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7 11:08: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家庭教育指導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家庭教育指導論文

篇(1)

(二)幫助家長樹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會在不斷發展,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改變不適合現代的幼兒發展的教育方法,樹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現在的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舍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導致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園關系非常緊張。幼兒園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的同時也拉近了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架起了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梁。

二、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存在的問題

(一)指導內容不全面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各方面的發展特點都不盡相同,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也應不同。但是當前,幾乎沒有幼兒園能夠根據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導,在培養思維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動作發展、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均表現出具體的指導性。多數只是對幼兒在幼兒園出現的問題或者家長詢問到的問題進行指導。

(二)指導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指導時間上的安排做不到與每個家長的時間都不沖突。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個別指導時間通常是幼兒家長接送孩子或開家長會的時候,時間短暫,不能針對幼兒在家庭中的實際問題對家長進行系統、全面的指導;如果專門拿出時間讓老師到家庭中去進行指導又會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倍增,這對于幼兒園來說的確難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專業的指導者通過了解發現,家長對指導者的首選是幼兒教育專家,其次是幼兒的老師,再次是“能運用家庭教育指導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對來訪者家庭的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提供專業指導幫助”的專業家庭指導師,最后是有經驗的幼兒家長。許多教師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論學習,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家長的咨詢不能指導自如,常常顯得“無話可說”或“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導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師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給予指導,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比如,家長不能很好的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不能和孩子成為朋友;不懂得如何與反叛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等等,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

三、改善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對策

(一)指導內容全面化在幼兒教育中每個階段都無法忽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所需要的引導是不同的。但是這個過程幼兒園無法單獨完成,需要每個家庭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家長無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系統、專業的干預,所以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園有必要對每個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階段做出合理的規劃,尤其在為孩子一生成長奠定基礎的幼兒階段,要增強改善幼兒體質、培養良好習慣、鍛煉生活能力、養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給予正面的指導。

篇(2)

(1)被試:本市某幼兒園小中大班,每年級隨機抽取四個班,某小學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隨機抽取兩個班,共計:401+775=1176名孩子作為被試。

(2)測試工具:團體鑲嵌圖形測驗(GroupEmbeddedFigureTest),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修訂。

(3)過程:確認關鍵時間段。通過團體鑲嵌圖形測驗,記錄每個被試的得分情況,然后被試的相鄰年級,倆倆做作為一實驗組,根據得分,分成3個組群,依次為:1/3場獨立、1/3中間組、1/3場依存。統計場獨立組中高年級所占的比例,以前后出現顯著變化的分組中的共有年級作為認知風格變化的關鍵時間段。針對關鍵時間段,取前后各一個年級的隨機一個班,進行一段時間認知風格校正實驗,而后再測,統計其認知風格變化得分變化顯著性,若確是,則確認關鍵時間段。確認關鍵人(重點是家庭方面的):根據團體鑲嵌圖形測驗得分,在每個年級內進行分組,依次為:1/3場獨立組、1/3中間組、1/3場依存。

針對場獨立組和場依存組,發放調查問卷,讓孩子帶回家,和父母共同完成,根據問卷反饋,統計規律,發現家庭教育的關鍵人。確認認知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根據調查問卷,就理論假設中的影響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尋找規律,對其中較為典型的被試,安排面談,通過有目的的詢問,確認關鍵的影響因素。在認知風格校正實驗中,鑒于時間原因,僅對中間組進行場獨立風格的校正。

筆者針對關鍵因素,協調家長,按照要求,調適家庭教育,要求關鍵人抽出精力,對孩子的教育以鼓勵為主,制定容易達成的分步小目標,制定規矩,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刺激其學習興趣和欲望,引導孩子自主學習。關鍵人要提高對孩子的關注度,讓孩子感覺到對其學習內容和其進步情況的適時關心,并給予及時、中肯、適度的肯定。校正實驗結束后,重測其認知風格,觀察期效果,從而確認問卷的統計分析結論。

(4)原理:根據認知風格原理,它一旦形成,相對于時間和情境的變化,表現出相當的穩定性。因此,其形成前后,校正的效果應有顯著差別。同樣,其定型前,兩極化不顯著,定型后顯著,則前后兩個年級作為統一實驗組時,會有前后的顯著變化。由此就可推定認知風格形成的關健時間段。根據家庭教育的相關理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第一位的,尤其父母的育兒風格、個人認知風格、教育及工作背景等方面的影響,往往貫穿于孩子終生。因此,本研究重點尋找家庭中對孩子認知風格形成作用最關鍵的成員,通過分析其育兒風格、個人認知風格、教育及工作背景,總結孩子認知風格形成的關鍵原因,從而為家庭教育中引導特定的認知風格形成,提供實踐依據。

結果

(1)按測驗成績,將相鄰年級編組,為簡化實驗數據的處理,僅統計對比場獨立組中高年級占比。從圖1中可以看出,數據在小班和三年級處出現較大變化,可暫定為關鍵時間段,并待后面的校正實驗最后確認。

(2)為簡化實驗數據處理,主要針對場獨立組的孩子進行分性別的數據分析。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發現,孩子的認知風格與其父母中同性方的認知風格、育兒風格的相關性較高,其他方面無明顯規律性,可確認為家庭教育中認知風格形成方面的關鍵人。故將孩子按性別和父母的認知風格、育兒風格進行數據統計。從圖2中可看出,祖輩的認知風格無明顯規律,可認定為非關鍵教育人。從圖3中可明顯發現孩子的認知風格酷肖其父母中的同性方,故可認定其為關鍵教育人。從圖4中可發現,祖輩對孫兒輩的應答,始終是高水平的,符合現在常見的寵溺規律。

