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6: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會勞動實踐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基金項目:2011年內蒙古財經學院校級教育教學項目
一、財經類高校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背景
1999年,教育部在學科目錄中增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至今已有13 年。各高校在設置此專業時各具特點,有的設在則經類院系;有的設在管理類院系;有的設在社會學系。我國大部分財經類高校長期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如何培養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市場需求向現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財經類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制度建設不夠完善
1.實踐教學環節缺少可持續發展規劃。目前,財經類高校一般將各種實踐教學列入教學計劃中,但是對于實踐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過程的監督、實踐效果的評估等往往沒有相應的實踐教學制度作支撐,較主觀、隨意。
2.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落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混淆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概念,教學內容的選取過多依附于某門理論課或現有教材,缺乏實際崗位所需要的實用性、先進性內容;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上多次重復采用,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無法銜接起來,無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手段保守落后等。目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核心課程中一般涵蓋了社會保障概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教材數量多,更新快,但是偏重于理論的介紹。有些教材雖然名為××理論與實務,但是實務部分一般都是具體某省市的社會保障管理條例、細則,或者根本不講授,只是講授理論部分。
3.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落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重視理論教學或課堂教學的環節,輕視實踐教學過程,尚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過程控制和質量評價體系,或雖有相應的實施方案。
(二)實踐教學隊伍建設落后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開設較晚,而且迄今博士點較少,專業人才的培養滯后,不能完全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財經類高校教師往往強調學科的系統性而忽視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知識傳授空洞化;一些教師雖然理論知識較為豐富,實踐操作能力薄弱;一些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急需的課程,師資更是嚴重缺乏,如社會保險精算等。
(三)實踐教學實驗室和踐教學基地的缺乏
1.社會保障方面的實訓軟件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實訓軟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缺乏專業特色。很多高校誤以為社會保障不需要實驗室,在實訓室的建設和實訓軟件的開發引進上吝于花錢。
2.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基地數量少,接收能力有限;關系不穩定,缺少可控性;方向單一,選擇范圍狹窄,內容重復。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較快地適應市場發展和需求。
三、財經類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進
(一)財經類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財經類院校應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同勞動經濟專業的歷史淵源,進行學科體系建設,重點應強化社會保障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知識結合。借助于財經類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優勢,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國家有關勞動與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理論與方法,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相關工作,專業優勢明顯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二)完善實踐教學制度的建設
1.《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教學實施方案》,從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時間安排、實踐教學經費支出、實踐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估、實踐教學成果和實踐教學管理辦法等方面的問題做出各個具體的實踐大綱或實踐要求,由社會保障專業人士、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教師、教務人員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論證;加強過程管理,實施中期檢查制度,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及學生的作用,加強質量監控;制定出較為完整的、標準化的,并明確寫入人才培養方案中。
2.完善學生實踐教學成績考核辦法,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日常表現、實習單位評價、實習報告質量綜合評定,計入學生學分成績。
3.建立和實施實踐評估和反饋制度。實踐教學結束后,根據接收單位的反饋情況,結合學生的意見,由指導教師就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方法、改進措施等進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三)改善實踐教學手段與方式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屬于應用性學科,社會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有著具體的要求。要適應這樣的形勢,必須加強實務課程教學和實驗室建設。
1.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應進一步充實社會保障職位模擬課程,使其成為學生進行實務操作的“實驗場”,主要包括:(1)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模擬實習,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與生育保險等各種業務模擬實習、社會保障會計模擬實習、社會保障軟件操作模擬實習等;(2)企事業員工福利管理模擬實習,包括:勞動力計劃與招聘職位模擬實習、工資福利管理職位模擬實習、勞動力培訓職位模擬實習、績效考評職位模擬實習等。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吉林大學都開設了社會保障基金信息管理系統模擬實驗室。在仿真的環境中, 使學生體驗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操作的全過程, 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西南財經大學還設有保險精算實驗室, 對于理論教學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適應了我國不斷增長的對社會保障領域高級人才的需求。
2.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積極創造條件,與企業、社會保障管理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將其建設為長期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和交流,使學生擁有相對穩定的實習場所,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度,同時也讓學生為社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有所用。例如,組織學生到社會保險相關機構實習或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或假期時間展開社會調查,了解社會保險相關機構的管理流程及其不同險種的政策實施情況。另外,還應當聯系相關企事業單位,了解相關單位在未來發展的知識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據市場需要培育滿足企業發展目標與學生發展目標的人才。
(四)加強師實踐師資隊伍建設
1.增加實踐教學工作的工作量計算,鼓勵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例如:安排教師在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經辦機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實習鍛煉,提高其業務能力;鼓勵老師參加勞動保障部門的政策討論相關的會議等。
2.在現有師資力量的基礎上,聘請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經辦機構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擔任本專業學生的各種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或兼職授課教師,建設專兼職相結合、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陳淑君.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分類化”管理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6)
[2]陳建梅.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科學分類研究[J ].學理論,2009(24)
[3]郭榮麗,陳淑君.分類制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大綱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3)
[4]鄧永輝.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分類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林區教學,2009(10)
