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8: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文專業畢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六)abc必須建立在嚴格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基礎上。成本信息失真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會計核算方法問題,還有經濟體制、內部控制制度、人員素質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原因。在現有的體制和社會文化背景下,解決成本信息失真問題,除了體制改革、提高員工素質外,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是極其重要而又直接的措施。福建x公司成功運用abc是建立在嚴格管理基礎上的,必須取得單位最高層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以加強管理,做好全體員工的培訓,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其目的是避免和消除無效作業(即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消除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人為因素的阻力,以促進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這是作業成本法的精髓。另外,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證員工培訓及時,才能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否則,運用成本昂貴的abc,卻假賬真算,無異于勞民傷財。
(二)如何應用abc實現戰略成本管理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含義。
所謂戰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慮企業長期競爭地位的同時進行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桑克模式,其內容是把abc與戰略管理結合起來,主要包括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和成本動因分析幾個方面。
第一章已經講過,價值鏈是由相互依賴、互相關聯的活動所構成的一個價值體系,描述的是增加一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實用性或價值的一系列作業活動;所謂價值鏈分析主要是分析從原材料供應商開始,一直到最終產品消費者為止,其間一系列相關作業的整合,是從戰略層面上分析如何控制成本。這種分析可有多重視角,如對企業自身價值鏈分析、對行業價值鏈分析、對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等等。
所謂戰略定位是幫助企業在市場上選擇競爭武器以對抗競爭對手。企業要對自己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詳細周密的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行業、市場和產品方面的定位分析,再確定以怎樣的競爭戰略來保證企業在既定的產品、市場和行業中站穩腳跟、擊敗對手,以獲得競爭優勢。
所謂成本動因,前文已經論述過,即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從價值的角度看,每一個創造價值的活動都有一組獨特的成本動因,它用來解釋每一個創造價值活動的成本。戰略成本動因分析就是把abc理論的成本動因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執行性成本動因和作業性成本動因,對企業的宏觀和微觀成本管理活動進行分析。
國際上先進的戰略成本管理經驗給我們這樣的啟迪:企業為取得競爭優勢,應從abc和價值鏈的角度來建立戰略成本管理體系。眾所周知,中外國情不同,生產力發展水平也不同,不能簡單照搬國際經驗。那么,如何在我國先進制造企業運用abc實現戰略成本管理呢?我們通過epw廠的案例來分析這一問題。
二、epw廠成功應用abc思想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的總體途徑。
epw廠是一家國有中型電器制造廠,技術力量雄厚,產品質量過硬,生產過程及生產成本管理嚴格,多年來一直是行業中的領先者。但是近年來,epw廠主導產品la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取得強大的競爭力,epw廠跳出傳統的以生產制造過程為重點的成本管理范圍,應用戰略成本管理原理指導成本管理工作,其基礎即是abc的核算方法和管理思想。企業對la產品開展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發展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la產品設計成本、供應商成本、顧客使用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
首先,應用價值鏈分析的思想對epw廠的上下游環節進行分析,發現epw廠上下游環節均有許多工作可改進,然后根據abc的管理原則,對這些環節實施嚴格的成本管理,以便提高整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采購階段,除了采用經濟批量法控制采購批次、采購價格等常規方法,還通過與供應商發展密切關系進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購成本。在銷售階段,通過分析,epw廠撤掉了很多辦事處,試行分銷制,降低銷售費用,而且商對市場信息收集和反饋、提出價格變動的可行性建議更及時,使企業能動態地掌握競爭對手的價格與市場行情,取得投標中的競爭優勢,同時增加企業銷售利潤。
其次,進行戰略定位分析,選擇競爭戰略。epw廠針對市場環境,將la產品定位于中高檔,采取“成本領先”戰略,運用財務數據嚴格控制成本的上升,并局部運用abc控制產品成本,使得la產品的價格在市場上一直保持較強的競爭力。
第三,實施abc控制,進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
在“成本領先”戰略下,為了防止競爭對手較早開發出更低成本的生產方法,企業必須始終掌握準確的成本信息,并努力控制和降低成本;同時,企業還要滿足經常改變的顧客需求。前文已經談到,abc是將著眼點放在作業活動和資源消耗上,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其靈活性也適應了多變的顧客需求。所以,abc是戰略成本管理向作業層面的滲透,而戰略成本管理則是abc拓展延伸到上游的生產采購和下游的銷售環節的一個系統,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的。epw廠通過應用abc,發現了浪費,找到了可能降低成本的地方,提高了作業活動效率,完善了定價決策,為企業創造了新的價值。
三、abc在epw廠戰略成本管理實踐中應用的具體方法。
(一)重視abc對成本詳細揭示的功能,這是進行戰略成本管理的基礎。
以epw廠的a部門作為使用abc的例子,2000年3月份a部門生產高壓電器產品h10型la(以下簡稱h型產品)和zh10型la(簡稱zh型產品)。h型產品是普通型產品,市場價150元/只,zh型產品是新型、復雜的產品,市場價250元/只。這兩種產品都在相同的生產線上制造。
2000年3月份a部門生產了zh型產品400只,同時生產了h型產品6000只,有關這兩種la產品的生產成本資料如表3-7所示:
表3-7:la產品生產成本資料統計表單位:元
成本項目h型產品zh型產品合計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116,091.4976,571.53341,235.898,859.438,496.8437,872.98124,950.9285,068.37379,108.16
合計533,898.9155,229.25589,128.16
按傳統成本法計算h型產品和zh型產品的單位成本,計算結果如表3-8所示:
表3-8:epw廠a部門產品單位成本表單位:元
成本項目h型產品(6000只)zh型產品(400只)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19.3512.7656.8722.1521.2494.68
合計88.98138.07
上述傳統成本計算法,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分配制造費用,而制造費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即379,108.16÷85,068.37),這樣分配制造費用雖然方便了成本核算工作,但據第二章的分析,由于間接成本比重較大,分配間接成本時產生的小的錯誤就會被放大近4.5倍,很可能扭曲成本數據,不利于對制造費用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和以成本為依據進行的定價決策。所以,制造費用的分配率應重新調整。
經過考察,可以認為a部門符合abc的適用要求,理由如下:(1)a部門有以數控設備等現代化裝備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自動制造系統。(2)a部門人員經過多次精簡,直接人工成本在產品成本中的比例很小,而間接費用很高(如制造費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3)產品零庫存,因為h型和zh型產品均供不應求,不存在成本沉淀到會計分期中的問題。(4)h型產品和zh型產品有不同特點,工藝差別大,比如,h型產品產量大,工藝復雜程度低;而zh型產品產量小,復雜程度高。(5)a部門管理水平較高,員工成本意識均較強,成本核算的數據較為準確。
因此,采用abc對h型與zh型產品的成本進行分配,根據abc的實施步驟,epw廠組織會計、技術、生產和采購等專業人員對該月a部門的制造費用進行分析,重新計算h型和zh型產品的單位成本。其使用abc的各個步驟的方法,與福建x公司基本相似,這里就不再重復列舉。
該企業在嘗試abc后發現了與福建x公司相同的成本計算效果,即abc計算結果與現行傳統成本計算法的結果有著明顯的差別。統計數據表明:epw廠生產的h型和zh型產品制造成本法下的銷售成本率(單位產品生產成本÷銷售單價)分別為:59.32%(即88.98÷150)和55.23%(即138.07÷250),但采用abc計算后發現原先h型產品的生產成本被高估了15.26%,而zh型產品的生產成本被低估了56.14%。主要原因是,abc深刻揭示出一個簡單而又隱蔽的事實:每只低產量(zh批量為400只)、新型的、復雜的zh型產品需要的機器動力、準備次數、材料處理、產品分類等費用皆比工藝簡單的h型產品多。由于傳統成本法不能揭示這一點,不能把成本分配給所有的作業,所以普通的h型產品代替新型、復雜的zh型產品承擔了一部分費用。
由于abc的應用,使被傳統方法扭曲的成本計算恢復其本身應有的面目,糾正了成本計算不實所帶來的成本信息失真,從而也為降低成本的努力指出了方向。
(二)epw廠應用abc加強戰略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的措施。
epw廠a部門使用abc進行計算后,發現zh型產品的成本是原來制造成本法下該產品成本的2.28倍,達314.79元/只,遠遠高出其市場售價,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于是epw廠組織技術、設備、會計和a部門的管理人員對zh型產品的成本問題作專題研究。
