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8: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影視文學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總言之,“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新手教師轉變為專家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是促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對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
二、反思型大學英語教師現狀調查
國內學者將教學反思活動涉及的方面內容做了歸納,包括: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對個人經驗的反思、對教學關系的反思、對教學理論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學技能的反思、對教學效果的反思。[7]Bailey等人歸納出反思型還有以下表現:審視、制定計劃并試圖解決課堂實踐中的困境,意識到他/她帶入教學的假設和價值觀并對它們進行質疑,注意他/她所工作的學校環境和文化環境,參加課程開發,為學校的改變付出努力,為個人的專業發展負責。根據上述關于教學反思的內容和表現的總結,“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研究”教學改革項目對54位浙江樹人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師(含專職和外聘)進行了有關“反思型大學英語教師”問卷調查,深入了解多年齡層的大學英語教師是否有自覺的教學反思意識和行為、是否成為反思型教師。
(一)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緊迫性在受問卷調查的54位大學英語教師中,40周歲以下的有43人,占總人數的79.6%;教齡在10年以下的有35位老師,占總人數的64.8%。這一結果也反映出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和朝氣活力,同樣也說明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正處在事業上升階段、面臨更大的職業壓力和緊迫性、更需要不斷地通過反思提高自身水平。在回答“是否感到職業帶來的壓力感”的問題時,共有34位老師選擇“經常感到壓力”,占63%;另有35.2%老師會“時而感到有壓力”;54位老師中只有1位選擇“沒有壓力感”。同時受調查老師中沒有一位老師覺得“沒有學習的必要”,87%的大學英語教師共47人覺得“非常有學習的必要”。這兩個問題都反映出大學英語教師對職業發展緊迫性的充分認識,明白自身的發展和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息息相關。
(二)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自主反思絕大教師意識到需要不斷完善自己以達到職業發展的需求,而在這些受調查的大學英語教師中30位老師認為“最有利于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式”就是“自我反思”,占總人數的55.6%。關于回答問題“您是否會在課后反思自己課堂教學的優缺?”時,沒有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選擇“很少”項,所有的受調查老師都進行不同頻率不同層次的教學反思;而且同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把反思結果運用到之后的教學中去。同時課下94.5%的教師會進行專業相關的學習充實自我,僅職業相關書籍的閱讀就有79.6%老師能達到每周5小時。而所有的這些自動反思行為都與教齡、年齡、性別、職稱、學位無顯著性相關,P值均大于0.05,說明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整體都較具有反思精神,絕大多數教師都是不同程度的反思型教師。
三、大學英語教師對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實踐的反思現狀
隨著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教育關系等都發生了革命性的巨大變化,教師的教學活動和過程都被賦予了極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多媒體、網絡技術和設備等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這時教師的教學反思的內容和焦點勢必受到教學媒介的影響。(本項目中研究對象主要是廣義上的多媒體技術,指的是能傳播文字、聲音、圖形、圖象、動畫和電視等多種類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載體。包括電影、電視、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VCD、DVD(digitalversatiledisc)、電腦、網絡等。)在大量使用教育技術和設備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反思會有些怎樣的轉變和特征呢?大學英語教師是否已經適應并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呢?教改項目繼續通過研究上述54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內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來了解他們的教學反思。使用多媒體、電腦、網絡等現代技術和設備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后,85.2%的受訪老師認為備課時間有所增加;同時72.2%的教師會關注學生的課件使用的反饋情況。最終54位教師中的52位認為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的多媒體課堂和課下網絡平臺的結合模式比傳統英語教學更具吸引力和學習效果;88.9%的老師認為課堂內外的教育技術學習運用也促進了自身職業發展。85.2%的教師會根據不同班級的課堂反饋情況調整上課內容、課件制作、技術運用等;90.7%的教師會為了課堂教學不同程度地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查找整理教學資源;經常從網絡獲取資料的老師占總數的77.8%;其中資料以音頻、視頻為主,占各類網絡資源的74%。同時通過SPSS相關性數據研究得出結果,年齡與教師教學資料的選擇途徑和形式、年齡與教學資料重組程度均呈顯著負相關,P值分別為0.013和0.007。反映出年齡越輕的教師更愿意通過互聯網查找、多媒體使用、網絡平臺搭建等手段反思充實教學內容和方法,也更積極地不斷修正教學資料。
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是當代歐美國家興起的一種社會科學理論,在教學方面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習的非結構性和具體情境性以及學習中社會性及其相互作用,建構主義提出了情境性教學模式,通過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參與主動建構知識體系,通過合作學習和交互式教學而實現的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作用[1]。建構主義關于知識與學習的見解和觀點在國內外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原有知識經驗,主動對知識做出合理的解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學習伙伴,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重視教學活動與主體交往,重視教學策略,重視發展性評價,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重視教學模式的建構等。
