究的建筑師在遭遇到新的創作可能性的時候,理所當然的利用數碼技術積極探索新的建筑形態,對傳統建筑空間用數碼技術積極探索新的建筑形態,對傳統建筑空間加以變異,改變建筑的圍合界面,從而達到改變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說是利用計算機達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蘭的聯合設計工作室(UN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學、城市學、工程和基礎設施等各方面專家的聯合工作室,實行包容建筑學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設計程序。他們的設計始終與電腦技術緊密相關,追求將形式推向數學的極限以創造復雜而又統一的結構。聯合設計工作室的墨比烏斯住宅是體現數碼時代建筑特征的實例。在這個設計中,“墨比烏斯環”作為設計的構思圖式推動了設計要領的深化和建筑空間的形成。墨比烏斯住宅水平延展開來的體量低懸在臺地上,螺旋交纏的運動空間為使用者帶來了對環境的不同認知。在新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建筑師個人對技術發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趕新技術上做出決定性的成就,只有聯合各種專業人員,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這是聯合設計工作室給我們的啟示。

FOA提出了整體建筑(M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從自然地貌中尋求建筑空間新形態。近來FOA引人注目。剛建成的橫濱國際客運碼(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從計算機的虛擬構成真實的結構和材料的組成,方案在理想狀態和現實制約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計算機創造的連續表皮造就空間概念,隨著建筑的扭動,地面、墻面、頂面自然地轉換,空間效果也類似墨比烏斯環。整個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攜起來的地貌景觀一樣,人們在“山谷、丘陵、緩坡、洞穴”之中體驗連續界面帶來的不同尋常的建筑空間體驗。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倫比亞大學展開數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現出來的代表人物,他宣稱他對數字建筑的興趣主要存在于數字化的模擬狀態,著重研究在數字化狀態下空間形態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動態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傳統上關注靜態的建筑學推向了一個新的動態的領域。林恩針對具體建筑項目的設計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現在像大批量利用現有設備制造標準構件一樣,大批量制造不規則構件定制技術的可能性已經具備,相信他對真實建筑項目的實現一樣雄心勃勃,事實上從最近林恩的建筑實踐來看他可正在從他的純理論走向實踐。

渡邊誠(MakotoSeiWatanabe)在數碼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軟件來塑造復雜混沌的形體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傾向于根據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電腦程序,給予有特定意義的參數,從而生成某種合乎邏輯的形態,就好像生物進化,在外界和內在條件沖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從1990年開始的“誘導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邊誠便設想城市和建筑形態的產生應當由環境中存在的確定的要素來決定,于是“誘導”的概念就產生了,使用特定的電腦程序,對環境要素加以回應,然后符合環境和個體本身需要的形態就出現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質和環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態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環境的選擇的結果一樣。

大江戶地鐵線飯田地鐵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這樣解說道:“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將根伸到有柔軟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讓“葉子”之間盡量不重疊,這樣可以享受太陽光的洗禮,在水和光處于最好的條件的情況下尋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條件能夠滿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長,這就是我的設計想法。”在這個設計中,他便運用了自行開發的軟件,給予環境參數,誘導建筑形式的產生,整個過程自動發生,地下運動的是象浪一樣發光的網,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先制作電腦圖像或是模型,得到預期的形態,而是使用電腦程序,設定形態產生的模式,通過程序自動地在解決形態問題同時形成空間。

對于這些建筑師來說,數碼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對建筑空問的新的認知,帶來了建筑創作的新的方法,幫助他們面對新的時代面臨的新的問題。多學科的交融發展、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學思考和技術極限,這些是他們努力思考和試圖回答的問題,數碼技術幫助他們理解,協同他們給出答案,也創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由于新的數碼時代建筑學思考的深入,數碼建筑教育的開展和普及化,數碼時代的更有沖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筍一樣迅速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的建筑師加入到數字時代建筑形態的研究中,他們可以選擇成為創作可實現的真實的有數字時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師,也可以選擇成為在網絡世界中和游戲世界中創作和建造的虛擬建筑師,傳統的“建筑師”的定義正在被改變。

他們所接觸的建筑教育和對空間的認知和前輩們已然不同。出生在數碼技術開始大行其道的時代,成長在數碼技術廣泛應用的生活中,使用網絡進行遠程交流,玩網絡游戲,他們對生活、交往、空間的理解和認知都有著獨特的觀點和想法,無所顧忌的探索,創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

篇(4)

多專業協調作戰

建筑這個行當涉及的工種眾多,相應的跟它有關的大學專業也多。通常建筑類的本科專業主要有這么幾方面:

