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9: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合規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引進會商機制強化管理銜接
合同管理涉及的部門多、業務廣,需要多個部門步調一致才能實現管理銜接。該局從廣東江門供電局引進合同會商機制,定期組織相關部門討論解決合同管理問題。至今,該局已組織相關部門進行7次會商,有效解決了合同資料歸檔、采購與合同簽訂銜接、合同辦理時間跟蹤等問題。同時,采取法律歸口部門和采購部門聯合開展培訓、邀請審計部門開展專題講座的方式,加強合同相關業務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努力實現管理“無盲點”、“無死角”。
1.1構建合規文化是確保農村信用社穩健運行的內在要求
農村信用社不時發生管理層違規經營、業務操作有章不循的現象,內部相互制衡機制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造成農村信用社資金安全和社會形象的負面影響。操作環節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員合規守法意識的欠缺導致大量的風險反映出農村信用社日常的管理和決策中沒有吸收合規文化。江西鄱陽國家級貧困縣因為信用社業務操作風險而爆出被套取近億元財政資金案。該縣財政局經建股股長李華波伙同縣農村信用聯社城區分社主任徐德堂等人,涉嫌轉移財政局存儲在農村信用聯社城區分社的資金9400萬元,這都是違規操作帶來的直接后果。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強調指出,合規文化建設是農村信用社實施風險為本管理的基礎和載體,是農村信用社穩健運行的內在要求,農村信用社必須積極倡導和培育良好的合規文化。
1.2構建合規文化是農村信用社主動適應外部監管新要求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法律體系、法治環境等依法治理的進程日益完善,對農村信用社的操作規程的要求也日益全面、規范、嚴格,明確農村信用社遵循法律、規則、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各類風險的職業行為規范,在信用社內部自覺形成濃厚的合規文化。
據鄱陽縣財政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徐曉明介紹,在江西鄱陽農村信用社挪用財政資金案中財政資金劃撥存在諸多環節——按照財政賬戶管理流程,凡是動用資金,必須由用款單位提出申請、業務股室出具意見、預算科室核定指標、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局長簽字批準,然后由業務股室開具支票、加蓋公章和經手責任人私章,支票最終送達信用社才能進行資金劃撥。從此案看出,信用社資金劃撥存在諸多的監管程序,但仍然發生了資金挪用案件,這是農村信用社不能適應外部監管,沒有形成合規文化,管理者監守自盜的具體表現。
1.3構建合規文化是農村信用社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核心所在
不斷加深的社會變革和不斷加劇的利益沖突,金融企業原有的制度建設已力不從心。這些制度的建立忽略人文關懷,造成行業文化的缺失,制度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引發大案、要案。事實上,信用社真正缺少的是執行力而不是制度,究其根源就是文化的欠缺。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規則,落實有效的滲透要做到,在執行中形成共同的習慣并上升為穩定的價值理念和行為取向。農村信用社有效控制風險就要求信用社從整體上實現強化內部控制、優化流程管理、實現穩健經營,需要建設良好的合規文化、實現信用社內部合規與外部監管的有效互動,真正做到制度管人轉變為文化管人。
在鄱陽縣農村信用社挪用資金案中,據說鄱陽縣聯社派到各分社的委派會計負責鑒章和審核工作,行使監督職能。而在李華波和徐德堂等人持續數年的套取轉移資金過程中,卻無人發現異常。這是農村信用社的合規建設的又一次被挑戰的例子。農村信用社的合規文化沒有高而強的執行力才導致信用社的控制風險,制度沒能管住信用社的管理者。
二、信用社導致內控操作風險的成因
我國農村信用社按行政職能劃分內部組織結構是其進行內部風險控制的薄弱之處。一是農村信用社的垂直式管理制度使各信用社之間缺乏溝通、協作,很難做到呼應、整合;二是信用社許多業務流程簡單地依據業務金額劃分管理權限,而不是根據客戶需及業務的風險程度進行業務設計,不利于臨柜人員的操作風險防范,也不利于業務操作的監督檢查。
2.1管理因素
農村信用社面向農村,為“三農”服務。但是隨著金融改革的發展,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和管理體制已不能再適應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需要。目前,農村基層信用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內控體系,存在著重經營、輕風險現象,內控制度缺乏系統性,加上農村信用社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造成了農村信用社內部管理混亂、經營方向不明,不能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業務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在業務操作中操作流程脫節,業務監督制約機制運行脫鉤,內控制度存有一定滯后性,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員工沒有照章辦事,從而形成操作風險。
2.2人員素質
目前,基層農村信用社會計隊伍普遍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結構老化、操作技術落后、文化程度偏低、職業道德有待加強的問題。雖然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各級管理部門很重視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由于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侵蝕,一些員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扭曲,成為影響金融業穩定的重要因素,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使少數人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引發了金融業中的許多大案要案,從事信貸工作的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教育水平較低、業務素質偏低。加上制度和管理在基層網點的缺陷和盲點,導致基層信用社更易于引發因道德而產生的操作風險。由于基層信用社選人、用人標準低、忽視對從業人員的思想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結算部門對新的結算業務開展善缺乏熟練和精準,操作方面容易出差錯,操作上的薄弱環節容易被利用,從近幾年的發案情況來看,內部人員作案和與外部人員勾結作案的比較多,引發的操作風險也非常多。
三、信用社風險防范和合規建設的建議
3.1、制定制度合規
基層信用社要健全內控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根據對現有制度執行中的一些疏漏,及時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建立執行信息的反饋渠道,對在日常操作中發現的規章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以便于制度的補充、修訂和完善。通過上下級之間的良性互動,逐步完善防范操作風險的內控制度,比如授權、授信明確各部門、各基層信用社的職責權限;還有將內部崗位職責進行細分,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員工的崗位責任,按照從嚴治社的原則,完善違規行為和失職行為的責任追究體系,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3.2、操作業務合法
農村信用社要防范金融操作的風險,人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風險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金融活動中,重點加強人員的管理。只有不斷提高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水平,農村信用社員工的自我約束、相互監督能力提升了,業務操作能力提高了,才能確保各項內控制度自覺執行到位;因此要加強業務教育培訓,加強從業人員的會計基礎理論、操作技術、核算知識等教育和培訓,使員工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對員工行為有效監督,建立和落實對員工行為排查制度,通過實行嚴格的上崗培訓和考核制度,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重點培養風險管理人才,規范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員工八小時以外的行為;才能使基層信用社的操作風險控制在可防范的有效范圍內。
3.3、思想意識到位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所謂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為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實現共同的目標而不斷進行協調的綜合活動。簡單地說,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對所帶班級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為實現教育目的而進行的組織活動過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實、做細,那么整個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良好的校風、學風。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那究竟該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呢?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以下幾點。