臨床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帶教老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目標、課程及其結構、教學條件、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這六個教學中的關鍵因素都與理論教學不同。臨床教學必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臨床帶教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是不同于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關系,而是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因此我們必須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醫學人才為根本目的,積極借鑒建構主義理論,充分依靠臨床教學中的先天優勢,實現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整合的優化,努力創造出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指導的,體現學生本位、重視能力培養、適合培養新型醫學人才的教學模式[2]。構建既能與國際醫學教育標準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并為打破舊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與觀念的束縛,建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以“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本取向,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能力為本”、“探究活動為本”的醫學臨床教學新模式。
2臨床實習教學具有建構主義教學的先天優勢
臨床實習教學是培養醫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三年的醫學基礎理論學習結束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醫學理論知識。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礎。如何在該基礎上完成從理論向實踐的轉變是臨床醫學教學的重點。在這一階段不僅是單純的對前三年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復習、回顧和再現,而是多學科基礎理論在臨床上的運用和實踐,同時又要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理論指導實踐的具體方法,培養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技能,學習臨床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如果說前三年的教學是理論的教學,那么臨床實習就是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和綜合,同時又是在學習中對基礎理論的加深和升華,是培養臨床醫生的轉折點[3]。
臨床實習中學生面對的是病人,每一個患者都是一個現實的情景,如果教師能夠積極的引導,配合適當的教學技巧,將是一個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知識的建構將起到有效的促進。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以個體的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在社會交互作用中,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和新知識意義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和適時的幫助,使學生在主動與患者的交流中、加上教師的講解說明、問題探討、交流互助實現對理論的再現和回顧,達到多學科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和應用,進而把前期基礎學習中各學科相互獨立的知識點進行連接和重組,完成知識、技能和理論之樹的構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臨床上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種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3臨床實習教學中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式
3.1以學生為中心創造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教學模式在臨床教學中,堅持學生自己主動建構臨床知識體系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促進和幫助作用。在結束基礎課的學習階段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醫學理論知識并建構了最基本的醫學知識結構體系,他們有能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醫學知識結構體系。通過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能夠形成其特有的思維方式,能夠獨立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對臨床工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二、影視教學體系的構建
在對影視教學的理論學習和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本人嘗試構建一套影視教學體系,如下圖所示。圖2影視教學體系的構建這套體系既結合了“教-學-教”的雙向互動教育過程,又關注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效果等教學因素。下面對該體系中的若干問題進行簡單分析。(一)選擇教學視頻:對教學視頻的選擇應該慎重。在了解學生喜好,顧及學生差異的前提下應做到對作品的背景、情節、人物、藝術手段、內涵等了然于胸。適合在課堂上播放的影視作品的類型通常包括:新聞片段、網絡短片、動畫片節選、電影節選、電視連續劇節選、綜藝節目節選、自制視頻等。(二)預先提示情節背景:為了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的關聯點上,在視頻播放之前通常需要為學生進行預先的情節背景的講解和人物故事的交代,并向學生提示觀影的關注重點,布置教學任務,解釋教學目標。(三)教學效果的分析:視頻教學的運用實際上可以起到引導(引導學生發現、分析、總結問題)、說明(說明視頻中運用的理論、技巧、方法)、考核(以視頻觀摩作為考核手段,提交觀影作業)、復習(延伸與擴展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這四大效果。
三、舉例說明影視教學體系的實踐運用
本人從事《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工作多年,因此在此以該課程為例,說明如何應用影視教學體系。下面就第六章為例進行詳細說明。節選的電影《少林足球》片段講述了出身少林滿懷夢想的阿星與瘸子足球教練阿峰一拍即合,決定組建一支少林足球隊。他們逐一尋找勸說阿星的師兄弟,備受挫折但最終成功組隊的故事。這是一部很受學生歡迎的電影,不僅有眾多明星大腕,而且情節勵志搞笑,非常適合作為教學內容。在節選視頻播放之前,老師應事先解釋清楚故事情節,并向學生布置教學任務,提出如下問題:阿星和阿峰分別運用了哪些不同的激勵方式和激勵內容?為什么眾多師兄弟最終改變心意愿意組建足球隊?整個激勵的過程是怎么發生的?視頻播放過程中,老師應密切關注課堂環境,控制投影、光線、聲音等外在因素,并隨時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應。播放完畢之后,先確認學生看懂了視頻內容,然后引入教學任務的小組討論,使用讓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回答或者提交作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關注知識點與視頻的關聯點,從而達到引導和說明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激勵的概念、分類和過程這三個知識點留下深刻印象。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挖掘教學資源,創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平臺,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語文閱讀水平。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影視資源創建教學環境,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獨自探究與獨自創新的能力。
