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輔導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8 15:26: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生心理輔導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生心理輔導總結

篇(1)

[作者簡介]邴倩(1976- ),女,山東冠縣人,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青少年社會性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山東 聊城 252059)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5-0094-02

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力圖突破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單一的局面。班級心理輔導通過關注大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其人格健康全面地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班級心理輔導的優勢

班級心理輔導是指以班級為單位,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目標,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及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為指導的集體心理輔導活動。相對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咨詢等常見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班級心理輔導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班級心理輔導是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每個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會在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就業等方面遇到或大或小的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若不及時解決,會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嚴重的會導致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要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除了采用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解決已出現的問題,還應采用各種方式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班級心理輔導就是以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通過班級心理輔導的各種活動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在大學中可能或正在面臨的問題以及自己的個性或心理上存在的不足,進而幫助他們學習解決各種問題的有效技能并引導他們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可能或正在遇到的問題,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二)班級心理輔導受眾面廣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雖然可以在大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但在解決大學生實際心理問題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幫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相對而言受眾面較窄。團體心理輔導雖能利用團體動力在短期內產生較好的干預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規模比較小,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以班級為基本單位進行心理輔導,可以就班級多數同學在某階段遇到的問題為主題開展活動,既能有效解決問題,又能更好地發揮團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擴大受眾面。

(三)班級心理輔導能夠充分利用班級的團體資源

班級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積極的班級規范和輿論導向、融洽的班級心理氣氛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全班學生一起參加的班級心理輔導有利于促進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級團體的形成,更好地發揮班級團體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級氛圍和人際關系能夠直接改善大學生的支持系統,使其在遇到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得到班級內更有效的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過班級心理輔導,可以在班級內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級環境。在溫暖、接納的班級團體中,大學生可以大膽嘗試用新觀念認識問題,用新的行為方式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班級心理輔導的效果易于鞏固和遷移

一般說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結束后,需要當事人自己理解內容、自我成長。而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團體是招募的,通常在輔導結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這幾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鞏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級不會因心理輔導結束而消失,學生能夠繼續在原來團體里實踐新學會的良好行為,并且進一步交流新實踐的心得體會,有利于輔導效果的長期鞏固。而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輔導,班級不僅是輔導的團體,同時也是以后應用新技能的主要團體,學習的結果更容易遷移到日常與同學的互動中。

二、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設想

(一)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目標

作為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核心要素和評價輔導效果的依據,輔導目標是對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結果的設想,輔導的內容與活動方式都應圍繞目標來確定。班級心理輔導的目標有不同的層次與要求,包括最終目標、一般目標和單元目標。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并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一般目標是指任何主題目標的班級心理輔導都需要包含的目標,主要包括幫助班級成員悅納自己,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班級成員的歸屬感,增強他們的自立意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和作出決定的能力,幫助他們澄清并修正個人價值觀等;單元目標即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幾個相關的具體活動完成有關輔導內容,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實現預期的設想。在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目標時,首先,要根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和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長中常見的問題和困惑確定年度目標,據此再確定各學期的每個單元目標;其次,可以讓學生參與目標的確定,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制定的目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班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與方法的設計

就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內容而言,應依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年級學生常見的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從總體上看,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一般包括適應性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戀愛心理輔導、職業心理輔導等方面。

適應性輔導的主要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從入校開始,必須在陌生的環境下獨立生活和學習,為幫助學生盡快地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可有針對性地從人際關系、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耐挫能力等方面開展班級心理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是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樂觀積極的心境,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隨著大學生戀愛現象的普及,戀愛心理輔導勢在必行。通過適當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戀愛與友誼,正確處理戀愛和學習的關系,理智對待性問題,學會將戀愛關系規范在法律、道德、倫理等范疇內。職業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發展潛力并順利就業。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將從事職業的特點及社會對從業者的要求,端正求職觀念和態度,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職業能力和興趣等,努力達到從業者資格的要求;其次,要盡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教給學生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各種心理技能,幫助他們在求職時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提高就業率。

大學班級心理輔導采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戲輔導、角色扮演、行為訓練、討論、價值澄清、心理劇、紙筆練習、幻想練習和音樂表達等形式。

(三)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評價

評價是大學班級心理輔導必不可少的環節。受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自身復雜性的影響,應對輔導目標、內容和方法以及輔導過程、輔導效果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性、綜合性評價,既要考察輔導目標是否達成,又要評價輔導過程是否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成長,激勵輔導者改進活動方案,并促進輔導者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三、實施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建議

(一)加強對輔導者的培訓

目前,大學班級心理輔導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負責,其中后兩類教師是班級心理輔導的主要組織者和輔導者,但班主任和輔導員一般由各個院系的專業教師擔任,他們往往缺乏相關心理學知識及輔導技能。要保證班級心理輔導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的規范要求進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題班會活動,需要對輔導者進行培訓,只有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輔導者才能保證輔導活動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標。培訓時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使輔導者了解團體輔導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級心理輔導的作用和適用范圍,能夠獨立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另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技能的訓練,要求他們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傾聽、復述、提問、具體化、自我表露、引導、共情、支持、保護和總結等,并能夠靈活運用,特別要注意,這些技能要在實際應用中反復訓練并接受培訓者指導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證輔導者能夠獨立實施班級心理輔導。

(二)注重活動后的交流和總結

雖然班級心理輔導多數采用結構化的活動方式,但班級心理輔導不是只由活動組成的,更不能把班級心理輔導等同于召集學生做游戲。因此,活動后的分享和總結是班級心理輔導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該環節中要讓學生學會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動中產生的情緒體驗,學會合理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同時,也要努力培養學生移情能力,促進他們認識并體會其他同學的情緒情感,學會聆聽和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和態度,通過相互交流,引導學生獲得更客觀的自我認識,最終通過對話和協商幫助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掌握更多可行的解決辦法。為確保該環節目標的實現,輔導者要創造和諧、平等的輔導氣氛,引導和支持學生積極發表意見,主動與他人溝通。如果學生的發言出現明顯錯誤或比較偏激,輔導者不能直接否定學生,而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對該問題進行討論來澄清錯誤認識。

(三)將班級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在班級心理輔導活動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退縮、敷衍或自我封閉等各種消極情況。其中大部分學生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開放與成長的準備或沒有心理成長的意識,輔導者要通過持續地接納、支持,充分熱身,從而使其感染情緒,融入集體,促進其心理素質的發展。還有個別學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由于班級心理輔導是團體活動,這些學生出于害怕泄露隱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輔導者要善于發現并引導或鼓勵其進行個別心理咨詢,使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互為補充,達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目前,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普遍肯定和認可,其應用也日益廣泛。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問題,在整個大學階段,都應針對大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心理特點及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廣泛開展相應的班級心理輔導,培養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鍛煉意志與耐挫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增強,沈之菲.班級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愛勝,崔景貴.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與對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2)

一般情況,心理輔導課的輔導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認知目標、態度與情感目標、問題解決或能力目標。認知目標是指對有關心理現象和變化規律的認識,以及對自我的認識。態度與情感目標是指形成對社會、自然、他人以及對自我的積極態度與情感。問題解決或能力目標是指運用有關知識技能和經驗來分析解決問題。這三個目標層次明確,清晰易懂,在當前心理輔導課設計中較為常用。在確定三個層次輔導目標的前提下,心理輔導課的輔導過程就需要圍繞輔導目標而設計,然后選擇合適的輔導方法和輔導材料來設計輔導步驟或環節。因此,一般情況下,輔導過程可以根據三層次輔導目標設計三個步驟,分別針對和實現三個目標。

