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8: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水資源保護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制定有關的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時應該令各類法律法規保持有機的聯系,如此,才可以從多個方面對水資源進行凈化保護,標本兼治。我國目前對于地表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完善。健全有效的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不應僅僅是針對于水資源的獲取利用以及破壞保護的,更應該將該法律體系延伸到水資源被開發之始、被利用之初、被利用之后以及利用的具體方面、過程等均進行詳細的保護以及合理的規范。同時,法律法規對于地表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檢測規定,不應僅僅將目光局限于地表水資源的水量、水質問題,更應該對于整個地表水資源生態系統進行全方位的保護。
1.2管理體制的不健全以及政府責任的缺失
我國既有專門的地方設立的水行政管理部門,又有專門進行水資源污染和防治工作的環境部門,此外還有國土資源局、氣象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分管對于大氣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保護。但是,造成現今水資源保護力度小、水資源污染情況改善差等現狀的,也恰恰是由于過多的部門參與以及部門分工沒有明確的法規制度規定造成的。由于并沒有伴隨各部門職能落實的法規頒布,導致了我國各級水資源保護部門分工不明確、職能落實不到位、責任推諉等現象。各水資源管理部門在遇到水資源管理以及改善的瓶頸問題時,處于對于自身保護的立場原因,往往會鉆職能的空子,推諉原本屬于自己的責任,導致水資源保護以及水質改善工作得不到推行與落實,從而使地表水資源保護工作擱置,水污染以及水資源匱乏問題日益嚴重。
1.3水資源的刑事立法保護不夠全面
我國已經制訂了一定數量的法律法規對水資源進行相應的保護,而具體的行政實施部門也做了相應的建設,但對于水資源遭到破壞之后的法律責任刑事追究仍然十分缺乏。盡管水資源保護立法對于民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提示意義,但由于人類活動的逐利性,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仍有部分不道德民眾會為了獲取個人利益而對水資源展開肆意浪費與破壞,而這時,就需要國家通過政治權利進行刑事立法,不僅能夠對該類行為的發生產生震懾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嚴格的事后問責對社會大眾起到整體的教育引導意義。盡管我國也已近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在相關刑法中進行了明確的刑事追究規定。但由于水資源破壞行為在短時間內不容易顯現且很多對于水資源超量使用或者非法使用的行為很難通過簡單的幾條規定進行界定,所以,我國對于水資源破壞行為的刑事立法力度仍然不夠,仍需對相關的刑法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2完善地表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體系
所謂法律體系,是國家依靠其政治權利所指定并強制保證實施的一套國家制度的載體,同時也體現了整個國家的價值觀。而國家對于水資源保護所指定的相關法律體系,則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水資源保護以及水資源質量改善,同時也是保證社會建設以及國家發展、人們生活有序正常開展的重要環境保障。因此,應及時發現并完善我國水資源保護法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從而實現國家的穩步可持續發展。
2.1對于《環境保護法》進行全面完善
自1989年制定以來,《環境保護法》就對我國的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水資源作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該法律對于我國水資源的保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將該法律作為水資源保護法的基礎來看待。在對于水資源的保護和改善中,各項立法的有機配合應該是法律對于水資源保護的重要作用形式。因只有《環境保護法》對于我國整體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改善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才可以為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改善創造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行政環境。而在對《環境保護法》具體的條例完善中,不僅應該強調環境保護對于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更應該體現法律對于人類權力的保護。此外,還應該對于經濟發展中的排污指數進行明確的規定。雖然排污許可證制度已然在我國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在水資源的保護領域仍未對此做出明確的規定。在借鑒了其他領域排污許可證的有效經驗之后,水資源保護制度中的排污許可證的頒布也應盡快做出規定。
2.2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規
雖然我國的法律規定了對地表水資源開展保護的原則以及制度,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法律以及法規上的缺失,應該及時填補該類缺失,健全我國的地表水資源配套法律法規體系,從而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加以完善。
1)應加強對于法律的制定,從而完善對于地表水資源的法律保護。
盡管我國已經從國家、單位以及個人3個大的領域對于地表水資源的節約使用進行了整體規定。并且從工業技藝以及產業發展方面也對水資源的節約運用做了詳細的規定。但是以上各類法規的制定卻過于原則化,不具備足夠的實施效力,使得相關部門在進行執法監督時缺乏對于該類法律法規實施的可操作性。因此,我們需要制定具有綜合運用效力的節水法規,對全國各行業以及各部門、個人的節水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
(一)地球水資源的概況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賴于水,有水地球上的萬物才得以生存、生長。據統計地球表面2/3被水覆蓋,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僅占2.53%。冰川、積雪的淡水難以利用卻占淡水總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氣水,這些淡水僅占0.26%且最活躍更新最快。如果說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們可以用其他能源來替代,那么,如果沒有潔凈的淡水,沒有干凈的可飲用水,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孟加拉代表愛農·尼沙特在研討會上說:“如果將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為盛在一加侖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當于一湯匙——大約是總量的0.75%。”在21世紀的開端,地球上有10多億人根本喝不上干凈的水。大約24億人得不到足夠的可飲用水,每年大約還有34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有關專業人士預言:人類面臨的下一個生態危機將是淡水資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分配極不均衡
聯合國和斯德歌摩環境研究所報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潔凈的水。2025年面臨缺水困境的人將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潔凈水。有些地區大水泛濫,而有的地區卻因干旱而導致居民死亡——或者淪落成難民而舉家遷移。加拿大有著與中國同樣多的水資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國的2.5%,人均淡水量遠高于中國。中國淡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資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納,水是如此寶貴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貨幣。
二、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資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勻,氣候變暖改變區域降水的蒸發格局造成了大氣環流失衡,使區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更不均勻。
兩個原因當中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人類水資源需求總量正在急劇上升的現象這是不可非議的,相反人類人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當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資源面臨的又一大威脅,清潔、充足的水是極其寶貴的。沒有清潔、充足的水,人類就不能生存。但是我們卻把清澈、干凈的水源作為廢物傾倒場,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傾倒數十億噸的化學品、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同時海上運輸過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體泄漏也給海洋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不當的淡水利用也給水資源帶來了無形的浪費。在農用方面,農作物的大面積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這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們一方面在消耗著越來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卻在繼續忽視水的重要性。這不是我們今天人類應該做的,相反我們需要保護和恢復我們的水質。
三、全球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及保護法取得的進步
20世紀許多戰爭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紀水將成為引起戰爭的根源。由于全球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各國必須對淡水資源的國際公平分享問題和淡水污染的防治問題給予充分重視,做到廣泛協商并用國際條約鞏固協商成果。全球面臨著嚴峻的水危機,直接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世界水事委員會提醒大家:“此時此刻,我們面臨著世界水資源短缺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只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解決不了水源短缺的問題,結果將是糧食價格上升,缺水的國家不得不用昂貴的價格進口糧食,然而缺水的國家大多貧窮落后。”饑餓和干渴也與政治動蕩和經濟增長緩慢緊密相關。
關于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經歷了從單一利用到全方位保護,從保護河流到保護整個水系的發展過程,從創設相對簡單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義務發展到建立廣泛的保護共享資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區域性的或雙邊的國際條約構成全球淡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簽訂的《美加大湖水質協定》。《協定》的宗旨是“恢復并保護大湖流域生態系統的、水體的、化學的、物理的和生物學的完善性”。1998年通過的《保護萊茵河公約》,該公約從整體的角度看待萊茵河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將河流、河流沿岸與河流沖擊區域一起考慮。