建筑及規劃類建筑學、城市規劃、景觀建筑設計等:

城市建筑及環境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等;

建筑管理類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房地產經營管理等:

土木工程類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勘測技術與工程等。

而以下這三個重要的一級學科――建筑學、城市規劃和土木工程,則構成了建筑類專業中的主體。

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的巧妙融合。設計師憑借自己對建筑外觀、結構、城市環境、城市發展需求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基于一定的建筑工程技術水平,對建筑物、建筑群、風景園林、城市村鎮進行設計和規劃。簡單地描述,這就是一個“數理化+藝術”的學科。受高度綜合性的要求和市場角色影響,建筑學、城市規劃兩個專業的總招生人數始終沒有大幅度增長,因此也尚無人才過剩之隴,是名符其實的“香餑餑”。

學土木工程出身的工程師則是使建筑創意成為現實的幕后英雄。建筑所在的不同的場地條件(地基、風荷載、地震荷載等)。導致一些即使肉眼看來差異不大的建筑,背后卻有不同的挑戰,要求工程師全面而精確地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近年來各種大跨結構、超高層的項目的涌現,都進一步強化著市場對優秀的結構工程師的需求。

說到對專業和學校的考慮,我們有幾個小揭示:

1.報考建筑學和城市規劃相關專業,包括城市設計、建筑設計與技術、景觀設計等時,學校基本都會對新生加試徒手畫,以考查美術基礎與能力。有些學校則可能會建議不合格的學生轉讀土木工程。

2.對于想學設計的同學來說,開設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專業的學校相對集中和穩定,只要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分數要求去匹配自己的定位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建筑系比較熱門,可能會比該校許多其他專業的分數要求更高。

3.土木工程這個學科的覆蓋面很廣,可以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狹義來看,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稱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鐵路工程等。選擇學校的時候,同學們可以留意不同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具體特長。

它們的規劃設計專業和土木都強

建筑學、城市規劃和土木工程這三個一級學科的發展,在各個學校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毫無疑問,以建筑類專業聞名的牛校,往往三者皆強。其中突出的代表,是“土建老八校”: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老八校”是我國最早開辦建筑有關專業的一批學校,也是土建類學科基礎建設歷史最長、基礎最好的一批。在歷史積淀、師資、科研力量、校外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友資源上都是佼佼者,在行業內具有相當高的認可度。

早在1916年,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就開始招收土木工程學科的留美專科生;1903年,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就設有土木工程這一“學門”;1913年,同濟大學的前身,同濟醫工學堂增設土木科,構成了同濟土木系的開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則創立于1923年,名師云集。

今天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此前的名字是西安冶金建筑學院,校友們親切地稱它“西冶”。學校走的是實打實的“技術”路線,非常扎實:1920年,哈工大土木系開設我國最早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后曾改名哈爾濱建筑大學,在院校合并中又回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曾經的重慶建筑工程學院(重建工),如今并入了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筑系,則成為祖國南段最有影響力的建筑系。

“老八校”的建筑學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一直穩定地占據著前列,學生畢業后不管是就業還是出國深造,都受益良多。

建筑學許多大門同樣敞開

位于第一梯隊的“老八所”畢竟容量有限。其實,同樣具有相當綜合實力的院校還有許多: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等。比如,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背靠首都建設資源,專門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再如,合肥工業大學的建筑學專業早在1958年就已創立,在專業領域里有相當不錯的口碑。而湖南大學的土木系,尤其是與房屋建設相關的細分專業一直以來都是優勢專業。在建筑設計方面,該校近年來進步也很快。

在一些并非以“大型”著稱的院校里,你也可以找到出色的建筑學專業。如深圳大學,它很快就要迎來30周年慶了。深圳近年來傾向于發展創意產業,在建筑設計方面,“港深雙年展”已經成為國內建筑學界和業界一項影響力巨大的活動。深圳這座活躍的年輕城市,給學習建筑學的同學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

隨著建筑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近些年,一些專門的建筑大學招生情況也一直走勢良好,如沈陽建筑大學、山東建筑大學。類似這樣專門性很強的院校,里面有不少的專業可供選擇。

最后,我們還要為對建筑學專業情有獨鐘的你介紹兩所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從我國建筑專業教育的歷史上說,在美院里開設建筑類專業,時間并不長,它在學科建設上的特點也有別于傳統工科院校中的建筑系。所以在早期,不少在美院學設計的學生對自己的前途不太樂觀,認為將很難得到建筑業界的認可。但隨著建筑類型的豐富、社會上對于建筑設計工作認識的深化和市場的總體發展,這種消極情緒已漸漸散去。2011年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系的領軍人物王澍受邀擔任哈佛大學“丹下健三”講席,而業內人士也開始發現,美院建筑系的畢業生在空間美學意識的培養和表達上有獨到的優勢。

土木工程認準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的高校

篇(5)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s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architecture form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building, is the landmark of wealth. In order to get the building function,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best design pl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better satisfied owner and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times i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scheme to constantly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and finally form the financial times building, the design of the financial times aims to show that building is suzhou industry garden park landmark of wealth.

