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07 03:0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石油化工生產技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

篇(1)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C-

0057-02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用人要求相距甚遠,主要的問題在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核心是知識本位,沒有形成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對此,各高職院校紛紛從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出發,實施項目化教學、一體化教學,務求實現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培養出來的學生更符合企業的能力需求。

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是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將理論和實踐作為一個整體來實施。對于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專業課一體化教學而言,主要的方式有“教學做一體化”和“廠校一體化”;一體化實施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和應用理論。這種授課方式勢必不能在常規的教室進行,而單純的實訓室也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建設符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一體化教室是一體化教學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

一、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的能力分析

經過對石油化工行業職業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研究,確定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以下職業能力:

具有常減壓、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精制、聚烯烴等石油化工生產系統操作和常用設備維護能力;具有控制石油化工生產單元操作能力;具有石油產品質量檢驗能力;具有現場化工儀表和控制儀表初步使用能力;具有泵、換熱器等石油化工典型設備的選型能力;具有初步識圖和制圖能力;具有環保意識和安全生產控制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

由此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學生培養要圍繞以上能力來進行,主要通過化工單元操作技術、石油生產技術、有機化工工藝學、化學反應工程、油品分析等專業課程的一體化教學來實現。因此建設的一體化教室必須能滿足以上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一體化教室建設指導思想

一體化教學以實踐為主,理論以夠用為度,以實際生產或模擬實際生產的任務為教學載體,力求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以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的一體化教學最好的方式是“廠校一體化”,但是由于石油化工行業的特殊性,在安全和準入方面有嚴格的規定,使得石油化工類專業的學生即使去到企業中學習,由于上崗證和安全的問題,學生只能看而無法親自動手操作,這樣就無法實現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石油化工類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主要在校內一體化教室中完成,一體化教室建設必須保證有相應的設備支持,同時要有相應的軟件來實現企業職業崗位氛圍的模擬,讓學生提前感受和適應企業的管理要求。

一體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在學習環境上要求能夠開展情景教學,團隊討論協作、會話、展示和實踐操作等活動。一體化教室必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最終使學生達到“做中學,學中做”。

三、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一體化教室的構建

(一)安全教育功能區

“安全生產”是企業生產的前提,尤其是石油化工行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最終形成安全生產的意識和習慣是一體化教學必須實現的目標。在構建一體化教室時,設立安全生產教育區,通過安全圖片展示、視頻播放、學生互動、對實訓場所進行安全分析和學習一體化教室安全管理守則等方式,對初次進入一體化教室的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忽視安全的嚴重后果。同時在整個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強調安全問題,對違反安全生產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扣分甚至停止其使用一體化教室的資格,將安全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最終使學生形成安全生產意識。

(二)團隊活動功能區

團隊活動功能區主要提供便于團隊開展討論的桌子,可以展示的白板和投影儀,教學所用的模型、催化裂化的生產線模型,主要為非操作性活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在團隊活動功能區主要可以完成一體化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團隊討論、協作、決策、展示等活動;教師可以在此區域進行指導、評價考核、歸納總結等活動。

(三)實踐設備區

根據專業能力培養要求,設備主要有流體輸送、傳熱、精餾、吸收、間歇反應器、石油的常減壓精餾、管路拆裝、乙苯脫氫制苯乙烯等化工單元操作技術和石油生產工藝的實訓設備。在每個設備旁配備操作規程、安全要求、設備流程圖等,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可以滿足專業崗位能力中對實際設備的認識、操作、簡單維護、生產工藝的認識和操作等能力的培養。同時在使用這些實訓設備時,要融入流程圖的讀識、操作原理、影響因素分析、故障分析處理等內容的學習,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四)仿真操作區

仿真操作區有50臺電腦,安裝了化工單元操作仿真、催化裂化工藝仿真、乙醛氧化制醋酸工藝仿真、乙烯熱區分離工藝仿真、聚氯乙烯工藝仿真、合成氨工藝仿真等石油化工類仿真軟件。主要解決學生無法在工廠實際操作、而學校又無法提供設備等問題。通過仿真軟件的使用,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石油化工典型生產工藝的流程、操作和要求、工藝參數的控制調節、故障分析處理。最終實現學生對石油化工生產中的典型工藝的認識、操作、故障分析處理、開停車操作能力的培養。

(五)“6S”管理,模擬職業氛圍

規范化管理是任何一個場所能正常運轉的根本所在。“6S”源于企業的“5S”管理,內容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TKETSU)、素養(SHITSUKE)五個項目,后又延伸出安全(SAFETY)項目,則成為“6S”管理。其主旨是在生產現場中對人員、機器、物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在一體化教室的管理中,實施與企業管理類似的“6S”管理,能保證一體化教室正常運轉,并為學生素質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學生進入一體化教室時,進行“6S”管理教育,要求學生嚴格按照管理要求進行活動。實施“6S”管理主要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定、執行規范的意識;增強責任意識,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讓學生主動創造和維護一個整齊、清潔、方便、安全的工作環境;讓學生講文明,懂禮儀,提升自身素質;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縮小學校與企業管理的差距,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準員工。

在整個一體化教室中布置貼近工廠實際的安全生產標語,張貼校企合作企業的照片、企業文化等材料,力求營造濃厚的實際生產氛圍,實現對學生進行職業文化熏陶。

一體化教學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有效手段,一體化教室是一體化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在一體化教室構建中必須體現實踐活動是核心功能,理論學習是通過實踐為載體進行的,因此要體現出實踐活動的特征。一體化教室要為“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特征提供相應的活動場所和硬件支持。一體化教室除了理論和實踐功能之外,還要承載職業意識培養、學生素質培養的軟件功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一體化教學的特點,培養職業綜合素質高、符合企業需求的現代職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春.淺談高職做學交替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J].職教論壇,2010(23)

[2]李丹丹.“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3)

[3]肖海清.職業教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3)

[4]徐素鵬.“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化工單元操作技術》課程改革實踐[J]. 廣州化工,2012(7)

篇(2)

關鍵詞:石化專業 能力 階段

當前,我國的石化企業與相對應的高職教育有很嚴重的脫節現象,主要表現在職業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滿足不了石化企業的期望,國內約200家高職高專院校也紛紛進行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研討、改革和建設,爭取為企業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

一、石化從業人員結構現狀

目前最為突出的矛盾是從業人員總體素質難以滿足整個石化行業發展的需要。石化企業生產員工占總體員工比例約80%,而真正參與一線生產小班的員工又占生產員工的80%,說明決定石化企業生產水平的人群正是這占總體石化員工約60%以上的一線生產操作者。西南區和西北區的石化企業矛盾更為凸顯。

