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7: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育的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教育的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和相互合作,是跨文化的、國際的、全球性的觀念、方式和方法與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功能的融合。[1]
高等職業教育(高職教育),是以技術和應用為核心的高等教育類型。相對于知識而言,技術在國家之間,甚至在世界范圍內,更容易獲得普遍認定和進行廣泛交流。因此,可以說,高職教育天然就具有國際化的某種屬性,高職院校應該也完全可以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洪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
西方發達國家追求高職教育國際化是為了尋求經濟利益,賺取外匯。而目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仍停留在以單方面向外輸送學生,或是向內引進國外優勢課程和其他教育資源為主。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GDP總額已經超過日本,緊隨美國之后,位列世界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教育機構開始搶灘中國的教育市場,同時,中國的教育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中國的高職教育必須主動順應這股潮流,抓住這一機遇,才能順利找到與發達國家高職教育合作的結合點,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培養出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提升中國高職院校在國際職業教育領域的影響力,改變“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輸出接受國”[3]的身份,努力從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跟隨者”[3]和“消費者”[3]轉變為向外輸送高職教育先進理念和模式的輸出國。
二、英文網頁是高職院校“國際化”的重要窗口
中國高職院校要走向“國際化”,毋庸置疑,有諸多的途徑和方式。當今,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置身于信息化時代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自我宣傳、自我展示、自我推廣,已是一種必然選擇。
英語是一門世界性的工具語言:據統計,英語在45個國家是官方語言,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以英語為母語或能用英語進行簡單閱讀和交流。
因此,對于中國高職院校而言,制作英文網頁,為中國高職教育打開一扇窗,對其擴大對外宣傳,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國際化合作辦學以及留學生教育等方面提供信息渠道,從而使其在國際職業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建設英文網頁,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起到推動作用:
1.能為高職院校塑造向國際化發展的形象。相比中文網頁,建設英文網頁能幫助更多的國際友人逾越語言障礙,架通交流橋梁,從而能讓有合作或求學意向機構和個人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更有利于國內高職院校走上國際舞臺。
2.能提升高職院校在國際合作中的信任度。在信息化的當今,利用搜索引擎了解潛在合作對象的基本情況已是司空見慣之舉。如果能在英文搜索引擎中順利搜索到高職院校的英文網頁,從而能獲取對方所需要的信息,毫無疑問能增加對方的信任度。
3. 能促進高職院校在國際合作中有效傳遞信息。對于國外訪問者而言,通過訪問英文網頁,可以獲取第一手的真實信息,甚至還可以通過網頁上的互動功能進一步深入咨詢,而非經過別的渠道而得來的信息。
三、高職院校英文網頁建設的現狀分析
如上所述,制作英文網頁對于中國高職院校走向國際化有著重要意義,那么,高職院校英文網頁的建設現狀如何呢?
筆者通過對全國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校園網頁的調查(截至2011年8月),發現僅有約26%的高職院校建有英文網頁,而其中質量稍高,能基本實現信息傳遞且能一定程度提升學院國際形象的大約只有10余所。 有的即使有英文網頁的,但內容少,且語言不地道,這類所謂的英文網頁,對學院的對外宣傳起的作用不大,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
具體而言,建有英文網頁且欄目設置較為合理、內容比較豐富、信息較為全面的15所高職院校包括2006年立項的9所,分別為: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立項的兩所: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和2008年立項的4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筆者重點選取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和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5所高職院校的英文網頁進行了深入分析,詳細情況如下:
1.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欄目全面且設置比較合理,內容豐富且更新較為及時,當屬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英文網頁之最佳。
2.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能為訪問者提供基本信息,但更新不及時,屬于比較常規的網頁。
3.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網頁設計風格比較簡潔,比較符合英文用戶的喜好,但英文不夠地道,內容也不夠全面,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院形象。
4.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網頁設計風格比較清新簡潔,但頁面內容布局邏輯上顯得有些混亂,且更新很不及時。
5.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網頁設計簡潔大方,內容有文化氣息,但只提供靜態信息,沒有任何更新,且現有的欄目名稱過長,顯得不夠簡練和專業。
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目前全國100所高職示范校中,能真正利用英文網頁在職業教育國際舞臺上進行宣傳推廣、傳遞信息、提升形象的,應當說只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所。
四、如何才能建好英文網頁
在借鑒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在制作英文網頁方面相對成功的經驗,和分析部分院校在英文網頁制作上的不足之處的基礎上,筆者建議高職院校在建設英文網頁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內容選取。一般情況下,各院校都是基于其中文網頁來制作英文網頁。中文網頁中內容一般比較龐雜,且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如黨建系列的內容。而制作英文網頁,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目標用戶。理論上說,各院校制作英文網頁是為潛在的國際合作對象、有求職意向的境外學生、部分境外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機構等。那么,英文網頁的建設就必須根據這些目標群體的需求出發,因此,所選內容主要應當包括學院各方面基本情況介紹,學院發展現狀,學院重大新聞事件,國際合作的領域、模式、成就及未來發展方向,留學相關政策、法規、辦理程序,日常生活服務信息等。
2. 欄目設置。欄目設置不宜過多,因為英文單詞較之中文漢字占用空間更多,一旦欄目過多,會使導航條顯得過于擁擠,影響視覺效果。另外,要注意各個欄目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出現欄目級別不對等的現象。
3. 翻譯質量。英文網頁的翻譯質量是受詬病最多的一項內容,不僅僅是國內各大高等院校,還包括企業英文網頁,政府英文網頁,還有一些大型活動的英文網頁等,在翻譯質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問題。
如何盡量改善翻譯質量呢?首先,需要意識上高度重視,英文網頁翻譯質量的高低給訪問者帶來的印象,猶如人際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會給訪問者留下經久的,有時甚至是無法逆轉的印象。
其次,要有一支水平高、素質好的翻譯團隊。翻譯人員要善于做譯前處理,善于將通常比較繁雜、啰嗦的中文處理為更易被英語人士接受的簡潔、實用的語言,再進行翻譯。翻譯的過程中切忌完全直譯,在盡可能保持原文風貌的前提之下,要考慮到譯文與原文在功能上的對等,而不囿于刻板的形式對等。如此,才有可能翻譯成英語人士需要的、也樂于接受的英文。[4]