[5]李燕榮,唐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 ].職業時空,2009(8)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教學活動應是專業培養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從全國范圍看,目前在該專業本科生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理論講解比例過大、可操作性不強、理論與實際嚴重脫離等問題,這也是造成該專業畢業生供需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文擬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探討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將其分為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三個層次進行探討,希圖為制定與之相應的實踐教學大綱、調整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提供思路。
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課堂實踐教學
1.加強校內模擬仿真實驗學習
可模擬社會保障登記、基數核定、繳費申報、社會保障費征繳及個人賬戶等業務運行模式。學生通過模擬操作,可以對社會保障理論有更為深入地理解,也為校外實習和將來就業打下基礎。在《專業統計與信息系統》課程中可以引進社會保險電子申報系統軟件進行模擬仿真實驗教學。鑒于全國各地實用的申報系統軟件不同,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可以使用全國性的“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軟件”,也可介紹當地社會保障部門所使用的軟件系統,作為校內模擬仿真實驗課程來講授。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使用的是“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單機版軟件和網絡版軟件),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則引進濟南市社會保險電子申報系統軟件。
2.延伸現有專業理論課程中的實訓課程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要進行一些調整,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如國家出臺《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后,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需要勞動合同管理的人員去思考和掌握,如勞動力成本、解雇員工風險、不簽勞動合同的風險等等,還有制定廠規廠紀、解雇員工等應當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在講授《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規》這門課程時,除了要介紹《勞動合同法》的條款之外,還要將法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入“勞動全同管理軟件”,注重實務操作內容。在講解勞動爭議等內容時,可以組織本專業學生在校內模擬法庭進行勞動爭議、保險案例裁決,培養他們獨立判斷的能力。而《保險精算》課程可適當增加實訓學時,《人事測評》課程可以介紹“人力素質測評軟件”等。
3.努力不斷優化研究方法類的課程
以《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為代表的課程群,包括從選題、文獻評述、研究設計、問卷設計、抽樣方案的制定,到調查訪談的實施,直至問卷錄入、統計分析到最后撰寫報告,應該讓學生全程參與。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環節,完成大量問卷調查和調研報告,選題可圍繞勞動保障方面的問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可以得到提高。
在保證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壓縮甚至淘汰演示性、驗證性、模擬性的基本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創新性實驗。
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校園實踐教學
校園實踐教學是指有教學計劃、教師有明確要求的學生在校園從事的實踐活動。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校園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習基地和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可將專業內容融入到如文藝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賽、技能比武、校內科技服務、創業設計、公益活動和各種社團活動。各地和多個高校曾通過各種公開和內部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競賽,極大地普及了相關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組織專業學生在校內向同學開展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學生就業勞動保障政策等咨詢服務。
高校可將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作為完整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教育的一部分,通過培養體系進行要求和規定。科技競賽也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展現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平臺。科技競賽特別是國家教育部等主辦的學科競賽,對于推動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諸多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要積極倡導和鼓勵學生參與校級大學生科研課題、“挑戰杯”、“新苗計劃”、校內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各類科研比賽項目。
三、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社會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教學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和校園實踐教學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實踐教學形式。本專業社會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有:課程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
1.實習與社會實踐
實習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社會、接觸實際,增長知識,增強勞動觀念和責任感,培養獨立工作能力。課程實習時間安排較短,可以采取參觀、訪問、調查研究、見習等形式,時間較長的還有階段實習或短學期(也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在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的兩個暑假)和畢業實習。
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弱勢群體的疾苦;也可以讓學生在一周內按照當地領取最低生活補貼的標準生活一周,體會窮困家庭成員的感受;可以以學生的身份去參觀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流程,也可以以客戶的身份訪問社會保障機構,談對工作人員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的感受,并提出可以改進之處;還可以請學生去養老院等機構做義工,這些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加強對其所服務對象的認同感、樹立服務民眾的信念非常重要。大學生們利用暑期,結合專業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大學生將來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重視學生的勞動與社會保障業務實踐,本專業應建立有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直接在社會相關機構進行實習,使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傳統的實習模式受到了嚴峻挑戰,本專業畢業走向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應該及時調整培養方案,擴大實習基地建設范圍,除了原來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業事業單位外,還應該將民政局、慈善機構、社區服務中心、職業介紹中心等納入進來。在實施手段上也要做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使實習逐漸由單純教學實習向科研實習、就業實習轉變。
另外,在實習模式上要靈活多樣,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實習與教師的科研相結合、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相結合、專業實習與就業相結合。迫于就業壓力,目前,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把畢業實習階段甚至階段實習階段作為就業的試用期,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分散實習、與就業結合的實習是必要的。
2.畢業論文與實踐的結合
畢業論文是實現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它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訓練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搞好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提升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在組織管理畢業論文工作中,可規定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要保證一人一題,切實做到選題要盡可能多地反映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堅持“真題真做”并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學術性;鼓勵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密切結合。選題,由學生確定或學生與指導教師共同商定。在保證基本訓練、掌握本學科的基本功的基礎上,盡可能安排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專題,提升畢業論文總體質量。
