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7 11:07: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體育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體育教學

篇(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學生在學習時會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學生就會得知自己對哪種體育項目更感興趣,并希望能夠在學生中得以進一步發展。傳統教學并不注重學生興趣,致使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不能進行練習,還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使教師教學質量降低。同時,即便有些教師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但由于學生自身基礎不同,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從大多數學生的情況入手,忽視個別學生的需求,這樣也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失落感,減弱對體育項目的學習。而分組教學模式則是將體育教材作為輔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任務,特別關注基礎較差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從自身狀況出發,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在強健自身體質的同時,也方便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一舉雙得目標。

以往的體育教學在內容上呈現明顯的泛化情況,學生的選擇空間較小,通常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不僅學生興趣不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經常運到阻礙,常常是敷衍了事。但分組教學模式十分關注學生需求,在訓練階段也是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于傳統體育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更自由,即便其中也存在一定約束力,也能將學生優勢展現的淋漓盡致。

二、將分組教學模式應用到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教學任務的要求

中學體育教學的開展不僅在于增強學生體質,放松學生身心,還能為學生日后體育發展奠定基礎,有了體育基礎,學生對于日后體育項目的學習也會更有信心。自從我國在2008年舉辦過奧運會,并有大批體育健兒為國爭得榮譽,使得很多人開始重視體育項目學習,而中學體育正是為學生的體育發展奠定基礎,將學生的體育潛質開發出來,在進入高中以后就可以成為體育藝術生,在高中階段也可以進行專門學習,以使其能夠進入專門體育院校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人才。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項目,進行分組教學也可以強化某一方面的學習,如體操表演時一個對學生年齡要求較高的項目,學習該項目的學生年齡平均年齡在15歲以下,而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中學時期,因此,將分組教學應用其中方便有針對性培養。

(二)教學內容的要求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中有一節體育課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有籃球、足球、太極等,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很多學生并不了解教學內容的要點。如二十四式太極拳都有哪些步驟,很多學生都不清楚,這些都是基本知識,但很多學生并不了解。教育改革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豐富,掌握最基本的情況。原始的學不僅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還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很容易出現學生逃課情況,因此教學內容要求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將分組教學模式應用其中,以便強化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分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還可以實現重點培養,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為學生發展指明方向,為國家挖掘體育人才。所以,要做好分組教學模式應用工作。

(三)教學方式的要求

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或傳授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熱情,還使教學質量低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并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達不到教學要求。自從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各級院校都開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將各種教學方式應用其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中學體育教學也應如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實現不了教學任務,這就要求中學體育教學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注重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盡管分組教學并不是專門為中學體育教學而設立的,但這不影響其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中學體育教學項目較多,學生可以學習的內容也很多,教師只要為學生講解項目學習要點,稍加指導就能使學生了解應怎樣學習,體育項目學習并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需要教師親力親為,一個體育教師能夠讓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項目知識,因此,應大力推行分組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篇(2)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6-0021-01

中學時期,由于學生體育基礎較差,平時與體育有關項目接觸較少,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次不多,加上體育設備、器材、場地等的限制從主客觀兩方面導致了學生對體育技術的了解和認識膚淺,而且比較單一,由于認識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數學生對一些技術的感受性低,差別感受能力也較低。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針對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對體育設施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

一、 發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性。

體育器械的重要特點就是多功能性,這就需要學校的體育教師開放思維,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體育器械的一物多用。對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標志桿、欄架、膠圈、接力棒、體操墊、呼啦圈等器材進行開發,發揮其多功能性。

二、挖掘體育設施資源,制作簡單器材

好的器材不一定是昂貴或復雜的,重要的是它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除了現有的體育器械,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制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例如:用廢舊的可樂瓶、輪胎、塑管、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欄架.用廢舊的鐵锨桿、鋤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廢舊足球、棉紗和沙子等制作實心球。用廢舊的棕墊、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塊制作起跑器。用樹樁制作“山羊”,用廢舊的報紙、透明膠可以制成多功能球,用磚頭水泥或石塊砌成乒乓球臺,用磚頭、木板、竹竿代替球網等。