然后,需要請英語本土人士把握語言關。中國的翻譯人員水平再高,也難免會有表述不太符合本土習慣的地方。聘請英語本土人士進行審稿和改稿,就能使語言更加地道,更能保證信息的準確傳遞。
4. 網頁設計。瀏覽國內高職院校的中文網頁,會發現大多數網頁的首頁欄目眾多、內容龐雜,有的甚至需要下翻四五屏才能瀏覽完。而相比,國外院校的首頁通常都非常簡潔,用色也偏簡單。因此,建議各高職院校在網頁設計的風格上需要盡量滿足這兩個要求:一是貼合英文瀏覽者的瀏覽習慣;二是設計清晰,突出簡潔、隨和的特點,色彩以淡色為主,以符合外國人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要求,同時在頁面中適當點綴以中國元素,彰顯出中國特色。[5]
5. 及時更新。只有及時更新,才能為訪問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才能讓訪問者了解學院的發展現狀和感受到學院的整體實力。尤其是設置了“News & Events”,或是類似的動態欄目的頁面,務必確保及時更新,否則,帶給訪問者的必然是負面印象,如感覺學校在停滯不前,沒有任何發展。
五、結束語
放眼當今世界,信息化與全球化已經成為發展的主旋律,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和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也在不斷提高。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各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正在進一步加快,而起步較晚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在這股大潮中,并未占得任何先機。幸而,國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在國際化進程中高職院校面臨的現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6]
英文網頁雖不能直接促成高職院校的國際合作,但其作為展示窗口、作為溝通橋梁的作用不可小覷。內容和設計俱佳的高職院校的英文頁面,必將成為高職院校讓英文人士直接、準確、及時地了解學院的重要平臺。加大英文網頁的建設力度,將為國內高職院校參與國際交流合作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姜維,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高教研究[J],2006年第5期,P51-52。
[2] 楊旭輝,高職教育國際化: 內涵、標準與策略。 中國高教研究[J],2006年第12期,P64-65。
[3] 姜維,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第5期,P51-52。
[4] 蔡榮壽/余曉,高校網頁英譯述評,經濟與社會發展[J],2007年5月,第5卷,第5期,P232-234。
1 新聞宣傳在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新聞宣傳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領師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重要任務。在新的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新聞宣傳工作已經成為了提升學校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一個重要窗口。它不僅是學校一些改革政策的權威傳播者和解釋者,代表著學校的形象,也代表著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利益。因此,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需要新聞宣傳發揮作用。
高職院校的新聞宣傳是學校黨委的"喉舌",利用新聞宣傳做好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是其重要職責。新聞宣傳的導向正確、傳達及時、信息準確,已是學校黨委指導和組織各項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廣大師生員工領會精神、學習政策的重要渠道。
新的時代背景下,廣大師生員工對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他們千方百計地想了解時政、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娛樂身心,關注新聞熱點已成為廣大師生員工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廣大師生員工對信息的渴望和追求也推動了高職院校新聞宣傳工作的不斷發展,各類高職院校紛紛成立新聞部門,這些部門,逐步成為了傳播黨的思想和學校辦學理念的主陣地。因此,新聞宣傳成為黨建宣傳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的。
2 新聞宣傳在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的現狀分析——以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1 優勢分析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于2012年11月成立新聞中心,專門負責新聞宣傳工作。中心成立至今,新聞宣傳工作始終立足于學院發展建設需要,將黨的理論思想和學院辦學理念、吳健雄精神緊密結合,針對社會時事和學院的階段性活動進行專題策劃和重點報道,并通過院報、校園網、電視臺、網絡等多種載體,利用各院 (系) 的宣傳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題宣傳活動,對全院師生進行輿論引導和思想指導,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營造有利于學院發展的文化環境和輿論氛圍,對推進學院黨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院一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是用"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宣傳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新聞宣傳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根本途徑。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更多地讓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新聞稿,使校園新聞報道更有親和力。十召開期間,校園網開設《向黨說句心里話》專欄,這是校園網第一次嘗試網絡互動,吸引了廣大師生的熱情參與,來稿以平民的視角向黨表達心聲,寄予了對黨無限的深情。
2.2 存在問題
2.2.1學院新聞宣傳工作邊緣化
育人是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在以教學為重心工作的高職院校里,新聞宣傳工作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處境,尤其在黨建工作中,仍舊被認為新聞宣傳只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無需多加重視;從教師角度來講,學院廣大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對專業學科方面的研究,而把學校分配給的其他責任,如黨建宣傳工作等,視為額外負擔,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參與黨建宣傳工作的積極性。久而久之,黨建工作中的新聞宣傳就被邊緣化了。
2.2.2學院黨建宣傳工作方式缺乏創新
黨建宣傳工作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嚴肅、沉悶的,而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接觸信息的方式和心理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所以,學院傳統的黨建宣傳模式已難以滿足廣大師生要求。新聞報道缺乏吸引力和創新性,必定會影響學院黨建工作的開展。
3 多渠道加強新聞宣傳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
3.1 更新高職院校黨建宣傳工作理念
黨建宣傳工作需要活力,需要突破傳統的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框架,從學校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形成相互配套、緊密銜接的工作體系。一方面繼續堅持已有黨建宣傳工作的優良傳統,弘揚黨的主旋律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黨建工作的原則性和紀律性;另一方面又要結合高職院校新聞宣傳的特點,不斷改進黨建宣傳工作的思路,改革工作方法。
3.2 改進黨建新聞宣傳報道的內容和形式
黨建新聞報道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要體現時代性和貼近性,要克服嚴肅、沉悶的特點,緊密結合學校改革與發展實際,用大量鮮活、貼近師生、富有生命力的宣傳報道吸引讀者,力求讓黨建新聞宣傳報道動起來、活起來。黨建新聞宣傳報道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內容上要根植于群眾生活實際,題材上要善于創新,力求以簡單明了的形式,符合時代氣息的文字,對師生進行黨建理論的教育。