但就其高應答,是否影響孩子場獨立認知風格的形成,尚存疑慮,隨取場依存組的孩子進行統計,發現比例近似,故可難以認定其育兒風格影響認知風格形成。從圖5中可以看出,場獨立組的孩子所處的家庭多為權威型育兒風格,次之為疏忽型,對比場依存組的數據,其多處于專制型家庭,故可認定權威型育兒風格更有利于孩子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長。

(3)認知風格校正實驗,根據關鍵時間段的初定,選取了中班、二年級和四年級的中間組的孩子作為被試,進行短期的場獨立認知風格的引導。小班之前,孩子未入園,測試不便,故未做校正實驗。進行2個月后,采用團體鑲嵌圖形測驗,重測全班得分,統計其得分進入場獨立組的比例,數據見圖6。

從圖6可以看出,認知風格的改變隨年齡增長難度加大,且在三年級前后出現較大差異,為便于比對,取同年級未進行校正實驗班級的中間組孩子,重測團體鑲嵌圖形測驗得分,結果見圖7.根據圖7,兩兩相對比可以發現,關鍵時間段的判斷,應該無誤;針對關鍵教育人和重要影響因素的校正實驗效果是明顯的,但三年級后的校正效果不大,針對這一時期后的認知風格校正,有待于另行研究。

討論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

(1)通過對認知風格形成的關鍵時間段的研究來看:三年級以后的孩子,其認知風格趨于穩定,兩極化表現顯著,改變場獨立-場依存的難度較大;幼兒園的小班,情況類似,但校正改變的難度相對較小。由此也驗證了,民間流傳的,“從小看3歲,3歲看8歲,8歲看到老”的人的性格能力習慣的形成階段。

(2)認知風格校正實驗也證明:3歲以前,與孩子同性別的父親或母親的育兒風格和自身的認識風格,對孩子認知風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在校正中能夠發揮極為顯著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注意育兒風格,盡量體現為高要求、高應答的權威型,做好言傳身教,在孩子面前,盡量體現為父母要求孩子形成的認知方式。孩子的認知風格不理想,只要不放棄,8歲前仍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校正的,但錯過8歲后,就難以再改了,只能盡量使教育符合孩子的認知風格。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3)考慮到已有的研究結論:場獨立性學生在思維獨創性、靈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遍強于場依存性學生。其學習基本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善于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獨立自覺,穩定性較高。從培養高分高能,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的角度出發,因勢利導的幫助孩子形成場獨立型的認知風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認知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重點是家庭方面的)研究中,鑒于時間原因,我們重點關注形成場獨立型認知風格的影響因素。根據調查問卷分析和相關直接交流發現,高學歷的、理性或邏輯性強的工作背景、權威型育兒風格的家庭中的孩子易呈現場獨立;疏忽型育兒風格次之,但孩子容易呈現壞毛病和成績不良;專制型和縱容型的家庭,其孩子則易呈現場依存。孩子的認知風格也多與其同性的父母類似。

篇(3)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05-142-03

一、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方法的研究

魯潔從深層次對道德教育進行了全面探索。探討了道德教育的人學基礎,道德教育與當代人之生成、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道德教育在改革開放與現代化過程中的境遇等問題,以求探尋與發現德育的新路向。檀傳寶以德育對象道德人格與生命質量的提升為終極目標,以道德學習主體性充分發揮為基本追求,逐一對德育范疇、德育的本質與功能、德育對象、德育目的、德育過程、德育內容、德育課程、德育方法、德育主體、學校德育的社會環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更多學者以論文的形式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原則、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謝登斌指出灌輸教育的核心是強制和服從,而不是創造和自主,是一種無視學生主體,目中無人的教育。當前西方各派德育理論,其主旋律是反對道德灌輸,尊重道德的主體性和道德主體的自由意志,主張學生通過自己的理智活動和實踐獲得道德上的成熟;對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認為實踐過程本身就是創造需要的過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實踐,并建構出新的參與式道德實踐的德育模式。也有學者注意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問題,申淑征指出,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面對青年學生這樣一個抗風險力偏低、處于塑造期的群體,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著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而調動一切有生力量,探索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種有效途徑,構建全員育人的思想教育體系,是當前正確應對形勢、解決存在問題的出路和捷徑所在,闡述了全員育人這一觀念,但作者沒有對這一體系如何構建進行相關闡述。何婉平在《論傳統教化方法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實啟示》一文中強調要注重“傳統教化方法”,它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有益觀照,其榜樣示范、踐履篤行、寓道德的自覺性于道德實踐中,突出生活化、社會化的特征值得借鑒,我國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正確認識“灌輸”方法,充分發揮實踐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和生活化。還有學者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強調學校應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如張莉、黎靜文、駱風、王巨章等都提出必須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全球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的研究著述也頗多,主要有劉洋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文中指出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趨勢和歷史潮流,如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解析了經濟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梳理了經濟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在此基礎上論文直面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經濟全球化諸多挑戰,特別是西方意識形態的擴張分化并逐漸解構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全球性的問題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這些情況使得加強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任務日益迫切和艱巨。

馮靜在《經濟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一文中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介紹了經濟全球化的基本情況,加深人們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第二部分闡述了經濟全球化給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使人們認識到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論述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著重從觀念創新、內容創新、方法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畢紅梅《全球化視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全球化概念為切人點,通過闡述學術界對全球化的多義理解,凸現了西方和我國關于全球化的論爭。對全球化含義、本質、特征進行梳理和再認識,拓寬拓深了全球化的研究。提出只有把交往問題和人的發展問題相結合,找出二者的內在關系,并探究交往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將二者內在地結合起來實現更高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整合,從而把握當代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趨勢。