關于心理輔導課過程的設計,鐘志農提倡“起承轉合”的團體動力思想,認為心理輔導課的過程包括暖身、轉換、工作和結束四個階段。曹梅靜、王玲等人提出“導入―展開―結束”的三階段教學模型。筆者結合他們的輔導設計思想以及以目標為導向的思想,認為心理輔導課過程的設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五個步驟,簡稱“三階五步”。三個階段是“導入―展開―結束”。導入階段對應的是暖身步驟;展開階段占據了整堂課的大部分,包括與三層次教學目標對應的三個教學步驟;結束階段即課堂總結環節。因此將輔導過程概括為“三階五步”。

一、導入階段

導入階段即暖身步驟,是一堂心理輔導課的開始。心理輔導課需要學生心靈的敞開,當教師走進課堂,學生不僅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同時也存在焦慮與阻抗,這阻礙了學生心靈大門的開放。暖身步驟正是學生心靈之門打開的鑰匙。

鐘志農特別重視心理活動課的暖身階段,認為暖身對團體動力起著開啟的作用,是整堂課前進的動力保障。筆者贊同其觀點,認為暖身階段不僅暖身更要暖心;不僅活躍課堂氣氛,更要啟發學生心靈;不僅與下一環節密切銜接,更要對整堂課充滿意義;不僅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更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信任和經驗開放。

暖身階段的設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戲法,游戲的形式可以使學生身體略微活動,從而促進放松,也可以是對心理有啟發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和領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團體間個體相互合作進行的活動;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個體獨立的活動。但無論如何,暖身步驟的基本原則是每位學生都應該參與其中。不能只讓個別同學參與,其他學生觀望,如此起不到整體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戲結束時,適當地讓學生談談感受和啟發,教師給予引導和小結,并自然地引出題目和過渡到下一環節內容。一般情況,該階段的時間為5分鐘左右。

總之,暖身階段減輕了學生的焦慮感和戒備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為整堂課打下了基礎。

二、展開階段

暖身后應該是進入正式的教學與輔導,但是對于這個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設計。筆者認為這個過程需要密切地聯系輔導目標,以輔導目標為指引設計步驟。因此,根據三層目標模式,筆者認為該教學階段也基本上可以設計為三個步驟,以對應三層輔導目標。

步驟一,What&Why。該環節主要是認知目標達成環節,認知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普遍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規律和特點。簡單地說是學生明白“是什么”和“為什么”。因此這個環節可以采用認知法教學,包括故事法、討論法、藝術欣賞法等,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學生相互討論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相關概念、原理和意義。選用的素材可以來自名人故事、經典寓言,也可以來自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兩者各有利弊,前者對學生有很強的勵志作用和榜樣作用,后者來自實際生活故事,更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符合學生的口味,對學生的啟發更大。一般情況,可以先呈現名人故事,再呈現實際案例,從遠到近自然過渡。在故事呈現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故事,可以討論故事說明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作積極的反饋、引導和總結。一般情況,該步驟的時間為10分鐘。

步驟二,Who。該環節主要是態度與情感目標的達成,是學生作為自主、獨立的個體體驗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的過程。簡單地說是學生體驗“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該以什么態度對待”,在不斷和反復體驗中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情感。該環節主要是根據上個環節學生明白了一些現象和原因后,開始試圖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在上個環節我們明白了別人身上的一些現象,那么我們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然后請學生將自己的情況和原因分析寫在紙上,寫好之后也可以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況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術,即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狀態(也可以說是催眠),并跟著教師的指導語回憶過去或者想象未來,在想象中體驗各種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想象的內容以及體驗到的感受。還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過學生當事人扮演具體生活事件,重新經歷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編生活故事,體驗積極的情緒。此環節的學生討論尤為重要,同伴之間的討論有助于學生間相互分享體驗感受,有助于當事人形成積極全面的情感品質。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作積極的引導和總結。一般情況,該步驟的時間為10分鐘。

步驟三,How。該階段主要是問題解決目標達成環節,是學生思考如何解決自己實際問題的環節。簡單地說就是學生思考“怎么辦”,領悟問題解決方法。上一環節學生已經體驗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也明白了原因,這一環節學生迫切想知道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這一環節,可以采取討論法,比如腦力激蕩法,即針對某一問題或者某位學生的問題,讓大家齊心協力出點子,幫助問題解決,因為學生提到的問題解決經驗對同伴之間有更好的借鑒作用。教師也可以總結概括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各種辦法寫在黑板上,并補充學生沒有提到的一些方法,總結成一套問題解決方法集,實現資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問題解決的方法不能由教師直接呈現和說教,而是由學生討論、領悟和相互分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概括和總結學生討論。然后,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實際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并設計如何在現實中運用這些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示范訓練和行為訓練。最后可以讓學生談談對這堂課的收獲以及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如何應對。一般情況,該步驟的時間為15分鐘。

三、結束階段

一個好的收尾對整堂課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情況在結束階段,教師對整堂課作總結,對學生的反應作總結,并給予學生祝福語。也可以讓學生對整堂課作總結。

有些人認為結束階段可以包含到上一個步驟里面,筆者并不贊同,因為通過整堂課的活動,學生可能會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個過程使師生漸漸為課堂拉上序幕。在結束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定的心理輔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也可以送給學生一首與輔導主題相關的歌或者詩,以溫馨而舒緩的方式給課堂漸漸畫上句號。一般情況,該階段的時間為5分鐘。

總之,心理輔導課的輔導過程設計基本理念是以目標為導向,即輔導過程圍繞輔導目標而展開,“三階五步”輔導過程的具體設計則是根據三層次目標而展開的。對一般的心理輔導課設計,“三階五步”均適用。對于具體的一堂課來說,如果輔導目標層次有所變化的話,那么“三階五步”的輔導過程設計也要作相應的調整。要靈活運用“三階五步”輔導過程設計,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編號:090906004)

參考文獻:

[1]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7.

[2]鐘志農.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的形成性評價[J]. 思想理論教育(下半月行動版),2007(1).