1、首先,利用abc提供的詳細資料在同性質作業中對比分析,立刻發現zh型產品的單位機器動力成本和生產設備折舊成本明顯偏高,要降低zh型產品的成本,主要應抓住這兩個關鍵作業。
2、其次,進一步分析abc的計算過程,發現這兩個作業成本高的原因由一個共同的因素引起,即zh型產品的單位機器占用小時數多,為h型產品的12倍,就是說,zh型產品占用機器的一部分時間,是不增加價值的作業。這就使zh型產品降低成本工作的重點更加明確:降低zh型產品的單位機器小時,減少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就能大幅度降低zh型產品的單位成本。
3、接著epw廠成立以技術和設備人員為主的項目組,就如何降低zh型產品的單位機器小時作為突破口開展工作。經分析和研究發現zh型產品機器小時數為h型產品的12倍,是兩個因素的乘數作用使然:一個因素是zh型產品的每批工藝耗時為40分鐘,是h型產品的2倍;另一個因素是每批產品出產數量:zh型產品1只,而h型產品6只。針對這兩點,工藝技術人員進行艱苦努力,通過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藝使zh型產品的工藝耗時降到30分鐘/批;同時設備人員通過工藝改進力爭每批zh型產品產量提高到3只。耗時和產量的變動使zh型產品的生產能力提高4倍,其中單位機器小時數為原來的四分之一,成本大大降低。在zh型產品需求沒大的增長的情況下,所節約的工時每月可多生產h型產品3000只以上,更好地滿足了市場對h產品的需求。
4、在此基礎上該廠結合市場情況對定價重新決策,h型產品由原來售價150元/只調整為135元/只,zh型產品由原來售價250元/只調整為288元/只,使利潤信息更加真實。
5、該廠運用abc的原理對h和zh產品進行長期跟蹤監控,從市場需求、產品設計到生產、售后服務各個環節,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成本和戰略,隨時調整產品價格和投產決策,并且把各個環節的成本都納入abc的成本核算范圍之內,運用價值鏈觀念進行長期的、全面的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改善了企業形象,更好地推行了成本領先型市場經營戰略,增加了市場份額。
6、在長期全面推行abc的過程中,epw廠對abc系統自身不斷探索并進行改進,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使之與企業“成本領先”戰略有機結合,如選取更實用的成本庫、把作業中心與責任會計中心相結合,對成本動因選取的合理性進行持續改進等,使該廠逐步形成了真正適合于自己的、獨具特色的abc系統。
四、從epw廠的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要回答“如何在我國先進制造企業運用abc實現戰略成本管理”這一問題,應該注意把握以下要點:
(一)abc消除成本信息失真問題、揭示出科學的成本信息,是企業進行戰略成本管理和戰略經營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在福建x公司中總結出的經驗,在epw公司仍然適用,而且x公司需要注意的問題,這里仍然需要關注。
(二)epw公司進行的戰略管理,是abc在動態的、戰略層面上的體現,其主要手段是應用了abc思想中的價值鏈分析和相關的管理措施(abm),這是區別于普通戰略管理的。普通戰略管理強調的是企業使命和企業目標,強調企業總體的、長期的問題,顯得比較粗略,操作性比較差;但是運用abc的戰略成本管理,強調運用作業為基礎的成本信息和管理手段來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其特點為:
(1)從戰略管理內容來看,abc和價值鏈基礎上的戰略成本管理,把關注重點放在了經營成本和業績產生的內在原因方面,通過揭示成本和業績,不僅僅提高經營業績或效果,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經營效率。
效果和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果指活動的結果,強調活動對組織外部的影響,而對資源消耗不關注;效率則指活動的原因而言,強調的是單位活動對資源的消耗率,而對活動給外界的影響不予以強調。比如,有a、b兩個工人,a每天工作10個小時,生產150單位產品,平均每小時15個,b每天工作5個小時,生產100單位產品,平均每小時20個,則a的工作效果比b好,但是b的工作效率比a高。
第一章已經談到,abc的成本是“完全‘消耗’的成本”,因而強調對資源“消耗”產生的效率,從而更加關注經營成本和效果產生的原因。這與傳統的戰略管理決策不同,因為傳統戰略管理重點在于市場需求、生產銷售等總體方面,更多的關心經營業績和最后效果,即對外部市場影響如何,而對經營效果產生的原因和經營效率揭示不夠。
abc對經營活動的原因的揭示,包括兩個途徑:
首先是實現企業內部管理。而abc對作業的詳細反映,能夠充分揭示成本發生的原因;作業鏈管理努力消除“不增值作業”,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成本的“投入/產出效率”,進一步通過內部制度創新取得明顯成效,最終提高戰略經營效果。可以說abc找到了提高經營業績的突破口。由此,企業內部戰略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明確和落實作業中心的責任,建立全面細致、科學合理的業績評價、員工激勵機制,使戰略目標不至于落為空談。這一點在先進的制造企業中是有一定普遍性的,比如,河北邯鋼將成本管理放在“核心”位置,進行全面細致的控制,體現了abc的原則,就取得了奇跡般的效果。
其次,abc根據價值鏈的特點將成本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是“從顧客到廠商”的管理,尤其重視在產品投產前的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并且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滿意度、維修及處置等售后階段,是深入各個經營環節內部的全程管理,結合了全面成本管理方法(tcm)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從市場、企業的每一個環節上努力尋找成本發生、價值創造的原因,同時提高各個環節的“效率”和“效果”,使企業真正及時、有效、充分、深入地融入市場,更好地使“戰略”適應了“環境”。
(2)從成本控制的內容來看,abc強調在工藝設計和生產制造過程中,通過jit和“零缺陷”等手段,消除每一個不增加價值的作業。
abc的核心是把成本看成“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的函數,并將“顧客價值”作為衡量增加價值與否的最高標準,并進一步把“不增值作業”劃分成“維持性作業”和“無效作業”。成本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實現作業鏈的優化,即:盡量減少“不增值作業”,尤其是無效作業(當然,無效作業不一定是無用的工作,如機器維修和管理活動,雖然有用但是本身不增加價值),提高有效作業和整個作業鏈的投入/產出比例,使成本利用趨向于最優化的高效率狀態。如epw廠把降低單位zh型產品的消耗時間作為突破口,就是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低效作業或無效作業,降低“未利用生產能力”(這里是時間)的成本,從而降低其生產成本,才能及時調整h和zh產品的價格,這樣就使企業保持有利競爭地位的問題更加具體化。
abc與價值工程管理是不同的,因為后者強調在產品設計階段剔除產品的過剩功能,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然而,剔除了產品的過剩功能,未必就消除了不增值作業。
(3)從信息來源來看,abc為基礎的戰略管理會計的信息來源具有外向性、開放性,是對各種相關信息的綜合收集和全面分析。它不局限于企業內部的信息來源,不僅要對企業內部實行規劃與決策、控制與評價,并且注重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情況,收集企業外部信息,包括競爭對手情況、行業市場需求、供貨商、客戶意向、售后服務、周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注重與供貨商及客戶進行協調與規劃,甚至關注企業與相應社會責任、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有關的信息。如epw廠,在采購階段,除了采用常規方法,還通過與供應商發展密切關系進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購成本;在銷售階段,撤掉了很多辦事處,試行分銷制,使企業能動態地掌握競爭對手的價格與市場行情,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增加了企業銷售利潤。又比如,沙鋼對物資采購實行招投標做法,在與供貨商充分“博弈”的過程中,取得了更有利的地位,僅1999年生鐵一項就節約成本4000多萬元。
(4)從戰略管理手段來看,abc雖然是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管理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因此,abc應該與相關的戰略管理措施相互結合、綜合使用,而不應該孤立地采用某一種手段。比如,可以結合價值工程、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目標成本、kaizen成本、基準成本、平衡記分卡和環境成本等方法。
其中,kaizen成本法主要強調降低產品制造過程成本(如epw廠降低zh產品成本的方法);基準成本法主要是參照其他企業或部門成功實踐,建立內部業績評價標準以改善經營;平衡記分卡(balancescorecard)是卡普蘭教授等人提出的新型管理措施,是一種在業績評價和成本管理體系中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如客戶導向經營業績指標、企業內部營運及技術效益指標和學習創新與成長業績指標等)相互融合的方法;環境成本主要核算企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的成本。
以價值工程為例,正如上面第(2)點談到的,價值工程在產品設計階段剔除了產品過剩功能,但是未必消除“不增值作業”,同時也要看到,abc和作業鏈管理雖然努力消除“不增值作業”,但是未必剔除了產品過剩功能,所以,二者應該結合使用。再以平衡記分卡為例,其財務指標可以與abc的詳細成本資料或價值鏈的財務信息相結合,而其非財務指標也可以與abc的客戶需求預測等方法綜合使用。這樣,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手段就變得更加有效。
abc和戰略成本管理來自發達國家,在epw這樣的技術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較好的現代企業中試行并獲得成效。但是,在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技術、設備、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都參差不齊的狀況下,戰略成本管理和abc是否也能適用,是不少人都關心的問題。福建x公司和epw廠的實踐,對此問題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只要按照科學的思路,努力創造相配套的條件,在我國先進制造企業中,abc是具有有效的推廣途徑的;abc的實施為科學核算成本、有效降低成本、實施戰略成本管理指明了突破口。
第三節一些企業應用abc失敗的教訓
雖然上文談到了許多成功應用abc的例子,但是國內外企業對abc的應用并非都是成功的,也有不少教訓值得我們引以為戒。比如,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所屬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廠(coloradosprings)就是其中之一。