一、全面了解學生,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若沒有適合班級實際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談。筆者自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每學期開學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學生,及時召開班會,組建班委會,并全班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參照《中小學生守則》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結合全班學生實際。當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單一,太死板。如筆者每帶一個班,不僅建立班級管理制度,還同時建立與其相符的班級管理辦法、班級一日常規、班級考勤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個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完成的,這樣不僅充分體現了班級民主,還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班干部的工作組織能力。
科學完善的企業會計核算體質是保證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的根本,而缺乏健全的制度安排,是導致會計核算管理問題出現的根源之一。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第一,沒有明確的核算主體,企業的財務人員對個人資產和公有資產的界定模糊,導致資金相互挪用的情況,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職位通常安排管理者的親信擔任。第二,沒有遵循規范的程序建賬,企業的建賬通常要考慮企業的規模、性質、業務量等情況。存在賬目混亂,一票代賬,甚至出現虛造賬目的情況。第三,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企業沿用傳統的經營模式,監督體制的建設不健全,企業缺乏對會計核算管理的約束和對會計人員的監督。人為干預的情況屢見不鮮,對企業會計信息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2.企業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企業的財務會計必須具備專業的職業素質和會計知識技能,豐富的處理會計實務經驗也是必要的,因此會計工作需要由具有技術性和專業性的人才完成。當前,會計從業人員中,擁有助師以上職稱和大專以上會計學歷的比例過低。許多企業的會計人員缺乏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匱乏,不能熟練的使用專業的會計軟件,嚴重缺乏對會計工作中的法律知識的了解和職業道德素質,無法勝任在職工作,達不到行業標準,會計核算混亂,造成企業內部控制不足,對企業產生消極影響。
3.企業會計核算內控機制薄弱
大多數企業在實際經營運作中,企業會計核算流程不完善,會計核算缺乏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雖然我國建立起了會計師注冊制度和社會監督體系,但是在很多企業實際運作中,這些監督程序和體系的真正作用沒有完全有效發揮。企業會計核算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不夠還體現在,現階段大多數企業沒有重視企業會計核算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由于企業的領導層權利過大,阻礙會計核算管理制度順利實施,領導層的意志影響會計信息的結果,而企業會計內部管理制度的監督體系混亂。
4.企業跨級機構和人員配置不到位
會計機構設置和會計人員任用不符合會計規范要求。為了節約成本,大多數企業不設置會計機構。任用的會計人員選用自己的親屬,外聘兼職做會計,而外聘會計往往身兼數職,不能保證核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嚴重影響會計核算的質量。對企業會計人員的任用往往由上層主觀因素決定,造成下屬人員的不滿,工作效率嚴重下降。
二、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會計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強化監督管理機制。通過法制建設,政府部門和財務部門有法可依,規范企業的企業經營活動和會計核算工作,保證企業的會計核算程序化、規范化。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和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的亂編亂改現象進行必要的懲罰。第二,完善企業的內部會計管理機制,對會計核算的操作和流程進行規范。企業內部會計管理機制包括了內部牽連機制,企業財務處理程序制度,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會計管理體系等。通過規范企業會計工作的各個流程,將企業的內部會計人員納入正規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
首先,加強會計人員對企業會計核算的認識,使會計人員對會計核算產生足夠重視。其次,通過加強會計人員教育培訓中的考核,通過組織培訓和學習,保證會計人員對新會計、稅收知識的學習時間和掌握程度,并熟練地掌握對跨級電算化軟件應用、新的會計處理及納稅申報的方式,提高企業會計人員團隊整體素質,促進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的順利實施。再次,引進專業性強的會計人才也是必要的。專業人員的作用在于,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內部控制的強化、財產審批、財務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以及籌集資金等。
3.強化企業會計核算的內部控制
有力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內部控制是企業優化內部管理的一種方式,而企業的會計核算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項職能。財務會計為各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數據。加強企業的管理者的內部管理意識,重視會計核算的內部控制,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決策的支持。
4.加強對財會人員從業資格管理
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量的大小、性質、規模,建立會計機構,從而使企業配備數量足夠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的、業務素質高的會計人員。其次,堅持以人為本,從各個方面關心會計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積極開展集體活動。各盡其能,合理配備職位。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合作,對會計兼職制定必要的管理方法,減少會計的兼職數量,對會計兼職規定基本要求,有效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
城市商業銀行應當樹立合規經營理念,明確合規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明確合規風險管理是全面的、全程的和全員的要求,按照合規風險管理的原則建立和持續改進合規風險管理體系。一是協調一致原則。合規是城市商業銀行上至董事會、高級管理層下至全體員工的共同責任,城市商業銀行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對合規經營負最終責任,業務部門對合規風險負直接責任,每位員工對其業務活動的合規性負責,合規部門承擔合規管理責任。城市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以協調一致為基本原則,既包括上下縱向協調一致,也包括前后臺部門的橫向協調一致。二是獨立管理原則。合規風險管理的獨立性是保證合規風險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在前后臺建立有效的制衡關系,在各業務崗位之間建立有效制衡關系。因此獨立管理原則應當包括合規部門的獨立設立,也包括對合規風險管理人員的獨立任職推薦權和免職權,更要包括對合規風險管理人員的的獨立考核獎懲機制;三是嵌入作業原則。城市商業銀行區域性較強,規模較小,合規資源有限,既要做好合規管理,又不能因噎廢食。為整合有效資源,合理匹配業務工作人員和合規風險管理工作人員,在總分行設置獨立的合規部門,在業務部門中選聘兼職合規風險管理工作人員。
(二)合規風險管理政策
城市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政策體現合規風險管理理念、基本方針和指導思想,是指導合規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重要依據。城市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政策倡導并在全行推行誠實守信、敬業盡職的行為準則,培育全員依法合規經營意識,確立“合規經營”、“合規人人有責”、“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著力加強執行力建設和合規文化建設。所謂合規經營是指,合規是發展的基石,是銀行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當業務開展與合規要求發生沖突時,應以遵從合規要求作為必然要求,不以犧牲合規要求作為代價換取短期發展的利益;所謂合規人人有責是指,合規是全行干部員工的共同責任,合規不但要由從高層做起,由高層率先示范,各級干部員工都是所在崗位合規守法的踐行者和直接責任人;所謂合規創造價值是指,合規可以使本行避免受到監管處罰而遭受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失,更能夠讓本行在良好的風險定價策略下獲得更大的收益。
(三)合規風險管理內容
合規風險政策內建立清晰合理的合規管理流程,具體合規管理內容如下:一是法律、規則和準則的識別、整理和下發。二是政策、制度、新產品及新業務的合規性審核。三是合規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包括定期的系統性的識別與評估,也包括日常的監測識別和評估。四是合規咨詢與培訓。
二、城市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架構與職責
(一)合規風險管理架構
城市商業銀行按照前述合規風險管理構建的原則,即“協調一致、獨立管理、嵌入作業”,采用集中化組織模式,在總行設立法律合規管理部門,負責全行合規風險管理工作,在分行設置法律合規部,在總分行各業務條線和支行配置兼職合規風險管理崗。建立集中化組織模式一是有利于整合有效的合規資源,二是有助于更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跨部門的合規風險,三是保證合規風險管理的相對獨立性,成為內部支持高級管理層進行合規經營的得力助手。
(二)合規風險管理職責分配
董事會對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負最終責任。監事會應監督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合規管理職責的履行情況。高級管理層應有效管理本行的合規風險,履行合規管理職責:制定、適時修訂書面的合規政策報經董事會審議批準后傳達給全體員工;明確合規管理的部門、組織結構和負責人,確保獨立性,提供相關的人力和物質支持;識別主要合規風險,審核批準管理計劃;向董事會提交合規風險報告;及時報告任何重大違規事件;合規政策規定的其他職責。法律合規管理部門應協助高級管理層有效識別和管理本行所面臨的合規風險,履行以下基本職責:持續關注法律、規則和準則的最新發展,及時提供合規建議;制定并執行合規管理計劃;本行各項政策和制度的合規審核評價;協助人力資源部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組織制定合規管理制度以及合規手冊;積極主動地識別和評估合規風險,收集、篩選可能預示潛在合規問題的數據;保持與監管機構日常的工作聯系,跟蹤和評估監管意見和監管要求的落實情況。