三、改造場地器材.提高場地的利用價值

在我國,由于受競技體育思想的影響,許多學校都是競技化的體育場地器材,這實際上是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因而未受到學生的喜歡。因此,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競技化的場地器材改造成大眾化的適合學生活動的場地器材,努力將體育場地器材改造成學生的運動樂園,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四、合理布局學校場地器材

學校場地器材的布局,應當要滿足教學的需要,還要滿足課外育活動和校內比賽的需要.既要方便組織,又要方便教學活動.既要確安全,又要保證學生有地方活動.形成相互依托、互為補充的多功能動區。

總之,充分利用體育課程資源,可以充實和更新體育課程內容,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學習樂趣。

通過課外課余活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課余、課外時間我們所從事的體育活動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豐富課余生活、培養體育意識、體育興趣、體育習慣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良好途徑。其特點是學生自由自愿地選擇體育運動項目進行自我鍛煉,達到增強體質、體驗運動樂趣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無約束的情況下,靠自我意識從事體育鍛煉的最佳方案。

(1)建議開設以傳播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特色,符合社會時尚的體育項目為課余體育運動內容,保證學生每天活動1小時,培養終身體育鍛煉能力。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所需從事的體育鍛煉是在無約束,沒有時間保證和設施條件差的情況下靠自覺所進行的體育活動。所以,幫助學生選擇“跑步、力量、球類、健美操、武術”等社會體育項目為課余體育鍛煉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2)豐富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體育習慣和提高自我鍛煉能力。實踐證明,課間體育活動對學生從自身的體會中認識體育的價值。培養體育興趣,奠定終身體育基礎具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在抓課間操質量的同時,向學生推行課間跳繩、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飛環、踺球、呼啦圈,單雙杠練習,散步等體育活動內容,對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避免過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形成作息制度中體育習慣,提高自覺鍛煉能力都有幫助。

篇(3)

二、教師要適應新課標,采取新的教學方法

1.改變單一練習方式,采用結合式。以往學習哪一課,就練習哪一課,我們應打破常規,不能這一節學習跳遠就只練習跳遠,這樣學生會覺得枯燥。例如:學習跳繩這一課時,為了增加跳繩的趣味性,我們師生共同創設了沙包和跳繩組合同時練習的方法,采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學方式要向“啟發、誘導、點撥”為特征的啟迪誘導方式轉變,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3.讓學生勇敢地展示自我。體育對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不但具有自身的學科優勢,而且還有更廣泛的空間和氛圍。因此,應借助體育教學的自身優勢,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充分發揮體育的育體、促智、審美、益智等多功能的教育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例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示范某個新的動作時,有的學生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去做動作;有的學生心里想去練,但不外露,這樣學生就會很被動,作為教師應清醒認識到學生好像是在逃避,其實內心深處也想學,因此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體會運動的樂趣,給予鼓勵,這樣才會讓他們去思索、創新。

三、教師必須帶著愛心去上課,并把這種感情體現在行動上

中學體育教師良好的教學感情能夠引起師生之間的共鳴,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活躍體育課堂的教學氣氛,從而有利于教學任?賬忱?的完成。基于此,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帶著一顆愛心去上課,多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加表揚學生,盡可能地少批評學生,改變以往的體育教師的“兇”的角色,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學生,“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動人是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等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學習之中,去體驗、完成教學任務。比如:上課時天氣熱,老師就要想到減少學生的運動量,天氣較冷時老師應想到學生衣著的厚薄,出汗后是否會感冒,遇到學生頭痛發熱,教師就應讓學生休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使學生感到溫暖,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游戲法教學是比較適合的方法