惠普是世界上管理最完善、最富創新精神的企業之一。它的成功部分歸功于它不斷地重新評估自身的控制機制和分權式的組織結構。惠普的科技含量、間接成本比重都很大,因此,理論上講,惠普公司整體上是比較適合采用abc和相關管理措施,實際上惠普公司的大多數分支機構實施abc的嘗試的確都很成功。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廠規模較大,生產示波器和邏輯分析器等測試設備。它的產品種類很多,但每種產品的產量都很少,主要銷售客戶是通訊及電腦行業的工程師等人員。管理層決定實施abc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產和支持流程,以找出成本產生的前因后果,并據此確定產品的成本,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庫存評估依據,做出更合理的定價決策。
首先,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各個流程后,該廠試圖找出各種成本動因,即成本因素。此處的成本動因是指一個流程中影響該流程成本的所有因素。成本動因一旦確定,信息技術小組就會幫助成本會計部門,采取各種方法利用電腦軟件跟蹤這些因素。
其次,對這些軟件進行修改,以加入新的成本動因。此處略舉一例,對物料軟件系統加以修改,目的是為了識別首選零件和非首選零件。該廠在確定其所購零件的優先順序時采取如下5個標準:技術(technology)、質量(quality)、可靠度(reliability)、交貨(delivery)和成本(cost),簡稱為tqrdc。
第三,根據tqrdc標準的評估結果,將各種零件分為首選、中等和非首選3類。由于每類零件所引起的間接費用不同,因此對3類部件的區分是很重要的。這一程序也讓研究開發部門參與了有關零件評估的工作。
該廠采用abc的這些操作,有一定的合理性,表現在:
1、抓住了該企業技術水平比較高、間接成本比較大、產品種類多、產量小、管理比較嚴格和會計信息系統比較先進的特點,實行abc的初衷是對的。
2、得到了管理層的支持,因而各部門配合比較積極,如信息技術小組、研究開發部門與成本會計部門配合較好。
3、成本動因的選擇比較客觀。比如“首選、中等和非首選”零件的區分,結合了本廠間接費用的特點;并且對于跟蹤監控的軟件不斷改進,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該廠abc系統于1989年開始實施,然而,1992年卻半道夭折,從那以后,該廠沒有再嘗試過abc。那么,該廠實施abc失敗的教訓在何處呢?根據報道,主要問題有以下6點:版權所有
1、成本動因太多。abc理論的核心就在于對成本的“過程控制”,來對成本“追本溯源”。可是該廠abc實施者曾試圖為每一個流程“找出各種成本動因”,有一次,竟然在生產流程中挑出20多個成本因素,貪圖全面,結果導致作業中心過于分散,成本核算過于復雜,既增加了abc系統建立和維持成本,又增加了管理者對abc復雜信息理解的難度,明顯加大了“過程控制”和“追本溯源”的難度。
該廠應首先確定兩、三個絕對關鍵的流程環節,再在每個環節中找出兩、三個成本因素,并在初始階段全力以赴解決這些成本因素。這樣才能使abc更具有可操作性。
2、該廠對abc的應用沒有體現出明確的目的。從管理層決定實施abc的目標來看,“取得準確的成本信息”應該是其首要目的。因此,有關主要生產成本的動因應該詳細反映,而有關產品設計、市場需求等信息可以粗略反映。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成本動因太多”的問題。然而,該廠的abc工作卻沒有明確體現出這一目的:成本選擇漫無目的,簡單照搬abc理論,貪多求全;不但增加了實行abc的難度,而且,由于缺乏明確的信息需求目的,提供的信息沒有針對性,即使是科學地計算出了相關信息,也會出現不少abc信息“無人使用”的尷尬局面。
3、成本庫和作業中心內部缺少適當管理。雖然該廠的矛頭直指各種成本因素,預測間接費用的支出及成本因素的利用,但是,它只是每月公布成本因素的變化情況,包括成本因素的效率變量、比率變量及數量變化等,卻不對各個作業中心內部及其成本產生過程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不能給一個個產品的各種成本帶來增值利益。因此,該廠應該發揮惠普公司良好的“自身控制機制”的優勢,加強作業中心內部的控制。
4、各作業中心之間成本協調、配套管理跟不上。該廠過分注重公布成本因素的月變化情況,但在針對各個成本庫和作業中心之間如何相互協調、控制成本產生的過程、削減成本方面,卻從未采取任何相應手段。比如,據報道,其研發部門做出調整,開始采用首選零件后,但是采購部門卻并不改變其成本結構。因此,吸取epw公司的經驗,制定可行措施、努力削減非首選零件的總用量及壓縮總體的成本結構,使abc與企業戰略和整體企業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應當成為該廠實施abc的主要目標。正如本章第一節所講,這種abc與企業整體管理“脫節”的現象在中國也很多,因而吸取其教訓很有必要。
5、過分強調標準成本。該廠希望把某個成本因素作為管理的基準和目標,完全實行“標準成本”的控制。但是,要想在如何具體分配成本問題上使整個群體達成共識,幾乎不可能,弱化了各個成本中心的控制作用。
實施abc應注重長期控制成本、加強管理的效果,而不應強調短期內滿足某一具體成本“基準目標”。如果那樣做,意味著要找出所有的流程、所有的成本因素及所有適當的支出項目并予以分配。本來該廠成本動因就選取得太多,加上過分強調標準成本,使成本管理部門要把實際數據和標準成本隨時做一番比較評估,導致了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對各種成本因素活動進行管理,使abc的實施就好象一場管理惡夢。與其這樣做,倒不如發揮惠普公司“分權式”組織機構的特長,讓各分權部門作為一個個成本庫,建立責任中心,著重抓好自己內部的成本控制工作。
6、該廠對abc的應用,過于急于求成,淺嘗輒止,缺少積極改進的過程。比如,雖然該廠對成本動因的跟蹤軟件作了動態的改進,但是abc自身并未深入實踐,遇到了問題,1992年后,就再也不嘗試了,而沒有象epw廠那樣組織項目組對產品深入分析和研究。事實上abc的推行,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并非不允許有失誤,關鍵是努力減少失誤,并且根據abc的規律和企業自身的特點,逐漸改進和完善abc系統。
第四章結束語
通過前面對abc的理論概況、在我國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國內外應用狀況和經驗教訓的分析和總結,筆者認為:
首先要承認,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企業整體的設備水平依然很落后,如有關報道顯示,鋼鐵、石化、電力等15個行業中,我國企業的生產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一般為5到10年,關鍵性技術差距更大,而abc是高新技術生產制造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的產物,所以abc在我國企業全面推行,為時尚早。然而,筆者以為,abc雖然受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但是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它們并不排斥一般企業,相反,在個別先進制造企業或企業中的某一部門可以先行實施,將會帶動整個企業管理思維的變革,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競爭力的增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從長期看,abc還會反作用于其科技環境,促進企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并為政府提供更科學的宏觀財務信息,在國際貿易中保護本國利益。
因此,筆者認為,推廣應用abc和相關管理措施應該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abc可以在我國一部分先進制造企業或其若干部門先行實施,逐步推廣,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條件再實施abc”,則會導致企業喪失快速發展的時機。
首先,abc作為一種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可以從企業個別部門到整個企業,從制造到服務,從個別先進企業到更多企業,逐步開展。研究和實踐都表明,企業內技術裝備水平的多層次,可以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與之適應。例如:勞動密集型部門可采用責任成本控制;自動化程度高、間接費用比重大的部門可運用abc控制。眾多的探索已表明:即使是局部應用abc,對于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也會起到巨大推動作用。而且對于我國處于改制中的大中型國有企業來說,一部分已經基本具備了運用abc的條件,尤其是自動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不一定要等全面符合條件后再實施。而實施abc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效益的增加,從長期來看又會促進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環境的改善,從而進一步為abc、戰略成本管理的實施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其次,應用abc,應該重點強調其作為一種管理思想的指導作用,以廣泛更新企業的管理觀念,科學地分析解決問題,而不局限于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比如,盡管不少企業無法絕對做到jit、“零存貨”和“零缺陷”的“數據計算標準”,但是可以向這個標準努力;更何況在運用作業管理思想解決一些問題時,有些成本是無法用金額來計算的,只能依靠估計(如建立在abc基礎上的全面質量管理中因質量問題而給企業造成的信譽損失)。因此,abc不應局限于一種機械的成本計算手段,而應更多地作為一種管理思維模式運用于企業的產品設計、定價、顧客獲利能力分析、質量管理等諸多管理方面。這樣才體現了abc的本質意義。這也可能成為我國企業運用作業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種模式。
(二)企業推行abc,必須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
首先,我國企業將來在運用abc或abm時,首先應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判斷這樣做是否能為企業增效。盡管筆者主張大力提倡abc,但是,如果不顧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生搬硬套,不考慮abc信息的“成本-效益”關系,認為運用了abc就是好的,這樣一種思想也是錯誤的。abc在各國企業運用的經驗告訴我們,并不是任何企業都適合運用abc。如果一個企業制造費用只占一小部分,或者信息收集和處理系統需要付出很大代價,或者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是按照生產線來安排,而不是按作業中心(或成本中心)來安排,則abc并不比簡單的傳統成本法能產生更大的價值。因此,設想運用abc、abm時,企業首先應結合自身實際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判斷這樣做是否能為企業增效。