[3]曹梅靜,王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劉宣文.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與評價[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321004,電郵: )

封面人物檔案

篇(3)

青少年期既是個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個人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又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都經歷著巨大變化的特殊轉折期。自我認同的危機、依賴與獨立的矛盾、接受與拒絕的沖突都是青少年時期存在的問題。此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論是立足于發展性層面還是治療性層面,都意義非凡。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逐漸興起的、能有效解決學生個人發展問題的心理教育形式,剛好符合學校班級制的客觀特點,不僅能使參與者在團體互動的條件下,通過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交流,促進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規則和技能。而且還能幫助整個團隊(班集體)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學校從事初中生心理課教學實踐,通過對全班學生的書面調查發現:90%的學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育課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多一些交流和討論,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課一般在預備年級或初一開設,目前的心理課教學,雖然也融人了一些游戲和活動,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陣熱鬧過后留不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因此我認為,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課教學現狀,將團體心理輔導運用到初中生心理課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內容

在游戲和活動中感受、體驗、分享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體,在團體中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成長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目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主要可以選擇以下四大板塊。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等相關內容,具體可以選擇“認識我自己”、“自我保護”、“控制自己的行為”、“責任心培養”、“應對挫折”等主題。

二是人際關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溝通技巧、如何更好地與人進行交往方面的內容,具體可以選擇“了解他人”、“寬容待人”、“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題。

三是情緒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緒情感,更好地調控自我情緒、培養美好情感的內容,具體可以選擇“認識和掌控情緒”、“合理宣泄情緒”、“自信心訓練”、“學會分享”、“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等主題。

四是學習認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應對于學習相關的一些普遍問題,具體可以選擇“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學會記憶”、“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習策略”、“應對學習(考試)焦慮”等主題。

對于以上這些主題內容,心理課教師(輔導者)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因為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始終是團體心理輔導需要關注的重點。

二、初中生F體心理輔導的主要環節

嚴格來說。團體心理輔導全過程大致都要經歷五個階段,即團體的創始階段、過渡階段、規范階段、工作階段和結束階段。而每一次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一般可以 分成開始、中間和結束三個部分。針對初中生常規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的現狀。在實際運用中,每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預熱。這一環節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活動開始前的熱身活動,一般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來達到活躍氣氛、營造氛圍、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或揭示主題的目的。常見的一些熱身游戲包括“大風吹”、“松鼠和大樹”、“解手鏈”、“傳話筒”等,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以保證接下來主題活動的充分進行。

2.主題活動體驗。根據每次不同的目標和主題內容,可以設計1~2個全體學生參與的游戲或活動。如“自我意識”這一主題內容常見的活動有“價值拍賣”、“背后留言”等。也可以借鑒一些班會活動形式自行創設一些適合青少年的主題活動。在這一環節中,盡量鼓勵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

3.交流與分享。在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了活動的基礎上,輔導者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活動的心得體會。這是一個開放和分享的環節,輔導者可以事先從活動中提煉幾個討論主題,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分享;也可以讓學生先圍繞活動自由展開討論,最后輔導者進行總結。無論采取什么形式,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學生說、教師聽。例如在“生命線”這一主題活動中,學生完成活動后,輔導者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過去的事情對你現在或未來有什么影響?現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來的理想 有聯系?對比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沒有需要調整和改變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個環節是團體的核心活動,兩者之間有時候并沒有明顯的分界點,常常是交叉進行的。

4.評價。團體心理輔導的結束階段一般都要進行總體效果評估,通過一些相關量表和測驗,評估學生是否在相關方面得到發展。每一次活動結束后。輔導者可以給予學生一定評價。通過評價,可以總結該次團體活動,激勵學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評價可以是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三、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

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分類可謂五花八門,歸納起來適用于初中生心理課上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紙筆練習。紙筆練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特別設計的練習用紙,學生用書寫的方式完成全部練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生命線”這一活動就是利用了紙筆練習,要求學生在一根“生命線”上劃分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首先回憶過去最痛苦、難忘和快樂的事情并寫在紙上,然后思考最近三個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兩個維度分別寫出三件事情,最后設想一下未來,按照“我20歲、30歲、40歲”等不同年齡階段寫出自己計劃要實現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學生通過扮演日常生活問題情境中的角色,真實表達情緒和內心感受,是引導學生進行換位 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認識和掌控情緒”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情境劇表演,讓學生真實體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從而能宣泄和應對消極情緒。

3.行為訓練。行為訓練就是通過特定的練習。學習并強化適應行為或者糾正并消除不適應行為,這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成長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訓練”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說出你的優點”這一練習形式,給每個學生一個再次認識自己的機會,學會發現和欣賞自己的優點,可以重塑或增強自信心。

4.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也是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坦誠的、深入的團體討論達到交流思想意見、合作解決問題的目的。幾乎每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都可以運用到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與分享這一環節中,其實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組討論這一方法。

5. 娛樂游戲。娛樂游戲常在預熱環節使用,這一方法主要是通過一些有趣的集體游戲,達到活躍團體氣氛、調動學生情緒、增進學生之間互動的目的。除了預熱環節常用的熱身游戲,在主題活動中也常常使用游戲的方式。例如在“學會合作”這一主題活動中,采取“拼圖游戲”、“踩報紙”等讓學生在游戲中懂得合作的意義和策略。

6.媒介應用。媒介應用就是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帶、錄像、幻燈片等,達到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的目的。這一方法是其他團體心理輔導方法的有效補充,運用時注意適可而止。例如在“應對挫折”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經典幻燈片“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了三種對待挫折的不同態度。

此外,團體心理輔導一般要求參加人數在10~20人為宜,最多不要超過25 人,但一個自然班有時候人數多達40人以上,這時可以利用分組來解決這一矛盾,同時分組也有利于開展小組討論和進行小組評價。一般可以隨機分成每小組 4~6人,也可以根據活動需要將小組合并成大組。或者按性別、特質等進行分組。學生最好按小組圍坐成圈并面向輔導者,便于營造課堂輕松氛圍以及_展活動和 交流。輔導者還可以給每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取一個有意思的名稱,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盤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目前很多學校都在開展心理課或團體心理輔導小組,但很多活動的開展都缺乏計劃性與連續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在不同階段心理培養的需求與應該達到的任務目標,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或心理課沒能充分發揮其效果。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急需專業與實操的指導,同時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需要專業性團體心理輔導書籍、活動道具、活動光盤等的支持。在此筆者推薦京師博仁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包,它的設計以人際溝通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以及團體動力學理論為基礎,總結歸納各個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主題,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心理課堂、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備了相應的團體輔導活動手冊、活動光盤,為團體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提供硬件支持。團體心理輔導具有操作性強、可變性大的特點,配套光盤能夠更直觀地授予心理老師以漁,幫助老師更好地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的技巧。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即無傳統的紙筆作業,也不需要期末考試,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體驗者,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秩序維護者,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和自由,收獲了成長和發展,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當然,團體心理輔導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團體情境中難以照顧到個體差異。對于一些自我封閉、人際交往焦慮過高的個體,通過團體輔導形式難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輔之以個別輔導和咨詢也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樊富珉.清華出版社,2003.12

篇(4)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05-0008-04

一、前言

朋輩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是由一種受訓和督導過的非專業人員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過程,或者是同質團體在指導者的帶領下通過共同的探索和訓練,促進成員共同成長的過程。一項關于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師的占8%,其他占12%。這表明朋輩群體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視。如今,不少中小學將其心理健康教育受眾狹隘化,往往只側重于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也是朋輩心理輔導所關注的。

綜觀朋輩心理輔導的發展可見,美國在朋輩心理輔導方面已走上專業化和規范化的道路,其朋輩心理輔導組織覆蓋面廣,同時有較為健全的制度作為保障。而我國的朋輩心理輔導發展時間較短,專業性和規范性不強,服務的范圍和對象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近幾年才進入我國高校,更鮮有服務于中小學的。然而,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種趨勢,既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助人效果,切實給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小學,如果把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定位只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治療和干預上,活動將難以開展。因為要求小學生掌握專業的心理輔導技巧是極其不易的,也是不現實的。基于此,我們把研究視角聚焦于如何從預防和發展的角度開展小學朋輩心理輔導活動,并設計較為完善的朋輩輔導培訓體系,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檢驗其有效性,為小學朋輩心理輔導提供科學依據和可操作的方案。通過朋輩心理輔導,改變,只有專業心理教師才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狀況,讓更多學生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朋輩心理輔導推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橫向發展,更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解決小學專業心理教師缺乏而不能滿足心理咨詢需求的問題,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心理輔導機制。