3.3 逐步完善新聞宣傳隊伍的建設
宣傳隊伍建設是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宣傳工作的主要驅動力。這支隊伍不僅需要較為深厚的黨建理論水平,還應具有較強的新聞洞察力;不僅需要豐富的黨建工作經驗,還應具有一定的新聞寫作水平;不僅需要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原則,還應具有新聞工作者的開拓創新精神。為此,一方面可以定期開展對黨務工作者的培訓,提升黨務工作者的新聞涵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通訊員隊伍的黨建理論教育,提高通訊員的黨建理論素養。此外,還可以通過內培外引,補充具有較高黨建理論水平和新聞撰寫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切實加強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新聞宣傳隊伍建設。
4 總結
綜上所述,新聞宣傳在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合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校園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有效傳播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學校的辦學思想、理念,實現高職院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006-02
為使高職德育形成全員育人合力、把主陣地和主渠道有機結合起來、創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能廣泛參與的教育模式。新疆大部分高職院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一直引領新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種新的高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職德育活動課。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德育活動課時間最長、效果最突出,因此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圍繞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德育課活動展開。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將日常教育課程化、課程教育專題化、專題教育生活化,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德育活動課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將課堂延伸到校園生活、崗位、企業、社會。使校園、企業、家庭、社會都成為育人的重要場所,它突出體現了職業教育在實踐中育人,教、學、做合一,在體驗中成長的德育規律,是一門教會學生做人的思想品德養成課程。
一 總體情況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共有277個班級,在校班級215個,其中高職班162個、中職班43個、在外實習班級62個,每個班級配有一名班主任。每周三下午為學院德育活動課開展時間,學院德育活動課工作主要由團委負責,各分院、班級負責德育活動課的具體實施。每個班在德育活動課實施前,主管副院長對其德育教案進行審核簽字。《高職德育活動讀本》是學院開展德育活動課的使用教材,該教材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思想、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開展主題德育活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使學生能夠在實踐與體驗之中實現“知行”統一,使德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職業教育實際、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增強了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高職德育活動讀本》共有16個專題,每學期4個專題,每月一個專題,由傳統的說教形式變為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實踐為中心、體驗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有學生全程參與德育活動課的組織與實施,德育活動課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體會”。
1.高職一年級的目標與內容
高職一年級德育活動以職業意識和基本道德行為規范養成為主線,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各課程教育教學、黨團組織、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教育;進行對人生目標和未來職業崗位深入思考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教育;開展愛祖國、愛專業、愛學校、愛家鄉、愛同學的愛國主義教育;開展適應高職生思想、學習、生活環境和特點、學習方法的心理調節教育;開展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遵紀守法的基本素質教育。一年級8個專題:步入高職、助我成長;走進軍營、磨煉意志;誠實守信、做人為本;熱愛祖國、服務社會;融入職場、規劃人生;知榮明恥、知行合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感恩于心、回報于行。
2.高職二年級的目標與內容
高職二年級德育以健康職業人格塑造為主線,通過在專業技術技能學習的過程中,開展進一步堅定職業選擇,完善職業生涯設計規劃的教育;深入進行職業理想和職業素質教育,開展誠實守信和團結合作教育;開展以提高綜合素質為核心,職業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開展注重社會實踐和開拓創新能力的教育,開展職業道德素質養成和責任意識的教育。二年級8個專題:辛勤勞動、艱苦奮斗;盡忠職守、愛崗奉獻;團隊精神、成就大業;勇于實踐、服務人民;科學發展、終身學習;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感恩于心、回報于行。
3.高職三年級的目標與內容
高職三年級德育以就業、創業和發展為主線,結合學生在企業中實習、見習、實踐,轉變擇業觀、就業觀的教育,培養學生先就業再擇業的意識,在實習實踐中,開展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服務社會意識的教育,教育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各分院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生的德育活動課內容。三年級2個專題:就業創業、能力為本;志存高遠、平凡做起。
二 主要做法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德育活動課貼近高職院校學生實際,努力在教學理念上體現針對性,在課程定位上體現養成性,在內容設計上體現職業性,在教育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上體現體驗性,在學習方法上體現探究性,在考核方式上體現知行統一性。
第一,成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機構,培育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實行目標責任制,年終進行考核,實驗效果與科室及個人獎懲掛鉤。學院每年對德育活動課開展效果較好的分院、班級和師生進行表彰。
第二,全院開展高職德育活動課實驗,將德育活動課作為高職學生的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從時間、教師、教材、管理、考核等方面予以保證。每周2課時,每學期不少于30學時,人手一本德育讀本。
第三,遵循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和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設計專題教育活動內容模塊,每個模塊以解決學生思想實際問題為中心,以課堂德育活動為紐帶,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全過程,學生將自己在校園學習生活、企業見習實習、社會實踐等領域遇到的思想問題帶進課堂交流、探究。德育活動課一個月開展一個專題。從2012年開始,德育活動課的教學發生了質的改變,由原來傳統的說、唱、跳等形式,改為現在的以學生、實踐、體驗為主。具體來說,第一周設計方案、調研分析、找出問題;第二周實踐行動、以身作則、影響他人;第三周總結分析、撰寫報告、提出倡議(或可行性方案);第四周匯報成果、交流心得、分享經驗。
第四,學院制定德育活動課實施意見,明確每月德育活動課主題,每周安排進班聽課。每學期組織骨干教師帶頭就德育活動課如何更好地開展與廣大師生進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思想認識和上好德育活動課。