政府非稅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政府收支管理、特別是基層政府收支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是構建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整頓和規范財經秩序,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但改革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規范化的管理體制,文章擬結合工作實踐,就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提出粗淺見解。
一、政府非稅收入的歷史沿革和特點
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必須對政府非稅收入本身的歷史和特點進行研究。只有掌握了政府非稅收入的發展規律、特點和管理要求,才能正確地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
(一)政府非稅收入的歷史沿革
政府非稅收入的概念和范圍在《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04]53號)中已經有了明確界定,這里不再贅述。政府非稅收入概念源起于預算外資金概念,預算外資金最初泛指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專項收人、主管部門集中收入等,因為管理較為松散,多數未納入預算管理甚至未納入財政管理,故名之“預算外資金”。隨著改革的推進,管理的加強,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了預算管理。捐贈收入、彩票公益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也涵蓋納入財政管理的范圍。預算外資金的概念漸漸不能適應改革的需要,政府非稅收入概念應運而生。政府非稅收人概念及其范疇的提出,是深化改革的結果。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規范政府收人機制上向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政府非稅收入與預算外資金相比,不簡單是范圍的擴展,管理方式的改變,而是一個質的飛躍。政府非稅收入與稅收并列,這樣從理論上就把政府非稅收入擺到了與稅收同等的高度,提高了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性。
(二)政府非稅收入的特點
政府非稅收人是指除稅收以外,巾各級政府、周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準公共服務取得并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準公共需要的財政資金,是政府財政收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相對于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來說,政府非稅收入具有靈活性、補償性、專用性、不穩定性、非普遍性和自主性等特點:靈活性:靈活性是指政府非稅收入在實現政府財政職能上具有方便、靈活的特點。補償性:按照公共財政理論,社會需要分為純公共需要和準公共需要,純公共需要由政府通過稅收全部滿足,社會準公共需要則只能由政府稅收部分滿足,不足的部分則要收取一定補償費用,這就是政府非稅收入的由來。專用性:政府非稅收入是政府提供準公共服務取得的收入,帶有一定的補償性。不穩定性:稅收具有固定的稅率、征收范圍,調整變動一般較小。非普遍性:政府非稅收入的普遍性,是指征收政府非稅收入不帶有普遍性,只是向需要政府提供準公共服務的人群征收政府非稅收入,而不需要政府提供準公共服務的人群則不需要繳納政府非稅收入。自主性:府非稅收入的自主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設立的自主性;二是繳納的自主性。
由于政府非稅收入內容廣泛,性質不完全相同,歸納的特點,對于政府非稅收入主體是適用的,但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每一項政府非稅收入。充分認識和深刻領會政府非稅收人的特點,對于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提高政府非稅收入使用效益,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的進展情況
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是對預算外資金管理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同時也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o4153號),正式吹響了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的號角?!锻ㄖ返南掳l,對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明確了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范圍,確定了大的指導方針。從地方到中央,對于政府非稅收入管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對于強化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是很多地方財政部門都陸續成立了政府非稅收入專職管理機構,為加強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二是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政府非稅收人管理法規和文件,為全國性立法作出了有益探索。三是將政府非稅收人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圍,通過編制綜合財政預算,實現了財政收入的統籌安排。四是建立了政府非稅收入年度稽查制度,加大了政府非稅收人的監督管理。五是強化征管措施,加強了征收管理。實行了收繳分離制度,有效地杜絕了執收環節截留坐支行為的發生。改革推行幾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改革尚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沒有統一同定的管理模式,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認識不一,很多地方還停留在預算外資金管理的觀念和模式上。離規范化、科學化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管理實踐,筆者認為,當前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法律依據不足。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缺乏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在實踐中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可以依據執行,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經常要到處尋找法律依據,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二是機構職能不明。政府非稅收入改革起源于地方,很多地方為加強管理成立了專職管理機構。地方成立機構本無可厚非,但財政體制基本是垂直對口管理,由于在機構設置上,地方設置在前,導致下級和上級機構設置不統一.上下級不對口,造成管理關系不順暢。三是管理體制落后。目前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設立管理、征收管理、資金管理、支出管理等仍然基本沿襲原來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模式和體制,沒有隨著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提升麗完善,存在分散、脫節現象。
(二)主要原因分析
改革推行這么多年,依然存在上述問題不得不引人深思,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的推動力不足:改革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二是職能部門的工作;三是社會各界的輿論。三者中以黨委政府的推動力為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職能部門的工作,再次是社會各界的輿論推動。三者之間既可以相互制約,也可以相互促進。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一些既得利益部門的反對,任何一項改革都會引起利益的重新劃分。一些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會想方設法阻撓改革的進行。推動力與阻力的對比程度決定著改革的進程。
四、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幾點建議
根據政府非稅收入的特點,結合政府非稅收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和規范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積極推進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改革要以輿論為導向,通過輿論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政府非稅收人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爭取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統一思想,形成改革的合力,減少改革的阻力。
(二)加強機構建設,組建專業化管理隊伍
對政府非稅收入實施專門管理是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需要,也是社會化分工發展的客觀要求。按照整合資源、職能統一的原則,中央、省應組建政府非稅收入專職管理機構,整合各項管理職能,做到機構和職能相對應,并對下級管理機構提出明確要求。從而理順管理關系,強化管理職能。做到上下暢通,規范高效。
(三)加強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可依
高校是一個特殊的單位,它的歷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蘊、生機勃勃的人文氣息還有豐滿的人為創造的環境,這一切都構成了高校獨特的風景線。如何把這些東西和校園造園聯系和連接在一起,也是目前我們需要做的。