二、小學朋輩心理輔導的意義

當今小學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缺乏與小學生對心理援助需求日益增長之間的矛盾。朋輩心理輔導既能彌補小學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幫助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又能滿足學生的多層次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理輔導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緩解小學專業心理輔導力量需求的壓力

專業心理輔導教師配備不足與日益增長的小學生心理發展需求兩者間的差距,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斷彰顯的問題與矛盾。小學心理輔導老師往往會把視角局限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無力或很少有精力顧及大部分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心理品質的培養。然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幫助廣大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其次才是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和治療。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助力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能夠起到預防、發展和干預的作用,從而彌補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

(二)滿足小學生多樣化心理發展的需求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存在個體差異,對心理援助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當學生出現心理發展需求或者遇到心理問題時,多數會選擇向朋輩傾訴。朋輩心理輔導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因此,建立朋輩心理輔導網絡可滿足小學生多樣化心理發展的需求,有助于及時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幫助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

朋輩心理委員在為同學開展心理輔導的過程中,不僅能幫助周圍同學舒緩心理壓力,解除心理困擾,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一個彼此溝通、交流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機會,有助于促進朋輩心理輔導員自身心理素質的提升,以及良好人際環境的形成。心理委員在助人的同時使自身的心理調節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當自己碰到心理問題時,也可以自己幫助自己,達到“助人自助、雙向受益”的目的。

三、小學朋輩心理輔導的實施

2013年,我們將小學朋輩心理輔導研究申請課題立項,根據課題研究的操作構思,經過近一年的實踐與總結,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實施程序:一是甄選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心理輔導技能;二是組建心靈成長小組,規劃常態工作內容;三是開展朋輩心理互助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一)甄選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心理輔導技能

每學年開始,全校倡議、發動、招募班級心理委員。根據自薦及他薦原則,增補人員。原則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學各1名。選出的班級心理委員經過心理教師面試后,通過活動進行分組,并選出組長、班長,明確各自職責、任務;再由心理輔導教師按班級心理委員工作內容對他們進行培訓,傳授必備的心理專業知識和行之有效的實操技能。其主要有: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調適情緒、怎樣控制行為、適當的宣泄方式、怎樣尋求心理幫助、怎樣尋求合適的求助對象和適宜的求助方法;掌握一定的輔導原則,如尊重、同情、傾聽,在需要自助和助人時,能夠胸有成竹、理性應對;選擇科學的心理讀物,推薦有益的心理網站;收集典型個案,完成同伴輔導工作記錄表;發現同學中的情緒異常情況及時向心理教師、任課教師或班主任反映等。

(二)組建心靈成長小組,規劃常態工作內容

為了提高心理委員的工作能力與實效,學校還組建了由部分班級心理委員構成的心靈成長小組,并研制整套切實可行的自我培訓學習方案,促使他們自主進行心理健康理論與技能學習,由心理教師在實踐活動中隨機引導其改進與完善。

每學期初,心靈成長小組利用學校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對全體心理委員開展為期六周的專業技能培訓。隨后,每兩周組織一次工作能力提高培訓活動。心理委員在班級中的角色地位很重要,但他們的工作能力需要在不斷的實戰演練中得到提升,才能獲得同輩的認可與信任。因此,盡可能多給他們創設交流的機會,以從中汲取力量,顯得尤為重要。在每次的提高培訓活動中,培訓的主題是依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進展和各班學生的心理狀態而擇定的。如期末考試月份,對心理委員進行考試心理輔導的技能培訓,通過專業教師指導和同伴相互學習,使他們能幫助、輔導同學緩解考前焦慮,從容應對考試。

每兩周召開一次工作規劃與布置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整體配合才能使其具有實效性和生命力。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間,要求心理委員組織全體同學參與心理漫畫賽、心理書簽制作比賽等各項心理競賽,倡導人人關注心理健康、人人宣講心理健康知識,達到廣泛的宣傳教育目的。通過定期召開會議,使心理委員明確近期工作,找準方向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形成良好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效能感,并不斷地積累經驗,嘗試創造性地開展具有年級或班級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心理委員經常會碰到受自身經驗與能力局限而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每學期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導。定期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督導,既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也有利于自身的心靈成長,消除對朋輩心理輔導的畏難情緒。在定期督導中,幫助朋輩心理輔導員及時調整心理輔導方案,以提升心理輔導的實效。要讓朋輩心理輔導員明確地意識到,助人活動基于自身的能力,如果自身未達到幫助別人解決某一問題的能力時,切勿強求自己,而作出另請高明助己應對的選擇,才是對來訪同學負責任的表現。

(三)發揮心理委員作用,開展朋輩心理互助

1.組建“陽光小隊”,搭建心理溝通橋梁。“陽光小隊”,寓意為同學帶來積極、正向的心理能量。碰到心理委員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陽光小隊”在督導過程中及時向其他心理委員請教,或者及時轉介給心理老師。“陽光小隊”定期開展“請到心靈葵花園來”的活動,每名心理委員向班級同學發放邀請卡,打破同學對心理咨詢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讓同學了解心理咨詢,為心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搭建橋梁,并引導同學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心理咨詢,必要時能主動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

2.策劃“相約心靈葵花園”,宣傳心理保健常識。每周五大課間,“相約心靈葵花園”進行專題廣播,使學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信息。心理委員定期在學生群體中搜集他們感興趣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話題,并和心理老師一起撰寫廣播稿,編排演播程序,使20分鐘的廣播能集專業性、趣味性、實效性為一體,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和發展的職能。

3.結對“心靈伙伴”,攜手共促心靈成長。學期初,學校分發給每個學生《心靈伙伴談心本》,這本談心本將記載學生在心靈成長方面的體悟,也成為同班同學與心理委員談心的對話本。每周一,各班心理委員收齊“心靈伙伴”談心本,通過書面溝通,走進每個同學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助人成長。

4.組織“心理游園會”,互助激發心理潛能。學校德育室和心理咨詢中心每學期針對各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舉辦心理游園會活動。舉辦心理游園會前,心理咨詢中心組織心理委員了解同學們的想法和需求,為活動收集同學身邊的素材,以詳實的案例提升活動的實效性。心理委員作為心理游園會各個“關卡”的策劃人與主持人,設計菜單式心理普識內容,學生通過挑戰各種“關卡”,了解心理保健知識,激發心理潛能,完善心理品質。

5.編演“校園心理劇”,化解一般心理問題。以校園心理劇的編演促進同伴心理互助,使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心理互助的過程中學會自主解決常見心理問題。在前期的預研究中,我們對校園心理劇進行了系統的探索,總結出校園心理劇編演“五步驟”:第一步,從個別咨詢和團體輔導過程中搜集、積累素材;第二步,篩選、提煉素材,編寫、生成校園心理劇;第三步,編排、完善校園心理劇;第四步演出心理劇;第五步,總結成果分享感受。心理委員攜手同伴編演校園心理劇,展示了通過同伴互助解決一般心理問題的過程,不僅宣傳了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也充分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理念。