第五,學院每學期開展精品德育活動課大賽,通過比賽的方式提高德育活動課的實效性。各分院開展德育活動課觀摩學習活動,每個班主任一學期觀摩兩次德育課(本院一次,其他分院一次),吸納他人好的做法,改進自己的不足。
第六,開展德育活動課資源庫建設。各分院把專題做成精品課,學院從教學經費給予每個專題資助經費,推動精品德育活動課資源庫的建設。
三 突出成效
第一,通過德育活動課的實踐,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德育活動課突出人與人的雙向交流溝通、理解與合作,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體驗的內化。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職業崗位、體驗人生,教育學生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讓學生在體驗中受教育、體驗中感悟、體驗中養成優良品質。
第二,德育活動課的開展提高了班主任的素質,一大批教師成了專業教學水平高、德育科研本領強的“雙強”教師。班主任大多數是專業教師,通過上高職德育活動課,研究德育活動課教育的規律,了解學生思想狀況、設計活動方案,和學生一起探究、體驗,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肩負起育人的重任,形成了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三,樹立了“教職員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的理念,取得了一批德育科研成果。獲全國優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30多項;有百余篇論文獲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學院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被授予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稱號。
第四,2004年在全疆高職院校推廣實驗,成效顯著。學院涌現出全國德育科研專家、全國德育科研名師,多名德育科研先進實驗教師。學院主持編著出版的《高職德育活動讀本》,成為新疆高職院校開展德育活動課的材。2012年,學院開展高職德育活動課主題教育改革得到省教育廳高度肯定,學院“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課課有體會”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全疆高職院校推開。
四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班主任認識不足
德育活動課是學院首創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徑,到目前為止已有十余年的時間,一些老師還停留在以前德育活動課吹、拉、彈、唱、跳的老模式上,雖然學院組織培訓多次,但部分班主任對德育活動課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體驗為中心,“新三中心”理念認識不足。外聘教師和新教師以前沒有接觸過德育活動課,也導致開展德育活動課時無從下手,導致部分班級德育活動課效果沒有達到最佳。
2.課時量與課時費落實沒有整體到位
根據德育活動課新模式,德育活動課主要體現“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體會”,德育課課時量明顯增加,學院層面相應的課時費配套方案還沒有完全統一落實,各分院發放的德育活動課課時費標準不一,一定時期內存在部分教師上德育活動課是在做貢獻的現象,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教師上德育課的積極性。
3.個別主題設計不貼近學生實際
在開展德育活動課中發現,由于學生專業不同,興趣趨向多元,個別主題設計不能完全貼近學生實際。德育活動課主題的思想和開展手段有待提高,對后期實效性的延伸重視不夠。
五 建議改進措施
1.完善制度建設
出臺《落實學生德育活動課制度》,主要從德育活動課課時量如何計算、對班主任和學生如何考核、如何與教師職稱評定掛鉤、如何設計切合實際的活動主題和解決活動場地和時間問題方面著手制定。
2.定期開展德育活動課技能大賽
學院每學期開展精品德育活動課大賽一次,通過比賽的方式提高德育活動課的實效性、教師和學生參與德育活動課的積極性,以此方式促進教師們對于德育活動的交流和溝通,以促進學院德育活動課水平的整體提升。
3.加強教育德育課業務培訓,開展德育觀摩課
對外聘教師和新教師進行德育課培訓,培訓合格才能帶班開展德育活動課。分院開展德育活動課觀摩學習活動,以此吸納他人好的做法,改進自己的不足。開展精品課巡展,讓更多師生享受到我校德育活動課的最優成果。
一、研究背景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過半達50.9%,19歲及以上中國網民中,微博用戶的滲透率達88.8%。微博改變了人們的傳播方式和交流方式,且其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和受歡迎程度遠超社會其他人群,同時,“微博”世界的各種不良思想觀念也會占領廣大青年人的頭腦。
在此背景下,我們調查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學生微博的使用狀況。了解高職學生為什么使用微博?微博使用的程度,以及微博內容喜好度等。根據學生使用微博的特點,充分利用“微博”載體,開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調查結果
對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達100%。
300名高職學生中,有236名,78.67%學生在使用微博,并有59.32%的學生有半年微齡,近10%的學生已有兩年以上微齡,甚至有58.47%學生有時會一打開手機或電腦,就有上微博的沖動。
三、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1、培養粉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要有教育對象,沒有對象,任何教育都是空談。所以利用微博這一新媒體,培養微博粉絲十分重要,有了相應的群體,才能更好地開展相應的工作。
2、開展創意活動,積極與學生互動。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居多,學生都不愿接受。我們可以通過微博,開展話題討論等體驗式的活動,避免說教,讓學生主動參與,在實踐中得到教育。如:微公益活動、微電影創意比賽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既能倡導助人為樂的精神,又能發揮學生的創意和動手能力。
3、發揮微博特性,保護學生隱私。微博雖然字數有限,但是可以通過其超媒體的形式來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上傳視頻文件,無論你在何處都可以觀看到此視頻內容,實現溝通無距離。另外,微博還有私信功能,在與學生的溝通中,保證其隱私受到保護,學生能夠放心地與教師進行交流談心,做到暢所欲言,打破面對面的尷尬,實現溝通無障礙。
1.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深化訴求
1.1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化構建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隨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的社會科學,生活既是其重要的理論來源,又是其應有的價值歸屬。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當遵循思政教育的價值訴求,將實踐教育的方式、內容融于學生的生活化需求中,構建出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生活化實踐教學模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①實踐教學的生活化構建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方向性引導,也是必經之路。
1.2在信息時代中立足――新媒體數字化運用
當前社會已經步入萬眾創新的互聯網+時代,各類新媒體、自媒體活躍在這個時代舞臺,其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也使得新媒體數字化運用迅速占據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陣地,更是進一步深化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前瞻性和前沿性課題。新媒體數字化在實踐教學的運用既是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層主旨的遵循,又是開展實踐教學不可規避的實效性手段。通過互聯網+概念的新媒體與思政課實踐教育的相結合,可賦予思想政治教育鮮活的潮流元素,提升傳統思政課的魅力,也讓實踐教學有了更具體的操作可能性。
1.3在素質結構中優化――人文精神理念回歸