在我校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要求在學生選題確定后由指導教師下發畢業論文任務書,主要是對學生提出和規定畢業論文的各項工作任務,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起引導、啟發及規范的作用。任務書指明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大體上可從哪幾個方面去研究和論述該主要問題的具體要求,計劃進度,推薦的參考文獻(5篇左右,含外文文獻至少2篇)。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外文資料,進行外文資料翻譯,了解選題的國外研究進展情況;通過檢索和閱讀大量相關國內刊物文獻,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預答辯等環節,保證選題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建立有效的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模式和監控制度。采取二次答辯、學校及教育廳兩級論文抽檢等舉措,不斷提高畢業論文的整體水平。
3.各實踐環節可以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實習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的方式,讓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實際部門工作人員,結合某課程教學內容在課堂內進行講授,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層面上,也了解一些實際工作情況。可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環節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結合起來。
《管理定量分析》實驗項目由操作性和綜合設計性實訓項目組成,綜合設計性實訓項目要求學生完成一項實驗課題,主要目的是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針對勞動社保熱點問題,設計問卷并進行統計分析。每學期的第1周布置下去,第15周上交,學生可自行組成小組,自行選擇課題方向、設計問卷、發放和回收問卷并做統計分析,并撰寫實驗報告。筆者對本人指導的近幾屆畢業生,要求將《管理定量分析》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學年論文(第三學期)、畢業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寫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學生論文普遍存在的空洞與摘抄的現象。
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看,有校級科研項目的同學,由于有科研項目任務,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多于一般同學,且因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數據翔實,其所提問題和對策更有針對性,畢業論文質量普遍高于一般同學。如一名同學的學生課題是“浙江省農民工社會保障的實證研究”,他組織其他學生作為小組成員,利用暑期從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的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各位小組成員完成這個項目的子課題并分別作為各自畢業論文的選題,從而較為成功地將學生科研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結合起來了。
四、結語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實踐教體系應由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條件體系和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等子體系構成,而開展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將有益于全面實現專業教學目標體系,并為教學條件和實踐管理提供較為具體的科學指導。充分挖掘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擴展實踐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重,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使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相互補充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的整體,為學生的能力的拓展和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愛國:關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發展創新的思考.經濟研究導刊,2008.18
[2]張玉平等:淺談研究型大學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3
[3]白鳳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探索.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1
1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具有知識性、政策性、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從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具體工作,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招聘、培訓、績效、薪酬等管理工作,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以及為在職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都要由受過系統教育的勞動保障專業人才完成,同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也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
目前,我國專業化的勞動保障人才缺口較大。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進入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這類學生往往需要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二是,進入勞動和社會保障政府部門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門,成為各級政府公務員。三是,進入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門或人力資源部門從事具體業務工作。從1998年我國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來,培養了大批該專業畢業生,為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當前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操作方面還存在很大缺陷,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勝任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學校培養中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
2 原因分析
2.1 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當前地方高校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實踐課程開設過少,實踐學時過少。此外,地方高校一般將各種實踐教學列入教學計劃中,但是對于實踐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過程的監督、實踐效果的評估等往往沒有相應的實踐教學制度作支撐,較主觀、隨意,并且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較陳舊。
在課程開設方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核心課程中一般涵蓋了社會保障概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教材數量多,更新快,但是偏重于理論的介紹。有些教材雖然名為××理論與實務,但是實務部分一般都是具體某省市的社會保障管理條例、細則,缺乏實際操作方面的闡述,教師在授課時或者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或者根本不講授,只是講授理論部分。
2.2 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近年來學校對教師的招聘普遍重視學歷,近年來招聘的教師多是年輕沒有經驗的教師。這些教師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但缺乏實踐經驗,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工作經歷,也沒有實踐經驗;一些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急需的課程,師資更是嚴重缺乏,如社會保險精算等。
經歷了幾年的擴招,高校普遍存在教師短缺的現象。當前人們只看到大學教師工資高,待遇好,工作清閑,卻不了解上好一門課要付出多少精力。在社會上普遍存在這樣的觀點,認為高校的老師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人們對擴招后師生比例認識不足,大家都知道擴招后學生增加了多少,卻沒有多少人關注同時老師增加了多少。我國的高校生師比例比國外高出很多。在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我國705所高校平均生師比為16.60U1,地方高校形式更為嚴峻。相比較而言,歐美發達國家的生師比要低得多,例如美國11所著名大學生師比平均為6.7:1。
一名成熟的教師約需要六年的講課經驗,一些落后地區的地方性大學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流向大城市,導致學校在短時間內較難找到優秀的或者合適的教師人選,大量的課程壓在其他教師身上,一名教師承擔多門課程,負擔過重,導致教師無暇在實踐上花心思,下功夫。
2.3 缺乏實踐教學平臺
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實訓軟件建設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實訓軟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缺乏專業特色。很多高校誤以想當然的認為該專業不需要實驗室,在實訓室的建設和實訓軟件的開發引進上不愿投資。
另外,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基地數量少、接收能力有限;關系不穩定,缺少可控性;方向單一,選擇范圍狹窄,內容重復等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較快地適應市場發展和需求。
2.4 重科研,輕教學的高校管理制度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學校和教師關注拿多少項目,發表多少篇論文,導致教師無心戀戰教學,理論課教學相對較簡單,上完課就離開,自身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被忽視。這主要和當前的高校制度導向有關,教師只要有了科研項目、發表了高層次學術論文就有了就會順利的通過評職稱,受到學校的重視,導致教師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科研上,對于教學本身敷衍塞責,更談不上搞好實踐教學了。