四、對小學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反思與前瞻

以往的朋輩心理輔導研究與實踐,都傾向于將其定義為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心理輔導工作,以致要求擔任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心理輔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能妥善地處理接收到的“心理垃圾”。這對小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所以,我們的研究更側重于預防和發展,從積極心理學視角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圍繞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設置活動;讓朋輩心理輔導員成為心理活動的組織者、心理游戲的演示者、心理知識的傳授者、心理老師的小助教等。這些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廣度,卻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其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此外,心理輔導老師要建立起健全的成長反饋機制,定期為朋輩心理輔導員開展清理心理負能量的活動,保障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從事心理輔導工作過程中依然保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防其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為他們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誠然,無論是從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實踐探索層面,對小學生的朋輩心理輔導迄今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朋輩心理輔導的非專業性特點使其難以避免人們對其科學性與有效性的質疑。只有充分把握朋輩心理輔導的特性,結合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拓展和創新與其相適應的有效的實施方略、渠道,才能使朋輩心理輔導真正地解決學校心理師資緊缺的燃眉之急,并有效地促進、充實、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篇(5)

抑郁自21世紀以來逐步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它在正常人群中的發生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高校學生群體中,抑郁也作為主要危害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大學生因學習、生活、就業等壓力的增大,失戀、心理失衡等原因,抑郁癥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并且因抑郁癥的發作而發生行為失控的惡性事件。抑郁癥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有研究顯示,大學生中抑郁情緒的發生率為32.10%[1]。大學生越來越多地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調查顯示大學生抑郁癥狀流行率為42.96%[2]抑郁障礙現在的患病率為23.66%,有的同學因抑郁而出現輕生念頭和自殺行為。本研究以團體心理輔導及其相關理論為主要依據,從抑郁癥狀的成因、癥狀表現及其特性等方面設計團體干預方案,探究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來自于某醫學專科學校,通過學校廣播,校報,學生會等方式募集73名自述存在抑郁困擾的大學生用SCL-90,SDS量表對這些大學生進行測試,得分≥3分的學生為49人,對這些學生進行鑒別性訪談,入組條件為:①抑郁癥狀持續半年及以上;②具有三條及以上核心癥狀;③中等程度及以上影響到社會功能④了解團體輔導的設置能夠持續參加8w的團體活動。排除條件為符合以下任意一項:①具有精神病性問題;②具有嚴重的人格障礙;③正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④不能按照團體輔導設置堅持參加。最終確定28人符合入組條件,隨機將其中14人作為參照組成員,另外14人作為實驗組成員。其他成員根據其意愿另行安排個別輔導。

實驗組14人其中男生5(36%)人,女生9(64%)人均為醫學生平均年齡19±2歲對照組14人其中男生4(29%)人,女生10(71%)人平均年齡19±2歲。兩組成員人口統計學變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工具

1.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共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等項目,各項目均是1~5級評分。

1.2.2抑郁自評量表(SDS)[3]共20個項目,各項目均是1~4級評分。設有少量反向評分項目。

1.2.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3]共24個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

1.3方法

1.3.1干預方法 團體咨詢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心理測試,并對實驗組進行為期10w的團體輔導,分別為每周六下午15~17點中途休息10min,共20h。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

1.3.2干預方案 設計10次團體活動每次都有比較明確的主題分別為相識、增加信任感、和建立小組氣氛,人際關系訓練,認識抑郁,思維辯駁,智慧碰撞,情緒表達訓練,放松訓練,自信心訓練,結束活動等。10次訓練圍繞一個主題即認識抑郁,走出抑郁。10次活動共分為4個階段:①開始階段,介紹小組活動規則,保密制度,建立信任,相互認識,增加小組凝聚力;②發展階段,繼續增強凝聚力,進一步建立信任,初步探索抑郁的成因,認知探討,抑郁秀,角色扮演,角色互動,角色互助等活動;③成熟階段,進一步進行互助探討,實踐中的困惑討論分享,深入認知理論,建立新的認知模式,建立新的生活態度,新的行為模式;④結束鞏固階段,協調自我,自我認知矯正,提升自我價值感,展望未來,處理離別,總結回顧。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包含討論、回顧、游戲、角色扮演、總結、布置作業等內容,不僅注重成員的認知方面的改變還有意識地進行行為控制訓練的改變。實驗組輔導結束進行小組分享,效果評價,意見反饋等主觀評價的方法。

2 結果

2.1團體心理輔導前后評定結果比較 實驗組在輔導前,輔導后,輔導結束3個月,在SCL-90總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顯著低于前測的分;對照組在輔導前,輔導后,輔導結束3個月,在SCL-90總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實驗組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主觀評價 在團體心理輔導結束后,對實驗組成員進行心理輔導后從緩解痛苦體驗、認知模式改變、人際關系、應對方式、情緒控制、目標達成等方面進行了評價。有93%的人認為目標達成,有79%的團體成員認為本次團體輔導對他們的痛苦緩解有很大的幫助,21%的團體成員認為有一定幫助。93%的同學認知發生改變,79%的同學行為發生了改變,100%的團體成員認為總體有效(見表2)。

3 討論

團體心理輔導是與個體心理輔導相并列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等方法來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積極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團體心理輔導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徑之一[4]。它具有普及性、體驗性、探索性等特點。歐陽丹等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個體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一定要在心理壓力情況下才發揮保健作用而在與平時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和身心狀況,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5]。已經有相當多的實踐證明,團體輔導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模式。近年來在精神健康領域尤其是在西方國家針對抑郁癥的團體治療逐漸成為配合藥物治療的一種主流手段尤其是在抑郁癥治療方面中國的許多專家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發現抑郁癥的團體治療效果顯著于個體治療[6]。本研究顯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能提高在校大的人際交往能力,互相幫助,自我效能及其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使大學生抑郁的癥狀得到控制并減輕。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沖,洪月慧,楊思.應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殺意念形成中的作用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2):190-191,164

[2]杜召云.1734名大學生Beck抑郁自評問卷調查分析[J].中國

醫學倫理學,1999,5:9.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122.