三、網絡信息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梁丕恒分析了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針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情況,對網絡時代如何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初步探討。

曾長秋在《論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分析了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機遇與挑戰,著重探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以達到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周飛在《試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體系的構建》一文中認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是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創新,必須不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構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體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從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和實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顧海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導論》一書中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觀管理的理論闡述和微觀管理的經驗總結、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反思和高校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體驗密切地結合起來,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系統探討了近十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和改革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闡述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獨到見解,論述深刻,思路創新,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梁金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中著重指出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互聯網發展、市場經濟環境等新情況,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汲取人類先進文化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包括接納來自西方的先進文化,如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等。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狹隘的、固執的甚至是偏執的思想觀念和做法,要在開放的體系下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馬小佼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一文中通過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了拓展教學手段、豐富實踐教育、進行行為示范性教育、豐富精神教育、積極探索網絡教育法等對策。

此外,不少作者從各個層面研究高校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的新形勢下,如何針對大學生思想成長特點,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手段加強當代高校大學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各國思想政治教育經驗與實踐

許多學者也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希望從國外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中獲得更多的借鑒。

如陳立思在《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書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西方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導言闡明了當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對象與意義,論述了當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發展、特征和趨勢、理論研究狀況和組織管理狀況。并對美、英、法、德、蘇聯/俄羅斯、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八個國家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現狀、特色、經驗、問題和走向進行了論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生活的適應,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需要,也使自己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活力。”

王杰在《西方近現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啟示》一文中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念、特點進行了歸納與總結,通過對西方近現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發展的歷史考察,從動態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發展的特點及其趨勢。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對西方近現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發展的歷史時期進行劃分,闡述了西方近代和現代兩個階段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和方法;二是總結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沿革的特點及其趨勢,結合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發展對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的啟示;三是對我國社會轉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改革的取向提出建議。對改進我國社會轉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楊穌在《當代國外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及啟示》一文中在分析和借鑒國外思想道德教育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提出了其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在認識、本質、內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啟示。吳瓊在《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啟示》一文中也作出了類似的研究。

葛立娟的《俄羅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張玲的《美國的家庭學校教育運動初探》、林海玲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等文也分別對俄、美等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關特色做了研究探討,并展開相關對比研究。

鄭永廷的《論當代西方國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王妍的《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等文章也分別對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分析研究與對比,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借鑒。

六、有待加強的研究方向

研究主要集中在通過學校層面如何采用新形式、新內容開展相關教育,大多數并沒有跳出學校教育這一局限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沒有對整體體系構建有過多的涉及,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恰又是一個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除學校這一因素外,還有家庭、社會、各種社會機構與民間團體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實際中更需要綜合,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脫離物質實踐談思政教育是不全面的。

在研究對象上,專注于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其他青少年群體。大學生是青少年群體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強都不為過,但我國的國情同時決定,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以外的學生及非學生青少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青少年這一整體作為對象進行研究。

研究大部分針對某一具體方面的對策,比較零散。不管是對網絡環境下,還是全球化背景下,或是學校層面,或是家庭層面,可以看出對體系構建的研究頗少,特別是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有待加強。

我們首先應充分重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視人的素質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其次應深層次地了解中國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狀況。再次在充分調動國家、社會、家庭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發揮其作用的同時,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如何制定出完善并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協調機制、保障機制來保障和促進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長,使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魯潔.道德教育的當代論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謝登斌.德育新觀念:將單向灌輸轉變為參與式道德實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

[5]王杰.西方近現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啟示[D].廣州: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劉

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

[7]申淑征.構建全員育人體系增強思想教育有效性[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7,(1).

[8]馮靜.經濟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D].昆明:云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9]梁丕恒.網絡時代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1,(6).

[10]梁金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問題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篇(4)

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環境主要有學校、社會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在社會參與的力量中,家庭對小學生成長最為重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是整個社會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則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礎。所以,家長的教育行為是關系著孩子良好個性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關系著民族素質、國家命運的大事。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家校心育的協同開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優勢,用家庭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即雙方優勢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補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優化。

目前,有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學校如何指導家庭,認為學校在協作中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現實中家長素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學校是從事教育的專門機構,擁有大量的教育專職人員,懂得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能按教育規律科學地對兒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起主導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為一個一致的過程。而如何深入進行合作,家庭在協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如何發揮,未有較深入的研究。這就造成了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現狀,在實踐中存在著種種問題。

一、家校協同開展心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師對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

我曾對本校部分學生家長,進行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認識到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認識與行動存在差距。無論是與教師的談話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家長很少涉及或沒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從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看,大部分家長缺乏參與意識,沒有認識到參與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或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人員的事情,是學校的任務,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一上了學,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全推給了學校,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把家長參與看作是學校推卸責任、是學校無能的表現。

在對數十名教師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有個別教師認為“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會工作得更好”,認為“后進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家長讓孩子看電視太多了”,“覺得家長不關心他們的孩子”,“放棄了父母的職責”。有個別教師認為,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養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長并不太了解,學校若組織家長參與心育麻煩太多,簡直是自討苦吃;或認為除了學校家長對學校的其他活動并不積極,他們跟教師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見解和期望,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另外,一些學校認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個心理咨詢室或輔導室應付上級檢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談不上與家長合作;或只由個別教師面向少數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要與這些家長聯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化,熱衷于編家長讀本、講概念,搞形式主義。

(二)實踐中家校協作心育的誤區

1.目的不明,活動簡單化。在實踐中,一些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于家長,認為是家教不好。或者將家長會,家訪等家校協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長告狀的好機會,很少與家長協商解決問題。反之,家長也會有這種行為。有了這樣一道屏障,雙方根本無法平等地進行溝通合作。另外,學校開展的活動少有心理教育色彩,與班隊活動協同;或在家長學校活動時什么都講,沒有專題。