游戲是一種遵循很簡單的規則讓人有很大自由活動余地的運動,可以隨意支配動作的難易與數量,比如雙人搖繩跳,只不允許踩死跳繩,而進出的方向、跳動的次數均不加限制;“網魚”游戲規定在一定范圍內運動,而跑直線還是折線、曲線,是急停急起還是跑跳結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動者不被圍捕者逮住即可。游戲法特點之一是參加者全體在運動,這保證了練習的密度與強度;二是動作難度自己控制。比如“貼膏布”,速度快與追捕者離得遠可以多繞幾個圈,速度慢可就近處置;三是在練習中學習,不會作游戲的人,只要參加了一次練習,也就會作這個游戲了,學習效率比單純的組織學生學要高很多。其基本過程是“練習――學習――練習”,實用性大,練習次數多,而不是學示范動作那樣“學習一練習”。

體育課中使用游戲法,可以激起學生運動熱情;但當學生很活潑時上體育課,又必須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這時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戲;素質練習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如追逐跑練奔跑能力、聽信號追逐跑練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跳深”與蛙跳的競賽練跳躍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來練障礙跑和跳高。結束部分用音樂伴奏跳迪斯科來放松肢體,或用聽信號大聲笑的游戲放松情緒。

篇(4)

二、中學體育教學和素質教育接軌的方式

1.學校要足夠重視體育教學,要將其作為教育的中心

目前在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校過于重視各種競賽,但是對教學水平卻起不到足夠的重視;只重視結果,卻不重視對體育教育的普及工作。所以實際的教學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別。在學校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學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個體育教師應該完成的本職工作,只有體育教師認真完成體育課的教學,才能使中學體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才能更好地履行素質教育的宗旨。

2.學校要對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對象有正確的認識

要想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一是要對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對象有正確的了解,要全面的掌握《體育教學大綱》中對體育教學作出的各種要求。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只重視專業體育人才教育的思想。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要在體育教學中認真地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多樣性人才的需求。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前提——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1.重視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的教學思想是以競技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但是在素質教育中對體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要想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就要嚴格遵循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制定的教育原則,要將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同學。在教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要確保課程內容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2.不斷地更新中學體育教育

體育教學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緊跟時展的步伐進行不斷的更新。一是在編制體育教材體系時應該合理的吸收競技體育中那些適合人類身體發展、增強人體體質的材料,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體系更加完善;二是在編制教材時盡量保證材料的簡潔性,盡可能地降低技術和要求的難度,使其能夠更好地符合人體發展的要求,要以那些能夠被全體學生通過鍛煉和學習就能掌握的基本技術為主,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三是在教學時要重視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四是在更新中學體育教材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要重視將各項教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聯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3.改進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和體育工作的成績評價

現在各個學校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時依舊采取傳統的方式,即以運動技能的評定和達標為主,平時課堂的表現和理論考試為輔的方式。教師檢查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效果往往依據學生在某一時間完成某一體育技能動作的狀態及成績來評價,而這種狀態只能反映學生在一定時間、空間、心理、環境條件下的體育技能、技術水平。評價內容過于單一,難以反映不同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單純從最后的運動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情況其意義不大,應從學生自身的基礎上看認識、實踐、情意和軀體健康及心理等方面的提高幅度和結果結合起來評價。

4.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篇(5)

1.2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組合中學體育教學的方法要多元化,可以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組合。可以采用直觀性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分組游戲,抑或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提問的形式檢查同學們對知識的鞏固和技能掌握的情況,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檢查同學們對動作要領是否完全掌握等等。另外,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現代化,調查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情況,充分考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力爭實現個性化、民主化、多元化教學。

1.3多變的場地器材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體育教學不要僅僅局限于書本,要組織同學們多場地上進行體育鍛煉。國內外的調查顯示場地體育器材的配備會較大地影響中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一成不變的體育器材已不能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參加鍛煉的熱情。而多變的場地器材不僅能開闊同學們的眼界,而且能增強同學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同學的積極主動性得到發揮,打破上課時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格局,也可以按照同學們的提議靈活地進行體育活動,從而收到更加靈活、個性、科學化的教學效果。

