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25: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重陽節的經典名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021八年級九九重陽節敬老作文1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節。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與其它節日一樣,也有一個傳說:在東漢時,有一個住在汝河叫瘟魔的惡魔,只要它一出現,就會死掉很多人。在一場瘟疫中,青年恒景的父母雙雙喪命,就連他自己也差點死去。后來,他告別了鄉親與家人,出去訪仙學藝,最后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名仙長并其為師,學習了降妖劍術。一年后的九月初八,仙長給了他一包茱萸葉,一盅酒,以及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前坐仙鶴回家并殺服瘟魔,為民除害。九月九日清晨,恒景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一座山上,給了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酒,作好了準備。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但它剛到山下同,便戛然而止,臉色大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當我看到重陽節的來歷與傳說時,不由得呀然一驚,沒想到這重陽節還有這樣的>故事,真是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不過,現在我終于明白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千古名句原來就是因為重陽節而得名的啊!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過去了,但今年的重陽節與往年大不相同,那就是因這在今年的這個重陽節里,我了解了許多從不知道的事,這些知識一定會讓我受益非淺的。
2021八年級九九重陽節敬老作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應該去看望老人。可不,一大清早,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到梅城去看望老太公。
我該給他什么樣的驚喜呢?送點什么東西好呢?“要不我們去三都老家摘些蜜桔?”媽媽的提議,立刻得到了我們的認可。
大約四十分鐘后,我們的車緩緩地停在山坡腳。只見漫山遍野桔樹枝頭綴滿了大大小小橙黃色的桔子,有的隨著微風你擠我碰,好像交頭接耳地說著什么;有的探出頭,伸長脖子,笑著歡迎你去摘呢!我一頭扎進桔林,用力一拽,可是桔子一點兒也不聽話,像個調皮的娃娃,左逃右躲,怎么也摘不下來。這時,媽媽走過來給我做示范,只見她用左手握住桔子,右手用剪刀輕輕一剪,桔子就摘下來了。不一會兒,我們就摘了20多斤。望著這些黃澄澄的桔子,我們開心極了!
“這么新鮮的桔子,我們趕緊給老外公送去吧!”在爸爸的提醒下,太陽公公笑瞇瞇地跟隨著我們來到梅城老太公家。當97歲高齡的老太公看到我們帶來自已摘的三都蜜桔時,就像小孩一樣,呵呵地笑了起來,興奮地拉著我的手。看著他那滿臉的皺紋,一雙大眼深深地陷進眼窩,他身體還是比較硬朗的,這給了我們稍許的安慰。我趕緊剝開一個桔子,送到他嘴巴里。老太公咬了一口,說:“啊,真甜!”我和爸爸媽媽祝福他身體健康,活到100歲,他又是一陣地激動,連聲地說:“謝謝!謝謝!”
看著老太公開心地吃著我們親手摘的桔子,仿佛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2021八年級九九重陽節敬老作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熟悉的詩歌又回蕩在我的心田。
你知道這個有著千百年歷史的重陽節是什么來歷嗎?嘿嘿,告訴你吧,傳說古代的時候,河里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青年桓景看不下去了,就去找仙人拜師。待他學成后,駕著仙鶴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酒。妖魔受不了了,敗下陣來,被少年一劍刺死了。后來,這天就被叫做重陽節,不少人家都有登山,賞菊等習俗。我今天也隨了一把“潮流”——登山。
蔥郁的樹林間掛著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下面是肥沃的土地,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這就是我。我在林間竄來竄去,恨不得把整座山都照下來,買下來,把它永遠留在我的印象中。鳥兒還在枝頭歡迎我的到來呢,他的歌聲隨著絲絲陽光從樹與樹的縫隙間傳下來,那么清脆,那么響亮。讓我也想與他高歌一曲,表示我此刻的歡愉?;▋号c我一起跳舞,無論風雨多么殘酷,無論陽光多么刺眼,我們都用笑臉迎接他們。
跑累了,跳夠了,也該做正事了。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山頂走去,山上的陽光越來越刺眼了,風越來越冷了,我只能咬緊雙牙,默默忍受......