3 對策與建議
3.1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的工作,許多高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過于草率,沒有征求各方面的意見,而是簡單的將任務交給某位教師去完成,結果導致培養方案目標不科學具體,課程體系不合理。地方高校培養的人才應為地方服務,但是由于事前沒有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無法把握地方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這樣制定出來的人才培養方案勢必存在很多問題,諸如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毋庸置疑,按照此種方案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3.2 改革高校教師管理制度
針對當前一些高校存在的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的情況,學校應通過大力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降低生師比,減輕在校教師的工作壓力,確保教師有足夠精力投放在實踐教學上。
對于高校教師而言,除了具備專業理論知識與一定的研究能力,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對行業的了解,當前許多高校在招聘教師時對學歷有明確的要求,而對實踐經驗方面大都沒有要求。面對這種局面,高校應完善教師聘任制度,加大實踐人才的引進力度,同時為了激發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積極性,學校在教學工作量計算上,應增加實踐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標準。除此之外,在教師職稱評定方面也應加大實踐教學經歷在此中所占的比重。
3.3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校應加強現有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鼓勵骨干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如安排教師在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經辦機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實習鍛煉,提高其業務能力;鼓勵老師參加勞動保障部門的政策討論相關的會議,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的有關職業資格的培訓考試等。
此外,在現有師資力量的基礎上,地方高校還可聘請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保障管理部門、經辦機構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擔任本專業學生的各種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或兼職授課教師,建設專兼職相結合、優勢互補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3.4 改進實踐教學方法
為培養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在課程設置中需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可引導教師在授課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小組討論法、現場觀摩法等,讓學生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從執行層面了解實務知識,從而更好服務于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領域。同時,應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擴大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3.5 建設實踐教學平臺
我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自5月25日轉入第二階段以來,嚴格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階段的工作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堅持把學習貫穿始終,把查找解決問題貫穿始終,把動員依靠群眾貫穿始終,先后完成了召開轉段動員會、召開民主懇談會、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召開支部組織生活會、召開黨組擴大會議、組織群眾評議、撰寫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等活動,全局上下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廣泛征求意見,深入查擺問題,深刻剖析原因,積極開展評議,進一步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努力方向,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目的,同時為整改落實階段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理論學習,提高分析檢查的主動性。在前一階段學習培訓的基礎上,結合查找出的突出問題,繼續深化理論學習,進一步提高認識,不斷解放思想,把握好理論學習與工作實際的契入點,在學習中牢牢緊盯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科學發展的風向標,真正做到以學習促認識提高,以凝聚思想促工作更上臺階,增強做好分析檢查階段各項工作的主動性。
(二)開好“兩個”會議,提高分析檢查的客觀性。
1、開好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在廣泛征求意見、深入開展談心活動、認真撰寫發言材料的基礎上,6月25日,局黨組召開了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專題民主生活會,5名班子成員認真開展了“六個對照檢查”,一查思想觀念是否解放,二查工作思路是否清晰,三查發展舉措是否有力,四查體制機制是否科學,五查工作作風是否扎實,六查廉潔自律是否嚴格,從思想深處進行剖析,主動查擺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實事求是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縣委常委、組織部張自力部長和縣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組負責人到會指導,并在專題民主生活會結束時作了重要講話,對局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給予了較高評價,對全縣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次專題民主生活會主題明確,重點突出,開得嚴肅認真,很有效果,做到了思想見面、意見交換、工作溝通,達到了統一思想、增進團結、形成合力的目的。
2、開好黨支部主題組織生活會。局機關和所屬各單位支部相繼召開了專題組織生活會,廣大黨員干部認真開展了查思想觀念是否解放,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意識強不強;查工作職責落實是否到位,看責任意識強不強;查對服務對象的態度,看服務意識強不強;查工作績效是否明顯,看開拓創新意識強不強的“四查四看”活動。
通過組織開好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生活會,進一步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進一步找準了影響和制約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剖析了存在問題產生的主客觀原因,進一步明確了增強領導科學發展能力的前進方向,為撰寫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精心撰寫報告,提高分析檢查的針對性。按照高質量、有特色的要求,從活動一開始,局黨組就高度重視局領導班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分析檢查報告的起草和撰寫工作,明確提出要把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作為局學習實踐活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總結的主要成果,堅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規范與創新相結合,拿出一個有情況、有分析、有對策、符合實際、體現民意、有利工作的分析檢查報告。局黨組先后3次召開黨組會和黨組擴大會議,研究總體框架,明確基本內容,擬定提綱要點,討論報告初稿,提出修改意見。局黨組充分運用民主懇談會、專題民主生活會、黨員組織生活會、學習調研、征求意見、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成果,系統梳理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刻分析主客觀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今后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精心撰寫分析檢查報告。討論稿形成后,采用召開民主座談會、發放意見征求函等形式,分別征求了局機關各科室、所屬各單位支部全體黨員干部,鄉鎮街道、行風監督員、鄉鎮街道勞管所、企業、企業家協會、社區及部分服務對象和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組的意見,經過集思廣益,五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分析檢查報告評議稿,為群眾評議階段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組織群眾評議,提高分析檢查的準確性。堅持發揚民主、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努力提高分析檢查的準確性。從6月下旬開始,將局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評議稿和評議問卷送達給局機關各科室、所屬各單位、各鄉鎮街道、相關機關單位、部分企業和服務對象等參評人員,著重就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不深、問題查找的準不準、原因分析透不透、發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不可行等方面,征求意見,進行評議。這次評議共印發問卷80份,回收68份,回收率為85%。從問卷統計結果、收集到的意見情況看,大家比較一致地認為,分析檢查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刻,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廣泛,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準確,確定的發展思路、工作措施切實可行,是一份較好的分析檢查報告。對群眾評議中提出的意見建議,局黨組認真研究,充分吸收,進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檢查報告,已正式上報縣委。同時,將分析檢查報告的評議結果在全局系統進行了公布。