其次,abc系統必須取得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支持。abc、abm不是僅靠會計人員即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從企業競爭戰略高度去看待成本問題,解決成本問題,這是成功應用這一先進原理的先決條件。abc的具體核算和管理系統必須同企業的總體管理體系相互協調,才能取得管理層的支持,才能發揮足夠的效用。
第三,應用abc的具體措施,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生產流程和經營環境的特點,從而明確本企業應用abc的具體目的。由于國情、企業歷史基礎、產銷環境和技術工藝不同,既不能照搬abc權威理論的條條框框,也不能照搬國外或其他企業應用abc的經驗。
第四,abc系統本身是個不斷改進的過程。既要吸收別人的經驗教訓,又要在企業親自嘗試abc的實踐中不斷摸索,根據自身的成本特點和工藝特點去不斷完善abc系統,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把abc作為立桿見影的“萬能藥”,也不可淺嘗輒止,一遇困難就否定abc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第三章第一節對abc在我國應用狀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應用abc的企業,管理工作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或“脫節”現象,更有必要對abc系統不斷改進。
第五,推廣應用abc,必須結合企業自身會計人員的素質狀況。要實施abc系統,僅僅有先進的會計系統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質的會計隊伍,以保證原始數據的準確性、信息處理的高效性和abc管理的嚴格性;否則,如果各個作業中心提供了失真數據,或者人浮于事、作風散漫,abc就會弄巧成拙。所以企業必須結合自身會計人員培訓的實際情況確定如何具體設置abc系統。從第三章第一節的分析來看,香港和大陸都存在著會計隊伍和管理人員對abc知識不夠熟悉的情況,加上我國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事實,因而企業在對abc系統設置和改進的過程中,更有必要結合自身會計人員的素質狀況。
總之,隨著科技的加速發展,企業自動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間接費用占總成本的比重不斷提高,買方市場已經成為普遍的經濟背景,我國加入wto導致開放程度和競爭強度不斷增加,企業之間以人才和技術為基礎的競爭日趨激烈,推廣應用abc和相應的abm管理思想顯得越來越有必要。只要企業準確把握abc的規律,深入調查企業內外部情況,深刻領會和靈活運用這一先進成本核算和經營管理理論的精髓,abc和相關的管理措施一定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財務1051
作者:趙小平會計來源:自己點擊數:651更新時間:2005-11-12
關鍵詞:作業,成本庫,價值鏈,作業成本法,適時生產制度,制造成本法,責任會計制度,戰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作業成本法的理論概況
本章擬就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譯為作業成本計算法,以下簡稱abc)的歷史、產生依據、概念體系等三個方面對abc的理論概況作以介紹。
第一節abc的歷史
abc起源于美國,較有影響力的主要有以下幾位學者的觀點:
(一)科勒(kohler,ericl.)的作業會計思想。科勒的作業會計思想,主要來自于對20世紀30年代的水力發電活動的思考。在水力發電生產過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間接費用所占的比重相對很高,這就從根本上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時比例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其原因是,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預先假定了一個前提,即:直接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業革命以來,機器大生產中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體)。科勒提出的會計思想,主要有以下觀點:
1、作業(activity),指的是一個組織單位對一項工程、一個大型建設項目、一個規劃或重要經營事項的具體活動所作的貢獻,或者說某一個部門的某一類活動;作業在現實生產活動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時才第一次被運用到成本核算和生產管理之中。
2、作業賬戶(activityaccount),對每一項作業設置一個作業賬戶,對其相關的作用(貢獻)和費用進行核算,對作業的責任人,要能進行控制,即是說,同一個責任人控制的作業活動才是一項獨立的作業。
3、作業賬戶的設置方法是,從最低層、最具體、最詳細的作業開始,逐級向上設置,一直到最高層的作業總賬,類似于傳統科目的明細賬、二級賬和總賬。
4、作業會計的假設是,所有的成本都是變動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夠找出具體責任人,控制由責任人實施。
在會計史上,科勒的作業會計思想第一次把作業的觀念引入會計和管理之中,被認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staubus)的會計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業成本法的學者,他分別在1954年的《收益的會計概念》、1971年的《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和1988年的《服務與決策的作業成本計算——決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會計》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業成本觀念。其理論要點有:
1、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而作業會計是一個與決策有用性目標相聯系的會計,同時,研究作業會計首先應該明確其基本概念,如作業、成本、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質,首先必須揭示報表目標。報表目標是履行托管責任或受托責任,為投資決策提供信心,減少不確定性,報表中的收益和利潤,與成本密切相關;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種存量,而是一種流量。
3、要較好地解決成本計算和分配問題,成本計算的對象就應該是作業,而不是某種完工產品或其對應的工時等單一標準。成本不應該硬性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更不是根據每種產品的工時來計算分配全部資源成本(無論直接的或間接的),而是應該根據資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額,計算消耗的每種資源的“完全消耗成本”。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種產品的成本逐一計算出來,而是說,關注的核心應該是從資源到完工產品的各個作業和生產過程中,資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產品這一結果。
(三)20世紀末abc研究的全面興起。當時,計算機為主導的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費用普遍減少,間接成本相對增加,明顯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時、工作量等分配間接成本的思路,嚴重扭曲了成本。另外傳統管理會計的分析,重要的立足點是建立在傳統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對實踐的反映和指導意義不大,相關性大大減弱。雖然當時流行許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據的信息相關性值得商榷外,還很抽象、難懂,甚至一些專家都看不懂,其實踐意義就更差了。在這種背景下,哈佛大學的卡普蘭教授(robert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會計相關性消失》一書中提出,傳統管理會計的相關性和可行性下降,應有一個全新的思路來研究成本,即作業成本法。由于卡普蘭教授等專家對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體而完善,使之上升為系統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論并廣泛宣傳,卡普蘭教授本人被認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論觀點有:
1、產品成本是制造和運輸產品所需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作業,abc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產量耗用作業,作業耗用資源。即:對價值的研究著眼于“資源作業產品”的過程,而不是傳統的“資源產品”的過程。
2、認為abc的本質就是以作業作為確定分配間接費用的基礎,引導管理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成本發生的原因及成本動因上,而不僅僅是關注成本計算結果本身,通過對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較好地克服傳統制造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點,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abc系統中變為可控。所以,abc不僅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一種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手段。在其基礎上進行的企業成本控制和管理,稱為作業管理法(activity-basedmanagement,以下簡稱abm)
abc的成本雖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并不同于中國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為abc的成本強調的是“消耗”的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產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臺機器每月正常產量是100件產品(代表了生產能力和投入成本),但是如果企業只投產了80件,就存在著20件(100件減80件)產品所對應的“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而abc下產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蘇聯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運輸費用和生產、管理、理財費用等全部支出項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
第二節abc產生的依據
那么,abc理論的產生有什么樣的客觀依據呢?