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傾向于知識理論體系的構建,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補充,而是學生綜合素質結構的優化,發揮思政課的德育功能和塑人功能。的人本思想歷來強調“現實的人”、“實踐的人”和“具體的人”,強調“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因此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需將學生的人文精神理念回歸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富有人文關懷的教學實踐將學生從理論體系框架中尋找到個人存在感和價值訴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專業科學性的理論邏輯支撐,更有和諧人文的精神內涵。
2.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效性提升的路徑――三環立體式鋪開
2.1大學生――培育主體性,實現雙向互動
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是培育受教育者主體能動性的重要渠道,充分施展學生群體的主體性是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目的的根本保障。思政教育的理論源于實踐又歸于實踐,培育出學生積極的主體性是理論實踐相融合的橋梁。因此,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應著眼于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培育與深化,以參與、對話、共享的方式彰顯其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認知、自主感悟。同時在實踐教學中積極營造互動對話的探討模式,增強體驗式分享。例如在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改中,教師將公益活動納入學生考核內容,采取學生自愿領取公益卡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公益類型及內容,并積極參與其中。
2.2思政教師――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提升實踐意識與能力
從傳統的單一理論教學模式轉化為理論實踐立體教學模式,這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是一個時代挑戰,更是自我綜合素質提升的一個契機。高職院校專業學科較為凸顯,思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尋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自覺強化實踐意識,在實踐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和年級,在課程內容和流程的安排上做到因時因地制宜,使學生達到最大程度的體驗收獲。同時不斷敦促自己與時代潮流無縫對接,切實收集富有代表性的、內涵深刻的相關實踐教學資源,創新課程內容,打造教學亮點,并通過教學團隊之間的研討、校際間的考察與交流,形成實踐教學之合力,共同深化思政課實踐教學。
2.3高職院校――建立實踐教學的長效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塑造“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凝聚全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學生處、輔導員、班主任、團委等多方力量與思政專任教師形成聯動機制。積極聯絡社會定點優秀實踐單位,以典型先進改革單位和歷史紅色革命紀念地為主線,以創意新興產業企事業單位為依托,推行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制度。同時完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系統化鞭策思政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如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便堅持創新以優化教學內容為主體,以改革實踐教學方法與創新實踐教學手段為側翼,實現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結合、校園社會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圖1)
3.思政課實踐教育的實證探究與踐行
3.1傳統經典文化傳承教學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凝聚成的一種文化類別,它不能只是放在圖書館、名著里。思政課作為塑造大學生精神靈魂的社會學科,其實踐教學更應不忘初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教學里依舊以多元性的姿態熠熠生x。遼寧職業學院、長春光華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開展“一封感恩家書”主題活動,鼓勵學生以傳統書信方式傳遞與父母親人之間的綿綿深情,升華思政課中的感恩教育,同時借以引導學生在網絡通訊便捷的時代也切莫忘卻傳統文化的傳承。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和豐富思政教學載體,借助話劇排演,帶領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理論走向實踐,近年來先后排演了《雷雨》、《活著》、《看見》、《威尼斯商人》、《屈原》等多部大型話劇,并借此樹立機電學院特色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品牌。
3.2賽學結合立體式教學
賽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融入競賽元素,思政課教師發揮專業優勢,通過項目化教學挖掘人才,選送至校外參賽,實現課堂學習和課外比賽的有機結合。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浙江省大學生漢語口語競賽的平臺,在思政課教學中設置“閱讀經典”教學環節,組建一支以思政課專任教師為核心的競賽指導團隊開展課后輔導工作。其教學模式為:(圖2)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思政教師長期開展課堂“微辯論”并指導學生參與華東地區BP辯論公開賽、CDA(即中華辯論愛好者聯賽)網絡辯論賽、浙江省大學生科普辯論邀請賽、“森禾杯”浙江省省樹省花大學生辯論邀請賽等多項比賽,形成了完善的賽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②
3.3社區志愿活動實踐教學
社區志愿服務是高校思政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的一項教學活動,通過社區服務促使大學生在行動中體驗社會價值的積累,從實際感知中內化思政課理論知識。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研室創建的思政微語公益團隊與杭州市江干區彎灣托管中心等單位共建了多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公益活動實踐基地。與此同時,微語公益定期開展了數次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動,其中包括走進長安金陵銀色康樂園、“一碗姜湯,滿是情”寒夜送姜湯活動、“學雷鋒、拾起心中的文明”活動等等。該公益活動由思政老師帶隊,學生自主報名,師生共享式參與公益實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形成相關的實踐考核機制。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引進“服務學習”的教育理念,構建了“12345”服務學習型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開展勞動服務學習、社團志愿類服務學習和專業服務學習三種形式,實現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全員參與,并使其常態化和系統化。③(圖3)
3.4互聯網載體平臺建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化,思政實踐教學互聯網載體平臺的建設刻不容緩。互聯網載體平臺的多元化、個性化、交互性以及開放性能夠極大的提升實踐教學的魅力值和實效性。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自主開發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網絡平臺,開設了心靈感悟、社會廣角、紅色影院、專家講壇、專家講壇、教師風采等幾大在線模塊;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開創了以“慕課”為載體的雙主體智能型多邊互動開放教學模式;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運用了思政課移動學習平臺――“靜思學堂手機 APP”教學模式④。這些學校的互聯網載體的嘗試和實施給廣大高職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學習范本,有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進一步深化與改革。
參考文獻:
[1]林為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9.
[2]陳坤,殷莎莎.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信息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 中國教育學刊,2015,S1.