(五)促進當前工作,提高分析檢查的實效性。堅持把學習實踐活動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成效體現在抓落實的工作實踐中,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兩手抓、兩促進。黨員干部在工作繁重的情況下,統籌兼顧,加班加點,加快進度,狠抓落實,全面推進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實現了以學習實踐活動推動工作上水平,確保群眾得實惠的目標。
三、取得成效
(一)科學發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通過學習討論和分析檢查,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體系、實踐意義重要性的認識,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進一步把握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以加快發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人事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重要職責;堅持以人為本為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基本要求;堅持以統籌兼顧為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根本方法,已成為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共識。
月日早上點左右我們開始了此次征程,所有參加這次社會實踐的師生從新校區出發,一共四輛校車。在經歷近4小時的路途中,我們計科學院的帶隊老師商健老師為了活躍氣氛,他還在我們的旅程車上組織我們對唱歌曲,哼小調,這樣我們便有了一個歡樂而美好的環境,也讓我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直到中午,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綿陽市縣。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先在天匯賓館統一進行午飯,午飯后就進行住宿分配,由于我們人數太多的原因,我們被安排在了兩個住宿點(天匯賓館和大酒店),本著同一個學院同住宿的原則,我們計科學院,生科學院,化環學院及部分其他成員被安排在了天匯賓館,電信學院和部分同學及大部分老師被安排在大酒店,但是我們就餐吃飯的地方是在同一個地方(天匯賓館)。之后,我們便正式開始了接下來的實踐工作:
第一站:大酒店會議廳
日下午點,我們按原先計劃的時間如期地進行了聽縣政府關于“三農”的報告。縣領導蘭主任、我校教務處領導、政治與社會學學院領導及我校部分老師出席了報告會;同時全部師生聽取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縣蘭主任進行了重要講話。首先他講解了縣的歷 之后,蘭主任對“三農”進行了重要闡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點和目標,作為農業人口大縣,農民增收困難,這已經成為當前縣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之一。一、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
二、當前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與障礙。
1、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綜合素質不高;
林杉杉指出社保專業課程教學存在著教育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實踐性教學被忽視、教學方法欠靈活等主要問題[4]。實際上,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發展來看,上述問題雖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但有三類問題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得到解決的,包括:講授教學方式、實驗實踐方式、自主學習方式三種教學方式相脫離;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較低;考試模式同教學內容適應性低。
(一)三種教學方式相脫離提高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以及處理多變的復雜問題的能力需要傳統講授教學方式、實驗實踐方式、自主學習方式三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5]。傳統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所有課程都以講授為主,但有些專業課程具有相當程度的實務性,這些實務性知識的應用具有實踐性與靈活性,知識的理解與問題的解決需要結合具體的工作情境,因此,講授主導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專業課程之間的差異性。雖然各個學校都高度重視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教學,并且也在積極進行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建設,購置相應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軟件,與企業聯合對學生進行實訓,但是卻沒有針對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進行適應性的實踐教學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同教學目標與要求容易出現錯配現象,往往實踐內容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此外,一般情況下,除了課堂以及實踐課之外,老師對學生課外自主學習關注較少,學生也難以自己主動閱讀與勞動與社會保障相關的專著,校園內關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科活動更少,這也使學生難以拓展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
(二)學生參與度較低在課堂上,學生很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在課外,學生幾乎不會自主認真地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實踐課上表現也不積極。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復雜,部分原因是整個學校教學及學生培養模式都是以老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師生對話、討論為中心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難以在短期內作出改變,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聽記,老師習慣于講授,學生自然就沒有興趣參與教學;還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受到對未來就業低預期的影響,學生往往只關注有助于提高自己就業能力的課程、知識、技能而學習其他非本專業的課程而對本專業缺乏認知,缺少興趣,因而在課堂內較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外就更少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了。在實踐實驗課上,學生的參與度也不理想,大部分學生通常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認真地對待本門課,特別是到企事業單位現場觀察或者進行社會保障的相關調查時,態度并不認真,敷衍了事。這部分與教師的要求及現場組織管理能力有關,還有部分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有關,此外還與實踐實驗課的考核方式有關。
(三)考試模式的適應性低無論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效果都是以考試的結果為標準。目前為止,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考試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閉卷考試,而且考試內容偏重于記憶型的知識,對實務型與實踐型知識的考查較少。這樣,直接導致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低、聽課積極性差,只在考試前兩三周內死記硬背,即使有些學生考試的分數可觀,但也不能說明他的實際動手能力就強,或者能較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不能充分代表教師的教學效果就好。實際上,考試的作用不僅在于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而且還可以通過考試來拉動與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5]。因此,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專業課程考試模式的設計與考試內容的選擇應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適應,不應只有閉卷考試這一類模式,考試內容也不應只重點考查課程內的理論知識,而且要考查分析能力與研究能力,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與教師教學情況,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二、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一)分類教學,實踐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統一1.課程知識分類首先,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知識分為理論性與實務性知識兩大類。理論性強的課程中原理、理論占主導,強調知識熟記、理論推演。實務性強的課程中實務技能占主導,強調職業應用技能、專業工作能力、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但理論性課程的內容并不全是理論介紹,也含有理論應用、案例分析、實際工作制度等實務型內容。實務性課程的內容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實務性知識,也含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理論本質等理論性知識。因此,要具體把每一門專業課程不同的教學知識按照理論性與實務性知識進行分類。其次,按每門課程中教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行分類。重要性一方面指理論的經典性、應用廣泛性,另一方面指實務性知識在工作中的價值性、必要性。每門課程知識性質與重要性的差異將導致教學組織形式不同,對學生的教學要求也有所差異。2.不同實踐實驗教學形式的分類實踐實驗教學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一種可按照教學目標將實踐教學分為認知實踐、技能實踐、研究實踐三大類。