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詞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7 11:08: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語文古詩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根據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存在的問題:

(一)古詩詞深奧難懂

由于許多古詩詞是詩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觸動內心的想法而創作出來的作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詩歌的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對于現代的學生,古詩詞比較深奧難懂,學生無法理解詩歌形式、詩歌內容,從而對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不利于傳統文化中古詩詞的教育教學。

(二)老師教育教學方法有待轉變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許多初中語文老師在古詩詞教育教學中都十分注重古詩詞的背誦和記憶,督促學生默寫古詩詞原句,并且考試的時候也是注重這方面的內容考核,而忽視了學習古詩詞的真正意義。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背景,只有充分了解時代背景,了解詩人創作的原因,才能真正領會詩歌的精髓,體驗詩歌的美妙之處。但是,有關初中語文老師在這方面有待提高,否則不利于孩子全面素質的提高。

(三)學生學習態度問題

古詩詞的晦澀難懂,讓許多學生對其沒有更多的學習熱情,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抗拒心理,討厭學習詩歌。再加上學生認為古詩歌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實用性,不像數學、物理一樣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用到。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最終不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提出有效方法促進初中古詩詞教學

針對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美

重復多遍的朗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語感。有關學校初中語文老師應該經常帶領學生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的強烈語感,從而更好地領略古詩的美。有關老師可以有效借助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下載一些優秀的古詩歌朗讀作品在課堂上播放,帶領學生共同學習,促進語感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崔顥的《黃鶴樓》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為學生創造一種語境,將黃鶴樓遠眺所見的壯麗景色利用電腦展現出來,促進學生抒感,朗?x詩歌。通過朗讀、深入學習得到,借由神話傳說“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表現人生有限、宇宙無窮的思想,抒寫了詩人懷家思鄉的深情。

(二)創設一種古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創作作品時將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意聯系起來的一種意境。把握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歌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有關初中語文老師應該注重改革創新,創設一種古詩意境。比如對詩中所講的一種物體,如學習《水調歌頭》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讓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對月亮的特點進行闡述,然后再結合詩歌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意境中學習詩歌。

(三)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

對古詩的內容學習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有關老師應該對古詩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帶領學生學習詩人的人格特點、生活經歷等。比如蘇軾的一生充滿波折,他的詩歌特點也比較多樣。在學習蘇軾的詩歌時,有關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學習蘇軾的一生和創作此作品的原因,再學習詩歌的具體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最終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育教學。例如,蘇軾被降職,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等佳作。學習這篇作品時就可聯系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詩人的感情,從中領會詩歌的美。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欣賞淺析

1. 誦讀――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 古詩詞講究形式美、節奏感和韻律感,結合漢語言文字特點,誦讀起來抑揚頓挫,既可以讓學生以美的體驗,又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教材中的古詩詞作品,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例如反復誦讀古詩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例如以《天凈沙?秋思》為例,全詩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兩句開篇,營造了冷落暗淡的環境氛圍,使人既心生蒼涼惆悵之感,又有清新幽靜的體會。緊接著“古道西風瘦馬”將秋風蕭瑟、蒼涼悵然的意味進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詩人心中的無限愁思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枯、老、昏、瘦等字對事物的細致刻畫,以詩人的視角給其蒙上了凄涼愁苦的色彩,更是詩人心緒不佳的間接體現。最后,全詩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收篇,以點睛之筆,直抒詩人心意,將詩人懷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學生在誦讀之后,不由自主的會在腦海中形成如下畫面:凄涼的秋風中萬物蕭條,一位滿臉疲憊的天涯游子,牽著一匹瘦馬,在荒涼的古道中,落寞前行卻不知歸處。

誦讀是學生學習古詩詞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剛開始誦讀的時候,可以先整體感受詩詞的優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復的誦讀中,細細品味作品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詞的精妙之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而強化自己的主觀感受,與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作品的透徹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2. 學習與應用要具有靈活性 詩詞作為語言的藝術,善于運用含蓄、精練的語言表露情感,詩詞中也匯聚了作者的萬千心緒。所以,在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真情實感地品析名句,抓住關鍵字、詞、句等進行賞析,真正感受到作者當時所迸發的情感,體會詞字精練的妙處。然后,合理滲透“以詩解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快速“入戲”,提高其鍛字、煉詞、用句等能力,加深古詩詞之間的互相理解。而詩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等,都是學生應該學習的重要技能,在詩歌鑒賞的同時,分析這些修辭的用法,領會詩人蓄積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時時聯想,拓展其思維的空間。這是因為,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因此,在詩詞賞析中,引導學生對精美的詩詞進行聯想,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優美文章的創作,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不斷提高其分析與寫作的能力等,以便更加透徹的理解詩詞。

