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8: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特殊教育自我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是近20多年來在全球醫學教育領域興起的一種評估臨床能力的更為標準化的考核方法,以其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醫學教育屆的認可,被認為是目前評價學生臨床能力的最好方式。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框架下,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結合特殊教育實際及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要求而建立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既可以解決特殊教育學校目前教學資源緊缺、病人不愿配合臨床教學的難題,也能夠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視障學生臨床技能掌握情況,考核評價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教學質量,使視障學生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
一、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適用范圍
適用于評估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各個臨床學科中視障學生的臨床技能掌握情況及畢業考核,也適用于目標參照性考試,如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以評估視障學生在畢業前是否達到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資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組織與實施
1.成立考核評價小組
由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臨床技能培訓骨干教師組成考核小組,負責組建考核題庫、制定評分標準、標準化病人培訓、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核實施及總結。
2.建立考核試題庫
考試內容在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基礎性的同時,也要重點突出。因此,試題庫的建立既要結合特殊教育實際,還要參照視障學生畢業后從事推拿行業所要取得的職業資格(即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的要求。試題庫中包含傷科、內科、婦科、兒科四門中醫學科的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
3.標準化病人培訓
標準化病人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既可以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還能夠克服傳統考評方式缺乏公平的缺點,使視障考生在面對標準化病人中進行考核,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還能夠為視障學生模擬一個醫患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平臺。
教師通過前期對視障學生進行相關學科醫學知識授課后,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前對視障學生統一進行如何作為一名“標準化病人”,即標準化病人的職責與要求及在考試中表演技巧的培訓。培訓結束后對全體視障學生進行標準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下一階段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
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考生本人即要模擬盲人醫療按摩師作為考生參加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又有機會作為標準化病人,這是與其他醫學院校的選取低年級學生或在社會上招募有醫學愛好的的人士作為標準化病人的重要區別。其優點體現為:視障學生在作為標準化病人之前勢必要對疾病的病史、臨床表現中的癥狀、體征等相關知識有準確的認識及掌握,通過作為合格標準化病人的培訓與練習,有利于視障學生對所學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有了充當標準化病人的經歷也有利于視障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為中心進行醫療服務。
4.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站設置
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共分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
第一站(標準化病人站):問診,重點測試視障學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點、內容四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10分。
第二站(標準化病人站):體格檢查,重點測試視障學生體格檢查的合理運用能力,包括檢查的內容、順序、方法三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30分。
第三站(非標準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筆試及問答的形式重點測試視障學生中醫辨證施治能力及臨床思維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包括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分型、治則、治法等。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30分。
第四站(標準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點測試視障學生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實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療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療手法。考試時間20分鐘。滿分30分。
考官根據視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況按照得分要點進行打分。
5.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實施結束后的總結
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每次實施完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后,參與考評的教師組織學生馬上進行總結。通過考生及標準化病人的自我總結及教師針對視障學生在考核過程中的優、缺點的歸納總結及點評有利于視障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以達到提高臨床技能的目的。
三、結語
參與考評的全體教師在考評結束后集體進行總結,并形成書面材料,為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不斷完善提供依據,從而保證考核的客觀、全面、公正及考核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王桂美,李吉華,張紅萌等.中醫院校建立基于OSCE架構臨床技能實訓平臺的思考與規劃――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3,(22):49.
社會的關注與進步,加快了特殊教育的發展。近幾年來,我們啟東市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智障生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與這些智障生的接觸、交往中,深深地感到智障生生存的困境,進而也讓我明白了自身的責任――那就是叩開智障生自信的心扉,為他們將來回歸社會打下基礎。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如何引領智障生走向自信。
一、用愛澆灌自信之苗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智障的孩子,他們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其顯著的特點,絕大多數的智障生存在著情緒反常、情感脆弱的現象。
我們班有一個智障生“小軍”,母親是一名鄉鎮干部,父親是一家公司的主管,按理來說,“小軍”應該會很幸福。然而,“小軍”的父母是虛榮心十分強的人,他們總感到自己有一個智障的孩子,丟人現眼,低人一等,所以,平時很少帶孩子參加一些公共活動,即使走親訪友,也將孩子關在家中。 “小軍”幾乎與世隔絕,時間一長,變得孤僻,遇到人就躲,一副害怕與惶恐的樣子,根本不敢與人說話,更談不上自信了。
為了有效地矯治“小軍”、“海山”這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我總是用更多的愛去關注他們。課堂上,我讓他倆盡可能坐到前排,我經常用肢體語言與之交流。如他聽不懂,想哭時,我馬上用手輕輕摸摸他的頭,擺擺手,示意他安靜下來。課后總是盡可能與他多接觸。如果他做得好,我會拍拍他的臉或肩膀,豎起大拇指表揚他。漸漸地摸摸腦袋(親近、責怪)、樹起大拇指(贊賞)、擺手、緊握拳(激勵)等肢體語言有效地增進了與他們的感情。慢慢地,在這種兼融了父愛的濃濃師愛中,師與生之間的隔閡逐漸消失,這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橋梁的溝通。在二位智障生的眼中,我變得可親可敬,可信賴。由此可見,把愛作為一把鑰匙,不離不棄,幫助類似“小軍”和“海山”這樣的智障生,他們就一定能夠漸漸找回自我,漸漸地融入到我們的集體生活中。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關懷,只有在真誠的關愛中,孩子才會感受到被愛的歡樂,只有在得到愛的時候,孩子才會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時,自信的幼苗定如久旱遇甘霖,舒枝展葉。
二、鼓勵催生自信之蕾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把自己全聾全啞的女兒培養成了一名赴美讀研的大學生。這個真實的故事,足以說明,尊重賞識對一個人的成長多么重要。
我們的教育對象雖說是智障生,各方面與普通小學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我們蹲下來看他們,也總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長處:有的學生數學學不好,學習唱歌卻學得很快、很好;學語文不行,學畫畫、折紙、捏橡皮泥還是很棒的;有的任何文化課都學不會,卻熱愛勞動。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應辨證地看待學生,從學生的言行中發現優點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一個甜甜的微笑,一次輕輕的,一句簡單的話“你能行、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都會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燃起自信的勇氣。這些發自內心的賞識,不僅開啟了潛力的大門,也樹立了信心的航標。作為教者,千萬不要吝嗇鼓勵之詞、激勵之語,要讓智障生始終在一個倍受關注的、倍受鼓舞的狀態下學習和生活。