2.活動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學校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籠統而空洞,內容龐雜而無序。往往是班主任認為必要時就進行,許多是有了問題才想起家長。即使是已經開展的活動,也往往沒有計劃、活動記錄和總結,在活動時間上時斷時續,只是圍繞幾個大的時期如期初、期末、節假日等進行,就是健康教育板報和小報也是幾個月才出一期,家長學校好幾個月才組織一次活動,隨意性、盲目性強,家長所獲得的也只是一些規勸性的知識和技能,很難遷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學校為中心,雙向交流少。許多學校在實踐中采用簡單的灌輸方法,僅僅把書報雜志上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傳欄或小報上,算是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家長會幾乎成了報告會——基本上是教師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只是接收器。這種單向交流,處處以學校為中心,只考慮到學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專業人員匱乏,部分教師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教師。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無論從規模還是業務水平,都不能與現實的需求相適應。專業教師相當匱乏,一所學校專職教師一般為1名,而需要服務的學生達幾千人。部分教師盡管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訓練,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由于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還基本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有的教師倉促上陣,缺乏科學基礎知識,容易誤導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教師只是講授心理學知識,并要求學生上課記筆記,劃重點,在對家長進行輔導的時候也是如此,這種重知識輕體驗的授課反而加重了學生負擔。另外,部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優秀師資的欠缺,是制約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

二、國內外開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國外如何開展家校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已普遍認識到,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學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美國學者按家長在學校合作中擔任的角色分為三類:

①家長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家長以這種角色參與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小報、家庭教育咨詢、家校書面聯系、電話聯系和個別家長約見等。

②家長作為學校活動的自愿參與者。這類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長報告會、課外輔導、家長幫助指導職業實習和特殊技能訓練等。

③家長作為學校教育決策參與者。家長參與決策的具體合作方式有:家長咨詢委員會、教師-家長會、家長出任校董事會成員等。

2.我國開展家校合作的實踐

在我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傳統的“家長會”。根據學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開學、期末考試結束或舉行大型活動之前,召集家長到校,溝通雙方的情況。

二是近年來興起的“家長學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三是家訪。一般情況下,學校會將普防、隨訪和定期訪問結合。家訪可以具體個別地針對學生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家校聯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主動性。

三、我校家校協同開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強化協作理念,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1.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認識和心育水平。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家校協作氣氛,首先要培訓教師,讓所有教師明確協作的意義及目的,懂得學校與家庭的協作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利益。另外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心育水平。我校全體教職工通過定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如:①征定并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雜志;②請進來,2007年7月我校請山西大學心理教育專家劉麗老師、2008年9月請太原電視大學的張奠石校長為全校教師作專題講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專人到北京和哈爾濱參加了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論壇;2008年10月校領導親自參觀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一是讓教師學習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認識,增加自身素質;二是掌握協作心育的基本要領,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為協作伙伴,視家長為教育資源,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2.通過參與活動和針對性培訓,提高家長的認識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過每年落實“421”工程。即:4次家長培訓會;2次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1次家長開放評價。

首先,每學年初要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參與教育的情況,及時捕捉信息。通過匯總,了解家長參與情況,已有的認知水平,進行針對性的培訓。①對家長所存在的心育問題,劃分類型,再有針對性地組織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能密切聯系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②組織專家與家長面對面座談,現場解疑。如:我校請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對全校家長進行專題講座,隨后進行了與專家的面對面交流;2008年請“知心姐姐”報告團的老師對全體家長進行賞識培訓;③向家長發放有關學習材料,并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④請學校的部分教師、優秀家長介紹成長的經驗,因為榜樣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最容易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產生隱性和顯性的綜合效應。2007年11月我校組織學校領導、優秀教師夏燕萍和袁巧榮分年級與家長進行座談;2008年5月邀請長治好家長周大淇對全校家長進行經驗交流;⑤學校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親子互動的情境活動,如:每年5月的體育節,親子趣味運動會,設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與孩子的項目;11月讀書節,父母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作為主要組織者,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認識,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更主動地與學校協作。

(二)協調組織機構,促進家校協作升華

為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須建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因為家庭和學校建立有效聯絡時,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可能很難達成目標,需要學校從制度方面對合作加以保障與鼓勵。

為此,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逐步形成從上到下的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家長委員會三方指導體系。行政領導負責抓具體協調工作,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統一領導,形成合力;主要負責人實行指導與管理結合、扶持與檢查并重的工作方針,保證家校協同發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標明確,方案落實;家長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家長代表負責調查反饋合作情況,通過舉辦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推動家校的有效協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三)從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1.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系列講座,傳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為家庭、學校的協作打好基礎。家長學校授課內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從學校工作出發,也從家長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參加講課的有專家學者,也有學校的領導、教師,還有家長本人。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舉行大型心理健康講座以及經驗交流會,給家長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如:在聆聽了長治優秀家長周大淇的經驗介紹后,家長寫心得交流講座感受。另外通過參觀學生作品;召開小型家長座談會,共同研究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如:2008年11月我校舉辦家長學校的代表座談會,讓家長學校的成員來到學校參觀校園、學校的設施設備、參加學校學生的早操、進到教室聽教師授課,并和校領導座談等;2007年5月,校長、心理教育的兩位專家和學校單親家長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討,就單親家庭的教育問題展開了討論,為單親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訪是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訪制度。學校要求班主任每學年對學生普訪一次,對學生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主動從學校、教師的角度承擔責任,不埋怨家長,不指責學生,和家長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開了全校教師集體家訪大行動,全校教師家訪一位結對的學困生和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走入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和家長的討論、了解,共同找到學生存在問題的癥結,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強宣傳和咨詢,讓家長和社會更多地了解并關注學校教育,形成積極參與教育的協作氛圍。利用學校板報、廣播、家庭教育小報等,指導家庭教育。請家長走進校門,參與學校活動,了解學校,重新認識學校,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舉辦親子趣味運動會;6月舉辦學生綜合展示活動;下半年舉辦“讀書節”親子共讀書并交流分享活動;英語節家長參與活動,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活動,體驗教育,增強親子感情。