Keywords: age financial architectu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andmark wealth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蘇州銀行總部大樓工程項目,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鐘園路北、萬盛街東的金融中心地帶,總建筑面積69588.3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8618.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20969.8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積4430.46平方米;主樓建筑23層,地下2層,地上裙房4層,建筑高度99.900米,一類高層建筑。總裝飾設計為1-23層,面積為48273.52平方米。裝飾工程造價1.2億元人民幣。本項目從初步設計方案到施工圖設計完畢歷時一年多時間。

到過蘇州工業園區的人們都知道,園區的每個建筑不僅具有自身的特色,同時還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每座建筑都能與自然環保理念相結合,很好的詮釋低碳概念。不管是科文中心、園區管委會、圓融時代廣場等,還是展現在市民面前的蘇州銀行總部大樓,都很好的將現代建筑與自然環保相結合、相統一。高效智能的超前配置使現代辦公空間具有引領意義。這樣的設計理念指導著我們,使這座建筑賦予更多的魅力和意義。

延續建筑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組建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且有高執行能力的室內設計團隊,在審視建筑學的視野下,來完成室內設計專業相關的所有方面的工作,從而追求和達到內外一致的美感品質,為蘇州銀行金融事業的開拓以及塑造硬件環境形象這一目標奉獻心智。

對于大樓初期方案設計,整個團隊采用頭腦風暴法,從而大大激發團隊成員創新思維,人人動腦,相互討論,形成設計熱潮。特別是一些重點部位,更是發揮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從而取得突破性的效果。

篇(6)

當城市和建筑都進入了資本主義商業和政治的循環當中,成為巨大的資本循環和消費生產的一種現象,在其中,人變得很渺小了,建筑、城市與空間,在逐漸失去其生活體驗的作用。建筑的意義在從建筑自身衍化而來,向著因商業、政治、社會等因素而來的象征、隱喻和聯想方向變化。城市迅速地從無到有地形成起來,帶給很多人的是失去了場所的感覺。

在資本主義以前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直接需要,而資本主義生產為了得到產品的交換價值,資本用它自身和生產的商品形成了另一個世界。建造活動主要目的也是資本的升值,建筑成為商品的一部分,城市的規劃也從經由千百年自然發展形成轉變為為了商業社會的發展目的進行的短時間整體規劃和快速擴張,土地從自然狀態迅速變化成為資本增值的資源。在這樣迅速發展和產生的城市中,雖然沒有辦法長時間地培養出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但是人們也努力地向著形成意義的方向努力著。

當商品社會的發展從生產型的社會轉變為消費型的社會,從以生產為主導的社會轉變為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用德波話說就是當“商品實現了對社會生活全面統治的階段”便進入了景象社會(Society of the spectacle)。這時城市和建筑符號的意義已經遠遠大于其使用的意義了。建筑更加注重傳達符號系統中的差異部分,更多的是在意義傳達價值的層面上,這種意義在建筑的選址、設計風格、選用材料、做工的精細等等方面都要傳達出來,并被組織進消費社會的整體符號系統之中。這在一個層面上也看成是通過符號體系的組織,迅速形成場所的感覺。

作為資本主義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東京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實例。

在東京的六本木地區,從1983年開始規劃東京都港區的多用途都市開發計劃區,近5年來佇立起來兩個巨大的都市綜合體。一個是東京六本木Hills的森大廈建筑群,一個是六本木防衛廳舊址建成的“東京Midtown”。

所謂的巨型都市綜合體,指的是在一個城市街塊中集中了的大面積、大尺度的建筑體,它有時是一個單體建筑,但通常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組群建筑,總建筑面積一般在40萬平方米以上,甚至達到百萬平方米的級別。內部功能繁雜,包括辦公、酒店、公寓、商業、展覽、演藝、餐飲、交通等各種必要的綜合功能,六本木地區在城市中心皇居西偏南三公里多的地方,東南距東京灣也是三公里左右,向西兩公里多就是大家熟悉的代代木體育館和表參道。