還是說說前面提到的“小軍”“海山”吧,在整整一個學期中,我用愛喚醒了他們的自我意識,也經常用各種激勵、賞識方法,不斷地給他們以鼓勵,只要他們有一點點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進步,我都會給予表揚和肯定。現在,這兩名學生還真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
三、實踐綻開自信之花
智障生由于智力低于正常兒童,人們總習慣以同情的目光去看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在許多人眼中,智障生是不會做事的,即使做,也是做不好的,所以他們失去了許多實踐的機會。智障生由于缺乏實踐,多數時候處于依賴別人的狀態,所以,生活能力提高不快。因此,我們特殊教育教師就要盡可能地為智障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展示自我,樹立自信。記得有一次,我們組織學生開展春游活動,來到長江邊,帶本班的學生煮雞蛋。大多數同學都積極參與其中,有的洗蛋,有的拾柴,忙得不亦樂乎。只有智障生小玲呆呆地坐在樹下,茫然地看著他們。其實小玲就是學習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可以的,只是由于長期受到父母的過分保護,很多事情都沒有機會去實踐。看到她呆呆地坐著,我把她喊到身邊,鼓勵她共同參與,并讓另一個同學協助她。結果,她做得很好,也收獲了自己勞動的成果。
對智障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而這些能力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所以,在學校,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讓其展示自我;在家庭中,作為父母也應盡可能引導孩子參與實踐。我相信在長期的親身實踐中,這些智障生也一定能綻開自信的笑臉。
四、成功結出自信之果
2、原則:科學性—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客觀公正的評價學校;導向性—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可行性—力求簡明,突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突出重點工作的落實,重在自評,便于檢查;發展性—強調學校自主發展,辦出學校特色。
二、考核內容
1、學校常規工作情況;
2、學校黨建工作;
3、學校重點工作及創新工作情況;
4、學校對上年度存在主要問題的整改情況;
5、自查自評中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三、考核對象
市直屬普通高(完)中、職業學校,實驗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
四、考核辦法
考核采用學校自評、考核組評估與教育局領導及局機關處室負責人打分相結合的辦法。
(一)學校自評。學校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重點對學校常規工作、年度重點工作、工作的改進和創新進行自評。目的在于自我總結和反思,主動改進工作,同時為上級考核打好基礎。主要工作有:
(1)建立機構,學習動員;(2)明確分工,分層自評;(3)民主審議,總結講評;(4)上交自評報告,建立自評檔案。
(二)考核組評估。市教育局成立由局機關干部、下屬單位(學校)負責人參加的考核評估工作小組,按考核方案進行考核。主要工作有:
(1)下達考核通知;(2)統一考核標準,明確分工;(3)搜集和處理信息,綜合分析;(4)進行反饋,搞好指導。
(三)綜合打分。由教育局領導及局各處室負責人綜合打分。
(四)在各組考核評估、綜合打分的基礎上,局務會議審核確定學校年度工作考核等級。
五、考核結果運用
1、總結經驗。認真總結學校在端正辦學方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教育改革,實行科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辦學特色等方面的成績和經驗。
以前的晨讀和班會多半是我總結班級情況并提出要求,我雖然講了許多,但效果并不好。后來我發現,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又有主見,自我意識強,追求自由,反對約束。為此我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首先我在班級制度的治理上進行改革,把以前由班主任制定的班級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分別擬出五條管理班級的條例。如學習條例、紀律條例、衛生條例等。這樣就要求學生在制訂條例時先以自己為出發點,看自己能做到哪些,應該做到哪些,這樣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人人有了責任感。最后由班級干部根據學生擬定的管理條例研究確定班級方方面面的條例。這樣,學生執行起來就容易多了,使班級的被動管理變成主動管理。
此外在主題班會上,我也放手讓學生輪流主持,讓學生感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對學生不尊重教師的反思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對教育的重視,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有禮貌、有修養。可令人費解的是,當前有些學生不尊重教師,經常與教師頂撞,大發脾氣;還有的學生特意說氣話氣老師,不管老師怎樣苦口婆心教育就是不改。對于此種情況我進行了反思。
1.因老師偏心而頂撞老師
如在處理學生犯錯誤時,有時可能有偏差:對學習好的學生犯錯誤時,總是能和顏悅色地去教誨;而對學習不好的學生犯錯誤時就沒有耐心,總是板著臉訓斥,有時還用諷刺的語言挖苦他們。這樣不同的態度,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認為老師不公平、偏心,心中不服,于是頂撞老師。
2.因不理解而頂撞老師
班主任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首先應該相互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站在同一條線上與學生談話。可以采用課外談話的形式,給學生留足面子;或者冷處理,首先教師應冷靜下來,不與學生發生正面沖突,等大家心情平靜了再解決。這樣,語言就少了許多火藥味,學生就會接受老師的教育,也能避免學生頂撞教師。
3.因不懂得尊重而頂撞老師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有的學生在班級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只要一不順心就發脾氣,老師好言勸說也不聽,甚至有的學生還踢桌子摔凳子。面對這樣的學生,一開始我不想叫學生給欺負住,與他對著來,結果越搞越僵。后來我反思自己,感到自己的思想認知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觀念和方法都需要改變。針對現在學生思想活躍,接觸的事物多、懂得多的特點,教師必須改變教育方法。首先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談話,用教師的真情實意來打動學生。這樣才可以得到學生的尊重。
三、 對教師心態的反思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師每天走進班級都要有個好心情,要像陽光一樣燦爛,像純水一樣的激情,像火一樣的熱情。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激情。而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帶到教學中來,更不能轉換給學生。反之,學生心情不愉快,也絕不能讓他干擾教師的正常教學。只有師生雙方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總之,實踐使我認識到,工作中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讓自己的心靈不斷凈化,心情更加寧靜;可以糾正工作中的錯誤,少走彎路,走向更大的成功;更能使自己信心百倍,永遠年輕。
一、初中物理學困生的界定
“學困生”即我們通常說的“后進生”,其最早是由美國特殊教育專家柯克提出的,特指那些智力正常但有學習障礙的初中生.與同齡的大多數初中生相比,學困生在課程學習上比較落后,需要用特定的教育措施來挽救.需要注意的是,“學困生”可以稱為“后進生”但是不能稱為“差生”.作為教育教學的對象,每一個初中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存在客觀差異,但是并不能以此就來推論他們在智能的懸殊或學業的優劣,這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初中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
二、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存在畏難情緒
筆者發現,當前初中物理學困生普遍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基本的求知欲望,學習意志也比較薄弱.興趣缺失進一步表現就是恐懼心理,有些學困生面對較復雜的物理原理和較難理解的物理公式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在心理上首先失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因此也就不能在行動上去努力學習.另外,有些學困生的自制力比較薄弱,不能集中精力控制自己去學習物理,學習物理的意志力會逐漸消失,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2.沒有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研究表明,影響學習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水平,而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差,就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學困生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大部分初中生在物理學習中將大量的學習時間花在記憶公式和忙于計算上,他們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往往只是對公式的理解,對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思考,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
3.物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首先,教學對象“一刀切”現象嚴重.教師教學上要求“統一”或任意拔高.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知識、個性差異的初中生,經常發出同一個指令.很少考慮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況.這種統一的要求,必然出現大量學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學要求對學困生來說更是不堪重負;其次,教學方式死板單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初中的教學評價多以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標準.課堂教學普遍采取教師講,初中生聽的教學方式,不能靈活運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教學缺少創新,學生學習也缺少主動參與.