終于到了山頂!山頂上的植物都高興的為我喝彩,我也樂得合不攏嘴,心中仿佛住著一萬只“蜜蜂”,正為我釀出最甜蜜的“蜂蜜”。我興奮地大喊:“我做到了!”全然不顧其他。心田里又回蕩起那首歌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1八年級九九重陽節敬老作文4
每到豐收季節,開時,我們就迎來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里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這就是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
在歡笑中,我們進入了甜美的夢項……
2021八年級九九重陽節敬老作文5
農歷九月九日,感恩之心像滔滔不絕的江水,朝人們熱情澎湃地涌來;又似熱情怒放的花朵,競相開放;如和煦溫暖的輕風,拂過臉頰。人們靜如秋水的內心,像投進了一塊石頭,久久不能平靜。感恩的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峰;感恩的心是水,能滋潤萬畝荒漠。感恩的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后歸于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里已經有多條短信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短信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是M一貫的搞笑風格。“有人牽掛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愿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雖然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后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凄冷驅散了。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后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思念重陽節的優秀作文通用2021
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跟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更興奮得像個孩子。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登高跟觀賞是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重陽節記錄下的母親的一組圖片,當時89歲的母親身體尚好,重陽節那天恰逢“國慶”長假期間,我跟家人用輪椅推著母親去登高跟賞菊。老年人登山秋游,可以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烈士山公園是城區中的一座紀念性公園,公園總面積37.5萬平方米,有紀念區、老年活動區、水景區、兒童活動區4個分區。紀念區以烈士山峰為主景。山峰海拔高度為97.5米,北坡是250級臺階,象征著二萬五千里。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跟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更興奮得像個孩子。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上山難下山更難,為防止輪椅失控下滑,采用上面拽下面頂的辦法,順原路下山后又推著母親經勝利廣場去公園賞菊,時逢國慶期間,燦爛的鮮花跟游人的笑臉把廣場跟公園裝扮得格外美麗。各式花壇營造出一片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親人的陪伴下,徜徉在花海中,母親一臉的幸福與快樂。
又是一年重陽節,景色依舊,物是人非。今年國慶10點鐘,93歲的老母親安詳地走到另一個世界里,在那里她還會賞菊登高嗎?早晨,我獨自登上山頂,一路上尋覓著回憶著,在登山晨練的老人中間尋找母親的身影,我祝愿天下的老人永遠健康快樂。
思念重陽節的優秀作文通用2021
今天是農歷的`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不光是因為今天是重陽節,還因為今天是星期五,在下午上完課后就可以回家過周末了,我能不高興嗎?
下午上完課后,張教師布置了周末語文作業,其中有一個特殊的作業就是:在重陽節里孝敬長輩。于是,在回到家之后,我就給遠在遂寧的奶奶打了電話,問候了奶奶的身體情況。打完電話后,我又想:既然說重陽節既要插上茱萸,又要登高,可這些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重陽這個大節又是怎樣來的呢?為了解開這些我心中的謎團,我刻不容緩地打開了電腦,查起了重陽節的來歷: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節。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與其它節日一樣,也有一個傳說:在東漢時,有一個住在汝河叫瘟魔的惡魔,只要它一出現,就會死掉很多人。在一場瘟疫中,青年恒景的父母雙雙喪命,就連他自己也差點死去。后來,他告別了鄉親與家人,出去訪仙學藝,最后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名仙長并其為師,學習了降妖劍術。一年后的九月初八,仙長給了他一包茱萸葉,一盅酒,以及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前坐仙鶴回家并殺服瘟魔,為民除害。九月九日清晨,恒景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一座山上,給了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酒,作好了準備。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但它剛到山下同,便戛然而止,臉色大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當我看到重陽節的來歷與傳說時,不由得呀然一驚,沒想到這重陽節還有這樣的故事,真是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不過,現在我終于明白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千古名句原來就是因為重陽節而得名的啊!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過去了,但今年的重陽節與往年大不相同,那就是因這在今年的這個重陽節里,我了解了許多從不知道的事,這些知識一定會讓我受益非淺的。
思念重陽節的優秀作文通用2021
從我呀呀學語那時起,爺爺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腳,記得小時候,爸媽上班比較忙,爺爺就開始照顧我了,作為孫女的我,給了爺爺洗了幾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記得爺爺的腳我一次都沒看過,更沒撫摸過。
今天是重陽節,是團圓的日子,因為受到“感恩”的觸動,想給爺爺洗腳的念頭,來回報我那無私的爺爺,勤勞的爺爺。
眼看中午吃飯的時間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瞇成一條線,而爺爺仍在廚房為我做中午飯。我催著爺爺先別做飯了,然后便偷偷地溜進房間把盆子拿了出來,溫水也倒好了,就等著端出來。爺爺嘴上答應說一會兒就好,而實際上半小時已經過去了,爺爺的手一刻也沒停過。我把爺爺拉到客廳,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爺爺面前,并為他卷起褲角,卷起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爺爺的腳居然有許多腳繭,我的眼淚頓時掉了下來,真不知道他為這個價付出了多少汗水,剎那間,我又看見了一個重大發現,爺爺的叫還殘留了許多傷痕,大把大把的眼淚又流了下來,還包扎了傷口,傷口好大,回想起小時候,我是多么任性,調皮,據爸媽說: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學,還有一次,買了冰棒還不夠,一直要爺爺陪,那時爺爺送我上學,爺爺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過爺爺,回想起,我是多么幼稚可笑,白發蒼蒼的爺爺年紀也大了,可還在為這個家操勞,可真不容易啊!我慢慢地撫摸爺爺的腳,輕輕擦傷口。爺爺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純樸,那么燦爛,我還是第一次見爺爺這么高興過,幫爺爺洗腳后,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爺爺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還不清的,我為家所做的事情,和爺爺對我無私照顧比起來,明顯我所做的事情,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經過這件事后,讓90后的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長輩們對我無私的關愛,我將學好知識,以好成績,來回報他們。
思念重陽節的優秀作文通用2021
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了,我還是接道了老媽的“圣旨”——給爺爺奶奶做一些好吃的。我回想著往年的重陽食譜。蛋糕?不行,沒有玉米淀粉和白糖了,做得活像個蛋糕界的“非洲黑人”而且味道還特奇葩;那重陽蛋糕?也是沒有想要的原料還想做?那就白米飯吧!
