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6: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就業市場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27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關系到大學生成長成才、家庭生活幸福、社會安全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課題,也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高校畢業生“找工難”問題突出,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招工難”。出現這種局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社會需求與畢業生求職之間信息不對稱、對接不順暢。我校為探索高校畢業生就業與社會需求信息有效溝通途徑,切實破解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僵化、就業能力不足、就業信息匱乏等難題,采取“內外聯動,兩線并舉”的工作策略,即一手抓對內就業指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捕捉就業機會的能力,一手抓對外市場開發,收集充足、有效的社會需求信息。
1 基本情況
大學生就業市場宣傳與調查實踐活動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組織和領導,分為策劃與籌備、動員與實施、反饋與總結三個階段,按照分組進行、分片跟蹤、個別指導的方式實施。根據學生生源地分布情況共計篩選志愿者308人,分華東、華南、華北、中西部地區及廣東省等5個片區小組,共對26個省(直轄市)的462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走訪調查,發放《醫學相關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表》等調查問卷3種2955份,回收2448份,新采集用人單位信息261條。
2 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及初步結論
第一,醫學相關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調查主要針對我校目前開設的24個本科專業(含方向)。從各專業需求情況看,護理學和臨床醫學專業需求旺盛,其次是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藥學等專業,反映出目前我國醫療市場處于較快發展的過程。但也有部分專業如生物信息學、應用心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等市場需求較低,提示該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的難度較大,需提前做好相應準備。同時,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學歷要求較高,研究生以上學歷整體需求比例為64.31%,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及省會中心城市對研究生以上學歷需求比例為85.66%。
第二,用人單位對醫學畢業生的評價調查分為專業水平、職業道德、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創新精神、應變能力及學習能力等8個一級指標和16個二級指標。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的反饋信息看來,用人單位所看重的畢業生最重要的三項素質分別是綜合素質、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此外,溝通與表達能力、團隊精神、誠信也是用人單位看重的素質要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評價較好,特別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方面評價較高,優秀率為73.48%;但在團隊合作、創新精神及應變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評價較低,優秀率為39.64%,表明部分畢業生過分強調自我、缺乏創新能力和心理素質脆弱的問題較為突出。
第三,畢業生工作情況調查分為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工薪福利水平、發展空間、崗位滿意度等6個一級指標和12個二級指標。畢業生對工作環境、工作穩定性及發展空間等滿足個人主觀愿望的程度情況評價較高,滿意度均在70%左右,表明用人單位普遍重視人才培養和技術梯隊建設,能夠落實崗位待遇政策。在醫療改革不斷深入、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趨勢下,如何留住與吸納人才,如何發展自己,如何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如何提高醫院“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得到了各醫療單位的高度關注。
第四,醫學生就業遭遇“另類”困惑。醫學類畢業生就業的主體方向是醫療衛生系統,包括各級醫院及相關業務機關。但公立醫院因屬于國有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用人機制改革步伐緩慢,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民營醫院用人機制靈活,可是其為突出特色,盡快產生效益,大多采取人才租賃方式,聘用離退休專家或從大醫院臨時租借,對培養應屆畢業生不感興趣。
3 主要收獲
第一,擴大了學校在省外醫療衛生機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近年來,學校立足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醫療衛生人才,學校品牌效應已經初見成效。但是在省外各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中,我校還不為人所廣知。從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帶回來的大量信息來看,許多省外醫療衛生單位對我校的這一做法十分贊賞,并表現了在教學、醫療、科研等領域的合作興趣,對提高學校社會影響力和進一步加快學校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第二,豐富了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近年來我校畢業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和廣東省內其他地區,省外就業畢業生僅占畢業生總數的12%左右。由于與省外用人單位聯系渠道不暢通,導致了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比較單一,畢業生求職地域缺少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在就業市場調查活動中,收集了一定的省外用人單位信息,對于我校建立完善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增強了大學生就業意識。參與就業宣傳及市場調查的志愿者都認為,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對當前就業形勢、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能力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就業意識明顯增強;同時,學會了如何與用人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個人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