二、高職高專院校教育與石化企業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現象

在德國,職業教育是企業按其要求去制定職業學校的教育計劃。 在我國仍有部分職業教育混同于普教,辦成了“二等”大學,培養出的學生“高不成,低不就”。職教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知識、技能、態度為導向。

三、石化企業對員工的要求

(一)復合型技能

石化企業一線員工以具備高職教育經歷為主,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具備一專多能、一崗多能,而且還要有自主獲取知識、可持續發展、收集各種信息的能力,并能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二)注重品行

企業很看重員工的技能,應當具備勇于承擔、恪盡職守、吃苦耐勞等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和產品質量意識。有能力但心態不好、適應不了環境的聰明人,不如愿意學習,踏踏實實做事的平常人。

(三)潛能開發與創新

現代石化企業較重視員工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以資歷和經驗作為評定人才的標準。企業在勞動安全、敬業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職工有較高的要求。另外企業還需要班、組長等基層管理人員,特別在一些中小企業,職教畢業生就有可能承擔重要技術崗位工作。

四、石化員工職業生涯階段

(一)入廠安全培訓階段

企業通過廠級、車間級和班組級安全培訓,使新入廠畢業生了解企業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意義、任務和重要性,懂得勞動保護、應急救援等安全生產知識,牢固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

(二)學崗、頂崗、轉崗階段

此階段主要培養員工自主學習能力和勇于承擔、恪盡職守、吃苦耐勞精神。主副操提高其預判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配合意識。同時轉崗需要員工有歸零心態,謙虛、好學。

(三)班組長階段

基層領導和管理者更需要有溝通、組織、領導才能,要誠信做人樹立威信,能受到班組成員的信任,在熟悉生產過程的前提下有較強的冷靜思考和決斷能力。

五、職業院校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學生能力培養模式

(一)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以將來就業崗位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對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應進行解構和重構,構建較為實用性的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其目的是為將來勝任職業工作崗位作專業知識的儲備。

(二)專業課程開發

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應以企業工作調研為起點,以電話網絡咨詢、企業研討、教師下場鍛煉等多種形式確定崗位工作內容,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化處理,生成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課程,做到覆蓋將來工作崗位涉及的知識點,寬度深度適中,課程之間要有良好的銜接,且不可重疊。

(三)教學方式

專業教師應有企業工作經歷,能熟練地將理論教授、實體操作和仿真實訓融為一體。教學采用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工作任務驅動、引導思維等多種方式;授課地點可以是專業專用教室,或是實訓現場,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成為石化企業的準員工。

總之,以石化員工的職業能力分析為起點,對高職高專院校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與重構,對課程實施的模式探討和教學方式的研究,將會使石化專業學生具有企業所期望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使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得以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敏,于葵.關于企業員工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127-128.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于祖文,譚維奇,張鵬順.關于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

作者簡介:

篇(3)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一所學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1],反映了學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上的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2]是當代高職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工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和總結、工學結合機制的探索與制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以“工學六融合”[4]為導向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可以說既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也是專業建設能否取得實效的基礎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證[4]。

原有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以教學計劃形式經過5年的實際運行,暴露出學科式課程體系與高職教育目的相矛盾,教育過程與就業現實脫軌等弊端,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育人機制是當代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必然趨勢。我校通過成立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建設與指導委員會,根據職業教育目的和用人單位需求,突出“工學結合”,借鑒發達地區優秀高職學院積極交流建設經驗,經過多次討論,我系建設委員會確定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又利于培養出與國家專業培養目標要求一致的“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人才方案特點鮮明,優點突出,現就該方案的構建與探索作一分析。

(1)創建“兩段雙軌制”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的本質特征是“工學結合”,校企兩個育人主體,在兩個育人環境培養學生做人做事,使培養的人才盡可能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讓學生在實際生產、科技推廣和技術開發崗位上接受教訓,寓教學于實際生產、科研之中,達到學有所長、一技多能、畢業即能上崗工作的職業教學目標。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使得職業教育對工作和技術產生影響,發展到對企業組織設計產生影響,強化了緊密合作關系。

(2)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過去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不調研,課程體系和授課方式的確立跟著經驗和感覺走的錯誤。現方案的制訂我們先細致調研,汲取先進職教理念和方法,認真與一線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充分交流,清楚認識石油化工生產技術過程,確立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基本原則,清楚理解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新增了石化職業崗位分析、工作范圍分析、核心職業能力分析、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分析、專業的能力結構、專業素質結構等內容,并分別細致分析一級培養目標和二級培養目標。例如:工作范圍調研結果,畢業生主要面向石油化工企業或相關部門的生產、技術、管理等領域,從事石油煉制與石油化工生產操作、石油化工設備的運行和維護、過程控制、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檢測控制、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具體有:1)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環境保護工作;2)石油化工煉制與油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原料和產品的儲運工作;3)石油化工原輔料和產品檢驗工作;4)單元裝置的設備操作工作;5)石油化工裝置日常維護及檢修工作;6)石油化工反應器的操作工作;7)石油化工管路與閥門日常維護及檢修工作;8)儀表使用及維護工作;9)化工DCS中控系統操作控制工作;10)石油化工產品采購與營銷工作。原人才培養方案只是指出了學習、能力要達到的目標而缺少細致分析,對學生需要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沒有考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往往喜歡套用固定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法,不考慮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學過程不僅生硬、呆板,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而且教學效果不會理想,許多學生并沒有被教會或者說學生并沒有學會老師教給他的東西。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模式極大抑制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的建立。在新的方案中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變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應該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學組織圍繞“學生”的需要進行設置,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教學的活動人和受益人。

(3)課程設置更加合理。因為經過充分的企業調研,掌握了生產崗位要求技能和素質的第一手需求資料,強化核心的課程設置。而原方案中不存在對崗位的具體描述和分析,很容易造成學習與目標的背離。

(4)采用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六步法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方案的構建,重難點突出,教學手段多樣。現行新的方案多門課程進行了適合高職形式和我院實際的課程開發,通過企業調研,對生產過程進行任務分解,確定石化裝置操作、油品檢驗、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與裝置裝配、生產管理與產品營銷等四大職業崗位群及化工工藝操作等12項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能力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重組教學內容。而在原來方案中對于課程僅停留在主要內容描述上,對學習目標、學習手段與方式等均沒有設計,內容、方法單一。