燥,是秋令的主氣。由于這種干燥的氣候,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濕潤,人體的津液也容易缺乏,因此可使人感到咽喉干癢、鼻腔干燥、皮膚干澀等不適。肺與皮毛相連,而且非常嬌嫩,不耐干燥,若有外邪侵犯,肺臟的清潤、宣發、肅降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而出現咳嗽,甚至痰中帶血。古人把肺比喻成懸掛著的金鐘,若有秋燥犯肺,就會使肺的金鐘鳴響而出現咳嗽。這個比喻也可以使我們牢記秋季養肺的重要性。為了防燥,就要補充水分,保護人體的津液。室內過于干燥時,可以適當灑水、拖地,保持一定的濕度,有條件的話,可以用加濕器來保證夜晚睡眠時室內達到一定的濕度。人體補充水分,可以通過多飲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再去飲水,要時時記得補充水分。還可以通過多吃如梨、蘋果、荸薺、甘蔗之類含汁液豐富的水果,來補充水分。秋涼后,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恢復,脾胃功能逐漸好起來,可以適當選用蓮子、山藥、扁豆、人參、銀耳、燕窩、瓊玉膏、二冬膏等補品。此外,中醫養生還相當重視內補,就是用口中的唾液來補充水分。唾液又稱為“玉液”,是人體寶貴的津液,晨起或空閑靜坐時用舌頭在口腔中攪動,待口中充滿唾液時,慢慢分三口吞下,同時用意念想唾液下輸至丹田,并隨氣血敷布全身。這種方法中醫叫做“赤龍攪海”。“赤龍”喻舌頭,可謂形象生動。此法簡單實用,長期堅持,相信您能收到滿意效果。
進入秋季,白晝變短,夜晚提前,晚間涼爽,可以早些就寢,消除夏季暑熱難寐遺留的疲倦。但仍要早起,即《黃帝內經》中說的“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起身后可進行一些動作不大、強度較小的活動,一方面順應秋季“養收”的氣候趨勢,另一方面防汗出過度,防晨間涼風侵犯人體致病。秋季晝夜溫差較大,要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人體從夏天過渡過來,不宜馬上添加厚衣服,要給機體一個適應的過程。晚間早睡,可以使意志安寧清靜,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不使意志外馳,保持肺氣宣降有度。夏季因高溫而縮短的工作時間,入秋后也要恢復正常了。秋天,衣著厚薄適宜,人的頭腦清醒,活動能力強,與春季一樣,也是工作和學習的大好時光。莫讓年華付流水,要把握好效率最高的春秋二季。
登高暢情 菊萸相伴
秋天雖然是豐收的季節。但許多人在秋天會對凄風愁雨、草木凋零觸景生情,回憶往昔,多愁善感,悲觀抑郁,這樣容易使人心緒波動不定,寢寐不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指導我們秋季養生要“使志安寧”,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其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很好的方法。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古人以奇數為陽,九為陽之極數,兩陽相重,故曰“重陽”,又名“重九”。相傳古人在這一天全家人做香囊盛茱萸,閉門鎖戶,老老少少一齊登山,飲酒,以避災難。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褪侵仃柟澋纳鷦訉懻铡T娭械摹暗歉摺?、“插茱萸”,還有賞菊、飲酒等都是重陽節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增添了節日的歡快氣氛,而且對于秋季的養生保健也有積極的作用。
語文很有趣,但對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卻是很頭疼的一件事。因為教師詳細的串講和繁瑣分析占用了大部分時間,不得不把記誦的任務作為課外作業來處理。這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課余負擔,還會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本人認為,巧用課外資源,能讓文言文課堂教學“活”起來。用得巧,還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一、巧用鮮活的課外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是古漢語,今人閱讀必有較大的語言障礙,這勢必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往往感嘆:萬馬齊喑究可哀!究其原因,實際上是教師在教學中沒能充分的尊重、保護、引導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沒能創設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因此,可用些鮮活的課外資源作“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論語八則》一課時,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引入《兩小兒辯日》這一簡短而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是很善言辭的,在這里,受到兩個小孩的責難。但孔子的很多經典的言論、思想卻流傳至今。今天,同學們就和這位先哲“親密接觸”一回吧!這樣,鮮活的語言、鮮活的故事必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起來自然帶勁了。
二、巧用熟知的課外名句,鞏固課內名句名篇的記誦
新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實際上,這已指示了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名句名篇的記誦來掌握相關的文言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在教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其意境,可借用《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句,既讓學生體會到兩句都有送別友人的依依惜別情,又能品出前者略顯傷感,而后者卻給友人以勉勵與自信,表達出一種豪邁的情懷。
三、巧用豐富的現代詞語,舞動文言詞語的教學
這里所說的現代詞語,當然是指那些繼承了或沿襲了古漢語特點的詞語。
如 “名”字,現代漢語大多作名詞或量詞用,但現代漢語中的“莫名其妙”“無以名之”等詞中,則作動詞用,是文言詞用法的延續?!白吖贰薄白唏R觀花”中的“走”字,則不是現代常用意義“行走”意,而是“奔跑”的意思,這是古義沿用至今。
古漢語中的語序用法有的也沿用至今,如“唯利是圖”“唯你是問”就是賓語前置現象。
現代漢語繼承古漢語的現象不勝枚舉,如果能很系統地加以整理,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文言詞語也就不冷冰而輕盈舞動,課堂活了,那學生就不會覺得文言文枯燥難學,學而無用了。
四、巧用先進的現代科技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聽功能
制作精美的課件來實現課堂效率最優化就是當前大力倡導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李清照的《醉花陰》時,詞人深秋時節的孤獨寂寞之感,那股濃重的離愁大都通過室內外環境描寫來折射的,用筆含蓄,對學生來說較難領會,若能用上這樣一組課件:李清照南下前和丈夫趙明誠夫唱婦隨、相親相愛的情景圖當時人在重陽節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的情景圖重陽日,白天香煙繚繞卻漫長冷清的圖景晚上室內玉枕紗櫥、人單只影的情境圖室外詞人獨自把酒東籬的情景圖詞人憔悴身形與瘦特寫鏡頭交替比照的圖片。學生觀看了這些畫面,對詞人的孤寂、離愁就不難理解了。