認知實踐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能對本知識點有感性的認識,加深對本知識點的理解,但并不需要深入的學習,也不需要嚴格的考核;技能實踐則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實際工作技能以及一些專業軟件的使用,這種實踐要求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但并不需要牢記書本知識,只是專業業務技能一定要達到基本熟練程度,需要較嚴格的考核;研究實踐則要求學生以寫調查報告及論文為主,要求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字書寫能力,還要具有獨立研究能力,能夠自己組織、調查、探索新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科學研究能力。3.課堂教學與實踐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結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知識性質與重要性的不同以及不同實踐形式的差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模式不僅應具有差異化特征,而且是講授與不同實踐實驗教學形式的某種組合,如圖1所示。I區對應實務性低且重要性也低的知識,教學模式應以講授為主,認知實踐為輔。而II區對應實務性高但重要性低的課程知識,教學模式應以講授為輔,認知實踐為主。認知實踐包括案例討論、參觀實踐、社區活動、視頻觀摩、專家講座、社會調查。一般情況下,這類實踐時間短,主要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或者課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III區對應實務性高且重要性也高的知識,教學模式應以技能實踐為主導,講授與認知實踐為輔。技能實踐主要包括視頻觀摩、專家講座、社會調查、模擬實驗、實訓實踐、頂崗實踐。這類技能實踐時間相對較長,可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實踐。比如,針對金融保險、社保業務經辦,可以采取企事業單位實訓實踐,也可以觀摩金融財務、社保業務處理等影像資料而學習和掌握相關技能。V區對應實務性低且重要性高的知識,教學模式應以講授與研究實踐為主導,認知實踐為輔。研究實踐主要包括學科競賽、論文寫作、社會調查。這類實踐必須先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才會取得較好的實踐效果與教學效果,實踐時間也相對較長,既可安排學生集中實踐,也可安排學有余力的學生單獨參與。比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農村老人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問題可由學生進行調查,撰寫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論文或者調查報告。在這些實踐形式中,有些實踐活動既可用于認知實踐、技能實踐也可用于知識實踐,而屬于何種類型的實踐則關鍵是要看實踐的具體內容,內容較淺,屬于認知實踐,反之屬于技能或研究實踐。比如,在這些實踐實驗形式中,如果視頻觀摩的內容只是一種介紹性的圖片或影片,則是認知性實踐,如果其內容是較詳細介紹專業技能或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與社會調查寫作的,也可以是技能實踐與研究實踐。還有專家講座主要是借用校內外專業領域內的專家、學者、企事業專業人員來給學生作報告或講授知識,如果偏于一般性的專業內容、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人力資源管理介紹,那么則是認知實踐,如果是詳細介紹較深的專業技能或論文寫作方面的知識,則可以是技能或研究實踐。社會調查如果要求并不是十分嚴格,只要求學生撰寫一般性的調查報告或總結,則是認知實踐,如果要求學生對調查進行提煉研究,寫出有一定深度的、邏輯性的、有較強說服力又符合學術研究規范的論文或調查報告,則是研究實踐。因此,針對同一形式的實踐實驗活動,教師可據教學內容、時間資源來決定具體的實踐實驗內容。
(二)考試模式創新在對課堂教學內容與整體教學模式進行完善的同時,也需要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的考核作出創新來引導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參與度,做到與完善的課堂教學內容及整體教學模式相適應。這種考核創新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實踐實驗教學的考核對于認知實踐并不需要過多的考核,關鍵是技能與研究實踐的考核。技能實踐中,重要的技能需要嚴格按照正常考試制度進行,比如,學生進行勞動與社會保障精算軟件測試,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進行上機測試,甚至可采用專業證書來代替或通過第三方進行考核,而對于無法進行精確考核的,比如角色模擬,可以寫實習報告,以書面的形式表述對實際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對實習報告進行評分。對于研究實踐的考核并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寫出十分出色的論文,但是可要求學生能完成一份書寫規范、思路清楚、數據真實的實習報告與調查報告,根據報告的質量評分。這些實踐課要算作單獨一門課,單獨計分,不應與講授成績進行綜合計分,不合格者要重修。2.理論教學的考核傳統理論教學的考核所采用的題型以記憶型為主,側重于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但是對于實務型的課程而言并不適合,而且不同的課程知識又是技能知識與理論知識的組合。因此,無論是何種經濟管理類的課程考核,都要有靈活性強的實務類題目,而對于實務類知識主導的課程,開放類、靈活性的題目應占主導。這樣,可根據每門課程性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題型,但總體上盡量以案例分析、論述題、辨析題等開放性題型為主,而不是以名詞解釋與簡答題等封閉性題型為主。由于開放性題型強調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答案并不標準,獲得高分只憑記憶知識是無法達到的,關鍵是要靠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外要自學積累。這樣通過開放性題型的設計迫使學生能主動地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廣泛涉獵。
三、結論與建議
月日早上點左右我們開始了此次征程,所有參加這次社會實踐的師生從新校區出發,一共四輛校車。在經歷近4小時的路途中,我們計科學院的帶隊老師商健老師為了活躍氣氛,他還在我們的旅程車上組織我們對唱歌曲,哼小調,這樣我們便有了一個歡樂而美好的環境,也讓我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直到中午,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綿陽市縣。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先在天匯賓館統一進行午飯,午飯后就進行住宿分配,由于我們人數太多的原因,我們被安排在了兩個住宿點(天匯賓館和大酒店),本著同一個學院同住宿的原則,我們計科學院,生科學院,化環學院及部分其他成員被安排在了天匯賓館,電信學院和部分同學及大部分老師被安排在大酒店,但是我們就餐吃飯的地方是在同一個地方(天匯賓館)。之后,我們便正式開始了接下來的實踐工作:
第一站:大酒店會議廳
日下午點,我們按原先計劃的時間如期地進行了聽縣政府關于“三農”的報告。縣領導蘭主任、我校教務處領導、政治與社會學學院領導及我校部分老師出席了報告會;同時全部師生聽取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縣蘭主任進行了重要講話。首先他講解了縣的歷史: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鄰綿陽,南連射洪,西靠中江,東接鹽亭。省道公路和成公路橫貫全境。是四川19個百萬人口丘陵大縣之一,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轄63個鎮鄉(其中鎮41個、鄉22個)、全縣總人口148萬,其中城鎮人口25萬,農業人口123萬,耕地面積124.5萬畝。所以是農業大縣,農副產品種類多,產品量大,加工資源豐富,先后被列為四川省和全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柑桔、麻類、油橄欖、麥冬等的生產基地縣,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分別排名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縣之列。縣城位于兩鎮,城區規劃面積20.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城區城鎮人口10.2萬。歷史悠久,自西漢高祖6年設廣漢郡妻阝縣始,隋唐為梓州,宋、元、明為潼川府,清置縣,至今已歷2200多年。古老的在唐與成都齊名,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
之后,蘭主任對“三農”進行了重要闡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點和目標,作為農業人口大縣,農民增收困難,這已經成為當前縣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之一。一、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
二、當前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與障礙。
1、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綜合素質不高;
2、勞動力市場不健全,中介組織發育程度低;
3、縣城工業發展才起步,鄉鎮企業部分停產破產。
三、改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對策思考。為了有效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必須建立健全勞務轉移就業的組織體系,同時加強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對農村人力資源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調整農產品結構,實現跨區域就地轉移。
1、以城鄉產業統籌為中心,推進農村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步伐,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把農村中小企業發展與農業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一些農村亟需的第三產業(如科技服務、技術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方面)發展嚴重不足。一是重點建設好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開拓農村資金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二是把交通、通訊、保險、金融、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行業作為發揮重點;三是要發展農村房地產和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以及系列社會化服務產業。走農村新型工業化道路,農村企業要接受城市工業的擴散和輻射,發展城市配套產業,避免城鄉工業結構雷同。大力發展有區域資源優勢、傳統工藝和特定市場優勢的特色產業。
2、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相結合。以現有的建制鎮為重點加以發展,使之成為農村經濟中心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地區。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結合起來,利用當地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形成合理的城鎮產業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鎮經濟,以工興鎮,以商貿旅游興鎮,帶動塊狀經濟發展,繁榮小城鎮經濟。以農村小城鎮依托,以農村工業化為內容,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走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的城鎮化道路。