六本木的名字,日文的原意是“六棵樹”,頗有點北京的地名“五棵松”的味道。傳說是由于江戶時代,六個姓氏漢字皆有“木”字的家族在此建有房屋居住,分別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及高木氏。

六本木一帶原本設有軍事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設施被美軍接收,此后附近逐漸開設了為外國人而設的商店與飲食店。其后附近又開設了多間電視臺,如朝日電視臺等,加上外國使館的設置,六本木遂演變成酒吧、夜總會等夜店林立的繁華地區。

上世紀六十年代后半期開始,以外國人與較富裕的日本人為對象的迪斯科舞廳開始在六本木開業,吸引不少外國人、藝能人與傳媒工作者在此消遣。八十年代后期,泡沫經濟高峰時期,迪斯科數目有數十家之多,但其后經濟泡沫爆破,部份迪斯科結業。近年來,由于特種行業的聚集,六本木一帶的治安亦逐漸變壞。

1986年,這里開始計劃重新開發,朝日電視臺遷移到這里,將這處占地約十二公頃地區,用“細胞城市”的概念,以森大廈(Roppongi Hills Mori Tower)為中心,發展出住宅、購物等多功能商圈的六本木新城,整個規劃建設歷經十余年,直到2003年工程才全部完成。據說這個開發過程中,情況非常復雜,甚至日本的黑社會都在中間插手了。但是2003年這個區域的建成讓六本木呈現新的面貌,演變成為辦公室及高級消費場所林立的地區。

這個建筑群組有近百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其中的森大廈主體樓身直徑接近90m見方,每層的面積大約8000多平方米,地上53層,地下4層,當中匯集了東京凱悅大酒店、森美術館、六本木新城TOHO影城等設施。雅虎、樂天、活力門等眾多日本知名企業總部,也位于此大樓。大廈下面6層是商場和餐廳等公共設施,7~48樓之寫字樓層擁有無柱構造的寬闊空間。樓頂還有一個巨大的空中觀光大廳,可以眺望東京城市和東京灣的景色。建筑群的地下建有地鐵站,可以直接連通以復雜、準時著名的東京地鐵線路。

在建筑群中不僅僅是商業類型設施,還融入了大量的文化類型設施,像森美術館、影城、書店等等,而且在建筑的室內室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藝術品。比如,搭乘地鐵日比谷線到「六本木站1C出口便直接連結六本木之丘的中央大廳。登上手扶電梯來到地面向右轉即是六本木新城露天廣場,馬上就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大蜘蛛雕塑,這是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名為"MAMA"肚子下方吊著一個籃子,里面是白色的石頭,大概表示卵囊內有小白球狀的卵吧,八只腳夸張地撐開,聳立在廣場上,和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漢美術館河邊平臺上的那只一模一樣。而且在森大廈和朝日電視臺之間還有很大一片設計得非常細致的帶有日本古典風格的綠化濕地。

2000年開始,在這個地區北面500m的地方,開始設計建造“東京中城Midtown”,經7年的規劃設計建設,2007年3月30日正式開幕啟用,總建設金額30億美元。據說這個地塊的開發狀況和前者一樣的復雜,從開始策劃到今天完成已經二十年了。2007年年初,國立新美術館和東京中城Midtown相繼于六本木完工啟用,和前面的森大廈一起使六本木躍升成為東京重要的中心商務區之一。

在用地南側68900m2的用地面積里排列了6幢摩天大廈,同樣也是一個兼購物、辦公、賓館等的新型復合型城市。建筑總面積將近60萬平方米。這里的設計由日建、SOM、EDAW、安藤忠雄、隈研吾、青木淳等世界著名的建筑事務所和建筑師參與完成。其中主體"中城大廈"(Midtown Tower)由美國SOM(Skidmore Owings Merrill LLP)設計公司所設計,地下5層、地上54層,高度為248米,超越了六本木Hills的森大廈和東京都廳舍,成為東京都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群中還有著名的酒店THE RITZ-CARLTON TOKYO。

環繞建筑組群的戶外公園綠地景觀是由世界知名的景觀設計公司易道(EDAW)負責設計的。東京中城周圍比森大廈周圍還要郁郁蔥蔥。北側是檜町公園的4公頃草地,栽植了1000種以上的樹木,大樓屋頂也被綠化。

篇(7)