篇(6)

1中學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必須具有開放性、動態性與實踐性,尤其是以室外為主的體育教學,在寬闊的開放空間下中學生學習缺乏明確的態度、動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中學生往往缺乏注意力、意志、自覺性和紀律性等,其心理活動與體育德育教育不符合,沒有將身體活動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地結合,在思想品德鍛煉的過程中的缺乏明確的過程磨煉,出現疲勞、疼痛時使得中學生怕苦、怕累等的問題暴露出來,德育教育缺乏針對性,在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教育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地溝通和交往,學習氛圍有待加強。

1.1學生主體性發揮不足

體育教學方法成千上萬,其教學效果與影響也不同,根據調查中學體育教師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說服法、講解法、榜樣法、獎懲法等為主,對改變學生思想狀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方法簡單、單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動性,“教師中心論”思想根深蒂固,單純說教為主的德育教育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過于突出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導致學生能動性和參與性不足,在體育教學中成為了被動體,大大壓抑了學生的主體性,難以落實體育德育工作的任務和目標。

1.2德育教育重視不足

一方面,是學校對體育德育教育的重視不足,不合理的體育教師評價機制導致體育德育教學內容不全面、不具體,強調學生體育成績與教師科研能力的評價方式忽略了體育教師的德育工作素質,大大影響了體育教學的德育工作質量,甚至部分體育教師受體質教育思想的影響,關注和強調中學生在體質、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培養,沒有落實好德育教育的方案和德育要求,造成了體育德育教育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體育教師本身存在著問題,體育技能訓練的重視使得體育教師和學生無法擺正心態,如果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科學制訂體育德育教育方案,這對學生的品德發展,極其不利,在真正實施德育教育中使得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

1.3體育觀念與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還存在著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就是體育教學觀念和教學目標不明確。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深究其原因與體育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系,長時間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體育教學都沒有受到重視,輕視體育教學的行為、觀念的現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對于中學體育教師來說,大學工作量相對來說太大,還需要負責一些比如課間操等一些體育課外的工作,缺乏機會出去交流,很難從根本上創新教學活動。再者,中學體育教學目標不明確,非常單一,沒有和終身體育有機結合起來,忽略了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沒有將能力和習慣培養放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缺乏鍛煉身體的方法,導致中學生缺乏相應的健身知識技能,整體的體育教學情境和氛圍與學生體育運動的真正需要不符合,大大降低了學生體育課運動的樂趣和滿足。

1.4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不合理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主體性發揮為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中學生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不合理,學生的人格與個性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1)體育教學手段沒有創新,與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教師過于干涉學生的體育運動,不僅弱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法設計也忽略了學生的特點,甚至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取“一刀切”,沒有進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而是對所有年級所有學生進行統一要求,學生的個性需求與運動結合不足。(2)統一的無差異的教學評價體系使得教學改革與實際情況還存在著差距,過于單一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個體基礎運動水平的差異把握不足,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表現,對于他們的努力程度、課堂表現和進步一無所知,不僅導致評價體系缺乏激勵性,也不是一場公平的檢驗。

2中學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

2.1體育教師的德育教育觀念

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自己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能力,這樣才能為德育教育的實施創造堅實的基礎。當教師具有寬厚的心靈,與學生保持平等、民主的溝通,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將良好的心理形態在教學活動中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萌發出善良、崇高的情感,這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礎和保證。

2.2尊重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蓬勃向上、充滿活力的群體,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求知欲望強烈,在參與體育比賽時都有好勝心,這些都是青少年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尊重并且理解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