近幾年來我國掀起大學校園建設熱潮,短期內建成的眾多學校難免會在規劃手法上趨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以及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創新、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對于大學校園景觀的營建也愈加重視。大學本身是兼具物質和精神雙重特性的文化產物。校園文化即是一種物質文化(例如通過校園空間、環境景觀、建筑形象、雕塑小品等所呈現的文化特質),也包含校園的非物質文化(學校的道德規范、精神文明以及各種文化活動都在此列),二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就建設而言,后者難度更大。因此一個好的大學校園,應該同時具備優美的物質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內涵。
1 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校園綠化首先是要為人服務,讓人在繁雜的學習間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觀環境,身心得到休養;能過利用現狀地形、配植色塊及色葉植物,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環境效果,營造人性化的空間,體現“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思想。
統一規劃校園內綠地,無論本綠化區域,還是整個圖書館周邊,都是整個校園內綠化計劃的一個部分,營造生態風景時根據校園總體綠化的具體情況來安排布局
2 讓書聲溶入稻香―沈陽建筑大學景觀規劃設計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用水稻、作物和當地野草等最經濟的元素來營造一個校園環境的案例;試圖對莊稼、野草和校園做一個重新的認識,讓學生在一個現代城市環境中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自然的過程、四時的演變、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并通過舊材料的再利用,感受歷史的延續。
2.1 讓書聲溶入稻香設計理念
設計中大量使用水稻和當地農作物、鄉土野生植物(如蓼,楊樹)為景觀的基底,顯現場地特色。不但投資少,易于管理,而且能形成獨特的、經濟而高產的校園田園景觀。在大面積均勻的稻田中,便捷的步道串連著一個個漂浮在稻田中央的四方的讀書臺,每個讀書臺中都有一棵大樹和一圈坐凳,讓書聲溶入稻香。
設計對“園林結合生產”有了新的解釋。在一個大城市的建筑大學里,對大多數來自城市的學生來說,自然和耕作是那么遙遠。他們對農作物的播種、管理和收獲感到陌生,他們甚至不知道農作物和鄉土物種的名字。該校園的環境設計力圖使當代學生有機會回到真實的土地,感受農作物自然生長和管理、采收過程,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的間接知識的同時,也能從真實世界中獲得真知。
2.2 便捷的路網體系
遵從兩點一線的最近距離法則,用直線道路連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實驗室,形成穿越稻田和綠地及庭院的便捷的路網。對學生來說,時間的珍貴不僅體現在深夜通明的圖書館和教室里,也體現在“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上的匆匆行路中。古典園路的蜿蜒曲折和曲徑通幽不是不美,而是不太符合時代快節奏的腳步。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體現了對自然和生態的關注,如3m米寬的水泥路面中央,留出寬20cm的種植帶,讓鄉土野草在這里生長。園區充分考慮了自行車的便捷通道。
2.3 空間定位
重復的9個院落式建筑群,容易造成空間的迷失,景觀設計需要解決這一問題。為此,應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進行9個庭院的設計,使每個庭院成為獨具特色的空間,使用者可以通過庭院的平面和內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個庭院中都有一個用于標識所在教室專業特色的雕塑和小品。這些小品設計的靈感來源于各個專業的實驗室器材、機械及其他相關特征。連續的“之”線形步道通過兩側的白楊林行道樹被強化,成為連接庭院內外空間的元素。
2.4 通過舊物再利用
建立新舊校園之間的聯系。把舊校園的門柱、石攆、地磚和樹木結合到新校園環境之中。使歷史的情感得以延續,使校友回母校時有親切感,使學生在平常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母校歷史的延續。
2.5 將農業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
建筑大學的校園綠化,時刻提醒我們的年青一代:糧食和土地永遠是中國這個13億人口大國的頭等大事??鞓返膭趧右殉蔀樾@的一道風景,收獲的稻米――“建大金米”目前已被作為學校的禮品,贈送給來訪者。
3 營造一個景觀化校園環境
品質的提升為目標,以人本主義為立足,實現校園環境、功能、經濟、技術的優化,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
景觀化校園可緩解師生心理疲勞,釋放工作和學習壓力。通過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可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達到削減壓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韻味的景觀還寓教于樂,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亦即穆爾所提之校園“場所精神”。正是人創造環境,環境又培育人。
4 文化校園規劃設計的三個層次
4.1 總體構想
要打造一個文化校園,首先要在總體規劃階段對該校園的文化內涵和總體構想有一個準確、明晰的定位,然后進行校園功能、環境與文化的整合與互動,并制定校園規劃各要素的文化體現原則。
4.2 空間環境
空間環境是體現校園文化的第二個重要層次,在這個層次里應該對空間內容、尺度和景觀的文化性有充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將它們視為一個系統,認真推敲空間環境系統與文化系統的關系。
4.3 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呈現校園物質文化最直觀也是最重要的媒介。優秀校園建筑文化的創作要領可歸納為以下四點:建筑風格的恰當選用;現時審美觀的融人和當代材料的再創造;設計素養與建筑品位的把握;內外環境的協調。
大學校園是一種實體存在,是大學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其人文環境的保護具有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意義。我們只有不斷提升大學校園的地域特色和深層的文化內涵,才能為師生創造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使大學校園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文化高地”。
參考文獻:
[1]傅伯杰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幾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福爾曼(FURMAN)和戈德羅恩(GODRON),大地藝術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3]世界生物多樣性,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正文】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之所以成功,絕非靠某種一技之長、某種先天的優勢或某個靈光一現的“點子”,其根本原因是對于家庭、家族、家鄉、民族、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的某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和志在充分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使命感。
同樣,一個成功的慈善家,他所追求的成功,絕非把自己經過千辛萬苦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像“天女散花”一樣“灑向人間都是愛”;而是要借助“善款”,踐行“大愛”,播種“大善”,創造“大美”,以成就“大我”的人生責任和人生價值。
在地處湖南省中部欠發達地區的漣源市,就涌現出了一群這樣的企業家和慈善家,如創辦全國著名五星級酒店彭年酒店并于1987年捐資429萬元創建漣源市立珊中學的“中國慈善第一人”余彭年(原名彭立珊),創辦中國重工旗艦企業三一集團并于2009——2010年先后捐資2100余萬元重建漣源市茅塘中學(現改名為三一學校)的“中國股改第一人”梁穩根,創辦全國優秀鄉鎮企業五江集團并于1996——2010年先后捐資400余萬元擴建漣源市石門學校和斥資900萬元設立“雪初教育基金”的“中國保溫杯及搪瓷制品大王”肖自江,等等。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后,紛紛想方設法回報鄉梓、回饋社會教育管理論文,并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捐資辦學”、“捐資助學”這種為子孫后代“積德”的善舉。
為了讓企業家們這種善舉能發揮長期有效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湖南省漣源市市委、市政府攜手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等優秀企業家精心運籌,積極推動,以“政企聯合辦學”為總體框架,以漣源市三一學校、漣源市第三中學、漣源市工貿職業中專學校為重點實驗基地,以讓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優質的現代教育、促進農村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打造真正的人力資源強市為根本目的,拉開了創建該市農村優質教育長效保障機制和推進該市農村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深度改革的序幕。經過近兩年探索,該市現已初步形成“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政企聯合辦學”新格局,初步呈現出“人民教育人民辦,政府引路企業參;村校更比城校美,優質教育人人贊”的喜人局面,從而吸引了更多熱心慈善事業的企業界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教育慈善事業的共同關注與大力支持,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慈善事業在該市的長遠發展。
為什么在中國慈善事業遭遇空前信任危機、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大背景下,該市的教育慈善事業事業卻逆勢而上,欣欣向榮?