(四)挖掘社區教育資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區教育是時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包括社區的、家庭的正規的、非正規的一切教育過程。實施家校合作,客觀上必須進行教育空間的拓展,開展全程、全員、全方位的社區教育,讓每個學生、每個家長,隨時隨地都有學習的機會,隨時都能感受到“教育場”的作用,從而提高家校協作的成效。社會的教育資源豐富多彩,如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公園等文化設施,各類工廠、機關、部隊,還有社會上各種文藝人才、英雄人物、離退休干部、教師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學校主動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把家長學校與各種形式的社區活動聯系起來,加強指導與引導,整合與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大環境。

總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開展,才能優勢互補,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資料

1、程正方 《學校管理心理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002.8頒布

3、沈貴鵬載《教育研究》 《關于心育的幾點思考》 2002年5月刊

篇(5)

基金項目: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資助(11JK0851);西安科技大學培育基金項目(2010025).

引 言

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面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在校大學生卻普遍存在著求學目標缺失、迷茫的現象,究其原因這與我國保守、服從的傳統文化、家庭教育中的包辦代替和職業生涯教育的相對滯后等因素有關[1]。大學的學習方式與中學比較,更強調的是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如何支配大量的自由時間,有些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將來從事何種性質的工作不是靠考試分數這種量化指標來衡量,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社會要求畢業生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在校大學生的求學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大學生盡早規劃職業發展道路。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2]。職業設計需要結合工業工程專業性質及自身的興趣取向,認真思考將來有可能從事何種性質的工作,然后做詳細的調研,通過網絡、招聘信息等途徑充分了解欲勝任該工作需具備的各項專業技能及能力,接下來按照學期或學年制訂并實施學習計劃。當然實施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

工業工程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我國只有十年左右的開設歷史,本科教育還處于完善和探索階段。我校工業工程專業設置在機械學院,主要培養既具備堅實的機械工程技術基礎,又掌握現代工程管理理論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主修課程除高等數學、制圖、計算機等公共必修課外,主干課程包括工程技術和物流管理兩大類近二十門課程。部分學生抱怨,和機械學院其他專業相比開設課程太多,整天忙于上課,根本無暇顧及其他事情。針對這種情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

1.明確專業特點,端正學習態度

要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工業工程專業自身的特點、培養目標及就業前景。該專業畢業生承擔的角色更像是企業中的“軍師”,要求具備廣而博的專業知識,所以開設的課程和所涉及的領域自然要寬泛一些。

2.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改進學習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部分傳統的課程做了較大的合并和精簡,以便補充領域新技術、方法和成果,同時開設了一些新課程。在學制不變的情況下,各門課程伴隨著表現出課時緊張、進度加快、深度不夠的現象,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習方法與學習本身相比較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方法各人不盡相同,但要注意:

(1) 要重視課堂教學,它是獲取專業基礎知識的主要渠道,杜絕像無故曠課、心不在焉這種學習效率甚微的現象。

(2)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逐漸培養,主動探究理論和方法的來龍去脈以及理論是如何解決工程問題,將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舉一反三學習和解決相關問題。

(3) 要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和課后總結,大學里講課涵蓋的信息量非常大,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吃透的。

3.拓展專業領域,把握知識前沿

以寬泛扎實的專業理論為基礎,注重拓寬專業知識面,才能把握專業的時代特征。圖書館是高校最大最重要的課堂,要充分利用其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和互聯網強大的搜索引擎,培養和鍛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或深造做準備。另外,在選修課選擇上也應謹慎對待,把選修課納入到職業計劃中,作為能力培養不可或缺的環節。在選課前需了解該課程的研究內容和教學目的,避免望文生義,更不能盲從或以容易拿到學分為目的。

加強實踐環節鍛煉,培養創新意識

1.在修各門課程時,要做到目的明確

理論課的學習要以工程應用為目的,只有意識到理論是用于指導實踐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論學習的方向。通常教師在講授課程導論時都會講清楚這樣幾個問題:這門課是研究什么的?學這門課有什么用?是怎樣解決實際問題的?應該采取的學習方法等等,即回答“為什么學”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希望在第一次課告訴學生整門課程的精髓和意義所在,目的是要學生帶著興趣和問題學習,以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因此課程導論這個往往被學生忽視的環節卻是整門課程的提綱挈領。

2.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影響理論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實踐環節在內容和課時上近幾年均有所增加,在組織管理方面作了較大的改革和探索。

需借助于實驗儀器的理論講解完全可以在實驗中心授課,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改善了教學效果。 在課程設計環節,該專業目前主要有機械設計、制造課程設計、物流設施規劃和生產計劃與控制課程設計,以便學生了解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的全過程。開題前指導老師要做好思想動員,讓學生清楚每個設計都是為實現職業規劃目標做點滴的技能積累。在選題上更加靈活,在原有傳統題目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命題,為思維活躍的學生創造施展能力的空間。盡量做到一人一題,每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設計。