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中學生來說,作業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改革關注作業的創新,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設計合理的作業。對此,教師有必要對作業問題進行重新思考,積極探索創新型的作業形式和評價形式。
筆者在設計學生的作業形式的方面,做了諸多的探索。
一、搜索整理型作業
搜索整理型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生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量高度膨脹的社會,學生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接觸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筆者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考慮到這個特點,應該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和教學資源的限制下,教師在課堂講授和傳播的信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這種情況下,可以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利用閱覽室、網絡、電視、報紙等渠道廣泛涉獵、搜集各種資料信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既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社會和整理分辨各種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人口問題時,請學生查找有關中國人口問題的資料,讓學生歸納總結中國人口的發展特點,這樣學生對中國的人口問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對中國相關的人口政策有正確的認識。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相應的搜索方向和方法,這樣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二、新聞時事型作業
新聞時事型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教師要求學生每天抽時間觀看一些新聞時事類的節目,例如新聞聯播、共同關注、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要求學生要對自己關注的新聞時事做下記錄,并且做出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新聞熱點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每個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針對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辯論。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對國家時事的關注,又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看待問題的能力。
從新聞時事型作業開始布置之后,學生對新聞時事關注度明顯提高,在課堂上學生經常能夠提出一些當前的熱點焦點問題,并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黨的十勝利召開,學生在十期間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對十的熱點問題非常了解,在課間經常聽到學生討論相關的熱點話題。筆者認為做這種作業對學生養成關心時政、關心國事的習慣,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非常有利的。
三、社會實踐型作業
社會實踐型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動手型作業。現在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強,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親自動手的觀念。實踐證明,孩子從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還能養成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父母、尊重他人的品質,而且還可以讓他們的身心更健康,間接地促進他們的學業。為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可要求學生回家學做一些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此外,也可以組織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社區義務勞動,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2.動腦型作業。學生通過觀察社會,獲得對社會生活的種種信息,往往會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布置了一些針對社會生活的動腦型作業,例如要求學生在公園、廣場等各種公共場所,隨時隨地觀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動腦思考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分析整理出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印象深刻的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教師、同學一起探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敏銳的洞察能力,不斷地積累生活知識,獲得做人的直接經驗,學會尊重他人,掌握和遵守道德規范,學會遵守社會規范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更能適應社會。
3.心理型作業。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心理往往敏感脆弱,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和父母溝通方面,有很多學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障礙。經常聽很多父母講,感覺到自己和孩子的代溝越來越深,孩子的心里話很少和父母講,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經常和父母鬧別扭,造成家庭關系緊張。同樣,有不少學生也反映自己和父母的溝通非常少,有的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到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變化;有的父母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溝通方式簡單粗暴,造成交流的困難。
筆者設計了一些心理型作業,例如在父親節、母親節時給父母寫一封信,信的內容是自己的心里話,并且要求父母給孩子回信,這樣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關系更加融洽,減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父母和孩子的心情更加愉悅,家庭關系越來越融洽。
4.體驗型作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最終是要走出校門的。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安排適時布置一些社會體驗型的作業。例如,在講我國的環境問題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去參觀污水處理廠,了解污水凈化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這樣身臨其境的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領悟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報告型作業
4月25日早上8點左右我們開始了此次征程,所有參加這次社會實踐的師生從新校區出發,一共四輛校車。在經歷近4小時的路途中,我們計科學院的帶隊老師商健老師為了活躍氣氛,他還在我們的旅程車上組織我們對唱歌曲,哼小調,這樣我們便有了一個歡樂而美好的環境,也讓我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直到中午12點,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綿陽市三臺縣。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先在天匯賓館統一進行午飯,午飯后就進行住宿分配,由于我們人數太多的原因,我們被安排在了兩個住宿點(天匯賓館和三臺大酒店),本著同一個學院同住宿的原則,我們計科學院,生科學院,化環學院及部分其他成員被安排在了天匯賓館,電信學院和部分同學及大部分老師被安排在三臺大酒店,但是我們就餐吃飯的地方是在同一個地方(天匯賓館)。之后,我們便正式開始了接下來的實踐工作:
第一站:三臺大酒店會議廳
4月25日下午2點,我們按原先計劃的時間如期地進行了聽縣政府關于“三農”的報告。三臺縣領導蘭勁主任、我校教務處領導、政治與社會學學院領導及我校部分老師出席了報告會;同時全部師生聽取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三臺縣蘭主任進行了重要講話。首先他講解了三臺縣的歷史:三臺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鄰綿陽,南連射洪,西靠中江,東接鹽亭。省道綿(陽)渝(重慶)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橫貫全境。三臺是四川19個百萬人口丘陵大縣之一,幅員面積2661平方公里,轄63個鎮鄉(其中鎮41個、鄉22個)、全縣總人口148萬,其中城鎮人口25萬,農業人口123萬 , 耕地面積124.5萬畝。 所以三臺是農業大縣,農副產品種類多,產品量大,加工資源豐富,先后被列為四川省和全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柑桔、麻類、油橄欖、麥冬等的生產基地縣,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分別排名全省20強和全國100強縣之列。 縣城位于潼川、北壩兩鎮,城區規劃面積20.4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城區城鎮人口10.2萬。三臺歷史悠久 , 自西漢高祖6年(公元前2XX年)設廣漢郡妻阝縣始,隋唐為梓州,宋、元、明為潼川府,清置三臺縣,至今已歷2200多年。古老的三臺在唐與成都齊名,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之美譽。
