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9: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地理復習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復習重在把握基礎
初中地理結業考前復習要緊扣課標、關注熱點、把握變化、立足教材、結合學情、把握基礎、強調能力。
初中地理考前復習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熟悉課程標準對教材知識能力方面的具體要求,把握基礎、強調能力。對“標準”中學生學習地理必須達到的“了解”、“描述”、“演示”、“說出(明)”、“確定”、“辨(識)別”、“歸納”、“舉例”、“概括”等基本要求及“活動建議”內容要分別要求,機動靈活加以拓展。尤其是初高中地理方面聯系緊密的相關知識,要緊緊把握所考內容在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能力要求,理清知識結構網絡,梳理總結,使之清晰明了,尤其是對基礎知識能靈活運用,要注意教材和圖冊聯系,對地理圖表熟記于胸。地理復習還要深研說明,關注熱點,把握變化。要結合時事熱點,抓好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整合。例如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及人地關系等。要認真研究考試變化,深刻領會變化的意圖和背景,做到透深致用。要研究考試的增減變化內容,明白增減變化了多少,為什么要變化,其意圖、背景和應對策略,從中尋找出考什么,怎么考。
初中地理考前復習要立足于教材,結合學生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要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現象去分析本質,準確把握基礎的知識要求和基本的技能目標,重點在于能力發展上的突破,圍繞“學生獲得怎樣的知識?”“學生怎樣獲得知識?”“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取向等問題,明了考試形式,找準復習方向,制定應對措施。復習要以教材為準,讓學生熟悉教材,注重構建學生較為完整的初中地理知識脈絡體系的加深,通過合理的復習使學生基礎知識鞏固有提高,基本技能趨于熟練,基本方法逐步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提高,應考能力及心理素質不斷提升,能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二、復習要講究方法
初中地理復習要講究方法。高效的復習在于理解記憶。只有學生能理解記憶了,才能熟練運用,就能提高復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把握良好復習方法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復習方法的指導。
制定好復習計劃才掌控復習時間。復習計劃可以分為整體計劃和分段實施計劃。整體計劃和分段實施計劃對進度、材料、階段、學生能力要有明確目標,要有切合全班學生實際目標的復習要求,也要有針對個別學生的要求。制定復習計劃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也要留有機動時間。每一堂復習課都要有明確的安排。要妥善處理章節間的關系。對重難點熱點、學生薄弱章節安排用時要多一些,反之用時可少。復習安排要具經常性,復習的次數安排要先密后疏。
初中地理復習要指導學生對教材的熟讀、知識結構障礙的發現。指導學生對知識點、知識結構、知識點及知識結構的內部聯系、知識重難點加強訓練,提升應考能力,教師要從善于檢測試卷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查漏補缺。復習要把握好鞏固基礎、重難點突破和綜合應用相互滲透的關系,要精選習題,既注重夯實基礎又注重能力的培養。
復習要系統。把所考試內容知識整理歸類,使之有條有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要變式訓練學生,切忌死記硬背。可將教材內容整合成板塊,建牢地理知識體系。要加強對學生獲得知識發生遷移的訓練,舉一反三。要注意查漏補缺,注意對薄弱易錯知識的再盤點,注重做好考前適應性訓練。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所應該掌握的知識清晰地印在大腦里。
復習要準確把握任教班級學情,圍繞基礎和能力要求,注意取舍。現代考題難度大,開放性、靈活性、綜合性強,變化多端,因此復習課上應當要求學生做到眼、耳、手、心、口五到位。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對部分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可作適當降低,對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要求可作適當提高,切忌偏怪難和一刀切。
復習全過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只有嚴格的管理才能產生好的效益,學生上課才能集中注意力,發揮想象力,才能積極思考、總結歸納、提出質疑,達到疑難及時解決。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復習方法的指導。
三、要深入研究復習課
教師要深入研究復習課,提高對復習課的管控能力。教師要深入研究復習計劃制定時對學情、目標的定位,對備課、課堂設計、授課、訓練題把握,對考改、糾錯、歸納、提高的要求。要盡可能地根據學期將目標與任務分解到每一堂復習課中,預習思考的問題要有側重,重難點可分散復習,也可以集中打殲滅戰;備課要重基礎、要研究初中與高中聯系緊密的內容的復習;課堂設計和授課要有張有弛;訓練要充分得當;習題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注意研究強化地理圖表的作用、知識的聯系與拓展、時空的遷移、熱點的處理。要研究看書――回憶――看筆記――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研究如何關愛在中管理學生。要激發學生興趣,讓其主動將平時閑散、短暫的時間充分利用。
二、活動過程
1.第一階段———準備工作
在高一伊始的前兩周,利用零次考契機,測試初中學習內容,對學生情況進行調查,并于第2周周五確定研究主題———如何應對初中地理知識在學業考中的體現,并且研讀課程標準與考試要求,明確初中地理知識在學業考試中的呈現形式、內容與要求,提出在新授課、復習課以及作業中滲透、鞏固初中地理知識的理念,并要求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其實施。
2.第二階段———研討交流
研討交流分階段進行,旨在及時分析實施效果,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原則上每月一次。組內每位教師將一個月來自己的策略與效果交流探討,主講人員由各位教師輪流擔任,研討內容也由主講教師匯總。以下分別是組內一次復習課交流與作業補充材料實例。教學思考與設計:農業部分的復習過程中存在兩種困擾,困擾之一在于對所涉及的區域缺少背景知識,遇到題目無從入手;困擾之二在于對所給材料不能高效利用,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較差,在教學中本著“診斷式”原則,提出相應的學習方法與解題技巧。
3.第三階段———文本整理
根據研討達成的共識,整理出新授課與復習課滲透、鞏固初中地理知識的一般教學模式;總結出在課后作業中滲透、鞏固初中地理知識的常用習題模式。
高考地理考查的內容繁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科學復習,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是每位考生都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高三地理復習的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學生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復習,是每個老師都要面臨的問題。下面結合高三復習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體會,
1.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2、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