[3]宋成鑫.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4]羅珍.慕課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新模式[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11)
注釋:
①陶行知全集 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②陳印昌 伍醒.思政課原來可以很精彩――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N].中國青年報,2014-12-05(06)
③馬欣欣、趙夫鑫. 因勢而新,讓思政課“亮”起來 ――山東商職學院關于思政課教學的改革實踐[EB/OL]. http:///showarticle.php?articleid=1830
④Z元麗.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推進會暨首屆高職高專思政課創新高峰論壇綜述[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0)
作者簡介:
2006年12月,學院被確定為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步入全國先進高等職業教育行列。
2009年8月,學院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通過河南省級驗收,11月,通過國家驗收,并被國家教育部門、財政部門評為示范性建設驗收優秀院校。
學院還先后被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級文明單位”、“河南最具特色的十大教育品牌”之一、“河南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100多項榮譽稱號。
2006年以來,共有福建省高職院校考察團、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等200多所院校、2000多人次到學院考察、交流。
學院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全國40多家媒體相繼對學院的改革與發展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新聞報道。
穩健有力 步履鏗鏘
學院占地面積1400多畝,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新校區融教學、生產、實訓為一體,職業氛圍濃厚、教育設施先進、校園風景優美。固定資產8.2億元,教學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館藏書62.2萬冊。學院開辟校內實驗實訓場地255畝,八號綜合實訓樓、現代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建筑技術實訓基地、水利水電技術實訓基地等相繼投入使用。學院又先后投入巨額資金,購置了一批性能先進的教學實訓儀器設備,在校內建成了148個職業氛圍濃厚的實訓場館。
學院還投資800多萬元,在黃河小浪底自建了大型校外教學、實訓基地。與中國水利水電工程集團公司、河南中信集團、西門子自動化驅動集團、河南黃河河務局、黃河中上游管理局等510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就業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學院風景優美、設施完備。公寓化的宿舍樓舒適、安靜;校園綠地、湖水盡顯綠色、人文理念;學生活動中心、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各項運動場所設施先進。2009年10月,學院新建成的標準化體育場投入使用,成為學生鍛煉健康體魄的理想之所。
風馳云走 健步如飛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院大力實施“內培外引”的人才戰略工程,一支以專業帶頭人為龍頭、以中青年教學科研骨干教師為中堅,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已經形成。學院專任教師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80人,“雙師型”教師234人,博士、碩士338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育部門“555人才工程”教師等7人。學院還根據需要,聘請387名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和能工巧匠到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使專業教師中兼職教師的比例達到50.7%。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培訓,2010年以來,已經安排教師赴德國、新加坡等國以及香港地區培訓人員52人,安排教師參加國內各類培訓140人,到企業頂崗培訓62人。學院下發的“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成“123”培訓計劃,即安排教師到境外培訓100名,企業頂崗培訓200名,境內培訓300名,實現專業教師各類培訓工作的全覆蓋。
學院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學院開設18系(部、院),設立72個專業(方向),涵蓋工、經、文、管四個學科,形成了以國家重點專業為龍頭、省級重點專業為骨干、院級重點專業為基礎的專業建設體系。擁有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示范性重點建設專業5個,河南省各類重點專業16個。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3門,省級精品課程21門,在河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出版高職高專教材205種,承擔“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42門;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3項、河南省級教學成果獎等22項,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均處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
學院以培養高素質優秀技能人才為目標,推行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的“三頂崗、兩交替”生產主導型模式、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兩輪頂崗、五化教學”模式、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四能遞進、高峰補崗”模式等。
學院推行“校園大職場、企業大課程”的實訓理念。“校園大職場”:如水利系“把水利工程搬進校園”;測繪系測校園大地、繪神州經緯,根據校區地形地貌建設測繪實訓場;環化系利用污水處理廠,生產教學相得益彰;水資源系建造氣象站、水文站,景觀實訓兩相宜。“企業大課堂”:依托中國水利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將實訓基地建在工地,實現生產育人。
學院還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在競賽中提升學生技能水平。2007年以來,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共取得國家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省級一等獎25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17項,參賽選手個人獲得省級以上一等獎64人、二等獎99人、三等獎53人。其中,自2007年開始舉辦的每年一屆的全國水利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上,我院兩次獲團體總分第一名;自2008年開始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我院5次代表河南省參加了全國競賽并獲得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3次。
上善若水 大道康莊
[2]朱晨靜.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分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0,(3):92-96.
[3]于天龍.學會關心:與內爾·諾丁斯對話[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10-13.
[4]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0-181.
[5]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91.
[6]班華.“學會關心”——一種重在道德學習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37-43.
(一)招生就業二個市場日趨成熟
1.招生計劃得到充分落實。20*年,普通高職計劃招生1200人,實際落實計劃1265人。其中省外165人,“五年制高職100人,省內對口250人,省內為認真落實招生計劃工作,學校上半年堅持“重心下移,商業化運作”的招生宣傳工作方針,統招750人。成人實際落實計劃400人。與去年相比,增加20%以上,成招計劃下降33%。
認真組織招生宣傳。對口招生方面,4月中旬,學校招生就業辦公室組織了近20名教職工分赴全省80個市縣進行對口招生宣傳。統招方面,組織了一支由20名教職工和20多名在校生“招生宣傳志愿者”組織的招生宣傳隊伍進行招生宣傳;省外招生宣傳通過校園網有序開展。
2.就業指導工作成效充分顯現。春季學期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先后前往江浙粵一帶考察了18家用人單位,組織了8次校內專場招聘會,7批近180名畢業生被用人單位錄用,截止5月底,*屆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已達73.1%。在做好高職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同時,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悉心為集團公司轉崗人員安置做了大量的工作,上半年共聯系了如海螺、奇瑞、美的、奧克斯等30余家用人單位,聯系就業崗位200多個,在轉崗人員中反響大。
(二)教學與教科研工作改革日漸深入
1、教學任務圓滿完成。20*年春季學期共開設課程130門,截止目前,已完成理論課時12000,實訓課時10500的教學任務。
2、期中教學檢查求真務實。*年春季學期,學校加強了各教學場所的現場值班、教學常規和教學秩序的檢查,基本上杜絕了教師的遲到、早退現象,教學秩序比較穩定。
3、教科研、教改工作循序漸進。兩個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本學期正式進行了開題,6個校級重點課題結題工作已完成,*年春季學期教研課題申報工作已完成。在時間緊、要求高的情況下完成了工業會計、市場營銷、工程測量和礦業工程與設備等四個專業的申報工作。
4、新學院召開首次教學工作擴大會議。在會議上,教學部門分析了春季學期教學工作的得失,與會人員就下一步如何作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取得了一些很有建設性的意見,大家表示要把教學工作的上臺階作為新學院樹立形象的重要推動力。
(三)培訓、鑒定緊鑼密鼓
1、培訓任務如期完成。舉辦了集團公司縣干學習16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班以及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舉辦了由283名職工參加的為期4個月第一期關破轉崗人員培訓班;開辦了會計電算化管理員培訓班、銅材綜合技能培訓班、鑫達鈦業崗前技能培訓班等技能培訓、中級化驗工技能培訓班;舉行了“鑫達鈦業杯CCTV第五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銅陵分賽區選拔賽”,共有1395名選手參加初賽,最后選拔出30名選手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決賽。截至6月初培訓辦班18期2006人次。已完成半年培訓2000人次的計劃任務。