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以梁穩根為代表的成功企業家們,沒有把“慈善”當做是“富人對窮人的憐憫”,也沒有把“慈善”單純停留在“報恩”的層面上,更沒有把“慈善”作為一種為企業“作秀”的公關手段,而是把“慈善”作為踐行自己的人生責任和人生價值的高級生存方式。
梁穩根曾經面對媒體坦言:“當一個人擁有數百萬元的時候,這也許是他的私有財產;當他擁有數千萬元的時候,這也許是集體的財產;當他擁有數億元資產的時候,這只能算是國家的財產了。”
2011年4月,梁穩根回訪自己捐資2100余萬元重建的漣源市三一學校,在與該校全體教師見面時,再次真誠道出自己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用心:“中國的希望不在我們這些做工業的身上,而在你們教育者身上。中國的工業可能二三十年就能趕上美國,但是中國的教育三五十年都不一定能趕上美國;我很喜歡和尊重老師這個職業,希望你們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等。”
正是基于這樣的財富觀和社會責任感,梁穩根等在捐資辦學、捐資助學時,沒有像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只是把錢捐給某個政府機構或慈善機構任由其支配,去代替自己完成一種“做慈善”的心愿教育管理論文,也沒有直接把錢捐給學?;蚴苜浫巳斡善涫褂?,而是憑借一個成功企業家在成就財富夢想時所歷練而成的理性與智慧,以“簽訂協議”為保障,以“直接控制”為手段,以“產生實效”為條件,以“分期到位”為策略,以“形成長效保障機制”為結果,以“影響其觀念,改變其行為,促進受贈群體及周圍人群的人格提升和人生進步”為根本目的,借助捐資辦學、捐資助學的慈善之舉,來完成一個已基本實現“產業報國”夢想的成功企業家向“教育報國”夙愿的人生飛躍。
也正是由于有梁穩根等企業家們這種高遠的人生追求作為內因,湖南省漣源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的“政企聯合辦學”新思維才有可能變成現實。而對于梁穩根等企業家來說,如果沒有湖南省漣源市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等有關政府官員真心實意、千方百計打造“人力資源強市”的良策、決心和真抓實干的魄力等外因感染和誘導,其捐資辦學、捐資助學的善舉,就很難以“政企聯合辦學”的絕佳途徑,來實現教育慈善事業的新突破。
那么,湖南省漣源市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等有關政府官員是如何引導從該市“走出去”的成功企業家們,借由“政企聯合辦學”的絕佳途徑,來實現企業家們所熱衷的教育慈善事業的新突破的呢?
這還得從該市由香港愛國僑胞彭立珊先生捐資興建的漣源市立珊中學的興衰這個典型案例說起。
漣源市立珊中學由彭立珊先生于1987年捐資429萬元興建于在自己的老家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1989年7月,工程如期竣工,共建有教學大樓、教師學生宿舍、大禮堂、食堂等七棟大樓,同時還配備了齊全的教學設施,可容納1200多名學生就讀。
在彭立珊先生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愛下,漣源市立珊中學后來又陸續追加投資近千萬元,擴建了科教樓、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修繕了學生食堂,建筑面積共達13000平方米,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就讀。同時還建立了校園寬帶網絡和一流的實驗室、微機室和語音室。隨著辦學環境不斷優化,學校教學質量逐步提高,曾連續六年獲得婁底市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十強校”稱號,多次被評為婁底市和漣源市“先進學校”、“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高考先進單位”、“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同時被評為“湖南省園林式學校”和“婁底市示范性高級中學”,一度成為湘中教育園地上一顆璀璨明珠。
然而教育管理論文,在漣源市立珊中學定位為一所以開辦普通高中為主的私立學校的辦學聲譽逐漸鵲起的背后,也許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日后不可避免的隱患。因為在相距不足5公里的區域內,原本就開辦有漣源市第三中學、漣源市第五中學兩所普通高中學校,而隨著她的誕生和發展,勢必形成“三足鼎立”的嚴峻競爭局面。于是,隨著農村生源總量不斷減少,三所學校的發展相繼陷入舉步維艱、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進行惡性競爭(即紛紛高價“競購”優質生源和低價“搶購”較差生源)的窘境。就拿漣源市立珊中學來說,在2005年發展至生源人數的“巔峰”狀態——同時就讀的高中學生達2500多人——之后,自2006年起,開始急遽呈現出發展頹勢,而發展至2009年,高中學生人數就減至1100多人,而管理人員(沒上課的正式教職工)卻由2005年的20人增加到30多人,且管理人員工資不減反增(其實際工資是國家規定工資的兩倍)。這樣一來,學校只能連年負債經營,以致債務累計高達近千萬元,且每年以新增債務100萬元——200萬元的速度遞增,最終導致學校的后續發展面臨岌岌可危的嚴峻局面。
眼看彭立珊先生慷慨捐資辦學的美好初衷,很可能最終會化為烏有,甚至還有可能招致當地有關人士莫衷一是的詆毀,自2006年起,漣源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開始對當地三所學校的高中辦學情況進行調研,并多次以提案、議案的形式呼吁市委、市政府以“資源整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管理”的策略,對三所學校進行整改。于是,在經過周密調研、充分論證、多方征詢合理意見的前提下,2011年1月7日,漣源市人民政府下發了1號文件,將漣源市第五中學、漣源市立珊中學高中部撤并到漣源市第三中學,組建成新的漣源三中;而漣源市立珊中學改辦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撤銷楊市鎮太和聯校,并入立珊中學,漣源市第三中學的初中部也并入立珊中學。
至此教育管理論文,滿載香港愛國企業家彭立珊先生“慈善”之心的漣源市立珊中學的后續發展危機才終于化險為夷。
不過,從漣源市立珊中學以及其他由企業家自發自為捐資新建的學校興衰變遷的案例中,漣源市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們,既為企業家們回報鄉梓、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拳拳赤心所深深感動和由衷敬仰,又為其因缺少懂教育、懂政策、掌實權的政府主管部門的正確引導和配合而難免陷入“好心不得好報”的“信任危機”而扼腕嘆息,于是,以“教育興衰,我的責任”、“弘揚慈善,我的責任”為內驅力的執政責任感頓生,而以“政府主辦,企業參與,多元發展,突出特色”為內涵的“政企聯合辦學”執政新思路在經過多次深入細致研討后,迅速成為了該市決策者們的共識,并成為了該市著力打造“人力資源強市”的第一著力點。
正因為該市主導教育發展方向的決策者們的執政觀念、執政目標和執政思路,與以梁穩根為代表的企業家們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內在追求,有著一種“不謀而合”的默契和“英雄所見略同”的共振,所以,當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趁著梁穩根2010年12月再度回鄉捐資辦學的契機,把“政企聯合辦學”的思路和意圖和盤托出時,梁穩根立馬響應,并代表三一集團率先與漣源市政府簽訂了為期十年的《政企聯合辦學框架協議》。