(5)實訓基地建設內容詳實。加強校企合作與交流,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使得專業教學軟硬件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校外基地建設目標明確,同時為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奠定了良好基礎。

(6)教學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改進有如下三點:一方面,建立了以過程管理為核心,建立管理以學院為主體、考核以企業為主導的頂崗實習管理機制。制訂頂崗實習管理辦法、頂崗實習成績評定辦法、頂崗實習手冊。第二方面,進一步完善教學了督導機制。落實學院領導、教學督導、教師三級聽課制度,完善教學事故處理辦法;成立教學督導小組、校外頂崗實習管理小組,明確職責,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制、課程改革與建設、教學設計與實施等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全方位記錄和監控。第三方面,建立起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和質量評估系統。學院、企業、社會和家長共同參與對教學結果的分析評價,及時反饋信息。通過積累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包括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評價等內容的教學體系,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以上各方面的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得到實質性的加強,“工學結合”的培養要求能夠落到實處。理論指導實踐,真正從教學實施的角度去以任務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要求[5],特別注意對實踐教學效果的評測,避免“工學結合”偏離方向、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鄧志輝,趙居禮,王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重構人才培養方案[J].中國大學教學,2010(04).

[2]曹曄,邵建強.職業教育工學結合制度的宏觀探究[J].職教論壇,2006(17).

篇(4)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3602

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出現的毒豇豆、毒韭菜等多種農產品中毒事件,使得農產品安全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已是必然趨勢。而不同的生產組織有著不同的投入產出比,無論是從蔬菜產業的自身發展,還是無公害蔬菜產業發展的國際需求以及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來看,都需要對無公害蔬菜產業的生產組織模式及其效益進行比較研究。

2 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

2.1 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

該模式以農戶的家庭為單位, 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獨自完成生產經營的決策。由于家庭是生產經營的主體單位,所以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工作分配與協調通常是經過家庭內部協商或者自然分配來完成的,此^程中沒有固定的標準流程,因此決策速度快,隨機性很強。在我國,這種農村承包家庭的組織模式是最為廣泛的一種組織模式。

2.2 專業合作社組織模式

專業合作社是建立在農村承包家庭的基礎上,是生產同一類農業產品的農戶通過自愿的形式形成的一種農業生產組織模式。其社內會員以農戶為主,成員之間沒有級別的界定,采取的是人人平等的管理模式,為全體成員謀取利益,并且按照合作社內交易量的比例分配盈利部分。近年來,這種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模式也是一種發展速度比較快的組織模式。

2.3 蔬菜協會組織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激烈化與社會分工逐步的深化,處于同一行業的公司自愿組織建立起一個可以起到保護、監督、協調等作用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中包括了蔬菜協會,這種組織模式并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為協會的會員提供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給、產品深加工等,所產生的費用,以服務費的形式收取,以維持協會的正常運營。

2.4 農業企業組織模式

這種組織模式是由農業公司相互聯合,租賃農戶的土地來進行農業生產,生產模式完全按照企業所規定來執行,企業組織在生產中會雇傭一定的勞動力來完成農業生產上特定的生產項目。形成這樣的企業組織的目的就是提高企業本身的市場競爭力,而經營目的完全是為了盈利。

2.5 產業一體化組織模式

該模式是企業與農戶互補的一種組織模式,由農戶提供土地以及生產必須的勞動力,由企業提供農業技術、銷售等服務,從而實現整個農業生產的產銷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的組織模式并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一個具有特定運轉模式,穩定生產和經驗方式的穩固的利益群體。

3 不同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的比較

3.1 生產成本比較

生產成本包括了固定器械投入、人工、技術培訓費等。5種模式之間,由于合作社模式的組織與協會模式組織都是大規模采購,很容易從采購中得到一定的優惠,且大棚設備多為農戶自己所有,因此二者的生產成本最低,產業一體化模式與企業模式盡管也是大規模采購,但是其蔬菜基地建設標準比較嚴格統一,設備也具有先進性,所以成本會高出一些。而以農化家庭為單位的組織模式由于購買主要以個人為主,購買數量受到很大限制,生產成本也是最高的。

3.2 生產收益比較

在收益方面上,產業一體化模式由于其先進的技術,規范的管理,蔬菜的產量及品質得到了最大的保證,處于較高水平。企業模式的生產管理也是統一雇傭進行的,所以產量水平也較高。而家庭農戶、蔬菜協會和合作社更多的是以農戶為主要生產群體,所以產量水平較為接近,且低于前兩者組織模式。

3.3 生產利潤

產業一體化模式下的無公害蔬菜生產,由于生產成本最低,收益又最高,所以該組織模式的利潤最高。而家庭農戶雖然收益和協會、合作社相近,但是投入成本過高,所以取得的利潤最低。盡管企業、協會和合作社的銷售額均低于家庭農戶,但是由于其投入也較低,所以利潤值還是都高于家庭農戶,3種組織模式的利潤值從高到低依次為企業、合作社和協會。

4 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的優化

4.1 加強新型無公害生產組織的宣傳力度

對于無公害蔬菜生產來說,農戶是整個生產的起點,無論在利潤上,還是在生產風險上,家庭農戶為主的組織模式都不占有優勢,這樣的組織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于無公害蔬菜的需求,因此,提高農戶對于市場的參與程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的農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讓農戶接受新型組織模式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無公害蔬菜合作社、相關企業等加大對新型組織的宣傳力度,積極地引導農戶加入,以提高農戶的市場參與度,增加農民的收入。

4.2 加強行業自律行為

無公害蔬菜主要解決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不同于普通的蔬菜,在從生產到加工到銷售的任何一條產業鏈中一旦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產業化的發展。而要使產業順暢發展,就必須加強行業內部的自律行為。首先,應該加強組織內部人員的自律行為,使他們形成一種守信的生產經營意識,對市場負責的態度。其次,要完善相關法律的制定,并加強相關制度的執行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產業化的順利進行。

4.3 建設無公害蔬菜組織品牌

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相比,無論是從生產上,還是在人員上,投入都要高出很多,所以在產量與價位上都不占優勢,唯有品質高的特點,是取勝之道。品牌的建設,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而且還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是無公害蔬菜組織模式優化的必經之路。

5 結語

蔬菜生產有各種不同的組織模式,不同組織模式的成本、利潤、經濟效益各有不同。無公害蔬菜的發展迅猛,很多地區開展研究基地,以種植無公害蔬菜為主,大力發展無公害產業。從長遠來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蔬菜市場消費主流將主打無公害綠色蔬菜。同時,在西方等發達國家,政府對食品的安全程度也逐漸重視起來,對食品質量嚴格控制,提出了應生產高品質的無公害蔬菜,要求生產基地清潔無污染。由此可見,無公害蔬菜將成為新世紀的主導產品。

參考文獻:

[1]崔言民.山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組織模式比較及優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2]崔言民.不同組織模式下無公害蔬菜生產效率評價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9):28~34.