G61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始于萌童,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性格的成型期, 也是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在園內的一日生活體現最多的就是各種習慣。因此培養良好習慣就成為促進幼兒良好品格形成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幼兒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斷更新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多地重視幼兒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而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如何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幼兒教學之中,成為我們幼兒教育從業者所需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通過各種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萌發民族自豪感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萌發民族自豪感。如設計教學活動“有趣的漢字”,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漢字與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探索的興趣。另外,通過對古典文學、經典故事、成語故事、傳統節日以及民間游戲活動的接觸和學習,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明顯增強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非常愿意誦讀千字文、三字經、唐詩等古典文學,對中國的一些經典動畫片也逐漸地喜歡了。他們開始對中國的民間游戲和活動有了一定的接觸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萌發民族自豪感。
二、利用重大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正月初一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五月初五端五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每個傳統節日的由來,都有一個年代久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機,傳遞給幼兒熱愛生活、講禮儀、重情義、報效祖國和人民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幼”、“路不拾遺”等等許許多多的典故和名句,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活動素材,對指導幼兒做人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許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華人,華僑巨子們為什么放棄豪華舒適的現代化生活,豐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養他的中華大地,喝上一口家鄉水,吃上一口家鄉飯,聽上幾段家鄉戲,過過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盡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們要尋的是一種民族,民俗的情結。而這情結,是他們的父母,師長在他們極小的時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們記憶和情感的最底層,而且在不斷發芽,生長,任何外來的力量無法遏制得了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為教育下一代服務,不失為教育者的明智之舉。它對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培養幼兒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身心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樂性、概括性和跳躍性等特征。特別是近體詩講究押韻、平仄、對仗等格律,在遣詞造句中力求精煉,因此朗朗上口,節奏優美。幼兒誦讀古詩能豐富他們的詞匯,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能讓幼兒在體味古詩的優美意境中,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千百年來一直綻放光芒,所以后世的人很尊敬它,稱它為“經典”,像《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唐詩三百首》等就是這樣的經典。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幼兒是在環境中學習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以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誦讀的環境,這里的環境包含了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方面。物質環境的創設,是通過物品的擺設、墻飾和一些輔助教材來實現的。例如:在區角中增加國學經典作品的讀物;墻飾上布置一些《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圖片、名句;張貼古詩文的圖畫等等,讓幼兒置身于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精神環境的創設上也不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不斷累積。經典誦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讀經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成長的需要,是一種習慣。只要按計劃,每天早晚讀一段,堅持下去就行了。可以利用早晨來園、中午進餐前、下午離園前等不同時段,帶領幼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集體誦讀。幼兒長期堅持誦讀,有利于積累知識,誦讀過程中書聲瑯瑯、情緒昂揚、也營造出了應有的文學氣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時,多次這樣訓練,潛移默化、熏陶感染,激發培養了幼兒對經典詩文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沉浸在濃濃的經典氛圍中。
四、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家長學校課程,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尋根去親近傳統文化
二、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傳統文化是一種熏陶,一種影響。通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進行文化教育,可以營造濃厚的課堂傳統文化氛圍。第一,營造課堂整體氣氛。一種傳統的文化氛圍,應是靜謐和嚴肅的。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配樂視頻畫面來烘托氣氛。在背景音樂和情境畫面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能穿越時空,將學生帶入古代氛圍中。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非常大氣的宋詞,教師可以用《滾滾長江東逝水》作為背景音樂,用波濤洶涌的長江巨浪作為視頻畫面,讓學生朗讀,既能凸顯《赤壁懷古》的大氣與灑脫,又能烘托濃厚的課堂傳統文化氛圍。第二,營造傳統語言氣氛。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采用古香古色的課堂語言進行講解,交流內容應以古詩文為引,以詩文背后的傳統文化為主,將學生帶入到傳統文化的交流氛圍中,學習古詩文,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三、豐富課堂文化活動