三、轉化初中物理學困生的有效對策
1.培養學困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意志
首先,激發學困生的學興趣,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熱情是做事的動力,濃厚的學習愛好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興趣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作為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注意激發初中生的探求物理知識的進取心和求知欲.
其次,要注意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意志.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初中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有強化和提升作用.在這方面比較有效的做法是用典型事例來進行情感激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榜樣言行和生動范例來教育初中生,培養他們頑強的學習意志,培養克服困難的毅力,勤奮而頑強地學習.
2.培養并提高學困生物理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一個人在某些活動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的自信心和情感因素.將自我效能感納入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范疇之中,把它視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是因為自我效能感不僅會影響到初中生學習任務的設定、努力的付出程度,還會影響學習策略的選擇及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心態.學困生應不斷總結自我學習的成果,利用學習的榜樣力量,找到學習的目標和動力.首先,要定期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設定相當的學習目標.其次,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通過榜樣獲得對自我學習能力的評估.
3.注重對學困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培養學困生的辯證思維.在物理學習中,學生只有擁有較強的辯證思維能力才能更加客觀辯證地認識各種物理現象,順利學習和理解各種物理規律.例如,在物理教師在教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運動和相對運動的理論知識時,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辯證思維來理解成對的概念.
其次,要培養學困生的形象思維.學習物理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維,而且在在物理學中,很多物理規律都是通過象思維來揭示的.例如,浮力規律就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發現的.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形象思維來理解較抽象的物理問題,如,在講解力學原理時,可以舉一些雜技表演的例子,演員平躺在沉重的鋼板下,兩個大力士用鐵錘輪番敲擊置于鋼板上的磚塊,結果磚碎,人卻絲毫未受損傷,通過這個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其中的物理秘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而且讓學困生在不斷思考中漸漸喜歡上物理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聾啞學生由于聽不見、說不出,很少同外界交流;而且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長與他們也缺少溝通、教育,從而導致學生在性格、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個性差異。要讓孩子們個個樂學上進,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從“注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加強中等生上進心和競爭意識的培養、注重優等生的強化工作和服務意識”三方面齊頭并進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一、注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后進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每個班都有后進生。他們往往自尊心很強,自信心較弱,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感情上與中間者和先進者有些疏遠,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對其他人筑起一道防線,持有一種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比其他學生更具有逆反心理,容易自暴自棄。作為老師必須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隔閡,做好轉化工作。
一要傾注愛心,走進后進生的心靈。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聯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最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后進生在各方面更渴望老師的愛。為了叩開后進生的心靈之窗,我用心呵護他們:引導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融入集體;和脾氣浮燥的孩子談心;給敏感脆弱的孩子安全感;時時體諒他們學習中的難處,在教學中處處給予照顧,課后有針對性地補習等等。促使他們親近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比如,向杰同學脾氣暴躁,一次他和最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感到很委屈、很難受,為表明朋友間的友誼,他竟然跑到四樓窗口要跳樓。我趕緊找到向杰同學進行疏導:首先安慰他,對他的哭訴表示同情;接著和他談起父母為醫治他的病到處打工的艱辛;然后教育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和態度,正確對待同學之間的矛盾,時間自會證明一切,絕不可以讓一時的沖突化作一生的悔恨……經過我的一番勸說,向杰同學當即承認自己跳樓的做法是沖動的、不理智的,并答應以后遇事先冷靜思考,還連聲對我說了好幾個“謝謝”。就這樣,通過對孩子長期的關愛,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要多些耐心,促進后進生成長。聾啞孩子與正常孩子相比,容易自卑,脾氣比較倔強、任性。有些孩子,你教他的,他不愛學;沒教他的那些不好的東西,他早會了。有的孩子不但不受教,還會對著干。作為班主任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堅持不懈地教導、關心和愛護他們,努力找準每個后進生的癥結所在,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進行說服教育,讓他們認清自己的不足。時間長了,他們的錯誤少了,脾氣也就溫和許多。
三要搭建舞臺,展現后進生的亮點。后進生在某些方面雖然較弱,但也各有自己的特長。我總是有意識地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充分地展現自己,找回自信。比如,龍呈輝同學成績較差,但她在文藝方面表現很突出,我充分利用她的這一優勢,安排她擔當班級的文藝委員,放手讓她編排“六一”、“元旦”等活動節目,通過多次鍛煉,她終于在同學們的掌聲中找到自我。覃金明同學書法很好,我常叫他幫我寫詞卡、寫大字課文、辦班刊。就這樣,通過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發展個性、發揮特長、找回自信心。
二、加強中等生上進心和競爭意識的培養
中等生是班級學生的一個大群體,人數較多,他們大多養成了一種隨大流的思想,理想不高、追求不遠,在班級中既不愿冒尖,又不想落后;但他們又存在著很大的潛能。因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勢在必行。
一是通過樹立榜樣,激發上進心。要想學生在學習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不斷進取。這些中等生也有自己的目標,只是不明確、不穩定,他們在朝著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容易妥協。我從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入手,通過主題班會課、故事活動課等途徑介紹海倫凱勒、張海迪等名人身殘志不殘的感人事跡,使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貢獻,除了機遇之外,崇高的奮斗目標和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從而激發學生自覺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追求崇高的奮斗目標,讓他們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培養競爭意識。中等生數量較多,他們的好壞程度影響整個班級。為了提高其整體素質,我利用每星期的班會活動、大課間活動、文體活動等時間,設立目標、設計活動,要求中等生自行組織,開展不同的競賽活動。如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的競賽、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賽等,通過“比、學、趕、超”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發揮優勢,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但學會了活動的組織、籌劃,還常常在活動后總結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既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又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學生進步顯著。
三、注重優等生的強化工作和服務意識