例如在蘇軾的《水調歌頭》賞析時,教師可放手將鑒賞任務交給學生,引導其從不同的視角,以獨特的方法對詩歌進行鑒賞,鼓勵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然后激發學生的想象,以此詩詞為基礎進行優美文章的創作,將詩歌凝練的語言轉化為具體的文字,并不斷發揮想象,創造生動的畫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正如:《水調歌頭》配上音樂,就成為膾炙人口的、很多人都會唱的歌曲。

3. 結合時代背景,深入理解古詩詞 古人云:“興之所至,詩之所寫。”古詩詞一般都是詩人有感而發之作,大多都與作者的生平、閱歷、遭遇及他所處的時代的社會生活相關。因此,我們學習古詩詞,就必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情感、時代背景等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因而,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會在教學古詩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之人生經歷及其作品的創作背景。這樣做,就會讓學生在預習中不僅體會了此詩或詞之意,同時還豐富了他們頭腦中對于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自己以后再去賞讀該人之作及他人該時期之作打開方便之門。比如,李白的《行路難》,若不弄清楚李白寫這首詩的處境,那么詩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等句子就無從理解。同樣,若不了解時代背景,學生就不會深入理解《漁家傲》的壯志難酬、蒼涼悲愴,《望天門山》的奔放豪邁,《過零丁洋》的氣壯山河、慷慨悲壯,《破陣子》的慷慨激昂……

4.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直入詩海幽境 王國維語:“一切景語皆情語?!惫诺湓娫~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來抒感的,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詩的靈氣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留有啟人聯想開人悟性的“空白”,情托景,景引情,情景相生,情在詞外。因此,指導學生通過聯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讓學生在詩海幽境中品味古韻詩情可以說是古詩詞感悟的妙招。如何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步入詩的意境。方法有二:一是從詩詞描繪的意象入手。如在教學《相見歡》一文時,我們可以牽引出相關的幾首有關“月”的詩來作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月如鉤”帶來的獨特的表達效果。此時的教師不需要把整首詞意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就能夠從詞里發掘出含蓄而豐富的的詩人情感。

5. 聯系實際,運用古詩詞 古詩詞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如何朗讀、如何理解、如何鑒賞,還要懂得如何應用。例如,當學生出去旅游,登高望遠,就會不自覺地說道:“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當我們遇到梅雨季節,學生就會如此感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碑攲W生不慎丟失財物,也會別出心裁,仿寫廣告詞:“春風不作美,卷走夏涼被,若有拾到者,酬謝少不了?!边@些都是應用古詩詞的表現,也是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篇(3)

古詩詞講究形式美、節奏感和韻律感,結合漢語言文字特點,誦讀起來抑揚頓挫,既可以讓學生以美的體驗,又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教材中的古詩詞作品,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例如反復誦讀古詩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以《天凈沙?秋思》為例,全詩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兩句開篇,營造了冷落暗淡的環境氛圍,使人既心生蒼涼惆悵之感,又有清新幽靜的體會。緊接著“古道西風瘦馬”將秋風蕭瑟、蒼涼悵然的意味進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詩人心中的無限愁思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枯、老、昏、瘦等字對事物的細致刻畫,以詩人的視角給其蒙上了凄涼愁苦的色彩,更是詩人心緒不佳的間接體現。最后,全詩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收篇,以點睛之筆,直抒詩人心意,將詩人懷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學生在誦讀之后,不由自主的會在腦海中形成如下畫面:凄涼的秋風中萬物蕭條,一位滿臉疲憊的天涯游子,牽著一匹瘦馬,在荒涼的古道中,落寞前行卻不知歸處。

誦讀是學生學習古詩詞最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剛開始誦讀的時候,可以先整體感受詩詞的優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復的誦讀中,細細品味作品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詞的精妙之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而強化自己的主觀感受,與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作品的透徹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鑒賞――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學生要想通過古詩詞提高自己的審美趣味和文化修養,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體驗,不僅需要對古詩詞作品進行大量的誦讀,更需要了解與古詩詞相關的知識,掌握鑒賞的正確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基本知識,如古詩詞的體裁、題材和藝術風格流派等。以李清照的《醉花陰》為例,其體裁為發展于晚唐,成就于宋代的詞,在題材內容中屬于記事詠懷之作,表達自己重陽佳節,思念親人而心生百無聊賴質感的傷懷之情。李清照的詞作大多文筆委婉,感情細膩,多為抒情敘事之作,如《如夢令》、《武陵春》、《一剪梅》等,因此世人常將其劃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古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法,如以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用典故等。以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例,其中有“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兩句,詩中的“子規”即是借用蜀王杜宇禪位臣子,死后化為杜鵑而啼聲凄切的典故。詩人李白借用典故,描寫了朋友落難后,自己的滿懷憂憤,以及自己與朋友患難中的真情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詩人靈活應用典故,既可以增加詩詞表達的含蓄性,又可以增強作品的渲染力。而學生對典故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幫助更好地鑒賞作品,更好的體會作品中的深意。