優秀的建筑作品是藝術和科技的結晶,從這個角度而言,優秀的建筑師首先應該是藝術家,而創作的靈感往往就源于前期構思、交流、展示的草圖和模型之中。草圖和模型是建筑師與自然、與社會、與自己對話的語言和工具,它們記錄著建筑師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創作的軌跡,流露出建筑師作為個體的特質和喜好,也反映出建筑師雙手的靈巧,因此建筑師創作過程的草圖和模型,既有實用價值,更具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

建筑創作是有“方法”可循的,但更重要的是“感覺”。“方法”解決問題,而“感覺”則讓人可以觸及藝術的真諦,“方法”和“感覺”合二為一,才能出大師、成大作。我們熟知的建筑大師,同時也是名符其實的藝術大師,包括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高迪(Antoni Gaudí)、賴特(Frank Wrignt)、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路易斯?康(Louis Kahn)、庫哈斯(Rem Koolhaas)、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安藤忠雄等等,除了建成了不少傳世之作,他們的草圖和模型同時也是珍貴的藝術品和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由于建筑設計過程中不斷加入功能、工程、規模等因素,建成的房子更多地表達了“方法”的嚴謹、精準。而過程中的草圖和模型,由于所創作的階段比較個人化和單純,反而更能表達“感覺”的魅力。

篇(8)

建筑空間由梁柱支撐下的封閉狹小空間,經歷工業革命的洗禮,催化出建筑空間的大跨度設計,建筑空間的類型從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走向流動,在“新媒介”的沖擊下,“實體圍合”變得無界無向,“有限”變成“無限延伸”。

(一)建筑空間外部環境

在建筑空間蓬勃發展的20世紀,空間類型主要局限在幾種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應用,其原因是長期以來,空間的設計都受限于繪圖技術的落后,空間設計過程中使用的工具(丁字尺、三角板、圓規等等)是二維的,繪制完成的建筑圖紙也是二維的。三維的建筑空間附著于二維圖紙上,這決定了建筑空間形態的單一性和簡陋性。在信息技術的革命中,計算機技術直接應用于建筑空間設計,輔助設計師的構思和工程師的建造活動,為營造豐富的建筑空間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建筑設計軟件的出現和更新,為建筑的曲線造型、空間組合、虛擬現實提供了可實現的手段。將“新媒介”藝術融入到建筑空間的設計中,數字空間、互動空間、虛擬空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烏托邦,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為現實。

(二)人文意識形態的轉變

各種新興媒介滲透到人們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思維,甚至是意識形態,使人們對生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從而間接地影響了建筑空間的發展趨勢,全新的空間類型加速改變著傳統空間的概念,顛覆著人們早已經習慣了的空間觀念。一代代新媒介的出現,使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轉向對人本性的發展,精神與文化成為人們在信息社會中更加關注的方面。設計師把建筑空間的設計與受眾的行為習慣、體驗方式結合起來,使受眾脫離對建筑空間的被動接受狀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世界里,得到空前的感官完美體驗,享受到“新媒介”帶來的精神層面的空間震撼。

二、建筑空間的新形式

(一)數字空間

傳統建筑空間以強大的恒定性、規則性、物質性占領了人們的棲息環境,“新媒介”時代的數字空間正在以自由、動態、靈活征服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數字空間的本質是信息的有效處理,使冗雜的信息流借助圖片、文字、聲音、錄像等媒介被人們感知。在數字空間中受眾可根據聲音、表情、肢體動作去參與空間的創作和使用過程,讓規則的空間形狀通過計算機技術、數碼技術等高科技技術與受眾行為結合在一起,使設計師與受眾在數字空間的互動中進行親密交流。

數字空間擺脫了建筑外形對內部空間的限制,內部分隔可隨意變換,空間的形狀可多維度選擇,在數字的海洋里造就奇妙的空間體驗。

(二)虛擬空間

虛擬空間是數字空間對傳統建筑空間突破的延伸和發展,利用計算機超鏈接、仿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創造的非物質性的真實空間體驗。虛擬空間無處不在,為人的活動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自由,這種自由超越了空間的界面,不再圈定在底面、墻面、頂面之中,空間界面由計算機進行編碼,受眾根據不同需要通過界面選擇不同的運動軌跡(選擇界面如文字、圖片、鏈接等)。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任何場景,達到“場所”的效應。虛擬空間是“新媒介”時代出現的新的空間形態,完全可歸結于“超建筑”的范疇,它以一種流動的建筑形態呈現在大眾面前。