2.利用影視資源構建課內外閱讀的橋梁
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是要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多看一些課外書,并且要讀好書。文學作品與影視關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導演以及編劇對同一部影視作品進行品讀,剪輯出的影視作品會呈現出不同的理念與情感。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解讀范本,可以增強學生對拜讀原著的興趣,培養其探索精神。如以高爾基的《海燕之歌》為例,通過在網上下載不同版本的視頻,讓學生從多角度對《海燕之歌》表達的理念進行分析與討論,這樣不僅使學生產生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海燕之歌》的主要思想,為文本閱讀做好鋪墊。
二、影視資源在寫作中的運用
1.通過影視資源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影視資源主要以其生動形象的表現生動方式,深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注意力。教師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吸引力與趣味性,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為學生順利打開作文寫作的第一道大門。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寫作有關的視頻,這種生動形象的表達形式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創作提供靈感。
2.利用影視資源多樣性豐富寫作題材
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對比較簡單,對生活沒有太大的感受,致使學生的作文題材庫匾乏,沒有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人相關影視資源,通過影視作品展現出人物性格特征與情感流露,使學生獲得人物情感上的體驗,豐富了題材庫。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百家講壇》、《新聞聯播》與《最強大腦》等視頻.并組織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與討論,加深對事物的感悟能力,進而拓展思想深度。
三、影視資源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運用
1.充分運用影視資源對學生進行模仿式訓練
教師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利用小學生對模仿的喜愛,安排學生進行影視資源的相關模仿訓練。教師要結合相關內容,不能離開主題,在課堂內播放影視片段,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素材,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模仿,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并將一些內在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有助于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2.運用影視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二、英語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
針對師范院校和外語學院對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育實踐調查發現,英語課堂上,教師基本上實現了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但是在教育見習方面,多數學校不能實現教育見習的目的。師范院校中80%的學生只進行過一次教育實習,實習時間大約在1-2個月,外語院校中教育見習現象更少見,只有50%的學生進行過一次教育實習,實習時間大多控制在1個月范圍。由于見習時間短,相應的教學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不能實現教育見習的根本目的。
三、英語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實踐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針對教育專業的學生安排的教育實踐課程雖然被納入教學計劃中,但是并沒有很高的重視程度。主要的問題在于教育實踐次數少、時間短,隨意程度高,不能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學校安排學生進行教育實踐的次數大多數是1次或2次,時間控制在1個月左右,在短時間內學生不能完成聽課、試講、班級管理等多項教育工作,使學生在進行教育實習時只是形式主義。而在實踐課程上也出現了一定問題,教育實踐課程單一,學生通常只進行聽課內容,對于班級的管理、學校教研等活動都不能參與,導致學生不能對教學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和反思,使教育實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能實現教育實習的效果。
2.學校的顧慮和困境
(1)中小學校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中小學校注重學生成績,對于高校推行的新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懷疑態度,擔心實習教師影響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造成實習教師走后,原本的教師不能進行正常的授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實習學校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承擔實習教師的指導工作,而且實習教師的實習經費并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支出,學校需要自己擔負這部分費用,增加學校的經濟開銷。因此,很多實習學校對實習教師進入學校持抵觸心理。
(2)高等院校的問題。高等院校的教師本身已經遠離基礎教育多年,教育方法已經形成一種定勢,具有一定的系統化、學術化的特點,在指導學生教育經驗時不適用于中小學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同時,由于近幾年高等院校擴招現象的普遍發生,學校學生的數量驟多,學校在進行學生教育實踐活動時經濟壓力大,加大了學生進行教育實踐的難度。
四、英語實踐教學模式的改變策略