[3]唐鐵朝.河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4]李煥如.發展有機蔬菜大有作為[N].北京科技報,2000\|11\|27(6).

篇(5)

1.高職《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課程是高職高專化工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它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中典型有機化工產品生產方法的學習,了解或掌握典型有機化工產品生產的原料路線、產品的主要應用、產品生產技術進展、反應原理、工藝條件、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等知識,并能舉一反三,拓展到其它有機化工產品的工藝參數的確定和工藝流程的組織,以及生產中應注意的安全操作知識,等等。

我院《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課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該教材是按照烴類熱裂解、碳一、碳二、碳三、碳四、芳烴系列典型產品和化工生產典型操作技術的順序編排的。本教材主要涉及的有機化工產品達18個之多,但每個產品闡述得不夠詳細。教師在上課時假如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照本宣科,就會形式單調,且內容空洞,進而學生學起來會很乏味,失去興趣,或是所學的知識是孤立和片面的,不能前后聯系貫通,更不能舉一反三和應用。這也就無法達到融“知識、技能、態度”于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怎么來避免這一現象?如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1]-[2]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教學改革可以從課程模式、內容,以及教材、教學法、手段等多方面進行探索[3]-[5]。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2.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1重視對學生所學基礎知識的及時復習和應用

高職學生的基礎較差,有些學生前面所學的《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大部分知識掌握不扎實或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而在《有機化工生產技術》課程中,我們經常涉及《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內容。在講解“反應原理”時,我們要提到有機反應;在講解“反應溫度和壓力等工藝參數的確定”時我們要用到《物理化學》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的相關原理。因此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及時復習和應用是很有必要的,及時的復習和應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時,筆者先復習有機化學中的羥醛縮合反應,雖然教材中的主副反應列舉了很多,但學生找到了反應的規律以后,掌握起來就很輕松了。又如在講苯烷基化制乙苯時,筆者先復習苯的親電加成反應及其特點,于是該部分的主副反應就非常清晰了,如何盡量避免副反應、甚至工藝條件中的配料比等工藝參數如何確定也已基本說清楚了。再如,在講解“甲醇合成反應工藝參數的確定”時,它涉及反應的熱效應、化學平衡常數和平衡組成,以及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等大量的《物理化學》中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以后,學生對甲醇合成的工藝條件的確定,以及在工業上采用的高、中、低壓法流程等知識理解起來就水到渠成。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才能加以運用,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2.2采用模塊式教學方法

對工藝參數的確定、反應器型式、化工操作單元等具有共性的產品我們采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即打破教材中各章節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由于本教材各章節的內容相互之間沒有理論上的關聯性,因此各章節的內容在教學時間上提前或推后是完全可行的。

2.2.1模塊之一――具有共性的作用或反應原理

例如:在烷烴熱裂解、甲醇氧化制甲醛、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丙烯氧化制丙烯酸、丁烯氧化脫氫生產丁二烯、乙苯脫氫制苯乙烯等,工業生產時在反應器中我們都要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氣。加入水蒸氣的作用具有共性的是降低產物的分壓,促進平衡移動;穩定操作溫度,避免局部過熱;清除催化劑表面積炭;提高催化劑的選擇性,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內容的順序作適當的調整,并作一定的補充和歸類。

某些反應的反應物的配比如何確定是相通的。例如在苯與乙烯烷基化生產乙苯中,因乙苯的活性比苯更大,所以它與乙烯繼續反應生成二乙苯,進而生成三乙苯的趨勢很大,工業上通過控制苯與乙烯的配比來抑制副反應的發生。在環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的生產過程中配比的確定與此類似。在環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中,由于生成的乙二醇更容易與環氧乙烷繼續反應生成二乙二醇,因而會生成三乙二醇、多縮乙二醇等副產物,生產中應通過增加水的配料比等來抑制副產物的生成。顯然其原料配比的確定具有共性。通過采用模塊式教學,把上述內容作為一個模塊進行講授,效果顯然比孤立的講解要好。

2.2.2模塊之二――具有共性的反應設備

例如:對于氣固相強放熱催化反應,反應設備主要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反應器和流化床反應器。但采用何種反應器,各有優劣。一般來說,固定床反應器轉化率較高但溫度控制不夠均勻,而流化床反應器適用于大規模生產,可以避免局部過熱,但其主要的缺點是催化劑會受磨損,以及單程轉化率較低,等等。

在乙烯氧氯化法生產氯乙烯(教材中未加以提及)、丙烯氨氧化法生產丙烯腈、丁烯氧化脫氫生產丁二烯等工業生產中,上述兩種反應器或兩床結合的型式都有采用。優劣要依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這樣把上述教材中不在一起的內容整合到一個模塊中進行教學,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學生對氣固相強放熱催化反應采用何種反應器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2.3模塊之三――具有共性的化工操作單元

工藝流程的組織中涉及很多的化工操作單元,而對于具有共性的化工操作單元,可以采用模塊式進行教學。

例如,吸收與解吸操作單元,在乙烯直接氧化生產環氧乙烷、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丙烯氧化生產丙烯酸等生產中,都有直接的應用。

又如,教材幾處涉及萃取精餾在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在丙烯氨氧化生產丙烯腈中,在丁二烯的制備時,碳四餾分的分離過程中,等等。

這樣通過對相同的操作單元在不同產品中的應用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較扎實地掌握相關的化工單元操作的原理及其在工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

2.3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多設置情境,經常鼓勵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探究,不但可以避免課堂單調,提高課程的活躍度,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而且無形中可以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上文已提到碳四餾分的分離是通過萃取精餾實現的。工業上根據所用的萃取劑的不同分為乙腈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等,教材上對這兩種不同萃取劑的流程都進行了描述,但對兩種流程的優劣沒有進行比較。在講解完兩種流程以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對這兩種流程的適用條件和優劣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兩種工藝的理解。