三、積累――強化學生記憶能力

初中古詩詞數量多,學生很容易出現記憶錯誤或混淆的情況,因此提高學生記憶能力,使之正確的理解古詩詞、背誦古詩詞非常重要。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運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加強詩詞彼此之間的聯系,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積累和記憶古詩詞。

教師在運用歸納總結方法的時候,可以以古詩詞的某一特征將其歸為一類,以利于記憶和理解。例如教師可以以古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法――借景抒情,將相似的詩詞歸納總結在一起,以利于學生記憶: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觀滄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上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篇(4)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的古國文化和傳統文明對世界文化都影響深遠。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無處不體現著古文化的精髓所在:悠遠的意境、精煉的字句、細膩的情感……都在詩人詞者的字里行間流露的,他們有著對自身坎坷命運的憤懣,對國恨家仇的憂慮,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對閨房思婦內心世界的憐惜……在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中要求學生可以開展自主學習,探討詩人詞者的內心世界,抓住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說初中語文是我們更進一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

一、涉獵古詩詞,積累文化底蘊

初中生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大使命,首先最重要的是使自身的文化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使更多的人繼承這種精神食糧。語文學習在于誦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儗Υ踔姓Z文課程中的古詩詞要多讀,最好是熟讀成誦的境界。另外,針對老師提出的課外鏈接式的古詩詞也要熟讀,增強語感,培養古詩文情懷。

二、組織古詩詞誦讀比賽,激發學習熱情

學??梢远ㄆ陂_展一些古詩文方面的比賽,例如:詩朗誦、詩詞大賽都是不錯的開展模式,在比賽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相互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在聲情并茂地朗誦或激烈的競爭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更好地體味作者當時的思想變化,最終增進師生同學間的友誼,可謂一石三鳥。

三、注意培養愛國情懷,在古詩詞學習中注重意境的提升

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作者,肩負著更為沉重的任務。由小學過渡到初中階段的孩子們,正是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初中語文教師作為母語教師,充當著重要角色。故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從古詩詞開始,注重詩人詞人意境的塑造。譬如,杜甫的《望岳》,其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絕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強烈地抒發了作者想象登上山頂,藐視群峰的雄心壯志,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四、滴水穿石,從一字一句做起

文化是一種瑣碎而又豐富的美食,傳統文化更是經得起咀嚼。初中古詩詞學習已經接觸到大量的傳統文化,教師要善于從一字一句開始引導學生認識積累到印象深刻的記憶可以在教學中將古詩詞與民間傳統、神話故事結合起來進行傳授,激發學生對隱藏在古詩背后傳統文化內涵的興趣,譬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逢春節人們都不由自主的吟誦,這就達到了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

總之,傳承傳統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繼承發揚,作為初中生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古詩詞和科學文化知識,靠自身的影響力不斷感染傳播,使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走出世界,成就不朽的傳奇。

參考文獻:

[1]馮家純.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9(7).

篇(5)

初中古詩詞的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努力培養初中生的文學素養。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過分注重語文成績的提高,一味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和古詩詞的文學常識,只是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翻譯,而忽略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學生體會不到詩詞的真正意義。教師還忽略了古詩詞的朗讀。學生在應試教育下對古詩詞的學習表現出恐懼心理,無法放下心去學習。

二、古詩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針對現代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不足加以改正,完善古詩詞的教學體制和方法。

1.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初中生的思維正在發展的階段,記憶力正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古詩詞的教學上,應該要求學生加強朗讀和背誦。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在古詩詞中傾入自己的感情,深刻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和感覺,有助于學生在往后古詩詞的學習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學習,讓學生真正地了解中國的古詩詞文化。古詩詞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背誦就是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欣賞式的朗讀和理解式的背誦,才能使學生體會到古詩詞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

2.合理聯想,深入理解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古詩詞的美妙所在,很多古詩詞都是用精煉的語言,再運用生動鮮明的意象,創造出一種作者當時的氛圍和意境,讓讀者進行無限的想象。在學習古詩詞的工程中,注重再現古詩詞的意境,讓學生可以輕松地進入作者的意象,加深學生的理解??梢赃\用有特點的音樂渲染氣氛,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的欲望。

3.聯系生活,運用詩詞

中國的古詩詞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些古詩詞都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體現了詩人的真實感情,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經歷,引發學生對詩詞的欣賞欲望。比如,放一段關于詩詞的視頻或者一些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聯系比較,合理分析

中國古詩詞的數量龐大,很多古詩詞的意境和思想是相近的。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聯系比較的方法。學習新的古詩詞的時候,聯系已經學過的古詩詞,采用比較的方法,針對古詩詞的題材、意象、表現手法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還可以做到以前只是的鞏固。

5.抓關鍵字,統領全詩

中國古詩詞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詩詞的意境可以用一個字或者詞語就可以形象地表達,中國古代詩人和詞人為了煉意、煉字的需求,常常改變了詩詞中詞語的詞性,這些改動的地方,往往就是這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例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把江南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氣氛描繪出來了。

初中是學生學習路上的一個關鍵階段,對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培養應該在初中階段加強,尤其是古詩詞文化的培養。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應該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保證語文成績的前提下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

參考文獻:

[1]邱炎林.語文古詩詞教學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2013(03):127-128.