語文教學應是開放靈活的課堂教學,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努力豐富課堂文化活動。第一,課堂辯論。教師確定主題,學生進行辯論,辯論時要求學生盡量使用古詩文作為例證,或者用古人的思想作為證詞。這樣的辯論方式,能讓學生在鞏固對古詩文學習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的體驗。第二,學生講解。讓學生自行選取一個傳統文化主題,搜集與該主題相關的古詩文,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例如,學生可選取“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主題,搜集與之相關的古文如《師說》《呂氏春秋》《論語》等。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去學習、去領悟這些明文名著,從而使傳統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詩歌具有音韻之美,初讀詩歌,我們就要讓學生走進文本,以讀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腳,解決詩詞中的生僻字,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好韻腳。
1.讀準字音
朱熹先生說:“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彼宰x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讀得文通字順。達到字正腔圓的程度。
2.讀出節奏
古詩詞的朗讀講究節奏,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優美,一般來說,可按音節劃分和按意義劃分,而按音節劃分較多。四言為“二二”節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五言有“二二一”節奏,也有“二一二”節奏,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七言有“二二三”節奏,也有“二二二一”節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落紅/不是/無情/物”。另外還有“二二一二”節奏,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等等。學生讀準了字音和節奏,就為進一步理解詩意打下基礎。
二、讀出思想美
讀的第二個層次是在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懂句子的基礎上,讀出作品中所蘊涵的思想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詞的內容作如下的探究:
(一)知身世,解讀詩人的心境。
我們常說“詩如其人”“知人論世”,了解了詩人,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作。杜甫二十歲時開始漫游生活,飽覽祖國壯麗的河山,并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交為肝膽相照的朋友。了解杜甫讀書和壯游時期生活和創作,也就讀懂了《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和抱負。了解戰亂流離時期杜甫攜家和人民一道受凍挨餓,避難流亡,卷進了生活底層的苦難,學生才會感受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傷和凄涼。了解杜甫漂泊西南時期耳聾、偏癱、肺病的身體狀況,才能讀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
(二)抓意象,解讀詩人的情感。
詩歌中的意象凝聚著作者的感情,是物象與情意的結合,是我們分析詩人心境的一把鑰匙。
1.滄海,長江、長風、高山、奔流等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p>
2.寒風、冷雨、梧桐、沙漠、古道、夕陽、杜鵑鳥等意象多抒發凄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崩钋逭盏摹堵暵暵贰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p>
3.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意象多用于抒發閑情雅致。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p>
三、讀出意境美
詩歌的最高的境界是達到意境美。何謂意境?指的是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此中的“景”便是意象,意象是帶上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景物,在上述的詩詞學習的第二階段,我們引導學生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體現的情調,就能真正走入詩的意境。
(一)想象法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沒有想象就沒有意境。我們在讀詩的時候,應發揮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補詩中的空白。例如,當我們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中“佳節又重陽”“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時空,想象以前重陽節詩人和丈夫把酒吟詩的歡樂場面,就能反襯出詩人如今的孤寂。
我們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將詩詞中描摹的畫面在腦海中繪制成一幅幅圖片,這樣既便于理解詩詞內容,也便于讀出詩的意境。如在教學辛棄疾的《破陣子》時,我就請同學們結合注解再次朗讀詩詞后,充分發揮想象,描繪詞中“雄壯”的場景、畫面,并以下列句式來表達:讀“夢回吹角連營”,我仿佛看(聽)到了……。學生躍躍欲試地朗讀并描摹出“看寶劍、分麾下炙,沙場點兵”等這些極勇猛,雄健的畫面。
(二)品味法
每當清晨,教室里傳來稚嫩的童聲:“人之初,性本善……”,我就不由想起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人;想起儒家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及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們這個以儒家傳統文化著稱的國度,對于五千年優秀文化的傳承,正青黃不接。而作為這個氛圍中的小學生,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過分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缺乏關心和理解,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責任感,沒有公德心和集體意識等等。記得一次,我號召班上學生為一名罹患重病的窮困生捐款,話音剛落,同學們都高聲響應,我暗自慶幸自己教學有方,德育工作做得到位。然而,就在我滿懷欣喜地準備舉行捐款儀式的那一天,有同學向我報告,說是班上有些人趁機向父母多要錢,得到錢后,便都用于買零食和喜歡的玩具什么的,有的要了50元,但只準備捐一塊錢。同學指責,他們卻不屑一顧地說什么:“他和我有什么關系,憑什么要把錢捐給他,我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
如今的孩子怎么了?