1.重視教育實踐的作用。我國傳統的高校教育模式存在著重學術輕教育的現象,導致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學校出來只擁有英語專業知識而沒有英語教學能力。學校應該提升教育實踐的地位,充分認識到教育實踐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它還是對學生教育能力的職前培養,對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和教育素養有關鍵性作用。學校加大教育實踐的管理力度,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教育實踐的重視程度,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時就會更用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整體提升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
2.加強高等院校與中小學校的合作。由于教育實踐活動是兩個學校進行合作的項目,只有兩個學校都能積極的進行配合,才能將教育實踐活動正常運行下去。因此,應該改變兩所學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種共生狀態,高等院校為中小學校從知識理論層面培養學生,使學生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中小學主要培養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接受新教師的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實現兩所學校的雙贏,使新教師完成理論與實踐全面融合的能力要求。
二、教學意義
高校的擴招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學生的整體素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的迫切程度不斷增加。那種以前只關心英語的單詞的記憶,特殊語法的學習,完全的應試教學的那一套已經不符合現代市場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了,筆者也進行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調查,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只能占到15%,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占到50%以上。這一組調查數據充分顯示出,現實情況下,大學生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的效果不佳,學校的教學目的很難完成。英語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靠上課的幾十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大學生學習英語需要一個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學習才能實現英語學習的效果。現代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學生在學習完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多掌握一些其他知識(例如英語),只有這樣的學生才能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復合型。同時加強英語學習過程中歐美的文化了解,加深這種對英語語境的掌握,才能應用好這門語言工具。
三、學習誤區
在中國,現代人的功利心理作用,學習的目的性很強,不是為了考學,就是為了找工作。筆者不是反對目的性較強的學習,至少這種學習的動力很足。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類的教學活動。很多教師在闡述英語課程重要性的時候,總是說“英語是一種技能,可以給大家帶來升學、找工作的便利”,但是學生以這種心態去學習英語,升學之前,他們的學習勁頭很足,但是一旦升學完成,工作穩定,這些學生還會學習英語嗎?這就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功利心理的作用,不能使得學生長期堅持學習英語。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英語教學的過程才能流暢,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才能從傳統的“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理念的轉變。為了學生的這種思想轉變,筆者一直在探索一套立體化的、全方位的教學模式,通過通識教育思想的引入,摸索出一條適合高校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的新方式。
四、具體實施
1.積極轉變教學思路方式和相關內容。
教師在及時的轉變教學思路,不能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在進行有效的單詞語法教學的基礎上,更加將英語語言文化的教授,提高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上要轉變為了考學、找工作而學習英語的思想,要利用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手一個班級的英語教學之后,可以進行一定的摸底,掌握學生的基礎。然后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問題時難點,教師教學就游刃有余了。
2.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語言,它的教學是一種長期的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課堂上幾十分鐘的教學,更需要的是,學生課下不斷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把握好課堂上的幾十分鐘的時間,同時要將英語教學延伸到課下學習,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多聊一些英語學習的經驗和困難,有效解除學生學習的疑慮,教師可以通過現代的通信方式和學生交流,建立起現代化的“英語角”。建立一個以教師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QQ群,通過網絡多交流一下。
2.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是知識的傳授者外,還是一個學習者。教師一方面要著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培養,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使教與學齊頭并進。反思性教學能夠幫助大學英語教師認真思考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對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能夠根據反思的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達到理想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3.反思性教學能夠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責任感。大學的不斷擴招,加重了英語教師的授課任務和工作壓力,使他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科研任務。反思性教學這種通過反思和解決問題來提高教師能力的理論,能夠幫助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實踐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觀察,對某些問題的反思、實施和驗證有利于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為其論文撰寫和科研提供素材。此外,反思性教學會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反思性教學中可以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責任感,對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