隨后,1966年國際法協會通過了《赫爾辛基規則》是淡水資源的全球保護的里程碑,在條約中提出了現代國際流域的概念,為國際河流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提供了依據。“赫爾辛基規則”宣告國際流域利用的國際法一般原則;確認國際流域內的每個國家都有權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國際流域內的水資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結構水質;各國不應對國際流域內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現有的污染程度,從而可能對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嚴重損害,國家應為減少各種現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損害;關于國際河流利用產生的爭端,應按聯合國精神以和平解決。1997年根據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款,聯合國大會通過《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約》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內容:(1)適用于所有國際水道的一般規則;(2)實施這些規則的程序規則;(3)關于淡水保護、保持和管理的實質條款;(4)關于水道國締結協定的條款。該公約的目的保障國際水道的利用、開發、保存、管理和保護,并為當代人及后代人而促進對國際水資源保護。
總的來說,當前國際環境法在國際水資源保護制度上已經構建了一整套原則和規則。對國際淡水資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對指導國內立法具有積極意義。
四、國際淡水資源的保護法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國際淡水資源保護法在體系機構上所調整的范圍不斷擴大,淵源構成多樣化,在內容上存在著國家與水道國際化之間的矛盾。保護法對淡水資源的保護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不足,在已經簽署的雙邊、多邊條約執行的不徹底。國際河流委員履行的職責有限,上下游國家利益的平衡問題尚且存在,國際水資源爭端的解決存在爭議。
我個人認為,國際環境法應與國內環境法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國內環境法無論在歸責問題或保證實施上大多都有明確規定,不可否認國際環境法在這些問題上不可能同解決國內法一樣,它面臨更大的困難,但及早出臺相關的法律是刻不容緩的。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發達國家將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遷往控制不嚴格的發展中國家,導致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事故接二連三的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而這與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低下,民眾的環境意識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在譴責發達國家這種舉動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積極參與到拯救環境的隊伍中來。
世界局勢逐漸向多極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通過建立全球關系,迎接環境與發展的挑戰,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結束語:
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幾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學思想,還是當代全方位環境保護的理念,貫徹于全部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就是人類應當與大自然保持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不只是某一國家范圍內的任務,是國際各國共同關心的焦點。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長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問題,還是近年來提上國際議事日程的氣候變化、臭氧層耗損和生物物種多樣性消失等問題,都以跨越了國家或地區的界限,影響著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以至每一個人,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和地區協調一致的努力與合作。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在此過程中,人類既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遭受過無數的挫折和失敗。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與自然才能和諧。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護我們僅有的水資源,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環境保護工作是每個國家、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特別是在跨國的水資源保護問題上,每個國家都應對自己承擔的義務有清醒的認識。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對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建議,從而為提高我國的跨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實效帶來指導意義。
一、跨國水資源保護概述
(一)跨國水資源的定義
目前在國際上較為通用的關于跨國水資源的定義為:國際河流、湖泊及其大小支流,國家與國家之間管轄地區內的地下水資源,跨國水資源其實也是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所共享的水資源。從廣義上講,跨國水資源可以分為兩部分:國際地表水資源和國際地下水資源。國際地表水資源具體包括分布在145個國家的263條較為有影響力的國際河流和湖泊。國際地下水資源在劃分時并沒有政治界限,因為地下含水層是運動的,在進行跨界劃分時不能進行有效劃分,因此在很多國家都是共用地下水資源的。
(二)跨國水資源的保護
眾所周知,對水資源進行保護就是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行為規范,盡量避免人類活動對水資源造成破壞、污染及水資源的枯竭。跨國水資源的保護就要求世界各國應當采取合理的措施對跨國水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并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有責任和義務對水質進行保護,從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無害原則”也是國際水資源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各國在跨國水資源進行人類活動時,都應當嚴格的遵守。
二、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實踐及缺陷
目前在國際上規范跨國水資源保護行為的國際法律文件主要有國際法學術團體的決議和規則、全球性水條約、政府間組織的決議和宣言等,但是其中對跨國水資源保護問題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全球性水條約,我國境內的國際河流大多數都是上游國,因此在對跨國水資源進行保護時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國也針對較為有影響力的《國際水道公約》制定了我國的法律,例如我國正在實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
(一)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實踐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就邊界水資源的利用問題簽訂雙邊條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簽訂雙邊水條約時已不再單純的局限于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是充分的考慮了如何實現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并舉,例如1994年,我國與蒙古簽訂了《中國與蒙古界水利用與保護協議》,2008年我國與俄羅斯簽訂了《跨界水體利用和保護合作協議》等。
(二)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存在的缺陷
近年來,雖然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的問題上一直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水質污染嚴重,水污染事故發生頻率增加,甚至對其它國家共享的水資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也會發生。在對這些水污染事故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在對跨國水資源進行開發時更加注重的是利用,而忽略了跨國水資源的整體規劃和必要的環境監測,至于環境影響評價問題則更是忽略。例如,2005年發生在中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就充分暴露出了中國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這些缺陷表現在:一、我國在跨國水流域的產業布局不合理;二、我國的環保總局沒有對水資源污染制定預防及應急機制,同時也缺少必須的監測數據;三、相關部門推卸責任;四、媒體提供虛假信息。
三、完善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建議
為了更好的開展跨國水資源保護工作,我國應當在明確存在的缺陷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在跨國水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措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跨國水資源保護法律體系
應當適應國際跨國水資源保護的發展要求,對我國的法律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和完善,例如,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管理辦法》等。
(二)對國家制定的跨國水資源保護法嚴格執行
嚴格的執行國家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對跨國流域內的建設項目要有客觀、公正的環境影響評價,并將此作為決定是否進行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與鄰國的交流與合作
在對跨國水資源的保護問題上,要加強與沿岸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簽訂雙邊水流域的保護協議。一旦發生了水污染事件,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及時向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告知,并與其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對污染進行控制,而不是隱藏、虛報、瞞報。同時要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培養高素質的轉業人才,加強對水環境的監測工作。
(四)完善預防跨界損害的有效措施
(1)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對一些重大的活動可以預見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同時要求公眾參與評價,從而使國家能夠有針對性地建立相關活動的應急措施。
(2)建立有效的監測體系。有效的監測體系是防止和減輕污染損害的關鍵,我們可以采取與鄰國開展聯合監測活動、相互交流監測數據、與國際組織合作、使用統一監測方法和標準等。
(五)完善減少跨國水資源損害的具體措施
(1)行為國應及時發出通知。作為實施跨國水資源保護的行為國,應當及時通知可能會受到損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將事故的詳細信息提供給他們,讓他們能夠有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損害。
(2)尋求援助和合作。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向沿岸各國提出援助和合作的申請,相關國家通過援助和合作可以減少損害。
參考文獻:
[1]郝少英.跨國水資源和諧開發關鍵問題的法律初探[J].人民黃河,2010,(09).