優等生是班里的領頭雁。對優等生進行強化,培養他們抗挫折、抗失敗的能力,發揮其特長,樹立他們以班級服務為榮的意識,與同學互扶互助,有助于使師生生活在一種互相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不斷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要加強優等生的強化工作。首先,要提高優等生抗挫折能力。優等生雖然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失敗也是難免的。我在每一次考試或活動后都會要求他們總結出“我失敗的是什么,我成功的是什么,我今后要注意的是什么”等等,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意識到一次成功不足喜、一次失敗不可怕,從而明白“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的真諦;讓他們敢于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有與挫折抗爭的勇氣和精神,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其次,還要培養學生謙虛好學的優良品質。擴大學生視野,多讀、多看其他學校或名人的優秀之處。要讓學生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學無止盡。
二要讓優等生樹立“服務”的意識。首先,要發揮他們的特長,為班級建設出力。工作中,我奉行“班集體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們大家的“。我時常教育學生要珍惜集體榮譽,樹立為班級服務意識。在班里開展“我為班級出份力”、“爭做優秀小主人”等活動,取得良好的實效。例如委任他們為課代表,向同學傳授學習心得,擔當困難習題咨詢解答的顧問者等等。其次,我要求以優帶差,攜手共進。由于后進生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跟不上步伐,優等生對他們通常比較冷漠,認為他們“笨”。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我舉行一幫一、以優帶差的活動,讓老師和同學、同學與同學形成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關系,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每周我都開座談會,讓他們談成績、談失誤,定目標、定計劃,讓每個同學都各盡所能,攜手共進。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育人工程,班主任必須耐心、細致、深入、持之以恒地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不辱教書育人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張漢芳主編《班級管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2]樸永馨主編《特殊教育概論》, 華夏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05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教學變革正在到來。學會翻轉課堂,將改變這種師生關系,成為與學生互動交流的親切伙伴,讓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教學課堂將變得更輕松,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生。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念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最初由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11年于TED大會上提出。它又稱顛倒課堂,是指教師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自交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前學生通過觀看老師制作的視頻、閱讀書籍或是在網絡上與同學討論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而課堂變成了師生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翻轉課堂與中職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隨著時展,社會對中職生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用人單位的目光也從“學”優生轉向“能”優生,同時,中職教育是一種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特殊教育,以實踐為重,培養應用性的人才。他們沒有學習壓力,只渴望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翻轉課堂模式對于提高中職生英語應用能力具有更多的優勢。
2.1 中職生對現代信息通訊網絡的偏愛
筆者在翻轉課題研究調查時了解到,本校學生中,99%的學生會使用手機上網,80%的學生每天有QQ,99%學生有使用微信功能,每個班級建有QQ群。這些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2.2 中職生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掌握學習
中職生的課余時間相對較多,翻轉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在課外、宿舍或家里隨時隨地自主安排學習。這就避免了課堂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在輕松的環境范圍中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教學視頻的學習的節奏全由自己掌握。
2.3 中職生個性化學習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在翻轉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方法進度來安排學習,通過觀看教師制作的視頻,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習情境。而課堂上,師生有了更多的時間互動交流,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有了更多時間進行探究活動,訓練演示和解疑。
3 翻轉課堂與中職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運作模式
為了切實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成效,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筆者和學校課題組同事們,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且學且思且行中,通過收集資料和到酒店實地觀察了解后,我們以《飯店英語》中前廳接待“Check in”工作流程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探究此種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本次教學設計主要有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分別實現知識傳遞、知識內化和技能強化。
3.1 課前,根據具體知識點的教學,錄制視頻和組織學生觀看
英語的學習非常注重語言環境,所以教師在制作視頻時,可以搜尋一些相關的
教學視頻、圖片、3D動畫等,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展示案例:
筆者針對中職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在課前精心錄制了8―10分鐘微課視頻。
流程:教師精心準備教學小視頻(視頻難易度要適中)―學生觀看―問題反饋。
例如筆者在設計《飯店英語》中前廳接待“Check in”微課視頻時,第一步,根據其工作流程由淺入深,介紹了入住登記的幾個環節。具體包括:Guest’s name,Room type,Room rate,Way of payment等主要部分。第二步,學生播放并學習微課視頻,預習Check in的工作流程,教師通過PPT動畫,詳細解釋了工作場景中所需用到的英語表達。用卡通畫的方式,對前廳工作人員的服務禮儀做了補充。第三步,學生“先思考,后模擬”,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第四步,學生小組討論,用英語說說自己對check in內容的編排,并結合實踐,創設符合真實的工作場面,內容不乏趣味性和實踐性,這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其崗位適應能力。
3.2 課中,轉變教學理念,激活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然后和學生交流自學時遇到的問題,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如《飯店英語》前廳中預定登記入住部分,重點掌握客人的入住時間、入住人數、房間類型、離店日期、付款方式等開展翻轉教學,并引導學生積極深入地探究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刻意識到,只有發揮教師和學生同為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視頻練習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創建環境進行獨立探究和合作互動。如在《飯店英語》教學時,把學生帶到學校的專業培訓室,模擬酒店創設總臺情境,通過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創建適合每個學生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逐步由教師指導教學轉變成學生的獨立探究學習,讓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
在教學方法方面,隨著翻轉課堂的開展,筆者運用了討論法、合作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及小組競賽評價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探究,交流互動,互學互教,教師在巡視答疑的過程中完成了“授業解惑”這一角色定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我,很好的檢驗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3.3 課后及時復習反饋
學生課后可以再次觀看教學視頻或通過交流平臺與教師、同學交流鞏固復習。教師整理并撰寫點評后,與全班學生進行分享,對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可利用教師課前和課后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補救學習。這些內容能被長期保存,遇到問題可隨時查閱。使所學知識得到及時補救,讓課前、課中、課后達成連貫一體,培優補差、優生吃“好”,后進生吃“飽”。
4 翻轉課堂與中職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反思
毋庸置疑,“翻轉課堂”可以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的課題研究勢在必行。對于課題研究的開展筆者有以下的思考:
(1)如何設計精品微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2)在自學質疑課中,如何保證學生自學的有效性?