篇(6)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咨詢方法中的一種,在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廣泛采用,相對于個體咨詢,往往具有許多優勢: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高心理輔導的效率,省時省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納自己,減少不良情緒,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勇氣;容易讓成員獲得歸屬感,在團體活動的進行中,成員通過語言的溝通或是活動互動彼此相互幫助、支持與鼓勵,營造出安全、和諧、輕松的團體心理輔導氛圍。在團體里,學生可體驗社會上人與人間的相互關系,交換意見、共擬計劃等現實的經驗,可促進學習,改進行為。

我校已開展了八期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學生的好評,但也有一定的不足。老師們對每期效果進行了反思和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團體心理輔導要有明確的主題與評價

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成長中的他們有著許多共同的成長課題和困擾。我校心理咨詢工作室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或心理測量。針對調查結果發現的問題,心理咨詢老師會選擇在不同學期分別開展以不同內容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根據主題的輔導目標制定相應的團體輔導活動方案。

學校團體心理輔導效果評價不容忽視,有效的評價能夠發揮甄別、教育、改進和激勵功能,而且u價的過程還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教學實踐不斷改進的過程。每期團體心理輔導后通過學生書寫的心得體會作為效果評價,經過對心得體會的閱讀與分析后發現,每期輔導后學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例如在一期以“走進新生活,快樂共成長”為主題的新生人際關系的團體心理輔導中,學生這樣感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讓我不再害怕與人交往,使我變得自信起來,同時我懂得了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學會信任和包容。”每期團體心理輔導后,我校心理咨詢教師會對參加輔導的成員進行追蹤調查,并結合班主任教師及年級輔導員教師對該生參加輔導后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調查顯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學生在人際交往、情感問題、親子關系、學習問題等方面確實有所提高和進步。

二、團體心理輔導開展途徑的思考

中職學生面對來自學習和就業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狀況容易出現問題,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強、效率高、效果容易鞏固等特點,應面向廣大學生進行開展,加強團體心理輔導的實際應用。

(一)將團體心理輔導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

把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過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學生看成一個團體,以團體活動的方式教學,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感受、體驗、討論、反思等,使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獲得支持和幫助,促使他們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解決自己的心理困擾,提升自身心理素質。

(二)在學校輔導員工作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

輔導員經常深入學生中間,是與學生建立心理聯系最多的人。因此,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在專業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指導下,安排輔導員有計劃地完成學生團體輔導計劃,不僅能夠縮短師生溝通的距離,同時提供輔導員自我成長和發展的空間。輔導員通過培訓,將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中有效地實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開展。

(三)對畢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問題成為中職學校畢業生面臨的頭等大事,其所帶來的壓力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中職學生較普遍地存在著“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和適合干什么”的認識困惑。開展職業生涯團體輔導,能夠幫助中職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還可以讓學生疏泄消極的情緒,有助于緩解壓力,促進心理健康。

三、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要注意的問題

(一)保證參與團體心理輔導成員的固定性

盡量選擇自愿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或確實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如果團體中有個別非自愿者,與其他成員的合作意愿會降低,較少參與到輔導中去,不能保證每天的按時活動,或對活動表現出較少興趣,則會直接影響團體效果。

(二)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應進行長期追蹤調查

心理輔導對個體性格的培養和人格的養成是長期和潛移默化的,同樣,團體心理輔導也應關注成員長期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不能只衡量輔導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詢教師應與班主任教師及年級輔導員教師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關心學生的點滴進步。對參加輔導后的學生,進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判斷。

(三)團體心理輔導應與個別咨詢相結合

盡管團體心理輔導有許多優越性,但是它并非適用于每一個人。由于時間的限制,單純的團體輔導往往難以兼顧每個個體的特殊需要,個體的問題有時不能得到適當的處理。如果某個成員的需求是團體輔導不能滿足的,則應當鼓勵這個成員轉為個體輔導。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輔導以其特有的優勢在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不斷拓寬和探索新的應用途徑,使團體心理輔導在中職學校得到更好地開展與運用,能夠讓更多的中職學生受益。對于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引起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重視和注意,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與能力,讓團體心理輔導在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高云芹(1964-),女,北京人,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高講,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篇(7)

青少年期既是個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個人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又是一個生理和心理都經歷著巨大變化的特殊轉折期。自我認同的危機、依賴與獨立的矛盾、接受與拒絕的沖突都是青少年時期存在的問題。此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論是立足于發展性層面還是治療性層面,都意義非凡。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逐漸興起的、能有效解決學生個人發展問題的心理教育形式,剛好符合學校班級制的客觀特點,不僅能使參與者在團體互動的條件下,通過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交流,促進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規則和技能,而且還能幫助整個團隊(班集體)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筆者也在基層學校從事初中生心理課教學實踐,通過對全班學生的書面調查發現:90%的學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課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多一些交流和討論,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課一般在預備年級或初一開設,目前的心理課教學,雖然也融入了一些游戲和活動,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陣熱鬧過后留不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因此筆者認為,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課教學現狀,將團體心理輔導運用到初中生心理課上,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內容

在游戲和活動中感受、體驗、分享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體,在團體中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成長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目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主要可以選擇以下四大板塊。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等相關內容,具體可以選擇“認識我自己”、“自我保護”、“控制自己的行為”、“責任心培養”、“應對挫折”等主題。

二是人際關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溝通技巧、如何更好地與人進行交往方面的內容,具體可以選擇“了解他人”、“寬容待人”、“學會傾聽”、“學會溝通”、“學會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題。

三是情緒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緒情感,更好地調控自我情緒、培養美好情感的內容,具體可以選擇“認識和掌控情緒”、“合理宣泄情緒”、“自信心訓練”、“學會分享”、“學會感恩”、“珍愛生命”等主題。

四是學習認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應對于學習相關的一些普遍問題,具體可以選擇“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學會記憶”、“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習策略”、“應對學習(考試)焦慮”等主題。

對于以上這些主題內容,心理課教師(輔導者)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因為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始終是團體心理輔導需要關注的重點。

二、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環節

嚴格來說,團體心理輔導全過程大致都要經歷五個階段,即團體的創始階段、過渡階段、規范階段、工作階段和結束階段。而每一次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一般可以分成開始、中間和結束三個部分。針對初中生常規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的現狀,在實際運用中,每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預熱。這一環節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活動開始前的熱身活動,一般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來達到活躍氣氛、營造氛圍、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或揭示主題的目的。常見的一些熱身游戲包括“大風吹”、“松鼠和大樹”、“解手鏈”、“傳話筒”等,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以保證接下來主題活動的充分進行。

2.主題活動體驗。根據每次不同的目標和主題內容,可以設計1~2個全體學生參與的游戲或活動。活動的設計可以參考一些比較成熟的團體輔導活動,如“認識我自己”這一主題內容常見的活動有“自畫像”、“生命線”等。但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例如有些活動是針對成人設計的,那就要根據對象的不同適當降低活動難度。也可以借鑒一些班會活動形式自行創設一些適合青少年的主題活動。在這一環節中,盡量鼓勵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

3.交流與分享。在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了活動的基礎上,輔導者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活動的心得體會。這是一個開放和分享的環節,輔導者可以事先從活動中提煉幾個討論主題,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分享;也可以讓學生先圍繞活動自由展開討論,最后輔導者進行總結。無論采取什么形式,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學生說、教師聽。例如在“生命線”這一主題活動中,學生完成活動后,輔導者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過去的事情對你現在或未來有什么影響?現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來的理想有聯系?對比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沒有需要調整和改變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個環節是團體的核心活動,兩者之間有時候并沒有明顯的分界點,常常是交叉進行的。

4.評價。團體心理輔導的結束階段一般都要進行總體效果評估,通過一些相關量表和測驗,評估學生是否在相關方面得到發展。每一次活動結束后,輔導者可以給予學生一定評價。通過評價,可以總結該次團體活動,激勵學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評價可以是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也可以是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筆者在課堂上采取過“代幣制”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效果甚好。