西北地區富含有色金屬、石油、煤碳、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是我國工業原料的主產區。以此為依托,西北地區建立了一些大型的重工業基地,主要是鋼鐵、工礦、有色金屬、機械工業、石化等,這些重工業基地的建立和發展,對西北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以高耗水產業為主,長期發展使本就缺乏的水資源快速減少,未來更有可能成為西北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我國領土面積遼闊,淡水資源擁有總量據世界第四,但由于人口總量太多,人均擁有淡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極不平衡。全國有300個城市缺水,日缺水量在1600萬噸以上,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業產值損失近千億元。西北地區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缺乏的區域,單位面積水資源擁有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4。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年蒸發量則超過1000毫米。西北地區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也極為不均,而且與人口和經濟的分布很不匹配,相當部分水資源在高山上,開發利用的難度比較大。以新疆為例,其西北部50%國土面積的水資源量占全疆水資源總量的93%,而其東南部50%國土面積的水資源量僅為7%。同時,水資源的年內分布很不均衡,夏秋多,冬春少。此外,西北的光熱條件較好且氣候干旱,生態用水需求量大。
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陜西(1238立方米/人)屬于人均水資源量2000立方米以下中度缺水地區,寧夏(187立方米/人)屬于500立方米以下的極度缺水地區。西北其余大部分地區都屬重度缺水地區。近幾十年來,西北地區干旱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如羅布泊的消失,青海湖水位的持續下降,慕士塔峰、博格達峰、祁連山冰川的退縮,新疆阿爾泰、伊梨地區、河西走廊草甸面積的大幅度減少等等。這些對于西北的嚴重缺水現象無異于雪上加霜。
目前,西北的經濟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大的盆地之中,一般我們稱作平原的關中平原,實際上也是一個比較大的盆地而已。盆地地勢相對較低,地表水、地下水相對豐富,但是,在長期降雨量偏少,以及過度使用的影響下,西北各盆地普遍存在著水量的負均衡和土壤鹽堿化的趨勢。水含量的變化和土壤鹽堿化又決定著植物種群、集群的相應變化,長此以往,將會破壞地區生態環境,造成土地荒漠化、鹽堿化等極端惡劣影響。
礦產資源優勢與水資源“瓶頸”的矛盾,是西北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矛盾。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加強水資源的保護,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成為制定西北開發戰略的首要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壓力日漸增大。由于西北工業以依賴資源的重化工業、礦冶業等為主,不僅工業用水量大,而且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由于西北生態環境的脆弱,這種破壞大多是不可恢復的,因此,保持生態平衡難度很大,任務艱巨。
二
水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生產生活一時一刻也離不開水。加強水資源的保護,科學用水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西方發達國家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經過長期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念、保護法規、制度等,值得像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開始了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有《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全國性水資源保護法,以及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頒布的60多件水資源管理行政法規,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的300余件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這些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在實踐中也由于經常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而不能發揮應有的效力。
三
在促進西北經濟快速發展的問題上,應密切結合西北地區的自然條件,注重保護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制定切實可行的工業發展戰略。
首先,堅持“量水而行”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如前文所述,西北地區屬于嚴重缺水地區。從科學發展觀考慮,應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如服務業、旅游業、傳媒業、教育培訓,以及軟件和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積極發展耗水少的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要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西北地區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工業企業節水、節能技術改造,大力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減少廢水排放量。加強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高耗水的七大行業禁止發展,紡織行業、皮革制品業、造紙業、化工行業、橡膠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加工、有色金屬冶煉等要嚴格限制,并逐步縮減。目前重化工業在西北占有較大比例,以甘肅為例,石化、有色、冶金、電力、食品、機械是甘肅省的六大支柱產業,實現利潤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92.7%(據甘肅省統計局資料,引自甘肅省政府網gansu.省略)。這些高耗水產業已經使嚴重缺水的甘肅省背上沉重的包袱,部分地區已出現土地荒漠化、地面下陷等極端地質變化。如果不盡快加以限制和調整,未來必將對甘肅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我國已經制訂了未來15年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到2010年,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萬元GDP用水量年均降低6%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從173立方米降到115立方米以下。這些目標的實現將主要依靠降低高耗水產業的耗水率和農業生產的耗水率來實現,西北地區作為嚴重缺水地區,理應首先嚴格執行。
其次,應通過多種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目前,應積極開展洪水資源化和中水、微咸水利用的研究和推廣,洪水資源化主要是挖掘現有工程的潛力,具有相對投資小、潛力大、易操作等特點。在“96”海河南系大水中,河北中南部地區水庫、洼淀共攔蓄洪水45.77億立方米,補充地下水82億立方米,寧普泊、大陸澤兩個蓄滯洪區地下水位上升了8米,顯示出了洪水資源化的巨大潛力。西北地區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夏秋兩季,有些地區甚至會遭受洪災,如果能發展洪水資源化,則不僅可以避免受災,而且可以增加水庫等的蓄水量,增加工農業生產用水的供應量。此外,還應大力提倡節約用水,盡快實現居民生活用水的重復使用以及飲用水和非飲用水的同時供應,合理利用水價機制,減少人均生活用水量,提高污水處理能力。
第三,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模式,一定區域的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個或數個優勢增長極的帶動。西北地區要加快增長極的培養和開發,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西北地區,培育增長極要根據以下原則:一是選擇自然條件尤其是水資源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這些城市應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經濟結構和較好的科技實力,但是人口數量和城市規模不宜太大,要嚴格控制大城市的發展,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二是選擇可以發揮地區產業主導作用的支柱企業,重點扶持,并圍繞其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群,以此促進地區主導性產業的發展,帶動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三是積極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良好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四是建立健全區域經濟發展的合作機制,擴大地區經濟交流,形成優勢互補,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第四,加強地區分工與協作,提高產業關聯度,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互補。目前,我國中西部以原材料生產、能源工業和重化工業為主,東部以輕工業、信息產業和技術研發為主。考慮到西北地區的嚴重缺水情況,西北地區應在限制原材料、能源基地建設的同時,加快重化工業的轉移,減少水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束縛。西安、蘭州等地擁有國內高水平的科研力量,應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軟件開發、高新技術研發和信息產業,提升產業技術等級。在目前東部地區已經取得較好發展,出現資金、技術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客觀需求情況下,國家對此應因勢利導,從全國產業布局的戰略高度著眼,平衡東中西部三大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全國的經濟結構實現順利升級,特別是要促進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完善中西部地區的市場機制建設,使全國經濟走上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道路。
第五,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但市場不可避免地會帶來調控失靈、公共資源缺少等問題,應注意充分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首先,國家應實行投資傾斜,加大對西北的投資力度。國家還應結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和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嚴格限制高耗水產業,對現有高耗水產業進行轉化、轉移,調整全國工業產業的地區布局,實現西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隨著全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央財政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中央財政用于支持西北的比重,大力建設水利工程,增強蓄水能力和水資源開發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第三,利用市場機制,合理調節水價,降低單位耗水量和人均用水量。第四,加強東部與西部的經濟聯合與技術合作,鼓勵東部向西部投資,提升西北地區的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再興.區域經濟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6:13-16.
[2](德)韋伯.工業區位論,李鋼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35-36.
[3] 孫久文.中國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55-61.
[4] 劉再興.中國生產力總體布局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3-26.
[5] 中國統計年鑒1998―200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43-49.