畢業設計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在選題階段要特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要求學生認真考慮課題的研究方向,盡可能選擇與將來的工作方向或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方向有關聯的課題,后面的工作包括調研、文獻檢索、制訂方案、實驗設計、撰寫論文等環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設計方法、實驗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系統全面訓練。

篇(6)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168-02

一、面臨的問題

以下是近七年來,本人所教的近七千名師范類大專生學習行為存在的共性問題。

1.沒有遠大的學習目標和規劃,對未來是得過且過。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沒有遠大的人生理想,更不用談及規劃。不少學生覺得大學生活空虛、無聊、寂寞,在大學的日子是過一天算一天。目標具有導向、激勵、選擇、評價和凝聚等作用。由此看來,學生對自己不良學習行為的改變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不足為奇。無論外部條件多么優越,學校相關部門、教學系和教師做的努力是多么大,學生不良學習行為的改變都是收效甚微或者沒有效益。

2.大一時對大學的生活和學習不適應。據專家、學者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大一新生學習適應性有以下特點:學習不適應現象普遍存在;適應過程長短不一,適應能力有差異;不同高中類型學生適應性有差異;專業的滿意度影響學習適應;農村和城市的學生適應性有差異。原來環境與現有環境的差異越大,適應越困難,適應期越長。大一新生的適應包括文化、心理、教育和學習節奏與方式,以及學科專業的適應等。大學生能否適應,適應得是快是慢,是好是壞,直接影響到大學生人格的發展狀況和學業的成功與否。

3.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不少學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不科學,再加上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學生進入大學沒有或缺失自主學習、探索求異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上課不主動、不積極和不配合,不習慣教師講解教材以外的知識點;非教師點名不回答問題;作業不認真對待,小組合作作業中,有時是一個學生代勞;考試要教師劃定重點范圍,要到就業考試之前才開始著急。

二、解決辦法和措施

1.學校、教學系和任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發展的理想的樹立。“把教學理解為德性生活,才能確立教學的根本使命,即引導受教育者判別什么是他值得過的善的生活,生活的意義何在以及如何謀劃自己的生活”等。在大一新生進入學校起,首先借助學校和教學系的入學教育和專業導論課的教學,引導、鼓勵學生立足現實,認識自我,克服困難,樹立崇高的學習和發展的理想和目標。其次,教育學的開設,三年制的大專學校應該安排在大一學期。這樣,可以借助教學及時督促學生學習和發展方面目標的樹立。教育學中就有“教育功能”、“教育目標”等章節的教育內容。“教育目標”直接與學習和發展目標相關;“教育功能”中,涉及教育的社會化功能,個體化功能,都與共性和個性發展相關。教師應該通過本門課程的教學,配合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借助就業指導相關知識和實踐,及時、適當地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制定契合社會和個人需要的發展目標,并在以后不斷完善和修正。

2.學生進入大學后不適應,需要學校、教學系、任課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如前所述,大一新生的不適應問題包含文化適應問題、心理適應問題、教育適應問題和專業認同問題等。

首先,文化適應方面,同樣要借助學校和教學系的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以及心理輔導和咨詢方面的教學、輔導預警,請老生來現身說法,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文化適應方面,給新生介紹學校所在地區的地理位置、生活習慣和文化環境,使學生知彼知己,在心理和行動上做好準備。對于教育學的教學,特別是在“教育功能”的“教育的文化功能”部分,“教育制度”中“學校教育制度”的“高等教育”的特點部分,“教育目標”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標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學生的主體性”部分的授課內容中,教師要用講授,學生自學、合作學習、討論等形式,可以對比本大學的校園文化環境和學生中學的文化環境,使學生在心理和行動上積極主動地適應大學的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復雜和松散的人際關系以及自由探索、主動求學的氛圍。

大一新生心理適應的問題包含:遠離父母、獨立生活,諸多獨生子女共處一室,文化背景、生活習俗、經濟狀況、城鄉差異等帶來的矛盾;學習和表現一貫優秀的學生,現在和同學相比之下卻自慚形穢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同樣也需要借助學校和教學系的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以及心理輔導和咨詢方面的教學、輔導預警,請老生來現身說法,引導、幫助學生面對現實,克服困難。教育學教師通過本學科的教學,配合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鼓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基于之前掌握的心理學基礎知識,進一步學習、掌握和在實踐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心理輔導、咨詢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首先學會自我引導、自我治療等。

專業認同問題的出現,是由于中學生對學科專業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有限性,高考志愿填報存在諸多影響因素,而且新生修讀喜歡的專業后也會若有所失甚至大失所望。大學階段使學生在中學的基礎上能更充分、更自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并準備好實現自己的能力。如果能換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更好。如果現實情況是不能換,只能在學校、教學系和學生輔導員或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安于原來的本專業,鞏固其專業思想。不少學生對本專業失望是由于期望過高,應該引導其學會腳踏實地,外在條件只是其成才的一個次要方面,個人的內在努力才是最關鍵的。

三、指導、幫助和監控大學生改善學習態度、習慣、方法

如前所述,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方面的問題也是大學生的教育適應問題。在上面所述的對策中也包含對大學生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方面的改善的引導。下面借助教育學的教學,進一步具體說明如何指導、幫助和監控大學生改善學習態度、習慣、方法。結合高等學校學分制的改革和推行,除了講求教學內容的現代化、國際化和基礎化以外,成立學生學習活動小組,通過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人獨立研究等形式,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學術沙龍式等教學,教師進行相應的監控和考評,主要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指導、幫助和監控大學生改善學習態度、習慣、方法。我們可在課程這一章的教學進行之前,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設備觀看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后的中小學教師教學的錄像,請學生結合自己上中小學的教學經歷,思考、討論、交流、分享他們的讀書生涯中、錄像中教師的教學好在何處,還有什么值得改進之處;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思考寫成小論文,使他們在教學中學會科學研究;并督促學生對共同感興趣的問題,比如:特級教師(如魏書生)的教學是如何讓全班特別是學困生進步的,展開職前、職中和職后的持續性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微格教室和大學的中小學實習、實訓基地等,使學生在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的具體目標后,能真正指導教學實踐。由于課程是教育學教學的重點章節,所以監控和考評的重點也應該放在這個章節。教師可以在班委和學習小組組長的幫助與配合下,進行平時和期末的綜合考評,這又包含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完成學習任務情況的抽查和普查。

