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8: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管理會計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實現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切實提高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樣化的教學平臺。
1、創新教學方法,發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將管理會計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項目模塊,每個項目的完成又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結果、教師總結等行動過程進行。教師在提出任務的同時,對每一項任務再進一步設計成模仿操作、獨立操作、綜合實踐等環節,真正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等實訓過程對管理會計操作的內容達到學會、學懂、熟練掌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國民辦本科高校在教學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實踐教育比重過小等問題。在當下的經管類就業市場上,招聘企業既要考量應屆學生學術背景、更強調其工作能力和經驗,因此在經管類專業教學中加大實踐性環節已迫在眉睫。《管理會計》課程作為會計學專業必修課,需突出技能,本文認為該門學科的實踐性改革主要包括完善課程建設、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師資隊伍組織管理等。
一、完善以崗位職責標準為核心的課程建設
(一)編寫以崗位職責標準為核心的教材內容
為實現課堂教育內容與崗位職責標準無縫對接,必須重新構建以職責標準為核心的教材體系,這就需要徹底顛覆現有《管理會計》教材體系結構,重建內容和思路。新編教材應該由《管理會計》課程組與特定行業企業的會計部門共同合作,實現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的全集合。在內容上借鑒現有教材部分通用模塊,在結構上仍沿襲管理會計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等章節。但在每一新章節編寫上應該適應教師和學生對新教學體系的認知,體現“以實踐促教育”新思路,故應大量融合行業企業真實案例,按不同學習目標提出任務,以實踐模塊為單位,要求學生利用《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分析具體崗位任務、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在仿真模擬情境中使學生領會知識并掌握技能。
(二)建設以崗位職責標準為核心的教學資料
《管理會計》教學資料建設要以實踐性為導向,包括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等傳統的教學資料都要進行徹底改革。首先,在教學資料編寫上借鑒CMA(注冊管理會計師)考試內容和體系,與國際管理會計前沿理論研究接軌,依照我國對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目標,圍繞相關職業技術領域研究,將管理會計主要內容分為管理會計理論與前沿、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等四個模塊;其次,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融合實踐操作模塊,實現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工作環節為線索,將一個工作任務設置為一個訓練模塊,將課程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貫穿其中,讓學生在任務演練現場中展示訓練過程和結果,由教師引導及推動整個實訓過程,并進行考評和記錄。
(三)建立以崗位職責標準為核心的考評體系傳統
《管理會計》課程評價模式比較單一,只考評學生理論知識和課堂表現,難以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行考評,容易出現考評結果不合理、不公平、不全面等問題。因此,在保留傳統考評指標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實踐成績、市場調研、分組實習等環節。此外,還應當將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參加會計技能大賽等一并納入考評體系,作為評優秀、評獎學金的重要依據,以此帶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1]。
二、融合多種教學手段及模式
(一)實現行業企業現場教學
依托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單位,由實訓基地的指導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有計劃性定期帶領學生進入行業企業一線、貼近崗位工作,實地深入解企業整個供應鏈、價值鏈,了解包括供、產、銷、存在內的一系列經營活動,通過在不同崗位頂崗實習,積累相關經驗,對實習過程要進行總結和反思,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企業價值觀熏陶和職場文化渲染中,強化學習效果,更深層次理解《管理會計》。
(二)應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民辦本科院校通常存在資金不充裕、實訓條件不完備等問題,課程和專業之間需要相互共享教學資源和工具,可以利用沙盤模擬實驗室、ERP實訓室,大商科實訓中心,讓學生組建團隊,分角色進行仿真演練,使用《管理會計》的真實案例,結合管理會計的方法對案例中的企業進行預測、決策、控制、規劃和評價等,以此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如建立《管理會計》課程微課平臺、利用網絡培訓課程,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將課程標準、考核方法、教學課件、教學大綱、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習題庫、案例庫、參考資料、拓展資源等內容傳到網上,方便學生在任何時間自主學習[2]。
三、加強建設師資隊伍的教學組織與管理
(一)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首先要考取相關執業資格證,如CMA、CIMA等含金量較高的證書,并定期參加專業進修和學歷層次提高,同時要求教師利用寒暑假在校企合作單位掛職鍛煉,在財務管理類崗位輪崗體驗,以此獲得實操經驗,豐富教師知識體系和社會閱歷;其次,要聘請行業企業內頂尖管理人員參與學校教學,組建由企業、校方共同參與的多元教師陣容,以此完善教學管理隊伍和教師團隊。
(二)加強管理會計課程的產學研統一
教師可以將實踐中獲得的實操經驗轉化為科技科研成果,通過立項研究獲取更豐富的學科前沿理論和知識;也可將教學和科研中得到的管理會計研究成果轉化為企業利潤;還可以將在企業實踐中獲得的豐富體驗轉化為教學中的第一手資料。在管理會計課程的產學研建設中,善于使用課程組、院系、校內各類資源,秉承“教學相長、實踐為本”理念,將民辦本科院校優勢發揮到極致,加強和合作行業企業聯系,實現共贏??傊瑥拿褶k高?!豆芾頃嫛穼嵺`性教學改革的角度出發,提供本課程發展新思路,為加強民辦高校經管類學生實踐能力提供理論支撐。民辦高校會計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實踐、教學理念,才能推動會計專業良性發展。
(一)應結合社會調研的實際結果,圍繞企業單位工作崗位設置課程教學內容
這就要求社會調研先行。只有在充分的社會調研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設計出既結合《管理會計》理論又適應工作崗位實際需求的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要參照職業管理會計師的資格標準,按照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將本課程設計為建立管理會計理念、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等四個模塊,即以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模塊式教學體系。為配合和適應這個教學體系,還要建設以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材體系。要下決心打破原有教材的軌跡,以適應教師和學生對新的教學體系的認知。教材的編寫可以由講授本門課程的教師與行業企業相關會計人員共同合作完成。
(二)建立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崗位工作群,構建出一整套以實踐性教學為目標的內容體系
具體內容可按上述四大模塊,即建立管理會計理念、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來設計和安排。教師以企業真實案例提出任務,要求學生分析工作重點、難點,并在此過程中將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貫穿于每一個任務中的不同的工作崗位,同時讓學生在實際工作情景中領會知識,掌握技能。在每一個模塊結束后,以技能演練的形式讓學生搜集資料,考察企業實際,分析當前企業經濟效益和某一行業的經濟形勢,自設項目,獨立完成,達到學以致用、工學結合的教育目的。
(三)管理會計課程改革要有特色和創新