(1)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人口、資源、城市、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影響等。對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f佃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布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征、地區分布,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來通過設計題目進行對比分析。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
(3)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桿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坐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局部圖等。對于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4)要聯系實際,運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高考試題的另一大特點是注重聯系實際,把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巧妙地與當前熱點、焦點問題或區域聯系起來,以考核我們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使地理學習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擴展,而且有助于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
1.確定復習形式
為了立足于研究課標、教材、教參、教法、學法,探索有效的復習形式和方法,我們成立了地理學科“中心教研組”,組員共同探討有效復習的方法和策略。根據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中心教研組的討論結果,我們確定了復習的新形式:利用畫知識樹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期末復習。
2.制定方案和計劃
教師先把握全冊書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建構知識框架,隨后整理出本冊書的知識要點,搜集畫知識樹的方法,確定畫知識樹的方案,計劃和內容,然后根據整理出的知識要點和內容實施。
二、教師畫知識樹,整體把握教材和知識點
1.自學探究
活動前每位教師查閱相關資料,畫出各個年級的地理知識樹。如:涉及哪幾大方面的問題?每一個大問題下又涉及哪些主要內容?每一個內容中關鍵的知識點是什么?依據這些問題,畫一個樹型圖,理解“樹干”與“樹枝”“枝葉”等的內在關系,自己把握本冊書的重難點。
2.討論解疑
確定“中心教研組”教研活動的主持人與中心發言人,活動中每位教師首先談出自己的思路與畫法,大家依據所畫的知識樹進行討論分析,對知識樹作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使樹形知識結構圖更加完滿。通過討論,明確本冊書要求掌握的知識,總結出本冊教材知識樹的畫法和具體詳細的內容,理出本冊教材的主要線索和關鍵,疑難問題討論解決。通過這一“制圖”過程,使教師對于本冊教材的整體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在教學中能夠輕松駕馭課堂,有效進行復習。
3.反思總結
寫出畫知識樹的反思和總結,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獲,寫出本次活動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教師指導學生畫知識樹,進行有效復習
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在初中學段指導學生利用畫知識樹的方法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具有科學依據。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出示畫知識樹的目標
出示目標,使學生明確畫知識樹的目的和意義。在出示目標的同時為學生講解知識樹的科學依據,讓學生對畫知識樹產生濃厚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會認為這項工作很有趣,樂于去做新的嘗試,操作起來事半功倍。
2.講解知識樹的畫法
首先讓學生準備一張大紙,在這張紙上畫出一棵樹,用樹的形式來表示地理的知識結構。地理知識樹包括樹的主干、支干和葉子三個層次。
知識樹主干內容是地理全冊的章節,讓學生了然于心;知識樹支干內容是每課重點;葉子是其他的地理知識點。另外準備紙張畫出枝干和葉子,教師可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分層次進行教學。學優生可把葉子再一次細化,而學困生可以只掌握樹的主干、支干、葉子即可。
3.分工合作畫出知識樹的主干
學生分組合作,四名學生為一組,選出組長,報教師存檔。學生畫出知識樹的主干,貼到教室里墻上。在合作小組畫知識樹的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輔導。
4.知識樹的支干和葉子學生自己進行整理,教師指導
5.分層次教學,實現面對全體學生
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學困生,中間生,學優生,根據掌握知識范圍的不同,三類學生可以畫出不同的知識樹,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知識樹的主干、支干和葉子,而學優生和中間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適當畫出更加詳細的知識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各不相同,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在知識樹的整理過程中每個學生應明確各自知識樹的范圍,方便互出試題時運用。
6.互出試題,課堂反饋,激發學生復習興趣
復習的過程比較枯燥,所以學生根據不同知識樹的內容出題,學困生給學優生出題,學優生給中間生出題,中間生給學困生出題,需要注意在出題時按照答卷人所畫的知識樹出題,把握范圍,不能超出知識樹中的內容。出題后學生作答,出題人改試卷,評出最佳出題人10名和最快進步獎10個,以此激勵學生的興趣。
7.反饋總結,強化效果
1、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帶來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一、重書本、抓主干
我通過對近幾年全國高考文綜新課標卷地理試題命題趨勢的分析已經得出,新課改的地理高考注重對書本中主干知識的考查。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于另兩個文科之處在于,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而老師出高考題也是源于書本,所以一定要抓住教科書這最重要的學習資料。從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這些概念都弄清,千萬不要混淆一些概念和基礎知識點,基礎東西一定要掌握得非常好,考試中才能靈活運用。尤其要注重對書別案例的學習和對特殊國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狀況的學習。不僅僅是高中課本,初中那部分基礎知識也很重要,初中地理是區域定位和世界地理學習的基礎。
二、重原理、抓過程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地理的另一個學習方法就是注重過程學習,要掌握自然現象每一個過程的原因、結果和影響等等。比如水循環的過程以及影響。
三、勤歸納、會比較