中圖分類號:TV2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最近二十年,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在合理利用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逐漸認識到對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重要性。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已經是關系到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21世紀,水資源已經是全球稀缺資源之一,“潔凈水源”甚至可能是引發戰爭的誘因。因此,對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勢在必行。筆者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分析我國在水資源保護中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淺談對我國水資源保護的各項對策,為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節約用水,倡導低碳生活,略盡綿薄之力。
1我國水資源現狀
1.1水資源嚴重短缺
(1)水資源總量不足:我國水資源總量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6%,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0%,全球有80多個國家宣稱水資源短缺,我國是世界水資源最貧乏的13個國家之一。
(2)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南多北少。年季變化大。南方呈現水質性缺水,北方呈現工程性缺水現狀。
(3)水資源污染嚴重。我國有40%飲用水不合格,2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超國家標準。工業、農業、居民生活用水排放、大氣污染等突發事件,嚴重污染水質。
(4)水資源浪費驚人。工業、農業用水浪費非常嚴重。全國城市供水管道漏水率高達2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0.4-0.5。
1.2水功能區劃及管理現狀
(1)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展了水資源區劃工作,它是國家農業區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方向,為國家合理開發水資源提供實際依據。
(2)20世紀80年代,國家首次進行了七大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工作,第一次比較系統的提出了水資源保護的目標,充分考慮了水資源保護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出版了《中國水利區劃》。為水資源的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3)21世紀初,國家進行了全國性的水資源保護第二次規劃,用時4年之久。此次對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是絕無僅有的。明確提出了各區劃的分類指標,加強了水利監督部門的職責,成果由水利部門審查。國家組織起早并頒布了《水資源保護法》,保證國家水利資源的合理利用。
2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毋庸置疑,建國以來,我國在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我們應看到,我國在水資源保護與管理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目標太窄
長期以來,水資源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水利功能區劃,仍然局限在水質保護方面,主要針對水污染,跳不出水質保護的瓶頸,公布的水利保護區劃結果,往往是功能區的名稱和保護的目標,范圍太寬泛,實際可操作性不強。經常與環保部門職責重復,造成多個部門都能管,多個部門又都不管的現象。各部門之間踢皮球現象時有發生。
2.2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由于受各地經濟水平差異,污水處理資金投入等問題的影響,各地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以江蘇省為列,全省每年產生的工業和生活污水高達68億t,而全省已經建成的13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每年的實際處理污水能力只有20億t左右,大量的工業、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泊,給水資源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同時各地重大水資源污染事件時有發生,一個點的污染,往往會威脅整個區域水質的安全,造成環境污染災難性事件。
2.3地下水資源過量開采
水資源的過量開采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以河南省為列,全省水資源匱乏且分布不均勻。長期以來,全省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整體調度,地下水源作為全省的主要用水來源,占全省供水總量的70%左右。長期的超采造成了部分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嚴重,地表水的斷流帶來了一系列生態問題。與國家要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這是河南一省的問題,也是全國水資源保護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3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對策
目前,全球的可飲用水源只占總體水量的2.5%,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對水源的保護勢在必行。筆者在分析我國現階段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所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以下與之相對應的建議和策略。
3.1 堅持依法治水
(1)堅持依法治水,從中央到地方完善水行政法規。在立法上,要堅持保障民生用水和嚴格管理水資源為目標。地方在制定相關水法時,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全國性法律法規已經規定的項目,制定嚴于國家要求的標準,對國家尚未規定的項目,在不同總體法律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法規。完善地方水法體系。
(2)在依法治水方面,建立權責明確,監督有力,保障有效的水行政法規。推行部門負責制,領導負責制。嚴格執法打擊水違法行為;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水資源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水資源防治應急預案,保證水資源利用關系的和諧,保證相關水事活動科學有序,有法可依。
(3)水資源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水資源區域信息公報制度。該制度的建立可成為對水資源保護的有效手段,也可以成為廣大老百姓知情權的載體。老百姓可以通過公報了解水資源保護的現狀,維護自身的利益,也可以加大老百姓對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促使主管部門更好的履行責任,也能讓公眾參與,眾人努力,更好的保護水資源。
3.2 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1)推進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近些年,國家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投入,把防洪抗澇、水資源保護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面整治江河湖泊水網系統。水資源是有機聯系的,我們不能把對水資源的管理僵硬的劃開,各地實行的城鎮水務一體化管理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城鎮水務一體化管理,打破了部門與部門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壁壘,為科學合理的開發水資源,高效節約的利用水資源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方向,值得各地區學習和借鑒。
(2)對于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大幅度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針對江蘇省各地江河污染嚴重的情況,我們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標準,制定嚴于國標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抽查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嚴格限制地區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對象十分復雜,涉及政府各個部門,我們應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環境,以求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
3.3建立節水型社會
(1)嚴格保護水源地,建立節水型社會。提高群眾的節水意識,是政府相關部門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強節水宣傳和節水知識普及,提高公眾的節水意識。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城鄉節水器具的普及,逐步提高供水價格,利用價格調節的手段,促進節約用水;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加強農業溝渠的改造,建立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調整國家產業結構,將高耗水型工業安排在水資源豐富地區,嚴格控制項目審批制度,在缺水地區,限制高耗水項目的發展。
(2)運用先進科技,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可以運用現代先進科技,如利用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提高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為水資源的防治提供準確的信息;運用先進科技,完成南水北調的偉大壯舉。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4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現階段我國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形勢異常嚴峻,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勢在必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科技的發展,公權力的介入,為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提供了多種途徑與方法。水資源的特點決定了,水源一旦污染,很難治理。所以我們應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
參考文獻