(3)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4)如何讓尖子生“吃飽”和拔高?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4.1 想說愛你不容易,翻轉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素養
在微課設計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緊扣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化,訓練題編寫要短小精悍。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此外,教師課前還得積極指導學生合理支配時間觀看視頻,要求學生對視頻中的疑難問題做出標記以備在課堂中提出供教師和學生交流、探討,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分層次設計與訓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全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有所提高。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
4.2 雞蛋從內部打破是成長: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探究者
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理念融入到英語課堂,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了主動思考,教學從灌輸走向了互動。
英語學習的最基本要求是聽、說、讀、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英語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說的時間較少。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內心變化、給予鼓勵基礎上,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學生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探討,培養學生聽說能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極地投入到這場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
在這種教學環境中,由教師“獨唱”變成師生“合唱”,這種知識獲得不再是被動的記憶,而是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去獲得。因此,這種知識就能變成信念,學生也會更加的珍視它們。
這一翻轉教學轉變,有利于學生在課前和課堂上更好地學習理解知識,也能培養其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使其終身受用。
4.3 四兩撥千斤――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
“新課程在評價上凸顯出發展性、過程性、多元性、主體性等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制定適合本班翻轉課堂的評價標準,融入到期末考核學分制中。在評價中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重視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的評價,以有效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展開生命歷程。
師生自我總結、反思教學環節是翻轉課堂中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我小結,總結本節課學了哪些內容,并反思自己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哪些收獲與不足,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通過總結反思,體會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通過評價手段促進學生重視翻轉課堂學習,認真對待課前自學,課堂積極參與討論、探究,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能力,在思考和探究中升華情感,通過團隊合作,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5 結束語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它的精髓在改變教學模式。它顛倒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貫徹了建構主義的相關思想,也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作為創新的教學模式與手段,翻轉課堂與微課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武器”,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選擇性利用新舊“武器”,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中職課堂而不斷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1-2570-06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學生真難教,有些問題做過講過練過,轉身又忘了”,“同樣的例題換個場景或者換個角度就不知從何入手,不知怎么做了”。那么,問題在哪里?怎樣才能讓學生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名一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考慮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我也在深思。之后,我意識到了“反思”。慢慢地,在教學中我總結出了一些反思的途徑和方法,如讓學生嘗試寫課后反思小結,試卷做后講評后寫分析報告,準備糾錯本等,對教學效果的上升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通過對教育理論的更深層次的學習和對多年的教學經驗的重新思考整理,讓我意識到自己實踐的合理性。這讓我對“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打算撰寫成文,同時提升自身學習。
1 研究的背景
綜觀歷史,反思的思想由來己久,如“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可見學是基礎,是前提,而思是學的升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
1.1 符合“新課改”的核心教育理念
“新課改”所倡導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能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即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反思性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是反思的對象。因而,反思性學習是一種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
1.2 高中學生的理性思維己經發展到較高水平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高中學生的理性思維己經發展到較高水平。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很少關注自己的思維過程,缺乏反思性學習的意識和反思性學習的主動性。很少有學生能獨立地認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中存在的錯誤,直到老師指出其錯誤后,方才恍然大悟,表現出反思的意識。
1.3 信息技術課堂忽視反思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滿堂灌”和“依葫蘆畫瓢”的方式,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機械地在課堂上接受知識,這大大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喪失了反思性學習的機會。
課堂上,教師不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不留意學生的思維活動的盲點,就無法在適當時候針對學生的思維活動做出指導,不能引導學生有目地的選擇、利用和處理信息,提高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也將無從談起。
2 概念界定
2.1 反思
反思概念在德文中有兩個詞,其一是“后思”、“思考”、“深思”等。其二是心理學含義,指把對外在世界的注意轉向心靈經驗、意識活動和認識、思維的主體。反思是一種以自身的思維為對象的思維。反思是一種帶有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省,是以追求自我提升為目的的自我意識。
2.2 反思性學習
反思性學習就是指學習者對自身的學習活動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材料、思維、結果進行反向思考的有效學習方式。
反思性學習不只是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一般性的回顧,更是對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策略等的一種深究。通過反思性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的學習發展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進而達到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3 影響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因素分析
影響高中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這里主要對學生因素和教師因素進行簡單分析。
3.1 學生因素
1)學生的認知方式
學生自身的認知方式影響了學生思維的反思性和獨立性。學生參與信息技術活動的主要過程,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重要方面,實質上是對信息技術的認知過程。學生往往需要在教師進行引導和評價后,通過對自身認知過程的反思,才能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效果好壞、收獲如何。
2)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反思動機和自我效能感。
反思動機和自我效能感較強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他們能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發現成功的可能性。因而他們在確定學習目標時,總會傾向于選擇適合自己的現有水平并且具有一定困難的問題,這也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反思性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之,反思動機和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往往傾向于選擇一些簡單易做、困難較少的問題。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學習的過程,不能有效的反饋自己的學習效率。而總是將失敗的原因歸為能力有限,懷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形成不自信的學習態度。這樣的學習,勢必喪失了加強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機會,減少了反思性學習能力提高的可能性。
3.2 教師因素
1)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很多教學業務水平較低的教師總是喜歡給學生完整的答案,不愿意準確、清晰地展現完整的解題過程,其中復雜的思維過程更從不讓學生了解。這樣的教學,無疑讓學生失去了思考的機會,學生只知道了結果,不了解過程,在碰到難題時也就不會思考解答了。
而教學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從兩方面進行示范與指導:第一是解題的思維再現和推理過程,第二是自我反思過程。他能夠將自己選擇和運用策略時不外顯的心理活動過程和思維過程明確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模糊認識,促使學生有意識嘗試運用反思,逐漸掌握反思技能,提升自身的反思水平。
2)教師的教學模式
雖然新課程已經開展了好幾年了,但是多數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情有獨鐘。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傳授知識準確性高,課堂容量大等特點,能很好地適應高考選拔性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傳授知識,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和主體意識的培養與開發都比較忽視。教學只求結果,不求過程,致使學生只能用不求甚解的態度進行解題。這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有些教師反映的聲音“有些問題做過講過練過,轉身又忘了”,“同樣的題換個場景或者換個角度就不知從何入手,不會做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解題能力、反思性學習能力很難得到鍛煉。
3)教師的反思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反思意識較強的教師潛移默化也會促成學生反思意識的形成。在學生與教師的接觸過程中,如果教師給學生的印象是一個謙虛、積極上進、不斷反思的人,勢必也會影響學生的為人以及他們對反思的認可和接受程度。
自身反思能力較強的教師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給予較多的監督和指導。如引導學生關注解題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碰到解題困擾時及時地重審己知條件、解題后對解題的過程及時進行反思等。較多的實際體驗,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解題的過程的得失及反思的必要性。
4 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的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就是要引導學生從關注學習結果逐漸轉變為關注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摸索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這顯得尤為需要。因而,筆者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
下面,以算法與程序設計為例來論述教學策略:
4.1 創設條件,激發反思
1)展錯議錯,激發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希望看到的是教學過程的一帆風順,他們不希望看到學生的錯誤,更把它視為洪水猛獸,因而想盡各種方法堵之,結果是堵住了學生的錯,同時也堵住了學生的思維。新課改要求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而在探究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大量錯誤的生成。作為教師,應該懂得這個道理。錯誤是一種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它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從學生中來,最終又將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2)巧設沖突,激發反思
反思是在學生思維過程中對一個問題的思維結果進行科學慎重的批判性的回顧、分析和檢查。由于不確定,懷疑、猶豫、困惑等隨之產生,就有了懷疑和困惑,就可能使人反思探究。信息技術課堂中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反常”結果,誘發學生展開思考,使之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產生沖突,在學生的反思之后,主動“生成”新的認知。在“沖突――反思――生成”地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也就落實到了實處。
所以教師只講解其中的原因可以讓學生能表像理解,實質上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去掌握。如果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常規想法,設置一個能引發“思維沖突”的問題,在促使學生反思后生成結果,教學效果將更明顯。
3)難度梯升,誘發反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學會運用剛學的條件,或依據教師給出的范例,自我反思歸納總結得出解題方法。只有學生真正掌握了解題技巧,在碰到類似的、難度不一的題時,學生才可以從容應對。
在教學中,利用本質相同、難度梯升的變式練習是傳統練習和創新的中介,教師通過改變問題的情境或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反思假設和實驗探究,并最終反思歸納得出規律。這個過程中,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反思性學習能力。
【教學片斷】
因為VB程序設計中求排序的問題是重點教學內容,高中學生可能一下子會接受不了冒泡排序、選擇排序的思想。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讓難度由簡到難梯升的方式進行教學。
4.2 及時總結,習慣反思
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在課堂外也有一個很有效的平臺。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提高學生的反思技能,使反思學習習慣化,布置“反思記錄”和整理“錯本”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利用“反思記錄”培養學生反思習慣
“反思記錄”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反思回顧、總結歸納,評價提升的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反思技巧,“反思記錄”也可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
為了使“反思記錄”的內容更豐富,教師在進行反思指導時可以引導學生作如下反思:
?在一節課中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自己有哪些新的收獲、新的教訓?