綜上所述,教育學教學并延續至相關所有教育類的學科的教學應該是有助于師范類大專學生學習行為的改善的。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篇(7)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W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東西的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賴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1】。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關鍵的青春期,身體發育與心理發展存在不協調性,心理發展相對滯后,其心理正處在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育”過程中,其認知水平、能力人格、社會生活經驗都有待完善,同時他們的模仿性、可塑性也較強,因此,在這個時期更容易表現出一系列心理問題,如:學習適應問題、人際關系不良、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等等。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已經有二十多年發展歷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模式。但是,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以學生的問題心理為導向,甄別問題學生,注重心理問題的解決,這在學校的個體咨詢、心理測量、心理干預方面體現尤為明顯。因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誤解,認為其針對的教育對象是“不健康、有心理問題”的人群,也造成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性的缺失,教育效果欠佳,這些問題大大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功能應該在于建設而不是修補,因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數有“問題”的人。我們應該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他們的弱點,應該研究并發展人身上如美德、幸福感、成就動機、價值觀等積極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強調用積極的方式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解讀,從中獲得積極意義,培養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品質來幫助人們不斷挖掘增強潛在的思想和能力,以促進個體獲得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積極心理學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展示了先進的視角和方向。

本研究通過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方針,堅持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關注積極情緒,激發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和教師快樂投入地生活,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生活。擬以高一新生為樣本,探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應用效果。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按班級整體隨機抽取陜西省寧陜縣寧陜中學2015屆高一級7班、8班共126名新生進行研究,其中男生69人,女生57人。隨機確定實驗組、對照組。被試此前均未接受過積極心理學取向或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試所在的班級以入學成績高低為標準劃分,兩班級為平行班,學習成績屬中等或偏下,男女分配均衡。實驗組男生35人,女生28人,對照組男生34人,女生人29。

(二)研究工具

學生心理健康測驗:學生心理健康測驗,即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教授等人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而成,該量表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至中學階段學生,該問卷信效度較高,為我國目前測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常用量表[2]。MHT有100個測試項目,9個維度:即8個內容量表和1個效度量表:8個內容量表分別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被試在某一維度上得分越高,說明其在該維度上顯示的癥狀越明顯。

(三)研究方法

采取不相等準實驗設計,即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后測法。從2015屆高一級新生選取7班、8班兩平行班作為實驗被試,在入學之初均接受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前測。統一按要求說明指導語,由學生在電腦上接受測試。

7班作為實驗組,接受為期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預,8班作為對照組,期間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其他環境、教育等條件一致。

一學年后,即2016年9月,實驗組、對照組接受心理健康水平后測,進行結果統計分析。

(四)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措施

1.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編寫適應本地教學的校本教材,0.5課時/周,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成長需要,按照心理團體輔導的原理和技巧設計活動課程,倡導學生全體主動參與,通過活動促進學生感悟與發展,關注學生內心需求,提供平臺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傾吐感受、表達情緒,闡述觀點、討論探尋辦法,鼓勵學生積極特質,從而發展、提高相應能力,完善人格。課程內容包括:積極適應、積極優勢、積極情緒、積極關系、積極應對、積極成長等。

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結合學校德育主題開展的知識性宣傳講座,但寓教于樂,將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理念散播于學習、生活,解讀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消減其不必要的猜疑擔心,引導學生提升認知,鼓勵他們積極面對、處理問題,發展自我能力,獲得生活的價值和成就感。講座內容包括:新生入學心理干預、優化宿舍關系、塑造良好行為、青春期男生女生生理心理講座等。

3. 個別心理輔導:與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相結合,不僅僅局限于問題學生及問題行為,面向全體學生,積極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困難、煩惱,讓學生體驗到被重視、鼓勵和相信,并且運用心理學咨詢技巧,引導學生疏理情緒、宣泄情感、審視行為、改善認知、轉化為積極行為。

4.心理情景劇、心理成長晚會、心理微電影大賽、走心歌舞晚會、家長成長晚會等富有趣味,參與性強,貼合學生生活實際,辨析解決心理矛盾,提升心理素質,強化正向行為的活動形式。

(五)統計處理

數據利用“積極心理學取向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研究”總課題組自主研發的課題配套心理健康測評軟件――北京師大易度科技學生心理健康檢測系統以及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

三、統計與分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前測的比較與分析

通過表1、表2可以看出,在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測驗前測的八個維度及總量表得分中,實驗組7班與對照組8班的大部分因子得分無顯著差異,在自責傾向、沖動傾向因子及總量表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實驗組7班的自責傾向、沖動傾向程度及總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班。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后測―前測的比較與分析

通過表3、表4可以看出,經過1年的心理干預后,實驗組7班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沖動傾向以及總量表得分的差值上與對照組8班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的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沖動傾向以及總量表得分的降低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從表3各因子及全量表得分的差值平均數上可以看出,實驗組的焦慮程度均有所降低,而對照組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及全量表得分均有升高的趨勢。

四、論與對策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沒有心理干預的情況下,對照組高一學生在升入高二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沖動傾向以及總量表的焦慮升高程度上都顯著高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組。