根據該協議,漣源市茅塘中學更名為漣源市三一學校,確定為全日制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由漣源市教育局直管,加掛“市新型政企聯合辦學實驗學校”和“漣源市雙語教學實驗學校”兩塊牌子;三一學校校長以面向全市進行公開競聘方式產生,享受副科級待遇;三一集團董事長擁有對校長人選的建議權和認可權;三一學校的管理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三一集團承諾,在已持續捐資2100余萬元的基礎上,每年繼續投入200萬元支持學校發展,另撥款500萬元用于新的基建投入和新招聘的15名教師3年的薪酬,連續撥款10年將至少達到2500萬元,經費直接進入三一學校賬戶,用于教師工作績效獎勵、校長和教師的培訓經費及相關基礎建設費用;協議還將辦學目標確定為:通過政企聯合辦學和雙語教學實驗教育管理論文,探索在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南方重方言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探索農村教育經費政企聯合保障新機制,致力于培養雙語型、有創新精神、動手及實踐能力強,既全面發展又個性張揚的合格學生。
此外,繼三一學校按照《政企聯合辦學框架協議》成功改制且初見成效之后,梁穩根還承諾將新整合的漣源市第三中學和該市唯一的全日制中職學校——漣源市工貿職業中專學校納入“政企聯合辦學”范疇,以此與三一工學院連成一體,形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職高)—大學”的三一教育體系。梁穩根表示,要通過在農村重方言區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等教育實驗和教改實踐,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地區的教育面貌,整體提升一方民眾特別是農村孩子的國民素質,讓農村孩子從小就擁有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胸懷、眼界和自信。
綜上所述,湖南省漣源市的教育慈善事業,從以彭立珊為代表的老一輩成功企業家秉持“回報鄉梓”之心、自發自為捐資辦學的初級形式,發展到以梁穩根為代表的新一代成功企業家自覺選擇以“政企聯合辦學”方式踐行“教育報國”宏愿的高級形式,這難道不是教育慈善事業的一個新的突破嗎?這難道不是地方政府淡化權力掌控職能、增強服務社會意識、發揮資源整合優勢、重視教育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嗎?這難道不足以作為在新的經濟條件和社會風氣下,中國教育慈善事業闊步走出“中國慈善事業遭遇空前信任危機”的社會陰影的一個范例嗎?
參考文獻
(1)《踏平坎坷成大道》,蕭思林、王宏、楊衛華、陳光輝撰,2011年10月17日載于《婁底新聞網》。
(2)《政企聯合辦學做強鄉村教育》,章仙蹤、梁丹、李立才、何雨歆撰,2011年9月30日載于《中國教育報》。
(3)《漣源市立珊中學簡介》,2011年3月30日載于漣源市政府門戶網。
一、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
班級管理(classmanagement)是圍繞班級目標所進行的組織管理、活動管理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總和〔1〕。教師的班級管理能力是教師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國的《威斯康辛州教師資格專業標準》中規定,教師應“具有管理課堂的能力,理解個人和群體動機及行為,以便創造一個鼓勵積極的社會交往、主動參與學習與自我激勵的學習環境”〔2〕。鑒于頂崗實習生僅在實習學校工作數月,其參與的班級管理工作具有漸進性、局限性和特殊性〔3〕〔4〕。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是頂崗實習高師生在原有班級建制基礎上,快速進入角色,協調各項教育資源,采取恰當方式,有計劃地推進課堂管理、組織活動管理、學生心理教育等工作,并完成教育任務的能力,見下圖。
二、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培養方略
頂崗實習開展以來,為優化實習效果,提高頂崗實習高師生的教育教學能力,諸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頂崗實習培養方略〔5〕〔6〕。筆者結合自身頂崗實習經驗及訪談調查結果,在原有培養方略的基礎上創新培養思路、改善培養方法,并利用駐縣管理工作的方便,在頂崗實習高師生中實施培養方略。方略一:搭建平臺。利用QQ群、微博、博客、微信等網絡媒介,搭建獨具特色功能的長效網絡平臺,定期進行問題答疑和主題討論,邀請管理專家答疑解惑,及時解決班級管理問題,不留問題死角。建立如此之多的網絡平臺看似冗贅,但利用多元網絡平臺進行交互,可以使頂崗實習高師生積極工作,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對號入座,及時解決問題。方略二:專家引領。為頂崗實習高師生和國培教師之間搭建橋梁,充分利用“國培計劃”資源,在頂崗實習中,邀請年輕“國培教師”對頂崗實習高師生進行班級管理經驗交流和問題解答。定期邀請管理專家(心理學專家、教學論教師、優秀班主任)對頂崗實習高師生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引導,督促他們快速進入角色,明晰班級管理相關事宜,增強班級管理洞察力,先讓其“敢管”,而后再通過針對性的指導,達到“會管”和“管好”。方略三:多元活動。一方面,組織頂崗實習高師生進行獨具地方特色的頂崗實習班級管理經驗分享,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每月經自我舉薦或同學推舉,選出班級管理能力突出的頂崗實習高師生為大家撰寫經驗分享報告;另一方面,組織頂崗實習高師生進行以班級管理為主題、以情境模擬為形式的競賽,在競賽中增長能力。
三、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的培養效果探析
本研究遴選河北師范大學45名頂崗實習高師生分兩個階段(頂崗實習前、頂崗實習后)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基于測評目標具體化、結構化的訴求,參照成熟班級管理相關量表〔7〕,依據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要素,整合生成了《頂崗生班級管理能力測量量表》。該量表由26個項目組成(2項測謊題),其中課堂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分別由8個項目進行測量。調查對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賦值規則為:非常不符合=1,不符合=2,一般=3,符合=4,非常符合=5)。量表采用積分法,分數越高,說明能力越強。本次調查于頂崗實習初期、末期分別發放問卷45份。頂崗實習初期回收問卷45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4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56%;頂崗實習末期回收問卷45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4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33%。經篩選,形成42個配對。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頂崗實習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測試分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按照95%的置信區間,測量頂崗實習對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的影響。