三、初中生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

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分類可謂五花八門,歸納起來適用于初中生心理課上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紙筆練習。紙筆練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特別設計的練習用紙,學生用書寫的方式完成全部練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生命線”這一活動就是利用了紙筆練習,要求學生在一根“生命線”上劃分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首先回憶過去最痛苦、難忘和快樂的事情并寫在紙上,然后思考最近三個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兩個維度分別寫出三件事情,最后設想一下未來,按照“我20歲、30歲、40歲”等不同年齡階段寫出自己計劃要實現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學生通過扮演日常生活問題情境中的角色,真實表達情緒和內心感受,是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認識和掌控情緒”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情境劇表演,讓學生真實體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從而能宣泄和應對消極情緒。

3.行為訓練。行為訓練就是通過特定的練習,學習并強化適應行為或者糾正并消除不適應行為,這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成長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訓練”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說出你的優點”這一練習形式,給每個學生一個再次認識自己的機會,學會發現和欣賞自己的優點,可以重塑或增強自信心。

4.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也是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坦誠的、深入的團體討論達到交流思想意見、合作解決問題的目的。幾乎每一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都可以運用到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與分享這一環節中,其實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組討論這一方法。

5.娛樂游戲。娛樂游戲常在預熱環節使用,這一方法主要是通過一些有趣的集體游戲,達到活躍團體氣氛、調動學生情緒、增進學生之間互動的目的。除了預熱環節常用的熱身游戲,在主題活動中也常常使用游戲的方式。例如在“學會合作”這一主題活動中,采取“拼圖游戲”、“踩報紙”等讓學生在游戲中懂得合作的意義和策略。

6.媒介應用。媒介應用就是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帶、錄像、幻燈片等,達到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的目的。這一方法是其他團體心理輔導方法的有效補充,運用時注意適可而止。例如在“應對挫折”這一主題活動中,通過經典幻燈片“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了三種對待挫折的不同態度。

篇(8)

1輔導目標的實際性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這門特殊的課程注重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參與者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情緒和情感的心理波動,針對出現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因此,針對不同團隊,輔導目標的確定是每個心理教師必須重點關注的內容,是整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核心。輔導目標不是憑空想象的,要根據醫學生的不同年級、性格差異、所屬專業特點以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設置的,關系著整個心理干預實施流程針對性、可操作性、有效性。課前調查是制訂有效輔導目標的有效前提,通過觀察、問卷、訪談等最基本的調查方式,了解醫學生現實需求的前提。如:在為臨床醫療本科低年級學生設計《分工》一課時,課前調查問卷以基礎實驗技能學習為調查點,發現醫學生做基礎實驗時并不清楚實驗流程、分工合作和實驗結果評估。結合調查問卷反映出的問題,設計有效活動方案,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并制作相應的自評和互評表格來檢測輔導目標的可操作性,大幅提高了醫學生的實驗室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建立積極的自我工作評價理念,最后通過“群策群力”將這種評價方式和結果轉化到團隊工作模式中,達到輔導活動的目的。因此,活動輔導目標的確立一定要來源于生活事件,只有真實符合生活經驗和學習實際的輔導目標才是打開醫學生心靈第一道門的鑰匙,才能使整個輔導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輔導形式的多元性

一堂有實效的醫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活動形式應該避免單一化,要有多元化的活動組合方案。要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該組醫學生的特設計靈活有序、有效、合理、形式多樣的活動方案。不同輔導目標的團體心理輔導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如:頭腦風暴測試、對話行為訓練、角色飾演、心理短劇表演、具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心理量表測算等。如在為臨床醫療本科高年級學生設計《競賽與合作》一課時候,就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整合團隊目標———簽署團隊公約,形成團隊觀念,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夾氣球的肢體接觸和小組合作夾豆子比賽,提出問題———短句串聯游戲和巧解千千結,引發討論———小丑木偶劇,形成體驗———多媒體展示、自我設計解決問題。把多元化的活動方式作為輔導載體是幫助醫學生獲得真實體驗的有效途徑,可以讓醫學生在自然狀態下輕松地融入體驗活動中,形成不同層次的感悟,循序漸進地傳授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調節方法,掃除潛在的心理障礙,完成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輔導目標。另外,輔導形式的多元性還體現在輔導語言的豐富性上。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教師運用強親和力的鼓勵性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有效統一。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當進行真實的自我體驗和積極的自我評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富有智慧和啟發的課堂評價語言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激勵性的語言可以激發膽怯的學生參與意識,獲得交流中的初步體驗;引導性的語言利于學生更自然的在參感悟自己內心的情感,盡量投入,以獲得最真實的反應。提煉性的語言促使學生在形成淺層次感悟的基礎上,挖掘內心深刻的體驗,把游戲中的方法和技巧進行提煉,解決實際問題。

3輔導過程的實效性

3.1輔導環節的層次性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對象是醫學生,對醫學生的心理輔導要從易到難,按層次、分步驟完成。第1步,進行熱身活動。要啟動信任、溫暖、支持的團體氣氛,使參與者樂于傾吐和表達,自我探索、積極互動。第2步,發起階段。通過創設的活動情境,引導醫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完成隊員自我探索、提升和幫助的第一步。以單個學生的分享為起始點,帶動整個團隊成員的活躍度,以集思廣益的形式啟動討論。第3步,問題探究階段是關鍵的階段。主要任務是如何讓醫學生積極表述自己正向的和負向的生活體驗,暴露消極負性的自動思維,從自責、幻想、退避、求助,到正視不良情緒、合理解決異常心理問題,具體評價個體面對壓力時所采取的應對方法,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步,收集匯總階段。提煉精簡、有益的收獲。這個階段中既清晰理順問題的所在,也對如何應對防御或解決這些問題有了初步的概念,為輔導終極目標的完成奠定堅實基礎。第5步,嘗試實踐階段。在尋找處置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方案同時,結合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嘗試新的實踐后動,發現偏差之后再評估糾正,以期形成良性循環。最后,自我設計階段。參與者把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所學的方法,靈活機動地遷移到生活中去,并不斷糾正偏差,進行自我和團隊監督、評估、實踐,達到真正意義的實效性。

3.2輔導活動的主體性

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過程中,輔導教師要遵循以醫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只給適當的啟發和引導,要發動隊員自主進行活動的意識。環節設計上既要重視連貫性持續性,又要注意動靜結合。時刻以醫學生為主體,通過團隊游戲、角色扮演、團隊行為訓練、藝術活動、沙盤游戲等,鼓勵朋輩心理輔導,使其在自得自悟中實現內心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應該讓醫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即使是在教給醫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提示,最后幫助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提高輔導效果。

4輔導理論的靈活性

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知識是支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專業背景,讓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多元化的發展性的輔導理論目標在于促進個人的最優發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種類很多,如群體動力學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人際交互作用分析理論、個人治療中心理論等。恰當、靈活地把不同的心理理論和學生實際有機結合才能讓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更專業、更有效,達到實現醫學生社會適應、人格發展、潛能發揮的目標。例如合理認知療法中的核心理論是埃利斯的ABC理論。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代表特定情境下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比如,以如何使患者和醫生形成良好的關系(A)作為共同探討的內容,通過隊員換位思考,角色扮演認識到規律和方法(B),期望醫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可以正確處理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并揭示調節情緒(C)的方法。由此把機械的心理理論用活動、討論、表演、游戲等方式呈現出來,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學生逐步感悟理論的內涵,形成深刻的心理體驗,順利達到輔導的目標。