它是由計算機支撐、各信息技術操作、行為互動生成的虛擬“存在”,是一個公共性的用戶交流平臺,是一個廣袤無限的空間、無界無向,是集互動性、逼真性、隨機性、虛擬性為一體的空間體驗。

三、再詮釋“新媒介”時代的建筑空間

(一)自由化的空間限定

空間限定是指用一定的手段對空間進行水平、垂直方向分隔,使其呈現不同的形狀、大小、氛圍。傳統建筑空間的限定依靠實體的底面、墻面、頂面,空間的變化主要致力于墻體的分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限定手法都比較單一,空間的造型表現為規則的長方形、正方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

隨著建筑材料與技術的發展,現代建筑空間將墻體在承重結構中分化出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給予墻體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可塑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筑空間。信息時代,為空間限定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契機,底面、墻面、頂面的一體化設計為連續性空間提供了界面支撐。底面和頂面的設計突破了原有的概念,形成獨特的空間藝術效果,計算機技術對曲線、曲面、多邊形的應用,已經普遍出現在建筑領域,自由舒展的空間渾然天成。

(二)有機化的空間功能

空間的功能是指空間作為“場所”的使用價值,建筑界中,形式追隨功能與功能決定形式的次第更迭,是永恒的話題。新媒介的出現和快速普及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建筑空間從單純人類掩體的功能中解放出來,不再只為居住而存在,也不再僅僅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工具”。

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出現,使建筑空間的功能變得有機化,不再是單一的個體,新型材料和建筑技術為空間的功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數字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應用也是空間功能呈有機化發展。

(三)動態化的空間結構

傳統建筑的空間結構依賴于建筑結構生成,是指空間的界面支撐。空間結構經歷了古典時期墻體、地板、天花隱藏結構,在建筑表皮上表現建筑結構,現代建筑暴露結構的過程。信息背景下數字化技術操作與空間結構在動態上達到統一,空間結構與外形無關,可獨立存在,任意變化,與建筑本身形成有機整體。

高科技的發展使空間結構更加自由化、開敞化,大跨度空間設計在新媒介優化的空間結構下更加游刃有余。

(四)多元化的空間形態

空間形態是建筑空間的客觀存在,是指空間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物理特性以及呈現的態勢與帶給受眾的精神體驗。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空間由傳統的經典幾何形狀到現代自由曲線造型的轉變,設計元素的轉變為空間形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篇(9)

1綠色經濟時代下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性及概念

1.1綠色經濟的概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綠色經濟概念開始進入到建筑行業中。通過資料可知,“綠色經濟”是一種經濟形式,一種環保、健康的經濟態度。綠色經濟主要表現在把傳統產業經濟與環境結合起來,引導市場健康平穩的發展,進而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保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會影響到環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人類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由此可見,在綠色經濟時代中,建筑企業也需要以“綠色”為目標,使用可循環的建筑材料,促進建筑行業健康的發展。

1.2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性

1.2.1保證建筑材料的安全

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可以保證建筑材料的安全。建筑是建筑材料與人工綜合而成的結果,選擇合適、綠色的建筑材料可以影響到整個建筑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影響建筑的安全。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建筑材料,幫助建筑企業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建筑材料,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減少以次充好的現象,使整個建筑行業可以健康的發展。如果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會影響整個建筑的質量。所以,在檢測建筑材料時,檢測人員要對建筑材料的強度、韌性、性能、環保等方面都要進行測量,讓建筑材料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還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保證建筑物的承載量,這樣可以減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建筑材料不符合建筑設計的要求。

1.2.2保證建筑材料的經濟效益

通過對建筑材料的檢測,對建筑建設的經濟效益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考慮到建筑建設的整體效益,在不降低建筑材料成本的同時,還要選擇一些質量過關的建筑材料。如果在建筑材料檢測中出現材料問題時,就會導致整個建筑施工出現問題,到時候難以解決這樣的危機。雖然建筑企業可以選擇一些質量比較差的建筑材料可以降低整個建筑的成本,但是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出現豆腐渣工程,進而影響整個建筑產生的綜合效益,不利于建筑企業的發展和信譽。

1.2.3保證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匹配度

通過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才能夠保證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質量。讓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中得到一定的匹配,保證建筑項目能夠完成的同時,還能夠保證建筑整體的質量。通過對建筑材料的檢測,可以讓建筑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中充分發揮建筑材料的作用,保證建筑材料的整體性能,讓人們可以滿意建筑的設計。