重視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穿行。理論教學的擴張性與實踐教學的應用性前后呼應,實踐教學遵循“理論假設—問題論證—校內實訓探路—校外工作場景操作驗證”的思路設計。做到課程內容模塊化,這樣才能突出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在課程改革中,要創出自己的特色,例如真實工作場景,校企資源共享;創新會計實訓模式———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校企聯合開發實訓教程,凸顯職業特色。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才能為國家、為企業單位培養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展現多層次教學平臺的綜合功能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橋梁和途徑。為了切實提高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革傳統的單一、死板、單向灌輸等教學手段和方法,發揮多層次教學平臺的綜合功能。
(一)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一是運用典型性項目交流法。根據管理會計工作崗位內容,要求學生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來,完成一個典型性項目,其中至少包括管理會計工作的3個典型性任務,如某產品生產的資金需要量預測、該產品定價、該產品成本—業務量—利潤分析等任務內容的組合,最后得出可行性的項目結論,進行項目交流。這種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串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管理會計的實際操作水平。
二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以典型案例為先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要求學生對案例提供的相關資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見,對決策方案作出判斷和選擇,從而顯著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對學生參與重視不夠,多局限于對課本教材基本知識的講授。而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面臨復雜多變的環境和局面,會計人員要幫助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判斷并采取行動,就必須既懂理論又重實際,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可以讓學生從管理會計人員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學會如何預測、分析、判斷、決策。同時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要搞好管理會計的案例教學,就必須注重案例的選擇。管理會計案例反映了企業價值管理的現實情景、所出現的問題、應用的數據,以及案例編寫者所試圖反映的管理會計理念。因此案例的選擇要考慮學生的廣泛性和差別性,要具有實用性、代表性、針對性、綜合性和啟發性,貼近現實,適合國情,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在為搞好典型案例設計,學校可以與企業單位共同開發,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管理會訓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總結國內成功企業的典型案例。就我省高職高專教學實際來看,《管理會計》運用較多的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銷售預測案例、新產品開發案例、虧損產品如何處理的案例、零部件自制外購案例、產品加工組合案例、更新改造案例、競爭戰略案例、低成本擴張案例、流程再造案例、激勵與約束機制案例等幾個方面。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層次教學平臺的綜合作用
管理會計同其他會計課程一樣,充滿了數據、表格、公式、定理等,比較枯燥和乏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需要充分運用各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管理會計課程按模塊式制作成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影、像、音一體化,動態展示實踐內容的電子課件,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更直觀、更易于接受。
二是可使用沙盤模擬實驗室和ERP實訓室進行實踐性教學。利用沙盤模擬實驗室,讓學生親身體驗商場上管理會計人員如何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如何規劃企業未來,如何籌措運用資金等。讓學生利用相關信息,結合管理會計的方法為企業的預測、決策、控制、規劃和業績評價服務。通過沙盤模擬和ERP數據分析,開闊學生眼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技能,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加強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效果。
三是可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加大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程度。建立管理會計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對校內外學生開放,從而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將課程的標準、教學設計、考核方法、教學課件、教學大綱、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習題庫、案例庫、參考資料、拓展資源等內容傳到網上,方便學生課外學習,實現多層次平臺的交互式運用。
[作者簡介]張小剛(1980- ),男,河南西峽人,開封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理論。(河南 開封 475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0-0133-02
一、引言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財會專業如何服務地方經濟,如何適應當地企業發展的需要,如何培養財務技能型人才?只有通過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學結合的形式來推進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才能為以上問題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靶F蠛献?、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的新模式。通過高校與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優勢形成互補格局,共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最終達到院校與企業、工作和學習的共贏。其優點在于整合了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共享高校師資與社會資源,既面向市場培養人才得到了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又為院校畢業生盡快適應社會、勝任崗位提供了有效途徑。培養目標的改變,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作為會計專業主干課程的管理會計課程,也要緊緊圍繞這一培養目標開展教學改革。
二、高職高專管理會計教學現狀
1.課程目標定位不清。大多高職高專院校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認識不到位,沒有圍繞專業崗位重構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沒有研發校企合編教材,沒有根據崗位需要研究課程教學,課程體系混亂;沒有制定適合校企合作目標的課程標準,以至于無法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教學。院校方面,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上的定位不清,使得校方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合作方企業之間無法實現無縫對接。
2.教學內容脫離實踐。管理會計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只有不斷總結實踐、更新符合崗位需要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反映這一特點。目前課程存在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操作性差和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等問題。盡管院校已經嘗試開展課堂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環節,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實踐知識落后于企業發展需要的狀況依然存在;實習實訓計劃內容空泛,缺乏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踐內容;對實習實訓環節監督不力,并未納入對學生考核評定等。