分析起來有以下原因:

一是度過高中一年的時間,學生感受著來自環境的壓力,比如學習遇到瓶頸、自我苛刻要求以及來自他人的過高期望,班級氛圍不佳,交際圈狹窄,缺少積極人際關系的情感支持、價值得不到肯定或實現等等。

二是學生自身經歷著“心理不穩定期”,自身的認知、思維水平有限,較自我中心化、情緒化、高敏感性,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擾,激起不良的心理反應。

三是盡管學校提供了體育科技藝術節、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文藝比賽以及道德主題教育等綜合素質實踐平臺,但是對于現代教育來說還是缺少契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教育渠道,學生的情緒情感、對事物的獨立看法、潛在優勢和能力等等得不到宣泄、挖掘、肯定以及提高,造成了心理積壓的煩悶。

四是本校學生都是來自于中小城鎮、農村,接受著學校及家庭的傳統教育方式,教育者們未懷有一種教育心理學甚至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和方式來教育和管理學生,缺乏對學生心理需求的關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內在動機、價值感以及樂觀希望等等在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這種忽視也滲透在教育教學之中,造成了消極影響。

所以,從本實驗研究結果來看,缺少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積極心理學導向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和能力的提高,也無法為學生帶來持續的幸福感、積極情緒體驗、積極關系的構建、專注力以及自我價值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樂觀等等,它依靠的只是學生自身固有的人格素質、自我調節以及外界幫助知識的獲得和有限的促進發展。

而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著龐大的中小學生群體,傳統教育思路、方式必需采取措施去改變。積極心理學為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帶來了令人欣喜的理論研究基礎,讓我們再次審視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方法。

第一,改變教育的消極模式,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重視積極潛能的挖掘,以預防為主、全面發展為目的,創設積極氛圍,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經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學生群體,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萬萬不能忘記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的職能。所以,我們在教育中要樹立積極理念,當學生出現問題心理和行為時要用發展、成長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使用平等、積極的詞匯和積極的解釋風格,建立信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帶著積極情緒投入到學習和生活,更能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積極行為,獲得價值和效能感,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根據塞利格曼把解釋風格劃分的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和個別性,我們可以把它運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廣義教育教學之中,這點讓人感同身受。我們要將學生的積極、優秀行為表現對待為永久的、持續的,將學生不符合期望、消極的行為對待為暫時的和可以改變的;將學生的積極表現及優點擴大化,增加表揚的“橫度”(面積范疇)和“縱度”(時間范疇),把學生的消極行為具體化、局限化;根據情況合理使用歸因方式評價學生以及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歸因【3】。比如:“你這次沒有投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而不是“你從來都對團體活動漠不關心”;“部分同學請保持自習紀律”而不是“自習時大家請保持安靜”;“你很真誠,你的分享很打動我們”而不是“你說的這件事情很感人”,從這些評價中就可以看出教育效果的差別。解釋風格只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方面,但它卻是每位老師時刻都在運用的東西,有時老師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解釋風格有何不妥以及它是怎樣深刻影響著學生成長的。我們要把積極解釋風格有意識地使用在教育教學之中,直至形成習慣行為。

第二,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講座可能會是心理健康知識的堆積和傳授,這種工作方式和內容在實踐中都被證明效果極其有限。而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更要采用活動體驗式教學法寓教于樂,尤其要注重在活動中體驗積極情緒情感和心理過程,突顯學生人格特質,引導實踐積極行為,培養人際技能、智慧、韌性、寬容等優良品性,幫助普通或具有一定天賦的學生發覺內在的優勢,這樣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和積極的心態,激發正向情感,提升他們對環境的幸福感,也能夠專注挖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能力、價值體驗和成功期望,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在實踐中,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分享思辨性較強的心理活動課,學生投入度較深、感悟性較強的心理情景劇,趣味性強、參與面廣、集體氛圍濃厚的團體拓展訓練等活動方式在本次實踐中都是學生滿意度較高,也卓有成效的心育方式。

教育時刻體現著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在這種過程中,教育者自己首先必須有足夠的“積極力量”,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個體發揮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形成積極的關系網絡,這樣積極教育才能在彼此的關系中“流淌滲透”,所以,積極的心育工作并不只是幾個心理老師的教學活動,而是體現滲透在整個學校的教育環節過程之中,這就對我們所有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重視環境對人的塑造,建立有效的學校――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積極心理學肯定人性內在的積極力量,同時也認為個體人格和經驗是從環境中獲取的,積極品質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環境。中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行為模式不成熟,環境對其的影不可忽視【4】。因此我們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促使個體發揮潛在的積極特質,比如美德、利他行為,責任感等等。對中學生而言,他們所處的環境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組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環境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深入的因素,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人際關系圈和重要教育過程;學生從社會獲取間接和相對少量的直接學習經驗,耳濡目染,形成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因此,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育人環境,通過宣傳、實踐,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傳播貫徹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之中。本校處于相對落后的山區縣城,更應該多多利用充滿意義、關愛、善良的社會實踐途徑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來體驗交際能力、利他、自我欣賞和成功,創造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樂觀,以此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組織系統。通過個體與其所生存的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來塑造、培養個體積極的心理素質,增強個體的“力量”。

五、未來研究方向

(一)本研究的被試樣本數量有限,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更大樣本更大時間跨度來進行再驗證和推廣。

(二)基于本研究的積極心理學取向的校本教材需要進行多次實踐、反思、討論和再修訂,本校心理老師的專業素質、職業人格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Alan Carr.心理學:有關幸福和人類優勢的科學(第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9:序.

上一篇: 跟班研修總結 下一篇: 銷售經理轉正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