2、技能鑒定規模穩步上升。20*年,教培中心重點圍繞有色集團公司“千人培訓計劃”,扎實開展轉移培訓職工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上半年,開展了公司內部共10個工種708人、公司外部其他單位379人、高職學生213人的技能鑒定。6月底將完成1300人的鑒定任務。鑒定總人數和工種數比去年同期均有較大幅度上升。
(四)成功申辦新學院
根據集團公司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對照集團公司行政工作要點,教育培訓中心20*年年初開始著手開展東、西校區分設及新學院申報工作。3月初,集團公司成立申報“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在公司籌備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教培中心組織專門機構,配備精兵強將,夜以繼日地奮戰,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籌備,學院申報相繼通過了4月11-12日和4月27日安徽省教育廳的專家考察組和省高校設置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的評審。6月7日,申報的“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獲安徽省政府省長辦公會議通過。至此,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東、西校區分設與新學院申報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五)基本建設跨越式發展
20*年,學校基本建設工作步入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學生生活區一期工程12509㎡建筑進入室內裝修和安裝階段,二期工程5001㎡的3#學生宿舍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學生生活區室外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12000㎡新教學樓項目獲集團公司批準立項。目前,新教學樓工程進入樁基礎施工、主體工程招標階段。至此,近30000㎡建設工程全面展開。
20*年學校工程維修任務較重。為改善干部培訓、劍橋少兒英語培訓的教學環境,學校決定對2000㎡的老教學樓進行全面維修,維修費用估算需要30萬元。現維修工程已啟動。
(六)學生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學生管理以學籍管理為抓手,以學風建設為重心,全面加強學生的校紀校規教育。上半年,學校堅持對班級上課、晚自習出勤情況進行督察統計,通過嚴格檢查嚴肅處理學生違紀現象,有力地整頓了學風。本學期上課出勤率、遲到、早退現象有很大好轉(出勤率94.3%,自習率79.6%)。
學校通過加強專業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滲透、開辦銅都講壇、舉辦經濟·文化·人系列報告會等增設和豐富第一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開展興趣小組、網頁制作、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第二課堂;同時舉辦了籃球聯賽、廣播操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足球比賽共百余場。校園文化建設扎實有效。
(七)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年,學校的改革發展任務很重,事業費減供之后,落實資產經營責任制的壓力很大。如何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抓實干,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如何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將職工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是學校班子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年上半年,學校黨建、思想政治生活著重從四個方面做了工作:
1、以凝心聚力調動積極性為目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教職員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認識,謀求發展;引導教職工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積極投身于學校的改革發展
中去,愛崗敬業,安心工作;調動和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好開源節流和創收增效,努力實現收支平衡。
2、以圍繞提高師生員工素質和校園文明程度為目標,不斷深化學校文明創建活動。注重文明建設與學校新一輪改革和發展相結合,與學校的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相結合,在凝心聚力、振奮精神、增強學校綜合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以展示學校良好形象為內涵,促進學校新一輪發展。積極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中全會精神及學校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學習、研討。
4、以加強治安綜合治理為抓手,維護學校穩定和校園的安寧。*年,學校將繼續強化內部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全面落實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考核責任制,為實現全年方針目標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
二、目前存在的困難
總結半年來的工作,教育培訓中心真抓實干,保持了改革、發展前進的步伐,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然而,也必須清醒的看到,我們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的硬件基礎薄弱。現有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辦學發展的需要,現有的教學儀器設備與教育廳關于高職院校建設的有關規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資金短缺十分嚴重。20*年是教培中心實行資產經營制的第一年。盡管近兩年我們辦學的創收增長幅度較大,但由于歷史欠帳過多,基本建設任務重,承擔著繁重的教育培訓任務,還面臨著高職院校、培訓基地等很多資質的辦學評估,學校發展需要的建設資金缺口巨大。
3、人才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教職工隊伍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近幾年,學校流失了不少高學歷人才,致使人力資源成本過高,職工培訓的成果不斷被抵消;至今尚未出臺有效措施穩定和吸引人才;行管工勤人員過多;雙證制教師缺乏;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要求相比,教職工隊伍人員素質偏低、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面臨“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正式掛牌,學校教職工隊伍的結構性矛盾必須解決。
4、辦學特色不明顯。從上半年的就業情況看,我校始終引為自豪的、重視培養實踐技能和強調提高動手能力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需求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技術藍領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課題,如何在教學中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生、教學等各方面工作,最終影響學生的培養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高校思政工作關鍵問題在于親和力不足、缺乏針對性。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如何走出親和力缺失的困境,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促進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已經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實踐育人的標準,將思政教育作為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采取措施提高思政教育親和力,強化教育效果。
一、營造思政教育環境,呈現思政教育親和力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創造性地將一列舊餐車改造成全國首家“共青團列車書吧”,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團團書吧”,并成為帶領學生學習的新地標。該書吧實現了人與景觀的良性互動、思政育人的潤物無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托“愛國興路榮校教育行動”“出彩鐵院人優秀校友引領行動”“工匠精神塑造行動”“清朗網絡空間共建行動”,開展入學第一課、鐵路知識競賽等教育活動,聘請優秀校友擔任黨建、團建指導員,建設中國工程院王復明院士工作站、徐宜發技能大師工作室,思政育人成效顯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齊唱組歌”“黨旗團旗下重溫誓詞”“誦讀國學經典”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教育活動,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厚植大學生成長成才思想文化沃土。
二、充分發揮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堂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主陣地作用,完善思政理論課程建設標準,建設省級思政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頒布《課程思政實施方案》,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及其他教學研討活動,建設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示范單位,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學校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活動對思政教育的影響力,構建第一課堂(專業課、思政課)、第二課堂(選修課、優長項目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第三課堂(思政教育實踐課、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將價值引領與知識教學相結合,積極探索“項目化、專題化、信息化”的思政教學改革,將現場教學與網絡直播相結合,實現“上大課、講大道、明大勢”。學校開展了大學生講思政課、文藝展演等思政實踐教學系列活動,搭建翻轉課堂平臺,由學生被動聽變為學生主動講,學生組建教學團隊,找課題、討論,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了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修養。教師引導學生自編自演情景劇,以小見大展現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由家庭故事延伸到中華傳統文化,以“講”促學、以“展”促練,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與自覺擔當,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影響。