要勤于思考,注重平時的積累,將知識整理歸納,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用聯系的方法來表達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把平時遇到的區域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因素常總結,把知識歸納成一個系統。同時還應養成比較的學習方法。比如,在復習天氣系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后的天氣等作比較;復習氣候類型時,可以把各類型氣候的分布、成因、特點作比較;復習區域地理時,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作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作比較。總之,只要善于挖掘,總會發現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征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比較對象的相同特征與不同特征,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四、多讀圖、勤思考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而且新課改的另一趨勢就是地理高考的圖像化,近三年的全國高考文綜新課標卷中的地理試題都加大了對學生這一能力的考查。據統計,2012年全國高考文綜新課標卷地理試題共出現十幅圖,出現圖的比例遠遠大于高考數學,因此一定要學會讀圖,將圖中的隱含信息挖掘出來,我們要做到看清圖、看懂圖、理解圖,平時學習中刻意鍛煉自己讀圖的能力。我經常說學好地理要“圖不離手”,“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同時要勤思考,注重不同內容的比較和聯系。要看出題者都從圖的哪些方面進行考查,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遇圖不亂。
五、重規范、有條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10
高考地理考查的內容繁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科學復習,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是每位考生都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我認為在高三地理復習中,我們一方面應緊緊圍繞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綱規定的能力要求,通過原理分析、規律總結和解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提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本文僅對此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及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
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區域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由此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二、掌握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
1.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以及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影響等。對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進行對比分析。可縱向對比分析,如按時間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布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征、地區分布,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來通過設計題目進行對比分析。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
2.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桿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坐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局部圖等。對于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二、工作思路
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精神,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展”,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一步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三、工作重點
1、探索學科教學規律,積極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研活動的深化,并通過扎實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落到實處。
2、七年級、八年級地理教學與研討工作
繼續開展多渠道的教師培訓工作,指導教師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
3、積極推進高中課程改革
指導教師領會高中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探索高中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4、高三復習工作的研討
對高三復習工作加強策略指導,為總結推廣先進復習經驗,提高高三復習整體質量,本學期將在固鎮二中舉行2011年地理學科高三復習教學研討會。(通知另發)
四、教學進度
年 級
期末教學進度
七年級
七年級下冊
八年級
八年級下冊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選修模塊:環境保護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復習(含地球運動、大氣等自然地理基礎)
注:如組織質量監測,將按照此進度進行。
五、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
教研活動安排一覽表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動計劃內容
參加教師
活動地點
召集人
一
2.21
學期教研工作
教研組長
市教科所
吳岱峰
二
2.28
選修模塊《環境保護》教材分析
高二教師
市教科所
吳岱峰
三
3.6
2011年高考復習研討會
高三教師
固鎮二中
孟慶紀
王 玲
四
3.13
初中地理教學研討
——七年級單元備課 鄉土地理教學
初中教師
蚌埠五中
沈 紅
五
3.20
高二年級地理教學研討課
——環境保護
高二教師
蚌埠二中
葉國萍
六
3.27
市青年教師業務培訓
1.課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觀摩
2.全國初中地理優質課評比活動介紹
市35歲以下
青年教師
蚌埠實驗
中 學
吳岱峰
匡昌林
七
4.3
高考專題復習教學研討課
——氣候專題
高三教師及市35歲以下青年教師
蚌埠三中
曹 斌
八
4.10
XX屆省高中地理學業考試
復習研討
高二教師
教研組長
蚌埠九中
吳岱峰
葉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級地理教學研討
——市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研討課
高一教師及市35歲以下青年教師
蚌埠鐵中
韋 軍
十二
5.8
初中地理教學研討
1.八年級教學單元備課
2.學業考試復習專題
初中教師
蚌埠六中
汪翠華
十三
5.15
高考命題趨勢專題研討
(要求:以校為單位準備近年高考試題分析材料、原創試題一題)
高三教師
蚌埠一中
賀廣明
六、活動時間:活動時間: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請各位教師準時參加。認真準備,積極研討,共同提高。
蚌埠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2011年2月15日