[1] 顧長寬.加強河南省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對策分析[J].水文水資源.2012,(3)
水電是兼有一次與二次能源雙重功能的優質能源;水電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迄今可以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和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大水電、小水電都是自然的、清潔的,都應該以可持續的方式加速發展。國內外一些機構和人士堅決支持小水電,而堅決反對大水電,實際上這在科學道理上來講是不通的。大水電也有可能是低壩,小水電也有可能是高壩,都要因地制宜,多方面兼顧并綜合利用。
水電開發是一項典型的具有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事業,水電建設和運用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水電是一項成熟技術,包括環境風險在內的工程風險都可控。
2健全水資源保護和科學利用的保障體系
科學利用水資源必須同時兼顧環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堅決制止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要科學、全面規劃,以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為切實目標,必須考慮多功能、跨區域的綜合利用,堅持環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化代價換取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加強法律法規和制度程序的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條例,包括公約,尤其是關于水利和電力、能源和環境、水庫和土地、移民等,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專業部門的協調性和連貫性,避免政策法規沖突,防止短期行為和本位主義。
無論是規劃、設計要求,還是建設、運行規定,無論是政府部門制定政策調控或市場機制導向,還是投資開發組織或運營機構職責,都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和考核指標,以便監督制約保證統籌兼顧。
把生態環保作為工程貫穿于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全過程。規劃設計的系統性統籌兼顧,包括壩址、壩型選擇,引水方式選擇等。盡量減少淹沒、減少地震、控制滑坡,保障生態流量和水體安全,并保證流域開發和運行統一、有序。
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與恢復,尤其是生態脆弱地區。盡量少明挖,并保證及時支護、恢復或改善。把環保工程與樞紐工程同等對待,概算要保證,使用要到位,效果要考核。工程運行中以綜合效益最大化,兼顧多功能并科學、合理運用,保障流域梯級(防洪、航運)安全調度、(泥沙、水質)生態調度、(發電、供水和蓄水)經濟調度。控制流速、流量、水位,減少泥沙淤積;增加水體交換和防止污染;與此同時多發電。
3完善水資源保護和科學利用的長效機制
從國家戰略利益出發,按照系統工程要求,全方位加大力度,繼續實施休牧(或輪牧)還草、返耕還(山、坡)林,營造濕地、草甸、林地、植被等,提高水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繼續實施退田還湖、筑壩蓄水、疏浚河流,綜合治理、開發利用,以保護水體、控制調節水量,保障供水、防火減災。
但是,各地在“退耕還林、還草”、“筑壩蓄水”中存在的問題、土地的承載能力問題和移民搬遷與安置的長期穩定問題、地方政府與相關企業的措施不足問題以及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和具體配套措施不足的問題、各責任主體和責任目標的趨向與實施保障不足的矛盾等等問題的存在,一方面說明了水資源保護與綜合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正好說明了其系統性、全局性和長期性、艱巨性。
健全移民補償和安置長效機制。對于因實施休牧還草、退耕還林的草原和山地移民和因興修水利、筑壩蓄水的移民,為保證其移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除及時、足量到位(一次性)失地補償和遷移安置補償費用外,移民后扶植發展,更需要長周期、穩定、透明以及直接和間接的政策措施到位,而不應只是制定一些短期(十年,再延十年)或不明期限的保障“政策”。
完善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保投入和運行補償機制。或政府公益(財政)投入,或財政補貼(稅收返還),或產品加價固化相關成本,補償“公益”投資或運行成本及損失。財務保障生態投入。
注重水利水電工程經濟功能指標和公益功能指標考核。科學確定工程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公共效益指標,不僅指導規劃、建設可行性評價,也指導運行績效考核。
制定流域生態、安全、經濟調度統一機制。建立流域統一調度機制,統籌水情、電力、供水、水運、生態環境,保障“社會公益”和“多產品”功能。既要防止洪水災害和水質污染,又要防止斷流、斷航,安全、優質、高效利用水資源。
一、我縣水資源總體情況
我縣水資源較為豐富,據統計,目前有常年性河流47條,大小湖泊62個,中型水庫2座(西山灣水庫、大河口水庫),小(1)型水庫2座(雙山水庫、牛心山水庫),小(2)型水庫9座。水域總面積4.05萬畝。主要河流除灤河干流外,小河子河、吐力更河、黑風河、閃電河等一級支流20條,二、三級支流26條,均匯入灤河,形成較為密集的河網水系。
根據20__年自治區水利水電設計院、水文總局、水事監理中心編制的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調查評價,我縣水資源總量為1.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8億立方米(不含客水1億立方米左右),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575.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545.3萬立方米,其中:蔡木山鄉1470.9萬立方米,大北溝鎮(包括現西干溝鄉)1180.6萬立方米,大河口鄉1273.4萬立方米,多倫諾爾鎮620.4萬立方米。
經20__年天津水利勘測設計院對西山灣水庫的供水調節計算和海委批復,西山灣水庫每年可為工業提供水量0.554億立方米。目前,藍旗上都電廠已批復1541萬立方米,多倫煤化工一期和二期已批復3700萬立方米,多倫大唐電廠一期(2×66萬千瓦,為特高壓供電)用水量285.6萬立方米,其中:西山灣水庫提供198.1萬立方米,用中水87.5萬立方米。上述三家用水企業已批復用水量5439.1萬立方米,西山灣水庫還有101萬立方米的供水量。
二、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我縣水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是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等三個方面。據水利部門統計,20__年全縣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總量為4693.2萬立方米(包括上都電廠598.8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55.4萬立方米,地下水3237.8萬立方米。
(一)生活用水開發。一是城鎮生活用水。據水利局測算,20__年全縣城鎮生活用水為195.9萬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5367立方米)。20__年,城鎮共有15眼機電井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其中:自來水公司12眼,年供水量180萬立方米,風華熱力3眼,年供水量15.9萬立方米。這些生活用水井均由縣環保局劃定了保護區(以井為圓心,100米為半徑)。二是農村飲水。20__年農村人畜生活用水量為354.7萬立方米。已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7處,為29127口人提供了安全生活用水。
(二)農業用水開發。農業生產用水主要是灌溉用水。到20__年底,全縣農田灌溉面積15.9萬畝(其中:地表水0.65萬畝、地下水15.2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4.3萬畝,主要為噴灌、微灌和滴灌,噴灌約占節水灌溉面積的95%以上。全年灌溉用水量為2400萬立方米。
(三)工業用水開發。全縣工業生產用水量為1742.6萬立方米,其中:大唐煤化工20__年實際用水929.6萬立方米(用地表水856.6萬立方米,用地下水73萬立方米)。藍旗上都電廠20__年用水量598.8萬立方米。全縣其他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和生活全部使用地下水,年用水量214.2萬立方米。
三、水資源利用規劃情況
為切實開發利用好我縣的水資源,水利部
門對全縣用水進行了總體規劃:地下水主要用于全縣人民生活用水和農田灌溉,地表水主要用于工業生產,用水實行總量控制。
(一)編制了《多倫縣節水灌溉工程規劃》。根據《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__〕3號)中“大力發展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要求和《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新增“四個千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實施辦法的通知》(內政發〔20__〕140號)精神,結合我縣水資源實際情況,縣水利局編制了《多倫縣節水灌溉工程規劃》。規劃以20__年水澆地面積15.9萬畝為基數,規劃到2015年全縣水澆地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9.5萬畝)。到2020年全部達到節水灌溉面積25萬畝,其中:用地下水為灌溉水源的面積23.2萬畝,地表水為灌溉水源的面積1.8萬畝。
下一步,將出臺《多倫縣實施節水灌溉工程管理辦法》,按照“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的總體要求,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水利、發改、財政、農牧業、國土、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部門和五個鄉鎮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布局、規模、程序、部門分工協作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后建設節水灌溉工程實行規劃審核制度、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論證制度和項目驗收制度。
(二)編制了《多倫縣工業園區水資源論證報告》。根據《內蒙古多倫縣煤化工優勢特色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方案》、《內蒙古多倫縣大河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__-2020)》,對于已經明確的入園企業和擬入園的各類企業發展規模,參考《行業用水定額標準》(db15/t385-20__)確定園區需水量,到2015年工業園區總取水量為3003.40萬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取水量為552.29萬立方米,地表水取水量為2381.05萬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為70.06萬立方米。2020年工業園區總取水量為5450.80萬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取水量為854.14萬立方米,地表水取水量為4459.47萬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為137.19萬立方米。