第四,大學生就業指導逐漸形成體系。教育部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全程化、全員化、專家化”的目標。我校根據就業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學生就業觀念僵化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就業宣傳與就業市場調查活動,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教學,力爭形成符合我校實際、具有我校特色的就業指導體系,為充分實現我校畢業生就業、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
指導老師:王妍老師
姓名:任明興
學號:
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
時間:2011—7—12
一·摘要
摘要正文:
面的市場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發展專業型機械設計自動化汽車制造應用技術
Abstract:
On twenty-first Century, 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the century is also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century. In such social environment, read a famous university to get a diploma and degree certificates is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expectation. Although the famous brand university graduation certificate and degree certificate is i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strong astepping-stone to success. However, some people say good university as reading a good professional. Now the society needs the all-round talent, but this is only the social expectations, people's dreams. As the saying goes, do a line of line, so can possibly but not necessarily is then refined. So now the most able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is a professional talents, dry line of a line of tal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even if you are the type of professional dry line of fine line personnel,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s it right? It must able to get a good job? One can imagine, it is not certain that our world and society is a kaleidoscope of diverse forms of hue, in addition, ha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a social world 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rm as we create opportunities is ou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lso have its play. Therefo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7 at the end of 2011, I to my major :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market employment a circumstance to undertake investigating. Of course, our professional covers many aspects, I just for one of the special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face of market employment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Key wor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ype Mechanical design Automation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二.實踐調查相關內容
2研究意義
2.1明確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專業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它的具體內容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要求、教學計劃安排、課程體系設置等,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是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管理學、經濟學與法律等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建造師、造價工程師訓練,在工程建設及相關領域的行業中從事項目決策咨詢、工程施工、工程監理及工程項目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通過對行業進行調查,有利于我們了解市場需要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具備的實踐素質和能力,主動調整課程體系以適應行業發展要求,同時積極與行業協會和知名企業建立聯系,以便準確和及時地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應用型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
2.2提高學生的工程管理技能
現在科學技術不斷革新、專業分工更加細化,工程管理行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工程管理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我們確實難以在四年時間中培養出面面精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學校必須明確培養培養目標,在追求“寬口徑”的同時有所側重,使得培養出的學生專業過硬、個性突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應從單純的知識傳輸轉變為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英語聽說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只有充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整合在校所學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工程管理的意識,增進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才能使學生在激烈的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