三、多渠道搭建平臺,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邀請知名校友、技術能手、鐵路工匠等走進校園開展工匠精神講堂,從而形成校內外良好的育人格局。建設精英思政教師團隊,使之成為引導學生思潮的生力軍。思政教師結合時事動態,及時捕捉新聞熱點、適時調整工作思路、提前確定主題立意,并制定季度計劃、月計劃。將思政教育作為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發展環境。思政理論教學部教師分析鉆研教材教法,結合各級各類教學比賽提高教學工作水平。打造“思政金課”,成立“課程思政工作坊”,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內容,建立課程思政案例資源庫,拓展課程思政廣度和深度。依托新媒體,黨政干部設立“微朋圈”,學工人員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精準引導學生,增強思政教育效果。
四、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
通過官方微信推文及重要活動內容,提升了大學生思政教育成效。教師運用新媒體技術,吸取傳統優秀文化精髓,促進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快速發展,同時利用校園模范人物傳播校園積極能量,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注重追求“三個點”,持續深化質量建設。一是推送時間“快一點”。“新”是新聞的重要標準,當代大學生注重社會民生、文化娛樂時事,這些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學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公眾平臺結合學生喜好,將相關方面時事熱點短時間內收集、整理、制作,提高傳播效率,發揮新媒體影響力。學生通過轉發評論,積極參與互動,育人效果顯著增強。二是推送主題“鮮一點”。①推送主題把好重要節點,適應時展。如各種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推送,引導廣大師生崇德向善。②推送主題鮮明有特色,貼合學校實際。學校新媒體只有借助良好的校園文化才能發揮重要作用,推送的內容才能獲得師生的認同。三是推送內容“實一點”。豐富教育內容,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廣大師生送上一道道“硬菜”,提高思政教育的親和力。
五、結語
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強弱決定了思政教育效果,全媒體時代為思政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使其面臨巨大挑戰。加強教育親和力建設,可以助力學生自身的發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研究作為新興研究熱點,其研究視角、內容等還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基于多個角度對思政教育親和力涵義加以完善,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加豐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內容。
參考文獻
[1]何晗.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研究[D].重慶:重慶郵電大學,2019.
[2]王燕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親和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9.
[3]吳芳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親和力提升研究[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19.
[4]胡曉敏.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5]劉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影響要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9.
[6]林素琴.從“嵌入”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9.
[7]夏正慧.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9.
[8]袁麗峰.高校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實踐研究[J].現代交際,2020(13):14.
近年來,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將志愿者活動與青年的成長、發展和學生的專業特色結合起來,著力構建“兩進三融”志愿服務育人模式,參與的大學生志愿者多達2萬余人,服務的各類人群約10萬人次。在長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學院努力使“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標成為廣大同學的共識,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既形成了學院志愿服務工作的特色,又起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專業學習效果的作用。
一、志愿服務走進青年、走進社會
1.走進青年――服務發展,構建特色
近年來,學院以學生專業為依托,先后成立了多個專業志愿者組織,他們利用自身專業特長開展了許多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志愿者服務隊,在課余時間向師生、社區居民宣傳食品安全知識;醫藥與健康管理學院的“繁星”志愿者協會開展“安全用藥,家庭健康”宣傳,幫助居民區分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講解安全用藥小常識,讓居民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的“蒲公英”環保志愿服務隊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掀起保護“母親河”行動的熱潮;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的志愿者向市民宣傳營養保健知識,受到老百姓的好評;財會與經濟貿易學院的志愿者經常深入街道、社區開展理財知識與反假幣技術的圖片展、傳單、宣講、講座以及點鈔技能表演等系列活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受到了當地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和當地領導的好評;信息工程系志愿者開展電腦維修志愿服務活動,在課余時間幫助同學們解決電腦問題,定期派出志愿者到清安街道東風村幫助維護村民博客;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志愿者服務隊通過開設舞蹈、繪畫、樂器等藝術培訓課程,促進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
2.走進社會――整合資源,拓展陣地
學院緊密結合社會需求,以引導青年走進社會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學院積極聯系團市委、各團區委、政府機關、社區、企業和學校,建立了14家志愿者服務基地,和淮安市文明辦、紅十字會、清河區殘疾人托養中心、清浦區城管局緊密合作形成了穩定的志愿服務項目平臺,開展了常態化、項目化和專業化的志愿服務工作。
二、“三融”:融入地方發展、融入地方民生、融入地方文化
1.融入地方發展:與城市同發展,和時代共進步
學院的志愿者工作積極做到主動對接地方,全力服務地方的發展,讓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近距離了解、全方位感知社會,不斷促進自身的成人、成才,如組織志愿者參與淮安市“四城”同創、洪澤湖放魚節、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淮安市文明交通“周周行”、淮安市第八屆萬人自行車環市行、淮安市民禮讓日等系列活動,還組織志愿者圍繞淮安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進行調研,為淮安創新創意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等。
2.融入地方民生:關注社會熱點,弘揚志愿精神
學院的志愿者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服務地方民生發展,學院堅持開展每年“3.5”學雷鋒日、重陽節、清明節、“12.5”世界志愿者日等傳統節日主題志愿活動;積極開展街道、社區的義工服務、文藝演出、服務孤寡殘弱老人等公益活動,開展中小學文化藝術、綠色環保、科普宣傳等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在農民工子女學校開展愛心結對、義務支教活動。
3.融入地方文化:保護歷史文化,守護精神家園
淮安是一座文化積淀深厚、特色鮮明的城市,為了宣傳、保護淮安的歷史文化,學院組織志愿者赴社區、學校開展“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宣傳活動,在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學生了解并參與淮安的歷史文物保護,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保護淮安的歷史文化;開展了魅力新淮安宣講進社區活動,宣講活動以展板的形式,從親近淮安、吃在淮安、游在淮安、生態淮安、未來淮安等幾個方面入手,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志愿者們繪聲繪色的講解,將淮安的歷史變遷及未來城市發展藍圖生動地呈現在社區群眾面前,吸引了社區很多人前來參觀,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滿懷熱情地參與到志愿者的宣講和討論中。
學院積極構建的“兩進三融”志愿服務育人模式以及開展的特色志愿服務活動,已經形成品牌;學生通過志愿服務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提升個人精神境界,豐富生活體驗,促進自身的發展;以提高就業能力為導向、與專業相結合的志愿者活動受到學生熱情追捧,成為行之有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作者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 本文是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黨建思政課題“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樣化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3009)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