二、基于反思性教學理論下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建議
進入20世紀后,廣大教師和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逐漸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關注的熱點之一,如何通過反思性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研究中一直被強調的問題。在終身教育的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師的作用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對新的觀點和方法進行探討,改進教學的同時提高自身水平。總體來說,在反思性教學理論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可以從如下幾點入手:
1.在教學中始終保持反思意識。隨著我國政府對英語課程標準的提高,目前進入大學的新生基本都已經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聽、說、讀、寫都基本能夠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學生入校后對英語課堂的期待是教師能夠教給自己什么,大學英語教師也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才能符合學生的期待。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始終保持反思意識,要有職業危機感,能夠根據現有知識結構不斷地進行調整、充實和提高以勝任更具挑戰性的教學任務,與當前個性化、專業化的教學需要相適應。大學英語教師應將教學當成教學實踐與反思不斷循環發展的過程,對自己的教學不斷地進行反思。根據自身所處階段和需求的不同,對自己欠缺的知識結構認真反思并以開放的心態加以彌補,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也可以是教師的作用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等,通過反思來促進自身專業的不斷發展。
2.對知識結構進行整合,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隨著社會對高水平、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不斷高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開始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開設了各種不同的英語專業方向。這個發展趨勢促進了英語專業類型和專業方向的豐富,但同時也給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結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大學英語專業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通常包括三部分,即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但從當前情況看,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顯示出了一定問題;一些英語教師的跨學科知識結構尚不夠全面,學科知識結構不夠合理,很難真正培養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教育理念落后于時代步伐,有待加強實踐性知識的學習等。面對種種問題,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立足時代的變遷和學科范式的轉變,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全面地重新整合自身的知識結構,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理論方法為跨學科、多樣性和多層次的研究理念,對專業發展目標進行清晰的界定,促進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模擬式實踐教學模式
模擬式實踐教學模式是第二階段實踐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專業思維意識和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的以校內模擬實踐的方式進行的分模塊的實踐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四大專業核心技能:市場調研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網路銷售能力、銷售與談判能力專業1.實驗室軟件模擬實踐一是通過引進模擬創業軟件、網絡營銷模擬軟件、市場營銷模擬軟件,使學生通過這三個實驗室模擬軟件體驗市場營銷活動的流程和營銷決策的制定、創業的整個流程、市場調研的程序和數據的處理方法以及網絡營銷的操作過程。通過軟件的模擬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增加對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掌握。二是讓學生通過ERP沙盤模擬教學系統,進行模擬企業決策。在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組建虛擬的模擬公司來熟悉組建公司的各項工作流程,并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方式從多全面了解和實施營銷決策,并采用軟件對抗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創業模擬的認識[2]。2.以競賽促實踐競賽的方式因為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對抗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會認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積極思考和創新,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是采用校內比賽的方式,如商學院學生技能大賽、科技文化節、實踐周活動等方式,開展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品牌策劃、商品模擬銷售競賽等比賽活動。通過校內比賽可以在學生中間激發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同時也可以為將來參加校外的比賽積累經驗。二是借助校外各層次與營銷相關的學科競賽,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市場營銷大賽、“e路通杯“全國大學生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等。通過參加比賽學生能深刻體會專業知識的應用并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3.舉辦大學生商品展銷會展銷會可以每個學期舉辦一次,每次3-5天,整個活動由營銷專業學生進行組織,參展人員是各年級的市場營銷專業人員。展銷會期間參展學生自己選擇商品、聯系貨源、設計展臺和銷售商品,自負盈虧。通過這種活動可以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從尋找貨源、采購到現場銷售的整個過程,同時可以鍛煉學生銷售談判的能力和與客戶交流的能力。
(三)實戰式實踐教學模式