2.3增強教師專業素質
基于市場導向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進行思考,可促進教師不斷對實踐環節進行探索,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可以鼓勵教師通過深造、培訓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質,特別是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可使得教師在教學中表現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3研究內容
3.1研究基礎工作
工程管理專業社會需求大,從業范圍廣,畢業生可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包括建筑業、房地產業、工程咨詢業及相關業務領域,從事工程建設投資經濟活動、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等工作。我們設計調查問卷,選取企業樣本,通過對就業市場的調查,了解學校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才培養方案是否適應社會需求,以及企業對于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3.2專業課程案例庫
我們將通過市場調查和資料搜集,選擇內容新穎、代表性強、與實踐聯系緊密的案例。建立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中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庫,如對《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建立統一的、前后相關的案例庫。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剖析,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某工程實例中,要求學生結合《建筑施工技術與組織》課程以技術人員身份制定施工方案;結合《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別以招標人身份編制招標文件和以投標身份投標文件,再模擬組織開標決定中標單位,模擬業主和承包商身份簽訂承發包合同。
3.3發展實踐教學新模式
我們需要優化實踐教學過程,規范實踐教學管理,有效實施實踐教學。將進行案例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相結合的探索,促使課堂教學模式向創新型轉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實踐教學新模式,一方面可以將建筑行業專業資格認證考試,如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建造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的相關知識列入專業課教學,加強與工程實踐的聯系,使培養的學生能迅速勝任將來的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如建立課程案例庫、建設綜合實驗室等,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環境,發展多樣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自主學習。
4研究目標
①工程管理就業市場調查報告。確定項目調查的問題和所需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選取企業樣本,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市場調查報告。
②建立課程案例庫。即圍繞著專業課程,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案例庫。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引入案例,由學生實施計劃及進行成果展示,最后由教師與學生進行評估總結。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也提高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5-0259-03
職業生涯規劃是要求在中職一年級上學期開設的德育必修課,該時期的中職生處于基礎教育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過渡期,接觸專業知識時日尚淺,社會實踐經驗欠缺,崗位知識儲備不足,職業意識較淡薄,缺乏對創業及創業能力的感性認識,再加上傳統的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往往采用課堂講授、單向灌輸式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與專業課程以及其他公共基礎課程缺少溝通、協調和配合,以至于形成了知識“孤島”――形而上的概念講授多,針對學生個體的實例指導分析少,學生在運用職業規劃知識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倍感困惑和困難。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提出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開展聯動式教學的理念,即搭乘“文明風采”活動平臺,整合其他課程內容,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學中開展嵌入式聯動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嵌入專業認知教育、求職應聘教育、就業市場調查等任務情景),重視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強調多元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注重構建作業鏈和評價體系,落實過程性評價,實施課程教學與專業教學互滲透、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互補充、課堂教育與延伸教育相輔助、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促進的聯動互輔教學,通過“多科聯動、多元整合”的方式整合資源,盡可能地實現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一、重視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
如何有效增強職業體驗、夯實職業認知基礎、提升職業素養,成為了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重難點。由于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對象是中職新生,尚不具備條件開展真實崗位體驗,因此借助信息化技術幫助中職新生形成職業虛擬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由“虛擬體驗”至“知識內化”的知識遷移,成為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崗位及崗位群的有效途徑。
(一)建設“虛擬職業體驗館”型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數字化虛擬教育教學軟件