四、我縣水資源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水資源保護是個綜合管理問題。近年來,我縣水資源保護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水利水保工程建設,治理沙化嚴重的水泉、砧子山等17條流域,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積18.76萬畝,減輕了水土流失,減少了河流、水庫等水體中的泥沙含量。二是完成水源工程1088處,打機電井3852眼,完成節水灌溉工程1077處。三是加強對重點企業水資源保護的監督。通過水資源保護執法檢查等形式,督促企業建設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目前大唐煤化工、永白淀粉廠、伊利乳業、協鑫煤礦、灤源酒廠等五家企業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四是加強城鎮排污設施建設。于20__年建設了日處理能力1.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目前,日處理城鎮生活污水0.3萬噸。中水利用項目也正在申報待建中。五是不斷提高城鎮垃圾處理能力。在多倫諾爾鎮二道洼村建設容積為70萬立方米的垃圾處理廠一處,將城市生產建設或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及時處理,垃圾處理廠經過有效的防滲處理后,不會對我縣地下水造成污染。
五、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總體情況
據20__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約為23256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于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20__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因此,我國也成為了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國家。
據20__年自治區水資源公報顯示,全區水資源總量為419億立方米,按2400萬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700余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盟水資源總量約為21.68億立方米,按20__年六普102.8萬人計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2106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據水利局提供數據,我縣水資源總量為1.24億立方,按10萬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1240立方米,不僅低于全國、全區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全盟平均水平。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我們所說的多倫水資源豐富,事實上指的是地表水資源在全盟的占有量是相對較豐富的,我們的水資源利用率也位居全盟前列。但如果以20__年《水資源公報》顯示的數據計算,全盟地表水資源總量為2.14億立方米,我們多倫就占了1.18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約占全盟地表水資源量的55%。但如果從總量上來看,全盟是21.68億立方米,我縣是1.24億立方米,僅為全盟水資源總量的5.7%。
六、水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現在世界上有能源、水源、食物、人口等多種危機,其中危機程度最嚴重、影響最廣的是水資源的相對短缺。水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工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隨著水資源的逐漸匱乏,水的經濟、社會功能日趨顯著,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也日趨提高。隨著世界水危機的加劇,水資源的地位,已不僅反映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而且日益強烈地涉及到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缺水國,都把水利建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投入巨資,修建各種類型的水庫、水堤,以及儲水、蓄水、引水工程,來確保水的供求。據專家預測:在未來50年中,人們會看到導致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劇烈沖突的誘因,將不再是石油,而是水。
就我縣而言,水資源儲量并不高,尤其是地下水儲量較為匱乏。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全面鋪開,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將不斷增加,水資源將成為制約我們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命脈。因此,我們要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政策,嚴格取用水審批制度,堅決杜絕對水資源的掠奪式開發,盡最大努力做好我縣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為我縣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七、我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人畜飲水安全問題。近年來,雖然我縣不斷加大對農村人畜飲水安全的建設力度,農村人畜飲水安全狀況不斷改善。但目前仍有4萬余人飲水安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二是關于噴灌圈問題。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噴灌圈屬于國家推廣的節水型農業科技項目。但在噴灌圈開發建設方面,國家也有對建設噴灌設施要進行水資源平衡、土地規劃及環境評估的明確要求。就我縣目前情況看,噴灌圈存在無序開發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噴灌圈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之一。據水利部門統計,全縣農田灌溉面積15.9萬畝,用地表水灌溉的僅為0.65萬畝,用地下水灌溉的達15.25萬畝。每年農業灌溉用水量為2400萬立方米,大部分用地下水。而據水利部門提供的數據,我縣地下水可開采量僅為4545.3萬立方米。在地下水補給量有限的情況下,大量抽取地 下水將是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噴灌圈每年大量取用地下水,但一直未收取水費,這不僅容易造成水資源浪費,也造成了財源流失。如果按每年20__萬方水收取水費,也將為縣財政增加一筆不小的收入。第三,噴灌圈造成耕地土壤流失沙化現象嚴重。據有的鄉鎮水保站監測,在噴灌圈連接成片或噴灌圈在風口位置的耕地中,由于秋季土壤全部,秋冬季風力較大的雙重作用,噴灌圈每年土壤流失達3-5厘米。而且由于細土被風吹走,造成耕地沙化現象嚴重。第四,噴灌圈中化肥農藥無序使用,對耕地和水源造成一定污染。據調研,開發商為追求產量,在噴灌圈中每畝施肥最低的300斤,最高的達700斤,農藥的使用也沒有任何監管。化肥農藥的大量殘留不僅污染了耕地,也通過滲透和地表徑流污染了水源。第五,噴灌圈中存在無序取水現象。打井沒有任何的審批程序,打井隊也缺乏專業知識,有的噴灌圈老板甚至雇用民間風水先生靠目測隨意打井。由于缺少科學的測量手段,耕地往往被打的千瘡百孔,打井的深度也非常隨意,深淺不一,破壞了原有的地質結構和平衡。第六,噴灌圈由于實施集中連片開發,好多原有的防風林帶被隨意破壞,造成農防林面積不斷減少。第七,調研中發現,種植噴灌圈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真正獲利的是噴灌圈所有者,本縣農民從噴灌圈中獲得的收入僅是300-500元/畝的耕地租賃費和每個勞動力20__-3000元的務工費,但付出的卻是耕地被常年掠奪開發的代價。從眼前看噴灌圈給農民帶來了收益,但從長遠看,這種不以農民自主經營的噴灌開發方式并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隨意開荒問題。調研中發現,農村隨意開荒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農民甚至破壞濕地進行開荒。
四是農村防洪問題。調研中發現,我縣農村防洪問題沒有統一規劃,也沒有采取相應的防洪治理措施,洪水淹沒農田、沖毀道路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村防洪形勢不容樂觀。
(二)工業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據水利部門測算和國家海委批復,西山灣水庫還有101萬立方米的供水量。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工農業用水矛盾將逐步凸顯。
二是部分礦山企業存在濫采濫挖現象,不僅破壞了生態植被,也不利于涵養水源,有的礦山企業把抽取出來的地下水隨意排放,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三是部分礦山企業取用水缺乏相應審批程序,未按要求編制水資源論證報告。
四是有的企業存在排放工業污水污染河流現象。
(三)生活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城鎮供水不足。用水高峰期斷水停水現象頻繁發生,而且由于水壓不夠,高樓層居民用水更是十分困難,群眾反映強烈。
二是排水能力不足,遇有降水量較大的天氣,城區內多處雨水排不出去,有的城區公路上最深處水深超過一米,雨水倒灌、影響出行現象頻繁發生,這不僅影響了城市環境,也不利于雨水的及時排出和利用。
三是城區污水治理能力不強。目前雖然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并已投入使用。但由于排污管網不完善等問題影響,大部分生活污水排入了東河套,尤其是縣醫院、中醫院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道中,造成水體污染。據水利、環保等部門監測,縣城下游河水存在氨、氮、磷及菌群超標現象。
八、需要做好的幾項工作
水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當今世界,水資源不足和污染構成的水源危機已經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在政策、經濟和技術上所面臨的復雜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我縣雖然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并不高,按國際公認標準,已屬于中度缺水。因此,要站在全局戰略的高度,以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高度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倍加珍惜有限的水資源,按照國家海委批復的水資源利用量,平衡好工農業用水關系,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做好水源涵養工作。要繼續加強生態建設。據氣象部門監測,我縣30年平均蒸發量為1716.1mm,而30年平均降水量僅為386.4mm。蒸發量遠遠高于降水量。因此,要繼續加強生態建設,嚴格執行禁牧政策,通過大面積的植樹種草,不斷增加植被綜合蓋度,減少蒸發量;要加強流域周邊生態建設,繼續加強小流域治理,做好農村防洪工作,嚴防水土流失;要嚴厲打擊非法開荒行為,嚴禁在河流兩岸、湖泊周圍開荒、取土、私搭亂建,加強水源地保護。