難道只與社會整體的浮躁有關?
身為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不是連連的教學質量獎,就是我要追求的境界?
是不是孩子們的成績,就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
帶著種種思考,我開始了新的探索。幾年下來,體會多多,故提筆留下拙見,以供專家指導,同行商榷。
一、提高認識,提升素養,讓傳統文化的精髓流進語文課堂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而語文,正是傳承其之橋梁與載體。語文教師必須悉心學習古典文化,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位。所謂言傳身教,正是如此。因此,扎扎實實地閱讀、鉆研有關傳統文化的專著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可以將《詩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中華經典名著》等作為我們案頭、枕邊的常備品。通過對這些傳統經典的研讀,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提升,真正成為有文化、有涵養的教師。
二、立足教材,超越教材,讓民族文化的內涵充盈語文課堂
教材中許多課文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文化,如,古代詩詞、古代寓言、古典名著、神話傳說等。還有一些課文內容,也承載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讀通讀懂這些內容,更要千方百計地創設一些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意境,從感悟到理解,再到內化。
如:寫景的古詩,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根據詩的意境描繪畫面,聲像并茂,讓孩子的心靈受到觸動并陶醉,并加以拓展。如:寫瀑布的詩還有哪些,風格有何不同,在哪種情況下你可以隨景抒懷??吹搅鴺鋾r,你會情不自禁地吟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吧?清明時節,你會不會大喊“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諸如此類,讓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經歷、理想緊密結合,實現生命與生命的平等交流。
三、利用資源,抓住契機,讓傳統文化的精髓浸潤孩子們的心田
1.利用學校資源,為弘揚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
近年來,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秉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校園文化墻的“孝”“忠”“善”“德”“誠信”告訴孩子們:做人要有孝心,要盡忠盡善,要德仁兼并,要講誠信;教學樓的各層走廊內都懸掛著彩色圖片,這些圖片以不同的主題和不同的內容,既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又讓學生隨時隨地沐浴在儒家文化的氛圍里,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在此基礎上,我又適時提醒學生審視自己并觀察周圍的同學,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不足。從而使學生在特定的規范與約束中,秉承優秀的傳統美德。
2.聯系學生的思想動態,適時向他們講述古代24孝子的故事。
根據元代郭居敬輯錄了古代24個孝子的事例,發掘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如郯子《鹿乳奉親》;江革《行傭供母》;帝王--舜《孝感動天》等,這些故事孩子們都喜歡聽,并在聽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3.以傳統節日教育為依托,傳承國學經典。
中國傳統節日是國家或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對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有著重大意義。然而,現在的孩子,對傳統節日知之甚少。對此,我就采取他們喜歡的方式來教學。例如教學王安石的《元日》時,我抓住詩中“桃符”一詞,向學生介紹了從“桃符”到“春聯 ”的演變。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也對傳統習俗好奇不已。其次,我注重將不同節日與不同教育內容相對應:比如,清明節與生命教育,端午節與愛國主義教育、中秋節與思親教育、重陽節與尊老愛老教育……再則,我注重從孩子的喜好出發,如講到過年的來歷,利用他們熟知的卡酷動畫頻道的卡通人物“年獸”的模型,繪聲繪色的把傳說中年獸的模樣,人們如何害怕它,如何來驅趕它娓娓道來。孩子們個個睜大眼睛,聽得專心致志。
4.利用課堂教學中學生意猶未盡時機,向孩子們推薦課外讀物,并鼓勵他們填寫《讀書報告單》(已印好,學生每學期10分)
四、展開活動,共同分享,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1.利用晨讀,吟誦經典
充分利用學校每日安排的晨讀時間,指派班長陶孟言領誦《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讓朗朗的書聲伴學生成長,讓傳統文化的精華基因滲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2.課前講一則成語故事
利用課前3分鐘,講一則成語故事。學生人人參與,輪流進行,共同分享,共同積淀。
3.將傳統文化引入學生的游戲活動
如: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經典,編進拍手歌、跳皮筋等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4.每周利用一節課外活動時間,展開豐富多彩的展示交流活動,每周一個主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講傳統經典故事比賽
如講《孔融讓梨》、《黃香溫席》、《鑿壁借光》等經典小故事,讓學生通過這些搖曳生姿的故事,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語言素材。
(2)吟唱活動
采取多種形式吟誦經典詩文。如:吟、唱、誦、演等,并邀請學校領導和其他班級的師生來觀看欣賞。
(3)組織鄉音茶話會
學生各備家鄉特產,說家鄉方音,用不同形式展示家鄉風情。
(4)讀書交流會,根據填寫的《讀書報告單》進行匯報,大約每月一次。