所謂“虛擬職業體驗館”,指的是針對特定專業職業特點開發具有職業導向功能、交互功能、虛擬現實功能的數字化虛擬教育教學軟件,該軟件應能提供豐富的關于專業對口崗位群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有利于創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引導學生以游戲的方式形成虛擬職業體驗,從游戲中挖掘專業知識切入點,以任務為驅動,化抽象為形象,化被動為主動,做中學、學中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習慣愛好選擇相應的從業方向并進行崗位排序,通過各層級崗位的組合形成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藍本,便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基本寫作格式認識、仿寫學習,探索并實施中職德育“虛擬―現實”體驗式游戲化教學模式,“角色體驗―體驗總結―知識遷移”層層推進,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說教為快樂學習,有效突破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重難點。
(二)建設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共享型教學資源庫
在開發“虛擬職業體驗館”數字化虛擬教育教學軟件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收集職業生涯規劃范文、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典型案例,制作課程微課、職業情景微電影,介紹專題學習網站、行業門戶網站、合作企業網站,構建師生學習空間等方式,構建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共享型教學資源庫,以便于中職新生課內外自主學習。微課導學、游戲激趣,任務驅動、信息搭臺,可視化知識架橋、信息技術為創設翻轉教學環境、實現個體知識建構有效平臺。
(三)基于“云學習”的理念構建應用支撐體系
重視移動學習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開發能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電子學案和微課資源,通過微信、QQ群、師生空間進行課外輔導,降低信息技術的運用門檻,將“翻轉課堂”的理念運用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當中,課外學生在“學做一體化”中增強體驗,課內教師答疑互動深化認知,在“做中學”中形成體驗,在“學中做”中促成反思,有效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二、強調多元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
本著“多元參與,需求引導”的原則,通過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整合專業認知教育、就業市場調查、求職應聘準備工作、中職“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等教育教學資源,發動任課教師、班主任、專業教師、就業實習指導工作部門以及學生工作部門的人力資源,利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平臺構建活動聯動、學科互動的渠道,實現學生從資料收集、計劃制訂、方案選擇、目標實施、信息反饋到成果評價的全程參與,具體做法如下。
1.案例教學,如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范本案例講授、研討。
2.信息化教學,如自主研發專業針對性強的“虛擬職業體驗館”數字化虛擬教育教學軟件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或是播放企業宣傳片、學校歷屆畢業生就業影像,增加感性認識;或是組織拍攝職業場景圖片、專業教學場景圖片以及職業情景劇主題微電影,激發學生職業興趣等。
3.情境模擬教學,如召開模擬求職招聘會、模擬企業生產關系中的危機處理等。
4.游戲教學,如組織開展團隊游戲活動,培養團隊精神。
5.現場教學,如組織學生參觀合作企業,實地感受企業生產氛圍。
6.實踐教學,如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就業前景調查。
7.興趣教學,如以社團為單位開展格子鋪創業實踐活動。
8.拓展教學,如組織學生參加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中職學?!拔拿黠L采”競賽中的“我愛我的專業”、“創業之星”、“我身邊的誠信”主題征文比賽,“榮與辱”、“迎奧運,講文風,樹新風”主題Flash制作比賽以及“職業生活”、“生活中的美”主題攝影比賽,幫助學生在參賽中獲取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從多種渠道強化對專業的認識,實現素質拓展的目的。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聯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師生互動、師師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角色由主導型向伙伴型轉換,學生角色由被動接受的客體向主動學習的主體轉換,通過組成職業興趣小組開展調查活動、求職應聘情境模擬、交流學生所制作的崗位序列表、召開就業前景調查匯報會等方式,提供學生彼此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加強團隊學習,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和信息反饋,充分發揮群體的智慧,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矯正。同時也加強了《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與校內外同類課程和關聯課程教師間的互動,例如調查報告寫作與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存在著交叉、求職應聘材料的準備和實習崗位的選擇指導與班主任工作存在著交叉、對學生頂崗實習表現做出評價與專業教師的教學內容存在著交叉等。任課教師必須及時掌握和了解所授班級學生的其他課程體系,以便更好地設計互動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校內、外既有的教育教學資源,盡可能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聯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和諧教育理論的融入,強調信息化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強調教學資源的充分配置,充分體現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諧性和創新性。
三、注重構建作業鏈和評價體系,落實過程性評價
注重建立作業鏈和評價體系,改善了傳統教學信息傳遞單一化的弊病。堅持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既有任課教師對學生完成“《意向崗位遞進序列表》―《職業發展階段層級階梯設計圖》―《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作業鏈的書面評價,又有以“學校推薦意見”方式的班主任對學生職業規劃思維養成狀況的評價;既有專業教師對學生頂崗實習表現所做出的階段性評價,又有任課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修改稿)(定稿)》”中的設計內容與頂崗實習表現吻合度的指導性評價;既有學生以《自薦書》、《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實習小結》所做出的自我評價,又有任課教師對一周期的互動教學活動所做出的定性評價,評價形式呈多樣性、實踐性、綜合性等特點。