篇(6)

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以及文學藝術家給人們留下來很多值得推崇的文化典籍,今天要想很好地繼承這筆中華民族的文化典籍,就必須具備很好的古文閱讀的能力。所以在初中階段加強古詩詞的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以下主要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就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給出了古詩詞教學的方法,以期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學習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知識。

一、體會詩中的意境

古詩詞是語言的藝術,其通過精美、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詩詞所描繪的形象,從品析詞句入手,體會詩詞的意境。李漁在《窺詞管見》中曾說:“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边@句話說的就是詩詞情景交融。因此,在教學詩詞時,我們要善于挖掘出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1.情景交融,體會詩中的意境之美。如果說詩詞韻律是古典詩詞的第一重境界,那么很顯然,詩詞意境則是古典詩詞的第二重境界。例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就具有一種遼遠、朦朧、雋永的意境,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在教學此詩時,教師要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意境,走近詩人,走進詩境。2.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將詩詞中的意境美拓展延伸,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比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抒發了作者的愛國情懷。我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要從不同格調、情調、內容等方面領會其中的哲理,體會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引導學生以朗誦品味詩詞

朗誦是古詩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認識朗誦的意義,而后才能做好學生朗誦的指導教學。比如在教授《天凈沙?秋思》時,教師首先應告知學生朗誦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詩詞中每個字的用意,強調朗誦時應放松精神,投入感情,把全身心都融入詩詞朗誦當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邊朗誦課文,一邊以自己現有的經驗與能力將詩詞中描述的情境在腦中還原出來,且隨著朗誦次數的增多,腦中的情境越加形象生動,學生也越發能夠體會到作者馬致遠當時的思想感情,慢慢掌握詩詞的朗誦節奏。通過調整自身觀念,引導學生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朗誦詩詞,一來能改變學生認為朗誦無用的錯誤觀念;二來能幫助學生領悟詩詞意境,培養良好的語文審美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詩教足以養心,故非吟誦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案腥诵恼撸群跚椋己跹裕詈趿x?!币虼耍姼杞虒W中應該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詠誦,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去體會詩詞的韻味

三、加強知識理解,進行日常積累

理解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步驟,是學生進行古詩詞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如果在沒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況下就盲目的背誦,一方面不容易記憶,另一方面因為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不夠深入,在默寫的時候容易產生錯別字。所

以,教師應該在學生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進行默寫。詩文讀和詞義識記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系,如果學生掌握的古漢語的詞匯較少,必然會難以完成古詩詞的順利閱讀。在學習的過程中,古詩詞中常見的一些詞匯出現的次數不夠,往往在大腦中產生的印象不夠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除了課文之外,教師還應該選擇一些比較有趣的古詩詞來供學生閱讀和學習,增強學生對于詞義的識記。

四、詳細介紹作者情況,增強對古詩詞的感悟

語文教師在進行作者介紹的時候,不應該僅僅是空洞地介紹作者的字號、稱謂等,而更應該關注寫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一些創作風格、作者的個人經歷。教師可以將一個充滿立體感的作者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走進作者,融入到作者通過詩歌所營造的情感世界中,最終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學習古詩詞。

篇(7)

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里的瑰寶,從《詩經》到楚辭唐詩宋詞,無一不給歷史的發展添上華麗的一筆,構成了一條蔚為壯觀的文化長廊。學習古詩詞有助于陶冶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操,激發少年奮發圖強的精神。初中語文教師不應只是進行枯燥的講解,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實踐里將最美的韻律銘記在心,體會古詩的廣博,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以自己的審美體驗,文學積累來引導學生,幫助他們發現美,感受美。美育教學作為培育學生樹立,發展正確審美的途徑,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生人格塑造,培育情趣,全面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美育及其特點

美育又被稱為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能夠具備鑒賞美,感受美和創造美能力的一種教育,是按照美的標準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以特定階級,時代作為審美標準,以感情為核心,形象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宗旨的教育,通過美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美的情操,美的理想,美的素養,美的品格,具備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等。而美育的實質正是情感的教育,包括德育和智育,是將二者緊密連接起來的橋梁,情感教育融在道德和知識中間,有著比智育和德育更為復雜的規律??偟膩碚f,德育,美育和智育三者共同影響,互相滲透,智育是基礎,德育是方向,美育則是動力。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在情感,語言,內容上都蘊含著深厚的審美因素,是初中生美育的絕佳素材。