(一)課堂管理能力
表1顯示,頂崗實習高師生課堂管理能力提升顯著,頂崗實習前后的課堂常規管理能力、課堂事件處理能力、課堂秩序維護能力、課堂活動開展能力均值差分別為-2.23810、-2.57143、-2.42857、-2.07143,T值分別為-14.396、-16.035、-17.211、-13.802,Sig(雙側)為0.000。由此可見,課堂事件處理能力提升最為顯著。課堂管理指為實現預定教學目標而建立并維持課堂秩序的師生互動過程〔8〕。課堂管理能力是教師最基本的班級管理能力。雖然,頂崗實習高師生在高師院校學習過很多相關理論知識,但由于沒有直接課堂管理經驗,在頂崗實習初期就顯得尤為無助和迷茫,特別是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時易出現手忙腳亂等尷尬局面。而頂崗實習后,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培養,加之指導教師的熏陶和自己的探索,頂崗實習高師生已經基本了解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個性特征,在預設課堂活動及處理課堂事件時基本能夠考慮全面,可以較為輕松地維持課堂秩序并開展課堂活動。此時,頂崗實習高師生可以將更多精力用于學科教學及其研究,以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二)溝通協調能力
表2顯示,頂崗實習高師生溝通協調能力提升較為顯著,頂崗實習前后的快速樹立威信能力、處理學生矛盾能力、融洽親師關系能力、組織學生活動能力均值差分別為-0.59542、-1.04762、-2.16641、-1.29200,T值分別為-5.803、-5.814、-13.307、-6.916,Sig(雙側)為0.000。由此可見,頂崗實習高師生融洽親師關系能力提升最為顯著。溝通協調能力是教師在工作中妥善處理好親師、師生等各種關系,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的能力,是教師班級管理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9〕。訪談發現,部分頂崗實習高師生在實習初期不能迅速轉換角色,導致失去個人威信、師生關系緊張、親師關系不和諧。在組織學生集體活動時往往考慮不周、顧此失彼,導致“領導急、學生亂”的局面出現。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和鍛煉后,頂崗實習高師生已經基本完成角色轉換,在與人溝通協調方面也基本能顧全大局,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做人、行事,在面對家長時也能以教師身份與之輕松相處、交談??梢?,頂崗實習對頂崗實習高師生協調溝通能力具有正影響,但是,相比課堂管理能力而言,此項能力得分增長幅度不是很大。溝通協調能力受個人先天綜合素質影響較大,其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心理教育能力
表3頂崗實習高師生心理教育能力測試分數統計表3顯示,頂崗實習高師生心理教育能力有所提升,頂崗實習前后學生心理狀況能力、感受學生心理變化能力、數到學生心理障礙能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能力均值差分別為-0.26190、-0.47619、-1.02381、-1.66667,T值分別為-3.122、-5.594、-6.805、-7.083,Sig(雙側)為0.000。由此可見,頂崗實習高師生培養學生健康心理能力提升最為顯著。心理教育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順利完成心理教育活動所需的操作技能和個性心理特征的綜合〔10〕。頂崗實習后,高師生的心理教育能力平均提升較低。通過深度訪談發現,頂崗實習高師生在高師院校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時,多數高師生沒有引起重視,從而導致理論匱乏,頂崗實習之初容易出現想干預卻不知學生心理狀況、想教育卻不懂輔導方法的尷尬局面。經過班級管理能力培養后,頂崗實習高師生往往會主動向實習學校指導教師了解狀況,研究診斷策略并制定專屬教育方案。隨著頂崗工作的深入,頂崗實習高師生的心理教育能力有了普遍提升,能夠基本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疏導心理障礙,特別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能夠結合所學和自身體驗對學生進行初步教育。訪談中,很多頂崗實習高師生表示:要珍視自己的學生生涯,認真學習每一門課,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班級管理能力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能力之一。通過對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高師生的調查、比較和統計得出:頂崗實習對高師生班級管理能力具有正影響。其中課堂管理能力提升最為顯著,溝通協調能力次之,心理教育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誠然,班級管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并艱巨的工程,它的發展不僅與外在的教育、培養方式有關,也與自身的綜合素質、目標追求休戚相關,單靠頂崗實習是遠遠不夠的。但是,頂崗這一平臺助推頂崗實習高師生的班級管理能力是顯在的。實踐中,需要實習學校、頂崗實習高師生本著雙贏目標,從實際出發,投入熱情、付出精力,才能把頂崗實習建設成為一項真正提升高師生綜合能力的職前培訓。
作者:楊 震 王勇鑫 張麗萍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麗萍,王嫣,高立中等.對師范院校學生教育實習的探索與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90-93.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0.300.
〔3〕葉瀾.中國教師新百科———中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4〕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8.
〔5〕于健.頂崗實習崗前培訓“TPTW模式”的構建與例析———以河北師范大學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黃學兵,董博青,蔣麗輝,張麗萍.頂崗實習模式下師范生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6):75-78.