1.2.4利于建筑的美觀

在綠色經濟時代下,人們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想要突出建筑設計的人性化、自然化,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也要具備人性化和自然化的特點。建筑物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的視線,就是因為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比較高。所以,對建筑材料的檢測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通過建筑檢測才能夠讓建筑設計師放心的使用這些建筑材料,把建筑設計的特點通過材料表現出來,讓人們可以對建筑物進行欣賞,達到建筑物的美觀,讓人們住的舒服,還可以得到身心上的享受。

2綠色經濟時代下建筑材料檢測的方法

在綠色經濟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建筑材料的檢測策略大致分為試驗檢測法、抽樣檢測法和對比檢測法,不同的檢測方法適合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我國的建筑工程中,所用的材料都被稱為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劃分上可以分為裝飾材料,也就是當建筑物搭建好后,對建筑物的外體進行涂抹油漆、貼瓷磚、進行刮大白、涂抹墻面等,結構材料也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對建筑物進行基本的搭建,需要用到水泥、混凝土、鋼筋等,通過水泥和砂石的結合,把鋼筋打入到地基中,保證整個建筑物能夠牢固。隨時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會選擇一些專業的建筑材料,比如防水材料、保溫材料,通過這樣專門的材料可以保證整個建筑物的性能。檢測建筑材料時,需要根據當地環境來選擇適合的材料,根據材料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這樣能夠保證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學性。以下就是對三種檢測方法的簡述。

2.1試驗檢測法

試驗檢測法一般不適合檢測種類較多、數量較大的材料。由于試驗檢測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試驗檢測,使施工單位掌握某種材料的性能和特點,因此,這種方法一般用于檢測新型材料。在綠色經濟的大環境下,常使用該方法檢測材料,這是因為目前的建筑材料市場常出現新型的、綠色的建筑材料,施工單位對未使用過的材料不了解。因此,施工單位在決定使用某種材料前,會選擇試驗檢測法檢測新材料。比如,對于智能混凝土而言,其成本比一般混凝土高,如果施工單位想采用這種材料,則必須對其特性有足夠的了解。采用試驗檢測法抽取少量該材料,在對比檢測結果后可得到較為準確的檢測數據,從而獲得智能混凝土的結構性能。

2.2抽樣檢測法

在對建筑材料進行檢測時,可以通過抽樣檢測的方法。抽樣檢測法主要適用于檢測數量較大、種類較多的材料。當建筑企業在購買同樣建筑材料比較多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把建筑材料送到檢驗部門。檢驗部門可以通過這樣的檢驗方法隨機抽取多份建筑材料對其進行重點的檢查,通過對建筑材料的比對得出加過,進而對建筑材料的質量和材質進行判斷。

2.3對比檢測法

對于建筑材料的檢測,可以選擇對比檢測的方法。對比檢測法比較適用于檢測施工單位長期采買的建筑材料。這樣可以讓施工單位對建筑材料進行全面的了解,因為施工單位一般比較了解長期采買的材料,所以,在檢測后來購買進來的材料時,可以曹兆以往這種材料的數據,這樣可以得到相對可靠的信息,保證建筑材料的結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綠色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對建筑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就需要建筑行業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要慎重。保證建筑材料要高效、便捷、綠色環保,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在未來建筑材料行業中發展的態勢會越來越好。但是,由于我國建筑材料的種類比較多,就需要建筑企業在選擇材料時不要跟風隨大流,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保證材料的性能,對建筑材料的市場進行考察,保證建筑材料的性價比。所以,建筑材料的檢測在建筑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粟良雨 單位: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徐孝單.綠色經濟時代建筑材料檢測的重要性及策略[J].商品與質量,2016(39):121~122.

篇(10)

關鍵詞:學校建筑設計;特征;原則

一、學校建筑的種類與特征

1.學校建筑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學校建筑主要劃分為砌體結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混合結構等。砌體結構其為水泥砂漿、磚和石塊建造的結構,缺乏鋼筋串聯,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各個部分之間連接較弱,破裂時沒有明顯的現象。混凝土框架結構是現代比較常用一種結構形式, 還有一種是為了增強建筑的安全性,采用的混合結構。空間廣闊,采光效果好是學校類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首要條件。

2.學校建筑的特征。

現代教育正朝著開放、互動,個性化的方面發展,學校建筑設計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與時代特征相一致。學校建筑是學校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各方面信息、知識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校的文化水平,因此,學校建筑的設計,既要注

重外觀形象,又要體現人文內涵在其中。

二、學校建筑設計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1.規范化與質量至上的原則。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必須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質量至上的原則,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施工人員,都必須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這樣可以少走彎路,甚至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質量保證了,其他效益才能更得上,離開質量談其他的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符合規范,保證質量是根本性的原則。