美育具有娛樂性,自由性,形象和普遍性四個特點。娛樂性是美育中重要的特點,賀拉斯曾提出寓教于樂的教學主張,提倡通過欣賞藝術活動,使人們的身心得到放松,滿足精神上的審美需求,并從藝術中得到知識和啟迪。美育的自由性指的教學過程中采取自愿自覺的方式進行,而不像德育和智育多少需要使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形象性是美育教育中顯著的特點,美育正是從觀察,欣賞美的形象開始,美固然有其內在涵養,但脫離了形象就難以感受了,學生正是通過對美形象的領悟來感受其內在涵養,不管是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離不開形象。美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決定了美育的普遍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與美育在人們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美育已經成為一種人生教育和生活教育,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美,藝術美,自然美等。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美育的必要性

1.初中古詩詞問題呼喚美育

隨著可改變的推進,初中語文古詩詞美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語文課本中也蘊含著極為豐富珍貴的美育資材,但在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并沒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存在許多問題。一些教師容易將古詩文教學和文言文混為一談,喜歡拆字逐一分解,到最后勢必要將古詩文翻譯成白話文,接著再讓學生反復背誦默寫。這種教學方式較之過去雖有下降,但一些年長固執的教師經過長期的教學后,還是習慣簡單傳授而不思考,沒有與時俱進的覺悟,就形成了重復,簡單的模式,把美妙的詩詞拆分的支離破碎,美感頓失,意境全無,學生除了反復背誦,理解大意外對詩詞的精華和意境沒有絲毫感悟。此外,很多初中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過于重視理性的分析,重視挖掘詩歌中景,物所表達的情感,這種做法較為普遍。雖然很多教師都知道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意境的重要性,但操作并不容易,這就導致很多教師知難而退。比如在講解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的經典名句時,常會強調它的重要性,但往往講不出其中的奧妙,也無法很好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那種寂寞,孤獨,蕭瑟的意境。這就需要美育教育的介入,幫助教師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

2.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下降

現在初中生是伴隨著高科技,信息技術成長起來的,他們大多喜歡上網沖浪,各種實事,娛樂新聞充斥在他們的生活中,很難靜下心來去品味,拼讀一首詩歌。很多學生都覺得古詩詞已經落后,不值得學習,掌握現代科技比埋頭沉吟古詩更為重要。手機的普及讓他們再難體會鴻雁傳書的情誼,高速的交通工具也讓他們難以體會山長水闊的距離,相思的紅豆,話別的長亭,清冷的殘月已經逐漸掩埋于科技信息的浪潮里。為了尋回學生那種單純,美好的情懷,體會古詩中的點點滴滴,不正需要美育的介入嘛?

三、初中語文古詩詞美育策略

1.感受詩詞的韻律美

古詩詞在古代不僅是文字的記述,還可以淺吟低唱,所以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要強調古詩詞的韻律,只有重視詩詞的節奏才能在朗朗上口中體會詩歌音律美。古詩文一般按表音節來劃分多,表意節奏劃分少,七言有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的節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五言有二一二和二二一的節奏,如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韻腳需響亮稍長,讀出韻味來。此外,在古詩詞朗誦中還要注意詩歌情感基調的變化,如纏綿悱惻的《無題》,蒼涼悲愴的《漁家傲》,憂國憂民的《春望》等。

2.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育中的重要內容,所謂意境就是藝術家的審美情趣,體驗,想象在經過加工,提煉后和生活圖景融合的一種境界。古詩詞中的意境美是詩人有意或無意的營造,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所以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去體會詩詞中的意境美。[5]為了幫助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要做到兩點。①動之以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由己的動情來影響,激發學生的動情,讓他們隨著自己的節奏感受進入詩詞內部,感受詩詞感傷或歡快的情感。在講解中教師應讓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言都充滿感情,而不是板著臉,自說自話。②根據不同詩歌的特點來安排情感。教師在詩歌教學中,不僅要從詩歌的整體上把握情感基調,也要注意詩詞定詞句的情感表達。如在《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不僅要引導學生從全局體會詩人如何借江雪,詠垂釣漁翁來寄托自己孤傲和清高,抒發自己失意的情懷,也要把握對滅,絕,獨釣,孤舟等詞的細細體會,讓學生感受詩歌用詞和情感的精妙。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由景引情,由聲體會真情,由美導情的綜合運用,不能顧此失彼。