一、科學引導創一流
一流建設之初,我們緊緊圍繞“一強三優”發展戰略目標和“三抓一創”工作思路,積極實施“三新”農電發展戰略,按照“兩個轉變”和“四化”建設要求,結合自身供電量小的特點,重新謀劃和定位企業發展,將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發展型、和諧型”四型特色的“一強三優”供電企業作為南樂局的發展戰略目標,將“固本強基,和合奮進,追求一流”作為企業的共同愿景,重新修訂了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系列規劃,制定了“夯實基礎,注重內涵,突出亮點,創新特色,全面提升”的總體思路,為一流建設的務實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一流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日常工作一流化,一流工作日?;钡脑瓌t,充分運用“學習、工作加研究”的方法,將一流建設的9項考核指標分解成涵蓋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可靠性管理等22項內容的一流軟課題,并成立攻關小組、撥付專項經費,將工作難題當作課題攻關,使工作難點變成工作亮點,做到了一流建設與日常工作結合、課題研究與工作創新結合、科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目前共有10多項課題研究成果得到應用。通過狠抓農電基礎建設和管理科技創新,確保了一流工作的內涵和外延齊頭并進,協調發展,企業呈現出“各項工作亮點紛呈,一流建設成效顯著”的良好局面。
在成功創建國家電網公司一流縣供電企業后,面對榮耀帶來的一些思想波動和自滿現象,南樂局及時開展了“清醒有為”大討論、建言獻策“金點子”、公開承諾作表率、走出企業找差距、凝心聚力謀發展等一系列活動,征集合理化建議150余條、思想報告和公開承諾書260余份,進一步堅定了“淡忘過去,清醒現在,有為將來”的工作理念,明確了“以精益化管理考核建立一流常態機制”的工作思路,確保了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企業實現了售電量連年增加、連創歷史新高,連續17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連續16年實現電費結零,連續5年保持行風評議第一。目前,南樂局“團隊在形成、基礎在夯實、管理在提升、效益在提高”,企業整體發展態勢穩健良好。
二、文化引領新思路
南樂局堅持以人為本,將“有為班子,滿意班子,特色班子”作為領導班子團隊愿景,重點突出“有為”二字,始終堅持文化引領思想,理念開拓思路,境界鑄造內涵,以企業文化建設引領一流同業對標工作,使全局上下形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步調上和拍、感情上和弦的創一流氛圍,使企業始終保持著和合奮進的發展態勢。
數十年的發展,南樂局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更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制定了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為抓手,培育企業文化的重大戰略決策,通過立制度、建文化、激勵人等措施,全面提升企業管理,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通過舉辦愿景訓練營,提煉出“固本強基,和合奮進,追求一流”的企業發展愿景,在統一思想和認識的基礎上,本著“棄取有道,收放有度”的思想,將企業長期沉積的“和合”思想融入到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體系,在繼承和發展中不斷創新,進而培育出“人和心合,和衷共濟”的和諧理念、“清醒有為”的工作理念、“同道為朋,和合制勝”的團隊理念、“度電必爭,不留遺憾”的營銷理念、“借一塹,長一智”的風險理念、“以學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初步建立起獨具南樂電力特色的“和合”思想體系,并融入到企業文化“四統一”實踐中,進一步增強了國家電網公司優秀企業文化的穿透力、影響力和震撼力。
南樂局秉承“以學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確立了“將企業打造成一所持久學習力的學校、一支高效執行力的軍隊、一個超強凝聚力的家庭”的“三個一”戰略目標,以創建學習型企業為抓手打造一所學校,以標準化體系建設為抓手打造一支軍隊,以和合家園建設為抓手打造一個家庭,不斷培育“和合”思想,踐行“四統一”企業文化。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員工思想基礎,促進了一流同業對標工作,提升了一流建設內涵,營造了“人心齊,合力足,干勁大,成效快”的一流建設氛圍,達到了“基礎管理兩手抓,內涵外延齊打造,和心合力創一流,凝心聚力謀發展”的思想境界。
三、突出特色樹標桿
在創一流同業對標工作中,南樂局對企業自身優點和不足進行了系統思考和科學分析,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打造特色,不斷完善一流建設措施,豐富一流建設內容,提升一流建設內涵,為實現國網一流目標和建立一流常態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1.標準化建設夯基礎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抓基礎、上臺階,大力推進農電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按照“橫向協同,縱向貫通,整體協調,運轉高效”的工作思路,我們以引入流程管理為導向,開展了標準化體系建設。對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共梳理出工作流程249個、管理標準171個、工作標準177個,初步建立起了企業基礎資料體系、規章制度體系、標準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體系。在此基礎上,修訂了《崗位工作手冊》,制定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細則》,從業績分配、團隊協作和個人貢獻等方面實施精益化管理考核,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的管理機制。通過精益化考核,停電計劃執行率由原來的60%上升到95%。開發使用的《戰略績效及流程管理系統》,實現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的自動化、科學化、精細化。標準化體系建設在第五屆中國電力企業管理論壇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2.責任意識保安全
引導員工牢固樹立“相互關愛,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強化“安全生產,我的責任”意識,創新安全手段,培育安全文化。在加強安全常規管理的同時,自行創作的2首安全生產歌曲廣為傳唱,并附安全贈言制成電腦屏保,將安全責任意識根植員工心中。樹立了安規考試100分合格的觀念,建立健全16種應急預案,經常組織應急演練和反事故演習,保持了穩定的安全局面。連年保持省級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在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安全座談會上做典型發言。
3.依法治企避風險
南樂局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各類“違章”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定點聯系單位,牢固樹立了“吃一塹、長一智”和“借一塹,長一智”的風險管理理念,將各類“違章”排查融入日常工作和員工行為,共排查出各類“違章”42項,目前已經全部整改。還從法律的角度編寫了《南樂縣電業局危險點分析與預控手冊》,初步建立了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濟”為主要內容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受到了國家電網公司調研組的好評,在省公司專題培訓班上作典型發言,在國家電網公司年中農電工作會上進行成果。
4.預算管理降成本
堅持“預算管理、合理授權、規范使用、節獎超罰”的原則,實行全員管理、全程控制、“管事管錢相分離”的監督約束機制,制定出臺了預算管理辦法、成本定額管理辦法、成本核算員管理辦法,將差旅費、辦公費、招待費、維修費等17項費用全部納入各部門定額預算管理范圍,每個部門設立一名兼職成本核算員負責部門成本控制,掀起了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通過自己組建防腐隊、修舊利用、實行車輛公里票、部門費用定額等形式,每年節約成本費用近百萬元。
5.職業生涯育人才
按照“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依照《國家電網公司供電企業崗位分類標準(q/gdw246—2008)》,將員工崗位劃分經營管理類、專業管理類、技術管理類、生產技能類、服務類共5類職系,結合實際設立36個職階和126小類崗位,逐級為員工設定崗位成長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激勵制度、評估機制和薪酬機制等,鼓勵員工職位進階、崗位成才,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了員工和企業和諧發展。
6.特色班組舉亮點
在班組中率先引入6s管理理念,設置了統一的vi標識,增設了彰顯個性特色的文化室、文體活動室、愿景墻和文化長廊等。目前,基層站所綠化亮麗、布局合理,生產區設備工具排列整齊、擺放有序,生活區環境優雅、溫馨和諧,辦公區窗明幾凈、規范整潔。在此基礎上,為基層班組配備指導員,不斷加強班組“三個建設”,培育班組文化,科學引導班組創先爭優,使一批優秀標桿站所脫穎而出,有10余項班組課題研究成果應用到工作實踐中。
四、交流經驗談體會
回顧創一流走過的艱辛歷程,充分體會到:創一流的重要內涵在于它是永無止境的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更高水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超越;深刻認識到:從省一流向國一流攀登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明顯感觸到:通過創一流同業對標,既鍛煉了隊伍,又打造了團隊;既培育了文化,又凝聚了合力;既夯實了基礎,又提升了管理。
結合創一流的親身經歷,有六點心得體會。
第一,切實可行是落實規劃的前提。學習型企業創建過程就是企業員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建設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的修煉過程。一流建設涵蓋企業的方方面面,只有系統思考,科學謀劃,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一流建設規劃。只有講究科學的方法,才能使一流建設規劃逐步得到落實。
第二,堅強領導是落實規劃的關鍵。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運動……一個單獨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揮自己,一個樂隊就需要一個樂隊指揮?!敝赋觯骸罢温肪€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彼?,要抓好“領導”這一關鍵的環節。
第三,不斷創新是落實規劃的動力。創新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業精神的核心,也是一流同業對標工作的核心。只有牢固樹立了創新的觀念,才能有強烈落實一流建設規劃的動力,才能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審時度勢,不怕挫折,銳意創新,在新起點上不斷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