實戰式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真正的深入實際企業開展生市場調研、營銷策劃、銷售管理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營銷能力,是實現營銷專業能力和素質的集成,是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更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系統應用。在這個階段采用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1.創建大學生市場調查咨詢中心該中心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負責業務指導、規劃和監督。其主要業務是為當地企事業單位提供市場調查、營銷策劃咨詢服務,同時可以為大企業或政府機構專門提供電話調查服務。由學生擔任公司經理、業務經理、辦公室主任、分析員、訪問員等職務。在公司的運營過程中,突出培養營銷專業學生了解市場、準確把握市場信息,發現并衡量創業機會,提高創業能力,把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市場調查實際工作中。學生團隊可以跨年級不斷滾動,以老帶新,師生共同創業,使市場調查中心成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搖籃[4]。2.成立網絡創業中心網絡創業中心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開網店進行網絡創業。其工作內容是使學生熟悉網上開店技巧、注冊正式網店、選擇網絡銷售的商品和貨源、學習網店運營技巧、熟悉網絡推廣方式等,幫助學生在未走出校門前增加社會實踐經驗,為畢業后打下堅實的基礎[6]。3.成立校內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的宗旨是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或者其他專業學生提供創業的基地,鼓勵有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自主創業。創業園設置管理中心,可以聘請學生、校內老師、校外企業人士共同管理,為學生創業提供咨詢、指導和監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掌握從從組建創業團隊、撰寫商業計劃書、籌集資金、工商注冊、市場調查、廣告策劃、店面設計、財務管理、照章納稅和客戶關系管理等企業經營流程。通過創業實踐,可以實現學做合一、教學相長、師生共建,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熱情,也可以為其他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同時還可以促進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團隊的實踐教學水平[6]。4.組建學生營銷公司為了培育實戰型、創業型營銷人才我們可以嘗試組建學生銷售公司,它可以將學生的能力培育與素質教育合而為一。學生通過銷售公司的運營和項目化的營銷實戰訓練,可以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與營銷業務工作流程、操作情境的緊密結合,將課堂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的過程中掌握營銷知識。該實體營銷公司需要由學校出資進行工商企業注冊,并規劃專門的辦公區,對外聯系貨源或者客戶,對內進行銷售。營銷公司的管理人員需要在學生中招聘和選拔,并能容納一定比例的專職教師擔任管理人員,重要崗位的管理人員可以由學校派出。與在模擬環境下的實踐方式相比,這種方式的營銷環境更真實也更復雜、學生在營銷公司的角色是真實的并對營銷公司的業績負責,學生在工作中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決策,考慮問題周密,對學生的鍛煉是全方位的。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為老師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并可以彌補校外實訓基地在數量上的不足[7]。5.校企合作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市場營銷專業已經和萬勝呼叫中心、屈臣氏、娃哈哈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但是合作方式仍需不斷深入。下一步的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學生頂崗實習。學校派學生深入企業某個崗位進行長期深入學習,學生在企業的實踐中能夠和企業的營銷活動進行更全面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學到實際知識和能力,也可以更好的適應將來的職場環境,同時實習企業也可以對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核,表現優秀的還可以作為儲備人才。第二,與企業聯合舉辦定制班,校企共同培養。這種方式是在企業的參與下,學校不再按照以往的培養方案安排學生的學習課程,而是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企業用人要求和崗位需求特點來安排相應的課程,在教學中實現將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的管理哲學、企業的文化等基本素質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這樣學生在校學習時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訂單企業用人的基本要求,將專業知識的學習和企業的崗前培訓同時進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實現畢業生與工作崗位的直接對接。第三,校企聯合組建實體銷售公司。此種方式可以和前面的學生銷售公司相結合,由學生進行管理,幫助企業進行產品銷售和業務拓展。這種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得到在實際工作崗位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實現合作共贏。第四,校企聯合進行營銷決策。此種方式是企業允許學生參與到一部分的營銷決策中去,比如市場調查、促銷策劃與執行、渠道開發與市場開發、廣告策劃、產品設計、商品銷售等決策。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學生中展開競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借助學生的智慧幫助企業決策[8]。
(一)課堂教學方面的需求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只能被動地接受,而且在教學形式的使用上根本不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他們在課堂教學方面的需求是希望教師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給予自己充分的自,提供真實的英語交際語境,在課堂中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需求
在英語學習內容方面,學生希望可以學習到特別實用和與時俱進的英語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卻過于拘泥于教材,缺少靈活性,無法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也不能滿足學生提高英語素質的需要。
(三)教師團隊方面的需求
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希望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成為自己學習上的啟發者和激勵者,對自己的學習起到幫助,并能與自己成為朋友,而不是單純進行知識講解的教授。這就對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不但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還要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學生積極性很差,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習上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使大學英語教學成為了教師的獨角戲。其次,在課堂中缺少真實的語境,學生學習的英語沒有用武之地,英語運用能力沒辦法得到充分的鍛煉,教師也沒有將英語與現代實用英語相結合,英語運用缺乏靈活性。再次,教師教學方式陳舊,與學生的關系處理不好,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往往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生的英語運用思維不夠活躍,在英語運用上過于呆板。