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很大的比重,對提升學生審美情趣,人文修養,促進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和美育應當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只有將二者巧妙的連接起來,才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童心乃初心,只有學生喜歡上詩歌,古詩詞才能煥發生命,而美育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侯翠微.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與美育教育研究[M].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1(5)

[2] 李洋.中學語文古詩詞美育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10)

[3] 周大華.走進古典詩詞 尋找美的蹤跡——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美育原則[J].科學教育.2010(4)

篇(8)

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篇古詩詞,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要做好古詩詞鑒賞題,我們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賞析古詩詞的方法,掌握了賞析方法之后,無論是做課內題,還是做課外題,學生都能游刃有余。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大家都知道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 缺乏對古詩詞的鑒賞。

我國著名的古典詩詞作品的數量數不勝數,有相當多的作品值得人們對其進行鑒賞和研究。然而,目前對這些古詩詞的鑒賞是在一定的文學層面基礎上的,對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鑒賞少之又少,在這個問題上語文教材專家也不可否認,對中學語文古詩詞的鑒賞缺乏研究。

2. 學生缺乏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古詩詞枯燥乏味,很難理解,背起來很費勁,還得看書下的備注才能勉強看懂全文的大致意思。對于學生們來講,學習古詩詞不及學習現代文章有趣,現代文多以白話文為主,簡單易懂。還有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沒有什么用,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幾個古詩詞默寫,根本體會不到古詩詞中美的所在,覺得那些生活與事物離我們很遙遠,沒有必要去研究那些東西等。很多學生都缺乏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

二、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古詩詞的創作講究用詞凝練,而且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時間,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不少學生提不起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甚至對其有畏懼心理。針對這一現象,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尤其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探究欲望。首先,風趣幽默、獨具魅力的課堂導入語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良好的課堂導入,就是教學成功的開始,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古詩詞學習中。其次,教師要善于創設一些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自覺主動地探求新知識,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境界。

2. 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

在學習初中語文古詩詞中,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將自己融入到古人設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當時的主人公,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以《天凈沙,秋思》為例,可以讓學生充分開展想象,想象當時的情境,大膽的將自己所想的畫片用語言描繪出來:一根根干枯的樹藤纏繞在一顆顆枯老的大樹上,秋風瑟瑟的吹動樹上的枯葉。昏暗的空中,不時傳來寒鴉的叫聲,聲音是嘎呀的,一陣陣悲涼。一座小橋下,水面是平靜的,秋風輕輕吹過泛起一點波瀾,緩緩的流向遠處的炊煙升起的尋常人家。悲涼的秋風,孤獨寂寞的街道,一個孤獨的游子騎著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馬,在太陽就要下山,僅留的一點余暉中,孤獨寂寞的向前行駛著。學生通過對這種情景進行無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當時的處境,作詩的心情。一個孤獨的浪子思家之情,獨自走在他鄉的道路上,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所看到的夕陽西下,燕雀歸巢,炊煙裊裊的人家之景無不體現出作者此時心目中的無限思鄉之情,在對景物的描寫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樣深入的去聯想與想象詩人的寫作場景,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對古詩詞進行理解與吸收。

3. 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詞的方法。

(1)引導學生讀出真情。誦讀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它應當貫穿于古詩詞學習的始終。但是這種誦讀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讀出詩句,而是要通過教師的范讀和講解,使學生理解詩句隱藏的情感,進而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詞,這樣的誦讀才是生動的、感人的,才能表達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2)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誦讀。學生學習古詩詞,除了要靠教師的講解理解其含義,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誦讀來領會詩文所傳達的精神。每個誦讀者因為自身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和經驗的不同對古詩詞中所體現的主題、表達的思想情感等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許多古詩詞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和解釋,以上情形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古詩詞誦讀提供了空間和條件。由于沒有固定的朗讀形式,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可以在不破壞古詩詞情感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進行誦讀,比如對作品基調的把握、情感的控制、聲音的高低快慢等做出靈活的處理,體現出自己對詩作的獨特理解。同時,學生創造性的誦讀也使古詩詞得到了富有個性的演繹。

三、結束語

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文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古詩詞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看的。我們要高度重視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式,通過意境與想象將學生帶入古人的生活領域,通過學習與實際相連接,讓學生更加準確全面的理解和學習古代詩詞作品,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中激發對古文學的熱情與興趣,接受古文化對孩子們的精神洗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深入理解和欣賞古代文化,享受古詩詞給我們帶來的精神體會,開闊我們的視野,潤化我們的心靈。

篇(9)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路徑程序化

初中語文老師,多以朗讀、講解題目、翻譯、講解內容、分析感情五個步驟進行古詩詞的講解,這種方式看似每一步都很清晰,但也會流于形式,使古詩詞教學更加教條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教學過程會變得單調,教學課堂缺乏活力。在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應用廣泛、且相對成熟的教學形式,但依然還有較多的語文教師沒有對其進行利用,忽略其為教學帶來的趣味性。在程序化的教學路徑下,學生很容易失去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教學主體單一化