3.教學方法單調落后。高職院校管理會計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中心,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隨之得到顯著提升和開發,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另外,目前的教學方法并沒有與沙盤模擬、ERP實訓以及日常的財務會計手工操作等相結合,沒有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優勢。
三、基于工學結合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內容與途徑
1.構建管理會計的課程體系?;凇靶F蠛献?、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重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就要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模式。以企業管理會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基礎,以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深入企業對管理會計進行崗位分析,了解企業對管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要求,把實際工作需要作為設置課程的基本依據和標準,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塊式管理會計課程體系,見表1。
2.明確管理會計的課程目標。企業崗位性質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同時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會進一步影響企業崗位的效率?!靶F蠛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兼顧兩者的關系,既要面向企業對管理會計崗位人才的需求,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又要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熟練掌握專業群相關領域工作崗位技能和專業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崗匹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對接。高職高專管理會計的培養目標,如下圖所示。
我校管理會計是省品牌專業,學生做賬實操能力信息化不斷加強的前提下,大數據理論和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使得學生實踐時間比較少,實景氛圍不足又導致實踐教學發展緩慢。從近幾年我校重視管理會計教學開始,配備大型專業共享實訓室,實景在線通過科學的方法鼓勵學生對財務信息的探究,從而在學校便開始促進學生素質的實踐與理論的全面發展。
一、以往教學成果的不斷總結升級
(一)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總結
現代化教學模式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知識交流的形式與傳承路徑,在我校管理會計教學規劃中,財務共享教學模式便是一個創新點。為提高學生理論與實操做賬水平,教師長期以來與學生進行互動,積極參與項目探討,因此教師對學校管理會計現代化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優勢,都有著深刻的親身體驗經歷與豐富的思考內涵。
(二)教師與學生共同實踐
近年以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從管理會計專業的教學基本形式、使用設備、師生交流、教學回顧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提出了師生之間基于財務共享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嘗試性地運用過程中,我校師生在參加了一系列模擬公司活動后,獲得不少的經驗與思考;同時學校配備與新型教學模式改革相適應配套的基礎會計軟件與場地設施,并且在全校范圍內得到了推廣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在推行全校的實踐過程中,獲得了不少學員與教師的贊同,而相當部分計算機系統已經得到了提升與優化,并且校內得到推廣。
二、基于財務共享的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的方向
(一)推行素質教育
在教育部提倡素質教育的推行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模式不斷發生改變。以我校管理會計專業為例,教師不單單要鍛煉學生實操能力,還需對學生的意志進行強化教導,使得學生認識到會計準則并時刻遵守。教師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實現對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實踐與理論的整合,從而使得運管理會計專業學生更容易接納教學活動的磨礪?,F代化教學模式在新時代教學創新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學校教育水平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這對于教師培養和造就我校管理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學校建立會計專業以管理會計為教育特色的數年以來,現代化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面對新時代下的就業形勢,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學員的實踐水平與專業素質,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因此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必須從管理會計教學本身出發,以財務信息為實踐內容,以會計準則為規范,從而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與實行科教興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專業定位思路
通過專業定位思路,建立從實際出發,滿足社會需求為中心思想,依托與學校合作的企業資本,對接現代社會管理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同時優化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結構,最終完成教學改革的完善與發展,并且通過以就業為主的核心目標,實現專業與職位互相協調發展的規劃體系。在學校知識的專業定位思路上,不忘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創新共建體制機制和合作辦學模式,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校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從而鼓勵學生探索企業補充設備、師資、技術與管理的有效途徑。
(三)推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主要針對以下四個方面:以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突出以實踐能力為先的指導思想,圍繞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就業培養的目標,根據學校組織的財務實踐活動實施,加快相關實習基礎設備的建設與軟件的優化,建設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內容;通過實訓室建設的完備,使得學校從管理會計專業方面成為緊缺人才培養的實習基地;為更好實現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革效果,學校需要聯系信譽良好的企業進行合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學生指導思想建設,使之更加容易接納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革。將工學結合指導思想推行到學生中。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旨在從實際生活出現,以專業職業規劃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使得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三、結語
在共享經濟和大數據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存在的滯后和脫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立足于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當始終以探討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為己任,同時總結教學的質量與成果,力圖從教學改革發展規劃的角度,推動整個管理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當然在推行教學改革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各種成果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脫離實際,因此更加需要教師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基于財務共享基礎進行改革發展,從而實現在規劃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王霞,吳嵐.基于財務共享的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7(9).