三、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需求上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表現特點,并且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我們不能只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進行考慮,而應充分結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
(一)尊重學生個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并給予尊重,根據學生個體需求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具體來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來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不能籠統地進行統一規定,而應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創新教學方式
大學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置,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交際語境,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盡量多采用英語進行教學,當然也要適當照顧基礎較弱的學生,不能全程都使用英語教學,避免一些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或者是競賽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設置
根據學生多樣化的英語學習需求,高校應建立多元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開設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滿足不同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差異性需求。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分為基礎英語課程、提高英語課程以及能力拓展英語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層次和需求,對英語課程進行自由的選擇。同時,還可以開發隱性的英語教學課程,如課外英語專題講座、課外英語角等,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使英語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全面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
一、引言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眼下是一個高科技競爭和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英語作為一種獲取各種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工具已顯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國的各行各業直接面對國際大市場,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如何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一次較大范圍的、轟轟烈烈的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于1999年頒布實行,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陸續出版。人們期望大學英語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語法為綱”的傳統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交際法教學模式,英語課堂也應該更為“互動”。然而,實際中的大學英語課堂并沒有發生較大的轉變,學生們不能適應強調師生互動的交際教學法,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教師、學習者、師生關系、學習動機等都會對課堂產生影響,然而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即學習環境,本文將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角度分析學習環境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二、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把語言內容轉化為具體行為能力的課程,它潛意識地把語言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結合在語言的整體行之上,它是一種特殊行為和能力的結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愈加感到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不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交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一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從小學到大學,雖然教師、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英語學習上,但效果卻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書”和如何“學習”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知識傳授與學習,輕能力培養與訓練,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充其量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筆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形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其結果是教師憤然,學生茫然。
2隨著招生數量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導致了學風方面的種種問題。
3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使學生經歷了學習失敗的消極體驗,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教學難以獲得滿意成效。
4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傳統單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語言學習的氛圍,激發不起語言學習的興趣。