初中古詩詞教學應充分注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沒有做出及時的調整,“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古詩詞的教學成為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缺少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學生與古詩詞的對話,使得學生的朗讀和思考不能得以進行,學生的主動性降低。

(三)教學目標應試化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沒有被當做文學作品體裁而進行教學,其教學重點多集中于中考試卷中常常出現的題型,并以此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背誦,許多語文教師的教學主要是為了保證考試中不失分,削弱了教學中對古詩詞的品讀和賞析。此外,由于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間上的限制,古詩詞的教學甚至簡化為了翻譯課,對古詩詞中豐富的文化內涵未能進行延伸,教學缺少人文色彩和精神熏陶,長期下來,教師的教學受到阻礙,學生的興趣降低,古詩詞教學的特色逐漸喪失。

(四)教學方法概念化

一些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往往把作者的時代背景、詩詞的含義、表現手法等作為概念傳輸給學生,學生缺乏對這些內容的思考和吸收,最后只是進行了死記硬背。過于概念化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忽略對詩詞的情感體驗,沒有深入的體會詩詞的美感,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挖掘受到束縛,沒有達到借助古詩詞的學習,掌握鑒賞方法、發展思維、提升品位的目的。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

在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以圖片、視頻等形式,提升學生的感官效果。比如,在《如夢令》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出《夏日絕句》這首詩,引出作者,并將兩首詩中作者不同時期的生活寫照進行對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創作背景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作品,大多出自名家,其意境高遠、思想向上,學生不僅可以得到知識上的提升,也能在精神食糧方面得到儲備。但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往往會出現理解上的問題。在開展古詩詞具體課程教學之前,教師立足于古詩詞的背景介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比如思想意識、文化修養以及處事態度等。這樣可以減小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排除時代隔閡,改變學生對古詩詞枯燥、晦澀的認識。教師通過介紹作者身份、所處時代背景以及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可以輔助學生增強對古詩詞的理解并領會作者的創作動機,還可以更加切實的理解和體會到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和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深入的去探究古詩詞。在這個過程中,古詩詞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難度也會降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行路難》的教學中,教師應對當時的背景做出簡單的介紹:天寶元年,李白奉召供奉翰林,然而唐玄宗只賞識李白的文學才華,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得以實現,最終被賜放,李白心中飽含苦悶。學生對李白的心情有所了解之后,更有助于后面的具體學習。

(三)強化詩詞誦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充分利用誦讀這一學習古詩詞的技巧,可以加快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識速度,提升記憶效果。古詩詞講求平仄音韻,音律美強烈。古詩詞作者在創作時,將心中的旋律、節奏等意象,與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的外部世界客體粘連在一起,在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精神與物質以及人與自然等方面形成異質同構的現象,實現物我的統一和融合。在此過程中,古詩詞的意境和美感在創作者的語言、節奏和韻律中得以呈現。誦讀古詩詞,有助于學生認識古詩詞中規范的語言,并在頭腦中逐漸形成系統的印象,便于記憶。當前“重背誦,輕誦讀”的現象,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為了調整這種狀態,教師首先應認識到誦讀在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和有效記憶古詩詞這一途徑的重要性和便捷性,然后引導學生去實踐中不斷去感悟誦讀的意義所在。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古詩詞的意境和韻律,可以借助語調的高低長短、抑揚輕緩、深沉明快等表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朗誦技巧,還可以通過課堂范讀、播放名家吟誦音頻、學生反復誦讀等形式,幫助學生逐漸明白如何朗誦。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以自己理解進行朗誦,再劃分詩詞的節拍,讓學生按節拍朗誦,加深印象和體會,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發揮朗誦在學習古詩詞中的推力作用。