(5)一事一議話古今。
當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積淀后,就會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陳門立雪》是否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象上仿效。通過一事一議活動,學生就能從交流碰撞中獲得正確的認識。
五、多種渠道,豐富積累,強化對傳統文化的積淀
1.摘抄詩詞名句、家鄉民謠等,豐富語言積累。
可按時間和內容等分類摘抄。一是按教學內容歸類。如:教學《春曉》時,就專抄描寫春天的詩詞名句;二是按傳統節日歸類。如:到了中秋節,就專抄有關明月和思鄉團圓的經典名句;三是按家鄉特質歸類……以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做到有布置有檢查,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反饋交流。
2.利用網絡資源,電視等媒體拓展見識,豐富積累。
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電視、報錯等媒體資源獲取信息。實現交流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成就感。
通過幾年的努力,孩子們在生活中能自覺地運用傳統經典規范來約束自己,監督他人。逐漸懂得了“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懂得了寬以待人的道理。還時不時在說話和作文中引經據點,或抒情,或理論……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老師欣喜,家長滿意。
以史明志,志學明理。文化興亡,語文有責。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形成一道富有民族特色風景線,讓語文教學之舟在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鮮活的時代氣息,遠航。
參考文獻
一、聆圣人之音
必修一“名著導讀”部分就介紹了《論語》?!墩撜Z》是儒家經典,當然《論語》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極之處,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歷史展示。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即使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文化發展的今天,《論語》中的許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對于高中生,教師完全可以從《論語》入手,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傳統經典,感受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進現實生活。
筆者在所教的班級,開展了每天學習一則《論語》活動。起初,筆者每天講一則論語,不是簡單地翻譯解釋而是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新的解讀,并戲稱為“任老師《論語》心得”,如講到《學而》第六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告訴學生,這是古時的素質教育,這句話體現了古時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所謂人才要先成人,后成才,先具備了孝悌謹信,愛眾親人的素質,然后才能學習。有了這樣的素質學習就不再是難事了,也不會出現高分低能的學生,更不會出現不孝不悌,不謹不信,不愛不親的不合格人才了。學生聽了都忍俊不禁又覺得很有道理。教師起到了示范作用后,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每天請一位同學來講一則《論語》,并要說出自己的心得。有一位學生,平時上課經常犯“迷糊”,輪到他講《論語》時,他講了《陽貨篇》第二十二則“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他說,這則《論語》是自己的真實寫照,自己就是難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讀了這則論語深受觸動,覺得不能再終日無所事事,應該象許三多一樣好好活,活得有意義,勸誡大家不要學他,博得了同學熱烈的掌聲,并說他頗具巴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每天一則《論語》,每天與圣人對話,在圣人光芒指引下,每天都有新的收獲。
每天一則《論語》,學生真切感受到傳統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是可讀、可知、可感、可用的,可以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有了傳統的指引,可以讓現代人不再迷茫困惑,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看到未來的路。
二、探文化之源
必修二,梳理探究部分有個《形式源流與文化尋根》專題。筆者沒有大包大攬,而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分別負責“形式源流”、“年節風俗”、“民族探源”三個課題,并且給了他們足夠整理長的時間,去圖書館或上網收集和整理資料,最后制作成課件,在班級講解展示。
實際上每個課題都和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每個課題背后都充斥著龐雜的資料,在查找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既深入了解了傳統文化又提高了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探究姓氏源流,了解不同姓氏的發展歷程實際就是在了解中國的歷史演變過程。有些學生又以姓氏為出發點開始探究姓、名、字、號的關系,既豐富了知識,又深入了解了中國的姓氏文化。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體現了人類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和認識?,F代人再去探究節日,更應該看到節日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幾乎每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探究節日的起源可以了解中國神話。中國是詩的國度,節日更是展示詩人才華的絕佳時機,詩人的詩還原了古人過節時的場景。如“船爭先后渡,岸激去來波”展現了端午賽龍舟的熱鬧;“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是七夕的纏綿哀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是重陽節的愜意舒適。由節日到詩句,由詩句又回歸節日,一圈轉下來,既了解了節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又閱讀了大量詩詞,一舉兩得。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探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多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團結對于國家的意義。