自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引入了管理會計。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管理會計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管理會計是一門把會計和現代化管理融合為一體的課程,具備比較強的綜合性、實用性、技術性。在如今高職院校大力提倡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形勢下,怎樣培養學生入職以后,面對企業復雜的、多樣化的管理活動可以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解決實際問題,是當前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形勢下高職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如今,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管理會計教學的時候,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主題實施教學活動。具體流程是在課堂上教師先闡述會計理論或者方法,隨后利用例題證明會計理論或者方法,最后給學生布置作業,使學生利用所學理論解決這些模擬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屬于教師利用教材和板書對學生實施灌輸式教育,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課堂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甚至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反感的心理。如今的管理會計課程太過于注重學科自身的系統性,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學生無法適應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不利的影響。(二)教學理論和實踐互相脫節。如今,很多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校的實踐活動,通常集中于基礎會計課程與畢業以前的會計綜合模擬實習方面,而對于管理會計則很少接觸到真實的案例。由于企業商業數據的私密性,即使接觸也難以獲得完整的企業業務,很難獲取源自真實的案例供學生練習,導致學生無法接觸到典型的真實案例。而缺乏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對學生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不利,不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教學內容落后。自20世紀50年代管理會計產生之后,管理會計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體現為作業基礎管理的形成、制造環境的發展、服務業的崛起、戰略管理熱以及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等[1]。由于如今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管理會計方法體系(也就是傳統管理會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落后于企業的發展。當前中國高職的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基本上仍然只是覆蓋了傳統管理會計的內容,并且以工業企業為主要目標對象。所以,中國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迫切需要加入現代化的內容。
新形勢下高職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手段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傳遞信息的設備或者媒體、工具,最初的教學手段使用的是人本身的活動,例如模仿、示范、口耳相傳、練習,重點是應用語言,同時也包含了形體、動作以及表情等。書籍與文字的出現、印刷術與造紙術的問世,使教學手段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教學手段可以不再受到個人經驗主義的局限,可以學習以理論知識、書本知識為主的間接經驗。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各類以現代化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手段也逐漸地發展起來,相繼出現了用于教學的錄音機、唱片、電影、幻燈機、語音教室、閉路電視以及計算機等?,F代化教學手段的問世與應用,不但能夠使教學活動的效率得到提升,而且使教學活動自身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使教學活動在空間與時間的界限得到了拓展,產生了之前所沒有的深度與廣度,讓教學活動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有些情況下,管理會計需要應用到復雜的數學模型來加工處理數據,對計算的及時性要求高,計算難度大[2]。所以,為了使管理會計提供管理信息的職能得以順利的實現,減少信息成本,加強及時性,有必要實現管理會計電算化。在會計教學中,針對學生財務會計電算化技能與知識的培養,可通過單獨的課程實施,例如會計信息系統或者會計電算化等。然而,針對管理會計電算化技能與知識的培養,則很少有高職院校把其列入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中,這對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開展管理會計工作不利。如今的管理會計工作如果離開了計算機是不可想象的。(二)應用全方位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即教師在開展管理會計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學習與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管理會計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把自身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管理會計的實踐當中,從而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會計教學方式。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對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利[3]。所以,在管理會計教學之中,應當盡可能地使用案例進行教學。管理會計是否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應用與推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怎樣整理、總結、推廣成功的實踐經驗所決定的。例如,邯鋼的“成本否決法”,從管理會計理論的層面來講,并沒有太多的新意,然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卻獲得了很好的成功。另外還有一些因為比較好的應用了管理會計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因此,教師應當對中國企業實施管理會計的成功經驗與典型案例進行及時的總結,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并且從中獲取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管理會計的學習當中。(三)加大管理會計師資隊伍建設力度。若想使管理會計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高職教師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高職院??蓱庙攳弻嵙暋⒗^續教育、暑期培訓以及進修等方式,來加大管理會計的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如今,中國高職院校在聘用教師的時候通常要求其學歷為本科或者研究生,所以,有可能對管理會計的知識掌握還不夠完善。由此,管理會計教師可積極參加暑期培訓與進修,以使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教學水平得到提升[4]。每一年的繼續教育機會也讓管理會計教師可以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保障其管理會計知識與時俱進。為了對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進行更好的培養,管理會計教師也應當充分珍惜頂崗實習的機會,從而使自身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四)加大與地方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力度,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的機會。雖然高職院??梢酝ㄟ^校企聯辦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實習實訓的機會得以增加,然而,在真正的實習實訓過程中,因為企業財務具有商業機密性的特征,使得許多企業不愿意把實習的學生安排到企業財務的核心職位,許多學生只能夠在初級會計崗位上實習,無法較好地把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在實習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實質性的鍛煉?;谶@種情形,高職院校可加大與地方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力度,這些機構通常是為多家企業做賬,平時的工作較為繁忙、多樣化,這樣容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學生在接觸了真實的賬目以后,不但能夠對整體會計核算流程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夠掌握后續相關的財務數據分析,還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幫助企業管理層作出正確的、科學的決策[5]。除此之外,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力度,以避免泄露這些機構的企業財務信息,在建立起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以后,可采用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據會計師事務所、企業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對會計人才實施專項培養。(五)對國外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借鑒。如今,從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專業的學生基本上大同小異,沒有太大的區別,無法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脫穎而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很多高職院校都依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來培養人才,而忽略了加強對會計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6]?;谶@種情形,可借鑒外國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英國的工讀交替制、瑞士的三元制、德國的雙元制。由此,學生不但能夠在高職院校接受理論知識學習,了解和掌握管理會計行業出現的新方法與新思想,并且接受培訓機構與企業的業務培訓,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職業理論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的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在畢業以后可以順利地步入管理會計行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更好地適應企業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成為會計行業中的佼佼者。
綜合上文所述,在新形勢下的高職管理會計教學改革,不但對學生自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而且能夠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實施具體的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有關的教師與企業管理層應當充分重視管理會計教學改革,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實際形勢來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惠敏.高職管理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003):78-80.