(四)關注詩詞美感

語言方面。詩詞的語言,是學生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的第一感知對象,是體會古詩詞美感的最自然的外在因素,同時也是學生養成語文素養的最直接的媒介。初中學生要想深入體會到古詩詞的優美韻味,首先,應清楚詩詞中字的讀音、語義和詞與詞的關系等,從古詩詞的語言這一源頭開始學習,才能為后續的記憶和深入了解做好鋪墊。其次,應掌握語言的修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對關鍵字詞和重點詞句的修辭進行重點揣摩和賞析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創作者對于古詩詞語言的巧妙運用,進而體會古詩詞中多元的文意、豐富的文化等。再次,了解古詩詞的語言風格。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應由淺入深,由對文字的表面解讀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語言的生命、情感,激活學生的語言體驗和對語言的多層次的想象,以古詩詞語言教學為實踐基礎,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文字的能力。通過語言教學,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文知識,以語言學習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建立古詩詞學習的方法,為學生語文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情感方面。古詩詞中的情感往往涵蓋獨特的審美風格、理性沉淀和生命關切,可以從中挖掘出創作者內在的情感宣泄和歸宿,關注詩詞的情感,可以提升學生的洞悉和感悟能力。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應力求透過詩詞創作背景和語言等外在表象,體悟到創作者的情感內涵,驅動學生以文本為基礎,與創作者進行對話,還原創作者的情感狀態,從而進入到創作者的精神世界,以幫助自身成長。引導學生在自己生活經歷的基礎上,激發出不同的感受,建立自己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古詩《春望》中,作者杜甫通過描寫春日長安的破敗景象,抒發了興衰的感慨,用“恨別鳥驚心”表達了思鄉之情,在結尾又流露了憂國憂民的情感等等。意境方面。理解詩詞的意境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中國古詩詞中的意脈彰顯著詩歌的意境和韻味,教師應在更高層次的古詩詞欣賞中,引領學生了解詩歌的主旨思想,疏通詩歌的意脈。具體來說,對古詩詞的理解應由外到內,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領悟內在的意義,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教會學生在古詩詞的鑒賞中,從核心和本質入手,進而影響其他古詩詞的學習,由此及彼,把握古詩詞的意境。比如在《漁家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視頻朗讀,并針對詩詞的意境提出問題:你從朗讀者的朗讀方式中聽出怎樣的情感?朗讀者這樣朗讀的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品味詩詞的語言。然后組織學生借助工具書,梳理詩詞的大意,并讓學生以現在語言對詩詞進行改寫,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詩詞的意境。然后帶著學生精讀,解決詩詞中的重難點。

(五)拓展教學方法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216-01

新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進一步增加了古詩詞比重,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方面,存在著比如偏重知識化、教學教條化和重背誦輕朗讀等問題,這些都會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影響。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應試理念,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中結合以往的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選擇適當正確的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品味古詩詞,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

一、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偏重知識化。由于現在我國教學的目的還是應試,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就更多的是對古詩詞內容的講解,而將學生們對古詩詞的感悟忽略掉,教師將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解釋古詩詞內容上。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詩詞內容,會在上課時將文學常識作為教學的重點,花費大量的工夫在古詩詞的創作年代,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創作這首古詩詞的狀況等等。這些文學常識是具有一定價值的,但是沒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只需要輕輕帶過就好,否則就會造成主次忽略的不良影響。

一首古詩詞是一個整體,但是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往往將其分割成很多部分,這樣雖然方便了學生對其了解,但是還使古詩詞失去了整體才能體現出來的美感,并且喪失古詩詞的部分韻味,這樣,學生就不能從古詩詞中領悟到創造的意境。對古詩詞的理解和翻譯是有價值的,但是不應將翻譯放在學生學習的首要位置上。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詞中如果只是片面地注重知識的輸送,就會將學生對古詩詞的感悟忽略掉,長期以往,學生就會喪失其獨特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因為,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環節。

嚴重的教條化。一直以來,語文的考試卷中關于古詩詞的考核內容都比較狹窄,只是關于記憶知識的,比如默寫古詩詞段落或者進行翻譯等等,這些都是死板的命題形式,沒有靈活多變的應用型考題。這樣的考試形式,使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出發點就是保證學生在考試中得到較高的分數,那么,就無需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進行鑒賞古詩詞。

這樣缺乏人文性的教學模式,長期下去,就必然會讓學生喪失對古詩詞的興趣。而這樣的考試模式,也會讓教師形成教條化的教授方式,老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也會逐漸地墨守陳規,不思創新。這種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喪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過于重視背誦,輕視朗讀。在現實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都是先要求學生背誦即將要講到的古詩詞,然后在課堂中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講解詩詞,然后自己朗讀和背誦,這樣就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參與性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們青睞的教學方式是逐句講解、疏通文意、背誦默寫這種連貫性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更容易接受這種系統的教學方法,選擇這種教學方法,也可以讓老師改正輕視朗讀重視背誦的教學誤區。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

老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老師的責任就是為民族的進步提供出優秀的人才。要想更好地將這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做好,語文老師就應該端正自己的思想,熱愛工作,熱愛古詩詞,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和帶動學生們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做好傳承中華文明、傳播古詩詞文化的本職工作。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還應該不斷進行閱讀和學習,以此來豐富自己的人文內涵,用豐富的學識和修養來進行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不能只為應試而教育,要對學生的未來成長產生足夠的重視,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

三、古詩詞教學方式的改進

在古詩詞教學的開始可以用一些妙語將學生很好的導入到學習氛圍中去,在課堂的開始采用一些良好的導入語可以迅速地將學生們的期待心理喚起,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一篇: 酒店銷售年工作計劃 下一篇: 機關單位辦公室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人77777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