2.3讓教學環境陶冶學生品德

環境對于學生具有很強的熏陶作用,課堂教學環境的建設十分重要。自然環境中的嚴寒、酷暑、風水日曬都是對學生意志和品質的考驗,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使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中都可以保持運動的熱情,并且積極地克服不良環境,投入到體育運動中,這對于學生養成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2.4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中學體育教學中涉及到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內容的變化滲透德育教育。比如田徑運動項目,對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不懈、保持克服困難的毅力,才能完成運動,這個過程就是鍛煉學生思想意志的過程。比如球類等集體運動,需要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隊友之間主動溝通協調,通過集體的力量取勝,這些都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再如隊形隊列教學,這時需要的不僅是集體主義精神,更要遵守紀律、聽從統一的命令,個人行為的變化就可能對整個隊列造成影響,所以學生在參與此類運動時,必須要聽從指揮,消除個人主義。

2.5用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大多在戶外進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形式,如游戲、比賽等,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并且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樂教樂學 體育教學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樂教樂學實際上是一種體育教學思想,在形式上它是以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但本質含意上是寓教于樂。它是主動體育的外殼,它注重教與學過程中的情感功能,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組織,要求師生保持愉快的心境來完成教與學任務,它是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格、體能和智能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學生能在學習階段中認識體育,熱愛體育。從而使體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并能持之以恒,直至伴隨終身。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礎組織形式。 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完善學生個性的社會性教學過程。《體育與健康》本是一門熱血學科,學生在體育課上應當是主動積極、生龍活虎的。然而,我們現在的體育課嚴肅有余、活潑不足,課堂氣氛沉悶,統得過死等現象還普遍存在。再加之傳統觀念的影響,如果一堂體育課學生沒有規規矩矩地站好,沒有認認真真地聽老師的,而是亂成一片,那這堂體育課肯定是老師不認真,“放羊子”云云。于是,多數體育教師也只有按照傳統觀念,一招一式地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本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續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育適合青少年的教育土壤,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培育促進學生個性健康活潑地發展的土壤。

一、中學體育樂教樂學應遵循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為此,現代學校體育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體(學生)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健身性原則

健身性是學校體育最本質的特征之一,體育課程內容的學習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從事身體練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然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因此,合理地安排身體練習的負荷大小與負荷過程,對于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門課程內容都無法具備的。

(三)娛樂性原則

娛樂性是現代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育就是一種活動性游戲,沒有娛樂性的體育就不成其體育,特別是對大眾體育來說更是如此。有人說音樂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于它的節奏,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娛樂,這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喜愛體育的最重要原因。

(四)選擇性原則

選擇性是從主體性中衍生出來的。素質教育要適應于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就應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育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難度和要求,以利于他們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選擇。

二、中學體育樂教樂學可以采用方法

(一)教師靈活處理教材,選擇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內容

在平常的教學中,一般都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參等教學資料,但是我們不能被動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借鑒教參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思想,依據學生實際,能動地、靈活地、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更多地選擇具有濃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滿足學生趣味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學練積極,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選擇教材中沒有而符合學生心理的,諸如《兔子舞》等歡快愉悅的音樂舞,讓學生盡情地舞動,有自由展示的空間,充分表現自我,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教師把學生引導“活”,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要把學生引導“活”,教師的思想要放開,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我們看過許多如正大綜藝一類的綜合性節目,節日寓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我們課堂教學能否從中受到啟發呢?我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語言要親切,有感染力,充滿激情,具備“主持人風格”的教學藝術;課堂組織應依據深的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不同的形式,教師在課的組織形式上要有創新,這是把學生導“活”的前提。比如,耐久跑本是一項很難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組織形式上創新,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跑練形式,運用創設情境,利用“故事”串聯,采用歇息(首先用故事引人練習,達到一定負荷后又用故事間歇,然后再練,并在場地上設置幾個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學可到小圈中休息一會兒然后再加入練習)的形式,既達到練習目的,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教師努力探索新教法,發揮其主導作用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應大膽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一位出色的教師不是在講臺上講解精彩,而是在學生學習中點撥得當。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調動其能動性,做到教學的設計在教師,教學的推動靠學生。比如,引探教學法,就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還有“嘗試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教師主要是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探求新知識,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漸進地,有層次地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這樣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大有種益。