(二)做好地下水開發利用監管工作。據資料顯示:按照埋藏條件,地下水可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地下水的補給源是降雨和地表水體,潛水(淺層地下水)直接受地面的降雨入滲、河渠滲漏補給、各種回歸補給,自然循環期約為1-10年。而承壓水(深層地下水)則是接受遠在上游的山區入滲補給,其循環期在千年甚至萬年以上。不管是潛水還是承壓水,每年的補給量都是有限的。只要機井抽出的水量大于地下水的補給量,就叫超采地下水,井的水位就會不斷下降,尤其是承壓水,一旦下降再恢復則是十分困難的。按照可持續開發模式,大型噴灌機的工程規劃設計時必須要按照可持續發展、高效利用、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則合理進行水資源平衡、土地規劃及環境評估;必須以水資源承載能力為基礎,實行有計劃的用水管理,以供定需,總量控制。在大型噴灌機的使用過程中,嚴禁過多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而目前我縣的366個噴灌圈,既沒有進行簡單的水資源需求平衡分析,更沒有對環境的評估分析。這種不科學的開發建設模式極可能破壞水資源平衡,甚至惡化脆弱的生態環境。因此,要加強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監管,合理開發利用好有限的地下水資源,盡快制定出臺《多倫縣實施節水灌溉工程管理辦法》。
(三)做好耕地開發使用的監管工作。要嚴格實行耕地保護政策,加強監督和管理,對噴灌圈實施有計劃的輪作倒茬,堅決杜絕掠奪式開發耕地行為,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四)做好農村人畜安全飲水工作。繼續加大農村人畜安全飲水工作力度,逐步實現全縣農村人畜安全飲水的全覆蓋。
(五)做好城鎮居民供水工作。保證生活用水是一個城市最起碼、也是最基本的要求。隨著中心城市建設的逐步鋪開,我縣人口將會有新的增長,生產生活用水量都將逐步增加。但從目前來看,現有城鎮人口的生活用水都無法保證,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城鎮的健康發展。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城區居民供水工作。
(六)做好城鎮排水、排污設施建設工作。加大力度完善城鎮排水、排污管網建設,使城鎮生產、生活污水及時得到處理,進一步提高排水、排污能力,減少污水對河流的污染,提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水平。
(七)做好工農業用水規劃工作。隨著我縣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發展現代農業步伐的不斷加快,工農業用水量還將大幅增加,因此,一定要按照海委批復的要求,合理安排好工農業用水指標,確保工農業用水的可持續發展。
(八)加強對重點企業取用水的監督和管理。要按要求編制水資源論證報告,確保按要求取水用水。要做好企業水污染狀況的監測,在大力節約用水的基礎上,確保達標排放,嚴禁工業污水污染河流、污染地下水現象。
(九)做好礦山開采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嚴格執行礦山開采審批程序,監督礦山企業按要求做好生態恢復等工作。
九、做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重新勘測全縣水資源分布狀況及水資源總量。積極爭取資金,對全縣水資源分布狀況及水資源總量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勘測,掌握詳細、準確的數據,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二)嚴格實施用水許可審批制度。無論是工業用水還是農業生產 用水,都要制定嚴格的許可審批制度,沒有相關審批手續,一律不得隨意取水。
(三)制定出臺水資源有償使用政策。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水資源有償使用政策或辦法。對工農業及其他社會生產用水一律實施有償使用制度。
(四)制定出臺水源地保護政策。對縣內流域、濕地進行重新勘查和統計,在掌握詳細數據的基礎上,對沿河流域和濕地周邊劃定保護范圍,嚴禁以任何形式征用、占用濕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處罰標準。
(五)要研究制定耕地保護政策。要限制噴灌圈發展,原則上不再新上噴灌圈,尤其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要嚴格限制新上噴灌設施。要重點對全縣噴灌圈進行定期監督和檢查,嚴禁超量、超標使用化肥和農藥,避免造成耕地和水源污染;要加大對農民的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讓農民自己成為現有噴灌圈開發建設的主體;要認真研究和落實噴灌圈內12%耕地用于防護林建設問題,確保防護林起到應有的防風、涵養水源作用,同時,要加強耕地保護監督工作,嚴格按要求進行倒茬輪作,防止造成耕地沙化和土壤流失。
(六)嚴格執行城鎮水源保護制度。對城區居民水源井進行一次細致的安全大檢查,對于影響水源安全的建筑或設施,應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遷移或拆除,在保護范圍內,嚴禁規劃建設任何新的建筑,確保居民飲水安全。
(七)實施水污染定期監測制度。統籌全縣水資源監測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監測點,重點對存在污染隱患的河流、水源地等進行定期監測,對重點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管,并及時向社會監測結果,確保水質安全。
(八)要及早解決城鎮居民供水問題。加快實施飲水工程,節約利用地下水資源。要想盡一切辦法,全力推進施工進度,及時解決好城區居民供水不足問題,切實保證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用水的安全、足量供應。
水資源是指可以更新補充,可供永續開發利用和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種水源應當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可利用的質量,并在某一地點為滿足某種用途而能夠得以利用。我國《水法》所指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即是指陸地水源。
河北省地處北方缺水地區,屬于資源性缺水省份,水資源問題相當嚴峻,水資源保護任務十分艱巨。河北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和水體污染等幾個方面。河北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41毫米。降水量各地不均,且年際變化較大。多水年份與少水年份降水量相差懸殊。降水量年內分配也很不均勻,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6~9月。按照國際界定標準,人均水資源量500立方米以下屬于極度缺水,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只有305立方米,人均和畝均水資源量都相當于全國平均值的1/8,均低于全國水平和相鄰省、市、區。且部分山區自產地表水資源量已專供北京、天津兩市使用。每年,全省提供的水資源量為167億立方米,而需求量卻達到220億立方米左右,不足部分只有依靠超采地下水補足。全省可利用的地下淡水資源允許開采量為120.08億立方米/年,其中河北平原91.68億立方米/年,山區28.40億立方米/年;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地下水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利用,河北省每年平均超采地下水40億立方米,長期過量的開采,已經引起了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土地裂縫和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生態災害和地質災害。地表水環境生態嚴重惡化。超采地下水形成巨大的漏斗區,水土流失嚴重,出現了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給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存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這已成為河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制約因素,迫切需要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資源環境問題的重視日益提高,河北省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著法律體制不完善,立法質量不高,執法水平較低,法律法規宣傳不力等問題。因此,要保護水資源,使其發揮在河北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就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地方立法,建立和完善河北省水資源保護的法規體系,配套完善現有法規的實施細則
我省水資源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體系,還未能真正地建立起來。而針對我省這樣一個水資源特點突出的省份而言,應當根據海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總體規劃,結合河北水資源的特征和境內各河流流域內經濟發展的要求,針對水資源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盡快完善相關的水資源保護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體系,以有效地遏制住各流域水污染勢頭、水土流失和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保證河北有限的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國家的法律、法規,河北要結合本省的特色,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河北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實施細則。應抓緊修改、補充和完善水資源保護方面的配套法規和規章,當前應著手起草制定“河北省水功能區劃管理辦法”、“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地下水超采區管理辦法”、“入河排污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等。
二、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治污與生態建設步伐,改善水環境質量
認真實施《河北省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河北省水資源保護規劃》、《河北省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河北省水土保持規劃》以及《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河北部分,加快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建設飲用水源地保護和飲水保障工程等。同時,還應積極謀劃以流域區域為單元的水資源保護綜合工程規劃,如“引灤入津水源保護承德項目建設規劃”、“南水北調治污與水源保護規劃”以及“濕地恢復和區域生態建設規劃”等,為水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做好項目儲備。
三、建立精干高效的執法隊伍,嚴格水資源保護管理的行政執法,強化執法法律責任
水利資源是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物質基礎。許多水管單位在水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水利資源未能得到合理和充分地利用。因此,各職能部門應充分發掘水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手段,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具有綜合開發與保護的方式和方法,推進水利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現代化進程。