之后,蘭主任對“三農”進行了 重要 闡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點和目標,作為農業人口大縣,農民增收困難 ,這 已經成為當前三臺縣亟待解決的戰略問題之一。 一 、三臺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及特點 。 二 、當前三臺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存在的問題與障礙 。 1、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綜合素質不高 ; 2、勞動力市場不健全,中介組織發育程度低 ; 3、縣城工業發展才起步,鄉鎮企業部分停產破產。 三 、改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對策思考 。為了 有效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 必須 建立健全勞務轉移就業的組織體系 , 同時加強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對農村人力資源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調整農產品結構,實現跨區域就地轉移。1、以城鄉產業統籌為中心,推進農村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步伐 , 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把農村中小企業發展與農業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一些農村亟需的第三產業(如科技服務、技術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方面)發展嚴重不足。一是重點建設好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開拓農村資金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二是把交通、通訊、保險、金融、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行業作為發揮重點;三是要發展農村房地產和旅游等新興產業 , 發展農業產業化以及系列社會化服務產業。走農村新型工業化道路 , 農村企業要接受城市工業的擴散和輻射,發展城市配套產業,避免城鄉工業結構雷同。大力發展有區域資源優勢、傳統工藝和特定市場優勢的特色產業。 2、 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相結合。以現有的建制鎮為重點加以發展,使之成為農村經濟中心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地區。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小城鎮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結合起來,利用當地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形成合理的城鎮產業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鎮經濟,以工興鎮,以商貿旅游興鎮,帶動塊狀經濟發展,繁榮小城鎮經濟。以農村小城鎮依托,以農村工業化為內容,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 走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的城鎮化道路。 3 、以勞動培訓為重點,提高農村人力資本質量,拓展農民就業空間 。 通過教育和培訓,使農民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大力發展面向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農村人力資本質量。因此,必須增加對農村勞動力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的財政支出力度 , 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的職業技能培訓。一要在農村努力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二要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大力推廣適用技術,提高農村勞動力知識技能素質;三要繼續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四要搞好上崗前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的合格勞動者。 4 、以公平待遇統籌為核心,解除農民工后顧之憂,維護其合法權益 。 要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城鎮 ,政府取消對農村勞動力遷徙和就業的種種限制,除了戶籍制度外,還要逐步消除住院、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養老和子女上學等各方面對人口遷徙和轉移就業的制度障礙。6、以土地合理流動統籌為根本,促進生產要素合理組合,保證土地經營制度的長期穩定 。 土地是維持家庭生計的最大保險,擁有對土地很強烈的愿望,希望能夠長期保留自己承包經營的土地。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使農村形成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的就業機制,是當前保持農村乃至整個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條件。
共2頁,當前第1頁1
我們師生給了三臺縣最熱烈的掌聲,最后隨著學校贈送了三臺縣一面錦旗,接近一個半小時的“三農”報告會在我校老師的講話聲中結束。
第二站:三臺縣永新鎮斬山村
聽完“三農”報告會后,大約下午3點半,我們便馬不停蹄地乘專車抵達了位于三臺縣永新鎮的斬山村, 這是三臺縣的一個示范新農村,這個村子幾乎幾千余畝的土地都種上了優質米棗樹,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間不對,因為現在看不見它結的果實,只是看見一片綠瑩瑩的,美麗極了。我覺得這里好象一個世外桃源,這里每戶都有水泥馬路相連,除了馬路和住戶,看見的只是米棗樹。據永新鎮鎮長和斬山村村長介紹,這種米棗具有皮薄化渣,香甜味美的特點。年產量500噸左右,全部做成禮品盒包裝,銷往成都、重慶、綿陽等地,年年供不應求,農民們每年能有5到10萬元不等的純收入,這在三臺縣也是獨一無二的種植業示范新農村,在全國也是少有。
也許這正是現在從舊農村到新農村的轉變,這也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及其有利的條件,也只有這樣為國為民的大改進,才能使群眾更好地過上好日子。
第三站:三臺縣城解放街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這是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真正領會其中的深刻含義,對于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正確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自覺推動改革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一,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原則的不斷完善。人類社會的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使用這些要素不是無償的,對每一種要素都必須支付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所以,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多種所有制結構決定了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在分配上也必須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在黨的十四大提出收入分配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允許屬于個人的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黨的十五大提出,“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黨的十六大強調,要“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把各類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由確立原則上升為健全制度,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是經濟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二,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向以來,隨著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各類生產要素逐步開始以不同形式參與了分配。這些都從分配制度、分配方式上為充分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持有者發展生產力和創造社會財富的巨大作用提供了體制條件,客觀上也提高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總的部署中,提出了要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因此,大力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市場機制決定生產要素價格的制度,使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成熟做法進一步規范化,增強穩定性,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就會推動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煥發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生機和活力。
第三,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如何應對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是我們必須應對的重大課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進步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體制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必須從體制上特別是分配體制上為創新活動提供有利激勵機制,生產要素尤其是技術和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化就是其中的重要舉措。
第四,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客觀要求。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理順分配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關鍵是要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使勞動付出的多少、資本配置效率的高低、技術的先進程度、管理的優劣,能夠根據統一市場經濟規則,按照對價值形成的貢獻大小,獲得相應的收益分配。這樣,那些勞動付出更多特別是掌握復雜勞動能力的人,掌握一定的資本和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的人,就會逐步進入中等收入行列,壯大中等收入者隊伍,他們創造的社會財富也會大量增加,社會的穩定性也會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