一、理論依據。
abc的理論依據是: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把單位產品耗用某種資源(如工時)占當期該類資源消耗總額的比例,當成了對所有的間接費用進行分配的比例,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對象應該是作業,分配的依據應該是作業的耗用數量,即對每種作業都單獨計算其分配率,從而把該作業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種產品。
二、實踐依據。
(1)從必要性上來講,abc產生的依據體現在針對傳統成本計算法的科學性、傳統管理會計的研究和實踐中對于成本習性的假設所產生的質疑。
傳統成本計算法假定直接成本比例較高,同時,傳統管理會計中,把成本習性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建立模型y=a+bx,而這種成本的劃分和模型的相關性,是立足于短期內經營、業務量也無顯著變化的假設上的。然而,20世紀70年代以后,企業要應對多變的市場風險,強調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突出了戰略管理,企業管理部門對持續經營的要求日益增加,而從長期經營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成本都是變動的,傳統認為成本屬性應該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假定和模型y=a+bx,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時間上的相關性;兼并的浪潮、生產的規模化、經營的全球化,導致企業的業務量急劇上升,突破了模型y=a+bx的業務量假定;隨著高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為主導的智能化、自動化日益普遍,技術密集型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網絡經濟為首的信息經濟、知識經濟已經到來,這些經濟活動,導致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投入比例大大降低,許多企業的間接成本占絕大部分,這導致模型y=a+bx即使在短期內和一定業務量內也失去了相關性。時代的發展,需要一種解決傳統信息失真問題、打破y=a+bx模型的成本計算理論,而abc就是滿足這一需要的理論。
(2)從可能性上來看,適時生產法(justintime,以下簡稱jit)為abc的可行性創造了條件。
在日本等國家,jit已經逐漸推廣。該生產系統中,企業在生產自動化、財務電算化條件下,合理規劃,大大減少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周轉時間,使原材料進廠、產品出廠、進入流通的每個環節,都能緊密銜接,甚至完全消除停工待料、有料待工等浪費現象,減少生產環節中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活動,使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象鐘表的零件一樣相互協調,準確無誤地運轉,達到減少產品成本、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
jit系統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如要有“零存貨制度”,以保證減少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占用的資金,真正做到適時生產,進而要求良好的交通、完善的原料市場等社會條件;要有“零缺陷制度”,保證各環節銜接正常,及時提供合格產品;要有“單元式生產制度”,如同銀行的“柜員制”,消除過細的分工,這又要求車間工人是全能的,保證封閉式生產,因為過細的分工帶來了過多的流水環節。目前這些在中國很難完全做到,但我們可以努力逼近這一標準。
由于作業賬戶的設置方法是從最低層、最具體、最詳細的作業開始,逐級向上設置的,操作比較復雜,因而需要較為精確而高效的成本統計和計算手段,需要嚴格而科學的控制和管理體系。而jit的出現,就使abc的應用成為可能。
第三節abc的概念體系
任何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一套必要的概念體系作為支撐以便完整而準確地解釋世界、探索規律從而指導實踐,abc也不例外。abc必要的概念有以下幾種:
(一)與作業有關的概念:
1、作業(activity),指企業為了達到其生產經營的目標所進行的與產品相關或對產品有影響的各項具體活動。
2、作業鏈(activitychain),是相互聯系的一系列作業活動組成的鏈條。現代企業實際上是一個為了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活動實體的組合,所以企業就是作業鏈。
3、價值鏈(valuechain),從生產經營環節上看就是作業鏈,是從貨幣和價值的角度反映的作業鏈。卡普蘭教授等學者認為,立足于經營的最后一個環節(即產品銷售到顧客的環節)來看,能夠產生和增加顧客價值的作業是需要大力加強的有效作業,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是維持作業或無效作業,需要嚴格控制。但是,無效作業不等于無用作業。比如,修復殘次品、管理活動,都增加不了價值,是無效作業,但卻是維持企業正常運營的有用作業。
價值鏈需要不斷的優化組合,如努力減少各環節的無效作業,使之逼近于零;在各環節有效作業中,提高其產出比例等。前面提到的jit、“零存貨”、“零缺陷”和“單元(柜員)式”生產制度就是優化價值鏈組合的重要手段。
價值鏈的優化組合需要對其作科學的分析。分析價值鏈應該體現市場營銷意識,尤其在買方市場中,要從顧客著手,分析顧客支付的價格與其受益的比例、產品與競爭對手的比較,逐步延伸到廠商的內部價值鏈組合情況;控制價值鏈應該從產品設計環節開始,盡力改善價值鏈的組合,提高其投入產出比例。
(二)與作業成本習性(costbehavior)有關的概念:
1、短期變動成本,就是短期內發生變動的成本,與產出量呈正比例變動。這與傳統意義的“變動成本”口徑是一致的。
2、長期變動成本,是短期內一直不發生變動,長期中雖不隨產量變動,但是與作業量呈正比例變動的成本。比如產品質量檢驗費,不應該按產量分配給產品,而應該按照產品接受的檢驗勞務量(作業量)來分配,就可以看作一種長期變動成本。
作業量與長期變動成本二者的變動不一定是同步的,存在一個時滯問題,即作業量減少時,當期長期變動成本未必減少。比如,當月企業質量檢驗次數減少了,但是檢驗人員的固定工資可能并沒有馬上減少。對此調整期的成本分配問題,應遵循“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
3、固定成本,是既不隨產量變動,也不隨作業量變動的成本,比如西方國家企業中歷史成本計價的“土地所有權”。
作業成本法下的長期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傳統制造成本法下都叫“固定成本”。
(三)與成本動因有關的概念:
1、成本動因(costdrivers),又譯作成本驅動因素,是對導致成本發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質的某一類重要的事項進行的度量,是對作業的量化表現。成本動因通常選擇作業活動耗用的資源的計量標準來進行度量,如質量檢查次數、用電度數等。
選擇合理的成本動因很重要,最好由成本會計師、生產工藝工程師、abc專家共同組成專門小組來做選擇,要把企業看作價值鏈的組合,照顧到動因選擇的全面性、代表性、操作性和動因與其他部門的密切關聯性。
主要以資源消耗數量作為基礎的動因,通常是伴隨著短期變動成本而發生的,是分配短期變動成本的根據,大多既與作業量有關,又與產量有關,接近于傳統的變動成本處理方法,比如制造業中機器運轉時間、加料重量、工時(雖然不等同于傳統成本法的“工時比例分配法”,但工時仍可以選擇為動因)。但是主要以作業量(可以看作工作量,但不是產量)為基礎的成本動因,如檢驗、維修等部門作業,導致了長期變動成本的發生,是分配長期變動成本的依據。如表1-1:
表1-1制造企業的部分成本動因及各自驅動的成本
成本動因驅動的成本
生產批次生產、調度部門的相關成本
進料定單數量材料采購部門的相關成本
驗收次數驗收部門的相關成本
發貨單數量發貨部門的相關成本
維修次數維修部門的相關成本
檢驗次數質量管理部門的相關成本
生產調整和投產準備次數生產調整部門的相關成本
2、成本庫,即作業中心,由相同性質的成本歸為一類而構成,如維修車間、檢驗車間各自對應一個成本庫。
選擇成本庫(作業中心)的類別時,也應該照顧其與整個價值鏈、其他部門聯系的密切性。成本庫的主要類別有:
(1)單位水平作業中心,即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發生的作業量不變,作業總量隨產量變動,如原材料耗用中心。
(2)批次水平作業中心,即生產每一批產品所發生的作業量不變,作業總量隨生產批量呈正比例變動,如生產調度、計提準備、質量檢驗中心。
(3)產品水平作業中心,即為支付生產每類產品或勞務所發生的作業總量隨著產品的項目呈正比例變動,如產品測試中心。
(4)維持水平作業中心,為了維持生產環境所發生的作業,如冬天取暖、夏天降溫、車間照明等中心。
3、分配率,某一成本庫耗用的可歸集的總成本,除以該成本庫對應的總作業量。其意義和作用類似于制造成本法的制造費用分配率。
4、作業成本的分配方法為:某產品應分配的某類作業成本i=該類作業成本分配率×該產品消耗的該類作業量
該產品應分配的全部作業成本=∑i
從abc的概念體系的框架中,我們可以看出,abc的理論基礎,是認為生產過程應該描述為:生產導致作業發生,產品耗用作業,作用耗用資源,從而導致成本發生。這與傳統的制造成本法中產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這樣,abc就以作業成本的核算追蹤了產品形成和成本積累的過程,對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進行追本溯源:從“前因”上講,由于成本由作業引起,對成本的分析應該是對價值鏈的分析,而價值鏈貫穿于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所以成本分析首先從市場需求和產品設計環節開始;從“后果”上講,要搞清作業的完成實際耗費了多少資源,這些資源是如何實現價值轉移的,最終向客戶(即市場)轉移了多少價值、收取了多少價值,成本分析才算結束。由此出發,作業成本計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詳細化、更具有可控性。
第二章在我國先進制造企業中應該推廣應用abc
本章擬就abc的現實意義、適用條件和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可行性等幾方面來闡述“在我國先進制造企業中應該推廣應用abc”這一觀點。
第一節abc的現實意義
(一)微觀意義
ⅰ、abc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學,
解決了傳統成本信息失真問題
同一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在作業成本法下和制造成本法下計算出的結果常有差異,甚至相差懸殊。為什么呢?原因主要在于兩種方法對間接費用的分配不同。制造成本法把每單位產品耗用的某一項成本標準(如產品耗用的工時占總工時的比率),當成了對所有費用(如在電器開關制造類企業中,包括備料、液壓、噴漆、加鹽、檢查和折舊費等)進行分配的比率。事實上,產品分別耗用各種費用所占各種費用總額的比例,絕不是僅僅用工時比例這樣的單一指標所能代表的(尤其是間接費用)。這樣的實例很多,比如,生產工時或機器工時耗用較多的產品,其耗用的產品質量檢驗費用就多了么?顯然未必,因為檢驗費用的多少與生產時間的長短沒有直接的正比例關系。又如,某產品的工時耗用比重大,也許是由于在集體勞動中(如勞動密集型產業),許多工人在較短的時間內共同在車間勞動造成的,而不是占用車間的絕對時間很多,也就不應該分攤較多的廠房折舊費用。所以,制造成本法下按照單一的工時等標準分配間接費用的做法,顯得草率武斷,必然造成有些產品成本虛增,有些虛減,不符合“誰受益,誰負擔;多受益,多負擔”的公平配比原則和信息相關性原則,導致成本信息失真。
我們舉例來說明其信息失真的影響:如果企業本月在同一個車間生產兩種產品,一種產量高,另一種產量低,那么在制造成本法下,高產量的產品由于耗用的工時比較多,就負擔比較多的廠房折舊費,而低產量的產品由于耗用的工時比較少,就負擔比較少的廠房折舊費。然而,兩種產品占用廠房的時間是相同的,應該分擔相同的廠房折舊費。所以,制造成本法高估了高產量產品的成本,低估了低產量產品的成本。
而abc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從以上分析中還可以看出,abc的關鍵步驟在于,計算出每種作業的分配率,再根據每種產品消耗的某項作業量乘以相應的分配率,得出這種產品消耗的該項作業成本,再把這種產品消耗的各項作業成本加總,就是這種產品的作業總成本。
可以看出,abc區別于傳統成本法的計算步驟在于:abc不是直接考慮產品成本或工時成本,而是首先確定間接費用分配的合理基礎——作業,然后找出成本動因,具有相同性質的成本動因組成若干個成本庫,一個成本庫所匯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動因來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使之歸屬于各個相關產品。
因此,abc與傳統成本法相比,其根本區別具體表現在:縮小了間接費用分配范圍,由全車間統一分配改為由若干個成本庫進行分配;②增加了分配標準,由傳統的按單一標準分配改為按多種標準分配,對每種作業選取屬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abc針對生產過程中每種作業選取屬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產品消耗成本動因或作業的數量將成本庫的成本逐一分配到產品總成本中去,這樣,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生產對資源一步步消耗的各個具體環節中,抓住了許多動態變量,就真正消除了傳統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時等作為唯一標準去分配全部間接費用的不合理性,解決了傳統成本法帶來的成本信息失真問題,使成本核算更準確,更具有相關性和配比性。版權所有
第二、在軟件的生命周期里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提出問題的定義,分階段的調查和編寫軟件數據和設計文檔等在實現階段主要需要完成的則是編寫毛和對他的測試工作,需要根據他的說明書把這些轉為程序代碼,并成單元的測試,使其編寫。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于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于評審者一目了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由于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并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
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后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采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準這一選題。開題報告的內容大致如下:課題名稱、承擔單位、課題負責人、起止年限、報名提綱。