5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他們只注重埋頭上課,不重視教學理論、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總結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當前,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扭轉大學英語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不良局面,我們的思考與對策必須圍繞“教”與“學”的問題展開研討,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人手深化教學改革。
三、社會建構主義模式的環境觀
社會建構主義是MarionWilliam和iLobeL,Burden在分析和綜合了人本主義、認知學說、建構主義和社會互動論(socialinteraclaontheory)之后提出來的語言教學過程的理論。他們認為,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有四個相互影響的因素: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這四個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反映自己教學理念的任務:學生選擇相對于個體而言有意義的方式理解任務:任務則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連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學習發生的環境對學習者的知識構建過程起著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環境、物理環境、學校環境、乃至更大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可以看出,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四個因素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個動態平衡,四個因素中間任何一個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體的平衡。他們認為,語言學習所處的環境對個體的學習會產生深刻影響。學習環境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首先是微觀課堂物質環境以及課堂人際關系:其次是國家的教育體制及其教育方針;最后是宏觀的社會文化環境。本文將分別探討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教育體制這兩個較高層面的環境因素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影響。
四、社會文化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任何學習都發生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學習活動和文化影響同所學的內容密不可分,而學習風格同文化價值觀和文化需要有著直接的關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學習者對學習環境的偏好與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中如能考慮到這一點將會有效地促進學習”。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與課堂的關系,她提出,“就社會而言,學生和教師對課堂的期望取決于他們的文化”。課堂教學的方式因文化而異,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考慮到社會的特點和適應社會的需要。李敏在2005年以一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調查為基礎,從文化價值觀念方面對外語課堂教學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她從三個方面剖析了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對外語課堂教學的影響:第一,較大的權力距離(LargePowerDistance)。中國文化中,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父母的角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教師是知識的化身,也是權力的化身。教師具有鮮明的榜樣和權威形象,課堂內的等級觀念很深,在課堂上,學生習慣于安安靜靜地聆聽,接受教師所傳輸的知識,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體化傾向(Collectivism)。中國屬于“集體意識”較高、“自我意識”較低的文化群落,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群體概念和歸屬意識較為強烈,在課堂上則表現為不愿意“拋頭露面”,而更愿意以隱蔽方式回答問題。第三,較強的不確定性回避傾向(StrongUncertaintyAvoidance)。中國文化強調不確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勵冒險或偏離常規。在課堂上。學生喜歡有組織、有準備的學習,希望問題都有正確的答案,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非常注重對詞匯、語法等的準確解釋,在他們看來,只有掌握詞匯、語法等系統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外語。所有的這些社會文化因素,無疑都會影響中國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以及英語課堂教學。
五、教育體制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的環境觀,國家的教育體制會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影響。很顯然,各國之間的教育體制及其目標與方針各具特點,而處于不同的教育體制之下的學習者的學習及課堂環境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考試一直是教和學的核心。盡管近年來,在英語教學中這種情況已有所改善,開始注意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也開始嘗試一些諸如交際法、視聽法等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進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語言產出技能的實踐: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項目也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主觀題的類型和比例,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實行英語口試。但從整體上看,大學英語教學并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這種教育體制和應試教育迫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語法和詞匯等語言知識上,使他們“處于一種淺表式的學習方法”。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個體學習者不會被動地接受傳授給他們的知識,而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各自學習和吸收那些他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中國的語言學習者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出的諸如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注重細節的學習方式、習慣于正規的課堂等特點都與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