一、初中數學復習課概述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內容較為豐富且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將新的知識點生動而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外,還應該通過復習課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實現能力的提升。
初中數學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一種重復,但它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系統的知識梳理和鞏固的過程。通過復習課,使學生對于一些相對生疏的內容變得熟悉并熟練應用,并將一些復雜困難的問題轉化成相對簡單容易理解的形式為學生所掌握。這種復習課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并且加深其記憶,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認識的角度出發,復習課的開展是其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其在教師引導下,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形成一種條理化、理論化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對于新的知識能夠更快地理解、掌握和應用。
二、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現狀分析
復習課的重要性為許多學校和教師所認識到,但是,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課的開展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
1.一些教師簡單地將復習課等同于題目練習課
在復習課開展的過程中,一些教師采用題海戰術的形式,以一些難度較高的題目作為其講課的主要內容,并以此作為學生能力提升的方式。但是,這種復習方式過多強調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及其對復雜題目的綜合分析,忽略了基礎知識在學生能力提升中的綜合作用。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缺乏自己動手和思考的時間,使得其自主解決能力等無法得到應有的鍛煉。
2.教師所選用的題目缺乏一定的梯度
復習中,變式訓練成為較多的選擇,但是選擇的題目、難度及梯度的設計等無法滿足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復習課的氣氛相對沉悶,缺乏生機和活力
4.教師對于數學知識的梳理和總結不夠完善
教師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性,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三、初中數學復習課的優化措施
為實現初中數學復習課的目標,便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
1.要明確復習課的教學目標
初中數學復習課的開展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和梳理,在課程開展中要兼顧學生的不同水平,使所有的學生通過復習課都能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及其內容設計上,要滿足初中教學大綱及其中考要求的同時,也要滿足新課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要求。
2.注重教學技巧的應用
數學復習課中,教師應該應用一定的教學技巧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同時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等,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從而使學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實現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3.注重師生互動
數學復習課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總結,在對學生總結知識給予客觀評價的同時,教師將自己樹立、建立起的知識體系提供給學生參考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互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形成邏輯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關注高考數學二輪復習的“12345”
品析特點展望前景理清思路--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5A寫評標準指引高中英語書面表達
高考英語浙江卷閱讀理解分析及2011年備考建議
堅持科學備考提高復習效益——2011年高考政治復習備考必須深入分析和解讀《考試說明》
高三歷史第二輪復習策略
例談如何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用好教科書
正確處理地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區域地理有效復習策略
物理高考復習中有效化問題系統的構建
見微知著,積微速成--從新高考化學試卷談起
品讀高考試題探尋復習策略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
提高新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校本培訓初探
“南氏公式”重溫與教學“技術結構化”反思
實施學校發展性評價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激勵機制的探索
課堂動態生成與教師教育機智
高中英語新課程教材有效使用芻議
對歷史課程資源開發的思考
以讀為本——試析語文課堂的本色回歸
構建語文生態課堂初探
感知比較體驗總結提升運用——初中作文“修改”教學策略探究
論和諧語文課堂的構建
如何將語文預習落到實處
初中語文預習作業的創新設計
由“隨筆摘要”把脈英語學困生
初中思品課動態資源適時利用例談
生活化問題探究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運用
提高數學問題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優化教學設計,放飛學生思維——談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探討——以《空氣的存在》的教學為例
創設科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實踐
試論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整合
淺談體育教學中器材設施的開發與利用
合作學習在耐久跑教學中的運用
利用社會熱點,開發心育課程資源
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種經典教育思想的實現——品讀《三適連環教育》的智慧
廣角
淺議教師課堂權力危機
新課程與教師的教材重構能力
提高新教師自我效能感,提升職業幸福感
學科教研組文化建設價值取向略談
克服知情分離,打造幸福課堂
基于生命質量觀的班主任專業成長策略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觀淺見
談閱讀教學中對話的有效性問題
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學生探究興趣的培養
淺析動態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化學研究性學習的選題
開放的課堂跳動的脈搏--談時政教育與思想品德課的有機結合
讓學生做真正的傾聽者--巴赫金“對語論”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
有序有趣有“我”有用--提高理科加強班學生語文成績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