?這類題的解題策略是什么? 還有哪類題也可以用這種策略?
?這樣做對嗎?還有別的方法嗎?哪種方法更好呢?
?我哪兒錯了,為什么錯了?以后怎么避免錯誤呢?
為了更好的發揮“反思記錄”的作用,我要求學生每周末必須記錄一次(對一周二次的信息技術課的反思)。從中選取部分優秀的記錄,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討。并每月舉行一次經驗交流會,把好的建議、方法、同學的困惑在班級里開展交流,共同提高。
這樣的活動促成學生養成善于總結、善于反思的習慣。使之勤于思考、學會學習,在反思中升華認識。教師也能從中感受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追尋學生思維發展的軌道,為課堂教學的提升、客觀地評價學生,提供了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2)利用“啟發記錄本”分析整理“錯題”和“不會題”
這個思想來源于其它學科教師讓學生準備錯題集。
具體分兩步進行:
“錯題”、“不會題”往往是學生認知結構的斷鏈處,這將影響他后續知識的學習。同時,這也給提高學生元認知能力提供了最佳的契機。在第一步中,我們要求學生在“錯題”“不會題”的旁邊寫出自己思路被斷鏈的情況,及通過反思分析后得出的原因,及從分析中得到的經驗和體會,這不僅是對解題思路的補充,也是在幫助學生進自我思維進行“思維”,實施思維升華的“機制”。第二步,要求學生能反思到錯誤的根源,這是反思的一個更高層次,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整理后的“啟發記錄本”也可以成為學生平時或考前復習的精華本,這樣,學生就可以把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啟發記錄本”內容的完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反思,它促使學生把復習落實到了平時,真正實現了讓學生的復習反思成為一種“常態”。
4.3 多元化評價,提高反思動力
一個及時、中肯的評價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是舉足輕重的。學生往往非常重視他人的評價,一個良好的評價不僅能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也能讓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明確了自己努力的目標。
實際操作過程中,我采用了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的結合。主要從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應用能力和創作能力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其中教師評價還要加上學生的出勤和紀律。
5 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
1)實驗目的
本實驗試圖通過反思性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反思動機,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提高學生的反思技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信息技術學習的效果。
2)實驗構思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注意力從指向問題的本身逐漸轉變為指向自己在分析解題時的所思所想,通過反思,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學會學習。
3)實驗對象、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因子的控制
① 實驗對象:高二年級的二個平行班,每班各有學生48名,男女生比例相當。
② 自變量: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采用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
③ 因變量:本實驗的因變量是學生反思性信息技術學習能力。高二開學初,二個班同時進行一次信息技術測驗和一份調查問卷,以測試成績和問卷的回答情況作為因變量。并通過個別學生的訪談,作為個案分析。另外,每個學期的階段考試成績可以作為輔助材料。
④無關因子的控制
a) 二個班的學生在實驗前的起點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學生人數,智力水平和學習成績)。
b) 二個班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二個班的信息技術課均由我任教,教學資料、教學進度、作業布置量等均一致。其它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水平也基本持平。
4)實驗過程
本實驗歷時8個月,主要的實驗過程如下:
5)實驗測查與結論
① 實驗測查材料
a) 高二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全年級統一密封閱卷。
b) 使用調查問題再一次測試,被試者得分越高,表明其反思性學習能力越高。
② 實驗結果分析
6 結論與反思
經過一年的培養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教學實踐,以及實驗的結果顯示,發現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出的培養反思性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結合學科特色,創設條件,激發反思;通過“反思記錄”和“啟發記錄本”,及時總結,養成反思習慣;并通過多元化評價,提高反思動力。
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該文只是在較小范圍較短時間內對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的初步的探索與實踐,這其中還有許多值得大家深入探討的問題,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但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待能引起更多的同仁關注和深入研究反思性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試析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2(2).
[2] 侯田中.反思性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職業技教育(教科版),2001(10).
[3] 盧新文.反思性物理教學與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物理教師,2004(9): 12-14.