[2]楊凌奕.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2):0197-0197.
[3]李錦舒.財務共享背景下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05):126-127.
[4]劉春苗,陳計專.基于小微企業需求的高職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改革[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000(012):149-15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084-01
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因為與其他課程交融穿插,加之它的靈活性和服務管理的復雜性,使學生在學習時困難重重。而學習管理會計的目的就在于在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這也是教師教學的目的所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管理會計學要適時地進行教學改革,以就業為目的,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思想、手段和內容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
一 目前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興趣不高,缺乏主動學習意識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只是被動地接受,不愿意主動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在老師提出問題時也不能夠積極回應,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怎樣自主學習,片面地要求老師多講些,在臨考前希望老師多講考試內容,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取的。
2.教師教學手段單一,互動不足
民辦高校教師在上課時一般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在教學中不能夠采用多種手段,不能選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講授方式較生硬,且在管理會計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缺少交流與互動,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從而達不到管理會計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實踐環節,以致于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順利地就業。
3.教學內容不完善,體系不夠完整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學由于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一些管理會計的基本問題,如管理會計的假設、對象、目標、原則尚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而且目前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有好多內容重復,如果這三門課程之間相互協調不好,承擔這三門課的教師如果不多交流,就會降低教學效率,也會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
二 管理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建議
1.提高課堂生動性,增強學生興趣
教師在上課時,應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對于這門課究竟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對將來就業有多大幫助等問題,引入管理會計學習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讓同學初步認識到學習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然后還可講一些生動的小案例,讓他們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局限于多媒體教學和課堂上的講、練,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了更好地實施案例教學,教師必須注重案例教學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確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實施。首先,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從企業中獲取案例,也可以從網上下載案例,也可以自己編寫案例??傊?,案例選擇是否恰當,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學生進行討論中,教師只是組織者,是配角,而學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討論中教師要適時地把握方向,及時引導。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的總結非常重要,要對學生的表現做肯定的評價。
3.調整管理會計課程設置,增加模擬實踐環節
管理會計學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學內容的交叉重復,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與講授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學的教師多溝通,避免講授內容的重復,提高講課效率,同時也要把模擬實習納入課程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高校根據高等教育目標,結合會計專業實際情況以及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等而設置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管理會計實習也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模擬實習,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基本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和較高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級應用型會計管理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學校還要進行實踐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另一方面擴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堅持學校與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的緊密結合。
三 結束語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滿足企業對專業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高校應該重視管理會計的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強化案例分析,增加管理會計模擬實習,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一、我國管理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
(一)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更加劇烈
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變化激烈,不同經濟體分化明顯,金融市場波動增大。發達經濟體總體經濟回升,而新興經濟體增速回落,即使在發達經濟體內部也出現美國經濟增長快而歐元區和日本增速緩慢,通脹壓力大的問題。經濟走勢的分化和周期的不同步造成美元資產收益率上升和美元匯率走強,引發國際債市、匯市、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的持續調整和波動。經濟和金融環境的劇烈變化對預測企業利潤和現金、控制成本和進行投資的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提出巨大挑戰: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大、資金鏈斷裂的可能性提高、企業資源和能力的稀缺性和獨特性受損。
(二)公允價值引入造成的利潤波動
管理會計的長期經營決策、預測分析和全面預算都需要對企業利潤進行分析,然而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的引入也會給管理會計的分析和預測帶來挑戰。Bath(2004)指出計量差錯、經濟內在波動和混合計量是公允價值擴大報表波動的三大途徑。Wallison(2008)也指出公允價值會計在經濟衰退時造成資產價格的非理性下跌,在經濟繁榮時制造資產泡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8)通過模擬比較的研究方法發現應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負債比例增大,當與金融市場的額外流動性缺乏結合時,公允價值的財務會計框架放大了資本的周期性波動。
(三)集團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分權控制
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時,組建大的企業集團和跨國經營將成為很多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選擇。然而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激烈變化,集團經營中的分權治理問題暴露。如何使集團內的企業形成一個戰略總體,而不是僅僅追求自身企業的利潤,這及涉及到管理會計中的利潤中心的劃分和業績考核問題,也同時涉及到管理控制系統的構建、戰略成本管理及公司治理結構問題,而這些也正是現在管理會計能力的薄弱環節。(四)多樣的管理會計工具與企業的契合管理會計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管理會計工具,并在國外企業中有了廣泛的應用。這些成熟和流行的管理會計工具包括平衡計分卡(BSC)、經濟增加值(EVA)、作業成本法(ABC)、作業基礎管理(ABM)、戰略成本管理(SCM)等等。如何將這些管理會計工具與不同企業的特征相結合,建立適用于自身企業管理實際的特色管理會計工具箱也是對會計人員的巨大挑戰。