2.建筑設計與環境和諧一致。

學校建筑既要注重建筑本身的構造,還要與周邊環境相一致,數字時代的學校建筑應該注重對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繼承。在當今社會,建筑不再是孤立存在,而是外部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在設計中,建筑的外形、色彩等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要特別重視環境設計,讓學生生活在其中感到是一種享受。

注重經濟效益與長遠發展的原則

3.建筑設計除了質量至上。

節約節省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設計中盡量減少浪費,提高使用率。學校建筑設計,除遵循一般的原則外,學校的規模、人數、位置的選擇設計以及人力、物力、先建什么后建什么都是要全面考慮的。學校建筑設計,既要立足現實,又要看到長遠,將眼前的情況和將來的規劃相結合,為將來的擴建創造條件,提供方便,留有余地。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片面節約觀點,不經濟適用,也不可取。

4.嚴格遵守國家和省市教委有關建筑設計方面的政策規范、定額指標、建設標準以及具體規定等要求,對于需要新建、改建或者擴建的學校建筑,必須先進行規劃,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后再實施。 學校建筑設計的總體目標,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教學與生活環境。《JGJ38―99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是當前新建、擴建圖書館必須嚴格遵守的規范性文件。在結構上按照“統一柱面、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的模式設計。 “三統一”的結構設計是目前國際先進的設計模式,有利于建設標準化的建筑設施。

三、學校建筑設計的具體措施

1.從中小學方面來談。

(1)校址的選擇要求,在效區、縣鎮、農村應注意不占或少占農田,減少拆遷等。

(2)合理布局,分區明確。根據不同的功能,將教學區,生活區等合理劃分,做到及聯系方便,又互不干擾。教學、實驗、圖書樓等,應布置在校內安靜的區域;體育場及其他服務性的場地 ,在確保體育活動場地的規模、數量的基礎上,各場地應與教學區域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其自身產生的噪音對其他區域的影響。

(3)建筑間距的合理設計。校園內各棟建筑之間,要保持合理的間距,盡量避免采光不足,對于住宿區域設置,要沖分考慮好隱私保護問題,例如,男生女生宿舍,最好不直接對面設置。

(4)校園道路的設計,在正常情況下應通行順暢,緊急時應保證人員的安全及時的疏散。

(5)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結合學校建筑群體的整體特點,合理進行綠化美化,改善校園環境,讓學校具有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育人環境。

(6)在保留原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造,因地制宜地,合理規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從大中專院校來談。

圖書館是大中專院校最重要的建筑設計之一,也是大中專院校具有競爭力的硬件,他是高校建筑設的代表,下面以圖書館建設為例看學校建筑設計。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發展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1)建館前的規劃。

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的減少失誤,嚴格按照圖書館建筑的總的指導思想、設計原則和規劃,體現圖書館不同的功能。首先要弄清楚要建設的圖書館是個什么性質的,是全國的,還是地方的,是一般性的單位,還是重點單位。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什么,圖書館各部分的區域的功能和地位是什么,比如,期刊閱讀收藏中心,學術活動中心;還有圖書館的規模,借閱特點等,各方面不能過分籠統,都需要周密的考慮。最好將文字、圖表、數據結合起來,考慮盡量細致周全。

(2)設計的具體措施。

在外部設計上,在區位上要處于學校的中心和教學區的中心,方便學生使用;在風格上既要與大環境協調一致,還要顯示其獨特的一面,同時要注意周邊環境的綠化。在內部的具體設計上,新館在1樓或2樓上應設有一個寬敞的大廳,館舍內墻要能夠自由拆換,可以采用玻璃墻壁,可以使讀者有一種開放自由的心態。采用收藏、借閱、咨詢、管理一體化的現代化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要求各種活動統一在一個空間里,將各種功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藏書實行開架管理,便于讀者閱讀,此外,可直接在出口辦理借書手續,這樣設計既方便了讀者,也使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大大降低。 新建館應充分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提供各種智能化服務,配制各種現代化設施,包括網絡設備、電子文獻檢索設備等,要充分考慮到將來的發展需要。

總之,學校建筑設計完成后,應該集思廣益,廣泛征求意見。在設計之初,應該安格按照先進的、科學的標準,盡量減少失誤。學校建筑設計應從國情、校情、館情的實際出發,面對現實,著眼未來,真正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以適應信息時展的需要。

上一篇: 柴油機培訓總結 下一篇: 仲裁執行申請書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做性视频大全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 性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