生活中,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個問題家長”。我們也隨處可見,因為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等原因造成的青少年犯罪和自殺。當今社會青少年自殺多之又多,高校尤其突出,現象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和家庭生活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理性審視“特殊問題學生”形成的家庭原因,以便有的放矢的應對。“特殊問題大學生”是指由于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對自身安全存在隱患,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大學生。
一、“特殊問題大學生”的特征
1.易孤獨孤僻。“特殊問題大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性格孤僻。他們喜歡將自己和外界環境隔絕開來,不愿意與人相處,喜歡一個人思考問題,遇事容易產生特別的想法,事與違背在孤獨的內心世界中,孤僻的性格由此形成。
2.易暴躁不安。暴躁的性格也大部分是屬于“特殊問題大學生”,由于這些孩子所接受到的家庭關愛都是片面的,他們在很多的場合下,是無法實現對自己性格的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性格就變得暴躁了。
3.易性格無常。“特殊問題大學生”很容易性格無常,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就是一個喜憂不定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性格也就是變得無法捉摸了。
4.易自卑自負。容易兩級震蕩,懶散與退縮,缺乏一種正確認識,要么沒有自己的主見,要么太過于自負,都會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活下去的信心,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5.易焦慮抑郁。遇到困難和失敗承受力差,容易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和人交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在人際關系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生活動能喪失。
二、造成“特殊問題大學生”的原因
“特殊問題大學生”的形成與家庭因素具有內在關聯性。每個家庭都可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活環境,生活在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我分別對63名專職輔導員進行了約談,其中約談結果顯示63名輔導員員中62%認、為單親、離異是造成孩子成長不健康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離異占80%,單親占20%。35%認為貧困、留守是造成孩子不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而且這里有少部分人選擇單親是因為在概念的界定上他們認為單親包涵了離異。剩下7%的輔導員認為其他,如隔代贍養、身體殘疾等。因此心理問題的壓抑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長期親情教育的殘缺導致的。
1.單親、離異易自卑。“特殊問題大學生”的形成過程中,單親、離異家庭愛的缺失或失衡往往是問題形成的重要因素。單親家庭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由于一方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性別教育上也容易出現偏差,如果是單親媽媽撫養兒子,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豪爽之氣,多和男孩子接觸,避免女性化。有些單親、離異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乏自信,不愿意把問題公開。如子女早戀、逆反心理、厭惡學習、自閉不善于與人交往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長大成年后或是學習過程中受到阻礙的原因,尤其是大學獨立生活后,一些潛意識里存在的問題就問突顯并造成嚴重后果。離異后的夫妻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還會影響到雙方今后的生活,尤其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根據對輔導員的調查,78%的數據顯示夫妻離異后,雙發的關系大致為低度交往,也就是說雙方很少聯系和接觸,甚至不再接觸。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會因父母中的一個不常來探望而產生傷感和怨恨情緒,多年以后仍會對那一方耿耿于懷而不能原諒對方,也會因為父母的離異給自己身心帶來隱藏的傷害。案件6,該同學成績良好,在學校表現也良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該生初中時父母離婚,當時的情況是上午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還在一起游玩,下午就突然看到父母吵架,父親提出了離婚,并且辦理了離婚手續,在她眼里,她和母親就是被拋棄的。該生讀研究生后交往了一個男朋友,男朋友突然提出和她分手,她完全接受不了,她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被拋棄”,她認為她是被男朋友拋棄了。由于該生親眼目睹了父母離婚的過程,在該生內心已經造成了抹不去的記憶,所以正常的戀愛和分手給該生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同時該生內心的壓抑也慢慢表現了出來,該生被診斷為中度抑郁,抑郁癥狀已經嚴重影響了該生的正常生活。精神上該生也極度惶恐、多疑。生活上該生失去了熱情,不上課、不交流、不吃飯、每天自己發呆,明顯的社會動能受損。雖然在經過藥物治療后,該生已經沒有自殺意向,但是此案例告訴我們父母的離異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在我看來,父母離異前的吵鬧打已經給孩子幼小的身心留下了陰影,離異后這陰影就成了孩子心里的結核,無法消除并將影響其一生。國外有些學者對此觀點表示不妥,但事實卻年年延續,這種陰霾影響著那些離異人群的現實生活和孩子的成長。大學生身處知識學習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心靈上和精神上的壓力尤為突出,此時來自家庭的引導和慰藉就顯得十分重要,他們渴望獲得家庭成員的關愛與認可。單離異家庭往往只能提供單向的父愛或母愛,而父愛和母愛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不可替代性,這種家庭情感結構上的失衡往往容易導致孩子人格的不健全,致使孩子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交流,易產生消極、多疑、對周遭的人都存有戒心、自卑等不健康的思想情緒。
2.貧困、留守易自閉。在“特殊問題大學生”形成的家庭因素中,還有一種因素,就是貧困家庭愛的壓抑和無知。留守家庭的大學生長期遠離父母,他們或是跟祖父母一起生活,或是自己獨居,對父母的思念必然會引發他們的空虛感和孤獨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為生活奔波,對子女疏于關照,父母與子女之間嚴重缺乏交流,造成很多情感上的誤解,也易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而且,外出打工父母的心思都放在了務工上,關注孩子的思想成長、學業成績等方面遠遠不夠。疏于對孩子在家庭中人格培養的引導,對于孩子的曰常行為也缺乏有效的矯正和監管。當意識到孩子因為缺乏教育監管而誤入歧途的時候,他們也很難重拾對孩子教育的信心,因為長期養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已經在孩子內心中根深蒂固,這種愛的流失造成了孩子情感與學業的雙重損失。不過,多數大學生對待留守家庭的態度還是積極的。案件5,該生自小生活在貧困、留守家庭,家中弟妹三人。在父母那里了解到,該生家里及其貧困,但該生仍然不申請貧困生,不申請國家助學貸款,該生認為她的生活家里可以保障,不需要申請,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由于長期缺少父母關懷,造成了她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自閉、甚至害怕與人交流。案例表明,由于他們的過度自尊心理,部分貧困大學生不自覺地拿身邊生富裕同學的家境來比照,總是生活在一個敏感的社會中,處處和別比,卻處處碰壁,然后造成情感壓抑,封閉自己,給生活和學習都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其實這種盲目失衡的自尊心理對自己的傷害程度遠遠大于其他人的眼光。這也正是案件5的同學最終走上休學退學的一個內在原因分析。
3.家庭優越感強易自負。在家庭背景包涵的諸多因素中,經濟背景是基礎。從經濟收入上看,父母收入越高,經濟實力越雄厚,在子女教育上可投入的資金就越多,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越大,生活的各個階段均不必擔心任何經濟問題,自信驕傲。反之,家庭經濟越情況越差,接受教育的起點越不平等,這也預示著他們未來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在高等教育階段,經濟困難的學生不僅要迫于經濟壓力而打工,也要為生活瑣事所煩惱,學習上會分心,還會因囊中羞澀不敢去社交,也會失去一些機會。適當的優越感能夠讓學生顯現出自信的氣質、特別的風采,更加有勇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愿意付出努力去奮斗。但是過分的優越感無異于毒藥,會深深的毒害孩子的心理,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如果一個孩子自小生活在較為優越的環境中,父母不管其要求合理與否都予以滿足的話,很容易導致孩子對事物的辨別等方面出現偏異。優越感過強會讓人反感,也會影響到同學之間的相處,更易導致挫敗感加強,承認打擊能力差,容易自暴自棄,因一件小事釀成大禍。案件7陳同學,入學第一年一切表現良好,父親是商人,母親是老師,條件優越,從小衣食無憂。因自我感覺良好,長期因談戀愛夜不歸宿,成績一路下滑,導致學業警告。學業警告后他毫無一點承認挫折的能力,總認為身邊的人都在嘲笑自己,不敢面對,長期留宿教學樓,挫敗感極強,日積月累,該生留級。此案例看出,優越感越強,承認能力越差,挫敗感越強。
4.教育管教方式的不科學。家庭教育的思想觀念決定子女社會化的成敗,良好的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發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則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在孩子道德社會化過程中更是存在潛伏的傷害。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我總結了四種典型的案例:
4.1放任式管理。家長經常忙于自己的事業或工作,希望子女自由型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家長對子女在學習、活上不大關心,對子女取得成績不表揚,不在乎,讓其隨意行動、自由發展。殊不知孩子在學習階段,很多方面需要家長的過問與支持。若缺少父母的關注,疏于與父母的交流,易導致孩子沒有家庭存在感,自暴自棄。這樣情況下的孩子,缺少正確的社會理念和完善的行為意識,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意識,一旦受到來自社會上的不良誘惑,容易誤入歧途,造成嚴重的后果。案件3中的楊同學,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該同學自小成績優秀、獨立,父母從未在教育上和思想上給予該生溝通幫助,對于該生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完全的放任式管理。進入大學,該生一改往日乖孩子的形象,逃課、曠課、曠考,甚至自殺,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卻完全不知所措,甚至不敢給孩子打電話,只能任憑孩子胡鬧,孩子完全對父母產生、失望情緒。因此,這種放任自由型的家庭氛圍自然會誘發“特殊問題大學生”。
4.2保姆式管理。“保姆式”的家庭氛圍是360度無死角的過度呵護照顧,這種家庭一般經濟狀況比較好,真正把孩子養成了“王子”“公主”,一切以達到萬事倶備為目的。相比于父母的角色,他們扮演更多的是保姆的角色,盡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一切,只要孩子安好即可。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其余的瑣事無需孩子分心。但是,在這種包辦式環境中的孩子似乎缺少一種能動性,他們沒有實踐的能力,在學習中體現為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是被動地接受著一切,自認為沒有什么做不到的。一旦遇到困難他們不是自己考慮解決方法,而是等待別人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孩子的不良心理趨向。案件1的張同學,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條件優越,對于該生家長百般溺愛,該生說一不二,可以說該生就沒有過挫敗感。該生喜歡一個女孩子,在追求過程中遭到了女孩子的拒絕,該生接受不了這樣的挫折,高墜。當今社會人才濟濟,這種缺乏自主意識的孩子必然會被社會大潮所淹沒,逐漸在社會競爭中被淘汰。因此,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的大學生往往對生活、對社會產生不適感,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時也缺乏自信和理想,往往會成為“特殊問題大學生”形成的誘因。
4.3統治式管理。從中國傳統思想來看,一般強調父母的主導思想,家庭中凡事要聽從父母的安排,要以父母的想法為轉移,直至今日,仍有很多這樣的群體。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的一種手段,長期如此,等到孩子進入大學獨立后,問題就會爆發出來。案件2表明,該生自記事起就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包括選擇專業、選擇朋友等。這種統治式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心理產生壓抑情緒,也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礙,造成極大的心理扭曲,致使孩子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4.4炮武式管理。個體如果生活在時不時發生矛盾沖突的家庭氛圍中,也容易誘發大學生形成人格問題和行為缺陷。父母性格暴躁,時常因為小事而爭吵不斷,或者僅僅因為孩子某件事沒有做好就動手打,家庭氛圍緊張壓抑,極易引起孩子情緒的波動,以及心靈的傷害。父母的爭吵、漫罵、打斗會令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也會讓孩子對父母喪失信心,養成逃避、冷漠、自閉的性格。案件4的胡同學,該生入學比較穩定,期末考試出現掛科,她的父親在得知該生掛科后,毫無交流,暑假回家對一個已經成年的女孩子進行嘶吼打罵,導致該生后續的期末考試產生恐懼心理,不敢走近考場。喜怒無常,甚至存在自殺傾向。調查中,統治式和炮武式是造成家庭文化影響的重要因素,是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受到影響打擊的重要導火索,其次是保姆式和放任式。俗話說有樣學樣,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家庭當中,一旦孩子失去監管,到了大學,非常容易因一些小的摩擦造成大的后果,甚至導致家庭的破裂。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在與外界接觸中,易主動挑起紛爭,傾向于用強硬的手段解決問題,最終引發校園暴力。
三、“特殊問題大學生”的矯正及對策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輔導等工作正確引導“特殊問題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增強政治觀念、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更好地認識和適應社會。并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增強、特殊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學會與學生溝通,懂得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避免空洞的說教。另要因材施教,有意識地針對不同問題的大學生遇到的不同問題開展相應說教工作,注重調動“特殊問題大學生”生活態度的積極性、創造性,實現思想上的認同。
2.積極關愛、創造良好條件。深入了解“特殊問題大學生”家庭、心理、學習、生活等狀況,建立臺賬制度,深度輔導跟蹤“特殊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和生活、學習狀況,適時進行生活關愛、心理疏導。生活上,對于貧困的學生給予支持和幫助,協調校助學中心,讓家庭困難的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改善。定期與家長、同學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學生在校園、社會和家庭上的情況,避免悲劇的發生。家庭的教育方面,父母首先要積極樂觀,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牢騷,在家庭中極力營造一個積極樂觀的氛圍,給孩子樹立榜樣。因此,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必不可少。
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在保證學習穩定的情況下,多加鼓勵“特殊問題大學生”積極參與和組織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的校園活動反映著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趨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它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校園活動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延伸和拓展,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適當的參與校園活動,即可以培養興趣,也可以緩解學習壓力。
4.相互尊重、加強溝通。師生溝通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師生在交往和互動中傳遞知識、增強感情,增加信任的一個過程。尊重學生是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在人格上是絕對平等的。因為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兩者必須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形成一種溝通和交流。在交流溝通學習的過程中規范學生的行為,明確學生的職責,端正學生的思想態度,讓學生的職責范圍、制度法律范圍內自由發展,展翅高飛。四、結語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特殊問題大學生”的危機干預和預防工作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特殊問題大學生”心理特征和行為特點具有不穩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發展,貫穿始終。“特殊問題大學生”的教育矯正及相關策略管理研究,還需要更加深入的課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建喜.試論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J].新西部(下半月),2007,(4).
[2]金耀基.大學之理念[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3]黃禧幀.現代公共關系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諾曼•奧古斯丁.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5]邁克爾•里杰斯特.危機公關[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6]王金貴主編.校園安全保衛防范與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警預案編制實用手冊[M].銀川:寧夏
[7]何紹彬.高等學校學生工作中的危機和危機管理[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11).
[8]彭遠威.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處理[J].陜西教育(理論),2006,(21).
[9]毛靜燕.學校危機管理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5.
[10]章成斌.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能力面臨的挑戰[J].教育探索,2005,(2).
[11]唐顯武,白玉明.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對策[J].遼寧教育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