二、職業能力的構建
管理會計人員既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又面臨著獨特的國內公司治理環境,并在此基礎上要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和整合,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職業能力體系。
(一)技術勝任能力
管理會計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其核心是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評價功能,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目的。由此可見管理會計有機的融合了財務和業務活動,在企業管理中發揮基礎支撐和戰略支撐的作用。由此,管理會計的技術能力跨越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涉及影響管理會計功能發揮的對外部經濟和金融環境的了解和事項識別,包括所處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狀態、市場的機會與風險、相應的經濟、金融和法律管制等。第二個層次涉及企業經營的相應能力,包括對企業的戰略把控的能力,對企業經營計劃和過程管理的能力,建立并管理經營的內外關系的能力以及對公司治理結構的熟悉。第三個層次則涉及具體的會計、財務和管理技能,包括管理會計工具箱、財務會計處理、兼并與收購、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融資與投資、會計信息系統和稅收征納與籌劃等。
(二)職業創新能力
隨著科技環境的變化,以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大數據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的變化,同時也深刻的改變了企業的商業環境,對規劃企業的盈利方式、預測企業的利潤都帶來巨大的挑戰。而且各種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所產生的金融衍生產品給企業的資產計價和持有利潤的產生都帶來深刻的影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所產生的防范外匯風險問題,降低匯率變動對企業盈利影響的問題都需要管理會計人員創造性地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有效的風險對沖;跨國經營和跨國并購中的稅率差異和各國稅收法律的差異又為企業創造性地采用轉移定價來增加利潤提供了機會。因此要適應現有的商業環境,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的競爭能力,就必須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創新能力,在高度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對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跨文化溝通和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實現有效交流的能力。所謂有效交流就是一種有效的互動,其目的是按照某種方式實現有價值的目標,這種方式在這個交際的場合下是得體的(Spitzberg,1998)。我國企業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參與國際競爭合作與跨國經營,而開展跨國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跨文化管理問題,這種問題在跨國兼并與重組中更為常見,協同效益的產生中跨文化交流和溝通能力必不可少。所以管理會計人員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
(四)職業道德勝任能力
職業道德是某一職業組織以公約、守則等形式公布的,其會員自愿接受的職業行為標準。管理會計在進行成本控制、投資決策和利潤規劃過程中,會面臨為了組織利潤而損害其他相關方利益或采用違背公眾良俗的方式獲取利益的選擇,此時作為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有職業道德勝任能力,以維護整個社會對會計人員的信任,獲得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空間。
(五)持續學習能力
不斷變化商業環境、金融環境和組織變革使得管理會計人員決策的背景和決策的目標及籌劃空間不斷變化,這就要求管理會計人員具備持續學習能力,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和對外部環境的認知,適應開辟新的價值創造領域、發現新的管理工具和服務新的組織目標。
三、管理會計教學重構
管理會計的人才培養主要有學歷教育、資格考試和在職培訓三種方式。其中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應該根據管理會計職業能力的要求進行教學重構。
(一)優化課程體系
高校培養的會計人員要適應管理會計技術能力的三個層次,就應該首先優化課程體系。應該將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不同方向來設置課程體系,對管理會計方向的學生更加重視商業環境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將戰略、管理、市場、人力資源和信息系統等方面融入課程體系。比如在展開對《管理會計》、《成本管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對《戰略管理》、《審計與鑒證》、《經濟法》、《稅法》等相關課程進行強化,同時輔以《宏觀經濟學》、《金融學》、《商業戰略》、《管理信息系統》、《營銷技巧》、《公關演講》等拓展職業能力、商業邏輯和思維視野的課程嵌入。
(二)整合教學內容
我國管理會計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安排了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全面預算、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責任會計、標準成本法和業績評價等內容。但是西方管理會計實務中已經廣泛采用的管理會計方法包括平衡記分卡、經濟增加值、戰略管理會計、作業基礎管理等內容則較少涉及。應當將這些成熟的管理會計工具引入教學內容。更要對不同管理會計工具進行整合、對同種工具內部進行整合和通過整合引導創新(馮巧根,2009)。
(三)引入新的教學方式
網絡的出現、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深刻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學生的認知方式,信息超載和知識碎片化越來越成為人類學習面臨的巨大障礙(王竹立,2011)。基于此,管理會計的教學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教學。MOOC起源于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DavidWiley教授2007年基于wiki發起的一門開放課程。之后,MOOC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關注與歡迎。利用MOOC進行管理會計的教學遵循學生行為習慣,可以突出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學習熱情。比如在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設計上,打破以課時為單位安排教學內容,而是以知識點為核心安排教學,在每個知識點采用“微視頻”,主題突出,好像網絡游戲中關卡的設置,提高學習的熱情。
(四)建立校內外雙重實驗實訓基地
實際工作中對管理會計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這不是單純的課堂教學所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管理會計的學生培養中應當建立校內外雙重實驗實訓基地,以建立知識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在校內可以建立管理會計實驗室,結合管理會計的工具設計實踐教學的內容。比如可以按照公司內部預算申報程序,借助軟件讓學生模擬預算的申報和批準,使學生充分了解“預算松弛”問題、預算“棘輪效應”等內容。而校外實訓基地可以企業為依托,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了解管理會計的具體工作,也可以由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并且以定向就業為目標,以專業決策為培養內容。
(五)組織各種競賽活動
各種形式多樣、內容各異的競賽活動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熱情的重要方式。比如ERP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大賽、管理會計知識辯論賽、管理會計案例競賽等。這些競賽活動的舉行,既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管理會計知識點的掌握,還有利于學生在模擬真實環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將職業道德的教育無聲的貫穿在競賽中,對于學生走向社會前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高校的管理會計專業應加強與國外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國外商學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對不同商業環境的認識。目前一些財經院校和國外會計職業組織合作培養學生,通過運用國外的教材、國外教師的講授和參加國外會計團體的考試使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商業環境中管理會計的運用。同時國外著名大學商學院往往在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標準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積累了好的經驗和做法,和國外商學院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我們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和方法,同時還可以宣傳我國管理會計的創新,提升我國在世界管理會計領域的話語權。財