報名提綱包括:
(1)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和有關文獻資料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2)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各項有關指標、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進行試驗性研究);
(3)大致的進度安排;
(4)準備工作的情況和目前已具備的條件(包括人員、儀器、設備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設備和儀器(用途、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等);
(6)經費概算;
(7)預期研究結果;
(8)承擔單位和主要協作單位、及人員分工等。
同行評議,著重是從選題的依據、意義和技術可行性上做出判斷。即從科學技術本身為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2]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并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并行的相關問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3.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4.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于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并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4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于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規定。
開題報告
學生: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
2、現實意義
二、論文綜述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國內研究的綜述
4、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預期的結果
1、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
對于一些英文讀者來說,英文摘要是他們唯一的信息源,所以英文摘要一定要強調完整性,也就是說它所提供的信息必須是完整的。
2、具有定量分析
撰寫英文摘要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籠統的、空洞的闡述,盡量用具體的語言和清晰地思路來論述,這樣能給讀者一個全面的信息呈現。
3、具有創新性
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學者在閱讀論文時會注重創新之處,所以中英文摘要不必強求一致,英文摘要需要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國際標準規定中“摘要”一詞定義為原文內容準確、扼要的表達,而不加以解釋和評論。各個高校對其也都有自己的相關規定,如新疆農業大學,一般要求英文摘要在200-250字符,單詞語法正確,語言流暢、精煉。內容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4個方面,著重反映論文中的新內容、新見解,但不得加入評論。
二、非英專本科畢業論文中文摘要英譯中存在的問題
1、研究過程簡述
為了了解本校非英專本科畢業論文英文摘要所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兩方面的研究。筆者對土管專業的62份問卷結果進行了數據分析,發現77%的非英專學生對英文摘要有強烈的需求;收集了土管專業的57份畢業論文英文摘要,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發現70%的學生借助了網上一些軟件翻譯,其中有25%的人對譯文進行了修改,僅有12%的學生基本了達到英文摘要的要求。
2、英文摘要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1)文章題目的翻譯。中國學生受到漢語思維習慣的影響,在中文題目中會用到“研究”、“初探”等詞,但是在撰寫英文摘要中,這些詞就可以不用譯出。
例如:四平市耕地保護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原譯:Analysis of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in Si Ping City
改譯: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in Si Ping City
2)標點符號錯誤。學生常犯的錯誤:并列成分用分號隔開;書名號沒有用斜體;中英文省略號的區別。
例如:農戶耕地流轉行為受農戶文化程度、年齡、農戶家庭勞動力資源狀況影響。
譯文:... is influenced by farmers’ degree of education,age,labor resource status.
3)用詞不當。詞性和近義詞區別分辨不清常會導致用詞不當的問題。
例如:但是由此產生的人地矛盾問題卻日趨尖銳
原譯;but the result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
筆者認為“矛盾”一詞,根據詞義和用途,conflict更為貼切。
改譯:but the resulting conflict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4)搭配不當。英語單詞的搭配紛亂復雜,許多學生的語法基礎薄弱,經常會用錯搭配導致不規范的表達。
例如:In Urumqi as an example ...
改譯:Taking Urumqi as an example...
5)中式翻譯
做翻譯時,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中式思維翻譯。如果只顧字面對應,不考慮文化差異,可能會造成簡單句泛濫,句子銜接性差。
例如:大量的農業用地轉為城市用地,給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原譯:A great de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nto urban land, to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blem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 great pressure.
原譯文完全是根據中文逐字逐句翻譯的,且原文中的“問題”可不用譯出。
改譯:A great deal transformation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三、改進英文摘要質量的對策
英文摘要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以上幾條只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常見問題的簡單總結。想要提高摘要質量,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正確認識英文摘要的意義,了解英文摘要的寫作特點和規范。撰寫英文摘要時,先用中文完成結構完整、信息全面的摘要,再按照英文思維將其翻譯下來。
掌握英文摘要的翻譯技巧,加強自身翻譯能力。多注重英文摘要的寫作規范和行文特點,如用詞、句法、時態、語態等。多積累英文摘要常用詞、句型,多閱讀英文文獻資料。(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者簡介:汪南(1994~),新疆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134班學生。
參考文獻
1.0 前言
近15年,體裁(genre)和體裁分析(genre analysis)成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教學領域里的熱門話題(Hyon 1996)。我國不少專家、學者都試圖把這種理論應用在具有特定交際目的的篇章上,如分析農業英語論文摘要(易興霞,2006),分析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文章的宏觀和微觀結構(楊瑞英,200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分析商務促銷類語篇(王宏俐, 郭繼榮,2006)等。本文擬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分析主要交際目的為說服潛在客戶購買商家所提供的產品或接受其服務的英文促銷信的表現形式,圖式結構和特殊信息,并通過分析語義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加深對促銷信的語言表面特征的認識。
2.0理論依據
2.1體裁
語言學中的體裁(genre)不同于文學中的體裁。Swales (1990: 45-58) 認為體裁是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對人類交際事件進行分類的結果。所謂交際事件就是人們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運用語言在社會中辦事的實例。新加坡的Bhatia (1993:13-16)在 Swales的體裁理論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認為:1)體裁是一種可辨認的交際事件;2)體裁不是一般的交際事件 ,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3)在建構語篇時 ,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4)盡管體裁有其慣例和制約性, 內行人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因此交際目的往往決定應該使用哪種體裁,而體裁的常規性又維我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體裁結構潛勢。
2.2體裁分析
體裁分析是20 世紀90 年代由Swales (1990)和Bhatia (1993)發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他們認為任何體裁都是由一系列的語輪構成,語步(move)和步驟( step)是語篇分析的出發點。Swales的層次動向法(move approach)常用在具體的體裁分析中,即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對某一語篇按照意義與功能劃出層次,然后再根據層次來考察分析語言的表達形式。Swales 沒有對語步和步驟提出明確的定義,但Nwogu (1997)認為語步是一個由一系列詞匯,主題意義和修辭特征所標明的具有統一意義傾向的語篇片斷,步驟是實現語步的可供選擇的修辭策略,一個語步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步驟來實現。例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Bhatia (1993:62)根據體裁“ 語步 (moves) 和步驟( steps)”分析理論,將推銷體裁概括成七個 “語步” (move) :1.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 ; 2. 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 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 3. 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 ; 4.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 ; 5. 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 ; 6. 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 ; 7. 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在以上七個“語步” 中 ,第二語步 Introducing the offer 又是由三個步驟(step)組成的。
體裁分析模式為語篇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視角與方式。使用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對某個特定語篇進行分析,是對語篇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分析的有機結合,既注重語篇結構的宏觀結構和認知結構,也注重特定的體裁結構在詞匯和語法層面的特定表現。
3.0體裁分析在英文促銷信中的應用
3.1促銷信的體裁界定
促銷信是商務英語中常見的一種語篇,它是以書信的格式由促銷人員向顧客傳遞商品或服務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因此它的本質是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主要交際目的就是通過向消費者的宣傳、誘導和提示,促進消費者產生購買動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實現產品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這樣的交際目的決定收信人和寫信人通常為并不熟悉的雙方,因此語言上謙虛有禮、簡潔明晰是必不可少的。
3.2 促銷信的內在宏觀結構
一封成功的促銷信在內在結構上 ,基本遵循Bhatia 的七個 “語步”的模式 ,通過吸引客戶的注意、向客戶詳細介紹所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并索求回復等語篇片斷來實現說服潛在客戶購買所推銷產品或服務的交際目的。下面我們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來具體討論促銷信的層次動向。。
Dear customer,
⑴Theunion bakers would like to announce a great offer this Valentine day. Every two kg cakeyou buy you get raffle ticket which allows you to enter into a draw which willgive you a chance to win a dinner for two at a three star hotel. You can have awonderful dinner with your loved one on the eve of Valentine’s Day.