1.認識學習階段,即學生在“多科聯動,多元整合”作用下開展聯動學習的階段,尤其是學生運用“虛擬職業體驗館”數字化虛擬教育教學軟件學習結束之后,在軟件引導下完成作業《意向崗位遞進序列表》(flash形式),配合就業市場調查報告、自薦表、求職應聘材料以及相關的第二課堂作品,形成了職業認知作業鏈,成為教師下一階段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據,其中《意向崗位遞進序列表》將成為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時制訂分階段職業發展目標的藍本。
2.實踐學習階段,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制定個體《職業生涯規劃》文本階段。本著“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原則,教師根據學生上一階段作業完成的綜合情況,指導學生對所習得的知識、信息進行整理,讓學生以《意向崗位遞進序列表》為藍本,結合自身實際繪制《職業發展階段層級階梯設計圖》(以下簡稱《職業層階設計圖》)。在《職業層階設計圖》中,縱軸代表設計者職業發展不同階段所處的時間軸,橫軸代表設計者在職業發展不同階段所制訂的職業目標,柱狀體內則需填寫該職業發展目標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職業發展階段一般劃分為5~6個階段,設計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職業發展階段的劃分進行增刪。結合《職業層階設計圖》,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的寫作任務,而學生所提交的“《意向崗位遞進序列表》―《職業層階設計圖》―《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構成了一條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作業鏈。此時,教師的作用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任務完成的合作者,起咨詢或指導作用,必須密切結合學生的活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下一階段的教學必須以學生上一階段的作業完成結果為基礎,同時學生所完成的作業鏈又是教師了解學生思想、特點、求職意向的重要渠道,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求職應聘指導的重要依據。
3.實習完善階段,即學生進入頂崗實習期,根據實習崗位的職業體驗修正學生個體的職業認知,進而修正個體《職業生涯規劃》。鑒于《職業生涯規劃》并非是紙上談兵的知識,更應該放到實習實踐當中反饋修正,因此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聯動式教學應延伸至中職生的頂崗實習期。本著“實踐檢驗、按需完善”的原則,教師對頂崗實習期間的學生開展追蹤服務,學生向教師反饋頂崗實習情況,通過雙方的信息互補評價學生所制作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與實習實踐情況的匹配度,據此來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的合理性及教學效果進行初評。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電子郵件、電話、QQ、微信等媒介,通過在線輔導、實地考察、通訊聯絡等多維的課外教學方式,補充和延伸師生間的交互活動,指導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初稿)》進行修改,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修改稿)》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強化其職業指導作用。而學生最終修改完成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定稿)》與其頂崗實習表現的匹配度則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從而完成《職業生涯規劃》作業鏈的最后一環,實現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評價體系的構建,引導學生在各類實踐活動中“用上”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掌握職業規劃能力,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提升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彭曉玲.全程聯動式課程化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2]李麗娟,李潔,等.專業課程聯動式教學模式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J].商業經濟,2012,(19).
[3]楊小英.淺議參與式教學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2013,(07).
中職學生受年齡、知識、經驗、社會、家庭等諸多因素影響,存在著復雜的就業心理,以致影響正常的就業。要排除心理障礙,保證正常就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就業觀。正確的就業觀會使畢業生的就業之路寬廣,而不正確的就業觀則會導致畢業生就業之路趨向狹窄。筆者在工作中探索總結出中職生存在的幾種就業心理及解決對策,指導學生正確就業。
一、中職生存在的就業心理
1、自卑心理:中職生大多數認為自己沒機會上重點高中,是失敗的,進入職校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從而使他們過于自責,缺乏自尊心,自信心,認為前途渺茫,對未來喪失信心,潛意識中就有自卑和壓抑心理,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發展目標,對自己也沒有正確的定位。
2、自負心理:中職生對自己定位不準確,一部分過于自負,在擇業上往往好高騖遠,期望值太高,表現在:⑴要求就業單位工資待遇要高、工作環境要好;⑵以自我為中心,為我獨尊,自由散漫,缺乏大局意識和團隊精神;⑶就業的前瞻性意識差,只顧眼前利益,缺少超前意識和發展眼光。因此,這部分畢業生就出現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惡性循環,造成就業受挫,難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3、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中職生就業時瞻前顧后,左右彷徨的心理表現,他們遇到各種各樣的就業選擇時,左右為難。例如,他們想去收入高、環境美、待遇好的單位就業,但又怕太辛苦,自己不能勝任崗位的要求;對于一般的單位,又覺得條件不好,舉棋不定,難以絕擇,從而導致他們失去機遇。
4、大眾心理:社會就業壓力大,中職生往往不自覺地加大自己的心理壓力,精神過于緊張,當現實的求職目標與自身的理想職業不相符時,部分學生會產生悲觀、失望、甚至憤世嫉俗心理。一部分學生會變壓力為動力,積極學習專業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道德修養,以求順利就業;一部分學生渾渾噩噩混日子,有隨波逐流墻頭草的心態;一部分學生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會出現情緒低落、整日憂心忡忡等消極現象。
二、培養中職生就業心理及就業觀的對策
上述種種不良的就業心理狀態,嚴重影響了中職生的就業,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1、引導中職生更新就業觀念