三、中學體育樂教樂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活”而不“險”

體育教學活動的獨特性在于學生身體必須加入到激烈的運動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輔助器材(如跳箱、單雙杠等),從而使體育教學活動產生了更多的危險性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安全教育。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身體鍛煉,在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有預見性,預見在活動中可能發生的意料不到的情況,使教學過程“活”而不“險”,讓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二)注意“活”而不“亂”

體育教學大多是在室外進行,這對大部分時間關在教室里的學生來說,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空間”,學生表現出活躍、好動,常常會借“機”搗“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動”制“亂”、以“趣”制“亂”)的方式讓學生“活”而不“亂”。

(三)注意“活”而不“放”

讓學生“活”起來,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重學輕教,進行“放羊式”的體育教學,而是教學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地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調控好教學進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 培育個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包括自定目標,自定步驟等到,大大增加了教師指地與組織教學的難度。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班的人數大大超編,場地、器材由于經濟不足也有限度,這樣,很難根據學生個體學習的需要進行個別指導的保證練習條件。因此,在培育促進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土壤實施過程中,如果把握不好易發生體育教學“放羊式”現象。

體育教學中,我們只有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等特征,才能讓中學體育教學真正變成樂教樂學,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2 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讓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學生動作迅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協同行動的良好習慣和作風;

第二,通過教材的游戲內容,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熱愛集體、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通過田徑、球類、體操等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勇敢、果斷、機智、頑強的意志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3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學。在教學時,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訂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4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當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否實現,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老師手里,教師只有真正認識了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教師也才能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5 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

篇(9)

對于中學生來說,文化課的學習壓力逐漸加大,長時間理論課的學習會導致學生身心疲憊,需要通過體育課等課程為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做調節。體育教學必須結合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彰顯體育課健康、輕松和活潑的學科特性,使學生能夠真正通過體育課得到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身心的放松。下面,筆者主要對中學體育教學特點進行體育教學的策略研究。

1 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

對于中學生而言,文化課的學習往往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學生以及學校教師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往往高過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甚至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會出現文化課占據體育課時間進行文化課教學的狀況,嚴重削弱了體育課的學科地位,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作為體育老師,應該首先明確體育課程對中學生健康成長發揮的重要意義,確立體育課的學科地位,將體育課看成與其他文化課一樣不可或缺的教學課程,并落實到最終的教學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體育課的重要作用,并使學生以及其他學科教師端正看待體育課的態度,真正發揮體育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作用。正確的體育教學觀的確立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態度,只有體育教師將自己所授課程重視起來,才能發揮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才會真正認識到體育課對自己的意義所在。在正確體育教學觀的指引下,體育課堂教學才能夠實現對學生體育理論教學與體育實踐學習的重要功能。

2 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2.1 激發策略 對于當今的中學生來說,由于擔負著學習壓力的重負,且缺乏自主鍛煉的習慣,使得大多數中學生對于鍛煉的認識水平較低,無法真正了解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自然也就不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這對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了較大的隱患。而且,如果學生無法真正懂得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就不會進行自主體育鍛煉,那么,雖然學生在體育課堂會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相關鍛煉,但是如果只是在有限的體育課堂時間進行鍛煉是遠遠不夠的,體育課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鍛煉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習慣。所以,需要體育老師對學生進行激發式教學,通過對學生鍛煉積極性的激發,使學生建立起終身鍛煉的意識。比如,為了讓學生愛上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制定自己的鍛煉指標,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然后約定一個時間對學生的鍛煉情況進行核查,對那些完成鍛煉指標的學生進行獎勵。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起中學生的求勝心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進行自主鍛煉的積極性。