作者:李偉 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7-0019-02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為了使得學生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社會需要,在校學習期間,教師針對不同的課程,應適當調整教學方法,選擇有利于學生掌握,并能快速適應社會需求的方法。案例教學法就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
案例教學是指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相關基礎知識后, 通過對當前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 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認識, 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學院的MBA 教學中采用的。國內外采用這種方法后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但在管理會計學科中運用不多,尤其是在本(專)科教學中的應用更少。而管理會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通過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制與解釋、傳遞等一系列工作,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并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是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些特點決定了在管理會計學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而案例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
一、管理會計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被動學習的角色,缺乏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對于管理會計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來說,更是如此。而引入案例教學,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給予相應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能將所學的理論應用于實際,一方面,學生感覺所學知識能在實踐中應用,比較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管理會計學的理論的運用是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相關信息,在案例分析所得出信息后,學生感覺在以后自己創業過程中,將懂得如何決策,非常有價值。因此,采用案例教學可以將教學模式多樣化,改變學生的角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驟是識別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對策或建議。開展案例教學,將企業各種管理場景呈現在課堂,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當事人的身份對企業各種管理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努力探尋提高企業價值之路。通過案例中企業的成敗經驗與教訓,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和建議,加強在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歷練自己的判斷能力,從而提供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化發展
案例教學法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學生記住理論知識,而是根據案情,使學生主動獨立思考,鍛煉學生面對不同經濟現象下,如信息不完全、條件不確定的時候,如何節約成本、做出正確的決策,幫助企業向前發展。因為每個案例的最后都會有幾道問題,例如:如何解釋這種想象?該怎么辦?等等。要完成這樣的案例分析,學生必須要經過周密的思考才可能回答出來,僅僅憑書本得到的答案是不全面和不真實的。案例教學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在乎答案的正確性與否。不同的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角度都會存在差異,會有各自獨特的見解。因此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不斷培養和提高。同時, 又因其倡導多向性、發散性的思維方式, 不求唯一答案, 不求聚合效應, 從而創造力及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案例分析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要事先對案例進行調查、分析與研究,在這樣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方面考慮理論知識的運用,而不局限于教材所授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多角度分析和總結。因此,采用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因而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會計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教學沒有固有的模式,應該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來具體安排。筆者認為,案例教學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具體分為以下以幾個方面。
(一)課前案例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導入相關案例,尤其是案例中提出的某些問題,學生對此不甚理解,此時,學生必然極為渴望知道問題的緣由,因此帶著問題開始新課程的學習,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管理會計學的第二章中,學習完成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之前,學生們都不知道這兩種方法究竟是如何進行計量的,以及兩種方法之間的區別,這時可以先導入這樣的一個案例:某企業原來是按各部門的銷售額對經理進行考核,現調整為按利潤進行考核,某經理在這一年中努力工作,在成本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加大促銷力度,增加銷售渠道,通過了解客戶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生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年銷售增加了20%。庫存量從年初的10000件下降到2000件,可期末當這位經理查看會計人員編制的利潤表時,當年利潤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是大幅度的下滑,這究竟是為什么?以這種方法進行考核是否合適?對于這種現象,所有的學生也都非常疑惑,但如果要了解這是為什么,學習完接下來的理論就非常清楚了。因此學生們對接下來的課程學習,興趣將大大提升。
(二)課堂案例式講解,提高課堂講授的趣味性和學生的記憶效果
單純的理論學習,學生會覺得較為枯燥。在課堂上,新的課程開始之前,先提出相關案例,讓知識點融合于案例之中。作為管理者,進行相關決策時,需要哪些信息,根據所需的信息,對案例逐步進行分析,分析的要點,就是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如此一來,學生會隨案例的分析而進入理論的學習,這樣,學生不但不會覺得學習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反而會覺得學習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也更為深刻。
(三)課后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利用相關知識點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所學的理論,讓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進行案例分析。這里的案例分析在教師做好準備后,主角是學生,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關案例。教師一般根據每次的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案例作好準備。
其次,討論前,教師設計案例時,要注意這幾個方面:一是設計的案例要突出所要運用的理論知識點,二是要便于課堂討論;三是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第三,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學生對案情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好安排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可做適當的提示,最后通過各組的代表陳述各組的觀點。這個過程相對較長。
第四,對案例討論后進行總結。案例討論結束后,根據各組所發表的觀點,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和點評,形成案例的總結。總結不是案例的標準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討論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討論的難點、重點,需要深入思考之處等,以及本次討論的成功之處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點評,來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的熱情與興趣,并根據表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計入平時成績。
最后,撰寫案例報告。教師在討論后,應布置學生對本此案例討論進行總結,撰寫案例報告。教師要及時歸納和總結,并點評案例分析的思路、分析方法是否正確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可行,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確, 學會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學生在撰寫完案例報告后,教師應對其打分并作出評價,也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三、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的選取要具有典型性和吸引力