又如,苯烷基化生產乙苯的工業生產中,烷基化液中主要含有苯、乙苯、二乙苯、多乙苯等,怎么對它們進行分離?除了書上所提及的分離流程以外還可以采用哪些流程?各有什么優劣?與本課程開始時所學的裂解氣的深冷分離進行對比探究。讓學生體會化工產品分離的復雜性、重要性和分離方法的多樣性,在較為單調和機械的學習中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采用對比的手段。進行對比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加深學生探究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2.4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之一:在講解完工藝參數以后,在教師適當的提示下,要求學生對該產品的工藝流程進行簡單的設計和描述。之后再要求學生體會實際的生產流程是如何布置的。學生進行參與及對照,對提高學生合理設計工藝流程的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之二:可以在先一次課結束時把課程中的某些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布置下去,讓學生預習及準備幾個問題,并明確告之下次課請學生上臺講解或討論。每10―15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輪流選派代表上臺講解或發言,學生講解完以后,其他同學或提問或補充或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講解。該法鼓勵學生相互競爭,評價結果按適當的比例計入期末總評成績,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表現自我的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2.5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有機化工生產技術》是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一門專業課程,甚至可以說是實際生產的縮寫。有條件的話,我們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工廠去看看相同的產品的工業生產流程。把工廠的流程與課本上的內容作比較,看看有何異同。我院對化工類各專業的學生都安排有專門的時間去附近的株洲化工廠等大中型化工企業去進行實習的時間。教師可以考慮把教室搬到車間進行教學,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請看以下教學案例設計:

課程教學單元設計案例:

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學以致用的工作態度,提高其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評價結果以適當的比例計入期末總評成績。

3.結語

《有機化工生產技術》是一門專業課程,其相關內容建立在《有機化學》與《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之上,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及時復習和應用,還應通過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革。筆者結合對本課程的教學經歷,對采用模塊式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以及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等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通過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與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能有效地培養其溝通與表達能力,使學生從“要我學”逐漸轉變到“我要學”,可以有效達到融“知識、技能、態度”于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5,(31):15-18.

[2]黃克孝.高職院校的歷史使命與課程改革[J].職教通訊,2007,(1):37-39.

篇(6)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Z53),主持人:侯黨社。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是陜西省的當家產業[1]。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從事一線生產操作、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到2020年,職業院校石油和化工類專業在校生規模要達到80萬人,畢業生占行業企業新增員工的比例提高到38%[2]。由于社會上頻頻出現的“談化色變”、“化工妖魔化”等一些誤解,嚴重影響了化工類專業的招生和擇業,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3]。面對這一現狀,迫切需要加快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使專業教育“接地氣、貼實際”,學生知識、技能、素質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分析

石油化工產業生產規模大,資金、技術、人才密集,自動化程度高,生產連續性強,對安全生產、節能、環保及物流要求高,對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能力有著嚴格要求。筆者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深入中國石油長慶石化公司、西安慶港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延安煉油廠等石油化工企業調研,查詢資料,與相關高校交流研討,就石油化工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作了研究分析。

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崗位有:⑴現場操作崗位(外操),能進行化工生產一線設備操作、使用儀表、巡檢記錄等工作。⑵中控室操作崗位(內操),能利用自動化系統對整個工段或車間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和集中控制。⑶分析檢驗崗位,能對原材料、中間品、產品進行分析檢驗并出具報告。⑷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崗位,能對生產裝置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及時排除故障。⑸生產質量管理崗位,能對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進行監督與控制。針對以上從事的崗位,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職業能力:⑴化工單元操作技能。掌握石油化工生產具有共同物理變化特點的諸如精餾、吸收與解吸、傳熱、流體輸送、蒸發系統等化工單元操作技能。⑵化工反應過程運行和控制技能。掌握石油化工生產具有共同化學變化特點的基本過程,如氧化、還原、氫化、脫氫、硝化、磺化、胺化、烷基化、酯化、裂化、聚合等。⑶化學檢驗工技能。掌握常規分析檢驗原理和方法,正確使用儀器,并能分析檢驗檢測原料、成品、半成品及其他化學品的成分和含量,為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監督提供支撐。⑷化工儀表使用技能。熟練使用液位計、流量計、壓力計、溫度計等現場化工儀表,并用其操作DCS和PLC控制系統等。⑸化工生產常用設備使用維護技能。能操作與維護工藝閥門、氣液體貯罐、過濾器、泵、壓縮機、反應釜等,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⑹識圖和制圖技能。會識讀工藝方塊圖、PFD 圖、PID 圖、管道單線圖,會識讀與繪制設備簡圖,會繪制工藝流程圖等。⑺化工安全生產技能。會使用安全設施,包括個人防護用品、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洗眼器,會選擇使用滅火器材,會操作ESD系統等操作技能。⑻職業崗位綜合技能。具有一定的數字應用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等。

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通過調研和實踐,結合專業知識的邏輯性,構建了我校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兩主體、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兩主體”是指以學校和企業為主體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三段式”是指在教學組織方面,實行三個階段的教學。第一階段(第一學期至第三學期)培養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學生通過基礎化學、化工制圖、化工單元操作技術、化工過程控制技術和高等數學、大學語文等課程的學習,掌握必備的化學基礎知識、化學實驗操作和分析檢測技能、識圖和制圖技能、化工單元操作技能、化工儀表使用技能以及數字應用和文字寫作技能等。第二階段(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通過石油煉制、反應過程與技術、石油化工生產、油品分析、設備維修、化工安全與環保等課程的學習和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工藝運行、設備維護、油品分析、產品質量控制與安全生產等崗位操作技能。第三階段(第六學期)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通過頂崗實習,了解企業特點、規律、理念,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以及崗位工作能力。三段式以螺旋遞進的方式逐步達到培養目標,后一階段的技能培養既包括前一階段培養內容,又是前一階段的提高。通過校企雙方三年的聯合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成為能熟練操作生產運行、有發展潛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1.推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

首先,在校企雙方構建科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根據石化行業職業標準、企業生產特點和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大力整合教學內容,將生產過程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融入課程內容之中。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改革傳統校內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等教學模式,實行教師團隊化教學、學生合作式學習、師生互動式交流、校企一體化育人[4]。第三,加強主干專業教學資源庫及精品課程建設,包括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教案、實訓指導書、試題庫、習題庫以及網上輔導答疑等多種形式,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搭建良好的資源平臺,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雙專業帶頭人建設。學院與石化企業密切合作,聘請企業專家與學院專業帶頭人形成校企合作雙帶頭人機制。專業帶頭人要掌握先進的職教理論和專業建設理念,了解石化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生產一線職業崗位能力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有較強的專業建設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及管理能力。二是推進雙骨干教師培養。選拔本專業優秀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在專業帶頭人的指導下,通過上崗鍛煉、進修培訓、教學研究、課程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等方式,使其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課程建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三是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安排教師每年到大型化工企業進行不少于1個月的實踐鍛煉,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參加國內外各種新技術培訓和認證考試,組織教師參與政府或行業發展規劃、化工企業技術服務和項目開發,使教師成為行業技術能手,不僅是講師還是培訓師和教練。四是增強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化的頻率和水平,培養出一支具有現代化教學思想,掌握現代化教學方法,能夠熟練收集、整理、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師隊伍。