2.2 講授策略 體育課堂的講授環節影響著學生對于體育的基本認知水平與實際操作效果,因此,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必須講究講課技巧,只有在理論講述過程中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接下來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夠掌握要領,更好地進行體育實踐。所以,教師應該避免講授過多或者只實踐不講習的授課方式,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確定理論講述時長以及講述方式,確保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講授掌握練習要領。比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長跑的跑步要領和注意事項時,可以邊講課邊進行實踐,例如長跑時的呼吸節奏可以是兩步一呼氣兩步一吸氣,那么教師在講完要領后,可以通過幅度較大的呼吸方式向學生展現正確的呼吸節奏,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夸張的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呼吸節奏。

2.3 引導探究的策略 體育課重在實踐,而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學生由于不熟悉動作要領,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不能害怕學生出現動作錯誤而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告訴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這種教學方式得到的教學效果往往不會理想。因為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因此對于教師的經驗往往不會輕易接受,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做到標準要求,所以很少會吸取教師的經驗教訓。而且即使學生將教師所講的容易出錯的地點都記住了,但是在真正練習過程中,學生既要注意正確的動作要領,又要注意不要犯教師叮囑過的錯誤,難免會分散學生的精力,最終造成學生的練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教師應該做的只是將動作要領告知學生,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只有學生真正實踐其中,才會發現自身存在的動作缺陷,也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改正。因此,教師的任務在于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正確引導,而不是害怕學生出錯。

3 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是體育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組成,通過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可以準確知曉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缺陷,方便教師及時改正,而且還方便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生通過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將自己對于體育教學的建議反饋給教師,教師了解了學生的真正需求,才可以使教學更好地貼合學生,有利于通過課堂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應該包含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評定,還包括對教師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態度的評測,通過全面多樣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體育教學。

4 結語

中學體育教學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前提,并結合中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還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改正,使體育課堂教學能夠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莉,朱亞明,田海燕,金學哲,張凱.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幾個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2).

[2]陸新華.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1).

[3]鄧文紅.中學體育教師有效教學策略探究――以貴州省安順市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

篇(10)

社會學家曾證言,任何一種社會活動或現象,當它僅僅體現為技術層面時,它是低層次的、不成熟的。當它進入到人的精神的層面,人的意識的層面,并影響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識及行為時,那它就進入了成熟的科學的階段。歷史上中外教育家們都沒有屏棄體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確地把體育作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體育對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響是獨特的,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什么是體育精神呢?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體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更高層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應積極挖掘。

體育精神對中學生的全面教育、全面發展,對中學生人格精神的價值在于:培養中學生愉快的生活態度,較強的身心適應能力,個性的發展,個人行為的規范化、責任感,與同伴的合作精神,競爭、拼搏、信心、榮譽的信念,公正的看待問題,遵守規則和規定,遵從社會法規。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和深化,這是一個高層次的戰略目標,我們應當在體育精神的挖掘、提煉上,在體育精神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2 用體育精神進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培養。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統一協調發展的日趨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質的培養過程。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精神對中學生的人格教育,一般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發展社會認知,在體育的社會交往中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集體主義榮譽感。人是社會的細胞,人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認識社會、理解社會。體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較為獨特的社會交往活動,是人生社會的一個縮影。讓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去認識體育的實質,從而達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體育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競爭,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意識。在體育的相互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這是一種健康的人格品質,將會成為一個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動力。

2.2 自尊、自愛、自強不息,培養積極參與意識,發揮人的自主精神。體育活動中無論是個人項目或是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參與意識。在運動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2.3 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體育運動是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學生遵從規則與規定,按規則允許的精神去認識問題,辨別是非,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不裝孬使壞,不投機取巧。尊重事實,弘揚正義。對的就支持贊揚,錯的就批評屏棄。

上一篇: 蔬菜育苗技術 下一篇: 醫院文明單位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性爱视频 |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TV国产精品TV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午夜片源在线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