一、黑龍江墾區水利資源概況與重要作用分析
1.水利資源概況
(1)黑龍江墾區地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山麓.橫跨多個個地(市)和縣,水利資源非常豐富,目前擁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興凱湖等眾多水系、湖泊和河流,據資料記載,黑龍江墾區水資源總儲量為97.5×108m3,其中地表水56.6×108m3,地下水30.9×108m3。
(2)黑龍江墾區經過多年建設,已基本實現防洪、灌溉和水土保持水利工程體系的建設,并初步建立起排、灌、蓄結合的水資源利用體系。目前,墾區灌溉面積100×104hm2以上,占耕地面積的近1/2。為農灌溉和水土保持建立了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起到了抗旱、防澇的重要作用。
(3)統一認識,重視規劃,明確綜合開發基本思路。相關水管單位利用水資源優勢發展新的經營項目。擴展經濟發展思路,發揮水資源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水利資源的重要作用
水利資源是水利事業發展的支柱,也是水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物質基礎。許多水管單位在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利資源方面都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仍有很多珍貴的水利資源,或被長期閑置荒廢、或被盲目開發,有意無意、程度不同地遭受著損失甚至破壞。因此,充分認識和發掘水利資源,探索其綜合開發與保護方式方法水利資源綜合開發與保護工作的基本途徑。
二、水利資源合理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水利是現代農業的命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黑龍江墾區以水利化建設為重點,堅持不懈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立起排、灌、蓄結合的水資源綜合利用系統,為發展現代農業建立起到屏障作用。
1.生態墾區建設的重點應以水資源環境治理為主
(1)建立水資源的綜合調度機制,降低一些大企業單位的結構性耗水情況,科學減少高耗水行業所占比率,合理安排各種生活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用水的綜合利用效率。
(2)提高和增加用水量,大力開展地下水庫、水險擴容、平原水庫等攔水、蓄水工程建設和地下水的開發開發工作,并加強飲用水源地建設。
(3)做好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的落實工作,加快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進程。加大省內地、市、縣域共享的重點流域及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堅決杜絕相關流域內規模化的養殖污染形成。農業發展中,要求科學、合理施用化學試劑與肥料,控制農業生產污染和一些農業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
2.加強農墾濕地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
(1)增強耕地與農業生態保護能力和綠色循環農業的應用,加快生態示范區建設和加強土壤和沙化治理力度,逐漸修復耕地資源。
(2)加強綠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工程的開發與建設,以發展生態旅游、循環經濟的方式帶動人們保護水利資源的意識,并建立生態檢測系統與預警機制,加強生態環境安全體系建設。
(3)加強防災工程建設,如應對墾區特殊氣候變化與影響的工程建設.開展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監測評估工作。
3.基于水利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規劃墾區內水利資源優化配置和供給體系
為促進供水格局做好保障工作,實現各種供水、用水系統的統籌安排和規劃管理。做到將鄉鎮供水率保證在90至95%以上,工業供水率保證在85至90%以上,水田灌溉用水率保證在75至80%以上,早田噴灌用水保證率控制在85%至95%以上,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達0.55以上。灌區及監控系統覆蓋和地下水監測率達95%以上,以保證墾區經濟發展與建設對水利資源的需求。
4.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建設與管理體系,理順管理體制,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1)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加強質量與監督工作。加強科學與統籌規劃,做以高質量施工,高效率管理保證工程建設。
目前我國水資源總量約占全球水資源的60%,屬于全球水資源第四大國。然而我國人口接近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使得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聯合國列入全球十個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嚴重的水資源匱乏與逐步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就連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豐富水資源的區域也開始出現各類水資源問題,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2水資源污染嚴重
目前導致水資源污染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①隨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業生產污水排放嚴重,且監管力度不足;③農藥以及農業生產化肥的污染。加上有關部門對治理水資源污染的意識普遍不高,且相關配套設施都不齊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資源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就排導水系當中,使得水資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資源緊張的局勢。
1.3水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以及節約用水的意識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沒有在全民范圍內得到重視,仍經常可以見到水資源浪費的情況,無論是在生活用水、農田灌溉或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使得水資源緊張的局勢逐步惡化,一方面大量浪費了水資源,一方面還大量消耗了我國經濟與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和資源。
1.4水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且具有較為發達的山系,這就使得我國南方具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且降水量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整體而言,我國東部地區降水量是西部地區的4倍之多,從而導致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影響著我國社會的發展。
2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2.1加大法律約束力
第一,將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擴大,將開發大型水資源可能會對流域早上的安全風險考慮在內,從而合理協調與控制開發水資源的規模與數量,并獎勵其相應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檢測與調查流域資源的力度,且做好相應的跟蹤工作,給水資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并將制度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協調體制,有效統一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二者間的關系,避免在今后的協調與溝通中出現矛盾或沖突,或是出現比這更嚴重的情況。
2.2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一個被尊重制度
不單單是因為其是制度,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而且還在于其將社會福利也充分考慮在內,這樣才能將一個制度的正當性與活力充分展現出來。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因為要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策略而使得某些地方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受限時,則應當合理的給予該地域適當的補償。其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保證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而導致其自身經濟收益降低,對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做出的犧牲,并鼓勵更多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償是無可厚非,物超所值的。反之,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水利工程,一律對其進行嚴懲,酌情征收期生態保護費,并從中提取部分資金來維護與修護生態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合同的方式,將受益人定為當地居民,并經過多方協商來讓雙方達成一致,并且機制受到法律保護,從而保證這些規定得以順利實施與落實。
2.3合理利用與開發水資源
首先,在開發與利用水資源時,務必要堅持生態保護的原則,將流域與區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慮,并對其用水總量進行嚴格把控。此外,對于河道內外的用水應做到合理安排,且在確保地下水系統以及濕地基礎用水需求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的開發,以確保水資源不受到破壞。其次,應對各流域、地區的水資源情況、生態環境情況、供水現狀以及今后供水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合理處理用水關系,杜絕水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還需對區域的用水總量指標進行科學確定,做好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再者,應對不同地區水資源及其用水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將各個地區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我國要對節約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予以充分重視,正視當前我國水資源現存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以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雯婧 楊金霞 單位:天津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