3.強化實訓基地建設

以石油化工職業崗位技能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按專業基礎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四個層次建設好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由虛擬職業技能環境和真實職業技能環境兩部分組成,具備教學、實訓、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功能,注重建設實際生產裝置與仿真操作結合、手動操作與集散控制操作兼顧的實訓室,形成框架完整、設備先進、融仿真演練與實際操作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通過深度校企合作建立高質量的校外實訓基地,確保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的開展。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現學生理論學習實踐化,技能訓練生產化和教學環境企業化。

4.建立科學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首先,要組建一個由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校系教學督導組、教師、學生信息員共同組成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掌握教學實際狀態,了解學生對崗位的適應情況和工作體會,了解學生的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其次,要積極引入獨立于政府和學校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使信息反饋更全面、更客觀,評價更專業、公正。第三,成立由專家、專業教師、管理人員組成的人才培養質量研究機構,綜合分析多渠道反饋的信息,嚴謹公正地判斷人才培養質量,提交報告作為學校科學決策的依據,引導教學主導者教師(師傅)的反思,激勵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增強學習主動性,促進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高職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

“兩主體、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效果。該專業先后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專業、陜西省重點專業和陜西省高職院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首屆校級優秀教學團隊,近年來,建成校級精品課程10門,編寫國家規劃和校本教材6部,60余篇,多篇被SCI或EI收錄,主持或參與國家、省級和校級教科研項目20余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7項。專業實訓基地是陜西省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性實訓基地。學生先后獲2010年、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化工生產技術大賽高職組團體三等獎, 2012年、2013年、2015年陜西省化工生產技術大賽高職組團體二等獎,職業資格考證一次性通過率99%,畢業生連續四年就業率100%。由于畢業生的良好表現,寧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與我校在該專業聯合開辦全額獎學金班,定向培養員工,學生三年學費由企業全額承擔。

結語

“兩主體、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了校企兩主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升了師資隊伍水平,為石油化工行業培養了掌握一定知識與技能并能夠持續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石化產業結構的升級,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仍需在培養模式方面不斷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六大支柱產業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生力量》,《陜西日報》2014年12月26日。

[2]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聯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石油和化工行業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2015年1月。

篇(7)

2中國石油化工技術創新與應用展望

為進一步實現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中國石油化工立足于自身的長期發展,嚴格執行科學發展觀,以此來滿足國內與自身的發展需求。在這一過程中,過程系統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必然將會在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發展中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2.1煉油領域

在未來的時間里,中國石油化工必然會繼續加大對煉油布局和裝置結構的調整與完善力度,從而擴大裝置規模,并提升其系統性。這樣一來,中國石油化工將會朝著規模煉化企業群更加邁近一步,進而達到煉化一體化水平,同時有效減少能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最終從整體上實現其自身競爭力的提高。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中國石油化工將以過程系統工程技術為重要紐帶,堅持對清潔燃料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力度,著重研制清潔汽油與柴油生產技術、煉油化工一體化技術以及非常規原油加工處理技術。

2.2清潔生產領域

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倡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基于此,中國石油化工將會繼續關注環境友好生產技術的發展,在生產與經營中嚴格遵守節能、綠色等原則,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排放量[5]。與此同時,還會繼續走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路線,降低“三廢”的排放量。此外,在生產過程中還要盡可能的實現清潔生產,即四用節約型能源,采用最節約的工藝,并生產出耗能最低的產品,并在此過程中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加大先進的節能、節油、節水、減排和環保技術的開發力度,擴大這些技術的應用范圍,降低有害物質,如SO2,CO2的空氣排放量。其中,在對新型技術進行開發過程中應十分注重對清潔生產工藝與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開發,從而爭取在源頭處對污染氣體與物質的產生管理,以此來進一步實現清潔生產。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同樣也是清潔生產領域中的一項重要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三廢”排放的控制水平。而環保技術同樣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廢物回收與副產品的二次利用工作,以此來達到廢物處理、廢物再生的要求[6]。

2.3前沿科技創新與應用領域

要想促進我國中國石油化工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石油化工就必須要進一步加大在技術方面的研發力度,只有形成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全新的技術、理論及方法,才能使石油化工行業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不斷進步。這就需要擴大對新興業務的研發,研制出高效的替代化工原料技術,加大對先進生物質能技術的攻關,充分發揮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優勢,在石油化工領域增大化工技術、納米材料與技術、生物技術的擴展應用,實現聚烯烴高性能化,使石油化工在應用領域及技術方面做出創新。

2.4工程設計領域

在結合當前中國石油化工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注重設計能力的提升,應遵循“以工程開發為主,引領國內整體發展水平”的理念,形成以技術帶動發展的目標,實現科技研究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間的轉化,促進生產,提高效益。在發展過程中要針對大型化工技術,努力發展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完善我國在煉油化工技術、大型化化工設備方面的不足。將智能化設計技術、工程數據庫技術的研究工作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在將智能化二維方案設計系統應用進行深層次探究的基礎上,加大對三維協同設計的開發力度[7]。此外,還應將系統知識庫、數據庫有機綜合起來,使工程設計集成系統的功能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從而在三維模型的基礎上構建健全的資料數據庫,提高三維工廠設計能力,擴展應用范圍,最終達到中國石油化工工程設計能力穩步提升的目的。

篇(8)

一、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存在的安全問題

(一)高危險的企業生產加工物質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石油和天然氣本身就是易燃易爆物品,在生產過程中極易出現爆炸,石油化工企業中生產出的產品大多是有腐蝕性的,帶有強酸性或者強堿性,這類產品的泄露或爆炸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它的影響范圍較大,對企業而言,生產加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呈現出規模大,連續性強的特點,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安全問題都會影響企業產品的生產加工進程,進而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上的損失。對于普通百姓而言,石油化工企業涉及到了農業、交通、紡織、建筑、機械等各行各業,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而企業生產安全出現問題也勢必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二)企業生產技術方面存在安全隱患

石油化工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特殊性使得每一道生產工序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物理、化學等方式進行專業的加工處理,在處理中很多加工中材料的溫度已經超過了自燃點,這時候一旦人為處理和操作不當必定引起傷亡,造成難以預計的嚴重后果。