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用新思想、新觀念教育指導學生樹立大就業觀念,所謂大就業觀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對固定的收入,不管在什么單位工作都是就業。同時,還應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引導畢業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在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專業、特長、個人素質、能力的基礎上,調整好就業期望值,找準坐標,讓自己的職業意向與人生的發展相吻合,使畢業生抓住機會,順利就業。
2、重視中職生就業心理教育和培養
學校教育是中職生就業觀教育的主戰場,首先應從中職生特點出發,加強學生就業觀教育模式研究,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戰場,課外教育指導為輔陣地”“以班主任教育引導為主體,其他任課教師參與的教育模式”,以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報告會、模擬招聘會、就業市場調查報告、學生就業思想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多方位、多渠道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形成教育與指導緊密結合的就業觀教育體系。其次,積極開展中職生健康就業心理教育和交流咨詢活動,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就業觀教育工作中,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分析優勢及不足;指導學生如何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素質修養,提高適應工作和社會的能力;樹立學生接受終身教育的觀念,以便使學生更合理、更科學地進行就業決策,并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多層面的溝通和交流指導,以調整好他們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3、鼓勵培養中職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對自己的一種積極評價,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專業技能知識和具備相當的全面素質為基礎的,中職生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認真客觀分析自己的專業技能、興趣特長等,檢查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適合干什么?自己的競爭實力如何?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在學習中彌補?要求學生綜合加以考慮,確立正確的就業目標。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經常了解行業發展以及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培養目標及社會發展形勢和方向,教育學生不斷汲取新的專業知識。只有學好專業技能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及道德品質,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發揮特長,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面對就業和今后的發展,學生才能信心十足。
4、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協作,培養引導中職生樹立正確的“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就業觀和擇業觀
中職生就業觀教育不僅是學校的工作,社會和家庭成員也要關心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家長應注意減輕學生的求職壓力,與孩子做到心理溝通,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相互配合,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學生就業思想工作。學校要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服務機構,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緊密結合,并利用勞務市場、人才招聘會等多渠道聯系用人單位,向畢業生發送本地和異地的勞動力需求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或創業提供咨詢指導和各種便利條件。同時,社會也要給他們營造良好的求職擇業環境與氛圍。目前,國家已經制訂和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就業促進法》等相應的就業法規,中職教育得以規范和完善,保證畢業生依法求職,求職有法可依。
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的幾點想法
1、更新觀念,幫助學生正確定位
首先要培養學生全面認識自己、認識專業、認識社會。中職生雖然文化基礎課知識欠缺,但他們大多聰明好動,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多鼓勵學生,教育培養學生不要有自卑心理,要自尊、自信、自愛、自強。其次,要培養學生正確了解自己可以學什么,適合做什么,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與特長優勢等特點,不夸大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優點,實事求是地作出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規劃。
2、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就業中,良好的行為習慣很重要,老師要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大處著眼是解決觀念問題,著眼于人才培養的大局,從培養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培養中職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確定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要求。小處著手主要解決具體方法問題,讓學生從每天的按時上下課、遵守校紀校規、文明交往、走路、吃飯、說話、走路、穿著打扮等方面入手,耐心細致地做好每一件簡單而平凡的事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在畢業生就業前開展各類崗前培訓,例如:禮貌禮儀常識、相關用人單位的廠紀廠規、勞動法規政策等。
3、正視現實,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總體來說還比較薄弱,但同時寫作是目的性很強的社會行為,為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或進入社會,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高職院校英語寫作教學研究的現狀,結合近年來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教學經驗,并就如何培養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從認識、訓練、指導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認識“寫”的重要性