⑵ Thebakers will arrange for the pickup and drop to the venue and you can enjoy thedinner along with the dance party at the three star hotels.
⑶Don’tyou think it will be fun to take your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out for dinner ona valentine’s day and make the day a special one? Imagine all that fun you havewith your loved one with tasty cuisine and exciting and thrilling dance party.To top it all you can meet famous singer and dancer who is the guest of honorthat day.
⑷Visitany of our outlet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Hurry and buy a wonderful tastycake for your loved one.
⑸Sincethe offer is valid till (time how long).please act now.
⑹Sincerely,
這封促銷信由五段組成,第一段的第一句是第一個語步: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通過提及在情人節要提供的一項服務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第一段的第二句到第三段是第二個語步: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第二個語步由三個步驟組成: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第一段的第二句是第一個步驟,主要介紹了即將推出的服務——每買兩公斤蛋糕就能抽簽,就有機會贏得在三星級賓館的兩人晚宴;第一段的第三句和第二段是第二個步驟,詳細介紹推銷服務的細節——情人節前夕在三星級賓館和摯愛共進晚餐、共舞;第三段是第三個步驟,主要指出推銷服務的精神價值——使情人節過得特別,并能遇到明星。第二個語步是促銷信最為重要的部分,決定能否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最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第四段是第三、四個語步: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第四段第一句是請求顧客做出回復——到銷售點尋求更多信息;第二句是鼓勵有購買傾向的顧客下定決心。第五段是第五個語步: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Sincerely和簽名是第六個語步: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作為傳統信件獨特的結尾方式,這一語步在促銷信中也很常見。
與Bhatia的七個語步模式略有不同的是:這封促銷信并沒有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而且Offeringincentives (激勵購 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的順序也有所不同。王宏俐, 郭繼榮(2006)認為,在語篇構建中常使用的語步是核心語步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不太出現的輔語步是外圍語步,在促銷信中,第一、二、四語步是核心語步,由于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是外圍語步,銷售者可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至于語步順序,盡管促銷信是專門用途英語里的一種,有其慣例和制約性,但我們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
3.3 促銷信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
這實際是一封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抽獎促銷信。促銷信的最主要部分——第二語步也是以這個文化預設為先決條件的。銷售者想要促銷的商品是蛋糕,但在促銷信里,抽獎有可能贏得情人節的晚餐卻是描述的重點,這主要是商家抓住了顧客消費過程中的僥幸獲大利心理——以抽獎贏得與摯愛在情人節共進免費晚餐的機會,設置中獎機會,利用抽獎的形式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蛋糕。令人心動的抽獎活動成功地把顧客的注意力指向拉到了本應大力宣傳的產品——蛋糕上面。如果收信人不了解這個文化預設,就不容易達到促銷信的交際目的。
Leech(1981:17)認為:搭配意義是指一個詞與另一個詞連用搭配時使得該詞的意義隨語境而發生的變化。因此促銷信在詞的搭配上非常注意。促銷信使用的形容詞大多是描述性和評價性的,多為褒義詞,例如:great, wonderful, special, tasty, exciting, thrilling, famous,wonderful, 這些形容詞為收信人勾勒出一幅浪漫、激情、美味的晚餐情景。盡管這是一封書信,但口語詞匯多余書面語詞匯,淺顯易懂、簡潔明晰。銷售者為了推銷商品或者服務,常常直接使用反問疑問句和祈使句,增強引導功能,說服或敦促收信人采取購買行動。
3.4 總結
體裁分析超越了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力求解釋語篇的理據, 探討語篇結構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 揭示實現交際背景的特殊方式和語篇結構的規范性。促銷信具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把促銷信這一體裁語篇看作是一個有規律的有結構的層次動向的組合的思想, 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信函體裁,寫出目的明確、結構清晰、用詞準確的促銷信。
參考文獻:
1.Hyon, Sunny.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Imp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 30/ 4 :693-722, 1996.
2.易興霞.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9):28-31.
3.楊瑞英.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29-34.
4.王宏俐,郭繼榮.體裁分析與商務促銷類語篇[J]. 外語教學,2006(7): 32-37.
5.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 1993.
7.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and Func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 16 (2): 119-138.
一、選題原則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選題合適,促使學生圍繞選題積極工作,整個過程充滿樂趣;選題不合適,不僅圍繞選題進行的工作不會順利,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畢業論文的失敗。在這個意義上說,選題本身就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一種測試,一向受到高度重視。一般而言,選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原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牢牢抓住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問題;另一是怎樣研究。沒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難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的意義在于界定畢業論文所要反映的事實和解決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既不同于理工科專業,也不同于文科專業,從性質上規定了該專業的畢業論文務必結合實踐來體現自身特點,展示學生能力。豐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實踐構筑了工商管理專業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可能來源于某一個特定企業的實際背景,從而為改善特定企業的管理狀況和提高經濟效益貢獻應有的聰明才智。同樣,畢業論文也可以是對工商管理實踐中發生的一些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從而歸納這種現象的必然性和規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應用或規避。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要勝任“經濟工程師”的角色,知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來設計和制造各種結構、系統、過程等的素材。從這種認識出發,其能力必須達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專業能力、設計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適應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在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就為適應、開拓、創新、競爭和組織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在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助于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原則,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證畢業論文具有新意和時代感,同時還可以避免畢業論文閉門造車、步入后塵、東拼西湊的弊端。
2.專業原則
專業特長是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發現真理有所建樹。堅持選題的專業原則,也就是充分考慮專業興趣,突出專業特長,注意揚長避短,通過畢業論文寫作,促進專業長進,獲取優秀成果。具體說來,學生和指導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落實選題的難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選擇那些不花氣力就能完成的課題,這樣難以達到鍛煉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專業領域內提出較高要求,確定的選題要花費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選題形象地比作籃球比賽中的投籃得分:假設籃框置于人們頭頂高的位置,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個個中的;或者將籃框放在三層樓高的地方,縱使球藝很高,人們也很難中籃。如果真是這兩種情況,籃球比賽還有什么意義呢?選題的道理同樣如此,要防止犯類似錯誤,注意難易適中,深淺適中,寬窄適中,大小適中。例如有的學生對企業改制改組關注較多,就可以選擇有關的企業改革理論課題;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好,就可以采用數學模型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有的學生成本理論較熟,就可以探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凡此種種,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鞏固專業知識,檢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綜合化。
3.時間原則
畢業論文寫作是在一定的時空限制下進行的一種工作過程,一般要求在三個月至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選題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畢業論文還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這種要求既考慮到堅持一定的質量標準,又考慮到時間因素。計劃寫3000字的短篇論文與計劃寫1萬字的長篇論文,在選題上肯定是有區別的。舉例來說,選題“試論會計理論體系”與選題“凈現值法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無論在理論涉獵面,還是在實際應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題時要顧及時間因素考慮篇幅長短。如果選題過大,涉及內容繁雜,研究難以深入,論文易顯空洞膚淺;同時,有限的篇幅也容納不進冗腫的內容。如果選題太小,完成后論文篇幅太短,畢業論文的份量顯得太輕,也不合要求。通常選題大小適中的判據是內涵深、外延淺,既能把問題展開說清楚,論文又充實有份量。
4.資料原則
選題明確之后,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寫作者占有資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物質基礎。
資料可分為二手資料和原始資料。前者是指經別人搜集、整理并發表過的資料,大多來源于各種書報雜志、研究報告,許多論文都是利用二手資料提煉而成;后者是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成本較高,時間較長。寫作者資料占有愈多,寫作回旋余地愈大,對論點進行論證就愈加充實;反之,即便選題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也寫不出好的論文。
搜集資料之后,還應圍繞選題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畢業論文所運用的資料更有說服力,更能突出主題,讓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要注意:①資料的真實性。畢業論文的科學性依賴于資料的真實性,只有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因此搜集資料時要有出處,運用資料時要有根據。盡可能選用原始資料,若選取二手資料,一定要認真核對,以防訛錯,對資料均要鑒別其真偽與可靠程度,要把事實與推論區別開來,不合邏輯,前后矛盾的資料不能選用。②資料的具體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許多數據、數字、比例、比率等,這些資料一定要具體準確規范,保證論文的可信度。③資料的新穎性。如果資料新穎,方法對頭,可能形成新的創見。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見資料,采用與眾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從不同角度加以闡釋,也有可能產生新的結論。簡言之,無論新資料還是老資料都應努力挖掘新意。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畢業論文選題,實踐原則是根本,專業原則是保證,時間原則是前提,資料原則是基礎。
二、選題方法
選題是一種創造,這種創造同其他創造一樣,是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積極的思考中形成。畢業論文選題既要考慮科學價值,又要發揮學生特長,所以確定恰當的選題是一個不斷思維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講究選題方法對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說來,選題方法有以下三種:
1.查閱文獻法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方式,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狀,特別是選題涉及領域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能知道本學科過去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確本學科的研究現狀,能知道現階段的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新問題是什么。有關這兩方面的資料占有得多,情況就較清楚,選題就不會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礎,就可能產生出新穎、獨創的選題。本學科已獲得的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鋪墊了良好基礎,尚未解決的課題是選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到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工商管理專業的圖書目錄和期刊雜志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各種辭典和工具書等。另外還要靠平時積累,學做文獻目錄卡片,豐富資料儲備。這兩方面的工作構成本學科研究工作的選題基礎。
2.實踐選題法
畢業論文選題要密切聯系客觀實際,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工商管理實踐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趨向,以此作為選題的依據。例如企業改組改制以后,在企業管理方面出現了哪些變化?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場競爭主體地位明確之后,采取何種經營戰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主動地位,保證企業獲得長期利潤?諸如此類的選題植被于工商管理實踐的沃土之中,實踐選題法要求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來獲取有價值的選題。
“重結論輕過程”是傳統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傳統的教學的主要活動就是講述、板書和布置練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把學生看成了接受器,課堂中的問答多半是復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師充當了知識和結論的灌輸者的角色。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結論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如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如何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如何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并能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使教師自身由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從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活動,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能;如何使班級、小組合作和個體學習各環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正達到促進人的發展的目的,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
如在學習《金與南宋的對峙》時,課前預習1、你知道多少岳飛的故事?你知道岳飛《滿江紅》嗎?2、南宋有岳飛、韓世忠等歷史名將,為何北伐不能勝利呢?這兩道預習題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和啟發他們分析思考能力,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僅僅靠教師灌輸的學習的被動局面。上課時在沉郁激越的《滿江紅》背景下,學生的情緒異常激昂,他們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飛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有的學生還拿來了在將軍山拍攝的岳飛“還我河山”的圖片。教學中師生互動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有的提出:“老師,不是說落后就要挨打嗎?可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為什么競能滅宋呢?”學生們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辯能力。這樣的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表現了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也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教學要求。
二、由機械的課程闡述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
在傳統教學理論中,課程(包括教材)是政府和學科專家關注的事,教師無權也無須過問,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只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這不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很容易使教師走上“照本宣科”的教學老路。新課程給了教師發揮的空間,倡導教師由機械的課程闡述者向課程的開發利用者轉變,為基礎教育改革又提供一條探索之路。如在上唐朝歷史時,我們給學生布置的分析討論題:觀點一:“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楊貴妃足以敗之”。觀點二:說:“唐玄宗前期會做皇帝,后期不會做皇帝,”你同意哪種觀點,為什么?學生必須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史實歸類,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問題做出分析評價。經過深思熟慮,學生紛紛發言,說了很多,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令我很受觸動。
三、由傳統的知識“搬運工”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過去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截然分開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按照教材、“教參”、試卷的“標準答案”教。至于為什么要教這些,為什么要這么教,絕大多數的教師沒有深入地思考,因為學校的評價體系就是教學升學率的多少。可見,教師成了完全游離于教學研究之外的旁觀者,成了知識的“搬運工”,這顯然不符合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期待。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搬運工”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作為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增強教學研究意識。研究重點和方向是:1、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探究性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那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性得到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歷史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開放式教學,它的主要特點是以歷史教學為基礎,不拘泥于歷史教材本身,打破學科界限,借鑒不同學科的教學成果,重新去體會歷史、感悟歷史。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
計算機中的進?33? 二進制表示?3第二? 計算機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體四? 字;“節”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號譩55排版)? 內容為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該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唬門類很全?4、論文帝國 門類較全。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論文的格式是什么畢業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子的?論文的格式是什么,還有寫論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種專業寫論文的嗎?日語小論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論文的格式是什么樣的啊我們要寫論文,好像還要參賽!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歡的老師,幫幫偶亞論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師要我們從身邊選題.
畢業論文格式
畢業論文格式總改不對老師不讓過怎么辦?內蒙古財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畢業論文格式的具體要求求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誰有?求畢業論文格式,平面設計專業我想要一個實用《畢業論文》格式,我要套論文用的用的,越快越好?能給嗎?請問哪位知道西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格式?還有腳注有什么特別要求?請求2011最新格式物流管理畢業論文順序:中央電大畢業論文題目→目錄→有人教教我大學畢業論文的格式關于房地產營銷的畢業論文設計,包括開題報告什么的,怎么寫,給發了我給大學生畢業論文2年了,格式熟練,去年寫了幾百篇基本都過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啊?還有論文的格式什么,我都不懂啊,求各位江西師大自考本科畢業論文格式具體是怎樣的?畢業論文具體格式是怎么樣的,有關環保的畢業論文范文有嗎?
哪位大哥知道四川農業大學的畢業論文格式,.
一、引言
畢業論文(thesis)是每個大學生在畢業之前的一項重要學習任務。論文的撰寫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也需遵循科研論文規范的寫作方法及語言表達形式。學生在英譯中文標題時應本著一條總的原則:準確反映文章實質,遵循英語表達習慣,貴在簡潔,突出醒目,使之起到“以小見大”的作用。具體原則及要求如下。
二、英譯畢業論文中文標題的基本原則
2.1準確一致(Accuracy)論文標題應能準確反映文章主要內容,恰當體現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既不能過于寬泛,也不宜過于繁瑣。中英文標題在內容上應保持一致,但不代表詞語的完全對應。將中文標題譯成英文時,要注意語序的調整,不能死套中文的詞序,以免造成英文意思模糊不清。在多數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如果有些標題過于籠統、抽象,難于按字面意思直譯,可以通過“意譯”原標題或另擬新標題加以整理,以使“名”符其“實”。2.2規范得體(Standardization)標題中單詞的大小寫。標題單詞字母的大小寫通常有以下三種寫作格式:全部字母大寫;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但三個或四個字母以下的冠詞、連詞、介詞全部小寫;標題第一個詞的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均小寫。對于專有名詞首字母、首字母縮略詞、德語名詞首字母、句點(.)后任何單詞的首字母均應大寫。標點符號、斜體的使用。英漢論文標題中,標點符號的不對應是由兩種語言標點類別不同造成的。破折號、冒號、問號、引號、逗號、感嘆號、斜線均可使用,頓號、書名號僅用于中文學術論文標題;分號、省略號只用于英語學術論文標題。如,為使標題精煉,英文標題常用冒號或破折號代替標題中的介詞短語或判斷陳述句標題中的tobe。另外,標題中的概念與次要成分應用符號分隔,從而突出中心概念。英文書名用斜體表示,中文書名置于書名號內。縮寫詞。除各國通用的縮寫詞和特殊符號外,標題內不得使用縮寫詞和特殊符號。因此,論文標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盡量不要出現數學公式和化學式。標題中應慎重使用縮略語,尤其對于有多個解釋的縮略語應嚴加限制,必要時應在括號中注明全稱,只有那些全稱較長、縮寫后不易引起歧義且已得到本專業領域公認的縮略語才可使用。
2.3簡短精煉(Conciseness)字數。標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能準確反映論文特定內容的前提下,標題的用詞應力求簡短、精練,以最少的文字概括盡可能多的內容。標題字數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外語不超過10個實詞(國際標準為8個),若能用一行文字表達則盡量不用2行。如果某些論文中的內容層次復雜或科學術語結構復雜,難用8個英文詞概括全文的標題,建議采用主標題與副標題的相結合的辦法解決標題過長問題,以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方法及內容等信息。此時應注意國際標準和英文規范,并用冒號將主、副標題分開,切忌按中文方式用破折號將之分開。贅詞冗語。標題中盡量不用贅詞冗語(如冠詞a,an,the)及多余的說明性“廢詞”。另外,還要注意避免標題中詞意上的重疊。隨著期刊論文逐漸與國際接軌,學生需注意遵循英語表達習慣。許多論文作者在中文標題中常冠于“試論”、“初探”、“淺談”、“試論”等謙辭。如果此類標題直接翻譯成“Elementaryintroduc-tionof…”,“Simplestudyof…”等字樣,在形式上謙詞就成了中心詞,反而使反映論文主題的中心詞不夠突出醒目,使英美人士望文生義,產生不信任感。至于標題中慣用的“AStudyof…”,“Re-searchon…”等一類詞匯都屬無效信息,英譯時為做到言簡意賅,往往省略不譯。
2.4醒目突出(Prominence)科研論文的標題一般不刻意追求語言的生動或形象化。但是,為了使標題醒目或體現語言和諧動聽,有時作者也在標題中運用修辭手段,以明確表明研究工作的獨到之處,力求重點突出。為使表達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讀者的注意,作者應盡可能地將表達核心內容的主題詞放在標題開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撰寫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之際,學生應從論文標題的專指性入手,認真擬定畢業論文標題,以使其發揮出提綱挈領的作用。了解畢業論文中文標題英譯的原則、常見結構及翻譯方法有助于學生提高標題譯文的準確性和靈活性,甚至論文的學術含量。學生在實際應用這些方法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增刪以實現譯文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DayRA.HowtoWriteandPublishaScientificedi-tion)[M].Phoenix:TheOryxPress,1998.
[2]崔鯨濤.科技論文英文標題制作的技術規范[J].應用寫作,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