在案例教學開始前,教師在選取案例時,要根據分析的重點來進行選擇,要具有典型性,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蛇x取一些較著名的企業、公司的內部管理情況的案例。如乳制品行業的伊利和蒙牛、美的和九陽兩個勢力相當的公司生產的豆漿機來分析其定價決策,選取豐田等日系汽車制造業的成本情況來進行于本量利分析等。學生對這些企業或公司都有所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較為有吸引力。
(二)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案例教學雖然具有很多方面的優點,但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講授的教學方式。因為理論與方法是案例分析的前提,每章節的重點、難點等仍需要通過傳統教學方式來進行適當講授。在管理會計學中,首先要通過講授法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案例分析提供理論基礎。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應與傳統講授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雖然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但畢竟只是桌面上的場景和數據。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提高學習能力,還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到具體的公司、企業進行實習,進行實際的計量和分析、決策;進行管理會計的模式實訓;針對具體章節的理論撰寫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等相關的論文;定期進行測試等。
(四)正確把握教師與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學中,要扮演好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理論學習前的案例引入時,教師是主角,引入案例,使得學習充滿疑惑。在理論課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案例來進行學習時,教師和學生是一起進行的,教師引導,提出知識點,學生學習,兩者都很重要。在課程學習后的案例分析中,教師只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做好案例分析前的準備工作,后面的主要工作都應該交由學生來完成,在必要時,可以給予相關的提示和引導。
管理會計是一門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的課程,采用案例教學,將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理論的掌握和理解,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走向社會后盡快地融入工作,學以致用。在采用案例教學同時,也可到具體的企業進行實習、進行管理會計實訓等其他的教學方法幫助實現學生對理論的加深和鞏固。
參考文獻:
[1]孫茂竹,文光偉,楊萬貴.管理會計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管理會計》作為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之一,為了適應我國現階段管理會計發展的新形勢,滿足社會市場對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對于高校來說就需要在新形勢下加大對其改革力度,從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對現階段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高校教學管理者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專業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高校指的是辦學性質為應用型,對于學生的培養重點體現在“應用”方面,核心是實踐教學,以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來對人才進行高質量培訓教育,并把握社會人才需求市場的動向,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1]。管理會計作為其重要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來使學生掌握內部會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在職場工作中發現并解決內部會計問題,適應崗位的工作要求。
二、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定位普遍偏低
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上,管理會計相對于同專業的其他主干課程來說,教學地位明顯偏低,和財務會計也具有很大的地位差距。通過對幾所高校的調查研究可知,在課程安排上,管理會計的課時并不多,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比其多,那么這種課程少課時緊張的狀態,就會造成教師在教學時,只能盡可能的簡單化,對于一些重要理論的實際應用和發展趨勢講解分析更是難以落實,這樣會導致師生對于管理會計這一門課程的認知始終處于表面層,缺少深層次的研究,而且在思想意識上也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對待,最后的結果就是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知識掌握不夠。
(二)教學內容的繁瑣復雜
管理會計屬于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的課程內容涉及到多個學科,例如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而過去的管理會計教學都把成本性態分析和本量利分析以及預測分析等等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實際上這些內容是和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有一定重復的,這樣就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教學內容的重復多余[2]。此外,教學內容和實踐應用的相分離,當前很多高校采用的管理會計教材是以國外教材為基礎來編寫的,這樣就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且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對于管理會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而教材內容的更新則跟不上步伐,也就直接導致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難以保持一致。
(三)考核方式的單一
當前管理會計學科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以閉卷標準化考試為主,試題的設計也是以客觀題和計算分析題為主,考核的是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計算公式的掌握程度,考核的標準是統一的標準答案,這種考核方法比較客觀,可以方便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三、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教學理念方面
應用型本科高校注重的是教學的應用型,一門課程存在的意義也是由其應用效果來決定的。對于它的教學改革,首先,要對本學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進行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把管理會計的教學地位提升,增設課程安排,對其教學工作進行強化;其次,在認清它的教學地位重要性之后,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同時還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的考核形式進行創新完善,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相結合。
(二)教學內容設置方面
對于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學科之間存在的交叉重復進行調整,突出管理會計教學的難點和關鍵點,對教學資源進行最大化利用,體現出管理會計教學的特色所在,可以對現有的存在的交叉重復內容進行合理區分,并將其分別劃入到成本會計、財務管理以及管理會計體系中。
(三)實行多樣化的教學考核方式
在管理會計教學改革下,根據管理會計學科內容的特點,它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應該與之匹配,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例如在考核中可以增大應用性內容的設置比例,把考核的成績進一步多元化,不僅需要傳統的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成績外[3],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課堂小組討論學習、實踐調研的成果以及實訓的成績評定等等方面都作為考核的內容,這樣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考核,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
四、總結
管理會計作為應用型本科教學中重要課程之一,它是高等院校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它的教學管理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結合當前管理會計教學現狀來看,對于其存在的問題需要高校管理者立足于實際,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來實現對管理會計的改革和完善,以促進管理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更多會計專業型人才。
作者:蔣薇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