(三)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不完善

現代企業管理中常常提倡進行科學管理,但卻很少把它落到實處。科學管理要求在管理中不單憑經驗來辦事,還要依靠合作,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工作能力,用最高效的生產方式來代替最低成本的生產方式[1]。基于此,企業管理層在對企業進行管理時不應把眼光局限于企業生產帶來的的利潤效益,還應該關注企業生產的安全問題。另外,企業的監督管理人員也由于管理權限和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不能把好企業生產安全關,造成安全問題。

(四)安全生產的意識不足

石油化工行業是高危險行業,但企業往往注重員工給企業創造的價值,忽略了對他們安全意識的普及和宣傳。員工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投機取巧,進行違規操作,違章作業等,一旦被發現,企業并不對其進行徹底的調查分析,也就沒有從根本上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的處理方式治標不治本,在以后的生產中同樣會出現安全問題。

二、加強企業生產安全的對策

基于目前我國的石油化工行業存在著如此嚴重的安全問題,給石油化工生產帶來安全隱患,那么對企業生產安全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在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方面,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生產設備,注重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同時必須加強對員工安全意識的進行普及和加強,另外企業還應該從制度上強化生產監管,保證生產安全。

(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生產設備,強化生產技術

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復雜嚴格,在進行加工生產的過程中,企業應該注意加大資金投入,從設備和技術上都進行改進。在設備上,積極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設備,完善企業本身,為安全生產解決設備故障,提供物質保證。在技術方面,石油化工行業作為技術行業還應該積極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轉變生產管理模式,從傳統的粗放型生產模式,逐漸向信息化,自動化生產轉變,不斷完善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安全[2]。

(二)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在企業加工生產中,上至管理層,下到企業基層員工,在安全生產上都應該落到實處。針對企業管理層重效益而輕安全的管理理念,管理層應該轉變思想,積極做好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生產,安全管理作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對員工進行普及和教育。作為監督管理的中層,應該加強監督管理意識,積極認真地執行監督管理。而作為基層員工,應該把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規范到每一個環節,從細節上把握安全生產。企業自上而下形成強大的安全管理體系,才能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強化員工安全意識

石油化工業所具有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使得“安全第一”成為企業應該樹立的首要思想。安全生產必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為根本出發點,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應該放在第一位。在生產中,企業必須正確認識到只有安全生產,企業才能有所發展。因此,在對員工安全意識的普及方面,企業應該做足功夫,對還沒入職的員工除了進行技術方面的專業培訓外,還應該進行嚴格的安全知識培訓,樹立安全知識不過關,不上崗的思想,保證持證上崗[3]。對已經入職的員工,在業務素質方面能夠肯定,但是安全知識的普及決不能松懈,企業應當通過舉行安全知識講座,安全知識培訓等方式來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

(四)完善企業安全制度

針對石油化工安全事故頻發的現狀,國家在制度方面必須進行完善,給予制度保障。但往往企業在落實國家的規章制度上存在漏洞,懲處力度不夠導致此類情況無法杜絕。因此,企業在安全事故方面的制度實施上應該加強,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對違規操作人員進行嚴厲懲處,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國家的相關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防止安全問題再次發生。

三、結語

安全生產對石油化工行業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切的生產都應該以安全為前提,面對當下企業存在的安全生產問題,更應該積極采取對策,及時處理,降低安全事故發生頻率。

參考文獻:

[1]陳賓雁.淺析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2(04)

篇(9)

關鍵詞: 課程改革;石油加工生產技術;教學方法

Key words: reform of course;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3-0210-02

1 課程調研思路與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就業面,提高學生適應石油加工生產加工的崗位需求,為了滿足教學需要本校特此建立了化工仿真實訓,有《原油精餾》《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仿真系統,可進行相關生產崗位的實習實訓。

本課程的調研思路是:從石油加工企業的生產實踐出發,調研企業關于石油加工生產崗位的設置,人才的能力,并分析崗位于能力的需求關系,再按照工作過程設計課程的學習情景,制定課程標準。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是:到石油化工企業、同類高職院校考察,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查閱資料及專家探討等形式對石油加工生產的崗位設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開展市場調研;收集整理試產調研及專家討論的材料分析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初步制定本課程的教學標準,設計學習情景,然后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高職教育專家等組成的專家組成對課程標準和學習情景進行分析論證,制定課程設計單元,編寫課程設計的教學文件:課程整體教學設計、課程單元設計、課程考核設計等,完成本課程的研究任務。

2 調查過程

2.1 調查對象 中國石化長慶石化公司、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元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能源化工企業的員工和我院石化專業畢業生。

2.2 調研的方法 專家座談、調研問卷、電話采訪、網絡資料收集等多種形式。

2.3 調研的內容 調研的內容有主要的崗位有哪些、崗位的知識與能力是什么、崗位應該設置的課程是什么、崗位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要求是什么、石油加工課程人才培養的建議等。

3 調查分析

石油加工行業的崗位從工藝裝置上分:減壓操作崗位、催化操作崗位、焦化操作崗位、氣分裝置操作崗位、渣油加氫操作崗位、加氫裂化操作崗位、加氫精制操作崗位、制氫操作崗位、重整操作崗位、聚丙烯操作崗位、硫磺生產操作崗位、CFB爐操作崗位、公用工程操作崗位和儲運裝置操作崗位等等。

從操作人員從事的具體工作性質分:巡檢崗位、壓縮崗位、儀表維護、過程控制、分餾崗位、產物回收崗位和中控操作崗位等。

崗位的的知識與能力:儀表維護、設備操作能力、突發事故處理能力、熟練dcs控制能力等。

崗位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要求有: 吃苦耐勞、過硬的專業素質、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遵守紀律、遵守行業規則等。調研分析可以得到:

①工作單位性質:到國有單位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逐年下降,到非國有單位就業的畢業生逐年增加。②企業人才的招聘時最關注的是綜合素質,其次是專業技能。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的主要來源是從學校招有專業基礎的學生,其次是社會招聘有經驗的從業人員和本單位的員工培訓。④在調研的企業中招聘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人才市場雙向選擇占到了40%,主動與學校合作參與學生的培養占到了20%。⑤60%的企業認為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對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人才最為重要,其次是職業技能。⑥80%的企業認為石油加工生產技術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基本能用上和部分用得上。⑦60%的企業認為現在的石油化工生產技術畢業生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動手能力太差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另外20%企業認為其次最主要問題是理論基礎太差。⑧50%的企業認為課程在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上,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顯得不足,另外30%的企業認為學生綜合素質顯得不足。⑨在調研中30%的員工認為在學習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最有效方式是增大實踐性教學環節比例和增加實訓環節。另外30%的人認為應該增加現場實習,還有20%的員工認為可以通過開展技能競賽來提高技能。⑩員工在學習中幫助最大是實驗教材和輔導教材,其次是主教材,可以看出來現在的教材已經不適合職業教育的要求了。?輥?輯?訛對于自己所喜歡的教材方面較為分散各種類型都有,因個人而異。?輥?輰?訛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教學資源選項中,60%的員工選擇了實驗教材和電視(或錄像)教材。說明實踐教學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是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輥?輱?訛在石油加工生產技術課程應該增強的教學內容方面,普遍認為應該增加動手能力培養,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輥?輲?訛在石油加工生產技術課程人才培養的建議方面,增強溝通能力和團隊寫作能力的培養,增加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是多數人所希望的。

4 《石油加工生產技術》課程建設建議

4.1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以及培養的確定 結合陜西石油化工作為產業支柱,僅僅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選擇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

4.2 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的設置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發揮理論對實踐的引導和指導作用。

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構建全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體系,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開發教學項目。

完善內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1]。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3 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我校教學資源,進一步改革,完善、充實實訓內容。

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教學組織上盡量做到“教、學、做”一體化。

4.4 選擇合適的教材 在教材的選擇上從分考慮崗位任務、崗位能力的要求,選擇按照項目化教學改革編寫的教材,如果沒有建議在教學實踐中自行編寫相關教材。

4.5 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手段上盡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其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輔助教學。

在教學中應用動畫制作,錄音剪輯等[2]。

4.6 教學組織 盡量采取仿真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班級教學和分組教學相結合。

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時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遵守紀律、遵守行業規則等基本職業準則與素質。

4.7 構建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 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石油加工生產技術課程培養目標,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為宗旨,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積極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P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3-0068-01

石油化工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當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不斷加劇,我國石油化工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提高石油煉化技術已經成為了相關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自動化儀表控制技術不僅優化了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其自身作為一種先進生產技術的代表,在改變生產方式的同時,也為生產技術的提高提供了幫助與支持。

一、自動化儀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自控化儀表在石油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比例逐步加大,在石油化工生產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自動化儀表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項目,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即儀表設計、實際施工及使用調試[1]。無論在哪個階段,都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較強的副屬性。尤其是在儀表設計環節,對設計人員的要求更高,設計人員需要掌握牢固的專業技能,并要廣泛涉獵相關領域的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技術知識,正確處理好儀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由于自動化儀表在石油化工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要對自動化儀表的設計與施工環節有足夠重視。

二、自動化儀表在設計工作現狀及其作用

通過對在石油化工行業的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自動化儀表在設計方面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埋下了安全隱患。因而需要對儀表設計工作有足夠重視,做好細節處理,防止問題進一步擴大。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要挖掘出自動化設計中存在的真正問題,并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不斷完善自動化儀表設計。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化技術在石油化工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不斷彌補了傳統工作技術的弊端,促使石油化工技術更加完善與精確[2]。傳統石油化工生產中,需要經過原油選擇、采購、生產及加工等一系列程序,儀表技術在石油化工生產中的應用,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儀表技術具有開放性,方便管理,并能夠有效較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逐漸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當前,自動化儀表設計已經逐漸智能化,精確度不斷提高。儀表的控制系統逐步將計算機、儀表、工藝和工程控制等理論進行了融合,形成了創新形式的儀表控制系統,使功系統功能不斷得到優化,解決了先前系統的穩定性不強、測量精度不夠等問題,自適應控制及神經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石油化工企業的發展。

三、自動化儀表的分類及應用

石油化工企業在實際運作中,自動化儀表的應用是及其重要一環。在儀表設計層面,需要充分考慮儀表選型的合理性、經濟性及先進性,提高儀表控制系統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為了保證自動化儀表的質量,需要對準備階段的施工進行控制,需要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對儀表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與管理。檢驗人員也需要做好檢查與驗收工作,對儀表的施工質量進行客觀性評價,從而確保自控好儀表系統安全有效運行,為石油化工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自動化儀表是自控系統中關鍵技術之一,主要是由傳感器、顯示器及變送器三個部分組成。

(一)壓力儀表

現階段,壓力儀表主要有液柱式、活塞式及彈性式三種類型。由于在石油化工企業的實際生產中 ,壓力對生產安全息息相關,因而使得壓力設備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通常情況下,壓力儀表的壓力大約在300MPa上下浮動,而對于壓力傳感器、特種壓力儀表及變送器等設備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脈動介質、高溫介質及易結晶介質等原理,對其壓力進行測量,從而可以保證壓力測量數值的準確性[3]。

(二)溫度儀表

溫度儀表是石油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儀表設備,石化現場設備及管道內部介質的穩定都需要由溫度儀表來監控。正常情況下,溫度儀表的溫度需要控制在-200℃――1800℃之間,并且要用接觸式的方式對其溫度進行測量[4]。熱電阻、雙金屬溫度計以及熱電偶等是幾種常見的儀表類型。隨著研究力度的不斷加大,一體化形式的溫度變送器得到了廣泛應用。

(三)測量儀表

隨著石油化工企業規模的擴大,對流量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流量與管道、流體等具有密切的關系,流量穩定性對于石油企業的生產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流量儀表的應用,可以對單位時間內,對流經有效截面流體質量的體積進行準確測量,從而可以對生產環節進行有效控制。

(四)物位儀表

液位測量是石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測量方法,由于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物質的性狀有極大關系,因而在測量過程中,除了要使用浮力儀表外,還需要使用物位儀表,并主要采用用電容式、靜壓式及激光式的測量方法,對多種物質進行測量。由于該儀表的性能優越,因而在石油化工企業的實際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結束語

石油化工儀表是一個復雜的控制系統, 對石化企業的生產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在自動化儀表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具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對石油化工儀表的設計與施工研究,加大現代化技術信息的應用,提高儀表性能,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功效,提高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自動化水平。在實際工作中要實事求是,突破創新,使石油化工儀表系統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實時性,以此來提高儀表的檢測效果,為石油化工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促進我國石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常蘋莉.自動化儀表在石油化工發展中的作用[J].科技與企業,2013,01(22):13-14.

上一篇: 健康教育半年工作總結 下一篇: 教育技術學畢業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亚洲aⅴ在线播放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