篇(9)

【關鍵詞】

四位一體;朋輩輔導體系;建構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研究發現,多數學生遇到心理困擾,最先向朋友傾訴和尋求幫助,極少數人會主動尋求專業的幫助。教育部、衛生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中提出,要發揮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從學生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到院系、部門、學校的快速反應機制。朋輩輔導應運而生,并逐漸受到重視和運用,成為高校心理輔導重要的形式之一。

作為一個外來事物,朋輩輔導在中國高校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在實踐中,我們往往面臨:朋輩輔導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朋輩輔導員無法及時提供異常信息、朋輩輔導員的定位不明確等眾多問題。有聲有色開展好朋輩心理輔導,發揮好同齡共振效應,需要我們建設一套行之有效的朋輩心理輔導體系。本文從人員選拔與聘任、知識與技能培訓、工作與案例督導、評估與考核四個方面出發,圍繞學校實際,提出四位一體的朋輩心理輔導體系。

1 人員選拔與聘任體系

1.1 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每年新生入校后的第二個月,選拔朋輩心理輔導員。朋輩輔導員作為班委成員,可通過選舉產生,也可由其他班干部兼任,每班上報2名同學。具體為:個人寫書面申請,班主任簽署意見后,上交各系心理輔導員,由各系心理輔導員遞交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2 心理測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遞交申請的同學,統一進行16PF、人際交往綜合測驗、SCL-90、自我效能感測驗的測試,從人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狀況、自我效能感等多方位進行篩選,選拔適合擔任朋輩輔員的同學。

1.3 面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團體訓練的形式對選拔出的朋輩輔導員進行面試,通過面試,了解朋輩輔導員的動機、規劃等,再次把動機不端正、對工作沒有任何思考的同學篩選掉。

1.4 人員聘任。心理中心組織最后選的朋輩輔導員進行集中培訓、考核,考核合格,頒發聘書,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保健員資格。朋輩輔導員的聘期一般為2年,期間如果因違紀違規等原因受學校處分者一律取消朋輩心理輔導員資格。

2 知識與技能培訓體系

采取課程化的形式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培訓。在筆者撰寫的《心理保健員培訓課程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提到,鑒于培訓效果考慮,最好采取課程化的形式,統一集中系統化培訓,便于學生掌握朋輩心理輔導的基礎知識和業務技能。根據朋輩輔導員的工作實際,我們可以把心理互助基本知識(心理咨詢基本流派、朋輩心理咨詢技能(積極聆聽、同理心)、精神疾病和危機的識別與轉介)、團體心理互助技能(團體心理互助的操作過程和基本方法)、日常工作(朋輩輔導員班級工作日志、組織班級同學開展心理主題班會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報告異常情況、撰寫工作總結)確定為培訓內容,邀請專業水平較高的心理老師授課。此外,所有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課外必須親身體驗,促進知識的內化。

除上述培訓內容外,朋輩輔導員的個人成長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大內容。通過人際關系溝通四方格、薩提亞的自我冰山理論、團體素質拓展等途徑,對朋輩輔導員的個人自我成長進行培訓和提升,培訓結束完成個人自我成長報告。成長報告和聘用信息一起,納入個人檔案進行保存。

3 工作與案例督導體系

要想做好一名朋輩心理輔導員并非易事,除了認真學習好崗前培訓的內容外,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才是最關鍵的。正如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并不是培訓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演練出來的。所以,我們建議系部心理輔導站可以加強對朋輩輔導員的督導管理,要求他們記好工作日志,做好總結。

督導一般分為定期督導和個體督導。定期督導以個案督導或成長小組形式開展,各系部輔導站2周1次,心理中心1月1次。個體督導由個體根據需要自行提出申請,由心理中心負責完成。

4 評估與考核體系

4.1 每月1次,定期檢查班級工作日志、主題心理班會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情況、朋輩心理咨詢工作情況、工作總結等日常工作材料。對于工作不合格者提出批評,定期整改。

4.2 綜合評價=工作任務完成情況*30%+自我評價*10%+學生評價*40% +院系評價*20%,最后綜合評價分為朋輩輔導員的考核指標。

4.3 每學年心理中心對朋輩心理保健員工作進行綜合考評,根據考評結果,以8%的比例評選 “優秀心理保健員”,同時推薦參加學院的評獎評先,以及入黨“推優”等。

“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成長之源”。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完善的體系下,必將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充分發揮朋輩輔導的同齡共振效應,營造一個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常紡學工2009【3】號文《常州紡院班級心理保健員管理辦法》

篇(10)

心理素質教育不是為大多數學生服務的健康教育,也不是為少數學生服務的咨詢和輔導,而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科學構建課程教學,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應用型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是一種依托團體活動,根據學生當下產生的感受與體驗進行引導或輔導,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教學方式,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調活動的互動性。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普及心理知識。

一、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一般形式

(一)主題辯論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下熱門心理焦點問題,拋出適合辯論的主題,分組進行正方、反方的辯論。搜集辯論資料的過程即學習心理知識的過程,組織辯論語言的過程即自我學習和重新自我定位的過程;與辯方辯論的過程即接受不同知識、學會多維度看待問題的過程。能讓學生在準備過程、參與過程、總結過程中,收獲很多心理知識,學會團隊合作,學會站在不同角度理解問題,掌握共情等。

(二)案例分享討論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學生團體都是年齡相近的團體,根據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疑惑和經驗,相近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會讓團體成員覺得具有可借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團體心理輔導不同于傳統的一對一心理咨詢,但卻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游戲輔導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游戲的過程,分析學生的表現和投射的情感,根據不同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在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的趣味性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促進人際關系的建立,喚起他們對親朋好友的關注和關愛。

二、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課程內容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目前主要應用于認知、情緒、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等方面。

(一)認知

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通過認知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認知自我,掌握良好的認知方式。

(二)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通過情緒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家對自身的情緒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對自身的情緒變化更敏銳感知,同時也能明白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三)人際交往

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通過人際交往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學生對自己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大學生戀愛

在大學校園里面,大學生戀愛是普遍現象。通過大學生戀愛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讓大家對大學生戀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如何處理戀愛問題,如何看待婚前、如何在婚前中保護自己等問題。

三、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效果保障措施

(一)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指導者

在團體心理輔導教學中,指導者的作用尤為關鍵。良好的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效果,需要指導者對團體心理輔導理論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豐富的團體心理輔導經驗、有較好的共情能力、具有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團體心理輔導教學活動設計

以活動效果為目的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有些活動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活動設計活躍,學生情緒高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團體心理輔導教學重在體驗、領悟,指導者務必在活動后期引導學生反省、領悟活動的目的,完成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目的。

(三)團體心理輔導教學規模控制

嚴格控制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規模,人數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效果。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控制不同的規模。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團體心理輔導模式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心理學基礎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新應用,是開放式課堂教育方式,將課堂的主動還學生群體,能夠在短期內大范圍地讓學生快速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識,實現自我調節。

參考文獻:

[1]劉鵬飛.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

[2]鄭慧.團體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動[J].大學教育,2014.

上一篇: 文藝匯演節目 下一篇: 安全廠長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国产视频伊人 | 视频国产在线2020 | 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t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