2.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做人的真諦,老師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開展“垃圾不落地、校園更美麗”的感恩校園教育活動;自覺遵守學校各項常規,用自己的點滴進步報答老師對我們的付出;組織開展“綠葉對根的情誼”少先大隊會;開展“感謝您,老師”、“愛就大聲說出來”征文比賽,選出優秀作品在“紅領巾廣播站”播出,感謝老師教育之恩。
3.感謝他人的幫助之恩。同學朝夕相處,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支持。通過開展“我為同學做一件好事”和“說說我的好伙伴”活動,使少先隊員們學會感謝同學,學會表達對同學的感謝之情。
4.感謝社會的關愛之恩。開展“我是道路安全員”和“我是環保小衛士”活動,組織雛鷹小隊去社區清掃衛生、宣傳科普知識,服務他人感恩社會;以“我與祖國共奮進”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并組織學生去北山烈士陵園進行清明祭掃,緬懷先烈,寄托哀思,使少先隊員們在不斷接受著祖國、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的同時,也學會回報社會的愛、祖國的愛。
5.感謝大自然的賜予之恩。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園”主題活動,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開展環保、植樹綠化活動,讓全校少先隊員了解當今世界各國在環保方面所采取的各種方法,并為環保獻計獻策;勸說家人、鄰居告別污染,共同抵制“污染行為”,知道是大自然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節約能源,要從我做起。
二、感恩教育與各種重大節假日相結合
利用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六一兒童節、重陽節、教師節等節日,組織開展“爸爸媽媽辛苦了”教育活動。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為父母揉腰洗腳、做感恩飯、獻上飽含真情的熱茶、演繹人間親情的溫暖;開展以“六個一”(寫一封信、說一句話、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唱一首歌、表一個決心)為主題的“感謝師恩”真情活動;開展“情牽父母,遙報春暉”感恩親情主題活動——“感恩的心”、“讓我們一起成長”為主題的親子班隊會和親子家長會;“幸福手拉手,成長心連心”親子入隊儀式;“感恩家鄉”和“小眼睛大發現”的親子攝影展;以及親子運動會、親子跳繩操、藝術節親子同臺演出等活動,使少先隊員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感恩。
三、開展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
組織全校少先隊員誦讀《三字經》、唐詩百首,利用班隊會時間學習《弟子規》。組織開展“家校協手經典誦讀”活動,利用每周一中午讀書時間進行講解,每日中午的預備鈴后由小老師領讀,回家后,再由家長帶動誦讀15分鐘。每月一次班會課進行交流反饋,評比誦讀情況。每學期開展“親子誦讀比賽活動”,學生達到背誦在口,銘記于心,實踐在行。讀經典,誦名句,培養了學生的孝敬之心,懂得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感恩文化和感恩思想。
四、開展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動
1.“愛心敬老”是我校一項傳統的感恩活動。多年來,我們都組織假日小隊去敬老院進行敬老慰問活動,少先隊員們把平時節約下的零花錢為老人們買來糖果、糕點、面食等;帶上精心準備的節目為老人們表演;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帶去快樂。孩子們在老人的表揚和鼓勵下更加充滿了自信與活力,展現了當代紅領巾風采。
2.“情暖人間,愛心天使在行動”是我校具有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動。我們倡導隊員們每天都要節約零花錢,把節約下的零花錢存入“愛心小銀行”,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還涌現出了許多的“愛心小狀元”。他們把“愛心小銀行”用在幫扶貧困上:開展“讓雷鋒精神在校園閃光”愛心傳遞活動,幾年來為貧困學生捐助近3萬元,為他們解決了生活、學習上的困難;開展“同在藍天下,我們共成長”及“手拉手共建紅領巾書屋”,為兄弟學校貧困生、患病學生捐款、捐書……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組織開展“大難無情,人間有愛”和“愛心包裹”等活動讓隊員們知道了愛,懂得了愛,更學會了如何的去回報愛。
3.“愛心講座進校園”是我校感恩教育活動的新嘗試。2013年8月11日,我校四、五、六年級全體同學及家長在學校操場上一起聆聽了鄒越教授的大型校園演講《讓生命充滿愛》。演講緊緊圍繞“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的主題,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細節,絲絲入扣,情理交融,引人深思。臺上說者慷慨激昂,臺下聽眾心情澎湃。在那一聲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謝謝您!”“老師,我愛您!”“媽媽,我愛您!”“爸爸,我愛您!”的吶喊聲中,在場的所有人涕淚交融……這觸動心靈的演講,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少先隊員們在感恩中健康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