寫作是目的性很強的社會行為,為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或進入社會,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畢業后連一封E-mail都寫不好,或者連一份個人簡歷都不會寫,又怎能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的競爭與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使學生高度重視英語寫作,把“寫”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信心。
二、重視對學生英語作文的批閱工作
每次寫作之前,教師都要從分析主題、詞句運用、拼寫、語法及謀篇布局上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尤其要強調寫提綱,學生往往為省時間急于動筆,孰不知“磨刀不誤砍柴工”,列提綱有助于構思內容、理清思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的作文教師要認真批改并做講評。批改中不光要對學生在詞匯、句型、拼寫及語法方面的錯誤做必要的糾正,而且對學生作文中精彩的用詞、合乎規范的句子及生動的內容也要做特別的標記,以示肯定和鼓勵。同時,要將學生普遍性的錯誤加以記錄,并在課堂上進行集體講評,提出修改建議。比如,筆者常將學生習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錯誤摘抄羅列出來,收入“病句診所”讓學生自己進行病句診治。實踐表明,學生對這樣的改錯練習很感興趣,而且對各種寫作中出現的錯誤加深了認識。教師對學生的優秀作文要加以推廣表揚,與學生一起分析歸納其優點所在,使學生從中吸取寫作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批改講評作文可以使師生雙方了解寫作中的主要問題,進而及時糾正錯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結合專業特點整合寫作任務
大學英語部通過對不同專業領域所需的教材進行調研,以確定不同專業各自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材編寫材料。首先在文體上各有側重:經管學院的學生,應當重點確定市場調查報告、市場預測報告、經濟合同、財務分析報告、公證書等。與學生專業緊密相連的英語寫作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用性強,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英語寫作教學內容的科學整合,也應考慮學生的現實需要。高職院校的學生面對就業市場應具有運用英語做自我推薦、簡歷、求職信等技能。將以上的寫作任務整合到練習中,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既解決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際需要,又有利于實現寫作教學的教學目的。
四、改革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
我國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主要是學生單獨寫作,教師單獨評閱的一種單項交流的模式,學生把寫作看作一次,把初稿當作成品,以為把作業完成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不能從教師的評改中獲取有益的啟示。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下面的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是激勵學生,充分展示學生的優點。根據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差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只挑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而要盡量找出學生寫得好的句子和表達,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作文中的精彩之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學生表現的欲望得到了實現,從而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也為教師節省了批改作文的時間。二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巧妙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查反思,自己查找作文中所犯的語法或拼寫等錯誤。然后,教師將作文中學生常犯的典型的錯誤列出來。三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展開小組互相批閱。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批閱作文,找出別人的錯誤,同時欣賞學習別人的精彩之處。然后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高。
五、加強文化導入,建構學生的英語寫作思維模式
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中式英語,這是因為中西文化差異形成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要讓學生學會句式表達的同時,了解語言適合的語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以避免在寫作中出現語言運用錯誤。在閱讀課時應加強風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紹。同樣,詞匯中也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各種文化信息。有些詞匯因人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綜合起來的文化意識使其在不同的語言中有著不同的內涵。如blue一詞,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顏色,還可代表心情憂郁;在中國稱贊人家小孩的時候往往用“胖乎乎的很可愛”,但英美人受社會文化影響認為fat是個貶義詞,而常用“What acute baby”。我們可利用這些材料對學生進行有意識地跨文化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慢慢形成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結束語
總之,英語寫作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書面表達的能力,作為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適合高職學生的寫作教學方法。努力做好教學設計,讓學生明確寫作任務,并針對任務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詞語和句型,減輕學生語言表達的負擔,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同時,通過寫作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看到進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從而使寫作課不再是最難教和最難學的課程。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必須從平時課堂教學的一點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最后解決英語書面表達的難題。
參考文獻:
[1]張艷.提高高職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0(15)
[2]張冠群.加強閱讀教學 提高寫作能力[J].考試(教研版),2009(04)